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听课心得(七篇)

2023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听课心得(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7 19:32:26
2023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听课心得(七篇)
时间:2023-03-07 19:32:26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数学教研组听课心得篇一

本学期我校举行“照镜子”听评课活动,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共同提高的机会。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感想。

(一)还数学课堂安静

以前的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二)课堂教学体现数学味道

这次的课堂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次讲课内容多样,不像以前公开课那样多讲几何知识,或讲简单数学认识。对于一些抽象代数知识是避之若骛。这次不仅讲一些比较抽象知识——如比、用字母表示数、有余数的除法、百分数的意义、中位数等。还讲了一些比较有难度的知识如可能性的大小、鸡兔同笼、莫比乌斯圈、邮政编码等。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达,教师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注意学生语言的严谨性。

(三) 多媒体的大量运用

最后我简单地说一说有关多媒体的运用,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专著力只在课件表面的画面上,没有起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课件成了摆设。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教学服务,不能主次颠倒。

以上是我的感受。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改革走到今天,已经由当初的羽翼末丰逐渐成熟起来,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最后,也祝愿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园地这块实验田里结出丰硕的果实。

小学数学教研组听课心得篇二

20_年11月4日,我和同事赶到支河小学听课。这是 支河中心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听了陈辉和张燕两位数学老师的课,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两位数学教师的讲课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进而促进其思维。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两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二 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氛围融洽。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共听了2节课,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总之,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小学数学教研组听课心得篇三

本学期我校举行“照镜子”听评课活动,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共同提高的机会。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感想。

(一)还数学课堂安静

以前的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二)课堂教学体现数学味道

这次的课堂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次讲课内容多样,不像以前公开课那样多讲几何知识,或讲简单数学认识。对于一些抽象代数知识是避之若骛。这次不仅讲一些比较抽象知识——如比、用字母表示数、有余数的除法、百分数的意义、中位数等。还讲了一些比较有难度的知识如可能性的大小、鸡兔同笼、莫比乌斯圈、邮政编码等。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达,教师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注意学生语言的严谨性。

(三) 多媒体的大量运用

最后我简单地说一说有关多媒体的运用,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专著力只在课件表面的画面上,没有起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课件成了摆设。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教学服务,不能主次颠倒。

以上是我的感受。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改革走到今天,已经由当初的羽翼末丰逐渐成熟起来,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最后,也祝愿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园地这块实验田里结出丰硕的果实。

小学数学教研组听课心得篇四

这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在教务处的精心组织下听了每位数学老师的公开课。可是我还是觉得自己工作时间短,缺乏临堂教学经验,于是又积极的去听其他老师的随堂课。我也有幸听了我们学校几位骨干数学教师的随堂课,受益匪浅。这些教师的课,设计精美,朴实自然,我被有经验的教师的精彩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绪所感染。听了之后有以下-体会:

一、把自己当成学生,看这节课能否完全听懂。不要以为自己是教师,去听课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而是要认真聆听该教师的长处。我们常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回想自己以前上小学的数学课。现在上初中的课,真是不听不害怕,听了才更怕。原来这些骨干教师上课是那么生动,让人听了思路很清楚。才发现自己上课的若干不足。

二、听课后要说真话,不要说瞎话。我们去听老师的课,不要都说老师的好处,还要听到一些不足之处。看自己以后能在课堂上发挥得更好。才不失去听这节课的意义。这些老师的课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呢?我想该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

三、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老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强调-教学反思,就像写一篇文章。多读几遍,才发现里面的许多毛病,如果要仔细追究,可能标点符号上的一个问号或者一个句号都值得研究。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强调言传身教。但也要注意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丰富自己课堂教学能力。课后回味评价很重要。他们都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加强回忆。注重学生互评,师生评价,给与肯定。我认为这样做是给学生的一种鼓励,一种加油的妙方。

五、授课者通过学生身边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把新知变成能力。

六、授课者教态自然,语言很自然,鼓励、评价学生的语言恰如其分,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七、课中精讲多练,老师们根据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动脑,动口说,动手做,学中玩,玩中学,非常适合孩子们的特点。对一些较困难的问题,又在适度的情况下,开展小组活动,并且老师能提出既明确又具体的要求,讨论有目的,说话有依据。用一个老师的话讲,向45钟要效率。课堂上老师们的应对能力强,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能及时准确地排除解决。他们的课堂教学,一言一行,就像是一面镜子,自己在时间的把握上与他们的差距很大,要在短暂的一节课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必须认真学习。

此次听课,使自己学到了其他老师的长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完善教学艺术,提高效率,必须不断地“充电”,不断探索!

小学数学教研组听课心得篇五

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特级名师教学方法与教学示范体验式研修,聆听了几位特级专家名师的示范观摩课。分别是钱守旺老师执教的《24时计时法》、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柏继明校长执教的《数数与计数-排队》、武维民校长执教的《租车的问题》、中关村第三小学孙敬斌老师执教的《认识a4纸》、北京实验二小副校长华应龙执教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和特级名师刘德武老师执教的《平均数练习课》。而在这么多优秀的教师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柏继明老师,华应龙老师,刘德武老师。

走进柏老师的《排队》一课,让我有一种“朴实中见深刻 ,简约中见内涵”深刻感受。《排队》一课是柏老师根据人教社实验版教材一上年级第102页一道思考题设计的内容。原本这样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堂中往往会较为简单地作为一道习题处理。然而今天她却将一题化为一课,其意何在?让我们一起去领悟、思考柏老师通过这一道小小的思考题所承载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考。

在柏老师的课上我们看到是关注排队这一类问题中核心要点、知识体系的整理。通过手势演示“前后左右、排头排尾、正数倒数、顺着数与倒着数”梳理了排队中数数计数的主要方式,为解决该类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将排队中的三种不同情境结合不同的计数方式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并通过三个题组的逐层推进,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出排队问题的基本规律。由此可见柏老师对于教材内容解读的精致细腻与教学处理的深厚功力。课中,柏老师引领着学生们逐步梳理要点,整理知识结构网络。通过内容之间的纵横关系,从梳理走向整理,关注建构良好认知结构。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在一年级的课中即慢慢地引领孩子追求上位的学习能力,深感佩服。

适应儿童的学习是柏老师的主要教育思想。教学工作除了教师的努力,必须要通过学生内因才能起作用。根本就在于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需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要求。这一点在今天的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柏老师的教学流程推进关注学生,遵循儿童的认知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是愉悦的,富有成就感的。通过一只手的演示即很形象、清晰地引导孩子理清了计数数数的表述方法。课中三大版块的逐层推进过程中先创设情境,让孩子在具体的座位图中感受计数、数数的一般方法并结合列式,非常直观形象,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搭建了良好的认知平台。再次逐步推进至借助画图、想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每一版块都很好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思考。学生充分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很好地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过程中学生不断加深对排队这类问题的领悟。柏老师的课堂对于我们如何深刻解读教材文本、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有效关注学习方法无疑有着很大的启示。

感受最深的还有华应龙老师的“魅力课堂”。在课前,华老师就与我们分享了今年阅兵式片段,出乎意料的是这场让人自豪震惊的阅兵式在华老师的眼中却又增添了一层数学之美。课堂上,华老师与学生们分享了三个故事:一是解决“51”之谜;二是为了神圣的那一刻;三是当坦克踩上俄军的脚。三个故事的命名都极富神秘性,让学生忍不住想去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讲解每道问题时,华老师总是能抓住过去所学知识点,例如在解决阅兵方队长度问题时联系到植树问题,在分析如何求阅兵速度时联系到火车过桥问题。

在华老师的课堂上, “融错教育”始终贯穿始终,首先是“容”错,包容孩子错误,然后将其融化为一种资源,这是教学中很难得的。错误,是一种反证,对教师也是一种提醒和帮助。对孩子“不同”的声音,他总是特别好奇,“还有不同的吗?”。每次当课堂上只有一种回答的时候,华老师就会不停地去问,“还有没有不同的?”在随后与老师们的交流中,他说,“有时候我是有预设的,这个问题,还有着怎样的答案。更多的时候是没有预设的。我只是给孩子一个空间,你会发现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很独特。”在华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不再把犯错误当作一件见不得人的事。而是充分认识到,他的错误是很有价值的,所以他才会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回想这次的观摩活动,在课堂上,华老师都面带微笑。当孩子答错题目时,他会摸摸孩子的头笑着让他安心地坐下;当孩子语无伦次时,他会侧着头笑眯眯地用眼神告诉孩子,别怕,慢慢说;当孩子的回答有趣时,他会发出爽朗的笑声,甚至有几次他笑得俨然像一个天真的孩子。华老师的.笑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都能感受到他的真诚,让上课的孩子们忘却后面有那么多听课老师在注视着自己,忘却紧张。 在华老师的课堂上,我真切地体味到,他教给孩子们的,已不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而是整个数学文化。借助数学,他不仅引领着孩子们去探索真实的数学生活,更“不失时机”地帮助孩子们领悟人生的真谛。

数学专家刘德武老师的《平均数的练习课》,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练习课也可以上得如此精彩。刘老师平平常常一节课,很好地体现了练习课中的三性,即知识性、思维性、趣味性,不得不让人佩服。本以为练习课会很枯燥无趣,但是刘老师的课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题型难度慢慢增大,孩子们却丝毫不畏惧,而是更加积极地思考,更加踊跃地回答。

数学练习课的教学大都离不开题目的练习,教师要设计好题。好题显现在细节上。刘老师对题的设计让我佩服不已。给条件,给数据就是暗示,等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有时候我们要将“全直观”变为“半直观”,“半成品”的思维价值要高于“成品”。在设计题目时,教师要带有创意地将细节做好。

最后,用刘德武老师的一句话总结本次的收获。教学,有问题要上,没有问题创造问题也要上!今后,要向华应龙老师学习,不但要做一个心中有数的老师,更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心中有数的课堂。

小学数学教研组听课心得篇六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一些优秀教师的课程,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深圳市石岩公学小学部的张永华老师上一年级《左右》,张老师在课件里呈现卡丁车游戏,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张老师从卡丁车游戏,激发兴趣联系自身,体验左右游戏操作,探索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张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分辨左右之后,还编排了左右操,从而活跃课堂也加深记忆。张老师还在课件出示上下楼梯、马路上行驶的车辆的动画,体会生活中左右的相对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意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们会非常乐意参与这项游戏,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张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例如,在教《比一比(求平均数)》一课的张春娜老师,就是抓住了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创设 羊羊们喜欢哪些球类运动?的问题情境。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从羊羊们喜欢哪些球类运动?怎样求平均每人拍多少个球?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平均数?的一连串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两天学习,共听了11节课,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如李教授在点评时所讲: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教研组听课心得篇七

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特级名师教学方法与教学示范体验式研修,聆听了几位特级专家名师的示范观摩课。分别是钱守旺老师执教的《24时计时法》、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柏继明校长执教的《数数与计数-排队》、武维民校长执教的《租车的问题》、中关村第三小学孙敬斌老师执教的《认识a4纸》、北京实验二小副校长华应龙执教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和特级名师刘德武老师执教的《平均数练习课》。而在这么多优秀的教师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柏继明老师,华应龙老师,刘德武老师。

走进柏老师的《排队》一课,让我有一种“朴实中见深刻 ,简约中见内涵”深刻感受。《排队》一课是柏老师根据人教社实验版教材一上年级第102页一道思考题设计的内容。原本这样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堂中往往会较为简单地作为一道习题处理。然而今天她却将一题化为一课,其意何在?让我们一起去领悟、思考柏老师通过这一道小小的思考题所承载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考。

在柏老师的课上我们看到是关注排队这一类问题中核心要点、知识体系的整理。通过手势演示“前后左右、排头排尾、正数倒数、顺着数与倒着数”梳理了排队中数数计数的主要方式,为解决该类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将排队中的三种不同情境结合不同的计数方式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并通过三个题组的逐层推进,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出排队问题的基本规律。由此可见柏老师对于教材内容解读的精致细腻与教学处理的深厚功力。课中,柏老师引领着学生们逐步梳理要点,整理知识结构网络。通过内容之间的纵横关系,从梳理走向整理,关注建构良好认知结构。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在一年级的课中即慢慢地引领孩子追求上位的学习能力,深感佩服。

适应儿童的学习是柏老师的主要教育思想。教学工作除了教师的努力,必须要通过学生内因才能起作用。根本就在于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需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要求。这一点在今天的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柏老师的教学流程推进关注学生,遵循儿童的认知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是愉悦的,富有成就感的。通过一只手的演示即很形象、清晰地引导孩子理清了计数数数的表述方法。课中三大版块的逐层推进过程中先创设情境,让孩子在具体的座位图中感受计数、数数的一般方法并结合列式,非常直观形象,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搭建了良好的认知平台。再次逐步推进至借助画图、想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每一版块都很好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思考。学生充分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很好地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过程中学生不断加深对排队这类问题的领悟。柏老师的课堂对于我们如何深刻解读教材文本、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有效关注学习方法无疑有着很大的启示。

感受最深的还有华应龙老师的“魅力课堂”。在课前,华老师就与我们分享了今年阅兵式片段,出乎意料的是这场让人自豪震惊的阅兵式在华老师的眼中却又增添了一层数学之美。课堂上,华老师与学生们分享了三个故事:一是解决“51”之谜;二是为了神圣的那一刻;三是当坦克踩上俄军的脚。三个故事的命名都极富神秘性,让学生忍不住想去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讲解每道问题时,华老师总是能抓住过去所学知识点,例如在解决阅兵方队长度问题时联系到植树问题,在分析如何求阅兵速度时联系到火车过桥问题。

在华老师的课堂上, “融错教育”始终贯穿始终,首先是“容”错,包容孩子错误,然后将其融化为一种资源,这是教学中很难得的。错误,是一种反证,对教师也是一种提醒和帮助。对孩子“不同”的声音,他总是特别好奇,“还有不同的吗?”。每次当课堂上只有一种回答的时候,华老师就会不停地去问,“还有没有不同的?”在随后与老师们的交流中,他说,“有时候我是有预设的,这个问题,还有着怎样的答案。更多的时候是没有预设的。我只是给孩子一个空间,你会发现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很独特。”在华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不再把犯错误当作一件见不得人的事。而是充分认识到,他的错误是很有价值的,所以他才会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华老师告诉我们:“在这样一种融错的教育中,积淀下来的就是孩子创新的人格,在学习的过程,他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养成了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错了、失败了,他会去分析,然后再不断地探索。这种教育能帮助孩子磨炼出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回想这次的观摩活动,在课堂上,华老师都面带微笑。当孩子答错题目时,他会摸摸孩子的头笑着让他安心地坐下;当孩子语无伦次时,他会侧着头笑眯眯地用眼神告诉孩子,别怕,慢慢说;当孩子的回答有趣时,他会发出爽朗的笑声,甚至有几次他笑得俨然像一个天真的孩子。华老师的.笑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都能感受到他的真诚,让上课的孩子们忘却后面有那么多听课老师在注视着自己,忘却紧张。 在华老师的课堂上,我真切地体味到,他教给孩子们的,已不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而是整个数学文化。借助数学,他不仅引领着孩子们去探索真实的数学生活,更“不失时机”地帮助孩子们领悟人生的真谛。

数学专家刘德武老师的《平均数的练习课》,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练习课也可以上得如此精彩。刘老师平平常常一节课,很好地体现了练习课中的三性,即知识性、思维性、趣味性,不得不让人佩服。本以为练习课会很枯燥无趣,但是刘老师的课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题型难度慢慢增大,孩子们却丝毫不畏惧,而是更加积极地思考,更加踊跃地回答。

数学练习课的教学大都离不开题目的练习,教师要设计好题。好题显现在细节上。刘老师对题的设计让我佩服不已。给条件,给数据就是暗示,等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有时候我们要将“全直观”变为“半直观”,“半成品”的思维价值要高于“成品”。在设计题目时,教师要带有创意地将细节做好。

最后,用刘德武老师的一句话总结本次的收获。教学,有问题要上,没有问题创造问题也要上!今后,要向华应龙老师学习,不但要做一个心中有数的老师,更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心中有数的课堂。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