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幼儿园艺术活动反思大班篇一
1.根据乐曲的旋律与节拍舞蹈。
2.按照要求尝试协同表演。
按照要求尝试协同表演
教学资源《蛇舞》、空的大饮料瓶若干个、纱巾若干条、操场等
一、导入
1.请幼儿说一说动物里谁按照s路线行走,引出舞蹈主题。
2.动物里哪一种动物是按照s路线行走的?
3.蛇在行动时快吗?行动时有声音吗?
二、请幼儿倾听教学资源的乐曲几遍,引导他们感受乐曲的旋律与节拍。
1.这首曲子听起来怎么样?是欢快还是悲伤?或者是别的感觉?
2.这首曲子的节奏感强吗?听起来像不像蛇在行走?
3.如果用手臂或手指来表现蛇游走的s路线,应该怎么表现?
三、将幼儿分成6-8人一组,请每组每一轮想一个统一的舞步来表现蛇游走的样子,然后用商定好的舞步进行绕障碍活动。
1.每组都要想几种舞步来模仿蛇游走的样子,哪一种最像呢?
2.你们面前有一组饮料瓶,请像蛇一样绕着它们前进。
3.每组的第一个小朋友高举纱巾带领全组按蛇形路线行走,一遍乐曲结束后,领头人把纱巾交给第2个人,自己站在队列最后。新的领头人重新选择舞步跟着乐曲带着成员按蛇形路线行走。
四、与幼儿讨论集体舞的感受。
1.你们觉得哪种舞步走起来更像蛇呢?
2.蛇有时候走得快有时候走得慢,用什么舞步区别比较好?
幼儿的能力是在不断的大胆的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老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和表现,丰富其审美的经验。
幼儿园艺术活动反思大班篇二
: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幼儿的绘画都是在纸上平面作画,有部分孩子就不是很感兴趣,如何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和激情呢?为此,我尝试以游戏为载体,激发他们探索发现的激情,孩子们不再是单纯的绘画,而是利用小道具,使自己的作品可以变换,让幼儿在视觉上产生好奇,达到小魔术的效果,这样会增加了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和孩子们参与的热情。所以,结合孩子们的兴趣特点,我设计了这次神奇的,有趣的美术活动《神奇的魔术画框》。
1.了解魔术画框变化的原理,感受色彩和形象的变化。
2.借形想象,尝试用间隔绘画的方法创作会,变的话。
3.能积极参与并大胆创作,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1.经验准备:知道物体的遮挡关系。
2.物质准备:自制画框、白色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
乐意参与美术活动,体验魔术画的无穷乐趣。
:
1.遇到黑框遮挡时如何继续作画(画笔碰到黑框跳过去接着画)
2.画第二幅画之前如何将第一幅画藏起来(抽拉画纸,直到第一幅画被完全遮挡住)
: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猜猜看我是来干什么的?…
教师:今天我是来给大家变魔术的,小朋友不要眨眼哦,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二、认识魔框,破解难点。
(一)出示第一幅画,感受色彩的变化。
教师:这是一个魔术画框,里面是苹果。我的苹果会变喔,不要眨眼,变变变,变的怎么样了?(青苹果变成红苹果)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老师是怎么变的?
小结: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抽拉这张画之后,图画就变了,老师还有魔术呢,请你再仔细一点,看看还可以发现什么。
(二)出示第二幅画,体验形象的变化。
教师:老师又要变魔术了,春天到了,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慢慢的就变了,变变变,变成了什么?(蝌蚪变成了青蛙)。
小结:你们的小眼睛真厉害,发现老师抽拉这张画,图画就变了。
(三)第三幅画,体验形象的变化。
教师:老师还要变魔术了,喵~小猫咪来了,我们看看这条鱼,变成了什么(鱼被猫吃掉变成了鱼骨头)
总结:原来这些魔术是用一个神奇的画框和一张可以抽拉的画纸组成的,一手拿着画框,另一只手向外慢慢抽拉画纸,画面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幅图画,从而完成魔术。
三、讲解示范,学习绘画。
教师:这个魔术画框真神奇,老师也想请你们来做一副魔术画框,要怎么画呢?首先要想好把什么变成什么?谁来说说,你想把什么变成什么呢(请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我也想好了,我要把毛毛虫变蝴蝶,先要画什么呢?(对,毛毛虫)
教师:魔术画框拿出来之后,毛毛虫画在哪里?(白色的地方)毛毛虫就划在白色画纸上,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身体…碰到黑框怎么办,跳过黑框接着画。画到最后一条黑框,有一个小标记,小标记会提醒你就不能再画了。
教师:画好毛毛虫之后怎么把毛毛虫藏起来?对,抽拉这张画纸,直到把毛毛虫完全遮挡住。然后再开始画蝴蝶,椭圆形的身体,一对弯弯的触角,蝴蝶有一对漂亮的大大的翅膀,注意蝴蝶的翅膀是对称的,画到黑框的时候,我们也要跳过去接着画。
教师:老师的魔术画框做好了,谁来试试看?有没有成功,(毛毛虫变蝴蝶),涂上颜色后就更加漂亮了。
四、活动延伸,经验提升。
教师:这个魔术画框不仅能画出会变的画,还能画出会动的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蝴蝶飞起来啦,很久以前的动画片也是这么来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创作吧!
大班创意美术活动《神奇的魔术画框》来源于生活,这是一次创新的尝试,是一次神奇的、有趣的美术活动,通过画纸简单的变化,使绘画作品产生魔术效果,增加了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和孩子们参与的热情。但本次活动在细节处理上还是不够,比如:画框的制作方法,没有明确指出。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因此,涂色方面没有加以引导。在今后的美术活动中,可根据幼儿实际水平加以引导。
幼儿园艺术活动反思大班篇三
:
《秧歌十字步》是选自我园园本课程《童眼看世界》第二主题《可爱的家乡》――“民俗文化”中的内容。《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活动要求幼儿感知秧歌热闹、喜庆的特点,并知道秧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以及它的种类,用途等。本次活动是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幼儿了解和学习秧歌舞的基本步伐――十字步。本次活动通过直观欣赏和实地练习、课件演示、要领讲解、探索练习、榜样示范等方式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逐步掌握十字步的动作要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较高,每一名幼儿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利用图示、对比的方法让幼儿学习十字步,大大减少了幼儿学习中的困惑,做到简单清楚,一目了然。
秧歌舞是我国汉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我国北方民间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绸等起舞,男角动作粗犷有力,女角动作优美利落。主要在春节期间,每年正月初三至二月初二是"踢鼓秧歌"的活动期,先由各村闹"小秧歌"、"小场子"和"对秧歌"活动,大约在正月十五以后,便开始由几个村联合闹"大场子",逐渐形成春节活动的高潮。
:
秧歌舞是我们家乡的一种典型的民间民俗活动,让幼儿了解和学习秧歌舞的基本步伐是很有必要的。秧歌步对于成人来说并不难,而幼儿则会在绕来绕去的舞步中乱了阵脚,所以设计简单易学、直观的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1.感知秧歌舞热闹、喜庆的特点,知道秧歌舞是家乡的民俗活动。
2.引导幼儿初步学会合拍地走"秧歌十字步".
3.让幼儿在掌握"秧歌十字步"的基础上,愉快自由地舞蹈,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
掌握“秧歌十字步”动作要领,尝试运用表演道具和自己的肢体动作随音乐表演。
秧歌影像资料、教学课件、十字步图谱、表演道具、十字图示若干、红色、蓝色小圆点若干。
一、进入情景,快乐舞蹈。
1.欣赏教师表演的秧歌舞,引发学习秧歌舞的兴趣。
【设计意图】:教师手拿花伞,随着音乐,跳着热闹喜庆的秧
歌舞进入活动室,可以深深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2.观看课件,提问交流,初步了解秧歌舞的特点及表演秧歌舞
用到的道具。
【设计意图】:幼儿对于教师关于秧歌枯燥、重复的介绍不感
兴趣,秧歌舞是可以让幼儿直观欣赏的画面,秧歌舞热闹喜庆的场面会给幼儿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简单明了地帮助我们将秧歌舞的普遍性,受欢迎度,以及它热闹喜庆的特点呈现在幼儿面前。
(1)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发言。
师:谁知道我们刚才跳的是什么舞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舞蹈?
【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语言活
动的学习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
(2)教师播放课件讲解:秧歌舞是我们家乡的民俗活动。每当
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在舞台上、在广场上,甚至在大街上、在村子里跳起热闹、喜庆的秧歌舞,来庆祝我们的节日。
二、学习秧歌十字步
观看课件,了解十字步的动作要领。
师:你们想不想拿着漂亮的手绢来跳一跳热闹、喜庆的秧歌舞呢?要学好秧歌舞,首先要学会一个新本领――十字步。
2.探索、学习十字步的走法。
(请幼儿说说,你在图示上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些图示的?)
【设计意图】:幼儿对于技能技巧性的东西学起来会觉得比较
枯燥乏味,但是课件、图谱的设计却将这一问题简单化了,课件、图谱将秧歌十字步的步伐要领简单明了地展示出来,让幼儿一目了然。
3.根据幼儿对图谱的理解,引出儿歌。
红脚丫.蓝脚丫,
十字路口找家家.
红交叉,蓝交叉,
红的横来蓝退下.
红脚丫.蓝脚丫,
找到家家笑哈哈.
【设计意图】:配有儿歌,充满趣味的平面演示,使幼儿视听结
合地观察舞步的行走过程,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4.左右脚贴图示。
(左脚贴红色圆点,右脚贴蓝色圆点。)
在课件、图示、圆点的帮助下,引导、鼓励幼儿分组尝试到活动场地后排十字上探索十字步的走法,并请个别幼儿讲解、示范,互相学习。
【设计意图】:图谱的适时介入解决了练习上的困难,并且在十字上用红色和蓝色脚印(与脚上小点颜色一致)标示出左右脚(标记是大班科学活动中已经学过的),用数字标示出步伐的顺序,帮助孩子发现、学习、掌握十字步的动作要领。
5.幼儿分组在十字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跟着节拍扭秧歌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对幼儿练习秧歌步的又一个难度提高,主要是速度上会比较快一些。
四、尝试随音乐表演秧歌舞。
1.初次尝试。
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在十字上跳跳秧歌舞吧!
【设计意图】: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一个引导者的位置,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在十字步上跳舞的秘密,鼓励、引导幼儿积极尝试。
2.尝试加上手臂动作随音乐完整表演秧歌舞。
【设计意图】:鼓励每个幼儿大胆表现,相信在教师多次的鼓励下幼儿的积极性也随之增强。
五、结束活动。
师:你们跳得真好!让我们到户外更大的场地去给其他小朋友表演表演吧!随音乐跳着秧歌舞到室外继续表演。
【设计意图】:要想学习秧歌舞,“十字步”是基础,同时也是最难掌握的,为了这次活动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学习了很多有经验老师的做法,力求把难以接受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明了。采取了一些力的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
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学习十字步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之前自己所设想的一些突发状况也没有发生,我认为活动的成功离不开下面几个方面:
1.充分分析幼儿的已有经验。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和幼儿的兴趣点。
2.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与实际操作。
要想学习秧歌舞,“十字步”是基础,同时也是最难掌握的,为了这次活动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学习了很多有经验老师的做法,力求把难以接受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明了。采取了一些力的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学习十字步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之前自己所设想的一些突发状况也没有发生,我认为活动的成功离不开下面几个方面:1.充分分析幼儿的已有经验。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和幼儿的兴趣点。2.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与实际操作。
幼儿园艺术活动反思大班篇四
:
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审美情感的培养的自我表达与创造的满足。此次的手指活动作为艺术领域中美术活动的一种创作方式,需要幼儿大胆地想象,创造性地用指纹印画、添画来完成。大班幼儿的想象绘画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他们喜欢自己来创作画面,并运用多种表现形式来表现自己对美的感受。在指纹画活动中,教师针对幼儿的能力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使幼儿体验创作成功的快乐。
:
1、能学会指纹印画,并尝试添画出不同的背景。
2、能大胆想象,创造性地画出不同的指纹的造型画。
3、乐于讲述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ppt,画纸,印泥(水彩颜料),记号笔,调色盘,反穿衣等。
:
一、图片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发现图片中都有哪些小动物?请幼儿猜一猜这些画到底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呢?
二、老师引导幼儿掌握绘画的`方法。
1、老师:咦,小朋友一定想不到,这些美丽的作品是用我们的手指画出来的吧?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用手指作画!
2、认识手指印画需要的材料。(白纸、水彩颜料、记号笔、调色盘、反穿衣等)
欣赏视频:手印画的制作过程
三、老师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
老师:这幅画是画的是什么?边欣赏范画边说明手指印画的注意事项!
四、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大胆进行指纹添画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幼儿,及时给予适宜的指导帮助。
1、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来画一幅指纹画,你想画什么?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幼儿独立进行指纹添画活动,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帮助。
3、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及时评价幼儿的作品,给予积极的鼓励。
本次活动目标的定位为:
1、能学会指纹印画,并尝试添画出不同的背景。
2、能大胆想象,创造性地画出不同的指纹的造型画。
3、乐于讲述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开展的过程跟设计时有一定的出入,活动中的操作环节,我没有请幼儿进行分组操作,而是请幼儿逐一在老师的引导下来尝试印画,通过手把手的逐一指导来巩固印画中卷衣袖、蘸颜料、抖颜料以及印画的技巧。
虽然存在着一个幼儿在操作,其余幼儿在观看的现象,也少了幼儿自主探索、发现的乐趣,但是我想对于初次接触此类活动的幼儿来说,养成良好的操作常规要比单纯的掌握手印画的技巧来得重要。从活动效果来看,今天的活动中,他们不但掌握了手印画的基本技巧,更重要的是了解了玩色游戏的规则,这就为以后的玩色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活动中,幼儿还合作完成了手印画“大树”,树上每增加一个手印,孩子们便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最后我们一起将大树贴上主题墙,孩子们站在树下,找找“我的手、你的手”,感叹手印画的神奇的同时,也充分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当然,活动中还有较多不足,如:当孩子印画出不同形状的手印时,作为老师还可以用语言引导来提示幼儿大胆地进行想象,如:“哇,这个手掌真像一棵大树的树枝!”“这个手掌像什么?”并可尝试根据幼儿的想象进行添画,相信这样更能激发幼儿对于玩色活动的兴趣,能让孩子在艺术活动中获得更多元的发展。
幼儿园艺术活动反思大班篇五
孩子们对冰糖葫芦非常感兴趣,冰糖葫芦是大多数幼儿喜欢的一种食物,设计一堂制作冰糖葫芦的美工活动,使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了冰糖葫芦的特征,掌握了团圆的方法,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力,达到指南中大班幼儿艺术领域要求的“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1.了解糖葫芦的特征、形状,知道糖葫芦的基本做法。
2.学习团圆,尝试用竹签串起圆球制作糖葫芦串。
3.体验亲自制作糖葫芦的快乐,获取制作传统食品的相关经验。
安全剪刀、排笔、竹签、黑、红色卡纸、白色颜料、双面胶、红色泡泡
一、开始部分
(一)《冰糖葫芦》导入
出示冰糖葫芦实物,介绍冰糖葫芦的特征及做法。
二、中间部分
(一)介绍制作材料:泡泡泥、彩纸、双面胶、竹签、颜料、排笔
(二)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1.制作糖葫芦串
(1)将红色泡泡泥团圆;
(2)将团圆的泡泡泥串在竹签上,做4―5个。
2.制作木桩
(1)取出黄色卡纸,沿长边对折;
(2)用剪刀沿不能打开的一边剪细条,注意不能剪断;
(3)在两头贴上双面胶,卷成筒状。
3.拼摆造型
(1)在做好的木桩上下两端粘好双面胶;
(2)取出黑色卡纸,将木桩固定在黑色卡纸上;
(3)将做好的糖葫芦串依次插在木桩上,注意错落有致。
4.渲染装饰
(1)取适量白色颜料用水稀释;
(2)用排笔蘸取适量稀释后的颜料;
(3)右手握住排笔,在左手上轻轻抖动,将颜料均匀拍洒在作品上。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幼儿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小结:小朋友们在操作过程中非常有耐心,制作的冰糖葫芦色彩鲜艳、造型美观、布局合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
三、结束部分
让我们一起品尝糖葫芦的味道,感受一下糖葫芦酸酸甜甜的味道。
每天放学后,总会听到好些小朋友央求自己的父母买糖葫芦吃。孩子喜欢吃糖葫芦?在一次晨间谈话中,孩子们又谈到了糖葫芦,我随口问到:“你们吃过什么样的糖葫芦?”他们七嘴八舌地讲了很多,有的说吃过山楂的;有的说吃过黑枣的;有的说吃过桔子的,捕捉到孩子的这个兴趣点以后,有小朋友就找出了糖葫芦的实物卡片,有的小朋友干脆做起了“糖葫芦”的买卖,一边吆喝,一边指着某样东西问“你要不要买呀?”捕捉到幼儿这个兴趣点后,于是,这一活动内容便产生了。通过活动使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到糖葫芦球状的特征,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情境中学习了团圆、分泥、用竹签串在一起做成糖葫芦,并固定在木桩上等技能,使幼儿对手工活动产生兴趣,并能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与同伴分享作品。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制作的兴趣很高,但也存在很多不足:
1.幼儿小肌肉正处于发育期间,所以在团圆的过程当中分泥不够均匀,导致糖葫芦串不够美观。
2.幼儿使用剪刀不够熟练,所以在剪木桩时有将纸条剪断或剪得不够长的现象。
幼儿园艺术活动反思大班篇六
上个星期的一天中午,我和孩子们吃过午饭在操场上散步,突然,一滴、两滴、三滴,天空中落下了一些小雨滴。当大多数孩子还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徐杨吉小朋友说:“李老师,外面下雨了。”随后,其他小朋友也纷纷将头仰向天空,小手作捧水状,叫着:“老师,下雨了!老师,下雨了!”,我们到走廊上来看大雨吧。孩子们虽然都跟着我走到走廊上,但小眼睛还时刻盯着外面看。雨“哗啦哗啦”地越下越大,操场上形成了一个个小水塘,雨水滴在水塘里激起了一朵朵小水花孩子们看了情不自禁的拍手鼓掌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我们幼儿园小班教科书上不是正好有“大雨小雨”这一课吗?因此,我说:“我们到活动室里去唱‘大雨小雨’这首歌吧,大家说好不好?”小朋友们个个都说好。因此,我开始了这节艺术活动。
《大雨小雨》这首歌预设的目标是:尝试用连贯、跳跃的声音演唱,并用不同的唱法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尝试用长短线条表现大雨和小雨、用不同的形体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并选择合适的乐器演奏。为了达成预设的目标,活动过程是这样展开的:
首先,激发兴趣。“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下雨。先是下了小雨,后来下起了大雨。大雨和小雨是什么样子的,看起来像什么?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大雨和小雨打在手上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然后,幼儿用手指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的痕迹。小雨从空中滴答滴答地落下来,就像一条条短短的线,大雨从天空中落下来是哗啦哗啦哗啦,就像一条条长长的线。听,下大雨了,(幼儿画长长的线),听,下小雨了(幼儿画短短的线)
再次,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师:请小朋友们发挥想象,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动作表示大雨和小雨(有的小朋友用手臂从上面挥动表示下雨,有的用从上往下扭腰来表示下雨,有的小朋友用脚轻轻走路表示下雨)。小朋友充分发挥想象,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最后,请小朋友选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边唱边演奏,在教师的指挥动作和语言提示下边唱边演奏,在演奏中体验轮流演奏的愉快。
活动结束后,我想这个活动有成功的地方,如:能根据突发事件(天气下雨)来作为活动的契机,并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同时,以大雨和小雨贯穿整个活动,对孩子的情感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活动也有不足之处。首先,从目标来看,目标的容量太大,不集中,主要目标不够清晰,是让幼儿学习用长短线表现大雨、小雨为主,还是以用身体各部位来表现大雨和小雨为主,或是用打击乐器来表现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为主?其次,从活动环节来看,由于目标容量大,导致过程繁多。有些环节只能是走过场,孩子显得被动,与整个活动的预想有一定的距离。
究竟怎样预设适切的发展目标,怎样让过程为目标服务,小班孩子怎样调动孩子的主动参与性,从而发挥孩子的表现力更好的顺应孩子的发展呢?我调整了方案,进行了第二次活动。
我预设了这样的目标:(1)尝试能用不同力度的身体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2)能用不同的唱法表现大雨和小雨。分成两个环节进行。
我感到第二次活动目标清晰,同时过程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个别―集体―分组―个别,孩子的主动性得以发挥,既保证了目标的达成,又保证了孩子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但孩子们对不同的下雨声仍很感兴趣,似乎这节课并没有达成最终目标。因此,我进行了第三次活动。
我预设了这样的目标:(1)用力度合适的歌声来分别表现大雨和小雨。(2)用合适的乐器演奏大雨和小雨,在演奏中体验轮流演奏的愉快。仍然采用个别―集体―分组―个别的形式,通过三个环节来实施。第一,用不同力度的歌声表现大雨和小雨,第二,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大雨和小雨,并进行个别练习。第三,集体在老师的动作和语言提示下边唱边演奏。
我感到第三次活动的目标更加清晰,目标重点放在演奏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上,同时过程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幼儿通过个别―集体―分组合作―个别的形式,孩子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体验到合作演奏的愉快情感。
1.课改需要反思型的教师。活动过后,我们应当进行反思。但这种反思不应停留在表面而应走向理性,追寻“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再调整”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寻找推进孩子发展的策略,(目标的制定、幼儿的反应、教学的方法、细节的处理等)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2.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要有一个适切度,不能贪多求高.每次活动解决一个难点,围绕一个重要目标展开,以帮助孩子更好的更有效的学习。
3.活动的过程要针对目标有效地设计,把孩子推在活动的前沿,让他们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或在与同伴的相互影响中获取和积累一些感性的经验。
4.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尊重孩子的活动,帮助孩子真正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
幼儿园艺术活动反思大班篇七
春天百花盛开,春色的花开满枝头,美丽的小动物们也在这春意盎然的花丛中忙得不亦乐乎!“老师,蝴蝶的这两个翅膀是一样的吗?”孩子的问题让我陷入了沉思…… 孩子们每天生活在各种各样对称的环境中,但孩子们却不知道这是一种美丽的对称,更别说欣赏对称美了。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观察和发现事物中的对称我设计了本节课。
1、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分点对称和轴对称两种形式。
2、感知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和对称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3、激发好奇心。
4、尝试制作对称画。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1、蜜蜂、蝴蝶、蜻蜓的头饰。
2、各种大小、颜色、花纹不同的蝴蝶翅膀、蜜蜂翅膀。
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剪刀若干。
4、春天的背景图一幅;颜料各色。
1、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活动活动筋骨。美丽的蝴蝶、蜜蜂、蜻蜓在花丛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请小朋友扮演动物在花园里舞蹈)正在他们玩得高兴的时候(下雨了)这时,飘来一片乌云下起了大雨,小动物们赶紧拍拍翅膀准备飞回家。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大家一起叫了起来:“我的一只翅膀不见了!”雨越下越大,小动物们着急的说:“谁愿意帮我们找到另一只翅膀呢?”
2、请小朋友帮忙找翅膀:
师:小朋友,小动物的翅膀都不见了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他们把的翅膀找回来吗?
幼:愿意!请小朋友们自愿为蝴蝶、蜜蜂、蜻蜓找翅膀。
3、请小朋友们配好对的翅膀,并说明配对的理由(从颜色、形状、花纹的角度)。
4、教师小结:蝴蝶、蜜蜂和蜻蜓的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这就叫对称。
1、请幼儿自由在活动室里找出对称的物品。 例如:门、窗、玩具柜、衣物等物品。
2、请幼儿和自己的小伙伴说说自己找到了什么物品是对称的?为什么?并请个别幼儿上前和全班小朋友分享。
3、请幼儿说说还看到了什么东西是对称的。
师: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器官是对称的?
幼:鼻子、眼睛等。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对称的事物?
请幼儿自由发言,讨论。
1、请幼儿把图画纸对折,在一边画半只蝴蝶,然后把另外半边图画纸覆盖在图上,再用手按压几下,打开图画纸,便会看到一只美丽的蝴蝶。
2、完成后,请幼儿把“蝴蝶”剪下来,贴在活动室四周,布置成蝴蝶翩翩起舞的情景。
请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对称的物品。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幼儿知道生活中很多对称的物品,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分析和审美能力,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开阔了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幼儿园艺术活动反思大班篇八
1、能保持愉快的情绪进行游戏活动。
2、掌握兔子、狐狸走路的基本节奏,能用动作表现狐狸和兔子的音乐形象。
3、欣赏感受音乐内容,能根据音乐的变化遵守规则进行音乐游戏。
1、兔子头饰若干,狐狸头饰一个。
2、音乐cd。
一、发声练习。
1、随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场地。
2、发声练习。
二、创设情境,进行音乐游戏,注意遵守游戏规则。
1、用谈话的形式引出音乐游戏“狐狸和兔子”。教师:小朋友,在森林里,最狡猾的动物是什么?哪种动物最喜欢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做游戏呢?
2、教师弹奏游戏的乐曲,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3、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几分段欣赏音乐,学习狐狸和兔子的动作。
(1)欣赏表现狐狸的音乐,想一想狐狸怎么走路节奏
节奏训练:狐狸走路。
幼儿跟随音乐学狐狸走路。
(2)欣赏表现小兔子的音乐,想一想小兔子怎样走路。
节奏训练:兔子走路。
幼儿随音乐做小兔子动作。
4、教师弹奏游戏的乐曲,幼儿完整随音乐做动作,能准确地区分表现狐狸和兔子的乐曲。
5、幼儿完整学习音乐游戏。
(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游戏的玩法。
全班小朋友做“兔子”,开始由教师扮“狐狸”。当听到表现狐狸的音乐时,狐狸按节奏四处走动,结尾处找地方蹲下来。当听到表现兔子的音乐时,兔子从家里出来在草地上四散地跳,听到 65 12 | 3 ― |的时候说明狐狸就要来了,小兔子就赶快蹲下原地不动。当听到表现狐狸的音乐时,狐狸开始走向兔子,发现哪只兔子动了时,就绕着它走一圈,等音乐结束时,就可以把兔子抓回自己的家里。如果兔子都没动,狐狸只好空手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的家里。
(2)讨论游戏的规则。
当狐狸出现时,小兔马上原地蹲下来,否则就会被狐狸抓走吃掉的。
(3)教师伴奏,小朋友扮狐狸和小兔子,完整地玩一遍游戏。要求幼儿游戏时要遵守游戏的规则。
三、伴随音乐,幼儿自由做动作出教室。
本节活动以故事贯穿始终,便于幼儿更好地感知音乐内容。通过倾听、欣赏音乐,幼儿能好的分辨出不同节奏的音乐,在音乐游戏中也能把动物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整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也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幼儿非常喜欢。
但是,个别幼儿难以克制自己的行为,活动过程中秩序有些混乱,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加强常规教育。
幼儿园艺术活动反思大班篇九
折纸是幼儿园美术手工活动中的一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折纸的过程中需要用眼睛看折叠的过程,并在看的同时思考并记住过程,在折的时候需要亲自动手,期间遇到问题还要仔细想是怎样折的,这样就可以开动大脑、活跃思维,从而达到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本次小班折纸活动选择小猫,因为小猫温顺可爱是许多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并且外形特征明显,小朋友通过观察进行折纸活动,还可以通过想象增添一些背景,给孩子带来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
1、学习运用对角折的方法折双三角,并在此基础上折小猫头。
2、能够进行添画眼睛、嘴巴、胡须和背景。
3、喜欢参加折纸活动。
重点:学习对角折的方法折双三角。
难点:能够发挥想象进行添画。
:
正方形彩纸、水彩笔、固体胶、a4纸、黑色记号笔、猫的图片。
: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猫的图片,让幼儿说出猫的脸部特征。
教师提问:喵、喵,快看谁来啦,原来是两只可爱的小花猫。小花猫有着毛茸茸的身体,还有对尖尖的耳朵,圆圆的眼睛,长的真可爱。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花猫吗,那我们来看看,小花猫的头长的像什么?对,像一个三角形,它的耳朵是尖尖的,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怎样用手工纸折小花猫。
二、基础部分:
1、教师出示折好的小猫头,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猫,你想知道他是怎么折的吗?
2、下面我们来看看,都会用到哪些工具,a4纸,正方形的彩纸,固体胶,黑色记号笔,水彩笔,
3、展示折猫头的过程。
(1)取出正方形的彩纸一张沿着对角线、角对角折成三角形。
(2)把三角形的两个直角向内对折。
(3)然后把折好三角形打开,尽量抚平折痕
(4)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以刚才的折痕为参照线向斜上方,折起一个角,另外一边以同样的方式折起,一定要对称这样才美观。
(5)把上端的一个角往下折,转过来一个猫头就折好了。
4、下面我们拿黑色记号笔来为小猫画上圆圆的眼睛、黑黑的小鼻子弯弯的嘴巴、俏皮的胡须看一个猫头就完成了。
5、取一张a4纸,将折好的猫头放在合适的位置,预留出的画身体的地方,用固体胶,固定在a4纸上,
6、用黑色记号笔,画出猫圆滚滚的身体,还有小爪子,可爱的尾巴,我们再画一些绿色的草地吧,可以多画一些小草,好啦,真好看,在用红色的彩笔画出圆圆的太阳,再画一些白云,再画一个。还可以填一些五颜六色的花朵。
7教师指导请小朋友你也来试试
三、结束部分:
进行作品展览。
孩子们对折纸活动更加感兴趣了,当我出示了小猫头的图示之后,和他们讲解了折叠步骤,孩子们就纷纷开始动手,他们一边看图示一边埋头折叠,能力强的幼儿不一会儿就折叠成功了,因为这一次的折叠活动需要辅助材料―黑色记号笔、水彩笔、固体胶、a4纸、正方形彩纸,用来给小猫画眼睛、鼻子、嘴和胡须以及身体、小草、白云、太阳、花朵。活动快结束时候,我就试探地问他们,你们完成了吗?轩轩说:“老师,我们还要用笔画眼睛呢?”于是,在孩子们的提意下,我给他们拿上了准备好的笔,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拿起笔给小猫添上了眼睛、鼻子和嘴,猫身体,草地、白云及花朵,完成后,孩子们纷纷举起自己折的小猫给我看,有的和身边的小朋友比谁的小猫漂亮,有的拿着自己折好的小猫放在脸前做面具,并发出小猫“喵喵”的叫声……就在这时,苗淼也把她折好的小猫给我看,我突然发现她把小猫的眼睛、鼻子和嘴画错了位置,于是,我为了加深幼儿对图示的观察能力,在肯定她的基础上,我拿着苗淼的小猫脸问大家:“请小朋友们仔细地看一看这只小猫的脸,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小朋友说,这只小猫没有嘴,有的说,这只小猫没有胡子,我紧接着又问:“再仔细地看一看,你还发现了什么?”这时范可儿说:“老师,她把小猫的脸画反了位置”,没有身体,于是我组织小朋友们仔细地观察了图示第五步上反过来的小猫,从而加深幼儿对小猫的认识。 在这次的折纸活动中,因为我选材较简单,所以,孩子们也能自己动手操作,感受成功的喜悦,是我意料之外的,但同时也提醒我,为什么个别幼儿没能成功的完成折纸活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从易到难,让幼儿每次活动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艺术活动反思大班篇十
1、乐意参与水彩晕染画的操作活动。
2、能用水彩的扩散的方法进行画圈,并进行添画。
3、知道用水彩笔和水晕染的方法。
知道用水彩笔和水晕染的方法。
能用水彩的扩散的方法进行画圈,并进行添画。
排笔、水彩笔、装有水的杯子、宣纸
一、开始部分
师:水彩笔在宣纸上画上小圆圈,排笔蘸水刷在彩色圆圈上,提问:小朋友们,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回答,师小结。这种水彩滴入水后发生的变化叫做扩散。
二、基本部分
1、师:利用这种扩散现象,人们画出了各种各样的漂亮图案;
2、幼儿观察晕染图片:花朵、绿叶、花瓣;
3、大家一起来动手画一画吧!介绍材料:排笔、水彩笔、装有水的杯子、宣纸;
4、小结画画开始步骤;
(1)在宣纸上画小圆圈涂上颜色
(2)排笔蘸水滴在圆圈上
(3)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继续画圈
(4)画到画面饱满时,对晕染的小圆圈添画
三、结束部分
欣赏作品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我想应尽量避免呆板单纯学习绘画技巧的教学方法,而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形式。”兴趣是幼儿的学习动力,是求知和成材的起点,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都有兴趣,但并不会持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观察,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激发、培养和保持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本次水彩晕染让幼儿了解到水彩笔的一种新的画画方式,通过本次微课,幼儿直观、明了的观察到晕染的过程,活动中幼儿可观察得出,水彩遇到水后发生了扩散现象。并大胆创新,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作品。在下次微课中可以加深难度,选择渐变色同色系来晕染,还可以呈现出多幅绘画,效果可能会更好。
幼儿园艺术活动反思大班篇十一
今年是我校举行第三届校园艺术节活动了。每一届活动都是忙碌了许多人,可以说是全校师生总动员。说句不客气的话,最忙的可能要属本人了,因为我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
不负责这件事可能不清楚搞一场活动的辛苦。最重要的是全盘考虑,统筹安排。少了一项小小的细节可能都会影响活动的成功开展。好在这些事项并非全由我一人来做,辛苦了许多教师。如:节目的排练辛苦了辅导员教师,节目的串词,主持人训练,场地,书画张贴等等事项都辛苦了许多教师。但这些事情却需要我来安排,思考。虽然大家辛苦,但心里应该是甜的,因为我们的辛苦换来的是学生的幸福、快乐和成长。
今年的活动还没正式开展,但我却早早感觉到活动的效果了。应该和前两届差别不大,也就是说没有质的飞跃,这并不是我们追求的效果。
这三年来,艺术节内容都是书画作品展,一台文艺节目。书画作品质量不高,舞台节目形式单一(舞蹈),且质量不高。
看这几年的文艺汇演,多以舞蹈节目为主,并且在舞蹈时很难见到男生的影子。缺少器乐、合唱、诵读、相声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是极不和谐的。
在网上看到其它学校搞校园艺术节,一半是学生表演,一半是教师演出,还有师生同台演出的情景。可以感受到师生横华的才艺,这才是真正的艺术节。而我校教师基本没有上台表演过。反思后认为:一是学校没这样要求,二是教师们艺术才能缺乏,三是部分有才艺的教师拘禁,放不开。
每年艺术节学校都要求大队部组织开展。任务自然被分配到中队辅导员身上。而我们的辅导员教师并非人人都是艺术人才,多数教师对文艺节目的排练感到困难,这是有情可原的。我在想:学校的体、音、美艺术教师在艺术节活动发挥了多大作用?这一块应该是艺术教师的事情才对。
平时的艺术特长班没办,对学生没有专业的训练,书法、绘画、歌舞如何能有高质量?因此这些年在县里搞文艺演出,我校没有拿到过什么奖。
虽然xx年第一届艺术节时,学校花钱搭建了舞台,确实为当年的活动添了彩。但到今天,我们感觉到这个舞台有些落伍。在网上看一看别的地方学校开展艺术节活动,那舞台是多么高丽,豪华,让人看了都想有登台表演的欲望。然而我校的舞台,一是背景幕帐一直采用红布,不易布置华丽。二是台面上的塑料布十分碍眼,何时能换成地毯?还有就是舞台的搭建费时费力,晃晃悠悠。这种舞台也很难使艺术节上高的层次。
所以我说,之所以艺术节活动效果停滞不前,原因是学校、活动组织者的思想引领问题。言语不周之处,请勿多心!
幼儿园艺术活动反思大班篇十二
xx
艺术
8
大班《水墨青花》
x分x秒
20xx年x月x日
领域: 艺术 班级: 大班 教材版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初步了解青花瓷及二方连续图案的特点。
2.能够较熟练的运用毛笔和墨水进行印染和装饰。
3.体验艺术创作带来的乐趣,萌发对国画的热爱。
经验准备:有使用毛笔的经验。
物质准备:毛笔、蓝墨水、清水、固体胶、宣纸等操作材料。
集体教学
5―6岁幼儿
“水墨青花”来源于生活中有关中国画元素以及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主动探索到的水墨滴画而生成的一节教学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特点,采用水墨滴画的技巧,结合中国画的元素,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装饰青花瓷瓶,从而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中国画的喜爱之情,萌发爱国情感,丰富想象力, 发展创造力,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感受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基本部分
一、视频导入。
欣赏舞蹈《青花》。
二、基本部分
1.认识青花图案。
2.示范青花印染画。
3.欣赏青花瓷瓶。
4.认识二方连续图案。
5.示范用二方连续图案装饰花瓶。
6.幼儿操作。
三、结束部分
作品展示。
该微课采用水墨滴画技巧,结合中国画元素,让幼儿在观察、感受和操作中,掌握水墨印染画步骤;利用二方连续的知识点,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装饰青花瓷瓶,从而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中国画的喜爱之情,萌发爱国情感,丰富想象, 发展创造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本次活动,通过欣赏、观察、感受、操作一系列的过程,自然地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从而有效的达成目标。而在认识二方连续图案的时候应该多展示一些图片,以便于幼儿观察,从而在创作的时候才能想象力才会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