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初三下册化学溶液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教案(5篇)

最新初三下册化学溶液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教案(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3 19:34:44
最新初三下册化学溶液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教案(5篇)
时间:2023-03-03 19:34:44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下册化学溶液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教案篇一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 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学工具

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玻璃片、玻璃棒、五试管溶液(品红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钾溶液)、硝酸铵固体。学生用具:仪器:小烧杯、玻璃棒、小试管 、药匙、滴管、酒精灯、火柴、温度计; 药品:食盐、蔗糖、碘、高锰酸钾、汽油、水、乙醇、植物油、洗涤剂、洗衣粉、纯碱、硝酸铵、氢氧化钠

教学过程

学习情境

展示五种液体:红色(晶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

[设问]看到这五种液体,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发言]如:

1.想知道这它们各自的味道。

2.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3.想到它们可能是不同颜料与水混合而成的。

4.它们颜色各不相同,可能是混合物。

[引入]通过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探究化学奥秘的愿望很强。同学们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它同这五种液体一样,都属于溶液,学完了本节课后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引导]同学们桌子上都摆有食盐、蔗糖及别的用品,下面就按“活动与探究一”的内容进行实验。

[投影]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

试验用品:食盐、蔗糖、水、烧杯、玻璃棒、药匙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实验现象]请一组同学上台解释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其他同学提出异议。

[现象]蔗糖、食盐都消失在了水中。

[结论]蔗糖、食盐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

[学生讨论、总结]蔗糖微粒、食盐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教师指出:物质在水中以什么形态存在,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习)。

[引导提问]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拿出开课时的五种液体,让学生观察:1.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

2.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

[学生回答]

1.各部分完全相同。

2.没有析出沉淀。

[教师总结]像这样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叫做溶液。

[提问]根据刚才的实验及分析总结溶液的概念。

[讨论、总结,并互相交流]

一、溶液

[投影]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提问]水具有什么作用?

[回答]分解其他物质的作用。

[投影]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例如: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交流结果]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

[教师指出]开课的五种液体中:红色的是品红溶液,蓝色的是硫酸铜的水溶液,黄色的是氯化铁的水溶液,紫色的是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五色的是氯化钾的水溶液。

[设问]你还能否再举出一些溶液?并指出溶质、溶剂。

[学生发育]

1.糖水中溶质是糖,溶剂是水。

2.白酒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教师指出]除了水可以作溶剂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剂。例:碘酒: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过渡]大家应该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衣服上沾上油滴时,用水洗很难洗去,怎么办呢?

[学生发言]

1、可以用肥皂水洗。

2.用洗衣粉洗。

(教师给予鼓励)

[引导]完成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二”之后,你就会明白洗去的道理。

[投影]活动与探究二:

实验用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药匙、试管、胶头滴管

步骤:

[学生活动]

[互相交流]请一组同学将他们的实验现象、结论展示给大家。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结论]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而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这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2.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

①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解决问题]衣服上的油滴用什么洗去?为什么?

[回答]汽油。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小,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

[过渡]前面我们谈到的溶质大部分是固体,那溶质还能否是别的状态呢?下面进行“活动与探究三”。

[投影]活动与探究三:乙醇溶于水

实验用品:乙醇、高锰酸钾水溶液(高锰酸钾起显色作用,便于观察)、试管、胶头滴管

[学生活动](做上述实验的第一部分)

[交流]把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分层,振荡后不分层,静置后分层。在振荡过程中有一些小油滴分散在水中,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

[引导提问]这样的液体稳定吗?

[回答]不稳定。

[引导]我们把这样的液体叫乳浊液,那什么是乳浊液?

[学生讨论、总结]

4.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引导]现在进行“活动与探究四”的第二部分,看实验现象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交流]水、植物油和洗涤剂混合起来,振荡前分层,振荡后形成均一的泡沫,静置后泡沫仍均匀,不分层。倒掉液体后试管较于净。

[设问]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动画模拟讲解]洗涤剂的分子结构中有亲水基(喜欢与水在一起的一端)和亲油基(喜欢与油在一起),当它接触油脂时,亲油基就会将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这些小油滴不会聚集起来,又能随水流走。化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

[设问]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

[学生发言]

1.用洗衣粉洗衣服。

2.用洗发水洗头。

3.洗餐具时加入洗洁精效果较好。

[思考]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试分析二者的原理是否相同。

[讨论、总结]前者是油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后者是乳化现象。

[鼓励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

[学生发言]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知道了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若溶液中有水,一般水是溶剂。我们还学习了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初三下册化学溶液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会识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了解饱和溶液和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和稀溶液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溶解性的涵义。知道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也与外界条件有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3.进一步练习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和振荡试管的操作。

二、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三、教学用品

托盘天平、量筒(10

ml)、烧杯、试管、药匙。

高锰酸钾、淀粉、硫酸、医用酒精、硝酸铵、硝酸钾。

四、教学过程

师:在上节课里,我们学习了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概念。现在有下列几种液体,指出其中哪些是溶液?组成这些溶液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物质?

[当堂配制并展示下列几种液体]

(1)向盛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并搅拌均匀;

(2)向盛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淀粉并搅拌均匀;

(3)向盛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硫酸并搅拌均匀;

(4)浓度为70%的医用酒精。

生甲:属于溶液的'有高锰酸钾溶液、硫酸溶液和酒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中,溶质是高锰酸钾,溶剂是水;硫酸溶液中,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

师:__×回答得是否正确?谁有补充?

生乙:应该叫做高锰酸钾水溶液、硫酸水溶液、酒精水溶液。

师:他们二人回答得很好。用水做溶剂的溶液叫做水溶液,酒精与水混合形成溶液,通常不论酒精含量多少,都看做是酒精的水溶液。如果不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水溶液。我们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本节学习的内容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板书本节课题]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溶解的程度。在学习溶解度概念之前,我们先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板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我们已经知道,物质在水中有的是可溶的,有的是不溶的。那么,对于可溶物质来说,[教师边讲边板书以下两个问题]

(l)溶质在一定条件(温度一定、溶剂的量一定)下,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呢?

(2)不同溶质,在相同条件(温度相同、溶剂的量相同)下,溶解的量是否相同?

以上两个问题,请同学们先进行讨论,提出实验方法,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巡视,不时地参加同学间的议论]

初三下册化学溶液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条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饱和溶液的概念

实验用品

试管、酒精灯、试管夹、氯化钠、硝酸钾、蒸馏水,投影仪、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知道,糖或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里,但是在一杯水里是不是无限制地溶解呢?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一杯水里,如果糖或食盐放得太多,在杯底就会剩下溶解不了的糖或食盐。下面我们做两种物质的.溶解实验。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演示〕实验

在各盛有10ml水的两支试管里,分别缓缓地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固体,边加入、边振荡,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保留试管里的溶液,供下面的实验用)

〔讲述〕此实验说明,在室温,在

10ml水里,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板书〕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讲述〕在上面的实验里,在室温下当氯化钠或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当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了。

〔板书〕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讲述〕在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板书〕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因素。

〔演示〕实验二

给(实验一)里盛有硝酸钾溶液和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试管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有什么变化?

〔演示〕实验三

给(实验一)里盛有氯化钠溶液和剩余氯化钠固体的试管缓缓加入水,边加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氯化钠固体有什么变化。再加水振荡,直至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

〔讲述〕这两个实验说明,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的量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显示投影卡片:

〔小结〕定性特征,一般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初三下册化学溶液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难点:溶液概念的建立;溶解与乳化的区别。

教学工具

多媒体;实验仪器试剂,准备蔗糖溶液、食盐水、果汁各一杯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海洋图片,由海洋中蕴藏着大量的物质,而我们又看不见他们的存在入手,引入我们要探究的课题—《溶液的形成》。

1、 探究实验一:老师演示蔗糖分子溶解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些固体跑哪里去了?观看物质溶解的微观模型图,相互讨论。

设计意图:设置真实的情景,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学生亲身体验,并设置悬念,激发好奇心。

师生互动1:

(1)请三位同学上来品尝三种液体,说出液体名称,上、中、下三处的味道如何;老师总结溶液体现的特征;

(2)观察溶液是否分层,得出溶液的另一个特征;

(3)

问:形成的溶液是否还能溶解其他物质?

答:能(不能)

老师给出答案并说明原因

(4)问:此时的液体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答:混合物

总结:通过上述探究得出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

思考:如何判断一种液体是溶液?

溶液概念的建立,注意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体验,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思想,遵循了由宏观到微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师生活动2: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总结出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强化对溶液特征的理解。感性认识向理性知识的过渡。

师生活动3: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学生根据实验桌上准备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填写表格,得出结论(老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学习对比实验方法。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

师生活动4:引导学生发现——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两种液体(不包括水在内)互溶时,将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等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溶质、溶剂判断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充当的角色可能不同。

师生活动5:既然已经知道某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区分,再引导学生进行溶液命名的探究,说出命名的原则,根据原则让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练习与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2、 巩固练习:

课后小结

学生回忆,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总结。

初三下册化学溶液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初步了解溶液的重要应用。

3.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4.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5.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6.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教学难点]

1.溶液概念的建立。

2.溶解与乳化的区别。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品] 实验仪器、药品、用品,教学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溶液章图切入课题,引入新课(板书: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二、探究活动1(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

1.学生实验:向实验桌上盛有2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药匙蔗糖或食盐,用玻璃棒搅拌(教师巡回指导)。

2.师生活动1(建立溶液的概念):

(1)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两种物质“消失”的原因。

(3)帮助学生分析(体验)溶液的特征。

(4)建立溶液的初步概念。

(5)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几种物质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3.师生活动2(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2)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3)总结出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1.溶质+溶剂 溶液)。

4.师生活动3(填写表格,让学生掌握溶质溶剂判断的`一般方法):溶液 溶质(溶解前的状态) 溶剂(状态)

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固体) 水

碘酒 碘(固体) 酒精

稀硫酸 硫 酸(液体) 水

稀盐酸 氯化氢(气体) 水

5.师生活动4:

引导学生发现——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两种液体(不包括水在内)互溶时,将量多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

三、探究活动2(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

1.学生实验:在1、2、3号试管中做三个小实验——将1-2粒碘、高锰酸钾、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水中。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师生活动1:引导学生对比自己所做的三个实验,总结得出——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4.教师实验:将1-2粒碘、高锰酸钾、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汽油中。

5.师生活动2:对比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媒体)。

溶质 溶剂 溶解情况

碘 水 碘难溶于水

碘 汽油 碘溶于汽油

高锰酸钾 水 高锰酸钾溶于水

高锰酸钾 汽油 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

植物油 水 植物油难溶于水

植物油 汽油 植物油能溶于汽油

总结得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板书:影响溶解的因素:溶质、溶剂等]

四、探究活动3(酒精能否溶于水?)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2.要求学生在所做过的三个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

3.学生交流设计方案。

4.学生实验(在实验前提醒学生:滴加酒精的过程中不要振荡,滴加结束后振荡;要留心观察振荡前后的现象)。

5.教师总结:如果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还会发现酒精和水这两种物质能以任意比互溶。

五、探究活动4(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1.学生实验:观察3号试管中的液体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的现象。

2.学生实验:向3号试管中滴加2-3滴洗涤剂,按照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的顺序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3.比较浑浊液体1和浑浊液体2(媒体)。

4.建立乳浊液的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5.学生实验:比较滴加了洗涤剂和未加洗涤剂的两支试管的干净程度。

6.分析洗涤剂的去污原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