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总结(8篇)

2023年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总结(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2 10:24:59
2023年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总结(8篇)
时间:2023-03-02 10:24:59     小编:zdfb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总结篇一

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有农村人口7.93亿,约占总人口的63%。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一直过着贫穷、愚昧的生活。本文在此前提下就农村的医疗现状作一探索,谈谈农村的医疗现状。

我国的农村医疗工作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的成绩是众所周知的,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并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我们应客观地认识现状,评价现状,不能陶醉于过去的成绩沾沾自喜;也不能在困难面前茫然不知所措。那么,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到底怎样?其症结又出在哪儿?笔者拟以安徽省庐江县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庐江县柯毯镇卫生院及柯坦镇葛庙乡卫生院为例,阐述本人观点:

在这些医院走访调查中发现城镇医院的差距,庐江县医院及和县中医院的设备基本达到了专业水平,卫生条件基本符合要求,但服务态度较正规医院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此就不赘述了,下面重点谈谈农村医院的调查结果。

笔者在对葛庙乡卫生院的详细调查和走访群众后发现,该院的运营机制存在严重问题。该院员工的工资不是由政府直接发放的,由医院“自给自足的”、“多劳多得”,即该院每年营利除上缴一部分给政府,其余“分红”。这样的运营方式导致怎样的后果?为调查实情,我体验了病人的感受,我说感冒了也没什么就掉葡萄糖。在问当地的群众时也是同样的情况。所以在农村感冒求医是奢求,他们宁愿苦挨过去要么去私人诊所,他们决不可能为了感冒去花一两百块的。然而在这些小诊所却乏善可陈,医疗水平不怎么高而且往往一人操刀,数职惧兼,又是护士又是全科医生甚至是手术者!曾经报道河南一产妇在村里小诊所生产时难产,该大夫决定给其做剖腹产手术,没有消毒设备,没有手术室,没有手术器械,该大夫竟然用菜刀给其做手术,结果产妇当场死亡。当然在这些大夫中也不乏有多年经验而且丰富实践的,然而在各项设备不齐全而有身兼数职的情况下保证不出错?医生的职业不同其他职业,失误了可以补偿,可医生不能!

在调查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时发现几乎所有的。义务人员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没有接受正规的专业教育,他们大多接过父辈的衣钵懂点医学常识后去医院进修的,没有一个本科毕业的大学生。这又足见城乡的医疗差距,城里的大学生富余找不着工作又不愿去环境差、待遇低的农村工作。这也导致了人才的闲滞和浪费,农村医疗事业的停滞!

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也听到一些悲痛不堪的事情,在农村虽然意外事件不似城里那么多,但农村意外事件的死亡率很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农村在小诊所无法治疗的情况下或遇到紧急情况拨打急救电话后因路程太远而失去生命。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县拥有急救技术的只有县医院,而各地距县城远需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对危重病人而言,是决定生死的。在我调查的人群里就有因农药中毒没能及时抢救而死在路上的,有交通事故死在等待救护车的血泊中。

最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外的调查发现,在我县的一些偏远地区封建迷信思想和江湖骗子甚为猖獗。在归结了他们的一些想法之后发现倒并不能指责他们,并不是他们的思想有多落后,在谈话中他们也不信鬼神之说,他们是无奈之下才出此下策。在了解当时的一户因患小儿肺炎的迷信群众更能体现搞好农村医疗的重要性,该家长因长期在乡卫生院治疗花钱无数且不见起色又找不到病因才迷信的。当然在这些村民中也有一些江湖骗子靠仙丹救命水过日子,这是钻着医疗水平的空子搜刮老百姓的钱。

1:党和政府要把农村医疗事业视作农村扶贫的重要工作,引领亿万农民摆脱治病难求医难的问题。首先,国家眼逐步加大农村医院的经费投入,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完善其运营机制,由政府统一管理。

2:取缔非法不和格的私人小诊所,对私人诊所的卫生条件进行严格的检查,对医生进行严格的考核和培训,落实好基层医生的进修制度,防止类似悲剧的重演。

3设立医生的特殊津贴制度,对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或志愿者实施特殊津贴。提高他们的待遇,搞好他们的工作环境,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愿意来基层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医疗质量和素质又为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避免了人才的浪费。

4:在目前的条件下,乡镇卫生院还无法对严重疾病和突发重伤病人的抢救,为了应付突发情况中的急救,缩短县乡医院的距离,争取最佳的治疗机会,政府应在各镇的中心医院配备一辆急救车,这样就可以减少一半的急救时间。

5:对于农村的迷信思想,只有医疗水平提高了自然可以解决,当然目前还会存在,生病不去看医生不打针不吃药的现象还会存在,政府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宣传力度,严厉打击哄谣撞骗宣传迷信思想的不法分子。同时政府应为人民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6:针对偏远地区农民治病难的问题,县市级政府组织好本行政区内的医疗巡回检查,深入贫困山区为他们送药送温暖。

在调查的最后,我特意了解了农村合作医疗的落实情况,通过了解发现今年的落实情况明显比去年好,这也证实国家的重视程度。但是目前的一些乡镇医疗机构还不办理,有些地区只能去县医院才可以报销医疗费用。在群众中有一些错误认识,作为医疗机构应解释清楚。

通过这次调查,毫不放大的说,此次医疗调查结果显示了我国的盛世危机,在调查中笔者的忧虑程度与对该问题的调查深度齐长偕增,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一个将国计民生置于自己理想最高峰的热血青年的过度敏感,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

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总结篇二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我认为研究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一项课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农民的小康致富更是中国经济腾飞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因为面对8亿农民的庞大数字,我想到不是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巨大困难而是应该盯住这个庞大的市场,正逢利用这一机遇发挥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扩内需”它的巨大作用。在此背景下我们利用暑假时间对农村经济的现状作了一次调查。通过对山西省天镇市,河北省沙河市、衡水市、任丘市,辽宁省葫芦市市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前政府对农村发展所实施的政策,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现状,研究提高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方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我们根据自填式问卷特点合理制作调查问卷(见调查报告下方附件)个人一般情况,如:职业、、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人口数;家庭财政收支方面,如:家庭的年收入、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每年的支出比重、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家庭设施方面,如:日常的交通工具;家庭消费方面,如:消费地点、消费环境等;国家政策方面,如:村村通工程、新型医疗合作政策、减免农业税、小额信用贷款等本村企业方面,如:企业的行业性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等。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人群男女性别比为22:11。

调查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从文化程度来看,人群总体的文化程度较低,在被调查人群中3/4的人具有初中以下文凭,其中40岁以下人群受教育程度高于40岁以上的人群。从婚姻状况来看,90%都已婚。从职业状况来看,80%的调查者的职业都是务农。家庭平均人口为5人左右。家庭劳动力人口平均3人左右。家庭年收入平均4000左右。

(二)队农村经济现状的了解情况

调查中的相关问题有4道小题,在此引用两道小题,分别用表格形式展示:

在您家每月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种类

比例

日常生活必需40% 品

教育支出 20%

赡养老人 9%

农业成本 20%

其它

11%

您家一月的总收入大概是:

范围 比例

1000元以下 5%

1000元到三千30% 元

三千元到五千50% 元

五千元以上

15%

20xx年8月1日——20xx年8月30日

对国家政策的认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普遍认为国家政策的方向及目的是为老百姓谋福利,但是其执行到地方以后已经有所变味甚至扭曲。

(一)、据本次调查所知,80%的村民反映沙河市某乡新农村医保政策就存在较多不透明的现象。乡卫生所的药物的价格更是高出当地药房药品价格的好几倍。并且有些村级医疗合作社的医生在村民购买药品时,找借口甚至推脱,不愿意为其进行优惠。这里面可能也有他、们的难言之隐,因而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其政策的制定上更加完善。另外,我也了解到国家制定的这些政策中所包括的药品种类与村民所用的药品存在不对称现象,也就像市场上的商品供求信息不对称类似。新农村医疗合作政策是一项解决农村治病难、看病难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而制定的,可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一些地方,它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那种效果。

(二)、在前几年,刚了解到家电下乡政策之后,认为这是一项利民的政策,可是走遍市内各个大型商场及走访农民得知,享受家电下乡优惠政策的家用电器种类少且偏低端产品,并且优惠款额较低,50%的人认为这不会影响他们是否购买家电的意愿,并且优惠款额很难返还到村民手中,并且手续繁杂。

(三)、谈到国家对农民种田的各种补贴,如种子补贴、粮食补贴等,但是由于中国农民数量多,这些补贴仅仅相当于每年上涨的农业生产用品价格的一小部分。因为随着化肥种子农药等价格的上涨,农民的种粮成本在逐年增加,可是粮食的收购价的上涨幅度却相当小,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考虑到中国人口这一客观因素,但是这也需要国家在制定政策时更加考虑到它的可行性以及具体性。

(四)、面对这一优惠政策,许多农民只是听说过根本就不了解。一个是宣传的原因,另外就是其手续繁杂。在贷款机构里,农民多感觉到能够取得贷款的多是关系户或是其本身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群,而对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对农村收入来源的认识:在农村调查的这几天,我们发现农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普遍情况都是靠种地获取粮食收入,但是其所占农民收入的比例在逐年减少。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农民收入来源中有外出打工收入,有在本地企业工作的收入,以及少数卖土地所有权所得。在农户收入中,粮食收入差距不大,但是其他的收入差距差距却很明显。

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一直在跃跃欲试想用自己手中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去了解整个社会的全貌。我来自农村,也了解农村,每天都在感受着它的日新月异,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是无时不刻在关注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从家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到完成行政村规模的调整,这一切让我欢欣鼓舞。因此,今年暑假,我选择新农村建设作为自己的调查主题之一,对沙河市留村乡的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了为期几天的调查。通过实地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深入政府村委会和农户中进行调查。我认为,留村乡的新农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正在摸索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资金实力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农村干部素质不高,没有调动村民的热情,村民文化活动单调等,建议要调动普通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热情,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附近一个新农村建设工程现在就处于搁浅的状态,原因是资金不足,建设工程无法继续下去。

1、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地方农产品面临国内各地农产品的强有力竞争是不争的事实,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已不现实。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从北方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看,在全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一是把粮食做为产业种好,提高粮食作物品质与产量;二是注重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建昌县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发展野果加工,但关键是找到销路,现在已经不是原来那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

2、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增加农民劳务工资收入。

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城镇化率为78%,中等收入国家为49%,世界平均水平为46%,而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32%,这说明,我国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务工的潜在空间巨大。因此,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性收入就成为现实选择。

其主要途径是:

①积极发展小城镇,尽最大可能地把那些居住在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转移到城镇,比如说沙河西部山区的一些农民出行非常不便,这不仅仅影响他们的生活,更是对当地的农业、加工业甚至手工业都造成了很多困难。同时,不断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例如沙河市的田安小区就是其中的代表,集中群众,既避免了住宅地的浪费,又可以对农业实行规模化管理。

②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进城农民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就应该享有长久居住权,享有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③加快农村富余劳力转移步伐,大力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劳动力到城镇从事非农业和跨地区流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建立乡镇劳动力转移指导站或劳动保障事务所,开设农村劳动力职业介绍窗口,切实做好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小城镇,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

3、积极创办乡镇企业,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增加农民工业化收入。乡镇企业外连市场,内连农民,是农产品生产的终端,也是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乡镇企业的基本作用有三个,一是可以开辟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解决农民“卖难”,实现农民的生产目的;二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可以吸纳剩余、闲余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为此,各乡镇应依托本乡镇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大力创办或通过招商引资创办农产品加工型、流通型乡镇企业;没有条件的,要主动依托社会上已有的乡镇企业。这一点从沙河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在沙河市的各个乡镇中农民的收入就明显地跟当地的乡镇企业数量挂钩。可见乡镇企业对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总结篇三

县乡位于县东北部偏远山区,全乡辖8个村2个社区35个村民小组,1667户6800人。幅员面积7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63亩。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乡农村公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乡8个村公路通达,山区农村行路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切实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居住条件,人民群众得到巨大实惠。全乡现有农村道路12条78公里,已硬化道路26.2公里,其中硬化县道3公里,交通项目硬化村道5.5公里,土地整理硬化村道9.7公里。下余51.8公里村道社道未硬化,且缺乏标识标牌、警示标志和安保设施,安全隐患突出。

由于乡自然村庄规模小、集聚密度低,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农民出行难、运输畅的问题。公路主干道虽已建成,但“毛细血管”还不通畅:公路技术等级普遍偏低,弯多坡陡,路基不实,水沟不畅,路面不平,大部分道路是“断头路”,通行能力差,这都是制约乡发展的客观条件。随着人民对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社区公共服务的标准逐步提高,群众要求解决“断头路”,不仅期盼着“通村路”,“通社路”甚至于“通户路”的呼声迫切,对新时期的公路建设不仅从质量标准、选址规划、生态保护、资源节约与利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山区农村公路建设成为继教育、医疗之后的民生工程。当前应该清楚看到农村公路建设中的不足,如何更快更好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强科学规划与管理,是摆在面前难以回避的问题。

一是交通投入资金筹措难。当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由地方筹措和财政补助配套,如硬化村道财政补助配套50万元/公里实际需75万元/公里,村道新建项目上级补助10万元/公里,而实际需25万元/公里,下差部分仅靠村民“一事一议”筹工筹劳、以资抵劳,尽管群众修路的积极性高,但人口少筹资额度大,像乡这些偏远贫困地方难以筹措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按政策只有停建或不建,许多村社公路投入仅仅依靠于上级财政的`交通专项资金,与农村公路建设的迫切建设需求相差甚远。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越落后的乡村越落后,发达的越发达。

二是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保证难。农村公路缺乏系统的规划,建设随意性大,按要求公路新改建项目开工上级批复后,应明确项目法人,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县级交通部门技术力量往往不能达到法人要求的标准,导致一些项目不进行法人审批,从而致使项目管理不规范、不科学,加之乡道和村道由于受资金限制,施工设计极不规范,随意更改设计时有发生,大部分乡村道路硬化项目由乡村自发组织村民进行质量监督而无正规监理队伍,项目完成后,仅靠交通质量检测部门按路段抽样检验。致使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工作有一定困难,即便有质量管理单位,但检测设备和手段不完善,直接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力度。所以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不高,部分公路监管不严,有偷工减料的现象,人民群众不满意。

三是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极度紧张,导致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质量较差、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的问题仍然突出,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使用寿命降低,不能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经济效益,乡村公路路线多,路线长,投资规模大,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在保障完成主体工程外就再无能力完善附属设施和安保设施,从而使乡村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不能保证公路安全畅通。

四是农村公路管护难。部分村只是在考核时进行临时管护,平时没有进行常规性的日常维护,缺乏监管,一部分村社公路路面不清洁,维护不及时。这种重建轻养的现象,不仅使农村公路达不到“畅、洁、绿、美、安”,还会缩短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诸如乡类似贫困山区农村要发展当地经济,离不开公路建设,公路建设要发挥应有效用,就离不开加强公路建设管理。为了规范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尽快将乡下余51.8公里村道社道进行硬化,规范设置标识标牌、警示标志和安保设施,确保安全畅通。对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大对贫困边远地区项目支持的力度,特别是交通建设经费的投入,否则,仅靠“一事一议”集资筹资获得交通建设项目支持来改变农村公路现状是不现实的。只会导致随着时间推移,山河依旧的结果,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将是一纸空文,一句空话。

二是科学统筹规划建设方案。在制定规划建设方案的时候,不能只搞形象工程而不顾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要综合考虑当地山、水、林、田综合治理、村庄发展、扶贫和国土资源有效开发等要求,有步骤,有重点分步实施。要把交通项目、扶贫连片开发、人畜安全饮水等民生项目捆绑使用,杜绝搞单打一。在能改建的地方,绝对不重复建设,要重视质量而不可把外观看得太过重要。在设计时,要严格遵守“经济适用、经久耐用、安全畅通、利于环保”等原则。在申报建设项目时,要抓主要问题,不可一窝蜂的上。要根据实际条件而定,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可对农民群众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

三是建立资金筹措机制。要建立多渠道的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农村公路建设不能仅仅依靠于国家投入,应建立广泛地资金筹措渠道,区分产业路与公益路,引进外资及利于民间借贷等有偿资金,加以集中投入,以奖代补,以奖促建,对连片贫困地区行路难、通行难应当整体规划,分年实施,限期达标。谁建谁负责,谁打招呼谁负责,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规范化、程序化。

四是积极建立公路建设质量检查制度。实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竣工验收制度,工程质量是工程施工的最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应该建立“企业自检、政府监管、社会监理、群众监督”的四级保证制度。在竣工时应实行“项目法人初验和交通部门竣工验收”的验收方法。凡是验收不合格的不予安排资金,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五是农村公路要建养并重。要想农村公路长期保持良好的公路环境和技术状态,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服务于经济,要做的事很多,首先要认真贯彻学习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的法律法规;其次要建立健全养护管理机制。应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专业养护队伍,专门的养护经费;最后要加大监管考核力度,确保农村公路真正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把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放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

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总结篇四

例如:茶陵某所农村中学在2003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只有六个班。在2004年秋季报到五个班。今秋入学减到四个班,人数上有很大下滑。不仅低年级生源滑坡,对于初二、初三学生也出现中途缀学或转学的现象。

主要原因在于:

(1)计划生育政策使农村人口降低,该年龄段的学生基数低。

(2)随着农村打工热的急剧加温,许多家长考虑家庭生活经济状况由子女的将来定位,早早将子女推入打工热潮或学艺行业中。

(3)农村因打工经济的推动加速了发展的脚步,富裕的家庭越来越多, 许多家长带上了子女上外地求学或送孩子上教学质量高级点的学校。

(4)因农村中学在近几年中考成绩不甚理想,重点中学升学率大幅降低,导致许多学生迁至交通便利的县城中学。

茶陵某些中学比较大的开支在于学校基建、日常办公、教师奖励补贴、学生生活常备。这两年,这些学校常常资不抵债,亏空甚大。学校的基础设施停滞不前,办公费用拖欠现象严重,教师奖励迟迟不能兑现且数额偏小,学生生活条件差。

主要原因在于:

(1)国家将在校学生的学杂费的标准定的很低,虽给学生家长减轻了不少负担,但对于学校来说经费上主要收入也相应减少,教师工资由财政直发,使得资金没有到学校,资金流动也给学校的经营造成影响。

(2)生源的降低也大大的降低了学校的收入,学校承包给私人的几家小卖部经营滑坡从而上交给学校的利润也相应降低。

(3)校方的经营管理不善也是造成学校经费紧张的重要因素,据群众反映,校方的个别领导不以学校发展为大计,坐待时日流逝,错过许多发展机遇,碌碌无为、自私保守,使得学校没有往昔的生机勃勃之景象。

还是以那所学校为例,该所中学每年中考升高中率逐年下滑,03年有56%,04年只有47%,重点中学升学率人数04年度加上指标后只有6人,在每次与县城中学的教学比赛中,该中学总是略显下风。

原因分析:

(1)因学校各方面综合因素,生源质量总体下滑,据查,04年向该乡小考的前20名学生大部分去了县城的中学,优考生生源不足。

(2)师资力量整体滑坡:因学校经营不景气等学校因素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许多学校的骨干教师选择另择良巢,如今留下的老师或年高事繁或年小稚嫩,导致教学质量滑坡。

整体看来,该所中学的状况是令人担忧的。与学校的低迷不同的是,打工回来的家长们对子女的教育愈加重视,舍得花钱与精力。可见,这正是该中学重振旗鼓的大好机会,我们建议:

(1)重视初一、初二年级的基础教育工作,这是全校教师的工作重点,集中集体智慧和人力物力打好初三年级中考一役,尤其是初三年级实验班的工作更是重中之重,重点中学的升学人数与升学率将是决定学校是否回有转机的一个重要参数。

(2)形成对学校生活、工作各方面经费的统一管理,科学规划学校的发展大计,开发宽、大、细的学校商业,自主的掌控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3)给予教师更宽和和优厚的待遇条件,招凰引凤,吸引优秀人才,加大从严的抓好教师工作评比,优奖劣批,整合师资,重振学风校风与教风。

(4)更好的定位自己,重视与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与贡献,发挥文化主导作用,推动当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我们相信,只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事求是,开拓思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当地人民的努力,该中学一定会走出困境,迎接一个崭新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未来。

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总结篇五

20xx年3月17日,有幸参加了纳雍县政协组织的提案办前沟通会,我作为提案人提出的《关于加强纳雍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后续管理的提案》在会上水利局的负责人作了相关的答服,20xx年纳雍县人民政府下发了《纳雍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纳雍县农村饮水安全管护法的通知》(该文件附后);但作为我在实际的调研中发现纳雍县目前农村安全饮水存在很多因管理造成的问题;在此将问题归纳如下,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缺少统筹规划问题,没有合理整合水资源

1、水源点没有通过政府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行保护,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由于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均呈污染加重的趋势,划定水源区域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有些群众将水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样据为己有,造成一些工程因为水源协调而无法实施。

2、在工程安排上因水利局对下面乡镇实际情况不了解,仅凭乡镇的一纸报告安排项目,造成一部分工程缺乏实际的可行性,造成部分工程重复投资。

1管理机构

水利部门兴建的饮水工程建成之后没有任何机构和部门管理。因水利局只管建。建成后的水厂和管道等附属设施由村委会来管,村委会是只管有水吃就行,没水吃就去向政府反应,不存在什么管理机构和组织。有的乡镇成立了管水委员会,但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2管理人员

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人员不固定,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供水系统的常识都不懂,对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缺少正规的培训。

3管理体制

饮水工程供水不按成本收取水费,更不存在提取折旧费和大修费用,大锅饭式的管理。有水就用,坏了就停用。管理人员没有责任感,管好管坏不与管理人员的利益挂钩。导致工程管理不善,使用不久就报废。

一是建管体制问题。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的是县水利局,而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应是乡镇,大量的协调工作必须由乡镇解决,但仍然有部分乡镇存在“千言万语争项目,上推下卸建项目”的现象,由于具体管理不够到位,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进程;

二是配套资金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资金中国家和省级补助占80%,还有20%资金来自于地方配套和农户自筹,由于县乡两级财力有限,难以配套,完全取决于向农户收取,而有部分农户虽然饮水愿望迫切,但不愿筹资以及吃水不交钱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部分供水工程入户率低,难以发挥工程效益最大化;

三是供水成本问题。另外由于宣传不到位,农村居民吃商品水的观念普遍没有形成,致使水费收缴困难,这样导致水厂管理费用严重不足,我县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不能足额提取折旧费和大修费,导致水利工程后期难以良性运行;

四是运行管理问题。许多已建成的农村供水工程缺乏良性经营运行机制,责任管理主体缺位,一方面是集体大包大揽,管理不细,另一方面是简单的`甩手承包,工程产权不清,市场运作责任不明,资产监管失控,加上规章制度不健全,承包人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混乱,直接影响工程的正常营运和效益的发挥;

一是要提高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把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来抓;

二是要切实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工作的领导。建议各级政府成立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工作。要把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作为各级政府“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项目;

三是要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建议多方协调,统一管理农村和城镇饮用水建设工作,全面整合水利资源,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四是要广泛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科普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一方面要增强农民群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环保意识和水商品意识,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疾病传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建议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一是继续争取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专项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

二是建议市县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工程建设,

三是按照农村公益性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办法,积极引导受益农民筹资投劳参与工程建设;四是通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民间资金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立起完善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建议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政策扶持力度,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用地应作为公益性项目建设用地,给予优先安排;农村供水工程用电应该按照农业用电的价格给予优惠;对农村供水工程不收取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等;对农村供水工程实行税费减免,在认真进行成本测算的基础上,制定有关税费标准和减免幅度,免收水资源费及质检测费等,以此保证农村水厂能够实现良性运行。

1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统一的行业管理部门,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统一管理农村供水工作,制定供水工程管理的政策、办法。建议自上而下成立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构,并明确管理权限,加强对饮水安全工程的指导和监督,从而达到加强和规范农村供水工程的行业管理的目的,从根本上杜绝建管脱节、重建轻管的现象。

2建立起定期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的检测制度,保证工程受益范围内生活饮用水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及要求。

3建立科学的水价政策和水费征收体系。合理制定工程水价和足额收取水费是确保工程发挥效益、良性运行最有力的经济手段。所有工程都要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水价要经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县级物价部门批准执行。供水单位要科学布设用水计量的总水表、供水点水表和入户水表,以表计量。要根据实际情况核定最高用水量,超过最高用水量的部分可以加价收费。水费收入要设专户管理,主要用于供水工程的管理、维修、更新、改造、集体福利基金等项开支。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努力提高水费实收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要以保障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为目标,以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为宗旨,按照市场经济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达到工程良性运行。

明晰产权关系,落实经营主体,是工程管理的核心问题。采取专业管理与用水户参与式管理相结合的体制。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明晰工程产权,确定管理模式。一是对集中供水工程,组建专业供水管理组织。对以国家投资为主,规模较大的农村供水工程,主体工程所有权属国家所有,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

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总结篇六

1、基本状况

东海村地处附海中偏东南部,是附海镇中心村,20xx年韩家路、太阳地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830亩。全村总户数1831户,户籍人口4431人,暂住人口7530人下设47个村民小组。20xx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到达6亿元(不包括规模以上企业),农业总收入到达23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到达18400元。

2、基层组织建设

东海村共有党员112人,根据地域片区及居住人口划分为七个片区支部,由村两委成员担任片区支部书记,设立党员中心户,作为片区支部活动发起人及活动点,定期组织开展民主生活会、志愿活动等,加强党性学习,提高党员服务意识,及时反映基层党员及群众诉求。在20xx年全民参与“五水共治”集中整治行动中,东海村按照片区开展活动,党员积极参与,带动群众,提升了村河道环境。同时设立了党员爱心互助基金,共募集到捐款51100元,捐助困难党员及表彰村道德模范。

村三套班子干部坚持与时俱进,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状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带给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完善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在新建办公楼中设置了便民服务站、远教站点、农家书屋、三北讲堂等场所,方便群众办事和活动。

二是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村干部的管理上,进一步规范了党员培养制度、坐班督查、干部包队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东海村两委以党的人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个性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我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我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同时东海村十分重视精神礼貌建设,结合礼貌村建立、文化礼堂建设、礼貌家庭评比等活动,经常开展礼貌卫生建立活动、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建设,利用村级各种会议开展法律法规社会道德教育,弘扬新人新事,开展各类文艺活动,尤其是文化礼堂建设成功后,举行了各类培训讲座、大型文艺活动等,丰富群众日常生活,改善了村里的精神文化面貌。结合建立安全示范村,开展让平安走进千家万户活动,我村近年来无重大事故,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民兵工作、征兵工作、妇女工作都较好地完成。

4、信访工作成效

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村两委一向对本村的信访稳定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东海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造成部分群众上访现象,村班子成员经过仔细排查核对,采取针对性措施,逐步解决各上访户的合理诉求,对不合理的重复上访状况进行劝导,信访工作成效显现。

全村综合治理工作也稳步开展。村两委干部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经常深入组户,积极帮忙广大群众消除纠纷,化解矛盾,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从根本上消灭一切可能引起上访的不良因素,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确保村子和谐稳定。

第一产业方面,东海村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18400元。经过调查,全村共有耕地2830亩。除了部分农产品农户自产自销外,全村农业主要以种植丝瓜络及花木为主,丝瓜络有种植简单、种植周期短、资金回本快等优点,对农民收入有帮忙。但丝瓜络对环境有必须程度的破坏,造成河道污染,20xx年以来通过引导农户转种其它作物、补贴拆除丝瓜棚农户等方式拆除了部分污染严重的种植区域,调整农业产业格局。花木种植已经构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和规模,经济效益较高。

第二产业方面,东海村以家庭工坊为主,主要生产饮水机、取暖器等小家电,20xx年全村工业总产值到达5亿元(不包括规模以上企业),是东海村的。主要经济增长方式。自经济危机以来,受到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冲击,订单减少,小作坊遭遇倒闭潮,通过企业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型,东海村的工业发展正在走出阵痛期。

从我村的整体经济收入和来源看,农业经济发展渠道单一,小农分散型经济占比较大,与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有很大差距;工业产业发展缺乏方向性;村群众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发展不足,需要大力发展村群众经济。

针对目前东海村的总体状况,我认为在以后一段时光从以下几方面去工作:

(一)充分发挥年轻干部作用,加快干部年轻化进程。经过20xx年换届工作,村两委补充了多名有干劲、活力足的年轻干部,构成了以老干部领导、年轻干部为主力的更加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干部队伍。我认为接下来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年轻干部的优势,让年轻干部逐渐挑大梁、做实事,使年轻干部成为东海村发展的主要动力,紧跟时代潮流,为建设新农村而努力。

(二)定期集中召开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会议,认真听取广大党员群众的推荐和意见;定期集中召开全村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会议,认真听取广大党员群众对本村建设发展的推荐,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本村的建设与发展。集思广益,不断提高党员群众参与本村建设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切实转变广大群众原有落后的思想观念。

(三)依托中心村优势,大力发展村群众经济。经济发展了,村里才能给老百姓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才能为老百姓带给更好的社会福利。东海村作为中心村,拥有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的优势,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大村群众资产开发力度,增加村群众收入,为老百姓谋福利。

这是我到村任职以来,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对村民的走访,及自我日常工作时的所闻所见,所掌握的一些状况,完成的调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全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深入群众当中,从广大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进步、发展的新的东海村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目前,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东海村干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三委正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状况的的发展道路。作为东海村的大学生村干部,今后,我将继续扎根农村,为村建设发展建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群众事务的服务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与东海村的干部群众一起,掀开完美明天的新篇章。

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总结篇七

按照县第十期青干班的计划安排,xx镇调研组一行五人通过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xx镇的农村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状况报告如下:

2019年xx镇与b乡、a乡合并后,现有行政区域面积1396。44平方公里,全镇总户数9482户,共有人口34600人,其中农业户数6104户,23880人。全镇辖47个行政村,67个自然屯,18个镇直单位,22个州县直单位。全镇有耕地面积6397公顷,镇党委辖65个党支部,968名党员(农村党员731名)。全镇共有致富能手和大户339个。2019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16500万元,其中农村经济总收入到达116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到达2900元,财政收入到达370万元。

xx镇在合并后,区域面积的增多,人口数量的增大,使整个农村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经调查表此刻:

1、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对村屯的指导力度加大,但也相应存在人浮于事的不足。

新组建的xx镇政府共执行行政编制58名,现有在职人员55人,其中副乡(局)级领导共有人,事业单位各站所共有人员107人。这些人员中行政编制工作人员是按照原乡镇合并的三定方案进行安排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是将原先的各部门按照行业隶属进行了合并,没有进行机构改革。由于合并后,原本相同的工作由三套人马来运作,必须程度上加强了力量,虽然所辖面积增加人口增加了,但是一些基础工作由于已经完成,虽然对村屯、基层的指导上力量得到了增强,但是由于工作量有限造成了人浮于事的现象的存在,忙的人总是在忙,清闲的人总是清闲,有些人甚至无所事事。

2、经济发展和村屯建设的互补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

乡镇合并前,b乡和a乡在整体经济上与xx镇有必须的差距,但是在局部上却各有长处,如:b乡的养殖业已构成必须的规模,农民对养殖的认可程度远远超过其它两个地区。a乡的人参市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小沙河以至周围地区的幅射效用已构成。xx镇的小城镇建设以及它独特地理优势,长期以来已构成了这个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物产品的集散地。这些在合并前都是较为突出的特色。合并后,由于新一届xx镇党委、政府及时调整视角,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三个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既发挥各自的条处,调动其积极性,又注意从全局出发,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资源和优势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三大主导产业的定位,使整个稳步向农业大镇的方向迈进。

xx镇党委、政府通过对全镇整体形势的分析,将xx镇总体发展定位为:以药材、畜牧、特色经济三大产业为主,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旅游、商贸、土特产品加工为辅的生态经济强镇。号召全镇人员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一条主线,促进两个转变,实现六个突破,加快一个进程。这样的定位及发展思路,我们认为是完全贴合实际状况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兴镇的氛围,但由于造纸厂及一些企业的陆续下马和破产,导致xx镇的财政税收完全依靠于农业。如何在农业上大做文章,通过农业增效来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这就应是作为乡镇当家人思考的事情,虽然我们此刻是需要跨越式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是要我们本末倒置,完全抛开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味地去空喊口号,空谈跨越,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xx镇把自我定位于一个生态经济强镇,是贴合农业乡镇的状况的,作为一个粮食的主产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质量高,农民对于在土地上耕作有着无比的亲切感,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去刮风式的种这种那,不如踏踏实实的种粮食这样安全放心。

4、实现六个突破为镇域经济的增长找准了切入点。

药材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落脚点之一。xx镇在药材业的突破上用建设药材大县的理念来谋划全镇的中药材发展,通过依靠科技提高产品的质量,依靠大户拉动构成群体规模。他们注意到大户的典型带头作用是发展整个药材业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共为大户协商资金达430余万元。这方面xx镇从技术革新着手,发挥科技能人李洪洲的力量在全镇推广人参重茬技术,解决人参种植业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xx镇附近没有工业污染源,土壤质量高,生态环境优良,适于种植道地药材,因此把发展药材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方面,在稳步发展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通过附加值高的药材业的突破能够为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畜牧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落脚点之二。xx镇现有牛24645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8个;猪16942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34户;鹿969头,大户发展5个;蜂5285箱,大户有22户。由此可见,xx镇畜牧业的基础有必须的基础。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把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一是加快牧业小区建设步伐,计划兴建一个投资100万元,养牛300头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牧业小区。培育三道村的暖棚养猪产业,引导他们建立养猪协会,实行科学养猪,规模养猪,变一家一户的单独养殖为全村一个品种,不一样梯次出栏的整村化养殖,尽最大努力提高农民养猪的效益。二是抓好模式户、标准户和专业户的培育工作。通过各方面的扶持,一些大户的示范标准得到了提高,邻里效应开始产生。如:王连红有养牛已到达300多头,出栏270头;郑兆梅养猪到达300多头,出栏240头,带动周围9户人家进行生猪养殖。王德清的养鹿已发展到110多头,今年共接待参观达600多人次。正是由于这些标准户和模式户的带动和影响下,xx镇的畜牧业才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的突破带给的保障。

“一村一品”建设的突破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在xx镇的调查中,我们对“一村一品”的建设颇为赞赏。在现代农业中,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是站稳脚跟,就得在规模上、科技含量上到达必须的层次,这既利于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也利于对其进行科学的跟踪指导,一家一户的单兵作战在现代农业中是构成不了气候的。另一方面,由于不一样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认可程度不一样,搞全面的统一也是不可行的。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xx镇党委政府在这方面就坚持了一个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发展特色农业,一个村屯或几个条件相似的村屯发展一个适合本村(本地区)的品种,即“一村一品”。这个作法十分贴合当前我县农村的形势,更贴合“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即不搞“大一统”,又避免单而薄的处境,提高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此刻“一村一品”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其中:“土豆村”有三道白河村和木条村,面积到达300公顷;“瓜果村”有胜利、杨木和德化村三个,种植面积到达120公顷;“蔬菜村”有四合、屯、东风村等三个,种植到达80公顷;“葵花村”有山后和东南村二个,种植面积到达200公顷。“养猪村”有三道村,养殖生猪到达3000头;另外,如“苏子村”、“白瓜籽村”、“细辛村”等也都相应地到达了必须的规模,构成了必须的品牌。这些“一村一品”的建设,经过预测计划收入4950万元,人均收入900元,同比增长9。8%,可见只有农业构成必须的规模,农业的增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农民才有抵御自然灾害,抗击疾病的潜力,否则只依靠一个单一的粮食作物,一旦遇上灾年,摊上疾病就会很容易返贫,给自我和亲人以及社会带来负担。

股份制农业和劳务输出工作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结合点。xx镇党委、政府通过搞活经营机制,放开经营主体,镇机关干部直接与农户联系,发展股份制农业,机关干部共出资354万元,投入到药材业、畜牧业、林业和第三产业上来,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注入的资金,使农民一些想干没钱的事业得以实现,而且由于机关干部的出资,也相应地增加了机关干部对农业关注程度,对产业发展的前景预测和中期监控以及后期的销售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好处,构成了干部与农民经济利益一体化的格局,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潜力。劳务输出工作方面,如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xx镇党委政府也有了很好的尝试。针对镇里土地相对集中,一些种、养、加工业的大户需要一些季节性用户的现状,引导农民成立劳务市场,鼓励一些土地不多的农户靠为大户打工的形式来增加收入,这样既促进了一些大户的发展,又相应地为小户、散户创造了收入,使镇内资金的流转合理化。

培育市场功能,增强经济调节潜力是发展经济的一个着力点。xx镇原为老县城,是这一带经济中心,对平衡三地之间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xx镇党委政府从兴办“万人大集”着手,打造在整个乡镇经济中心的地位。引建和扩大建中心市场,整治市场流通环境,使其成为了区域性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使xx地区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得到了良性循环。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xx镇在发展农业大镇上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农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一些方面还存在的一些差距,主要有:

1、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一村一品”建设中,许多项目还只是追求面积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也忽视了品牌效应,有时还存在效仿和低水平的重复等现象。

2、科技含量不够,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农作物、产品及其它轻工产品多是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与原材料生产水平上,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不高。

3、没有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xx镇在实行“三大主导产业”,定位于农业大镇,但是农业产品本身就是初级产品,产品加工性强,xx镇到此刻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带农业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各产业之间的有机结合还没有构成。如粮食的流通还仅仅停留在农村经纪人的自发性的流通环节,没有在镇办构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农业所获的效益不大。

4、缺少高税收的工商企业。今年以来,由于农业税和特产税(除烟叶外)的全面免征,使xx镇的财政收入锐减,这使这个靠农业吃饭的乡镇,此刻吃饭成了问题,如果能充分挖掘资源,引进一两个高利税的企业,一方面镇财政收入有了保障,另一方应对于劳动力的转移也有了途径。

通过几天来在xx镇的调查,我们发现xx镇在做大作强农业大镇的工作上还在很大的潜力可挖,如果一如既往地贯彻好此刻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农业大镇的`前景必须会实现的。那里根据我们的调查提几点推荐:

1、发挥产粮大镇的优势,严格落实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xx镇地大物丰,粮食产量在全县位居前列,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键是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上来。

一是狠抓政策宣传。要进一步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宣传两个“一号文件”,通过大张旗鼓宣传政策。使党的惠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是狠抓政策落实。做农业税的免征和粮食直补款的发放工作,严格兑现程序,严格阳光操作。

三是规范涉农收费,防止负担反弹。坚持把规范涉农收费巩固税改成果、推进配套改革的重大举措来抓,从源头上控制涉农收费反弹。

由于粮食价格的上调,及中央优惠的粮食政策,成为一个粮食大镇也是发展出路,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同时,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把土地向大户集中,探索新的农村全作方式,把一部分农民变成劳务型农民,使掌握新型农业技术和头脑灵活的农民作为粮食种植业的领头人。在相同的土地是创造最大的效益。

2、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板块经济。

据调查此刻xx镇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大而全,品种多,规模相对来讲还是小。许多“一村一品”的项目的建立还是靠村屯支部或一两个带头的影响下构成的,有的也许一两年内取得了短期效益,但是不能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当中政府应发挥管理的职能,组织专家对整个乡镇的土壤、气候、矿产等资源进行规范,必要性打破村屯的界限,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发现板块经济,既要注重粮经结构比例,又要注重当地实际状况,既要注重稳产高产,又要注重经济效益的平衡。

3、充分挖掘镇内资源,盘活镇内资金,培育新的投资主体。

当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后,他们的眼光不是放在效益农业上,而是大部分钱投在房地产、餐饮、零售和娱乐业上,直接在农业的投资规模小,而且投资的人群相对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这部分人在刚脱离土地时,对土地的一种解脱感和认为自我以前吃苦太多,此刻就应享受的满足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前农村投资主体的单一,许多有钱农户不明白该把钱投向何处,由于意识和眼光的局限性,他们只能在别人已有的例子上寻求答案,这就造成了商店建了一家又一家,批发的零售的;住宅楼盖了一幢又一幢,地暖的楼中楼的;网吧开了一个又一个,纯平的液晶的;人们只是在别人的成功中去寻求思路,而没有去创新,去创造一个独有的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来发展。因此,作为党委、政府应当去培育新的投资主体,把老百姓手中的钱流通起来,引导农民向小型企业(如加工业)进行投资,多建设一些前店后厂式的中小型企业。加工业的建设上不妨在打造xx品牌上下功夫,如xx镇的“干豆腐”口感好,质量优,被许多老安图人所认可,就应把这个品牌打出去,要把质量再提高一个层次使其绿色化,无公害化,用公司+农户的方式,与农民签订大豆的订单,与企业签订销售的订单,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这个品牌的发展。多开发一些新的品种,把干豆腐的形式多样化,包装艺术化,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相信这也是一个阳光产业。

4、抓住“东边道”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建设利税大户,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注入活力。

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资源丰富,加之“东边道”铁路的修建更是给带来了无比的发展机遇,应当审时度势,应当借这个机会把优势展现出来,尽可能地引进一些大公司到来安家落户。政府多营造企业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务公开,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手续。加强信用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既要注重招商,又要注重留商、亲商,这样才能为税改后的政府的财政收入的保障上开辟财源。

5、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农业行业协会建设。

行业协会建设能够说我们此刻还没有一个成型的行业协会,有的虽然制度健全了,但是执行起来的随意性,参加人员的无组织性,使行业协会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不大。因此政府要引导农民建立规范的行业协会,并且依靠这些组织为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带给产销信息服务,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互相压价,互相内耗。以往的农民产业化过程中,加工业或营销业没有与农户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一部分加工企业尽管与农户签订了合同,下了订单,但也很不规范,受经济利益驱动,市场价格高时,农户就把空气农产品卖到市场;市场价格低时,下单企业压价收购或废弃合同。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一种紧密、相互制约的合作关系,此刻应当先由政府工作人员担任行业协会主要领导职务,逐步由行业业内人士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两到三年内政府工作人员逐步退出各类行业协会,由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另外,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加、销一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龙头企业的溶化加工、开拓市场的作用。通过以上办法逐步在xx镇构成一个行业协会发展促进农村发展的优良机制。

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总结篇八

近年来,我市农村公路管理部门按照省交通厅及市委、市政府要求,以“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农村公路网络,有效推动了我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由于交通发展的适度超前要求,我市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市将继续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适度超前,优先发展,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通行保障能力。

我市现有农村公路道路类型分为县道、乡道、村道,按道路等级分为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等外公路;农村公路桥梁类型分为县道桥梁、乡道桥梁和村道桥梁,按跨径分为大桥、中桥和小桥。

截止20××年底,xx市农村公路总里程2488.337公里。其中,按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99.951公里、三级公路308.174公里、四级公路1988.522公里,等外公路90.69公里;按公路等级分县道194.531公里、乡道587.837公里、村道1705.969公里。

共有农村公路桥梁191座7365.06延米。按跨径分,其中,大桥7座904延米、中桥81座4160.47延米、小桥103座2300.59延米。

1、重点民生实事工程项目。20××年省下达我市民生实事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为30公里,截止目前,已完成30.1公里。其中,精品线路前石线完成3.5公里;靳马线(大峪高速出口-g207)项目完成4公里;靳马线(山汝线-候饭线)项目完成4.5公里;小屯镇黄洼-前张庄道路改建工程完成2.7公里;精品线路大北线(核桃园-戎观线)改建工程完成2.35公里;xx市蟒川镇任庄-枣园道路改建工程完成2.9公里;精品线路山汝线石槽王-东关庙道路改建工程完成3.4公里;xx市蟒川镇小北线-陈沟道路改建工程完成2.8公里;xx市大峪镇玉皇村、青山后村道路硬化项目完成3.95公里,伴随着一个个民生实事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完成,一条条狭窄、坑洼的乡村小道都变成了如今宽阔平整的沥青路、水泥路,不仅让当地村民出行更为便捷,也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2、“百县通村入组”工程项目。20××年我市通村入组工程建设目标为10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实际完成10个自然村11.6公里通硬化路项目,并完成465个建制村1561个自然村2800余公里道路的“百县通村入组”工程信息普查,调查统计出xx市通村入组拟建里程规模570余公里。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我市实际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更高的起点、更大的力度、更快的步伐,全力“打造平安交通、便捷交通、生态交通”,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实现交通历史性新跨越。但随着交通“瓶颈制约”矛盾的根本解决,交通建设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新情况,筹资难、审批难已成为交通发展面临的新难题。

(一)经济发展对交通需求发生了新变化,建设要求、建设标准、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建设程序不能到位,导致工程造价上升,项目前期工作反复。

一是建设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凭借直管县的优势,我市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最活跃、发展潜力县级市之一,对交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交通发挥更大的支撑和引导作用,迫切需要建成对外辐射通道工程;建成以国省道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现代化城乡交通网络工程,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

二是建设标准不断提高,随着建设档次的提升,选用的技术标准、配套设施和绿化标准也不断提高。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逐步运用,如沥青路面的大量采用、水泥路面设计要求提升,原材料、环保要求提高,国省道、县乡道普遍要求建设生态廊道,追求行车安全舒适。

以上原因再加上原材料费用的大幅提高,造成工程造价步步攀升,居高不下。

(二)建设重点发生了新变化,交通“瓶颈制约”矛盾得到根本解决,沿线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热情下降。

各级领导不遗余力,广泛发动,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争取各部门和广大群众支持,推动了建设顺利进行。随着交通网络的改善,农村公路沿线乡(镇)政府和广大群众对交通工程的支持和热情已明显下降。产生对交通建设不理解,不支持,认为修建道路是交通部门自己的事。于是,“万众一心、大干交通”的场面少了,“政府为主牵头、部门协作配合”的场面少了,全社会对交通建设的关注度和支持度明显下降。

项目前期手续审批难。我市的农村公路建设都需发改委立项,用地手续需要由市自然资源局批准。但因农村公路建设所需用地情况复杂,占地标准不统一,近年来由于新政策才开始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各方面原因导致审批工作放缓。由此,导致公路建设前期工作进展缓慢。

(三)建设融投资环境发生了新变化,融投资能力下降,建设资金严重短缺。

负债高,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市交通建设的一大难题。近几年来,我市建设了一批自立项目,提升了xx市农村公路路域交通环境,其中大部分工程项目,依靠交投融资筹集建设资金负债建设。高负债的情况下,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银行贷款困难,再融资能力下降,交通建设资金缺口很大。

(一)建设管理体制要改革

1.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两个转变

交通主管部门要从建设实施单位转向行业管理单位;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今后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探索、逐步建立投资招商制、建设代建制、政府质量监管制等符合市场规律的投资、建设、管理体制。

2.建立监管体系,实施政府“监管”制

建立市,乡(镇)、街道办事处两级监管体系,实行分级管理。“监管”主要是根据法律、法规和合同,进行项目前期、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程进度及工程资金进行监管。

(二)项目前期要深入

1.坚持既科学又经济的规划思路

发展规划的制订,要基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经济发展规律,在适度超前的基础上,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要对子孙后代、对历史负责,技术上可行是前提,经济上合理是基础,投资上落实是关键。

2.坚持刚性化的前期推进

一是加快前期进度。加强前期项目程序的协调,对环保、土地、规划等各个环节,既要按有关法规办理,又要灵活处理,以加快前期进度。二是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基建程序来开展,一些必须履行的手续和程序不可缺少,如实地踏勘、可研报告评审、项目报批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编制、招投标等等。三是维护前期成果的权威性。前期工作要深入,要得到广泛的认同,一旦成果确认,不能轻易变更,使前期成果具有权威性。

(三)融投资渠道要拓宽

1、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使交通建设从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交通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行业,是政府公共投资的重点。今后在争取财政资金方面要加大力度。二是树立政府办交通意识。交通是公益性、社会性事业,是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政府重要职能之一。要通过做工作使交通负债等同于政府负债,明确交通建设贷款由财政担保,债务由财政偿还。三是争取政策支持,加大交通沿线土地开发经营,筹集交通建设资金。四是由政府支持,通过土地储备中心,使交通部门享有交通沿线土地升值、开发的收益,或将建设债务转移至土地储备中心。

2、积极争取部、省资金和补助支持

争取部、省补一点,项目招商引一点,充实资本金来源,以期实现“以小搏大”。

3、对农村公路改造要多脑筋,尽量采取自愿捐资、自愿投工投劳等群众接受的方式筹集资金,降低建设成本,不搞硬性摊派,尽量不增加农民特别是困难群众的负担。

(四)工程造价要降低

1.推行优化设计

设计要按照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不能超出财力的许可和技术管理的能力,贪大求全,盲目追求高标准。设计上既要考虑技术因素,也要考虑经济因素,不能因为怕担风险而欠考虑技术创新和降低造价,采取保守的设计方案或工程措施;也不能只讲优化设计,片面追求降低造价而忽视技术要求,造成质量隐患。对重大项目和关键节点工程要推行设计方案招标竞争制。

2.加强设计变更管理

对重大设计变更实行变更审查制,减少随意变更设计带来的造价增加,尽量避免出现重大设计变更中的先斩后奏行为。

(五)提升道路安全通行能力

工程设计时把安防项目一并设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重点对临水临崖、陡坡弯道、过村路段、大型平交路口、过学校路段进行详细合理设计。超前设计为打造智慧公路做基础。强化公路设施安全管理,提升普通公路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水平,加强公路应急能力建设,提高普通公路安全出行能力。

按照xx市“一点带三城”(“一点”即xx市区,“三城”即温泉小镇、云禅小镇、汝瓷小镇)的城市规划构想,以xx市市区为中心,xx市干线公路环线、向四周辐射的农村公路,提升连接产业集聚区、温泉小镇、云禅小镇、汝瓷小镇农村公路道路等级和路况,使xx市域范围内路网等级结构更加合理,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通行保障能力,确保“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顺利实施;根据市交通运输局统一部署,打造多条精品线路,提升农村道路运输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扶贫攻坚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计划2021年完成农村公路里程80公里。至2021年末,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80公里,全域农村通畅率达97%以上。

(一)领导重视,政策支持,强力推进工作开展

1、领导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以来,市政府成立“四好农村路”建设专项领导小组,由市政协主席为组长,各乡镇、办事处、市直有关局委一把手为成员,综合协调“四好农村路”建设有关工作。

2、政策措施大力支持。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印发xx市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汝政办【2016】246号),完善网络,健全了乡镇农村公路管养站和建制村村道管理议事机制;每年由市财政拨付专项养护经费;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的整体思路,强力推进工作的开展。

(二)有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管、养、运机制

1、以强化质量为引领,全面建设好农村公路。我市修定完善了《xx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xx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奖罚办法》、《xx市农村公路建设安全管理办法》、《xx市农村公路建设试验检测及计量报检程序》等相关管理办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落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组织编印了《xx市农村公路建设施工技术要点》,明确县、乡道路建设标准,严格把住建设质量关。抽调技术强、能力高、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实施跟踪指导、监督。建立健全四级质量监督体系,认真执行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社会公示制和交工验收制等四项制度,每月邀请市主管领导和市发改、财政、审计、督查,以及相关乡镇主要领导,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查,通报检查情况,奖优罚劣,确保建设质量。

2、以提高优良路率为目标,全面养护好农村公路。在全市组建16个乡级管养站和5个农村公路县道养护工区,配齐人员、装备,责任落实到路段、落实到人,每月对所有管辖线路进行全面巡查,下达养护任务,每月15日召开养护工区负责人例会,讲评日常养护情况,奖勤罚懒,有效提高了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实施“行业指导、社会参与”的养护机制,真正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平稳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使农村公路养护逐步向规范化、专业化、机械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3、以维护路产路权为抓手,管理好农村公路。大力开展农村公路路产保护工作和县乡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加大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爱路护路意识,营造出人人爱路护路的浓厚氛围。加大公路巡查力度,使路政巡查工作常态化,严肃查处巡查过程中发现的涉路违规案件,加大农村公路洒水冲洗保洁频次,并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方式加强扬尘防治力度,建立防治扬尘治理长效机制,减少道路扬尘影响。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始终紧绷“安全工作无小事”这根弦。全面管理好农村公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