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感悟,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感悟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一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丽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更是一位好老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书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细细讲解了对孩子的呵护之法。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时候怎么办?怎么和人交往?前言中说到:“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那就是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不一样,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读完后,我会不知不觉地对照一下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有时也在用“锄头”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让我耳目一新,看完这本书,我从内心里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识上的许多不足之处,甚至是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为人处事的各种方面。看来想当一个好妈妈,一个好老师,我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尹老师的很多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就阅读这一块而言,作者对阅读极其重视,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作者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就是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就会恍然大悟,就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二
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孩子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每一位妈妈都要努力成为合格的好妈妈!”其实当看到这些的时候,我第一个是想到是班上的孩子,我该如何去教育他们?如何把他们教育好?其次是我以后的孩子,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最后就是我自己。
我想读完这本书以后应该能从书中悟出我教育学生的方法。虽然我只看了50多页,但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篇的第3章《有什么样的妈妈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它里面包含了爱笑的妈妈,给孩子播种阳光、积极向上的妈妈,孩子长大错不了、妈妈脾气坏,孩子性格暴躁、切莫让大人的脏话脏了孩子的心灵、别把虚伪传给孩子、妈妈的风度,决定孩子人生的高度、尊重孩子的意愿,不暴力强权、把好心态遗传给孩子、父母不在孩子面前争吵、教给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允许孩子“平凡”。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写了很多事情再次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这也说明,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
例如书中提到的家长和老师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和迷惑,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这不是我们的爱心不够,确实是有些做法不对。这个观点再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经常会在孩子学习不认真或犯了错的时候,会处罚孩子,其实,当我们用这种做法我们可能在那个瞬间取得了胜利,得到了孩子表面的认同,却在他们内心埋下了厌恶写字的种子。我们一方面要求孩子认真,一方面又把学习作为惩罚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可想而知,当孩子书写的时候,想到老师惩罚的情景,不反感才怪呢。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契机,关键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最后,我想说:“管孩子,不如爱孩子;教育孩子,不如欣赏孩子。”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三
假期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当我翻开朴实的扉页,我就被前言《我们的书中有块玉时》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前后一共读了两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受益匪浅。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细读下去,很多教育观念使我受益匪浅。
一、书的首页钱理群教授评论该书: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作者确实勇气可嘉,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对现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例举了大量的实例,如"暴力作业""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可不可以批评老师"等我们有目共睹的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批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长。说实话有些时候我都没有这样的勇气。看完此书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大胆创新,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教育问题了,主要是现在很多家长不敢违背常规,很多是伪心的讨好老师,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怕孩子会受到更加重的伤害。我的一个同事有句话很精辟:"一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会被认为是疯子;十几、二十几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艺术表演;所有人都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狂欢!"没有人原意被人当做疯子。
二、对阅读极其重视,该书的很多章节提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作者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在45页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在对圆圆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我庆幸儿子从小形成了阅读习惯,我更庆幸关于阅读的很多细节,跟尹老师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我给大羽讲故事,也是用"读"的方式,我相信书中优美的文字可以丰富大羽的语言,很少去给大羽讲故事,也从来没有刻意教过大羽认字,更没有上过任何识字班,尹老师也提出认字和阅读要结合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现在我开始尝试讲故事的时候,用手指着字读,希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字,至少保护孩子对文字的兴趣。有时大羽翻开书自己讲故事,很多时候他是一边指着字一边即兴瞎编,当然编的内容都是凭他听妈妈给他讲的内容进行回忆。老师也告诉妈妈:"大羽的语言功底真的很好,他去哪里玩了,怎么玩的,回来都会很清楚的给我们讲讲。"不是自夸,儿子的语言天赋真的很好,有时他说出的话都会让很多人吃惊,记得今天元旦我们四家带着孩子一块去郊外玩,到了目的地停车时,大羽突然来了一句:"王阿姨的水平可真高呀!(王阿姨开车带我们去的)"顿时大家都乐了。嘿!这孩子什么时候学会拍马屁了!回来路上妈妈来例假,加上晕车,肚子、胃和腰都疼,在一个服务区,大家都下车去方便了,大羽和小吴叔叔坐在车上,小赵阿姨和妈妈也下来站车旁透气,一会大羽喊小赵阿姨,叫小赵阿姨帮他把车前面放的香蕉给他递一个,小赵阿姨问大羽:"你为什么不叫你妈妈帮你拿呢?""因为我妈妈胃疼!"看来孩子是真长大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就这样到了郑州,大家决定去吃点饭再回家,吃饭时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在喂,妈妈问大羽:"妈妈喂你吃吧?""我自己吃,因为妈妈胃疼,肚子疼,我怕你难受,所以我要自己吃。"吃完饭,继续坐上王阿姨开的车,途中大羽和小朋友一直唱歌,唱了一会后大羽问道:"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唱这些歌吗?"大家异口同声道:"不知道!为什么呀?""因为我想让王阿姨好好高兴高兴"王阿姨一听,乐道:"说的我太高兴了!看来我下次要多请你吃出来玩几次呀!"但是我给大羽讲完故事,一般会要求他回答几个问题,考察他究竟有没有听懂,现在看来我太急于求成了,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三、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苦药,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想想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多么愚蠢四、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一些家长和老师也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记忆,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德的培养。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四
听办公室的同事介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于是,我也从网上买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来看看。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丽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更是一位好老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书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细细讲解了对孩子的呵护之法。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时候怎么办?怎么和人交往?前言中说到:“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那就是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不一样,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读完后,我会不知不觉地对照一下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有时也在用“锄头”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让我耳目一新,看完这本书,我从内心里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识上的许多不足之处,甚至是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为人处事的各种方面。看来想当一个好妈妈,一个好老师,我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尹老师的很多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就阅读这一块而言,作者对阅读极其重视,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作者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就是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就会恍然大悟,就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五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她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
尹老师把在教育女儿以及她在研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结合自己的体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法。不但具有可读性、指导性更具有很强地可操作性,为我们在解决教育子女的难题时提供了学习的范例。尹老师的书,震撼我的心灵,使我产生了几点深切的感受,改变了我的观念和做法:
一、“不考100分”
尹老师在《不考100分》一文中写道:“正因为我特别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我才绝不向她要分数。”
读了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我的儿子(润泽)只比姐姐家的儿子(嘉政)大一天,可是两人无论从外貌、性格还是谈吐各方面都是迥然不同。哥哥润泽活泼开朗,天性调皮贪玩,单纯幼稚,不拘小节。弟弟嘉政性格稳重,懂事成熟。
在上一年级时,为了便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结交更多的伙伴;同时考虑到孩子的差异,每次考试成绩 总会有高低之分,为了避免比较,产生自卑心理,伤害自尊心。因此将两个孩子分别安排在一班和二班。即使如此,虽然两人成绩都很优秀,但因为同一年级,使用试卷基本相同,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考试中总能比出高低上下。哥哥常常比弟弟少考几分。谈到兄弟俩的学习,润泽渐渐显得有些自卑,不自信了,而且情绪低落。现在家里很少听到他大喊大叫的声音了,星期天总是一个人在书房里做手工,搭积木,玩玩具,再也不喜欢出去玩耍,更不去弟弟家玩了。小小年纪如此成熟懂事,是我教子有方?还是让他受到了伤害?经过与他谈心,才知道他不愿意听到大人们谈论他的成绩,更不愿意与弟弟的成绩相比较。我猛然醒悟:大人们在聊天时无意中对兄弟俩的成绩进行了一次次的比较,对他产生了多么大的压力。他总是生活在弟弟的阴影中,因此逐渐变得压抑,内向。大人们虽然嘴上表示不在乎孩子考多少分,可还是想方设法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甚至想知道孩子在班级、年级的排名,好像只有这样做才是真正在关心孩子的成长,才尽到了家长的责任。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恰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无意中深深地伤害了孩子。
是的 “分数”能反映“成绩”,但并不完全代表成绩。只有当家长关注知识的本身,关注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时,才不会仅仅看重分数。考得不好,正好可以发现自己学得不扎实、理解不透的地方,经过努力可以弥补不足,有所进步。一味地追求分数,只会将孩子变成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只会激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对孩子的成长真是有害无益。
一位称职的家长,应该学会关注孩子的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的成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自信、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独立自主成长”
作者在书中谈到女儿圆圆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惊叹。九岁的小女孩独立远行,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很钦佩尹老师的豁达、睿智,使圆圆有了独立出远门的难得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圆圆独自去青岛甚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正是这样的信任与豁达才培养出这样自主自立的女儿。我小时候一直到上师范学校,都没有出过远门,每次逛街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更是对他呵护有加,生怕磕着碰着。同时因为自己曾经在高速公路上出过一次车祸,所以心有余悸,每天小心翼翼,像母鸡护小鸡似的牵着他,总担心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碰着孩子,一直到孩子上小学依然不敢让他独自过马路。了解了尹老师的做法,看到了圆圆的独立、自主、自信,我深有感触。现在我终于敢放手让孩子独自上学,并且自己过马路,看到他过马路时专注地观察左右车辆时,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如果我早一天放手,孩子会比现在更加自信、自强。
如何教育子女,是一个值得我们终生去学习研究的课题。如果我们真正地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六
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孩子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每一位妈妈都要努力成为合格的好妈妈!”其实当看到这些的时候,我第一个是想到是班上的孩子,我该如何去教育他们?如何把他们教育好?其次是我以后的孩子,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最后就是我自己。
我想读完这本书以后应该能从书中悟出我教育学生的方法。虽然我只看了50多页,但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篇的第3章《有什么样的妈妈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它里面包含了爱笑的妈妈,给孩子播种阳光、积极向上的妈妈,孩子长大错不了、妈妈脾气坏,孩子性格暴躁、切莫让大人的脏话脏了孩子的心灵、别把虚伪传给孩子、妈妈的风度,决定孩子人生的高度、尊重孩子的意愿,不暴力强权、把好心态遗传给孩子、父母不在孩子面前争吵、教给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允许孩子“平凡”。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写了很多事情再次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这也说明,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
例如书中提到的家长和老师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和迷惑,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这不是我们的爱心不够,确实是有些做法不对。这个观点再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经常会在孩子学习不认真或犯了错的时候,会处罚孩子,其实,当我们用这种做法我们可能在那个瞬间取得了胜利,得到了孩子表面的认同,却在他们内心埋下了厌恶写字的种子。我们一方面要求孩子认真,一方面又把学习作为惩罚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可想而知,当孩子书写的时候,想到老师惩罚的情景,不反感才怪呢。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契机,关键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最后,我想说:“管孩子,不如爱孩子;教育孩子,不如欣赏孩子。”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七
第一次看完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忍不住又翻阅了一次。无论是以妈妈的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阅读这本书,都受益匪浅。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的引。一开始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前言有一段话也很吸引人: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这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有几个章节我更是看到了一个教育专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写作业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让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强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书的第二章几乎都在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阐述得很详细,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书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具备可操作性。并且,作者对现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胆的批评,观点鲜明。对于读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维:“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细细揣摩后,才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八
前些日子读完了这本书,还是像前面说的那样,读完之后印象不是很深刻,只记住一些对我来说有些感触的地方。
一、不要强迫孩子,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像大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悲喜,所以有时不要按照大人的意志强迫孩子,这点主要针对那些不爱吃饭的孩子,他不吃可能是不饿也可能是食欲不振,这顿不吃下顿饿了自然是吃了,有时我就爱罚他吃饭,不吃时硬逼着吃,主要针对的是我的孩子,但是自从看完之后我不在强迫了。饿了就吃,不饿就不吃,反正是饿不死呀。
二、顺孩子的天性。首先认清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根据孩子的天性自觉的去培养,而不是硬逼迫孩子做些不想做的事情,孩子不是科学家的料,咱们即使拿菜刀非的让他成为那样的人结果只是两败俱伤。现在的孩子对父母多少有些不满,甚至出现很多杀父母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没照顾孩子的感受,没关注孩子的真正需求,只是等到不可遏制时,对孩子拳脚相向,大声呵斥,这令矛盾更加激化了,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转化只是咱们还没找到真正的方法,没摸清孩子的软肋,每个孩子都有其各自的发展轨道,只要让孩子走向正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咱们大人的真善美,潜移默化之下,孩子也不会走向歪道德。
在家庭教育中,我比较重视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我认为也不可能犯多大的错误,有了错误我让他自己总结这件事情的坏处和影响,他有时表达的不够完整我再加以深化,时间长了,有必要的时候就进行而不是大声的呵斥,就如昨晚孩子要看动画片,不到9点我困了,他还很有兴趣,我喊了几声,他没反应,我知道肯定入迷了,所以就没再叫,我迷迷糊糊睡着了,他很自觉地关好电视和电灯(开关够不到,他就踩在凳子上)很自觉地睡觉了,这前后也就10分钟左右,如果说我要硬喊他或是强迫时,肯定会闹得不愉快。可能在这种教育下,孩子有个个性,不好管,但我认为只要孩子发展的大方向对,这样可以养成他的独立性格,更好的处理自己的事情。但也有可能会溺爱孩子吧。
三、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学习就是自己的事情,别人代替不了,我经常给我们班的学生说,如果老师替你写作业,你能会了,你能上上大学,我情愿替你,但这样你能会吗?学生自然也知道答案。我经常鼓动学生说你考试的目标是什么,此时不论是好学生还是不好的学生,此时的答案是一致的就是优,我会说光靠老师喊有用吗,要靠谁?靠自己。学习就是自己的义务就像老师来给你们上课一样。
总之要顺其孩子的天性发展而不是事事紧逼,否则会形成一种老鼠见到猫的架势。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九
听办公室的同事介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于是,我也从网上买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来看看。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丽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更是一位好老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书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细细讲解了对孩子的呵护之法。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时候怎么办?怎么和人交往?前言中说到:“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那就是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不一样,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读完后,我会不知不觉地对照一下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有时也在用“锄头”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让我耳目一新,看完这本书,我从内心里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识上的许多不足之处,甚至是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为人处事的各种方面。看来想当一个好妈妈,一个好老师,我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尹老师的很多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就阅读这一块而言,作者对阅读极其重视,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作者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就是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就会恍然大悟,就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十
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后,给我留下影像最深的是两个字:阅读。
书中提到“阅读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 “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 “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 “语文底蕴的缺失也会影响专业学习,因为自己的思维宽度和广度比起那些博览群书的人总是有很大局限性。”这几句话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在上师范之前除了语文课本外,从没见过任何读物,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会有什么名著之类的读物。上师范后明显感到自己语文底蕴的不足。我非常羡慕和敬佩那些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同学。但不管我怎么狂补,最终还是不如他们。因此,我就很注重对我女儿阅读这方面的培养。从我女儿会听懂语言开始,我就买了很多童话故事的光盘,一有空我就放给她听。当我女儿会说话时我就教她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和五言古诗,如:板凳板凳歪歪……等等,除此之外我还开始买书,最早买一页就一行字的那种很简单的故事书,色彩很鲜艳,情节也简单,而且不容易撕坏。女儿很喜欢听我读,而且经常是我边读她边看,渐渐地她就能记住故事,哪怕我讲错一个字,她也能立刻纠正。读小班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她读《格林童话》。她最喜欢里面的《白雪公主》,每次拿起书,必须先要读完《白雪公主》。久而久之,她竟然能把《白雪公主》学我的样边指边读一字不漏地读出来。当时我感到很欣慰。
书中提到的边走楼梯边数数,我也和作者一样做到了。不过那时我纯属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而并不是有意渗透数数。因为我家住五楼,当她会走路的时候,上下楼梯都要我抱,我实在有些抱不懂,我就灵机一动跟女儿说:“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数楼梯好吗?”女儿一听是游戏就欣然同意了。我女儿觉得这个游戏也好玩,我们就经常边走楼梯边数。居然这对她的数数也帮了很大的忙。
书中提到不陪孩子写作业,“不陪”才给孩子留下了让习惯在内心生长的空间;学习不要刻苦努力,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很有乐趣的事情;不追求100分和考好了不奖励(学习一定不能功利)。这一点我们家也做到了。从一年级开始,因为我女儿的识字量也比较大,题目她都能读懂。因此,我女儿写作业,我和我老公是从来不陪的。我们还规定她无论如何作业必须在一小时左右完成(除复习外),质量还要保证。假如她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我们也不会轻易告诉她,要看题目的难易,难的稍作提醒,易的叫她再想,意在培养她独立思考的习惯。考了100分也从没物质鼓励,让她明白学习是她的义务,是她必须要完成的一件事,并且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她做得最好——也就是考100分是理所当然的。没考100分说明你还没把事情做得最好。当然考得不理想了,我会和她一起寻找错题的原因,帮她查漏补缺。
书中其他的一些做法,有的我没有做过,有的比较实用,我正在学。但不是刻意去做。生活是自然状态,教育孩子也应该是自然状态的。作为父母,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她长大,更应让她有质量的生活,更应教会她做人。
以上是我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后的点滴感受及一些肤浅的看法。与家长们共勉。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十一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觉真是写得好,使我受益多多。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20xx年的老师,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此外作者的文笔也颇为人称道,不枯燥,让人有一口气全部读完的冲动。
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这一宗旨来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这去做,确实不容易,能够做到大爱无痕地爱孩子,才是一个成功的母亲。
书中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也十分赞同,永远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爱心,诚实,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细,关心孩子,但不要监督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淡化孩子的缺点,孩子会越来越好;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学习,要有方法,要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学习态度,只关心学了多少,不关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问题,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我想学校的阅览室的工作也是要达到让学生品味阅读本身的兴趣,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爱上阅读。
在对书的选择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书。不看“有用”的书,是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谓的“有用”为选择标准。反思与对照我们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也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书,有文学名著、诗词等。这可能是从老师的角度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不利的。我们学校有20xx多名学生,他们阅读的兴趣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军事、人文等,在这些方面,应该更放开。交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相信喜欢阅读的学生一定会更多,阅读的兴趣也一定会更浓厚。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十二
有一次在逛书店的时候看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觉得这是一本优秀的教育书籍,于是就一口气买下来。看着看着,时常被其中短文中的通篇贯穿的育儿智慧所打动,也常常陷入我儿时经历的各式各样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长和老师所深思和反省,它颠覆了许多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做教师后,又重新将此书读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该书序中写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当我读到“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会喜欢?”时,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觉得自己正是那种把学习做成了“牛黄解毒丸”的一类人。“你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在学习上不用心,不刻苦。”这是我说得最多,而家长们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来也是这样认为的,并以此来教育我的学生和我的孩子,从不以为有什么问题。可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爱学习,不愿意刻苦付出。这是哪出了问题呢?尹老师的书让我找到答案。她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我们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理想,往往不遗余力的对他们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学习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诉他们不学习对自己的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样教育的结果是一学期下来,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学得疲惫不堪,成绩还不一定理想。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呢?为什么不能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师说的把学习当成一种游戏,像“开小卖部”、“当小老师”,学生又如何能不喜欢呢?
这本书中,园园妈妈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非常用心,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她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个个巧妙的方法来促进女儿的成长。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便开始反思我在平时在对待学生教育的错误行为时,多以发火、批评、惩罚等方式来处理、对待,常惹得学生哭鼻子。读过之后我才深深意识到,这样的做法既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又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我为自己那么急躁的情绪而感到愧对孩子,深深的自责。孩子是属于社会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自己的主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是如此,与其硬逼着孩子去干,不如换个方法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干,家长可以以做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做事的兴趣!这样会容易得多!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对此,我深有同感。在儿子读书方面,我从来都是随他所愿,他什么时候想读了,自己拿书来读,如果不想读,你让他做他也不愿做,当然很多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儿子不会自己自觉的进行读书,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边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当他看到你在读书时,她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当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会尽量和儿子做他喜欢的游戏,如《开商店》、《奥特曼与怪兽》。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做一个好妈妈和一个好老师。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十三
第一次看完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忍不住又翻阅了一次。无论是以妈妈的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阅读这本书,都受益匪浅。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的引。一开始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前言有一段话也很吸引人: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这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有几个章节我更是看到了一个教育专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写作业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让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强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书的第二章几乎都在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阐述得很详细,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书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具备可操作性。并且,作者对现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胆的批评,观点鲜明。对于读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维:“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细细揣摩后,才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十四
有一次在逛书店的时候看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觉得这是一本优秀的教育书籍,于是就一口气买下来。看着看着,时常被其中短文中的通篇贯穿的育儿智慧所打动,也常常陷入我儿时经历的各式各样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长和老师所深思和反省,它颠覆了许多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做教师后,又重新将此书读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该书序中写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当我读到“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会喜欢?”时,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觉得自己正是那种把学习做成了“牛黄解毒丸”的一类人。“你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在学习上不用心,不刻苦。”这是我说得最多,而家长们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来也是这样认为的,并以此来教育我的学生和我的孩子,从不以为有什么问题。可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爱学习,不愿意刻苦付出。这是哪出了问题呢?尹老师的书让我找到答案。她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我们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理想,往往不遗余力的对他们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学习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诉他们不学习对自己的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样教育的结果是一学期下来,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学得疲惫不堪,成绩还不一定理想。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呢?为什么不能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师说的把学习当成一种游戏,像“开小卖部”、“当小老师”,学生又如何能不喜欢呢?
这本书中,园园妈妈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非常用心,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她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个个巧妙的方法来促进女儿的成长。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便开始反思我在平时在对待学生教育的错误行为时,多以发火、批评、惩罚等方式来处理、对待,常惹得学生哭鼻子。读过之后我才深深意识到,这样的做法既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又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我为自己那么急躁的情绪而感到愧对孩子,深深的自责。孩子是属于社会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自己的主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是如此,与其硬逼着孩子去干,不如换个方法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干,家长可以以做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做事的兴趣!这样会容易得多!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对此,我深有同感。在儿子读书方面,我从来都是随他所愿,他什么时候想读了,自己拿书来读,如果不想读,你让他做他也不愿做,当然很多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儿子不会自己自觉的进行读书,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边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当他看到你在读书时,她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当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会尽量和儿子做他喜欢的游戏,如《开商店》、《奥特曼与怪兽》。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做一个好妈妈和一个好老师。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十五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她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
尹老师把在教育女儿以及她在研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结合自己的体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法。不但具有可读性、指导性更具有很强地可操作性,为我们在解决教育子女的难题时提供了学习的范例。尹老师的书,震撼我的心灵,使我产生了几点深切的感受,改变了我的观念和做法:
一、“不考100分”
尹老师在《不考100分》一文中写道:“正因为我特别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我才绝不向她要分数。”
读了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我的儿子(润泽)只比姐姐家的儿子(嘉政)大一天,可是两人无论从外貌、性格还是谈吐各方面都是迥然不同。哥哥润泽活泼开朗,天性调皮贪玩,单纯幼稚,不拘小节。弟弟嘉政性格稳重,懂事成熟。
在上一年级时,为了便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结交更多的伙伴;同时考虑到孩子的差异,每次考试成绩 总会有高低之分,为了避免比较,产生自卑心理,伤害自尊心。因此将两个孩子分别安排在一班和二班。即使如此,虽然两人成绩都很优秀,但因为同一年级,使用试卷基本相同,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考试中总能比出高低上下。哥哥常常比弟弟少考几分。谈到兄弟俩的学习,润泽渐渐显得有些自卑,不自信了,而且情绪低落。现在家里很少听到他大喊大叫的声音了,星期天总是一个人在书房里做手工,搭积木,玩玩具,再也不喜欢出去玩耍,更不去弟弟家玩了。小小年纪如此成熟懂事,是我教子有方?还是让他受到了伤害?经过与他谈心,才知道他不愿意听到大人们谈论他的成绩,更不愿意与弟弟的成绩相比较。我猛然醒悟:大人们在聊天时无意中对兄弟俩的成绩进行了一次次的比较,对他产生了多么大的压力。他总是生活在弟弟的阴影中,因此逐渐变得压抑,内向。大人们虽然嘴上表示不在乎孩子考多少分,可还是想方设法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甚至想知道孩子在班级、年级的排名,好像只有这样做才是真正在关心孩子的成长,才尽到了家长的责任。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恰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无意中深深地伤害了孩子。
是的 “分数”能反映“成绩”,但并不完全代表成绩。只有当家长关注知识的本身,关注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时,才不会仅仅看重分数。考得不好,正好可以发现自己学得不扎实、理解不透的地方,经过努力可以弥补不足,有所进步。一味地追求分数,只会将孩子变成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只会激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对孩子的成长真是有害无益。
一位称职的家长,应该学会关注孩子的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的成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自信、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独立自主成长”
作者在书中谈到女儿圆圆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惊叹。九岁的小女孩独立远行,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很钦佩尹老师的豁达、睿智,使圆圆有了独立出远门的难得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圆圆独自去青岛甚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正是这样的信任与豁达才培养出这样自主自立的女儿。我小时候一直到上师范学校,都没有出过远门,每次逛街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更是对他呵护有加,生怕磕着碰着。同时因为自己曾经在高速公路上出过一次车祸,所以心有余悸,每天小心翼翼,像母鸡护小鸡似的牵着他,总担心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碰着孩子,一直到孩子上小学依然不敢让他独自过马路。了解了尹老师的做法,看到了圆圆的独立、自主、自信,我深有感触。现在我终于敢放手让孩子独自上学,并且自己过马路,看到他过马路时专注地观察左右车辆时,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如果我早一天放手,孩子会比现在更加自信、自强。
如何教育子女,是一个值得我们终生去学习研究的课题。如果我们真正地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十六
孩子渐渐地长大,面对生活中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商?……我心中充满迷惘、困惑,犹如那个得到“玉”的农夫一样,想把他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手里却只有“锄头”?
偶然的机会,我办了图书馆的借书卡,重拾起书本,爱上了在书的海洋中遨游的快乐;也恋上了在微博中发表自己的一些学习、工作及育儿心得。记得,培根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后,我的心不再迷茫;不再困惑:正确的教育理念则如同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不同的锁结。
其实,该书的作者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写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而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很多家长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更多的是无节制的爱或者可以说是自私无知的爱。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说打针这件事,很多孩子在打针时,家长会说,“宝宝,打针不痛。”等针打好,孩子痛了,哭了。父母或爷爷、奶奶马上又转移事件的责任,“阿姨坏,帮我宝宝打针,害宝宝痛了。”或者是孩子在“拼命地”反抗,两、三个大人也在用全力地摁住他,留在人们脑海里的是久久不去的“歇斯底里地哭喊声”……前一个孩子面对善变的家长和事件,小小的不谙世事的他应该更多的是迷惑了吧!而后一个孩子可以想象恐惧到了什么程度,也可以想象打针这件“小事”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心理折磨。孩子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作为父母,我们要很耐心、很坦然地告诉孩子,“宝宝你生病了,现在护士阿姨要给你打针治病。”同时也告诉孩子“打针有一点点痛,就象蚂蚁咬了一口或宝宝摔了一屁墩儿。”或许,在我们和孩子解释很多之后,打针时他还会哭,但他知道为什么要打针,而且对打针所带来的痛苦也将有自己的心理准备。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其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做到了帮孩子干这干那,但对孩子“袖手旁观”,那可真叫做一种“煎熬”。经常看他那笨拙的样子,我恨不得冲过去三下五除二帮他弄个服服帖帖的,在品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很多时候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为此,我可没少受批评。记得,在儿子走路还不是很稳的时候,家里的楼梯已经爬上爬下,很灵活了。一次老公的同学看到儿子在爬楼梯,我在“袖手旁观”,很受不了,边冲过去抱起儿子,边温和地批评:“你这美国式教育真让人受不了。”那时儿子爬楼梯已经很好了,即使他摔一下,楼梯周围都是木头的,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而且那也不完全是坏事情呀!他还可以积攒经念教训,在可以犯的错误面前,为什么不给一点机会?人生中,还有很多不可以犯的错误呢!那处处呵护中长大的他又该如何去判断?!
在书中,我知道了:无论家长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那么他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这样的人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潜意识中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过。但在孩子眼中,他们只不过是些“不听话”的家长。有一次和我儿子同学的妈妈闲聊,她表扬我儿子“活泼可爱、性格好”,问我平时怎么培养的。我脱口而出:“平时面对孩子时,尽量要有好脾气、有耐心,这样孩子遇到什么事情时也不会脾气很躁了。……”她立马打断我说,“我不象你,每天上班,就休息时带一下,能有好脾气。每天24小时都带她,厌烦极了。”说完,抱起正在画画的女儿吻了又吻,搞得孩子莫名其妙。是啊,相比而言,我还有很多工作上的烦恼呢!但那都不是不好好带孩子的理由。作为家长,你自己都没有好脾气、好心态,那你教育的孩子——他的“活泼可爱、性格好”又从何而来呢?!
昨晚学着书上给孩子建立了一本“记功簿”,先生要给“记过”,我没让。本子上如此记录:今天傍晚,卡卡自己穿衣、穿裤、穿鞋子,独立完成。真开心!今天晚上,卡卡独立完成奥特曼拼图。很棒!读着自己的“记功簿”,小家伙很开心,玩拼图更专注更独立了,没象以前那样遇到一丁点困难就喊妈妈。我也轻松很多哦!
原来我只看到优秀孩子与不优秀孩子之间的差别,但品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之后,才发现这差别是教育孩子的父母之间差别——把孩子是精心教育大?还是养活大?!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拥有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把金钥匙,我就能开启教育孩子的神圣殿堂,并将我的孩子精心教育成人!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十七
假期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当我翻开朴实的扉页,我就被前言《我们的书中有块玉时》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前后一共读了两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受益匪浅。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细读下去,很多教育观念使我受益匪浅。
一、书的首页钱理群教授评论该书: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作者确实勇气可嘉,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对现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例举了大量的实例,如"暴力作业""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可不可以批评老师"等我们有目共睹的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批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长。说实话有些时候我都没有这样的勇气。看完此书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大胆创新,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教育问题了,主要是现在很多家长不敢违背常规,很多是伪心的讨好老师,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怕孩子会受到更加重的伤害。我的一个同事有句话很精辟:"一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会被认为是疯子;十几、二十几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艺术表演;所有人都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狂欢!"没有人原意被人当做疯子。
二、对阅读极其重视,该书的很多章节提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作者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在45页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在对圆圆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我庆幸儿子从小形成了阅读习惯,我更庆幸关于阅读的很多细节,跟尹老师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我给大羽讲故事,也是用"读"的方式,我相信书中优美的文字可以丰富大羽的语言,很少去给大羽讲故事,也从来没有刻意教过大羽认字,更没有上过任何识字班,尹老师也提出认字和阅读要结合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现在我开始尝试讲故事的时候,用手指着字读,希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字,至少保护孩子对文字的兴趣。有时大羽翻开书自己讲故事,很多时候他是一边指着字一边即兴瞎编,当然编的内容都是凭他听妈妈给他讲的内容进行回忆。老师也告诉妈妈:"大羽的语言功底真的很好,他去哪里玩了,怎么玩的,回来都会很清楚的给我们讲讲。"不是自夸,儿子的语言天赋真的很好,有时他说出的话都会让很多人吃惊,记得今天元旦我们四家带着孩子一块去郊外玩,到了目的地停车时,大羽突然来了一句:"王阿姨的水平可真高呀!(王阿姨开车带我们去的)"顿时大家都乐了。嘿!这孩子什么时候学会拍马屁了!回来路上妈妈来例假,加上晕车,肚子、胃和腰都疼,在一个服务区,大家都下车去方便了,大羽和小吴叔叔坐在车上,小赵阿姨和妈妈也下来站车旁透气,一会大羽喊小赵阿姨,叫小赵阿姨帮他把车前面放的香蕉给他递一个,小赵阿姨问大羽:"你为什么不叫你妈妈帮你拿呢?""因为我妈妈胃疼!"看来孩子是真长大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就这样到了郑州,大家决定去吃点饭再回家,吃饭时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在喂,妈妈问大羽:"妈妈喂你吃吧?""我自己吃,因为妈妈胃疼,肚子疼,我怕你难受,所以我要自己吃。"吃完饭,继续坐上王阿姨开的车,途中大羽和小朋友一直唱歌,唱了一会后大羽问道:"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唱这些歌吗?"大家异口同声道:"不知道!为什么呀?""因为我想让王阿姨好好高兴高兴"王阿姨一听,乐道:"说的我太高兴了!看来我下次要多请你吃出来玩几次呀!"但是我给大羽讲完故事,一般会要求他回答几个问题,考察他究竟有没有听懂,现在看来我太急于求成了,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三、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苦药,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想想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多么愚蠢四、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一些家长和老师也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记忆,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德的培养。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十八
有一次在逛书店的时候看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觉得这是一本优秀的教育书籍,于是就一口气买下来。看着看着,时常被其中短文中的通篇贯穿的育儿智慧所打动,也常常陷入我儿时经历的各式各样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长和老师所深思和反省,它颠覆了许多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做教师后,又重新将此书读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该书序中写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当我读到“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会喜欢?”时,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觉得自己正是那种把学习做成了“牛黄解毒丸”的一类人。“你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在学习上不用心,不刻苦。”这是我说得最多,而家长们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来也是这样认为的,并以此来教育我的学生和我的孩子,从不以为有什么问题。可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爱学习,不愿意刻苦付出。这是哪出了问题呢?尹老师的书让我找到答案。她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我们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理想,往往不遗余力的对他们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学习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诉他们不学习对自己的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样教育的结果是一学期下来,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学得疲惫不堪,成绩还不一定理想。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呢?为什么不能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师说的把学习当成一种游戏,像“开小卖部”、“当小老师”,学生又如何能不喜欢呢?
这本书中,园园妈妈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非常用心,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她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个个巧妙的方法来促进女儿的成长。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便开始反思我在平时在对待学生教育的错误行为时,多以发火、批评、惩罚等方式来处理、对待,常惹得学生哭鼻子。读过之后我才深深意识到,这样的做法既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又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我为自己那么急躁的情绪而感到愧对孩子,深深的自责。孩子是属于社会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自己的主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是如此,与其硬逼着孩子去干,不如换个方法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干,家长可以以做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做事的兴趣!这样会容易得多!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对此,我深有同感。在儿子读书方面,我从来都是随他所愿,他什么时候想读了,自己拿书来读,如果不想读,你让他做他也不愿做,当然很多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儿子不会自己自觉的进行读书,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边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当他看到你在读书时,她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当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会尽量和儿子做他喜欢的游戏,如《开商店》、《奥特曼与怪兽》。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做一个好妈妈和一个好老师。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十九
听办公室的同事介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于是,我也从网上买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来看看。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丽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更是一位好老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书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细细讲解了对孩子的呵护之法。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时候怎么办?怎么和人交往?前言中说到:“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那就是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不一样,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读完后,我会不知不觉地对照一下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有时也在用“锄头”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让我耳目一新,看完这本书,我从内心里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识上的许多不足之处,甚至是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为人处事的各种方面。看来想当一个好妈妈,一个好老师,我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尹老师的很多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就阅读这一块而言,作者对阅读极其重视,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作者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就是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就会恍然大悟,就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二十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觉真是写得好,使我受益多多。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20xx年的老师,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此外作者的文笔也颇为人称道,不枯燥,让人有一口气全部读完的冲动。
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这一宗旨来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这去做,确实不容易,能够做到大爱无痕地爱孩子,才是一个成功的母亲。
书中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也十分赞同,永远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爱心,诚实,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细,关心孩子,但不要监督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淡化孩子的缺点,孩子会越来越好;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学习,要有方法,要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学习态度,只关心学了多少,不关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问题,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我想学校的阅览室的工作也是要达到让学生品味阅读本身的兴趣,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爱上阅读。
在对书的选择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书。不看“有用”的书,是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谓的“有用”为选择标准。反思与对照我们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也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书,有文学名著、诗词等。这可能是从老师的角度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不利的。我们学校有20xx多名学生,他们阅读的兴趣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军事、人文等,在这些方面,应该更放开。交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相信喜欢阅读的学生一定会更多,阅读的兴趣也一定会更浓厚。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二十一
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后,给我留下影像最深的是两个字:阅读。
书中提到“阅读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 “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 “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 “语文底蕴的缺失也会影响专业学习,因为自己的思维宽度和广度比起那些博览群书的人总是有很大局限性。”这几句话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在上师范之前除了语文课本外,从没见过任何读物,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会有什么名著之类的读物。上师范后明显感到自己语文底蕴的不足。我非常羡慕和敬佩那些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同学。但不管我怎么狂补,最终还是不如他们。因此,我就很注重对我女儿阅读这方面的培养。从我女儿会听懂语言开始,我就买了很多童话故事的光盘,一有空我就放给她听。当我女儿会说话时我就教她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和五言古诗,如:板凳板凳歪歪……等等,除此之外我还开始买书,最早买一页就一行字的那种很简单的故事书,色彩很鲜艳,情节也简单,而且不容易撕坏。女儿很喜欢听我读,而且经常是我边读她边看,渐渐地她就能记住故事,哪怕我讲错一个字,她也能立刻纠正。读小班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她读《格林童话》。她最喜欢里面的《白雪公主》,每次拿起书,必须先要读完《白雪公主》。久而久之,她竟然能把《白雪公主》学我的样边指边读一字不漏地读出来。当时我感到很欣慰。
书中提到的边走楼梯边数数,我也和作者一样做到了。不过那时我纯属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而并不是有意渗透数数。因为我家住五楼,当她会走路的时候,上下楼梯都要我抱,我实在有些抱不懂,我就灵机一动跟女儿说:“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数楼梯好吗?”女儿一听是游戏就欣然同意了。我女儿觉得这个游戏也好玩,我们就经常边走楼梯边数。居然这对她的数数也帮了很大的忙。
书中提到不陪孩子写作业,“不陪”才给孩子留下了让习惯在内心生长的空间;学习不要刻苦努力,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很有乐趣的事情;不追求100分和考好了不奖励(学习一定不能功利)。这一点我们家也做到了。从一年级开始,因为我女儿的识字量也比较大,题目她都能读懂。因此,我女儿写作业,我和我老公是从来不陪的。我们还规定她无论如何作业必须在一小时左右完成(除复习外),质量还要保证。假如她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我们也不会轻易告诉她,要看题目的难易,难的稍作提醒,易的叫她再想,意在培养她独立思考的习惯。考了100分也从没物质鼓励,让她明白学习是她的义务,是她必须要完成的一件事,并且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她做得最好——也就是考100分是理所当然的。没考100分说明你还没把事情做得最好。当然考得不理想了,我会和她一起寻找错题的原因,帮她查漏补缺。
书中其他的一些做法,有的我没有做过,有的比较实用,我正在学。但不是刻意去做。生活是自然状态,教育孩子也应该是自然状态的。作为父母,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她长大,更应让她有质量的生活,更应教会她做人。
以上是我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后的点滴感受及一些肤浅的看法。与家长们共勉。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二十二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封面上的一段话,正是这几句话以及书的名字,使我翻开了这本书。当手捧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时,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将全书通读一遍以后,我发现原来教育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她用自己20xx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作者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家庭教育原则,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让我深受启发。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要拥有良好的心态
作为一位母亲也好,教师也好要拥有良好的心态,孩子心理才能得到健康成长。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错误。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作为母亲或教师,自己的行为表率,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自己单纯,孩子才能善良无暇;只有自己坚韧,孩子才能不畏艰险;只有自己上进,孩子才能努力向上……正如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所说的“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二、让学习成为轻松的事
尹老师强调孩子要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要正确引导孩子体会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尹老师抓住孩子的心理,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就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写暴力作业;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一系列在我们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但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细读之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在学校、在家长眼中,学习却是最重要的,学习不好就被贴上了“不可爱”“差生”的标签。尹老师的书给了我们一个新观点,她说:“学习为什么非得刻苦?”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留给孩子多一些时间
一个好母亲,需要不断地去关注、了解自己的孩子;一个好老师也需要用一颗真心善待每一个学生。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问题,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虽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心里却只装着工作和社交,仅仅拿出所剩无几的精力和时间来分配给孩子。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挂在嘴上,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承担着无形的压力,为孩子今后生命中留下心理的影响,给他的生命留下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好多麻烦。
这让我留下深深的思考:作为双重角色的教育工作者更应用睿智去解读好身边的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发展。“儿童是一个完美地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他们并非整天无忧无虑,他们经常会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伤”。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善于观察他们,从细节中发现问题,正确引导孩子。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那么也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二十三
假期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当我翻开朴实的扉页,我就被前言《我们的书中有块玉时》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前后一共读了两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受益匪浅。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细读下去,很多教育观念使我受益匪浅。
一、书的首页钱理群教授评论该书: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作者确实勇气可嘉,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对现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例举了大量的实例,如"暴力作业""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可不可以批评老师"等我们有目共睹的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批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长。说实话有些时候我都没有这样的勇气。看完此书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大胆创新,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教育问题了,主要是现在很多家长不敢违背常规,很多是伪心的讨好老师,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怕孩子会受到更加重的伤害。我的一个同事有句话很精辟:"一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会被认为是疯子;十几、二十几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艺术表演;所有人都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狂欢!"没有人原意被人当做疯子。
二、对阅读极其重视,该书的很多章节提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作者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在45页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在对圆圆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我庆幸儿子从小形成了阅读习惯,我更庆幸关于阅读的很多细节,跟尹老师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我给大羽讲故事,也是用"读"的方式,我相信书中优美的文字可以丰富大羽的语言,很少去给大羽讲故事,也从来没有刻意教过大羽认字,更没有上过任何识字班,尹老师也提出认字和阅读要结合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现在我开始尝试讲故事的时候,用手指着字读,希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字,至少保护孩子对文字的兴趣。有时大羽翻开书自己讲故事,很多时候他是一边指着字一边即兴瞎编,当然编的内容都是凭他听妈妈给他讲的内容进行回忆。老师也告诉妈妈:"大羽的语言功底真的很好,他去哪里玩了,怎么玩的,回来都会很清楚的给我们讲讲。"不是自夸,儿子的语言天赋真的很好,有时他说出的话都会让很多人吃惊,记得今天元旦我们四家带着孩子一块去郊外玩,到了目的地停车时,大羽突然来了一句:"王阿姨的水平可真高呀!(王阿姨开车带我们去的)"顿时大家都乐了。嘿!这孩子什么时候学会拍马屁了!回来路上妈妈来例假,加上晕车,肚子、胃和腰都疼,在一个服务区,大家都下车去方便了,大羽和小吴叔叔坐在车上,小赵阿姨和妈妈也下来站车旁透气,一会大羽喊小赵阿姨,叫小赵阿姨帮他把车前面放的香蕉给他递一个,小赵阿姨问大羽:"你为什么不叫你妈妈帮你拿呢?""因为我妈妈胃疼!"看来孩子是真长大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就这样到了郑州,大家决定去吃点饭再回家,吃饭时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在喂,妈妈问大羽:"妈妈喂你吃吧?""我自己吃,因为妈妈胃疼,肚子疼,我怕你难受,所以我要自己吃。"吃完饭,继续坐上王阿姨开的车,途中大羽和小朋友一直唱歌,唱了一会后大羽问道:"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唱这些歌吗?"大家异口同声道:"不知道!为什么呀?""因为我想让王阿姨好好高兴高兴"王阿姨一听,乐道:"说的我太高兴了!看来我下次要多请你吃出来玩几次呀!"但是我给大羽讲完故事,一般会要求他回答几个问题,考察他究竟有没有听懂,现在看来我太急于求成了,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三、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苦药,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想想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多么愚蠢四、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一些家长和老师也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记忆,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德的培养。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二十四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觉真是写得好,使我受益多多。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20xx年的老师,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此外作者的文笔也颇为人称道,不枯燥,让人有一口气全部读完的冲动。
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这一宗旨来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这去做,确实不容易,能够做到大爱无痕地爱孩子,才是一个成功的母亲。
书中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也十分赞同,永远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爱心,诚实,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细,关心孩子,但不要监督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淡化孩子的缺点,孩子会越来越好;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学习,要有方法,要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学习态度,只关心学了多少,不关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问题,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我想学校的阅览室的工作也是要达到让学生品味阅读本身的兴趣,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爱上阅读。
在对书的选择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书。不看“有用”的书,是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谓的“有用”为选择标准。反思与对照我们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也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书,有文学名著、诗词等。这可能是从老师的角度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不利的。我们学校有20xx多名学生,他们阅读的兴趣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军事、人文等,在这些方面,应该更放开。交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相信喜欢阅读的学生一定会更多,阅读的兴趣也一定会更浓厚。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二十五
孩子渐渐地长大,面对生活中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商?……我心中充满迷惘、困惑,犹如那个得到“玉”的农夫一样,想把他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手里却只有“锄头”?
偶然的机会,我办了图书馆的借书卡,重拾起书本,爱上了在书的海洋中遨游的快乐;也恋上了在微博中发表自己的一些学习、工作及育儿心得。记得,培根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后,我的心不再迷茫;不再困惑:正确的教育理念则如同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不同的锁结。
其实,该书的作者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写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而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很多家长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更多的是无节制的爱或者可以说是自私无知的爱。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说打针这件事,很多孩子在打针时,家长会说,“宝宝,打针不痛。”等针打好,孩子痛了,哭了。父母或爷爷、奶奶马上又转移事件的责任,“阿姨坏,帮我宝宝打针,害宝宝痛了。”或者是孩子在“拼命地”反抗,两、三个大人也在用全力地摁住他,留在人们脑海里的是久久不去的“歇斯底里地哭喊声”……前一个孩子面对善变的家长和事件,小小的不谙世事的他应该更多的是迷惑了吧!而后一个孩子可以想象恐惧到了什么程度,也可以想象打针这件“小事”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心理折磨。孩子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作为父母,我们要很耐心、很坦然地告诉孩子,“宝宝你生病了,现在护士阿姨要给你打针治病。”同时也告诉孩子“打针有一点点痛,就象蚂蚁咬了一口或宝宝摔了一屁墩儿。”或许,在我们和孩子解释很多之后,打针时他还会哭,但他知道为什么要打针,而且对打针所带来的痛苦也将有自己的心理准备。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其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做到了帮孩子干这干那,但对孩子“袖手旁观”,那可真叫做一种“煎熬”。经常看他那笨拙的样子,我恨不得冲过去三下五除二帮他弄个服服帖帖的,在品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很多时候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为此,我可没少受批评。记得,在儿子走路还不是很稳的时候,家里的楼梯已经爬上爬下,很灵活了。一次老公的同学看到儿子在爬楼梯,我在“袖手旁观”,很受不了,边冲过去抱起儿子,边温和地批评:“你这美国式教育真让人受不了。”那时儿子爬楼梯已经很好了,即使他摔一下,楼梯周围都是木头的,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而且那也不完全是坏事情呀!他还可以积攒经念教训,在可以犯的错误面前,为什么不给一点机会?人生中,还有很多不可以犯的错误呢!那处处呵护中长大的他又该如何去判断?!
在书中,我知道了:无论家长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那么他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这样的人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潜意识中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过。但在孩子眼中,他们只不过是些“不听话”的家长。有一次和我儿子同学的妈妈闲聊,她表扬我儿子“活泼可爱、性格好”,问我平时怎么培养的。我脱口而出:“平时面对孩子时,尽量要有好脾气、有耐心,这样孩子遇到什么事情时也不会脾气很躁了。……”她立马打断我说,“我不象你,每天上班,就休息时带一下,能有好脾气。每天24小时都带她,厌烦极了。”说完,抱起正在画画的女儿吻了又吻,搞得孩子莫名其妙。是啊,相比而言,我还有很多工作上的烦恼呢!但那都不是不好好带孩子的理由。作为家长,你自己都没有好脾气、好心态,那你教育的孩子——他的“活泼可爱、性格好”又从何而来呢?!
昨晚学着书上给孩子建立了一本“记功簿”,先生要给“记过”,我没让。本子上如此记录:今天傍晚,卡卡自己穿衣、穿裤、穿鞋子,独立完成。真开心!今天晚上,卡卡独立完成奥特曼拼图。很棒!读着自己的“记功簿”,小家伙很开心,玩拼图更专注更独立了,没象以前那样遇到一丁点困难就喊妈妈。我也轻松很多哦!
原来我只看到优秀孩子与不优秀孩子之间的差别,但品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之后,才发现这差别是教育孩子的父母之间差别——把孩子是精心教育大?还是养活大?!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拥有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把金钥匙,我就能开启教育孩子的神圣殿堂,并将我的孩子精心教育成人!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二十六
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后,给我留下影像最深的是两个字:阅读。
书中提到“阅读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 “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 “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 “语文底蕴的缺失也会影响专业学习,因为自己的思维宽度和广度比起那些博览群书的人总是有很大局限性。”这几句话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在上师范之前除了语文课本外,从没见过任何读物,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会有什么名著之类的读物。上师范后明显感到自己语文底蕴的不足。我非常羡慕和敬佩那些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同学。但不管我怎么狂补,最终还是不如他们。因此,我就很注重对我女儿阅读这方面的培养。从我女儿会听懂语言开始,我就买了很多童话故事的光盘,一有空我就放给她听。当我女儿会说话时我就教她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和五言古诗,如:板凳板凳歪歪……等等,除此之外我还开始买书,最早买一页就一行字的那种很简单的故事书,色彩很鲜艳,情节也简单,而且不容易撕坏。女儿很喜欢听我读,而且经常是我边读她边看,渐渐地她就能记住故事,哪怕我讲错一个字,她也能立刻纠正。读小班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她读《格林童话》。她最喜欢里面的《白雪公主》,每次拿起书,必须先要读完《白雪公主》。久而久之,她竟然能把《白雪公主》学我的样边指边读一字不漏地读出来。当时我感到很欣慰。
书中提到的边走楼梯边数数,我也和作者一样做到了。不过那时我纯属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而并不是有意渗透数数。因为我家住五楼,当她会走路的时候,上下楼梯都要我抱,我实在有些抱不懂,我就灵机一动跟女儿说:“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数楼梯好吗?”女儿一听是游戏就欣然同意了。我女儿觉得这个游戏也好玩,我们就经常边走楼梯边数。居然这对她的数数也帮了很大的忙。
书中提到不陪孩子写作业,“不陪”才给孩子留下了让习惯在内心生长的空间;学习不要刻苦努力,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很有乐趣的事情;不追求100分和考好了不奖励(学习一定不能功利)。这一点我们家也做到了。从一年级开始,因为我女儿的识字量也比较大,题目她都能读懂。因此,我女儿写作业,我和我老公是从来不陪的。我们还规定她无论如何作业必须在一小时左右完成(除复习外),质量还要保证。假如她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我们也不会轻易告诉她,要看题目的难易,难的稍作提醒,易的叫她再想,意在培养她独立思考的习惯。考了100分也从没物质鼓励,让她明白学习是她的义务,是她必须要完成的一件事,并且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她做得最好——也就是考100分是理所当然的。没考100分说明你还没把事情做得最好。当然考得不理想了,我会和她一起寻找错题的原因,帮她查漏补缺。
书中其他的一些做法,有的我没有做过,有的比较实用,我正在学。但不是刻意去做。生活是自然状态,教育孩子也应该是自然状态的。作为父母,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她长大,更应让她有质量的生活,更应教会她做人。
以上是我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后的点滴感受及一些肤浅的看法。与家长们共勉。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悟篇二十七
有一次在逛书店的时候看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觉得这是一本优秀的教育书籍,于是就一口气买下来。看着看着,时常被其中短文中的通篇贯穿的育儿智慧所打动,也常常陷入我儿时经历的各式各样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长和老师所深思和反省,它颠覆了许多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做教师后,又重新将此书读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该书序中写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当我读到“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会喜欢?”时,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觉得自己正是那种把学习做成了“牛黄解毒丸”的一类人。“你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在学习上不用心,不刻苦。”这是我说得最多,而家长们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来也是这样认为的,并以此来教育我的学生和我的孩子,从不以为有什么问题。可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爱学习,不愿意刻苦付出。这是哪出了问题呢?尹老师的书让我找到答案。她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我们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理想,往往不遗余力的对他们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学习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诉他们不学习对自己的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样教育的结果是一学期下来,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学得疲惫不堪,成绩还不一定理想。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呢?为什么不能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师说的把学习当成一种游戏,像“开小卖部”、“当小老师”,学生又如何能不喜欢呢?
这本书中,园园妈妈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非常用心,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她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个个巧妙的方法来促进女儿的成长。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便开始反思我在平时在对待学生教育的错误行为时,多以发火、批评、惩罚等方式来处理、对待,常惹得学生哭鼻子。读过之后我才深深意识到,这样的做法既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又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我为自己那么急躁的情绪而感到愧对孩子,深深的自责。孩子是属于社会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自己的主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是如此,与其硬逼着孩子去干,不如换个方法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干,家长可以以做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做事的兴趣!这样会容易得多!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对此,我深有同感。在儿子读书方面,我从来都是随他所愿,他什么时候想读了,自己拿书来读,如果不想读,你让他做他也不愿做,当然很多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儿子不会自己自觉的进行读书,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边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当他看到你在读书时,她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当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会尽量和儿子做他喜欢的游戏,如《开商店》、《奥特曼与怪兽》。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做一个好妈妈和一个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