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17篇)

最新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2 12:11:23
最新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17篇)
时间:2024-07-12 12:11:23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篇一

各游客朋友:

大家好!我们现在乘车出发前去游览的是龙亭风景区。那么在未到达景区之前呢,小侯在这里先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龙亭风景区的大概情况。

龙亭风景区坐落在古城开封的西北角,占地面积88。13公顷,园内古建筑巍峨,两旁湖波浩渺,是开封最具魅力的景区之一,大家知道,历史上曾经有七个朝代在开封建都,特别是北宋五朝,定都开封长达168年,而当年的皇宫所在地就是如今龙亭这一带。明末因黄河泛滥,龙亭渐成废址,清朝雍正十二年河南巡抚王士俊令人在周王府废弃的煤山上建了一座“万寿宫”,内设皇帝牌位,文武官员定期到此朝贺遥拜。因封建朝代的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因此这个地方就被称为“龙亭” 了。

如今的龙亭仍然保持着清代“万寿宫”的建筑格局,在南北5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午门、玉带桥、嵩呼、朝门和龙亭大殿。午门是龙亭景区的大门,坐北朝南,正对着宋都御街。走进雄伟壮观的午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条宽阔的大道,大道前端是玉带桥,由汉白玉和青石雕砌而成,长40米,宽18米,高 17米,桥下有五个涵洞,可供游船穿行。站在玉带桥上,向北望去是一座巨大的砖砌台基,庄严雄伟的龙亭大殿就耸立其上。而玉带桥两侧的龙亭湖则被大道一分为二,东面是潘家湖,西面是杨家湖,这里呢就有一个民间传说,“杨湖清,潘湖浊,*臣忠臣清浊分”。说的是北宋时期的杨家将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但皇帝却善恶不分,杨业被害后,佘太君金殿告御状,但皇上却包庇*臣,只免去潘仁美的三个虚职,佘老太君一怒之下带领全家罢官归隐,杨家搬走后,天降大雨,将潘杨两家淹成一片汪洋。当时潘家位于湖东,杨家位于湖西,大雨过后,东湖湖水浑浊恶臭,西湖湖水却清澈如镜。于是老百姓就认为这是潘杨两家对国忠*的写照。事实上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原来东湖两边的住户较多,又有许多作坊,因排放污水,东湖湖水就变得很江阴浑浊,而西湖岸边住户少,污染也就很少,水质就好,现在经过治理,两湖都变清了,这也说明了我们人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走过玉带桥,我们会看到一座造型奇特,装饰华丽的建筑,叫“嵩呼”,其意为“山呼,高呼”,是古时朝臣们给皇帝祝寿时山呼万岁的地方。穿进嵩呼我们就到了龙亭大殿前面了,一条72级的石阶把我们带到了龙亭大殿,大殿里专门陈列了一组宋太祖赵匡胤大宴文武官员的蜡像,讲述的是当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当年宋太祖宴请为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们,端起酒杯时借酒意发了一番感慨,说做天子太难了,整夜连觉都睡不安稳,他的言谈让石守信等将军不明其意,就追问原由,宋太祖很真诚的说,一旦有人把黄袍也加到你们身上,不干能行吗?石守信等人一下子吓变了脸,忙跪地嗑头,宋太祖劝他们不如交出兵权,多买些良田美女以终天年,这样群臣也不会怀疑,大家都可以平安相处了,第二天,这些人都称病辞职,赵匡胤不费吹灰之力地如愿以偿,北宋王朝也从些进入文人主政时代。不过令赵匡胤始料不及的是,尽管巧妙地用一杯酒收回了兵权,坐稳了宝座,却由些倾斜了整个宋代。从那以后,北宋的军队战斗力被大大削弱,也因此北宋王朝只存在168年,但北宋的建立呢,却使开封成为了当时世界上超一流的大都市。

人口已逾百万,著名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主是当时开封真实写照,站在龙亭大殿平台上,南望是有七朝古都之称的开封城,西面有清明上河园,翰园碑林,天波杨府等景区,面前的潘杨两湖犹如两面清澈的镜子,无限美景尽收眼底,仿佛在告诉我们开封过去和今天说不完的故事。

好了,各们朋友,有关龙亭景区,我就简单的介绍到这里,前面马上就到龙亭景区了,请大家收拾好贵重物品下车,跟随我一起进景区参观游览。

各位朋友:我姓沈,大家可以叫我沈导,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开封的龙亭公园。

龙亭景区坐落在古城开封的西北边,是中外旅游者慕名而来的理想景区。 历史上曾有七个朝代在开封建都。特别是北宋王朝,定都开封长达168年。当年的皇宫所在地就是如今龙亭一带。龙亭公园的名子叫龙亭,是因为当时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因此这个地方就成为“龙亭”了。

进了龙亭大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宽阔的大道,大道两旁是浩瀚的湖泊,令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路的前端那座拱起的石桥叫玉带桥。玉带桥是用白玉和青石雕刻而成的,下面是清澈的湖水。

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龙亭大殿前,大殿位于13米高的砖砌高台上,远远望去雄伟而壮观。站在龙亭大殿平台上往南望,两湖碧水犹如两面镜子,优美娴静,一条御道把你引入七朝古都开封的悠悠历史之中。今日的开封尽收眼底。

秀丽的景色,特色的内容,是否使您产生“畅游皇家园林,赏析宫廷往事,解读王朝兴衰”之感。

各位游客,今天的旅游到此结束,热忱的欢迎大家在金秋十月光临龙亭菊会,让我们相约在金秋,相聚在菊花花会。

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篇二

各位朋友:

我们现在乘车出发去游览的是龙亭风景区。龙亭风景区坐落在古城开封的西北边,占地面积83.13公顷,园内古建筑巍峨,御道两旁湖波浩淼,是中外旅游者慕名而来的理想景区。

历史上曾有七个朝代在开封建都,特别是北宋王朝,定都开封长达168年。当年的皇宫所再地就是如今龙亭一带。金朝末年,龙亭一带成为皇宫禁苑,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在此建周王府,后因黄河泛滥,渐成废止。清雍正十二年,河南总督王士俊令人在周王府废弃的煤山上建了一座“万寿宫”,内设皇帝牌位,文武官员定期到此朝贺遥拜。封建朝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因此这个地方就成为“龙亭”了。解放后,这里被辟为公园,成为人们休息的场所。

今天的龙亭仍然保持着清代“万寿宫”的建筑风格,在南北5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午门、玉带桥、嵩呼、朝门和龙亭大殿,既有北方建筑的宏伟气魄,又兼有南方建筑秀丽的建筑风格。午门是龙亭景区的大门,作北朝南,雄伟壮观,仿佛引导我们进入了历史。

进入龙亭大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宽阔的大道,大道两旁是浩瀚的湖泊,令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路的前端那做拱起的石桥叫玉带桥。玉带桥是用汉白玉和青石雕砌而成,长40米,宽18米,高17米。下有五个涵洞,把潘、杨两湖连成一体,湖水相通,可使游船穿行。

站在玉带桥上向北望去,是一座巨大的砖砌台基,龙亭大殿巍然耸立其上,庄严雄伟。玉带桥两侧的龙亭湖被大道一分为二,分别是潘家湖与杨家湖。关于这两个湖,还有个民间流传的故事。“杨湖清,潘湖浑,奸臣忠臣清浑分”。说得是北宋一门英烈的杨家将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但皇帝却善恶不分。杨业被害后,余老太君上金殿告御状,但皇帝却包庇奸臣,只免去潘世美的三个虚职,余老太君一怒之下,带领全家罢官归隐。杨家搬走后,天降大雨,将潘、杨两府淹成了一片汪洋,当时潘家位于湖东,杨家位于湖西,大雨过后,东胡湖水浑浊恶臭,西湖湖水却清澈如镜,老百姓就认为这是潘杨两家对国忠奸的写照。其实并不是这个原因。原来过去东岸住户多,又有许多作坊,因排放污水,东边的污水就变的很浑浊,而西边的湖,因当时住家很少。污染也就很少,水质就很好。现在经过治理,两湖都变清了。不过这也告诉我们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走过玉带桥,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奇特,装饰华丽的建筑叫“嵩呼”,其意为“山呼”、“嵩呼”。这座建筑是清代开封地方官员在重大节庆之际到“万寿宫”给皇帝祝寿是三呼万岁的地方,所以建筑规格采用了最高级别的庑殿顶的形式,取其意,名“嵩呼”。

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龙亭大殿前,大殿位于13米高的砖砌高台上,殿高13.7米,共26.7米,远远望去,雄伟而壮观。拾级而上,一条72级的石阶把我们带到了龙亭之上。石阶中间为青石雕刻蛎龙盘绕的御阶。龙亭大殿里专门陈列了一组宋太祖赵匡胤大宴文官武将的蜡像。讲述的是公元961年,刚刚当上北宋开国皇帝的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正中的宋太祖端起了一杯酒,宴请为赵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们。宋太祖借着酒意发一番感慨,说做个天子太艰难,整夜连觉都睡不安稳。他的言谈让石守信等将军不明其意,就追问原由,宋太祖很是真诚地说,一旦有人把黄袍也加到你们身上,不干能行吗?石守信等人一下子吓得变了脸色,忙跪地涕泣磕头,宋太祖劝他们不如交出兵权,多买些良田美女以终天年,这样君臣无猜,大家都可以平安相处了。第二天,这些人都称病辞职。赵果然不费力地如愿以偿,而北宋王朝从此也便进入了文人主政的时代。大殿里的蜡像是开封市艺术工作者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文官武将,表情各不相同,宝座上的皇帝赵匡胤的意图,他们是否体会了呢?

宋朝是我国经济、科学、文化高度发达的朝代,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中指南针、活字印刷和火药等都是在宋代发明和完善的。唐诗宋词并列于中国古代文坛,书画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然而令赵匡胤始料不及的是,一杯酒尽管巧妙地收回了兵权,坐稳了自己的宝座,却由此倾斜了整个宋代。杯酒释兵权之后,北宋王朝又采取多项措施防范武将,这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北宋王朝比之我国历史上的其它统一王朝表现的都要软弱,只存在了168年。但北宋的建立,使开封成了当时世界上超一流的大都市。当时,俄罗斯的最大城市基辅才几万人,而开封的人口却已逾百万。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当时开封的真实写照。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站在龙亭大殿平台上往南望,两湖碧水犹如二面镜子,优美娴静,一条御道把你引入七朝古都开封的悠悠历史之中。今日的开封尽收眼底。西南方是我市著名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中国开封翰园碑林和天波杨府。往北望,古城墙仿佛如一条绿色的长龙,中国历代更迭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远方开封铁塔,雄伟挺拔,仿佛在告诉您开封过去和今天的说不完的故事。再往远方望去,那便是我们母亲河----黄河了。大殿下左右两组建筑,从前是朝拜皇帝牌位时官员们等候的朝房,现在龙亭历史陈列和宋代著名帝王时代的历史事件蜡像。

各位朋友,有关龙亭还有许多优美的传说和故事,由于时间关系,我说简单的介绍到这。谢谢!

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篇三

龙亭公园的古建筑,有史可据的可上溯到唐德宗李适在位时(780-820xx年)所建的永平军节度使治所——藩镇衙署。之后,五代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将其改建为皇宫。北宋时的皇城(包括皇宫)亦在此,称之为大内。金代后期,亦以此为皇宫。元灭金后,它是河南江北行省的衙署。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中龙凤政权也以此为临时行营。至明,当时的统治者又大兴土木兴建周藩王府。

顺治十六年(1659年),在周王府旧址上设立了贡院,作为考试举人的场所。经过70多年 的建设,院内建有房舍五千多间。明远楼高四丈,使旧日王府遗址有了新的生机。但由于该地低洼,积水严重,无法继续使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曾在原周王府煤山上修建了一座万寿亭,亭内供奉皇帝万岁牌位,每逢节日大典或皇帝诞辰,地方官员来此遥拜朝贺。于是煤山改为龙亭山,简称“龙亭”。

雍正九年(1731年)由总督田文镜主持,将贡院迁至上方寺南新址(今河南大学校内)。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弘历下江南,路经开封。巡抚鄂容安为了接驾,将巡抚衙署改建为行宫,巡抚署搬到按察使司署,按察使司署搬到大道宫,大道宫的道士们移至万寿宫继续布道,并改名为万寿观,把大道宫供奉的真武铜像移入万寿观中。

嘉庆二年(1797年)曾特诏各直省将储的闲款,葺修神祠。河南布政使马慧裕认为神道设教,亦所以奠安斯民,而龙亭实省会之望,尤不可缓。嘉庆五年(1820xx年)即对万寿观作重点修葺。本着仆者起之,坏者易之,漫患者黝垩之,俱仍其旧而不改作的原则,在64级蹬道下部,新筑一个一丈六尺的台基,建真武殿三间,将真武铜像移此殿奉祀。像后悬画坎,意以导昆仑之源。龙亭大殿高12米,亭内正中立一巨碑,名“五岳真 形”,上悬太极,以应中天房、心二宿。午朝门前还增牌坊一座,上书“拱岳带河”。嘉庆十七年(1820xx年)督学姚文田对马慧裕的改建十分不满, 再次改修,把“拱岳带河”改为“万寿无疆”四字,把“五岳真形”碑移至台下东跨院,大殿正中仍供奉清帝万岁牌位。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二月十九日夜,东北风大作,声如雷鸣,将大殿刮倒。祥符县令于台上建一六角山亭。由下望之,如锥卓空,下大上小,比例失调,很不雅观。咸丰六年 (1856年)布政使瑛仍按旧制建成面阔九间的大殿。大修后的龙亭及其布局由南向北,最前为万寿无疆坊。坊前左右有石狮一对,但座已淤没。过牌坊直至龙亭大门前约二里许,两旁积水一望无际。大门面阔三间,黄琉璃瓦顶,黄土涂墙,四周朱柱飞檐。进大门后迎面是一座高2丈的照壁,中间启圆顶门洞。大门内外皆朱柱丹檐,夹壁东、西有两掖门。过掖门有东、西庑各五间。正北高处即龙亭,仰望如天梯,石蹬两旁青石栏杆,当中蟠龙盘绕,自下而上历15级至真武殿,过殿后历47级至顶,上建黄琉璃瓦重檐大殿九间。基高5尺,石阶七级,四周设朱柱,如游廊。殿外台基四周绕以花墙,殿内供皇帝万岁牌位。花墙东开一门,顺门东去而下有一土山,山腰有三个砖洞,一个封闭,两个内有刻石六方,多为万寿宫告成诗赋。洞前有吕仙殿三间,东南有火神庙三间,殿立五岳真形碑。戏院有正房三间,西房二间,称为官厅。

民国十一年(1920xx年)冯玉祥第一次主豫时来开封,即将龙亭贯穿南北的驰道以兵广之。并拆去万寿观牌坊,逐散道士,打毁吕祖庙及火神庙中的泥胎神像,未及修建,即被调离汴京。民国十四年(1920xx年),河南督军胡景翼(原冯玉祥部下师长)对驰道进行增修,将龙亭东西两侧的上下蹬道改建为砖砌台阶,东侧山丘上修四方亭一座,并命名为龙亭公园。民国十六年(1920xx年)冯玉祥二次来豫主政,改龙亭公园为“中山公园”。在南面的牌楼式石柱大门中,横额书写“中山公园”四字;东柱书题“遵守总理遗嘱”;西柱书题“实现三民主义”;另东横额书“自由”二字;西横额书“平等”二字。过了牌楼,为长180丈,宽2丈的马路,路北端是一座单檐硬山西阔三间的大门,门内照壁前新建纪念碑一座,高二丈余,上书“革命殉难者烈士暨阵亡将士纪念碑”,碑阴题曰“精神不死”四字。1920xx年在照壁后,真武殿废址前,树立孙中山先生铜像一尊,台上大殿为中山俱乐部。至此,公园已初具规模。

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篇四

各位朋友:

我们现在乘车出发去游览的是龙亭风景区。龙亭风景区坐落在古城开封的西北边,占地面积83.13公顷,园内古建筑巍峨,御道两旁湖波浩淼,是中外旅游者慕名而来的理想景区。

历史上曾有七个朝代在开封建都,特别是北宋王朝,定都开封长达168年。当年的皇宫所再地就是如今龙亭一带。金朝末年,龙亭一带成为皇宫禁苑,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在此建周王府,后因黄河泛滥,渐成废止。清雍正十二年,河南总督王士俊令人在周王府废弃的煤山上建了一座“万寿宫”,内设皇帝牌位,文武官员定期到此朝贺遥拜。封建朝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因此这个地方就成为“龙亭”了。解放后,这里被辟为公园,成为人们休息的场所。

今天的龙亭仍然保持着清代“万寿宫”的建筑风格,在南北5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午门、玉带桥、嵩呼、朝门和龙亭大殿,既有北方建筑的宏伟气魄,又兼有南方建筑秀丽的建筑风格。午门是龙亭景区的大门,作北朝南,雄伟壮观,仿佛引导我们进入了历史。

进入龙亭大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宽阔的大道,大道两旁是浩瀚的湖泊,令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路的前端那做拱起的石桥叫玉带桥。玉带桥是用汉白玉和青石雕砌而成,长40米,宽18米,高17米。下有五个涵洞,把潘、杨两湖连成一体,湖水相通,可使游船穿行。

站在玉带桥上向北望去,是一座巨大的砖砌台基,龙亭大殿巍然耸立其上,庄严雄伟。玉带桥两侧的龙亭湖被大道一分为二,分别是潘家湖与杨家湖。关于这两个湖,还有个民间流传的故事。“杨湖清,潘湖浑,奸臣忠臣清浑分”。说得是北宋一门英烈的杨家将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但皇帝却善恶不分。杨业被害后,余老太君上金殿告御状,但皇帝却包庇奸臣,只免去潘世美的三个虚职,余老太君一怒之下,带领全家罢官归隐。杨家搬走后,天降大雨,将潘、杨两府淹成了一片汪洋,当时潘家位于湖东,杨家位于湖西,大雨过后,东胡湖水浑浊恶臭,西湖湖水却清澈如镜,老百姓就认为这是潘杨两家对国忠奸的写照。其实并不是这个原因。原来过去东岸住户多,又有许多作坊,因排放污水,东边的污水就变的很浑浊,而西边的湖,因当时住家很少。污染也就很少,水质就很好。现在经过治理,两湖都变清了。不过这也告诉我们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走过玉带桥,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奇特,装饰华丽的建筑叫“嵩呼”,其意为“山呼”、“嵩呼”。这座建筑是清代开封地方官员在重大节庆之际到“万寿宫”给皇帝祝寿是三呼万岁的地方,所以建筑规格采用了最高级别的庑殿顶的形式,取其意,名“嵩呼”。

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龙亭大殿前,大殿位于13米高的砖砌高台上,殿高13.7米,共26.7米,远远望去,雄伟而壮观。拾级而上,一条72级的石阶把我们带到了龙亭之上。石阶中间为青石雕刻蛎龙盘绕的御阶。龙亭大殿里专门陈列了一组宋太祖赵匡胤大宴文官武将的蜡像。讲述的是公元961年,刚刚当上北宋开国皇帝的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正中的宋太祖端起了一杯酒,宴请为赵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们。宋太祖借着酒意发一番感慨,说做个天子太艰难,整夜连觉都睡不安稳。他的言谈让石守信等将军不明其意,就追问原由,宋太祖很是真诚地说,一旦有人把黄袍也加到你们身上,不干能行吗?石守信等人一下子吓得变了脸色,忙跪地涕泣磕头,宋太祖劝他们不如交出兵权,多买些良田美女以终天年,这样君臣无猜,大家都可以平安相处了。第二天,这些人都称病辞职。赵果然不费力地如愿以偿,而北宋王朝从此也便进入了文人主政的时代。大殿里的蜡像是开封市艺术工作者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文官武将,表情各不相同,宝座上的皇帝赵匡胤的意图,他们是否体会了呢?

宋朝是我国经济、科学、文化高度发达的朝代,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中指南针、活字印刷和火药等都是在宋代发明和完善的。唐诗宋词并列于中国古代文坛,书画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然而令赵匡胤始料不及的是,一杯酒尽管巧妙地收回了兵权,坐稳了自己的宝座,却由此倾斜了整个宋代。杯酒释兵权之后,北宋王朝又采取多项措施防范武将,这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北宋王朝比之我国历史上的其它统一王朝表现的都要软弱,只存在了168年。但北宋的建立,使开封成了当时世界上超一流的大都市。当时,俄罗斯的最大城市基辅才几万人,而开封的人口却已逾百万。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当时开封的真实写照。

站在龙亭大殿平台上往南望,两湖碧水犹如二面镜子,优美娴静,一条御道把你引入七朝古都开封的悠悠历史之中。今日的开封尽收眼底。西南方是我市著名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中国开封翰园碑林和天波杨府。往北望,古城墙仿佛如一条绿色的长龙,中国历代更迭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远方开封铁塔,雄伟挺拔,仿佛在告诉您开封过去和今天的说不完的故事。再往远方望去,那便是我们母亲河----黄河了。大殿下左右两组建筑,从前是朝拜皇帝牌位时官员们等候的朝房,现在龙亭历史陈列和宋代著名帝王时代的历史事件蜡像。

各位朋友,有关龙亭还有许多优美的传说和故事,由于时间关系,我说简单的介绍到这。谢谢!

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篇五

在洛阳市城南约7公里的关林庙,规模不大,但是香火极旺,因为这里埋葬着蜀汉名将关羽关二爷的首级(头颅)。根据古代封建礼制,帝王墓为“陵”,王侯将相墓为“冢”,只有圣人的墓才能称为“林”。两千年来,关羽的地位从王侯一直上升到武圣人,能与“关林”相媲美的也只有山东曲阜的孔林。

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开始建庙种植柏树,清朝乾隆年间(1735—1799年)加以扩建,基本形成如今的关林庙的规模。关林庙的建筑规格是按照传统的宫殿式修建的,游客进入关林大门后,步行沿着中轴线向前游览,依次可以看到关林庙的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等祠庙部分,在祠庙的后面,就是埋葬着关羽首级的墓冢(地)。

当你来到关林庙,除了拜祭武圣人关二爷之外,还有很多亮点值得你去观赏。明代(修建)仪门上的七七四十九颗门钉和清代(修建)大门上的九九八十一颗门钉,反映了从明代到清代,关羽的地位从王侯级别上升到了帝王级别。

当你来到仪门和二殿时,不要忘记抬头看看上面的匾额:“威扬六合”和“光昭日月”两块匾额,分别出自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手。当你从仪门走向拜殿时,能看到两边有一百多尊“甬柱顶雕石狮”,小狮子各个圆润生动,一点没有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时间中原石刻的最高水平。在大殿和二殿内,还有不少和关羽相关的木刻和雕像,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和关羽夜读春秋等。

在每年的九月,关林庙将会举办大型国际朝圣大典,大典期间来自海内外的朝拜团将会在这里祭拜关圣人;每年的春节期间,关林庙还会举办大型庙会,有时会有民间社火前来助祭,非常热闹。关林庙距离龙门石窟不远,一般游客会一并游玩。

篇二:洛阳关林导游词

关林位于洛阳市南七公里,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望熊耳青黛,东傍伊水清流,是武圣关羽的葬首之所,也是我国唯一的“林、庙”合祀的古代经典建筑,始建于汉代,重修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占地180亩,现存明清殿宇廊庑150余间。

据庙碑记载,关林汉时有庙,距今已有1780余年的历史。现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其布局按帝王宫殿式建筑而建呈“回”字形结构。从大门外的舞楼、大门、仪门、大殿、二殿、三殿、墓冢直至后门为其南北向中轴线,其他建筑的布设皆沿此线左右对称,错落有致。体现我国古建文化的传统特点和“大一统”的思想意识。

财神殿,是关林现存最早的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殿门裙板上浮雕龙凤、牡丹、麒麟等,额坊彩绘八仙及“斩颜良”、“诛文丑”、“杀秦琪”等12幅关羽故事,展示关羽万人无敌的神勇历史。殿门悬有光绪皇帝手书的“光昭日月”匾额。二殿佛龛内塑关羽财神像一尊,关平、周仓肃立左右。两边各立一童子,持算盘者为招财童子,持称者为利市童子。二殿东西墙上的壁画,展现了百姓心目中所熟知并供奉的各路财神。

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篇六

今天我们云拜谒一位圣人参人,参观一处圣地,那是令世界华人崇敬向往的地方,它就是武圣人关羽的葬首处——关林。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末年山西解州(今山西运城市)人。关羽才兼文武,绝伦逸群,通经熟史,骁勇善战。建安二十四年(220xx年),败走麦城,被东吴孙权杀害,终年五十九岁,生前汉献帝封他为“汉寿亭侯”,死后蜀后主刘禅追溢他为“壮缪侯”。

“英雄有几称夫子?忠义惟公号帝君”。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何其多,关羽之所以脱颖而出扬名天下,正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以儒学立国的国度,几千年的道德观念是“仁、义、礼、智、信”,关羽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撼天地泣鬼神的“忠义仁勇”壮歌,他的品德与我国传统道德相契合,所以受到历代帝王和黎民百姓的无比敬仰,成为封建社会的人伦楷模,以至于“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根据礼制,皇帝的墓称“陵”,王侯的墓称“冢”,百姓的墓称“坟”,只有圣人的墓才能称为“林”。清雍正八年(1730年),关羽被封为武圣,所以在中国大地上就有了埋葬文圣孔子的“孔林”和这处埋葬武圣关羽的“关林”了。

关林始建何时已无从稽考,现存的关林位于洛阳市南7.5公里的地方,重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清乾隆年间加以扩建,形成现今占地180亩的规模。关林的建筑很有特色,它是按帝王宫殿式样建造的,它以舞楼、大门、仪门、大殿、二殿、三殿、牌坊、墓家到后门为其南北向中轴线,其他建筑的布设皆沿此线左右对称,错落有致,严谨有序,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院内800余株古柏遮天蔽日,蓊郁苍翠,掩映殿字楼阁,使关林别具林园特色。历代碑刻100多通,成排成行,记载有关关林的沧桑岁月。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气魄宏大的关林广场。广场中央的舞楼,是祭祀关羽时献戏的舞台。舞楼平面布局呈“凸”字形,突出的部分为前台,不设山墙,从建筑形式看,它把前台的歇山式顶和后台的硬山式顶组合在一起,又在上面巧妙地加似歇山式顶,使整个建筑的外观宛如一座重榴楼阁拔地而起,蔚为壮观。如此巧思设计,精妙构筑的舞楼,殊为罕见,是中国早期舞台的精华之作。

关林大门建于清代,两边的八字墙上篆书“忠义仁勇”4个大字,昭示着关羽精神不朽。朱漆大门镶嵌九排九行八十一颗金黄色乳钉,标志关羽的至崇地位。门外这对白色大理石石狮,雄健威武,是洛阳地区现存明代石狮中的一对。请再往大门东西两侧60米处看,高高耸立的是对称的三门道石牌坊'坊额上都是颂扬关羽的题字。

仪门为关林第二道门,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原为关林大门。清代扩修大门后,改此门为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正门额上悬有慈禧太后所题“威扬6合”匾,意思是关羽的英各威震天下。仪门檐后檐下访上绘有大幅反映关羽生平事迹的故事图等,再现了关羽当年激战沙场的生动场面。大家注意看仪门上的乳钉只有49枚,为什么和大门不;样呢?噢,有些朋友已经猜对了,这是因明代修此门时关羽的封号还是侯爵的缘故。

在仪门东西次间与尽间的五花隔墙上,各镶嵌刻石一方。东侧为岳飞画“关圣帝君像”,相传是岳飞因缅怀关羽的英勇忠义而作。西侧为“关帝诗竹”,宽54、高120.5厘米。画面上有两竿竹子,一竿枝叶飘飞,宛如狂风袭竹,一竿枝叶低垂,又似骤雨落叶,所以又叫“风雨竹”。这幅竹画妙就妙在全部竹叶组成了一首诗:“不谢东君意,丹表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由仪门到大殿之间这条长35米、宽4米由石栏板夹筑的甬道,是我国关庙中惟一的一条石狮甬道,被誉为“洛阳小卢沟”,关林有三个绝妙的景观,这是绝。据碑文记载,现在的甬道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七年,这是在洛商客捐资,依帝王宫殿式样修建的。36根望柱上雕刻了大小104个石狮,它们分立在甬道两旁,像两列卫士夹道护卫。这些石狮没有凶猛威严之感,个个活泼生动,逗人喜爱。这些可爱的石狮,给关林的庄严殿宇、苍郁古柏、如林石碑平添了无限生机和温馨氛围。

甬通东西两侧分别坐落着钟楼和鼓楼,两楼建筑形制一样。中国的寺庙里,多有钟鼓楼,晨钟暮鼓不仅作为报时之用,更为隆重的祭祀平添几分神秘与神圣,关林的钟鼓楼,起的便也是这个作用。

焚香炉位于甬道两旁,东西各一。明清时期,关林每年要举行春秋二祭,按当时朝政祀典规定使用太牢,祭祀在月台之上拜殿之下进行,隆重而热烈。为了防止庙宇着火,保证殿堂安全,就在月台下建焚香炉两座,可见古人很早就有防火安全意识。焚香炉高6.52米,四面坡亭式顶,为清代所建的砖砌仿木构建筑,充分展示了清代高超的砖雕艺术水平。正面雕刻窗根,其余面砖雕“腾龙戏珠”、“松树麒麟”、“双狮戏绣球”和“岁寒三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侧焚香炉后壁的大幅砖雕“岁寒三友”图,它寓刘、关、张桃园结义之意于画中,用松、竹、梅喻三人的高风亮节、博大正气,构图巧妙,寓意深刻。

大殿前月台两侧有龙头柏和风尾柏,西为龙头柏,东为凤尾柏。龙头柏因柏树一枯枝向下勾曲,形如龙头而得名。风尾柏树根裸露,成扇面形,环纹极密,似凤凰尾巴。

月台之上,前为开敞的拜殿,后力宏阔的大殿,两者相连,浑然一体,巍峨壮观。拜殿为五开间卷棚式建筑,为祭祀关羽时百官僚属谒拜之场所,又称为“启圣殿”。拜殿虽梁架结构简单,但斗拱檀枋色彩斑斓,与高耸的赤柱相映生辉。拜殿下高挂着一块块歌颂关羽的匾联,其中为出名的,是乾隆皇帝亲自书写的“声灵于铄”匾和“翌汉表神功龙门并峻,扶纲伸浩气伊水同流”联。拜殿西端放置着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所用的“青龙偃月刀”。此刀高3.5米,很是神气,每每吸引着游客前来一试身手,领略当年关大将无尚英风。

大殿为关林建筑,位于关林中心,充分突出了居中为尊的建筑意图。大殿为砖木结构的单檐庑殿顶式,高近20米,面阔7间,进深3间,总面积760平方米。庑殿顶上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威。殿四周飞檐外伸,如燕展翅,檐下斗拱交错,檐柱耸立,绕以回廊。大家抬头看大殿四据角,是不是都站有一人,有种说法说他们分别是庞涓、韩信、罗成、用瑜,只因为他们都曾背信弃义,遭世人唾骂,被称作历史上有名的“四短人”、“走尽人”,他们与关羽的浩然正气形成鲜明对比,让他们站立檐角也是在警示世人啊。

大殿正门上方高悬慈禧太后题的“气壮嵩高”匾。大殿门窗雕饰精美,看大殿正门,自东向西的高浮雕是关羽生平故事十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斩蔡阳、水淹七军、三结义、三顾茅庐、斩车胄、单刀赴会、挑锦袍、战吕布、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等共十二幅,还有二龙戏珠、凤凰戏牡丹、龙戏凤等,无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充分表现了明代木雕艺术的杰出水平。而且这些木雕因为有高大宽阔拜殿遮蔽,所以较少遭受风吹雨蚀,因而木雕上色彩依然鲜艳如初。大殿内现有塑像五尊,中间这位帝王装扮、神圣庄严的就是关圣帝君像,此像高6米,为我国关羽塑像中的一尊。两侧分立的是威猛暴烈的周仓、沉着稳健的廖化、深谋远虑的王甫、英姿飒爽的关平。我们走到大殿后门,看这组正对后门的高浮雕,中间这位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脂、身着绿战袍、手拂长髯、睿智英武的关羽像,真实地再现关羽音容笑貌。罗贯中据民间传说关羽是个红太阳大汉的说法,塑造出了《三国演义》中一个肝胆侠义、正气凛然的关将军形象。这个关羽像就是依罗氏描述雕塑的,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关羽左右则分别是扛大刀的忠诚侍卫黑脸周仓和儒雅英气的义子关平。

走出大殿来到二殿,光绪皇帝题的“光昭日月”匾高悬于正门上。二殿是关林现存建筑中始建年代早的一座殿宇,五开间单檐庑殿顶式,面阔5间,进深3间。前后檐下主要绘有反映关羽骁勇善战的故事图。殿内塑有关羽戎装坐像,旁边侍立手持大刀的周仓和手捧玺印的关平。二殿后门有一对圆雕盘龙石墩,设计之巧在石刻中罕见。整个看来似一方柱体,细看则见是由一条龙盘缠,龙的眉、眼、唇、须乃至片片龙鳞无不点画到位,而且龙的气势不减,真可谓绝!

二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配殿”,东为“圣母殿”,内主供关羽夫人胡氏。西为“五虎殿”,内供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位虎将。

结义柏和旋柏长在三殿前,西为结义柏,东为旋柏。结义柏为一棵三叉柏,树身在一人多高处分为三枝,而三枝树权粗细相当,正合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意,故名为结义柏。旋柏则如螺旋一样生长,不仅树干旋生,而且连大小枝条都呈旋转状,甚为罕见,被列为中国“三大奇柏”之一。

三殿为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因殿内原有关羽睡像,故称“寝殿”。其平面布局呈“凹”字形,搪下昂头外伸,刻以龙首,可谓群龙相聚,气势非凡,这在斗拱木作中比较少见,非常有价值。三殿额枋上彩绘表现关羽英勇形象的三国故事画面。殿内塑关羽夜观《春秋》像,关公左手捋须髯,右手持《春秋》,神情专注,研读《春秋》,再现当年秉烛达旦情景。殿内还有采用先进工艺制成的关羽睡像,他能翻身坐起,怒目圆睁,颇能吸引入。殿内后壁为气势恢宏、场面宏大的“关帝出巡回宫图”彩色壁画,展示出关羽至尊的武圣人、帝王之风。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两座石坊,分别为明清所建。前面这座宽10米,高6米,正额题“汉寿亭侯墓”,为明万历三十二年(1620xx年)由钦差太监胡滨所书。后面这座规模较小,正额题“中央宛在”,意思是关羽的头颅依然在此,为清康熙五十五年由三韩弟子高镐所书。两坊柱各面分别题刻不同时期对联九副,书体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备,对关羽忠义仁勇品行极尽赞美之辞,充分反映出关羽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比如“义参天地,道衍春秋”、“浩然之气塞天地,忠义之行澈古今”等。

紧靠石坊为清康熙五年所建林碑亭。该亭为八角攒尖歇山项,碑亭结构复杂,它集历代斗拱之优点,拱昂上下连接,环环相扣,众多的拱昂似一座密据式阁楼外观。各昂自上而下依次绘成绿、蓝、黄、红诸色,富丽华繁。整座碑亭全用木构件架接勾连,其用力之均衡、构筑之奇巧、造型之典丽,尽得鬼斧神工之妙。使它在经历了300余年暴风骤雨,依然稳固屹立,是清代亭式建筑的精粹,全国亦为数不多,此为关林第二绝。亭内立石碑一通,高近4.8米,龟趺座,碑首雕刻盘龙,碑额九叠篆书“效封碑记”,碑阳正书:“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这是道光元年磨石重刻的关羽最高封号,碑阴是康熙五年董笃行撰写的《关圣帝君行实封号碑记》,对研究关羽的生平事迹以及封号建庙等情况,提供详细资料。朋友们,看到这林碑亭华丽典雅,美妙绝伦,您可知道它凝聚着一位海外赤子的赤诚之心!新加坡华人梁三旺先生多次越洋跨海前来拜谒关林,瞻仰圣容,见林碑亭彩饰剥落,木构朽坏,于是概然捐资8万元重修碑亭,才使这座经典之作焕然于天日。

最后面这个高在丰隆、青草茂密的土丘就是关冢了。据《三国制·武帝纪》载:“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操)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这则史料说的是孙权杀关羽,但又恐刘备兴兵报仇而使的嫁祸之计,但被曹操识破,曹操将计就计追赠关羽为荆王,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城南十五里,即今关林。古今中外,世间关庙何只千万,只有关羽葬首处的洛阳关林、葬身处的当阳关陵、出生地的解州关帝庙称为三大关庙。尤其是洛阳关林作为埋葬武圣关羽首级的圣地,是我国惟一的家、庙、林三把合一的古遗存,亦是封建品级最高、地位独尊的“武圣陵寝”,位居全国三大关帝庙之首。

关林土家南墙有清康熙时期修筑的石墓门,门两侧行书对联一副“神游上宛乘仙鹤,骨在天中隐睡龙”,深切地表达了对关羽的怀念之情。民国二十五年,国民党将领张学良等见关林土家围墙毁坏,遂倡议集资,“培而新之”,并立碑铭记。1998年,中国台湾富景集团连万生先生在捐资30万修钟鼓楼、仪门广场之后,又捐资15万元,再次对此围墙进行重修。台湾同胞报效祖国,保护文物的拳拳之心和对关羽的真诚爱戴尊祟之情,令人感动!

参观完关林,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关林第三绝——“关林奇柏”。关林古柏参天,蔚茂成林,浮苍滴翠,与红墙绿瓦的古建筑群交相辉映,颇具特色。尤其是风中登上关家南望,看到的是柏叶飞舞,碧浪翻卷,如绿海叠翠。所以,自古以来这里就有“关林翠柏”、“关林叠翠”的美誉。关林的柏树有800余株,树龄最老的达700余岁,树干围最大的达1.2米。

最后,我要给朋友们说一说关林朝圣大典活动。千百年来,关羽的忠义仁勇精神一直被中华民族所推祟,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道德追求和做人淮则,朝廷达官,黎民百姓,景仰日深,海外华人更是把关羽奉为平安神和武财神,香火之盛,无以复加!海外华人纷纷来关林寻根谒祖,他们一致要求关林祖庙恢复设坛致祭,以答神明。为了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高涨的祭关热情,1994、1997、1999、20xx年,关林成功地举办了四届“东方文化寻根游暨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大典期间中外游客云集,关林香火鼎盛,尤其是大批中国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华人不远万里前来祭拜关帝。而且从1999年起,每年金秋十月举办一次“朝圣大典”。

朋友们,关林游览结束了,但我相信:关林一定会让您魂牵梦萦!

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篇七

朋友们:嵩山是闻名今古的风景名胜地。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宗高”、“宗山”,西周时称为:“岳山”,公元前771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以后,以嵩山位居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它与山东的东岳泰山,陕西的西岳华山,湖南的南岳衡山,山西的北岳恒山以及神话传说中海上的方丈、蓬莱、瀛洲三台山称为三山五岳。

嵩山,属于伏牛山的一支余脉,由东向西绵延30多公里。嵩山主体由变质的坚硬石英岩构成,花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等呈局部分布。在距今约17~19亿年前.嵩山经强烈地壳上升运动,断裂上升成高出豫东平原千米以上的山地。后经多次剥蚀、抬升,终于形成了今日群山耸立、层峦叠嶂,高大雄伟的山体。

嵩山由两组山峰组成。东为太室山,即嵩山主体;西为少室山,当地称为“玉寨山”。两山相距5公里。

太室山山势坦缓,雄浑高大,远远望去,似一条伏卧的巨龙,显示了“嵩山如卧”的特征。主峰为峻极峰,海拔1500余米,也是嵩山的最高峰。山上浓荫蔽日,草木茂盛,苍翠欲滴,山间泉水,潺潺有声。站在峰顶极目四望,辽阔的中原,景色绮丽,处处锦绣。峰顶中间有一处残碑,据说是清朝乾隆皇帝登山赋诗的遗迹。在山体南麓,历代曾多次兴建庙宇书院。最东端的中岳庙,是中国最早的道教庙宇之一。它始建于汉朝初年.后来经过多次改建,占地面积约10余万千方米。庙宇布局严紧,右柏森森。一条石砌甬道贯穿七进大院。甬道两旁碑碣如林,铸像挺立。穿过化三门,迎面是四座石雕栏杆的平台,这是四岳殿基,分别代表着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遗憾的是,四岳大殿于1944年被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炸毁,只存了四座殿基。目前保存的中岳大殿,为明代改建的一座九脊重檐殿式建筑。殿内的画梁雕栋,天花板上采绘的飞龙翔凤,工艺精巧,维妙维肖。庙内还保存了唐碑、四尊宋代铸铁人等文物,庙南500米处是汉三阙浮雕。中岳庙观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中岳庙向西约5公里是嵩阳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院内的两株古柏,虽然饱经风霜浮皮脱落,但是仍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据说汉武帝游览嵩山时,古柏既在,曾封宦们是“大将军”和“二将军”。从那时算起,两棵古柏现在至少日有20xx多年的高龄了。

嵩山西南麓山坳中还有两处禅林点缀着山色。位于登封县西北5公里处的嵩岳塔,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这座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古塔,共15层,系砖构密檐式,塔身造型浑圆,别具一格。嵩岳塔旁的嵩岳寺,是北魏宣武帝时营建的离宫。寺西约半公里的会善寺,被一片柏树环绕。中国唐代著名大文学家僧一行曾在此寺出家。寺内的大雄宝殿、唐塔、戒坛石柱、会善寺碑、造像碑等都保存完好,特别是造像碑上雕刻的几百个小佛像,栩栩如生,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艺。

高山东麓,保存着中国最早的天文台之一——告成观星台。这座观星台建于公元1279年,是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创建的。当时,元世祖忽必烈派郭守敬等人改革历法。郭守敬认为只有根据天象观测的结果才能制定比较准确的历法。于是他历时3年时间,制作了13种天文仪器,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7个观测站。中岳一向被人称作天下之中,所以告成天文台就成为当时全国观测站的中心。郭守敬利用这些观测站的观测数据,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制定出历史上有名的“授时历”。这部历法计算一个回归年的时间,比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比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格里历要早出300多年。

少室山是嵩山西边的另一群山峰,群峰突兀争奇,有“九鼎莲花”之称。主峰御寨山,海拔1400多米。山上怪石嶙峋,林木苍翠,山顶宽平如寨,分为上下两层,四面有天险可守。相传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曾在此山安营扎寨,至今山顶上还留有当年起义军用过的石碾、水柜等遗物。站在峰顶鸟瞰嵩山群峰,峰峰争奇竞秀。那莲花峰犹如含苞待放的芙蓉;三鹤峰像三只仙鹤跃然欲飞;悬练峰似一股飞瀑自山顶飞泻而下,如万丈百练悬挂当空……

少室山北麓山坳中的少林寺,乃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据记载,少林寺始建于汉代。北魏时期,禅学盛行,印度的达摩和尚到中国传授衣钵,在少林寺面壁9年,少林寺又得以扩建。这一时期少林寺和尚众多,曾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称。

少林寺以拳术闻名全国,著名的少林派武术就诞生在这里。据考证,过去这里的和尚每天面壁静坐,萎靡困倦时,需要舒展身体,踢腿伸胳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套健身的如意拳,以后经过寺僧们的充实、演练、提高,遂发展成为功力深厚的少林拳。少林拳讲究气和力的运用,它要求站如钉、动如风、囚如猫,抖如虎。现在少林寺千佛殿内砖砌地面上有很多半指深的坑,据说就是当年少林寺和尚练功时踩出的脚窝。千佛殿中现存的珍贵壁画——《五百罗汉毗卢图》和东偏殴内少林寺练拳壁画,技法朴实生动,神态逼真,色彩运用亦很成熟,表现了中国古代绘画大师娴熟的艺术才能,也为少林拳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少林寺附近还有两处建筑群,一是西北半山腰的宋代建筑初祖庵;二是由大约220座大小佛塔组成的塔林,它们分别是唐代至清代的少林寺主持人的墓塔。佛塔大小不一,高者可达几丈,矮者仅及常人腰间,塔式繁杂。有些佛塔上还有精美的石雕装饰。塔的大小、高低、华朴,标志着死者在佛教团体内韵地位。塔林对研究中国佛教源流宗派,探讨古塔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幅幅风光优美的胜景,一处处令人难忘的古迹名胜,使嵩山闻名遐迩,蜚声中外。

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篇八

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资源丰富,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人口众多,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巨大;区位优越,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农业领先,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发展较快,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潜力很大,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

河南概貌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时,全年无霜期201~285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60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3.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383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20xx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32个,面积760.2千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共有森林公园114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1个。森林覆盖率23.3%。河南的生物资源,仅高等植物就有197科、3830余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有小麦、玉米、棉花、烟叶和油料等。动物418种,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的矿种142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9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93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3种,非金属矿产62种,水气矿产2种。优势矿产可归纳为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矿产”,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天然碱、盐矿、耐火粘土、蓝石棉、珍珠岩、水泥灰岩、石英砂岩“七大非金属矿产”。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11种,居前3位的有32种,居前5位的有58种。其中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石油居第12位,天然气居第17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许世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山川壮美,风光秀丽,融南秀北雄于一体。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23处。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山、白云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济源的王屋山,平顶山的石人山,安阳的太行大峡谷,南阳的宝天曼、老界岭,鹤壁的云梦山,驻马店的嵖岈山等均属山水奇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出三门峡后经小浪底流入黄淮平原,郑州至开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全面启动。红色旅游迅速发展,全省共有红色旅游景区26家,拥有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南阳桐柏英雄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堂等4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开发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项目,也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篇九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安阳,我是你们的导游,你们叫我崔导吧。今天,我们去参观殷墟。

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它还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年7月13日,殷墟通过世界遗产大会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规模巨大,范围广阔。

殷墟大门是有北京著名的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他的灵感来源于甲骨文的“门”。它看起来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为华夏“门”的鼻祖。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妇好墓,妇好墓是妇好的墓穴。妇好是商代第23代国王武丁的妻子,也是古代第一位文武双全的女将军,妇好曾带领18000人的军队杀退敌人。但是最终妇好因积劳成疾而先逝,于是武丁修了一座妇好墓来纪念妇好。

在妇好墓的右边,是司母戊大方鼎。司母戊是武丁的母亲,因大方鼎的铭文上有司母戊的名字,所以后人把这个鼎命名为司母戊鼎。

最后,我们再参观一下甲骨文碑林。在全国,碑林有很多个。但这个碑林最与众不同,这里的甲骨文不是名人刻的,也不是著名书法作品,而是用来记录的。这上面记录了历史战争,还有最早的彩虹记录。

今天的旅游到这里就结束了,祝大家旅途平安。

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篇十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州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王导,首先我代表旅行社的全体员工欢迎大家的到来!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有着丰富的驾驶经验,接下来的旅途中将由我和王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如果有什么不周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俗话说:‘相聚既是缘分!”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份情谊,在相聚的日子里,能够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接下来我把今天的行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现在我们正行驶在京珠高速公路上,大约需要三个半小时,我们就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安阳殷墟博物苑。

现在,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河南的概况。可能大家都知道,古时呢,把天下分为九州,河南为豫州,独具九州之中,故称“中州”。而现在许多河南人喜欢把行、可以等词汇说成是中就来源于这里了。全省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分17个省辖市,下辖88个县和21个县级市,省会为郑州。河南不仅平原辽阔、气候湿润、土质肥美堪称我国农业大省,而且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经济逐渐迅速发展。交通方面,中国铁路网的两条中轴线路——陇海线和京广线分别从东至西、从南至北从河南的中部通过,郑州是全国铁路网的中心。另外,河南还是国家重要公路、航空线的贯通之处,是南来北往,西去东行的必经之地。因此,不论陆路或空中交通,河南与全国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都十分方便,处于全国交通辐辏的中心地位。

此外,河南还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就建都在阳城镇,也就是现在的登封告成镇,还有距今八千多年的新政裴里岗化,三千多年的隞都以及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大河村遗址等。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不少的王朝都曾在河南内建都和分封诸侯。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中,仅河南就占据了四个,它们是:十三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殷开封、殷商国都安阳、郑州。河南地处中原的腹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四千年与这里紧密相连。所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南宋以前,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文化轴心,长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焦点。无数杰出人物在这块土地上纵横驰骋,激荡起多少历史风云。

游客朋友们,景区马上就要到了,现在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景区的概况。殷墟是商朝后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随着对安阳殷墟的全面挖掘,一个古老王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据史书记载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定,公元前1320xx年,商朝的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的“奄”迁到了“殷”,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所以就叫“殷墟”了。

现在景区就要到了,等师傅把车停好以后,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关好车窗,记清我们的出牌号,随我一起下车游览!

殷墟景点

各位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殷墟博物馆,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您对殷商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朋友们,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

“一片甲骨惊世界”,1899年的甲骨文的发现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甲骨文的意义是无与伦比的,表明我国至少在距今3320xx年前就已经具备了完备的文字体系,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有文字可考的时代,从此揭开了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

我们现在来到了甲骨文的碑林,在全国,各种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与众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里隶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下面,我把碑林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国著名甲骨文学者王宇信,扬升南先生精选,以原甲骨片放大而成石碑,共三十通。

朋友们,我们先来看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门框上浮雕着凤,虎,饕餮和蝉等花纹。门额苑名有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门两侧墙上浮雕殷代龙形玉诀,仿佛显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此苑门和仿殷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成为古都安阳的的象征。 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进入青铜时代这也正是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二个原因。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如此大的重器,浇铸起来特别困难,鼎最开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锅,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变成了权力的象征。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原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整个建筑是“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草盖顶,夯土台阶,四面斜坡,双重屋檐,整个大殿显得宏伟庄严。

在建国以后出土大量甲骨文的同时,妇好墓的发现,也让所有考古者振奋。妇好墓在宫殿区西边,各位面前的这个建筑是妇好享堂,而这尊汉白玉雕像就是妇好了。那么妇好是何许人也?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的宠爱,多次参与国家大事,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家看,这就是妇好墓了,墓深7.5米,在这里出土大批随葬品共计1928件,在这些随葬品中,除了有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以外,我们还看到了壁龛里的尺骨,这就是当时被殉葬的奴隶,我们仅从这个殷代王的墓葬就能看到奴隶社会的缩影。

好了,朋友们,因时间关系,今天的讲解就到此结束,接下来,大家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半个小时以后我们再在这里集合,谢谢各位的支持!

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篇十一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20__年,全省耕地面积11889万亩,人均耕地1.21亩。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2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现有林业用地7053.03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林木覆盖率23.77%。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1135.4万亩。湿地面积166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6%。全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公园达94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含亚矿种为158种)。其中,探明储量的75种;已开发利用的86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6种。煤、铝、钼、金、石油、天然气、天然碱、萤石、耐火粘土等储量较大,其中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2位,煤炭居第8位,天然气居第17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许世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山川壮美,风光秀丽,融南秀北雄于一体。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23处。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山、白云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济源的王屋山,平顶山的石人山,安阳的太行大峡谷,南阳的宝天曼、老界岭,鹤壁的云梦山,驻马店的嵖岈山等均属山水奇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出三门峡后经小浪底流入黄淮平原,郑州至开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全面启动。红色旅游迅速发展,全省共有红色旅游景区26家,拥有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南阳桐柏英雄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堂等4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开发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项目,也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截至20__年底,全省总人口98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89万人,农村人口6480万人。全省常住人口936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1人。河南是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1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其中回族人口116万人,居全国第3位。

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市1个省直管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892个乡镇,464个街道办事处,3404个社区居委会,47556个村委会。

20__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居全国第五位,比上年增长14.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__美元,比上年增长13.8%,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5.0∶29.3,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4.3%,呈现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显著特征。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__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居全国第八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68.4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0%;农民人均纯收入3852元,实际增长12.2%。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双双两位数增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良好格局,人民群众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得到较多实惠。

经济发展的后劲更加充足。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__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食品、化工、机械、纺织、建材、电子等河南优势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526.66亿元,农业、水利、环保、教育、文化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明显加强。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大项目建成或开工,进一步夯实了河南经济发展基础。

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篇十二

今天带团去了嵩山,就把嵩山的导游词简单给介绍一下.

说起嵩山,大家一定就想到了少林寺。少林寺就坐落于嵩山之上。不过少林寺只是嵩山的一部分。

自古嵩山被称为“万方山”,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称“岳山”,自周平王迁都洛阳以后以嵩为中央,左岱右华,定嵩山为中岳。与我国的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并称为我国的五岳。说中岳嵩山,它东不如泰山雄伟,西不如华山险峻,南不如衡山秀丽,北不如恒山崎岖,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嵩山以其独特的风貌,灿烂的文化和天然的地质博物馆而驰名中外。那么为什么说是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呢?因为嵩山经过几亿万年的褶皱、地壳运动和造山运动形成了跨几个时代的岩层。它们分别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时期的地层,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个良好的实践基地,这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是很少见的,被地质学家形象的称为“天然的地质博物馆”,为中外学者瞩目。

嵩山有两大山群组成,大致以少溪河为界。在以西为太室山,它东西横亘,逶迤连绵,宛如醉卧苍龙。它的主峰峻极峰,海拔1494米。以西为少室山,它由御寨山和九朵莲花山组成,其特点是山高、路险、峰林、石怪,宛如凤凰起舞。明代付梅诗云:“太室似龙卧,少室如凤舞;左右郁相望,唯岳垂千古;往来临其惦,去天余尺五。”这是对太室山和少室山的高度概括和生动写照。

太室山和少室山的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

大禹受命治水,因治水心切,大禹常常顾不上吃饭。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女很心疼自己的丈夫。于是他们就约定,妻子涂山氏女听到鼓声就去山上给大禹送饭。一次大禹在开凿山时有块儿石头不小心掉到了山下的石鼓上,石鼓响了。妻子涂山氏女听到鼓声就连忙做饭,给自己的丈夫送去。因为在开凿山时需要有一个力气很大的人,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大禹在开凿山时变成一只熊,妻子看到自己的丈夫是只熊,羞愧难当扭头就跑了。大禹看到这种情况就连忙去追,在追到太室山南簏是时候,妻子涂山氏女变成了一块儿石头。因为当时妻子涂山氏女已怀有身孕,大禹看到这种情况后就对着石头大喊:“还我儿来。”这时只听的一声巨响,石头裂开,大禹的儿子从里面跳了出来。于是大禹就把自己的儿子取明为启。妻子涂山氏女变成石头后,她的妹妹就嫁给了禹,住在太室山西边的一座山上。因为在古代妻子又可以称为室,所以就把大禹的第一位妻子所在的地方叫太室山,把第二位妻子住的地方叫少室山。而少林寺是因为坐落于少室山的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嵩山是一个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一个地方,这里的宗教活动也是很多的。嵩山七十二峰峰峰有名,七十二寺寺寺相连。这里文物古迹遍布,风景秀丽是一个值得旅游的地方。

嵩山可以一佛(少林寺),一道(中岳庙),一儒(嵩阳书院),一天(观星台),一地(嵩山)来概括.

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篇十三

各位来宾,我们现在要去参观游览的地方就是中国禅宗发源地-----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0xx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统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这里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武术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武术正宗流派。

少林寺景区还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20xx年,少林寺景区被国家旅游局首批认定为我国目前最高级----4a级旅游区。

少林寺景区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十方禅院、武术馆等主要旅游景点。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为七进建筑。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

山门:山门就是少林寺的大门,这是清代建筑,一九七五年翻修,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亲书,上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

山门殿台阶下两侧的石狮是明代刻立的,即显示了佛门的气派,又象征着镇邪与吉祥,山门外两侧还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东西石坊各一座。

大家看,山门殿佛龛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们的到来。我们把弥勒佛称为“端庄庄重山门喜看世间光辉照,笑哈哈迎来人祝福极乐无穷”。

山门殿佛龛后面供奉的是韦驮菩萨,人称护法金刚,它手持金刚宝杵,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的安全。

我们看山门甬道两侧有多品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这些都是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东侧是慈云堂旧址,现为少林寺碑廊,它不仅记载着寺院的兴衰状况,而且在历史、雕刻、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计有碑刻108通。

碑林的西面是锤谱堂,这里回廊一周42间,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术的缘起、发展、练功、精华套路、国防功能、僧兵战迹、武术活动等内容,共陈展14组216个锤谱像。有坐禅、跑经绕佛、八段锦、小红拳、大红拳、六合拳、通臂拳、罗汉拳、昭阳拳、练基本功、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帅出征、月空法师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习拳练武等。俗话称:锤谱堂里五分钟,出来一身少林功,大家比照这些塑像姿势就可以练习少林功。

天王殿 我们现在看到是第二进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0xx年被石友三烧毁。这是1982年重修的,殿门外的两大金刚,传为“哼”、“哈”二将,职责是守护佛法。大殿内侧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它们的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福人间。人们根据四大天王的组合特点,寓意“风调雨顺”。

大雄宝殿 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该殿和天王殿一样在1920xx年被军阀石友三烧毁。这是1985年重建的。该殿是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供奉的为现世佛----释迦牟尼如来佛,左为过去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未来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殿内东西山墙悬塑的是十八罗汉,屏墙后壁悬塑的是观世音。少林寺大雄宝殿与其它寺院大雄宝殿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达摩祖师和被称为少林寺棍术创始人的紧那罗王。另外,在该殿中间有两根大柱下还有麒麟雕像,预示了禅宗佛教是完全汉化的中国式的佛教。

大雄宝殿前两侧的建筑为钟、鼓二楼,东南为钟楼,西南为鼓楼,原建筑毁于1920xx年的兵火,1994年进行了重修,它们是寺院的固定建筑。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

钟楼前这块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0xx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

《李世民碑》的北边是《小山禅师行实碑》,记述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传法禅师的经历和重振少林禅宗的功德。它的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此碑反映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体现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再往北我们看到的是清乾隆20xx年(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碑文是一首五言诗: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重建于1982年,内塑的紧那罗王是少林寺特有的护法神。这里展示了紧那罗王的报身、法身、应身三种不同的形象。

大雄宝殿西侧与紧那罗殿相对的是六祖堂。是1982年重建的,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达摩只履西归图”。

藏经阁 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1920xx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内供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是明代万历年铸造的,据说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从这口锅内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复当时的昌盛与繁荣。

藏经阁东西两厢分别是东禅堂、西客堂,东禅堂是供僧人坐禅的地方,西客堂现为接待宾客的场所。

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僧(也就是方丈)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游历嵩山时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门口东侧的钟为元代铸造,此钟只能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方可击之,起报警作用。

达摩亭 又称立雪亭。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铜质达摩坐像,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内悬挂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题。说起达摩亭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据佛教经典记载:达摩来到少林寺后,有一中国高僧神光也追随而来,虚心向达摩求教,被达摩拒绝,神光并不灰心。达摩到石洞面壁坐禅,神光侍立其后,达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对达摩精心照料,形影不离。对禅师的一举一动,心悦口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公元53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达摩在达摩亭坐禅入定,神光依旧侍立在亭外,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神光仍双手合十,一动也不动,第二天早上达摩开定后,见神光站在雪地里,就问他:“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回答说:“求师傅传授真法。”达摩说:“要我传法给你,除非天隆红雪。”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鲜血顿时柒红了白雪,达摩心动,遂把衣钵法器传给了神光,作为传法的凭证,并为其取名为“慧可”。我们现在所说的“衣钵真传”的成语故事即源于此。“断臂求法”的故事也一直为禅家所传诵。同时,为纪念二祖慧可立雪断臂求得佛法,人们又称“达摩亭”为“立雪亭”。

达摩亭东侧的为文殊殿,殿内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下面请大家跟随我去参观少林寺最高的大殿,当然也是最珍贵的殿堂。

千佛殿 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少林寺院的最后一座建筑,又名毗卢阁,殿高20余米,面积300余平方米,是寺内的最大佛殿,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毗卢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龛上悬挂的“法印高提”匾额是清乾隆皇帝御书,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是明代绘制的500罗汉朝毗卢大型彩画,出自明代无名画家之手画意精美,设计大胆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我们往地上看,殿内砖铺底面上有4排48个站桩坑,他们是历年少林寺僧练拳习武的脚坑遗址,从这些脚坑我们可见少林功夫非同一般。

千佛殿东面是观音殿又名锤谱殿,殿内供奉白衣大士,即观音菩萨。殿内墙壁上是清中晚期绘制的少林寺拳谱。

千佛殿西面是地藏殿,殿中间供奉的是地藏王,站在地藏王南侧的为答辩长老,北侧的为道明和尚,殿内南北两面墙壁绘制的是“十殿阎君”,西面墙壁绘制的是“二十四孝图”。

各位朋友,请大家按原路返回,我们下面参观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少林寺塔林。

少林寺塔林是历代少林寺高僧的坟茔,总面积14000余平方米,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林现存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240余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 座,其余为清塔和宋代不详的塔。少林寺塔林是我国现存古塔群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群,这里的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级到七级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层级、形制是根据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学造诣、佛徒数量、威望高低、经济状况及历史条件而定的。

少林寺塔林中的名塔有: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的法玩禅师塔,宋宣和三年(公元1120xx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的西唐塔,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的坦然石塔,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彼岸塔,元代(后)至元五年(1339年)修造的菊庵长老塔等。塔林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雕刻、书法、艺术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贵宝藏。

下面我们继续到初祖庵参观。

现在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初祖庵,初祖庵位于少林寺五乳峰下,在少林寺寺院的后面山坡上,是达摩的后代弟子为纪念达摩面壁所建。面积7760平方米,其中初祖庵大殿为宋代典型的木结构建筑,现在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我们乘座索道去二祖庵参观。

二祖庵位于少林寺钵玉峰上,它是少林寺最高建筑,是二祖慧可所建,因其和初祖庵南北对望所以又叫南庵。传说二祖慧可立雪断壁后曾在此静养。

达摩洞位于少林寺西北的五乳峰上 ,石洞深约7米,高3 米,宽3.5米,从公元520xx年到536年,达摩在此面壁九年,终成正果,首传禅宗,成为佛教史上的伟大创举。这里有明代修建的十方一座,洞两旁山岩上有历代名人留下的多处石刻。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少林寺对面的十方禅院。

少林寺对面少溪河南岸就是石方禅院,建于正德七年(1520xx年),清顺治十年重修,为寺院邮亭,是行脚僧人住宿的地方,1958年倒塌,1993年重修。新建的十方禅院与过去不同,是一组新的佛教禅景-----五百罗汉堂。

十方乃正四隅上下十个方位。

四正:建有东、西、南、北四座单檐歇山式殿宇。

四隅:建有春、夏、秋、冬四座各具特色的景圆。

十方禅院设计精巧,古朴典雅,它是少林寺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好了,各位游客,少林寺的参观活动就要结束了,欢迎大家有机会再到少林寺参观旅游,学拳习武,谢谢。

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篇十四

现存商丘古城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虽然历经战乱,但保存得基本完好,为全国少见的古城遗存。由于年代久远,兵祸天灾,古城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但范围都在南北十里之内。城门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垤泽,南门曰拱阳,北门曰拱辰。四门外原有四个瓮城,瓮城又各有一个扭头城门,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东,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门八开”之说。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东门偏南,西门偏北,出现了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成为中国古城中的唯一。

商丘古城是历代先民们智慧累积的创造,更是“象天法地、顺天应地、取法自然”思想的应用,其目的就在于创造一个“天人协调、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以祈求城池万年永固。古城外为土筑的护城大堤,即城郭,呈圆形,象征天;内为砖砌的城墙呈方形,象征地。外阳而内阴,阴阳结合便是天地相生,如此整个城池便成为阴阳合一的大宇宙的象征,商丘古城也便有了与日月同在的道理。

鸟瞰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犹如一枚巨大的方孔圆钱,寓天圆地方,天地相生,招财进宝之意。古城内的四合院鳞次栉比,93条街道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见方的许多小块,格局如同棋盘。在古代的八卦学说中,9是最大的数字,而3是万物的源泉,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93是一个吉利的数字。

归德古城五百年只是它的“今生”,它的“前世”也非已被探明的四城叠压,而是可以上溯到四千年前,甚至更加久远,久远到万年前的人类童年时代。中华上下五千年史诗般的文明进程中,一座小小的城,不仅没有缺位过,而且自始至终立体地呈现为一条清晰、坚韧而又无比活跃的历史生长线,而且成就过那么多个不胜枚举的伟大灵魂。产生过那么多次难以罗列的历史嬗变。创造过那么多项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遗留下诸多追思先贤的古迹名胜。

这一层层叠压在历史中的文明奇迹,立体地再现了商丘自建城以来近五千年的古代城市变迁史。犹如“活的化石”,实现对其层层准确地剥离,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特点、建筑规制,有着极为重要的典范意义,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以及相关时期的历史风貌,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证据。

城市的叠压其实就是文明的叠压。当开封“城摞城”奇观的神秘面纱被层层撩开之际,与之近在咫尺遭受着几乎同样命运的商丘古城,已准备好向世人展示她更为悠久的层层叠压在历史积淀中的文明奇迹。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座商丘古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更替史。在时间的长河里,古城俨然已成为一种物语,一种永存。那些大大小小的名典胜迹,犹如一条条幸存的光阴密码,引导后人以及后人的后人,如何追寻并破解已往岁月里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真颜与足迹。而且,这座古城作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载体,也将永远启迪子孙后代,热爱黄河母亲,热爱祖国,并且不断创造新的文明。

商丘古城的格局是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现存的古城池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商丘古城目前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

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篇十五

各位旅客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所在的欢乐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安阳!我是你们的地接导游员小祁,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服务的。预祝大家本次旅途愉快,也希望各位能够游的尽兴,玩的开心!行程中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我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殷墟,殷墟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安阳城西北2.5公里的小屯村一带,面积约24平方公里。古称"北蒙",又名"殷"。公元前14世纪,商王从今天的山东曲阜一带迁都到殷,直至纣灭亡,在此共传8代12王,经历了273年。此处出土的刻字甲骨于1899年首先被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1920xx年10月至1937年6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对殷墟进行了15次发掘。从1920xx年发掘到现在,出土了大量的甲骨、陶器、青铜器、玉器、石器、骨器等物,并已大体搞清楚了殷墟的布局:小屯村东北为宫殿宗庙区,周围分布着手工作坊、居住址和墓葬,洹河北岸以侯家庄西北冈和武官村北地为中心,是王陵区,分布着居住址、墓葬和祭祀。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殷墟,位于我们正前的是一口大鼎,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鼎是1939年3月在安阳武官村西北冈由村民挖出,日军占领安阳期间,村民重又将大鼎掩埋起来。此鼎于1946年运往南京,藏南京博物院。1959年运至北京,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司母戊大方鼎为一巨型青铜器,通高1.37米,长1.1米,宽0.77米,重达875公斤。鼎体周围以雷纹为地,上有龙纹蟠绕,四角为饕餮纹,腹内壁有铭文"司母戊"3字。该鼎是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在世界古代青铜器中也是仅见的。

我们往西北走,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女大将军------妇好。这是妇好的墓地 ,墓室呈长方形,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8米。出土青铜器、玉器、石器、骨器、象牙器、陶器、蚌器等各类随葬品1928件,贝6800多枚。其中铜铙、铜镜、玉雕人像、玉雕动物、象牙杯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从出土的青铜器上不少铸有"妇好"铭文的情况分析,墓主人当为妇好。她是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曾率兵征夷方,讨土方,伐西羌,一次率兵可达1万多人,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女将军。

各位游客,下面是我们的自由时间,请大家尽情的游玩吧,半个小时后,我们甲骨文区见面。感谢大家的配合,最后祝大家旅行玩的愉快。

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篇十六

各位朋友,上午好,欢迎到安阳参观游览,这里是千年帝都,是甲骨文的故乡,《易经》的发祥地,是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著名的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岳母刺字都曾发生在这里。今天,这片美丽的土地伸开双臂欢迎你们的到来。首先感谢大家对安阳中旅的信任,其次我也很荣幸能够陪的大家一同出游,我叫,大家叫我小*就可以拉,这边开车的是*师傅,今天由我们为大家服务,如果各问位有什么要求呢就尽管吩咐,我们会尽量满足大家,在此呢,小*就先祝愿大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希望安阳之旅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伴随着阳光的升起,我们的按捺以内感一日游也开始了,多少年来,安阳以其独有的风韵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到安阳视察,并对古都的的发展给予厚望!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交汇处,辖五县市四区,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总人口516万,是豫北区域性的中心城市!

早在3320xx年前,商王盘庚迁都“小屯”一带,这里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着稳定疆域,长期定居的国都。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写诗称赞:“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其后,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曾在此建都,时达380年。

安阳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博物苑,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和世界上最重要的的青铜器“司母戊”大鼎都出土与此。还有岳飞庙,天宁寺塔,修定寺塔,小南海石窟等历史古迹,有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国际跳伞滑翔基地——林滤山,海鸥于太行大峡谷,五龙洞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而且有高跷、旱船、龙灯等民间绝技,道口烧鸡、老庙牛肉等风味小吃,还有红旗渠香烟等知名品牌!

安阳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而且是河南的重工业基地,相信勤劳的安阳人民在、带领下,一定能把安阳的明天建设的更加灿烂辉煌!·

那么在安阳丰富的文化 瑰宝中,殷墟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

殷墟位于安阳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是一处规模巨大的商代文化遗址,距今已有3320xx年的历史,自公元前1320xx年盘庚迁都于殷,在长达255年间,这里一直是商代晚期的政治、科技、文化中心,商灭之后,这里沦为废墟,称“殷墟”。

这片充满神秘色彩、思古幽情的土地,让一个古老的朝代从传说中走出,也把我们带进了对古代文明的无限遐想之中,然而数千年的繁华早已烟消云灭,曾有学者叹道:“不看殷墟是个遗憾,看了殷墟更觉遗憾!而殷墟博物苑的兴建结束了这历史的遗憾,气势恢弘的商朝宫殿和陵墓,制作精美、纹饰细腻青铜器,造字成熟的甲骨文等历史遗存,构成了殷诩独特的文化内涵,它为世界、为 东方、为中国,增添了一道绚丽的景观!

好了,各位朋友,请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跟随小*一起来亲近殷墟,感受殷墟把!

景区: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宝库中,有着数不尽的文化瑰宝,举世闻名的甲骨文,就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颗!

“一片甲骨惊世界”,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那结束了仓颉造字的是神话,也使一个普通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屯村举世闻名,随着对按捺以内感殷墟的全面发掘,一个古老王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威力纪念这中华第一都,勤劳的安阳人民在此建造了博物苑,取名“殷墟博物苑”,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各位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苑门,是依照甲骨文的“门”字而建,堪称华夏“门”的鼻祖,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今天汉字的鼻祖~

说起甲骨文,千谢万谢王懿荣先生,相传在我们脚下还是农田的时候,周围的村民就经常在地里挖出一些骨片,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是社么?后来因村里的剃头匠李成技术不佳,总是把客人的头发刮破,又没钱买药,便把这些骨片磨成碎末涂在伤口上,谁知血竟真的止住拉,才知道这是中药中的一味,称为“龙骨”,开始大量卖到药店,可大多数药店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所以许多村民就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非常遗憾,不知多少病人都把甲骨文喝肚子里了呢!幸好还是有些骨片被卖到京津地区被王懿荣发现,并被确定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一个展柜,是著名的h127甲骨片堆积坑模型,1936年出土,是目前殷墟发现甲骨文最多的一次,共有17096片。在商代,甲骨文是皇室贵族在进行占卜活动后,将有关占卜内容写在有关占卜的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商王从事占卜活动十分频繁,几乎无事不占,无事不卜,商王占卜一般是由专人来进行的,他们先在已选好的龟甲或牛肩胛骨的背面凿一些排列整齐的小圆孔,圆孔的旁边再凿一条长槽,然后把燃烧的木炭放到里面浊烧,骨头受热后,正面就会随着“卜”的一声出现裂纹,商王局势根据这些裂痕来判断事情的吉凶。那么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占卜祸福,判断吉凶的一些记事,因此呢,我们也称这些文字为甲骨卜辞,内容涉及星象-历法-农业-军事等各方面内容,这个甲骨坑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甲骨文碑林,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隶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形状的甲骨文碑刻,共30通。

您看这块碑,原甲骨片有甲骨之王的美称,文字达125个,是一块完整的龟板,听说当时卖这片甲骨的人,用赚来的钱,买了20亩地呢!

再看这块碑,它记载的是天象情况,准确的纪录了彩虹的形成条件和出现的过程,是我国古代关于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纪录!

好,朋友们,您不妨自己去琢磨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字,然后和碑后的汉字对照一下,看您是否猜对了呢?

如果说罗塞塔牌的发现是打开通向古埃及文明之门的钥匙,那么安阳殷墟的出土便是展开了一幅失佚已久的中华民族历史画卷!它和古埃及的纸草文字,巴比伦的泥版文字,以及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一样,是整个人类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明发达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放射着绚丽的光辉!

龙亭导游解说 河南龙亭景区篇十七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20xx年,全省耕地面积11889万亩,人均耕地1.21亩。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2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现有林业用地7053.03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林木覆盖率23.77%。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1135.4万亩。湿地面积166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6%。全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公园达94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含亚矿种为158种)。其中,探明储量的75种;已开发利用的86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6种。煤、铝、钼、金、石油、天然气、天然碱、萤石、耐火粘土等储量较大,其中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2位,煤炭居第8位,天然气居第17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许世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山川壮美,风光秀丽,融南秀北雄于一体。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23处。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山、白云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济源的王屋山,平顶山的石人山,安阳的太行大峡谷,南阳的宝天曼、老界岭,鹤壁的云梦山,驻马店的嵖岈山等均属山水奇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出三门峡后经小浪底流入黄淮平原,郑州至开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全面启动。红色旅游迅速发展,全省共有红色旅游景区26家,拥有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南阳桐柏英雄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堂等4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开发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项目,也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截至20xx年底,全省总人口98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89万人,农村人口6480万人。全省常住人口936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1人。河南是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1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其中回族人口116万人,居全国第3位。

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市1个省直管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892个乡镇,464个街道办事处,3404个社区居委会,47556个村委会。

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居全国第五位,比上年增长14.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xx美元,比上年增长13.8%,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5.0∶29.3,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4.3%,呈现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显著特征。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xx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居全国第八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68.4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0%;农民人均纯收入3852元,实际增长12.2%。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双双两位数增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良好格局,人民群众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得到较多实惠。

经济发展的后劲更加充足。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xx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食品、化工、机械、纺织、建材、电子等河南优势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526.66亿元,农业、水利、环保、教育、文化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明显加强。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大项目建成或开工,进一步夯实了河南经济发展基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