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文登无染寺有啥景区篇一
大家好!
有一首歌曲叫《常回家看看》,有一种渴望叫常出去转转,说白了就是旅游。
昆俞山无染寺,座落于主峰泰礴顶南麓,相传为“为居之者六根清净,大得解脏”的意思,这里冬暖夏凉,是修身养性的清静之地。
行走在树下,环顾四周,远处的青山连绵,山下几排瓦房错落有致,房前一条小溪自上淙淙而下,溪水清澈见底。溪旁路边有村民摆卖一些野生农产品,在此的村民过得真乃逍遥神仙生活也!唯一的一条山路依偎在溪流边,蜿蜒通向远方。路两边开满迎春花儿,路面收拾得清爽洁净,步行在此,轻松愉快。说说笑笑间,沿溪流而上。溪流忽然开阔,依着青山成了一个浅浅的小谭,潭水明澈通透,潭底几条小鱼游来游去,岸边绿树倒映水中,好一付山水画儿,令人陶醉!突然一同伴自言自语道:“水至清则无鱼,这么清澈的水,竟然见到鱼儿。”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认为是山上的雨水冲下来的,有的认为是人为放养的,天马行空,任想象驰骋。
设想谈论间,继续前行。溪流已逐渐变窄,从洁净的岩石上缓缓流下。至此始,放眼前眺,一片片岩石覆盖,岩石那么纯净,那是一种自然中散发出来的净,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净,一种温暖人心的净。坐在岩石上,看着清澈的溪水从石间轻轻地、无声无息流过,忍不住用手撩拨着这清水,感受着这石、这水的清、净、静。游览完王母娘娘洗脚盆、玉屏池、仙女池景点后,更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高耸纯净的岩石、清净的水、阳光与水折射后在岩石壁上形成波光鳞动的七彩光线,一静一动,静动相宜,让人如处梦幻中。
似梦似幻中,随众人继续前行,一条山路出现在眼前。人在路上走,溪水在两岸的树木掩映下缓缓流动,碧绿的青山近在眼前。很想探寻溪水的源头,行走的脚步不由自主加快。一段路程后,山路消失了,是一片宽阔的岩石地,一条弯曲窄窄的溪水穿插其中静静流动着,一群游人聚集在这里,大人坐在石头上或聊天,或野餐,孩子们不顾春水的微寒,拿着水枪赤着脚在溪水里嬉戏,孩子们的欢笑声与大自然美景融为一体。对面树林小径树立的牌子上写着“游人止步”,有障碍物阻挡着,寻源的念想只好到此为止。
文登无染寺有啥景区篇二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无染寺是个好地方。
无染寺的佛寺院建筑,基本上都是汉式建筑,其建筑形式来源于佛教滥觞时期的洛阳鸿胪寺。众所周知,鸿胪寺是东汉专管朝祭礼仪的官署,只因西域来的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僧人,用白马驮经书来此翻译和传法,中原人便效仿他们住的地方建筑了后来的佛教道场一一寺庙。
因此,可以这么说,无染寺是飞檐斗拱式的佛教寺院。
无染寺的布局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因此中国佛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寺庙建筑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殿堂、门窗、亭榭、游廊均开放侧面,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所蕴涵的空间意识模糊变幻,这与中国天人合一、阴阳转化的宇宙观有深层联系。“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空间与时间的无限,即为宇宙。“宇”字本意为房檐,无限之宇,当然则以天地为庐。这个宇宙观,把天地拉近人心,人与自然融合相亲。“以天地为庐”的观念古已有之,“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易·乾卦·文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乐记·乐论篇》)、“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人乃一大调和,那么艺术———“乐”,就应该体现这一调和。所以,中国寺庙建筑群才会有那么多的室外空间,它并不把自然排斥在外,而是要纳入其中,“深山藏古寺”,讲究内敛含蓄。主动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自我肯定:寺既藏于深山,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体同山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正是天人合一的体现,这就是中国的寺庙常选址于名山幽林之故。
文登无染寺有啥景区篇三
尊敬的各位嘉宾:
大家好!
无染寺坐落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昆嵛山主峰泰礴顶南麓,是盛极一时的胶东第一古刹,始建于东汉桓帝永康年间。
无染院碑为唐昭宗光化四年(公元901年)所立,位于无染禅院内,在昆嵛山石刻碑中历史最为悠久。石刻共9行、75字,刻于一形如香炉的石上。该石高1.4尺,厚9寸余,
长1.7尺。正面刻人马山水,极工整精致。石窝深尺许,碑记文循古法,辞约意深,是昆嵛山文化的精髓。碑记中称:“松蔓森邃,崖谷幽奇,大川激沧海之浪,极顶峭虚危之宿,院额无染,堂房四匝间松挂,张凤翅以翰翔,殿宇一基架梁椽,砌龙鳞而偃骞,僧延冬夏,实为养道之方,额清节庭,永晴高峰之势。
”如今,无染院碑犹存,碑文依稀可见。“昆嵛山”之名最早也就源于此碑:“大唐登州牟平县昆嵛山无染院……其山乃号昆嵛。”
传说,寺内原有古石龛,下有空洞,战国时期“无盐王后”墓葬。
寺东北有齐王坟,传说齐康公被田氏放逐东海岛,死后葬于此地,坟上还有一棵不老松傲然屹立。昆嵛山相传为“尧命曦仲宾日处”。早在秦汉时代,昆嵛山就被佛教道教的修行者相中,香火日见鼎盛;到隋唐,昆嵛七十二峰(崮),峰峰有寺庙,崮崮现道观,香火经年不断;至金元时代,陕西咸阳名士王重阳云游至此,遂在此修仙布道,创立了道教全真派,昆嵛山从此成了中国道教名山,与道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周边环境
昆嵛山是享誉全省的历史文化名山,是有名的革命根据地。早在1935年农历十一月初四,中共胶东特委就以昆嵛山为中心,发动了席卷胶东的“一一·四”bao动,指挥部就设在无染寺。至此,无染寺院内僧众四散,房舍成为兵工厂。bao动失败后,于得水等领导bao动的幸存人员组成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坚持斗争,从而为胶东革命保存了一个宝贵的火种。20世纪60年代初,该地建起营房,古建筑倒塌成废墟。如今,只有无染寺寺门、“一一·四”bao动指挥部遗址、游击队大队长于得水养伤的帷幄洞、江北玉兰王、古银杏树、木瓜树等旧址遗迹仍在。
到昆嵛山旅游的人,总还要争相到无染寺旧址浏览一番。这里森林茂密,松柏苍翠,峰峦叠嶂,怪石密布,有摄人心魂的万米大峡谷,上下分布着千姿百态的、五颜六色的十八潭,沟谷曲折幽长,溪水、瀑布、清泉连在一碧水盈盈,清波荡漾,水花四溅,使游人乐而忘返。人称“江北小九寨”。在这个景区,可以看到古银杏、白玉兰、齐王坟、无盐王后墓、王母娘娘洗脚盆、石窗等。
尊敬的各位嘉宾:我们已经结束了文登无染寺的参观,现在就准备去机场了,请大家仔细看一下自己的随身物品,是否齐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