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教师业务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字(十二篇)

2023年教师业务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字(十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20 07:10:23
2023年教师业务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字(十二篇)
时间:2023-02-20 07:10:23     小编:zd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字篇一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系统环境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不断成熟、提升和创新的过程。强化高师生的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制定高师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纲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机构,整合校内外教师教育资源和教师专业成长过程。

传统的高师教育重学科专业教育、轻教师专业发展,重理论教学、轻能力培养。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我国高师教育的课程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实习;后来一些高师院校先后增开教育史、教育法规、教师道德、教育技术学、学科教学法、微格训练等;但这些课程缺乏整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教育法规、教师道德、教育技术学、微格训练由教育系或教育学院开设,学科教学法和教育实习则分散在各院系开设,教师专业发展缺乏规划,高师生职业能力难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一些高师院校开始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或纲领,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机构,整合教师教育资源。有的高师院校在教务处设立松散性的教师专业发展学院,把各院系学科教学法教师组织在其框架内活动;有的高师院校以各院系学科教学法教师为基本队伍,设置独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实现实质性融合。为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安庆师范学院也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一方面在不脱离各院系教学第一线的前提下把各院系学科教学法教师整合起来,定期召开备课会与交流会,另一方面把教育学教师与教学法教师整合起来,主办教学座谈会和研讨会;组建这样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既有利于教育学教师培养高师生一般的职业能力,也有利于教学法教师培养高师生特殊的职业能力。

高师教育改革还应整合高师教育课程体系。我国传统的高师课程体系是按照培养教育科学研究人员设计的,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高师院校课程体系改革应坚持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相结合、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启迪教育智慧与培育教育价值观相结合,着眼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定位和终身学习及发展的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技能培养需要更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建立能力社会,确立以开发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为核心内容的能力为本的教育发展观;能力为本的教育发展观要求高质量教师是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职业能力的不可替代性。强化高师生的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能力培养,必须尽快制定教师从业技能标准,开设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开展授受知识性教学技能、指导学习性教学技能、信息化学习与教学能力培训。

原国家教委师范司1992年颁发《关于印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的通知》、1994年又制定《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把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列为高师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必修课程。但因国家未提出教师从业强制性技术规范,有不少高师院校并未对高师生开设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语言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课堂控制技能、结束技能等十大教学基本功,高师生掌握这些技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高师院校要坚持不懈地训练高师生课堂教学的这十大基本功。

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属于授受知识性教学技能,其理论基础主要是行为主义理论,强调教师如何有效地传递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建构过程关注不够。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受到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怎样教,更要考虑学生怎样学。随着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出,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角色调整为学习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引导者,教学方式从讲授式、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高师教育面向、适应和服务基础教育,就要实行指导学习性教学。指导学习性教学技能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实现学生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根据视、听、读、思、议、练等学生认知的基本方式,可把教师的课堂学习指导技能分为观察指导技能、倾听指导技能、阅读指导技能、思维指导技能、讨论指导技能和练习指导技能。高师院校要在开展授受知识性教学技能训练的同时,指导高师生开展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组织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从而培养高师生指导学习性教学的技能。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师院校应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把教学技能提升到信息化平台。高师院校建设及设计网络教学系统、教学科研管理系统、学校主页、精品课程网站等应用系统,开发建设教学资源;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推广教育技术,培养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突出重视实践教学

教师工作现已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它要求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教师教育具有典型的应用性与实践指向性,强化高师生的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能力培养,不仅要强调教育理论的指导,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传统的高师教育重学科教学轻教师教育,而教师教育又重教育理论轻教育实践,毕业前才开展教育实习也不再适应基础教育新形势。近些年来,许多高师院校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实训和实习,不少高师院校从高师生大一年级就开始教育见习,教育见习与实习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模式,有的还把教育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放在一起建设。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提出,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开展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试点,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支持由优秀学生进行的创新性试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安庆师范学院为强化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实施了“双实”、“双比”、“双进”工程。一是成立实践教学中心,把实践课教学与教育实习课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组织实践课和实习课这“双实”活动,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二是开展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和高师生教学技能比武的“双比”活动,比出名师、教坛新星,对“双比”中发现不合格的师生进行补训;三是安庆师院和安庆市教育局共同签订以“中学名师进大学讲堂,大学教师进中学课堂”为主要内容的“双进”工程共建协议,实施名师互聘、干部互派、科研互动、资源互通。“双实”、“双比”、“双进”工程的实施,能使高师院校师生在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双进”对接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从教职业能力。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字篇二

我校大力开展教师专业发展整整一年了,在这一年中,我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其中,收获颇丰。我感到,默默的耕耘更使我们敬畏生命的精美和生命开放的价值,平凡的付出增加我们对人的尊重、自豪和挚爱的深深感情。

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路径是——教师的文化自觉。

费孝通先生提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他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四句话概括了文化自觉的本质内涵。

教师文化自觉对于教师明确自身的文化处境以及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与发展目标,反思自身的文化责任与文化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勤奋的学习与研究中,我对专业发展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激发自己从事教育活动的创造力,做教学生活的真正主人

教师的文化自觉,在于自觉地把社会赋予的外部目标转变成内在需要,自觉地参与教育、研究教育,激发从事教育活动的创造力,使教育劳动成为创造性活动,把教育活动看作实现自我价值、体现人生意义的过程。

具体认识和做法如下:

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指教师的角色认同,即教师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特定社会地位、特殊使命和职责的意识。我认为,教育通过文化传承造就人性,培育新人,教育者的职责就在于以其所领悟与感受到的文化智慧与力量去启迪学习者的心智。这一职责与其说“伟大”“神圣”,毋宁说“艰苦”“卓绝”。在艰苦卓绝中一次次战胜困难战胜自我,我感受到了做教师的幸福,自我发展的快乐,自我实现的骄傲,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实现。

专业自觉

教师的专业自觉,是自觉把专业活动当作研究对象、理性审视自身的专业水平与专业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表现在技能、能力与智慧,而且涉及教师的内心世界,关系教师的心灵和精神。

中学语文教育,最关乎人生品质的学科。过去人们只注重做“形而上”的大讨论,用空洞的理论代替具体的实践,不愿意做“形而下”的学生研究课程研究课堂研究,致使语文教学陷于困境,受人诟病是各学科中最多的。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自己的失责失职,我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精神境界的提升方面,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训练技能培养能力丰富智慧。

自我反思

反思要求从自身出发理解对象、理解自己。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主动地把专业活动当作一项思考的任务,不仅仅是谋生获取薪水的工作。教师能从反思中感受快乐、主动地参与变革专业活动,从这一点上说,教师能够进行自我反思,显示着职业认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本学期为了审视自己的课堂效果,我用录音笔将上课全过程录音,课后反复自听,寻找缺点不足。我发现,虽然教学多年,但是不当之处还是经常出现,对学生的关照,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自己的了解,都可以做到更恰当。

自我更新

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

现在,我的教学研究内容确定为“中学语文阅读和写作课程的开发与整理”,目标是编写一套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和学习资料,类似教材。希望得到学校和教研组的支持援助。

自觉坚持

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要求教师拥有正确教育观念、职业观念,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并成为教师日常专业活动的一部分,随着个人实践知识进一步拓展,社会生活经验更加丰富,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知识结构,同时能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并同先进教育理论建立起自觉的关联。本学期我密切关注教育领域的新成果,认真研读各个流派的专家学者的论著,并注重其他国家母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动向,吸取精华为我所用。

一年来我在思索自己的存在,仔细感受教育的意义,培养独立自由的人格,希望成为创造美好教学生活的真正主人。

以上总结有些部分还处于思考阶段,是今后的努力方向,记录在此,激励自己。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字篇三

本学期自修计划重点我拟订在课堂教学上,只有从最基本的课堂常规教学上进行深刻反思,才能真正达到一位人民教师修身养性上的提高. 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勤思考、勤总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最主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一) 精选教法,快乐学习,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应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为学生提供“动起来”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获得知识、掌握新技能。

2. 趣味游戏,快乐学习

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

3、以“赛”激趣促学

(二)教学渗透,展开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让音乐与生活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搜集整理中创造出来的。

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在语文教学中我本着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放手让学生自学,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收效很好。另外,我还研究了小课题学低年级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总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我将继续努力,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字篇四

作为一名教师,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常规和教育工作,对教师职业道德有了一些深入的理解。

一、作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维护一条健全的教学链条——四课链条

这四课是认真备课、扎实上课、及时的课后反思、不断听课。这四个环节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先说认真备课。一要细;如何引入课题,在环节的设计与衔接处该用什么的话,学生回答的很离谱了怎么样去评价……在写教案时甚至要将你要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写下来。二要钻研;千万别小瞧知识的简单,许多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一个词一个字一个数字中,老师只有真正的思考了,才不会被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所牵绊。

再说扎实上课。课堂的随机性和限时性要求必须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如果课还剩下小尾巴怎么办?如果剩余两三分钟你要做什么?如果课上光组织教学,还怎么追求效率?教与练在课堂上该如何安排?……一系列的问题,说实话,开始甚至到现在我还是处理不好。所以,课堂就是一座熔炉,教师需要置身其中被一遍遍的熔炼。

接下来说教学反思。为什么我课上提出的问题没有几个同学回应?原来是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为什么那么美的古诗学生就是读不出味道?噢,原来枯燥无味的讲解只会令学生厌烦,要有声音有画面有想像。为什么学生的回答就是不按你的思路走?原来是引导无方无度……这都是在反思都需要反思。教育的契机存在于细节中,平时孩子的一句话一次举手投足都值得我们去反思,更何况我们的课?

不断听课。多听课无疑是一种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老教师们的教学经验与教育技巧,新教师们精彩纷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师父曹老师的课大气磅礴,幽默生动;周老师的课情真意切,润物无声;刘老师的课精雕细琢、美在其中……

反思汲取了教训,听课收获了经验,自然会在以后的备课中得到提高,课自然就能上好。所以说这是一条良好的教学链条,哪一个环节维护不好,就会导致教学失衡。只有坚守教学的主阵地,才叫真正地实践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二、做一个有心的人——三心人,爱心、耐心、恒心。

爱心。教师的工作,面对的不是机器,而是千差万别的生命,多少颗敏感的心灵。因此,很多教育专家呼吁,教育的手段千差万别,但唯有爱,才是最永恒的旋律!但是我们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会把爱丢失,面对各方面表现不尽人意的学生,老师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不满、气愤、呵斥。然而我们不在意的训斥会折断多少正欲起飞的翅膀。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不要把我们的儿童看成是能够顽强克服困难的英雄。深受全国教师尊敬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是传播爱的楷模。当他把一个平时几乎从未发言、但在老师的关爱下开口说话的孩子轻轻抱起的时候,孩子在一霎那间溢出的幸福的眼泪曾让多少为人师者扪心自问。公开课上,为了让讲台下的孩子看清黑板下面的字,于老师轻轻蹲下身去板书,黑板前,只留给一个白发苍苍的头。 一代教育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如何关爱学生作出了最好的诠释。爱,不是挂在口头上的,要让它流动到指尖,摸一摸那个回答错问题的孩子的头;抱一抱那个犯了错吓哭了得孩子;它将最终内化为一种人格的魅力——学生希望亲近你。耐心。孩子是健忘的,一件事情你说上十几遍,还是有人记不住;孩子是顽皮的,同样的错误会在同一天内犯了又犯;孩子是天真的,你告诉他一件事情,会招来一火车的“为什么”;孩子是脆弱的,他需要你不只一次的去帮助他……这些都要求我们有一颗耐心。面对屡教不改得孩子,面对不停问为什么的孩子,面对十分钟写不了三个字的孩子,面对每天都要留下来谈话的孩子,我们只有不厌其烦。所谓谆谆教诲大概就这个意思吧。

恒心。无论你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实施什么样的方法,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这是教育事业的长期性和反复性所决定的。我曾经对一个学生进行过跟踪观察,就是将他每天或隔天的课堂表现记录下来,对他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因为他是一个特别懒的孩子,不愿意写,课堂注意力也不太集中,讲话。不过我发现他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还会经常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于是我就坚持了一学期(二年级上学期),当成教育日记写下来,效果很好,因为我对他的关注是持续的,不断地鼓励也让他从课上找到自信。学期末听课坚持半个小时没有问题。下学期,我就想,没有必要再跟踪了吧,事情很多也有种偷懒的心理。结果,开学后没出一个月,老毛病就犯了,还得继续跟踪。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很大,对于孩子的教育,需要恒心,一学期、一学年、甚至几年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要不怎么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三、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中提出了“终身学习”这个响亮的口号,但是在我们教师的意识中却绝对不能只是口号,而是要踏踏实实,有张有弛的做好计划,付诸行动的。

我们的教师个人发展档案上有这样几个小的方面:板书(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多媒体教学等,这就是教师的基本功。试问几句,在黑板上写上几个字,然后自信的对同学们说:看,漂不漂亮,你敢吗?孩子发达的形象思维要求你随手画出一座大山,一匹马、一只猫、一座大房子,你能吗?现代教育方式要求你在教学中自然的融入各种媒体技术,你行吗?……很惭愧,我还不能,上学时,书法绘画之类的课一律没开,怎么办?补吧。每天中午练字的时间跟着同学们一块儿练字、课间的时候跟着孩子学个简笔画、最好自己动手多做课件,不要完全依赖于下载……不管怎样,教师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字篇五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好的师风师德就是一本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教师要做“人之楷模”。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只有坚定自己从教的信念,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坚定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

当前教师行业出现不安心工作、人员流动、跳槽等现象,使很多人不敢说:“我喜欢教书。”而我却理直气壮的说:“教书真好!”或许我的个性很适合教书,但我更觉得我的理想就是教书。理由有三:首先经济上我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稳。目前我的收入能解决温饱,我知足常乐。其次精神上,我觉得追求所有,不如追求内心的平静。名利场上多险恶,而在学校工作能找到精神上的平和、纯正。再次,从教多年,挂念我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常以不同的方式对我表示关心。所以放眼将来,众多学生在社会上的成功是我一生的幸福。坚信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给教育创造一片蓝天。坚信现在比过去…….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像谭世明,陈善知等这些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为保护近万名学生的生命安全,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创造了学生无一人丢失,无一人伤亡的奇迹,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是无私奉献的表现之一。敬业,就是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将事情办好。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

爱岗敬业还表现在对学生的无私的爱。高尔基曾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同时,爱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必须学会正确的爱的方式。传统教育中我们关注的是“分数优秀率、及格率”。现在我们关注的是是否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知识的无限性和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促使我们去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思维发展和人格的塑造,一切本着有利于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原则,这是对学生真正的爱,是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生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爱我的职业,爱我的学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尽责,以心换心,以爱博爱,倾我所有,去换取明天的桃李芬芳。加强师德修养即是社会赋予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教师适应教育改革开放的必然需要。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字篇六

9月20日至9月26日,在xx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xx市初中体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为期7天的培训让我认识了很多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并认真聆听他们每一节课的精彩讲座,给我以深刻的启发与思考。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外,我们都一起分享着各自的教学经验,这是最让我获益良多的。下面就简单的谈谈我的培训感受。

在这七天的培训学习时间里,市局为了提高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师业务水平的能力,特意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体育课程,让广大教师不断进步成长。

9月20日上午,惠州学院的蒋新国教授给我们讲的是《中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在这里他主要提到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体育课程的新理念;

二、课程的指导思想;

三、课程的性质;

四、体育课程的总目标;

五、体育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拓展;

六、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化。

在授课过程中,蒋教授用一个又一个的教学实力和生动的语言教学与讲解, 同时还涉及到我国体育教学的课程、教学的方法与外国的相结合,这让我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让我不断地去思考,反思,不断总结,总是把以前的教学情况和上课老师的讲解进行对比,看看自己那些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这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蒋教授提到的 “课程指导思想”里几点:①强化体育项目为我所用的选择性;②淡化体育项目的系统性,需要合理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有选择性、娱乐性的去启发学生,不必要做到细化。尤其是谈到的第②点,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都是一板一眼的去进行体育训练,更多的老师对待课程可以说是比较严格,完全按照课程安排去进行,要求面面俱到,让学生尽可能掌握课本内的所有内容,其实这样不好,会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对体育产生厌恶感,从而达不到体育课程的理念要求。而蒋教授谈到现在的体育教学必须要合理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学会自觉地去锻炼学习,自主地融入到体育课堂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启发性的去安排课堂,同时不必做到细化,让学生在课堂中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项目活动的良好习惯。

其次,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化,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得到发展。谈到这里蒋教授举了一个例子:比如站队。课上教师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站队,课堂由站队进行,学生可自由、活泼、轻松地站队,完成课堂口令指挥,达到课堂有效进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同时也避免扼杀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

与美国学校的教育方式作对比。美国学校的体育课堂完全由学生自主去掌控,而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辅导者,上课老师会把本课的重点、需要完成的任务用纸条的形式贴到墙上,让学生去看并且自觉的独立或小组形式去完成。而老师只是在旁观看,很少去干涉学生的活动。若学生遇到困难时,才会去讲授。这种教育方式比较独特,能够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自觉能动性,让他们自由地去发挥自身所长,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任务,让孩子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项目活动的良好习惯。这是我国体育教育上无法比拟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9月21日上午,邹若萍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课堂。邹老师讲授了团体心理游戏(趣味体育)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我掌握了许多适合学生进行的团体游戏,如:蜈蚣竞走、两人三足或多人三足、音乐舞蹈等游戏,在课上开展既可以起到锻炼的效果,又能丰富课堂。邹老师还提到体育游戏的创编内容,我们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课堂教学不在枯燥无味,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和眼球,体育游戏的创编是必不可少的,什么样的课堂需要什么样的游戏去融合,起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是作为老师授课前必须要考虑的方面。但事实上,却很少有老师能做到。经过学习后,我明白了游戏有分类,怎么样去创编体育游戏,怎么样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我的启发很大,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我校可用的体育教学器材很多,没有的我也可以大胆的想象和创新。

接着,邹老师又带我们到职业中学的操场去进行活动实践——团体活动。这次活动的安排是10人为一组,推选队长;为队取队名、口号、队歌,然后进行解说,在这个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积极参与,积极融入到各自的集体中去,为这次活动营造了很好的氛围。总之,在活动中我得出的结论是:创建和谐、团结向上的团体。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都分别上了很多有意义的课程:如太极拳的学习、篮球裁判基础理论与临场实践、体育活动现场观摩、田径项目的学习等,在这些日子里,我都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教师业务水平。

总而言之,短时间的培训,长时间的实践;简单的培训过程,丰富的培训结果,就像我经常跟学生说的,“老师只能给你们指引通往成功的道路,真正去走的是你们自己,能不能到达终点,也要靠你们自己”。同样,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只能是给我们指路,而今后能否在他们所指的道路上指引好我们的学生,就要靠我们自己了。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字篇七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字篇八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通过此次去沂南组织学习,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更加明白“灵魂工程师”这个沉甸甸的担子。通过学习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第一,突出位置,明确目标。

——明确“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课程标准》)

——还“习作”应有的位置,精心编写专门的“习作课文”,使“习作”教材独立成章、自成体系。

——明确习作教学的年段目标,3—4年级应在低年级段写话的基础上进行作文起步训练,以片段教学为主,不拘文体,不必成文,让学生自由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同时提出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的要求。

第二,降低门槛,培养兴趣。

习作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习作要求力求适度明确,少写命题作文,不给过多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重视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写放胆作文,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话说明白,把句子写通顺,把字写工整。

第三,例文引路,模仿起步。

儿童作文,需要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虽然学生口头语言已有了相当的发展,但若要他们用准确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毕竟还有些困难。为此,该教科书中年级段“习作”大都安排了“例文”。“例文”多来自小学生,用的是孩子的语气,写的是孩子的生活,抒发的是孩子的感情,且篇幅短小,格调清新,使学生读了倍感亲切。“例文”均由小学生按规范格式誊写在作文纸上。这样,旨在从形式到内容,为学生的习作提供良好的示范。对“例文”,教材还有简明的点评或提示,每次习作要求均与“例文”有关联,便于学生从“例文”中获得启示,并通过模仿学习作文。这种编排,有助于学生在理解与表达、学习与运用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从而降低起步作文的难度。

第四,以说促写,读写结合。

在低中年级,“以说促写”、“以说引写”、“说写结合”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该教材对此作了有机地吸收和借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积累越多,写作的基础才越雄厚。“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更是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该教科书在读写结合上,采取了“长短结合”、“大小结合”的编写策略:所谓“长短结合”是说一方面致力于长期积累,不急于求成,以“厚积薄发”。另一方面也因“课”制宜,搞一些模仿性的迁移训练。“长线”贯穿始终,“短线”相机渗透;所谓“大小结合”是指课本既有专项的习作训练(大作文),也有随课文安排的“小练笔”(小作文)。大作文自成系列,小练笔机动灵活,从而构成整套教材的作文体系。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俗话说“给人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是常流水。”特别是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结构更新比较快,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及日常生活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同时也就决定了我们教师这个行业必是学习的一生,也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知识、丰富自己了才能提高自己,只有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总之,只有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字篇九

7月上旬,阳泉市矿区教育局在矿区教育系统组织了教师业务素质测试考试,矿区全体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此次考试。作为矿区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这次考试给了我强烈的感悟与深深的理论引领,让我对教师应有的业务素质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和界定。在考试过程中我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现谈谈我的心得。

一、增强自身师德修养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更要有崇高的道德和崇高的精力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道德与素质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确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务必不断学习,不断进取,锻炼自己的道德修养,敬岗敬业,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考试激励着我

考试虽然已经结束,可是留给我的思考却没有那么快就停滞,我知道在激烈的职业竞争和沉重的工作压力下,我必须以良好的心态看待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用一个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担重要落在教师身上。时期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建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为此,我还应增强长期学习。虽然我已人到中年,魄力比不上年青人,但我有充分的信念,只要肯努力,信任以后再大的困难都能够克服的。爱我的职业,爱我的学生,这是我最大的目的。

三、考试提高能力

这次业务考试,以考代训,增强了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教师自学能力,强化了教师自我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有利于创建学习型学校、培养研究型教师,有利于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对教师的学科知识储备和学科教学能力也进行了有效评价。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字篇十

新课程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论更是涤荡着我们的心怀。8月,我来到民乐三中参加体育教师的培训。虽然,这次培训是在,孩子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自已要进步,要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就要去学习的念头来到了这里学习。

首先,李老师对课程改革做了回顾,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进行了阐述。面对社会的发展,我们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后,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构建以及编写依据、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行为的区别、评价体系的变化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讲解。

其次,李老师重点讲解了,当前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分析和当前体育教学方法带来的利与弊等。重点证讲解了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并结合教学实际,在新课改下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怎样评课等,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等内容。对我今后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帮助。

再次,由学院的高中语文教研员杨翠玉老师,讲解了关于体育课的教学反思的写法,并要求教师们动手写一写,举例说明了课改的关键是什么,教师角色转变和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重点讲解了,怎样提高体育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科研研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本质的东西,论文的抄袭性,要有自已的独立风格,个性,和实效性。

培训的刘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堂风格各异的体育实践课。张老师的亲和力、林老师的严谨、李老师的优美姿态及王老师的幽默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表达了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有实实在在的技能技巧教学。所谓“愉快”就必须先“痛”而后“快”,否则谈何“愉快”!

通过学习重新认识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深刻内涵,通过老师的举例,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组织,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在看、听、讨论中,使过去的体育课非常的单一,课堂上教师就是全权代表,教什么,学什么,学生没有主动权,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很被动的。我们和老师一起学习和研讨,我们深刻认识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字篇十一

什么是真正“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时下已成为教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在语意上并无多大差别,但“用教材教”反映了教材观的转变,即视教材为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学线索,激活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性,让教师以教材开发者的姿态,将个人特质、教学经验、教学才能融入到对教材的加工、改造之中。

历史地看,过去我们也反对照本宣科,追求用活教材,现在提倡“用教材教”,似乎是旧话重提,但其中的必要性却不容小视。社会与教育的发展在为教学提供新条件的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教材多样化,要求教学手段不再只是一张嘴巴、一支粉笔。因此,传统的话题势必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寻求新的诠释与表达。

目前,有种观点认为,“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两个阶段。论据一是目前尚有不少教师的教学连忠实执行教材还没做到,论据二是“教教材”要作为“用教材教”的基础。这样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需要明确的是,它只是举出了特定背景下的真实个案,不能据此认为它就概括出了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一般规律。同时,我们也确实应当先深入教材,再跳出教材,否则难免会出现对教材的误读和背离。

事实上,要有效地用教材教,除了正确理解、准确把握教材之外,还必须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教材再好,通常也只能根据一般情况为教与学提供一个思路和一种设计方案,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用教材教,要求教师具备解读教材、解读学生的智慧。解读教材、解读学生与加工教材,都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即在课前一次完成,实际的备课过程,也常常是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的。不能因为它们需要分别展开研究,就听任目前的教学停留在“教教材”的水平上。同时,对三者的钻研应该是教师永无止境的追求,都有待深化,需要经验的逐渐累积,不必人为地限定先熟悉教材、教教材,再加工教材、用教材教这样的阶段。任何时候,调整、加工教材都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备课的内容之一。

如何“用教材教”?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很多。这里笔者仅就使用新教材以来教师在课前预设环节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复习铺垫的设计。现在新编的教材,基本上不再出现新知识前的复习、准备或过渡内容。以致有教师问:是不是数学课堂上不要需要复习环节了?

教材直接以问题开始,有利于扩大思维和探索空间,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新问题的基础上联想回忆出已学知识。当然,如果学生自己联想有关知识有困难,或者出现夹生、遗忘现象,教师先行组织复习也是可取的。

新授前设臵复习、准备环节的初衷,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二是为探究铺设台阶,分散新授的难点。第一点无可厚非,问题在于第二点。以往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铺垫暗示过度,或者人为地设臵了一条狭窄的思维通道,学生无须探究,或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但我们也不必就此因噎废食。应当承认,这类教学铺垫有很多合理的成分。

比如,教循环小数前,很多教师喜欢先以学生熟知的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实例,让学生感知“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周期现象,以此作为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有了这一铺垫,原本很抽象的循环小数,通过学生自发的类比,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教学手段的选择。一般认为,选择教学手段的依据是教学内容、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除此之外,还应考虑什么?

以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为例。现在多数教材提供的现实模型是城市建筑、冰箱、纸盒等图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考虑到农村和边远地区,给出的素材里还有长城的图片和其中一块放大了的砖。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实物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形,并进一步介绍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等。目前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长方体的形状。此外,还能选择什么教学手段呢?笔者在农村教学,曾用当地的白萝卜作为教具。在东北,教师的创意是让学生用小刀削土豆。在上海,老师们让学生用小刀削橡皮泥。这不正是因地制宜选择教学手段最生动的诠释吗?

巩固练习的补充。经常听到教师抱怨新教材配备的练习偏少。不可否认,教材需要修改、完善,但教材不是题库,面对减轻学习负担的社会诉求,教材中的习题必须严格精选。因此,即便改进之后,还会众口难调。比如20以内退位减法,可以用“破十法”,也可以用“连减法”。诸如此类的针对性练习,教材难以一一提供,只能由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制”,自行补充,当然教学参考书可以也应该给予提示。

此外,学生的学习有缺漏必须弥补,同时要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兴趣拓展和提高的需求,教师适当的增补练习,也是因材施教的内涵之一。另外,一些乡土素材、社会时事、学校正在开展的活动,等等,都可以用来编成数学的实际问题,使数学应用练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时代的脉搏。

理解教材 用活教材,就是以教材作为原型和范例,在依托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

点亮教材细节。笔者曾经听过一位特级教师谈自己如何“由内而外地打磨数学课堂”,有时仅仅是在使用教材时“读一遍习题、加两个数据、换三道题目”,这些细节处理没有张扬的技法,有的只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有的教师潜心设计“小动作”,对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化效果,这些“点睛之笔”源于教师对教学本质的深刻领悟。在课堂教学中,教材细节的开发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有的教师认为教材编写已经给出完美的作品,教学时只需搬用就行,他们考虑的大多是用得像不像,而较少思考“有没有更好的用法”。其实,许多教材细节还需教师多加推敲,用心琢磨,把教材细节做“亮”。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对待教材的每一个细节,赋予教材细节更深的知识内涵和更广的思维空间,让教材细节丰盈课堂,使之能够生发锦上添花、以小见大的效力。

填补教材“空白”。新教材通过游戏、对话、表格和图片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没有呈现结论,只有学生自主活动的建议和过程中的问题提示,力求为教与学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究和交流空间。教学的灵活性增加了,教师的选择空间扩大了。这些教材空间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惑和难度,同时也给主体间的有效合作带来了良好的机会,让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有更多的联想意境和创造空间。例如苏教版五年级“小数乘整数”一课,教材对竖式如何引出没给出具体的方法,从而留下了教学空间。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不妨在此动动脑筋,考虑如何增减教学素材更便于学生感悟到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必要。教师要善于在教材的“留白”处挖掘、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新课程教材真正成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励学生自我实现、不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的信息资源”。

开发习题资源。习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很大的比重,如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习题资源,开发习题的育人价值是“用教材教”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习题蕴含有知识功能、教育功能和评价功能。在数学教学中,解答习题本身并不是目的。学生一旦开始解题,他就接受着一种思想的训练,从技能、思维、智力、非智力等各方面塑造自己。新教材的习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对数学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编排上注重利用实际情景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要有习题资源的意识,将教材中的习题拓展为一个个值得学生探究的数学问题,以利于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让习题增值。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心得体会字篇十二

前几天郑州市教育局给全体的体育教师业务培训,王局长亲自主持,张局长作了重要的发言。这次学习感触颇多,简单总结如下:

首先先说一下张双利局长的讲话。我总体感受就是:发自肺腑。姑且不谈论局长的专业情况,就从他的谈话就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积极向上、责任心强的好领导。同时也是我第一次听到局长站在为全体学生根本利益、人生发展的高度去谈论这次培训。我觉得很实际到位,需要我们每个一线的体育教师深刻的反思!

其次这次的学习,让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让我从中受益非浅,解决了不少之前模糊不清的概念或不懂的东西。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赫海涛老师的田径裁判知识。讲的具体到每个人的分工,还用了许多大型比赛的具体实例说明,形象生动、易于识记,在平时教学工作中,针对学校的运动会让我们有了大概的轮廓,虽然是基层的小比赛,我们也应该做到认真细致、具体到位,只有这样不断的积累,我们才能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听了赫老师的讲座后,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必备要素,只有不断的充电,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就是篮球的裁判培训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刻,裁判有时候更新的很快,每当遇到大型的比赛,出现有争议的时候,心里总是那么的不坚决。原因就是对规则的拿不准,吃不透,总是似是而非的。这样时间长了,也就越差越远,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教学也会出现错误的情况。这次的培训把平时的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加以清晰化,明朗化、规范化,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通过这次培训,在今后的的工作中,我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一、体育教学实际上就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需要教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把平时的体育课当做是自己不断充电的过程,认真去研究每一位学生,“找己不足、扬己之长”,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争取师生共同进步。

二、明确学习目标,尤其是体育教学的中的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和课时目标一定要明确,甚至是每一节你要干什么一定要清楚,让学生干什么、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一定要具体,只有做到事无巨细,教学实践才不盲目。

三、灵活运用资源。把现有的资源和周围的(学生及生活中)资源加以利用,力求普遍化,多强化,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只有素质提高了,什么样的运动孩子们都能够灵活运用,否则再多的都是空话!

四、多学习研究。只有平时下功夫,才能做到课堂不盲目。体育课看似简单要想上好其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就好比“画虎画皮难画骨”、形似神不似,就是这个道理。

五、还有一个建议:这样的培训要经常进行,最好多做一些具体的教学培训,不能老是高高在上,起不到教学的实际意义。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要想搞好体育的教学,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更需要领导阶层转变思想,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