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科学反思篇一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科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科学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科学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科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科学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科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科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科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科学的能力。
3、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对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
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要求学生解题过程要做到多反思、归纳和总结。
4、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科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
总之,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初中科学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就会在玩与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初三科学反思篇二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景的典范之作。我原来在上这一课时,总是跳不出“教师分析,学生接受”的圈子。通过学习新课程,我决心跳出这圈子,从转变学习方式入手,重新找一条好的路子。经过实践,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早自习,我要求同学们读熟课文。一上课,我试着让同学们集体背诵,本意是提高他们的兴趣与信心,估计学生最多能背诵两三段。没有想到,学生们居然把课文全部背诵下来了。这样以来,我与同学们一起很快把课文的整体思路梳理了一遍,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五幅清晰的图画。然后分工协作:每个组负责一幅画面,品读、理解,之后在全班交流。同学们热情高涨,不一会就完成了。于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品读。
在品读“春草图”时,同学们能准确地分析“钻”“偷偷”等词的妙用,也能找到本段具有表现力的句子。
更让人欣慰的是:一位同学提出了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小草既然是“嫩嫩的、绿绿的”,人们就不应该在上面“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谜藏”。他说:“我们应该关爱生命,保护环境,课文中的那种践踏草地的做法似乎让我觉得不太妥当。”同学们听了,一致认为他考虑问题比较周全,也很欣赏他敢于对课文提出异议的勇气。看到如此活跃的课堂气氛,我很欣慰,于是联系写作时代背景,针对这一个问题给了学生恰当的解释,同时肯定了这位同学思维的严谨。
“春花图”里的几个优美句子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了。“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这句里的比喻与排比手法让学生很感兴趣。“闹”、“散”字的妙用也没有逃出同学们的眼光。
在品读“春风图”时,一位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这一句没有提到风,怎么放在了“春风图”里呢?经过思考,一位同学解答了他的问题:“风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我们不可能直接来描写风,只能通过其他的事物来写春风,这一句写的是声音,是风把声音穿到我们耳朵里的呀!”这样的解答同样赢得了同学的赞赏。
在小组互相学习交流中,时间很快过去了,同学们意犹未尽。我想:下一节课一定会有更精彩的地方。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探究,研究问题。这节课我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作答,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这样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初三科学反思篇三
一、试题中出现新教材中的观点
1.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
今年文综政治部分注重了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尤其是主观题中:38题,针对的是今年抗旱保粮的重大时事背景,考查水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一些基本经济知识和经济规律,如价格与价值,价值规律与市场竞争,国家职能和哲学上的有关观点等等,这不仅实现了政治学科内综合,而且我觉得今年在试题答案的设置上更加注重体现文科综合。如在38题(1)(2)问的答案中,体现了政治和地理综合;而39题是从历史上的国际贸易切入引出了贸易全球化,其中,(5)和(6)问无论是试题的设问还是答案的设置都体现了政史综合,(6)问还在一道题里实现了学科内哲学和经济学的综合。
2.高考试题贴近新课程
今年全国卷(一)虽不是旧教材的最后一年,但高一已使用了新课程。如38题(3)问政治常识题采用了高一政治生活新教材的观点作答,如"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这些观点在旧教材里没有原话,但新教材里都有。还有39题(7)问也是高一经济生活新教材专门讲的内容,还有39题(6)问的也是新教材中增设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观点。
3.试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试题帮助学生树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素质性的要求。如38题(2)问水资源的利用和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39题(7)问分别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一要务是发展"和"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如24,27题注重了对经济知识应用,25题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
4.注重主干知识联系重点时政
和往年一样,试题仍注重落实教材的主干知识并联系重点时政知识。
全国卷的高考题选择题基本上我们看到12道选择题覆盖了12个重点和热点。其中:经济常识五道题:包括24题、25题是经济知识应用和计算,26题是个体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27题是经济知识应用计算,考查对价值规律的理解和运用,35题通过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考查我们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哲学常识是四道题:从28题开始,通过金融危机考查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相关知识,29题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灾难和进步的关系。30题就小岗村致富路的探索考查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1题是就三农问题的解决来考查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常识三道题:分别是32题通过金融危机考查了对人大代表权利和义务的应用;34题考查多党合作制度主干知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全面、准确掌握,抓住学科内最基本、最常见的主干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在复习中应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琐碎的知识点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从多个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二、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失误:
失误一:知识准备不足
表现在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因此,答题时只能就是论事,就题目所给的材料“论”材料,缺少理论分析,缺少知识理解。如,选择题第11题,问“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考生的失误率在60%以上。第39题(2)“试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得分率不足1/3,失误也在60%以上。究其原因,概因考生大部分根本不理解“市场经济”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起作用的。此题即使用反向思维来解答,也能够很快排除其他选项,因为题目所给的其他选项不具有很强的干扰性。这只能说明考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还有第38题,以“两个务必”为背景,辨析对“艰苦奋斗精神”的两种不同认识。此题的得分率也只在40%左右。失误在于,或者观点就是错误的,认为“在现代,艰苦奋斗精神已经过时,是落后的”等等,或者将哲学观点列上一些,毫无针对性。凡此种.种答案,都说明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第41题(4),问题非常直接、直白:“我国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甚至许多教师都认为此问不像高考试题,认为难以考查出考生的水平等等。但评卷结果出乎意料,考生得分率仅有不足1/3。许多考生离开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大抄试题材料。这只能说明考生不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或者是知道但不理解,因此,难以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失误二:思维能力不强
表现在一是审题不清,抓不住问题的中心和要点;二是答题思维混乱,层次不清。审题能力是指考生在解答问题之前认真、仔细、准确、完整地把握题目要求的能力。而答非所问现象的大量存在,首先说明对题目的理解和把握不够。第38题要求考生“分析目前应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但许多考生离开了“党”的建设这一主题,大谈“政务”建设,“人大”加强立法建设,等等;在第(2)问,则有许多考生离开了对“艰苦奋斗精神”这一观点的分析,答共产党如何艰苦奋斗取得了胜利。答第41题(3)“城市化的意义”时,只将“xx大报告”的有关内容答上,显然不符合题目要求。说明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能力都不强。另外,答题时无层次、缺乏条理也是常见现象。高考阅卷固然是“踩点”给分,但如果层次不好,条理不清楚,“点”何以能答上?能答全?
失误三:理论不会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缺少对实际生活的理解,理论既学不好,也没有价值。但考生却不这样理解。从答题情况可以看出,答案或者抄题目材料,或者空话连篇、口号连篇。许多考生对此都很委屈,认为自己花费了很多功夫来学习政治课,而且对于理论知识都能“倒背如流”,为什么答题时却答不好呢?关键还在于对理论不理解,即平时学习时就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只会背概念、记忆原理是不够的),平时对理论的内涵就没有深刻理解,只当作“口号”来记忆,答题时空话连篇就是必然的了。
三今后教学的新措施
从教学看,仍然需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训练思维能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1.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因此,不能够背诵记忆,必须理解记忆,是教学中特别需要强调的。从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关系看,能力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基础之上,即首先必须有学科知识做支撑。因为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并且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能力,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能力与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双向促进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对基本知识的内涵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深层分析、比较分析。须明确,教材只是从特定的角度、特定的背景对某一具体知识进行分析和说明的,换了背景和角度该如何把握?在教学中不妨多做一些尝试。从知识内容看,除了把握教材的显性知识外(大多数考生只能停留在这个层次),对教材知识延伸的隐性知识,即所谓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也就是通常所理解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重点把握;还有,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知识需要重视。几年来文科综合试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已经远远不局限于政治教材中所规定的知识了,也涉及到文学、美学、甚至艺术等多个领域。诗词歌赋皆可入题的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领域,也使学科广度加宽。当然,这些知识的选取都是与政治学科知识相关联的,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另外,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术领域的新认识、新见解(基于中学学科内容的拓展或延伸)等都要有所注意。上述分析旨在说明:不能狭义地理解学科基础知识。
2.通过适当的解题训练,增强思维能力。从高考要求看,学会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重要的是对新问题、新情境的认识和解决过程的要求。试题看起来不难,答案也是简练的,但其背后的思维过程却是复杂的,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必须通过解答试题的训练,增强思维能力。当然不能搞题海战术,而是要选择一些好题,放大考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要研究这些题目的命题思路、思维价值、知识要求等等。这样,一方面在解题过程中深化理解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如果说第一阶段的复习是“理论联系实际”,那么第二阶段的复习可以理解为是“实际联系理论”。其不同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主要强调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问题来加深理解;而“实际联系理论”则主要强调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在实际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过程中运用理论。从具体操作看,在“理论联系实际”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能作到全面、透彻,因此,理论所联系的实际问题应该是被拆解开、被分解了的实际的某一个侧面、某一个片段;而在“实际联系理论”的过程中,实际就应该是比较完整的、全面的。此时学生必须将学科理论体系打破,根据问题情境的展开情况,根据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重新筛选、整合理论知识,建构一个新的理论知识框架。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问题的发生有大有小,但都是具体的。因此,高考试题的设计也一定是从微观切入题目。即使同样的问题,切入的角度不同,答题的思路和答案的设置也就不会相同。因此,不能停留在仅仅知道了理论,知道了实际,还要通过具体问题的设计和解答,来锻炼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初三科学反思篇四
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多年,已逐步走入了新课程的轨道。教师们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动地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面对学生的变化、课程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考试变化中有着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困惑。现将我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些尝试、实践和与其他教师交流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产生如下一些反思:
一:新课程可喜变化
1.学生更喜欢数学了新课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比传统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呈现勃勃生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学习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2.教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机遇,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们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体素质,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蔚然成风,新课改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新课程实验中的困惑与思考
1.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此创设教学环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教师常讲“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来吗?部分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更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走出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的意境。
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课堂教学贯穿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视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有的教师整天忙于制作的课件只是课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数学课应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图画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课件只是一种点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理性思考。教师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5.“课堂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常有教师专心课堂教学后记,把教师本人的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比较,描述课堂中出现的异常与教学目标的状况差异以及今后需改善之处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把课后体会混同于教学反思,其实这只是教学反思的一个方面,有专家提出“反思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认识的再认识”。可喜的是不少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尚需明确的是:真正反思,不仅要对我们采取的那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行为的潜在的教学观念进行重新认识。本次课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启蒙运动”,教师不再是“习题的讲解者”,作为课程的建设者的教师案桌上除了数学习题集,还应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论。6.评价的多样化与呈现形式与中考指向“短路”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可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数学学习评价多样化,评价形式要求通过评分+评语形式呈现,而现实的升学压力和功利性,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成为课堂主旋律,更关注中考命题走向、题型分值,而对全新的中考命题新框架、新思路、新亮点,部分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缺泛细致深入的专业化研究。
新课改的精神、理念要转化为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精研、精思,方能晓其义,识其神。深入开展对新课程的研讨交流,让课堂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的同时,不仅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而且要从主体认识上找根源,树立“问题意识”,积极实践,找差距,找问题,找不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真正走进初中数学新课程,为实现新课程的理想而努力。
初三科学反思篇五
看着学生的写作能力令我十分担忧,“如何恰当指导并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一直是我反思的主要能容:
一.要利用好课本和练习题上的写作训练,通过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词语、句型,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学会避难就易。成文后,要求学生检查是否存在以下问题:要点有无遗漏,语法、句子结构有无问题(包括时态、冠词、介词、单复数、大小写、代词等用法错误或使用不当),拼写、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格式是否正确,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篇章结构是否连贯等。
这样的指导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谋篇能力和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的迅速提高
二.要抓好基本功训练
英语写作就像建筑房屋,也需要打好地基------进行必要的基本功训练。在我的教学中,经常设计如下基本功训练:
1.造句训练
(1)基本句型训练
英语中的五个基本句型应作为写作训练的出发点,通过反复练习力求掌握。
(2) 扩句训练
在简单句的基础上进行扩句。主要是增强词汇表达的丰富性,尽量使用形容词与副词及其同义词或反义词,以避免重复。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扩大句式,鼓励学生利用课文中的句型造句。例如:
the girl likes reading.
the pretty girl likes reading novels.
the pretty girl likes reading novels very much.
(3)“发散思维” 训练
“发散思维”是指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内容,鼓励学生百花齐放。例如:表达“他的英语很好。”可用以下句子:his english is good./he is good at english./he does well in english./he learns english well.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增加学生表达同一句子的灵活性,提高应变能力。
2.连句成文训练
一篇好的英语作文应该句子流畅,意思连贯、逻辑合理、层次分明,这就需要学生运用比较贴切的连词将句子有机地连接起来。因此,训练学生辨别句子之间的关系,学会掌握连词的用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例如:有这样一篇文章“i used to make mistakes in grammar, but now i am not afraid of grammar rules . i study grammar by taking notes. i study it by asking my teacher for help .i study grammar by reading grammar books. i think i become interested in english now.”显而易见,这是一篇初级的英语习作,尽管用到了but构成并列句,也出现了i think引导的复合句,但看上去句式结构简单,没有亮点。于是,引导学生做了连句成文练习,上文改动如下:“i used to make mistakes in grammar ,but now i am not afraid of grammar rules. first of all , i think taking notes is the best way to learn grammar. secondly, i ask the teacher for help when i am in trouble. if i am free, i often study grammar by reading grammar books. in a word,i think i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rested in english now .”这样一比较,上下文的区别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对连句成文练习也有了很深的认识。学生们往往会把连句成文练习视作学习的挑战,“百家争鸣”,学生跃跃欲试,一比高低,因此,也常常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效果较好。
3.改写或复述课文训练
如果学生写出的英语作文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文理通顺,语言准确得当,条理清楚,他们的写作情绪就会高涨。而改写和复述课文也是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
(1) 改写课文
在训练学生写作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改写人称、引导学生把对话改编成短文或归纳课文要点等方法。例如:选用课本上的文章jane`s day进行改写,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个个聚精会神地聆听并对不正确的地方争先恐后地进行更正和补充。
(2) 复述课文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心,提取关键语句,训练连句成篇的能力。例如,在学习mary`s happy life后,我要求学生课内复述,并在课外将课文改写为80词左右的短文,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令人满意的新作文。这类训练既培养了学生总结、概括、变通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连词成篇的书面表达能力。
以上这些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再创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4.背诵范文并仿写训练
我们都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学英语也是如此。对学生来说,英语写作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而语言的内化是语言输出的基本保证。所以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坚持让学生朗读背诵部分课文。首先朗读可以增强语感,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能够感悟英语语言的习惯表达,还可以使学生记住优美的语句,继而创造性的运用文章中的词汇。初中生背诵范文后仿写,可使文笔流畅,写作速度加快,写作能力大大提高。
三、 面批点评训练
对一些学生来说,个别辅导式的面批效果很显著。面批时,老师要与学生交流,并对其进行写作指导,指出习作中优点和错误及修改方案。因此,面批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还能培养师生感情,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这主要分两类:
1.典型错误文章
老师精心挑选学生习作中的“错误百出”的文章,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由师生共同修改,特别是时态错误及汉语式的句子,指导学生各抒己见,找出错误改正,学生学会了细心认真,意识到了自己写作中的错误,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2.佳句展示文章
老师要认真摘录习作中的佳句,挑选优秀的佳作,并注明作者,通过课堂展示,使这些写出佳句佳作的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励他们在以后的写作中积极尝试创新,也使其他学生从中借鉴,取长补短。
总之,英语书面表达的训练是综合能力的训练,要将大量的多种训练贯穿于课堂听、说、读、写的全过程,要让学生明白写作过程不仅要有“苦功”,还应有“巧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多练,坚持不懈,才能克服写作这一薄弱环节,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
初三科学反思篇六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我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内容编排突出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让英语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英语课程标准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朗读各种文体、英文诗词、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找出或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的相关信息。根据情景、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发生顺序、人物行为,预测事件情节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以下是我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而形成的一些浅显认识。
一、引导学生,激发英语阅读乐趣
1.从课本入手,开展整体教学。阅读能力依赖于综合训练。听说读写扎实,学生语言结构意识强,基本词汇掌握牢固是阅读能力提高的先决条件,为此有效地提高课本材料的阅读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实践,使其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对课文逐句翻译——深入讲
解——全面练习语言点的做法,把整体阅读教学的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是把课文当作一个整体让学生感知,要求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整体内容上,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传授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的语言环境,吸引学生进入交际角色,使课文教学作为教师、学生互相作用的积极过程。在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基础知识、基本语法、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下面是有关阅读教学的几个步骤:
(1)阅读前,教师先教一些较难的单词、词组或有碍课文意思的单词、词组(留一部分生词让学生在阅读中猜测),而后介绍一些跟阅读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然后根据文章标题、插图或利用简笔画等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这样,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大意及词组的运用就有了初步的印象。
(2)阅读时,以细节阅读为核心,合理分析课文的性质和结构特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先提出几个指导性问题,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完整篇文章,回答老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听读后,对文章的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然后要求学生默读,解决教师精心设计的t/f判断题或问答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先易后难,先理解后拓展,先浅后深,兼顾差生和优生的原则。通过听读而后默读,解决问题,学生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整体结构已有了大致了解,已经
第2 / 3页
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3)阅读后,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接下来应就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精练。教师提出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语言点,由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解读,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预习时或阅读后不解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做到精讲精练,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复述课文,做一些语言知识点练习,或围绕课文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笔头练习,进而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法知识的理解。
初三科学反思篇七
1.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创新
整堂课每个教学环节,我都采取带着问题去引导学生认识各类化学电池的优缺点及不断改进创新的发展过程。
2.提供新科技信息资源,认识科技创新
目前,化学电池的研究进展日新月异。教学注重电化学知识与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教科书中提供了“锌银电池”“锂电池”“微型燃料电池”等阅读资料,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电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在教学中,我们还密切关注能源、环保方面的时事新闻,关注科技发展的动态,以适时地教学补充相关素材。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优质的学习资源,才能激发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化学电池的研制及使用的新资料,提炼出汽车,飞机、航天飞机等使用新电池的一些信息,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等科技创新的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和sts思想,这些方面都是新课程特别要求的。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采取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合理的,以学生为主角这种方式,学生能做的,我们老师就不要代替。老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发挥创造、创新的机会,学生表现的机会,其实学生能做到,能够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这节课学生表现得就比较充分,他们很快就能发现各种电池的优缺点,积极讨论出改进措施,但如果多给学生一些互动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也能提出相应的问题,发表自己改进电池的一些设想,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了。
初三科学反思篇八
一、教学方面的经验
1.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
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总结历届中考试题,细心研究考试说明,总结出考试重点和热点,贯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3.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多种特点于一身,使学生有置身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5.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
6.练习和考卷的选择:一份好的练习和考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要进行合理精选,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
7.科学制定计划: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复习计划,明确其内容和要求。有了计划的引导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动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第二方面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六点入手,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第四点: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化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的练习要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第五点:就是考前复习中要认真研究与整理出考试要考的知识点,重难点,要重点复习的题目类型,难度,深度。这样复习时才有的放矢,复习中什么要多抓多练,什么可暂时忽略,这一点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成绩。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把握得准,必须要有相当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与总结,甚至挫折,否则不行。而我仍在不断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所领悟。第六点: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
初三科学反思篇九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的搏动给音乐注入了活力。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我以节奏变化为切入点,横向口子开得小、纵向挖得深。以学生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儿童歌曲和生活中的事物为创作素材,引导有机创作,降低难度。对人音版第一册第五课歌曲《闪烁的小星星》进行了大胆创新、改编题为《星星变奏曲》,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闪烁的小星星》这首歌,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已经会唱了,对他们来讲已没有什么新鲜感了。要想让同学不觉得老生常谈、枯燥无味,必须要有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展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本课教学从节奏入手,通过让学生为星星的歌起好听的名字学唱《星星摇篮曲》、《顽皮的小星星》,知道不同的节奏可以表现不同的小星星。课堂上,所有的孩子都“动”起来了,没有一处死角,而作为老师的我,却一改往日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的狼狈相,完全“闲”了下来,与学生打成一片,一起尽情表演,一起放声歌唱,实在是既轻松又愉快。
课后我想,在为歌曲起名字这一环节中,学生为歌曲起了好多好听的名字,由于课件的原因没能显示很遗憾,应准备好卡片把学生起的名字也显示出来更能激发学习、想象的热情。
我认为,音乐课堂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从音乐中找到快乐。
三.课堂实录
1.拍手律动、师生问候
2.随优美、安静的音乐在老师的带领下做幻想、陶醉看星星等动作后出示蓝色的长纱巾。“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条什么颜色的纱巾(蓝色)这蓝蓝的颜色像什么?(像海洋、天空、花朵、游泳池)我们把它当做静静夜晚天空,你想成为这美丽夜晚天空中的一颗小星星吗”,教师把一颗卡片小星星贴在蓝纱巾上。“月亮姐姐也和我们一起上音乐课”。出示并粘贴月亮图片。“月亮姐姐说她有一个叫do的小星星是她的好朋友,我请她和我一起做游戏,do的声音比较低,和我一起唱唱dodododo,并粘在最底部,学生一次听出135351并按音高粘贴在纱巾上。
3.课件显示许多闪闪发光的小星星和月亮姐姐。提问学生该给歌曲取个什么名字?有的说叫《美丽的星星》……..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闪烁的小星星》标题
4.听唱法学唱《闪烁的小星星》并自编动作后集体表演。
5.课件显示月亮姐姐闭上了一双美丽大眼睛睡觉了。随3/4拍音乐做睡觉状摆动身体,讨论后为歌曲起个好听名字。
6.学唱《星星摇篮曲》自编动作后集体表演。
7.课件显示几个卡通小星星,随2/4拍迪斯科节奏自由舞蹈感受音乐,讨论后为歌曲起个好听名字。
8.学唱《顽皮的小星星》,拍节奏演唱、舞蹈。
9.完整演奏《闪烁的小星星》、《星星摇篮曲》、《顽皮的小星星》,让学生欣赏后再表演,感受变奏的音乐。
10.学生扮演闪烁的小星星、顽皮的小星星,一起跳《星光恰恰恰》
11.结束部分
(1)“月亮姐姐笑着对小朋友说你们真聪明,知道了音有高低还学会了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小星星,让小星星变得更可爱了。
(2)随《星光恰恰恰》走出教室。
初三科学反思篇十
初二英语教学反思——英语单词是基础刚开学的时候,由于刚刚分的班,老师也都换成新的老师,学生喜欢学习、模仿。但是,经过这一个月我发现,学生们好奇心逐渐减弱。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产生了消极情感,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在这一个月的学习中,我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过于严格不能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没有发现他们理解语言的快慢程度,最终导致有的学生吃得饱,有的学生吃不饱。
吃不饱的那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以下情绪:上课或讲练习的时候,就会马虎,注意力不集中。我还发现有些知识点讲过后,有的甚至操练了多遍,反反复复强调了,学生仍没有掌握,时间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见了。
从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体会到:学生学习语言的潜力是因人而异的,有差别是正常的,要教好每一个学生,但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一样、一个模式,不能要求学生都按一个模式去发展,而是开发学生不同的潜能,发展学生学英语的各方面潜力。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重难点。如果无法很好的把握重难点。则会对重点知识的讲授蜻蜓点水,导致学生也无法分清重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超多的时间花费在零散知识上,而忽视了重之之重。
二.其次语法讲解必须要清楚,透彻。在讲解重点语法的过程中,要学生造句子,让组长进行讲解,然后互相学习,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多练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三.应加强学生的对话强度,鼓励不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开口。有些学生是对自己不自信,所以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应微笑着让他坐下,然后再纠正错误。
四.八年级英语教学单词仍然是基矗我认为就应打好学生的单词基矗在讲授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单词知识,还要和他们一齐寻找记忆单词的好方法。
五.培养学生们的课文背诵潜力。严格要求有潜力的学生背诵课文。基础差的学生要求他们熟读课文,这样能够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
六.充分利用好课堂笔记本和纠错本,要让学生及时纠错,及时复习。
初三科学反思篇十一
通过此次研修,领我深感美术愉快教学的重要性,并且有了一些自己的认知与领悟。
愉快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 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关于“愉快教学”,古今中外不少有见识的教育理 论家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古罗 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理论,它深刻地揭示了“教”与“乐”的辩证关系:教寓 乐中,乐为教存。它不但对文学创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文化教育乃至其他工作都有很大的启迪。周恩 来在谈到关于文化教育时,就曾强调“寓教于乐”,要求在无穷的乐趣中蕴入深刻的教益,以获得最佳的教育 效果。可见,有关愉快教学自古有之,而且已是全世界都倡导的一种教学艺术。
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 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 力都是十分有益的。科学实验也已证明,学习美术能使右半脑得到锻炼,这对于促进人的智力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受到良好美术教育的学生,观察事物就比较敏锐、细致、准确、完整,对形状的区别、明暗的判断、空间 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都较高。它对从事社会职业,比如工业、农业、教育、军事和科学研究等都有极大的 好处,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挖掘人类的潜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 都是实行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除有关部 门切实抓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外,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上也要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探索美术 教学的新路子,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 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 作,围绕着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一)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 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 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 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 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 。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快感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 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即使是对待差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 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 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始终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 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 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 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例如,上《图案基础——写生变化》一课 ,在讲解“变化”的几种方法过程中,我同时在投影上用彩笔画出简化的鱼、兔子,几何化的松鼠、青蛙,夸 张的小猪、梅花等,这些简练的图案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每画完一个图案,学生们就不由自主地说出“松 鼠!”、“青蛙!”、“小猪!”等等,课堂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讲添加法时,在鱼身上添加莲花,在梅花 上添加喜鹊,再问学生有什么寓意?学生经过思考,可回答出“连年有余”、“喜上眉梢”的寓意。这样,学 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但掌握了“变化”的几种方法,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 提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水彩风景画——桂林山水》一课时,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师边讲边辅导,此法 直观性很强,很适合水彩画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各不相同,老师“断断续续”地示范、讲解、辅导 ,画得快的同学想“开快车”,而画得慢的同学又因跟不上而显得手忙脚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这幅画的 作画过程拍录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及解说,在进行同步演示前先放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看到了这幅画的 作画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这样,画得既好又快的同学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画,心里没底的同学也可跟 着老师的示范慢慢进行。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段,又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 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情景。
电化教学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在一般课堂上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广。
(三)重视导课和结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 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 设计。
例如,在上《色彩与感情》一课时,我从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因穿衣服的颜色而左右她一天情绪的几个 生动例子导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为新课的展开作好了辅垫。
上《标志设计》一课时,正值香港回归之际,我在课前先制作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图案,上课开始时 即把图案亮出,逐个提问:这是什么标志?它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发言踊跃,兴致很高, 导入新课的同时,渗透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又比如上《水彩风景画——桂林山水》一课,先问学生是否游览过漓江?游览漓江有什么感受?然后放《 桂林山水》的风光录像片,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使他们知道,原来自己就生活在这人间仙境里。再问: 作为桂林人,难道你不想把自己的家乡美景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导入使得学生跃跃欲试,同时增 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开始要引人入胜,而且结尾也要精彩,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 一次课的强烈欲望。 上《水彩风景画——桂林山水》一课是这样结课的:“今天我们学习水彩画的基本技法,画了一幅水 彩风景画——美丽的桂林山水。星期天,你可以背上画夹去写生,去把桂林这人间仙境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 画,回来对你的亲朋好友说:桂林真的很美,桂林是我们的家乡,爱护要靠大家,桂林的山美,水美,人应该 更美。”这样的结课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教学艺术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组织 教学活动和运用教学方法时应有独特的创造性,教学才会成功,才能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给学生 一种真正的艺术审美愉悦的感受。
(四)重视辅导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辅导在美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美术课一般要求教师在15—20分钟之内作少而精的讲解示范,余下的20—25分钟是学生作业。所以,辅导在 美术课堂中所占的时间最多,教师需付出一定的精力。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 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 ;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启发提示;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可让该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 方法等,使其他同学从中得到启发。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 ,作业时可用录音机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经实践,音乐用于辅导环节,效果很好。通过音乐情景激发学 生情趣,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课堂结构也优化了。在教学中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 美的音乐伴随着美术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激情,从而 达到培养学生作画兴趣和愉悦心理的目的。
初三科学反思篇十二
一、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的权威,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新课程实施,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初三科学反思篇十三
每一次上完新课,我都会准备一至二课时的习题讲评课,其初衷并非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给学生对答案上,而是想通过对习题的讲评达到系统认知,解决疑难,复习、巩固、回顾旧知,并锻炼学生进行实战演练进而掌握解题方略的目的,但是就最近一段时间的习题讲评,我发现情况并非像我想象的那般乐观。具体归纳如下:
一、课堂参与度不大,追本溯源是学生对习题讲评的认识不足。
传统的习题讲评课,学生总认为讲习题是在对答案,无聊,没新意,因此在课堂上你总会见到无所事事,自娱自乐,百无聊懒的逍遥者们痛不欲生的场面。但是话又说回来,不管我教学方法,目标如何设定,想学的同学还是乐此不疲地愉悦在其中。
二、拓展太多,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习题讲评,对我来说初衷简单,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对典型题目的探究,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都会对所讲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点拨和拓展,比如,我在讲字音辨析题时,首先会让学生总结归纳,找出这类题一般都会哪些字词上设置陷阱。此时,同学们通过探究、分析得知,原来大都是些多音字和受方言影响较大的字。那么,针对此种情况,我便会让学生对此题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进行“地毯式”攻略——找出所有多音字,并将所得数字号,标于题旨左侧空旷处,以便课下查证,进而归纳总结。在此过程中,我有时可能还会就个别字词进行特别点拨、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辐射式”记忆,达到发散思维,落实新知的目的。
通过此上例证,不难看出,用“拓展迁移法”讲题,首先讲题速度明显下降;其次,习题课的课堂有效性和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也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虽然道路曲折,但我仍需坚持,因为“放弃一定失败”。
针对上述问题,我特制订如下措施,来调和其间矛盾:
1、变学生被动的“得”为主动的“取”。课堂上我主要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真切参与课堂。具体过程:就有代表性的题旨,提问一学生,让其阐释自己的答题步骤及方法,过程中其余学生仔细倾听,后各抒己见,表述自我观点,最后师生合作,讨论探究得结果。如斯的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质,还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点到为止,不再深究。对于有些问题,作为教师我,尽可能的做到面面到,但都是点而不透,留下楔子,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如前面提到的字音辨析,我引导学生使其发现问题的根源,进而做下标记,对涉及到的多音字,课下查证,并以书面形式总结归纳。采取如斯的方式,最大的益处就是节约了时间,保证了课堂的有效性。
3、为了保证第二点的实效性,还必须加大对学生检查、督促的力度。对此我会于课堂教学开始前的5—8分钟到教室,只要是在教室坐的同学都是检查对象,个个检查,并根据同学们的具体作答情况提出不同层面上的批评意见,争取尽己力保证习题讲评课的初衷画上一个相对完美的句号。
通过对本节课的分析和再认识,我又有了一个更深刻的感悟,那便是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型,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认真细致,谨小慎微,付出比往昔更大的努力,如此才能在生活的海洋里实现梦的渴望。
初三科学反思篇十四
3天的初中英语优质课评选活动结束了。我有幸被学校派往德州五中听课学习。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这为我们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每们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技能,这些优质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我发现优秀的教师均有一下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堂的理解、才能保证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及辅助教学手段。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在教学中能优化教学,提高效率,比如:亲切的问候和交流,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别出心裁的组织教学,唤起学生的注意,丰富多样的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听说为主,多元化的练习,引导学生实践,真诚实效的辅导,促进每个学生的指导,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是以自己的态度来激活课堂气氛,用轻松活泼的气氛影响学生的情绪,因为学生的情绪会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及点滴进步都予以肯定。
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不仅仅要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在这个“好”字上下功夫,怎能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让自己的学生更喜欢?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要多学习。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问题去思考,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反思之余,真的庆幸,我还年轻。只有激情和对工作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英语一天不看,不听就会退步,经常提醒学生,却麻痹了自己。其次,热情永远不能跟经验相抗衡。虚心向别人学习,充实自己。做一个永不自满的学习者。
为了梦想,快乐的拼搏吧!因为我还年轻。
初三科学反思篇十五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
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
中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之三
百年孤独是我读过的第一本世界名著,当时我读初一,正是喜欢孤独寂寞用词的小女生,为了这个名字,我从图书馆借了来,可是第一句: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的枪口中,奥尔良上校想起了多年前他第一次看到冰的情景(大意如此),一下让我蒙了,我把它放到一边,不愿再看,直到一个月后,图书馆催我还书了,硬着头皮拿起了书,看了两页。
从看到第三页后,我的手再也离不开这本书,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这本书,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反复看了三遍,从来没有一本书给我这样的经历:我把生命交给一本书了!那一个月,我无法跟人交流,无法大声说笑,满脑子都是奥尔良家族每一个人的身影,每一个都那么鲜活,每一个都那么特立独行,但所有的人都那么孤独于世!
每一次合上书,我都怀疑自己是否有勇气再翻开它,因为那种孤独从每一个字里透出来,压得我喘不过气,但每一次打开它,我又不愿意合上它,仿佛只有这本书才是我的世界,才是我活下去的理由。
初三科学反思篇十六
整个思路我是这样设计:理解两个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而恰恰这也是最重要的,要让学生明白空气与其它物质一样是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也是一种物质。
要实现这一目标这节课主要安排: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达到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针对这节课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一、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杯中的纸会湿吗?三、空气占据空间有变化吗?三个环节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验证,动口解释。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空气占据空间吗?
用同学们都熟悉的童话故事“乌鸦喝水”引入,通过操作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让学生利用桌上的材料进行充分的实验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
同时还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
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使学生初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
老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
接下来让学生小组实验,交流实验情况重点让学生解释: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进一步明确空气占据空间。
学生有了这两个充分实验对空气也象水、石头一样是占据空间的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第三个问题:空气占据空间有变化吗?
我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注射器对比实验法,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得到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充分的材料能让学生有机会去想、去做;充足的时间能让学生有机会去议、去说。在给学生机会的同时,丰富了他们的脑、灵活了他们的手,锻炼了他们的口,这样的实验学生越“玩”越爱“玩”,在玩中求乐,乐中求知,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无限科学知识的向往。
初三科学反思篇十七
初中化学优质课,我非常有幸聆听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参赛选手的激烈的比拼和专家们精彩的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很想和同仁们一起交流。
一、感慨优质课的精彩
说真的,一天半听下来感觉一点都不累,课中高潮迭起,令我们观摩者心旷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餐。总体的特点有:
1、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①复习导入:如从了解学生对水的净化引到活性炭的作用而进入主题。②诗歌朗诵导入:如师生共同朗诵引入《分子和原子》,让听课者感到亲切自然,另有用郑板桥的竹子引入《竹子里的奥秘》等。③图片导入:上课铃响,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各个图片,由此导入新课。琳琅满目的美丽图片把同学们一下子带入了异彩纷呈的化学世界之中来。④实验导入:用酒精灯的点燃与熄灭引入课题《燃烧与灭火》,生活中闻到桂花香引入《分子和原子》等。⑤歌曲导入:未上课之前,几乎每位老师都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听课者都带入了一种美妙的境界之中。这种方式在给听课者带来音乐享受的同时,自然地导出了新课。
2、探究活动实实在在
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9节课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探究主题广泛,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象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3、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
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达到直观,高效,生动有趣的效果。从上课教师的表演中,我们真正感受到的选手们多媒体使用的那种绝佳的效果;如《竹子里的奥秘》,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独有音频、视频效果,巧妙插入动画、新闻的片断,起到独到的教学效果,如《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和《爱护水资源》这样的例子每一课都有。另外实物投影的配合增加了演示试验的效果,让学生看着更真切,如《水的组成》。
4、我的课堂我做主
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交往的过程。9节课明显以学生活动为主,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时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些教师的语言幽默时尚,有些教师的声音优美动听,在和谐、热烈、亲切、活跃的气氛中一节课就悄悄结束了。有的教师在下课时还不忘把课堂作为逃生演练场,让学生在课堂上了学会逃生本领。
5、实验中颇有创新
在9节课中多数老师做的实验都有一定的创新,让学生的知识尽可能得到增长。例如磷的燃烧实验的改进和课本完全不一样,一个实验引出一个结论,而且还防止了环境污染。电解水实验中氢气的检验和氢气性质的实验和课本也不一样,把实验现象一下子变得直观明了,学生也容易掌握。
总之,课程设计的严谨;知识过渡和衔接的自然;课题引入的新颖与巧妙;实验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师生的真切互动和沟通,等等很多很多,很难用几句话能说清楚。
二、感受课改形势的改变
教育专家总结了现在的教学形势。强调这次评比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学习的心态和研究的视角来观摩课。新的形势下应关注:1、体现新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2、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用教科书教),3、建设新型的课堂文化:民主、平等、科学、对话、协商,4、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社会发展,5、课堂的生成性(上课时出现的意外问题),6、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多元化学习方式,7、师生互动,8、课堂情景,9、个体差异,10、促进学习的多元化。
三、听课后的感触
一堂好课应该是教与学完美的结合,应该通过教师的“教”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教学的归属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这些在平时觉得有些空洞的话,而现在却有切身体会。我们真的学到了很多,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1、我的课离他们的课有多远?
在听课过程中,我都在有意无意地冒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的课与他们的课相比有多远?”说实在的话,当时真有“时近时远”的感觉,一会儿觉得自已也是这样做的,一会儿觉得“我怎么没有想到这样做呢?”,诚然,优质课大多是通过“智囊团”再三推敲,选出优秀教师反复演练,才拿到赛场上来的,好像在平时的教学中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这样想一想:“如果每一年都钻研一点、学习一点、改变一点,那么十几年或二十几年下来,情况会不会发生一些本质性的变化?”所以,教师时常有一颗学习心是最重要的。
2、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有经验的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在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自己教学素养条件的能动性,对教学的诸要素和全过程予以和谐的统摄,从而使教学表现出浓郁的个人特色和艺术倾向性。从本次优质课评比中就可以看出,没有形成自己鲜明风格的课堂教学,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无法引起学生和观摩老师的共鸣。相反有自己鲜明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就显得那么活泼生动,学生与老师的情感容易形成共鸣,课堂也较出彩,给观摩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化学课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
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实验都不过分,《化学课程标准》中已经不是简单的“初步掌握……”“练习”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次评比课中以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的成功开展,再次证明了实验的地位。我们这儿实验设施还不完善,就特别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做好实验。但不管怎样,首先得让学生动起手来。药品用量大,可做微型实验;仪器不够,可让学生将生活用品代替或改装。例如:矿泉水瓶剪开就成漏斗和烧杯;药瓶就变为药剂瓶;筷子代替玻璃棒;吸管变成导管,将食品垫板改成多孔井穴板等等。只有做了,学生才会有体会和收获,才会有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这对老师来讲,可能更需要一种精神和一种对学生负责任的信念。
当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和同仁们讨论、交流。例如:
①教师应该如何点评学生的发言?
②很多活动的情节设计得不错,老师应该如何在活动的基础上展开、顺势扩大成果?
③教师在课中为什么不愿意偏离自己设计好的轨道?
④优质课的老师需要书吗?
⑤用多媒体上课还需要板书吗?
⑥上评比课的实验平时都能做到吗?都能这样去精心准备吗?
⑦上课时可以就一个问题展开长时间的讨论吗?
⑧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要给学生奖品吗?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这些优秀的选手的上课中,我们确实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努力的方向。也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次活动的感受,共同思考还存在的疑惑。
初三科学反思篇十八
九年来,不管是在以前的浞水中学,还是在现在的县庆中学,我一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工作,想想过去,虽无什么成就,但深有体会。因为思想品德科目的特殊地位,所以,要成为一位受学生关注和欢迎的政治老师,并不那么容易。思想政治课包含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法律教育、责任教育、养成教育、理想教育和国情教育等知识,是老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增进学生了解国情、爱我中华情感的一个重要科目。要很好地实现上述目的,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为此谈谈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作出反思,以求改进今后之教学。
一、政治老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
政治科目的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和“浅”。“多”就是政治科目的内容涉及心理健康学、法律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浅”就是政治科目中涉及的内容在量上比较少。
在教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多”和“浅”的知识,老师是最为关键的。所以,政治老师要想上好政治课,就不能满足现状,而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来补充教学中的“漏洞”。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在教学中才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得心应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将“多”的知识连贯起来,将“浅”的知识储存起来,将自己“立”起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政治老师要具备良好的修养
在教育教学中除了要求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业余”知识要丰富以外,政治老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政治老师不但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这就需要老师在言行举止上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做好表率,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老师自己要首先不做,也就是正人先正己,做好学生的楷模,对学生形成耳濡目染的作用,让学生由内心深处散发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三、政治老师要具备新颖的观念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师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老师是绝对的权威,错的都是对的;学生是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反驳老师、不能质疑老师。这样的师生关系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师生关系就是简单的授受关系,没有情感的交流。
时代在发展,师生关系也要与时俱进。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之上,并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才会因为受到老师平等、民主对待,得到老师信任和尊重而很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接受老师的教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四、政治老师要具备教学的艺术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怎样组织教学,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都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艺术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杂乱无章不是艺术,目标不明不是艺术,方法单一不是艺术,主次不分不是艺术。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政治课呢?
首先,要理清思路。在备课中必须吃透教材,教学中脱离教材,头脑清晰,条理清楚,注重逻辑,防止陷入到不能自圆其说的杂乱无章的窘境之中。其次,要明确目标。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末,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记什么”“做什么”“懂什么”,防止出现教学完后学生还在“雾里看花”的败笔。再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在教学中要坚持启发性原则,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发现、新感觉。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反映和情绪,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防止老师在台上“云云”而学生在台下“呼呼”的尴尬情景。最后,主次要分明。“主”就是重难点,为什么是重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详讲;“次”就是浅显易懂,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要略讲。只有主次分明,才能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错误做法。
以上观点虽出自本人,但并不代表我随时都能做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我会努力按自己说的去做,争取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