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字篇一
当我听了刘晓白老师的《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化发展》、肖兴英老师的《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及说课》、王祥述老师的《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及说课》、黄海和罗明安老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及操作》,还有教委副主任伍天泽作的《校园安全知识培训》的专题报告后,心中不由地涌起了“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这句话。在贯彻新《纲要》精神的过程中,刘晓白老师带来的思想道德教育:鼓励教师安心——是最高的境界;激发教师负起责任、开拓视野;勉励教师不辱使命——建设现代教育;激起我心中的许多感想。使我能对自己的心态作一个调适,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并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感受到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脸上!感悟到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做到能理解、宽容。要通过改变目标、改进方法、转换活动、合理宣泄、调整认知等六个方面靠近,促进自己向优秀教师方向发展,学到了自信,学到了方法,感悟至深。肖兴英老师和王祥述老师的课堂设计案例研究,能以实际的案例直观展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现新课改指导下角色的转变;教会了我们设计、研究的方法,展示了一种活灵活现的教学氛围,更是让我感受到新课改清新的气息。就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伍主任的校园安全知识与日常教育教学的关系和重要性的阐述,使我们强化了安全责任意识。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些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些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以前我们说课和评课总是在关注教师的设计和讲授,而很少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也很少去体察学生的情感和需求。肖兴英和王祥述两位老师讲的《怎样说课、评课》的讲座,如用一堂生动的课展示说课、评课的方法及要点,使我在说课、评课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素养。由此,我又一次在观念上、理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恰当把握教学生成,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刘哓白老师的讲座,深深的感染了我。他那活到老、学到老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地工作,对教育事业深深地爱,让我们感受到无形的压力及敬佩的心情,心中不由联想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古诗句的深深意境;深深地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所在;在聆听他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让课堂教学回归原生态的报告后;在头脑中产生无限思绪,似有一种无形的动力激励我们要温故而知新,勉励我们要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地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培训学习中途期间,龙岗一小的邓燕和张久捷、刁贞兵三位老师在我校分别上了二年级语文《浅水洼里的小鱼》、三年级数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练习》、四年级的科学《血液是怎样循环的》教学观摩课;在培训学习后期,龙岗一小的王艳和兰文贵老师在我校三桥村小分别上了语文作文写作和数学《24时计时法》的示范课,为村小老师的小班教学提供了展示平台。他们能根据《纲要》的要求,分别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优质示范课,给了我们全新的感觉,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09年12月22日,我代表学员上了学习汇报课:三年级数学《统计》,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同时也给我提了有价值的教学建议,这对我在今后日常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次培训,也使我深深认识到: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避免出现形式上的整合――教师跟着课件走,学生跟着鼠标走,教学跟着电脑走的现象,引导我们如何去挖掘校本课程,如何发挥现有设备器材的作用;让我们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要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五彩缤纷的花园里,不可眼花缭乱,要学蜜蜂,采撷百花精华,自酿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用教材,还要活用教材、补充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还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通过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作为一名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培训活动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专家及名师结合自身的成长给我们做的一场场精彩讲座,为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字篇二
每日清晨6点20从暖烘烘的被窝里爬起来,冒着严寒去赶公交车的我,带着一种虔诚的学习态度,完成了这次信息技术培训。持续5天的培训,时间虽短,条件甚艰,我却受益匪浅。
自我提升篇
虽然曾在大学里学过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如word和excel,简单的ppt等,但由于乡村中学条件艰苦,学校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而且还经常出问题,久而久之,操作愈加生疏,我们习惯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的传统教学。对于农村中学来说,由于缺乏英语语境,课堂枯燥无味,一些学生对学习英语表现得十分冷漠,甚至到了谈“英”色变的境地。
这次信息技术培训教会了我们许多很实用的技巧。比如说微课的制作,science word文档的运用,精美ppt的制作,音频文件的处理,这些在我的教学中是非常实用的。有时候做课件时需要背景音乐,编辑、剪辑等工作就显得比较重要。另外就是ps抠图技术对修改图片的技巧,这些技巧让我大开眼界,传说中的ps技术修改图片竟是这么神奇。虽然我的计算机基础较差,有些操作并不熟练,但却让我开阔了视眼。我相信这一次培训中的几种技巧一定能让我有更大的进步,并有效发挥到今后的多媒体教学当中去,打破枯燥无味的农村英语课堂,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自我反思篇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不足,由于这几年教学任务较重,琐碎事情过多,自我提升的观念逐渐减淡。作为以人本知识教育为主体教育的学校,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作为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策划者,这一角色的转变决定教师观念也要转变,知识要更新,必须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的本领。教师要善于学习,不学习就要落后,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因此不断进行计算机信息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多制作课件,制作好课件,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尝到了在网上写文章、传达文件的甜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大体知道了教学平台如何使用,教学资源如何下载,但要全面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最后以一句名言自勉:“活到老,学到老。”
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字篇三
在20xx年12月12日至20xx年3月13日期间,我参加了大足县教师进修校举办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习。在培训学习中,我聆听了专家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还看了一些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使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通过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当我听了刘晓白老师的《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化发展》、肖兴英老师的《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及说课》、王祥述老师的《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及说课》、黄海和罗明安老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及操作》,还有教委副主任伍天泽作的《校园安全知识培训》的专题报告后,心中不由地涌起了“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这句话。在贯彻新《纲要》精神的过程中,刘晓白老师带来的思想道德教育:鼓励教师安心——是最高的境界;激发教师负起责任、开拓视野;勉励教师不辱使命——建设现代教育;激起我心中的许多感想。使我能对自己的心态作一个调适,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并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感受到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脸上!感悟到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做到能理解、宽容。要通过改变目标、改进方法、转换活动、合理宣泄、调整认知等六个方面靠近,促进自己向优秀教师方向发展,学到了自信,学到了方法,感悟至深。肖兴英老师和王祥述老师的课堂设计案例研究,能以实际的案例直观展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现新课改指导下角色的转变;教会了我们设计、研究的方法,展示了一种活灵活现的教学氛围,更是让我感受到新课改清新的气息。就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伍主任的校园安全知识与日常教育教学的关系和重要性的阐述,使我们强化了安全责任意识。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些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些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以前我们说课和评课总是在关注教师的设计和讲授,而很少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也很少去体察学生的情感和需求。肖兴英和王祥述两位老师讲的《怎样说课、评课》的讲座,如用一堂生动的课展示说课、评课的方法及要点,使我在说课、评课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素养。由此,我又一次在观念上、理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恰当把握教学生成,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刘哓白老师的讲座,深深的感染了我。他那活到老、学到老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地工作,对教育事业深深地爱,让我们感受到无形的压力及敬佩的心情,心中不由联想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古诗句的深深意境;深深地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所在;在聆听他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让课堂教学回归原生态的报告后;在头脑中产生无限思绪,似有一种无形的动力激励我们要温故而知新,勉励我们要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地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培训学习中途期间,龙岗一小的邓燕和张久捷、刁贞兵三位老师在我校分别上了二年级语文《浅水洼里的小鱼》、三年级数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练习》、四年级的科学《血液是怎样循环的》教学观摩课;在培训学习后期,龙岗一小的王艳和兰文贵老师在我校三桥村小分别上了语文作文写作和数学《24时计时法》的示范课,为村小老师的小班教学提供了展示平台。他们能根据《纲要》的要求,分别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优质示范课,给了我们全新的感觉,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09年12月22日,我代表学员上了学习汇报课:三年级数学《统计》,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同时也给我提了有价值的教学建议,这对我在今后日常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次培训,也使我深深认识到: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避免出现形式上的整合――教师跟着课件走,学生跟着鼠标走,教学跟着电脑走的现象,引导我们如何去挖掘校本课程,如何发挥现有设备器材的作用;让我们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要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五彩缤纷的花园里,不可眼花缭乱,要学蜜蜂,采撷百花精华,自酿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用教材,还要活用教材、补充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还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通过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作为一名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培训活动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专家及名师结合自身的成长给我们做的一场场精彩讲座,为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字篇四
随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一名扎根一线的教师,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韩城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通过学习我感悟到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不管是技术上还是思维和高度上都带给我非同一般的震撼。
这次培训学习,对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老师的讲述能与实践紧密结合,师生平等,更易于理解与接受。
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再教学生再学,老师不教学生不学的过程,忽视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教育是要学生学习变为学生要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
通过本次学习,我也认识和学习了一些实用性极强的软件,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有效的提高了教学备课的效率,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对于教学技术的理解更加清晰。使我对于“问题的设计”、“主题的规划”、“单元学习评价的设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
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这样,才能为我的教学增添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新的认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我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断的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贯彻兢兢业业、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信息化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字篇五
“技术进步能否促进教育公平?”在5月23日召开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教育与信息技术领导者论坛”上,古巴教育部部长埃娜·委拉斯凯兹·柯比埃拉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一旁的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董事会主任安德鲁·施莱克尔。
“两者并非正相关。”在施莱克尔看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移动互联设备的普及,使很多国家做好了拥抱教育信息化的准备。但是,乡村学校装上了电脑连上了wi—fi,孩童背包里装上了ipad,就能够画出更美教育愿景吗?对此,施莱克尔表示,自己保持审慎的乐观态度。从技术进步到弥合教育鸿沟,仍有许多路要走。在他走过的许多国家,“技术反而扩大了鸿沟”。
施莱克尔语惊四座,会场里响起了掌声。
循着掌声,论坛主持人、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展涛幽默地问鼓掌的不丹代表:“请问您为什么鼓掌?”
“如同施莱克尔所说,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缺少信息设备,而是老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这位不丹代表说,自己曾去过一所乡村学校,学校电脑上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公布过两个数字,第一个数字是现在全球80%甚至90%的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人们都有移动设备,至少是手机。第二个数字是105个国家的手机持有量,至少一个人有两个手机。
移动互联设备有了,谁来培养移动互联学习的能力?“运营商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中国电信集团副总经理高同庆认为,“以信息化撬动教育公平,运营商不应该只扮演一个硬件供应商的角色,而是应该承担起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培训”。
对于一些国家的教育来说,信息化是一个命运攸关的决策。卢旺达副首相、教育部部长斯坦斯勒斯·伯内德·劳卡巴姆巴说:“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拥抱信息化。”经历了战乱和种族大屠杀的卢旺达,“是一座从瓦砾中建设起来的国家”。
劳卡巴姆巴表示:“我们使仅有的教育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此时,信息化提供了一种技术的解决方案。”
与卢旺达一样,教育信息化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教育发展的支点
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字篇六
“技术进步能否促进教育公平?”在5月23日召开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教育与信息技术领导者论坛”上,古巴教育部部长埃娜·委拉斯凯兹·柯比埃拉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一旁的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董事会主任安德鲁·施莱克尔。
“两者并非正相关。”在施莱克尔看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移动互联设备的普及,使很多国家做好了拥抱教育信息化的准备。但是,乡村学校装上了电脑连上了wi—fi,孩童背包里装上了ipad,就能够画出更美教育愿景吗?对此,施莱克尔表示,自己保持审慎的乐观态度。从技术进步到弥合教育鸿沟,仍有许多路要走。在他走过的许多国家,“技术反而扩大了鸿沟”。
施莱克尔语惊四座,会场里响起了掌声。
循着掌声,论坛主持人、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展涛幽默地问鼓掌的不丹代表:“请问您为什么鼓掌?”
“如同施莱克尔所说,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缺少信息设备,而是老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这位不丹代表说,自己曾去过一所乡村学校,学校电脑上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公布过两个数字,第一个数字是现在全球80%甚至90%的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人们都有移动设备,至少是手机。第二个数字是105个国家的手机持有量,至少一个人有两个手机。
移动互联设备有了,谁来培养移动互联学习的能力?“运营商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中国电信集团副总经理高同庆认为,“以信息化撬动教育公平,运营商不应该只扮演一个硬件供应商的角色,而是应该承担起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培训”。
对于一些国家的教育来说,信息化是一个命运攸关的决策。卢旺达副首相、教育部部长斯坦斯勒斯·伯内德·劳卡巴姆巴说:“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拥抱信息化。”经历了战乱和种族大屠杀的卢旺达,“是一座从瓦砾中建设起来的国家”。
劳卡巴姆巴表示:“我们使仅有的教育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此时,信息化提供了一种技术的解决方案。”
与卢旺达一样,教育信息化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教育发展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