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你能成为教师读书心得(十二篇)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你能成为教师读书心得(十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8 16:15:21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你能成为教师读书心得(十二篇)
时间:2023-02-08 16:15:21     小编:zdfb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你能成为教师读书心得篇一

我始终认为: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敏锐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郭道胜在《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中也这样写道:“教育应该创生,这种创生是长期积淀、自然追求的结果,它具有洞察尘世万物的穿透力。”。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思想应当而且必须成为自身素养的第一要素。

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成了教参的“搬运工”、“代理人”,视教参为“金科玉律”。于是整天忙于应付出习题,编写资料和考试,使自己成为思想越来越狭窄的“教书匠”。孰不知在教育前行的征途中,需要的正是充满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

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于是乎,学生一个调皮的眼神都会使他们心惊胆战,一个小小的失误更会让他们如临大敌。孰不知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智慧点燃生命之光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

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教学方法死板老套,从来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甚至会武断地把教育困难的原因单方面归结在学生身上。孰不知反思是一个教育者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之一,是一个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的体现。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中这样写道:“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需要有思想的行政领导,需要有思想的校长,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刊物的编辑,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作为一名职校老师,面对职校学生与普高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特殊性,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思想去指引教育方向,用思想去陶冶学子的心灵,用思想去塑造学子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职高教育的特殊性,我认为: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树立新型的“人本观”。人本主义尊重人的自我中心和自我意识,重视发展人的内在潜能,坚信每个人都有发展潜能的欲望,坚信任何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坚持人类本质的完整和完善,强调通过意识体验达到自我肯定。而如何使职高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迅速适应学习环境,以至将来能顺应快速变迁的社会,正确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竞争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是职业教育工作必须面对而又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所以职业教育者不仅要重视“知识本位”、“能力本位”,更要重视内在精神世界的“人本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情绪体验、社会适应性、自控能力以及自我意识等。

其次要确立正确的“人才观”。传统的“人才观”,通常是以一种静态的刻度去评价学生,幻想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这样一来必然会压制学生的天性,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学生是有差异的、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职高学生,他们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如果教育不当,就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我们要有一种新的学生观,以平视的眼光看学生,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我们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不要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大惊小怪,动辄以恨铁不成钢、急于为学生着想为理由惩戒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品质等均不成熟,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去看待学生,看不到学生的.可塑性、发展性。教师在工作中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变化,看到学生的“未来”,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

最后,要培养积极的“反思”观。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一日三省吾身”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我们能时刻反思学生的成长过程,那我们看到的将不再是一群学生,而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反思教育事件与过程,每一次感动、每一个遗憾、每一个谜团……都将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加丰富;反思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的教学艺术将不断改进、不断成熟。“思考着往前走”,是教师成长的写照,也是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

“你有思想吗?”,这也许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时时扪心自问的一个话题。在我们的教育世界中,应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应该让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应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有一天,我们终将年华老去,但我们的思想永远会在曾经的足迹中闪光,并一直照亮着前行的路!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你能成为教师读书心得篇二

几年前学校推荐时读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今年市名师工作室推荐书目中正好也有此书,重又拾起细细品味,应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此书的感悟更深了一些。我被一个个充满哲理的故事,被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所吸引,它给我带来清新与乐趣,我被一段段精彩的阐述,一句句充满深情的话语所吸引,它给我启迪,给我震撼,也给我展现出一个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新时代教师的形象。

人因思想而伟大,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师都是思想家,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至少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现代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现代教师既是学生的师长,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在我看到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平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职业之路,默默无闻。虽然精神可佳,但这多么可悲,其实“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前几日听到六职专任老师自喻“我是一名教师,我不想做蜡烛,要做一棵参天大树”道出了我的心声。我想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在追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享受的是充实与愉悦。

完美的心态,必定由此而生。书中也提到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不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创造自我”,教师的职业生命中应该除了学生,还有自己。教师要有理性,尽最大可能设计出“课堂四十分钟分分都是精华”的教案,授课力尽详细,简洁,提高课堂效率,那也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作为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21世纪是创造的时代、竞争的时代。我们教师也要努力寻找自己的出口,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爱心为基础,以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开展教育教学。

我已到不惑之年,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了20年,凡事竟然也以“老教师”自居,对于读书,学习总认为自己过了最佳年龄,只要做好自己份内与本职的工作就好。读了郭老师的书,反思自己从教二十载,明白一个人资历并不是年龄的增加,而是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对我来讲更应时时刻刻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人生,思想观念跟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追求科学从教、求真务实。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你能成为教师读书心得篇三

课余时间,我认真拜读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作者郭道胜是一位从教20多年的具有深厚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知识的教育实践者和管理者。他用精彩的案例、精辟的论述,深入浅出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新时期的教师专业形象,成为所有教师的明确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一个没有品位的人,是一个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没有品位的城市,是一个低级趣味的城市;同样,一所没有思想的学校,没有文化品位的学校,只是一个贫血的,毫无生机与希望的砖石构造。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活在树木与水塘之间,活在劳动和精神自由之中,活在诗歌和艺术的边缘,活在有尊严和挚爱的生活之中,定会活得更舒服些。”教师的品位直接影响到了它所交学科的魅力,试想,一位富有文化力量的教师,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展示文化的感染力,它随时都在用艺术来熏陶学生的艺术细胞,用文化来诱发学生的文化因子。他定会使所教学科散发出浓浓的人文气息,这样的教师,不正是我们所向往和追求的被广大学生所喜爱的有思想的教师吗?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教育既是严谨的科学,又是精湛的艺术,科研的力量就在于把科学和艺术以最佳的比例结合起来。只有真正投身于科研,教师才能成为一个智慧型、研究型的有文化的教师。

掩卷思考,我认为自己有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在需要,因此,我想我的学年个人发展计划应该制定得更加细致一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近期和远景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方向,明确研究形式,挑选一位年轻教师组成合作小组,通过目标引导让科研实现自己的内在需要。

要想实现我的发展计划,我认为自己必须认真参加到教师读书工程中来。通过阅读理念名著实现自己的有内涵、有思想的科研之路。

每一位教师都是科研的主角。老师们定期开展科研交流活动,推行教师作课——反思——再作课——再反思制度,这个制度让每位教师都有展示课堂风采、交流教学理念的机会。在教研创新的工作中,我初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提升了自己的文化。

新课程的编写依据是: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组织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提升人文素养,厚实人文文底蕴。读了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在自己所教学科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机会,为学生搭建发展的舞台。通过举办小小解说员选拔赛、小记者培训等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让学生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人文素养的过程。

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学科文化,真正凝聚全体师生的心,塑造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乐园。我认为,如果每一位教师都做到这一点,学校一定能焕发更大的生机和活力,也一定能在发展学生、发展教师的同时获得最大的学校发展。

在工作中学习,得到理论的指点,使我们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在学习中工作,得到的是实践检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快的发展和进步。我想,这就是《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带给我的收获,也是我参加读书活动收获的最大成果。

前几天拜读了肖川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

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你能成为教师读书心得篇四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对于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你能成为教师读书心得篇五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使人除鄙见,开茅塞,获新知,变聪慧。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不朽的精神。所以书籍永远是新的。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因此,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潭水”。书本是的老师,读书是的乐趣。读书还要讲究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等等。

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让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使我百读不厌。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教师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快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一天喜读书不难,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实现梦想,但首先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教师只有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指导教育过程。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的过程,应当是学习学生主体和教师主体的关系。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自主知识的收获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不断更新,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书,用心育人。

师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先行者,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甘愿奉献,自强不息的骨气。教师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不断充实、不断进步。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你能成为教师读书心得篇六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10多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你能成为教师读书心得篇七

从小到大直到现在工作为止可以说是在书的陪伴下渡过的,书成了我形影不离的朋友。尤其是现在每天都做着与书有关的事情,更应该潜心研究书本知识教给求知若渴的孩子们,我成了孩子们心中无所不知的“大王”。随着新世纪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也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高铁时代”,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不让自己落伍,更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书与我们一同而行。书,我心中的“神”啊。

读书很甜。一本好的书,是一个足以让你“为伊消得人憔悴”,或在大树之下,或在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行或卧;或高唱,或低吟;或一杯清茗,或一烛月光;或一点清阴,或一抹夕阳;或数株芭蕉,或一带远山。心态自由,兴味十足,反复摩挲中,生出一般热情,凝成一丝淡定。读书的佳境,如同爱情一样,是两心投契,是以身相许,是默然沉浸,是静静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

读书,让我与屈原为伴,共和《离骚》。只是奈何不了汩罗江流水汤汤,混沌不清,淹没了岸边的绿地,冲走了汀洲上的萋萋芳草。尽管“灵修浩荡,不察民心”,但是你奔跑在心中的那片绿地里,依旧追寻着那最圣洁的芳草。

读书让我与张岱邂逅在“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湖心亭雪景中,饮热酒,畅谈人生,痴人相对,两顾却无言。虽是寒冬季节,可是如此唯美的景致足以装饰我心中的那片绿地。因为雪的纯真,让心中的绿地变的如一张毫无杂质的地毯,温暖了我的心灵。无奈那个时年已经过去,物非人亦非。

读书犹如让我听清风微拂,看柳絮纷飞……心里一片宁静,仿佛置身于梦中,不肯醒来,不敢醒来。生怕汽车的鸣笛,烟尘的污染,纷纷扰扰,破坏这古朴宁静的分分秒秒。

读书让我悠然,幽然,忧忧然。当时间的风吹过汩罗江岸的芳草,拂过苏轼游赤壁的水波,吹落了李清照的黄花,飘飞了湖心亭的那场雪;当现代文明将这原有的纯洁、诗意唯美渐渐腐蚀,如同一阵寒冷的秋风荒芜了原有的绿意,心灵枯萎凋零了,人亦比黄花瘦了,心中的那片绿地亦瘦了。我的耳边不断地响起荷尔德林诗意地栖息的呼唤,我着迷地追寻一股清凉的风吹绿彼岸,吹遍田野。可是,有时候,有时候我们却天可奈何花落去,在心中绿地独徘徊,彷徨又惆怅。

初中时读过一则佛经故事,故事中的老和尚,每天坚持扫地,从山门扫到山下,扫地的时候,经常唱一首偈语: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人人都把心地扫,人生何处不净地。当时读这则故事,只是觉得好玩,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则故事也有了自己的禅机。其实,在喧嚣的社会中,选择读书,何尝不是清扫心地的过程。“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这句名言即是读书人千锤百炼得出的历史感悟,也是读书人内心深处的呐喊。东晋诗人陶渊明曾在诗中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只要自己的内心远离江湖的是是非非,又何必管尘世间车水马龙之门。日子久了,心中的那份幽静便如天街小雨,慢慢酥倒你的一颗曾经浮躁的心。然而如果你的内心马蹄声声,剑气如虹,即使身在万籁俱寂的深山,也得不到半点的清静,又何谈读几页书,清扫自己的心地,使之成为净地呢?

“阅世长松下,读书秋树根”。当然,这里的书是历经的开卷有益的好书。好书隐藏着巨大的秘密!道本无言,文以显道。通过读书,浮躁的内心能在喧嚣的红尘中打开一扇灵魂的窗,让灵魂的洁净展现在的碧蓝如洗的天空之下。让心灵借助文字读书这一“火把”的光亮,我们可以穿越那遥远的历史,窥见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桃花源,进入另一个干净的灵魂家园。

夜晚,一盏孤灯在案,一杯清茶幽香,从书海中取一瓢啜饮,端详着那些内心欢喜的文字,隐隐能感受到其中的祥和与宁静,一盏心杯似水平。心中渐渐明朗,疲惫渐渐消散,心境的枝枝丫丫毛毛草草,都被梳理得清明柔顺,心平,气和,神清,意朗!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希望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新世纪的教师在读书浪潮的号召下,与书为伴,和书交友,让书沐浴我们成长,让书滋润我们这片土地,让祖国的未来开放出最美的花朵。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你能成为教师读书心得篇八

句型是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意义从大量的句子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语言的一般表现形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设计教学活动,有利于句型教学目标的高度达成,应当把握以下四个基本途径。

一、创设真实情景,加强意义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境看做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和其他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景,加强对句型的感知与理解。例如,为了教学生“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态的一般疑问句式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方式”,一位教师在教室前的黑板上方悬挂了一个气球,邀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进行触摸气球的竞赛,并发出“jump high and touch the balloon”的指令。男生跳得高,碰到了气球;女生则没有触摸到气球。这时,教师很自然地指着男生问其他学生:does he iump high?学生回答:yes,he does,再指着女生问:does she jump high?教师得到的回答自然是no,she doesn’t,这样。学生就在这个真实的情景中自然地理解了该句型的意义。

二、设计旧知铺垫。巧妙呈现新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获取新知识的基础,通过提示新、旧句型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句型的意义。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2b》(译林版,下同)第三单元“what can you see?”时,有一位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已经学过的“can you…?”会话,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停车场的夜景图。随着一束模拟探照灯的光束移向不同的车辆,教师逐个说:a car.i can see a car.a see a bus.a jeep.i can see…然后,将光束聚焦在一辆小汽车上,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引导学生答:ican see a car.这种从旧知引人人手,通过铺垫性操练,引导学生自然地感知并理解新句型,学生会学得轻松、活泼。

三、强调意义联系。实现知识迁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小学英语句型教学应培养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来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采用循环式编排方式。以时间表达的句型为例,这套教材在3b、4a、5b的教材中先后三次在相关单元安排了时间表达的不同句型,体现了“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综合复现”的原则。有一位教师在教学5b第七单元“a busy day时安排了4个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教具钟。t:what’s the time?(旧知)s1:it’s three o’clock,(旧知)2 教师将时间拨到3:30。t:what time is it?(新知)s2:it’s three thirty,(旧知)3 学习新句型后,教师让学生向教师提问。s3:what time is it?(刚学的新知)t:n’s halfpast three,(新知)4 教师出示新旧句型,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

这种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帮助学生实现由旧知向新知的迁移的教学方法,既突出了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的教学,从客观上降低了学生理解新知的难度,又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建构新知。

四、提倡协作交流。体现真实交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其中,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而真实交流的活动又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有一位教师在教学5b第五单元时,在句型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了“认识新朋友”的任务。教师出示朋友tom的照片,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所学的新句型“does he?”来了解tom的情况,并把问题记录下来,派代表向老师提问,以获取tom的相关信息。交流时,学生纷纷发言:does he live in london?does he studychinese,9 does hertln fast,9 does he swim well?…在这个存在信息差的交际任务中,学生相互协作,通过交流建构起了有关tom的信息资料,既熟练巩固了所学句型,又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增添了学习信心和兴趣。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都不是唯一的,但是,任何课程都有一个基本目标。那么小学英语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此作了一个明确的回答,这就是“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这里,“学生的发展”的内涵是丰富的,但是决不能被泛化而失去其最基本的学科特征。它应当主要地是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一个以英语作为外语教育的国度里,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还是靠课堂。这就给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小学英语教师一直在实践中艰苦探索,努力在实践中做出了一些改进,也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从总体来看,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学研究只是试图不断调整我们那些不恰当的教学行为,而并没有真正触及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即没有真正解决制约英语教育发展的理论与理念的问题。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犹如一缕春风,向我们扑面而来。源于西方哲学思想又被认知心理学所广泛应用的建构主义,其基本原理一经应用于课堂教学。就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也因此应运而生。

与西方以往外语教学法各种流派不同的是,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不仅突出强调了“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发展”的思想——这与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更重要的是,它是有其坚实的哲学基础的。

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则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具有联系性的,真正的语言能力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孤立的、机械的、僵死的应答操练。离开具体情境的语句是没有任何确定性意义的,

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的发展总是有条件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则认为,语言知识的建构不仅需要激发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而且需要创设、呈现新的语言现象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去体悟新的语言现象及其语义和用法。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运动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则认为,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建构和发展过程是必须循序渐进的。

辩证唯物论认为,人对世界的认识是需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则认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获得过程是需要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去主动探究和亲历体验的,而不能是被动接受的。

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对于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也不可能是万能的。然而,在我们研究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倡导的六大理念时,竞发现这六大理念无不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相关联!这决不是一个巧合!如此说来,在我们苦思冥想如何通过改善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这个问题时,我们是否应该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中得到一些启示呢?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一种辅助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的集成和深入。因此,有效的布置这类作业,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课外活动及英语学科的特点,布置此类作业有以下几种形式。

(1) 英语歌曲

唱歌能陶冶人的情操,优美的旋律能带给人欢乐,绝大数学生喜欢唱歌。经典的英文老歌“edelweiss”,家喻户晓的影视名曲“my heart will go on”无不令人陶醉,而最受学生欢迎的要数流行歌曲了,s.h.e, f4一首首好听的英语歌曲,使他们感觉新鲜、刺激。因此,学生常常使积极主动地去听去学,自己自觉地练。所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时要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英文歌曲,他们便经常唱,反复唱。这样,他们能在体验音乐美感的同时,不自觉地复习或学习一些单词、句型,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和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们可举办英文歌曲演唱会,让学生登台演出,体验成功的喜悦,参与的乐趣。

(2) 英语竞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长处组织各种竞赛,这又是课外活动型作业的一种形式。组织此项活动可以以年级为单位,形式有英语书法比赛、听力比赛、演讲比赛、猜词比赛、智力问答、脑筋急转弯等等。因此此类作业形式生动有趣,学生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准备,教师应组织评为认真评定,评出集体奖和个人奖,对学生的成绩予以表彰。此项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展现他们的才华。

(3) 英语角

为了给学生创造英语语言环境,我们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即每周参加英语角活动。在学校文化氛围较浓厚的走廊花架处设立“英语角”的活动场所,在其入口的醒目位置竖立“welcome to our english conner”等标牌。这样的布置立刻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说英语的氛围,给学生创立了一个仿真的口语交际与应用环境。有时侯还可以根据需要和条件邀请外籍教师来校参观与英语角的活动。学生可以在英语角大声背诵课文中的小诗、绕口令、儿歌;或根据老师确定的主题小组交谈或是进行辩论赛。还可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自由地交流思想,交流学习。英语角的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英语知识和技能,口语交际能力大大提高了。这种语言环境的营造可使学生体会到学英语有趣,学英语有用,英语容易学。

(4) 听英语广播,看樱花雨电视节目

课本的知识再多也是有限的,而我们的周围英语无处不在,电视里有丰富多彩的英语节目,cctv channel 5的球赛转播,cctv channel 6 周二的原声影院,引人入胜的discovery, 与中学生同步的outlook, 还有收音机里的英语新闻,只要我们稍加布置和引导,这些英语就会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因为学生感兴趣,所以这是一类不用监督也一定会出色完成的作业形式。

(5) 英语表演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还可以布置英语表演型作业。可让学生自编、自演,也可以让学生把一些经典的课本剧搬上舞台,如学生们熟悉的童话剧《灰姑娘》《白雪公主》,还有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项链》《麦琪的礼物》等。学生在这项活动中自己设计台词、表演、动作、服装、道具、舞台背景、灯光等,使他们各方面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

总之,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型作业,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英语课堂教学密切有关,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近年来,为推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中学英语语篇教学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如何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应用于中学英语语篇教学?我做了如下思考与尝试。

一、what?——在语篇教学中我们应该建构什么?

在当前的语篇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注意力过多放在新单词、新句式的教授上,一节课常常顾此失彼。教学目标不能达成。我在进行语篇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关注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譬如,在引入一篇对话或短文时,教学生抓住全文的关键信息:如果采用听的方式,我会教给学生速记的方法;如果采用阅读的形式,我会关注学生扫读的技巧。在引导学生学习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去猜测某些新单词的意义。而在对一篇对话或短文进行归纳总结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作为提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我认为,在语篇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生解决的,应该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会让孩子们获益终生。

二、where?——我们的语篇教学应该建构在哪里?

在语篇教学过程中,我常采用这样三个环节:1 导——设置话题,着力于激活与本语篇相关的背景知识,为学生提供建构的基础与可能,同时进行新单词新句式的适当铺垫(铺垫那些会对语篇学习形成较大障碍的内容);2 听/读——根据技能训练的不同要求,以听或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能够独立接触语篇的机会,让学生对语篇获得一个整体的、自己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引导学生借助对文本的听或读获得信息、整理信息、转述信息,同时不断验证老师提供的学习策略或学习方法,使之逐步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经验;3 练——设置任务型的语言活动,以交流互动、有效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语言建构的情境和机会,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养成。

三、who?——在语篇教学中应该建构的是谁?

在语篇教学的推进过程中。需要建构的,不仅仅是学生,更需要教师的主动建构。

首先,教师新的角色意识的转换。在语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是教会学生语篇的人,更应该是引导学生经历语篇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只有教师完成这种角色的转换,才能在语篇教学中思考:在学习该语篇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什么?还需要通过学习获得什么?在此过程中我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学生还需要哪些资源?他们有多少自主学习的空间?等等。经历了这样的思考,我们的语篇教学才会真正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种解读和理解才能使得我们对教材的使用成为建立在每一个不同教师原有教学经验之上的内化和建构,才能真正用出“精彩”。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你能成为教师读书心得篇九

大学毕业后很少静下心来认真的读专业的教育理论书籍。因为在我看来,只要多读书(闲杂书籍也行),真心的爱孩子,努力的工作,热爱自己的职业,一切就足够了。至于专业书籍,不是太过专业看不懂就是看上几页就心浮气躁,大多数都以工作太忙为由而忽略。所以学校暑假的读书活动的开展让我重新找回了大学读书的做读书笔记的感觉。

暑假我拜读的是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的《和教师的谈话》。在前苏联他撰写的《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这些书被誉为教师必备书。《和教师的谈话》一书读完,就像和大师促膝而谈,聆听大师的谆谆教导。书中阐述了低年级教学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还提出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方法,使我收获良多。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些学生容易写错字,看到一件事不能很好地描述。教师往往责怪孩子笨,思想不集中。这说的不正是在教学工作中让我们老师大伤脑筋的“后进生”吗?尽管家校“双剑合璧”,然而收效甚微。有时都产生放弃的念头了。这类学生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大师指出,实际上是他们的观察力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后进生”观察事物,让“观察观察再观察”成为他们的座右铭。大师还指出,要尽量设法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逐步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树立起信心。读到这里,我的脸禁不住一热,反思自己平时对待这类学生,往往性子过激,不能对症下药,那个大谈“不可揠苗助长”的人干的却恰恰是违反事物客观规律的事。总是拔高了要求,总是希望每个后进生能够达到自己要求的标准,结果是,学生因达不到而没有成功感,自己对这部分学生也越来越没有信心,以至于最终放弃这部分后进生。

对于大师谈到的“学习诱因问题”,我也很感兴趣。特别是他引述的列。托尔斯泰的那一席话让我深有感触:“为了使儿童对人们所教给他的东西能够理解和感兴趣,不要对儿童讲那些他不知道和不能理解的东西,也不要讲那些他知道的并不次于教师、有时是胜于教师的东西。”

我想,要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教材吃透了,教法自然就有了。哪些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哪里是学生的困惑点,哪里是需要深入探讨的,哪些只需点到为止,教师心里都要清清楚楚,那么学生的学习欲望就自然地产生了。

在书中大师认为课堂应该让学生充分交流国家重大事件,他说:“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每一个孩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就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如果班级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看了这些文字,我很赞同赞科夫的建议,课堂是一个愉快交流、多向互动的地方,学生们在交流中学习成长,是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发表意见、相互讨论、敢于批判、乐于交谈是一个老师应该也能够做到的。

大师还谈到“树立教师威信”问题。我们都知道树立教师威信很重要,那么教师的威信是指什么呢?大师指出,威信不是维持班级的表面纪律,而应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教师既是学生的年长的同志,同时又是他们的导师,对集体,对个人,时刻不可放松指导的职责。教师要理解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要从多方面形成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拥戴。“亲其师,信其道”,看来教育确实上是不分国界的,爱是教育永恒的旋律,爱是教育不变的话题。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你能成为教师读书心得篇十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sss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你能成为教师读书心得篇十一

拜读了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文章,观摩了数十节精彩而又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使我深受感染和启发。黄爱华老师在教学上孜孜不倦地思考与实践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1.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从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难发现这一点。

2.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学生又是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动对象。由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差参不齐”,但我们绝不能就凭此而人为地把学生分为好学生与差学生,只是发展的进程有快有慢罢了。黄爱华老师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把握好了两个字:“和”、与“平”。“和”指的是“和谐融洽的气氛,“平”指的是“地位平等的交往”。教学的过程教师不应该是一位“独裁者”,应该是一位致力于帮助学生、涉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善于合作的“良师益友”。在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他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表扬与鼓励、蹲下身子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合作;我们也经常听到“再想想看,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行”、“你得想法真得太伟大了,坚持下去前程似锦”等许多沁人心田的话语。所有这些无不反映出黄爱华老师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为人处事的原则。

二、追求卓越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共识。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体现。黄爱华老师的教学艺术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求“实”。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没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就没有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只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的统一,教学才成为引人注目、令人为之倾倒的艺术品,教师才能成为受人钦佩的教学艺术家。”

求“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或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教学艺术是在科学地再现的求“实”中,师生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活”化,以达到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

求“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与情趣,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

求“趣”。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课,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求“新”。在学习别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现自己鲜明的个性。创造是一切艺术的特质,没有创造也就无所谓艺术。这些创造,或表现为对常规的、传统的教学形式的突破而代之以各种革新;或表现为对课堂结构的新颖而独到的设计;或表现为对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塑造;或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科学选取与艺术的加工。

求“效”。学生在艺术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取得了非一般的教学效益。

写到这里,我似乎又有了一种更深的体会:与其说黄爱华老师是一位名师,倒不如说黄爱华老师是一本书,一本只有认真思考、认真实践后才能读懂的书。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你能成为教师读书心得篇十二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我。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我。

不仅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就应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我。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我。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到达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能够帮忙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我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我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这是学生的向师性,是一种纯洁的完美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情绪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我的学生,首先务必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就应学会的`,更就应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向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务必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带给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能够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取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我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持续一颗好奇心,想一想这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这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我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