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看后感想 看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感想(九篇)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看后感想 看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感想(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5 16:57:22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看后感想 看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感想(九篇)
时间:2023-02-05 16:57:22     小编:zd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感悟,通过写心得感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感悟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大全,供大家借鉴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观后感悟篇一

《我和我的祖国》作为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之一,其也是国庆档电影之中的霸主,而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

故事

。所以关于观看《我和我的祖国》电影的感悟体会,小编准备了以下

文章

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该片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间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故事

这个才真的是全明星阵容。如果在这三部曲当中,你只想选择一个去看的话,那么就推荐这一个吧。158分钟的电影,拆分成七个故事,不会差到哪里去。

在一个影片里,短片横向比较,导演的功力也就可见分晓了。

接下来一一说。

01

《前夜》单元由管虎执导,黄渤、王千源、欧豪、梁静、佟大为等人主演。

主要讲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天的故事。

1949年的当天,我们只看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冉冉升起,却不知道在开国大典前夜,关于国旗还有这么惊心动魄的事。

第一次使用电动,于是用1:1的方式进行模仿试验。没有红绸子、黄绸子……在屋顶上用喇叭一喊,就会有相亲们送来。

在最后紧急时刻,为了让国旗能在高空固定,需要化学物品。前两个屋顶上的呼唤看着也许让人发笑,可是这一刻的呼喊,有绝望有期待。

夜越来越深,时间越来越紧迫,没想到即使在半夜,乡亲们也都各自提着灯笼来到了这里支援。

漆黑的小巷子被温暖的灯笼一点点点亮。

宁静的屋子被一个个相亲们热情的声音“我这个可以吗?”“用我的吧!”变得喧闹。

本来绝望了的林志远(黄渤饰演)点燃了希望和斗志。合成了所需要的东西。

然后他一路朝着天安门去,车被拦截也不顾一切冲,这大概是影片的第一个泪点。

作为唯一会焊接的他,却有着恐高症。然而没有办法,他依然用简陋的工具爬上旗杆,开始焊接。他是如何克服自己的高空恐惧症的,黄渤把这一段演绎得很好。

整个《前夜》的故事完整,节奏紧凑,演员演技到位,我给五颗星。

02

《相遇》单元由张一白执导,张译、任素汐、张嘉译、彭昱畅等人主演,主要讲述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故事。

当时要做原子弹,中国有许多无名英雄,隐姓埋名投身这个事业当中。无论是在原单位还是在派出所,都是查无此人。主人公高远就是这样。

原本有个相亲对象,正在相处。却忽然消失。

两个人在三年后,在当时送姑娘回家的公交车上相遇。

姑娘为了等自己喜欢的人,三年来四处打听,每天都要来坐这个公交。意外相遇,高远却不承认自己是谁。

而高远呢,自己为了拯救试验结果,因为辐射受伤。在医院住下的时候每天都在听外面是否有什么声响。

两人相遇之后,两个人之间的故事由姑娘的讲述展开。

正要相认的时候,忽然听到爆炸声,全国沸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高远冲下车拿起报纸放进怀里珍藏。

那一刻心里踏实安慰兴奋……百感交集。

两个人被人群冲散。

而他的一切隐忍和委屈,在当时姑娘虽不明白,却信任。在后来,明白了,所以痛哭。

人物形象鲜明,丰满。四颗心。

03

《夺冠》单元由徐峥执导,吴京、马伊琍、徐峥、刘涛、张建亚、韩昊霖、樊雨洁等人主演,主要讲述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的故事。

这一个单元大概是我心中在七个故事里数一数二的排名。

女排夺冠,这样一个故事,怎么融入情绪,怎么带动爱国情怀,怎么感染人……编剧和导演的功力真的是设置得很巧妙。

这是由两个小孩子的视角展开。

朝夕相处的两个小男孩小女孩,女孩第二天要

出国

了。男孩准备送给她自己亲手画的画。然而这天转播女排比赛,他们家是这附近唯一有电视的。

可当时设备不是很好,只有小男孩会接天线。

一面是约好见面的小美,一面是大家想看比赛的心。

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总会让人会心一笑。

小美被妈妈拉走了,小男孩咬牙回到屋顶弄天线,悬挂的窗帘在他的后背,举起的天线,就像一个超人。

整个影片真的很“徐峥”,是七个故事里最轻松可爱的。

四颗星。

04

《回归》单元由薛晓路执导,杜江、朱一龙、惠英红、高亚麟、王洛勇、任达华等人主演,主要讲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故事。

“香港回归,国旗在凌晨升起,一秒都不能少”。

通过一个修表师与香港阿sir的相遇故事,调表这种老技术的穿插,换上国旗,烟火亮起站起来热泪盈眶捂着胸口的瞬间……都非常温情。四颗星。

05

《北京你好》单元由宁浩执导,葛优、龚蓓苾、王东等人主演,主要讲述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故事。

浓浓的京味儿,也很“葛优”。有诙谐,也有温情。

穿插了汶川地震,鸟巢修建,让故事丰满,人物形象鲜明饱满。五颗星。

06

《白昼流星》单元由陈凯歌执导,刘昊然、陈飞宇、江珊、田壮壮等人主演,主要讲述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故事。

这大概是我最不懂的一个故事。

从这个名字就透露着一种莫名的文艺,和这个原型感觉融合的很是生硬。三颗星吧。

07

阅兵式中,有人接受全世界万众瞩目,可是也有很多人,为了阅兵式的顺利隐姓埋名,默默付出,不计较个人得失。四颗星。

很多对于白昼流星争议很多,,但是我真的最爱这个故事,其次是葛大爷,然后就是徐峥的小孩子部分(吴京和马伊琍出来之后太尬了)。关于白昼流星,讲的是扶贫和神舟十一号,李叔和沃德乐的人物形象塑造的很好,特点鲜明,从刚开始偷东西抢东西的野孩子,到看到神州降落之后落下的泪,很多人转变太快,但是总共就22分钟,不管怎样弄都快,这样子刻画反而很好,偷李叔救命的钱之后,就有转变的苗头,说这不是偷的不是给的,是借,以后会还的时候。其次就是扶贫与神州的对应,前边的扶贫已经提现出来了,但是世界是留给年轻人的,他们需要希望和爱,李叔对于他们更多的是精神扶贫,让他们见证

寓言故事

里的白昼流星,进行心灵的洗礼。没有必要因为两个孩子进去,而否定了白昼流星的全部。

前夜故事讲的很好,但是逻辑硬伤太多(前面剧评已经有分析了),偏偏只针对白昼流星骂,然后找各种借口为前夜挽回,说什么电影需要戏剧性,可以放弃一些逻辑,要不然没法看,那么同理,电影也需要一些浪漫主义,这个要求也并不过分,你可以觉得他不好,看不懂,不感动,但是他真的没有烂到辣鸡的水平,毕竟立意摆在那里,能带给人很深的讨论。

相遇很喜欢张译的表演和人物刻画,但是车上任素汐那一段完全没有必要,占据太多部分,本来很期待科学家更多的人物经历的描写的。

回归只讲了零时零分零秒升起中国国旗,没有其他的记忆点。

至于护航,耍帅镜头太多了,故事也没有特别吸引人。

现在很多人已经在抠字眼了,电影真的不能这样,如果这样,每一个部分都说不过去,很喜欢评论里的一句话,衣服翻过来穿里子是干净的,代表野孩子的内心也是干净的!

一部浪漫主义的电影,观众偏偏要求他现实,就像你想吃甜的,吃了辣的就要骂他为什么要是辣的一样。

导语——1997年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为了确保五星红旗能在0分0秒准时升起,为了给祖国争取2秒钟时间,中方代表与英方斗智斗勇,进行了16轮艰苦卓绝的拉锯式谈判。这是回归仪式背后,不为人知的一场“没有硝烟的纷争”!

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然而总有一些时间节点,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让所有人为之永生难忘。

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在香港会展中心,五星红旗准时升起,猎猎飘扬!经历了154年风雨飘摇,血脉分隔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是祖国和人民不可磨灭的共同回忆。

恍然间,那一天已经过去22年了。2019年,由薛晓路导演执导的《回归》,作为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的一部分,真实的还原了这一历史盛况,抒发了祖国和人民的共同心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短短一分四十八秒的预告片,让人心头触动,热血沸腾。导演薛晓路以回归仪式筹备前后,几个普通人的视角切入,再现了1997年7月1日这一重大历史时刻。他们是坚毅果决的中方外交官、庄严肃穆的仪仗队军人、英姿飒爽的香港警察和赤子拳拳的钟表师傅。

《回归》这个片段,不仅将为我们呈现一场庄严的交接仪式,还将首度揭示香港回归谈判桌上,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纷争”。

让我们回溯这一段历史,来看看当时发生的故事。

1996年年底,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交接仪式总指挥安文彬先生,率领交接仪式筹备小组进入香港开始前期工作。

然而,类似这种的主权交接仪式,世界上无一先例可循。于是,一切只能由自己设计策划。在具体安排中,最关键的是要完成中央交给筹备组的一个重之又重的任务:确保中国国旗必须在7月1日的0时0分0秒准时升起,让香港的主权如期回归祖国。

2秒钟,不过弹指一挥间!但是对当时的中国而言,意味着不能准时收回香港的主权,意味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要再多2秒!

英国要把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归还给中国,心里本来就极不情愿,因此,在交接仪式的具体安排上,英方设置了众多障碍,与他们的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

安文彬先生的谈判对手,是英国的戴维斯大使,他们进行了大约16次正式谈判。而非正式会谈举行了多少次,安文彬先生已经无法记清了。

在最后一次谈判中,安文彬先生非常果决地站了起来,对英方的谈判代表说了一段话。

如果不是一位中国外交官用坚定的立场、强硬的态度为国家争取到这短短的2秒钟,恐怕香港回归也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同时,要让中国国旗准时升起,仅仅得到英方口头同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实际操作中,把每一个环节用秒来计算准确,连仪仗队每一步走多远,都要提前计算好,不能有丝毫误差!

安文彬先生为此专门从美国买了一块相当精确的手表,与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对好了时间。他还让两个司仪专门掌控时间,设立了礼宾总协调和中方技术监控人,严格掌握时间。而军乐团的两名副指挥,用读秒的方式掌握国歌响起时间。

“整个交接仪式的过程,虽然只有三十分钟,但是这三十分钟,有二十五道程序要执行,每一个程序,用一分多钟要完成,而且要准确无误的完成。”安文彬先生如是说。

然而,当仪式进行时,为了不让中国如愿,英国用尽了各种方式: 查尔斯王子致辞,超时了23秒。于是,随后的活动加紧进行,司仪讲话速度加快,仪仗队行进步伐加快,终于把23秒又抢了归来!随后,英国奏国歌时又突然加速,缩短了12秒,导致现场出现大约12秒左右的真空时间!

当时全场一片肃穆,安文彬站在乐队指挥旁边读秒,一直到11时59分58秒时,才让指挥抬起了指挥棒,保证国旗百分之百精确地于0时0分0秒在香港上空升起。

154年的血脉分离,寸土必争,秒秒必争!香港这条回归之路漫长坎坷亦波澜壮阔,其间也是无数幕后英雄不舍昼夜的血泪史。

在《回归》这部影片中,当我们看到演员杜江、朱一龙等人迈着整齐的正步出场时,那庄严肃穆又铿锵有力的步伐,仿佛又将我们带入了22年前的历史性一刻,扬眉吐气,振奋人心!

70年风雨兼程,大陆和香港始终一路同行。这种关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会是!

七个故事,七位导演,陈凯歌、管虎、张一白、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

高口碑的背后是电影的高品质和对细节的把握。

再现那些荡气回肠、激动人心的历史事件,他们选择从不为人知的细微之处着手。

新中国旗杆的设计师,为了找寻制作旗杆的合适材料而跑遍整个京城。

参与原子弹研发的工作者,直到原子弹爆炸那天才在街头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女友相遇。

为了维护新中国的尊严,中国外交部和英方争夺五星红旗升起来的第一秒。

......

这些故事的成功催人泪下,离不开选角的精准和演员的演技。

故事的演员阵容实力强。

从惠英红、黄渤、任达华、张嘉译,到朱一龙、刘涛,再到张子枫、刘昊然、欧豪,可谓是老中青三代演员汇聚一堂。

群戏的调度有别于以往献礼片中明星的快闪,而是以故事为主导,让故事来挑选适合的演员。

每个角色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们或成为故事背景中的小亮点,或调用年龄优势成就角色。

在《相遇》篇中,张译饰演的高远是参与原子弹研发的无名科学家。

当时与原子弹相关的人和信息都是国家最高机密。高远已与恋人方敏三年不曾相见,且因原子弹研发身患重病。

导演张一白将画面定格在了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那天,恋人久别重逢的短短几小时里,也是最有戏剧张力的时间点。

通过爱情去讲述历史,用“平凡”爱情中的波澜表达“不平凡”时代人物的波折,导演知道怎么样最打动人心。

而要把高远对将死的绝望、对恋人思念的压抑和原子弹成功的欣喜,在短短20分里演得充满层次感,演员的演技必须具有说服力。

为了更好地接近角色状态,张译闭关十多天减重15斤,而且几乎全程戴着口罩,台词不多,所有的表演都只能通过肢体动作和眼神传达。

张译的“适合”不仅在于外形的贴近,还在于他对于角色心理的把握。

当爱人认出他时,他眼睛不住地躲闪,身体向外倾,完全是拒绝的姿态。

但是他又不能大步地离开,三年的思念使他忍不住总拿眼角瞥着爱人。

爱人向他讲述他们相遇的故事,他侧转向她,是倾听的姿势,眼神里是一片哀伤和柔情。

最后在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的欢乐人潮中,他似喘气般爆发出的笑声。

这既是一个看到多年心血一朝成功的隐忍科学家,也是一个虚弱的重病患者。

他的表演已与角色融为一体,再难区分。

在《北京你好》里,导演宁浩将“一张奥运会门票”作为这个故事的切入点。

一张薄薄的电影票展示了北京奥运会在中国人眼中的分量,引发了后来一系列的闹剧。

而故事的主人公又必须是性格跳脱张扬的,足以把一场闹剧变成一场喜剧。

这部作品中葛优大爷交出了这几年最令人满意的卷子,那种又蔫又痞的腔调和幽趣的京腔又把我们带回了葛优时代。

葛优饰演的出租车司机张北京意外得到一张奥运会门票,葛优把这个人物的嘚瑟劲儿表现得令人又爱又恨。

把门票塞在上衣口袋里,露出一大截儿,恨不得满世界宣告他得了门票。

随口蹦出的 “牛掰格拉斯”、“歪瑞嗨皮啊” 的北京式英语,开个出租车就忍不住和乘客显摆一番,将门票送给儿子时虚张声势的一番做作,丢失门票时闹得鸡飞狗跳的操作,无不清清楚楚彰显这个小人物的可笑。

但那可笑背后带着的酸楚,又带出了奥运会期间,普通国人的在意和骄傲。

其他演员们的表演同样可圈可点。

在《前夜》篇中,主演黄渤很好地压住了场子,严谨的外表下掩不住的韧性和痞气,活脱脱的高知分子形象。

就算是年轻演员饰演的高材生小号手也毫不出戏,那种挺拔而清傲的青年姿态被很好地融合进时代背景里。

王洛勇的外交官、刘昊然的大小伙子、惠英红的港警等,都调用了他们最为擅长的戏路。

只见角色,不见演员,表演上浑然天生,毫无凝滞之感。

这部电影,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用小人物去表现浩荡的历史。

聚焦面对历史巨变时个体小人物的生命体验,我们随着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去无限贴近他们,继而无限贴近那些历史。

如同经纬交织的画布,那些小人物才是时代的底色,是历史质感的所在。

故事的角色既是他们,也是我们。

我们见证了,参与了大时代的发展。

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别人的回忆,也不是书本上枯燥的知识点,而是切切实实地亲身参与其中。

我们见证了香港的回归,第一次被父母允许熬夜看电视,看镜头里中国国旗时隔百年飘扬在香港上空,那种洗雪耻辱的复杂感受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

2008年奥运会这一年大喜大悲,北京奥运、汶川地震、火炬被阻,从来没有那样一刻能让我们觉得彼此血脉相连,唇齿相依。

我们的喜怒哀乐和整个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看完点映,我觉得太值了!

这样好的电影,值得所有人去电影院支持!

一部电影七个故事,这是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

七位优秀的导演联袂创作,将七个短片合为一体,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大事件娓娓道来。他们将自己对祖国的理解和情感融入电影中,最终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笑泪纵横,有温度、有细节,同时具有历史厚度的电影,这本身就是中国电影史上值得书写一笔的事情。

创作团队提出了“历史瞬间,全民记忆,迎头相遇”的创作思路,由创作者投入超强的专业能力和饱满的创作热情,由小人物看大事件,将普通人的命运融入新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中,让大国小家的自豪感和烟火气巧妙地融为一体,一点一滴,勾起每一个中华儿女对家国情怀的共同回忆。

细品沧桑里的况味

令我哭起来的单元是《前夜》。

开篇没多久,黄渤扮演的林治远就用南方口音说道,28年革命,2000万人的牺牲换回来的红旗,我们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

28年革命,2000万人牺牲,仅仅就这2个数字,就忍不住让人热泪盈眶。而我喜欢这个单元,并不是因为它背后的宏大与豪情。

《前夜》作为全剧的开篇,重现了庄严神圣的开国大典筹备工作,本来就是一件极富挑战的事情。但导演摒弃了对宏大事件的叙述,而是选择了一个最最细微的点——

修理

旗杆顶端的“阻断球”——从而对真实的历史事件加以还原,用最细微的元素告诉观众:小到电动升旗都那么不容易,而新中国的成立,又该是何等开天辟地、创造奇迹的伟大功业。

电影中,细致入微的设计图、精确到克的国旗重量、工程师爱吃的驴打滚、街坊邻居家凑出的红绸、故宫门洞里温暖的傍晚阳光,影片用最具象的细节刻画,让人们看到一场活着的庆典,一段活着的新中国历史,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革命者、建设者,这些生动的内容不仅能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存在,而且能让人们触摸到活着的历史细节,让人们相信历史、被历史感动、为有这样的历史而自豪。

这些细节就是夹杂在历史沧桑记忆中的况味。它不是假大空的豪情与

口号

,它是琐碎的、具象的、温暖的,是更多地下沉到“人”的身上,把对家国情怀的追忆,把对奉献和坚持的铭记,用普通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娓娓道来。

回到献礼主题,细细品味,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背后又何尝不是无数人的坚持和努力,最终汇浪成海。

挖掘平淡中的诗意

让我笑起来的单元是《夺冠》。

故事情节很简单。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对战美国队。与此同时,上海的某个弄堂里人声鼎沸,街坊四邻围着小男孩冬冬家的电视机看直播。但是因为电视信号时好时坏,冬冬为了能让邻居们顺利看完比赛,见证历史时刻,错过了与青梅竹马的小美告别的机会,没能亲手把礼物送给小美,而后者即将远赴美国,天各一方。

镜头里再现了大量上海里弄的生活细节,石库门老式房子、小卖部门口兼做电话亭、烫头穿睡衣的中年妇女、胖小孩在家门外吃西瓜。在上海80年代生活过的人肯定对上述画面无比熟悉、无比亲切。影片呈现出轻松愉快的喜剧色彩,同时又充满烟火气,真正做到了把镜头拉到普通人的身边,把话语权交还给老百姓。

但如果仅仅是再现生活场景,那么这个故事就远没那么动人。“电影是生活,但不是庸常”,因而在呈现日常悲喜时,要能在平淡的生活里挖掘到诗意,才能跳脱出当下被桎梏的情境,直至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这个平淡的故事背后,是关于10岁的小男孩冬冬的成长故事,是关于责任,是关于承担,是关于舍己为人,也是关于时代楷模的感召力。即使10岁的冬冬还无法理解,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街坊邻居对女排比赛的热忱是为了什么,但是在那一瞬间,他披着床单用尽全力支起天线的时候,是他的高光时刻。他的身影,让我想起了想起了少时课本中学过的战斗英雄,想起了《悟空传》里的大圣,甚至想起了超人,这一刻,少年冬冬的形象顿时逃脱了生活的繁琐和平淡,充满了无惧无畏的英雄气概。

徐峥导演所呈现的小人物喜剧的迷人之处,正是在于用心对生活中的人进行观察与捕捉,挖掘生活中不起眼的角落里深藏的美,并为其赋予意义。

(同样精彩的还有《你好北京》。葛优老师将北京的哥”张北京“刻画得惟妙惟肖,几乎一个人撑起了整个故事的嬉笑怒骂、起承转合。该故事同样是从底层小人物身上发掘大情怀、大格局,我有朋友甚至给这个故事排序第一,足见宁浩讲故事的功力不凡。但因为我对上海有情怀,加之篇幅有限,就暂且搁置这个美好的京味故事,留待以后另起一笔。)

遥望大历史的尘烟

令我百感交集的单元是《回归》。

0分0秒升起国旗,一秒都不能差。

电影中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使用了三条故事线,分别是斡旋谈判的外交官、负责升级的仪仗兵以及校对手表的钟表师,他们的故事,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最终随着时间线的前进,汇聚到同一个时间点、同一件事,那就是一秒不差地升起五星红旗。导演使用的是她所擅长的多线程讲述故事的手法。

但与同样再现盛典的《前夜》单元相比,《回归》单元似乎又显得有些平淡,它少了点情节上的戏剧性冲突,多了些纪录片不悲不喜、平铺直叙的质感。

品味这样的故事,就得让自己先回到那个时代的情境中,找出那个年代的时代故事和时代气质。

也许回归这件事本身就自带光环,在这个宏大的中西兼容的故事构架下,导演在片中直接使用了部分真实影像,用稍显年代感的画面,直接唤起很多人曾经亲身经历过的回忆。

香港警队的警徽警服,英方官员的西装革履,观影者对于90年代港片、90年代香港的深刻记忆随着剧情发展,再一次被唤醒。当国歌声准时响起,当护旗手肃立敬礼,当维多利亚港上烟花绚烂,当远处东方之珠的旋律渐渐响起,不用怎么煽情,不用怎么渲染,曾经真实存在过的期待、兴奋、骄傲、激动就再一次与每位观众不期而遇,在歌声里泪盈于睫。

97年香港回归,本就是历史时刻、全民记忆。

而如今,悠悠二十二载,任世间岁月轮转,红尘中万家灯火依然。香港依旧,五星红旗依旧,紫荆花旗依旧。

回首望,我与我的祖国永远在一起,会唱国歌的人,祖国会带他回家。

观影结束,已是华灯初上,街头巷尾洋溢着即将迎来国庆长假的和煦气氛,乐观、自信、踏实、轻松。回想电影中呈现的小人物大事件,那些奋斗、牺牲、欢笑、泪水,不禁感慨,今天的中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真是来之不易,应该十分珍惜。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都是幸运和幸福的。我不由自主地、发自内心与电影中呈现的情感产生共鸣——感谢您,我亲爱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观后感悟篇二

七十岁,对于人类来说,那已经是个快要走到坡底的年龄了。但是,对于一个国家,七十年,正好就是从幼稚蜕变到成熟的黄金过渡时期。中华的历史共有五千多年,但就在这七十年间,中国到达了前五千年从未到达过的鼎盛时期。关于“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和我的祖国【1】

20xx年,我们的祖国,七十岁了,她会给国人带来什么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曾经,先辈们小米加步枪迎来建国的胜利。祖国不负众望,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快速发展,不再是之前的那个任人欺凌的中国。20xx年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20xx年“朱日和”阅兵,“99a”主战坦克整齐划一地驶过,这些钢铁巨兽更是走在世界前列。而“东风”系列核弹亮相,被广大军迷称之为“东风快递”,东风快递,使命必达,这一系列高精尖武器构建起我国的安全保障的大网,在世界中取得一席之地,没有任何国家敢“踹”我们家的门!

鲜艳的八一军旗在前方飘扬,后面跟随着一个又一个方阵。方阵中每一个人民子弟兵都头戴钢盔,身穿迷彩,手戴着手套,握紧钢枪。他们踏着正步“哒哒哒”的声音贯彻全场,每一双手脚的行动都像是一致的,没有半点儿差错。随之,又喊出威武的

口号

,这威武的声音简直是震天动地。这一瞬间我为祖国感到自豪,中国军人以昂首挺胸的姿势面对全世界,祖国以崭新的面貌面对全世界!

在祖国强盛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刻苦攻关,无数人民子弟兵留下的汗水,无数英雄的牺牲,他们才是最值得我们尊重的!我们可能不能记住他们所有的名字,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于我们的心中!

让我们心怀这些精神,一起期待大家给祖国70岁带来的“礼物”,一起见证祖国的繁荣富强!

祖国母亲,祝您七十岁生日快乐!

我和我的祖国【2】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中国,屹立与世界之林,从衰落到强盛,经历了几十年的励精图治。他用自己的进步与发展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真正的实力。

20xx年5月1日,中国将要在世博历史长河中迈出伟大的一步。也许你会认为20xx离我们还很遥远,那你就错了。当你踏入20xx年的那一刻,世博的脚步就随着你不断的前进着。身为主办城市的小公民,我们也应当为世博出自己的一份力。在迎世博倒计时600天之计,我参加了一项“志愿者劳动”的主题活动,进入社区、学校打扫环境。虽然劳动很辛苦,可想到外国友人对我们上海环境的认可时,所有的疲劳都抛之脑后。我为自己能参与世博感到光荣。让我们相约在20xx上海世博会,展示中国风采的盛会。

祖国的发展与富强要靠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努力与奉献。我身为新中国的中学生,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无比自豪,为祖国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骄傲。我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携起手来,相信,我和我的祖国明天会更好!加油!

我和我的祖国【3】

提起我的祖国,我们常常会说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有许多蔚为壮观的名胜古迹,也有许多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书中有一篇历史书令我痴迷,它的名字叫做《郑成功》。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侵略者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同胞们恨透了这伙强盗。那时,郑成功正在驻军厦门,郑成功实在是看不惯荷兰侵略者这样对待我们中国人,便即日开始训练士兵,修造船只,收集粮草。在十万大军的共同努力下,郑成功终于踏上救援台湾同胞的路途。到了中国台湾,双方都借着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大炮开始打了起来,虽然荷兰侵略者的武器比郑成功更胜一筹,但是他们忽略了我们中国人的足智多谋,郑成功花三只船的火力对付一只铁甲船,这样比火力分散打解决的速度要快几倍。郑成功和他的士兵们用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荷兰侵略者赶走了。中国台湾的人们每个人都喜笑颜开,各家各户都开始往郑成功的军营中送一些好吃,蔚劳蔚劳英勇的士兵和郑成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便开始大力开发中国台湾,让外来的文化人办学堂教人学习,郑成功将中国农民用的镰刀、锄头……都赠送给那里人们,还教他们使用,以致那里的人们都会农业生产的新技术。

除了郑成功这位伟大的英雄,我还认识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是一种可以令人死亡、令人痛苦的东西,林则徐为了使广州人民走出的诱惑,便不顾一切地将广州的所有全都集合起来,开始用火焚烧。还派人到所有码头搜查,不允许再进入到中国,还派人将所有吸上瘾的人全部带到戒毒所,开始戒烟。

我和我的祖国【4】

在地球辽阔的土地上,在跨纬度最广的大陆上,在东西最长的板块上,你会找到一只昂首挺胸,气度不凡的公鸡,正向着时代的最前沿迈步!

那就是我的祖国----中国!

收集秋风,送来收获的呼唤,也诠释着丰收的一年;阳光,播撒下温情的种子,也奉献着爱的乳汁;祖国,取得辉煌的成就,更寻求着长足的发展。地球似一叶扁舟,荡漾在浩瀚无垠的宇宙,在这蔚蓝的生命之舟上,在它古老的东方,生存着这样一个国度,它叫中国。巴比伦的销声匿迹,天竺国的日渐衰落,尼罗河谷地的名不见经传,似乎让人们忘却了那四大文明古国。然而,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还有一个并没有衰落,它就是中国。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几代人的精心努力,又有多少殷红的鲜血,才换来今天强盛的祖国。五千年,风风雨雨;几世纪,浴血奋战,多少朝代,兴衰进退;多少智慧,成就了文明的深遂。我的祖国地大物博,我的祖国幅员辽阔,我的祖国有长江、长城,我的祖国也有黄山、黄河。我爱我的祖国,爱你形如雄鸡的土地,爱你挺拔如脊梁的巍巍昆仑,爱你广阔平坦的呼伦贝尔草原,也爱你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畔。因为祖国,我有了家;因为祖国,我有了快乐;因为祖国,我学到了知识,得到了收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北雁南飞,是因为家的诱惑;落叶归根,是因为风儿的吹过;游子洒泪,是因为祖国在眼前掠过。因为祖国,我们才有强大的凝聚力,我们心系祖国。奥运赛场,我们因看到红旗飘飘而热泪飘落;入世会议,我们因听见一锤定音而心潮磅礴;电视机旁,我们因看到飞船升空而欢呼雀跃……我们深深地爱着她——我亲爱的祖国。不论她曾贫穷落后,也不管她曾饱经屈辱、压迫与折磨。我曾领略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大气磅礴,饱览气魄,聆听长江三峡的嘹亮赞歌……无处不在歌颂伟大的祖国,歌颂她壮美的山川,也歌颂她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

祖国啊,您是希望工程中,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笑脸,荡漾着春的波浪;您是联合国上空高扬的五星红旗,飘扬着民族的自豪与骄傲;您是轰然划破长空的两弹一星,挺起了中华民族钢铸般的脊梁;您是香港、澳门,扬眉吐气,回归的礼炮,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您是深圳,一个令世人难以置信的现代神话,吸引了世界惊讶的目光;您是出国留学滚滚的学潮,打开了与世界交流的窗口;您是中国南极考察队员深深的足迹,迈出了中国科学考察走向世界的脚步;您是赶超世界科技的“863”计划,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您是20xx年11月卡塔尔世贸大会主席卡迈尔手中敲下的木锤,敲定了中国经济步入了世界的行列;您是遨游太空的神州飞船,就要实现您千百年飞天的梦想;您是20xx年奥运会北京上空的和平鸽,传递着和平和友谊,中国走进了世界,世界走进了中国。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5】

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祖国当年的奇耻大辱。国不强,民就弱。世界是为什么会有战争?就是因为世界上同时存在强与弱。国富民强,没有人敢来讨伐;国弱民就不强,可见以前的中国是多么落后,就连好几个小小的国家都敢来侵略我们中国的土地!要想不被别人欺负,就不能看小自己,就要把祖国建设起来,让人民的生活富裕起来!

新中国发展了七十年,七十年意味着中国逐渐走向了繁荣富强;意味着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在七十载风风雨雨中得到了磨练,在磨练中变得强大,同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到北京奥运会开幕,经过磨练的中国将以崭新的面貌面对未来,将会以新的眼光来看待新事物。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一幕幕,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多少人的心血与汗水凝结成的。真是令人对中国刮目相看啊。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首《歌唱祖国》是歌颂我们亲爱的祖国,你看伟大的中国人民是那么坚强,那么勇敢!祖国,我亲切地叫您一声:“母亲!”您真的好伟大,中国人民!我们不能让历史倒退,让我们发挥出花木兰般的坚强意念,奋发向前吧!

这个美丽而古老的国度——中国。我自豪,我是中国人,这是何等的神圣啊,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曾经,中国是被世界遗忘的国家;现在,中国是大海碧波上面升起来的太阳;是青藏高原上奔跑的骏马。我的祖国日益受世界瞩目。我的祖国在经济,文化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的祖国是现在一个各个方面突飞猛进发展的国家,不再让其他国家随意侵略,欺负。中国人民从此胸挺起来了,不再低头折腰,渐渐成为一个东方的巨人!

在网上看过一段关于长城的话,一位曾经遨游太空的宇航员说过:“从太空中俯瞰地球,地球是一个深蓝色的球体,但是在这个深蓝色球体上有一条“巨龙”在蜿蜒盘旋,而这条“巨龙”就是中华民族的万里长城。那时秦始皇建造长城的时候,只是为了防御游牧民族的骚扰。五千年长城,见证了中国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中国人的生活,看见了中国的“成长”经历。万里长城,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中国人的骄傲!当然,这些也要将荣誉献给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求自己要符合国家栋梁的基本条件。历史与现实是不可抹掉的记录。爱祖国,要对这个社会有责任感,一切发生在身边的事,都与自己有关,因为关心别人你会快乐。所以,我们要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心化作报国之行。

祖国母亲!我充满激情的呼唤您。即使在风风雨雨中经历了千辛万苦的磨难,我们不会憔悴,我们的祖国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

亲爱的祖国,祝愿祖国的天更蓝,水更清,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丽富饶!我坚信未来会变得更美好!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观后感悟篇三

《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今天上映,我原以为是一部简单的爱国教育片,没想到,我却数次被感动着……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我们普通人的共同记忆。

普通的爱国情怀很简单,就是把自己该做的事情用心做好,尽应该尽的责任,完成应该完成的使命。《前夜》中由黄渤扮演的林治远,真实而又令人感动,他把一个个细节用心去做好,就是为了开国大典升旗时,万无一失,只有万无一失才对得起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战士们。当他爬上旗杆,重新焊接阻断装置的那个瞬间,的确被他感动了。一面国旗的升起,此刻具有重大意义。一如在《回归》中,那面在香港国土上升旗的五星红旗一样,让丢失了150年的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让无数人牢牢地记住了这一刻。为准时升起五星红旗,保证香港回归“一秒不差”,升旗手所付出的汗水,让人感动不已。同时也预示着“一国两制”的第一次实现,让国人骄傲,自豪。

明天就是国庆节,是祖国母亲诞辰70周年,我们的小城,到处飘着五星红旗,此时此刻,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祖国强大,富强的背后有多少普通人在默默地付出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当看《相遇》时,我也被影片中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而欢呼的人们而感染,为那些为祖国强大而付出生命的科技工作者们而落泪。国力的强大离不开科技,就像我们的航天事业一样,迅速崛起,勇往直前。

我们民族需要一种精神,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就像袁隆平院士在阐述的成功秘诀时所说“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四者缺一不可,虽然只有简单八个字,却诠释了袁隆平院士一生成功的秘诀。这也给当代年轻很好的启发。保持终生学习的精神,成功无捷径,成功更需要智慧和灵感,当然还要有不可或缺的机遇。也一如当年女排精神,给我们整个民族树立了榜样。郎平的“铁拳头”是靠汗水练出来的。就像郎平教练所说,我们目标就是“升国旗,奏国歌。”今年的女排又优异的成绩为祖国庆生。《夺冠》中冬冬这个可爱的孩子,他的所作所为,令人感动。当年,民众们就正是这样追捧着我们的女排,影片再现了八十年代的生活场景,让我瞬间回到少年时代。

当年村里就一台电视机,为了让村里人能够看上电视,那家人每天都要早点吃晚饭,把那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搬到院子里,不多一会儿,院子里就站满了人。后来,村里陆续增添了几台电视机,才给那家人减轻了压力。

人们渴望精神生活,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精神生活多么富有,多么方便获取。可爱的冬冬站在天线台上,汗流浃背,那小小的姿态真美!这于孩子而言就是最好的爱国教育。一如我们的校长在国旗下的讲话所说的:爱国,就是把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好,不踩踏花草,不乱丢垃圾,认真上课,听老师和妈妈的话,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国,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间。

张北京是北京的普通市民,以他独特的经历诠释了一个北京市民的高素质,大情怀。他虽然看起来玩世不恭,但当得知四川男孩来北京就是为了替在地震中死去的爸爸摸摸鸟巢的栏杆时,他毅然把自己得来不易的仅有的门票送给了那个男孩,而那个男孩连他的姓名都不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小人物——乐于助人,心地善良。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护航》中的吕萧然,更让人敬佩。关键时刻,能够做备飞,对于她而言,貌似是失去展示自我的机会,实则是一种大格局。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像吕萧然这样的人,能力超然,敢于不断地挑战自我极限,就是为了心中的梦。小我和大我,孰轻孰重,在关键时刻,就看个人素养和格局了。

观看这部影片,一改我对爱国教育片的偏见。这部影片中的七个小故事,都是以普通人的视角诠释他们的爱国情怀。我作为特教人,该怎样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所在?我们尽其所能,康复有障碍的孩子们,补偿缺陷,挖掘潜能,让孩子们能够自理,自立,自强,为社会减轻负担,为不幸家庭提升幸福指数,这就是特殊教育的价值所在吧。

这是我们特教人的爱国情怀,一个普通人的爱国情怀。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观后感悟篇四

很多对于白昼流星争议很多,,但是我真的最爱这个故事,其次是葛大爷,然后就是徐峥的小孩子部分(吴京和马伊琍出来之后太尬了)。关于白昼流星,讲的是扶贫和神舟十一号,李叔和沃德乐的人物形象塑造的很好,特点鲜明,从刚开始偷东西抢东西的野孩子,到看到神州降落之后落下的泪,很多人转变太快,但是总共就22分钟,不管怎样弄都快,这样子刻画反而很好,偷李叔救命的钱之后,就有转变的苗头,说这不是偷的不是给的,是借,以后会还的时候。其次就是扶贫与神州的对应,前边的扶贫已经提现出来了,但是世界是留给年轻人的,他们需要希望和爱,李叔对于他们更多的是精神扶贫,让他们见证寓言故事里的白昼流星,进行心灵的洗礼。没有必要因为两个孩子进去,而否定了白昼流星的全部。

前夜故事讲的很好,但是逻辑硬伤太多(前面剧评已经有分析了),偏偏只针对白昼流星骂,然后找各种借口为前夜挽回,说什么电影需要戏剧性,可以放弃一些逻辑,要不然没法看,那么同理,电影也需要一些浪漫主义,这个要求也并不过分,你可以觉得他不好,看不懂,不感动,但是他真的没有烂到辣鸡的水平,毕竟立意摆在那里,能带给人很深的讨论。

相遇很喜欢张译的表演和人物刻画,但是车上任素汐那一段完全没有必要,占据太多部分,本来很期待科学家更多的人物经历的描写的。

回归只讲了零时零分零秒升起中国国旗,没有其他的记忆点。

至于护航,耍帅镜头太多了,故事也没有特别吸引人。

现在很多人已经在抠字眼了,电影真的不能这样,如果这样,每一个部分都说不过去,很喜欢评论里的一句话,衣服翻过来穿里子是干净的,代表野孩子的内心也是干净的!

一部浪漫主义的电影,观众偏偏要求他现实,就像你想吃甜的,吃了辣的就要骂他为什么要是辣的一样。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观后感悟篇五

《我和我的祖国》将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民的共同回忆,聚焦重大历史事件下普通人和国家命运相连接的故事。与以往大型的献礼题材影片不同,该片将由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璐、徐峥、宁浩、文牧野七位导演共同执导。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分享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心得感悟,欢迎您的参阅。

“我和我的祖国,像海和浪花一朵”,歌中如是唱道,我们不可否认,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民族,能像中国这般,国家人民紧紧依偎,互成底仓与支柱。

中国人之于中国,就是浪花之于海洋,一片赤诚。钱学森、邓稼先,哪一个不是留洋的浪花穿越浩瀚壮阔的太平洋毅然涌入祖国的海港。大洋西岸的这片海湾承载了太多的赤诚,让许多浪花落地生花。他们放弃了国外温暖清澈的良好“海域”,涌向尚未开发的华夏浅海,将自己的浪翻入华夏;而曾经被玷污的港澳啊,也在港澳人民强烈的回归祖国的情结下,迫使西方归还领导权,使其重新在五脏六腑流入华夏清流。无数的浪花急着向海涌去,正如无数的国人永远朝向东方。

大海容下了数不清的浪花,成为浪花永远的依托。这正是中国在无数国人心中的地位。近来热播的《战狼2》《红海行动》,哪一个不是中国对人民的强大保护?无数次的“也门撤侨”,无数次的“急待救援”,哪一次不是中国的专机、轮船率先到达?哪一次不是我们最熟悉面孔最早出现在各色人种群体中?中国,从未让中国人失望!大到国家国务院,小到政务微博,大使馆热线,中国,一直都在方方面面保护着每一个中国人,像大海一样,托起每一朵浪花。

细细品味,海与浪从不是割裂开来的,中国人和中国,借着自身的特点紧紧相依,像海与浪一样,同根同源,相伴共生。无数的浪花义无反顾奔向大海,无边的汪洋接下所有的浪花,我说不清这其中的科学规律。但我知道,无数国人和祖国之所以如海、浪一般,是内心充分涌动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说大不大,是每个国人与生俱来的人格;说小不小,这是中国“哀民生之多艰”的责任与意识。没有一个国人像中国人一样,永远永远眷恋祖国,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永远永远承担着爱民护民造福人民的责任。想来最近某国政府一言不合就停摆,弃人民于不顾,我不禁为那的国民感到惋惜,他们所生长的“热土”,从来都不能成为他们的依靠,何其可悲!

诚然,当下国人仍有出门在外的不文明行为给中国抹黑,也仍有国家在某些方面可能做得不太令所有人满意,以致仍有国人漂洋过海离开祖国,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就此对国家丧失信心,而是更应该将自己义无反顾地汇入祖国的波涛之中去,让中国的腾飞里有我们的身影,也让更多的游子直奔祖国。中国人从未对中国失去信心,即使是在曾经那一段被列强凌辱的黑暗时光里,也仍有仁人志士救国救亡图存;中国也从未让中国人失望,无数的天堑通途,无数的中国标准,无数的中国制造,让每个国人在拥有更多获得感的同时,更助长了“我与中国同在”的骄傲!

中国人,中国,如海与浪般生生不息,携手走过千山万水。

20xx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的陈凯歌导演以及很多导演和演员一起联手打造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在9月28号开始点映,在9月30号,也就是祖国母亲生日的前一天正式上映。

其中一个故事叫做《前夜》,这个故事是通过一位升旗调试人员的视角来推进这个故事的。这位调试人员很普通,但是他负责、认真,对于问题也直言不讳,他和同事们的“万无一失”不仅仅是对国旗顺利升起的保证,也是为了对20xx年的革命,20xx万人的牺牲做出的保证。

新中国发展了七十年,七十年意味着中国逐渐走向了繁荣富强;意味着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这段岁月里有很多像《前夜》里默默奉献的无名之辈。让我们铭记历史,也要付出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建设而努力。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有一段是《前夜》,《前夜》是由管虎执导,黄渤主演,主要讲述了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事情。

1949年10月1日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庆典,举国欢庆。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之后按下了升旗的电动按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这都是历史性的一刻。

开国大典上的升旗仪式,不仅仅是升一面国旗这么简单,更是新中国首次使用电动装置升旗,而且这天意义重大,当时还传言有遗漏分子企图破坏庆典活动,所以说升旗仪式绝对不容闪失。林治远(黄渤饰)向领导立下军令状“立国大事,必鞠躬尽瘁”。

就像黄渤在剧中说的一句话,“我们升起来的仅仅是一面红布吗”?我们升起的不仅仅是一面旗帜。这背后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观后感悟篇六

一部电影七个故事,这是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

七位优秀的导演联袂创作,将七个短片合为一体,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大事件娓娓道来。他们将自己对祖国的理解和情感融入电影中,最终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笑泪纵横,有温度、有细节,同时具有历史厚度的电影,这本身就是中国电影史上值得书写一笔的事情。

创作团队提出了“历史瞬间,全民记忆,迎头相遇”的创作思路,由创作者投入超强的专业能力和饱满的创作热情,由小人物看大事件,将普通人的命运融入新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中,让大国小家的自豪感和烟火气巧妙地融为一体,一点一滴,勾起每一个中华儿女对家国情怀的共同回忆。

细品沧桑里的况味

令我哭起来的单元是《前夜》。

开篇没多久,黄渤扮演的林治远就用南方口音说道,20xx年革命,20xx万人的牺牲换回来的红旗,我们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

20xx年革命,20xx万人牺牲,仅仅就这2个数字,就忍不住让人热泪盈眶。而我喜欢这个单元,并不是因为它背后的宏大与豪情。

《前夜》作为全剧的开篇,重现了庄严神圣的开国大典筹备工作,本来就是一件极富挑战的事情。但导演摒弃了对宏大事件的叙述,而是选择了一个最最细微的点——修理旗杆顶端的“阻断球”——从而对真实的历史事件加以还原,用最细微的元素告诉观众:小到电动升旗都那么不容易,而新中国的成立,又该是何等开天辟地、创造奇迹的伟大功业。

电影中,细致入微的设计图、精确到克的国旗重量、工程师爱吃的驴打滚、街坊邻居家凑出的红绸、故宫门洞里温暖的傍晚阳光,影片用最具象的细节刻画,让人们看到一场活着的庆典,一段活着的新中国历史,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革命者、建设者,这些生动的内容不仅能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存在,而且能让人们触摸到活着的历史细节,让人们相信历史、被历史感动、为有这样的历史而自豪。

这些细节就是夹杂在历史沧桑记忆中的况味。它不是假大空的豪情与口号,它是琐碎的、具象的、温暖的,是更多地下沉到“人”的身上,把对家国情怀的追忆,把对奉献和坚持的铭记,用普通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娓娓道来。

回到献礼主题,细细品味,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背后又何尝不是无数人的坚持和努力,最终汇浪成海。

挖掘平淡中的诗意

让我笑起来的单元是《夺冠》。

故事情节很简单。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对战美国队。与此同时,上海的某个弄堂里人声鼎沸,街坊四邻围着小男孩冬冬家的电视机看直播。但是因为电视信号时好时坏,冬冬为了能让邻居们顺利看完比赛,见证历史时刻,错过了与青梅竹马的小美告别的机会,没能亲手把礼物送给小美,而后者即将远赴美国,天各一方。

镜头里再现了大量上海里弄的生活细节,石库门老式房子、小卖部门口兼做电话亭、烫头穿睡衣的中年妇女、胖小孩在家门外吃西瓜。在上海80年代生活过的人肯定对上述画面无比熟悉、无比亲切。影片呈现出轻松愉快的喜剧色彩,同时又充满烟火气,真正做到了把镜头拉到普通人的身边,把话语权交还给老百姓。

但如果仅仅是再现生活场景,那么这个故事就远没那么动人。“电影是生活,但不是庸常”,因而在呈现日常悲喜时,要能在平淡的生活里挖掘到诗意,才能跳脱出当下被桎梏的情境,直至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这个平淡的故事背后,是关于10岁的小男孩冬冬的成长故事,是关于责任,是关于承担,是关于舍己为人,也是关于时代楷模的感召力。即使10岁的冬冬还无法理解,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街坊邻居对女排比赛的热忱是为了什么,但是在那一瞬间,他披着床单用尽全力支起天线的时候,是他的高光时刻。他的身影,让我想起了想起了少时课本中学过的战斗英雄,想起了《悟空传》里的大圣,甚至想起了超人,这一刻,少年冬冬的形象顿时逃脱了生活的繁琐和平淡,充满了无惧无畏的英雄气概。

徐峥导演所呈现的小人物喜剧的迷人之处,正是在于用心对生活中的人进行观察与捕捉,挖掘生活中不起眼的角落里深藏的美,并为其赋予意义。

(同样精彩的还有《你好北京》。葛优老师将北京的哥”张北京“刻画得惟妙惟肖,几乎一个人撑起了整个故事的嬉笑怒骂、起承转合。该故事同样是从底层小人物身上发掘大情怀、大格局,我有朋友甚至给这个故事排序第一,足见宁浩讲故事的功力不凡。但因为我对上海有情怀,加之篇幅有限,就暂且搁置这个美好的京味故事,留待以后另起一笔。)

遥望大历史的尘烟

令我百感交集的单元是《回归》。

0分0秒升起国旗,一秒都不能差。

电影中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使用了三条故事线,分别是斡旋谈判的外交官、负责升级的仪仗兵以及校对手表的钟表师,他们的故事,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最终随着时间线的前进,汇聚到同一个时间点、同一件事,那就是一秒不差地升起五星红旗。导演使用的是她所擅长的多线程讲述故事的手法。

但与同样再现盛典的《前夜》单元相比,《回归》单元似乎又显得有些平淡,它少了点情节上的戏剧性冲突,多了些纪录片不悲不喜、平铺直叙的质感。

品味这样的故事,就得让自己先回到那个时代的情境中,找出那个年代的时代故事和时代气质。

也许回归这件事本身就自带光环,在这个宏大的中西兼容的故事构架下,导演在片中直接使用了部分真实影像,用稍显年代感的画面,直接唤起很多人曾经亲身经历过的回忆。

香港警队的警徽警服,英方官员的西装革履,观影者对于90年代港片、90年代香港的深刻记忆随着剧情发展,再一次被唤醒。当国歌声准时响起,当护旗手肃立敬礼,当维多利亚港上烟花绚烂,当远处东方之珠的旋律渐渐响起,不用怎么煽情,不用怎么渲染,曾经真实存在过的期待、兴奋、骄傲、激动就再一次与每位观众不期而遇,在歌声里泪盈于睫。

97年香港回归,本就是历史时刻、全民记忆。

而如今,悠悠二十二载,任世间岁月轮转,红尘中万家灯火依然。香港依旧,五星红旗依旧,紫荆花旗依旧。

回首望,我与我的祖国永远在一起,会唱国歌的人,祖国会带他回家。

观影结束,已是华灯初上,街头巷尾洋溢着即将迎来国庆长假的和煦气氛,乐观、自信、踏实、轻松。回想电影中呈现的小人物大事件,那些奋斗、牺牲、欢笑、泪水,不禁感慨,今天的中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真是来之不易,应该十分珍惜。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都是幸运和幸福的。我不由自主地、发自内心与电影中呈现的情感产生共鸣——感谢您,我亲爱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观后感悟篇七

十月七日下午,我和两个女儿观看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深深地体现了民族自豪感、树立了民族自信心。一边观看电影一边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这部电影由《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七个单元式的故事组成,记录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七个最具代表性的大事件,每个故事都充满正能量,导演们的角度都是从小人物出发,从而展示大背景下的温情。

其中最让我难忘的,也是最让我感动的非《前夜》莫属。在开国大典前一天,电动升旗杆的试验只做了四次,但因为安全的原因,天安门早已戒严,无论是什么人都无法进去进行实验。就连当时的总设计师林治远,在这种情况下也无法确保“万无一失”,无奈,他只好将天安门的旗杆按照1/3的比例制作好,在天安门附近的小院中做实验,经历了停电、原材料短缺等困难后,在实验即将宣告成功时,意外却突然出现了:升起的国旗被卷进了旗杆里!阻断器失灵了!这要是发生在开国大典上,后果将不堪设想。但固定国旗的阻断球需要用铬、镍等稀有元素来重新锻造。他们四个人几乎借遍了整个北京城,仍没有发现相符合的元素。

当时除了林治远,几乎所有人都放弃了,只想着在开国大典上碰碰运气。这时,林治远的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让所有人都醒悟了,他说:“你以为升起来的只是一块红布?那是我们的国旗!更是中华民族的尊严!”突然,一大群人涌入了小院儿里,原来是北京城的老百姓,他们都是来捐献金属的:有的大爷举着自己唯一的旱烟管;有的厨子拿着吃饭的家伙--勺子;抱着孩子的父母说,这是孩子的长命锁;“我是清华大学的教授,这是我们实验室仅有的一块原石”,身穿长衫,戴着眼镜,用手绢仔细包着的原石,还有知识分子那笃定的眼神……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下午三时许,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空准时冉冉升起,这是全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结晶,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故事《夺冠》主要讲述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的故事。以体育健儿为主角,回顾夺冠时刻,重燃女排精神。《夺冠》这段小故事选择了拍在上海弄堂里生活的普通居民对于当时中国女排夺冠的历史瞬间的热情。这个小故事的主演是一个年仅10岁的小男孩冬冬,故事的开始就逗笑了观众,这个还在上小学的小男孩已经“情窦初开”,喜欢上了自己班的同学小美,但是还没等表白自己的心意,小美就要出国了。既然没办法挽留,冬冬能做的就是给小美送离别礼物,然而这个礼物虽然历经艰难坎坷,但最后也没送出去。

在小美要离开的这一天也正好是女排夺冠的关键时刻,当时邻里就只有冬冬家有电视,然而电视机的天线并不是很好,而且天线放置的位置也就只有冬冬可以去,所以他一边挂念着小美的离别礼物没有送,一边还要调整天线。最后冬冬在给小美送礼物还是观看中国女排夺冠之间选择了中国女排,当所有的人在为女排夺冠而欢呼的时候,而我们的小可怜冬冬却哭得很伤心……《夺冠》这一故事虽然以小男孩冬冬为主线,但实则是突出了中国女排的女排精神,它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女排精神,这也让观众们的感受更加具体、更加深刻。

整部影片的七个故事虽然代表的是不同的时刻,但是他们的终点都是——中国。《相遇》里为原子弹研发事业而放弃爱情的高远与方敏,《回归》里保证升旗时间分毫不差的钟表匠和升旗手,《北京,你好》当中将唯一的奥运开幕式门票送给汶川孤儿的出租车司机,《白昼流星》里在贫困荒漠中因目睹航天英雄回归而被激励的少年,《护航》当中舍小爱为大爱甘作备飞的女飞行员……在《我和我的祖国》当中,这些平凡人是祖国重要时刻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亦成为这部献礼片当中的真正主角,而从这些亲切的角色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属于全民的国家记忆,更由人及己激发起内心深处的国家自豪感和民族深情,让中华儿女的回忆与情感在一个接一个的辉煌时刻中酝酿并最终爆发,实现真正的全民献礼。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观后感悟篇八

七个故事,七位导演,陈凯歌、管虎、张一白、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

高口碑的背后是电影的高品质和对细节的把握。

再现那些荡气回肠、激动人心的历史事件,他们选择从不为人知的细微之处着手。

新中国旗杆的设计师,为了找寻制作旗杆的合适材料而跑遍整个京城。

参与原子弹研发的工作者,直到原子弹爆炸那天才在街头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女友相遇。

为了维护新中国的尊严,中国外交部和英方争夺五星红旗升起来的第一秒。

......

这些故事的成功催人泪下,离不开选角的精准和演员的演技。

故事的演员阵容实力强。

从惠英红、黄渤、任达华、张嘉译,到朱一龙、刘涛,再到张子枫、刘昊然、欧豪、周冬雨,可谓是老中青三代演员汇聚一堂。

群戏的调度有别于以往献礼片中明星的快闪,而是以故事为主导,让故事来挑选适合的演员。

每个角色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们或成为故事背景中的小亮点,或调用年龄优势成就角色。

在《相遇》篇中,张译饰演的高远是参与原子弹研发的无名科学家。

当时与原子弹相关的人和信息都是国家最高机密。高远已与恋人方敏三年不曾相见,且因原子弹研发身患重病。

导演张一白将画面定格在了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那天,恋人久别重逢的短短几小时里,也是最有戏剧张力的时间点。

通过爱情去讲述历史,用“平凡”爱情中的波澜表达“不平凡”时代人物的波折,导演知道怎么样最打动人心。

而要把高远对将死的绝望、对恋人思念的压抑和原子弹成功的欣喜,在短短20分里演得充满层次感,演员的演技必须具有说服力。

为了更好地接近角色状态,张译闭关十多天减重15斤,而且几乎全程戴着口罩,台词不多,所有的表演都只能通过肢体动作和眼神传达。

张译的“适合”不仅在于外形的贴近,还在于他对于角色心理的把握。

当爱人认出他时,他眼睛不住地躲闪,身体向外倾,完全是拒绝的姿态。

但是他又不能大步地离开,三年的思念使他忍不住总拿眼角瞥着爱人。

爱人向他讲述他们相遇的故事,他侧转向她,是倾听的姿势,眼神里是一片哀伤和柔情。

最后在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的欢乐人潮中,他似喘气般爆发出的笑声。

这既是一个看到多年心血一朝成功的隐忍科学家,也是一个虚弱的重病患者。

他的表演已与角色融为一体,再难区分。

在《北京你好》里,导演宁浩将“一张奥运会门票”作为这个故事的切入点。

一张薄薄的电影票展示了北京奥运会在中国人眼中的分量,引发了后来一系列的闹剧。

而故事的主人公又必须是性格跳脱张扬的,足以把一场闹剧变成一场喜剧。

这部作品中葛优大爷交出了这几年最令人满意的卷子,那种又蔫又痞的腔调和幽趣的京腔又把我们带回了葛优时代。

葛优饰演的出租车司机张北京意外得到一张奥运会门票,葛优把这个人物的嘚瑟劲儿表现得令人又爱又恨。

把门票塞在上衣口袋里,露出一大截儿,恨不得满世界宣告他得了门票。

随口蹦出的 “牛掰格拉斯”、“歪瑞嗨皮啊” 的北京式英语,开个出租车就忍不住和乘客显摆一番,将门票送给儿子时虚张声势的一番做作,丢失门票时闹得鸡飞狗跳的操作,无不清清楚楚彰显这个小人物的可笑。

但那可笑背后带着的酸楚,又带出了奥运会期间,普通国人的在意和骄傲。

其他演员们的表演同样可圈可点。

在《前夜》篇中,主演黄渤很好地压住了场子,严谨的外表下掩不住的韧性和痞气,活脱脱的高知分子形象。

就算是年轻演员饰演的高材生小号手也毫不出戏,那种挺拔而清傲的青年姿态被很好地融合进时代背景里。

王洛勇的外交官、刘昊然的大小伙子、惠英红的港警等,都调用了他们最为擅长的戏路。

只见角色,不见演员,表演上浑然天生,毫无凝滞之感。

这部电影,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用小人物去表现浩荡的历史。

聚焦面对历史巨变时个体小人物的生命体验,我们随着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去无限贴近他们,继而无限贴近那些历史。

如同经纬交织的画布,那些小人物才是时代的底色,是历史质感的所在。

故事的角色既是他们,也是我们。

我们见证了,参与了大时代的发展。

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别人的回忆,也不是书本上枯燥的知识点,而是切切实实地亲身参与其中。

我们见证了香港的回归,第一次被父母允许熬夜看电视,看镜头里中国国旗时隔百年飘扬在香港上空,那种洗雪耻辱的复杂感受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

20xx年奥运会这一年大喜大悲,北京奥运、汶川地震、火炬被阻,从来没有那样一刻能让我们觉得彼此血脉相连,唇齿相依。

我们的喜怒哀乐和整个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看完点映,我觉得太值了!

这样好的电影,值得所有人去电影院支持!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观后感悟篇九

在竞技赛事里,中国女排于国人心中的地位是特殊且不可撼动的。1984年女排姑娘首次奥运折桂,用“三连冠”站稳巅峰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团结拼搏、不畏困难、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凝聚成整个时代的精神符号。

作为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七个故事之一,由徐峥执导的《夺冠》正是借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回顾了1984年女排奥运会夺冠、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的历史瞬间。《夺冠》重现了中国女排奥运赛场的英姿,同时将镜头聚焦到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记录80年代全民欢腾共为女排喝彩的场景。

重温国人骄傲记忆 女排精神凝聚人心

现在中国队侯玉珠在发球,美国队一传没有到位!打探头球!好球!郎平把球扣中了!

在黑白电视机里,央视解说员宋世雄传来了捷报,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熟悉的解说声音响起,唤起了一代人的时代记忆。“八几年的时候,在弄堂里,大家一起看女排比赛。这个给我的印象是特别特别深刻。”作为《夺冠》的导演,徐峥将自己的女排记忆融入电影中,当时十二岁的他经历了中国女排首次奥运夺冠的时刻,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当女排队员站上领奖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国歌声回荡在体育馆里……这一切组成了观众们记忆中的经典画面。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注意力也相对集中,“所以一场比赛,它的话题从头到尾,始终贯穿。带给我们精神世界的充实感是很强烈的。”徐峥说。

在故事中,徐峥将女排精神与时代情感紧密结合,通过独特的叙事风格,将35年前洛杉矶奥运会那场激动人心的女排决赛“搬到”上海弄堂里“现场直播” ,以弄堂的邻里情,再次重温女排传奇,重现中国女排首夺奥运冠军的巅峰时刻。

小人物见证大时代 小情怀点燃大梦想

徐峥将儿时对上海的记忆在《夺冠》中情景再现,还原了80年代老上海石库门弄堂的生活气息。故事的主人公正是那个在房顶举着天线手动寻找信号的小男孩。通过小人物见证大时代是徐峥对于《夺冠》的创作理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