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500字(六篇)

2023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500字(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5 16:17:02
2023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500字(六篇)
时间:2023-02-05 16:17:02     小编:zdfb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一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又到了繁忙的五月,农民伯伯们正忙着夏收。他们收完了蚕豆,收麦子,收完了麦子,又收油菜籽。农田里,收割机成天突突的响个不停;田埂上,农民伯伯正奋力的敲打着菜籽杆;场院里,农民伯伯顶着烈日翻着麦子。真是忙得没有一点空闲。

然而在这看似一片丰收祥和的场景中,却参杂着一丝不和谐。不知从何时起,农民伯伯在处理收割完的秸秆时仍用落后的火烧。一把火虽然可以烧毁秸秆,让它的灰烬肥田,但由焚烧秸秆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却接踵而至。

清晨我们在一片烟雾中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袅袅上升的烟雾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然而刺鼻的烟味却在提醒我们这是悲惨的现实世界。我们的心似乎被什么攫住了。

夕阳西下放学归来的孩子在一片烟雾中皱起了眉头,早早的跑开了本该讨论、游戏的乡间小路,飞也似的奔回各自的家中。天灰蒙蒙的,漫天的烟雾给白云披上了黑衣,活力十足的太阳也仿佛无精打采了,只想尽快的回家。漫天的烟尘落在头发上,衣服上,挥之不去而又无可奈何。

夜幕降临了,田埂上、沟壑间一堆堆火焰照亮了夜空,随风传来的噼里啪啦的声音令人心惊。看着映红了的半边天,我却体会不到火把节的快乐,有的只是一种莫名的惆怅。

除此以外许多意外事件也不停的敲打着我们的神经。某某被火烧伤了,谁谁因为烟雾阻碍视线撞伤了。每年因焚烧秸秆带来的致死致残事件层出不穷。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二

“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托马斯一直都认为,就算与特蕾莎一起时,他也不愿做家庭责任的附庸,宁愿享受“轻”,也不愿去承担那份“重”。然而,当特蕾莎离开他时,他确实有那么一瞬间感觉到无比的自由,但是,很快这种轻飘飘的失落感又让他难以忍受。

当负担完全的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几乎远离大地上的生命,其飘忽不定生命中的运动变得太自由而没有束缚,慢慢地,人生也将失去了意义。生命永远是最为复杂的东西,轻与重的转换,灵与肉的扭缠,生与死的轮回,各种各样交叉重合时的的对立,也许这就是生命的面貌吧。生命在温馨明媚的白昼和阴郁冷暗的黑夜之间,没日没夜地延续……然而即使生命是矛盾的源头,即使生命是个谜,它对我们来说都是唯一的,不可取代的。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轻与重,在书中的每一个角落幽灵般地闪现着,生存、理想、媚俗、背叛都在这张轻重交织的人生之中互相联系着,却永远地不能被逃离,生命之重,使人感到沉重的压力。正如文中托马斯感到特雷沙的嫉妒之重。正如特雷沙的梦给托马斯带来的谴责。生命之轻,使人感到无聊空虚。正如特雷沙的离去使托马斯的铁球滑落脚踝,但他却为奇异抑郁的自我迷醉而感到罪过。回望自身,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己生命那轻重交织的印痕。

“沉重是真的悲惨,轻松便真的辉煌吗?”

每天我们行走在这纷繁的尘世间,早已习惯了匆匆的步伐,早已习惯了平平淡淡不带喧嚣的色彩。不管是轻也好,重也罢,生命中度过的日子就是有孰轻孰重的,实在难以掂量。当我们因害怕承担生命之重,放任自己去享受生命之轻时,留给我们的也必然是比以前的重还要更重的轻。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所以,不要去掂量,不要去品味,只要不失重,那么我们就可以走得踏实,走得坦然。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三

上一次读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已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了,总之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因为年轻,读书喜欢追逐情节,对大段大段人性的剖析、推理、评论,多是囫囵吞枣、蜻蜓点水、一目十行地扫过,读完了便束之高阁,没有思考,没有回味,心里没有留下多少印迹。所以这次重新捧起这本书,翻动每一页的时候,感觉是如此的清新,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陌生而又浸洇出淡淡的似曾相识。

重读这本书的冲动是缘于一日午间的小憩。我躺在办公室的长沙发上,习惯性摸起一本书,随意翻开其中的一页,准备稍读片刻后休息,于是就遭遇了那篇关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书评,模糊的记忆之门也就随之缓缓地开启了。

这次读得很慢,下意识地追随着旧日的足迹,字里行间的思索代替了情节的追寻。尤其是开篇的第二段,整本书的灵魂,是每次打开书都会反复咀嚼,并陷入良久沉思的。

巴门尼德于公元前六世纪提出世界分成对立的两半:光明、黑暗;优雅、粗俗;温暖、寒冷;存在、非存在。他把其中一半称为积极的(光明;优雅,温暖,存在),另一半自然是消极的。

无限的自由就是灵魂的无所依托,如同断线的风筝四处飘零;不劳而获的人,对待财富乃至对待人生往往流于轻狂、浮躁,钱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辛勤所得,才懂得珍惜;逃避责任的人,看似一身轻松、了无牵挂,以为这样就可以走得更快,但不曾想到不被牵挂、不被需要无异于被亲人、朋友、战友、同事遗弃。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最终还是会比惯于推卸责任的人走的更远。

是的,忙碌、束缚、辛劳、责任,种种的负担,是让我们从浮躁的云端坠落的重力,让我们根植于脚下的大地,让我们触摸到生命的质感,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真实!

但是,挣扎在黑暗中的受难者背负的十字架又是怎样的沉重啊?当一个母亲,面对拿到大学入学通知书的儿子,却掏不出学费的时候;当一个女儿,面对身患重疴的父亲,却付不起手术费的时候,当一个妻子,面对因冤入狱的丈夫,而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时候,沉重还是轻松,哪里由得了他们做出别样的选择!他们乞求上苍的是哪怕给他们一丁点可以有所选择的机会!

有时候,就是给你选择,那选择又是何等的艰难?电影《苏菲的选择》中,苏菲右手抱着女儿、左手牵着儿子瑟瑟踯躅在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队伍里,当纳粹军官责令苏菲只能留下一个孩子,另一个必须马上送往焚化炉时候,儿子还是女儿?这种活生生将人撕扯成两半的痛苦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终结!

是的,我们知道,黑暗终究会过去,黎明即将到来;我们也知道,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但是,当下的痛苦是这样的令人窒息,现实的重负压得人只能在地上匍匐爬行,很多人往往等不到黎明,等不到春天,就永远沉寂在黑夜与冬季了!

沉重与轻松,究竟该怎样选择?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四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断断续续听到不少人的推荐和高评价,一直想看但是拿起来很多次都看了一点点就看不动了,可能因为工作太累,也可能年龄阅历不够,总之一直没看进去。这段时间辞职了,那天坐长途汽车,拿起来看了几页就被镇住了。借用周杰伦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实在是“太屌了!”作为一个喜欢看书的人,长这么大看的书不少,但是从来没有一本书给我这么大的心灵震动和共鸣。这不仅仅是一本小说,这绝对是一本哲学和心理学的伟大著作。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对应这本书的就是“字字珠玑”,小说中几乎每句话都包含深刻的哲学思考。在关于人生的轻与重,灵与肉,忠诚和背叛,事业和爱情,理想和现实等等逃不开的人生意义问题上都有入木三分的思考和诠释。

何为生命之轻?生命不管是长或者短,对于每个人来说在任何时候都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你永远无法知道你没走的那条路会讲你带向何方,人生如果是作一幅画,那么“生活就是一张没有什么意义的草图,最终也不会成为一幅图画”,“如果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当然也可以说根本没有生命”,这就是生命之最轻;生命失去独立性,一不小心我们的人生就会活到了别人的口水里或者成为别人生命无意义的延续那么生命就成为无意义的轻。

同时,生命也是沉重的。无法逃避的责任、纠缠不清的感情、永不满足的欲望、“必须如此”的执念、潜藏深处的同情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沉重。

“但是沉重是真的悲惨,而轻松就真的快乐吗?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坍塌了,但是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命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重,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真切和实在”。反之生命之轻呢,如果抛开了所有的欲望和责任,人将变得比大气还轻,轻到了天国之上,离开了真实的生活,看似是到了天堂,其实也同时进了地狱。生命之轻和生命之重一样,无法承受。

特丽莎拥有一个索取型的母亲,母亲一直认为是因为特丽莎而失去一切(而不是自己的无知或者什么)。过去的一切无法改变,所以作为女儿的特丽莎便拥有了无法弥补改变的原罪(负罪感),她做一切事情来讨得母亲的欢心,迎合她母亲“看不见灵魂”“肉体集中营”的世界。但是人毕竟是有灵魂的,一直追求上进的特丽莎遇到了自己的爱人托马斯,这句话印象深刻“托马斯的声音把她那怯懦的灵魂从她的身体深处呼唤了出来”。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而无法逆转的,特丽莎逃离了母亲的世界,但是一直在梦中充满恐惧。

书中关于女画家萨宾那和其情人弗兰茨的“误解小词典”,也很有意思。弗兰茨的经历让他认为“忠诚”是自己最看重也是自己所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而对于萨宾那来说,小时候严格的按部就班的家庭让其心灵深处最大的需求是“独立”,也就是意味着抛开所有旧秩序的“背叛”对萨宾那最有吸引力。其实每个人的行为模式就那几种,我们只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身上重复着几种模式而已,如同萨芬娜一生一直在实践各种形式的“背叛”一样。

不想再写了,这本书是大师之作,我的诠释再多再好也不如读原著来的好。何况如果只是读哲学的理论那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所以作者借助小说的题材传递了众多的哲学思考,所以,去读原著吧。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五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初看书名就油然而生一种肃穆的感觉,不由得端正了身子,小心翼翼地捧起它来翻阅。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医生托马斯、摄影爱好者特丽莎、画家萨宾娜、大学教师弗兰茨等人的生活为线索,通过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散文化地展现了苏军入侵后,捷克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和情绪,富于哲理地探讨了人类天性中的“媚俗”本质,从而具备了从一个民族走向全人类的深广内涵。

作者米兰·昆德拉在这部小说中,围绕几个人物的不同经历,经他们对生命的选择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这是一部哲理小说,与传统的小说不同,它不再通过故事情境本身吸引读者,而是用将读者引入哲理的思考之中,通过生活中具体的事件引起读者形而上的深层思考。

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人也无法逃避的问题,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世人都在为自己的目的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空虚。生命因“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在“追求”的名义下,我们不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只是无休止地重复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最终将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读它时心情很压抑,米兰昆德拉就像张爱玲,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欲望的真实和无德。我想米兰要说的是:无德为“轻”,“轻”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

书里的一个情节特别让我感触良多:特雷莎的妈妈年轻时很漂亮,她有九个追求者。第一个最英俊,第二个最机智,第三个最富有,第四个最健康,第五个最高贵,第六个最会背诗,第七个曾周游世界,第八个会拉小提琴,第九个最有男子气概。特雷莎的妈妈最终嫁给了第九个,不是因为她爱他,而是因为她和他不小心有了特雷莎。

她不爱特雷莎,她觉得特蕾莎是她的拖油瓶,害得她被迫呆在第九个男人的身边——她一直在想另外八个都比第九个好。她在想她还没有追求过别人,于是,她离开了最有男子气概的男人,追求一个没有男子气概,犯过几次罪,有过两次离婚的男人。后来,她嫁给了他,从此,她开始沦落,渐渐失去美貌,变成泼妇。

这段我印象最深刻。就像造物主不会让某一个人拥有一切旁人所羡慕的东西,作者把九种特质分配到九个人身上,特雷莎的妈妈只能从中选一个。然而她谁都想要,同时她不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她的贪婪让她来到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身边。她开始失去,失去美貌,失去生活品质,失去灵魂。

当特雷莎把门锁上,要求自己最基本权利的时候,作为妈妈的她暴跳如雷,她才意识到一切在离她而去,她在用最后母亲的身份,几乎是要挟她女儿留下。可这些都是徒劳的,因为她从没有承担过生命中的责任,无论是对社会、对家庭、还是对亲人。她死掉也只是轻轻地一闭眼,不会有任何重量,她失掉了灵魂。

另一方面,我在考虑作者要传达的爱情观。然而,我不懂爱情。我以为,爱情是纯感性的东西,如果你用太多理性思维去思维它,那么爱情将不纯正。现在这种观点几乎完全被颠覆。爱情需要条件,需要理性的思考。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能够拥有你所喜欢的一切特质。

你必须要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找个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人,然后包容他的其他缺点,履行自己对对方的责任,这才是爱情。作者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存在。”大概伴责任走过的爱情才是真实存在的爱情。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执着地追寻一个自己想象的人是多么愚蠢,爱情是在特别的时段遇到特别的人。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但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很难读,每一句话都意味深长,读好它我可能得花上几年工夫,可它已经使我开始受益了。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六

;

摘  要:延宕是哈姆莱特的主要性格特征,也是哈姆莱特形象的艺术魅力之一。哈姆莱特延宕的成因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本文将从文本的角度对哈姆莱特延宕的成因作浅析。

关键词:哈姆莱特;延宕;成因

作者简介:吴平春(1970-),侗族,广西三江人,本科,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西方文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延宕是哈姆莱特的主要性格特征,延宕推动剧情和人物发展,构成了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赋予了人物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和哲学意蕴,使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成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最具争议、最具魅力的艺术典型之一。

我们先对哈姆莱特的思想和行为作一梳理。青年王子哈姆莱特得到父亲暴毙的噩耗后,从德国威登堡大学回到丹麦。他沉浸在丧父的悲痛中,又对父亲的死因心存疑惑。他从鬼魂处了解到了父亲暴毙的原因,这印证了他的怀疑。他不敢相信人性居然可以奸恶到如此地步,他心烦意乱,但此时在他“混乱的头脑”里还是有一个明确且强烈的信念,那就是复仇。为了不忘却仇恨和复仇,他决定将头脑和记忆中的一切东西删除,仅留下鬼魂复仇的命令,同时在记事簿上将杀父仇人的名字记下。鬼魂的话虽然印证了他的怀疑,但还需要更确凿的证据,他决定通过戏中戏来进一步验证,克劳狄斯的反应证实了他的怀疑。戏班的到来同时激起了他的复仇热血,增强了复仇的意志,点燃了复仇的烈焰。他决定不当懦夫,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实施复仇计划。复仇的绝佳时机到来了,他可以利用克劳狄斯祈祷的时候杀死仇人为父报仇。可是,他转念一想,在恶人祈祷的时候将其杀死,等于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这是以恩报怨。于是,他决定放弃这次机会,等克劳狄斯作恶的时候将其杀死,让他的灵魂堕入幽深黑暗的地狱。鬼魂再次现身,督促他不要忘记复仇大计。所有的一切都在鞭策他赶快进行蹉跎未就的复仇大愿,特别是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为了区区弹丸不毛之地而向丹麦兴兵讨伐,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复仇决心,他决定抛弃一切疑虑妄念,只让复仇的念头留在心间。在雷欧提斯向他揭露克劳狄斯的阴谋之后,他终于将复仇之剑刺向克劳狄斯。

由此可以看出,哈姆莱特的复仇信念不可谓不坚定,复仇目标不可谓不明确,复仇激情不可谓不强烈,可是,他却迟迟无法将复仇计划付诸行动,他最后的复仇行为更像是一种被动行为,构成了延宕的哈姆莱特。下面笔者试着从文本的角度,对哈姆莱特延宕的成因作一浅析。

一、主观因素

1.软弱忧郁

因为我是一个没有心肝、逆来顺受的怯汉,否则我早已用这奴才的尸肉,喂肥了满天盘旋的乌鸢了。……也许他看准了我的柔弱和忧郁,才来向我作祟,要把我引诱到沉沦的路上。(第二幕第二场)

自从我能够辨别是非、察择贤愚以后,你就是我灵魂里选中的一个人,因为你虽然经历一切的颠沛,却不曾受到一点伤害,命运的虐待和恩宠,你都是受之泰然;能够把感情和理智调整得那么适当,命运不能把他玩弄于指掌之间,那样的人是有福的。给我一个不为感情所奴役的人,我愿意把他珍藏在我的心坎,我的灵魂的深处,正像我对你一样。(第三幕第二场)

因为软弱,哈姆莱特觉得于他鲁莽行事比深谋远虑更为重要:

当时在我的心里有一种战争,使我不能睡眠;我觉得我的处境比锁在脚镣里的叛变的水手还要难堪。我就鲁莽行事。——结果倒鲁莽对了,我们应该承认,有时候一时孟浪,往往反而可以做出一些为我们的深谋密虑所做不成功的事;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来,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第五幕第二场)

2.谨小慎微

为了证实了自己的怀疑,哈姆莱特巧设戏中戏,还请来第三者霍拉旭,最终确认杀父仇人。在确定复仇目标这件事情上,哈姆莱特就像一位高超的侦探,有谋有略,思虑周密,计划周详,行为谨慎。此外,戏剧还将福丁布拉斯的鲁莽、雷欧提斯的轻率与哈姆莱特的谨慎作比较,以突出哈姆莱特的审慎。

二、客观因素

哈姆莱特的延宕除了主观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是客观因素。德国批评家卡尔·魏尔德尔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认为,客观情势妨碍了哈姆莱特的复仇计划。

1.沉痛的打击

但愿这一个太坚实的肉体会溶解、消散,化成一堆露水!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自杀的律法!上帝啊!上帝啊!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 (第一幕第二场)

“天上的神明啊!地啊!再有什么呢?我还要向地狱呼喊吗?啊,呸!忍着吧,忍着吧,我的心!我的全身的筋骨,不要一下子就变成衰老,支持着我的身体呀!” (第一幕第五场)

其次,母亲的失节让哈姆莱特心生怨恨。在他的心中,母亲像圣母玛丽亚一样纯洁,父亲和母亲是那么的相爱,父亲是那么地疼惜母亲:“这样爱我的母亲,甚至于不愿让天风吹痛了她的脸。”可是,如此贞洁的母亲,在父亲死去还不到两个月,送葬所穿的鞋子还没有破旧,流泪的眼睛还没有消肿,就背叛他们的爱情,钻进了乱伦的衾被,嫁给了叔父。

他向母亲发泄他的怨恨:

你的行为可以使贞节蒙污,使美德得到了伪善的名称;从纯洁的恋情的额上取下娇艳的蔷薇,替它盖上一个烙印;使婚姻的盟约变成博徒的誓言一样虚伪;啊!这样一种行为,简直使盟约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神圣的婚礼变成一串谵妄的狂言。(第三幕第四场)

因为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这句话从前像是怪诞之谈,可是现在时间已经把它证实了。(第三幕第一场)

最后,朋友的背叛让哈姆莱特心寒。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原本是他亲密无间的朋友,在克劳狄斯当上新国王之后,为了功名利禄,他们背叛了哈姆莱特,充当了克劳狄斯的密探和帮凶。受克劳狄斯指使,他们以关心哈姆莱特之名,行刺探之行,为克劳狄斯搜集情报;他们名为护送哈姆莱特去英国,实为押解,眼看昔日好友去送死而无动于衷。他们的嘴脸让哈姆莱特倍感世态炎凉。

2.思想的危机

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第三幕第一场)

正是这种矛盾的思虑使哈姆莱特放弃了一次绝佳的复仇机会。当做贼心虚,深感罪孽深重而独自祷告忏悔时,这是一次复仇良机。当他拔剑时,一个宗教的问题又萦绕在他的心头。按照基督教,在恶人忏悔时将其杀死,他的灵魂将升入天堂。在克劳狄斯忏悔的时候将其杀死,这不是报仇,而是报恩。于是他决定放弃这个机会,等克劳狄斯作恶的时候,让罪恶的灵魂永堕地狱。

正是性格上的软弱谨慎、情感上的打击和思想上的危机,影响了哈姆莱特的意志,削弱了他的行动能力,导致延宕。

注释: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