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袁隆平事迹的心得 袁隆平先进人物事迹心得体会(9篇)

最新袁隆平事迹的心得 袁隆平先进人物事迹心得体会(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5 14:13:32
最新袁隆平事迹的心得 袁隆平先进人物事迹心得体会(9篇)
时间:2023-02-05 14:13:32     小编:zd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袁隆平事迹的心得袁隆平先进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世界疫情发展到今天,疫苗愈发重要了。

截止到3月19日,国外的确诊人数,已超过10万!并且,增长趋势还没有任何减缓的可能。

更可怕的是,与中国众志成城,消灭新冠病毒相反,世界一些国家,干脆放弃了抵抗!

如何能彻底消灭新冠病毒,那最切实可行的措施就是:

尽快研制出疫苗,尽快批量化生产,尽快通过注射疫苗,获得免疫力。

疫苗批量化生产、接种的那一天,才是全世界战胜新冠病毒的那一天。

而目前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快马加鞭研发疫苗。

特朗普曾宣布,说美国将会在12周内研制出“新冠疫苗”。

就算按照火箭速度推进,也得至少一年!

对此,陈薇明确表态:

“我相信,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速度,绝不会亚于美国!”

陈薇院士,没有食言。

大年初二陈薇就带领团队进驻武汉,迅速投入工作,已经在武汉坚守了一个多月。

“早上8点到实验室准备,凌晨4点回宿舍睡觉。”一同前去一线的院里同事说,这就是他们抗疫的每一天日常。

没有时间吃午饭,就在会议室凑合泡面。

高强度的连轴转工作,拼就了比火箭还快的陈式抗疫速度。

1月26日,陈薇院士带领团队抵达武汉。

在埃博拉疫苗成功研发的经验基础上,争分夺秒开展研究。

2月26日,新冠疫苗生产!

研制出疫苗,用时仅仅一个月!

2月29日,疫苗注射进陈薇院士和团队的身体,以身试药。

3月16日,第一批美国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在美国西雅图接受注射。

同一天,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也获批启动临床试验!

陈薇院士,以及进展神速的新冠疫苗,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中国!

这就是:中国速度!中国科技!中国胆魄!中国担当!

而带领团队走向胜利的陈薇院士,低调得让人感到可怕。

多数人没有听过她的名字,但全人类都在享受她的贡献。

她是《战狼2》中陈博士的原型,也是20__年硬杠“非典”的英雄,还是埃博拉病毒的克星。

更有无数人,称她为“战神”。

袁隆平事迹的心得袁隆平先进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徐前凯,男,汉族,中共党员,1987年12月出生,20__年12月入伍,重庆荣昌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车务段荣昌站车站值班员。

他18岁参军,曾在洪水中救起放牛娃,在寒冬跳进淤泥里加固连队的鱼塘。退伍后,分配到遵义车务段,后调入重庆车务段,先后6次获段岗位技术比武第一、第二名,多次荣获段“安全生产标兵”“先进生产者”称号。

20__年7月6日15时49分,他跳火车救下一名穿行铁路的68岁孤寡老人,自己的右腿被火车碾断,导致膝盖以上高位截肢,其胸怀善良之心,勇行扶危之举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荣获“最美铁路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新时代·铁路榜样”等称号 。

徐前凯同志在横穿铁路老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用热血奏响了一曲英雄凯歌。

他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重庆日报等媒体报道后,瞬间刷爆网络,引发无数网友的感动与敬佩。

徐前凯刚入伍时,身体瘦弱,体能较差,但他没有气馁,拼命“开小灶”查缺补漏、强化训练。

5公里武装越野,他给双腿加绑沙袋还要多跑几公里;单双杠手臂力量不足,他举哑铃、做俯卧撑直到汗水滴湿整张报纸;手榴弹投不远投不准,他把背包绳一头栓树上一头绑手上来回挥动练爆发力、练“瞄准”,以致手掌脱皮见血。

不到半年,他的体能科目全部达优,长跑、器械测试还经常进入“前三甲”。

20__年5月的一个暴雨天,徐前凯巡逻返回途中发现一个放牛娃被困在河中央。他毫不犹豫地纵身跳下水,救下随时可能被洪水吞没的放牛娃。

当得知放牛娃刚上小学二年级,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与爷爷相依为命时,他掏出身上仅有的160元钱,后来每月发津贴都会拿出一部分钱给他们爷儿俩送去。

两年军旅历练是徐前凯人生宝贵的课堂,得到了意志的磨炼、党性的锤炼,他凭着过硬的素质与高尚的人品,不仅入了党,还被评选为“优秀士兵”。

20__年7月6日15时22分,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车务段荣昌站值班员徐前凯等人开始调车作业。

15时49分,当机车推进车列运行至车站联络线293公里580米处时,意外发生了。

正在作业的徐前凯看到,在列车前方10多米远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位老婆婆。

徐前凯的第一反应是按下停车按钮,竭力呼叫停车,用力地吹响口笛提醒。列车以大约10公里的时速行驶,即使按下刹车键,依然会继续滑行约50米才停下。

“让开,让开,快点让开,撞上来了!”吐出口笛,徐前凯大声吼道。

耳背的老婆婆依然愣在轨道中间。

10米、8米、6米……

容不得多想,来不及犹豫,说时迟、那时快,徐前凯大吼一声,纵身一跳,飞奔救人。

由于距离太近,救人过程中,徐前凯右腿在侧身旋转用力时进入钢轨,火车车轮无情地从他的右腿上轧过。

老婆婆得救了,徐前凯的右腿却被轧断了。

“看到那一幕,我的眼泪止不住啊,人在一边,腿在一边,但他还在关心老婆婆受伤了没有。”荣昌站站长李毅回忆当时情景的时候,眼眶湿润。

唐俊是重庆市荣昌区中医院外科医师,参与了徐前凯前期抢救以及截肢手术的全过程。

“我们乘120救护车赶到时,天上飘着雨,现场情况比较复杂。”唐俊介绍,徐前凯整个身子趴在钢轨边的地上,右下肢已缺失,钢轨的碎石子上有很多血迹,一位老婆婆瘫坐一旁。

初步诊断显示,徐前凯因失血过多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再晚点后果不堪设想。”唐俊和同事一边紧张地抢救,一边通知当地血站紧急送血。

“患者徐前凯伤肢离断,残端毁损严重,无再植条件,经上报院领导后,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截肢手术治疗。”截肢手术主刀医生黄绍栖说。

最终,手术3个多小时,输血1600毫升,才使徐前凯转危为安。

徐前凯奋不顾身救人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山城重庆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市民和网友希望给他募捐,还有爱心企业发起了专项资助,但均被徐前凯及家人婉拒。其实,徐前凯家的经济条件非常一般,父亲退休金每月3000元多一点,母亲的才20__元出头。

袁隆平事迹的心得袁隆平先进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为了她们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在民族中学工作的时候,张桂梅就发现一个现象一—很多女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有的被叫回去干农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礼,就让孩子辍学结婚。”张桂梅心痛地意识到,有些大山里的女孩连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线上的机会都没有。

20_年,张桂梅决定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并为这个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四处奔走。为了筹集办学资金,张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从20_年起,她每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复印了一大摞,在街上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

“为了她们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执着的张桂梅没有放弃,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被骂骗子,被吐口水,被放狗……年下来,她只筹集到了一万多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在20_年8月建成了。这是一所没有录取分数线,只要初中毕业、只要愿意读高中、只要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学校都无条件接收,全免费就读。当年9月1日,100名来自周边地区的女孩子成为女子高中首批学生。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华坪女高成立以来,张桂梅每天都会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吃饭、自习、做操。学生们跑步去晨读、跑步去吃饭、跑步去睡觉—。每一件事情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们开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严峻。学生来自大山,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也不强,教学难度很大。刚开始的几届学生,有些连中考录取分数线都没有过。

在张桂梅和同亭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建校12年毕业10届学生,上线率和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1800多名贫困女孩在这里放飞了梦想、走进了大学,成就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人们都说,这所学校“低进高出”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苦读、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后考取一所中学的教师,听说母校紧缺数学教师就放弃正式编制,回女子高中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的黄付艳,在华坪遭遇水灾时,把自己积攒的钱首先捐给学校。

袁隆平事迹的心得袁隆平先进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尖锐命题。“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人。”袁隆平用惊人的科学成就响亮地回答了这人问题。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决时,他似“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面对未来,袁隆平仍满怀梦想,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积10%提高到20%,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袁隆平用科学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实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个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袁隆平。

袁隆平事迹的心得袁隆平先进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1988年,从浙大化工系毕业的陈薇,还是一个鹅蛋脸、长发披肩,笑容稍显腼腆的少女。

1991年,清华硕士毕业后,陈薇签约了深圳一家生物公司,即将过上高薪白领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帮导师取一份抗体,走进了军事医学科学院。

那里尖端的研究课题和先进的科研设备震撼了她,也吸引了她。

一边是锦绣般的前程,一边是内心强烈的召唤。

在经过衡量后,她最终放弃了大公司的职位,她做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参军!投身于国防大业。

同年4月,她被特招入伍。

“清华人到部队去等于是埋没了自己,入伍就意味着落伍。”

时光拨回到1991年,那时的大学生还很稀缺,更不用说清华的硕士了。

大家都劝她别犯傻,但她却“一意孤行”,前往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工作。

她也确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两年后她和师弟在一次学术会上碰面后,她发现师弟的收入竟然是自己的上百倍。

而且,科研工作如同航海探索,如果能发现新大陆当然有极大的成就感,但更多时候是枯燥乏味的航程。

点击播放 gif 2.1m薪酬低,前途未卜,辛酸孤苦,但她却内心坚定,毫不动摇,做好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准备。

她先是花4年时间成为了微生物学的博士研究生,3年后又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让人望洋兴叹!

从此她开始崭露头角,先是入选了军事医学的a类人才库。后来又晋升为研究员,享受首批军队特殊人才津贴。

袁隆平事迹的心得袁隆平先进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袁隆平,平头小脸,其貌不扬,土里土气。你想不到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而正是这个显得有些平凡和土气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缩写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从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袁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励可资证明。若回答“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没有哪位科学家比袁隆平更有资格回答了。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还讲了一个故事。

谁能够想象到,一个关系着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伟大的探索与成功,就这样由袁隆平的一个意念而开始并最终诞生了。

为了杂交水稻,袁隆平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为了那梦寐以求的杂交水稻。在研究的初期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在1964年到1965年连续两年的酷暑季节顶着烈日大海捞针般地寻觅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里,在前后共检查了4个常规水稻品种的14000多个稻穗后,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身体的劳累还在其次,学术界权威的质疑与反对,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当时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许多不良的因子已经被淘汰,积累下来的多是优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会退化,杂交也不会产生优势,从而断言搞杂交水稻没有前途,甚至说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然而无论是科学道路上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的磨难都无法动摇袁隆平执着的梦想。他坚信实践才是真正的权威,火热的生命加上知识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

1966年,经过两个春秋的艰苦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后,袁隆平把获得的科学数据进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写出首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权威杂志《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在国内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这不仅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水稻育种课题的启动,而且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崭新的研究领域。在随后的30多年间,他在杂交水稻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他创造的杂交水稻神话一个接一个。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厦民族几千年都在渴盼的梦想,写下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1999年6月,“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昭示着高科技与资本的紧密结合,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对于科技与知识的力量,怕是鲜有人能比袁隆平有着更深切的认识了。

美丽。

袁隆平事迹的心得袁隆平先进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袁隆平,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公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股”,中国股市惟一的一支以人名为名的绩优股。然而,我们第一眼看见我们的这位校友,第一印象是:这个人太普通了,普通得有点儿像从某个山村里走出来的一个农民!你看他肤色是那么的黝黑,身材是那么的精瘦,皱纹是那么的深刻。

记得有一次,一家画报刊登他的照片,编辑先生竟在照片下面给误配了“农民获得丰收后的喜悦”的文字。这虽然是出版界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故,但也说明:袁隆平,他太像一个农民了。他走在大街上,的确是属于很快会被淹没在人海中的那种人。

“谈杂交水稻”,这是袁隆平来母校为我们所作报告的题目。这个题目似乎也十分普通,没有什么修辞的运用,更没有任何学术的卖弄。但我们深深地知道,在这个看似普通的题目的背后,有着太多的不普通。

1978年,袁隆平和他一家7口,挤在两间用木板从澡堂隔出的潮湿发霉的小屋里,还要不时承受“不安心教学,专想歪门邪道”的冷嘲热讽。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他的杂交水稻研究终于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一切,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吗?

我们手捧着鲜花簇拥着袁隆平,并一齐涌向他主讲的报告厅,我们如此热情,一点也不比我们追逐心目中最红的明星差。我们知道,我们也许并不能完全听懂他所要讲的“杂交水稻”,但我们会用我们的心去感悟大师所说的每一句话。

他开场的第一句话是:“我只是个普通人……”

够了,我们哪怕听懂的只有这一句话,就已经够了!我们从袁隆平身上,懂得了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这也是校友袁隆平给我们的最主要感受,的确这就够了。

袁隆平事迹的心得袁隆平先进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篇八

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以,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爱岗敬业更应是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

首先,在认识上狠下功夫。行为科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美国心里学家克雷顿·奥尔德弗的erg理论及马斯洛“五个层次需要论”均认为,所有需要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工作的基础上。因此,如果我们不爱岗敬业,不尽职尽责好好工作,走到哪里,所有需要实现都会化作泡影。

第二,放弃“自我价值观”,克服消极行为。消极行为是指员工公开或私下反抗企业意愿的行为。这种行为好比污水,即使只有一杯,把它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是一桶污水,而不是一桶酒。所以,不遏制消极行为,爱岗敬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放弃“打工”思想,秉承“合作”理念。“合作”意味着双赢,意味着员工在地位方面获得了平等、在人格方面获取得了尊重、在劳动权利方面获得了保护、在心理方面获得了平衡,因而其参与意识更加自觉和强烈。事实上,持“合作”观念工作,员工的“爱岗敬业”行为通常会表现得细心而主动,他们也通常常会把工作的过程当作一种享受而去快乐地完成。

第四,管理者须积极营造“爱岗敬业”的浓厚氛围,让员工感到“爱岗”光荣,“敬业”崇高。通常情况下,员工的爱岗敬业行为容易被侵害和毒化。这是因为破坏总比建设易,学好总比学坏难。因此,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培养、倡导、及时鼓励、坚决支持那些为企业和组织所需要的“爱岗敬业”行为,对企业和组织不需要的消极行为予以抵制、惩罚或引导。这样,“爱岗敬业”风尚的形成并持续,不是没可能,而是必将会实现。

从小处讲,单位的发展离不开爱岗敬业而具有奉献精神的职工,从大处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正呼唤着亿万具有爱岗敬业这种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精神的人。具备爱岗敬业这种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精神的人,永远都是企业的中坚,是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

袁隆平事迹的心得袁隆平先进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篇九

20__年春节虽然很冷,但最美的逆行者却温暖了我们的心。

他们说:“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逆行者”们不计个人安危,迎难而上。他们仁心仁术,大爱无疆;他们驰援武汉,义不容辞。

在奉劝民众不要去武汉的同时,他们却写好请愿书逆流而上。他们不是伟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是他们用平凡的双手救死扶伤,用自己的生命寻找更多人的生命线,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患者的人生!

“你争分夺秒,为生命筑起希望的港湾。你忘了害怕,坚守着舍生忘死的诺言。你忍住泪水,放弃见亲人最后一面。你逆行向黑暗,无惧危险。你与病魔激战,拯救病患。你为人民奉献,牺牲在前。白衣天使,大爱人间。这就是中国医生! ”这一则电视上的公益广告道出了逆行者们的大无畏精神。是啊,疫情无情,人间有爱!退缩,从来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性格!我们拥有着力量,我们必定会胜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