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普通人抗击疫情的心得体会(五篇)

普通人抗击疫情的心得体会(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5 10:46:22
普通人抗击疫情的心得体会(五篇)
时间:2023-02-05 10:46:22     小编:zd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普通人抗击疫情的心得体会篇一

正如基辛格所说过的:“我认为中国最大的幸运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全民参与、全民配合有效的抑制了疾病的扩散,但众志成城共同抗疫时也传出了许多令人气愤的谣言,而我们应该以理性健康的态度去生活

学习科学知识,客观看待现象。在隔离期间网络上出现了许多的对心冠病的“治疗方法”但仔细来看那些内容根本是无稽之谈。如“淡盐水漱口”“板蓝根治肺炎”等一系列的方法,他们多借医疗人士之口,打有“救命”“急转”等字样,稍加思考就能发现这些所谓的“特效药”无非是清热去肺的药品。因此对于纷乱嘈杂的信息,我们应该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判断。

理智看待问题,合理判断虚实。在白衣战士还在病房战斗时,在终南山院士还在不眠不休的工作时,网络上突然出现了关于“钟院士感染”“尸体堆积如山”的消息,这些内容的疯传在网络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有不少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对这类消息深信不疑,进而产生恐慌的情绪,对抗疫的决心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让有些人失去了对医疗的信任。但我们要理智的认清真相,不信不传不诋毁,这是当代青年应有的态度。

树立信心,坚持抗疫。在众多纷杂的内容中,最让人心疼的是那些极端主义者和分裂主义者。这些信息有的指责政府工作不力,有的质疑中央失职,甚至有人将灾难说成阴谋,以此挑起民族间的矛盾。对于这种极为不负责任、充满戾气言论,我们应当做的是坚决抵制,绝不动摇。对医护工作者有信心,对一线的科研人员有信心。正如渡航所说的“真正重要的东西肉眼是看不到的”无法直接看到的信心就是抗击疫情的利刃。

每每看到这种谣言无不感到心寒,疫情当前医护工作者情愿出征,爱国企业家新设生产线支援生产,海外侨胞输送物资......他们哪一个不是一腔热血、哪一个不是奉献牺牲。只要我们保持理性客观态度,积极有序的生活工作,不信谣、不传谣,温暖的春天将很快到来。

普通人抗击疫情的心得体会篇二

20__年的日历已然翻到了二月,春色闹上了枝头,春意飞上了云霄;但这个春天却又是静悄悄的,少了聚会的喧闹,华夏大地只回响着同一个声音:“武汉,加油!”

当前,全国的疫情防控已经入白热化阶段,很快就将迎来一个决定性的“拐点”,也是局势彻底翻转的重要节点。控制人口流动,避免交叉传染和输入性传染是当前防控的当务之急,所以全国各地在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减少居民外出,减少病毒通过人体传播的概率。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也被派驻到了一线体温监测点上执勤,亲历了前线抗“疫”的点点滴滴。相比起湖北千钧一发的治疗工作,在我们这个没有发现确诊病例的小县城,在一个个基层工作者的话语间,我发现了疫情中和“普通人”有关的感人瞬间。

“同龄人”和我一起站岗,疫情中的短暂调剂。因为我是单位中的年轻人,为了照顾年龄更大的同志,所以经常让我值守凌晨的班次。自打从学校毕业后就很少熬过通宵,从一开始接受这个时段的工作确实还有些不太适应,想打瞌睡的时候就和一同值守的公安同志、医护同志谈天说地。我深深地记得有一位年纪比我还小的执勤民警,说起日夜颠倒的值班让他老婆抱怨不少的事情,“本来大年30晚上值完班才刚回到家,想着能多陪陪老婆两天,没想到这个疫情来的太突然了。她现在不能外出来看我,我也很少回去,其实心里觉得怪亏欠她的”。我也记得,另外一个护士小哥说起他的医生同学在前线救人的故事,“在过道就睡着了,不能脱隔离服,一是没工夫脱,二是物资确实太紧张了。也就刚刚梦见周公吧,又要起来收治病人了。”我们也趁着半夜车少说一说年轻人关注的事,聊一聊疫情结束后要怎么放松一下,大家七嘴八舌,原本被防控工作制造的疲惫一扫而空。

在刚迈入20__年的那几天里,大家都说“第一批90后已经30岁了”。三十而立,而我的同龄人们也确实在这次疫情中彻底长大了,他们成为了活跃在防控一线的重要力量,也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年轻的干部冲在一线,学着像长辈一样挑起社会的责任,我们的防控大网才能越织越密。

“过路人”和我交流体验,疫情里的世间冷暖。夜里执勤,最常见的便是长途运输的过境货车了,因为时效要求和限行法规的限制,货车司机经常会开上通宵。外籍车辆在盘问和检查好相关证件后还会进行登记。我记得有一位从陕西出发路过县城的货车司机说:“哎呀,这个病毒可恶着嘞,我们一路过来检查体温麻烦,你们执勤也麻烦。”我回答说:“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特殊时期还请理解。”大哥不好意思笑了。还有一位云南的司机说疫情爆发,各地物流单子少了很多,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我安慰他说:“会好的,再坚持一下,国家已经开始行动了,我们很快就能过上正常生活!”我还在白天去过村口的劝返点执勤,面对村里赶集的人潮,只能是苦口婆心地劝导大家尽量少出门聚集。有一个路过卡点的婆婆曾问我:“你们天天守在这儿是不是奖金很高啊。”我回答婆婆说:“我们没有奖金,如果大家能配合我们少出门、不聚集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市场的寒冬终将过去,热热闹闹的日子也终将回来。

在远离感染中心的基层,老百姓的生活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波及。党和政府正出台一系列帮扶和救助措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有序开展复工复产,并给予寒冬中的企业更多的帮助,相信春天已经到来!

“家里人”和我嘘寒问暖,疫情里的滴滴温情。“晚上执勤要多穿点。”“口罩一定要戴严实,在外面吃饭要仔细洗手。”每次出门工作家里人的叮嘱总是萦绕在我的耳边,一字一句的背后又何尝不是厚重的牵挂。自大年初二得到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以来,一直没能好好地陪陪家人,哪怕一天。当下防控形势严峻,人手紧缺,家人对我的工作总是支持的,也尽量在鼓励我“趁着年轻多到前线去磨练磨练!”作为一线防控的党员干部,我时常和他们交流在乡镇上防控工作的点点滴滴;另一方面,我也教导他们要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减少出门,避免交叉感染,做好个人防护。

家人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但危难当前作为党员干部就有责任做到“一家不圆万家圆”,为人民群众站好岗、服好务。更要以身作则,管好家人,严格践行党和政府的要求,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还有很多的“普通人”也曾给我留下过很深的印象:向我们竖起大拇指的过路司机,向执勤点送来慰问品的村民、爱心企业,还有积极加入联防队伍的志愿者们。“普通人”没有真正和病毒面对面的抗争,但却在广阔的基层坚守岗位,不断织密联防联控的大网。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赴北京疫情防控一线调研指导时要求:“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一个普通人的坚守可以保卫脚下的方寸土地,每一个普通人都参与到联防联控中来,终究会打赢这场艰难的战役。

普通人抗击疫情的心得体会篇三

今年的春节似乎来的不太寻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袭来,让闭门居家成为了“礼尚往来”。在这不同寻常的日子里,一群党员干部坚定“逆行”,风雨兼程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治疗救助、隔离监测、卡点轮值、宣传动员……没有一个冬天可以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面对疫情,党员干部要厚植五份情怀,播撒星光,汇聚战胜疫情的希望之火。

浓厚一份初心使命——哪来什么岁月静好,旗帜鲜明负重前行。突发的疫情已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听之任之,岁月静好就只是未能实现的愿景。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未有丝毫改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严峻的形势,党员干部要浓厚一份初心使然、使命使然的情怀,自觉肩负起共克时艰之重,以义无反顾、冲锋在前、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做到任务繁重有党员干部引领、工作薄弱有党员干部支撑。

历练一份坦然从容——哪来什么三头六臂,躬身一线善作善成。从病毒手里抢人,不仅是在和时间赛跑,更是在和防疫一线纷繁复杂的情况斗智斗勇。身处一线的党员干部并没有三头六臂,却要同时救治众多确诊病例,监护疑似隔离人员,排查数量庞大的人群……面对疫情严峻的形势,党员干部不仅要尽力而为只争朝夕,更要从中深入总结思考,不断探寻治病的良药,不断发现工作的规律,不断找到破题的良方,让自己能够更加从容应对工作压力和各类突发状况。

坚定一份求真求是——哪来什么呐喊声援,力戒四风踏石留印。打开手机搜索疫情,满屏一线党员干部担当奉献的正能量报道激荡心灵。然而,有时也会出现“上级报表应接不暇”“口头呐喊接连不断”等批评声音。一线工作需要的是实打实的行动,一线人员需要的是实打实的保障。面对疫情严峻的形势,党员干部万不能“造盆景”“造成绩”“造声势”,要把精力聚焦到防疫工作当中,用部署落实的“干货”作为最亮成绩,用物资保障的“干货”作为最好声援。

诠释一份示范引领——哪来什么我行我素,亮明身份践行承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长、传染性高等特点,各地纷纷出台“娱乐场所关停”“小区封闭式管理”等禁令。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对群众有着极强的引导作用,号召动员、群起效仿,就能“联心隔病”、战胜疫情。面对疫情严峻的形势,党员干部要主动亮明身份、慎独慎初慎微,无论在何时何地,严格按照防疫工作各项要求,率先承诺、对表践行,带头做到不各行其是、不聚会宴请、不信谣传谣。

守好一份生命敬畏——哪来什么金刚不坏,保证健康接续奋斗。在防疫一线工作中,党员干部极可能遇到被动感染的“大危险”、知而不报的“大隐患”、寻而无果的“大阻碍”、群众不解的“烦”等挑战。任重责艰,切不可让“倒在工作一线”的悲剧重演。面对疫情严峻的形势,党员干部要提高警惕,在工作中选准戴对口罩,勤洗手、多消毒,确保基础防护。注重劳逸结合,工作之余,丰富一些防疫知识,多喝水、早休息,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状态攻坚克难。

普通人抗击疫情的心得体会篇四

“压力再大、困难再多,我们也要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近日从各地战疫一线传来最多的声音。短短一个多月,我们目睹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强大传播力。病毒无情,人有情;疫情难控,“良药”能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14亿中国人用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堤坝”。从群众到党员干部,从物资保障到科研攻关,充分彰显了强大的“中国力量”。而这强大的“中国力量”,正是最有效的抗疫“良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论中国人身在何处,我们都有着同样炙热的“中国心”,这是14亿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爱国之心。自疫情战火从湖北武汉“点燃”,全国人民立即形成“一盘棋”大格局,齐心协力、英勇奋战。除夕之夜,各地人力物力驰援武汉;紧急关头,党员干部勇赴一线、挺身而出;面对病毒,医护人员日夜奋战、竭心尽力。正因每个人都播种了一颗“中国心”,才能做到临危不惧,激发如此战斗力。爱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也是“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我们传承了同样的中国血脉,自然孕育出同样的爱国情怀,正是来自各方浓浓的爱国情怀,让我们面对疫情挑战时,更有信心,更有勇气,更有力量。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军人,名字就不说了。”国家有难,不分你我,他们有着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中国人”!在抗疫战场上,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能坚守岗位,也能“角色扮演”;我们能抗击病毒,也能“守好阵地”。近日,许许多多“美丽”的身影出现在战疫一线。你看,医院里不仅有医护人员,还有“理发师”“临时妈妈”;基层村、社区不仅有领导干部,还有“专职司机”“送菜员”;二线“战场”不仅有宅家防疫的群众,还有“网课主播”“心理医生”。病毒虽来势汹汹,但“中国人”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一分“热”发一缕“光”,敢担当,能作为,以“星星之火”积聚“中国力量”,定能战胜病毒,迎接曙光。

与生俱来的“中国心”为我们“充电蓄能”,万众一心的“中国人”尽己所能,并肩作战。若是要将同心竭力的“中国力量”炼制成抗疫“良药”,还需添加“中国智慧”,发挥制度优势,彰显“中国之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启动后,各地阻击疫情决策速度快、动员规模广、依法落实严,不断汇聚全民战疫的强大力量。据悉,近日建立了“一省包一市”责任制,由16个省一一对口支援武汉以外湖北各地市疫情防控工作,充分体现了我国面临突发事件因时制宜的制度优势。与此同时,在关键时期,还需凝聚治理合力。做到防护与救治“内外同心”,鼓励与监管“齐头并进”。一方面,一线“战士”全力救助,二线防护也需“士气满满”,通过居家办公、网课学习充实生活,通过室内运动、视屏“聚会”优化心态;另一方面,既要利用互联网普及科学防治措施,鼓励正能量发声,也要加强日常监管,严厉打击线上线下违法犯罪行为。

病毒肆虐,举国抗击。这是一场“点燃”全国人民爱国之心的战役,也是一场激发中国智慧、彰显“中国之治”的战役。只要我们团结奋战、同舟共济,凝聚最强大的“中国力量”,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普通人抗击疫情的心得体会篇五

大疫面前,暂时无法回到家乡的武汉人该如何安身?长沙伸出了温暖的手,给出了“不抛弃,不放弃”的妥善安置方案:对湖北来长沙人员,在排查无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后,各区县市给予适当帮助,统一征用酒店,统一进行医学观察和隔离。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执行严格的防疫措施,来自疫源地的武汉同胞、湖北同胞正承受着之前难以想象的压力,历经漂泊辗转,身心俱疲。他们也是疫情的受害者,不是“罪人”,公众不应该也没必要“谈鄂色变”。

科学防疫不是冷漠、歧视和以邻为壑的借口。目前,很多出门在外又暂时无法回乡的湖北人成为了“漂泊的湖北人”,给他们安排符合防疫标准的集中安置场所,体现的是人性的温度,也是对疫情控制负责任的态度。

要警惕,不能把群防群控概念偷换成极端狭隘的“地方主义”。

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病毒,不是具体哪个地方的人;我们战胜疫情的武器是科学和团结,而不是自乱阵脚。

从最功利的角度来说,也应该给来自疫源地的民众安排适当的住宿、饮食,方便集中管理、集中隔离,否则,只会把他们逼到躲避防疫措施的路上去,造成更大的社会风险。

目前,长沙市已经公布了对疫源地人员开放的定点服务场所,拿出了妥善的解决方案。上海也在落实对重点人员隔离医学观察,其中集中隔离了1098人(截至1月27日)。防疫大战才开始不久,集中安排疫源地人员的食宿,应该成为各地政府防疫措施中的标配。这是各地政府必须履行的责任,也是防疫系统工作的应有之义。按科学的防疫原理,进行统一登记、统一隔离,这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社会恐慌,也是城市应有的温度。

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我们相信,大地回春,隔离结束,疫情消散就在不远的明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