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校园招聘会招聘邀请函篇一
1、高校、中等专业学校举办的招聘活动。如,招聘会、毕业生洽谈会等。有的是学校独办,有的是若干学校合办。
2、专业人才招聘机构、人才交流机构或政府举办的毕业生招聘活动。如,人事部门、劳动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政府人才交流中心等举办的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等。
3、招聘组织(主要是大型企业)举办应届毕业生招聘活动。一些人才需求量大的企业可在相关高校举办招聘会等活动。
4、企业委托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如:长庆石油管理局委托陕西师大培养教师等。某公司委培生每年要在公司实习两个月。
5、邀请学生到企业实习并选拔留用。如:本人在西安某学校实习曾被要求在该校工作。
6、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并在享受者中选拔录用。一般应面向所需专业,面向所需人才类型,面向优秀学生。
实施方法
1、调查分析,确定目标学校。如,各校专业设置、学生特点等。
2、前期宣传(根据实际选择)如,参与、赞助学校活动等。
3、临近招聘的准备。
确定具体学校。
准备宣传材料(宣传海报、音像材料、宣传设备等)
确定具体招聘载体。
成立招聘小组并明确分工。
4、进入学校或其它招聘地点。
5、接受报名和简历。
6、组织实施招聘考试(如果多个院校统一招聘考试,最好请专业考试服务机构实施)
7、根据考试成绩进行筛选,实施面试。
8、根据面试结果进行录用,签协议。
解决问题
一是如何筛选出优秀的人才;
二是如何优化招聘流程,控制招聘成本。
注意问题
1、要注意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一些政策和规定,以免选中后无法招收。
2、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有脚踩两只船或几只船的现象,要签违约责任。
3、学生往往对走上社会的工作会有不切实际的估计,对自己的能力也缺乏准确的评价。
突出特点
时间集中
国家教育部曾于1999年下发有关通知,规定“用人单位到高等学校招聘毕业生的活动应安排在每年11月20日以后的休息日和节假日进行”。由于次年1月份之后,很多学生就要面临研究生入学考试,而5、6月份又是毕业生的论文杀青与答辩时间,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进入校园开展招聘活动一般都集中在11月底至12月以及春节过后的3、4月份这两个时间段进行。为了避免撞车,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曲线救国”的方式,利用“宣讲会”、“介绍会”等其他形式“潜入”学校,将其校园招聘活动尽早推广开来,抢得获取优秀人才的先机。
由于高校扩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找到理想工作,毕业生们一般都采取“全面撒网、重点培养”的策略。企业也逐年扩大自己的招聘范围。每逢进入金秋时节,学生们便开始奔波于各大公司宣讲会之间,行色匆匆,有些甚至不远千里跨省参加招聘会。简历更是通过网络从全国四面八方涌来,充斥着企业的招聘邮箱。据悉,2005年广东移动校园招聘各种渠道累计接收有效简历数超过50000份。对于企业来说,这无疑加大了筛选、面试的工作量,而如何合理安排全国各地求职者的笔试、面试,如何从众多应聘者中挑选出适合企业的毕业生,就成为校园招聘团队的一大挑战。
因此企业要想取得校园招聘的成功,就必须对自己所在的行业、地区、企业的综合实力有个充分的定位,有的放矢地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锁定若干所学校和专业,使招聘工作更有针对性,进而保证应聘者的基本素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对象具有特殊性
应届毕业生相对于社会人员有其自身的缺陷:首先,他们缺乏工作经验,而企业又很难仅凭其专业方向和专业成绩就确定其是否具备某项职位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其次,他们缺乏明确的职位定位和规划。据调查,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象牙塔”里的单调生活很难激发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征、职业倾向、人际交往模式等方面的全面了解,这就导致很多应聘者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能够胜任或者适合从事哪些类型的工作,更谈不上对于今后职业发展的长期规划。第三,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往往存在着责任心不强、承受能力弱,团队意识较差等诸多问题。
以上这些特性使得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门的校园招聘策略和笔试面试方法,也对企业的晋升机制和培训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兼顾企业品牌营销
由于校园招聘的受众广泛,一次成功的校园招聘活动意味着不仅能够招募到优秀的人才,同时还可以在众多低年级学子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在未来的人才争夺中打下基础。相当一部分进行校园招聘的公司都将其品牌的校园传播放在与校园招聘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策略与手段往往经过缜密整合,并制定有系统的校园传播与招聘计划。
企业品牌主要包括雇主品牌和产品品牌两个方面:校园招聘作为展示企业形象的一种方式,相当于企业的一张名片,通过规范的招聘流程设计、招聘过程中对求职者的人性化关怀、企业高层的个人魅力、员工代表的责任心与活力等,能够让在校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人才理念、管理水平等深层次的内容,从而树立起良好的雇主品牌形象,广泛吸引人才。这相比较于大动干戈刻意的公关宣传来说,成本较低,而且给人的感觉更为亲切、自然。有些公司更是在校园中展现其产品品牌,将应聘学生变成公司的消费者或客户。比如雀巢公司在招聘会上会邀请到场的学生品尝自己品牌的咖啡。
网络招聘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网络招聘因其传播范围广,查询方便、速度快、信息量大、成本低而深得大学生喜爱。企业在校园招聘的各个环节中,从公司发布校园招聘计划、招聘职位信息开始,到学生在网上填写申请表或投递简历,到对简历进行初步筛选,再到企业通知学生笔试、面试时间,确定录用意向等整个招聘环节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
要想更好地受益于网络化的校园招聘,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学校的招生就业网站、各大校园bbs以及企业自己的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另一方面更可以利用专业的招聘网站,比如基本上所有毕业生都会登陆的中华英才网等进行校园招聘,甚至把初期的校园宣讲会的组织实施、简历接受、筛选,面试通知等环节外包给这些专业网站,以扩大宣传力度,提升招聘效率,减少招聘成本。
总体来讲,校园招聘以其集中、快捷、高效、针对性强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企业雇主的青睐,并以此作为招聘年轻后备人才的首选渠道。
工作要求
基于校园招聘的特点,校园招聘对招聘工作提出了这些要求:
简便易行;
迅速形成考评结果;
即能够考察应聘者的能力水平,又能够了解应聘者未来的职业倾向;
能够满足异地考评;
可满足实施大规模的人员考评的需求。
为了满足校园招聘对招聘工作的需求,许多企业开始在招聘中大规模使用人才测评工具来对人才进行初步筛选,人才测评工具具有实施简便、快速、客观、全面的特点,尤其是目前所流行的远程人才测评工具可以实现异地考评,更为简化企业招聘工作提供了便利。因此,基于因特网或局域网的人才测评工具越来越成为企业招聘不可或缺的工具。
招聘形式
认识了校园招聘的特点,分析了校园招聘的误区,如果企业想在校园
传统的专场招聘会
在每年校园招聘的高峰时节,当地政府以及各高校都会组织一些大型的专场招聘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在指定的时间和场馆“摆摊设点”,为前来投递简历的学生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并及时进行选拔测试。这种方式一般适合于招聘对象明确,招聘人数不多的中小型企业。比起大张旗鼓搞巡回校园宣讲来说,可大幅节省招聘成本和时间,但因到场求职的学生来自于众多高校的众多专业,其学校及专业的针对性不强,而且由于地域限制,收集到合格简历的数量也未必尽如人意,所以对于具有大量招聘需求的企业来说,最终的招聘效果可能不会十分理想。
盛大的校园宣讲会
校园宣讲会是企业在校园招聘伊始针对目标高校组织的专门的讲座,通过企业高层、人力资源负责人以及在本公司工作的该校校友的现身说法来传达公司基本概况,介绍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发布职位空缺、招聘条件和招聘流程等,通过情绪的感召与互动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企业。在宣讲会前一般会通过在学校网站发布消息、在校园张贴海报等形式宣传企业形象及其产品,达到一定的营销目的。有些实力雄厚的企业甚至选择全国巡回宣讲,整个校园招聘历时数月,足迹遍布全国主要城市。这种校园招聘成本固然不菲,但因为学校和专业都定位准确,所以招聘效果是最理想的,而且在整个巡回宣讲过程中对企业形象的宣传力度也比较可观。
抢占先机的实习生计划
实习生计划作为校园招聘的一个前奏,一般在应届毕业生生正式求职以前,特别是毕业前的那个暑假中,为经过初步挑选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岗位,那些表现优秀的实习生,将会作为下一步正式录用的备选人才。实习生计划至少有三个好处,首先是可以避开校园招聘的人才争夺高峰,将一些优秀毕业生提前纳入人才储备库,在人才争夺战中抢占先机。其次,通过实习,企业能够提前了解应届毕业生的个性特点、人品、价值观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表现,有利于作出准确的录用决定;对于学生来说,也能通过实习充分了解企业,亲身体会自己是否喜欢这个行业,对今后的择业方向做出更客观理智的规划。第三,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这些实习生已经对企业和工作有了较多了解,一旦被正式录用,将来上班后也能够很快上手。
高校中蕴藏着一大批极具领袖潜质的学生,从顶级的高校寻找精英人才,通过严格的选拔、系统的培训课程设计和定向的实践培养,定期安排在校学生实习和培训,最终从中挑选出优秀者进入公司的“管理培训生”制度在国外非常流行。世界500强企业,如ge、汇丰、联合利华等都把“管理培训生”制度作为培养未来管理人才的战略措施来实施。南富士产业株式会社推出的全球化管理培训项目(gmc)就是以发现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外企中高级管理人才为目的,以突破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遇到的“人才本土化”瓶颈。招募拥有“良好基本素质,能够发挥主动性学习、改变、成长”的学生参加免费培训。gmc管理培训生将有机会获得公司会员集团提供的中高层管理者职位。再如,拜耳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签署高级人才储备计划协议,赞助两名mba学生完成北大和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双学位课程,并为两名学生度身定制详尽的国内外培训计划,提前对拜耳集团及其业务运作有所了解,为将来在集团中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
常年开展的俱乐部
一些公司为了和高校常年保持联系,在校园里面建立了俱乐部,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活动。活动中,公司的中高层人员以及校友在学校组织专题讲座,通过俱乐部内部组织的郊游和聚餐等活动促进与学生的相互交流。帮助低年级的同学更好地了解企业,在校园内树立雇主品牌,为今后的校园招聘作好准备。比如德勤公司推出了面向北京名校会计、财务管理和法律专业的“德勤俱乐部”,宝洁公司在各个知名高校建立的“宝洁学生职业发展俱乐部”等。
美丽的夏令营
有的企业由于地域限制等原因不大适合于大量的学生到企业实习,但又希望吸引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夏令营或参观计划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组织目标院校及特定专业的大学生到企业所在城市参观旅游,并进入企业与员工座谈等活动,展示企业品牌,传递企业文化。有些企业还要求学生在回校后撰写报告,帮助其在学校进行宣传,推动今后校园招聘活动的开展。在这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包括三星中国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以及塔里木石油公司等。
独特的选秀大赛
“选秀大赛”作为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校园招聘形式,发展趋势却是势不可挡。企业通过组织一些职业技能或者商业大赛,模拟实际商业项目的运作,吸引大批学生报名参与,让最优秀的人才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获胜者除了能够获得丰厚的奖品,更有机会赢得去企业实习或正式录用的机会。这类校园竞赛活动包括微软公司的“推荐就业之星大赛”、百度公司的“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google的“中国编程挑战赛”,飞利浦公司推出的“短信创意大赛”等,其中最为著名的算是欧莱雅同时推出的“在线商业策略竞赛”、“校园市场策划大赛”和“工业大赛”三大赛事。
除了以上列举的校园招聘形式外,很多企业还在高校中设立了企业奖学金,更有一些企业和高校密切合作,开展了在学校“定制”人才的提前培养计划,学校会根据企业所需开设专业对口的课程,企业相关专业人员会到学校授课,学生也会有一定的时间到企业进行现场实习。海信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在这方面已经具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
校园招聘正如一轮朝阳,方兴未艾,而企业到底要不要进行校园招聘,采取什么形式的校园招聘,与其所从事的行业、企业类型、发展阶段、岗位设置要求以及企业文化息息相关,只有对自身有着明确清晰的定位,企业才能在校园招聘这场人才抢夺战抢得先机。
大学生没经验
一些企业之所以选择成为校园招聘的“绝缘体”,是因为他们认为毕业生的流动率高,害怕成为员工的“培训基地”,浪费培训成本。然而面对一次次“背叛”,企业也许应该试着换个心态、换个角度冷静思考一下:应届毕业生的频繁流动到底有多少原因是因为他们自身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有多少原因是因为企业自身管理不规范、成长空间不够大、企业氛围不人性。其实应届毕业生并非在任何企业的流失率都很高,比如宝洁、ge、微软等知名公司,都建有完善的内部晋升机制、人才开发机制等,他们每年都从高校里招聘大量的应届生,甚至整个招聘以招应届生为主,而这些应届生也多数都安心本职工作,并逐步成长为企业的栋梁之才。
在当代劳动力市场中,如果企业没有一个很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不仅仅是应届毕业生,就算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员大量流失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面对“背叛”,企业更应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要设计更有竞争力的晋升发展机制与薪酬福利体系,努力营建以人为本的组织氛围,从本源上解决人才流失问题。
中小企业不适合校园招聘
很多中小企业认为,“校园招聘是大企业的事,我们要的都是有经验的人才,他们来了几乎不用培训就能马上开展工作,并且很快就能出业绩。”这种想法在那些处于初创阶段,尚未度过生存危机的中小企业中尤其多见,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当企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及稳定发展阶段后,对员工的需求由经验型人才转向了追求创新、学习、变革的人才,应届毕业生因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开拓精神”,便与企业所希望的“共同成长”不谋而合。这时利用校园招聘则可以引进“新鲜血液”,保持组织的活力,同时也能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增加企业的发展机遇。
当然,由于中小企业往往培训机制不太健全、薪酬福利不具有竞争力、品牌知名度不够高等原因而很难与知名企业抗衡,所以,在校园招聘中,除了强调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员工巨大的成长空间等差异化优势外,在招聘的形式、时机选择上还需多下功夫,尽量避免与大企业“撞车”。
由于校园招聘活动具有招聘和企业品牌营销的双重功能,所以一些企业便利用这个“一箭双雕”的机会,不惜投入重金和精力大肆宣传自己的企业,以至于让学生感觉到企业只是借招聘之名行宣传之实,是在“作秀”。为此,国家人事部也有明确规定,严禁企业出现“只招不聘”的情形。所以,企业如何在招聘中兼顾招聘和营销,控制好“度”,是做好校园招聘的又一关键,否则恐怕会被戴上“超级骗子”的帽子而事与愿违。
11月27日上午,我院2011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在学校球类馆盛大举行,包括山东烟台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伟星集团等上市公司、民营500强企业在内的230余家用人单位齐聚衢州学院,本次毕业生招聘会共提供了5942个就业岗位,吸引了3400余名毕业生(含兄弟院校)积极前来求职,近2948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
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2011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作为毕业生就业和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舞台,在工作开始之初就得到了学院党政的高度重视,胡伟院长亲临招聘会现场,实地走访用人单位,了解招聘岗位和企业用人情况。学院党委副书记赵祖地多次关心、指导本次招聘会的准备工作。筹备期间得到了宁波北仑区、镇海区、慈溪市人事局,温州经济开发区人事局,衢州人事局和广大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11月初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向各用人单位发出诚挚的邀请,并对用人单位进行了走访和电话联络,先后共有200余家用人单位在第一时间就发回参加招聘会的回执,对前来学校选拔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愿望。由于受场地的限制,从11月20日开始,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就对参展单位的数量进行控制,建议企业在招聘会后进学校进行专场招聘,但后续企业担心毕业生被抢定一空,强烈要求参加招聘会,最终出现企业摊外摆摊的热烈场面。
本次参展企业共提供岗位数5942个,按我院毕业生数来平均,每位同学可以获得三个以上就业工作岗位的挑选。从需求专业来看,本次招聘会所需专业涵盖我院所有专业,特别是化工、机械、电子等专业的毕业生特别畅销,往年就业困难的师范类毕业生今年也成了民营学校的香饽饽。招聘单位选才和学校育才紧密结合。2011届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开展以来,就业形势总体好于去年,并呈现出“早、多、好、新”四大特点:用人单位来的较早,部分用人单位自9月初就有进校开展校园专场宣讲会的意愿;用人单位来的多,主要呈现出有招聘需求的用人单位明显多于往年,从10月份开始,前来学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联系招聘事项的用人单位就络绎不绝;用人单位来的好,今年用人单位层次和质量都较往年好,大量上市公司、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到校选拔人才,同时学生的薪资待遇也较往年有较大提高;用人单位的新,主要表现在像浙江恒逸己内酰胺有限公司、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横店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和国有单位都是首次来学校进行招聘。
此次招聘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困难,所以导致很多毕业生很盲目,根本不考虑自己的特长和该岗位是不是适合自己,很多人甚至抱着“只要找到个工作就行”的态度,这实在是我们大学生的悲哀!我在现场转了一下,了解到大部分公司很注重同学们的实践经验,即使是在某间公司作过兼职,也将成为应聘中的闪光点,成为取胜的有利筹码。因此,我们在以后的闲暇时间,应少上几次网,少逛几次街,多联系几家公司,多作些实际操作,多些实践经验。
还一点感受到的是,招聘单位的负责人会注意所修科目,特别是与应聘职位相关的科目。虽然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专业课,但与专业课相关联的科目拓展的太少,甚至没有任何拓展。多修一门课,就意味着多一些知识,多一些见解,理解问题的层次也会加深。因此,我们在选修科目时,不妨修一些相关专业的专业课,让自己多一分胜出的把握。
在现场看着,发现应聘者的打扮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蓬头垢面,有的香气冲鼻,有的随随便便,有的花枝招展。我想,这多少会影响自己的第一印象。我们在应聘的时候,应衣着严谨,不要过于随便。尤其是女同学,打扮入时并不是一件好事,公司看重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你的外貌。
是看重文凭还是能力时,绝大多数企业表示他们并不十分看重学历,而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综合能力,语言能力及人品。我立刻追问那么在工资方面会不会因为学历不同而有大的差异呢?他们有的表示会给与同等的待遇,有的则表示他们看重团队合作精神,自身的能力,以及会根据学历分工资层次。绝大多数的企业还表明他们很赞同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出去社会做兼职,因为他们觉得这对大学生在他们以后工作上的团队协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后来却有一家企业的面试官告诉我他并不是很赞同学生在外做兼职,刚开始我很疑惑,听了他的理由后,我豁然开朗。他告诉了我,兼职并不是要盲目地去做的,而是要选择地去做,要做那些对你以后有帮助的兼职。
而就“面试过程中企业最看重的是什么?”的问题时,很多企业都认为:比较看重面试者的谈吐举止、求职者的面试准备、应聘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许多企业表示他们还看重面试的第一印象,求职者的社会工作经验、专业技能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做事情时的踏实作风和责任心。
当请主考官给大学求职生一些面试建议时,他们认为:面对社会的竞争,求职者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心态,要有自信;另一方面,招聘方建议大学生平时在沟通能力、思维理念、专业知识等方面加强培养和训练,对事情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同时,也要在面试前做好准备工作,学会一些基本技巧。但是我们大学生却过于自傲,眼光太高,对自己定位不清晰,动手能力不够。对社会不够了解,生活实践经验不足,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特别指出:缺少根据自身情况的学习,择业和就业的规划。这次招聘会访谈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要想走出校园顺利就业,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但是有一点是毋庸质疑的——那就是要时刻记住,时时处处,事事处处的为自己将来就业增加筹码。把心态归零,在平时多注意观察、多参与实践、多积累经验、多总结提炼,做最好的自己,时时处处,事事处处!
这次招聘会给我了一定的压力,企业对财务会计的需求并没有我想像中的多,一直觉得会计是一个热门的专业,那在需求量上也会很大的。看到企业招聘岗位中几乎都找不到与会计相关的职位,我的心里挺不是滋味的。面对这样的情况供不应求的情况,毕业生越来越难找到与专业或者自己有兴趣的岗位。盲目的择业不考虑自己的特长以及岗位是不是合适。现在我已经开始感觉到将来的压力,我会总结在这次招聘会上自己所获得的经验,用它来指导自己少走弯路,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同时抓住最后在校学习的机会,用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更自信地面对挑战,在社会这个大舞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企业招聘都会关注学生的实践经验,而大学时缺乏实践是一个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了,在数年各媒体的统计中招聘企业将工作经验即实践都是放在第一位的。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说到底,我们大学生应该多考虑一下自身原因,没有机会要学会创造机会,我们所缺乏的不仅是真正的实践,缺乏的更是一种主动能动性、自觉性。大学毕业生中的另外一个现象:自我定位的缺陷。我们换一个角度说,假使企业按照你的心意在合理的要求之内将一定的职位授予你,对于作为一个只有理论知识没有丝毫经验的新手的你,没有实地的工作经验,一切一定会像你想的那样屡试不爽吗?企业会对你失望。即使你一切从零开始,公司和企业会为你付出的不仅是一个机会的问题,他们还要为你这个只会纸上谈兵且不能立即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搭上老成员这一人力资源培训你,财政方面的付出也就不用说了。是否会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可想而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机会总是留给又准备的人。没有真正的实力的武装,面对机遇的来临的反应只是举手无措或坐以待毙。
面对金融危机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即将走上就业之路的大学生来说,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抱怨现实,将一切的不顺归咎于客观因素。全面武装自我,塑造自我,将自身塑造成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全方位人才。
校园招聘会招聘邀请函篇二
1、高校、中等专业学校举办的招聘活动。如,招聘会、毕业生洽谈会等。有的是学校独办,有的是若干学校合办。
2、专业人才招聘机构、人才交流机构或政府举办的毕业生招聘活动。如,人事部门、劳动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政府人才交流中心等举办的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等。
3、招聘组织(主要是大型企业)举办应届毕业生招聘活动。一些人才需求量大的企业可在相关高校举办招聘会等活动。
4、企业委托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如:长庆石油管理局委托陕西师大培养教师等。某公司委培生每年要在公司实习两个月。
5、邀请学生到企业实习并选拔留用。如:本人在西安某学校实习曾被要求在该校工作。
1、调查分析,确定目标学校。如,各校专业设置、学生特点等。
2、前期宣传(根据实际选择)如,参与、赞助学校活动等。
3、临近招聘的准备。
确定具体学校。
准备宣传材料(宣传海报、音像材料、宣传设备等)
确定具体招聘载体。
成立招聘小组并明确分工。
4、进入学校或其它招聘地点。
5、接受报名和简历。
6、组织实施招聘考试(如果多个院校统一招聘考试,最好请专业考试服务机构实施)
7、根据考试成绩进行筛选,实施面试。
8、根据面试结果进行录用,签协议。解决问题
一是如何筛选出优秀的人才;
二是如何优化招聘流程,控制招聘成本。注意问题
1、要注意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一些政策和规定,以免选中后无法招收。
2、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有脚踩两只船或几只船的现象,要签违约责任。
高校作为一个巨大的人才储备库,可谓“人才济济,藏龙卧虎”。学
校园招聘行业分布图
时间集中
国家教育部曾于1999年下发有关通知,规定“用人单位到高等学校招聘毕业生的活动应安排在每年11月20日以后的休息日和节假日进行”。由于次年1月份之后,很多学生就要面临研究生入学考试,而5、6月份又是毕业生的论文杀青与答辩时间,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进入校园开展招聘活动一般都集中在11月底至12月以及春节过后的3、4月份这两个时间段进行。为了避免撞车,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曲线救国”的方式,利用“宣讲会”、“介绍会”等其他形式“潜入”学校,将其校园招聘活动尽早推广开来,抢得获取优秀人才的先机。
因为校园招聘的时间相对集中,而且也被往前一提再提,所以,用人单位必须拟定一个中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以免出现“临渴掘井”而丧失招聘良机,或“临终突变”而无法安排事先已经招到的毕业生。一家跨国企业的深圳子公司新录用的30多名应届毕业生,就遭遇了在报到当天接到“解约通知书”,被当场炒掉的尴尬局面。当时公司给出的理由就是“因近期战略性业务调整,原有的部分储备职位现已不复存在”。尽管事后经过多方协调,雇佣双方已经和解,但企业形象已经受到极大的损害,被业内称作“伪招聘”。
范围广
由于高校扩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找到理想工作,毕业生们一般都采取“全面撒网、重点培养”的策略。企业也逐年扩大自己的招聘范围。每逢进入金秋时节,学生们便开始奔波于各大公司宣讲会之间,行色匆匆,有些甚至不远千里跨省参加招聘会。简历更是通过网络从全国四面八方涌来,充斥着企业的招聘邮箱。据悉,2005年广东移动校园招聘各种渠道累计接收有效简历数超过50000份。对于企业来说,这无疑加大了筛选、面试的工作量,而如何合理安排全国各地求职者的笔试、面试,如何从众多应聘者中挑选出适合企业的毕业生,就成为校园招聘团队的一大挑战。
因此企业要想取得校园招聘的成功,就必须对自己所在的行业、地区、企业的综合实力有个充分的定位,有的放矢地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锁定若干所学校和专业,使招聘工作更有针对性,进而保证应聘者的基本素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对象具有特殊性
应届毕业生相对于社会人员有其自身的缺陷:首先,他们缺乏工作经验,而企业又很难仅凭其专业方向和专业成绩就确定其是否具备某项职位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其次,他们缺乏明确的职位定位和规划。据调查,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象牙塔”里的单调生活很难激发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征、职业倾向、人际交往模式等方面的全面了解,这就导致很多应聘者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能够胜任或者适合从事哪些类型的工作,更谈不上对于今后职业发展的长期规划。第三,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往往存在着责任心不强、承受能力弱,团队意识较差等诸多问题。
以上这些特性使得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门的校园招聘策略和笔试面试方法,也对企业的晋升机制和培训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兼顾企业品牌营销
由于校园招聘的受众广泛,一次成功的校园招聘活动意味着不仅能够招募到优秀的人才,同时还可以在众多低年级学子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在未来的人才争夺中打下基础。相当一部分进行校园招聘的公司都将其品牌的校园传播放在与校园招聘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策略与手段往往经过缜密整合,并制定有系统的校园传播与招聘计划。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网络招聘因其传播范围广,查询方便、速度快、信息量大、成本低而深得大学生喜爱。企业在校园招聘的各个环节中,从公司发布校园招聘计划、招聘职位信息开始,到学生在网上填写申请表或投递简历,到对简历进行初步筛选,再到企业通知学生笔试、面试时间,确定录用意向等整个招聘环节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
要想更好地受益于网络化的校园招聘,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学校的招生就业网站、各大校园bbs以及企业自己的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另一方面更可以利用专业的招聘网站,比如基本上所有毕业生都会登陆的中华英才网等进行校园招聘,甚至把初期的校园宣讲会的组织实施、简历接受、筛选,面试通知等环节外包给这些专业网站,以扩大宣传力度,提升招聘效率,减少招聘成本。
总体来讲,校园招聘以其集中、快捷、高效、针对性强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企业雇主的青睐,并以此作为招聘年轻后备人才的首选渠道。
编辑本段工作要求
基于校园招聘的特点,校园招聘对招聘工作提出了这些要求:
简便易行;
迅速形成考评结果;
即能够考察应聘者的能力水平,又能够了解应聘者未来的职业倾向;
能够满足异地考评;
可满足实施大规模的人员考评的需求。
为了满足校园招聘对招聘工作的需求,许多企业开始在招聘中大规模使用人才测评工具来对人才进行初步筛选,人才测评工具具有实施简便、快速、客观、全面的特点,尤其是目前所流行的远程人才测评工具可以实现异地考评,更为简化企业招聘工作提供了便利。因此,基于因特网或局域网的人才测评工具越来越成为企业招聘不可或缺的工具。
编辑本段招聘形式
认识了校园招聘的特点,分析了校园招聘的误区,如果企业想在校园
传统的专场招聘会
在每年校园招聘的高峰时节,当地政府以及各高校都会组织一些大型的专场招聘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在指定的时间和场馆“摆摊设点”,为前来投递简历的学生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并及时进行选拔测试。这种方式一般适合于招聘对象明确,招聘人数不多的中小型企业。比起大张旗鼓搞巡回校园宣讲来说,可大幅节省招聘成本和时间,但因到场求职的学生来自于众多高校的众多专业,其学校及专业的针对性不强,而且由于地域限制,收集到合格简历的数量也未必尽如人意,所以对于具有大量招聘需求的企业来说,最终的招聘效果可能不会十分理想。
盛大的校园宣讲会
校园宣讲会是企业在校园招聘伊始针对目标高校组织的专门的讲座,通过企业高层、人力资源负责人以及在本公司工作的该校校友的现身说法来传达公司基本概况,介绍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发布职位空缺、招聘条件和招聘流程等,通过情绪的感召与互动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企业。在宣讲会前一般会通过在学校网站发布消息、在校园张贴海报等形式宣传企业形象及其产品,达到一定的营销目的。有些实力雄厚的企业甚至选择全国巡回宣讲,整个校园招聘历时数月,足迹遍布全国主要城市。这种校园招聘成本固然不菲,但因为学校和专业都定位准确,所以招聘效果是最理想的,而且在整个巡回宣讲过程中对企业形象的宣传力度也比较可观。
抢占先机的实习生计划
实习生计划作为校园招聘的一个前奏,一般在应届毕业生生正式求职以前,特别是毕业前的那个暑假中,为经过初步挑选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岗位,那些表现优秀的实习生,将会作为下一步正式录用的备选人才。实习生计划至少有三个好处,首先是可以避开校园招聘的人才争夺高峰,将一些优秀毕业生提前纳入人才储备库,在人才争夺战中抢占先机。其次,通过实习,企业能够提前了解应届毕业生的个性特点、人品、价值观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表现,有利于作出准确的录用决定;对于学生来说,也能通过实习充分了解企业,亲身体会自己是否喜欢这个行业,对今后的择业方向做出更客观理智的规划。第三,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这些实习生已经对企业和工作有了较多了解,一旦被正式录用,将来上班后也能够很快上手。
应该说实习生计划对于企业和毕业生来说是双赢的。国内外很多企业都在实行。包括ibm的蓝色之路实习生计划,广东移动的“领先100”暑期实习生项目等。
立足长远的管理培训生计划
高校中蕴藏着一大批极具领袖潜质的学生,从顶级的高校寻找精英人才,通过严格的选拔、系统的培训课程设计和定向的实践培养,定期安排在校学生实习和培训,最终从中挑选出优秀者进入公司的“管理培训生”制度在国外非常流行。世界500强企业,如ge、汇丰、联合利华等都把“管理培训生”制度作为培养未来管理人才的战略措施来实施。南富士产业株式会社推出的全球化管理培训项目(gmc)就是以发现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外企中高级管理人才为目的,以突破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遇到的“人才本土化”瓶颈。招募拥有“良好基本素质,能够发挥主动性学习、改变、成长”的学生参加免费培训。gmc管理培训生将有机会获得公司会员集团提供的中高层管理者职位。再如,拜耳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签署高级人才储备计划协议,赞助两名mba学生完成北大和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双学位课程,并为两名学生度身定制详尽的国内外培训计划,提前对拜耳集团及其业务运作有所了解,为将来在集团中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
由于校园招聘活动具有招聘和企业品牌营销的双重功能,所以一些企业便利用这个“一箭双雕”的机会,不惜投入重金和精力大肆宣传自己的企业,以至于让学生感觉到企业只是借招聘之名行宣传之实,是在“作秀”。为此,国家人事部也有明确规定,严禁企业出现“只招不聘”的情形。所以,企业如何在招聘中兼顾招聘和营销,控制好“度”,是做好校园招聘的又一关键,否则恐怕会被戴上“超级骗子”的帽子而事与愿违。
校园招聘会招聘邀请函篇三
校园招聘(campus recruitment)是一种特殊的外部招聘途径。狭义是指招聘组织(企业等)直接从学校招聘各类各层次应届毕业生。广义是指招聘组织(企业等)通过各种方式招聘各类各层次应届毕业生。
1、高校、中等专业学校举办的招聘活动。如,招聘会、毕业生洽谈会等。有的是学校独办,有的是若干学校合办。
2、专业人才招聘机构、人才交流机构或政府举办的毕业生招聘活动。如,人事部门、劳动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政府人才交流中心等举办的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等。
3、招聘组织(主要是大型企业)举办应届毕业生招聘活动。一些人才需求量大的企业可在相关高校举办招聘会等活动。
4、企业委托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如:长庆石油管理局委托陕西师大培养教师等。某公司委培生每年要在公司实习两个月。
5、邀请学生到企业实习并选拔留用。如:本人在西安某学校实习曾被要求在该校工作。
6、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并在享受者中选拔录用。一般应面向所需专业,面向所需人才类型,面向优秀学生。
实施方法
1、调查分析,确定目标学校。如,各校专业设置、学生特点等。
2、前期宣传(根据实际选择)如,参与、赞助学校活动等。
3、临近招聘的准备。
确定具体学校。
准备宣传材料(宣传海报、音像材料、宣传设备等)
确定具体招聘载体。
成立招聘小组并明确分工。
4、进入学校或其它招聘地点。
5、接受报名和简历。
6、组织实施招聘考试(如果多个院校统一招聘考试,最好请专业考试服务机构实施)
7、根据考试成绩进行筛选,实施面试。
8、根据面试结果进行录用,签协议。
解决问题
一是如何筛选出优秀的人才;
二是如何优化招聘流程,控制招聘成本。
注意问题
1、要注意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一些政策和规定,以免选中后无法招收。
2、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有脚踩两只船或几只船的现象,要签违约责任。
3、学生往往对走上社会的工作会有不切实际的估计,对自己的能力也缺乏准确的评价。
突出特点
时间集中
国家教育部曾于1999年下发有关通知,规定“用人单位到高等学校招聘毕业生的活动应安排在每年11月20日以后的休息日和节假日进行”。由于次年1月份之后,很多学生就要面临研究生入学考试,而5、6月份又是毕业生的论文杀青与答辩时间,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进入校园开展招聘活动一般都集中在11月底至12月以及春节过后的3、4月份这两个时间段进行。为了避免撞车,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曲线救国”的方式,利用“宣讲会”、“介绍会”等其他形式“潜入”学校,将其校园招聘活动尽早推广开来,抢得获取优秀人才的先机。
由于高校扩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找到理想工作,毕业生们一般都采取“全面撒网、重点培养”的策略。企业也逐年扩大自己的招聘范围。每逢进入金秋时节,学生们便开始奔波于各大公司宣讲会之间,行色匆匆,有些甚至不远千里跨省参加招聘会。简历更是通过网络从全国四面八方涌来,充斥着企业的招聘邮箱。据悉,2005年广东移动校园招聘各种渠道累计接收有效简历数超过50000份。对于企业来说,这无疑加大了筛选、面试的工作量,而如何合理安排全国各地求职者的笔试、面试,如何从众多应聘者中挑选出适合企业的毕业生,就成为校园招聘团队的一大挑战。
因此企业要想取得校园招聘的成功,就必须对自己所在的行业、地区、企业的综合实力有个充分的定位,有的放矢地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锁定若干所学校和专业,使招聘工作更有针对性,进而保证应聘者的基本素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对象具有特殊性
应届毕业生相对于社会人员有其自身的缺陷:首先,他们缺乏工作经验,而企业又很难仅凭其专业方向和专业成绩就确定其是否具备某项职位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其次,他们缺乏明确的职位定位和规划。据调查,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象牙塔”里的单调生活很难激发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征、职业倾向、人际交往模式等方面的全面了解,这就导致很多应聘者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能够胜任或者适合从事哪些类型的工作,更谈不上对于今后职业发展的长期规划。第三,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往往存在着责任心不强、承受能力弱,团队意识较差等诸多问题。
以上这些特性使得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门的校园招聘策略和笔试面试方法,也对企业的晋升机制和培训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兼顾企业品牌营销
由于校园招聘的受众广泛,一次成功的校园招聘活动意味着不仅能够招募到优秀的人才,同时还可以在众多低年级学子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在未来的人才争夺中打下基础。相当一部分进行校园招聘的公司都将其品牌的校园传播放在与校园招聘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策略与手段往往经过缜密整合,并制定有系统的校园传播与招聘计划。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网络招聘因其传播范围广,查询方便、速度快、信息量大、成本低而深得大学生喜爱。企业在校园招聘的各个环节中,从公司发布校园招聘计划、招聘职位信息开始,到学生在网上填写申请表或投递简历,到对简历进行初步筛选,再到企业通知学生笔试、面试时间,确定录用意向等整个招聘环节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
要想更好地受益于网络化的校园招聘,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学校的招生就业网站、各大校园bbs以及企业自己的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另一方面更可以利用专业的招聘网站,比如基本上所有毕业生都会登陆的中华英才网等进行校园招聘,甚至把初期的校园宣讲会的组织实施、简历接受、筛选,面试通知等环节外包给这些专业网站,以扩大宣传力度,提升招聘效率,减少招聘成本。
总体来讲,校园招聘以其集中、快捷、高效、针对性强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企业雇主的青睐,并以此作为招聘年轻后备人才的首选渠道。
工作要求
基于校园招聘的特点,校园招聘对招聘工作提出了这些要求:
1、简便易行;
2、迅速形成考评结果;
3、即能够考察应聘者的能力水平,又能够了解应聘者未来的职业倾向;
4、能够满足异地考评;
5、可满足实施大规模的人员考评的需求。
为了满足校园招聘对招聘工作的需求,许多企业开始在招聘中大规模使用人才测评工具来对人才进行初步筛选,人才测评工具具有实施简便、快速、客观、全面的特点,尤其是目前所流行的远程人才测评工具可以实现异地考评,更为简化企业招聘工作提供了便利。因此,基于因特网或局域网的人才测评工具越来越成为企业招聘不可或缺的工具。
招聘形式
1、传统的专场招聘会
在每年校园招聘的高峰时节,当地政府以及各高校都会组织一些大型的专场招聘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在指定的时间和场馆“摆摊设点”,为前来投递简历的学生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并及时进行选拔测试。这种方式一般适合于招聘对象明确,招聘人数不多的中小型企业。比起大张旗鼓搞巡回校园宣讲来说,可大幅节省招聘成本和时间,但因到场求职的学生来自于众多高校的众多专业,其学校及专业的针对性不强,而且由于地域限制,收集到合格简历的数量也未必尽如人意,所以对于具有大量招聘需求的企业来说,最终的招聘效果可能不会十分理想。
2、盛大的校园宣讲会
校园宣讲会是企业在校园招聘伊始针对目标高校组织的专门的讲座,通过企业高层、人力资源负责人以及在本公司工作的该校校友的现身说法来传达公司基本概况,介绍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发布职位空缺、招聘条件和招聘流程等,通过情绪的感召与互动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企业。在宣讲会前一般会通过在学校网站发布消息、在校园张贴海报等形式宣传企业形象及其产品,达到一定的营销目的。有些实力雄厚的企业甚至选择全国巡回宣讲,整个校园招聘历时数月,足迹遍布全国主要城市。这种校园招聘成本固然不菲,但因为学校和专业都定位准确,所以招聘效果是最理想的,而且在整个巡回宣讲过程中对企业形象的宣传力度也比较可观。
3、抢占先机的实习生计划
实习生计划作为校园招聘的一个前奏,一般在应届毕业生生正式求职以前,特别是毕业前的那个暑假中,为经过初步挑选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岗位,那些表现优秀的实习生,将会作为下一步正式录用的备选人才。实习生计划至少有三个好处,首先是可以避开校园招聘的人才争夺高峰,将一些优秀毕业生提前纳入人才储备库,在人才争夺战中抢占先机。其次,通过实习,企业能够提前了解应届毕业生的个性特点、人品、价值观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表现,有利于作出准确的录用决定;对于学生来说,也能通过实习充分了解企业,亲身体会自己是否喜欢这个行业,对今后的择业方向做出更客观理智的规划。第三,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这些实习生已经对企业和工作有了较多了解,一旦被正式录用,将来上班后也能够很快上手。
应该说实习生计划对于企业和毕业生来说是双赢的。国内外很多企业都在实行。包括ibm的蓝色之路实习生计划,广东移动的“领先100”暑期实习生项目等。
4、立足长远的管理培训生计划
高校中蕴藏着一大批极具领袖潜质的学生,从顶级的高校寻找精英人才,通过严格的选拔、系统的培训课程设计和定向的实践培养,定期安排在校学生实习和培训,最终从中挑选出优秀者进入公司的“管理培训生”制度在国外非常流行。世界500强企业,如ge、汇丰、联合利华等都把“管理培训生”制度作为培养未来管理人才的战略措施来实施。南富士产业株式会社推出的全球化管理培训项目(gmc)就是以发现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外企中高级管理人才为目的,以突破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遇到的“人才本土化”瓶颈。招募拥有“良好基本素质,能够发挥主动性学习、改变、成长”的学生参加免费培训。gmc管理培训生将有机会获得公司会员集团提供的中高层管理者职位。再如,拜耳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签署高级人才储备计划协议,赞助两名mba学生完成北大和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双学位课程,并为两名学生度身定制详尽的国内外培训计划,提前对拜耳集团及其业务运作有所了解,为将来在集团中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
5、常年开展的俱乐部
一些公司为了和高校常年保持联系,在校园里面建立了俱乐部,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活动。活动中,公司的中高层人员以及校友在学校组织专题讲座,通过俱乐部内部组织的郊游和聚餐等活动促进与学生的相互交流。帮助低年级的同学更好地了解企业,在校园内树立雇主品牌,为今后的校园招聘作好准备。比如德勤公司推出了面向北京名校会计、财务管理和法律专业的“德勤俱乐部”,宝洁公司在各个知名高校建立的“宝洁学生职业发展俱乐部”等。
6、美丽的夏令营
有的企业由于地域限制等原因不大适合于大量的学生到企业实习,但又希望吸引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夏令营或参观计划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组织目标院校及特定专业的大学生到企业所在城市参观旅游,并进入企业与员工座谈等活动,展示企业品牌,传递企业文化。有些企业还要求学生在回校后撰写报告,帮助其在学校进行宣传,推动今后校园招聘活动的开展。在这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包括三星中国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以及塔里木石油公司等。
7、独特的选秀大赛
“选秀大赛”作为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校园招聘形式,发展趋势却是势不可挡。企业通过组织一些职业技能或者商业大赛,模拟实际商业项目的运作,吸引大批学生报名参与,让最优秀的人才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获胜者除了能够获得丰厚的奖品,更有机会赢得去企业实习或正式录用的机会。这类校园竞赛活动包括微软公司的“推荐就业之星大赛”、百度公司的“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google的“中国编程挑战赛”,飞利浦公司推出的“短信创意大赛”等,其中最为著名的算是欧莱雅同时推出的“在线商业策略竞赛”、“校园市场策划大赛”和“工业大赛”三大赛事。
除了以上列举的校园招聘形式外,很多企业还在高校中设立了企业奖学金,更有一些企业和高校密切合作,开展了在学校“定制”人才的提前培养计划,学校会根据企业所需开设专业对口的课程,企业相关专业人员会到学校授课,学生也会有一定的时间到企业进行现场实习。海信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在这方面已经具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
校园招聘正如一轮朝阳,方兴未艾,而企业到底要不要进行校园招聘,采取什么形式的校园招聘,与其所从事的行业、企业类型、发展阶段、岗位设置要求以及企业文化息息相关,只有对自身有着明确清晰的定位,企业才能在校园招聘这场人才抢夺战抢得先机。
招聘误区
一些企业之所以选择成为校园招聘的“绝缘体”,是因为他们认为毕业生的流动率高,害怕成为员工的“培训基地”,浪费培训成本。然而面对一次次“背叛”,企业也许应该试着换个心态、换个角度冷静思考一下:应届毕业生的频繁流动到底有多少原因是因为他们自身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有多少原因是因为企业自身管理不规范、成长空间不够大、企业氛围不人性。其实应届毕业生并非在任何企业的流失率都很高,比如宝洁、ge、微软等知名公司,都建有完善的内部晋升机制、人才开发机制等,他们每年都从高校里招聘大量的应届生,甚至整个招聘以招应届生为主,而这些应届生也多数都安心本职工作,并逐步成长为企业的栋梁之才。
很多中小企业认为,“校园招聘是大企业的事,我们要的都是有经验的人才,他们来了几乎不用培训就能马上开展工作,并且很快就能出业绩。”这种想法在那些处于初创阶段,尚未度过生存危机的中小企业中尤其多见,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当企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及稳定发展阶段后,对员工的需求由经验型人才转向了追求创新、学习、变革的人才,应届毕业生因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开拓精神”,便与企业所希望的“共同成长”不谋而合。这时利用校园招聘则可以引进“新鲜血液”,保持组织的活力,同时也能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增加企业的发展机遇。
由于校园招聘活动具有招聘和企业品牌营销的双重功能,所以一些企业便利用这个“一箭双雕”的机会,不惜投入重金和精力大肆宣传自己的企业,以至于让学生感觉到企业只是借招聘之名行宣传之实,是在“作秀”。为此,国家人事部也有明确规定,严禁企业出现“只招不聘”的情形。所以,企业如何在招聘中兼顾招聘和营销,控制好“度”,是做好校园招聘的又一关键,否则恐怕会被戴上“超级骗子”的帽子而事与愿违。
校园招聘会招聘邀请函篇四
1、高校、中等专业学校举办的招聘活动。如,招聘会、毕业生洽谈会等。有的是学校独办,有的是若干学校合办。
2、专业人才招聘机构、人才交流机构或政府举办的毕业生招聘活动。如,人事部门、劳动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政府人才交流中心等举办的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等。
3、招聘组织(主要是大型企业)举办应届毕业生招聘活动。一些人才需求量大的企业可在相关高校举办招聘会等活动。
4、企业委托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如:长庆石油管理局委托陕西师大培养教师等。某公司委培生每年要在公司实习两个月。
5、邀请学生到企业实习并选拔留用。如:本人在西安某学校实习曾被要求在该校工作。
6、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并在享受者中选拔录用。一般应面向所需专业,面向所需人才类型,面向优秀学生。
实施方法
1、调查分析,确定目标学校。如,各校专业设置、学生特点等。
2、前期宣传(根据实际选择)如,参与、赞助学校活动等。
3、临近招聘的准备。
确定具体学校。
准备宣传材料(宣传海报、音像材料、宣传设备等)
确定具体招聘载体。
成立招聘小组并明确分工。
4、进入学校或其它招聘地点。
5、接受报名和简历。
6、组织实施招聘考试(如果多个院校统一招聘考试,最好请专业考试服务机构实施)
7、根据考试成绩进行筛选,实施面试。
8、根据面试结果进行录用,签协议。
解决问题
一是如何筛选出优秀的人才;
二是如何优化招聘流程,控制招聘成本。
注意问题
1、要注意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一些政策和规定,以免选中后无法招收。
2、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有脚踩两只船或几只船的现象,要签违约责任。
3、学生往往对走上社会的工作会有不切实际的估计,对自己的能力也缺乏准确的评价。
突出特点
时间集中
国家教育部曾于1999年下发有关通知,规定“用人单位到高等学校招聘毕业生的活动应安排在每年11月20日以后的休息日和节假日进行”。由于次年1月份之后,很多学生就要面临研究生入学考试,而5、6月份又是毕业生的论文杀青与答辩时间,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进入校园开展招聘活动一般都集中在11月底至12月以及春节过后的3、4月份这两个时间段进行。为了避免撞车,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曲线救国”的方式,利用“宣讲会”、“介绍会”等其他形式“潜入”学校,将其校园招聘活动尽早推广开来,抢得获取优秀人才的先机。
由于高校扩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找到理想工作,毕业生们一般都采取“全面撒网、重点培养”的策略。企业也逐年扩大自己的招聘范围。每逢进入金秋时节,学生们便开始奔波于各大公司宣讲会之间,行色匆匆,有些甚至不远千里跨省参加招聘会。简历更是通过网络从全国四面八方涌来,充斥着企业的招聘邮箱。据悉,2005年广东移动校园招聘各种渠道累计接收有效简历数超过50000份。对于企业来说,这无疑加大了筛选、面试的工作量,而如何合理安排全国各地求职者的笔试、面试,如何从众多应聘者中挑选出适合企业的毕业生,就成为校园招聘团队的一大挑战。
因此企业要想取得校园招聘的成功,就必须对自己所在的行业、地区、企业的综合实力有个充分的定位,有的放矢地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锁定若干所学校和专业,使招聘工作更有针对性,进而保证应聘者的基本素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对象具有特殊性
应届毕业生相对于社会人员有其自身的缺陷:首先,他们缺乏工作经验,而企业又很难仅凭其专业方向和专业成绩就确定其是否具备某项职位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其次,他们缺乏明确的职位定位和规划。据调查,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象牙塔”里的单调生活很难激发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征、职业倾向、人际交往模式等方面的全面了解,这就导致很多应聘者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能够胜任或者适合从事哪些类型的工作,更谈不上对于今后职业发展的长期规划。第三,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往往存在着责任心不强、承受能力弱,团队意识较差等诸多问题。
以上这些特性使得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门的校园招聘策略和笔试面试方法,也对企业的晋升机制和培训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兼顾企业品牌营销
由于校园招聘的受众广泛,一次成功的校园招聘活动意味着不仅能够招募到优秀的人才,同时还可以在众多低年级学子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在未来的人才争夺中打下基础。相当一部分进行校园招聘的公司都将其品牌的校园传播放在与校园招聘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策略与手段往往经过缜密整合,并制定有系统的校园传播与招聘计划。
企业品牌主要包括雇主品牌和产品品牌两个方面:校园招聘作为展示企业形象的一种方式,相当于企业的一张名片,通过规范的招聘流程设计、招聘过程中对求职者的人性化关怀、企业高层的个人魅力、员工代表的责任心与活力等,能够让在校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人才理念、管理水平等深层次的内容,从而树立起良好的雇主品牌形象,广泛吸引人才。这相比较于大动干戈刻意的公关宣传来说,成本较低,而且给人的感觉更为亲切、自然。有些公司更是在校园中展现其产品品牌,将应聘学生变成公司的消费者或客户。比如雀巢公司在招聘会上会邀请到场的学生品尝自己品牌的咖啡。
网络招聘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网络招聘因其传播范围广,查询方便、速度快、信息量大、成本低而深得大学生喜爱。企业在校园招聘的各个环节中,从公司发布校园招聘计划、招聘职位信息开始,到学生在网上填写申请表或投递简历,到对简历进行初步筛选,再到企业通知学生笔试、面试时间,确定录用意向等整个招聘环节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
要想更好地受益于网络化的校园招聘,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学校的招生就业网站、各大校园bbs以及企业自己的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另一方面更可以利用专业的招聘网站,比如基本上所有毕业生都会登陆的中华英才网等进行校园招聘,甚至把初期的校园宣讲会的组织实施、简历接受、筛选,面试通知等环节外包给这些专业网站,以扩大宣传力度,提升招聘效率,减少招聘成本。
总体来讲,校园招聘以其集中、快捷、高效、针对性强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企业雇主的青睐,并以此作为招聘年轻后备人才的首选渠道。
工作要求
基于校园招聘的特点,校园招聘对招聘工作提出了这些要求:
简便易行;
迅速形成考评结果;
即能够考察应聘者的能力水平,又能够了解应聘者未来的职业倾向;
能够满足异地考评;
可满足实施大规模的人员考评的需求。
为了满足校园招聘对招聘工作的需求,许多企业开始在招聘中大规模使用人才测评工具来对人才进行初步筛选,人才测评工具具有实施简便、快速、客观、全面的特点,尤其是目前所流行的远程人才测评工具可以实现异地考评,更为简化企业招聘工作提供了便利。因此,基于因特网或局域网的人才测评工具越来越成为企业招聘不可或缺的工具。
招聘形式
认识了校园招聘的特点,分析了校园招聘的误区,如果企业想在校园
传统的专场招聘会
在每年校园招聘的高峰时节,当地政府以及各高校都会组织一些大型的专场招聘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在指定的时间和场馆“摆摊设点”,为前来投递简历的学生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并及时进行选拔测试。这种方式一般适合于招聘对象明确,招聘人数不多的中小型企业。比起大张旗鼓搞巡回校园宣讲来说,可大幅节省招聘成本和时间,但因到场求职的学生来自于众多高校的众多专业,其学校及专业的针对性不强,而且由于地域限制,收集到合格简历的数量也未必尽如人意,所以对于具有大量招聘需求的企业来说,最终的招聘效果可能不会十分理想。
盛大的校园宣讲会
校园宣讲会是企业在校园招聘伊始针对目标高校组织的专门的讲座,通过企业高层、人力资源负责人以及在本公司工作的该校校友的现身说法来传达公司基本概况,介绍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发布职位空缺、招聘条件和招聘流程等,通过情绪的感召与互动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企业。在宣讲会前一般会通过在学校网站发布消息、在校园张贴海报等形式宣传企业形象及其产品,达到一定的营销目的。有些实力雄厚的企业甚至选择全国巡回宣讲,整个校园招聘历时数月,足迹遍布全国主要城市。这种校园招聘成本固然不菲,但因为学校和专业都定位准确,所以招聘效果是最理想的,而且在整个巡回宣讲过程中对企业形象的宣传力度也比较可观。
抢占先机的实习生计划
实习生计划作为校园招聘的一个前奏,一般在应届毕业生生正式求职以前,特别是毕业前的那个暑假中,为经过初步挑选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岗位,那些表现优秀的实习生,将会作为下一步正式录用的备选人才。实习生计划至少有三个好处,首先是可以避开校园招聘的人才争夺高峰,将一些优秀毕业生提前纳入人才储备库,在人才争夺战中抢占先机。其次,通过实习,企业能够提前了解应届毕业生的个性特点、人品、价值观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表现,有利于作出准确的录用决定;对于学生来说,也能通过实习充分了解企业,亲身体会自己是否喜欢这个行业,对今后的择业方向做出更客观理智的规划。第三,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这些实习生已经对企业和工作有了较多了解,一旦被正式录用,将来上班后也能够很快上手。
高校中蕴藏着一大批极具领袖潜质的学生,从顶级的高校寻找精英人才,通过严格的选拔、系统的培训课程设计和定向的实践培养,定期安排在校学生实习和培训,最终从中挑选出优秀者进入公司的“管理培训生”制度在国外非常流行。世界500强企业,如ge、汇丰、联合利华等都把“管理培训生”制度作为培养未来管理人才的战略措施来实施。南富士产业株式会社推出的全球化管理培训项目(gmc)就是以发现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外企中高级管理人才为目的,以突破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遇到的“人才本土化”瓶颈。招募拥有“良好基本素质,能够发挥主动性学习、改变、成长”的学生参加免费培训。gmc管理培训生将有机会获得公司会员集团提供的中高层管理者职位。再如,拜耳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签署高级人才储备计划协议,赞助两名mba学生完成北大和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双学位课程,并为两名学生度身定制详尽的国内外培训计划,提前对拜耳集团及其业务运作有所了解,为将来在集团中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
常年开展的俱乐部
一些公司为了和高校常年保持联系,在校园里面建立了俱乐部,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活动。活动中,公司的中高层人员以及校友在学校组织专题讲座,通过俱乐部内部组织的郊游和聚餐等活动促进与学生的相互交流。帮助低年级的同学更好地了解企业,在校园内树立雇主品牌,为今后的校园招聘作好准备。比如德勤公司推出了面向北京名校会计、财务管理和法律专业的“德勤俱乐部”,宝洁公司在各个知名高校建立的“宝洁学生职业发展俱乐部”等。
美丽的夏令营
有的企业由于地域限制等原因不大适合于大量的学生到企业实习,但又希望吸引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夏令营或参观计划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组织目标院校及特定专业的大学生到企业所在城市参观旅游,并进入企业与员工座谈等活动,展示企业品牌,传递企业文化。有些企业还要求学生在回校后撰写报告,帮助其在学校进行宣传,推动今后校园招聘活动的开展。在这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包括三星中国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以及塔里木石油公司等。
独特的选秀大赛
“选秀大赛”作为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校园招聘形式,发展趋势却是势不可挡。企业通过组织一些职业技能或者商业大赛,模拟实际商业项目的运作,吸引大批学生报名参与,让最优秀的人才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获胜者除了能够获得丰厚的奖品,更有机会赢得去企业实习或正式录用的机会。这类校园竞赛活动包括微软公司的“推荐就业之星大赛”、百度公司的“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google的“中国编程挑战赛”,飞利浦公司推出的“短信创意大赛”等,其中最为著名的算是欧莱雅同时推出的“在线商业策略竞赛”、“校园市场策划大赛”和“工业大赛”三大赛事。
除了以上列举的校园招聘形式外,很多企业还在高校中设立了企业奖学金,更有一些企业和高校密切合作,开展了在学校“定制”人才的提前培养计划,学校会根据企业所需开设专业对口的课程,企业相关专业人员会到学校授课,学生也会有一定的时间到企业进行现场实习。海信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在这方面已经具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
校园招聘正如一轮朝阳,方兴未艾,而企业到底要不要进行校园招聘,采取什么形式的校园招聘,与其所从事的行业、企业类型、发展阶段、岗位设置要求以及企业文化息息相关,只有对自身有着明确清晰的定位,企业才能在校园招聘这场人才抢夺战抢得先机。
大学生没经验
一些企业之所以选择成为校园招聘的“绝缘体”,是因为他们认为毕业生的流动率高,害怕成为员工的“培训基地”,浪费培训成本。然而面对一次次“背叛”,企业也许应该试着换个心态、换个角度冷静思考一下:应届毕业生的频繁流动到底有多少原因是因为他们自身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有多少原因是因为企业自身管理不规范、成长空间不够大、企业氛围不人性。其实应届毕业生并非在任何企业的流失率都很高,比如宝洁、ge、微软等知名公司,都建有完善的内部晋升机制、人才开发机制等,他们每年都从高校里招聘大量的应届生,甚至整个招聘以招应届生为主,而这些应届生也多数都安心本职工作,并逐步成长为企业的栋梁之才。
在当代劳动力市场中,如果企业没有一个很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不仅仅是应届毕业生,就算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员大量流失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面对“背叛”,企业更应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要设计更有竞争力的晋升发展机制与薪酬福利体系,努力营建以人为本的组织氛围,从本源上解决人才流失问题。
中小企业不适合校园招聘
很多中小企业认为,“校园招聘是大企业的事,我们要的都是有经验的人才,他们来了几乎不用培训就能马上开展工作,并且很快就能出业绩。”这种想法在那些处于初创阶段,尚未度过生存危机的中小企业中尤其多见,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当企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及稳定发展阶段后,对员工的需求由经验型人才转向了追求创新、学习、变革的人才,应届毕业生因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开拓精神”,便与企业所希望的“共同成长”不谋而合。这时利用校园招聘则可以引进“新鲜血液”,保持组织的活力,同时也能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增加企业的发展机遇。
当然,由于中小企业往往培训机制不太健全、薪酬福利不具有竞争力、品牌知名度不够高等原因而很难与知名企业抗衡,所以,在校园招聘中,除了强调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员工巨大的成长空间等差异化优势外,在招聘的形式、时机选择上还需多下功夫,尽量避免与大企业“撞车”。
由于校园招聘活动具有招聘和企业品牌营销的双重功能,所以一些企业便利用这个“一箭双雕”的机会,不惜投入重金和精力大肆宣传自己的企业,以至于让学生感觉到企业只是借招聘之名行宣传之实,是在“作秀”。为此,国家人事部也有明确规定,严禁企业出现“只招不聘”的情形。所以,企业如何在招聘中兼顾招聘和营销,控制好“度”,是做好校园招聘的又一关键,否则恐怕会被戴上“超级骗子”的帽子而事与愿违。
11月27日上午,我院2011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在学校球类馆盛大举行,包括山东烟台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伟星集团等上市公司、民营500强企业在内的230余家用人单位齐聚衢州学院,本次毕业生招聘会共提供了5942个就业岗位,吸引了3400余名毕业生(含兄弟院校)积极前来求职,近2948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
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2011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作为毕业生就业和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舞台,在工作开始之初就得到了学院党政的高度重视,胡伟院长亲临招聘会现场,实地走访用人单位,了解招聘岗位和企业用人情况。学院党委副书记赵祖地多次关心、指导本次招聘会的准备工作。筹备期间得到了宁波北仑区、镇海区、慈溪市人事局,温州经济开发区人事局,衢州人事局和广大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11月初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向各用人单位发出诚挚的邀请,并对用人单位进行了走访和电话联络,先后共有200余家用人单位在第一时间就发回参加招聘会的回执,对前来学校选拔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愿望。由于受场地的限制,从11月20日开始,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就对参展单位的数量进行控制,建议企业在招聘会后进学校进行专场招聘,但后续企业担心毕业生被抢定一空,强烈要求参加招聘会,最终出现企业摊外摆摊的热烈场面。
本次参展企业共提供岗位数5942个,按我院毕业生数来平均,每位同学可以获得三个以上就业工作岗位的挑选。从需求专业来看,本次招聘会所需专业涵盖我院所有专业,特别是化工、机械、电子等专业的毕业生特别畅销,往年就业困难的师范类毕业生今年也成了民营学校的香饽饽。招聘单位选才和学校育才紧密结合。2011届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开展以来,就业形势总体好于去年,并呈现出“早、多、好、新”四大特点:用人单位来的较早,部分用人单位自9月初就有进校开展校园专场宣讲会的意愿;用人单位来的多,主要呈现出有招聘需求的用人单位明显多于往年,从10月份开始,前来学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联系招聘事项的用人单位就络绎不绝;用人单位来的好,今年用人单位层次和质量都较往年好,大量上市公司、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到校选拔人才,同时学生的薪资待遇也较往年有较大提高;用人单位的新,主要表现在像浙江恒逸己内酰胺有限公司、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横店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和国有单位都是首次来学校进行招聘。
此次招聘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困难,所以导致很多毕业生很盲目,根本不考虑自己的特长和该岗位是不是适合自己,很多人甚至抱着“只要找到个工作就行”的态度,这实在是我们大学生的悲哀!我在现场转了一下,了解到大部分公司很注重同学们的实践经验,即使是在某间公司作过兼职,也将成为应聘中的闪光点,成为取胜的有利筹码。因此,我们在以后的闲暇时间,应少上几次网,少逛几次街,多联系几家公司,多作些实际操作,多些实践经验。
还一点感受到的是,招聘单位的负责人会注意所修科目,特别是与应聘职位相关的科目。虽然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专业课,但与专业课相关联的科目拓展的太少,甚至没有任何拓展。多修一门课,就意味着多一些知识,多一些见解,理解问题的层次也会加深。因此,我们在选修科目时,不妨修一些相关专业的专业课,让自己多一分胜出的把握。
在现场看着,发现应聘者的打扮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蓬头垢面,有的香气冲鼻,有的随随便便,有的花枝招展。我想,这多少会影响自己的第一印象。我们在应聘的时候,应衣着严谨,不要过于随便。尤其是女同学,打扮入时并不是一件好事,公司看重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你的外貌。
是看重文凭还是能力时,绝大多数企业表示他们并不十分看重学历,而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综合能力,语言能力及人品。我立刻追问那么在工资方面会不会因为学历不同而有大的差异呢?他们有的表示会给与同等的待遇,有的则表示他们看重团队合作精神,自身的能力,以及会根据学历分工资层次。绝大多数的企业还表明他们很赞同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出去社会做兼职,因为他们觉得这对大学生在他们以后工作上的团队协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后来却有一家企业的面试官告诉我他并不是很赞同学生在外做兼职,刚开始我很疑惑,听了他的理由后,我豁然开朗。他告诉了我,兼职并不是要盲目地去做的,而是要选择地去做,要做那些对你以后有帮助的兼职。
而就“面试过程中企业最看重的是什么?”的问题时,很多企业都认为:比较看重面试者的谈吐举止、求职者的面试准备、应聘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许多企业表示他们还看重面试的第一印象,求职者的社会工作经验、专业技能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做事情时的踏实作风和责任心。
当请主考官给大学求职生一些面试建议时,他们认为:面对社会的竞争,求职者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心态,要有自信;另一方面,招聘方建议大学生平时在沟通能力、思维理念、专业知识等方面加强培养和训练,对事情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同时,也要在面试前做好准备工作,学会一些基本技巧。但是我们大学生却过于自傲,眼光太高,对自己定位不清晰,动手能力不够。对社会不够了解,生活实践经验不足,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特别指出:缺少根据自身情况的学习,择业和就业的规划。这次招聘会访谈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要想走出校园顺利就业,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但是有一点是毋庸质疑的——那就是要时刻记住,时时处处,事事处处的为自己将来就业增加筹码。把心态归零,在平时多注意观察、多参与实践、多积累经验、多总结提炼,做最好的自己,时时处处,事事处处!
这次招聘会给我了一定的压力,企业对财务会计的需求并没有我想像中的多,一直觉得会计是一个热门的专业,那在需求量上也会很大的。看到企业招聘岗位中几乎都找不到与会计相关的职位,我的心里挺不是滋味的。面对这样的情况供不应求的情况,毕业生越来越难找到与专业或者自己有兴趣的岗位。盲目的择业不考虑自己的特长以及岗位是不是合适。现在我已经开始感觉到将来的压力,我会总结在这次招聘会上自己所获得的经验,用它来指导自己少走弯路,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同时抓住最后在校学习的机会,用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更自信地面对挑战,在社会这个大舞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企业招聘都会关注学生的实践经验,而大学时缺乏实践是一个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了,在数年各媒体的统计中招聘企业将工作经验即实践都是放在第一位的。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说到底,我们大学生应该多考虑一下自身原因,没有机会要学会创造机会,我们所缺乏的不仅是真正的实践,缺乏的更是一种主动能动性、自觉性。大学毕业生中的另外一个现象:自我定位的缺陷。我们换一个角度说,假使企业按照你的心意在合理的要求之内将一定的职位授予你,对于作为一个只有理论知识没有丝毫经验的新手的你,没有实地的工作经验,一切一定会像你想的那样屡试不爽吗?企业会对你失望。即使你一切从零开始,公司和企业会为你付出的不仅是一个机会的问题,他们还要为你这个只会纸上谈兵且不能立即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搭上老成员这一人力资源培训你,财政方面的付出也就不用说了。是否会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可想而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机会总是留给又准备的人。没有真正的实力的武装,面对机遇的来临的反应只是举手无措或坐以待毙。
面对金融危机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即将走上就业之路的大学生来说,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抱怨现实,将一切的不顺归咎于客观因素。全面武装自我,塑造自我,将自身塑造成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全方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