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考研人数不断上涨(六篇)

考研人数不断上涨(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4 14:10:13
考研人数不断上涨(六篇)
时间:2023-02-04 14:10:13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考研人数不断上涨篇一

据悉,不止浙江大学生考研降温,全国各地也存在类似情况。

沈阳市招考办近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沈阳市共有25998名考生参加研究生考试,比2013年减少了1073人。

黑龙江2014年考研57954人报名,四年来人数首降。

湖北省共有111820人报考,比2013年减少1394人。

研究生考试重镇北京,今年考研人数也下降了。

北京教育考试院近日发布,2014年京考报名人数为24.99万人,较上一年度的27.34万人降幅约为7.85%,这也是近年来首次下降。

但与杭州相似的是,应届本科生依然是考研大军主力。据杭州市教育考试院统计,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占考研大军的71.86%,和往年基本持平。推荐免试生保持小幅增长态势,今年844人,比去年增长5%。而管理类硕士联考2427人,比上年2940人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这类硕士原来集中在杭州参加考试,今年允许在省内其它地市报考。

杭州今年实际安排研究生考点15个。准考证请考生自行登录研招网站直接打印,对考点学校不熟悉的考生,建议今天下午3点以后可以前往考点熟悉赴考线路和所需时间,避免迟到。

明天上午开考时间为8:30,下午开考时间为14:00。按照教育部公布的考场规则,各科目开考15分钟后不准入场,考试结束前三十分钟后方可交卷离场。

考生需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考试期间,各考点将启用金属探测仪、二代身份证识别仪检查违规物品、查验身份证件,所有考场也将全面启用视频监控录像系统,对考试过程进行全程录像。谨请全体考生诚信应考,避免考试违规行为。考试中任何违规行为都将受到《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处罚,并记入至本人诚信考试档案。

考研人数不断上涨篇二

全国共有165.6万名考生确认报名参加今年研究生招生考试,比2011年增加14.5万人,增幅达9.6%,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专业学位报考人数达43.7万。这是自2010年以来,考研规模连续第三年以超过10万人的速度增长。

在考研大军逐年壮大的同时,招生人数也在逐年递增。从2007年到2011年,招生人数由36.4万人增加到49.5万人。

记者注意到,自2008年以来,我国硕士生录取率大体稳定在3:1左右,多家教育机构预测,2012年的考录比例也在3:1左右。

这意味着,上述165.6万考生中,可能会有50万人成为新一届的硕士研究生,剩下的100多万人要么面临就业,要么等待下一次考研。

这也意味着,这次考研过后,可能会有50万人成为新一届的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仍保持递增趋势。

一批民办高校首次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这也是民办高校首次获得研究生招生培养资格,成为今年研究生招考的一大亮点。今年招收研究生的5所民办高校分别是:北京城市学院(招生办)、河北传媒学院、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和陕西西京学院。

今年的研究生考试,部分专业在考试科目上也有所调整,经管类硕士初试科目发生较大变化,管理类六个专业学位(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和审计硕士设外语和综合能力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考试调整到由招生单位在复试中进行,其中审计类专业硕士今年是首次开考。此外,中国人民大学等部分高校经济类专业学位实行综合能力测试科目联考。

根据历年考研惯例,复试工作将在每年3至4月陆续展开。

根据麦可斯研究院的最新调研数据显示,被调查的2012届本科毕业生计划在国内读研的首要理由是就业前景好。

然而读研后找工作真的'会容易吗?《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表明,从就业率看,高学历与就业率倒挂的现象已经显现。

自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的2005年开始,一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10年有所上升,为83.9%。不过这一年,博士生、本科生、专科生的就业率均较前一年有较大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9年开始,硕士生就业率首次出现低于本科生就业率的情况。

2009和2010年,硕士生的就业率均不及本科生。特别是在2010年,从学历层次上看,在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毕业生中,硕士生的就业率是最低的。

教育部在通知中表示,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形势严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任务更为艰巨繁重。

考研人数不断上涨篇三

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预测285万人报名,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9年度录用公务员考试共有137.93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为95:1,最热岗位1085:1。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长18.4%。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报录比仅为3.5:1。

除此之外,有多个省市,考研人数多年持续增长,考研热度不减!从竞争比率上看,2019年国家公务员竞争比例为95:1,最热门岗位竞争比率1085:1;据估计2019年研究生考试竞争比率约为4:1。

对比各高校2018年和2019年的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人数,可以看出,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有多达28所高校拟扩招硕士研究生。

2019年拟扩招硕士生最多的高校是复旦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计划招生人数均比去年多了700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和兰州大学的扩招人数也在500人以上。

高校的扩招,无疑为各位考研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随着考研人数越来越多,高校为了选出优秀的人才肯定会加大考试的难度,在更多的人没有意识到考研之前,抢占先机,否则考研只会一年比一年更难!

考研人数不断上涨篇四

12月26日,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继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报名人数下跌后,2016年度考研人数首次出现明显反弹,全国报考人数达177万人,比2015年增长7%,部分省市甚至出现大幅增长态势,北京、辽宁、江苏分别增长6.8%、11.7%、11.12%。

《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表明,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形势严峻可能是此次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反弹的重要原因。中国教育在线调查平台收集数据统计显示,37665人的调查群体中,有43%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选择考研,暂时不想就业、逃避步入社会而选择考研的占13%。

“近几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催生考研大军。”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分析。

前十大报考热门专业中,仅管理学和经济学两类就占约70%。从各省份公布的2016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看,工商管理专业、会计专业、金融等专业报考人数居多。

推免生与保送生已成为以985高校为代表的名校的主力生源。

以浙江大学为例,2015年浙大硕士推免生录取人数占据大量专业名额。其中法律(法学)专业共录取推免生8人,而录取总规模为10人;新闻与传播专业录取推免生25人,占录取总规模的71.42%,机械工程专业推免生占总规模的60%。

2016年,北京大学拟接收推免人数2167人,占招生总规模4354人的49.77%,接近五成。其中,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拟招生240人,推免生录取208人,占87%;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推免生拟录取人数分别占比81%和82%以上;教育学院和个别跨学科门类的推免生招生甚至占其总规模的100%,不再招收统考生。

据统计,23%的学生反映保研生的比例增加,使报考专业竞争异常激烈,也有学生表示赞同推免政策的设置,有益于整体研究生教育提高生源水平,对自己报考并无实际影响。

“推免生目前采取成绩加综合表现的衡量机制,并且在各校信息公示,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是比较可信的,生源质量也是可控的。”陈志文表示,一方面,“推免生”制度加剧了研究生招生的马太效应,抬高了重点院校和一些地方院校在招生质量上的分水岭;另一方面,“分数+素质”的选拔模式,也进一步加速了我国的研究生制度改革。

考研人数不断上涨篇五

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474万人,未能如民间所预测的那样实现高增长,仅增长17万人,同比增长仅有3%。

然而,回看前几年: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457万,同比净增长80万,增长了21%,创下令人震惊的历史新高;2017年考研人数首次超200万,但是5年后就实现了翻番,近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考研高考化”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正因此,某机构上半年就曾预测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将超过520万人。

但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增量却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远远低于民间的预测,与2022年21%的增长比例相比,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显著下挫。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2023年研招调查报告,高教大省四川、陕西2023考研报名人数仅增长1.57%和2.46%,分别为25.8万和17.19万,辽宁和黑龙江则出现下降。

伴随“逆向考研”现象,一些高教薄弱省份考研报名人数出现较大幅度增长,比如广西报名人数突破9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同比增长13.9%。但这些省份因为报考人数本身就比较低,这种高增长并未能影响总量的增长。

与各省报名人数增减相呼应,从高校分布看,位于高教强省的双一流高校,尤其是著名高校增长乏力,但位于高教薄弱省的双非高校增长显著。

比如云南民族大学2023年的报名人数为9486人,比2022年的报考人数增加了3385人,增幅达35.7%。江西农业大学也比2022年增长了39.52%,首次超过5000人。

但与此相反,南开大学2023年报考人数17263人,比2022年的18154人减少了891人,这也是2019年后,南开继续下降。天津大学同比则大幅下降15%,北京林业大学也出现下降。东北一些著名高校也出现了增长乏力甚至下降的现象。

虽然说很多高校并没有给出缩减招生人数的消息,但是已经把名额给了推免生,这个举动就代表着招生名额减少,让考研党的上岸难度更大。

这个时候只有把全部的希望都投向到分数线上面,如果说分数线没有那么高的话,自己还是有很大机会上岸的。

按照这个说法来看的话,既然去年的考研分数线上涨,那么今年的分数线可能就会下降,教育部是否会按照这个分析来走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国家线和大小年没有关系,它主要是和报考人数,试题难度相关,以及当年学生的平均分数。

第一今年的考研人数相比于去年增加了70多万人,往届生很多,国家为了可以选拔出来更加优秀的人才,国家线是应该会上涨的。

第二考研试题虽然说暂时没有流露出来,但是一般英语,数学等科目,最近5年的平均分都是在6分以内的。

出题人也没有改变,所以说难度不会太大,最后一个便是平均分,很多学生都觉得今年的考研难,所以便肯定是努力学习,要是说分数线太低的化,学生就会很容易上岸,无法选出来优秀的人才。

因此从各个方面来看,23年国家线是铁定上涨的,专家表示分数即便是上涨,也不会涨幅太多,控制在3-5分左右。

听到这个消息后,考研党是悲喜交加,喜的是国家线上涨没有太多,但是上涨确实是给自己增加了不少难度。

如果说这一次考研不能上岸,自己还需要重新备考,或者是进入到社会就业,就业又是一个大难题。

考研虽然是提升学历的最佳通道,但是无法上岸的学生也不用太失落

很多学生之所以会选择考研上岸,都是因为学历在社会上很重要,学生只有得到越高的学历,才可以让自己获得就业单位的肯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考研上岸的几率还是很小的,而且每年都会有大批量的二战生,三战生,上岸的几率也是很小的。

考研虽然说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并非是你唯一的选择,如果说你经历过一战,二战甚至是三战,这个时候都没有成功上岸的话,那么不如跳出去这个怪圈子,去社会就业,在社会上的岗位还是有很多值得你选择的。

比如说考公,考事业编,这些岗位都值得你选择,不如放弃考研,也许你会发现另外一个不错的天地。

为什么考研报名人数增长出现暴跌?可能是8个方面的原因

原因可能很复杂,在此我仅作简单分析:

第一,大约就是自然的钟摆效应。考研人数连续5年高增长,虽然招生人数也在显著增长,但考研竞争的确越来越激烈,各种考研难的报道、说法,让很多人畏惧,带来了自然的回调,让一部分人在自我评估后放弃了考研。

第二,报名人数中,应届生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也是主力,但是这届应届生几乎全部是在疫情下完成学业,即断断续续以在线教育完成3年学业。这种教育学习方式,在质量上大家可想而知,于是很多人可能畏惧胆怯,也缺乏自信,于是就放弃了考研。

第三,就业难,考研的附加价值降低,让很多人放弃了通过考研追求体面工作的想法。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下,就业持续出现困难,今年7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年轻人失业率达到了19.9%,创下这一数据历史最高。大量研究生毕业生下街道、进中小学、涌入小县城,让很多人对通过考研提升竞争力,实现体面工作的期望降低。也就是说,考上又如何?这种示范效应是巨大的。

第四,激烈竞争溢出效应,让一些人选择了出国留学。根据最新美国门户开放报告,赴美中国留学生中,研究生占比继续上升,已经逼近本科生规模。同时,赴英留学生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研究生占比大幅超越本科生,继续保持在60%以上。而赴中国香港地区的研究生申请也出现了暴涨,甚至出现翻番增长。这些都对国内考研形成了一定的分流。

第五,名校报名人数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下降,从一个侧面反映,名校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有报考实力的人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增长。比如南开与天津大学都出现了下降。

第六,严控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让一部分同学知难而退。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研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不同,有着较高的要求,不是熬上3年就当然会拿到一个毕业证的。越来越多延毕的同学,伴随自媒体的发展,让更多人知晓,很多研究生在读同学在自媒体上倾诉读研的压力,也让一部分人知难而退。

第七,相关部门与高校对考研的积极引导。考研需谨慎,读研有风险,不宜盲目跟随、报考。近一年相关部门与高校做了很多积极的引导工作,引导考生理性考研,应该说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八,这一代人价值观开始变了,不再过度追求“拼搏奋斗”了。本次应届毕业生几乎都是00后了,对于这一代人,崇尚的可能不再是奋斗,而是追求一份安逸的人生,生活。

这从高考报名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北京、上海高校分数优势日渐衰微,考生转而更关注四川、重庆的高校,关注重点越来越倾向于生活品质。我们过去说“少不入川”,但是现在的人更希望追求一份安逸的生活,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

各地普遍出现的“逆向考研”,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虽然说“逆向考研”更多的是因为竞争激烈,孩子们首先选择能考上,而不是更好。但一批著名高校毕业生被推免至双非高校,本身就说明了一种价值选择:不挣扎,不要太辛苦就好。

考研人数不断上涨篇六

另一方面,2023考研人数再创新高,超过470万。今年考研的学生不仅要经历疫情放开后的感染高峰,公共课也难出了新高度。更要命的是国内各大高校的2023年保研率也想当惊人,北京大学保研率高达58.6%,南京大学保研率40.3%,西安交大,西工大保研率也超过30%。要知道保研同样算在研究生招生名额里,保研比例高,就意味着留给考研同学的名额更少,竞争自然也更激烈。

如此,算来,就业和考研,哪一条路都拥挤不堪啊。

如此卷,要怎么破?读书啊,同学们,因为读书破万卷啊!

要读书,要继续深造,不要gap, 不当失学儿童。

而深造除了保研和考研,还有一条相当没有那么卷的赛道-出国读研。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