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与评价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蝴蝶飞走了篇一
第一、为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区别和理解10以内的单双数,我以找朋友游戏情景导入。
第二、运用ppt操作,来让幼儿知道一组物体假如两个两个数,数到最后正好数完的是双数,数到最后还剩一个的是单数。
第三、让幼儿通过寻找感知、利用学具独立操作、游戏活动认识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第四、让幼儿了解单双数之间的关系,延伸到超10数的单双,拓宽知识面,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1、利用直观教具引导幼儿理解单双数概念,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认识10以内单双数。
2、了解单双数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1、重点; 认识10以内单双数
2、难点;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1、在教室里放置一些成单成双的物体。
2、小动物、小圆点、数字宝宝的家一张,小圆点1一10卡片人手一份,数字卡若干。
1、游戏找朋友导入。师:小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好吗?通过找朋友游戏知道2个2个找到朋友的是双数,没找到朋友的数是单数。
2、引出单双数概念,运用直观教具操作活动来引导幼儿认识区分单双数技能。
a、师:今天还有许多的小动物也想来玩游戏了,看看都有谁?幼:小猴子。师:小猴有几只呢?幼:4只。师:那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师:小鸡有几只呢?幼:5只。师:那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师:现在天上又飞来几只小乌?幼:6只。师:那可以数字几来表示?6来表示,那谁是单数?谁是双数?来看看,这里小猴可以两个两个圈在一起,能找到好朋友的就是双数。像小鸡两个两个圈到一起后,还多出一只小鸡找不到朋友的叫单数。
师:小动物也来参加我们的游戏啦,有哪些小动物呢?单数的小动物找到单数的家,双数的小动物找到双数的'家。师上前操作。
b、师小结:我们两个两个找朋友小动物都找到家了。
c、数字宝宝也想来参加我们的游戏,也请你帮数字宝宝送回家,好吗?
请小朋友帮数字宝宝送回家。
3、通过幼儿实际操作更深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a、师:小朋友们,你们每个人椅子边都有一合卡片宝宝,小耳朵听,快快快,快快拿出单数来。小朋友听数拿出卡片来,师:快快快,请你找出双数一,让幼儿再次领会单双数的含义。
4、引导幼儿实际操作
师:今天我们又有一些新的游戏等着大家了,新的游戏都放在后面,请小朋友们有序地操作哦。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上面所学区分单双数技能,进一步巩固如何区分单双数。
师:老师现在为小朋友展示最后一个游戏,请小朋友向前操作,幼儿在机前引导幼儿,为单双数数字宝宝打钩。
师:小朋友们认识单双数还能用我们的歌声来表现对吗,来我们唱起来吧!在歌声中结束活动。
1.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结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发,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3.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达成很不理想,第四个大环节,只有极少数幼儿能根据归纳出的单双数规律,准确说出20以内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直接运用卡片来判断很抽象,幼儿不易掌握。应该还是先要投放学具让幼儿操作。怎样才能让幼儿准确的掌握任意一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是我下一步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与评价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蝴蝶飞走了篇二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2.难点:(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一、故事导入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6、师:郑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
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三、教师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能被当做测量工具呢,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待会请你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桌子、黑板,还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为了实现第二个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发现然后进行讲述,所以这个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
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
2.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我们都觉得挺简单,但是当你真正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你就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灵活”。所以无论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与评价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蝴蝶飞走了篇三
本次数学学科研讨活动在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开展,每次学习,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先是两位小组老师的现场展示,再由小组成员进行集体研讨,本次研讨内容围绕大班有趣的测量展开,两位老师都作了精心的准备,下面就结合两位老师的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两位老师的教态非常亲切,组织语干练到位,都能以“幼儿操作在前,教师引导在后”的教学理念为前提,层层递进,思路正确,要求提出明确清晰,现场秩序一点不乱,总结语四字一组,郎朗上口,归纳到位,而且是从孩子中来,不是老师给的。另外,从整个活动过程看,芮老师的临场应变能力真是精彩,课堂驾驭能力强,组织形式开放,自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她把更多的探索时间和更多的交流空间都留给了孩子,特别是操作前商量的一个小细节,也是注重习惯培养的一个亮点,培养幼儿做事要先计划,再实施,让孩子真正在活动中发展。
两个活动下来,也带给大家几点的启发和思考:
1.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应该更多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经验的.积累,难度的挖掘,如芮老师的测量活动中,可能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所以孩子的兴趣不是一直保持的那么浓厚,测量的方法孩子是掌握了,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比较吃力,最好前面可以设计一个过渡环节,稍微减点难度,那样会更完美。
2.孩子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发展,材料的提供与活动设计与生活的关系,也就是数学活动的有用和有趣性,如果太抽象的概念,孩子是无法理解的,数学知识必须来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尝试解决一些日常问题,徐芳老师这次选择了用积木量手表,在有用性来讲,可能不大,生活中的手表是用不着测量的,所以数学活动的操作材料的选材还是很重要的,既要考虑有用,又要考虑有趣。如何提供生活中的材料给幼儿提供更多更大的支持。
3,关于活动中的整合问题,每一门学科不是一个单独的,比如数学活动,不是一个单独的数学活动,活动与活动之间是有联系的,数学活动可以渗透更多的其他的内容。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与评价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蝴蝶飞走了篇四
1、学习10以内数的双向序数。
2、从不同方向表述物品的排列位置。
1、引导幼儿复习上、下空间方位。
(1)让幼儿观察活动室,说说自己的头顶上有什么?或者说说个别有的头上有什么东西。如谁的头上有东西,有什么?要求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如:某某的头上有一个怎样的发夹。)
(2)教师提出要求让幼儿做,如你们的脚下有一张椅子,要求幼儿及时作出反应。
2、引导幼儿理解不同方向的排列顺序,并发现不同之处。
(1)提问:老师的桌子上有什么?在桌上用积木搭成一座桥,在桥上放一辆小汽车,小汽车上放一个喜羊羊,桥下放蓝色的皱纹纸代表小河。(引导幼儿说出物体摆放的上下位置。如桥的下面有河桥的上面有一辆小汽车,汽车里坐着一只喜羊羊。孩子说出一句分析用到什么方位名词,还可以怎样说多提问几个孩子?)
(2)将上述场景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贴上箭头符号:从下向上依次是小河→小桥→汽车→喜羊羊。(引导幼儿认识符号卡,并理解符号卡所代表的含义,↑是从下向上,↓是从上向下。)
(3)师:从下往上数第四个是什么?(喜羊羊)如果从上往下数第四个是什么?(小桥)为什么都是第四个,物体却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说出方向不同。)
(4)将物体改成横向排列,请幼儿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练习序数的排列顺序。
(5)教师:排列的物体,从不同方向开始数,排列的顺序就可能会有所不同。
(6)幼儿排队,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不同的方向数一数第几分别是谁?或者教师说出一个位置让幼儿站到相应的位置。
3、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教师引导幼儿先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洞洞积木的位置关系,并将每块积木与表示位置的相应数字连线,再用颜色图卡排出相对应顺序的积木颜色来。
(2)教师再引导幼儿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观察洞洞积木的'位置关系,并将每块积木与表示位置的相应数字连线,再用洞洞形状的图卡排出相对应顺序的积木洞洞的形状来。
在这个活动只要是让孩子学习10以内数的双向序数并要求孩子能从不同方向表述物品的排列位置。活动孩子的学习情绪较高,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如在第一个环节孩子都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老师创设的情景,如有的孩子以桥为参照物说桥的下面有小河,上面有小汽车。有的说桥上有小汽车,小汽车里坐着喜羊羊等句式。在操作时孩子也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基本上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
但整个活动过程中游戏还是太少,中间还可以多创设游戏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如让孩子排队时,让孩子提问:“从左往右数排在第几的是谁?从右往左数排在第几的是谁?)或者教师准备多种材料,请孩子听老师的指令从上至下排序,或从下至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等不同的方向排序。通过这些游戏多提问让孩子多思考,通过操作摆放物品让孩子多动手参与,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体会参与的乐趣,活动的气氛应该会更好一些。
课后,卢老师指出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中让孩子创造符号表示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图片的摆放是平行,造成孩子很难创造符号表示,所以孩子有的想到用直接用“上”表示。另外教师引导孩子用箭头表示,如喜羊羊在汽车的上面,就把箭头朝上表示,这样的表示方式欠妥,难以说明谁在谁上或下。而且这个箭头的意义也不是这个意思,箭头只是表示排序的方向而已。又是数学知识不好惹的祸,要多学习,多研讨减少错误。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与评价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蝴蝶飞走了篇五
1、不受长度的曲直、横竖等形式的影响,感知长度的守恒。
2、初步学会比较几个同类物体的长度,尝试用计数、测量等方法加以验证。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1、幼儿两人一套操作材料(三种不同造型的、一样长的电线;1根绳子、6根一样长的火柴棒、剪刀)2、记录表、铅笔。
3、幼儿学习过测量的方法,知道测量的要点(起点一致,才能比长短)。
1、出示电线材料、记录表,猜测是否一样长。
(1)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不同造型的电线,小朋友先猜一猜,这三根不同形状的电线一样长吗?
(2)师:(出示记录表)不改变电线的形状去观察后,把你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觉得一样长的请写等号("="),不一样的请写不等号("≠")。
2、观看记录表,探讨、验证三根铁丝是否一样长的方法。
(1)先出示两张猜测不一样结果的记录表,先让幼儿观察一下。
师: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那怎样用一些好办法来验证出它们是否一样长呢?
(2)小组讨论。
3、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如用绳子去测量;将铁丝拉直对比等)师:现在请你们想一个你觉得又快又好的办法来检查一下它们是不是一样长?你们可以两个两个小朋友互相合作,一个来操作,另一个小朋友负责记录第二次试验的结果。
4、教师小结:一样长的铁丝无论摆成怎样的形状,它的长度始终都是一样长的。
5、让幼儿自由操作改变电线的形状,再次感受长度的守恒。
1、请幼儿将六根火柴棒自由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然后与同伴探讨连接起来的图形总长度是一样长,为什么?
师:现在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各准备了6根火柴棒,看看它们有什么是一样的?(都是一样长)。请你们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然后和旁边的同伴比比看摆完不同造型的火柴棒总长度是一样长吗?为什么?摆放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
2、操作讨论,深入理解长度守恒。
(1)师:6根一样长的吸管不管摆成什么样子,它们的总长度是一样吗?为什么?
(2)小结:一样数量、一样长度的物品无论摆成什么造型,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不变的,都是一样长的。
三、延伸活动:在数学区继续投放各种不同的材料,供幼儿操作、感受长度的守恒。
师:我们刚才想到了两种验证长度一样长的方法,在数学区中,小朋友还可以在区域活动时,想出更多更好的验证方法。
附:记录表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与评价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蝴蝶飞走了篇六
意图
5岁~6岁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能分析、理解事物间的相应关系,懂得初步的推理、假设:同时他们渴望成功,对抽奖类充满神秘感的游戏极感兴趣。我园旁边有家超市不时以各种抽奖游戏开展宣传活动,我班大多数孩子都玩过。曾经经历过这种游戏,却一直未能得奖或者总是不能拿到大奖的孩子,往往都会感到奇怪、不解,甚至沮丧,产生挫败感。为了帮助幼儿“揭开谜底”,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概率,正确认识生活中很难抽到大奖的现实。
2.学习推理,会对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相应判断,并能说明理由。
3.根据自己的意愿与想法制作转盘,并用清晰简练的语言说明设计意图。
活动准备
摸球抽奖工具(1个摸袋、8个橙色乒乓球、1个白色乒乓球)、转盘抽奖工具各1套,依据2个游戏设计的统计纸和与统计纸相配对的色笔各一套,2种糖果奖品,已裁好的圆形卡纸人手1份。
活动过程
教师鼓励孩子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你们玩过抽奖游戏吗,是怎么玩的?老师昨天也玩了3次,为什么总是拿不到奖呢?
教师承接孩子的回答,适时拿出魔术袋,引出活动内容:今天我们也来玩两个抽奖游戏,找找为什么总拿不到一等奖,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游戏一:转转盘
教师出示转盘:这是转盘,观察一下,上面有几种颜色?想一想,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在哪里?(如果幼儿只说停在某一种颜色上,继续追问:能肯定吗?那应该怎么说?教师再次引导孩子用“可能”推断游戏结果,如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着红色。可能会指着黄色,还可能会指着蓝色。)
教师:是不是真的会出现这些情况?请a组8个小朋友轮流拨动转盘试试看。每个人只转1次,注意观察每一次转动停止后,指针指在哪里?(教师在统计表上帮助记录。)
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统计表并讨论: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曾经指过哪里?指着哪里的机会最多,为什么?
游戏二:摸球
教师出示摸袋: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摸球。魔术袋里有许多乒乓球,摸出白球有奖,摸出黄球没奖。待会儿b组8个小朋友一个一个依次上来摸球,摸球后请在色球下面的竖线上画上相应颜色的圆圈。(幼儿依次玩摸球游戏,并记录游戏结果。)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统计表:让我们看看有多少人的.梦想能成真。教师用油笔把统计结果写在横线上,如果有孩子梦想成真,则请获奖孩子原地起立接受大家的祝贺。
教师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这么多人摸出黄球,却这么少的人摸到白球?(引导孩子用“可能”一词对摸奖结果作各种各样的猜测)
教师把魔术袋中的乒乓球倒进透明的容器中,幼儿通过观察验证自己之前的猜测。
教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幼儿园打算在游园活动当天设置一个转转盘拿礼物的抽奖活动。游戏设3个奖项:一等奖1个文具盒,二等奖1支铅笔,三等奖1粒糖。你们最希望在活动中拿到什么奖?
教师承接上面的谈话继续引导幼儿思考,为下面的制作活动做铺垫:这个转盘应该怎么设计,转盘里应该设置几种颜色,这些颜色分别代表哪些奖项,应该怎样分配这些颜色的范围我们的愿望才能实现?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并分别了解孩子的意愿是否和设计、制作情况一致。
请幼儿介绍作品,并说说设计思路,其他小朋友判断作品效果与设计意愿是否相符。
教师:今天玩了两个抽奖游戏,你们自己也设计了抽奖工具,现在都知道为什么总是抽不到大奖的原因了吧?(引导幼儿总结,并指出这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设计的问题。)
活动延伸
把两套抽奖玩具和幼儿自制的转盘投放到区域中,让大家继续体验,重点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未能理解知识点的幼儿。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与评价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蝴蝶飞走了篇七
1、感知2与3前后两数的相邻关系,探索发现的乐趣。
2、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提供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每人一套1―4的数字卡片。
1、分别取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一一对应排成三横排,中间一排的瓶盖不动,让三排瓶盖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讨论如何才能做到。
2、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瓶盖的左边,讨论:比3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3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
3、引导幼儿归纳:3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3少1的2,排在3的前面,一个是比3多1的4,排在3的后面。
4、组织幼儿讨论2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根据前面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幼儿借助瓶盖、数字卡片等加以验证。
5、玩找朋友竞赛的游戏:幼儿分成5个人一组,排成三排,当教师说到4是,幼儿马上排成2、3、4三排,中间一排人不要动。看看哪组小朋友排得又快又对,这一组就是胜利者。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瓶盖若干个,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的各数的相邻数。
本次活动开展得还算很成功的,大部分幼儿在课堂常规方面表现得都是挺好的,能够初步理解相邻数的意义,并能感知其多1和少1的关系,能够快速回答出5以内的相邻数。但经过家长们的反馈,有部分幼儿课堂常规不是很理想,没有完全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掌握得不够理想,这也是本次活动中本人所忽略的细节部分,所以在下次活动中我一定会特别注意这些细节,让活动目标更明确。在以后的每次教学活动中,我一定会顾及到所有的孩子,让家长们满意。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与评价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蝴蝶飞走了篇八
引导幼儿了解温度计的外形及用途。
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自制的温度计 图片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主题二:基本部分1、谜语--玻璃身体直伸长,一根红线在中央,有时上来有时下,人们生活需要它。
请幼儿猜猜谜底。
幼儿:电梯……老师在大屏幕中出示谜底--温度计,请幼儿说一说平常在哪里见过?(每次洗澡的时候)2、大屏幕中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说一说为什么要用温度计测量奶瓶或浴缸里水的温度?(看看谁热不热,凉不凉)3、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用到的是什么?(体温表)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36度--37度之间)4、观察大屏幕,让幼儿说一说再用温度计测量什么?出示图片(食物 汽车 植物 鱼)5、老师出示自制的温度计,让幼儿观察:
(1)温度计上最大的数字50,最小的数字0.
(2)水银(3)长短不一的3种线,长短不一的线代表什么?(一小格代表一度)(4)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可以从下往上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三:让幼儿从凳子底下取出温度计,说一说温度计上面的温度提问:你们的温度计是一样的,为什么温度不一样呢?
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温度计测量的地方(阳光晒的地方温度高,阴凉的地方温度低)四:活动延伸让幼儿去了解一下在同样的地方为什么测量出来的.温度不一样?为什么温度计还有测量动物?还有测量植物的?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是现代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在这次的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在不断地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获得有关温度计的粗浅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大班幼儿的探索精神。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与评价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蝴蝶飞走了篇九
1.萌发探索几何形体的兴趣。
2.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3.认识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重点:认识球体、圆柱体。
难点:区别球体、圆柱体。
圆纸片和球体物体(乒乓球、皮球、篮球)若干;球体、圆柱体的积木每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圆柱体薯片盒、露露盒、电池等各一。
㈠ 导入
出示圆纸片和球体物体,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咱们一起来玩吧”。(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
㈡ 展开
1.认识球体。
⑴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受球体的特点。
操作一:引导幼儿分别转动圆纸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体),通过观察感知两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导幼儿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点。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球体的特征。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它摸起来怎么样?”
小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无论怎么转动看上去都是圆形的,表面摸起来到处都是鼓鼓的、圆溜溜的、光滑的,像这样的物体就是球体。
⑶联系实际,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玩过的、吃过的.、看见过的哪些东西像球体。
2.认识圆柱体。
⑴出示圆柱体学具,幼儿操作比较。
师:“这是什么形状呢?请小朋友来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朋友说一说!”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圆柱体的特点。
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他摸起来怎么样?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吗?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吗?”
小结: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圆圆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样的物体,我们叫他“圆柱体”。
⑶经验拓展。
①请幼儿在筐子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物体尽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圆柱体。
②启发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像圆柱体。
3.游戏活动:“赶小猪”
玩法:球体、圆柱体的物体制作成“小猪”状,幼儿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驱赶“小猪”,体会求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的道理.
㈢ 结束
1. 教师评价活动。
2. 延伸:区域内投放各种球体、圆柱体供幼儿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巩固对球体、圆柱体的认识。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与评价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蝴蝶飞走了篇十
1、通过圈画数数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
2、能正确判断、区分单双数。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图片十张,1―10的数字卡一套,笔一支。
2、箱子一个,小布袋若干。(里面各种物品,数量1―10不等)
一、教师组织教学,用说梦引起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
1、教师展示十张图片,集体点数每张图片上的图画,并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2、请几名幼儿上来给图画圈,要求两个两个圈在一起,重点让幼儿会两个两个圈在一起,边圈边让幼儿数数。
3、引导幼儿观察已画过的图片,是不是每张图片上的画都被圈起来了?那几张图片是全圈完的?让幼儿说一说是哪几个数字?没有圈完的是那几张图片?是哪几个数字?
4、请几名幼儿回答后,那几个是全圈完的,那几个是没圈完的,全圈完的2、4、6、8、10、是双数,没圈完的1、3、5、7、9、是单数。
三、幼儿一起做游戏:摸宝
1、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幼儿从箱中摸出宝贝后,打开数数里面有几个,是单数还是双数。并提问为什么是单数、双数。
2、一起做游戏1到2遍。
四、复习巩固延伸寻找身体上和活动室内的单双数。
1、身体上找一找那些东西是单数,那些是双数。例: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鼻子是单数等。
2、请幼儿寻找活动室内什么东西是单?什么东西是双数?
让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家里的东西什么是单数,什么东西是双数,并记录下来,明天来幼儿园后交给老师。
1、幼儿的发展并不充分,只实现了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能基本区分单双数,但是在第二环节执教中,由于我的话语引导不够到位,幼儿在寻找身体上单双数的时候,并没有牵涉到身体的器官,所以对于身体的探索欠缺。
2、教师在引导时,例如过程中,有幼儿提出一双手去双数,教师可及时反应,那我们的十个手指头是单数还是双数呢?
3、在引导的话语方面,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发现身体上的单双数,活动是在从头到脚这一主题内,在第二环节引导时,教师可从两个方面开始引发幼儿探索:1.我们身体上长着的,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2.我们身体上穿着的,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与评价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蝴蝶飞走了篇十一
1、在游戏中归纳、总结、学习5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探索5的四种分法,用语言表达,并学会记录。
3、分享数的组合经验,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大、中、小塑料圈若干,记录表,笔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叫做《老狼老狼几点了》。小朋友们都玩过这个游戏吧?但是今天的这个游戏和以前不一样哦!
二、教师出示小圈,请2组各5名幼儿游戏,并说明游戏规则:
1.小羊只要站到圈内,就不会被抓住;2.每个圈内只能站一只小羊;小结:每个圈里站1个人,有5个圈,合起来一共是5只小羊。
三、教师出示中圈,请5名幼儿游戏。
1、师:如果拿掉一个圈,还剩几个圈?
(幼儿回答:4个)小羊还能都站进圈里吗?(不能)那想个什么办法呢?(幼儿讨论发言)2、教师出示中圈,并且说明中圈能站2只小羊。
3、教师提问:小圈和中圈各用几个能站下5只小羊。
幼儿思考并回答,回答后请幼儿游戏检验看是否能刚好站下5只小羊。
小结:可以用3个小圈,1个中圈;也可以用2个中圈,1个小圈。
4、填写记录表。
(1)师:刚才小朋友都发现可以用3个小圈和一个中圈就能够站下5只小羊,3个小圈代表数字宝宝几?
幼儿:3一个中圈代表数字宝宝几?
幼儿:23只小羊加上2只小羊一共几只小羊?
幼儿:5那么5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幼儿:5可以分成3和2。
师:小朋友们真棒!那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数字宝宝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教师在黑板示范,幼儿填写。
(2)师:小羊还可以怎样站?(幼儿:2个中圈,1个小圈)师:2个中圈代表数字宝宝4,一个小圈代表数字宝宝1。
加起来是5只小羊,所以5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4和1。
教师在黑板示范记录,幼儿填写记录表里。
四、教师出示大圈,5人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大圈能站3只小羊。
2、教师提问: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用小圈、中圈或者大圈来保护5只小羊,可以怎样放圈?
幼儿:可以放1个大圈,1个中圈;可以放1个大圈,2个小圈,3个小圈,1个中圈(教师和幼儿一起巩固:5可以分成3和2)幼儿:可以放2个中圈,1个小圈;(教师和幼儿一起巩固:5可以分成4和1)3、师:怎样用最少的圈把5只小羊都保护起来?
幼儿思考:用一个大圈,一个中圈。
五、结束活动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用最少的圈保护了小羊。现在大灰狼还没有离开,我们一起送小羊回家吧!
(幼儿排队出教室)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习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习、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习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平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习,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习,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与评价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蝴蝶飞走了篇十二
本节课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夹子,幼儿既熟悉又陌生,把这个运用在活动中,将一系列的游戏贯穿与整个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能够被小夹子吸引住,跟着教师的要求作出不同的变化,也乐意参与活动中。在数学活动中,通过实物、教具材料让幼儿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既能使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又能促进幼儿对事物有较全面深刻的印象,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大班幼儿已经积累和建立了有关物体在颜色、形体和数量等特征差异排序的数学经验,所以通过集体备课,我们一起综合了颜色排序,数量排序及形状排序等引导幼儿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第一次操作,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在活动中,由于时间关系,我让幼儿着重记录左右袖子的夹子数量,而在其他时间再积极引导幼儿按颜色,数量、形状、材质等特征进行排序。发现幼儿能自己主动动手给材料排队,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
在活动刚开始时,我和孩子们玩了一个“夹夹子”的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起小朋友们的注意,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使幼儿能够注意倾听。在接下去的环节中,让孩子们区分左右,孩子们对自己的左右分清楚了,可是当让他们转身时,我发现有个别幼儿就随着方向的变化而把左右手也变了,于是我请几个孩子们上来让他们举起左手,让孩子们说说是哪个手,再让他转身,让孩子们看一下左手有没有换,告诉孩子们位置虽然换了,但左手还是没换。帮助幼儿形象直观地获得“当两人面对面的时候,左右的方向是相反的”重要经验。在活动中,多次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感知左右,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在练习巩固的环节,我通过“向左向右转”和“握手”这两个游戏让孩子们既了解握手的礼节又进一步让幼儿分清自己的左边右边,了解左右对生活的重要性。
活动虽然进行比较顺利,但活动中仍存在着不足:
1、由于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不够有吸引力导致幼儿的情绪没办法很好调动起来。整堂活动课下来,幼儿的反应不够积极。
2、活动中教师没有把各环节的要求提明确,导致幼儿没有目的性的进行操作。
3、在活动中,教师没有全面关注幼儿,在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时没能与幼儿共同解决活动中的难点。
作为一个新老师,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孩子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从细节处入手,激发幼儿去想、去说、去动脑,多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