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三峡》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峡 教学设计(9篇)

《三峡》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峡 教学设计(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30 11:07:47
《三峡》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峡 教学设计(9篇)
时间:2024-06-30 11:07:47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峡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1、感情朗读,初步感受三峡的自然风光,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积累语言。

设计指导思想:主体、开放、个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音乐渲染气氛。播放《三峡,我的家乡》

1、快乐地读课题。(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欢快的歌曲,《三峡,我的家乡》,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课文。

2、了解课题。

(1)猜一猜:你知道三峡在哪儿吗?三峡这名字是怎么来的?

(2)出示示意图,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名字来历。

长江三峡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所以称它为三峡。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设计意图:加强语文学科与音乐、常识等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假如,让你搭上作者的船去游览长江三峡,你会喜欢上那儿吗?为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学生读书。反馈,随机正音。板书:山奇水急船险神女峰的传说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大背景,尊重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一)、(赏读山)

1、神女峰只是长江三峡万重山中的其中一座,那就让我们先来欣赏描写山这部分的内容。请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三峡的好奇?在有关的词句上圈圈、划划、点点。反复地读,结合自己圈划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读读、说说、充分展开过程。教师参与其中帮助与引导,和学生共同学习。

(1)重点交流,反复读悟:(读和说)

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出示画面和文字)

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出示画面和文字)

(这三个有的可以怎样读啊?指生读---评价:为什么读的这么慢啊?还可以怎么读?为什么?)

3、是啊,我们读书就得这样,要读出自己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二段,想想三峡的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指生读。师生评议。

4、听同学们读的那么有滋有味,我的嗓子又有点痒痒的了,我也来试试吧。不过,我可不用看书,请每位同学当评委。教师随着音乐范背第二节。

5、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可配乐)

(二)赏读水和船

下面的水和船两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自选一段,像刚才一样,一边读一边圈圈点点,读出自己的理解,结合圈点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再反复读读,还可以试着背背。

随机指导朗读。

(1)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不由教师指定。

(2)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不做过细的技巧指导。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象展示,进一步加深感受。)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让学生有自由的选择权和充分的自主权;注重读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运用。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和主体的教学模式。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出示句子并朗读)

让我们也来深深地赞叹一声

是啊,美丽的景色总是让人神采飞扬,所以,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都为三峡那壮丽的景色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前不久我们刚刚学过李白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一起来背背。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长江三峡美丽景色的赞美,抒发了自己欢快的心情。带着这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1-5自然段。

忆三峡

长江美,最美是三峡。

山奇水急风光好,

船行浪尖别样险。

能不爱三峡?

1、背诵课文中写山、水、船的其中一段。

2、摘录课文中描写山、水、船的词句。

3、用简笔画画一幅《百里三峡图》

1、回家把你心中的三峡风光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2、搜集长江三峡的图片资料、神话故事或赞美三峡的歌曲,两周后在大阅读课上举行《话说三峡》主题活动。

三峡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2课时。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移民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⑴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①读准字音:

⑵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⑴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⑵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⑶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⑷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多媒体显示: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三峡》。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泳品味文章的语言;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多媒体显示下列文句: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学生涵咏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明确:

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学生齐读这三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四、拓展阅读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多媒体显示: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课堂小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的独特歌喉赞美三峡,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的!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水经注·阳城淀》,并想像文中的画面。

阳城淀

提示:①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②潴:zhū,积聚。③娈:luán,美好。④折芰:采菱。

阳城淀在今河北省望都县的东面,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了。但通过本文的描述,我们还可以想见1500年前这里的地貌和风情。这原是博水(即今唐河)流经此处时汇聚“潴涨”而成的一片水泊,长着丰茂的水草,也盛产鲜嫩的菱藕。本文选取的是初秋季节,人事活动是“采菱”,采菱者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一边不知疲倦地采摘着,一边信口歌唱着自编的小曲,赞美春天,赞美劳动,赞美宁静的幸福生活。于是构成了一幅清新妩媚的北国江南画图,令过往行人“有慰于羁望”,简直就是一个诗的意境。

【活动与探究】

一、口语表达训练

结合自己的旅游、观赏经历,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三峡风光,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语言要优美生动。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的山水画廊,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它以奇秀、壮观的云雾山水,迷人的神话传说,远古的巴楚文化,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吸收着无数游人。从古至今,有关三峡的各种资料浩如烟海,或是有关三峡的地质水文记载,或是古今诗文中的描写,或是神话和民间传说,或是当今改造三峡的水利建设……请以三峡为主题搜集资料,可以到图书馆查阅,可以实地考察,可以采访他人。

三、写作活动

写自己游览过的名胜古迹的片断,在学习小组内交流,然后各组选优秀选手,参加全班比赛。

四、开放性探究

下面一段文字是选自《水经注》,给它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黄牛滩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三峡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1、 师导: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流淌着一条养育了无数代人的河流——长江(教师画图板书:长江)在万里长江的上游,有一段险峻的地形,那就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板书)三峡以其秀美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著称。上节课,我们同作者一起游览了这令人向往的地方。你们还记得我们去看了三峡的哪几个峡吗?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说,教师板书)

2、 “小导游”介绍,复习旧知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峡介绍,小组内交流;(可以结合课文描写和浏览网页中的相关图片)

(3) 指名上台做“小导游”,边演示边介绍;(学生做游客)

(4) 师生评价。

1、 师导:恩,听了三位导游的介绍,我们仿佛已置身于那神秘的三峡,再次去感受了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丽和急流险滩。三峡又何止这些令我们魂牵梦绕呢?我们对三峡的了解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呢?下面就再请我们的小导游们做好准备了,除了三峡风光,你们还想向游客们介绍三峡的什么呢?让我们到网上去浏览一下吧。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浏览三峡相关信息,小组交流;

3、 指名上台当“小导游”继续介绍三峡,师生评价。

1、 师导:观光了一天,导游们很辛苦,我们的小游客们也很辛苦,不过相信大家收获一定不小,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评选“最佳游客”,看看哪位游客今天的收获最大。

2、 屏幕出示竞赛题,学生回答,正确者可获“最佳游客”的胸章;

3、 学生回答后的题目,教师点击,屏幕出示正确答案。

同学们通过上网了解了很多关于三峡的知识,它神秘的面纱正被我们轻轻揭开,三峡确实是我们心驰神往的地方,希望课下同学们能更多地去浏览关于三峡的网站,了解三峡,关注三峡,赞美三峡。

三峡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江水注》,是著名山水散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峡》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4、积累文言词汇。

2、 收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诗句。

1、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各个角度的精选一副;

2、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诗句。

1、导入:认识作者郦道元,是在《中国石拱桥》,它提到了《水经注》,回忆书的内容,《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最具代表性,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

多媒体展示:有关三峡的诗句。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⑵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⑶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⑷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⑸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⑺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注:此设计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三峡的特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

3、看着现代的画面,读着古人的诗篇,我们知道,长江不仅壮丽于现在,更壮丽于过去,你觉得三峡最美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还是朗读过后再来解决。(学生齐读)

4、复习生字词,再次齐读课文。

多媒体展示:本文的生字、读音。

quēxiāngyǎnzhǔ

阙处 襄陵 绝巘嘱引

sù shù xī tuān

沿溯 飞漱曦月 急湍

xiàozhàng

长啸重岩叠嶂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切实抓好基础。)

5、师生带着寻美的眼光找寻三峡最美的所在,教师引导:在山水。

(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6、好的诗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个字都会翻译,因为美需要的是体会而不是肢解,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文中三峡的美景。(各组一名学生限时1分钟描绘)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山的词库。

险峻磅礴嶙峋峻峭突兀

巍峨峥嵘连绵逶迤

千山万壑峰回路转峰峦叠嶂

悬崖峭壁深山幽谷冰峰雪岭

文中如何写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小组竞争进行想象积累性的描绘)

10、这次是你描绘的水美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先看一下郦道元的水,万物因水而有灵性,水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郦道元在描绘水时是分季节来写的。

多媒体展示: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沿溯阻绝。

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秋之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各类水的词库:

潺潺淙淙涓涓汩汩

奔腾咆哮澄清(澈)

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波澜壮阔

惊涛骇浪万丈狂澜烟波浩渺

碧波荡漾飞瀑溅玉

(注:此环节把文本和课外积累相结合,牵着他们带着好胜的心进入下一环节)

11、教师点评:我觉得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水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细沙、鹅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绿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与悬崖、岩石同时出现,作者没有只看到单纯的水,而是把水与周边的景物紧密相连,这样,有个性的水,三峡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而且,他多用四字对偶句,句势略有变化,这样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语言显得精炼,充满生气。

12、让我们再次欣赏本文的山美,水美和语言美。(学生齐读)

13、多媒体欣赏图片:找出与之相符的诗句,体会文中简练的语言。

⑴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⑵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⑶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⑷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⑸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峦翠微。

⑹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注:此环节为课外拓展,在欣赏放松的同时积累知识,增强文化底蕴。)

14、诗句再好,意境再美,终究是别人的,还好现在引用不用付专利。我们能否学着用优美简练的语言进行描绘。选定你想描绘的一副山水画,结合文中的句势,等下同学们一起对号入座,能对得上号,说明你观察仔细,对得上号,又能赢得同学的掌声的,证明你已学到本课的精髓了。

(注:此环节为课内兼课外的习作,训练学生的观察、书面表达能力。)

15、小结:点评学生习作,道出本节课重点,学习短小优美的文章,讲究手、脑、口、眼并用,让我们再次用自己美妙的嗓音诠释一下美。

(注:在朗朗书声中结束本文的学习,意犹未尽。)

1.

三峡教学设计

2.

三峡原文及翻译

3.

《三峡》全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4.

三峡原文及翻译注释

5.

《三峡好人》影片分析

6.

三峡导游词范文

7.

三峡大坝英文导游词

8.

《三峡》优秀公开课教案

三峡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三峡之秋》一课是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新闻记者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自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来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贪图三峡之秀丽雄奇的美景,产生热爱三峡,热爱祖河山的感情。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阅读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时教学。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课时可引导学生应用“谈→思→议→读”,即:“初步了解深入体会→评议提高→诵读升华”这一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内容。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2、听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3、欣赏《三峡风光》等三个步骤,逐步引入本课教学。

(二)凭借情境鉴赏美

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方法去鉴赏美。

教师把录像定格、让学生说出三责秋天的景物特点,并抓关键词句学文,重视比喻句的学习,抓住词句的形象点现象,体会景物的特点。

具体学习过程:①出示学习方法的要求:在书上圈圈重点词、划划重点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写一天中的哪些影响,它们有哪些特点吗?②按照谈—思—议—读的方法,全班同学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实累累—喜悦);③学生按照上述要求选择最喜欢的部分自学,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出示课件、感情朗读。

时间 特点 词句 朗读

早晨 明丽 露水闪亮—露水消逝 清新明快

中午 热烈 群峰披甲—金鳞巨蟒 热烈欢快

下午 明亮 于是……长江变成小溪 轻柔明快

夜晚 清冽 沉沉欲睡静明亮像…… 温柔惊奇

④谈感想: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孩子们读了《三峡之秋》后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出示课件《山峡风光》,配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三峡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1. 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 强调朗诵,整体感知课文,感悟作者的欣赏之情。

2.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见解、质疑、释疑。

3. 课内安排一课时

4.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5. 学法指导:

①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②自主、合作、探究中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用具:幻灯机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落实《新课程标准》

精神想象导入

发挥想象力,描述心中的三峡情景。引入课题,组织学生交流。

“联系学生的想象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

听教师范读课文,把握文章朗读方法,试读,评价,修正,感知课文内容。

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对作品中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疏通文意

词汇积累

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扫清字词障碍;归纳总结文言词汇。

理解成诵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力争当堂成诵。

鼓励学生背诵文言名篇。

课外作业

搜集阅读三峡相关资料。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三峡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两课时

图片资料、课件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断句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累”字,上面的田字要写得扁些。

“耀”字左边偏旁中的竖钩不要写成竖弯钩。

驳”字的最后一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三峡之秋的美丽,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进三峡,去感受三峡的壮观于独特。

(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画一画,说一说。

(三)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及时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体会感情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要读出喜悦之情。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要读得轻快一些。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朗读时要突出“翻滚、呼啸、奔流、热烈”等词语,有激情。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语速可以慢一些,温柔一些。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朗读时可以舒缓一些。

本文文质兼美。文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抓住了景物特征,进行了动静、粗细、远近等多角度的具体描写,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立体的、生动的“三峡秋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三峡、对长江的喜爱和赞美。

三峡之秋

时间特点景色

早晨明丽(露水橘柚树)

中午热烈阳光长江

下午平静雾倒影

夜宁静、朦胧月亮月光

三峡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意,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运用工具书,准确译文。

2、抓住重点词语赏析文章的写景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把握三峡四季江水的不同特色。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翻译法、赏读法进行教学,同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结合文本领略三峡的风景美以及郦道元的描摹之美。

1、朗读法: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正音,在准确句读中把握大意。

2、翻译法:准确的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教师在引领学生运用书下的注释,使用工具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先突破四字短语的翻译,再完成全文的翻译,为后面的赏读奠定基础。

3、学生欣赏文章布局之美和山水景色之美时,注意设置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认识《水经注》的文学魅力。

(一)导入

师:向学生简介郦道元和《水经注》。

资料: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水经注》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郦道元在写《水经注》时,突破了《水经》只记河流的局限。他以河流为纲,详细地记述了河流流经区域的地理情况,包括山脉、土地、物产、城市的位置和沿革、村落的兴衰、水利工程、历史遗迹等古今情况,并且具有明确的地理方位和距离的观念。《水经注》是第一部完整记录华夏河流山川地貌的书,在历史上被称为“圣经贤传”“宇宙未有之奇书”。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读准确

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强调重点字读音,尝试去掉标点,准确停顿。

略无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àng) 夏水襄陵(xiāng)

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 绝巘(yǎn)

飞漱(shù) 属引凄异(zhǔ) 泪沾裳(cháng)

【设计意图】准确掌握生僻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文意。

(三)读明白

师:逐段翻译,每段先圈画书下注解,将重点词语的义项罗列出来,根据书下注释及已知解释,选择合适的解释。四字词语则注意强调对应,最后翻译全文。

1、重点字词。

略无阙处:毫(无),一点儿;同“缺”,缺口。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山。 自非:如果。

亭午夜分:正午。 不见曦月:阳光。

夏水襄陵:上。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或王命急宣:有时。 虽乘奔御风:即使;飞奔的马;驾(车)。

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

绝巘:极(高的)山峰。 飞漱其间:冲刷。

林寒涧肃:寂静。

2、易错句。

隐天蔽日: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注意语言的简洁)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或”与“有时”的区分)

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类似于“互文”)

高猿长啸: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高”与“长”的准确理解)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并能用通顺的现代汉语翻译文章。

(四)深入探究

师:1、结合图片和字形,说说什么是“峡”。

2、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3、三峡的水在不同季节各有怎样的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4、文章三段对江水的描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内容鉴赏:

“峡”指两山夹水的地方。《三峡》一文写山,突出高峻险拔、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匿于天空,遮蔽住太阳,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接下来的两句,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设计意图】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提供了非常全面的鉴赏,学生需要通过直观的认识、词句的揣摩将这些鉴赏变为自己的理解,进而真正了解《水经注》的文学特色。

(五)课外拓展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找出《三峡》中的描写与之相一致的地方。

明确:1、朝辞白帝彩云间──朝发白帝。

2、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两岸猿声啼不住──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轻舟已过万重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阅读《右溪记》(唐·元结)。

【设计意图】

1、增强对课文的记忆;

2、引入与本篇课文相似的同样是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作为学生的拓展阅读。

三峡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九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教读本文,首先要重视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熟读成诵中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的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三峡风光片,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三峡有感性认识。

1、知识与技能

(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能当堂成诵。

(2)掌握“自”“至于”“则”等虚词的用法,理解“阙”“襄”“沿”“溯”“奔”“疾”“素”“绝”“属”等实词的意义,翻译重、难点句子。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2、过程与方法

采用说读法教学本文。

第一步,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步,总结本文的写法,背诵全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欣赏三峡的独特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像,体味作品意境。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预习课文,了解大意。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

(具体内容见下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导入

1、由《早发白帝城》导入:

2、检查预习

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作者的资料: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熟读理解,疏通文意

1、重点字词正音:

2、解答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1、初读课文:并让学生齐读重点字词。

2、在限定时间内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熟悉课文。

3、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

4、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5、全班讨论交流质疑。

作业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具体内容见下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集体背诵全文

研读与质疑

1、播放《三峡风光》片,帮助学生理解。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a、1、思考问题:

b、(1)作者是从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

3、找出相对应的语句,反复品读,展开想像,对照着《三峡风光》片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4、学生质疑: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抓住景物特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物、静物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

1、讨论

2、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