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与子俨等疏和诫子书篇一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黾勉⑴辞世⑵,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⑷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
【注】⑴黾勉:勉力⑵辞世:指弃官隐居⑶缅求:远求⑷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夫君子之行。( )
⑵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
⑶每以家弊。( )
⑷至心尚之。( )
11.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患病以来,渐就衰损。
b.虽不能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汝其慎哉。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故时有物外之趣。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⑵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13.乙文画曲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4.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同为家书,甲乙两文分别对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
【参考答案】
10.⑴操守,品德⑵消失,逝去⑶贫困⑷尊崇,崇尚
11.d
12.⑴如果不恬静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力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实现远大目标。⑵读书有了收获,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13.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痛,对孩子的愧疚,对孩子的殷切期盼。
14.⑴甲文从静心学习,俭朴养德方面告诫孩子治学做人的道理。⑵乙文劝勉儿子们要互相关爱、和睦相处;不慕名利,坚守道德操守。
与子俨等疏和诫子书篇二
诸葛亮《诫子书》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对比阅读答案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 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黾勉⑴辞世⑵,使汝等幼而饥寒… …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 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⑷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 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
【注】⑴黾勉:勉力⑵辞世:指弃官隐居⑶缅求:远求⑷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夫君子之行。( )
⑵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
⑶每以家弊。( )
⑷至心尚之。( )
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患病以来,渐就衰损。
b.虽不能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汝其慎哉。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故时有物外之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⑵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4.乙文画曲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同为家书,甲乙两文分别对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
参考答案
1.⑴操守,品德⑵消失,逝去⑶贫困⑷尊崇,崇尚
2.d
3.⑴如果不恬静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力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实现远大目标。⑵读书有了收获,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4.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痛,对孩子的愧疚,对孩子的殷切期盼。
5.⑴甲文从静心学习,俭朴养德方面告诫孩子治学做人的道理。⑵乙文劝勉儿子们要互相关爱、和睦相处;不慕名利,坚守道德操守。
陶渊明简介:
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咏怀诗
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10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与子俨等疏和诫子书篇三
与子俨等疏文言文阅读答案
告俨、俟、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王,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有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但恨邻靡二仲 靡:没有 b、缅求在昔 缅:远
c、景行行止 行:学习、实行d、至心尚之 尚:尚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完全能表明作者对儿子怀有愧疚之感的一组是( )
①与物多忤 ②黾勉辞世 ③幼而饥寒
④开卷有益 ⑤每役柴水之劳 ⑥若何可言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跳出训诫劝勉传统,充分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风格特色,因此,不见一丝劝勉训斥的影子。
b、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愧疚不安,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怀有一分不确定感,一分疑惑,一分歉意。
c、陶渊明在文中主要是“言其志”,以叙说个人情怀志趣为主体。
d、这些非常私人的,属于比较隐蔽幽微的情怀,是陶渊明之前与子书中所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⑵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答案:
1d尚:尊崇、崇尚
2c①表明自己的性格②表明自己尽力④说明自己爱读书
3a 自两汉以来,长辈与子侄辈的书信,有其大致遵行的传统。信中多属训诫劝勉之辞,语含说教意味。主要是训勉子侄当如何安身立命,谨言慎行,避祸远害,流露出长辈对子侄在为人处世或生涯前途方面的关怀,并揭示作者本人对政治仕宦的观点,及为人治学应有的态度。
4、⑴我年龄已超过五十,年少时穷苦,每次因为家里困乏,东西游走。
⑵我患疾病以来,逐渐趋向衰弱,亲人故交不抛弃,每次用药物救我,自己恐怕寿限将要到了。
【参考译文】
告诫俨、俟、份、佚、佟:天地给人以生命,有生就一定有死,自古以来,即使是圣贤的人,谁又能够独自逃脱死亡呢?子夏曾有过“死生有天命,富贵天注定”的议论。像颜回、子贡、子张、子路这样亲自接受孔夫子教诲的人也都发出这种议论,难道不是因为命运的好坏不可妄求,寿命的长短永远无法在分外求到的缘故吗?
我年龄已过五十,年少时穷苦,每次因为家里困乏,四处奔走。本性刚直,才学拙劣,同当时社会的风气常常发生矛盾。自己为自己考虑,终不免招致世俗的祸患,勉力弃官隐居,使你们年幼就受饥寒。我曾经感叹东汉王霸的贤妻的话:既然立志隐居躬耕,为何要为儿子蓬发疏齿感到惭愧呢?这是一样的事情。虽然遗憾没有像汉朝时求仲、羊仲那样的邻居,家里没有像老莱子那样的妻子,拥有这样苦闷的内心,自己心里很惭愧。
年少时学习弹琴读书,我喜欢悠闲清净,读书有了收获,就高兴得忘了吃饭。看见树木交错,郁郁葱葱,听到不同季节不同的鸟鸣声,就十分高兴,经常说:旧历五六月时,在北窗下睡着,遇到凉风刚吹来,自己认为是上古时代的人。然而年轻时意念浅薄,以为这样的生活可以保持下去。随着时间的迁移,机缘巧遇也很容易地就过去了。而今再远远地回顾以往,一切是多么渺茫啊!
自从患病以来,我逐渐趋向衰弱,尽管亲人故交不抛弃我,每次用药物救我,自己也担心寿命有限了。你们这辈从小家境贫寒,每次被迫从事砍柴挑水的劳动,什么时候可以免除呢?挂念在心里,我的愧疚不安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虽然你们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的,但应当想到四海之内都是兄弟的情义。鲍叔、管仲共同做买卖,分钱的时候管仲总要多占一点,但是鲍叔不觉得他贪财,因为鲍叔知道他家里穷。归生、伍举都是春秋时楚国人,二人交情很好,后来伍举因罪逃到了晋国做官。归生与他相遇,二人铺荆而坐,共叙旧情。就是因为在鲍叔帮助下,管仲变失败为成功;在归生帮助下,伍举在因罪出逃后回国立了功。其他人尚且如此,何况你们这些同一个父亲的人呢!颍川的韩元长,是汉朝末年的名士,身份是卿佐,八十岁死了。兄弟一起居住,直到终生。济北的氾稚春,是西晋时有操行的人,七世用共同的财产,家人没有怨怒的脸色。《诗经》说:“对于古人的崇高道德则敬仰,对于他们的高尚行为则遵行、学习。”即使不能做到前人那样,也要诚心诚意地崇尚他们。你们可要慎重啊!我没什么再说的了。
语言表达及运用
扩展题 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情景式扩展(据情景展开想象) ②添枝加叶式扩展(增加修饰限制成分) ③提供中心式扩展(围绕中心进行扩展) ④ 补写续写式扩展。 要明确重点,辨明情景,分清语体展开想象,巧用修辞。打开思路,发散思维。
压缩题 考查形式有:提炼观点、概括观点、组织导语、拟定标题等几项内容。方法是,先问自己几个问题:①写的是什么物象或形象 ②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怎样 ③文章的思想脉络怎样 ④命题目的是什么 可套用下列公式 ①:一级信息 (10字内) 谁+干什么 ②二级信息(11——30)再加上是怎么干的 ③三级信息 再加上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要遵循以下原则:删繁就简,去次留主,重点信息不遗漏。
句式变换 形式有 ①长短(单复)句变换 ②主被动句变换 ③整散句变换 ④陈述反问设问句的变换 其中长句一般为单句,短句一般为复句。长句(单句)变短(复)句一般方法为先找出主干并摆上,然后把修饰附带成分再摆上,并使用相关的连属词使其通畅。短句变长句一般先确定主干句,再把其他句子硬塞成定状补。做完要检查共有几套主谓结构。散句变整句注意原则上可形成并列的成分,内部结构要保持一致(主谓对主谓抢救等)
记叙文阅读
文体知识:
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2、记叙的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3、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
(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
(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4、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5、描写方法:
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细节描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
(3)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6、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
(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
(2)观察的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
(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品味艺术特色
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
9、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
写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10、当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1)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2)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3)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与子俨等疏和诫子书篇四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但恨邻靡二仲 靡:没有 b、缅求在昔 缅:远
c、景行行止 行:学习、实行d、至心尚之 尚:尚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完全能表明作者对儿子怀有愧疚之感的一组是( )
①与物多忤 ②黾勉辞世 ③幼而饥寒
④开卷有益 ⑤每役柴水之劳 ⑥若何可言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跳出训诫劝勉传统,充分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风格特色,因此,不见一丝劝勉训斥的影子。
b、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愧疚不安,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怀有一分不确定感,一分疑惑,一分歉意。
c、陶渊明在文中主要是“言其志”,以叙说个人情怀志趣为主体。
d、这些非常私人的,属于比较隐蔽幽微的情怀,是陶渊明之前与子书中所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⑵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答案:
1d尚:尊崇、崇尚
2c①表明自己的性格②表明自己尽力④说明自己爱读书
3a 自两汉以来,长辈与子侄辈的书信,有其大致遵行的传统。信中多属训诫劝勉之辞,语含说教意味。主要是训勉子侄当如何安身立命,谨言慎行,避祸远害,流露出长辈对子侄在为人处世或生涯前途方面的`关怀,并揭示作者本人对政治仕宦的观点,及为人治学应有的态度。
4、⑴我年龄已超过五十,年少时穷苦,每次因为家里困乏,东西游走。
⑵我患疾病以来,逐渐趋向衰弱,亲人故交不抛弃,每次用药物救我,自己恐怕寿限将要到了。
与子俨等疏和诫子书篇五
文学赏析
信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提出生必有死,接着从孔子弟子子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名言中,引出“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的道理,然后就此分层叙说。
首先用年过知天命的岁数来回首已往,虽有自责,却也有清除非己的无奈和闲居躬耕的欢然自喜,孺仲妻的话使他深信对生活方式作出的选择,而不受拘束的生活也使他充分感受到羲皇上人般的闲适。这种对平生志趣的追述,实际上充满了“穷达不可妄求”的生活哲理。
其次是以病重难久的心情来交代后事,尽管没有足够的财产留给后代,诗人还是真诚的希望他们能像鲍叔、管仲那样对待家产,像归生、伍举那样念及情谊,像韩元长那样兄弟同居,像汜稚春那样七世同财,这又是在“寿夭永无外请”思想支配下的殷殷嘱托。
全信款款而谈,语重心长,尤能提现诗人的一生志趣及满腔深厚的舔犊之情。
名家点评
明朝进士林云铭《古文析义》“与子一疏,乃陶公毕生实录、全副学问也。穷达寿夭,既一眼觑破,则触处任真,无非天机流行。末以善处兄弟劝勉,亦其至情不容己处。读之惟见真气盘旋纸上,不可作文字观。”
与子俨等疏和诫子书篇六
《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比较阅读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from ,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⑥,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
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试题】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非学无以广才( )
悲守穷庐( ) 又相天子( )
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 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
夫君子之行( ) 险躁则不能冶性( )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甲)周公诫子
1.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扩展 屋子 辅佐
2. 在 因为 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 就
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要立德、修身
4.(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一: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咀嚼,吐出口里的食物,(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聪明睿智,并用不愚昧来保有他的人,必定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翻译二: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作者介绍】
(甲)《周公诫子》选自《韩诗外传》。
韩婴,约公元前2-公元前130年,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治今北京)人西汉文、景、武三帝时为官,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官至常山太傅,后人又称他韩太傅。韩婴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学者,他讲学授徒写成很多著作,其中有《韩故》、《韩诗内传》、《韩诗外传》、《韩说》等。韩婴讲授、注释《内经》有许多独到之处,世称“韩诗”,与辕固生的“齐诗”、申培的“鲁诗”并称“三家诗”。韩婴还对《易经》很有研究,做过很多注释,著有《周易传韩氏三篇》,但未能流传于世。
(乙)诫子书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补充注释】
(甲)周公诫子
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骄:怠慢,轻视
相:辅佐.
于:在
沐:沐浴
德行:道德品行.
宽裕:宽大,宽容.
守:保持.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卑:低下
贵:地位显要
畏:敬畏胆怯.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相(xiàng)【第四声】:1.辅助.如:吉人天相.2.宰相.如:丞相.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如:傧相.另读(xiāng) 1.互相.如:相识.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好言相劝.3.姓.
哺(bǔ):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如:哺育.2.咀嚼着的食物.如:吐哺.
睿(ruì):看得深远.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他的暴政导致了夏的灭亡。
纣(zhòu):1.后g(qiū).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他的暴政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欤(yú):古汉语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的语气词,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名利。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广才:增长才干。
淫(yín)慢:过度的享乐,慢:懈怠,懒惰。淫,过度
险躁:冒险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驰:消失、逝去。
日:时间。
遂:于是,就。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
才须学也:才:才干
意与岁去:意:意志
俭以养德:以简朴节约财务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格
枯落:枯叶一样飘零
夫:大丈夫
与子俨等疏和诫子书篇七
与子俨等疏原文及翻译
原文:
告俨、俟、份、佚、佟①: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独能免?子夏②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③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俛辞世④,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⑤,室无莱妇⑥,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⑦。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⑧,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⑨,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译文:
告诫俨、俟、份、佚、佟:天地给人以生命,有生就一定有死,自古以来,即使是圣贤的人,谁又能够独自逃脱死亡呢?子夏曾有过“死生有天命,富贵天注定”的议论。像颜回、子贡、子张、子路这样亲自接受孔夫子教诲的人也都发出这种议论,难道不是因为命运的好坏不可妄求,寿命的长短永远无法在分外求到的缘故吗?
我年龄已过五十,年少时穷苦,每次因为家里困乏,四处奔走。本性刚直,才学拙劣,同当时社会的风气常常发生矛盾。自己为自己考虑,终不免招致世俗的祸患,勉力弃官隐居,使你们年幼就受饥寒。我曾经感叹东汉王霸的贤妻的话:既然立志隐居躬耕,为何要为儿子蓬发疏齿感到惭愧呢?这是一样的事情。虽然遗憾没有像汉朝时求仲、羊仲那样的邻居,家里没有像老莱子那样的`妻子,拥有这样苦闷的内心,自己心里很惭愧。
年少时学习弹琴读书,我喜欢悠闲清净,读书有了收获,就高兴得忘了吃饭。看见树木交错,郁郁葱葱,听到不同季节不同的鸟鸣声,就十分高兴,经常说:旧历五六月时,在北窗下睡着,遇到凉风刚吹来,自己认为是上古时代的人。然而年轻时意念浅薄,以为这样的生活可以保持下去。随着时间的迁移,机缘巧遇也很容易地就过去了。而今再远远地回顾以往,一切是多么渺茫啊!
自从患病以来,我逐渐趋向衰弱,尽管亲人故交不抛弃我,每次用药物救我,自己也担心寿命有限了。你们这辈从小家境贫寒,每次被迫从事砍柴挑水的劳动,什么时候可以免除呢?挂念在心里,我的愧疚不安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虽然你们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的,但应当想到四海之内都是兄弟的情义。鲍叔、管仲共同做买卖,分钱的时候管仲总要多占一点,但是鲍叔不觉得他贪财,因为鲍叔知道他家里穷。归生、伍举都是春秋时楚国人,二人交情很好,后来伍举因罪逃到了晋国做官。归生与他相遇,二人铺荆而坐,共叙旧情。就是因为在鲍叔帮助下,管仲变失败为成功;在归生帮助下,伍举在因罪出逃后回国立了功。其他人尚且如此,何况你们这些同一个父亲的人呢!颍川的韩元长,是汉朝末年的名士,身份是卿佐,八十岁死了。兄弟一起居住,直到终生。济北的氾稚春,是西晋时有操行的人,七世用共同的财产,家人没有怨怒的脸色。《诗经》说:“对于古人的崇高道德则敬仰,对于他们的高尚行为则遵行、学习。”即使不能做到前人那样,也要诚心诚意地崇尚他们。你们可要慎重啊!我没什么再说的了。
与子俨等疏和诫子书篇八
《与子俨等疏》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告俨、俟、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王,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有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镏纱海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但恨邻靡二仲 靡:没有 b、缅求在昔 缅:远
c、景行行止 行:学习、实行d、至心尚之 尚:尚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完全能表明作者对儿子怀有愧疚之感的一组是( )
①与物多忤 ②黾勉辞世 ③幼而饥寒
④开卷有益 ⑤每役柴水之劳 ⑥若何可言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跳出训诫劝勉传统,充分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风格特色,因此,不见一丝劝勉训斥的影子。
b、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愧疚不安,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怀有一分不确定感,一分疑惑,一分歉意。
c、陶渊明在文中主要是“言其志”,以叙说个人情怀志趣为主体。
d、这些非常私人的,属于比较隐蔽幽微的情怀,是陶渊明之前与子书中所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⑵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答案
4d尚:尊崇、崇尚
5c①表明自己的性格②表明自己尽力④说明自己爱读书
6a 自两汉以来,长辈与子侄辈的书信,有其大致遵行的传统。信中多属训诫劝勉之辞,语含说教意味。主要是训勉子侄当如何安身立命,谨言慎行,避祸远害,流露出长辈对子侄在为人处世或生涯前途方面的关怀,并揭示作者本人对政治仕宦的观点,及为人治学应有的态度。
7、⑴我年龄已超过五十,年少时穷苦,每次因为家里困乏,东西游走。
⑵我患疾病以来,逐渐趋向衰弱,亲人故交不抛弃,每次用药物救我,自己恐怕寿限将要到了。
与子俨等疏和诫子书篇九
《与子俨等疏》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与子俨等疏
陶渊明
告俨、俟、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王,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有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但恨邻靡二仲 靡:没有 b、缅求在昔 缅:远
c、景行行止 行:学习、实行d、至心尚之 尚:尚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完全能表明作者对儿子怀有愧疚之感的一组是( )
①与物多忤 ②黾勉辞世 ③幼而饥寒
④开卷有益 ⑤每役柴水之劳 ⑥若何可言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跳出训诫劝勉传统,充分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风格特色,因此,不见一丝劝勉训斥的影子。
b、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愧疚不安,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怀有一分不确定感,一分疑惑,一分歉意。
c、陶渊明在文中主要是“言其志”,以叙说个人情怀志趣为主体。
d、这些非常私人的,属于比较隐蔽幽微的情怀,是陶渊明之前与子书中所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⑵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答案
4d尚:尊崇、崇尚
5c①表明自己的性格②表明自己尽力④说明自己爱读书
6a 自两汉以来,长辈与子侄辈的书信,有其大致遵行的传统。信中多属训诫劝勉之辞,语含说教意味。主要是训勉子侄当如何安身立命,谨言慎行,避祸远害,流露出长辈对子侄在为人处世或生涯前途方面的关怀,并揭示作者本人对政治仕宦的观点,及为人治学应有的态度。
7、⑴我年龄已超过五十,年少时穷苦,每次因为家里困乏,东西游走。
⑵我患疾病以来,逐渐趋向衰弱,亲人故交不抛弃,每次用药物救我,自己恐怕寿限将要到了。
与子俨等疏和诫子书篇十
周公诫子阅读答案与翻译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 a )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 b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 c )?”
7、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诫 ( ) ② 犹 ( ) ③闻 ( ) ④ 亡 ( )
8、请将“欤”“矣”“于”三个文言虚词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括号内。(3分)
9、请用两个标点符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11、本文中周公对儿子给予了怎样的教诲?(2分)
12、【积累链接】在《诫子书》中,诸葛亮这样告诫儿子:“夫君子之行, , 。”(2分)
答
7、(4分)①告诫,劝勉 ②还,尚且 ③听说 ④死,灭亡。
8、(3分)a、于 b、矣 c、欤
9、(2分)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10、(2分)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11、(3分)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意近即可)
12、(2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与子俨等疏和诫子书篇十一
陶渊明集卷之七疏祭文《与子俨等疏》
[说明]
疏是布陈的意思,这里是一种用于告诫类似书信的文体。故《宋书》及《南史》说渊明“与子书以言其志,并为训戒日??”。从文中“吾年过五十”语可知此文力渊明五十岁以后的作品。文章的内容是向儿子们叙说自己的生平与志趣,并告诫儿子们要团结友爱,勉励他们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
告俨、俟、份、佚、佟(1):
天地赋命(2),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3)?于夏有言(4):“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气(5)。”四友之人(6),亲受音旨(7)。发斯谈者(8),将非穷达不可妄求(9),寿夭永无外请故那(10)?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11),东西游走(12)。性刚才拙(13),与物多件(14)。自量为己(15),必贻俗患(16)。佩悦辞世(17),使汝等幼而饥寒(18)。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19)。败絮自拥(20),何惭儿子(21)?此既一事矣(22)但恨邻靡二仲(23),室无莱妇(24),抱兹苦心(25),良独内愧(26)。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27),时鸟变声(28),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29)。意浅识罕(30),谓斯言可保(31)。日月遂往,机巧好疏(32)。缅求在昔(33),吵然如何(34)!疾患以来,渐就衰损(35),亲旧不遗(36),每以药石见救(37),自恐大分将有限也(38)。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39),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40)!然汝等虽不同生(41),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42)。鲍叔,管仲,分财无猜(43);归生。伍举,班荆道旧(44);遂能以败为成(45)。因丧立功(46)。他人尚尔(47),况同父之人哉!颖川韩元长(48),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49)。济北记稚春(50),晋时操行人也(51),七世同财(52),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53)。”虽不能尔(54),至心尚之(55)。汝其慎哉(56),吾复何言!
[注释]
(1)俨(yǎn眼)、俟(sì四)、份(bin宾)、扶(yì义)、佟(tóng童):陶渊明的五个儿子。参见渊明《责子》诗。
(2)赋:给予。
(3)谁能独免:逮本作“谁独能免”,今据《宋书》及李本、焦本改。
(4)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时卫国人,孔子的学生。
(5)此二句见《论语。颜渊》。
(6)四友:孔子的学生颜回、于贡、子路、子张,为孔子四友。(见《孔丛子。论书》)子夏与他们是同辈。
(7)音旨:指孔子的教诲。旨:要义。
(8)发:发表,讲。斯谈:这话,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之语。
(9)将非:岂不是。穷达:失志与显达,指命运的好坏。妄求:分非地追求。
(10)寿夭:长寿与短命。外请:在命定之外求保。故:缘故。
(11)以:因。弊:贫乏。
(12)游走:在外奔波,指外出做官。
(13)性刚:性格刚直。才拙:才能拙劣。指不会逢迎取巧。
(14)与物多件(wū午):与社会人事多不相合。许:逆,违背。
(15)自量为己:自己估量自己。即为自己考虑。
(16)贻:遗留。俗患:指世俗官场上的祸患。
(17) g俛(mīnmiǎn敏免):勉力,努力。辞世:指辞去世俗事物,即辞官归隐。
(18)汝等:你们。
(19)孺仲:东汉王霸,字孺仲(《后汉书》作“儒仲”),太原人。《后汉书,逸民列传》说他“少有情节。及王莽篡位,弃冠带,绝交宦??以病归。隐居守忐,茅屋蓬户。连征不至,以寿终”。又《后汉书。列女传》载:太原王霸“妻亦美志行。初,霸与同郡令狐于伯为友,后于伯为楚相,而其子为郡功曹。子泊乃令子奉书于霸,车马服从,雍容如也。霸子时方耕于野,闻宾至,投来而归,见令狐于,沮怍不能仰视。霸目之,有愧容,客去而久卧不起。妻怪问其故,始不肯告,妻请罪,而后言曰:”吾与子伯素不相若,向见其于容服甚光,举措有适,而我儿曹蓬发历齿,未知礼则,见客而有惭色。父子恩深,不觉自失耳。‘妻曰:“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今子伯之贵孰与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于乎!’霸屈起而笑曰:”有是哉!‘遂共终身隐遁。“
(20)败絮:指破棉袄。拥:缠裹,穿着。
(21)何惭儿子:又何必为儿子的贫寒而惭愧呢。
(22)一事:一样的事。是说儿子同自己一样,同处贫寒之中,故不必为之惭愧。
(23)靡:没有。二仲:指汉代的两位隐士羊仲、求仲。参见《归去来兮辞》注(40)。
(24)莱妇:老莱子的妻子。春秋时楚国的老莱于,在蒙山之南隐居躬耕。楚王用重礼来聘请他做官。他的妻子竭力劝止他说:“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老莱于便与妻子一起逃隐于江南。(事见《高士传)、《列女传))
(25)抱兹:怀此。
(26)良:甚,很。
(27)树木交荫:树木枝叶交错成荫。
(28)时鸟:候鸟。
(29)羲皇上人:太古之人。羲皇:伏羲氏,古代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30)意浅:思想单纯。识罕:见识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