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与指导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部编版篇一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继续培养学生自能读书和口语表达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文字美。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生字卡片
1、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一首有关瀑布的古诗,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背诵出古诗的内容。
教师#二年级# 导语:李白是这样描写瀑布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的诗歌又是怎样写瀑布的?
(兴趣是的老师。)
2、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时有意将“瀑”字的右下半部空着,让学生来发现、补写完整,并重点指导“瀑”右下半部的正确书写。
(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巩固识字,效果更佳。)
1、检查预习识字情况:(1)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卡片(2)开火车接读生字卡片(3)全班齐读生字卡片
(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识字情况,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自己读,也可以找小伙伴一起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教师感情范读诗歌。(运用多媒体播放乐曲配合教师朗读,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引人入胜。)
1、在小组内互读课文。
2、再一节一节地读,读完这一节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第一节是写瀑布的声音。
生:我知道了第二、三节是写瀑布的样子的。
(学生喜欢先学习哪一节诗歌就先学习那一节。)
(一)学习第一节诗歌
1、师:谁先来谈谈从第一节诗歌中你知道了什么?
2、随文学词理解诗意,特别是对“叠叠”这个词的理解。(可以查字典理解词义,也可以根据字形猜字义。)
3、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搜集到的瀑布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大,从而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节诗歌
1、师:你们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衬着”的意思。通过查字典,运用投影媒体放映出字典中“衬着”的几种解释,教给学生一个选择词义的新招数——“排除法”。再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衬着”的'意思,从而理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个句子,感受瀑布的壮美,激发赞美瀑布的感情。
3、师:你能用什么语言来赞美它?
学生畅所欲言,积累语言。
4、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三节诗歌
1、师:读了这一节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珍珠的屏”的画面,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想象的依据,再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瀑布还像什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学生感情朗读“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4、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再现“如烟,如雾,如尘”的景象,突破难点。
5、学生闭目想象,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把握文章内在的感情,进行感情朗读。
6、积累词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描写瀑布样子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课后摘抄在“读书卡”上。
1、美读诗歌
2、总结拓展
师:今天,我们跟随着叶圣陶爷爷去观赏了壮美的瀑布,享受到了瀑布的美,但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幅员辽阔,名山大川数不胜数,还有许许多多值得观赏的瀑布,回去以后去查阅有关瀑布的资料,文字、图片都行。等下周“读书时间”再带进来交流,相信大家一定会大开眼界!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与指导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部编版篇二
1、 朗读《林卡上学》,激发学生想要养成好习惯的思想感情。
2、 听写字词。
3、 同音字比较。
重点:1、朗读短文
2、复习生字。
难点:1、生字。
(一)朗读短文《林卡上学》。
1、 自由读短文,把不认识的字用笔圈出来。
2、 小组同学一起认字。
3、 全班解决大家都不认识的字。
板书到黑板:噢、唧、塞。
老师带着大家认字。
4、 小组一起读短文。
5、 通过读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你有哪些好习惯要向大家介绍的?
学生介绍自己学习方面的好习惯。
(二)读一读,比一比。
功--工胆--旦鸦--牙愿--原
址--止码--马智--知砖--专
读一读,认一认。
同组互相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
(三)听写字词。
子孙私下歌诵思想刚才好吗乌鸦养成良好字典
楼房教师科学人品造成鲜血认识
1、积累成语。
2、朗读两篇课文。
1、朗读课文。
2、口语交际“改掉坏习惯”。
3、学改错字。
重点:1、口语交际。2、改错字。
难点:1、口语交际。2、改错字。
(一)朗读课文《不懂就问》、《字典大楼》。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同学一起读课文。
(二)改掉坏习惯。
出示图:1、同学发言时,我老是插话,这是不好的习惯。
2、我爱挑食,我想请妈妈提醒我改正。
3、我要改掉写字时咬铅笔杆的习惯。
小组一起讨论怎样改这些坏习惯。
全班交流。
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不好的`习惯,打算怎样去改。
(三)出示“金钥匙”:学改错字。
我有一个好习惯。我用一个小本子,把自己写的错别字改正,记下来,经常翻看。
这又是一个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学生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好方法,怎样改错字。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与指导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部编版篇三
【设计理念】
着力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含有反义的叠词。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在比较辨别中学习新字,复习旧字。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阅读现代诗《一个石头小姑娘》。
4.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5.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自己发现。体会词语朗读时的节奏。
2.词语减肥,交流发现。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给词语减肥后,发现新词:大小 深浅 高低 长短 粗细 多少(都是反义词)
3.全班交流,归纳发现。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4.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 多多少少( )
深深浅浅( ) 高高低低( )
长长短短( ) 粗粗细细( )
5.展示智慧新发现,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进进出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
6.读一读书中和刚刚积累的词语。
7.选择5个词语补充在书上。
8.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设计意图]
这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虽一字之差,但词性和词意却大不相同。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
①表示蔬菜一类的词:萝、茄、菇(与蔬菜有关)
②表示煮的意思的词:炖、烧、烤(与“火”有关,都含有“煮”之意。)
③表示有动手意思的词:扒、扛、拣(与“扌”有关,都含有动手干活之意。)
④表示有动脚的意思的词:跺、踢、跳(与“?”有关,都含有动脚的意思。)
(4)、想想说说
①再说几个表示蔬菜一类的词:──────—(与蔬菜有关)
②再说几个表示“煮”意思的词:────—(与“火”有关。)
③再说几个表示有动手意思的词:────—(与“扌”有关。)
④再说几个表示有动脚的意思的词:────—(与“?”有关。)
2.我会填。
①审题。说说题意。
②说说每组词有什么不同点。
③同桌互相交流、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④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⑤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
⑥拓展练习, 创设情景说话:如
风光秀丽的黄山──────;川流不息的汽车──────
⑦ 独立完成作业。做好后同桌可互相检查。
购( )评( )破( )拾( )
沟( )坪( )玻( )给( )
拎( )甸( )续( )钱( )
铃( )句( )读( )线( )
3.我会读。
(1)自读诗歌。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3)全班交流感悟诗歌。
(4)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
(5)朗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设计意图]
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引导学生自己练习生活体验来思考、应用新知识,引导小学生自己合作交流,这正是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教学反思]
教是为了不用教。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自己会学。当学生有了充分的空间展示自我时,就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想像能力,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自身的悟感、想像、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语文终究姓“语”,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形象不能是课本的翻版,而是充满个性思辩和众人智慧的个性化知识体系,是富有生命力和创造空间的知识框架。活动的开展首先要考虑的是千方百计给学生带来认知的欢乐,让学生在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视听等活动方式中不断将知识积累、储存。因此,本设计意在搭建一个活动平台,老师和和学生一起开动“知识快车”,教学活动中学生先将自己的收获装入“小成果袋”内,然后再有选择地“买票上车”。这样的活动,貌似无序,但却会有很多内在的规则支持着有序的运作,学生会成为真正的知识主人。《语文园地》的教学设计更应如此。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再现情境
(1)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小组讨论:他该怎么做?为什么?
(3)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学生的做法:①记下小龙的名字。②不记。
二、提出建议
(1)按不同意见分成两组。相对而座。分别给两队取名为正方、反方。
(2)选出一名陈述自己观点的陈述人。在陈述人说明观点后,各方展开辩论,充分说明自己观点正确的理由,对方错误的理由。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小小辩论会
(1)陈述观点。
(2)自由辩论。
(3)教师总裁、小结。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参与、合作的意识,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成了平等中首席。小学生的'辩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小学生动脑、动嘴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口语交际课,教师的角色已发生变化,由教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合作者。这一探讨,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应大力提倡。学生也由听课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的主人。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师由灌输变为指导,学生由认真听变为自己动脑动口。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这样的堂课也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者。实际上课堂重心已发生转移: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过去的重结果,向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原来那种教师强调“注意听”的呆板模式,被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取代。这就是注重了学生学习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对教师的要求可更高了。口语交际的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训练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这样就能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需要说明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引导学生养成文雅的举止谈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 三 课 时
一、展示台
1.读读学习小伙伴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感悟“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可以练习生活实际理解,也可举例子理解,也可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
3.说说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做得不够。
4.你想为集体做些什么?
5.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
在联系生活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通过交流和展示,来感悟“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二、展示“六一小报”。
1.小组交流。
如:小报的名称、内容、小组是如何分工、怎样收集的资料等等。
2.“推销小报”比赛。
假如自己是推销员,如何把自己的小报推向市场或读者。
(1)先自由准备
(2)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位最佳推销员。
(3)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粘贴学生的小报作品。
[设计意图]
引导小学生交流生活体验,组织小学生“推销小报”比赛。本身就是十分有趣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小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是智慧,感悟的是体验是成功是快乐。这种超越和沟通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与指导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部编版篇四
单元梳理课
1.通过熟悉的打扫卫生,认识“扫、抹”等汉字,让学生养成联系生活实际来识字的好习惯。
2.运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3.学习比喻句。
4.通过书写提示让学生发现同样的字当作为独体字和作为偏旁部首时笔画和外形都发生了变化。
5.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1.运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2.学习比喻句。
运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导入新课:同学们平时在家里、在学校里打扫卫生吗?都做过哪些呢?你做这些活都用到了哪些工具?(学生自由畅谈)
课件出示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借助拼音,学生认读。
(1)扫帚 抹布 拖把 水桶 簸箕
看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各自是用来干什么的。
(2)扫地 擦玻璃 倒垃圾 摆桌椅
看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活动是怎么做的。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扫帚、簸箕、擦玻璃”最后一个字都要变调读轻声。“簸箕、玻璃、垃圾”偏旁相同。“扫 、抹 、拖、 擦、 摆”都是提手旁。
你还知道哪些清洁工具或清洁活动?学生自由表述。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
1.(出示课件)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小组自由交流,猜一猜字音字义。再查查字典,看猜得对不对。
教师板书: mō dú jiē
摸 读 揭
(教师指导:“摸”读音“mō”,字义:用手接触或轻轻抚摩。“摸”字是用手摸,所以用提手旁。
“读”读音“dú”,字义:依照文字念。
“揭”读音“jiē”,字义:把盖子上面的东西拿起或合在一起的东西分开。)
总结方法: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偏旁猜测字意,其次可以通过全句的语境来联想字意,最后可以通过查字典来检验自己的猜测。
2.学习比喻句
(1)课件出示句子,指名学生读一读。
(2)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读完句子,你们有什么发现?(都有“像”这个词)
(3)(出示课件)想一想:这三个比喻句,各自把什么比作什么。
(4)出示月亮和白云的图片,引导学生用“好像”“像…… 一样”“像…… 似的”写句子。
教师板书: 好像 像…… 一样 像…… 似的
板块三:日积月累
1. 学生自读节气歌,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处”的读音。
2. 师范读节气歌,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出示课件,学生自己读读后面的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对比起来探究,看看每行中都讲了哪些节气。了解“暑相连”的意思,指的是:小暑和大暑相连,小暑后边是大暑。
4.熟读成诵。
板块四:书写提示。
1.出示“劝、堆”。观察一下这两个字的书写,教师提示:有的字变成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要发生变化。(教师板书:劝 堆)
劝:“又”捺改长点。
堆:“土”横改提。
2.出示“转、特”。观察一下这两个字的书写,教师提示:有的字变成偏旁后,笔顺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板书:转 特)
转:“车”横改提,先竖后提。
特:“牛”横改提,先竖后提。
3.学生书空笔顺,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你还知识哪些字作为偏旁以后笔画的大小、形态和笔顺发生了变化?
(板书:蛙 秧 堤 轻 物 轮……)
mō dú jiē
摸 读 揭
好像、 像…… 一样、 像…… 似的
劝 堆 蛙 秧 堤……
转 特 轻 物 轮……
本案例优点
本案例建议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与指导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部编版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亲近大自然的愉快。
挂图、录音机、投影。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发兴趣。
小朋友,夏天到了,池塘里荷花开了,大大的荷叶碧绿碧绿的,多可爱呀!今天我们来学习《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板书课题,读题。)谁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生字:戏、穿、伞、柄、眨、游、蝈指名说一说,你在读书前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本课词语,学生自由读,四个人小组读。
5、把句子读给同桌听。
6、检查,分节指名读。提醒注意“凌、柄”是后鼻音,“穿、眨”是翘舌音,“伞”是平舌音。
7、指名读全文。
8、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新月
教学过程自我假减
9、再读课文,要求:不指着读,不出声音,边读边想,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0、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指导生字。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齐读。
3、找朋友游戏
游戏
4、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这些字?
5、学生描红。
6、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习写字。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以及田字格中的生字。
2、抄写生字,各组词一个。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二、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指名领读。要求:领读的读准了就跟着读,读得不准就举起手帮助他纠正。
2、夏天到了,“我”真想变成什么呢?
二、指导精读,体会课文内涵
1、第一节。
(1)指名读,谁来了?出示挂图,夏天小姐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看图说话)她热情地问“我”什么?
过渡:“我”想变点儿什么呢?
(2)指导朗读第一节。
2、第二节。
(1)学生自读,“我”想变成什么呢?
(2)男生读前半句,“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样子的,“雨滴”落
在“一片绿叶”上是什么样子的。
(3)女生读后半句,“小鱼”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游动是什么样子。
(4)边看图边想象:雨滴“睡”在绿叶上,小鱼“游”到小河里,它们心里会怎么想?“我们”看到这些景象,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第二节。
3、第三节。
(1)学生自读。
(2)小组讨论:为什么“我”又想变成“一只蝴蝶”“一只蝈蝈”?(可运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充分展开想象)
(3)指导朗读第三节。
4.第四、五小节。
(1)指导读第四节。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一边读一边回忆夏天天空的景象。出示夏夜的画面,突出“眨眼的星星”和“弯弯的新月”。
“我”为什么想到“变”成星星和月亮呢?联系第二、三小节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我”的感受:想把自己变成身边可爱的事物(雨滴、小鱼、蝴蝶、蝈蝈),面对宁静的夜空,产生遐想,心里充满了新奇、美好的向往。
过渡:当“我看见小小的荷塘”时,最终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2)自读第五节。
大屏幕放映出池塘里荷叶的画面。
说说画面上荷叶的样子以及自己的感受。(理解“一柄大伞”“静静地……举着”。)
为什么把“荷叶”比作“一柄大伞”?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池塘里荷叶的可爱。
“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就是因为荷叶样子的可爱吗?(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在交流中深化认识,体会荷叶不仅美丽,还能给小鱼、雨点带来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节。
三、配乐齐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1、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呢?你也来做一个小诗人,学着课文写
一写,还可以配上图。
教学过程
3、找描写夏天的诗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新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与指导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部编版篇六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课件。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感悟《绝句》
1.板书题目,并解题
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体裁,是旧体诗。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有固定的格式和规则。如,共有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言绝句”(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言绝句”(七绝)。《望庐山瀑布》也是绝句。
2.简介作者
3.理解诗句之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鸣:叫,指歌唱。翠:新绿。翠柳:初春时节柳枝刚抽出新芽。青天:蔚蓝色的天空。诗句之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含:包含,藏在里面。西岭:泛指成都西面的岷山。千秋:千年。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东吴:指长江下游,现在江苏一带。万里:万里之外。诗句之意: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万里之外的东吴的客船。
4.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⑴第一、二行描写先写地上,再写天上,各写什么?
标出声音、颜色、动作之词:
表示声音的词语:鸣、上。
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
表示动作的词语:鸣、上、含、泊。
师:“黄、翠、白、青”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传达出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鸣”、“上”两个动词写出了黄鹂在柳枝上欢叫和一行白鹭从水面飞上青天的声响。“含”、“泊”两个动词具体写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别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积雪这一远景移至草堂内,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
⑵三、四行写什么?(千秋雪,万里船)
师:“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胸襟是如此开阔。当然,诗中所讲的时间和空间并非实指,但从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看,我们不难想象他对和平生活多么向往。
⑶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师:前两行先描绘草堂前看到的景:眼前有鸣叫的黄鹂,翠绿的柳树;天边有蔚蓝的天空,飞腾直上的白鹭。后两行描绘草堂以外看到的景:窗外有西岭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有驶往东吴的客船。
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草堂春天美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无比愉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三、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四、积累运用
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绝 句 早发白帝城
杜甫 李白
迟日江山丽, 朝辞白帝彩云间,
春风花草香。 千里江陵一日还。
泥融飞燕子, 两岸猿声啼不住,
沙暖睡鸳鸯。 轻舟已过万重山。
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与指导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部编版篇七
1、 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 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一、谈话导入
在野外迷了路,我们怎么依靠自己知道的知识辨别方向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小诗,就藏着许多秘诀,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 认读生字:盏做量词时候,说的就是单个的灯火。我有一颗中国心。(忠)
稠找个同义词,密,合起来就是稠密;反义词就是稀疏。
3、出示指南针图片,简单介绍它的作用。
4、讨论交流:课文中讲的“天然的指南针”指的是什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三、写字:
针和稠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周的撇在竖中线上。忠和盏,盏上半部分和谁接近(浅)
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组词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说说这节说了什么?
(2)理解课文中的“指南针”。
2.学习课文第2~5节。
(1)指名朗读这一部分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在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方法。
(2)默读第二节课文,找出文中介绍“什么时候,什么情况,用什么方法辨别方向”的重点词语,并画下来。(板书:时候位置指什么方向)
(3)回答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4)读一读第一节诗,并试着背诵下来。
(5)小结第二节的学习步骤,按照这个步骤学习第三、四、五小节。
各节重点:第三节中理解“指路灯”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把北极星比做指路灯。第四节中明白“大树”是怎样帮忙的。第五节中理解为什么北方的雪化得快。
要是在野外迷了路
什么时候 观察什么 怎么辨别
白天 太阳 中午时,太阳在南边,树影正指着北边。
要是在野外迷了路
什么时候
观察什么
怎么辨别
白天
太阳
中午时,太阳在南边,树影正指着北边。
(6)分节背诵后连起来背诵。
3.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朗读这一节,比较找出与第一节的异同。
(2)回答:怎样才能找到天然指南针。
(3)背诵第一、六两节。
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四、背诵全文,教师小结。
讨论:你还知道别的“指南针”吗?
到了秋季,苹果红的一面是南面。岩石上的苔藓,布满苔藓的一面是北侧,苔藓稀少的一侧是南面。竹身颜色较为青绿的一面,是南方,较为青黄的一面,是北方,在无风的状态下,竹子的尖端通常是倒向南方的。树桩,年轮宽免是南方。蚂蚁洞穴,洞口大都是朝南的。用铁丝摩擦后当指南针。我国在地球的北半球,中午太阳在南边,树影指向北方。如果迷路时是早晨或傍晚,可以按“日出东方,日落西方”的方法来辨别方向。大雁成群结队在空中飞翔,它们是()的指南针,秋天来了,他往(),春天来了,它往()。庙宇是固定的指南针,庙宇大门朝南。向日葵喜欢太阳,早,东;中,南;傍,西。房屋,一般门朝南开。
五、找一找自然界中还有什么样的天然指南针,并仿照课文中的一个小节写一写。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太阳
北极星
天然的指南针 大树 观察、思考
积雪
……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与指导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部编版篇八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要求认读的9个汉字。通过小儿歌、小故事等方法辅助随文识字,正确识记一下汉字:滑、碎。
2、通过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语境深入理解如下词语:骄傲、光滑、破碎,体会这些词语在表达作者感情变化所起的作用。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到段落文章反复读、感悟,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准备:
人手一本字典,多媒体课件,便条本(纸)
教学过程:
一、比赛查字典,深入理解“骄傲”,导入新课。
1、比赛查字典,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掌握了用音序和部首查字典的两种方法,并且每天都在用,这节课我们先来一个查字典比赛,看看谁查字典最快。
教师板书要查的字:骄,学生开始查字典。什么方法都可以,谁先查到先举手,选出最快的五名同学为“查字典小能手”。
2、看字典,深入学习利用字典理解词语。
字典中“骄”字下面有重点解释的词语“骄傲”的两种意思 “1、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2、自豪”并有例句。
3、导入新课,板书标题,学习课文,来看一看课文标题中的“骄傲”是第几种意思。
(设计意图:前期我们班让学生预习时自己查字典,了解生字的意思并组词,大部分同学出现了将字的意思和词语的意思混淆的情况,也就是查出汉字后进一步的查字典的意义没有达到,所以正好利用这一节课,补充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另外比赛查字典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准生字,找出文章的主线也就是作者的情感变化。
1、学生带着以下任务自读两遍课文:①标出自然段;②圈出要求认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多读几遍;③用横线划出文中自己不懂或不太理解的词语,用波浪线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①检查认读汉字及识记情况,交流识字方法及识记相对有困难的汉字。②互相读一读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交流不懂或不太理解的词语。
3、课件出示带有要求认生字的词语并用彩色突出,请同学开火车读,检查小组交流情况,并将学生识记有困难的汉字、词语写在黑板上。
课件:光滑 玻璃 破碎 攒钱 信封 道歉 信箱 顿时
4、听老师范读课文,纠正字音,学生整体感知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文中描写小作者心情的词语,梳理文章的主线。
重点强调“玻璃”中“璃”读轻声,教师示范轻声的讲法。再请同学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后一个字需要读轻声,如“窗户、袋子、不自在、打招呼”等,进一步巩固轻声的读法。
教师随机板书:开心——害怕、担心——不自在——轻松
(设计意图:学习高主任《随文识字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后又将课堂初的识字加入几个环节,在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让生字在课文中凸显出来帮助记忆的基础上,加入了小组学习生字和教师检查的环节,让学生借助拼音和小组交流,自主识字,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范读课文给学生朗读课文提供范本,纠正学生读得不太好的字、词也是必要环节。)
三、抓住主线,随文识字,研读课文。
1、找出比喻句,反复朗读,感受开心、有趣。
a、请同学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b、请多个同学学生回答自己找的比喻句,全班齐读比喻句。
课件出示比喻句: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引导学生反复读,然后说说自己从比喻句中读出了什么。让学生尝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游戏的激烈和刺激,突进而体会作者开心有趣的心情。
(石头像——子弹,又像——流星,说明扔得高、速度快。)
c、联系生活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开心、有趣的事,感受开心的心情,鼓励学生也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
2、想象拓展,体会害怕、担心、不自在。随文识字“滑、玻璃、碎”。
a、指名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句子指导。
b、课件出示句子:我拾起一块光滑的小石头,把它扔了出去。
重点分析“滑”字特点,三点水,表示水或者油脂类的液体,小儿歌“水边有骨头,摸着光溜溜”帮助学生记忆并理解“光滑”就是表面光、平,光溜溜的。请同学说一说什么东西是 “光滑”的?
课件出示光滑的石头和粗糙的石头对比,让学生说一说看到哪一种石头什么心情,体会文中“光滑”表面上是形容石头的特点,其实这里在也表达孩子们当时非常爽快的心情。
c、课件出示比喻句:“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并配声音,玻璃破碎的声音。突出彩色字“玻璃”“破碎”,“玻璃”都是形声字,不再多讲。
请学生说一说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有什么感觉。(吓一跳、害怕等)
重点分析“破碎”。“碎”左右结构,小故事分析“碎”:两个人举着玻璃站在十字架上,一块石头从天而降,砸到了玻璃上,结果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不仅玻璃会碎,人也会特别害怕、恐惧,体会作者和小伙伴当时吓了一跳、不知所措、恐惧、害怕的心情,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兔子是一种弱小的动物,遇到危险只能飞快地逃走。
d、课件出示: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担心她知道是我干的。突出“打碎”“玻璃”“一、就”,请学生同桌互相读,体会玻璃破碎那令人不安的场景反复带给小作者的恐惧、害怕的心情。
e、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朗读: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给她送报纸。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却觉得很不自在。
突出词语“不自在”,先分析什么是“自在”?联系生活说一说你觉得怎么样自在?用“自在”说一句话。(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什么是“不自在”?
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作者“不自在”:就是表面上要给人和往常一样的感觉,而自己内心却担心、害怕老奶奶知道或者指责自己这种矛盾导致“不自在”。)
四、总结,梳理文章内容,巩固识字。
1、这节课,咱们都学习了什么呢?咱们通过填空来复习一下:
课件出示:我用( )的石头砸了老奶奶家的窗户。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 )的( )就害怕。
2、小作者后来是怎么做的呢?下节课咱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利用重点识记的字,梳理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继续随文识字,正确识记汉字:攒、歉、顿。
2、 通过小组观察、讨论、书写,当小老师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以下汉字或词语:报、拾、玻璃、破碎、继续、骄傲、封、滑。
3、 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到段落文章反复读、感悟,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领悟故事中的道理。
4、 结合实际,联系生活,学会像小男孩一样承担责任,学会像老奶奶一样宽容。
教学准备:
人手一本字典,多媒体课件,便条本(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一起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2、根据关键字提示,简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光滑 玻璃 破碎 攒钱 一封信 道歉 信箱顿时
(大概意思是:我用“光滑”的石头砸了老奶奶家的窗户,玻璃破碎;我自己“攒钱”, 写了一封信道歉,把信放进 “信箱”后“顿时”轻松。)
3、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看看
二、继续抓住主线,随文识字,研读课文,引出老奶奶情感变化这条暗线。
1、“我来写便条”抓住空白点进行写作练习,体会“我”的轻松。随文识字“攒、歉、顿”。
a、引导语:“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而自己每天还要和往常一样见到老奶奶,到底怎样才能改变这种“不自在”呢?请同学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读一读,作者后来是怎么做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b、请学生说一说作者后来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我决定把送报纸的钱攒起来,给她修理窗户。三个星期过去了,我已经攒了7美元。这些钱足够用来修理窗户了。
请同学分析“攒”字,结合字形充分想象怎么样 “攒”,再联系生活,你们“攒”过东西吗?要想 “攒”一些东西容易吗?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体会“攒”的不容易。攒的的东西都是宝贝,珍贵,有用的东西,需要克服自己现在想用的欲望。进一步体会小作者把送报纸的一点收入积聚起来而不是花掉,并且是攒了三个星期,这七美元积攒的不容易。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回答指点、引导,答案不看、固定,只要结合字的结构,想象合理就行。形声字,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的积聚,右边指一有宝贝就先存起来,一有宝贝就先存起来。)
学生分析:既然这么不容易,小作者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分析小作者坚持的原因,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为了为自己弥补自己犯得错误,寻求内心的安宁。这是精神动力,体会小作者自己的行为表现,从而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c、引导语:钱攒够了,小作者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我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
重点分析“道歉”的“歉”,形声字,从造字的角度说,是收成不好,心中叹息。左半部分是收成,右半部分是心情不好。道歉,做错事了,表达对不住别人的心情。道歉,本身也是行为,表达着小作者的内心世界——犯了错误,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和情感。
d、如果你是小作者,这个便条你会怎么写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便条纸,来写一写这个便条,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写完后请同桌互相读一读自己写得便条,然后再和全班交流,学生集体评议。
e、师:请同学把你写的便条放进信箱里,咱们一起交给老奶奶。通过动作体会作者顿时放松的心情。
课件出示:一直等到天黑,我才悄悄地来到老奶奶的家门前,把信封投到她家的信箱里,我心里顿时感到一阵轻松。
①分析“我”为什么要等到天黑,又为什么要悄悄的?
交流体会:承认错误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作者不好意思当面承认自己的错误。
②“我”为什么会“顿时轻松”?
分析“顿”字,左边“屯”,是乡下扎根,右边“页”,表示头,这里就是磕头。顿时,就是磕一个头那么点功夫,跟轻松联系起来,重点强调就是一下子就轻松了。为什么呢?结合刚才自己把便条投入信箱的动作体会,是因为还了钱,道了歉,所以“顿时轻松”。
师: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会感到“顿时轻松”?顿时轻松后心情怎么样?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作者感情变化的主线进行随文识字,并在反复读、联系生活和书写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通读全文,体会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
a、引导语:老奶奶收到便条后是怎么做的?(出示第6、7自然段),学生读后交流。
师:老奶奶仍然微笑着,还送给小男孩一袋饼干,袋子里还有7美元和一个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这里的 “骄傲”是什么意思呢?(自豪)
课件出示:我为你骄傲
b、老奶奶为什么为“我”感到骄傲呢?咱们先来分析一下,老奶奶是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学生猜测老奶奶的`情感变化,体会老奶奶那颗宽容、慈爱的心。
课件逐条出示:当老奶奶知道玻璃被打碎了,她没去追问?她在想什么呢?
当老奶奶天天收到我送的报纸时,她又会想什么呢?
当老奶奶收到我积攒的7美元和一封道歉信时,她又在想什么呢?
c、引导语: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老奶奶是一个宽容、慈爱的人,那现在咱们再来分析一下老奶奶为什么为“我”感到骄傲呢?
(小男孩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是个诚实的,有责任心的孩子。)
师:理解了老奶奶为什么为小男孩骄傲,那你自己有没有值得骄傲的事呢?用“骄傲”这个词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课文中有两条线索:我的情感变化是一条明线,我们紧紧抓住了这一点组织教学。老奶奶的情感变化是一条暗线,在此设计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老奶奶那颗宽容、慈爱的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宽以待人。)
四、交流积累的词语,联系生活,升华主题,运用词语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1、请同学说一说自己在这一课中新学到的词语(原来不理解,现在理解了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词语都有哪些,大概什么意思,老师随机板书。
学生说到的词语大概会有以下词语:风和日丽 光滑 破碎 飞快
往常 (不)自在 决定 足够 真诚 顿时 轻松 继续 骄傲
2联系生活,说说在生活中自己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样做的?或者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办?
提示学生在说的时候看一看黑板上的那些词语可以运用到自己所描述的事情中,类似的事件差不多都有一些相同点,比如描写心情的词语,描写天气的词语等。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教语文,最主要的是要延伸到生活中,利用文中新积累的词语来进行拓展延伸,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积累运用词语,更有利于形成自身良好的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宽容等良好品质。)
五、指导书写,完成课后“读读抄抄”。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请学生观察自定标准分组。
按偏旁和词语分:报拾 玻璃 破碎 继续 骄傲
其他:滑 封
2、学生前后桌四人或两人一组,仔细观察字形、结构,并在田字格书写,互相评议,分析容易写错的地方和不好写的地方。
3、小组展示,分别请同学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书写汉字,其他同学观察书写笔顺及书写是否正确,以及书写是否漂亮,及时请同学评议书写,教师实时指导并师范书写。
指导重点:
玻璃:王字旁最后一笔变提, “璃”右边要写紧凑,右下部分是撇折、点。
破碎:重点“碎”右边是一横一竖托起两个人,而不是分开两个人。
继续:复习绞丝旁, “继”右边笔顺先写“米”,再写竖折。
骄傲:重点“傲”左中右长短相等,中间三横要短,右边是反文儿。
报:注意右边笔顺是横折钩、竖、横撇、捺。
滑:右半边上边里面是横折,中间是秃宝盖。
封:左边两层 “土”,右边一“寸”高。
4、学生在书上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完成书上“读读抄抄”。
(设计意图:汉字书写时低年级重点,先让学生自己书写、观察发现重难点,再请学生到黑板前书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书写的积极性,给同学挑错当老师比看老师示范书写效果要好很多。)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与指导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部编版篇九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以及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还要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意境,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认识古诗中的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
3、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古诗有很多,比如我们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就会想到(李白的就《静夜思》),那么李白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名叫杜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这首《绝句》。
二、解诗题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古诗的`题目,绝句其实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话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那你数一数,这首古诗应该属于哪一种?
三、认识作者
师:那大家对杜甫了解多少呢?我们一起再来补充一些杜甫的相关知识吧!(补充诗圣 诗仙 诗豪等知识)
四.精析古诗
1、读通古诗,纠正易错字
重点纠正“独”“鸳”“鸯”三个字
2.读出节奏
先由学生自己划分节奏,教师纠正,学生自由
练习。
3.分析大意
(1)从“迟日江山丽”这句诗中你看到了什么?“迟日”是什么意思?“丽”是什么意思?
(2)这些都是作者看到的,那作者闻到什么?气味是谁送来的?春风是什么感觉?
(3)美丽的春天还吸引了很多小动物,是谁呢?它们在干什么?
4.总结感情
作者都对春天什么感情?(喜爱、赞美)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与指导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部编版篇十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挂图、生字卡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周总理的资料。
两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你们看,我们的国家总理竟然来到了傣族人民中间,和他们一起欢度泼水节。谁能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是啊,从周总理和人民欢乐的笑脸上,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多么幸福、难忘的泼水节啊!(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把生字多读几遍。3、识字。
①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借助字卡,生字条等。
②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③游戏检查识字。夺红旗──抢摘“丰收果”──把词语写在“车票”上,读对了才能“上车旅游”参加泼水节。
4、检查读课文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语句读得通顺。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自愿展示读。
三、再读课文,交流思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不用“火红”?
2、学习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来,感到特别高兴?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相关词语,理解当时人民的心情。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前几句要做好声音和感情铺垫。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边读边观察生字字形及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凤凰”一词。
3、学生对照田字格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写字展评。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学生再读课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呢?
课时目标
1、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体会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2、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体会感悟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2)“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3)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3)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4)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5)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8自然段。
(1)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语句展示读给大家听。
2、假如周总理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他说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呢?
五、板书
11、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爱周总理
赶来、撒满、驶过身穿头上接过
升上欢呼敲着踩着跳舞
一边……一边……一手……一手……
幸福难忘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与指导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部编版篇十一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保守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同学独立考虑、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同学已知入手,研讨未知。强调同学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在两首诗的教学中,适时地布置自学环节,鼓励同学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同学创立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效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同学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沛地让同学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诗相对而言易于理解,局部同学在学前就有接触。就本课而言,有学习第一首诗的基础,所以应发挥这一优势,调动同学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让同学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发明的空间。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学两首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这样,从同学学习的需求动身,尊重同学的个性差别,激发同学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同学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同学品味诗句意境和理解后的再发明架起了一座桥。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只要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学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发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争辩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争辩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同学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同学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如,第二首诗中“含”的意思在全诗中至关重要,对同学来讲,在带入句中理解时又堪称难点。在教学中,对“含”字的理解要走几个回合。“含”的本意是包括,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义,教师要协助学在字的本义与诗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对“含”的认识。根据图画想一想诗人的位置,想一想诗人凭窗眺望的情境,从而升华对“含”的认识。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同学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首诗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读,大体可分五步:第一,自读自学诗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师配乐范读,同学感知瀑布的气势;第三,同学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气势;第四,欣赏有关庐山瀑布景象的录像片,诗画结合,引导同学融入意境;第五,结合图像和理解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发明性的朗诵。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同学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同学查阅有关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资料。课后,收集两位诗人的其他诗篇,使同学由此和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同学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沛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只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同学学习古诗的兴趣。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同学纷纷自由背诵)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
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
生:“春种一粒粟……”
师: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深思)
师:谁来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同学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
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只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同时板书)
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打出投影片)谁来读一读?
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
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记下不懂的问题。
师:打开书,翻到51页。依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
(同学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同学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
(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同学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同学的差别,教风朴实)
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
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
启发同学注意听,和时发现同伴的优点。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
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
师:那你想怎么说?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生:“好像”!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身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同学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同学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
师:对,这不由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温故而知新。这里不但扎实地解决了“疑”字,而且通过运用,使同学感悟到李白诗词的风格,有利于提高同学的欣赏水平)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身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
(同学自身有感情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帮他解决?
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师:(转向提问的`同学)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这两个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值得称誉的是,对同学的提问,老师发动全班同学考虑,解答,不代替代替。
师: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大家怎么想?(板书:生)
生:因为这里还有发生的意思,所以用同学的“生”。
师:对,可以综合着理解,先发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
(同学会意点头)
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干一览无余。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身放开声音读一读。
(同学自由练谈,指名读)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生:(齐喊)想!
(放录像,同时点出画面中的“生紫烟”、“挂前川”)
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再次练读)
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同学有表情带动作地练读统背,后集体背诵)
师: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自身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同学自由练读)
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方能用自身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这一环节彻底放开了同学,让同学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受到他们的欢迎。
(同学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自学《绝句》,老师巡视指导)
师:画画的同学可以继续画,选用其他方式的同学能先汇报一下吗?
生:我用说的方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终年不化的积雪……
师:谁能帮助?
生:应该说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
师:(转向前—同学)可以这么说吗?
生:可以。
师:请你继续。
生:门口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师:不错。其他同学想一想,假如把“含”字的意思加进去,可以怎么说?
生:在翠绿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鹏在自由自在地唱歌……
师:描述得非常生动。
生:一行白鹭悠闲地飞上了蔚蓝的天空。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师:(赞许地点头)理解得好。谁知道“含”的本义是什么?
生:(抢着答)包括!
师:刚才这个同学的描述好在哪儿?
(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同学,同时加深了理解)
生:他说得自然生动,不死板。
师:对,这样解释就把诗的意境描述出来了。还有用其他方式汇报的吗?
生:我用读的方式……
师:画画的同学停下笔来,我们一块儿来欣赏。
生:(大声)“两个黄鹂鸣翠柳……”
师:两只小鸟欢叫跳跃,这句诗该怎么读呢?你们试一试。
(同学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一生读)
师:对前两句,有没有不同的读法?
生:(轻快地)“两个黄鹤……”
师:(赞许地)好啊!连诗人愉快的心情都读出来了。大家再试一试。(同学再次自由练读)
师:这景象在同学的笔下也已经画了出来。谁来展示?
(实物投影展示一同学的简笔画)
这几个回合中,老师的激励语言很精彩,同学学得很开心。
师:请你用诗句描绘一下你的画。
生:(指着画上的景物)这是“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那诗人在哪儿呢?(众人笑)
生:(深思片刻)诗人应该在房子里。
师:干什么呢?
生:在望着窗外的景象做诗。
师:(满意地点头)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师:假如我们给这幅画添上颜色,可以加上哪些颜色呢?
生:柳树可以添上绿色。
师:什么样的绿?
生:翠绿。黄鹤可以加上黄色。
师:好,这样的色彩才够明快。再看诗句,还有没有?
生:天要画成蓝色,白鹭和积雪是白色的。
生:船是土黄色的。
生:房子是……
师:千万种颜色都画得出来,你们再看诗句,诗中有什么是画不出来的呢?(同学们深思)
生:黄鹂的叫声画不出来!
师:对,这是听不到的。继续找。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白鹭飞时的动作画不出来。
师:诗人不是画家,但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的想力。咱们来一次画配诗,同学们可以用诗句来描绘这幅画。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与指导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部编版篇十二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选一两个传统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衔”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选一两个传统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1.教师:多媒体课件(含与节日相关的图片、小视频,有关端午节来历的微课,田字格中的范字)。
2.学生:生字卡片,传统节日名称的卡片;向家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传、统”等12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
会写“节日、春节”等6个词语。
2.朗读课文第一至五句,了解春节、元宵节等5个传统节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话说节日
1.播放春节联欢晚会开场舞视频片段,请学生观看,感受节日的喜庆与隆重,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你喜欢过这个节日吗?为什么?
2.提问:除了春节,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3.小结:这些节日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认读词语“传统”。
提示:“传”是翘舌音。
提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传、统”2个字?
预设:
(1)“加一加”:专一传、充一统。
(2)与熟字组成词:传家宝、传来、传说;总统、统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写了哪几个传统节日?
2.学生交流。
三、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提问:春节到了,人们喜欢做些什么?(贴窗花、放鞭炮)
(2)交流:贴窗花、放鞭炮是春节的习俗,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习俗?(贴对联、贴年画、拜年、给压岁钱。。。。。。)
(3)识记生字“贴”。
①出示词语“贴窗花、贴对联、贴门画”及情景图片。
②指名读;请学生做一做“贴窗花”这个动作,说一说:你还贴过什么物品?相机出示词语“贴邮票、贴纸片、贴红花”,齐读词语。
(4)范读,读出轻快的节奏。指名读。齐读,读出韵律美。
(5)指导书写“贴”。
①出示“贴”字。想一想:这个字与已经学过的哪个字比较像?
②比较“站、战一贴”,找出共同点。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写“贴”的偏旁“贝”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④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学习第二句。
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指名读,正音。
(2)识记生字“宵”。
出示词语“姓肖、元宵、消息、削铅笔”,比较“肖、宵、消、削”,借助形旁表义的规律识记字形。
(3)识记生字“巷”。
出示大街小巷的情景图,学生在图上找出大街、小巷,再说说大街与小巷的区别是什么。
(4)引导理解“人如潮”。
请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人如潮”的意思。出示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看花灯的情景图,引导理解:宽宽的街道、窄窄的巷子里到处都
是看花灯的人,非常热闹,这就是“人如潮”。
(5)请学生说说看花灯的热闹场面。拓展交流:除了看花灯,你们家还怎样过元宵节?
(6)引读:元宵节,人们看花灯、吃汤圆,心情怎样?带着感受朗读这一句。齐读这一句。
(7)指导书写“街”。
①引导回忆熟字“封、桂、挂”,说一说写“街”字时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街”字的左、中高,右边低,三个部件要写紧凑。
③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学习第三句。
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识记生字“祭”。
①与“察”比一比。
②出示“祭”的甲骨文啊,描述:左边是一块生肉,肉上还有血水流出,右边是一个“又”(指手),中间像祭桌。表示以手持生肉敬供神明祖宗。
(2)指导朗读。
引导:清明去扫墓的时候,人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指名读这一句,提示:声音稍稍低沉。
(3)引导理解祭扫习俗:清明时节,人们会去墓地祭扫,表达对逝去的.祖先的怀念。
(4)齐读这一句。
4.学习第四句。
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1)指名读,正音。
(2)识记生字“舟”。
出示龙舟图片,配上文字“龙舟”,学生认读词语“龙舟”。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含“舟”字的词语?
(3)识记生字“艾”。
你在哪儿见过“艾”字?出示图片,认读词语“艾草”。
教师补充:民间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会把艾草和菖蒲插在门窗上。为什么要插艾草呢?据说插了艾草能驱邪避毒,求吉祥,纳百福。
(4)识记生字“堂”。
利用意义识记,“堂”最早的意思是高大的房子,我们把能开大会的房子叫“礼堂”,你还知道哪些含“堂”字的词语?(澡堂、课堂、酒店大堂)
(5)播放有关端午节来历的微课,学生观看。
(6)观看赛龙舟的壮观场面。再齐读这一句。
(7)指导书写“舟”。
①请学生观察“舟”字的结构及笔画。
②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舟”是独体字,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③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8)指导书写“艾”。
①引导回忆熟字“义、文”。
②学生尝试描红、练写。教师观察学生写字情况,提示:写“艾”时,撇、捺要舒展。
5.学习第五句。
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指名读,正音。
提示:“乞、巧”2个字都是第三声,2个第三声在一起,“乞”的读音近似第二声。
(2)交流: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3)引导理解“乞巧”。
出示:牛郎织女相会的图片。
引导:谁来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指名讲故事。
教师介绍:七月初七这天的晚上,姑娘们喜欢来到花前月下“拜织女”,乞求上天让自己也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提问:“乞巧”的意思是什么?(乞求心灵手巧)
(4)识记生字“乞、巧”。
与熟字比一比:吃----乞。
组词:乞求、乞讨;巧妙、巧手、心灵手巧。
(5)识记生字“郎”。
与熟字比一比:朗----郎。
提示:“郎”在古代常常是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称呼,如货郎、牛郎、卖油郎等。所以“牛郎”的意思是什么?(放牛的人)
(6)指名读,齐读这一句。
四、抄写词语,增加积累
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饼、赏、菊”3个生字,会写“敬、转、团、热、闹”5个字,会写“中秋、转眼”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第六至八句,了解中秋、重阳2个传统节日。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过程:
一、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1.过渡: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的第一至五句,了解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这节课我们继续读文识字。
2.学习第六句。
出示: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指名读,正音。
(2)指导识记生字“饼”。
①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
②唤醒生活经验:月饼的品种多样,你都吃过哪些不同类型的月饼?
出示图片及相应的词语,学生认读:
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产地不同)
桂花月饼梅干月饼豆沙月饼冰糖月饼(馅料不同)
(3)指导朗读:八月十五过中秋,圆圆的月亮当空照,一家人赏月吃月饼,多么幸福啊!带着这样的感受读。
(4)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七句。
(1)过渡:过完中秋节,不久就是重阳节,重阳节里大家喜欢做什么?
出示: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2)指名读,正音:“重”在“重阳节”一词中读chóng,“赏”是翘舌音。
(3)指导识记生字“赏”。
①与熟字比一比:常赏。
②组词:欣赏、观赏。
(4)指导识记生字“菊”。
①出示菊花图片。
②认读词语:菊花、白菊、赏菊。
(5)引导理解“重阳”:古人认为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所以这一天被称为“重阳节”。重阳节也称为“老人节”,寓意是希望老人们长寿幸福。
(6)指名读,齐读。
(7)拓展:重阳节的时候,你们学校开展过什么活动?
(8)指导书写“敬”。
①出示“敬、放”2个字,学生回忆熟字“放”的写法,找出共同点。
②学生试写,教师观察学生写字情况。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敬”,左宽右窄,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④学生练写。
4.学习第八句。
出示: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1)指名读,齐读。
(2)指导朗读:新春到,大家可真高兴啦!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一句。齐读。
(3)创设情境读:“团圆”就是过年时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回家了;“团圆”就是过年时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回去看爷爷、奶奶。一家人在一起,多开心,多快乐呀!再读这一句。
(4)指导书写“转”。
①出示“转、车”2个字,学生回忆熟字“车”的写法,比较“转”字中的“车”与之相比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试写,教师观察学生写字情况。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车”变成车字旁,横变成提,并且笔顺也发生变化,先写第三笔竖,再写第四笔提。“转”的第七笔是竖折折,“专”的第二横写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
④学生练写。
(5)指导书写“热”。
①出示“热”字:仔细观察,写这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回忆熟字“点”字四点底的写法。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第五笔是横斜钩,四点底要写得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
④学生描红、练写。
(6)指导书写“团、闹”。
①出示“团、闹、闭、闪”一组字,学生回忆熟字“闭、闪”的写法,找出共同点。
②学生试写,教师观察学生写字情况。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门字框要写得方正。
(7)展示与评议。
①展示学生本节课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
②学生再次练写。
二、抄写词语,积累词语
中秋转眼团圆热闹
三、了解节日,排列顺序
1.出示多个年份的含春节的日历页面。
引导观察:春节在哪一天?农历日期是哪一天?公历日期是哪一
天?通过多个年份的日历页面比较,让学生明确春节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
2.出示多个年份的含清明节的日历页面。
引导发现:清明节用的是公历日期,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
3.出示多个年份的含元宵节、端午节等5个节日的日历页面。
引导发现:这几个节日用的都是农历日期。请学生记住具体的日期。
4.教师小结:中国这些传统节日里,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都是用的农历日期。
5.出示节日名称的卡片,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6.按时间顺序齐读节日名称。
四、背诵课文,促进积累
1.教师说节日名称,学生试着背诵课文。
2.同桌互相背一背。
五、延伸拓展,开阔眼界
1.交流:你最熟悉什么节日?说一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指导:可以先说说过节的时间,再说说过节的习俗、情景等。
2.拓展: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3.小结:让我们记住这些传统节日,在丰富多彩的习俗文化中品味节日的美好,传承中华民族宝贵的美德。
板书设计:
2、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
重阳节↓
↑
中秋节←七夕节←端午节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与指导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部编版篇十三
【教材分析】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18雷雨》。(板书课题;齐读)
2.大家见过雷雨吗?雷雨有什么特点?
雷雨也叫雷阵雨,雷雨的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大。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自主识记
⑴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⑵巩固识字
①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3.整体感知
⑴范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讲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⑵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第一段(1—3):讲雷雨前的景象。
第二段(4—6):讲雷雨中的景象。
第三段(7、8):讲雷雨后的景象。
质疑:①为什么第3自然段还算雷雨前的景象,不算雷雨中的景象?(雨还没有下。)
②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算雷雨中的景象,不算雷雨后的景象?(雨还没有厅。)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①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③“压、逃、”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个写得好。
3.示范讲解。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与指导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部编版篇十四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当学生默读课文后,一定会有所感悟,而每个人感悟到的又不尽相同,要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数量多,但其中好多字在生活中接触过,比如,“刀、酒、便”。要通过自主识字展示的方式,把所要求认识的生字分类,然后有侧重地识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看看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把它挑出来,摆到一边,并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2.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3.借助汉字特点识字。
(1)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2)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4.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1)“我说你找”。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另一个同学在文中找出来。
(2)“我指你认”。一个同学指生字,另一个同学快速读出来,再说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用字组词。
(3)“找一找”。在生活中找一找本课的生字。
5.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刀、仍、便)是新认的字。“刀”字可以放手让学生临写,“仍、便”二字可以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书写。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情节简单,语言平实,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的方式要多样,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由于课文较长更适宜默读,教师可以倡导。这个故事能给孩子很大的启发,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使孩子们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要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引导学生感悟一些重点词句,读要有所侧重,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感悟的重点,要多读。
可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主选择读书方式。
2.合作学习,读给小伙伴听,相互检查、订正。
3.抓重点语句悟读、品读。
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学生的看法可以不同,只要能讲出道理就可以。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因为他遇事能动脑想办法,说话彬彬有礼;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因为他能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并且能把自己的想法付之行动,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给更多的人带来方便。随着学生的思路,相机引导读好各部分课文。
以下的引导方法可供参考。
(1)用礼貌的语气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2)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此时教师可示范读,也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读。
(3)“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4)“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5)“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1.课文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如,一大张邮票一枚别针一台机器一家小酒馆一位先生)还可以说“一枚”、“一家”什么呢?在生活中找找看。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再记到小本子上,或者用这个词仿照书上的句子说一句话。
可引导积累以下词语: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习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
2.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