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教学设计(五篇)

最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教学设计(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2 20:44:57
最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教学设计(五篇)
时间:2023-01-22 20:44:57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教学设计篇一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体会诗的意境。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之”的意思是去、往;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 唯(wèi)。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1、学生自学古诗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

二、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三、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这首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应让学生多读,不必硬从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

二、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 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指导自读

(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

1、 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悒 客舍 尽 故人 (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

2 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第1题:浥:悒(yì)湿润。 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尽: “进”。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 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①) 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

3、 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 译文: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 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 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 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

4 、试背这首诗。

我还知道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我来给大家背一背。

《送元二使安西》课堂教学实录2(一等奖)

《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家以前见过我吗?

生:没有

师:这是第一次见面,肯定比较陌生,是吧!

生:是

师:那么大家再向下看,今天来了这么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看着这么多的老师,你们心里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不紧张是吧!好,那么一般情况下,人在紧张的情况下,会表现出来什么呢?来,你来说

生:冒出一身冷汗

生:就是全身颤抖

师:手会发抖,那么腿会怎么样呢?

生:心跳加速

师:心跳加速,腿会发软

师:好,那么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还比较陌生那么如果,我们通过这节课的了解以后,我们彼此之间有了了解后,我们就会成为什么呢?

生:朋友

师:好,那么想不想成为老师的朋友呢?

生:想

师:想的请把手举起来对,那位同学举得非常高,非常有诚意,好,好,咱们把手放下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姓什么吗?

生: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老师告诉我们的

师:老师告诉你们的,好,你说

生:屏幕上面还有

师:你是个观察仔细的孩子,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好,老师来自哪里呢?

生:陕西

师:是的,来自陕西西安在座的同学,有没有去过西安的?你去过吗?

生:我去过!

师:你对西安有哪些了解呢?

生:我知道西安有兵马俑

师:秦始皇兵马俑

生:我知道那里还有大雁塔

师:对,大雁塔

生:我去过那里的大唐芙蓉园

生:我去过秦始皇墓

师:看来大家对西安了解的非常多,那能不能介绍下你自己啊?你来

生:我叫 ,今年十岁了!在实验小学上学

师:好,还有吗?

生:我叫 ,今年在实验小学4年级1班上学

师:好,还有吗?

生:我叫 ,今年在实验小学4年级1班上学

师:好,还有吗?你来!

生:我叫 ,我在实验小学4年级1班上学

师:能不能说一些其他的?爱好 ?

生:我叫 ,我的爱好是发明创造

师:看来大家已经介绍了自己,那么还有许多同学想介绍的,那么把这个机会留到我们的课堂上,等会儿我们来认识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西安许多同学已经去过,也了解过了,那你知道在古时候的西安它又叫什么吗?你来

生:秦国

师:秦国当时的国都在咸阳好,古时的西安又称长安,有长治久安的意思,同学们,在汉与唐时期,长安尤其的繁荣,特别是在唐时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诗人,你知道哪些诗人吗?你来!

生:我知道李白

师:能不能背上一首李白的诗?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如果能再有感情些,那就更好了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背得倒不错,但这仅仅是在读字,谁来有感情的读一下!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是不是有点紧张?

生:恩

师:好,是这样,不要紧张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真棒,小诗人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也有一首诗,我来读第一句,如果你们知道,就一起请接下去好吗?

生:好

师:独在异乡为异客,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遥知兄弟登高处,

生: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生: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

师:是的,这首诗是王维17岁的时候离开家乡在古都长安所做的,同学们,王维当时17岁,不仅才华横溢,就对人生之间的离情别处理解的如此的深刻,可见,他能写下这样的千古名篇,与他的一些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其实、王维还与宁夏?有着密切的联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赞美生在沙坡湖的黄河岸边好了,经过现在这段谈话后,你们还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好,手还发抖吗?

生:不发抖

师:手还发软吗?

生:不发软

师:心还跳吗?

生笑

师:如果心不跳那就坏了,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上课吗?

生:可以

师:好了,上课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今天啊,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来欣赏他的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接下来,请大家把书翻到101页,老师来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来先读一读课题,想一想,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好开始吧!

生读课文

师:好了,谁来说一说,从课题手中你读懂了什么?好你来说

生:我知道了这是王维的一首送别诗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的?

生:送

生:我觉得这是一首很有情分的师,我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看出的

师:从课题中

生:送元二使

师:送谁呢?

生(齐):元二使

师:元二在这里是王维的朋友,他姓元,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因此称他为——

生齐:元二

师:如果一个人姓董,在兄弟中排行为老大,我们称他为:

生:董大

师:董大,《别董大》,这也是一首送别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好,从课题中你还懂得了什么?

生:这是在安西,王维送元二使

师:有么有不同意见?是在安西吗?

生:不是驶向安西,是从安西往外走,是送元二驶向安西

师:在这里,驶是什么意思呢?

生齐:出使

师:谁出使安西呢?

生:元二呢?

师:谁送元二出使安西呢?

生:王维

师:对,是的王维,送谁

生:元二

师:出使安西,知道安西在什么地方吗?好,你来说

生:安西在陕西

师:是吗?你来

生:安西,是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师:对,你一定预习了,很好下面谁来读一读课题,好你来读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注意,在元二后面稍微停顿下

生再读:送元二使安西

生2:送元二使安西

生3:送元二使安西

师:送元二使安西

生齐读

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请同学们注意看大屏幕,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自己读自己的,读到你满意为止

生自由读

师:好,谁先来给大家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都通诗句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他不仅读出了古诗的韵味,而且还带上了自己的情感好,你来

生读

师:非常的准确!谁在来?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题目怎么读?送元二——使安西

生读

师:好,同学们刚才大家读的非常准在这首诗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刚才大家在读的时候有一个字读错了,好了,看一下,这是一个多音字,那我们可以判断一下,根据不同的意思,在这首诗中应该读什么呢?

生:舍shè

师:那么客舍是什么意思?

生:旅店

师:对,旅店的意思同学们,舍,不仅是多音字,而且是我们教材中需要会写的!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字怎么写的

师:舍:是个会意字,因此我们在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上面人与一字是屋顶,十子字架放正中,口字根基定要稳,一所房子就建成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写字的纸,来把这个字写两遍,在写字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姿势要正确,头要正,身要直,臂要?,足要安来,开始师:写两遍,好多同学已经写好了,写好的,请放在桌上好了,写完了吗?

生:写完了

师:好,我们再根据要求来读读这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预备——起

生齐读

师:好的,大家读的声音真响亮好,同学们,读懂了,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古诗,这是我们学古诗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要想读出感情,还需要我们了解这首诗写了什么!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首诗,结合注释,想想古诗写了什么?

生轻声读课文

师:好,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理解了哪些诗句!好,你是说词语还是读懂了诗句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思是在这离别的时刻,王维送元二和他离别

师:好

生: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这杯酒喝完了,元二就走出了阳关,王维就在阳关没有了故人

师:好,谁能再来说得具体

生: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就是西出了阳关就没有了比我们更好的朋友了

生2:朝雨的意思是早晨下雨

师:对,早晨下了一场怎样的雨?

生:非常大的雨

师:恩?有没有不同意见?你来

生:应该是早晨下了一场小雨

师:为什么?你从哪个地方看出下来了一场小雨?

生:邑轻尘!

师:从哪个字?

生:邑

师:邑,是什么意思呢?

生:湿了

师:对,湿了路上的尘埃说明是一场?

生:小雨

师:那么谁能句子连接起来再说一遍?好,你来

生:这种下起了小雨,路上的尘土

师:尘土怎么样了呢?

生:咸阳城的清晨下着小雨,很下的雨打湿了路上的轻尘

师:湿了地上的尘埃,这就是润物细无声谁能再说说第二句的意思,好,你来

生:第二句意思是客舍周围的青青的柳树的颜色更加青青了

师:为什么更加青青了?你来

生:因为早上下了一场小雨

师:在细雨润物中,柳树的颜色更加

生:鲜艳

师:那么谁能把前两句连起来说一说呢?好,你来

生:意思说渭城早上一场零星下雨,滋润了路上的尘埃,客舍周周的柳树在雨水中显得更青了

师:这样的景色怎么呀?是啊,那你能不能带上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

生: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你觉得他读出了这样的美了吗?

生:读出了

师:好,读出了,谁再来读一读

生: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好,谁来说一说后一句什么意思?好,你来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思是,请你再干一杯别离酒吧 ,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西出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师:在这里故人就是什么意思呢?

生:老朋友

师:不仅在这里是老朋友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中,故人也是指?

生:老朋友

师:好,那么接下来,谁能用完整的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整个诗的意思呢?好你来

生:咸阳城的清晨下着小雨,打湿了地上的尘土,旅店旁边的柳树都显得更加亭亭玉立了,王维好像再向元二说请再饮一杯酒吧,西出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个老朋友了!

师: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下面,让我们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再一起读读这首诗送元二使安西

生齐读

师:好,同学们渭城的景色,美丽吗?

生齐:美

师:然而就在这么一个美丽的早晨,元二就要启程出发了渭城在古城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因此被称为渭城而阳关在今甘肃西南,是古时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当时的阳关以西就是那么遥远这又是一幅怎么样的画呢?一路上云山浩渺,大漠茫茫,黄沙漫天,举目无亲,陪伴他的是无尽的戈壁和满目的荒凉,从渭城到安西总共3000多公里,就算用上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得用上整整半年的时间同学们,这就是元二一路所经之处,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触的?你来说

生:我感觉元二当时很艰苦

师:路途非常的

生1:遥远

师:还有

生2:人们现在不保护地球,让那些值得我们去珍惜的故址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元二一路上特别的艰辛

生3:我觉得元二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累了,再看见这一幕,肯定要累趴下了

师:好,说不定啊元二一路非常的辛苦,非常的艰辛那么作为王维的好朋友,他知道这些吗?

生:不知道

师:同学们,唐代著名诗人岑参曾经有诗云,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读

师生齐读: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这样一个离别的日子里,王维深知元二此行的艰辛,在这一刻,王维心里会想写什么?说些什么呢?现在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同桌互说

师:好了,谁来说一说在这离别的时刻,王维心里会想些什么?对朋友会说些什么呢

生:我觉得王维这时心里很伤心,因为多年的好朋友,就在此时离他而去了

师:为什么会伤心呢?因为在这时侯对朋友很——

生:思念

师:思念?对吗?还可以怎么说

生:他会对老朋友觉得惋惜

师:惋惜,你来

生:恋恋不舍

师:恋恋不舍,除了恋恋不舍还有吗?你来

生:王维心里很伤心,他希望元二能快点回来,和他重逢

师:对希望他早点回来还有吗?你来

生:王维就想王维肯定恋恋不舍,想老朋友到了阳关没有朋友,要记得给我写信

师:对,还有吗?

生:元二,你就要出使安西了,安西好遥远,而且还要跋山涉水,希望你好运

师:好个之心的朋友啊

生:王维希望元二能多陪他一会儿多在这里多呆一会

师:这是对朋友的留恋,那么想一想,此次元二是奉着朝廷的旨意去安西的,肩负着建功立业的伟任,想一想在这离别的时刻元二还会对他说些什么?他又希望怎么样?好你来说

生:他希望他朋友也和他一起去

师:是谁去呢?

生:元二

师:是元二吗?

生:应该是王维,王维希望元二不要去,留在这里陪他

师:是吗?有没有不同的?

生:元二说,王维你在这里等我,等我出使完朝廷的旨意后,向皇上辞行后就回来陪你,你一定要等着我啊

师:好,想一想,在这个时候王维还会希望朋友怎么样呢?他这次是带着朝廷的使命去的,如果是你,你希望他怎么做

生:如果是我,我希望他能完成使命

师:这是对朋友最好的

生:使命

师:好,从同学们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此时此刻的王维他一定充满了对朋友的留恋,还有对朋友的关心关起,同时呢,还有对朋友最好的

生:祝福

师:然而在这离别的时刻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一杯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同学们,此时此刻,这还是一杯简单的酒吗?这酒中还包含了王维的什么情意?包含了什么?

生:恋恋不舍之情

师:好,带着这种感情,你来读一读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充满了留恋还有呢?

生:对他的朋友充满了关爱

师:既然有这么多的关爱,一杯酒够不够?

生:不够

师:那我们就来多几杯酒读一读课文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除了留恋,除了关心,还会有什么?

生:还会有王维对元二的祝福

师:好,你来读一读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好,数不清这是第几杯了,可是,喝了这杯酒,元二就要启程出发了让我们也一起举起酒杯再送元二一程吧!劝君更尽一杯酒——预备起

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同学们,在这里离别的时刻,酒逢知己千杯少,离别方知故人情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了吗?

生体会到了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配乐朗读一生读

师:你已经深深地陶醉在其中了,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了

再指名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节奏自己的理解来了

再指名读

师:你已经读出了古诗的韵律,等到有一天,你能刷刷刷写出到纸上来,你就是诗人好,你来

再指名读

师:看到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

生:好

师配乐朗读

师:好,一起来

配乐生齐读

师:细雨如丝柳色青,离别情深意更浓根据这首诗,人们把它谱成一首曲,叫《阳关三叠》,也叫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想听一听吗?

生:想

师:老师来唱

老师配乐唱诗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唱好吗?

师生共唱

师:当时一杯酒,千古仍唱曲三叠,一杯酒,一句话,一首诗,一声情,同学们,让我们现在闭上眼睛,想像当时的画面,背诵这首诗,预备起

学生背诵古诗

师:人生自古多离别,要想真正理解那段穿越时空的离别之情,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的去品味这首诗好,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在学习这首诗中,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首先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我们运用了读准字音的方法

师: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诗句,好,其次呢?

生:其次是结合古诗,理解诗句

师:然后呢

生:联系生活,体会诗情

师:最后呢

生:读出感情,注意节奏

师:这就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一些好的方法,同学们,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对我们写出了朋友之间依依不舍地离别之情,那么当朋友远去之后,诗人又是怎样的心情呢?接下来,让我们欣赏王维的另外一手送别诗《山中送别》同学们可以结合我们刚才总结的学习古诗方法,也可以总结我们平时的学习经验来读一读这首诗,小组之间合作学习,好,现在开始吧!

生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师:好了,同学们,哪个小组先来给我们读一读,你们是一个个读呢?还是一起读呢?

小组齐读古诗

师:好,非常好你们是一起读呢还是

小组齐读

师:你们读的非常棒,特别是把最后一个标点我们一起再来把最后两句读一读

好,谁来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吗?好,你来很难说,但是老师相信你们能说

生:山中把老朋友相送之后,太阳落山的时候把——日落了,把柴堆掩盖了

师:是吗?太阳落山后,诗人回到家里关闭了家门后两句谁能来说一说

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的意思是,春草明年还能绿,但是王孙明年还能不能归来?

师:王孙在这里就是——

生:老朋友元二,故人

师:那么从这首诗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作者很想念王孙

师:很想念王孙,就是很想念他的什么?

生:老朋友

师: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听到了朋友的召唤,你明年还会不会回来啊?

生:会

师:即便是不能回来,但我也相信啊只要友情在,哪怕天涯海角,我们的心也在一起,这就是

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这也是送别诗中的名句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古诗中还有很多有关送别的诗句,下课以后我们可以搜集这样的名句,搜集出来读一读,背一背最后还留给大家一个作业,试着把《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改写成为一篇记叙文最后老师还想借用高适的送别诗送给大家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宣布下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教学设计篇二

诗的语言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古诗时,要充分感受诗的语言的魅力。如何挖掘简单的字眼背后的东西,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笔者认为,在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过程中,应该创设诗中的情景,品悟诗中的蕴涵的深情。让古诗教学既充满灵动飘逸、洒脱不羁,又洋溢书画香气,且蕴涵深情,是笔者追求的古诗教学的境界。

1、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2、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诗的能力。

3、感悟送别的不舍情结。

收集写送别的诗句。

一、初步感受离别诗的情

1、唤起对离别的感受:

过渡:有过与人别离的经历吗?当时的感受如何?

2、学习古诗:

王维的《渭城曲》。

过渡:古人与友人相别是怎样的感受呢?我们学过一首关于送别的诗,诗是王维写的,诗名叫作《渭城曲》谁来背一背?

出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谈感受:你能感受王维的心情吗?

3、小结启发:

离别之际有千言万语,送别总是件难过的事情!

二、揭示诗题、解题

过渡:今天我们又要去目睹两个好朋友之间的离别。

1、出示诗题并读诗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解诗题:

⑴通过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⑵补充介绍“黄鹤楼”、“广陵”的知识。

三、读通诗句,初感诗的意境

过渡:这首诗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自己去读读!

1、单个自渎。

2、正音朗读。

3、齐读。

四、再读探索──明诗眼、寻依据

过渡:通过多次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1、交流肯定所学。

2、小结提示:全文就记述了自己送别孟浩然的情景。

3、合作探索诗眼:

过渡:本诗是围绕哪个字写的?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引导归纳:

⑴静态:

①送别的时间──烟花三月。

②送别的地点──黄鹤楼。

③送别的人物──故人(孟浩然)。

④送别的情景──长江天际流。

⑤送别的心情──孤。

⑶动态:

①送别的原因──故人西辞下扬州。

②送别的经过──孤帆远影。

③送别的结果──长江天际流。

4、理解感知,配乐读诗句:

过渡:既然诗是围绕“送”写,那就让我们一起送别这样一位故友,齐读!

五、炼情品诗意

1、感受诗中的画意:

过渡:喜欢这首诗吗?能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吗?

注意引导诗的美:

⑴缓缓西辞,随江南下,似乎让你看到了什么?

⑵烟花是什么季节,她让你又想到了什么?

⑶孤帆远去,你还能见到什么?

⑷长江是怎样在天际流的?

2、感受诗中的情意:

过渡: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哪里让你感受到了情?

⑴缓缓西辞,随江南下,那是不舍。

⑵在烟花中送别,那是无可奈何。

⑶孤帆远去,那是孤独寂寞。

⑷长江独自在天际流,那是怅惘,失落。

注意:可画意先上,然后上情意,(对称结合上),也可边说诗中画意边说情意(结合)。

六、延伸巩固入诗境

1、过渡:

这样的别离,真的让人难过!古诗中有很多“送别”的诗。你找到了吗?

2、交流:

⑴自读: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⑵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一首诗,解决这是怎样的别离!

作业:将古诗改写成现代的散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教学设计篇三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体会诗的意境。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1、学生自学古诗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教学设计篇四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篇深情寄托在动态的自然景物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交融在一起,含而不漏却余味无穷。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探究、合作

多媒体课件、相关文字材料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学过很多古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让我们动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令我们落泪,“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诗句催我们奋起……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来体会李白的心路历程。

1、引出课题:

过渡: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诗仙”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他诗篇的内容丰富多样,一些佳句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送别诗。(课件出示课题)

背景材料:诗人李白所在的唐朝,历史上地域辽阔,交通极不便利,亲人朋友一旦分别,再相见,极为困难。李白有一位挚友叫孟浩然。孟浩然是何许人也?“诗仙”李白对他的赞美是“吾爱孟夫子”;“诗圣”杜甫对他的赞美是“清诗句句尽堪传”。由此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和才华确实天下闻名,令人敬仰。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李白望着孟浩然渐行渐远的船只,不禁动情,留下了千古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信同学们了解了这样的一段背景资料,再来品读诗句就会有更真切的感受。

2、出示诗句:

指名读古诗,纠正读音。

题目中的“之”是什么意思?(解题)

广陵是指扬州。古代的别称。

之:到,去。

试着连起来解释题目的意思。

全班齐读古诗。

3、学习前两句。

学生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理解“故人”、“西辞”、“烟花三月”、“下”…

地名:扬州

4、学生质疑:为什么是“西辞”呢?(点名答)

a、孟浩然向东而去,与地处西方的黄鹤楼渐行渐远,是向西辞行的意思。

b、诗中还有这样的词语,注意到了吗?下:顺流而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烟花: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5、让学生根据这些重点词,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6、指名答,看书上配图。

1、自由读诗,读完之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首诗。(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过渡:面对离别,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背景材料:让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推5年,那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 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过渡:如今又将面临分别,这时候的李白,面对孟浩然这位朋友,兄长,老师,会说什么?相见时难别亦难,不忍别,终须别。孟浩然还是坐着小船走了,李白这时候在干什么?他看到了什么?(他没有走,站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离去。)

(出示课件)

齐读最后两句。让学生试着理解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解释“尽:穷尽,消失”“天际:天边”的意思。

2、学生质疑:

a、。长江之上,过境千帆,为什么李白却说是孤帆呢?

b、为什么又唯见呢?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自由读诗。

指名回答问题a和b。

3、师总结。

虽然是过境千帆,可是李白的心中只有孟浩然,唯见孟浩然。“过境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

4、(欣赏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再创情境。) 深情朗诵全诗。

( 师生同读) 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老师也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

滚滚长江东逝水,不思量,自难忘。名楼,名城,名士,成就了这首千古名诗。“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诵,读出这对好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全班配乐诵读。

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与诗人对话,得到了语言的滋养,情感的熏陶,友情的珍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课的课后小练笔是把古诗中动人的友情写出来,可以加上自己大胆的想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教学设计篇五

【知识与能力】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养成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难点】学生养成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一)导入新课

古代的交通和通讯都非常的不方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方式,也成了诗人们争先歌咏的题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诗人李白和写作背景。

3.回顾以前学诗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4.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诗的大意,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作者在黄鹤楼送他的朋友孟浩然去广陵的情景)

(三)深入研读

1.学生思考诗中第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谁?

2.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西辞”是什么意思?

(武汉在扬州的西边,所以,西辞是西边辞行的意思,就是离开西边,顺江东下到扬州)

4.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5.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引领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四)巩固提高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小组内交流,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作业: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布置预习作业。

首先,小学段的诗词的教学尤其要注重朗读,需要老师采用多种朗读手段,引导学生以读促悟。其次小学课堂应是非常活泼,充满活力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之中,注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寓教于乐,从而乐学、好学。此外,古诗词约义丰,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