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教师教学叙事或论文(十四篇)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教师教学叙事或论文(十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0 15:47:05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教师教学叙事或论文(十四篇)
时间:2023-01-20 15:47:05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教师教学叙事或论文篇一

关键词:农村中学 教育叙事研究 反思 实效性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农村中学的班主任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总不免对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促进学校发展服务感到很困惑。他们在完成日常繁重的教学任务过程中对于究竟“要不要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如何提升?”往往存在着“心动难有行动”或按政策办事、被动应付的状况。许多青年教师对抓学生的学习很有自己的一套做法且在教学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由于没有深层次地挖掘教师潜在的能力,未找到促进教师内涵发展的良策,一些年龄稍大或已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正在逐渐消退求知的欲望,年轻教师许多经验型的教学策略难以真正适应当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又苦于找不到专业引领的路径。

班主任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无疑有很多方式和途径。对于几乎没有进行过规范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农村初中教师来说,教育叙事研究不失为一种较易掌握和入门的研究方式;对当前的农村初中教师而言,参与以教育叙事研究,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而切实可行的途径。通过教育叙事,有助于让班主任教师回归课堂、回到自己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中,从实际出发,思考和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和学校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因此,立足学校班主任教师现有的教育教学水平,着眼于增强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通过教育叙事研究,帮助他们努力从经验型、熟练型教师进步为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是十分必要的。

许多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叙写教育叙事的活动,要求班主任们都要写教育叙事,还有一定的奖励措施,想以撰写教育叙事的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班主任们虽积极踊跃但各自为战,叙事写了不少而没有起到研究的作用,缺少实效性。

怎样提高教育叙事研究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理论学习,引导班主任教师领略教育叙事的真谛。可以通过以下三种形式来提高班主任教师们的理论认识:

(一) 全员培训式学习,了解教育叙事是什么。

以听专家讲座和互动研讨为主,让班主任们明白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含义: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二)年级组研修式学习,弄清教育叙事为什么。

在全校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安排年级组研修式的学习。要求各年级组消化理解集中讲座中学到的内容,并选择和收集适合自己教研组特点的有关教育叙事目研究的材料,在组内共同学习,结合实际边学边议,让班主任们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懂得叙事研究的根本特征在于反思: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

同时明白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对教育事件的叙说,能使班主任看到在平时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例行事项,然后把自己遇到什么问题、怎样遇到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的整个方式写出来。这种借助叙事文学的描写手法来描述教育问题、进行教育研究的方式,有助于真正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使教师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叙述自己生活中的教育故事,也就意味着教师开始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为背景去反观自己和观察世界,内在地承受着对自己的言行给出合理解释的思想压力;促使教师进入沉静思考的层面,不得不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不得不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思和挖掘自我,甚至可能激发出许多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想法。

(三)个人探索性学习,知道教育叙事怎么做

要求每位班主任从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考虑自己的研究主题,并选择相关的材料自学,及时进行交流共享。尽快掌握教育叙事的基本写法,对自己所遇问题的思考和实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初步了解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强化反思,提高教育叙事的实效性

教育叙事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提升的主阵地在课堂,其基础应该是来自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以课堂教学为主线进行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实践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和解决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怎样的关联?它们以何种方式存在?怎么寻找?如何解决?在班主任的教育叙事中相应的反思很少。为了解决这些共性的问题,达到研究的目的,我校课题组开展了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统计显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结果除了与课程本身的特点有关外,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艺术、个性及是否具有与学生沟通的能力等因素息息相关。同时对班主任们教育叙事进行了分析,发现许多教师认为学生之所以犯错误、出差错、有问题,那都是学生自己不学好;“反正我都已经教过他们了”,“该强调的都强调了、该提醒的也提醒了”这类观念比较普遍(有的教师则强调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缺乏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解剖自己的意识。

因此,我们设法引导教师思考“农村初中教育教学中教师感到最困惑、最头痛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应该产生的吗?原因有哪些?曾经采取过怎样的措施?哪种更有效?”“初中教师习惯使用的教育教学策略有哪些?效果如何?”等问题,以引起教师对自己已经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理性思考;组织教师有意识地剖析过去的做法,找出其中的问题。

同时,以“反思卡”为载体要求老师自己发现和梳理现实中的问题,要求老师们对自己曾经的做法进行细细的梳理(成功的、失败的),并客观、理智、真实地填写。详细、实际地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具体事实说明取得的效果,尽量少用或不用概括性的语言,真实地反映自己原始的想法和做法。班主任们坐在一起讨论研究,寻找症结所在。在讨论中发现规律: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同类问题是反复出现的,在不同时间、不同人身上采取的解决策略有所不同。针对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断进行反思研究,上升到理论认识。这样, 教师们不仅会改变只埋头苦干很少顾及思考的不良习惯,提高了对教育教学真谛的认识,而且会养成了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梳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了初步提高。

三、撰写课例分析,将反思上升到理论

班主任教育叙事研究需要“反思---实践---再反思”不断循环的过程,其中撰写“课例分析”是一个十分必要的环节。这些“课例分析”不能只是原生态的,只是是教师们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原始记录;所叙内容还要对教育教学理念的思考。如我校班主任撰写的《关于我感兴趣的教学策略》、《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策略》、《教给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探究发现法教学---让学生在练习中去:学、悟、创》、《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学生行星教学策略》、《一个差生学数学的反思》等教育叙事,对教育理念的思考非常深刻。通过这些案例的撰写,教师们对叙事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反思的内涵有了更深的感悟。

学生的发展是多层面的,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是多方位的,对教育活动的研究也应该是多角度的。完整的教育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过程,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科教学之外的表现;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班集体中的表现并进行认真的探究。除以上的方法外,班主任教师在教育叙事研究时还应在分析“典型事例”,总结经验教训;回归教育本义,形成教育合力;拓展教育空间等方面加以研究,以不断提高教育叙事研究的实效。

参考文献:

1从自在到自觉——东北山区五名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叙事探究 孙颖 东北师范大学 -05-01

2初中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 刘霞 四川师范大学 -05-27

3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 秦磊 东北师范大学 -05-01

4以自身为资源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蒙诗茜 上海外国语大学 -05-01

5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 李莉 陕西师范大学 2013-12-01

6文化理性与教师发展:校本教研中的教师文化自觉 胡方 西南大学 2013-04-08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教师教学叙事或论文篇二

论文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看起来非常简单,要真正做好来却要花点心思来研究。我把自己十五年的班主任工作心得总结一下,希望各位同行互相切磋,共同进步。1、知识不等于能力;2、爱比责任更重要;3、微笑比发怒更有效;4、沉默比大声呵斥更有杀生力;5、威严与尊严一样重要。希望各位同行在往后的执教生涯中一帆风顺、桃李满天下。

关键字:知识 能力 爱 责任 微笑 沉默 威严 尊严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看起来非常简单,要真正做好来却要花点心思来研究。我把自己十五年的班主任工作心得总结一下,希望各位同行互相切磋,共同进步。愿各位同行在往后的执教生涯中一帆风顺、桃李满天下。

1、知识不等于能力

你读了很多书?你有很高的学历?哦,那只是说明你“知道”了一些知识,并不代表你具备了把事情做好的能力。或者只是可以说,受教育的程度相对越高,具备能力的程度相对高一些。

现实工作中往往有许多满腹经纶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站在工作岗位上无法适从,讲台下的学生乱成一团,他在讲台上大声地喊却没有学生听他的话,或者辛辛苦苦的备课,上课,学生却听不明白,教学成绩没有,领导最怕。相反一些在大学里东荡西游,行为叛逆,勉强能毕业的学生站在讲台上却如鱼得水。他的课堂总是笑声不断,下课了学生还喜欢围着他转,节日里学生爱把礼物往他怀里送,考试成绩他的班最好,领导最赏识他,升职又快。

知识并不等于能力。这就是任何一个企业单位都不会把任何一个刚毕业的高学历学生聘任企业重要职务的原因。

要把“知道”变成“做到”,你应该具备学习力。学习力是健康的学习心态,是举一反三学习方法的创新,是把“知道”变成“做到”的能力。凡是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人,问题都出在缺乏学习力上。这样的人,即使有再多的知识,也只能仅仅停留在“知道”这个层面上。而“做到”,则是应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

大学里的优秀成绩不代表你将来是优秀工作者, 任何一种工作,它都会有自己独特文化和管理模式,你必须先学习和了解,这个时候,是你的磨合期,然后,正确运用你自己的学识成为事业发展方向的忠实执行者。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又不断的根据你自己的学识给出在执行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些策略上传下达,于是你便很快和很自然的成为工作策略制定者其中的一员。而能够带领团队贯彻了策略的控制过程,才是真正体现你的能力的过程。

2、爱比责任更重要

爱是一切的原动力!爱比责任更重要,如果你对一样东西连兴趣都没有,即使我们每天都在强调责任是如何重要,你虽然有改进,但很难做到用你的所有精力去琢磨,去研究,去做到最好。只有当你爱上一样东西的时候,你才会调动你一切的积极和能量去做好它。爱,你可以忘掉了吃饭;爱,你可以不厌其烦;爱,你不怕不懂;爱,你会全身心投入!在这一过程你的精力是最集中的,你会把你所做的一切当作是一种享受,细细品味每一个过程!

“爱比责任更重要”。发自内心的爱比被动的职责更重要。只有用真心,动真情,做实事,走进学生的心,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 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没有被爱过的人怎么懂得去爱别人?老师应该用对学生的爱的实际行动,教会学生如何去爱。心中没有爱的人,怎么能够担负起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建设祖国的责任呢?

从心底里爱每一个学生,爱比责任更重要。爱心,应是我们教育者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3、微笑比发怒更有效

有些老师当学生出错的时候,总喜欢严厉地批评,结果学生不高兴,自己心里更难受。微笑教育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发怒、责备会使学生产生排斥、抵抗的心理。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我们指责、挖苦、嘲讽学生,则无疑是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乌云。老师带着真诚的微笑去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的信任感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听课便觉得轻松愉快,师生配合默契,从而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微笑的老师,不仅是指教师面带微笑,更多的是指教师由从心底对学生的爱而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鼓励、宽容……而学生,在教师的爱的滋润下勃勃生长,自信、大胆、永远微笑……

微笑能以柔克刚,起到“滴水穿石”的功效。对一些有意惹是生非的学生,老师不要急于找他们“磨嘴皮”,也不要急于采取“围、追、堵、截”的办法,更不要“请”出各路“诸侯”来助战,而是要冷静地观察,耐心地等待,当发现这类学生有“闪光点”时,就恰到好处地表扬他,恰如其分向他提出希望,并始终以亲切的微笑关注他,在这种微笑力量的感召下,“问题学生”粗野的“刚性”将被“柔化”。

老师的微笑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愿每一位老师都学会微笑,每一天都能问问自己:“你今天对学生微笑了吗?”

我想对大家说,无论你遇到的事情有多糟糕,请始终保持微笑的脸和微笑的心情。这远比报怨、生气和发怒更有效。

4、沉默比大声呵斥更有杀生力

你知道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吗?为的是让人多看、多听、多想,而少说两句!

沉默是金,表达了一种行为处事方式。

农村流行一句俗语:哑猫杀鼠。意思是说,平时不爱整天喵喵叫的猫往往是捉鼠能手,老鼠最怕不声不响的猫。人也一样,有理不在声高。如果你走进一个吵闹混乱的课堂,马上大声的呵斥批评学生,也许学生能安静下来,但你转身走后往往学生又会恢复吵闹的状态。最佳的办法是你站在讲台上,严肃地默默地看着学生直到他们看到你的存在并慢慢安静下来为止。如果课堂上有个别学生故意讲话捣乱,你就静静的走到他面前,默默地微笑看着他直到他把高傲的头低下来为止。在学校里你会发现有些班主任整天絮絮叨叨地厉声批评学生,但学生批评接受过了照旧,班级管理越来越乱。而有些平时沉默谨言的老师却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

沉默是金,很朴素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极耐人寻味的真理。 沉默并不等于无言,它是一种积蓄、酝酿,以等猝发的过程。就如同拉弓蓄力,为的是箭发时能铮铮有力,直冲云霄。沉默无声,是要观察、思考与准备。虽不飞,飞必冲天;虽不鸣,鸣必惊人!大地的沉默孕育了金秋的收获,雄鹰的沉默蕴蓄着有力的冲击,冬日的沉默更是奉献出一片姹紫嫣红的春天。有古语云:“君子厚积而薄发。” 有的老师喜欢喋喋不休,将并不成熟的思想,过早地说出来。这样,对于他自己,失去了进一步思考、提高的机会,使本来可能很有价值的想法,随口溜走了。而对于听的学生,由于说者的滔滔不绝,很容易忽略了其谈话的重点及思想的核心,随耳一听罢了。还有的老师因为说话前缺少足够的思考和语言的组织,造成言不达意或逻辑不清,反而影响了感情的交流,真是欲速则不达。

沉默并不是叫老师缄口不语让学生胡作非为,而是希望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能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说。让我们的教学中多一些高质量的谈话,少一些无目的和平庸的闲语。让思考的火花在沉默中放出光彩,让语言的艺术在思考中得到升华!

5、威严与尊严一样重要

有些教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从中体验着自己的 „尊严‟。其实这不是尊严,只是威严。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

有些看起来很威严的老师学生见了他,没有了一脸的天真烂漫,有的是,一声严肃的“老师好”,然后匆匆擦肩而过。这样的老师学生最怕也最不喜欢,不喜欢老师连他教的科目也提不起兴趣。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有逆反心理,违反纪律、顶撞老师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多,甚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威严,已不是万能的,特别是面对那些娇生惯养的千金宝贝。威严不能让学生从思想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发现自己的不足。威严能用的上一时,却不能贯穿始终。这样的教育,没有爱,就象躯体没有血没有肉一样 。

面对学生的问候,老师不能是礼节性的点点头,起码摸摸孩子的头送上一抹微笑;看到学生在做游戏,也能动情的参与其中;气温骤然下降,我们感到寒冷时,也自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在课余一起谈论学生最热门的话题……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看见老师不再是“老鼠见了猫一般”的逃离,学生愿意走到老师身边,或说说令他高兴的事情,或说说班里的点滴故事。爱就这样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传递着,老师才能感觉到真正的获得了孩子们给予自己的尊严。这不仅仅是教师的尊严、更是朋友的尊严。威严能用于一时,可学生给予你的尊严能让你受益一生。

老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衰乐。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参考文献:

1 我国班主任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黄正平教育学术月刊 -03-20

2 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研究——以无锡市属5所职业学校为例 曾桂英 华东师范大学 -10-01

3 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变迁研究 付辉 江西师范大学 2012-06-01

4 班主任工作评价研究 于莉 东北师范大学 -10-01

5 中职学校新任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 涂红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5-01

6 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李景梅 西南大学 2010-04-25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教师教学叙事或论文篇三

收到生日礼物之后的思考

摘要:通过多年努力,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显著提高。广大教师充分的肯定了党和国家在尊师重教上作出的巨大努力。

关键词: 尊师意识 爱学生 尊重平等 教学水平

祖国的强盛,靠什么,靠科技,科技靠什么,靠人才,人才靠什么,靠教育,教育靠什么,靠教师。在胡锦涛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讲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第二句话,重视教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第三句话就是尊重教师,是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时代的要求。胡锦涛讲话指出“教师是神圣的职业,要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这是党和国家的国策,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通过多年努力,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显著提高。广大教师充分的肯定了党和国家在尊师重教上作出的巨大努力。但是尊师是一种社会风气,并不仅仅是由国家领导说了算,要达到让尊师蔚然成风,关键还是在我们教师本身,只有靠广大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尊师的意识,在不久的将来才能使尊师这一传统美德在社会上大放光彩。教师如何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尊师的意识呢?

第一 全面关注学生 把爱心献给学生

“爱学生是永恒的”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是这样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学生才能热爱自己的事业,只有爱学生才能自觉的理解和体会.十几年来,我把对学生真挚的爱化作无声的细语,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田. 我是一名普通的乡镇初级中学教师,从教十几年,凭着一颗忠诚教育事业的心,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曾经带过几届毕业班,以前从来没有收到过学生赠送的生日礼物1994年的冬天到了,在我生日的那天,利用午休时间我和妻子进了县城,当我们下车不久,就遇到了正在就读高一的几位学生,她们向我问好,过不了多久,当我们第二次遇到她们的时候,她们异口同声的对我说:“老师,祝您生日快乐!祝您身体健康!”,并把生日礼物(一个生日蛋糕,还有两个礼品盒)送到了我的手上,此时我内心非常的感动和激动,连声说:“谢谢,谢谢---”,学生便向我辞别了,似乎又要投入紧张的学习之中。同时,我感受到了做老师的自豪和骄傲,感受到了一般的人无法感受到的幸福和成就感。 在乘车回家的路上,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回到家,我迫不急待的打开一看, 一幅精美的装饰画,一条挺时髦的围巾,再看看那精美的生日蛋糕,我激动得禁不住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惊喜之余我开始了思考,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以前为什么没有学生送给我生日礼物,而今年却有学生送我生日礼物呢?”

现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对孩子一生的志向、人生态度、前途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热爱学生,跟学生相处是融洽的,但在以前,我每当听到今天是某某同学的生日时,一般没有什么想法,有时候偶尔也想到,是否该向学生说声“祝你生日快乐!”,最终还是放弃了。1994年的秋天,我担任一个初三年级班的物理教学,他们的教室与我的办公室只是一墙之隔,每天上下班都要走过他们教室外的走廊,有一天晚上学生刚下自修,教室里头并很快点燃了几支蜡烛,此时我带着点奇怪走进了教室,原来是几位同学在为另一位同学做简单的生日祝福。我想,我作为任课老师也应该有点表示吧,这次我终于行动了,因条件的限制,于是我只买了一本笔记本并写上了几句祝福语送给是他生日的这位同学。在这次之后只要我知道是某某同学的生日,我总会送上一份小小的生日礼物,这个小小的行动竟然会得到很多的回报,当时表现出来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在学生的眼里头,我是属于比较关心学生的那类老师;后来是每到节日学生都会打电话或发短信问候,偶尔约定时间到家看望老师,最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尊师重教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将会伴随着他们一生,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懂得如何去尊重老师,哪怕是送上一张小小的卡片,或是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亲切的问候,一次认真工整的作业,一个红红的百分,用一点一滴的行动来报答,老师也就心满意足了。每当与同事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学生时候,我总觉得比他们更幸福和骄傲。

第二 要树立良好的教师表象

我认为良好的教师形象,是学生尊重教师的前提,是教师言传身教,圆满完成教师使命的保证。那么,该如何着手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呢?

1、.身教胜于言教 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的任何行为,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无论是面向学生还是同事,无论与教育有关的还是与教育无关的,都在起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作用。教师形象已不单纯是教师自己的,还是学生学习的表率。一些优秀教师之所以成为学生效仿的“人师”,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学生面前树立了教师的新形象,因为行动更直接、直观,所以教师的积极行为,往往比任何说教具有更为有力的渗透作用。我刚担任班主任时,学生的常规教育让我感到很棘手:上课有经常迟到的学生;值日时有学生悄悄溜走;有乱丢垃圾的学生;学生的课桌椅不能摆放整齐;下课追逐打闹的学生大有人在„„刚开始面对这些情况时,我总是把犯错的学生大声的训斥一番,尔后在班会课上加以强调,但收效甚微。我尝试着改变方式: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自己首先做到,早来晚走,我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学校,晚一小时离校,每天自己早早到校,带着学生晨读,对迟到的学生不再训斥,而是用目光示意其进教室;课间主动拾起地上的纸屑,打扫垃圾,并和学生一起值日,主动整理一些不整齐的课桌椅„„渐渐地,学生们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地改观。正是这种以身作则的行动,使老师在学生面前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了行为的表率。最终以自己良好的教师角色形象赢得权威的影响力。

2、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水平

教师是传播科学知识的使者。一位受学生信任和欢迎的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精通教学业务,有较高的教学水平,精通本行。教师通过辛勤的劳动,以渊博的教学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使学生学有所得。多年来我不断拓宽知识范围,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驾驭知识、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活动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必须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针对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而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补充原有知识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调整、充实、提高、完善自己,才能适应新条件下的新要求,才能树立教师学而不厌,追求不息的好形象。

3、尊重学生 互献真情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深刻的意识到要想做一个学生和家长都公认的好老师,爱是前提,尊重是基础。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具有各种思想活动的人,一个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喜欢和信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必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给予热情、全面的关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要熟悉和了解学生在班集体这个群体的共同特点,而且要知道每个个体的优点、缺点。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性格特点是什么,形成性格特点的外部性格是什么,等等。教学实践中,我十分注意走访学生家庭或与家长经常联系,并从平时的细微观察中去了解熟悉学生的情况,尽可能拓宽和学生接触、交流、相处的范围,以增进彼此了解和心灵的沟通,从而奠定因人施教的基础。例如:我班学生苏杰是一个性格活跃、思维敏捷、好动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教师引导得好,将是一名好学生,否则,会产生不少麻烦。根据这一情况,我首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到该生从小父母离异,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爷爷奶奶的娇惯,养成了好强、好动、依赖的生活习惯。针对这一特点,我便经常进行个别交谈,了解他的思想,肯定并表扬他关心班集体,劳动积极,有上进心、好胜心等好品质,同时也指出了他的不足。希望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加强组织纪律性,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增强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争当各方面表现的优秀学生。他听了我的这番话后,非常感动,从此,他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无论是在学习上或生活上遇到了什么困难,都愿意向我诉说,让我帮他出主意,想办法,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为了鼓励他,我还将他选为班上的劳动委员。我力求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并不是令学生仰视的说教者,而是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平常人,有不少的缺点,也会办错事,但我一定要不断的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我们样感染着学生,使他们理解我们,尊重我们。

4、建立平等友善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具有平等待人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才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恰当的教育,师生如果心心相通,教学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尊重学生,平等待人;要欣赏学生,而不要厌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片面地以考分高低和一时的成绩优劣来评价学生的好坏,不宠爱优生,更不歧视差生。而是用全面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学生。教师要善于“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也就是说教师要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去思考、去体验,从而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某种言行的想法和态度,这样才能和学生取得共同语言 ,并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正确的理解自己的意图和行动。只要老师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体察学生的思想感情,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给予不同方式的关爱和友情,坚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正面引导为主的育人原则。师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就能够克服。有时个别学生对个别老师的态度和举止会因为激动而有失分寸,甚至粗暴无礼。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宽容大度,而不应该打击报复。作为“人梯”的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与师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备灵活多样的科学管理方法,使学生成为文明、守纪的人,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真正树立起一个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优秀教师的良好形象,才会受到到学生、家长、社会的尊重。

5、协调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

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学生成材目标上是一致的,两者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教育与被教育着的关系。有些老师可能是“恨铁不成钢”,学生一出毛病,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发顿怨气,批评一通,使家长有“难言之隐”,极大的挫伤了家长的自尊心,达不到预期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在研究学生问题时,我们老师要意识到每位家长都希望有个引以为荣的子女,都那么要强、爱面子。老师绝不能“越位”的训斥家长,“居高临下”地说:我要你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同时更不能把学生的过错加在家长身上,把对学生的气撒在家长身上。这时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心平气和地用商量、征询的语气,向家长解释,主动协调,共同探询解决问题的途径,共同处理好学生的问题。信任尊重家长,做到胸襟开阔。对于学生的学习,不给家长增加负担,但必要的检查还是应该的。不歧视差生家长,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家长对班主任或学校工作有意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这样家长会与之同心同德育人教子。然后要虚心听取家长意见,共商育人良策。只有这样,以情动人,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在家庭和学校间建立和谐、密切的联系,使教育形成合力和向心力。共同完成好教育、培养学生的任务。

总之,教师在工作中要及时进行心理换位,使自己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喜学生之所喜,忧学生之所忧,将自己的精力、智慧、情感都倾注在学生身上。日积月累,学生一定会被你的诚意所打动,主动配合我们的工作,家长也会通过学生体会到我们的良苦用心而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教学,使我慢慢的明白良好的教师形象,对教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能在教学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抓好感恩教育

尊重教师,对普通家庭和学生来说,发自内心的感激和问候比什么都重要。为人师表、授业解惑。一个优秀的受人尊敬的老师,必定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在这个时候,能获得学生和家长一句真诚的问候,就足够了。我作为老师我有责任和义务教育我的学生学会感恩,于是我找些赞美老师的文章让班干在班会课中有感情的朗读,收效很好:

1、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知恩”。使学生明白,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父母和老师及及社会的恩惠,人人都需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这一切。没有感恩心的人格是不完整和不健康的。使学生能在正视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能顾及他人,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使人更豁达,心胸更开阔,不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生仇、记仇甚至报仇。用感恩的心来融化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感激之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校风。

2、通过感恩教育使师生学会“回报”。感恩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明白,感恩与“回报”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有的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恩不报非君子”,不会感恩、不愿意感恩或者知恩不报,是缺乏修养、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表现。懂得对生活和对别人心存感激,学会理解关爱他人,学会如何去回报父母、老师、朋友、学校、国家和社会。

3、通过感恩教育,更高层次地让学生明白在知恩图报的同时施恩不图报。当我们能够做到知恩图报时,还当抱着宽容的心态去帮助自己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即“施恩”。“施恩”的前提是“不图报”,否则你就不会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去帮助别人。

4、通过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让学生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从课堂纪律,学习上、做作业上、与老师打招呼、节日自觉的问候老师等方面体现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从内心上感化了学生。

第四,有意识的开展尊师重教的主题班会

经过长期实践,我认识到孤掌难鸣,要带好一个班只靠班主任单枪匹马是不可能的。一定要团结科任老师,大家形成一股合力,拧成一股绳,群策群力,这是创建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条件。而目前,独生子女——倍受家长呵护的一代——尊师观念有所淡化。那么怎样促进学生尊重老师呢?经过深思熟虑,我设计了一个旨在调动全班同学尊重师长情感的班会。

班会由学生杨律和秦全主持,应邀出席的科任老师坐在第一排。黑板上写的是“老师,我们爱您”六个大字。班会开始了,主持人走向讲台。杨律以浑厚的嗓音开始说:“同学们,冬去春来,转眼间,我们在这个温暖的大集体里已经生活了五百个日日夜夜。当你满心欢喜手捧奖状时,当你信心百倍在学习征途上又跨上一层台阶时„„”秦全接着深情地说:“你,我,你们,我们,大家应该想到是老师把我们引进知识的殿堂,是他们的辛勤的劳动使我们健康成长。老师,如果没有你们的打磨雕琢,我们即使是一块宝石,也不会发出耀眼的光。请听刘青同学的诗朗诵。”号称全班朗诵第一号种子选手的刘青神彩奕奕地朗诵了《老师,最美的星空》这首诗,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杨律仿佛受到熏陶,也诗意十足地曼声说道:“是啊,多少个深夜,当我们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您还在秉烛伏案、精心备课。这样的夜晚,谁也数不清,也许只有您双鬓的华发方能记载一二。

现在,我提议:让我们用鲜花表达那海一般深的感激之情。”这时,全体同学起立,学生代表为一位位老师献上一束束康乃馨。在热烈掌声中,秦全高声说:“敬爱的老师,我们会永远在心里默默地为您祝福。”全班同学齐声高喊:“老师,我们爱您!祝您身体健康,永远年轻!”班会形成了第一个高潮。科任老师眼含热泪,相继发言。鼓励同学全面发展茁壮成长,祝愿班级蒸蒸日上再攀高峰。同学们真地聆听,认真地思考。随后,主持人又请各科课代表上台向各科老师献词。担任政治课的是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课代表献词说:“尽管暮霭悄悄爬上您的发梢,但您有一颗年轻的心。当我们因幼稚和冲动而犯错误时,您不是声色俱厉地训斥,而是循循善诱地教诲,象位心理医生,更象慈祥的母亲„„”于老师是位早已谢顶的中年教师,课代表三言两语便描绘出于老师的性格特点:“我们的于老师讲话刚中有柔,柔中带刚。有时也大声训斥我们两句,但是每次都是厉声之后更温柔。

犹如刚劲的一笔,末了却婀娜带过。”同学笑声刚停,外语课代表又赞美起年青的外语老师:“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牙齿,长长的头发,细细的腰身。您第一次走进教室,就让我们眼前一亮。”外语老师羞涩而高兴地抿嘴笑了。班内才子肖萌献给化学老师的是一首自己创作的诗:“你微笑的脸庞是春天的花朵,使我们陶醉;你温馨的话语是夏天的暖风,是我们振奋;你爽朗的性格是秋天的原野,是我们迷恋;您纯洁的心灵是冬天的白雪,纯净我们的心灵。是你使我们拥有了与众不同的四季,同时你也拥有了无可比拟的一生。在人生漫漫长途上,无论何时何地蓦然回首,你都将是我们青春岁月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在尊师爱师的浓郁气氛中, 灿烂的笑又飞上科任老师的脸颊。学生在这样的主题班会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尊师重教的意识。

如今,走进美丽的各个校园,总会感受到同学们浓浓的尊师之情。每天清晨,执勤的同学在自己校门口亲切地问一声:老师好!教师节,同学们会向老师送上一张张精美的贺卡,课堂上,那专心致志的目光表示出对老师的理解与支持,这些都折射出尊重教师的优良传统在我们校园所绽放出的绚丽色彩。这一切难道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吗?没有老师的影响和铸造,在校园里会有浓浓的尊师之情吗?希望那些仅会在教室里上课的教师要明白: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的意识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初中生的尊师意识培养研究 李全军 山东师范大学 -11-30

2 高校师生关系满意度研究 谢丽丽 江西财经大学 -06-01

3 论“师道尊严”的当代价值及其重塑 刘素娟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5-01

4 基于学校文化的教师教学个性研究 袁丹 西南大学 -04-10

5 免费教育师范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孙楚航 西南大学 2012-09-20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教师教学叙事或论文篇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 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从事教学工作已有一年,也尝试对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思考,但尚未有具体的心得,只有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所感所想。

(一)制定准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选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同时,要注意的是:目标的设计是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与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只有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朗读是语文教学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果说朗读是经,那么字词句的训练就是纬,朗读只有与字词句的教学与训练有机结合,才能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平时教学中,有意识的注意发现和纠正学生习惯性的错别字、错别音现象,并注意收集和整理习惯性错误读音和错误写法,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纠错意识,自觉规范汉字,以避免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

在加强学生基础的同时, 我们还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就每一篇课文的特点、作用来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在教学时便可将重点放在“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上,看来似乎仅有一点内容,但通过引导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自主学习和实践,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学生得以切实地掌握意境创作的手段,并能有意识地将之运用于日常写作之中。这样的收获比他们单纯记住了该文的中心,创作背景或字句含义要深远得多。

(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针对某部分学习内容,让学生有选择的预习、学习、收集资料,主动地寻求获得一些语文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的探究和认识活动染上强烈的、肯定的情绪色彩,从而使这种活动为人所接受和喜爱。而一个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揭题能使孩子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并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发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积极研究教法学法,充分挖掘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做文章。教师要随时随地要有教学的意识,在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对自己教学有用的东西,以便用在课堂上,或丰富课堂内容,或借此教育学生。就语文科来说,这一点确实有效。本来语文书就比较单调无味,如果不拿课外的知识来充实,那么课堂就变得索然无味了。譬如,当学生精神不集中时,也可以用与课文相关的话题来吸引学生。这一点确实很有效,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注意插入一些例子,小故事,如《理想》讲到“不幸者”指困境中的有志者时,联系古今中外的一些人物,让学生来谈谈,既加深了学生对“不幸者”的理解,又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再如《<论语>十则》中也有很多孔子小故事,跟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也有很多例子,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既熟悉又亲切,反应也不错,学习语文的兴趣相对提高了。

(四)重视阅读积累,扩大学生阅读面和知识面。

语文的有效教学是个慢功夫,语文成绩和能力提高都不会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而是要水滴石穿,潜移默化。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学要想“有效”,就必须不仅重视提高课堂的“效率”,而且注重课后阅读积累的“效果”。因为语文能力更多是靠课外读书读报,练笔摘抄,背诵朗读,点滴积累而不断提高的。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更应当努力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增大背景知识储备,更应当给予学生独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内的延伸,使二者有机的结合。比如说,在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五分钟学生讲话,内容可以设置为每日一则成语,或每天向大家介绍一部文学作品,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5分钟,学生的课外就要大量阅读积累。此外,还要多写随笔。中学生活多姿多彩,只要留心观察生活,细心思考生活,就发现很多题材可写。日积月累,让学生养成了观察大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习惯,同时也丰富学生的阅历,为日后写作内容更充实、思想更深刻、语言表达更有文采打下基础。另外对于学生的随笔,我认真地批改,并写上一些感想、鼓励性的话语,以此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加强写作训练,长期坚持下来,会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总的来说,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教师教学叙事或论文篇五

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无论教育经验还是教育体会都有很多的收获。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时时提醒我们每一个教师,关注我们教育环境中的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个体的成长背景,文化教育背景,关注他们的个性心理。在他们喜怒哀乐的表现中,捕捉他们心灵的趋向,引导他们走向积极乐观健康成长的轨道。从而收获“因材施教”“快乐受教”的双赢效应。

一、捕捉学生细微的变化良机,因材施教

进入到初一的下学期,有一些学生发生了心里的些微的变化,有浮躁情绪的学生开始稳重了一些。

比如:我班的刘勇琦同学,刚一开学我就发现这个孩子比上一学期稳重了很多,我就顺势在全班级表扬了他,然后和他的家长及时沟通了他的变化,得知这个孩子特在意我对他的看法,借着这样的机会和孩子的特点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孩子的各方面变化,家长也时常配合我加以鼓励。小到作业的质量,课堂的表现,大到为同学班级做好事。家长管理孩子有一套独特的策略,再加上特别负责,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相互交流与教育方式的沟通,这个孩子变化太大了:上课不再东张西望了,下课不再和同学打闹了,自习课也能坐住板凳学习了,上课效率也提高了。尤其是数学课,有时候板书几何推理步骤,和老师的思路没有大的出入。上课更加主动地回答理由。最重要的是他越来越懂得感恩。这些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喜人的转变。但是,在他的身上还存在着致命的缺点:愿意在老师面前表现,离开了老师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做的大多数都是表面文章,也因此导致他的成绩长进不大,这也是我针对刘勇琦这些特点要攻克的下一个难题。尽管如此,我和家长已认识到有针对性的个性教育的神奇了。

二、走进学生内心,找到解救心灵的钥匙

史玉昆同学在学习上属于班级的前五名,上学期各方面都不用老师操心。可这学期不明理由的突然住宿了,而且屡屡发生违纪现象:在宿舍借同学钱不还,内务经常不合格,和宿舍老师发生冲突,和几个科任老师顶嘴,有时甚至一天就要发生好几次这类不正常的现象。甚至和学生都畏惧的学年组长周洪磊老师叫板。面对史玉昆的这些理由我真有些措手不及。刚开学时我只是有理由就针对性的解决,认为只是他假期太松散的理由。但面对他接二连三出现这些理由的情况,我意识到他的理由不是简单的。偶然和我们临时担任地理课的心理老师谈起史玉昆,她也发现这个孩子不正常的表现。綦老师主动说:要不给他做一期的心理疏导,我说:行啊!不过,綦老师担心以心理老师的角色与该生接触,他会接受不了。我和綦老师聊了很多,綦老师也打消了顾虑,开始给史玉昆做心理疏导。经过綦老师多次与史玉良谈心,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理由在于结交了不良同年级学生王金良。因为王金良厉害,而史玉良不想让班级的学生受欺负,才表现出了以上行为。了解到这些。我想史玉昆的本质是很有正义感的,只不过是一个孩子没有把握好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我又与他的父亲交流,得知这个孩子六岁母亲就去世了。了解到这些,我从心里心疼他。我和綦老师双管齐下,以不同的身份,走进了他的心灵,让他意识到交友不善的危害。他主动向老师提出用一周的时间不再和王金良来往。也就是在这一阶段,我把目光锁定在他和什么.样的孩子来往上,我发现这个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和王金良不来往了,而且和班级同学交往的态度变得温和了。我借机会在班级表扬他。我又听同学说史玉昆和班级的赵阳关系好,心理老师也透露,史玉良有什么心里话都和赵阳说。针对这个重要的信息,我和綦老师商量:给史玉昆树立自信心,发挥他的长处来交友。让史玉良利用晚课前的时间给赵阳补习数学,他也高兴地同意了,我看到了孩子的天真和善良。一段时间后,我与赵阳交流,赵阳很高兴对我说,他的数学在史玉良的帮助下有了进步。我把这种情况告知了家长,家长打电话感谢我帮他解决了孩子补课的难题。想想这就是双赢啊!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繁琐复杂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只要我们老师用一颗敏锐而关爱的心去对待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细心培育,我们不仅会从班主任的工作中享受到快乐,而且我们也会用点点滴滴爱的雨露,让一个个春的花蕾绽放在我们教育的沃土上。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教师教学叙事或论文篇六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在《爱弥尔》一文中写道:“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致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拔不掉它们了.”

9月我接手了911班,听前任班主任和教过的任课教师反映:他们从来没有教过这样差的班级,全班45个同学,女同学都乖巧懂事、读书认真,但成绩不拔尖.21个男同学只有2个男生在认真读书,其他的男生脾气古怪,行为习惯、学习态度都很差,学习成绩极不理想,尤其是所谓的“五大金刚”每天惹是生非,不是跟同学过意不去,就是与任课老师作对.老师们每天都在倒计时,发誓九年级再也不要教他们.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既然学校领导信任我让我接手这个班,我心里也暗暗告诉自己:不管这些学生的过去怎么样,我都要尽力做好这个班的班主任,给他们的初三生活带来一些温暖和感动.

作为班主任,我一定要用一套和他们原任班主任不一样的教育管理方法来转变班级的后进男生,根据我的班主任经验,我认为要转化后进生最重要的一点是:首先要在多尊重他们独立人格的前提下,用爱去帮助学生及早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促其健康成长.今年六月这届初三学生已经顺利毕业了,回顾这一年来我在转化班级后进男生时感触真的很多呀.

一、不随意当众批评

当后进生犯错误时,不当众批评,要留个台阶.俗话说:“表扬在人前,批评要私下”.当众指责、批评学生肯定达不到好的效果,学生正在成熟过程中,尤其是初三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应“私下进行批评”,下课了找个机会像老朋友一样找他谈心,让他有发言的机会,讲出犯错的原因,冷静下来审视自己,这样才能直达他的内心,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许多学生都会感激班主任给他的这点面子、这点尊重,从而改正自己.

例如为了激励几个男同学爱好学习,我任命学习成绩在班级中游、天资聪颖的小林同学做科学课代表,有一次他没有及时上交全班同学的作业给科学老师,科学老师在课堂上问他为什么不及时上交时,他不仅不解释原因,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公然顶撞老师,最后两人差点要打了起来.当科学老师把此事告知我时,我并没有再在课堂上批评他,而是在午睡时悄悄把他喊到办公室隔壁的一间空教室里,我们两人像老朋友一样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谈.事后他果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后来的科学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科学老师道歉.此后这样的错误再也没重犯过,每次自己都能按时完成科学作业并及时上交给科学老师批改.正是因为我没有当众批评他,而是尊重他的人格,才使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过自新.在今年的中考中他的科学考出了170分的好成绩.

二、请学生坐下来谈话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曾经指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自由的.”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然而,我们平时与学生谈话的时候,却常有这样一种潜意识: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我大,你小.于是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端坐于椅子上,而学生则站立在其对面.且先不论他们的谈话内容,仅从其不同的姿势上看,就是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并以“绝对”权威自居的印象.这极易造成学生情绪紧张、焦虑、缺乏自信心等.要想让师生沟通无阻,交流无限,班主任就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让学生坐下来谈话,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呈现出真正平等的“会晤”与“对话”,也才会产生“面对面”“心与心”的有效沟通.当我们班的后进生犯错后我总会在办公室老师不多的时候,摆好板凳,倒好开水,让学生坐下来,面带微笑,平等地交流.

例如去年8月31日学生开学报到的第一天,走进教室时,我就发现最后一排的座位上不论其高矮齐刷刷一排全是男生,我马上意识到这不是一种好现象.当新教材等一切发放好了后,我要求全班同学按照高矮顺序排成两列重新安排座位,可一个不高的男生就是不肯往前挪动两排位置,并且怒气冲冲,斜着眼睛看着我.当时我并没有简单粗暴的批评他,而是平静地对他说:“你不愿调换座位,一定有自己的原因,老师希望放学后你暂时留下来,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好吗?”原来在初一的时候他的成绩在班里是中上游的水平,因为自己自控能力差,回家后每天沉湎于网络游戏,平时上学玩到凌晨两三点钟,双休日几乎每天二十四小时在玩游戏,眼睛越来越近视,成绩越来越差.家长每天打骂也无济于事,反而他的叛逆情绪更强,以致于破罐子破摔,宁可坐在最后面睡觉,也不肯把位置往前挪.听了他的这些内心想法后,我对他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总算打动他了.谈话结束后他主动换好了座位.从此以后,他真的变了,学习成绩也在慢慢提高.在今年的中考中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教师教学叙事或论文篇七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在小学语文教学岗位已走过十六个春秋。二十多年来年间,我努力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我享受着语文教学带来的快乐,享受着同学们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同时,语文教学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困惑与思考。

困惑一: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何不再浓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

有了兴趣作伴,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有兴趣作伴的学习,学生的情感始终是愉悦的,精神始终是饱满的,成效自然是高效的。

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学习的热情不再高涨。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呢?

一、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对教学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激情,学生又怎么会兴趣盎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自问:我们对教学是否充满了兴趣?我们的课堂是否充满了激情?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教学呢?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一腔热血、激情四射,一些学生却面无表情、无动于衷。教师的满腔热忱付诸东流、化为乌有,这不能不让教师感到心痛。的确,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部分学生没有表现出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也是一个客观现实。

三、教材的原因。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十分适合学生的学习。但同时不可否认,教材的部分课文太过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感受。

四、学习语文的渠道过于单一,学习的方式过于简单。教学中,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语文课本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用具,大量的练习挤占了学生们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的时间。语文学习成了识记、诵背、练习、考试……这样的学习,学生会喜欢吗?学生会感兴趣吗?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以趣激趣。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教师必须对语文教学充满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感染着学生。教师的兴趣必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激情必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只有教师对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投其所好”,使之更好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学生会不喜欢吗?

二、培养兴趣。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培养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教师有足够的耐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逐步帮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呼吸芬芳的空气,感受景色的怡人,激起情感的涟漪,这是在学习语文;让学生走进社区,感受社区的变化,体验社区人民的生活,这也是在学习语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这同样也是在学习语文。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都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也离不开课外的实践与探索。

四、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读语文课本,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情绪。为了追求高分,很多家长都反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籍,他们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他们没有认识到阅读对于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对此,许多孩子可谓是“痛心疾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读他们喜欢的书籍。与书本为友,必会受益无穷。沉浸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着一次次心灵旅行带来的快乐和悲伤,心灵一次次地受到震撼和洗礼,情感一次次地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样的阅读,知识会不丰富吗?这样的阅读,感受会不深刻吗?这样的阅读,学生会不喜欢吗?

困惑二:学生的.想象思维为何没有得到较好地发展?

爱想象,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总是喜欢在想象的王国里遨游。在他们眼里,星星会眨眼,小草会微笑,小鸟会歌唱……他们总是喜欢用独特的想象去描绘五彩斑斓的世界,总能在想象中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生活的美妙。学生在想象中理解,这是真正的理解。正如别林斯基所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爱想象的孩子是快乐的,爱幻想的孩子是幸福的。

然而,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的想象思维开始变的迟缓,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不喜欢想象。曾几何时,想象的大门正在逐步向学生们关闭。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再热衷于想象呢?

一、想象时间和机会的缺失导致了学生想象思维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想象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想象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需要有足够想象的时间和想象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给予学生充分想象的时间了吗?给予他们充分想象的机会了吗?在现有的考试评价体制下,教师们为了追求高分,引领学生进入“题海”,让学生一味地沉浸在学习中,沉浸在“题海”中;为了追求高分,我们挤占了学生太多的课余活动时间,挤占了学生想象的时间。没有充分的想象时间,学生的想象思维会得到发展吗?

科学、音乐、美术等课程对于学生的想象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这些课程往往被挤占,尤其是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没有充分想象的机会,怎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想象能力呢?

二、“标准化”的评价限制了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

很多时候,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为了让学生快捷、准确地掌握知识,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们总是以一些现成的、常规的思维去引导学生,害怕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害怕学生出错,影响分数。很多时候,教师总是对参考书爱不释手,总是热衷于“标准答案”,一切唯书是从。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书犹如一把矩尺,限制了教师的思维,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的想象思维会获得发展吗?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呢?

一、创设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学生的学习、成长应该是全方位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而是要获得全面的发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能力。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能力来换取学生分数的提高。我们要善于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科学课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平台。学生的思维会随着科学家的大胆想象而任意驰骋;音乐课上,优美、激昂的旋律会激起学生无限的遐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妙的乐池中;美术课上,伴随着学生画笔的飞舞,学生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感受艺术的快乐,感悟艺术的真谛……这些课程对于学生的想象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广阔舞台。语文课上,学生的情感应该是愉悦的,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同样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想象,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回答。如“冰融化以后是什么?”学生可以回答是“水”,也可以回答是“春天”。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其中还有一些独特、奇妙而又富有诗意的想象。只要我们给予学生足够想象的机会,我们一定会为他们的想象而欢呼、喝彩!

二、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想象的能力,我们要善于保护并不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鼓励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信的最好方法。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学生就会信心十足,就会喜欢上想象。而想象又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获,更多的快乐,他们便会更加乐此不疲。

当然,也不可否认,学生的想象也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错误而限制学生的想象,更不能因此剥夺了学生想象的机会。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给予足够的指导,肯定合理之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期望、信任、尊重。久而久之,学生不会因为害怕错误而畏惧想象,不会因为害怕指责而逃避想象。在老师一次次的尊重、信任、鼓励、期望中,学生的想象思维一定能绽放出绚丽美妙的花朵。

教而知惑,惑而思进。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必将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与探索。与困惑同行,与思索为友,相信困惑一定能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指引我们攀上更高的教学高峰,品味教学的甘甜,享受教学的幸福。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教师教学叙事或论文篇八

会教一门课,不见得能带好一个班;能当好一个教师,却未必能当好一个班主任。可见,班主任工作远比文化课教学复杂得多。要当一个好班主任,不但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更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特别是班级中少数个性较强的孩子,作为班主任,应该时刻关注他们,要用宽容、善良的心态去教育、引导,而不是挖苦、讽刺。尊重每个孩子,用教师的真诚去感动学生,让教师的真诚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我从事教育事业已经十年了,在这十年中,我一直担任高段数学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我认识的学生很多,但是真正能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却很少。说起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我的感受很深。不知道是因为我太喜欢这份工作,还是因为我作为母亲爱惜孩子的天性。遇到学生犯错误了,我都能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去解决问题,不恶语相逼,打骂解气。尽量不与学生为敌。但是一些年龄稍大的学生就故意考验老师的耐力。下面讲述的这个故事就是今年我教过的一个孩子的事。他可气又可恨,却给我的影响很深。

我接这个班是学校临时调整的,我当时既担心又着急,不知所措。因为先前就比较了解这班学生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些学生大部分比较活波、开朗、有个性,而且我还特别注意到了一个叫小伟的男孩。我了解到这个学生家庭较贫寒,父亲体弱,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有轻微的精神病,有两个姐姐正在上高中,它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也许是从小父母对他娇宠吧,他总自以为是,喜欢与同学为一点小事争论不休,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他的个性了,就不与他计较,男生都喜欢和他一起玩,于是,他的周围总有许多孩子围着转。有一次他提议凡是有违纪行为的罚扫清洁区。大家一呼百应。从那时起我就确实感到这个孩子的特别,他还很有才能。后来我就让他当班上的生活委员。他非常乐意,工作干的很出色。一年多过去了,他还是偶尔犯一些小错误,但基本还算可以。

转眼,到了六年级第二学期,我渐渐地发现他又不安分了。刚开始不交英语作业,后来在周五放学时,乘老师没在外面,就提前逃跑,更为严重的是有一次竟然聚集全班的男生下河去洗澡。我当时非常生气,找到他进行批评教育,可是他嘴上说自己错了,回到教室又依然如故。()有一次,我发现他竟然没上晚自习,这一次我没有批评他,而是给他讲道理,我讲了很多人的典型事例,他终于惭愧地低下了头,他说下次再也不敢了。

又过了一个星期,他突然说要请假,理由是他母亲精神病发作了,请假在家照顾她。我当时觉得他挺孝顺的,认为讲道理起作用了,还在班会上表扬了他。可是,他竟然三番五次地请假,理由都是与第一次相同。我非常着急,因为再过一个月就要进行升学考试了,而他还这样耽误学习。于是我找到他,当我提出要去看他母亲,还想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时,他惊慌了,他一直低着头,不说话。我意识到它一定有事瞒着我,我没有逼他,也没有让他说什么,因为我还想给他一次机会,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向我说明实事。于是我就让他先回宿舍了。第二天,他在数学作业本里给我写了一张纸条,他说:老师,昨天晚上,我回到宿舍就哭了,我真没想到你会这么有耐心,没想到你会对我这么好,而我这几天一直在骗你。其实,我妈根本没有病,我故意逃课,请假是故意想气你的。我保证以后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请你原谅我的无知,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看完这张纸条,我很茫然,不知道他又会耍什么花招。给他带课快两年了,我太了解他了,这一次我还能相信他吗?经过考虑,我决定在相信他最后一次,看他是否真的会有所转变。很快,初中招生考试紧张地开始了,又匆匆地结束了。一个月以后,我看到了成绩,我惊奇的发现小伟的数学竟然考了一百多分,而语文、英语的成绩也很不错。

通过这个孩子的故事,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学生不仅要有细心、耐心,更要有一颗诚挚的爱心。针对这些特殊的孩子,怎样才能正确的引导他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长期研究的课题。而站在教育一线的班主任更应该有宽广的心胸、坚强的毅力,要多鼓励,少训斥。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些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会到老师对他们是无私的奉献、真诚的关怀。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老师。并且在实际行动中勉励自己发奋读书,学有所为,从而以点带面激励群体共同进步。让我们都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教师教学叙事或论文篇九

如何做“教育叙事”

表面上看,教育叙事研究不过是“教学”的研究,但任何有效的教学研究总会牵涉学生或教师的“生活”。或者说,真实的教学研究往往是“教学与生活”的研究。于是,教育叙事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教学叙事和生活叙事,又由于教学叙事与生活叙事总是叙事者“个人生活史”的一系列片段,因此真实的教学叙事或生活叙事往往具有某种“自传”的性质,因此叙事研究也可以用“自传叙事”的方式提出自己受教育经历以及教育经历中发生的教学事件或者生活事件。

一、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教学案例”)。

为了让教师有话可说,学校可以配合“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或称之为“研讨课制度”)。教师在课前以“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课后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然后教师个人将自己的这节“公开课”(或称之为“研讨课”)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用钢笔录像”,也可以将这个过程解释为“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个人叙事”。

但“用钢笔录像”只是教学叙事的第一个步骤,这个步骤使“教学叙事”仅仅落实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由于“课堂教学实录”很难反映教师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所引起的“教学改进”与“教学重建”,所以,我们建议教师可以“夹叙夹议”,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有教师将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称为“插入”或“涂抹”,即教师将自己对本节课的感想“插入”到课堂教学实录中,将自己对整个教育或相关教育理念的理解“涂抹”到相关的课堂教学实录中。

之所以强调要配合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主要考虑到这两种制度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而且经过集体备课和公开课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讨论中所发现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更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教师“讲教育故事”实质是以“公开发表”作为研究的突破口。而“公开发表”又不同于一般所谓的“发表文章”。它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的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这里的“发表”实质上是一种“叙述”,“叙述”之后形成的文章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教师写教育“记叙文”或者说教师做“叙事研究”并不排斥教师写“教育论文”,但教师最好在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故事之后,再去讲教育道理。

但是,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叙述“教育故事”时,有时又会出现写“教育论文”那样的感觉,感到无话可说。我们与教师一起讨论之后,发现叙说的关键,是叙说之前的行动。所以,我们提出一条补充的策略:“教师的写作实质是一种行动方式”。这样说的反题是:“教师写作不只是为了公开发表 ”。

“写”教育故事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师“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的“反思”总是以某种教学理念的眼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的个人化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行为将经由这种“反思”发生转化。

可见,教师“写”教育事件实际上是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突破口,是变革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如果教师不改变教学,教师就无话可说。写作其实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教师不行动,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行为,教师的“叙说”将成为困难。不少教师之所以感到无话可说,原因在于写作之前没有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能够叙说的与值得叙说的,不过是在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活动之后产生的“记录”冲动与“反思”冲动。

教师的日常生活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所寻求的对教育实践的改进主要是对教学生活的改进,因此教师的叙事报告主要是由教师亲自叙述课堂教学生活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可以将这种对教学事件的叙述称为“教学叙事”。“教学叙事”类似以往人们所谈论的“教学案例”,但“教学叙事”不仅强调所叙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情节”是案例的一个核心要素),而且强调“叙述者”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外来者”,另外,作为叙事的行动研究,教师所叙述的教学事件除了“偶发事件”之外,更多地属于教师本人有意识地“改变”,是对改变之后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写作方式实质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不改变教学,教师将无话可说”。

二、生活叙事

除了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还大量地居留于课堂教学之外。所以,教师的“叙事”除了“教学叙事”,还包括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叙述,涉及教师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管理叙事”,一起构成“生活叙事”。

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中发生的某些学生生活事件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有教育意义的“班级管理叙事”(或称之为“班级管理个案”)。如果教师针对某个教育事件做一些追踪研究,那么,这种“班级管理叙事”会显得更有价值。

在我们与广州市番禺区几所中小学“合作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讲述了一系列关于学校生活的故事,比如南阳里小学林竹君老师曾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学校“扣分教育”的故事;星海中学的陈家燕校长给我们讲述了“太阳”与“北风”的故事;我们曾与南阳里小学的蔡中华校长讨论有关学校教师生活和学校管理的问题,然后借用“教学叙事”中“用钢笔录象”的做法,将讨论的过程整理成《学校管理中的规范空间与自由空间》的“对话录”。沙头中学的佟雪梅老师甚至提出“这类生活叙事比教学叙事更具有可读性,因为这些生活叙事与教学相关,又没有学科的界限,适合于所有学科的老师阅读”。

三、自传叙事

以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表达自己的信仰,至少在孔子那里已经成为一个习惯。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吾尝”二字,已接近自传叙事。荀子仿效孔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句话几乎为孔子话语的翻版。荀子不仅翻录了孔子“思不如学”的观点,也翻录了孔子“吾尝……”的自传叙事的形式。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自传”与胡适的努力相关。胡适曾热心倡导“自传”,他自己也在不同时期写过自传,为后人留下《四十自述》、《口述自传》等名篇。胡适在他《四十自述》的“自序”说:“我在这十几年中,因为深深的感觉中国最缺乏传记的文学,所以到处劝我的老辈朋友写他们的自传。”照他的说法,“我们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当老师们讲述他们自己的教育故事时,这种谈论教育的方式有些像叙述自己的“自传”。我们把它叫做“教育自传”。有时我们便建议老师们撰写简单的“教育自传”。

阅读了老师们的教育自传之后,我们发现平时那些“不知道从何说起”的老师,在教育自传里挺善于“说话”了。

最初建议老师们讲述自己的教育自传时,我们只是想从老师们的“教育自传”中了解老师们现在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过去的教育经历以及过去的受教育经历究之间的关系。这样实际上是将老师们的“自传”当作理解老师们的一种历史材料,这是社会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从老师们提供的“教育自传”来看,我们的确发现了某种相关性。但教育自传除了便于我们研究教师、理解教师之外,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价值。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让老师们以这种说话的方式学会“自我反思”。并经由“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而获得某种“自我意识”。

何以“教育自传”能够引起教师的“自我反思”?其中秘密就在于当教师撰写教育自传时,教师只需要回忆、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必再勉强自己谈论教育道理、教育理论。令人“惊异”的是,当教师在讨论会上要用教育概念来谈论教育理论时,教师显得几乎没有什么理论水平;当教师不直接谈论教育理论,只反思教育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时,教师的教育理论常常蕴涵其中,而且这些教育理论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它已经转化为教师的教育信念。

在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鼓励老师们讲自己相信的教育理论,鼓励老师们以“我认为……”或“我不认为……”等方式提出自己所相信的教育理论;当教师以这种方式提出自己所相信的教育理论时,教育理论在这里已经转换为教师的教育信念。而说出自己的教育信念,这正是我们建议老师们撰写教育自传的一个初衷。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教师教学叙事或论文篇十

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要想发挥教育叙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学校管理者需要从制度建设、氛围构造、活动开展等方面全面推进教育叙事研究的开展。

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校本叙事研究制度。完善而科学合理的研究制度是发挥学校教研组织功能、教科研工作顺利运行的保障。制定叙事研究制度时要遵循~定的原则:(l)人本性,即从满足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出发,以服务教师为宗旨,叙事研究制度要合乎学校实际并为教师所接受。(2)科学性,即制度设计遵循教育规律,符合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制度逻辑的严密性和条文之间的联系性。(3)民主性,即制度制定充分尊重教师的意愿,吸纳教师参与制度设计、方案选择等环节。(4)校本性,即制度设计时,不应照搬照抄,而要基于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水平及对科研的需求,设计适合本校实际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叙事研究制度。

第二,以活动为载体,创设浓厚的叙事研究氛围。学校良好的研究氛围是一所学校的学习、活动、研究的文化积淀。而积极开展丰富的科研活动,是学校形成良好研究氛围的主要途径。学校要经常组织有关教育叙事研究的活动,比如,组织“我的教育故事”论坛,邀请教师漫谈自己的教育故事,交流心得,各抒己见;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征文比赛,动员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故事形成文字,并且设置奖项,优秀者可推荐在公开刊物发表,也可以集结教师的优秀叙事作品,以学校文集的形式予以出版。在开展这些活动时,不仅仅只是作为履行行政管理的程序,而是每次设置一个活动主题,积极动员教师参与,引领教师反思,真正让教师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点点滴滴真诚倾诉,共同分享教育智慧和经验。

第三,给予教师发展非正式组织以科学的指导和关注。近年来,教育叙事研究“草根活动”日渐兴起,这种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非正式组织,较正式组织而言,运行机制更具灵活性、自发性,成员基于信任建立起的关系更为密切,研究氛围更为浓厚。组织内的教师通过合作叙事,讲述彼此的教育故事,共享教育经验和智慧,营造一种合作共进的科研氛围。但该组织由于缺乏学校的管理和监督、教育专家的引领,加之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成员在教育研究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认识自我价值,缺乏研究勇气,缺乏科学的科研知识,不能很好地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行长期规划。所以,学校管理者在抓好校内常规研究活动的同时,也应给“草根”组织以科学的引领和扶持,邀请教育专家给教师讲解教师科研方法和知识,帮助教师制定专业发展目标和规划,使非正式研究组织健康成长。

第四,利用校园网络空间,鼓励引导教师撰写教育博客。博客以其“发布、分享、交流”的功能优势,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教师利用博客进行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历程共享,为自身发展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学校管理者可以将教育博客作为教育叙事研究的有效平台,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故事、教育行为客观地记录下来并进行深入反思;成立校内教师博客群,定期组织主题叙事研究;定期举办校内优秀教育博客评比,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学校,撰写博客已成为教师考核的指标之一,完全与名誉利益、晋级评优挂起钩来,使博客写作染上了很大的功利色彩,很容易引起教师的逆反心理、浮躁功利思想,最终也只能是事与愿违。所以要让教师自觉、主动参与叙事写作,不是监督、硬性规定,而是重在引导。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 学院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教师教学叙事或论文篇十一

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而我认为班主任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1、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而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为了了解学生我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课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放学后和他们说说话,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学生的这一切,我就能有的放矢地去关心教育他们。

2、爱就是关怀。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入春以后,孩子感冒的比较多,我总是提醒孩子们多喝水,生病了就及时治疗,按时吃药。晚上,还要给生病的孩子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天凉了叮嘱孩子们穿戴好了再出教室,变天了告诉孩子们明天要添衣服……

3、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我们班的孩子,竟然将学校一次教师的简介中我的出生日期记下来,在我生日的那一天,竟然在学校门口等待我,迎接我,老远看到我就大声喊:“老师生日快乐……”那一天,他们格外听话,格外懂事。我的确收到了学生“深深的爱”这份特殊的礼物。

这一切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调皮的孩子要多给一些温暖,用“爱”字改变他们,理解尊重信任他们。尊重和理解是培养自主品格的养料。在班上,人人都是小主人。不用老师指定,不用编排值日表,每天卫生清扫都有学生抢着去做;班上有同学遇到困难,同学们都会主动去关心、帮助……用爱心培育孩子对集体,对他人的爱,一旦这种爱升华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那么人格大树就矗立起来了。

4、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有责任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有责任引领他们张开理想的风帆,驶向梦中的彼岸;我有责任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

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使优等生学好,也要使中等生学好,更要使学困生学好。

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小学的学生,不知天高地厚,只会随心所欲地玩闹。我每学期开学总是先对学生进行常规的教育,不仅使他们了解了一日常规,而且,对他们也有提醒的作用。并且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常规教育,如:班会上、早检时、值周总结得到红旗和没得到红旗都要进行教育。这样让他们心中有常规,时刻有常规意识。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低年级时,他们的自觉性不强,还需要时刻不放松地“看”。下课时,我先走到教室门口,站在那儿,然后目送他们一个一个走出去,还要不时地提醒,某某站排里,某某把手放下。这样的话不知说了多少。然后走出去,和他们一起玩,或看着他们玩,指导他们游戏的方法。就这样,现在下课我不再用去看着了,队伍也站得整整齐齐了。孩子们低年级时不会做值日,我就每天不到七点半就来到学校,教他们干活,手把手,一次次地教,一次次地示范。现在一切都做得井井有条。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教师教学叙事或论文篇十二

专业发展的价值

1.教育叙事研究使教师专业发展从“被动”转为“主动”

传统教育研究大都运用理性思辨的、科学实证主义的方法来进行,是一种凌驾于教育实践之上的、绝对理性的研究。其观点不可辩驳,结论不容置疑。是一种“由上而下”的研究范式。研究专家掌控了“话语权”,教师作为被动参与者,其声音经常被“忽略”,从教育的实践者退化为执行者。而教育叙事研究正真使研究回归教师的教育经验本身,回归教育生活本身,使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发出自己的声音,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它提倡教师以叙事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为教师提供了适合自身情况和需要的科研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逐步提升职业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2.教育叙事研究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

反思的实质就是自我批判,是教师“专业自修”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掌握“反思”这种方法,并在实践中将其转化为一种内在的能力,即“反思能力”。

教育叙事研究就是以多元的叙事形式来呈现和描述教师的教育事件、教育经验、教育活动的,使教师通过这种自我叙事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找出优点和不足,进而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重构教育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生活不断审视,对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进行拷问。这样,教师就会渐渐提高反思能力,潜移默化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3.教师叙事研究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合作平台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挑战,“孤军作战”已无法适应新课程变革。另外,教师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向度,专家教师和普通教师相互观摩、探讨、研究,使专家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经验逐步传授给普通教师;相同层次教师之间在教育教学上的相互支持、相互启发对其专业素质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新课程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更需要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合作的专业环境。

合作就是利用差异资源,通过互动,产生积极效益。叙事研究作为桥梁,将教师同行之间联系起来。教师们通过合作叙事,讲述彼此的教育生活和教育故事,共享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营造一种合作共进的科研氛围;通过合作叙事,教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集思广益,共同探讨研究问题的解决,并在合作研究中获得共同发展。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教师教学叙事或论文篇十三

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是指叙事研究者通过对教育事件、教育故事的描述、呈现、叙述与分析,进而挖掘内隐在教育事件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从而揭示教育的本质、规律与价值意义。其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事实本身

胡塞尔的“面向事情本身”的思想,经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改造,成为其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其含义就是通过对现象进行深描,以此揭示社会行为的实际发生过程以及事物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教育叙事研究吸收了“面向事实本身”的有益视角,强调深入被研究者的“生活世界”。与科学实证主义研究比较,教育叙事研究更加关注与人们教育经验的联系,并通过故事叙述来描述人们在自然情境下的教育经验、教育行为以及作为教育群体和个体的生活方式。在研究过程中,它所致力的不再是抽象的、普遍的原理性概括,而是在充分尊重个体的生活世界基础上,通过故事、口述、现场观察、访谈等方式来深入探索个体的教育经验和实践本身。

2.追求意义探索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的解释学核心是“理解”。这种“理解”使人类的表达具有了深层的意义,使个体生命体验得以延续和扩展。否则,没有理解,而只是文本的简单性、浅表性的陈述与呈现,那就毫无意义。教育叙事研究借鉴了解释学的这种思维和表达的模式,力求通过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呈现,在展现教育真实事件的同时,达到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沟通与融合,从而建构起一种以意义诠释为核心的`教育经验的理解方式。所以,一项优秀的叙事研究,决不能是仅仅停留在教师个人日常教育教学事件和个体心理感受的简单记录,而是要关注故事背后所隐含的教育规律和价值,在使故事本身意义丰富化、不断超越故事自身意义的同时,叙事主体也完成了对自身的自我理解、自我反思、意义探索与超越。

3.注重故事建构

教育叙事研究中的故事叙述,并不只是个体教育故事的简单陈述与描述,而是一个主客观相互建构的意义生成过程。叙事研究通过故事叙述将个体的生活经历加以描述与记录,并且逐步将经验内化为内隐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探索自身教育行为背后隐藏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以及支配自己行为的价值观念和实践理念。另一方面,叙事研究要求教师通过对故事的主观选择和建构,将自己的个人体验纳入个体发展规划中,“并在教师生活的整体社会背景和文化历史环境中去选择并解释这些经验记录,从而形成一种关于未来发展的框架,对自己的后续行为起到一种规范和引导的作用。”从以上两层意义上来说,教育叙事研究实质上就是一个客观实践、主观体验与阐释融为一体的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探索过程。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教师教学叙事或论文篇十四

叙事研究是近几年颇受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研究方法之一,而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由教师作为研究者身份从事的叙事研究,即教育叙事。教育叙事其实既可以理解为一种研究范式,也可以理解成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后者则包括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呈现研究成果。一般来说,教育叙事尤其是教师所写的教育叙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曾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师本人撰写的个人传记、个人经验总结等各类文本。教师自己叙述教育教学故事,不是要检验某种已有的教育理论,也不是为了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更不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样道理,在幼儿语言教育领域,教师也可以通过教育叙事,记录并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来评价教育教学的得失,以此改进语言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育叙事――叙什么

所谓教育叙事,是在讲一个发生在昨天或者今天的一个或感人、或发人深省等诸多感受和思考的故事。一般来说,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育叙事更多的是以教育随笔、教育笔记等形式出现,越来越多地成为幼儿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那么,对于幼儿语言教育而言,教育叙事究竟应该叙什么呢?事实上,“叙什么”也逐渐成为一线教师在教育叙事研究中面临的越来越明显的难题。根据教育叙事的含义,结合幼儿语言教育领域,我们认为,教育叙事的“叙”可以包括两方面内容。

1、个别幼儿的语言发展与指导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只要注意观察和倾听,教师随时都可以发现幼儿表现出的语言能力究竟发展到何种水平。例如,在游戏活动、自由活动中,由于幼儿身心比较放松、情绪比较高昂,更容易表现出真实的语言发展水平。而当教师发现幼儿的语言表达出现错误时,自己将采取什么方式予以指导?是现场指导,还是事后强化?哪一种方式更为有效?这些都可以成为教育叙事的内容。再则,教师所选择的教育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是否有长期的效应?在后续观察中,可以增加对该幼儿的关注和交流,以检测所选方法的有效性;观察幼儿是保持原来水平,还是不断取得进步,针对幼儿的具体表现,再做进一步指导。如果能够长期坚持,那么教师就能为班级每一个幼儿建立一个语言发展与指导档案,这样的记录过程既有助于教师或家长了解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又能找到适当地指导幼儿语言发展的方式,还可以帮助教师整体把握班级幼儿的语言发展状况,为组织实施语言教育活动提供依据。

2、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反思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个别观察与指导以外,对语言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进行反思也是教师教育叙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中,各种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正式活动,如文学欣赏活动、谈话活动、讲述活动、语言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等。相对于日常生活中教育活动的随机性、偶然性来说,正式的语言教育活动计划性、目的性更强,为幼儿创造不同的机会,对他们在日常交际中获得的语言素材进行提炼和深化,达到语言规则的理解及有意识地运用。不管是开展何种语言活动,教师预设的成分都比较多,比如说目标的设置、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等,而这样的预设是否适合幼儿,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是否取得了应有的效果,这就需要一个反思的过程。

在幼儿语言教育实践中,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有意义的事件,如幼儿生成的话题、感兴趣的知识、所选用的方法是否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等,以及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所存在的不足的思考,在日常生活的教育中怎样弥补,以及下一次活动如何继续展开……将这些内容写进教育叙事,有助于促进教师对开展各种类型语言教育活动的思考与探索,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二、教育叙事――怎样叙

“叙什么”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米”的问题。理解了幼儿语言教育实践中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教育叙事的内容,那么如何写教育叙事,才能避免目前教育叙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有感无语、故事简单、视角偏颇、个性缺失、感性理解等?针对现实问题,幼儿语言教育叙事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鲜明的主题

一个好的教育叙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有趣的论题上,它是生动事例的再现,要有一个中心论题。这类事情或令人振奋,或令人激动,或令人感慨,或令人惊诧,或令人不安,或令人悔恨,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和语言活动过程中认真观察、记录所发生的事件,并养成思考、提问的习惯,在记录中逐步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能清晰地表达、细化问题,便于处理和研究。而且,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随时抓住出现的新问题,这些都有利于叙事主题的形成和清晰化。

2、科学的理念

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教师从事教育叙事研究,必须要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支撑,才能体现叙事者一定的教育思想。通过对具体、鲜明的教育情境的回顾、剖析,内化某种教育思想,形成相应的教育信念。这就需要教师平时要注意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不断接触新的理念;同时也要注重和教育同行+的交流讨论,这将有助于走出自己的误区,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3、生动的情节

幼儿语言教育叙事,需要有生动有趣的情节,也就是说要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按一定结构展示出来,而且对“人”的刻画,要形象生动感人,同时融人教师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感受和体验,特别是伴随的思考和反思,使倾听者能够从中得到启发,与叙事者形成交流和对话。

4、深刻的思考

这是指教师在叙述生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有生动的情节,更重要的是要有“思”,在叙事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思考。这才是叙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意义的故事总是以深藏不露的方式表达某种关于教育或人生的“道理”。有“道理”,表明一个故事能够让听者听故事之后被“感动”。只讲“事”,但“理”在“事”中,构成“事理”。

三、如何运用教育叙事来评价语言教育活动

随着新《纲要》的实施和新课程的全面铺开,幼儿教师的教育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变了,幼儿的学习变了,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以新的理念实施幼儿教育,并不断地反思、整理教育,逐步凸显自己的教育思想,做一个有灵性和悟性的教师,通过教育叙事研究不断推进自己的专业成长。那么,教师的教育叙事在评价幼儿语言教育的工作中究竟有何作用呢?也可以说,怎样运用教师的教育叙事来评价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呢?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评价

在幼儿语言教育领域,教师的教育叙事离不开幼儿,主要是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详尽丰富的教育叙事研究中,所叙述的事件包含了幼儿语言发展的不足、优势、已经取得了哪些进步、适合用什么方法指导等。这些事件和反思为科学地评价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了依据。因为通过教师的叙事,我们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科学全面地考察幼儿的语言发展,可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评价幼儿,这也比较符合“重视纵向评价”的思想。不仅是教师自己,家长也可以通过教师的教育叙事看到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从而为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促进幼儿语音、词汇、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对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对教育活动的评价是幼儿园常规工作之一。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园长说,我们展示的活动是经过一次一次地研讨而磨出来的。可见,评课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的活动,既需要评价自己,也需要评价别人!而真正能够提高评课效率的一条途径就是执教教师首先要对自己设计的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这样别人的评价才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教师对活动的自我反思就是教育叙事的内容之一。教育叙事是教师不断反思、学习的结果,通过教师的教育叙事及其活动计划安排,就可以看出他们是不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组织教育活动,有没有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等。因此,教育叙事不仅有利于提高某一次活动的评价效率,也有助于评价教师的整个工作和专业发展状况,可作为幼儿教师绩效考核的一个凭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