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方案(十五篇)

最新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方案(十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22:31:18
最新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方案(十五篇)
时间:2023-01-12 22:31:18     小编:zdfb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方案篇一

我校位于镇文化区,镇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如:“江北第一苹果之乡”之美誉,有悠久的苹果栽培历史,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大棚种植,有日照巨书摩崖石刻,有全国重点建设工业镇之称。辖区居民文化层次高,关心和重视教育,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课程新编:《苹果栽培》、《大棚蔬菜种植》、《环境》等。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长:

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

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员:各教研组组长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小组,要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1)理论学习

组织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课程展示:每学年结合各教研组开发的校本课程利用教研活动对全校教师进行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三)建立了两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方案篇二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1、家乡农具超市

2、家乡农作物的调查与研究

3、校园园林艺术

4、动物大观园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林成凤

成员:李朝霞 王林凯 崔凤英 乔卫萍 曲福娟 孙秀玲 许守良 张淑凤 王洪峰 曲峰 祁锦波 仲秀丽 王曙光

㈡前期论证

1、 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 否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教师正式开题,学生自主选择。

开课之初,教师给15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㈥校本课程实施。

中心校做好监按、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㈦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导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方案篇三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根据实际,把校本课程做为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博文特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要注意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

5、实效性原则:指学校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1、教师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2、学校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职责

1、成立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教导处陈秀素主任、教科室杨公军主任、初一级部赵万顺主任、初二级部王金奎主任、初三级部吴冬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制定相关条例,加强管理和培训。

2、教导处、教科室职责:

(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开设学校课程的教师,须填写申报书,撰写课程介绍,编写所开设课程的教案。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2)组织学校课程开发学术委员会成员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3)提供课程菜单和课程介绍,组织落实课程表等工作。

(4)负责建立学校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建立学校课程学生档案。

3、各级部职责:

(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

(2)负责向授课教师提供上课学生名单,协调、管理小组活动。

(3)建立学生选课登记表,记录学生学校课程学习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依据。

4、教研组职责:

(1)组织落实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和实施工作。

(2)指导并选编校本课程。

(3)召集成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实施、编辑。

(4)总结本组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

5、授课教师职责:

(1)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测评。

(3)教师组织活动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需把好以下几关

(1)各年级段设置的校本课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2)任课教师要通过选编、自编教学内容等形式形成校本课程教案。

(3)校本课程一经开设,课程实施的老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学校安排的课程表授课,不许随意删减课时或被其它任何内容、形式所占用。

(二)学校课程的实施

1、实施流程。

(1)选课

教导处、教科室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教科室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

(2)排课

校本课程每周四安排一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3)上课

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安排好座次表,选出一名课代表,协助授课教师做好学生考勤、作业完成等工作。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上课采取走班制,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成绩考核之中。

2、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要求所有学生参加选修课程,级部主任、班主任协调指导选课,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按时出勤,遵守班级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记入学藉档案,成绩优异者优先评优。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为了保证学校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价:课程教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教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等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abcd)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学分管理相关评价表格。

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1、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学校课程建设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学校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研究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校园环境改善,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和校园网站建设,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学校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学校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方案篇四

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是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课程方案也明确规定:“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上述精神,加快规范我校校本课程管理的步伐,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特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如下。

1、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探索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校本课程体系。

2、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灵活安排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团队精神、人际交往、合作学习等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3、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改变教师只是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改变教师仅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形成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强学科的交流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4、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培训目标与现有的课程和资源,独立或合作开发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形成、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开发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应当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成长、发展出发。

2、比例均衡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保证学校各类课程都占有一定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作用。

3、综合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大多会打破学科的限制,要求多门学科的综合,但多学科的综合并不是简单相加,也不是将各种不同的内容拼盘,而是学科之间的一种有机结合。只有各种内容融为一体,组成一个整体的内容,并摆脱学科的痕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

4、课程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使课程的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在注重课程实施的同时,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反思课程方案的合理性和实施的科学性,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5、调查、研究、实验相结合的原则。要对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现状、社区的条件进行深入地调查,把这些调查结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把整个开发过程视为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6、资源共享、整合资源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尽可能地利用或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课程资源。

(二)开发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家长和行政管理人员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活动。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途径:

1、以选用和改编为基本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开发。在语文、数学、科学、社会、艺术、体育等各课程中发现最能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能适应本地区、本校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题材,发掘相应的课程资源,设计有创意的课程主题和课程单元。也可借鉴、移植其他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成果。

2、以新编和重组为基本方式,在国家课程计划给学校留出的空间内对校本课程进行自主开发。这种类型的开发尤其要注意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开发。特别是开发涉及科学与生活、历史与社会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开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快乐中学习。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还可以与教研人员、专家合作。必要时,学生、家长及社区有关人员都可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根据学校特点和实际需要,我校暂定开发以下校本课程:

科目

所有年级的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

注:每科中的具体课程可根据形势、教师能力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变动。

(一)校本课程实施的设想

1、教师培训。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作为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它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框架、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而不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方面,教会教师自己拟定一门课程的《课程纲要》,澄清课程纲要与教科书的区别,学会运用合作模式与连续模式来开发校本课程。

2、撰写《课程纲要》。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须按一般格式撰写所开设课程的详尽的《课程纲要》。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3、拟定校本课程设置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拟订三年的校本课程设置计划。

(二)校本课程评价的设想

1、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及《课程纲要》的评价。《课程纲要》由课程审议委员会最终确定可试用性,实施过程中由教务处通过听课、向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实施考核,确定出优、良、较好、一般、差五个等级,对于评价差的课程应逐步完善。

2、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注重过程评价,可以采用书面知识、制作结果定量定性的评定,也可以采用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形式。

3、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每学期都向学生和老师征求意见,校务委员会自我评价并更改。

评价的结果向相关人员公布。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有组织、落实人员、按程序实施,并有制度、设备与经费的保证。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方案篇五

阿城区料甸乡是一个满族乡,满族人民能歌善舞,祭祀、喜庆、节令无不歌舞之。歌与舞紧密相连,故歌舞音乐是其音乐的主体。满族民歌内容丰富,其歌词语言通俗、活泼,其旋律质朴、简明。音乐旋律俭约、朴实,音程跳动棱角分明,节奏短促有力、富有弹性,呈现出热烈欢快、质朴豪爽的风格。体现了东北人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为了弘扬满族文化精神。我们料甸中心小学的校本课程制定为满族歌舞开发。下面,我对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制定如下计划:

1、用资料收集、讲授法学习满族历史文化的基础知识。

2、通过对满族歌舞的视频欣赏,了解满族歌曲及舞蹈的风格特点。加深对满族歌舞的印象。

3、用传统的“心传口授”法教唱满族歌曲。

4、用模仿法学习歌舞表演。

5、用满族历史文化知识竞赛、满族歌舞大舞台等一系列评价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1、满族历史文化知识及满族歌舞的风格特点。

2、满族歌舞的视频欣赏。

3、演唱《满乡四季》、《满族姑娘》、《望祭山》、《摇篮曲》等满族歌曲。

4、满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5、学跳《腰铃舞》、《宫廷舞》、等满族舞蹈。

6、交流收集的有关满族歌舞文化的知识,展示自己的满族歌舞演出能力。

7、为学生提供舞台表演机会,使他们在舞台上展示自我,表演自己学习的满族歌舞。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学习满族歌舞的信心,弘扬满族歌舞及满族文化。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方案篇六

开发校本课程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弘扬办学特色、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我们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图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我校的总体办学水平的目的,为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特制定计划如下:

结合我校实际,构建符合我校校情的校本课程,最后我校确定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弥补原有课程本身的不足,从而满足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1、继续深化棋类校本课程开发。

根据学校已具有的一定规模的棋类校本课程,继续深化,继续编制、实施和评价一整套活动,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基于儿童立场,更多地从“儿童立场”出发,以儿童的眼光把他们个体生命对世界的真切体验自由灵性地表达出来。

2、积极开展班级合唱校本课程开发。

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更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班级氛围,本学年我们将积极开展班级合唱校本课程。

1.现实性原则: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我们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学生发展情况,以及学校各方面因素的承受能力。

2.基础性原则:校本课程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也就是为每个学生打好今后发展的基础,这就更加要求校本课程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特征。

3.发展性原则:学校教育是为学生未来做准备的,因此,课程与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1、课程具体内容由任课教师自编,报课题领导小组审查后,确定具体内容,课程内容的确定主要处在动态管理中。

2、成立课程开发小组,落实小组成员,制定活动计划、内容、活动形式、评选方法,为学生展示个性特长搭建平台,也以此来检验教师对各课程开发的阶段性小结与成果展示。

3、加大投资力度,创设开发氛围,形成浓厚的群体参与模式,激发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兴趣。

4、对校本课程开发实行规范化管理,拓宽开发范围和内容,做到“统一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统一指导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统一考评与单项研讨相结合,”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5、校本课程的实施规范与资料的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做到六有,即:有教师、有场地、有时间、有教案、有内容、有成果,使校本课程纳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同时由实验教师积累第一手材料,经过筛选、研讨、交流,不断完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需要和处境,尊重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题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价值。

评价的方法:

(1)棋类校本课程主要通过每学期进行的年级组三棋比赛,参加一年一度的区、市、省级棋类比赛以及段位晋级。通过各级各类的比赛,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掌握高超的技艺。

(2)班级合唱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通过一年一度的“班级合唱节”比赛,让全校师生参与比赛,角逐胜负,同时,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形成奋发向上的学风和良好的校风。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方案篇七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通过《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展: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3、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以“对话——探究”为总纲的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1)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开展通过“民族文化(经典文化为主)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2)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开展了“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在开发方案中为学生开列了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尝试采用以下对策:

①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首古诗文。

②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张以古诗文为内容的硬笔书法习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

③月月三个一:每月上旬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课;每月中旬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沙龙,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在每月下旬全级段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书写座右铭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

④学期三个一: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名联书法荟萃、古诗文研究优秀小论文展、诗词短剧汇报表演等);评比一次班级“读经小先生”;制作一个“亲近经典—— ‘语文与文化’主题手抄报。

4、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1)、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

③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

④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2)探索“导引—诵读—探究—拓展”课堂教学新模式

①导引: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②诵读:通读(侧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与精读(侧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相结合;美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与品读(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相结合。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③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古汉语的词法、句法现象;探究课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课文中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情结;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等。

④拓展: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5020xx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校本课程之所以命名为“传统文化”,是因为语文历来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结合我市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

①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②鼓励搜集相关资料: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搜集相关资料。学生搜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成语故事”、 “歇后语、谚语”。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又培育了爱国爱乡的热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开阔学生视野,又有利于提高运用语言文学表情达意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方案篇八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创办于1988年,位于常州市火车站东,历经几代人艰苦的努力,学校规模由小变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育质量也逐步提高。

近年来,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探索"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新课程改革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更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认识到要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必须努力探索符合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我们学校确立的培养目标是以艺术为抓手,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给学生有足够的时空去选择和创新,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在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学校一致决定根据"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原则开发剪纸课程,把它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好动、爱玩,特别喜欢动手。学生喜欢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对客观世界、自身生活的认识,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剪纸正好利用了这一特点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2、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从1988年起,学校利用美术教师的资源,开设了学生剪、刻纸兴趣小组。学生兴趣浓厚,剪、刻纸水平日渐提高。学生剪、刻纸作品先后在市少年宫、省美术馆、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英国、捷克等地方展出,并且结集出版,具有一定的基础,内部条件十分成熟。社区内有许多民间剪纸爱好者,喜爱用剪纸作品美化家庭和社区环境。开发剪纸课程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3、剪纸历史悠久,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世纪,加强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学习,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融民族性、时代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剪纸,不受年龄限制,入门容易,学生初学就可在剪纸创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剪纸创作过程的情趣性、实践性、表现内容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剪纸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一)课程总目标

了解中国剪、刻纸的历史和文化,初步掌握剪、刻纸的技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剪、刻纸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观,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改革的目标,"剪、刻纸"课程总的设计理念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1、使学生掌握剪、刻纸的相关知识。

2、掌握剪、刻纸的基本技法。

3、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剪、刻纸的悠久的历史,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的综合能力。

4、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二)课程内容

根据我们的总目标,剪、刻纸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剪、刻纸的基本技法的训练。

2、围绕剪、刻纸开展一系列活动:

(1)收集有关剪、刻纸历史背景资料,了解剪、刻纸的历史发展以及等剪、刻纸艺术门类的背景资料的收集及研究。

(2)访问民间艺人,了解各地的剪、刻纸特色,搜集相关的民间传说,了解不同地方的剪、刻纸风格及特色艺的术考察。

(3)参观各种展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传统剪、刻纸、现代剪、刻纸及中外民间剪、刻纸艺术欣赏、评价,了解历代艺术大师及代表作的艺术欣赏、评价。

(4)对学生剪、刻纸作品进行展览。

(一)实施层次

学校在抓好美术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剪、刻纸教学向课处延伸,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1、学科渗透。每门学科根据剪、刻纸课程的内容,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增加有关剪、刻纸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2、开设专题讲座。

3、围绕剪、刻纸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

4、开设剪、刻纸课。

5、开展剪、刻纸兴趣小组活动。

(1)面向全体学生。在各年级开展剪、刻纸教学。(每周在兴趣课中开设一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节剪纸课,邀请专家和民间艺人进行讲座)

(2)班级兴趣小组。选取实验班开展剪、刻纸兴趣小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剪、刻纸。开展班级剪、刻纸交流评比。

(3)校级兴趣小组。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利用周六周末艺校进行剪纸创作,研究剪纸艺术。

6、开展"剪、刻纸节"系列活动。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简单的操作实践。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受自己认知水平的限制,做什么事往往只凭单纯的兴趣,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剪、刻纸环境。学校常规管理要求中十分强调环境育人的功能,良好的环境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培养人的效果。我们开展剪、刻纸要注重创设环境氛围,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剪、刻纸宣传橱窗;在学校最中心活动区还要特建剪、刻纸作品展室。环境,让学生展示自已的成功;环境,引导学生追求学习新知识的目标。让学生一来到学校就被这浓郁的剪、刻纸环境所深深吸引。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剪、刻纸,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剪、刻纸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关剪、刻纸方面的趣闻轶事;观看有关介绍剪、刻纸家的影片,举行学生作品展、和家长一起开展剪、刻纸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受到感染、明确事理、激发热情。

2、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这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3、简单的操作实践

剪纸的表现方法很多,这里重点介绍单色剪纸:

(1)阳刻剪纸

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2)阴刻剪纸

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3)阴阳结合

阴阳结合就是根据画稿里的虚实关系的需要采取阴刻和阳刻交叉的办法,能使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主次更加分明。

(4)剪影

它通过物象外轮廓来表现形象,所以它最注意外轮廓的美和造型。我国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说,剪影以"剪纸的形式"表现了"一个高级的造型心灵"。英国民间流行的"剪影画"就是用黑纸剪出物象的影子,用黑影构成了画面,这种剪影画后来还发展成为一种电影的形式。前民主德国的剪影片《山神与打谷者》就是其中一例。中国早期的皮影戏与剪纸艺术实际上也是相互借鉴和影响的。所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独具一格的。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

通过开设剪、刻纸欣赏课,带领学生欣赏剪、刻纸作品,引领学生走入艺术殿堂。使学生们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剪、刻纸指导过程中,我们采用"一看二画三剪刻四修改五设计六评"的六步一环教学法,逐步培养学生剪、刻纸的能力:

一看看范作。学生的知觉常表现得较笼统,不易发现的特征和事物间的联系。因此应指导学生比较同类事物的不同表达方法,了解一般的表现手法。

二画画范作。学生在了解了一般表现方法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范作进行描绘,这样有利与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剪、刻纸的表现方法。

三剪刻剪刻范作。在画好范作的基础上,尝试对范作进行剪刻。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及时矫正学生的用刀的方法。

四修改修改范作。请学生对范作的剪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并请大家讨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范作进行修改。

五设计设计作品。在对范作的掌握的基础上,尝试对范作进行新的设计。

六评评作品。评作品是整个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剪、刻纸指导的延续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评、互评、点评,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剪、刻纸的兴趣。

第三阶段:了解各大流派,掌握各种剪刻纸的风格,热爱祖国优秀文化

古今剪、刻纸名家众多,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蔚县剪纸 河北剪纸 扬州剪纸 山西剪纸 江苏剪纸 安徵剪纸 湖南剪纸 山东剪纸 ......它们风格各异。在这一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各种各地剪、刻纸的代表作,让学生进行"三分钟代表作介绍",由学生自已来展示各地代表作品的风貌和品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各大流派的风格特点,为掌握各种的风格奠定基础。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长时间的临摹、剪刻,能够对某种地方剪、刻纸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印象深刻。增强了他们对祖国民间文化的热爱和对文化的理解。

(二)课程评价

评价分两部分:

其一是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校外学生作品展览,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鼓励。

其二是建立个人的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见表一)

1、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剪纸学习情况(兴趣、技能、态度等方面)。教师、同学、家长参与评价。

2、作品集:每个阶段学生的优秀作品,获奖作品,荣誉证书等。

3、小评论:针对某一作品进行的同学、老师及自己的评价。

4、期末评语:记录"家长说"、"老师说"、"同学说"、"自己说"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附:

学生剪纸内容的选择原则:

1、民族性:体现民族特色,发扬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时代性:体现时代精神,适应发展趋势,利用现代美术资源。

3、趣味性: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寓教于乐。

4、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剪纸系列课程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总体要求见下表:

年级段表现手法表现内容

低年级临摹和想像临摹为主

中年级想像和创作校园生活为主

高年级写生和创作民族民间风情为主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方案篇九

校本课程是近几年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是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英语校本课程是以英语知识为载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特长为目的。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使学生热爱英语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英语素质的一门课程。英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展无疑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并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五彩滨纷的英语学习的平台。

开设了英语校木课程,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便于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欣赏英语国家文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参与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

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运用为基本宗旨,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思与创新精神。

(1)有效性和重要性的原则。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临着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在选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经过英语教师的精选,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2)趣味性和可学性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这是开发的出发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易于学生消化学习的内容。同时,在编制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课程的内容要选择学生能接受并能理解的知识范围,而且内容要健康。

(3)现实性和应用性的原则。现实性就是要求校本课程的内容必须符合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横向思维能力。应用性就是要求在课程开发中选择最有助于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课程内容,选择具有应用价值的知识。

(1)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年龄上较小,在英语方面的知识较少,又有好动、爱表现、胆子大的心理特点,所以就初一年级的学生中开发难度小可以激发兴趣的课本剧表演、背诵诗歌、讲小故事等课程。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简单、生动活泼的视听材料,如:录像,dvd等作为教材。首先在课堂上介绍影像资料中会出现的生词并帮助学生借助图片等理解单词;用简单英语解释生词。然后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故事或是诗歌,确定朗读基调、把握主题线索、掌握轻重快慢,反复实践。教师示范朗读某一类作品,进一步体会和理解朗诵技巧。最后由学生通过移动多媒体图片或表演的方式模仿故事中某些关键句的节奏和语调,以各种单人或集体的方法复述故事或诗歌。要求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情绪饱满,仪表端庄,仪态大方,有感染力。定期开展比赛检查课程开展的效果。

(2)初二的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心理上较初一成熟,而且还需要培养阅读的能力为初三打基础,所以在初二学生中开展以经典和时尚热点相结合为教材的阅读课程。首先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文章,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课文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并把这些材料按不同内容编排成册。然后以没课时一个单元的方式给学生授课,并注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泛读和精读的方法指导,尤其是技巧上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理解这些方法技巧,并掌握它们。每月进行一次阅读理解的摸底调查,以便更好地进行评价。

(3)初三学生在英语的知识方面已经有了两年的积累,对中西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需要细化,了解中西习俗差异,要求我们学生要根据不同场合、对象、话题、身份等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语感。

2、通过听、说、读、写、唱、演、背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提高英语综合素质。

3、加强学习策略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学会共同生活,促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塑造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5、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开发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校本课程,以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1、组内开会,研讨确定课程内容。

2、各组教师通力合作,做到资源共享。

3、搜集资料,编写教材。

4、课时安排,每两周一课时。

1、课前教师布置话题,学生查找、整理、组织资料的能力。

2、课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热情,以及参与积极性。

3、组内成员合作能力。

4、学生考勤情况。

本评价不采用考试形式,根据以上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加油、需努力。

1、领导重视:学校一贯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并允诺,课题一经立项,马上拨给研究经费及其他辅助条件。

2、成员素质较高。

3、学校教研组成员团结协作,平时互相探讨的风气较好。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方案篇十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学校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辩证处理好社会需要、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关系。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健康发展出发,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课程,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

2、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对原有的学校课程及第二课堂的课程应予分析、总结,在学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根据华师大专家所制定的《英才学校校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方案》为纲领,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开发出既有时代特点又符合我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方案和教材。

3、整体构建,分步实施的原则。

校本课程是国家的课程计划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方面,必须遵循课程计划的总体要求,在研究整体课程结构的基础上确定学部校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学部的实际情况,将已趋成熟的经验进行面上推广,将必须实行但又尚未论证的内容局部试验。我们拟定将已具特色和规模的第二课堂课程渐变发展为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上,经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后将逐步开发以体现“高雅课程”与“科学家、企业家学校”课程为主的部分校本课程,做到成熟一门,开设一门。

4、普遍性和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课程的研究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普遍性的前提下,研究本校教育的个性色彩和学生群体的特点,努力创建学部的名牌特色课程。如,小学部的艺术中心已打出,要继续加强艺术基地的建设,在“特色”上做文章。

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学部校本课程的推广,把握当代课程理论发展方向,大胆实践,重视实践的理论升华,使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不断丰富。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 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现代工商活动的兴趣,进行企业家精神的熏陶。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文化素养类

艺体技能类

生活技能类

信息技术类

科学家、企业家素养类

校本课程开发走以下六个基本程序:

1、成立学部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2、进行需要评估(即可行性认定),制定并审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大致结构;

3、在理论学习、培养的基础上发动教师编写《课程纲要》、申报课程;

4、总校校本课程审议小组审议教师编写的《课程纲要》并确立可行性校本课程;

5、开题选题,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6、进行课程开发的具体工作。

校本课程实施是一个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阶段。针对这一过程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领导重视,创设课程实施的支撑条件。

(1)组织全体教师理论学习,转化教师的思想观念。

(2)学部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3)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取经、抽出资金为教师订购书籍,鼓励教师自我“充电”。

(4)对图书室、阅览室、电教设备、各专用教室等进行调整,统一部署,妥善安排各功能室的使用,保证学生有较好的活动空间和条件。

2、加强过程管理,实施校本课程

(1)安排课时,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展。在课程计划上大胆创新,1——6年级每周均安排2个课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活动。

(2)形成由学校到学生五个层面的组织管理系统。

a、学部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b、教务处

c、年级组、教研组。

d、班主任或指导教师

e、学生的学科组长

(3)使各项校本课程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制定《英才学校小学部校本课程阶段实施方案》,每学期的各项校本课程有阶段、有计划地操作。

(4)建立和课程实施有关的规章制度,对课程实施全过程的每个环节提出工作任务和质量要求。如:课题开题申请表、教师教学设计本、学生活动记录表、活动评价表、活动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课程评定方法等。

(5)分管领导亲自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及时了解教学动态。

(6)坚持利用每周的学科大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经验交流。

(7)定期请相关专家到校指导,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进程。

(8)每个学期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提高师资水平。

3、注重活动评价,检验效果

针对校本课程的特点,我们拟从以下两个层面去把握课程评价。

(1)发挥其形成性功能。对正在实践中的校本课程方案进行价值评价,以使正在实施的课程方案和计划更好地服务于课程目标或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从而体现校本课程的独特价值。

(2)发挥其总结性功能。通过搜集有关校本课程学习成果的实际证据,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做出价值判断,以验证课程的成功程度和指明改进的方向。

根据以上认识,我们拟采用多元评价、自主评价等方式对课程、学生、教师三方面进行评价的实验探索。

对课程的评价:

课程实施的各个阶段,要求学生用周记、日记、学习体会、总结、感想等形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收获和体验反映出来。争取做到每项校本课程老师都注意引导学生用日记、感想等形式来反映课程实施的体验和收获。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更注重评价学生态度、价值观,评价方式多样化,有自评、伙伴评、老师评、家长评等,评价的表达方式有等级、评语等。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方案篇十一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常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课程共同开发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不仅设想将国家必修课纳入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范畴,而且开设排球、科技种植、少年军校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我校将动员全校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人意愿,划分a、b、c三个层次,打破行政班,组建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2、分组:打破单一固定行政班的组织形式,按课程类型、学习内容、学习程度、教学目标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研究性课程以实验班进行为主,班内分组进行。

3、分块:课程编制中对时间、空间、内容模块进行分割,以保证各类课程的实施。校本课安排在周二、四下午。学校所有教学和活动场所根据课程安排划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块。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导处和教科室负责,主要负则排课、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学生选修以自愿为主,当发生某科选修的人数过多时,由班主任和教导处一起协调,建议学生选修其它学科。要求每生每学期至少选修1—2门课程。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统计班级选修人数,名单报到教导处,由教导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要求教导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对教师备课的管理和教研、科研管理由教科室负责。学校以教科研为载体,通过研究课题开发科技种植校本课程,教师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科室的指导下进行,教研组长对教科室负责。

1、明确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与专家合作,由教师教教材。

2、发挥集体的力量。课程开发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教师与专家、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3、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使其成为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要开发什么课程、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4、学校课程开发关注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校本课程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5、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家长、上级领导、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6、在学校课程开发上,无论是选用、改编或新编课程,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附安排:

校本课程课表(年级)

科 目 人数 任课教师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

手工折纸 一年级 朱焕祥 见课表 教室

科技种植(上) 二年级 谢建昌 见课表 教室、种植基地

科技种植(下) 三年级 谢建昌 见课表 教室、种植基地

国防教育 四年级 班主任 见课表 教室、操场、部队

专题日记 五、六年级 语文老师 见课表 教室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方案篇十二

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依据我校校情,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设置适合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德育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明修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1、学校德育现状

学校地处城乡交接处,学生及家长文化修养比较差,而且较易受处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学校文化氛围不容乐观。这让我们的学校管理者思考着:学校德育为何失去了实效呢?

2、学校教师资源现状。

学校位置特殊,教师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课程资源意识高,能敏锐地洞察和开发周边的课程资源,是一批能胜任德育课教学的教师。

为了促进学校整体发展促使学校形成特色,促进学校本身的发展。提高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完善教师的组织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知识掌握;促进学生个性张扬;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情感提升。为此,我校校本课程定位为《德育启蒙 创建和谐校园》,以此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活跃孩子的课余生活,成为学校德育文化特色,拓展语文课程外延,浓郁学校文化活动氛围。

1、与道德与社会课程相辅相成,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学会一些场合的文明礼貌行为。

2、突出趣味性、探究性,组织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各种情景体验中潜移默化的自觉形成文明素养。

3、充分发掘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逐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课程实施阶段大体分为5个阶段:编写教材——组织教师学习,开展活动,成果展示,创编“德育启蒙”儿童读经

1、编写教材。德育启蒙教材的选编,需要教师独具慧眼,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依据不同学段,有意识地进行推荐、选编,筛选出内容健康向上的童谣形式,教师对其进行分类汇编,如分为“孝亲篇、友爱篇、敬师篇、择友篇、布衣篇、惜字篇”等,编成富有个性化的“校本教材”,以便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组织教师学习。我们利用每周三两节课后组织教师学习,德育启蒙教材,并规定每位教师出认真自学外,还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反复地感知,体味到教材中所蕴含的内容,从教材中获得新知。

3、开展活动。“德育启蒙”儿童孝廉读经活动,琅琅上口、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童趣盎然的特点,能激起孩子们“吟诵”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不同读的形式,让孩子们吟诵教材,做到把教材吟诵得有形、有意、有情、有声。

4、成果展示。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张扬了儿童的游戏心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展示德育教育,学生可以以“说、唱、演、画、玩、用”等形式,轻松快乐地展示德育启蒙的特色。学校将举行“德育启蒙”儿童读经吟唱会,并表彰表演优秀的师生。

5、创编“德育启蒙”儿童孝廉读经。学生在学习教材,展示成果之后,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有一个生活场景让他及时地“用” 儿童孝廉读经的形式,此时,老师应着力让学生回归生活,到生活中寻找创作源泉,以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作为德育创作的对象,进行创编各具特色的德育启蒙教育。

此外,为了营造一种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具体活动如下:

(1)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大课间。

学校每天给孩子开辟20分钟的“金色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大课间”。学生把一个个儿童孝廉读经创编到属于自己喜欢的游戏中,这样,一到课间,孩子们有事干了,有些学生看到什么,就情不自禁地想创编上几句儿童孝廉读经。

(2)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展示台。

学校给每个班级专辟一个“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展示台”,学生可以在展示台上,以“书法、画画”或者以其他形式展示德育特色,也可以在展示台上,写上自己创新的儿童孝廉读经活动……通过儿童孝廉读经展示台,学生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产生内驱力,激起学德育的热情。

总之,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童趣盎然的童谣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乃至孩子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儿时走过来的,每个人也都有受教育的经历和成长的体验。只要我们用心去琢磨、去理解教育,那么道德教育就会闪烁生命的光芒、舒展个性的灵动。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方案篇十三

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近三年来,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和涪陵城区六所小学组织开展了以新六艺为内容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此基础上,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向重庆市教育学会申报了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课题。经重庆市教育学会评审,该课题获批准立项,并被确定为市级重点课题。为深化该课题研究,指导涪陵城区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建设,现结合涪陵城区小学实际,制定本课程计划。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通过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协调配合,培育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初步养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初步具有中国心理、世界眼光、传统体认、现代意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新六艺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称之为化育思想。

化育思想是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中华民族优良人文传统为依托,并批判借鉴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及现代教学论、课程论,由此探索构建的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核心信念是弘扬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文化成的理念。《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代孔颖达注释云: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先哲们的这些论述,揭示了中国古代人文化成理念的基本内涵,成为我们化育思想的理论渊源。因此,化育思想,我们也称之为化成教育思想。它是以人类优秀文化科学知识为教育内容,以化育为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基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化育思想要求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关怀;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注重培养学生关注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生存状态,勇于献身民族复兴大业。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包括新诗教、新书教、新乐教、新礼教、新科教、新武教共计六门课程。

小学新六艺课程的性质属于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由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主持,涪陵城区六所小学共同参与研究和开发。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与中国传统六艺教育有明显的传承关系,但绝不是复古。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是在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要求,对中国传统六艺教育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应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更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总的要求是:突出人文关怀,强化传统熏陶,促进个性发展;注重实践,崇尚创新,德艺双修。

小学新六艺各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新书教课程:设置书法课,改进写字课教学,强化中国书法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小学语文和艺术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书法审美意识和初步的书法审美能力。强化书写技能训练,开展必要的书法常识教学;在硬笔书法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毛笔书法教学;在学习楷书的基础上,重视行书的学习;在临摹的基础上注意体现学生个性;在字迹工整的基础上讲求字迹协调、美观。书法教学要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书法不仅在书法课(写字课)中教学,还应该在美术课中加以引导。要发挥书法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书写和欣赏过程中受到书法美的熏陶,以书品培育人品。

新礼教课程:设置礼仪课,加强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新文明风尚教育以及现代礼仪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品德课教育。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贯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批判吸取中华礼教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乡情和爱国情感,以之作为礼仪教育的情感基础。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精神,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学习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以之作为礼仪教育的认知基础。知行结合,以礼仪行为作为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实践,以礼修德,以礼立人。

新乐教课程:开设乐教课,加强和改进音乐教育。开展声乐和器乐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演唱能力和演奏技能,每个学生会演奏至少一样乐器(含竖笛或口琴)。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与新诗教、新礼教、新武教等学科的结合,拓展学校艺体教育,弘扬中国教育传统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念,以乐成人。

新武教课程:开设武术课,拓展体育课教学。弘扬中华武术传统,培养学生尚武立德,机智勇敢,拼搏进取,强身报国。新武教应与新礼教紧密结合,以礼习武,以武修德;培养学生武术活动爱好和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每个学生掌握适合小学生的武术基本功法和拳术、器械套路十套。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方案篇十四

开发校本课程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弘扬办学特色、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我们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图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我校的总体办学水平的目的, 为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特制定计划如下: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真正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并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推进特色教育项目的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逐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互相补充的课程格局。

1、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

(2)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提高教师的科研改革能力;

(3)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

2、校本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认识自我与选择学习、生活与发展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线,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增强步入社会后持续发展的后劲。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观察思考实践操作的积极体验,具有初步的策划和组织能力。

3、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我校的地理位置和街道社区的教学资源、学校的办学特色来确定,一般从以下几类中进行考虑:

(1)人文素养类,如英语阅读、唐诗鉴赏、文学名著阅读等;

(2)科学素养类,如环境保护、应用物理实验、网页制作、安全消防常识等;

(3)艺术素养类,如音乐基础知识、绘画欣赏等;

(4)身心健康学习方法类,如篮球、心理健康等。

4、校本课程的形式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主要方法。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教科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任课教师考核。

1、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根据《千年藤山,风华南台》的教材,写好教案,上好课,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保证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有在不断地实践研究中才能逐渐改善提高。我校成立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在校长的组织下将会努力开发适合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校本教育课程,并在教学中合理开展校本课的实施规化与资料的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做到六有,即:有教师、有场地、有时间、有教案、有内容、有成果。使校本课程纳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同时由实验教师积累第一手材料,经过筛选、研讨、交流,不断完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方案篇十五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育龙小学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1、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培养自信心、建立“自我概念”、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

2、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争取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撰写有特色的案例。

3、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分看重学科成绩的倾向,以学生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从实际出发,结合整体建设发展的目标和宝山区教育局开发的写字课程资源,设立了以下各学段课程内容安排:

一至三年级是折纸、写字;

四至六年级是唐宋诗词鉴赏、写字。

1、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力度,在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相关项目开发小组,设立组长,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积极组织运作,撰写方案,组织人员,落实编写任务,反馈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2、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旧课程理念,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目的,明确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拨款,立项拨款;鼓励教师结合家乡特点、特色自立、自报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对表现突出,有创新的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4、严格校本教材课程设置。把校本课程纳入正式课表,保证有课时,有教师,有课本,有计划;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有计划地灵活使用课时,对有些课作弹性化处理,使校本课程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并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资料,积累经验,不断充实完善、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5、坚持校本课程研讨制度,把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年内举行至少四次校本课程研讨活动,并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资料,有,有课题。

6、积极营造校本课程开发氛围,校本课程的限定项目和自主项目有机结合,挖掘教师内在潜力,提倡教师独立或合作申报项目,学校领导部门及时给予技术与经费方面的支持。

7、学校的各部门、各条线积极地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有利条件,如图书馆、电脑房、科技室等,专任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学校应给予有力的支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