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桥教案第二课时(9篇)

最新桥教案第二课时(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9:45:32
最新桥教案第二课时(9篇)
时间:2023-01-12 19:45:32     小编:zdfb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桥教案第二课时篇一

师:同学们,咱们学了《怀疑与学问》,知道了怀疑的精神很重要,想不想试一试?

众生:想!

师:好!我在《〈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中发现了两个小问题,今天咱们就怀疑怀疑,看一看究竟是课文对还是老师对,好吗?

众生:好!

师:那就快读书,看谁能首先发现问题!(学生积极读书)

师:谁来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生1:就是有人对《枫桥夜泊》一诗提出了新的解释,刘金写了这篇文章对这些新解进行质疑。

师:谁能说一下本文质疑了对《枫桥夜泊》的哪几种新解?

生2:一是说“乌啼”不是指乌鸦叫,而是指一座叫“乌啼桥”的桥;二是说“江枫”不是指江边枫树,而是两座叫“江村桥”和“枫桥”的合称;三是说“愁眠”不是愁闷不眠,而是指一座叫“愁眠山”的山。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新解,作者是如何反驳的?

生3:在课文的第4段,是分三步反驳:“首先”、“其次”、“第三”。

生2:不对!“首先”这部分不是反驳新解的!

生4:对!“首先”这部分是新解而不是质疑:(读课文)“首先,‘乌啼’不是乌鸦叫。因为‘乌鸦的习性,在日落之后黎明之前是不啼叫的’。那么‘乌啼’是什么呢?他们考证出,‘乌啼’者,‘乌啼桥’之谓也。说是在寒山寺西三百米处有一座乌啼桥。‘据寒山寺住持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毁于清同治年间’……”这就是新解嘛!

生3:如果说“首先”不是对新解的质疑,那么“其次”和“第三”也不应该是。可是他们明明是嘛:(读课文)“其次,你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有何文献史料为证?……安知这乌啼桥不是在《枫桥夜泊》脍炙人口之后,由好事之徒命名的呢?……第三,桥在河上,位置较低,揆情度理,不可能使人产生月亮从那个方向落下去了的印象……”这不是质疑吗?

生5:并且,“首先”这部分里也包括质疑:(读课文)“在一般情况下,乌鸦确实不在夜间啼叫,但不等于说乌鸦夜啼的情况绝对不会有。大家都知道,乐府中就有《乌夜啼》的曲名……”这不是质疑吗?

生6:我看,“首先”一词主要指第一个新解,同时也表示第一次质疑。

众生:不对!“首先”只表示第一种新解!

众生:那么“首先”、“其次”和谁搭配?(无人应答)

师:“其次”、“第三”不和其他标志性词语配合使用行不行?(学生讨论)

生7:“其次”、“第三”不和其他词配合使用是可以的。比如:“对跑操不齐这个现象,全体同学一定要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其次,体育委员的口令要响亮、规范。第三,其他班干部也要发挥作用。”(学生鼓掌)

师:这个句子的确精彩!同学们从“此种情况”往下读,看看如此理解通不通。(学生读书)

众生:只能这样理解!

众生:可是,在同一段落里出现“首先”、“其次”和“第三”很容易让人误解为同一个系统的!师:怎样才能不使人误解呢?(学生讨论)

生8:在一般情况之前加“第一”,将“其次”改为“第二”。

师:对,这样一改就一目了然了。

生9:对,但是不好。因为这是文章,用“第一”、“第二”、“第三”太死板了。不如将“其次”改为“还有”,“第三”改为“再说”。

生7:其余两个新解也要改,第二个改为“其次,就是对‘江枫’的新解了,这个新解尤其牵强”,第三个改为……不改也行,有了“其次”和“第三”就能够顺下来了。

师:妙!这样改不但灵活自然,而且两套系统都一目了然了--咱们今天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有理有据地修改了课本!孟子说,尽信书--众生:不如无书!

师:这就是怀疑的精神,发问的精神,现代社会最宝贵的创新精神!同学们要再接再厉。我感觉到还有一处地方好像有问题,同学们再读第4段,注意“第三”那部分。(学生读书)

生9:是有点问题。

师:什么问题?(无言)

师:想像你就是张继,坐在黑暗的船舱中,一抹残月吊在西天,不远处有座小桥,那残月正向……

生10:作者只是从位置的高低论证……对不起,我还是说不清。

师:这位同学已经触摸到问题的关键部位了,我们描述太阳、月亮从何方升向何方落一般怎么说?有这样的诗句吗?众生先后回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出东海”,“日薄西山”,“日落西山红霞飞”。师:还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江潭落月复西斜”(《春江花月夜》)等。同学们想一想,这些诗句中的星座、大山、大海都有什么特征?

众生:又大又远!

生10:我知道了,乌啼桥又小又近,当然不能使人产生月向那儿落的感觉。作者若从大小远近的角度来论证,就更能证明“乌啼”不是指桥了。(众生表示支持)

师:真聪明!我也是这么想的。

生11:老师,您怎样解释“月上柳梢头”?(课堂气氛为一变)

师:问得好!精彩!谁替我反驳?(学生热烈讨论,老师也恍然大悟)

生7:可以这样解释:当眼、物、月三点基本一线时,才会有“月上柳梢头”的说法。难道诗人是在乌啼桥下吗?(老师用目光鼓励生11)生11:当然不是在乌啼桥下。但如果乌啼桥能高到东山那样,不就可以三点一线了吗?所以作者从高低的角度来论证“乌啼”不是指桥是有道理的。但如果再加上远近大小的角度会更好:“桥在河上,位置较低,又远没有足够的体积和距离,不可能使人产生月向那儿落的感觉,所以‘乌啼’不是指桥。”

众生(竖起大拇指):棒!

师(也竖起大拇指):了不起!比老师想得更细致、更全面。这位同学是我们班的创新之星!他有自己的思想,会冷静地思考。这种品质难能可贵,我们要向他学习。

桥教案第二课时篇二

1、感知数字和数量的联系。

2、感受歌曲的趣味性。

感知数字和数量的联系。

感受歌曲的趣味性。

1、画有“木桥”的底图一张。

2、用剪纸的方式剪出四只连在一起鸭子,四只鸭子图片互相连接。

3、音乐《鸭子上桥》。

1、出示教具,边操作鸭子图片边示范唱《鸭子上桥。第一段,让宝宝初步感知歌曲中鸭子的数量。

2、操作图片让宝宝进一步感知鸭子的数量,并引导宝宝共同数一数。

——可以边指桥上的鸭子边大声带宝宝一起数一数。

——再次演示鸭子上桥的过程,引导宝宝一起数一数鸭子的数量。

3、出示第二段,演示鸭子下桥的过程,重点是数量部分。

4、完整欣赏歌曲,鼓励宝宝跟着一起数,唱一唱。

5、跟着音乐学一学小鸭子走路,感受歌曲的趣味性。

桥教案第二课时篇三

1、板书课题《卢沟桥的狮子》,齐读课题。

说一说,课文重点写卢沟桥,还是狮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初步感知题目告诉了课文写作的内容、重点、选材的范围,感知到题目有统摄全文的作用。)

2、自由读课文。

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3、读词语。(课件出示)

卢沟桥狮子雕刻流传吼叫

举世闻名栩栩如生形态各异

a) 自己练读。

b) 指名读(先让识字能力强的同学读,再让平时识字能力较差的同学读)。

c) 齐读。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让我们互相帮助,把课文读通顺,好不好?你们最想帮助谁?

(让平时读书不太好的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评论。对评论同学的要求是:评论别人的朗读时要先肯定优点,然后再指出不足,如果觉得自己哪些地方能够比他读得好,也可以适当范读)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两个不理解的词语:举世闻名栩栩如生

指名互助解决。

举世闻名:在全世界很有名。

(师补充: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盛赞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

栩栩如生:像活的一样。

(如果学生不能解释,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

2. 默读第二自然段,标出有几句话。

(1)齐读第一句。(板书:真有意思)

(2)从哪些句子看出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自己找到这些句子读一读,并用笔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指名汇报。

有大有小大的……小的……甚至……

样子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a) 自己读,边读边想象卢沟桥的狮子是什么样的。(自读自悟)

b) 指名读,看谁能把这些狮子有趣的样子读出来,读完后,再让学生评一评。(班内合作学习)

c) 师生合作读,感悟句式。(引导学习)

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楚。他们的样子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在朝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在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倚在大狮子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轻轻按在地上……(老师读画横线的内容)

d) 看图片自由品读。(课件出示与第二自然段内容对应的图片,欣赏后再读)

e) 在小组内展示。

f) 指名美读。

(形式多样的朗读设计,又贯穿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指点,促使学生们能兴致盎然地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在朗读中,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积累语言,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同时视觉和思维发生联系,发展想象力。)

(3)理解句式,练习说话。

a) 文中有四个“好像”。“好像”后面写的是什么?(是写的作者由看到的石狮子形象而进行的联想,这样使石狮的形态更加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b) 段末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很多,课文中仅是举了几个例子,实际上石狮子千姿百态,不可能一一写出。)

c) 卢沟桥的狮子还有什么样子的?想看一看吗?

(课件出示其他狮子姿态的图片)你最喜欢那只狮子?它是什么样子?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上“有的……好像……”向大家介绍吗?

自己想一想;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互相帮助把句子说通顺;指名说。

3、齐读最后一段。

搜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

桥教案第二课时篇四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桥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读写“血脉”、“撷取”、“飘逸潇洒”等词语,能给名词加上合适的动词以组成动宾结构的词组。

3、能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用词要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五节。

体会用词要准确。

三课时。

课时要求: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等词语意思。

2、通读课文,理清层次。

3、初步理解江南桥多的原因,造型和名称的特征,作者把家乡桥称作“我们的乐园”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了许多雄伟壮观的大桥。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与桥有关的课文,题目叫(板书)1、家乡的桥

2、齐读课题

3、审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二、预习课文。

1、生字组词。

2、,理解预习3的词。

3、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字组词。注意读音,组词是否正确。

2、理解词意。

①缀——连接,组合。课文指石阶一阶一阶连接上去。

②撷取——摘取。课文指如意桥的桥名是从王维的诗句中摘取而来的。

③刚劲雄健——强劲有力。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体强劲有力。

④飘逸潇洒一一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

3、通读课文,了解各节的大意。

①故乡江南的小河多。(板书:河多)

②小桥的数量多。(板书:小桥多)

③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多)

④小桥的名称美,来历多,字体各不相同,关于小桥的故事多。(板书:名称美)

⑤小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是孩子们的“乐园”。(板书:乐趣多)

⑥作者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忆桥)

四、根据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故乡江南的小河多。

第二段:(2—5)介绍故乡小桥的特点。

第三段:(6)作者最忆家乡的桥。

五、练习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作业。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每词抄四遍。

3、读课文三遍。

板书:

河多

小桥多

1、家乡的桥 造型多

名称美

乐趣多

忆桥

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1——3节,重点训练学生分三步体会用词的好处。

2、朗读课文第三节,完成课后练习三填空(1)。

3、准备背诵第三节。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1、指名读,讲段意。

2、重点训练体会作者用词的好处。

3、出示学习方法:

*1、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按三步学习法学习第一节。

(1)指名个别讲。

①网布——布,分布;网布,像网一样纵横交织地分布。

②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地分布在大地上。

③“网布”把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的样子写得十分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清晰的印象。

(2)小组讨论练习讲。

(3)请两个小组汇报讲。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用摘句法概括节意。

2、“连接”写出了什么?

(小桥的分布情况。)

3、“赶集要经过八座十座小桥”说明什么?

(家乡的小桥多。)

4、小结:第二节介绍小桥的数量多。作者用两个“连接”写出了小桥的分布情况,又以“赶集要经过八座十座小桥”说明家乡的小桥多。

三、学习第三小节。

1、默读第三小节,准备填空。

2、出示填空练习,学生讨论。

课文第三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和的姿态。

3、分男女生读填空答案。

4、给第三小节分层次,概括层意。

5、按层次指导背诵,学生相互试背。

6、指名试背。

四、布置作业:

l、熟背第三节。

2、熟读第四、五节,准备背诵。

3、完成练习册填空的第一部分。

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第四一六节,并能初步背诵。

2、继续练习体会用词要准确。

3、练习动宾词搭配。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思考:这节告诉我们哪些内容?

(桥名多;桥名的由来;桥名字体各异;关于桥的故事多。)

2、轻声读,用“——”划出描写家乡小桥美妙名称的句子;用“(

)”括出这些名称各是怎么来的句子。

3、讨论答案

4、男女生分别读“小桥名称美”和“桥名由来”的内容。

5、指名读描写“桥名字体各异”的句子。

6、出示句子:

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①回顾体会用词要正确的方法。

②出示三步学习法:

*1、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7、用三步法理解“相衬相映”,“平添”。

①相衬相映:相,互相;衬,映,衬托。互相衬托的意思。平添;自然而然地增加,增添的意思。

②课文指在青石上凿就的各种字体的桥名与各种姿态的桥互相衬托,让人觉得又增添了几分情趣。

③“相衬相映”把桥名字体与桥的姿态两者之间的关系写得十分准确;“平添”把这种景物造成的情调和乐趣表现得很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先指名讲,再小组讲,最后请一个小组汇报。)

8、指导试背第四节。

(二)

学习第五节。

1、默读出示课后练习4(2)填上适当的动词。

例:( 讲)故事

( )篮子( )谜语,

( )螺蛳( )胆量

( )毛蟹( )小船

2、轻声读,理层次。(总一分结构)

3、出示课后练习3填空,讨论。

课文第三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和的姿态。

课文第五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是从、、和四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课文第五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从哪几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板书:乐趣多

下棋、猜谜、讲故事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钓鱼、摸螺蛳、捉毛蟹荡舟进桥洞休息

4、齐读填空练习。

5、出示课后练习2(2)用三步学习法讨论。

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①荡:荡漾,一起一浮地波动。

送:陪送。

②小船在水波±荡漾,玩累了的孩子们平躺在小船上随着凉风的吹拂与水波的荡漾,一转眼就进入了梦乡。

③“荡”把小船在水波上移动的情景表达得十分准确形象;“送”把孩子们在凉风与水波的“陪伴”下不知不觉入睡的情景写具体了。

6、指导,试背第五节。

(三)学习第六节。

1、“忆”是什么意思?

(回忆)

2、“长相忆”是什么意思?

(长时间的回忆)

3、作者为什么要长时间地回忆家乡的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课文。

1、齐声感情朗读。

2、师小结。

四、作业:

1、填空练习:课后练习3(3)课后练习4(2)。

2、熟读课文三~五节。

河多

小桥多

1、家乡的桥 造型多

名称美 来历 形状 字体故事

下棋、猜谜、讲故事 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乐趣多 钓鱼、摸螺蛳、捉毛蟹 荡舟进桥洞休息

忆桥

桥教案第二课时篇五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连词,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易错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及连词。

初步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并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

1、一个村庄,曾经有一座窄窄的木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记叙文16课《桥》(教师板书)齐读课题。

2、作者谈歌同学们有哪些了解呢?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河北省顺平县人,当代作家,谈歌、关仁山和何申被称为“河北三驾马车”。代表作品:中篇小说《大厂》《绝屠》,短篇小说《城市票友》《绝品》等。

【设计意图】第一环节由“桥”直接导入,主要是想通过教师的导入语,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对作者简单的做一个介绍,是想让学生通过作者背景的一个初步认识,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一点辅助作用。体裁的了解,我觉得作为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的把每一篇文章的体裁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给学生,这样学习薄弱的学生,在后面理解课文分段总结主要内容的学习中我想都应该是有帮助的。

二、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78页,放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出示生字连词,并且把本课的生字注上拼音。

咆 哮 疯 狂 狞 笑 流 淌

放 肆 揪 出豹子呻 吟 胸 膛

胸 膛 搀 扶 祭奠 瞪 眼

2、听写词语 (听写本上)

咆哮(注音) 疯狂 狞笑 流淌 放肆 揪出(注音) 豹子 呻吟

胸膛 搀扶 祭奠 瞪眼

3、出示词语 检查正误 适当指导 放肆的肆字(左窄右宽)

出示:咆哮 疯狂 狞笑 流淌 放肆 揪出 豹子

呻吟 胸膛 搀扶 祭奠 瞪眼

4、拿出预习小试卷(反馈)

(1)给同音字组词

jì( )奠( )续 ( )录 ( )承

( )念 ( )算 ( )术 ( )托

( )然 ( )鱼 ( )节 成( )

药( ) 救( ) 足()

(2)给画横线的字找正确的读音并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勾

势不可当 ( dāng dǎng )咆哮 (xiāo xiào)

呻吟 (yín jīn) 狂奔 (bèn bēn)

放肆 (sī sì)窜上来(cuān cuàn)

(3)形近字组词

咆( )狞( )淌( )肆( )瞪( )

抱( )拧( )倘( )律( )澄( )

奠( )祭( )呻( )搀()

尊( )察( )伸( )馋(

(4)理解词意

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5)抄写拟人句:

① 读句子

② 理解势不可当(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是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狂奔(迅猛的奔跑,本课是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挡。)的意思

③读出语感

比较句子: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比较(1)(2)句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读句子,体会好处。

④这么凶猛的洪水,人们表现是怎样的?划一划描写人们的词语。

惊慌 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 乱哄哄

⑤人们如此的慌乱可见洪水真如猛兽。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为什么说洪水跳舞?体会拟人写法的好处。

找出课文中这样的句子,写一写,在读一读,体会好处。

拟人句1: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拟人句2: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拟人句3: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拟人句4: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设计意图】:课前出示生字连词并在生字上面注音,主要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为后面以词带句环节的教学做一个适当的铺垫。注音这项任务,我争取在每一课都有适当的体现,本课注音的两个词语,一个是“咆哮”一个是“揪出”都是结合平时教学中学生易错拼音很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的。可以随时根据不同的字音掌握学生对拼音的情况,及时订正并调整自己的教学。以备结合后面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注音训练。接着进行词句段的处理。以重点句为突破点,指导学生读书。初步体会文章在修辞手法上所表达出的作用。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1、出示阅读提示:

一部分(1~4)突遇山洪;

二部分(5~13)疏导撤离;

三部分(14~23)桥塌殉职;

四部分(24~27)祭奠英灵

2、交流反馈。

一(1~4)写山洪突然暴发,人们面临死亡的威胁。

二(5~13)写老汉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疏导人们撤离。

三(14~23)写人们安全撤离后,桥塌了,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冲走了。

四(24~27)写老太太祭奠丈夫和儿子,即被洪水冲走的老汉和小伙子。

3、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黎明,一个村子遭遇了洪水,村支书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老汉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最后老太太祭奠他的丈夫和儿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整体感知文章结构大体了解文章的脉络。让学生继续练习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方法概括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听完李老师的授课,我感觉孩子在给课文分部分环节耗费了一些时间,所以我对教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分部分之前给学生一个阅读提示,希望能对学生给课文分部分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下节课学习方向。

【设计意图】:总结概括,回顾教学内容,理清知识点,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教学感悟】20xx年3月份,我们学校举行了听小学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活动,因为我们五年级组的四位教师,按照进度都准备了小学语文人教版的教材第十册第16课,于是我们四位教师就进行了上交一篇教案,而希望能实践完成一个能形成模式性的第一课时教案,我是第四位上课的老师,所以,到了我这里就成了包葫芦头的人,于是讲完课后,做了如下整理,还希望教育界的同仁看了多提宝贵建议!以促进教学相长!

桥教案第二课时篇六

(1) 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接触桥文化,培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培养课堂口语交际的能力。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小时候,我们对桥就有一种美丽的想望,如梦一般的轻盈。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现如今,桥是如此真实地立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等你张开慧眼,去发现它的美。

今天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你们发现的“桥之美”吧。

(以手抄报和剪贴报的方式来分别展示桥之美。)

(1) 学生展示

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介绍两张报,主要围绕着主题、版面设计和材料选取等方面来解说。

(2) 教师小结

这两张报办得可真用心,小组代表也说得很精彩。今天老师在这里想强调两点:办报首先要主题明确,其次应版面新颖美观。期盼你们以后有更多更好的作品。

(以同学们自己写的有关桥的介绍性文字来展示桥之美。)

(1)学生展示

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朗读范文,一共选两篇(教师从小组成员写的`作文里选)。

朗读完后,要求其它同学说说两篇文章哪一篇更符合“介绍性文字”这个特点,为什么?并结合平时学说明文的经验,说说他们在文章里都听到了哪些有关于说明文的知识点。

(2)教师小结

本单元学习的就是说明文,都说学以致用,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要明确,写说明文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四点:认真观察说明对象,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语言要准确、周密。

(以设计未来的桥来展示桥之美。)

(1)学生展示

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介绍小组当中最具未来感的桥的设计理念。(事先请设计者将桥画在了黑板上。)

(2)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其实,“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够实现。”希望同学们学思并重,充实你的大脑,长大后,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昌盛,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老师相信你们可以做到的。

(以知识竞赛的方式来展示桥之美)。

(1) 学生展示

小组派代表上讲台组织竞赛。

(2) 教师小结

知识竞赛是最能显现一个人的知识面宽窄的活动,以后我们还会举行。那如何拓宽你的知识面呢?送你们六个字:多看书、多阅读。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同学们除了学习课本里的知识外,还要多关注课外、留心生活。

“小桥流水人家”无处不在,但又有多少人欣赏到它的美。今天我们就从不同角度欣赏到了桥之美,然而桥的美是说不尽的,这就希望同学们不要停止追寻美的脚步。加油吧!

我县崎岭乡的“桥上书屋” 多次获得建筑大奖,同学们如有可能,要求家长带你们去参观,并以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它的美。

桥教案第二课时篇七

1、认识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做事要有实际行动,不要光说不做。

教学重点:

认、写本课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因为他的桥架在嘴上,而小熊的桥架在河上”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播放多媒体课件: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河上没有桥……

这是一条水流湍急的小河,河上没有桥,怎样才能过河呢?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

(生自由发言)

2、师小结导入。

是啊!如果在河上架一座桥,那就方便多了。我们的朋友小猴和小熊也是这样想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自己读读课文,画出生字。

2、学习生字

(1)师带读生字,齐读,比赛读。

(2)师重点提示“森、便、划”的读音。

(3)说说音节的特点。

(4)游戏巩固。

课件出示架桥游戏:将木板上的词语读出来,读对一个就在桥上架一块木板,全部读对就架好了一座桥。

(5)将生字宝宝带入课文,比一比谁能将课文读得更流利。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2、小组内说说字的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

3、将你认为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轻轻地提醒你的同桌。

4、师重点指导“桥、要、没”,师范写,生描红。

5、展示优秀作品。

1、认识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做事要有实际行动,不要光说不做。

认、写本课生字,背诵课文。

理解“因为他的桥架在嘴上,而小熊的桥架在河上”这句话的意思。

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件出示词语,认读。

1、播放课文录音。

思考:谁和谁想要架桥?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3、读句子,谁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要架桥呢?

4、理解:方便。

5、学习第2自然段。

(1)要是有了桥,过河就方便多了,那么小猴和小熊又是怎样架桥的呢?谁能给大家读读第2自然段?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3)继续出示课件。

读一读,想一想:如果你是小熊,你会准备些什么东西来造桥?

(4)表演读上面两句话:男生读写小猴的话,女生读写小熊的话,边读边演。

6、学习第3、4、自然段。

(1)课件出示:河上架好了桥,是谁架的呢?

(2)课件出示:大家都在夸奖小熊,只有小猴很不好意思地站在河边。

此时此刻,小猴心里怎么样呢?为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想向谁学习?为什么?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了课文,我想对小熊说什么?想对小猴说什么?

3、师小结。

我们做事情,不能光说不做,要有实际行动。

1、在生字的教学上,还要多花一点点时间,课文分析的时间可以短一些。

2、学习生字时要重点指导“便”这个字。

桥教案第二课时篇八

师:从古至今,各种桥可以说是分门别类,风格各异,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你见过什么桥?它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桥。

板书课题:32.兰兰过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兰兰过了什么样的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1)画出文中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想一想,兰兰过了哪几座桥?

3.检查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学习情况。

(2)回答兰兰过了哪几座桥。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潜水桥、塑料桥。

(一)师:让我们先过潜水桥。

1.请大家找到写潜水桥的段落,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这座桥与我们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2.再读读,像兰兰那样过这座桥,体会过桥的感受。

(二)检查自读情况

师: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时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1.学生汇报后,引导归纳潜水桥的特点。

(1)架在水面上(2)用玻璃砖制造(3)像一座长长的房子。

提问:为什么把潜水桥比作是长长的房子?(揣摩潜水桥长、高大、结实的特点)。

潜水桥还像什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见解)

2.师: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好吗?

学生可以说书中兰兰的过桥感受,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

师:这座潜水桥我们已经走过了,现在我们把这座桥的生字学会好吗?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兰、梁、程、波、架、特、砖、各、带、坐、座

1.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交流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兰、各、坐、座、带

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师:上节课我们和兰兰一同过了潜水桥,这节课我们走一走塑料桥好不好?

1.提示学习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是怎样过潜水桥的?

(1)找出这座桥的特点。

(2)说出过桥的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汇报这座桥的特点,师总结板报书:轻巧、充气、便于携带。

(2)说出走在上面的感受。

4.我们已经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各抒己见后鼓励他们把想象中的桥画下来。

出示生字:划、采、薄、巧、稳、急

1.指导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2.指导书写急。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桥教案第二课时篇九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多,家里比较娇惯,孩子面对困境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都很差,有的时候长篇大论的说教也许不起作用,生动有趣又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谣小孩子却很乐于接受,本次活动《小熊过桥》内容比较生动有趣,念起来又很有节奏,朗朗上口,幼儿比较容易接受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幼儿进行勇敢教育,并让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困境中的同伴,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

1、理解童谣内容 ,学习有节奏的念童谣,感受童谣的节律美。

2、通过学念童谣,感受小熊在过桥过程情感变化过程,教育幼儿生活中要有乐于助人和勇敢独立的性格。

幼儿有走独木桥的经历。幻灯片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走过独木桥吗?走得时候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小熊的外婆生病了,小熊要去看他,在去的路上要走过一座竹子做成的独木桥,你们猜在过桥是小熊会遇到什么是呢?

2、出示ppt,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小竹桥,摇摇摇,你们说小熊走到桥上怎么样了?他心里有什么感觉?

(2)当小熊准备过桥时头上的乌鸦在干什么?桥下的流水怎么样了?小熊在听到乌鸦和流水的嘲笑后心里感觉怎么样了?他害怕的怎么说啊?

(3)小熊在喊妈妈的时候谁听见了?他又是怎么说的?谁来学一学。

(4)那小熊过桥了吗?小熊过桥后是怎么做的?鲤鱼乐的怎么样?

3、请幼儿跟教师一起完整观看ppt画面,边学习朗诵诗歌。

4、集体念童谣,并感知童谣的韵律美。

小朋友,你们觉得这首童谣好听吗?老师告诉你们这首童谣啊念起来很有节奏。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是押韵的,所以非常的好听,我们还可以配上身体的动作很有节奏的把它念出来呢,你们想试一试吗?

5、你们喜欢诗歌中谁?,为什么小朋友都都喜欢乌鸦和流水啊?小熊后来为什么能过桥?如果你看见别人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办?

小熊过桥是害怕的喊妈妈了,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啊?

小结:小熊在小鲤鱼的帮助下,终于勇敢的过了桥。

6、延伸——小朋友,现在你们想到怎么过桥了,现在我们再一起去玩过桥的游戏吧。

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来过桥。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河里鲤鱼跳出水,对着小熊大声叫:“小熊,小熊,别害怕,眼睛向着前面瞧!”一二三,走过桥,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