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路景观的设计手法篇一
关键词:山区公路;改造;景观设计
随着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城市公路发展较为迅速,而一些相对偏远的乡镇、村庄的公路沿线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为了使山区的交通道路方面与自然更加亲近,建设单位应该对山区的公路进行改造及景观设计。通过对原有公路路线的位置转移、将山区路线与其他公共道路有机结合或者拉长山区路线加宽路面等方法,保证山区公路的宽敞与便利,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1山区公路改造与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由于山区道路崎岖,路线设计不规格以及对地形的不熟悉,对人们的出行安全有一定的威胁,或者由于路途遥远行走不方便,耽误时间以及浪费相关资源。因此需要对山区公路进行改造与景观设计,建立一个舒适、安全、便捷的山区交通道路[1]。山区公路的改造以及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改善山区旧面貌,与自然环境和谐对应,减少车祸事故,而且可以提高山区环境保护意识和山区公路段的环境卫生水平,建立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山区新景观。利用先进技术对山区公路进行改造与景观设计,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出行安全性,山区公路的改造与景观设计对公路的顺利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山区公路的工程概况
一般情况下,山区地形由于气候条件、地质情况多变造就了山区公路改造的困难与复杂,比如,山体结构属于多石少土、山区沟壑纵横以及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开通隧道等。因此在山区公路改造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①很难掌握地质结构以及外围的环境因素,相关人员在勘察路线的时候会出现一定漏洞,加大施工的安全威胁,比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意外事故;
②由于地质复杂多变,对于公路的长久性和稳定性没有绝对保证,会严重破坏周边环境,危及人身安全;
③山区公路的相关设计不合理、不全面,隧道照明不符合相关标准等,增加山区公路改造设计的安全隐患。山区的公路建设与改造的工程中,也存在一点的问题:
①人们会忽略山区环境保护,忽视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导致山区公路与实际标准不搭调,影响山区公路的环境保护以及外观设计的美感;
②相关负责人一般会为了交通方便,而减少很多山区公路改造程序。比如,施工前地理环境的勘察、公路开发的目的不明确、对施工的具体项目没有深入的了解等问题,影响公路施工周期,增加施工成本以及影响公路的耐久性。因此应该加强人员对山区公路设计观念,普及更多的山区路线与保护环境知识,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他们对山区公路改造以及景观设计的创新思想与设计理念,构建和谐山区公路。
3山区公路改造及景观设计的施工
3.1施工安全分析
安全问题是所有工程项目的核心原则以及首要原则。由于山区公路地形复杂以及地质情况多变,因此在公路改造及景观设计中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为避免这些问题,做好相关的安全措施,具体的施工安全分析方案有:
①重视山区公路的地理结构,深入、全面的收集以及整理山区公路地形资料,了解山区的气候条件、水文结构以及路线的规划方案,为山区公路的改造及景观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②选择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低的路段,避免与周边危险性较高的物体接触,以及拉开被频繁破坏的山区路线距离,保证山区公路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③确保山区公路的改造与施工条件相符合,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顺利;
④加强山区的人文精神。在山区景观设计中,注重公路与环境的美观与协调,不仅可以确保山区公路的安全与便利,而且为山区建设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使地理环境与人力资源和谐相处。
3.2设计理念分析
在山区公路改造及景观设计中,创新山区设计理念,为共建山区公路的独特性创建良好条件,对山区公路的设计理念进行了分析。
①相关设计人员拓展公路设计思路,充分发挥创新思想,注重山区的自然属性,将公路设计方案与山区地形有机结合,科学选线,然后对山区公路进行改造以及景观设计,合理建设山区公路,体现山区风景的美观与和谐;
②转变人员对山区公路改造与设计的单一观念,重视它的应用价值,彻底贯彻山区地形以及路线的分析研究,深入了解地质选线,选取施工工程的最优项目,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可以快速有效解决施工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在施工过程中,选取公路宽度不够的位置,会出现车辆堵塞。不仅影响工程完成周期,而且破坏已完工的相关项目。
3.3工程项目分析
在山区公路的景观设计中,为使公路合理、美观且耐久,有以下几个施工项目对策进行了分析:
①对原有路线事故频繁以及设计不合理的位置,全面、深入分析。在施工改造中,优化项目类型,提高路段的安全性,减少公共物品的破坏;
②对于有弯道的路线,安装明显的安全提示路牌,以及减小公路的坡度。对于较陡峭的路段,应该整顿周边环境,比如,外围加护栏,移植树木加宽道路等等,从而减少行车安全隐患;
③山区公路改造中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和谐;尽量不要大挖大填,减少一定的经济成本,灵活安排路段改造。由于多数人对山区路线都不熟悉,为满足需求,应该在山区公路改造中,安置公路路线信息指导图,快速准确引导路人的行走方向。在山区公路的十字交叉口设置信号灯,支路口安装减速带以及在人口分布密集的公路地区安装测速区,加强人们的安全意识,避免交通意外发生。在公路景观设计同时注重服务设施,比如,在枝叶茂盛的公路附近建立休息区或观景台,体现公路交通的人性化。不仅可以让行人欣赏美景,而且可以防止司机疲劳驾驶,从而使山区公路景观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应该在山区公路改造中加入绿化设施,不仅有效利用山区的各种物种资源,而且体现出大自然真正的美,使山区公路景观与生态自然相融合。
4结束语
改建过程中,应注重山区的环境因素以及地形结构,将两者相结合,从山区整体出发,深入、全面贯彻公路改造与景观设计,保证山区公路的安全、舒适、便利,让更多的人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文章通过对山区公路的改造与景观设计的分析,采用加强安全意识、创新改造观念以及健全景观设计政策,为山区公路的顺利改造与设计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马赞.山区低等级公路升级改造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
公路景观的设计手法篇二
北京公路 > 2004年第6期
公路景观设计浅谈
杨建东 王玉峥文章来源: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
摘要 本文重点阐述了公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通过公路景观设计,使得公路建设既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环境,达到公路景观与自然景观的高度和谐。
关键词 公路景观 人文景观 四维空间 连续性 可预见性
交通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经济与交通是相辅相成的,交通发展必须依托经济,发展经济离不开交通。实施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又在于环境保护。环境和发展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维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公路景观设计不单是景观美学的设计,同时更是保护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公路设计出发,也就是从公路“起点”出发,减少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公路建设者的重要职责之一。
公路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部分。自然景观,主要是指天然形成的地形、地貌和地物,如平原、山区、草原、森林、大海、沼泽地等景物。这些景物恰恰又是单元生态系统,故又称生态景观。人文景观,是指人类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各种建筑物、交通设施、城镇、村落、庙宇等社会文化艺术景物。公路景观设计是指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应有美观的造型,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从而构成优美的自然画面。然而任何一条公路的修建,从选线、勘测设计、土石方开采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难免对沿线自然和人文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完成道路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然环境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公路景观设计,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和施工规范中,都有关于公路景观设计方面的技术规定,如1965年美国制订了《公路美化规定》,1976年日本制订了《公路绿化技术基准》,1975年原苏联制订了《公路建筑和景观设计规范》。
一、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
公路设计应从“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高设计人员设计(创作)环保景观的意识,提高设计人员灵活运用技术标准、指标的能力,使公路与地区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人文景观相协调,降低公路建设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公路景观设计应力争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公路工程结构物达到高度的协调,营造出“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环境。其构成因素一般包括:
1.视觉的连续性与可预见性
公路的道路线形实际上是三维空间曲线,平面上由直线、缓和曲线及圆曲线组成,纵面上由上、下直坡和竖曲线构成,如果引入运动的“时间”概念,也可以称为“四维空间”。因此路线的空间曲线要符合实际的空间地理,同时要考虑到公路空间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顺势而为,线性连贯,平滑直顺,使得司乘人员感到线形流畅、清晰、行驶舒适安全,满足视觉上的连续性与通透性,提高他们的警惕性与兴奋性。
汽车在行驶时,司机的视线会随着车速的加快从近视点转到远视点,视角范围从路况转换到路况及路外景观,这大大降低了司机的注意力。因此在路线设计中应避免:
(1)直线段过长,否则难与周围环境协调,易使司机感到单调和疲劳,以及容易造成行驶超速,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2)相邻曲线半径的连续性,在大半径的曲线上行驶也会诱使车速过快,如果相邻曲线的半径与之相差偏大,则容易造成司机的错误判断,引发交通事故。
因此路线设计中直线、曲线、缓和曲线的设计指标运用要灵活,在符合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做到线性均衡、连续,保证行驶的可预见性。在路线设计中掌握平、纵指标,重视公路自身的线性设计,特别是公路线形与结构物和环境的协调设计,充分优化平、纵组合,做到流畅连续。
在视线的连续和可预见性设计上,我们除了利用道路平曲线的连续性,还可以利用道路两边的高低植被、起伏地势,以及标志、标线作为诱导视线的手段。
将曲线引入公路路线造型,最初是从地形和工程要求上来考虑的,而很少考虑环保。近年来,由于高速公路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人们才逐渐意识到用美学原理设计和铺设路线的重要性。将直线与曲线的巧妙组合,不但可以创造优美的线形,也会使司机和乘客心旷神怡,得到美的享受。
2.公路景观的协调性
公路沿线的山岭、坡地、河流以及千变万化的植被,本身就已经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体现着一种自然的美与和谐。公路作为一种空间构造物,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再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公路景观设计中通过公路起伏、植被高低的变化引导视线,构造景观的节奏感。为此,设计者一定要注意开拓路外景观,尽量利用路前、路旁有趣而多样的景致,并有计划地提供一些视轴、视点和诱导视线的景物。因此,设计时:
首先,公路选线、定线时,应注意路线及其结构物的所有设计要素,要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土石方的开采量要尽量做到最小,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如风景旅游点、温泉疗养区、文物保护区等。对生态景观空间(河流、小溪、森林、沼泽地)和视觉观空间(村落、集镇等建筑群体),要避免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果无法避免,则应在设计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将公路及其结构物有机的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作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避免修建后的公路成为环境中的“一堵墙”、“一条坝”,将自然环境活生生的切开。
其次,由于公路里程较长,有可能跨越不同的行政区域、自然区域,因此可将公路划分成几个独立的路段单元,每个独立的路段单元的设计可带有地域特色,同时又要与公路整体风格互相呼应。另外主要构造物的设计,如挡土墙、防噪声设施、桥梁等,也应仔细考虑其造型要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比如一座桥梁,不仅要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而且要有新颖、优美的外形,力求与路线及其他结构物的造型充分协调。例如北京八达岭高速公路,在进入长城旅游区时,其挡墙防护栏设计为垛口形式,与长城的垛口从颜色、外形一致,给人一种很自然的感受。
第三,在设计公路景观时对公路沿线主体建筑风格、路线要素的指标、主要转弯点的位置,以及景观的装饰和绿化栽植的充实,都应在野外测量工作之前拟定,并将其记入测量工作任务单上。同时,要根据地形图、航测照片、经济评估资料及实地踏勘资料,定出建筑小区的理想界限和所要设计的内容。建筑小区的长度,应根据设计车速和公路的等级选定,一般与正常车速在3~5分钟内所走的距离相一致。在进行勘测时,应明确每个建筑小区和路线各要素的风格。每个建筑小区应有总的背景(可利用绿化方法建立)和主导建筑。
3.绿化的能动性公路路线及其结构物景观造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公路对自然风景的影响,使新建的公路能与原有景观融为一体,以便形成新的公路交通景观系统。公路景观包括路线和行车道,各种桥梁和沿线建筑,路侧和中央分隔带绿化,装饰和其它设施等,公路景观应形成统一的建筑群体,在保证全路统一建筑风格的同时,不同路段上的景观还应具有各自的特色。要充分利用绿化来补充和改善沿线景观,重点是路基边坡(也包括纵向坡)、中
央分隔绿化带,目的是使路基尽量与自然地形、现有地带的地貌相适应,与沿线的植被绿化相协调,同时绿色还可以调节人的视觉神经,消除旅途疲劳。路基边坡及中央分隔绿化带的绿化物种应当选用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同的物种,这样植被易存活,减少养护费用,还可以消除公路景观与自然景观的风格差异,让人感觉不到这是“人工”环境。
交叉口布置合理并适当绿化,可以提高对交叉口的识别能力。为节约用地和获得良好的地面结构造型效果,优化交叉口(包括匝道、升坡和匝道内的区域)的造型对创造交叉口视觉景观意义重大。现在在高速公路的立体交叉设计中,绿化设计已经受到很大的重视,立交匝道、边坡、以及匝道内的区域的设计都融合进了现代思想,被赋予了不同意义的造型,成为公路景观中的一个个亮点。
景观设计既要充分利用绿化的能动作用,将公路景观融入自然景观,又要考虑绿化植被的存活条件,利用已有的自然植被资源,再造一个“人工”的天然。
二、公路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的设计应以诱导司乘人员的视线并满足人们的视觉景观为要求。公路路线应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以避免造成空间线形扭曲、暗凹、跳跃等景观缺陷。断面的布设及路基宽度应结合自然条件灵活掌握,地形平坦、自然横坡比较缓的路段,一般以整体式路基断面为宜;地形复杂、以挖方为主,尤其是自然横坡较陡的路段,宜采用分离式路基断面,水平布置或上下错开,或设计半桥半路、半隧半路或半桥半隧,以减少纵、横断对自然景观产生的不利影响,达到保护自然环境,并增加路容多样性的目的。
设计时应保证公路交叉口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出入口应易于分辨,并通过标志、标线、绿化栽植等进行视线诱导。互通式立交出口减速车道宜设置于上坡路段,入口加速车道应设置于下坡路段,立交匝道内可绿化部分应进行绿化设计。上跨主要公路的立交桥、天桥等跨线构造物应满足桥下净空要求。各种构造物的结构、造型、材料均应与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条件相适应。
2.充分利用公路通过地带附近的景观空间。
选线时应合理确定道路与风景区的距离,避免分隔生态景观空间和视觉景观空间。公路必须穿越森林、果园、绿地时,尽量以曲线通过为宜。应当充分利用沿途孤立大树、独立山丘、瀑布、古建筑等独立景观点作为主导建筑进行景观设计。当公路绕避独立景观点时,应将景观置于曲线内侧。旅游公路越岭线的垭口处,除应有广阔的视野外,还可根据当地条件,设置适当的观景台。公路沿线服务设施宜设置于海滨、湖滨、风景名胜区附近,其型式选择应有利于风景观赏。
3.公路所形成的带状景观应与沿途空间景观环境相协调。
对山区公路应避免大填大挖而破坏自然景观。如挖方深度较大时,宜进行路堑与隧道方案的比选论证,可能引起灾害的路段宜采用隧道方案。路线通过山间谷地或路基高度较大时,应综合考虑填筑路基时对谷地通风、日照等原有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必要时应进行高路堤方案与高架桥方案的比选论证。公路通过森林区时应做好路基断面设计,应尽量避免设置深挖路堑式断面,应力求拓宽双幅公路的中央分隔带,并尽可能保留中央分隔带位置的原有林木。公路通过平原、水网区时应合理确定路基高度,沿线村庄稀疏、横向干扰少时,宜采用低路基通过,确定公路桥位时应考虑保留有价值的岸边植物。公路沿途有影响到司机视线、嗅觉的烟尘、刺激性气体发生源时,路线应布设于发生源的上风向。公路构造物及沿线设施的风格、色彩、造型应考虑景观效果,对乡村地区而言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宜简洁、明快,城镇附近、风景游览区附近的公路构造物及沿线设施应与周围环境一致,做到美观大方,并应注意与地域内民族特征及生活习俗协调统一。
4.景观设计应防止造成视觉污染。
公路用地范围内,除收费站、服务区外,一般不宜设置广告牌、宣传栏等设施。除标线、标志、护栏等按规定涂覆色彩外,一般不宜涂特别刺眼的色彩。公路雕塑小品的设置应注意色彩、造型,并不得妨碍视线。
沿线一般不宜设置雕塑小品,需要时应以单体为宜。公路沿线纳污设施、工业废物堆弃点等影响视觉景观的位置,在景观设计时应通过公路绿化或工程措施予以遮蔽。
三、结语
在公路景观设计中,要将公路自身的平纵线形、路基断面、构造物与沿线地形、地貌、生态特征以及其它自然和人文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考虑到公路景观环境要素包罗万象,设计不应将精力集中在“人造景观”上,重点应在对原有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以及公路主体与原有自然、社会环境的有机融合上。通过公路景观设计,使得公路建设既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够做到对自然环境环境破坏小,达到公路景观与自然景观的高度和谐,是我们公路建设者永远追求的目标之一。
公路景观的设计手法篇三
道路绿化设计——焦作市人民东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前期分析
道路绿化设计应该解决的问题、提供良好、安全的交通环境是首要问题,主要体现引导、诱导视线种植,防眩种植等方面;、生态防护问题,体现在遮荫、滞尘、吸收有害气体等方面;、城市形象的体现,道路是城市的风景线,道路绿化应该反映城市特色,体现城市形象。、充分考虑道路绿化的后期养护,尽力降低养护成本。利用生态学原理,使植物自然更新,最终达到稳定的道路绿化景观效果。
焦作市人民东路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人民东路是人民西路的延伸段,绿化景观设计应考虑与已建成的人民西路的景观协调问题;、与周边用地性质的协调问题;、人民路是城市主干道之一,道路景观设计应考虑体现城市形象,体现焦作作为旅游城、煤炭城、拥军城等城市特色;
4、节点的处理应考虑节点与整个道路景观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区位
人民东路(东环路――文昌路段)位于焦作市老城区南部,与新城区毗邻,规划为焦作市城市主干道。
绿化景观设计范围
焦作市人民东路绿化景观设计要求对人民东路(东环路――文昌路段)道路中央12米宽绿化分车带以及慢车道外7米宽绿化带进行绿化景观设计。
现状分析
人民东路(东环路――文昌路段)全长约5300米,道路为两板三带式,道路总宽(含人行道)76米。其中中央分车带花坛宽12米,两侧车道各17米,慢车道外各7米宽绿化带,此绿化带外各8米宽人行道。全线由西往东分别与东环路、文渊路、东二环路、山阳路、文丰路、中原路、云阳路、长林路、西径大道、宁远路、中兴路、文昌路交叉,其中在东二环路与山阳路段之间与瓮涧河交叉,现瓮涧河主要用于城市泄洪。道路周边规划用地为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与商业金融业用地。区内地下水位偏高,种植土基本为回填土,局部需做土壤改良,地形平整。
规划设计依据
河南省焦作市规划建筑设计院绘制的《焦作市人民路(东环路-文昌路)道路平面布置图》 .《焦作市人民东路绿化设计招标通告》 .《焦作市人民东路绿化设计、施工招标文件》 .《焦作园林志》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综合分析 道路性质
人民东路属于城市道路,服务对象主要为城市居民,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人民路作为城市主干道,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一个重要源头,运用绿化手段,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从源头上解决城市“热岛效应”,特别在炎热的夏季,使市民穿行在荫凉的街道上。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降低机动车造成的空气污染、噪声、吸收灰尘。枇杷、广玉兰、紫叶李、金枝槐、法国冬青、丰花月季等植物材料的应用,给市民带来了色彩斑斓的视觉感受,还起到杀菌滞尘的作用。
人民东路作为城市主干道,性质上属于城市景观大道,代表了焦作市的整体形象,应突出焦作作为省级园林城市的城市风貌与城市特色。
人民路道路现状特点及规划要求
人民西路现已通车,焦作市市政府位于人民西路中段;人民东路正在建设中。全线路板结构为双向8车道,中央12米分车带,两侧车行道各17米宽,车道外各7米宽绿化带,此绿化带外各8米宽人行道,总宽76米。道路两边规划用地为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与商业金融业用地。
标准平面结构如下:
设计指导思想
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充分考虑实地实情,使设计与施工达到完美结合。
设计原则 .生态性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焦作城市道路绿化体系的总体建设目标。
建设高标准的城市道路绿化体系,构成兼顾景观与生态功能的绿色长廊。
坚持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坚持以树为主,乔灌花草结合,实现优化配置。.安全性原则
中央分车带的绿化应采用注重景观与视线引导及指示性功能兼顾的合理化设计,同时考虑防眩设计。
在道路交叉口处,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h<0.8m的低矮灌木或地被。.协调性原则
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
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服务性原则
人民东路属于城市道路,服务对象主要为城市居民,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使道路绿化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焦作市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景观构思 景观构思基点
生态学的观点要求我们观察世界,倾听他的呼声并了解他。世界是生物和人过去到现在一直生存的地方,而且一直处在变化过程之中,我们和他们是这个现象世界的共栖者,和这个现象世界的起源和命运是联系着的。
——麦克哈格 .生态概念
生态已不仅是“生态学”中的术语,已成为影响时代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观念强调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及再利用,它强调有针对性地保护有利资源并将限制因素变为优势特点。“生态化”的设计理念引导我们塑造人工景观应以自然条件为基础。从节约、经济的角度出发,这样不仅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同时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融合”与“生长”
人民东路作为焦作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据焦作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位,与城市肌理相融合,与城市景观共生。道路景观必将与城市景观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因此我们提出了生长的概念,将道路景观视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生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与周边景观体系相连接,相渗透。
.经济原则
快速建设往往出现蔑视资源与资源浪费的失误,为了合理有效地完成建设,人民西路的景观强调低投入,即降低投资成本,降低日常维护成本,而以生态养护为主,重点地段重点投资的对策将会取得良好的效益。
.文脉延续
文脉好似城市的足迹,是一个城市精神品格形成的根本,人民东路景观应当结合城市现代多元的文化特性,同时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现“历史与未来”的共生,体现焦作市作为全国著名旅游城市及省级园林城市的城市特色,并反映焦作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景观构想 总体方案构想
运用丰富的植物元素与人工造景手法,充分考虑植物的层次、色彩等各项特性,结合植物生长变化创造出线性四维空间;中央分车带一改以往单一规则式种植,运用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灌木与乔木相搭配的种植方式,以300米为一个单位形成线性景观序列;在人行道一侧的绿化带,则着重体现物种多样性及植物的层次变化,体现景观多样性,运用各具特色的花灌木与地被组合成为一条绚丽斑斓的花带,其上方栽植行道树,营造出人行树荫下、花草随行间的城市新景观。
因考虑人民西路现已建成,风格为简约式,故而沿袭了人民西路的设计思想,构成设计方案二。
景观节点构想:
人民西路规划中少有较开阔的区域,景观节点考虑就以道路交叉口以及公交港湾等具有一定变化的景观空间,本次设计选取小巧别致,增加街口的人性化氛围。
中央分车带遇到道路交叉口位置:考虑到行车安全性与视线诱导种植,此处外侧栽植小叶女贞篱,内侧满栽美人蕉,花开繁茂,为过往司机起到提示作用,同时使道路绿化景观丰富多彩。
行车道外两侧绿化带遇到公交港湾位置:此处绿化带宽度仅为2米左右,采用满栽金叶女贞种植方式,简单质朴,与周边景观风格迥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可适当消除候车时的焦急心情。
林荫道构想
以安全性、功能性为前提,强调节奏感、韵律感,形成线形景观肌理。同时在安全性上应当满足道路设计规范要求,如防眩光、禁行要求等。生态功能上又具有遮荫、防尘、降噪等特点。
类节点进行设计:
道路交叉口处外围绿化带节点:丰富的植物色带点缀,草花、低矮花灌木与景石自然搭配,种植设计
植被景观是人民西路道路景观建设的核心,而植被绿化风格的规划控制将对城市生态格局和经济可行性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方案采用线形排列方式,以形成现代、粗犷、自然、朴实的线形景观肌理。
种植规划的原则
适地适树,道路绿地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道路绿地植物应重点选择滞尘、防风、抗污染的树种。
道路绿地植物选择应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尽量丰富植物材料。改变行道树树种单一的现象,确定骨干树种,确保道路绿化能体现出和谐统一又各具特色的整体风貌。
适当增加常绿树比例,促进道路绿地的环保及景观效果。增加中、低层树种和地被花卉,进一步丰富道路植物景观。
抗污染树种选择
根据《焦作市志》中的分析:焦作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气候区,具有优越的城市小气候环境,土壤较肥沃,适宜多种植物生长。设计选择以下抗污染树种
滞尘树种:枇杷、广玉兰、黄山栾、千头椿、悬铃木等。抗二氧化硫树种:夹竹桃、百日红、大叶黄杨、紫荆等。
具体树种设计
方案一种植设计----多元
本方案种植色彩较为丰富,部分采用色叶植被,植被的纵向即沿着道路由西向东方向进行有规律的序列变化设计,体现焦作作为旅游城市的热情及开放。
行道树:8米宽人行道两侧种植双排行道树,树种为千头椿与黄山栾,这两种行道树以主要交叉路口为单元交错种植(千头椿树干通直高大,树冠开阔,叶大荫浓,新春嫩叶红色,秋季翅果红黄相间,是优良的彩叶树种。黄山栾果色金黄,凌冬不凋);慢车道外侧种植全球五大行道树之一的悬铃木,为慢车道行人提供良好的遮荫条件。
中央分车带:注重城市道路的观赏性,采用斜向构图,并在适当位置建造微地形,其上自然式种植黄杨球;同时考虑到道路绿化的生态效应,运用满栽的枇杷、金枝槐、紫叶李分别与黄杨球间隔种植,红黄绿色彩斑斓,自然与规整富于变化;物种间运用金叶女贞篱进行分隔,凸现植物创造的丰富层次,给人以充分的视觉享受。
两侧绿化带:沿人行道一侧以自由曲线方式种植地被、花灌木,间隔建造微地形,更好的烘托出自然种植方式;沿慢车道一侧则以行道树下规则栽植小叶女贞篱的方式,行人以绿化带中间的花灌木为主要观赏点。
具体栽植品种:
人行道一侧向外依次种植:葱兰+南天竹+百日红——小叶女贞+丰花月季+法国冬青——金叶女贞+麻叶绣线菊+紫荆——白三叶+二月兰+夹竹桃——紫叶小檗+丰花月季+红瑞木——阔叶十大功劳+棣棠+石楠,形成连贯的彩色花卉、灌木带。
临慢车道一侧种植1.5米宽的规则式小叶女贞篱,使慢车道一侧绿化景观简洁、一致,创造安全的行车环境。同时遮蔽林下冬季的凋零。林下草坪选择成本低、易养护的暖季型草天堂草。
方案二种植设计(简约)
本方案种植设计强调简洁明快,植被的纵向即沿着道路由西向东方向进行有规律的序列变化设计。植被横向为4个层次变化,依次为行道树、花灌木篱、常绿灌木篱、天堂草。各个植物层次高度相近,层次分明、整齐划一,沿袭了人民西路的设计风格。
行道树:8米宽人行道两侧种植双排行道树,树种为千头椿与黄山栾,这两种行道树以主要交叉路口为单元交错种植(千头椿树干通直高大,树冠开阔,叶大荫浓,新春嫩叶红色,秋季翅果红黄相间,是优良的彩叶树种。黄山栾果色金黄,凌冬不凋);慢车道外侧种植全球五大行道树之一的悬铃木,为慢车道行人提供良好的遮荫条件。
中央分车带:以小叶女贞打底,其间运用满栽的丰花月季、百日红以40米为一个单元分别与20米南天竹间隔种植。
两侧绿化带:植被横向为3个层次变化,靠近行车道为一排悬铃木,树下小叶女贞篱沿规则曲线种植,其外侧运用紫荆、夹竹桃、法国冬青以20米为一个单元交错种植,兼顾常绿与落叶树种搭配,层次变化丰富,整体风格简洁大方。
建议
发现问题:
规划中人民东路人行道宽为8米,结合焦作市近期及中期的发展趋势来看,人行道规划为6米即可满足需要。
人行道外侧紧邻周边规划用地围墙,会为行人带来一定程度的郁闭感,同时对周边规划用地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感。
提出建议:
建议人行道宽度由规划中的8米改为6米,沿道路红线向内侧偏移2米为绿化隔离带。绿化隔离带内植被横向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行道树、常绿灌木篱与草坪。行道树品种与人行道另一侧品种保持一至,常绿灌木采用修剪成柱状的法国冬青与黄杨球紧邻围墙间隔种植,局部靠近大门的位置进行立体绿化,选用的品种为蔷薇、茑萝等攀援能力较强的多花植物。
建议平面结构如下:经济技术指标(见商务标)。
城市道路公路景观设计
公路景观的设计手法篇四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建设能力的持续增强,公路环境问题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公路建设虽然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区域生态平衡,并且破坏沿线的景观。这就对公路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界定了公路景观环境的概念,分析了当前公路景观设计的现状,并论述了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
1.公路景观环境的概念界定
1.1公路景观
所谓公路景观,主要是由公路主体、周围自然环境,即气候、水文、土壤、地质、地貌与生物等;人文景观,即各种建筑、农田、人工植被、雕塑与人工标志等所组成的综合景观体系,它所表示的是公路及其环境作为人们所看到的一种风景之特性。公路景观往往具有构成要素之多元性、时空存在之多维性、景观评价之多主体性与景观环境之多重性等特征。
1.2景观环境
所谓景观环境,主要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各种性质、各种类别与各种形式的景观集合体。景观环境并不是对区域内的景观进行简单叠加,它不仅表现出各景观所具有的个性化特点,而且还体现出各景观之间相互衬托与影响的环境氛围。
2.当前公路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公路是我国国家经济的命脉体系之一,也是经济发展的先导。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了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但是,公路交通对于环境的破坏作用也达到了极为严重之地步,主要表现在对于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音环境及自然景观等的影响。所以,强化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对公路沿线景观实施精心设计,并种植绿色植物,是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当将其纳入公路建设之中。公路景观主要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等两部分组成。自然景观主要是指天然所形成的地形、地貌与地物,比如,平原、山区、草原、森林、大海及沼泽等景物,而上述景物正好又是单元生态系统,所以又被称为生态景观。人文景观主要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物质与精神生活之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所创造出来的各类建筑物、交通设施及城镇、村落等社会文化艺术景观。公路景观设计主要是指使公路的线形与构造物具有更加美观的造型,从而和周围的环境进行充分协调,并构成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但是,任何一条公路之修建,从选线、勘察设计、土石方开采,一直到施工的全过程之中,难免会对沿线自然与人文景观造成一定之影响,但是,用最小的影响实现最大限度上的保护,这是各类景观与公路工程结构物所能实现的有限协调,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同时,在公路建设的全过程之中,应当将建设新的公路交通景观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
当前,我国公路景观设计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还不够完善。从总体上来说,主要存在下列问题:一是在景观和绿化设计当中,普遍运用了小区绿化的设计手法,太过追求局部上的效果,条块分割与人工痕迹十分明显。这是考虑到公路自身特点之结果,因此必须重视其功能上之要求与景观中的观赏性。二是设计者常常片面地强调视觉中的剧烈刺激,并未考虑到效果。实际上,这样容易让驾驶员造成视觉疲劳与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到驾驶安全。三是过于注重形式美,并未考虑到以恢复自然景观为主体,同时也忽略了植物后期管理养护之难度与成本,导致后期景观质量与绿化效果出现严重下降。
3.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
3.1公路线形的设计
对于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设计,应当要能引导司乘人员的视线,并能满足其视觉景观之要求。公路路线应当尽可能地和地形、地貌相互吻合。在几何设计中,平、纵、横等各项要求都应进行很好的配合,从而避免形成空间线形之扭曲、暗凹与跳跃等景观不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尽可能地采取分离式路基,从而减少纵横断对于自然与景观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公路交叉口进行设计时,应当具备较好的通视条件,分汇流出入口应当容易进行分辨,并且能通过标志、标线与绿化栽植等加以视线诱导。互通式立交的出口减速车道适宜设置在上坡路段上,而入口加速车道则应当设置在下坡路段上,立交匝道内可以绿化的部分应实施绿化设计。立交桥与天桥等跨线构造物则应保障桥下净空的要求。
各类构造物的结构、造型与材料等都应和当地自然与人文景观条件相互适应。
3.2公路选线的设计
公路选线应当合理地确定和风景区之间的距离,从而避免分隔生态景观空间或者视觉景观空间。在公路一定要穿越森林、果园或者绿地时,应当以曲线的形式通过,从而避免用直线线形来切割与贯通森林。应当充分地利用沿途孤立的大树、独立的山丘、瀑布及古建筑等独立景观点作为主导性建筑实施景观设计。当公路需要绕避独立景观点时,适宜把景观置于曲线的内侧。在旅游公路越岭线垭口处,除了应当
有较为广阔的视野之外,还应依据当地条件以设置合理的观景台。公路沿线的服务设施适宜设置在海滨、湖滨及风景名胜区附近,其型式的选择应当有利于观看风景。
3.3公路带状景观的设计
公路路线在通过山间谷地或者路基高度较大时,应当综合考虑到填筑路基时对于谷地通风及日照等原有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必要时应当实施高路堤方案和高架桥方案之选择论证。公路在通过森林区时,应当加强路基断面的设计,应当尽力地避免设置那种深挖路堑式断面,要努力拓宽双幅公路之中央分隔带,并尽可能地保留中央分隔带位置的原有林木。公路在通过平原与水网区时,应当合理地确定路基的高度,当沿线村庄稀疏,且横向干扰较少时,适宜运用低路基方案以通过所经过的区域,在确定公路桥位时,要考虑到保留具有价值的岸边植物。当公路沿途存在影响到司机的视线与嗅觉的烟尘、刺激性气体等发生源时,应当将路线布设在发生源上风向。
公路构造物与沿线设施之风格与色彩、造型应当考虑到景观的效果,而城镇附近与风景游览区附近的公路构造物、沿线设施则应和周围的环境一致,力求美观大方,并注重和地域民族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相互协调统一。
3.4公路绿化的设计
对于中央分隔带的绿化,一定要以遮光防眩与引导视线为目标,其高度与宽度一定要满足目前的规范性要求,防眩树种应当做到低矮、缓生与抗逆性较强,单行间距以2m至3m为适宜,地表绿化这一部分要以铺设草坪与植地被植物为主体。两侧绿化带之作用主要为防尘隔声,协调公路和周围的环境,要以落叶与常青间隔为佳,树种应当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确定。边坡绿化要求的覆盖率比较高,青绿期也长,以本地适合于绿化的野生草为佳。垂直绿化部位主要是浆砌护坡与挡墙等,可以通过在其下栽植攀援植物,比如爬山虎与凌霄等,或者在其顶部种植垂枝藤本植物,从而遮蔽构造物,并减少构造物之压迫感与粗糙感,从而起到美化路容之效果。
3.5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
沿线设施主要有公路附近的停车场、收费站、服务站所等建筑物,有隔音屏障、公路标识牌及照明设施等专用设施。公路沿线设施的形象、色彩、材质与体积等都会影响到公路景观。在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地形、环境与道路之特色,从色彩、构图及视觉等多个方面,从动态景观角度来研究公路附属设施之造型与布置,并合理地采用有特色的以及体现出当地人文景观之标志牌、防护栏等各类交通工程附属设施。在合适的路段上,应当结合以上公路附属设施之造型与布置,实施园林绿化的小品设计,从而克服大色块单调景观的单一性,还可借鉴家装装饰工艺形式,装饰美化较为呆板的公路挡墙、防撞墙与护栏等。
3.6公路景观的恢复及再造技术
对于公路景观的恢复,主要是以植被恢复为前提,要以绿为主,恢复形成和自然相互协调的植被。要利用好绿色植被,以达到预防与治理水土流失,强化路基边坡之稳定性,恢复与改善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等目的。要以植被恢复为基础,树立公路景观设计和自然景观相互协调之原则,研究引种和当地自然环境、植被生态保持一致的花草树木,从而使被恢复的植被具备较高的成活率,同时还可避免生物入侵与减少人工栽植之痕迹。因为社会经济文化之所需,常常需要对退化生态系统制定各类不同水平之恢复目标,主要包括了以下方面:一是生态系统地表基地的稳定性;二是恢复一定的植被覆盖率与土壤肥力;三是增加种类组成与生物多样性;四是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从而提升自我维持的能力;五是减少或者控制环境的污染;六是增加视觉上的享受。
综上所述,随着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深化,现代人环保意识的提升,我国的公路建设正在从以往只注重于满足公路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等要求逐步向更加重视公路建设当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方向发展。从现实因素进行考虑,我国公路景观设计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不论在公路景观环境设计的理念,还是在设计手段上,都要落后较多,且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因此,可以说我国公路景观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公路景观设计人员来说,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公路景观的设计手法篇五
。
南昌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要求
课程名称:绿地景观设计
考试班级:
论文要求:
1.论文题目—请举例论述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2.论文要求打印,字数范围为,不少于3000字。
3.论文上交时间:2012年12月2日下午4点之前。
4.写作要求(请任课教师详细说明本次论文考试的内容要求)
1)结果论文观点明确,文章结构组织合理。
2)文章论述充分,图文并茂的说明和表达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要求有一定独立的见解。
3)论文格式正确,参考文献及引住完备;(见附件范文0按时提交论文。
4)a4打印,小四,仿宋字体
严禁剽窃,抄袭等作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