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五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1:26:31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五篇)
时间:2023-01-12 11:26:31     小编:zdfb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一

2021年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有学生40人,他们大多来本村或周边村子,淳朴,活泼,积极向上。这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第一单元重在告诉学生要关爱、善待植物和动物,也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第二单元是关于安全方面的,重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危险发生后的紧急情况,同时防止事故的发生,以免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

第三单元是关于消费和理财的。告诉学生要学会合理的花费。

第四单元是关于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善于关爱别人、理解别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责任感。

三、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2021年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二)

一、学生现状分析:

我校四年级共有两个班,他们正是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判断能力,现代家庭结构导致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使学生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开始有兴趣也有能力,关注反省自己的一些学习能力,从身边的一些变化中探究其变化的原因。

二、指导思想:

本教材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2、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能力;培养毅力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获取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4、感受家乡及家乡人各方面的发展进步,了解家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树立家乡小主人意识,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6、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在集体生活中》、第二单元为《学习更上一层楼》、第三单元为《我的家乡》、第四单元为《家乡的变化》。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形式,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4、充实教学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的需要。

6、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021年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三)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

本册教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色:

1、主题板块相对独立,“同心圆”交叉递进的方式建构教材体系。

2、采用跨学科、融会综合的教材编写模式。

3、在内容上遵循三原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适当拓展;以生活原型为依据使内容生活化,标准化;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4、教材内容呈现上采取小切口、层层深入的方式,给学生亲切自然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特制定本期教学计划:

三、教学目标

(一)本教材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2、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能力;培养毅力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获取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4、感受家乡及家乡人各方面的发展进步,了解家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树立家乡小主人意识,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基本理念:

1、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必须采取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形式,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4、充实教学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的需要。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二

2017-2018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例如,今天的儿童在早期的社会性生活中,由于自我中心的存在以及家庭中容易出现的放纵,使得一部分儿童自认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规则意识比较模糊。随着集体生活与合作活动的逐步拓展,以及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学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又如,目前我国有残疾人6000多万,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今天帮助残疾人,支持、搞好残疾人事业,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只知索取,不知奉献”,人与人之间不能互相互相尊重。面对与自己不一样的残疾人,他们可能会觉得好笑,有时甚至会嘲笑、瞧不起,还可能会戏弄残疾人。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具有同情心与爱心,并让学生乐意努力去帮助他们。

此外,四年级的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也日益频繁,独立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学生从平时亲身经历的事实中理解生活与交通运输业的双向关系,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社会知识,从而更好地去适应生活和创造未来。

四、教学措施: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4.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故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1),以趣激情,导入新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以趣激情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2)知中生情,学文明理。学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认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爱之切”,因而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在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情理交融,辨析导行。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知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辨析导行”十分重要。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思想品德课还必须安排一定时间供学生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认知,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要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三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

本册教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色:

1、主题板块相对独立,“同心圆”交叉递进的方式建构教材体系。

2、采用跨学科、融会综合的教材编写模式。

3、在内容上遵循三原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适当拓展;以生活原型为依据使内容生活化,标准化;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4、教材内容呈现上采取小切口、层层深入的方式,给学生亲切自然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特制定本期教学计划:

三、教学目标

(一)本教材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2、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能力;培养毅力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获取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4、感受家乡及家乡人各方面的发展进步,了解家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树立家乡小主人意识,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基本理念:

1、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必须采取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形式,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4、充实教学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的需要。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有学生40人,他们大多来本村或周边村子,淳朴,活泼,积极向上。这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第一单元重在告诉学生要关爱、善待植物和动物,也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第二单元是关于安全方面的,重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危险发生后的紧急情况,同时防止事故的发生,以免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

第三单元是关于消费和理财的。告诉学生要学会合理的花费。

第四单元是关于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善于关爱别人、理解别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责任感。

三、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

一、学生现状分析:

我校四年级共有两个班,他们正是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判断能力,现代家庭结构导致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使学生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开始有兴趣也有能力,关注反省自己的一些学习能力,从身边的一些变化中探究其变化的原因。

二、指导思想:

本教材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2、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能力;培养毅力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获取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4、感受家乡及家乡人各方面的发展进步,了解家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树立家乡小主人意识,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6、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在集体生活中》、第二单元为《学习更上一层楼》、第三单元为《我的家乡》、第四单元为《家乡的变化》。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形式,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4、充实教学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的需要。

6、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1.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安排

2.鄂教版品德与社会《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的教学设计

3.鄂教版品德与生活《爱护我们的朋友》教案

4.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5.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6.《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7.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8.鄂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卷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四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届四年级共有二个班,名学生,其中成绩较好地约有18人,这部分学生头脑灵活、爱动脑筋、学习方法好能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兴趣一般的约有15人左右,这部分学生也比较聪明,只是学习上比较懒惰,不太注意积累好的学习方法,不能积极主动的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兴趣差的约有5人,这部分学生底子较差,学习态度不踏实,自卑心理严重,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想办法改善他们存在的消极学习问题。

二、教材简析: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是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为重要的理论依据,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要求来编写,这册教材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主动发展,全面体现科学课程改革精神,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本册教材注重各部分的知识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能力和演示能力,一共21课,分四个部分:

一、旗杆和影子(1——5)课,涉及简单机械,方向和影子;

二、寻访校园的动植物(6——10)课,内容涉及到动物的观察与探究;

三、明天的天气(11——17)课,内容以风雨为主线;

四、我们在校园运动(18——21)课,内容都是让学生从运动入手探究人的身体的科学奥秘。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校园动植物的研究,对所采取的探究方法加以总结、丰富、发展,并不断运用到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中。

2、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天气去认真地观察、研究、发现问题,并想办法探索其中的奥秘,感受身边处处有科学,进而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与研究,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对数据分析与综合等方面的能力。

4、引导学生获取有关天气的科学奥秘,了解风雨的形成。

四、教改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

2、加强观察、实验、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

3、大胆放手,以学生为主体。

4、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加强直观教学,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5、实施实验操作。例如:说明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声音的产生,蒸发、沸腾、凝结等的实验。

6、注意通过实验发展儿童智力,培养儿童的能力。

7、让学生多动手,亲自实验广泛合作讨论。让学生多联系实际,并且将实验应用到实际中。

五、教学进度表

单元

节次

合计节次

1、我们又长大了

一、旗杆和影子

2、升旗台在哪里

3、国旗是怎样长起来的

4、旗杆的影子

5、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自由研究

二、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

6、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

7、观察一棵树

8、小动物的家

9、观察蚂蚁

10、更多的小动物

自由研究

三、明天的天气怎样

11、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四、我们在校园里运动

12、追寻风的足迹

13.是谁制造了风

14.云的观测

15.下雨啦

16.雨下得有多大

17..明天的天气怎样

自由研究

18.运动前后

19.运动与呼吸

20.运动与心跳

21.运动与大脑

自由研究1 1 1 1

1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五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我们天天在进步》、第二单元《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第三单元为《我们出行真方便》、第四单元为《工农 业与我们的生活》。其编排特点如下:

(一)从多方面展示社会生活,在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帮助 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下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 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 写的“暗线”。第四单元以通信方式、通信的历史演变、未来通信的发展作为基 本事实,将文明通信,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 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的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有利 于实现品德教育的无痕性。

(二)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 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四年级下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 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生产的发展 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 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 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传 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 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 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下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 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 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如第四 单元,让学生了解工农业生产过程,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和陌生,教材从“吃穿 用哪里来”切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和一日三餐的饮食,首先把握工 业产品,农业产品的基本(鄂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概念,然后通过“到农村去看看”和“到工厂去看看” 两个主题活动,让学生认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方面的基本过程。

(四)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下教材在处理各知 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 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五)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 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研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知道生活中难免会有挫折和失败。培养学生不畏挫折,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懂得自信就是要敢于表现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培养自信 心,发挥自己的优点。

3、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重新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能取长补短。在与人交往中形成“宽以待人” 的意识,建立宽容心。

4、学会正确使用电话、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 题。了解通信的发展历史及其特点,遵守通信过程中的公共道德、法律法规,会使用文明用语,培养学生文明通信、爱通信设施的行 为习惯。

5、引导学生认识网络,了解网络的作用,丰富网络知识,提高 正确使用网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甄别能力,知道沉溺网络游戏的 危害。

6、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广泛性以及在人们生 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信息,学会鉴别信息的真 伪,选择自己感兴趣、有益的、真实可信的信息。

7、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状况,知道交通工具的发展方向,知道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8、知道交通事故的严重性,学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自觉遵守 交通法规,远离交通事故。

9、学会在出行前,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要求做出最合适的 选择与安排,知道出行在外如何进行自护、自救,掌握解决现实生 活中遇到的问题的各种方法。

10、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养成尊重农民和农民 劳动成果的习惯,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大影响。

11、通过身边的生活用品,探究工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 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生产劳动的情况及工业生产密切合作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工人的劳动产品,尊重工业生产者的劳动意识。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 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 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投入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五、教学措施:

“激情、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 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1、以趣激情,导入新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 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将课的导入做到精妙、新颖、有趣,点燃学生的 求知欲望。

2、知中生情,学文明理。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 步形成道德认识,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1)渲染课堂气氛,产生情感共鸣。力求将课文中的道德知识点与学生情 感上的激发点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媒体手段,把书本知识变成形象生动的语言和 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2)精心设计问题,增强心理体验。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富 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比、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 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3)情理交融,辨析导行。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 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正误,从中提高道 德判断能力。(4)要动情用理,辨析导行。教师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又要充 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教 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认真准备多媒体课件,广泛收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文字、图表、图片、影像 资料及实物等教学用具。充分利用我校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将静态的课本知识转 化为动态的知识情境,以动促静,帮助学生探索和理解新知,提高课堂效率,适 时抓准学生的课堂生成,并科学地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六。课时安排: 周次

第 1、2、3 周 不经风雨怎么见彩 虹 第4、5周 我是好样的 第6、7 周 通信王国探秘 第8、9周

网络漫游 第10、11周

小“窗口”,大世界 第 12、13周安全才能回家

第 14、15周 出行指南 第 16、17周

工业与我们的生活周息息相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