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试验课程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课(五篇)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试验课程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课(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7 19:23:15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试验课程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课(五篇)
时间:2024-07-17 19:23:15     小编:zdfb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学微生物学试验课程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课篇一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英文名称:《medical microbiology》

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68学时,其中理论:44学时;实验:24学时

学分:3.8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麻醉学、口腔医学

教学目的:使学生获得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并了解微生物学科的最新研究领域;使学生得到微生物学科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应用所学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医学微生物学是重点学科。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均力求与国际先进

教材接轨,反映微生物学科的最新水平,和以往的教材有较大的差别。内容包括第一篇:细菌学,第二篇:病毒学,第三篇:真菌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注重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包括微生物无菌技术、培养技术、纯化分离技术等,具体涉及各类微生物形态比较、微生物分离技术等。我们根据专业的后续课程的不同,避免重复,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重点略有差异,突出专业特色。基本教学内容注重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不断补充所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动态,力求培养学生在掌握微生物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尽快了解吸收和掌握最新科技动态和科技前沿,推动学生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周正任,6版,2003年。参考书目:《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陆德源,5版,2000年。主讲教师:吴中明教授江吉富副教授周安讲师魏洪讲师

医学微生物学试验课程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课篇二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

主讲教师:宋利琼

(2008年度 春季 学期)

教学内容:病毒学检查法(综合性实验)

授课对象:2006级医学专业学生 教学时间及学时: 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要求】

一、了解病毒的基本形态,熟悉包涵体的特点及意义。

二、掌握流感病毒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原理。

三、掌握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检测法及临床诊断意义。

四、了解病毒动物接种法、病毒鸡胚培养法、病毒组织培养法。

五、了解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如pcr法检测病毒)。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观察病毒包涵体(内基氏小体等)

二、单层细胞培养及cpe的观察

三、病毒的分离培养(录象)

四、病毒cpe形成过程(录象)

五、pcr鉴定病毒感染(录象)教学方法: 1.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手段,强调学生的协作性和团体精神。

3、对学生严格把关,保证实验课的过程和结果。【思考题】

一、病毒感染的常见检查方法及程序有哪些?

二、病毒包涵体是什么?在诊断上有什么意义? 参考书目:

1、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三峡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编

2、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河北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编

3、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同济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编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要求全面、具体)

一、病毒感染的常见检查方法及程序(看录像)

60分钟

二、实验考试

60分钟

(一)笔试(每组10个题目)

(二)口试(每个学生一个病案讨论)

三、病案讨论

30分钟 【附录】临床病毒学讨论

冼某,男,58岁。病案号:159589。因耳鸣、牙龈出血、腹胀7个月,于2003年5月13日入院。患者患有乙型肝炎20年,7个月前出现耳鸣、牙龈出血,在它院治疗,中医诊断为“耳鸣”,经给予滋肾养肝等中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上述症状略有好转,但常反复发作,且于劳累后加重,来我院求诊时症见:面部及胸部皮肤呈浅灰蓝色,耳鸣,牙龈出血,血色淡,劳累后加重,下肢稍浮肿,胃纳可,睡眠一般,大便可,小便黄,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体查:神清,精神一般,面色呈浅灰蓝色,全身皮肤黏膜可见黄染,胸部见蜘蛛痣,肝掌,巩膜轻度黄染,牙龈无肿胀,可见散在出血点,血色淡红,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胀 膨隆,移动性浊音(+),肝脾触诊不满意,双下肢轻度浮肿。实验室检查:肝胆脾b超:1.肝内光点增粗2.慢性胆囊炎;腹部ct:肝硬化、脾大、中量腹水;乙肝两对半示:hbsag(+)、hbeag(+)、hbcab(+);肝功能示:ast 60u/l,alt 16u/l,ggt 70u/l,tb 58.5umol/l,db 20.7umol/l,ib 37.8umol/l;凝血四项:pt 20.80s,pt-inr 1.71,aptt 49.30,fib 1.78g/l。转归:于2003年6月30日出院,面色基本接近正常,无明显不适感,现仍健在。思考题

一、您考虑本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可能的病原体是什么?发病机理如何?

二、您如何对本患者进行诊治?

医学微生物学试验课程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课篇三

《医学微生物学导论》课程学习规划

班级:医学检验

学号:

姓名:侯祎蕊

09023081502035

一 自我介绍与分析自我介绍

在上大学之前我一直是家里的乖乖女,中国式教育下的好学生。从小我就有个愿望,那就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所以我高考的志愿就是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系,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我高考落榜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让我不得不分析落榜的原因。我想成功不但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这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人沟通的能力,表达能力等等。而这正是我在大学里所要追求获得的东西。

上大学以后,在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着严谨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因为我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老师、同学相处得很融洽。在工作上,积极主动,工作踏实,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和同学团结一道,配合其他学生干部顺利的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学问未必全在书本上。”学好书本上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在我的思维中,学历与能力并重。所以,我很注重在全方位锻炼自己。所以在假期中,我参加了各种社会实践,为我以后踏入社会与人良好的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但关键是能否正视并利用它们。两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归纳了一些自己的优缺点。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意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他本身。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在跟自己作战,准确地说,是和自己的意志战斗。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比以前坚毅了许多,但我不会松懈下来的。以上这些优点,是我今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我应该继续保持,并不断以此鞭策自己奋发向上。我的缺点就信心不足,不敢去尝试新鲜的事物;承受挫折与困难的勇气不足; 二职业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分析

医学检验是一门应用性强,发展迅速的应用技术学科,是医学各科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目前全国共有26个检验系,多个博士点和硕士点。现在每年约有3000余名大专以上的毕业生补充到检验队伍中,使得检验科的人员结构和素质逐步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发达国家实验室开设的检验项目达1300多项,而我国的三甲医院约有300项,县级医院则仅仅50余项。由此可见,我国的医学检验事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比较紧缺,也许,这正是我们的机遇。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忽略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况且,医学检验学科发展更新很快,检验人员需要不断自主吸收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

2职业规划

1)第一年:实习能否给自己一个固定的工作还要靠自己努力,凭借自己年轻的优势去自己梦想中的地方闯闯,争取找到可以在编制内的工作。努力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证明给大家看,争取做一名出色的检验医师。

2)第二年:给自己定个新的目标,尽量在事业上勇攀高峰。在生活上要考虑个人问题,争取在3年内买套房子,把父母接来生活。

3)第三年:再攀事业的高峰,专心做自己的医师。

4)第四年:争取改善生活质量,构置一套房子。工作上争取晋升。

5)第五年:稳定工作,接父母来生活,在父母的帮助下争取把房子换成两室。28的年龄应该考虑结婚了,给自己个完美的家庭。

6)第六年:准备考研的复习工作,或者学习其他的专业给自己更大的发展空间。

7)第七年:开始为自己的理想行动,在做好自己的工作之余给自己充电。

8)第八年:考虑要孩子,给自己的生活添一种色彩。

9)第九年:照顾孩子,正常工作,家庭放在首位。

10)第十年:创造自己的医院,进而为人们服务终生。

三课程分析与规划

《微生物学》是一门生物学科的必修基础课程。微生物学的发展对探索和揭示生命运动规律,推动自然学科的发展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微生物学与现代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前沿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微生物学教学对于获得微生物学知识,掌握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了解微生物与人类,自然界的关系,掌握微生物学的学习研究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学好微生物学就必须认真处理好与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等学科的交叉内容。其次,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与研究微生物学的新进展,多听生物学讲座,多看课外书,积极查阅文献,在写好一篇论文的基础上学好微生物学。

四本课程学习模式构建

(一)学习目标

大三是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中的关键的一年。是大学生活的又一转折点,大三是已经结束了大学的公共课学习,进入正式的专业课学习的时期,是为自己大四考研做准备的黄金时期,是积累课外知识的好时期。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我觉得,大学生活将会由此荒废。所以,做好大三学习生活规划对于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措施如下:

1、外语学习。外语学习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将来工作中也很重要。英语学习贵在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总会提高外语水平。

⑴、提高单词量,每天背5个单词,隔天复习一次,一周复习一次,月末复习一次,没记住的单词反复复习。

(2)、每周写一篇英语文章,然后对照范文,查漏补缺,发现不足。周日晚上为写作时间。

2、专业课学习。

⑴跟着老师进度学习,提前预习。不懂的地方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不留问题。

(2)每周复习一次本周学过的内容,每月末复习本月学习内容。循环复习。

3、读书

⑴每周读书时间不少于五小时,每天抽出一小时读书。

⑵读书人文方面的书籍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以上就是我关于本学期的学习计划。我深知,仅仅制定一个计划是不够的,关键还是执行计划的能力,但是,既然制定了计划,我就会按着计划走,不留遗憾,过有计划的大学生活。

(二)学习内容

细菌:主要叙述细菌的形态,结构,长繁殖,变异,致病性等生物学特征,以及理化,生物因素等对细菌的影像。

免疫学基础:主要阐明病原微生物和宿主机体互相作用的一般规律,传染病的特异性预防,诊断和治疗;并叙述非传染性免疫的有关理论。

细菌各论:阐述医学上重要的各种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检查法和特异性防治。

其他微生物:分别列述与医学有关的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和真菌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检查法和特异性防治。

五总结

光阴荏苒,短短两年的学习生活即将过去。在菁菁校园中,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爱以及各方面的熏陶,使我获得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作为跨世纪的大学生,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在掌握好学校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读物,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在校期间,一直以严谨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成功的喜悦,但也有失败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竟争的社会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我仍然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学微生物学试验课程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课篇四

绪论

主要内容:

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微生物按其大小、结构和组成的不同可分为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2.微生物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经验微生物学时期,实验微生物学时期,现代微生物学时期。微生物学的两个奠基人: ①巴斯德(louis pasteur):推翻“自然发生说”、巴氏消毒法、制备疫苗。②郭霍(robert koch):固体培养基、染色法、实验动物感染及郭霍法则。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诊断及预防的一门基础和应用学科。思考题

1.定义: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学

2.微生物分哪3类,有什么区别?并举例说明。3.微生物的主要两位奠基人是谁?

4.近年医学微生物学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医学微生物学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第一篇:细菌学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主要内容: 1.定义:

①细菌 l 型又称细胞壁缺陷型,是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破坏或抑制,致使细胞壁发生缺陷而在高渗环境下仍能存活生长的一类细菌。革兰阳性菌l型称原生质体,革兰阴性菌l型称原生质球。某些细菌 l 型仍可有致病力,在临床症状明显而常规的培养阴性时应考虑之。

②质粒(plasmid): 存在于细菌胞质中的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 dna,决定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如有无菌毛、细菌素、毒素和耐药性。

③荚膜(capsule):由细菌所分泌的包绕在菌体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具有抗吞噬及粘附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④鞭毛(flagellum):由菌体伸出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运动器官。⑤菌毛(pilus):某些菌体表面存在的纤细短直的丝状物,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普通菌毛是细菌的粘附器官,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由f质粒编码,参与遗传物质的传递。⑥芽胞(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的圆形小体,可用于细菌的鉴别,因其抵抗力较一般细菌繁殖体强,是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⑦异染颗粒:胞质颗粒的一种,多由 rna 和多偏磷酸盐组成,嗜碱性强,用亚甲兰染色着色较深。可用于细菌的鉴别。(白喉杆菌、鼠疫杆菌)⑧外膜蛋白(omp):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脂质双层中镶嵌的蛋白质,参与物质扩散或为噬菌体、性菌毛或细菌素的受体。菌运2.细菌的基本测量单位是微米(μm)。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芽胞、菌毛、鞭毛。3.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革兰氏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组成。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组成。细胞壁能维持细菌外形,抗低渗。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的结构是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的结构是外膜。外膜由脂质双层、脂蛋白和脂多糖(lps)组成,脂多糖即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毒性主要成分在脂质a。

4.由于细菌细胞壁成分及等电点的差异,革兰染色后被分成两大类:革兰氏阳性细菌(紫色)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红色)。革兰染色法的步骤:①结晶紫初染②碘液媒染③ 95% 乙醇脱色④稀释石炭酸复红复染。革兰染色法的意义:①鉴别细菌②选择抗菌药物③与致病性有关。5.细胞膜上有中介体,与细菌的分裂和呼吸有关。细胞质内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沉降系数为 70 s,由 50s 和 30s两个亚基组成。思考题

1.细菌有哪3种形态?

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各有何作用? 3.g+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4.青霉素和溶菌酶为什么不能杀灭革兰阴性菌? 5.简述革兰染色法操作步骤 第02章细菌的生理

主要内容:

1.细菌生长繁殖的四个基本条件:①充足的营养②必要的气体环境(据此可分为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③适宜的温度(病原菌大多为37℃)。④合适的 ph 值:大多为 7.2—7.6,但结核分枝杆菌和霍乱弧菌等例外。细菌以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⑤渗透压。

2.细菌的分解性代谢产物可用生化反应鉴定:糖发酵试验、vp 试验、甲基红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酶试验。其中吲哚(i)甲基红(m)、vp(vi),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imvic试验。大肠杆菌对这四种试验的结果是十十一一,而产气杆菌是一一十十。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热原质、侵袭性酶与毒素、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

3.细菌的生长曲线描述的是培养时间与培养物中活菌数之间的关系,分四期:①迟缓期②对数期(形态染色、生化反应典型,常用于医学研究)③稳定期(毒素、抗生素、芽胞产生期)④衰亡期。

4.培养基(culture medium):是由适合于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混合配制而成的基质。按用途分为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厌氧培养基。按物理性状分为固体、液体、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增菌,有沉淀、浑浊、膜状生长三种生长状态。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杂菌的分离和培养,有光滑型(s 型),粗糙型(r 型),粘液型(m 型)三种菌落。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及短期保种,有沿穿刺线线状生长和扩散生长两种生长状态。①菌落(colony):细菌划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时,因划线的分散作用,单个细菌繁殖后堆积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②纯培养(pure culture):从固体培养基上挑出一个菌落移种到另一培养基中,生长出来的细菌均为纯种,称为纯培养。

5.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病原诊断及预防感染、鉴定与研究细菌、制备生物制品、基因工程。

6.细菌的分类有种系分类和人工分类两种。

①细菌的分类层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②标准菌珠(type strain):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

③命名法:拉丁文双命名。原则:菌名=属(大写拉丁文名词——源于细菌形态或首发现者或巨大贡献者)+种(小写拉丁文形容词——源于细菌的重要生物学特征、定植部位或所致疾)。思考题

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细菌生长曲线?细菌生长曲线分哪4个阶段? 3.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类型? 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哪几种?

5.什么是培养基及分离培养,简述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状态。第03章消毒与灭菌 主要内容:

1.①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②灭菌(sterilization):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及芽胞。

③抑菌(bacteriostasis):抑止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常用抑菌剂为抗生素。④防腐(antisepsis):阻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⑤无菌(asepsis):不含活菌。

⑥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2.消毒与灭菌分为物理学方法及化学方法: 物理学方法: ①热力灭菌法:干烤箱: 160~170℃ 2 小时可达到灭菌效果,主要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物品的灭菌;巴氏消毒灭菌法: 62℃半小时或 71.7℃ 15~30 秒主要用于牛奶、酒类等消毒;高压蒸气灭菌法: 是最有效的灭菌方法,121.3℃,1.05kg/cm2 15~20分钟,用于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

②电磁波辐射法:红外线主要通过高热灭菌;紫外线 265~266nm杀菌效果最好,作用于细菌dna,主要用于室内空气及不耐热物体表面消毒;电离辐射产生游离基破坏细菌 dna,用于塑料制品、食品等消毒。微波常用2450mhz与915mhz,用于非金属物品、食品用具 ③滤过法:物理阻留除去液、气体中的细菌,用于除去一些不耐高温的血清、毒素、细胞培养基中的细菌.④超声波:空腔化作用裂解细菌,主要用于粉碎菌细胞,提取细胞组分。

⑤干燥与低温:干燥使细菌脱水,用于保存食品,低温中冷冻真空干燥法是保存菌种最好的方法。化学方法

①菌体蛋白变性剂:酚、醇、重金属盐、酸类、醛类; ②干扰细菌代谢:氧化剂、重金属盐等 ③破坏细胞膜:表面活性剂等。3.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①消毒剂性质、浓度、作用时间 ②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③温度 ④ ph 值 ⑤有机物 思考题

1.名词解释:消毒、灭菌、无菌、防腐、无菌操作、生物安全 2.简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3.湿热灭菌有哪些方法? 各有何用途? 4.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 5.常用消毒剂种类?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6.简述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

7.当从事病原生物学安全实验室工作时,应考虑哪些与生物安全相关的问题? 第4章噬菌体 主要内容:

1.噬菌体的概念:

噬菌体(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2.噬菌体的形态与结构:

最常见的为蝌蚪形,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3.根据进入宿主菌后所致结果不同,噬菌体分为毒性噬菌体及温和噬菌体。①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在宿主菌内复制产生子代噬菌体并最终导致宿主菌裂解的噬菌体。毒性噬菌体只有溶菌性周期。②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基因组能与宿主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不导致宿主菌裂解的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可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③前噬菌体(prophage):整合在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可随宿主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4.噬菌体的应用:①细菌的分型、鉴定②研究分子生物学③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思考题

1.噬菌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溶原性转换的概念及特征。3.溶菌性周期与溶原性周期的区别。第八章球菌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spa、抗o试验、2.葡萄球菌的分类、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3.链球菌的分类、主要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4.肺炎链球菌与甲性溶血性链球菌的区别方法?

5、淋球菌和脑膜炎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的疾

第9章肠道杆菌 主要内容: 肠道杆菌

①革兰氏阴性、多数有鞭毛和菌毛 ②普通培养基生长

③生化反应活泼,多数致病菌不分解乳糖,非致病菌分解

④抗原构造复杂,均有菌体(o)抗原,多数有鞭毛(h)抗原,部分有表面(vi 或 k)抗原。⑤抵抗力不强。⑥易变异。思考题

1.简述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

2.大肠埃希菌肠最常见的道外感染有哪些? 3.大肠埃希菌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4.归纳志贺菌致病的主要特点。

5.采集细菌性痢疾病人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时应注意些什么? 6.急性菌痢的典型症状有哪些?解释其形成机制 7.简述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机制.8.简述人类感染伤寒沙门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程序 9.简述肥达反应的原理和结果分析 第10章弧菌属

霍乱弧菌主要内容: 1.革兰氏阴性逗点状,运动活泼,碱性蛋白胨水或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耐碱不耐酸。2.致病物质:鞭毛、菌毛、霍乱肠毒素(一个a亚单位,五个b亚单位构成,已知毒性最强的肠毒素)、0139血清群有荚膜。

3.所致疾病:霍乱。七次世界性大流行中,前六次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第七次由eitor生物型引起。1992年发现新的流行株0139血清群。

4.检查:取米泔水样粪便悬滴检查可见运动活泼的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用碱性蛋白胨水或 tcbs 琼脂培养基础分离培养后做血清学反应及生化反应鉴定。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内容:

1.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细菌,培养时需加一定浓度 nacl。2.副溶血性弧菌主要经海产品或盐腌渍食品传播引起食物中毒。思考题

1.霍乱是如何传播的?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如何?

2.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什么?简述其作用机理。3.简述霍乱弧菌的抗原结构,分型及与致病的关系。4.如何预防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的食物中毒?

第11章厌氧性细菌 思考题

名词解释:汹涌发酵 简答:

1、简述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和感染特征

3、简述气性坏疽的防治原则

4、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理

5、简述肉毒梭菌的致病机理 第十二章放线菌与诺卡菌 思考题

1.什么是放线菌? 2.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及所致疾病? 3硫磺样颗粒的定义及临床意义。动物源性疾病的定义及主要动物源性细菌和相应所致疾病。2 简述布鲁氏菌属、鼠疫耶尔森菌、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性。3 军团病临床类型有哪些 4 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5 dpt三联疫苗防治疾病? 支原体

1、支原体的定义

2、主要生物学性状

3、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比较

4、主要支原体所致疾病

医学微生物学试验课程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课篇五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类别:必修课 编号: 50101164 学时:72(45+27)主编姓名:晏辉钧 单位:中山医学院 职称:讲师 主审姓名:江丽芳 单位:中山医学院 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本科学生 专业:医学类各专业 年级:二年级 编写日期:2005年9月

一、教学目标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它是一门与临床医学和感染性疾病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根据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七年一贯,本硕融通,较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原则,紧紧围绕培养未来高级临床医师的目标,本课程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医学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等奠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有助于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与五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比较,应处理好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新一点、精一点、深一点”的特色。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了解病原微生物学分类、基本形态结构以及与功能、诊断的相互关系(2)掌握病原微生物致病作用和引起的免疫学反应(3)掌握预防和控制病原微生物流行和传播的原则 2.智能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讲授重点、难点,结合课本每个章节后列出的热点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现将主要的有关参考书籍、资料等列于其后:

期刊:如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病毒学分册、传染病和流行病学分册、免疫学分册等)

书籍:闻玉梅主编的《现代医学微生物学》等

(2)思维能力:突出讲课的层次和思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以及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原理,引导学生将基本理论与病原学诊断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病例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课的严格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参加实验设计,开发学生的思维,提倡创新,提高研究的兴趣,培养科研能力。

(5)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掌握微生物学的常用英语词汇,可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教学中使用双语教学,考试中英语占有相当比例,要求通读以下英文书籍:

david greenwood et al medical microbiology 15th edition 3.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病原微生物的病原学诊断、血清学检查中的基本操作,了解诊断技术的新发展。

二、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目的: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为认识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基础及其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医学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等奠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有助于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在教学上要密切联系临床医学实际,根据病原微生物学的传播途径或致病特点分类介绍,重点介绍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以典型病例为引导,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为解决临床上与感染有关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防、治问题奠定扎实的临床前基础;坚持双语教学,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为满足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高要求,跟踪医学微生物进展,论述对新现或再现病原微生物及其致病机制;为反映学科间交叉和微生物现代化内容,增加了细菌耐药性、微生态概论、肿瘤相关病毒和医院感染等章节;为培养七年制医学生自学能力,拓展思维空间,适当介绍一些展望或有争议问题。

2.教学基本要求(1)要求牢固掌握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种类。

第一章

细菌基本形态、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壁结构)和特殊结构;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细菌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革兰染色法的原理和意义。

第二章

细菌遗传变异相关的物质,细菌间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及机制。第三章

细菌耐药性的分类(细菌耐药的遗传机制),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生化机制)。

第四章

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侵袭力和毒素)及其作用机理。细菌全身感染的类型。

第五章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增殖周期。

第六章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机制(细胞水平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持续性病毒感染的原因和类型。

第七章

真菌的形态、结构、培养条件及繁殖方式;真菌的致病方式及特点。第八章

衣原体的共同特点、独特的发育周期和形态染色。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螺旋体的共性、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立克次体的传染,致病及免疫特点,掌握外斐氏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第九章

干扰素的概念、抗病毒作用机制及其特点。第十章

病毒感染的预防、疫苗的种类及其优缺点。

第十一章 消毒、灭菌、抑菌、防腐、无菌、无菌操作的概念,高压蒸汽灭菌法的用途及其机理,日光与紫外光的杀菌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滤过除菌法。

第十二章 正常菌群的概念及其生理作用。微生态失调及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第十三章 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特点。流感病毒的结构、主要表面抗 原(ha、na)的功能、抗原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sars冠状病毒的致病性。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及其与sspe的关系。

第十四章 肠杆菌科细菌重要的生化反应(乳糖发酵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中的作用。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的致病作用和微生物学检查法。肥达反应的原理、结果解释。食物中毒发生机理。霍乱弧菌的形态和培养特征,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甲型、丙型肝炎病毒的共性及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和预防原则。

第十五章 葡萄球菌a蛋白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鉴定依据及耐药性在医学实践上的问题。链球菌分类及分型,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性;抗0试验(原理及应用)。破伤风梭菌和产气荚膜梭菌致病特点和发病机理及其防治原则。无芽胞厌氧菌致病条件和感染特征。

第十六章 淋病奈瑟菌抵抗力、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梅毒螺旋体的致病特点、检查方法(特别是非螺旋体抗原试验)及防治。hiv的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单纯疱疹病毒的致病性。

第十七章 各型肝炎病毒的的传播途径、基因组、与急慢性肝炎和肝癌的关系、预防措施,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组成、致病与免疫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

第十八章 脑膜炎奈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特点、所致疾病及预防方法。朊粒的结构与致病特点。

第十九章 汉坦病毒的流行环节;钩端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培养特征、基本结构、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钩体病的防治原则。伯氏疏螺旋体致病性。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疾病及传播特点。

第二十章 eb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与免疫性。

第二十一章 皮肤癣真菌的致病特点;深部感染真菌的种类、形态结构特征和致病特点。

第二十二章 医院感染的概念、特点;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特点。

(2)要求一般掌握

绪 论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郭霍法则。

第一章

l型细菌的形成与特性,细菌特殊结构的医学意义;细菌的营养类型,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因素,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细菌培养基的类型与用途;菌落的概念。

第二章

质粒的分类,转位因子的种类,细菌突变的机制及规律。第三章

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第四章

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第五章

病毒的异常增殖和干扰现象;病毒的遗传和变异。第六章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和感染的类型。第七章

真菌的菌落特征。

第八章

衣原体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螺旋体的致病性和抵抗力。立克次体的共性。

第九章

抗感染免疫的概念、种类(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和机制。抗菌免疫机制。nk细胞的抗病毒机制。

第十章

抗病毒化疗剂及其作用机制。

第十一章 干热灭菌法,辐射杀菌法,滤过除菌法,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作用机制。第十二章 机会感染的概念与特点。

第十三章 结核杆菌细胞壁成分的免疫原性及其致病作用;免疫与变态反应的关系;卡介苗接种、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应用价值;结核病的微生物学检查及意义。流感病毒致病与免疫的特点、检查要点和预防原则。肺炎球菌、军团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致病性。

第十四章 消化道传播微生物共同特征与分类。大肠埃希菌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意义。人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同特性及所致的主要疾病;人类轮状病毒结构、基因组、主要抗原、致病特点、检查方法。

第十五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态、染色与培养,分类及分类依据,抵抗力。链球菌形态、染色与培养和抗原结构。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无芽胞厌氧菌一般特点和微生物学检查。

第十六章 淋病奈瑟菌形态、染色与培养。沙眼衣原体沙眼亚种和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的致病性;解脲脲原体的致病性;梅毒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培养特点和防治。hiv的生物学性状。疱疹病毒的共性、分类及疾病特点。

第十七章 hcv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巨细胞病毒致病特点、感染类型和检查((elisa检测cmv igm)。

第十八章 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染色、营养要求和培养条件、抗原结构与分类、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法中标本采集、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防治原则。朊粒的概念和防治原则。

第十九章 汉坦病毒的致病特点,检查、防治原则。狂犬病毒的防治原则。钩端螺旋体主要储存宿主和流行环节、免疫特点。伯氏疏螺旋体的生物学特点。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学性状、流行环节、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第二十章 人类嗜t细胞病毒的基因结构,掌握其致病特点。

第二十一章 皮肤及皮下感染真菌的种类,皮下感染真菌的致病特点。第二十二章 医院内感染的分类及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3)要求一般了解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

第一章

细菌的大小,细胞壁的功能,细胞膜的组成与功能,中介体的组成与功能,细胞质的组成与功能,核质的组成与功能;细菌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状,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形态学检查法;细菌的分类。

第二章

遗传与变异原理。细菌的变异现象,微生物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三章

抗菌药物的种类。第四章

细菌性感染的传播。

第五章

病毒的大小、形态、对称型、分类,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第七章

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

第八章

衣原体的抗原结构和分类、防治原则。支原体的生化反应、抗原结构、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螺旋体的抗原结构、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立克次体的微生物学检查。致病性放线菌和诺卡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特点。

第九章

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第十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与防治的方法、原理及其应用意义;人工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的制剂及应用。病毒检查方法、原理和结果解释。

第十一章 消毒剂的应用;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第十二章 生态学及微生态学的概念;正常微生物群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人体各

部位的微生态系;机会性致病菌的种类和机会性感染的易感因素。

第十三章 呼吸道传播微生物的种类。肺炎球菌、军团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第十四章 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的防治原则。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检验诊断和防治原则。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检验诊断和防治原则。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毒种类。其他消化道传播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检验诊断和防治原则。

第十五章 创伤感染的微生物种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免疫性、检查及防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致病性、检查及防治。链球菌免疫性、检查及防治;b群链球菌和d群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性状、免疫性、检查及防治。无芽胞厌氧菌的防治。

第十六章 淋病奈瑟菌的抗原结构和免疫性。沙眼衣原体沙眼亚种和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的生物学性状、免疫性、检查及防治。解脲脲原体的生物学性状和微生物学检查。其它密螺旋体。逆转录病毒的共同特性和分类。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第十七章 输血及血制品传播的微生的种类。hdv、hgv、ttv的生物学性状和微生物学检查。

第十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微生物的种类。乙型脑炎病毒的基因、抗原组成与分型、微生物学检查。朊粒的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其他微生物的致病性。

第十九章 人类出血热病毒的分类。狂犬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动物源性细菌(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常见种类。钩端螺旋体微生物学检查所用的方法。伯氏疏螺旋体免疫性及检查、防治原则。立克次体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法。布氏菌、炭疽芽胞杆菌、鼠疫耶氏菌等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其它人兽共患的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第二十章 人类肿瘤相关病毒的种类。人疱疹病毒8型的生物学性状、致病与免疫。第二十一章 真菌与肿瘤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 医院内感染常见细菌的种类;医院内感染的监测。

二、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绪

(0.5学时)

第一章

细菌的生物学性状(2.5学时)第二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2学时)

第三章

细菌耐药性(2学时)

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1.5学时)第五章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3学时)

第六章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1.5学时)第七章

真菌(1学时)

第八章

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防线菌(3学时)第九章

抗感染免疫(1学时)

第十章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查和防治原则(自学)第十一章

消毒与灭菌(0.5学时)

第十二章

医学微生态学概论(0.5学时)第十三章

呼吸道传播的微生物(5学时)第十四章

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5学时)第十五章

创伤感染的微生物(4学时)

第十六章

性传播疾病的微生物(3学时)

第十七章

输血及血制品传播的微生物(4学时)第十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微生物(2学时)第十九章

人兽共患的微生物(2学时)第二十章

肿瘤相关病毒(1学时)第二十一章

病原性真菌感染(1学时)第二十二章

医院感染(1学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