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全部篇一
2、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核呈dsdna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属之。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之。
3、细菌的细胞壁:
①g+和g-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②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磷壁酸。
③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细菌的内毒素。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④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叫细菌l型。细菌l型的四大特点:高度多形性、高渗、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可恢复到有细胞壁的状态。
4、质粒:18页整个一段
5、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叫异染颗粒或纡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6、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叫核质或拟核。
7、细菌的特殊结构:(掌握各自的概念及功能,一道10分的论述题)
8、微生物学两大经典染色:(一道5分的简答题)
肠霉菌病。如肠曲菌病、毛霉菌病和白色念珠菌病等。此时肠粘膜表面坏死,有溃疡形成及出血。肠白色念珠菌病时在肠粘膜表面还可形成灰白色假膜。
7.标本采集:化脓性病灶采取脓汁、渗出液;疑为败血症采取血液;脑膜炎采取脑脊液;食物中毒则分别采集剩余食物、病人呕吐物和粪便等。
8.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主要根据产生凝固酶和耐热核酸酶,产生金黄色色素,有溶血性。发酵甘露醇等作为参考指标。
二、链球菌属基本知识点:
1.g+2.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半透明的草绿色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α溶血,这类菌也称草绿色链球菌。α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并未完全溶解。这类链球菌多为条件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β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完全溶解,这类菌也称溶血性链球菌。这类链球菌致病力强。
丙型链球菌不溶血,不致病。3.青霉素是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
4.致病物质:链球菌溶素、致热外毒素、透明质酸酶、m蛋白、链激酶、链道酶、f蛋白。链球菌溶素有两种:o和s。了解临床上风湿三项的检查内容。致热外毒素也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
透明质酸酶:你能理解病理学中蜂窝织炎为什么不易局限了吗?
链激酶:了解临床上用来溶栓的药物。
5.所致疾病:大致可分成化脓性、中毒性、超敏反应性三
2.破伤风杆菌能产生两种外毒素:破伤风溶素、破伤风痉挛毒素。了解破伤风痉挛毒素使神经系统中毒的主要机制。3.了解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表现。4.破伤风的防治原则。
5.百白破三联制剂: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6.产气荚膜杆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内环是由θ毒素引起的完全溶血,外环是由α毒素引起的不完全溶血。
7.掌握nagler反应的现象及产生机制。8.掌握“汹涌发酵”的现象及产生机制。
9.肉毒毒素是已知最剧烈的毒物,它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弛缓性麻痹。
八、白喉棒状杆菌: 1.异染颗粒
2.白喉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假膜脱落引起呼吸道阻塞;晚期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肌受损。3.白喉的防治原则
九、结核杆菌: 1.抗酸染色
2.罗氏培养基的成分:蛋黄、甘油、马铃薯、无机盐、孔雀绿等。
3.抵抗力:对乙醇、湿热、紫外线敏感,对干燥抵抗力特别强,对酸或碱有一定的抵抗力。
4.卡介苗的概念:几乎每年必考,名词解释。
5.不产生内、外毒素,致病物质为荚膜、脂质和蛋白质。脂质包括索状因子、磷脂、硫酸脑苷脂、蜡质d。
6.联系病理学中结核结节的构成成分,了解临床上结核病9.白色念珠菌的芽生孢子伸长成假菌丝和厚膜孢子有助于鉴定。
1.病毒的特点:
①体积最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至几十万倍后方可观察。病毒体大小的测量单位为nm。最大约为300nm,如痘苗病毒;最小约为30nm,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鼻病毒等。
②结构最简单-无完整的细胞结构,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作为其遗传物质。
③“一包基因”-为保护内部的核酸不被破坏,外围有蛋白衣壳或更复杂的包膜。
④必须在活细胞内方可显示其生命活性。
⑤不是进行二分裂繁殖,而是根据病毒核酸的指令,使细胞改变其一系列的生命活动,结果大量地复制出病毒的子代,并且导致细胞发生多种改变。
2.病毒的几种对称类型:螺旋对称型、20面体对称型、复合对称型。
3.病毒的增殖过程:吸附和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与释放。
4.缺陷病毒-带有不完整基因组的病毒体叫缺陷病毒。5.缺陷干扰颗粒-当缺陷病毒不能复制,但却能干扰同种成熟病毒体进入细胞则被称为缺陷干扰颗粒。
6.顿挫感染-因细胞条件不合适,病毒虽可进入细胞但不能复制的感染过程叫顿挫感染。构成顿挫感染的细胞叫非容许性细胞。能支持病毒完成正常增殖的细胞叫容许性细胞。
7.水平传播-病毒主要通过皮肤、粘膜传播,但在特定条件下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感染机体,这种传播方式叫水平传播。
8.垂直传播(围生期传播)-通过胎盘或产道将病毒由亲①gram染色: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此时不同细菌均被染成深紫色。然后用95%乙醇处理,有些细菌被脱色,有些不能。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此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g+细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g-细菌。
②抗酸染色:分枝杆菌一般用抗酸染色,以5%石炭酸复红加温初染后可以染上,但用3%盐酸乙醇不易脱色,若再加美兰复染,则分枝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背景中的物质呈蓝色。
9、细菌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10、细菌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营养物质、能量、适宜的环境。
11、耐酸之王-结核分枝杆菌;耐碱之王-霍乱弧菌
12、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因: ①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 ②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
13、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可分为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4、吲哚i、甲基红m、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imvic试验。大肠埃希菌对这四种试验的结果是++--,产气肠杆菌则为--++。
15、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致热源、毒素与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
16、培养基按其营养组成和用途不同,分为以下几类: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17、菌落: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叫菌落。菌落分三型:光滑型菌落s、粗糙型菌落r、粘液型菌落m。
18、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不一定能杀死含芽孢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死所有微生物。
19、用于消毒灭菌的物理方法有:热力、紫外线、辐射、超声波、滤过、干燥、低温等。20、关于噬菌体的知识:
①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②特点:个体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和包含于其中的核酸组成;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③根据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噬菌体可分为两种类型: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
21、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
22、质粒与生物学性状的对应关系:
f质粒-生殖;r质粒-耐药性;vi质粒-毒力;细菌素质粒-细菌素;代谢质粒-代谢酶。
23、质粒dna的五大特点: ①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②质粒dna所编码的基因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 ③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④转移性
⑤可分为相容性与不相容性两种
24、细菌基因工程:
转化-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原生质体融合-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
25、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寄居部位的改变、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等)可以致病,这类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
26、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
27、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是侵袭力和毒素。侵袭力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等。毒素有内毒素和外毒素之分。外毒素可分成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三大类。要求掌握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白喉毒素、霍乱肠毒素。77页内毒素和外毒素的主要区别表几乎每年必考。28、85页5个概念,病理学也要求掌握,故是重点。
29、二重感染的概念:机体因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特别是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后,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被抑制或杀死,耐药菌大量繁殖而致病,这是抗菌药物治疗原感染性疾病或预防某些微生物感染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新感染,即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是微生态平衡被破坏的较严重后果,系一种菌群失调症。
细菌学各论
一、葡萄球菌属基本知识点: 1.g+
2.葡萄球菌无鞭毛,无芽孢,体外培养时一般不形成荚膜。3.在血琼脂平板上,有的菌株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溶血菌株大多有致病性。4.三种葡萄球菌的主要性状表(看一看即可)
5.致病物质: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1、其他。凝固酶有两种:游离凝固酶-血浆凝固;结合凝固酶-细菌凝聚。
导致β溶血的是α溶素。
表皮剥脱毒素可引起ssss,又称剥脱性皮炎。
可引起tss的物质有:tsst-
1、g-杆菌内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溶素等。
6.所致疾病:重点看看假膜性肠炎,并要和病理学假膜的构成成分联系起来。
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又名抗生素性肠炎,常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病原可能非单一因素。过去认为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病原体,以后则认为病原菌是一种梭状芽胞杆菌,该菌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肠腔内,当菌群失调时则出现异常增生,其毒素可引起肠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坏死的肠粘膜与渗出的纤维蛋白形成假膜而成为假膜性肠炎。肠的各段均可受累。病变特点有:肠壁充血水肿,常见出血、粘膜表面坏死和假膜形成。假膜脱落后,可形成表浅而不规则的溃疡。肠腔扩张,腔内充满液体,可致水样腹泻、脱水和休克。除上述细菌性肠炎外也可因长期使用抗生素消除了正常肠道菌群中与霉菌相拮抗的细菌,使霉菌得以大量繁殖而引起
类。化脓性疾病:太多,不一一列举了 中毒性疾病:猩红热(跟致热外毒素有关)
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跟slo有关)
四、关于奈瑟菌属:
1.脑膜炎奈瑟菌:g-,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巧克力(色)培养基,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是流脑的病原菌。想一想流脑和乙脑各属于哪一种炎症类型?
乙脑(流线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首先,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
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流脑流行每于冬末开始,春节盛行,到初夏就明显下降,季节性不如乙脑严格。
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重症的病人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种种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流脑一般病程为7~10天左右,恢复期常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而乙脑病程约经2周方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两者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最后,流脑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控制感染,而乙脑因是病毒感染,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法。
2.淋病奈瑟菌:了解外膜蛋白pi、ii、iii的功能。
五、肠杆菌科的基本知识点:
1.大肠埃希菌能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这一点可以和球菌区别。发酵乳糖,可以和沙门菌、志贺菌区别。
2.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有:etec、eiec、epec、ehec、eaec。3.志贺菌属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俗称痢疾杆菌,根据o抗原的不同可分为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四群。
4.志贺菌内毒素作用于肠粘膜和肠壁植物神经系统各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后果?
5.志贺毒素具有三种生物学活性:肠毒素性、细胞毒性、神经毒性。志贺毒素和内毒素还有协同作用。6.了解小儿中毒性菌痢死亡率高的病因。
7.人类沙门菌感染有4种类型:肠热症、胃肠炎(食物中毒)、败血症、无症状带菌者。了解肠热症中两次菌血症的成因及病人的临床表现。
选择培养基的组成成分:葡萄糖、乳糖、fe(pb)、含硫aa、中性红。大肠杆菌形成红色、较大、混浊的菌落;致病菌形成无色透明的或中心有黑色沉淀的菌落。9.微生物学三大经典试验:(一道10分的论述题)肥达试验-伤寒杆菌127页 锡克试验-白喉杆菌155页 ppd试验-结核杆菌163页 【肥达试验】
1.试验目的: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与受检血清作凝集反应,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抗体的效价。
2.o抗体和h抗体的比较: 3.结果评价:
★o和h都高于正常值,肠热症的可能性大; ★o和h都低于正常值,患病可能性小;
★o不高h高,可能是预防接种②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③; ★o高h不高,可能是感染早期①或是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如肠炎沙门菌)的感染(共同抗原)。
【锡克试验】
1.试验目的:调查人群对白喉是否有免疫力。
2.试验方法:在一侧前臂皮内注射白喉毒素0.1ml,内含1/50豚鼠最小致死量;另一侧前臂皮内注射0.1ml对照液(同样毒素加热80℃ 5min破坏其毒性)。
【ppd试验】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纯蛋白衍化物。2.左侧前臂曲侧中上部1/3处,5u皮内注射。3.测量硬结的直径,而不是测红晕的直径。
4.硬结直径≤4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或虽≤20mm但局部出现水泡和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5.结果评价:
⑴阳性反应见于:①接种bcg后;②年长儿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呈一般阳性反应,表示曾感染过结核菌;③婴幼儿尤其是未接种bcg者,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越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越大;④强阳性反应者,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⑤由阴性反应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由原来小于10mm增至大于10mm,且增幅超过6mm时,示新近有感染。
⑵阴性反应见于:①未感染过结核;②结核迟发性变态反应前期(初次感染后4~8w内);③假阴性反应,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所致,如部分危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风疹、百日咳等;体质极度衰弱者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重度水肿等;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原发或继发免疫缺陷病;④技术误差或结核菌素失效。
六、弧菌属:
1.霍乱弧菌根据o抗原不同,分为好多血清群,其中o1群、o139群会引起霍乱。
2.霍乱弧菌o1群血清型有三种:小川型、稻叶型、彦岛型。每一个血清型还可以分为两个生物型,即古典生物型和e1 tor生物型。
3.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北医出版社练习册77页第4题,一道5分的简答题。
4.副溶血性弧菌:嗜盐性、我妻琼脂平板、神奈川现象。
七、厌氧性细菌:
1.了解破伤风杆菌感染的重要条件。
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常规抗痨治疗的药物。7.结核菌的免疫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十、动物源性细菌:
1.布氏杆菌病的波浪热:布氏杆菌→胞内寄生菌(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菌入血→菌血症→发热→菌入脏器细胞→发热渐退→菌再度入血→菌血症→发热
2.炭疽毒素由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水肿因子三种蛋白质组成。
3.在含微量青霉素的培养基上,链杆菌排列的细菌形态发生变异,变成大而均匀呈链状的串珠状,称串珠试验,对炭疽杆菌有鉴别意义,其他需氧芽孢杆菌无此现象。4.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联系病理学中三种坏疽的相关知识。
十一、其他细菌:
1.幽门螺杆菌存在于胃粘膜,与人类b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密切相关。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因的探究历史及临床治疗的三联疗法。
2.流感嗜血杆菌:生长需要x因子和v因子。x因子是血红素及其衍生物(高铁血红素),耐热,是细菌合成一些呼吸酶的辅基。v因子是nad或nadp,耐热性差,在细胞呼吸中起递氢递电子的作用。
卫星现象-当流感嗜血杆菌与金葡菌在血平板上共同孵育时,由于金葡菌能合成较多的v因子,在金葡菌菌落周围生长的流感嗜血杆菌的菌落较大,离金葡菌菌落越远的越小,叫卫星现象。3.百日咳鲍特菌:了解百日咳毒素。百日咳的病程分三期:卡他期、痉挛期、恢复期。
十二、支原体1.概述: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膜含固醇,能通过0.45μm的滤菌器;呈二分裂繁殖,含dna与rna。支原体是目前所知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微生物。2.典型的菌落呈荷包蛋样。3.对人致病的有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原发性非典型肺炎(间质性肺炎)。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和生殖器支原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不育症。
十三、立克次体
1.共同特点:专性在细胞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有dna和rna两类核酸。有多种形态,主要为球杆状,g-,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寄生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使其称为寄生宿主,或为储存宿主,或同时为传播媒介。大多是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2.外斐反应-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的脂多糖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的o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由于变形杆菌抗原易于制备,其凝集反应结果又便于观察,因此临床检验中常用这类变形杆菌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这种交叉凝集试验叫外斐反应,用于检测人类或动物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供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3.立克次体病的基本病变部位在血管,主要病变是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增生,血栓形成以及血管壁有节段性或圆形坏死等。
4.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
普氏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疹伤寒(虱传斑疹伤寒),传播方式为虱-人-虱。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鼠是主要储存宿主,传播媒介主要是鼠蚤或鼠虱。恙虫病立克次体-恙虫病,恙螨 贝纳柯克斯体-q热 汉塞巴通体-猫抓病
十四、衣原体
1.概念:严格在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的发育周期,能通过滤菌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共同特征:g-,圆形或椭圆形体。具有细胞壁,其组成与g-菌相似。有独特的发育周期,行二分裂方式繁殖。有dna和rna两类核酸。有核糖体和较复杂的酶类,能进行多种代谢。但缺乏供代谢所需的能量来源,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三磷酸盐和中间代谢产物作为能量来源。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2.衣原体的发育周期:eb→0h,吸附的eb被吞入细胞质→8h,eb发育成rb→24h,rb增殖→30h,rb分化成eb,包涵体形成→48h,细胞破裂,释放eb。
3.包涵体指在易感细胞内含繁殖的始体和子代原体的空泡。4.沙眼衣原体沙眼亚种主要引起的疾病:沙眼、包涵体结膜炎、泌尿生殖道感染。
十五、螺旋体
1.概述: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基本结构与细菌相似,例如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对抗生素等药物敏感等。2.获得性梅毒,临床分三期: i期-无痛性硬下疳
ii期-皮肤、粘膜的梅毒疹 iii期-梅毒树胶样肿 3.梅毒血清学试验: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用正常牛心肌的心脂质作为抗原,测定患者血清中的反应素(抗脂质抗体)。
密螺旋体抗原试验:采用nichols株螺旋体作为抗原,测定患者血清中的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特异性强,可用作梅毒证实试验。
1.真菌可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称酵母菌。多细胞真菌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交织成团,称丝状菌,又称霉菌。各种丝状菌长出的菌丝和孢子形态不同,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
2.孢子是真菌的繁殖结构,可分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种。病原性真菌大多形成无性孢子,无性孢子根据形态分3种:分生孢子、叶状孢子、孢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又分大小2种。叶状孢子分芽生孢子、厚膜孢子、关节孢子3种。3.了解沙保培养基。
4.培养真菌最适宜的酸碱度是ph4.0~6.0,即酸性环境。5.真菌的菌落有两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
6.真菌可通过下列几种形式致病:致病性真菌感染、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真菌性中毒症、真菌毒素导致肿瘤。黄曲霉毒素可导致肝癌的发生。7.皮肤癣真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使其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
8.新生隐球菌:主要传染源是鸽子。双壁细胞,外包有一层透明的荚膜,非致病的隐球菌则无荚膜。能分解尿素,以与假丝酵母菌区别。肺是主要的入侵途径。
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
9.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可分为3种:慢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10.细胞水平的病毒感染:溶细胞型感染、稳定状态感染、细胞凋亡、细胞增生与细胞转化、病毒基因的整合。11.干扰素的相关知识点:
①是一种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抗病毒活性的糖蛋白。②产生诱发因素:病毒、细菌内毒素、人工合成的双链rna。③能产生干扰素的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体细胞。④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但只具有抑制病毒作用而无杀灭病毒的作用。
⑤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一般在同种细胞中的活性最高。
⑥干扰素还有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⑦ifn-α——白细胞——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ifn-β——纤维母细胞——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ifn-γ——t细胞——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
⑧干扰素的作用机制:见北医出版社练习册,几乎每年必考,一道5分的简答题。12.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鸡胚接种、细胞培养、动物接种。
病毒学各论
一、呼吸道病毒:
1.流感病毒:单链分片段rna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包膜上镶嵌有两种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刺突: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二者数量之比为5:1,是划分流感病毒亚型的依据。
2.根据rnp和m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有两种形式: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
3.副粘病毒:单负链rna病毒。麻疹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脑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炎,麻疹晚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青春期感染腮腺炎病毒者,男性易合并睾丸炎,女性易合并卵巢炎,病毒性脑炎也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在婴幼儿中引起严重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病原因子,典型的是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肺炎,在较大儿童和成人主要引起上感。
4.与腺病毒感染相关的临床病症主要是3岁以下小儿的急性咽炎热和较大儿童的咽结膜炎热,多见于暴发流行;急性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肺炎;滤泡性结膜炎及与职业有关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胃肠炎及腹泻。
5.风疹病毒感染最严重的问题是能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
二、肠道病毒:
1.肠道病毒归属小rna病毒科,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2.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salk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sabin苗)
3.柯萨奇病毒可导致的临床疾病有: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胸痛、心肌炎和心包炎、眼病。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体、发病场景。
三、急性胃肠炎病毒:
1.轮状病毒:双链rna病毒。a~c组轮状病毒能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d~g组只引起动物腹泻,a组轮状病毒最常见。
四、肝炎病毒:
和hev由消化道传播,引起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
hbv和hcv由输血、血制品或注射器污染而传播,除引起急性肝炎外,可致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与肝癌相关。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hbv辅助下方能复制,其传播途径与hbv相同。
属小rna病毒科,核酸为单一的正链rna。
的形态结构(3种颗粒):大球形颗粒(是有感染性的hbv完整颗粒,也叫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
4.了解临床上乙肝五项的检查内容及各自的临床意义。的传播途径:血液、血制品等传播;母-婴传播。的致病性:直接损害肝细胞、病毒致机体免疫应答低下、病毒变异、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伤、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害。7.乙肝防治原则:注射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第一代疫苗为乙肝hbsag血源疫苗,第二代为基因工程疫苗,第三代hbsag多肽疫苗或hbv dna核酸疫苗。8.丁肝的两种感染方式:联合感染(同时发生急性乙肝和急性丁肝)、重迭感染(慢性hbsag携带者发生急性丁肝)。
五、其他病毒:
1.乙脑病毒:传播媒介是蚊子。
2.出血热病毒:在我国流行的是汉滩病毒和汉城病毒,所致疾病是肾综合征出血热。
3.单纯疱疹病毒hsv-1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hsv-2潜伏于骶神经节。
4.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
5.巨细胞病毒在体内可感染各种不同的上皮细胞、白细胞、精子细胞等,潜伏部位常在唾液腺、乳腺、肾、白细胞或其他腺中。
病毒在体内主要感染b细胞、咽部上皮细胞,与eb病毒感染有关的疾病主要有三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病毒体外层为脂蛋白包膜,其中嵌有gp120和gp41两种病毒特异的糖蛋白。
hiv的主要靶细胞是cd4+的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
胞亚群。细胞表面的cd4+分子是hiv的主要受体。
hiv的传播方式:①通过同性或异性间的性行为;
②输入带有hiv的血液或血制品、器官或骨髓移植、人工授精、静脉药瘾者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③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产道或经哺乳等方式引起的传播。hiv损伤cd4+细胞的机制:331页,几乎每年必考,一道10分的论述题。
-ⅰ和htlv-ⅱ是分别从t细胞白血病和毛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分离出的人类逆转录病毒,分类上属于rna肿瘤病毒亚科。9.狂犬病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在胞质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叫negri小体。恐水症 所致疾病:宫颈癌、尖锐湿疣。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全部篇二
①.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
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
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它们在医学上有何实际意义
它们在医学上有何实际意义它们在医学上有何实际意义
它们在医学上有何实际意义?
答:荚膜
荚膜荚膜
荚膜能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保护细菌免受各种体液因子的损伤,井使细菌对干燥有
一定的抵抗力,因而与细菌的毒力有关。鞭毛
鞭毛鞭毛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有无鞭毛可作为鉴别细菌的指标之一。有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
菌毛
菌毛菌毛
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普通菌毛对宿主细胞具有粘附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通过
接合,在细菌之间传递质粒或染色体dna,和细菌的遗传性变异有关。
芽胞
芽胞芽胞
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因而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有很强的抵抗力,能保护细菌免受不良环境 的影响。芽胞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可作为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杀灭芽胞是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②.
..
.试述革兰染色法的结果和意义
试述革兰染色法的结果和意义试述革兰染色法的结果和意义
试述革兰染色法的结果和意义。
。。
答:革兰染色法的结果:染成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染成红色者为革兰阴性菌。革兰染色法在鉴别细菌、选择药物及研究细菌致病性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③. 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哪些条件
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哪些条件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哪些条件
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哪些条件?
答:1.适宜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某些维生素类等必要的生长因子。
2.适宜的气体:不同的细菌生长繁殖需要不同的气体。根据细菌对氧的需求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此外,有些细菌需要一定的二氧化碳气体。
3.—定的酸碱度:大多数病原菌最适酸碱度为ph7.2~7.6。
4.一定的温度:不同的细菌需要不同的温度,大多数病原菌所需的温度为37℃左右。
④.细菌有哪些合成代谢产物
细菌有哪些合成代谢产物细菌有哪些合成代谢产物
细菌有哪些合成代谢产物?有何实际意义 有何实际意义有何实际意义
有何实际意义?
答: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是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代谢产物。细菌素、抗生素、维生素等为可供治疗用
⑤. 湿热与干热哪一种灭菌效果好
湿热与干热哪一种灭菌效果好湿热与干热哪一种灭菌效果好
湿热与干热哪一种灭菌效果好?为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
答:在同样作用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因为:1.湿热时菌细胞吸收水分,蛋
白质较易凝固。蛋白质含水量升高,凝固所需的温度降低。2.湿热穿透力比干热大。3.湿热的蒸汽存在
潜热,这种潜能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品的温度。
⑥.试述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试述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试述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试述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有:
1.消毒剂的性质与浓度
消毒剂的性质与浓度消毒剂的性质与浓度
消毒剂的性质与浓度:—般消毒剂浓度与消毒效果成正比,但乙醇例外。消毒剂的作用时间与浓度有一
定关系,浓度越高消毒时间越短。
2.细菌的种类与生理状况 细菌的种类与生理状况细菌的种类与生理状况
细菌的种类与生理状况:同一种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灭效果不同,同时也与细菌的数量,菌龄及芽
胞的有无有关。细菌芽胞抵抗力最强,幼龄菌比老龄菌敏感,菌量越多,所需消毒时间越长。
3.温度与酸碱度的影
温度与酸碱度的影温度与酸碱度的影
温度与酸碱度的影响
响响
响:杀菌过程是一种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快,故温度高杀菌
效果好。酸碱度对消毒的效果剂也有影响。
4.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的影响:细菌常与某些有机物混在一起,这些有机物对细菌有保护作用,并与消毒剂结合,影
响杀菌效果。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哪些
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哪些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哪些
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哪些?有何实际意义
有何实际意义有何实际意义
有何实际意义?
答: 1.形态结构的变异:如细胞壁缺陷型(l型)变异。在某些因素如青霉素,溶菌酶等影响下,细菌细胞
壁粘肽合成受抑制而形成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2.菌落变异:从标本中新分离菌株的菌落通常为 光滑型菌落,但经人工培养基多次传代后,可变为粗糙型菌落。3.毒力变异:可表现为细菌毒力的增强或
减弱,如将有毒的牛型结核杆菌放在含有胆汁、马铃薯、甘油的培养基上,经13年230代培养,得到毒力
减弱而免疫原性完整的变异株,即卡介苗(bcg),用于预防结核病。4.耐药性变异:原来对某种抗菌药物
敏感的细菌可以发生变异而成为耐药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菌株等。
实际意义:
1.在诊断方面:应注意细菌的变异株,以免误诊,漏诊。
2.在治疗方面:为提高抗菌药物疗效,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与扩散,在治疗前应先做药敏实验。
3.在预防方面:用人工方法使病原出产生变异,减低毒力,保存免疫原性,制备减霉活疫苗,预防传染病。二.何谓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何谓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何谓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何谓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有几种方式
有几种方式有几种方式
有几种方式?
答: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是指两个不同性状的细菌间,可通过遗传物质的转移和重组发生的遗传性变异。
将供体菌的基因组转移至受体菌,并形成重组的基因组,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遗传特性。基因的转
移与重组的方式有转化、转导、溶原性转换、接合、细胞融合。
三
三三三、、、、外毒素和内毒素有哪些主要区别
外毒素和内毒素有哪些主要区别外毒素和内毒素有哪些主要区别
外毒素和内毒素有哪些主要区别?
答:细菌的外毒素与内毒素在来源、化学性质、毒性作用及抗原性等方面均有区别。主要区别见下表:
一.为什么测抗
为什么测抗为什么测抗
为什么测抗o可辅助诊断风湿热等
可辅助诊断风湿热等可辅助诊断风湿热等
可辅助诊断风湿热等病
病病
病?
答:风湿热、肾小球肾炎是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链球菌感染后产生的溶血素o具有很
强的免疫原性。人感染2~3周后,就能产生抗“o”抗体,因此,检测到病人血清内此抗体效价明显升高
(高于正常值),可认为病人近期被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过,用以辅助诊断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一.简述在伤寒病程中可采取何种标本作何检测
简述在伤寒病程中可采取何种标本作何检测简述在伤寒病程中可采取何种标本作何检测
简述在伤寒病程中可采取何种标本作何检测?
答:伤寒患者在病程不同阶段应采集不同标本进行相应的检查。
1.细菌培养:第1周取静脉血,第1~3周取骨髓,第2周起取粪便和尿液。需注意的是:
(1)血液、骨髓标本应先接种于肉汤增菌培养基,如有细菌生长,再转种血平板,进行鉴定。
(2)粪便标本应接种于ss等肠道选择培养基,挑取无色半透明菌落作生化反应及玻片凝集予以鉴定。
2.血清学试验:取血清作肥达试验,肥达试验原理、试验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见书267页),作出判断。
二.志贺菌感染的免疫特点是什么
志贺菌感染的免疫特点是什么志贺菌感染的免疫特点是什么
志贺菌感染的免疫特点是什么?
答:引起细菌性痢疾的志贺菌型别多,有四群,各群又可分为型及亚型。志贺菌引起的感染局限于肠黏膜
层,一般不入血,故其抗感染免疫主要依赖于消化道黏膜表面的分泌型iga。病后免疫期短,也不巩固。
上述特性与细菌性痢疾不易控制有关。
1...
.为什么霍乱弧菌感染通常在夏季引起流行
为什么霍乱弧菌感染通常在夏季引起流行为什么霍乱弧菌感染通常在夏季引起流行
为什么霍乱弧菌感染通常在夏季引起流行?
答:霍乱弧菌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感染。在夏季,人们生吃瓜果、凉拌菜,饮用未经煮沸的水等生活方式,易导致霍乱弧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从消化道进入人体。霍乱弧菌不耐酸,夏季暴饮暴食造成胃酸被稀
释,有利于霍乱弧菌通过胃进入小肠,引起感染。
一.破伤风的防治原则有哪些
破伤风的防治原则有哪些破伤风的防治原则有哪些
破伤风的防治原则有哪些?
答:破伤风一旦发病,疗效不佳,故应以预防为主。1.人工主动免疫:对儿童、军人和其他易受创伤的人
群,用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接种。对儿童,可注射白百破三联疫苗(dpt)。若有疑有污染的创伤发生,可立
即注射类毒素一次,加速抗毒素的产生。2.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可获得被动免疫。
对伤口较深或大面积创伤可能有泥土污染者,应立即肌注破伤风抗毒素作紧急预防。对已发病者,应早期、足量用tat治疗,因为毒素一旦与受体结合,抗毒素就不能起中和作用了。
二.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在临床上极为常见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在临床上极为常见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在临床上极为常见,,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形成内源性感染
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形成内源性感染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形成内源性感染
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形成内源性感染?
答:无芽胞厌氧菌属条件致病菌,是内源性感染致病。致病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机体的局部防机械或病理损伤:如拔牙、外科手术等,使细菌得以侵入非正常寄居的部位。
2. 局部形成厌氧微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生长。如合并有需氧菌、兼性厌氧菌感染,使感染局部组织耗氧
增加,同时炎症反应等进一步加重缺氧时。
3.正常菌群失调:如长期使用抗生素,使能拮抗厌氧菌的菌群消失,厌氧菌可趁机繁殖。
4. 机体免疫力减退:如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烧伤,手术、化疗或放疗、使用激素或
免疫抑制剂、婴儿、老年人等。
1.白喉杆菌的形态染色有何特点
白喉杆菌的形态染色有何特点白喉杆菌的形态染色有何特点
白喉杆菌的形态染色有何特点?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答:白喉杆菌细长稍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细菌排列常不规则,呈栅栏状。无荚膜,无鞭毛,无芽
胞。革兰染色阳性。用albert等法染色,可见异染颗粒,具有鉴别意义。
微生物检查可采集病人病变部位假膜及其边缘部位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据其形态、排列、异染颗粒
等,结合临床可作出初步诊断。取检材接种于吕氏血清斜面后再涂片染色镜检可提高检出率。同时可取标本接种于亚碲酸钾平板,取黑色或灰白色菌落做生化反应、毒力试验等进一步鉴定。
2.简述白喉的感染过程和防治原则
简述白喉的感染过程和防治原则简述白喉的感染过程和防治原则
简述白喉的感染过程和防治原则。
。。
答:白喉杆菌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鼻咽腔中,随飞沫或污染的物品传播,引起白喉。细菌侵入易感者鼻
咽粘膜生长繁殖并分泌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和全身中毒症状。细菌和外毒素可使受染局部粘膜上皮细胞
产生炎性、渗出性和坏死性反应,可有假膜形成,严重者可致死。病痊愈后机体可获得牢固免疫力。预防 可注射白喉类毒素作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治疗可早期足量注射白喉抗毒素,同时用抗生素治疗。
一.简述结核菌素试验原理
简述结核菌素试验原理简述结核菌素试验原理
简述结核菌素试验原理、、、、结果分析及实际应用
结果分析及实际应用结果分析及实际应用
结果分析及实际应用 ? 1.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能否引起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常
规试验取旧结核菌素或纯蛋白衍生物5u注射前臂皮内,48~72小时观察结果。注射局部出现红肿硬结大
于5mm为阳性反应;大于15mm者为强阳性反应;小于5mm者为阴性反应。
2.结果分析:阳性反应表明已感染过结核杆菌,但不一定有结核病,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也呈阳性。部分强
阳性反应者可能有活动性感染,应进一步追查病灶。阴性反应表明未感染过结核杆菌,但应考虑以下情况:
①感染初期。②老年人。③严重结核病患者或正患有其他传染病,如麻疹导致的细胞免疫低下等。④获得
性细胞免疫低下,如艾滋病、肿瘤及用过免疫抑制剂者。
3.实际应用: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和免疫效果的测定;作为婴幼儿结核病诊断的参考;测定肿瘤患者的细
胞免疫功能以及在未接种过卡介苗的人群中调查结核病的流行情况等。
4.沙眼衣原体可引起哪些疾病
沙眼衣原体可引起哪些疾病沙眼衣原体可引起哪些疾病
沙眼衣原体可引起哪些疾病?
答:沙眼衣原体有沙眼亚种和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可引起人类疾病。沙眼亚种可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引
起沙眼,通过性接触可引起包涵体结膜炎和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通过产道感染新生儿可引起急性
化脓性结膜炎(脓漏眼)等;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在男性引起腹股沟淋巴结化脓性炎症和慢性淋巴肉芽肿,在女性引起会阴、肛门和直肠炎症,造成组织狭窄与梗阻。
1.病毒复制过程中合成早期
病毒复制过程中合成早期病毒复制过程中合成早期
病毒复制过程中合成早期、、、、晚期蛋白有何作用
晚期蛋白有何作用晚期蛋白有何作用
晚期蛋白有何作用?
答:病毒合成的蛋白质有早期蛋白和晚期蛋白之分。在病毒核酸复制前所合成的蛋白称为早期蛋白,在病
毒核酸复制后所合成的蛋白称为晚期蛋白。早期蛋白是一种功能性蛋白,一般为非结构蛋白,包括合成核
酸所需要的酶(dna或rna多聚酶),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与核酸合成的调控蛋白以及指导病毒合成序列 的调控蛋白。绝大多数结构蛋白都是晚期蛋白。2.
..
.简述病毒的干扰现象及对医疗实践的指导章义
简述病毒的干扰现象及对医疗实践的指导章义简述病毒的干扰现象及对医疗实践的指导章义
简述病毒的干扰现象及对医疗实践的指导章义。
答:病毒的干扰现象是指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时,一种病毒可抑制另一种病毒的复制。同种、异种病
毒之间以及灭活病毒与感染性病毒之间均可发生干扰。病毒之间的干扰现象能阻止发病,也可使感染终止。
如减毒活疫苗能阻止毒力较强病毒的感染,毒力致弱的病毒呼吸道感染后,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毒力较强 的呼吸道病毒不易感。所以,干扰现象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一部分。但由于病毒自身干扰或不同型间的
干扰,使用病毒疫苗后,病毒与疫苗之间的干扰可使疫苗的免疫效果受到影响,故预防接种时,应注意接
种的时间和疫苗之间的搭配,避免干扰现象减低免疫效果。
1.怎样辨别慢发病毒感染
怎样辨别慢发病毒感染怎样辨别慢发病毒感染
怎样辨别慢发病毒感染?
答:慢发病毒感染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据此可将其辨认:(1)常要经过一个长达数年甚至十几年的长潜伏期。
(2)一旦发病,即成慢性或亚急性进行性进展,不会中途停止或恢复。(3)一般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故常
有神经、精神或智力方面的症状。(4)病人最终死亡。(5)由病毒或亚病毒感染所致。
2.与其他抗病毒药物和抗病毒免疫因素比较
与其他抗病毒药物和抗病毒免疫因素比较与其他抗病毒药物和抗病毒免疫因素比较
与其他抗病毒药物和抗病毒免疫因素比较,,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有何特点
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有何特点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有何特点
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有何特点?
答:(1)广谱性、非特异性,但非对所有病毒感染均有效,不同细胞、不同病毒,对干扰素的敏感性不同。
(2)相对种属特异性:干扰素对细胞的作用存在种属屏障,一般地,干扰素在产生干扰素的同种细胞上的活
性大于异种细胞。
(3)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是间接抑制病毒而不是杀灭病毒,是由干扰素诱导细胞产生的avp发挥抑制病毒增
殖的作用。
(4)发挥作用较早,病毒感染细胞在病毒复制时即可产生干扰素,其作用早于抗体和ctl的作用。也可涌过输血、注射(暴露于病毒血症时的血源或污染器械)传播,但几率很低。
2.请解说易感者感染
请解说易感者感染请解说易感者感染
请解说易感者感染hav后的致病过程及免疫反应
后的致病过程及免疫反应后的致病过程及免疫反应
后的致病过程及免疫反应。
。。
答:hav经口腔摄入,先在唾液腺中增殖,最后定位于肝细胞内进行大量增殖,病毒随胆汁排入肠道,并随
粪便排出体外。hav的致病性不是直接致肝细胞病变,机体的免疫血答反应导致肝损伤起重要作用,故其
排毒期高峰早于临床发病极期。易感人群感染hav后,可表现为显性(临床型)和隐性(亚临床型)感染两种
形式,后者占的比例大,两者均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患者于发病初期可检测到血清抗—hav lgm,在发
病后2-3周抗体水平达高峰,于3个月后基本消失。因此,检测抗- havigm作为现症感染hav的指征.血
清抗- hav igg为中和抗体,能预防hav感染。它的出现晚于igm,一般于患者恢复期早期(自hav感
染3-12周)开始低滴度,至6个月后达高峰,并可持续终身。因此,抗-hav igg是机体既往感染hav的
指征,可用于调查人群中hav感染的流行率及对hav的免疫水平。
3.请简介乙型肝炎病毒
请简介乙型肝炎病毒请简介乙型肝炎病毒
请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形态 的形态的形态 的形态、、、、结构及基因组的功能
结构及基因组的功能结构及基因组的功能
结构及基因组的功能。
。
。答: hbv归于嗜肝病毒科嗜肝dna病毒属,人类乙型肝炎病毒在电镜下观察有3种病毒颗粒,即直径22nm 的小球状颗粒,直径22nm、长40--200nm的管状颗粒和直径42nm的大球状颗粒或称dane颗粒,后者为
完整的病毒体,前二者为缺少病毒核心的外衣壳蛋白,仅具有抗原性。病毒体即dane颗粒有3层结构,即
外部包裹外衣壳蛋白(相当于病毒包膜即hbsag、前s2和前s1抗原),内为衣壳体,依次包括hbcag为主 的核衣壳和核心的核酸及dna聚合酶成分。hbv基因组为双股环状dna,其中长股或称负股为完整链。
在长股dna链上主要含有s区、c区、p区和x区等4开放读框(orf)。(1)s区:由s、前s2和前s1基因
构成,它们编码的基因产物构成hbv的外衣壳。(2)c区:由c和前c两个基因构成,e抗原(hbeag)的编
码区主要在前c区段。(3)p区:最长,为病毒复制酶。(4)x区:编码x蛋白(hbxag),目前认为它可反式激
活一些细胞的癌基因及病毒基因,可能与hbv致癌性有关。
4...
.请介绍乙型肝炎的血清学主要抗原抗体标志物并列表说明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请介绍乙型肝炎的血清学主要抗原抗体标志物并列表说明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请介绍乙型肝炎的血清学主要抗原抗体标志物并列表说明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请介绍乙型肝炎的血清学主要抗原抗体标志物并列表说明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
答:乙型肝炎主要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体(抗-hbs)系统:为hbv病毒体外
壳蛋白、小球状颗粒及管状颗粒成分,包含s、前s2和前s1蛋白。hbsag是检查hbv感染的主要标志,并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抗—hbs。hbsag始于感染后19天即潜伏期早期便可检出,它分为adr,adw,ayw等10个亚型,各亚型间有部分交叉免疫,其分布有地域性。
(2)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抗体(抗-hbc)系统:hbcag为hbv大球状颗粒的核衣壳成分。因为它被外衣
壳蛋白(hbsag)所包裹,在感染者血清中难以检测到hbcag。hbcag有很强的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
hbc lgm和抗—hbc lgg两种非中和抗体,前者出现于发病早期,但一过性感染者其持续时间短,在igm
高峰之后,抗—hbo lgg出现且持续数年。
(3)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系统:hbeag 于hbv感染后与hbcag同时出现,hbeag阳性与抗
—hbc lgm阳性均为hbv复制活跃的指标。一过性感染患者,hbeag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其阴转后,出现对应的抗—hbe,为感染后时间较长以及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预后较好的征兆。
6.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
。。
答:乙型肝炎传染源包括急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在肝炎患者中又分为临床型和
亚临床型,在临床型患者中,又分为黄疸型与无黄疽型。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从大至小依次为无症状hbsag
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急性乙肝患者中,亚临床型传染源意义大于临床型,而临床型患者中无黄疸型者大于黄疸型者。hbv的传播途径按重要性依次为母—婴传播、经血液、日常密
切接触及性接触传播。人感染hbv后,由于不同个体的免疫应答反应不同及感染hbv毒株及数量的差异,造成转归的多样性。在血液中被病毒抗原致敏的cd8+细胞毒t细胞(ctl)可选择性杀伤受感染的肝细胞。
当受感染肝细胞较少,而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又正常,则细胞外hbv易被中和抗体(抗—hbs)所清除,表现
为一过性hbv感染或自限性急性乙型肝炎。当大量肝细胞被hbv感染,机体的免疫应答又超常,则发生
ctl大量破坏肝细胞,引起重症肝炎。如果胎儿宫内感染或新生儿感染hbv,由于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被hbv感染的肝细胞仅有一部分被ctl杀伤,则造成肝细胞内外持续存在hbv,表现为慢性hbsag携
带状态或慢性肝炎。当成人免疫功能低下或感染hbv免疫逃逸变异株也可发生持续性感染。此外,免疫复合物及自家免疫反应,在hbv致机体肝脏病理损伤方面也起重要作用。
1.虫媒病毒共同特征有哪些
虫媒病毒共同特征有哪些虫媒病毒共同特征有哪些
虫媒病毒共同特征有哪些?
??
?
答:共同特点为:(1)病毒呈球形,直径多为20~60nm。(2)核酸为 + ssrna,衣壳为20面体对称,有包膜,其表面有血凝素刺突,(9)对热、酸、脂溶剂敏感。(4)主要寄生于自然动物体内,通过节肢动物媒介传播。
所致疾病有明显季节性和地方性,具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
2.简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致病性
简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致病性简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致病性
简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致病性。
。。
答:在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传染源和储存宿主土要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带毒动物通过其唾液、粪
便等排泄物污染食物、水源、空气等,人类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摄入或直接接触感染动物受到传染;此病
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野鼠型由汉滩型引起,发病多集中在秋冬之间,临床症状较重;家鼠型由
汉城型引起,多集中于春夏之间,临床症状较轻;混合型发病季节呈双峰型,临床症状轻重不—。潜伏期
一般为两周左右,多为急性起病。典型临床表观为三大主症:即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临床经过可分为
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3.请叙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
请叙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请叙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
请叙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免疫性和防治原则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答: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该病毒是—种嗜神经病毒。在我国,三
带喙库蚊不仅是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也是其储存宿主。家畜、家禽,尤其是幼猪是乙型脑炎病毒的
主要传染源和中间宿主。人感染乙型脑炎病毒后,多数人为隐性感染,少数人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脑炎。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中和抗体约在病后1周出现,可维持数年至终生。防蚊灭蚊是预防
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接种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是当前保护易感者的主要手段。
1.简述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疾病
简述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疾病简述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疾病
简述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疾病。
答:单纯疱疹病毒的自然宿主是人,在人群中的感染较为普遍。病毒常存在于疱疹病灶和健康人唾液中,主要通过直接密切接触和性接触而传播,人初次感染恢复后,通常都转入潜伏感染,hsv—1潜伏于三叉
神经节、颈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hsv—2潜伏于骶神经节。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后,病毒被激活增殖,引起复发性局部疱疹。hsv—1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粘膜和器官感染。hsv—2则主要引起生殖器
庖疹,井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
2...
.简述cmv、vzv和ebv所致疾病和潜伏部位
病毒 所致主要疾病 潜伏感染的部位
vzv 水痘 带状疱疹 脑、颈或腰神经节
cmv
巨细胞包涵体病、辅血后单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畸形、肝炎、间质性肺炎
嗜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
ebv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 b淋巴细胞 1.简述人体感染
简述人体感染简述人体感染
简述人体感染hiv后的血清学表现及主要临床特征
后的血清学表现及主要临床特征后的血清学表现及主要临床特征
后的血清学表现及主要临床特征
答:.人体感染hiv后,开始有一个大量复制和扩散的过程.此时感染者血清中出现hiv抗原,在外周血
细胞、脑脊液和骨髓细胞中可分离到病毒,此为hiv感染的急性期。感染者可出现发热、咽炎、淋巴结肿
大,皮肤斑丘疹和粘膜溃疡等自限性症状。大约持续1-2周后,进入hiv感染的无症状期,此时,外周血
中hiv抗原含量很低或检测不到.感染2—3个月时,患者血清中出现抗—hiv抗体,随后转入无症状潜伏
期.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和感染者免疫力下降,hiv重新开始大量复制,并造成免疫系统的进行性损伤,逐步发展到持续性、全身性的淋巴结肿大,出现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最后发展成为艾滋病。
1.简述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机理
简述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机理简述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机理
简述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机理。
。
。答:人被狂犬咬伤后,病毒侵入伤口,病毒包膜上的糖蛋白突起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病毒包膜与
细胞膜融合,病毒的核衣壳进入胞浆。首先在咬伤部位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进入
周围神经,沿周围神经轴索问心性的扩散到脊髓神经系统,在脊神经节等处大量繁殖并进入脑内,引起大
脑海马区、小脑、脑干和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病毒在大脑灰质等处大量复制。并通过传出神经离心
性下行到达唾液腺、视网膜、角膜、皮肤等处及肾、肺等器官。引起恐水症等典型的狂犬病症状,在脑和
神经细胞中可出现negri小体,是其典型的病理表现。?? ?? ?? ??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全部篇三
医学微生物学串讲
绪 论
1.微生物的概念、种类。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细胞壁的功能、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异同及其意义; 2.细菌l型、质粒、中介体的概念;
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 4.革兰染色的方法、原理及医学意义。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根据对氧需求细菌的分类、细菌的生长曲线;
2.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代谢:
(1)细菌主要生化反应的概念、种类、分解底物;
(2)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医学意义、热原质、抗生素的概念。
3.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第三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1.基本概念
消毒、灭菌、无菌和无菌操作、防腐的概念。
2.物理消毒、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紫外线、滤过除菌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3.化学消毒灭菌法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应用。
第四章 噬菌体
1.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的概念;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的概念;
第六章 细菌的耐药性
1.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第七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正常菌群与条件(机会)致病菌
(1)正常菌群、机会致病菌的概念、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
(2)机会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2.细菌的致病性
(1)细菌的毒力;
(2)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3.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1)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
4.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1)细菌的感染途径;
(2)全身感染的类型: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第八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病原菌检测
(1)标本的采集原则;(2)分离培养与鉴定; 2.血清学诊断常用的方法
3.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1)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
(2)人工免疫的概念和常用的免疫制剂。
第九章 球菌
1.葡萄球菌属
(1)形态、染色和分类;spa的概念、意义。
(2)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
(3)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
2.a群链球菌
(1)形态、染色和分类
(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
(3)抗o试验的原理及其意义
(4)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疾病
3.肺炎链球菌所致疾病
4.脑膜炎奈瑟菌所致疾病
5.淋病奈瑟菌所致疾病
第十章 肠杆菌科
1.肠杆菌科的共同特征 2.埃希菌属
大肠埃希菌主要生化反应 3.志贺菌属
(1)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标本采集 4.沙门菌属
(1)主要致病菌种类、致病物质、所致疾病(2)肠热症的标本采集(3)肥达试验原理及意义
5.空肠弯曲菌:婴幼儿急性胃肠炎
第十一章 弧菌属
霍乱弧菌的培养、分类、所致致病
第十二章 螺杆菌属
幽门螺杆菌快速诊断试验、所致疾病
第十三章 厌氧性细菌
1.厌氧芽胞梭菌(外源性感染):
(1)破伤风梭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2)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3)肉毒梭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无芽胞厌氧菌(内源性感染)致病条件。
第十四章 分枝杆菌属
1.结核分枝杆菌
(1)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和抵抗力;
(2)结核分枝杆菌致病物质、传播途径、所致疾病;
(3)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和应用。
第十五章 嗜血杆菌属
流感嗜血杆菌的卫星现象
第十六章 动物源性细菌
1.布氏菌属所致疾病(布病——波浪热);
2.鼠疫耶尔森菌所致疾病;
3.炭疽芽胞杆菌的形态、染色、所致疾病。
第十七章 其他细菌
1.白喉棒状杆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第十八章 放线菌与诺卡菌
放线菌菌落特点、所致疾病
第十九-二十二章 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
1.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的概念;
2.肺炎支原体所致疾病(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3.立克次体的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所致疾病; 4.沙眼衣原体的亚种和所致疾病; 5.螺旋体:
(1)钩端螺旋体所致疾病;(2)梅毒螺旋体所致疾病;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1.病毒的概念及特点;
2.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刺突、壳粒的概念; 3.病毒复制的基本过程、缺陷病毒的概念; 4.病毒抵抗力的特点。
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2.病毒持续感染类型: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 3.病毒的致病机制;
4.干扰素的概念、抗病毒机制及应用;
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1)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原则;
(2)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
2.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及其常用制剂
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
1.流感病毒形态、结构、分型、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2.流感病毒检测标本及鸡胚接种部位;
第二十七-二十八章 肠道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
1.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性;
2.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型别、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3.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的致病性;
4.新肠道病毒: ev70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ev71型——手足口病
5.轮状病毒的形态、致病性(秋季婴儿腹泻)
第二十九章 肝炎病毒
1.五类肝炎病毒的比较。
3.乙型肝炎病毒形态、结构、乙肝“两对半”及临床检测意义。
第三十-三十一章 虫媒病毒、出血热病毒
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染源、传播媒介、致病性。
第三十二章 疱疹病毒
1.单纯疱疹病毒的致病性;
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致病性;
3.巨细胞病毒的致病性;
4.eb病毒的致病性。
第三十三-三十五章 逆转录病毒、其他病毒、朊粒
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感染过程和致病机制;
2.狂犬病病毒致病性、内基小体;
3.朊粒的概念、所致疾病。
第三十六-三十七章 真菌学
1.真菌的概念、培养特性; 3.皮肤感染真菌致病性;
4.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致病性。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全部篇四
1罗伯特胡克制造了显微镜,并观察到了死细胞(细胞壁)
2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个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活细胞)3微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
史前期(8000年前至1676年) 初创期(1676~1861) 奠基期(1861~1897) 发展期(1897~1953) 成熟期(1953年以后)
4巴斯德的贡献 ppt的原话:
(1)曲颈瓶实验否定了“自生说”。
(2)研究狂犬疫苗成功,开创了免疫学。(3)正视发酵时由微生物引发的。(4)建立巴氏消毒法。5.柯赫贡献
(1).建立微生物学研究技术
(1)分离和纯化细菌 (2)细菌的固体培养基
(2).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3).证实病害的病原菌学说
证实炭疽病因 — 炭疽杆菌 发现结核病原菌—结核杆菌
书本原话:原细菌的研究:
1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2.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因该病死亡率高,获得诺贝尔奖。
3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 微生物技术方面:
1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
2配置培养基 6纯培养物:
微生物学中,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7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8菌落(colony):
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菌苔(lawn):众多菌落连成一片
9选择培养
(1)选择培养基:根据待分离微生物的特点选择不同培养条件,进行直接分离。
(2)富集培养:根据微生物的特殊要求,从自然界分离出特定已知微生物种类分离培养在特定环境中能生长的微生物。
(3)二元培养物:培养物中只含有二种微生物,而且是有意识的保持二者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培养物称为二元培养物。(例如病毒和宿主细胞)10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菌种衰退的特点:大量群体中的自发突变 菌种的复壮:
1)从衰退的菌种群体中把少数个体再找出来,重新获得具有原有典型性状的菌种。a)纯种分离;b)通过寄主体进行复壮;
2)有意识地利用微生物会发生自发突变的特性,在日常的菌种维护工作中不断筛选 “正变”个体。
2.防止衰退的措施 1)减少传代次数;
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3)经常进行纯种分离,并对相应的性状
指标进行检查;
4)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11菌种保藏
(1)传代培养保藏
是微生物保存的基本方法。
琼脂斜面、半固体琼脂柱和液体培养等。
橡皮塞封口或用石蜡覆盖,并放置低温保存。 4℃保存。(2)冷冻保藏
代谢作用停止。
细胞体积大者要比小者对低温更敏感,而无细胞壁者则比有细胞壁敏感。其原因是低温会使细胞内水分形成冰晶,从而引起细胞,尤其是细胞膜的损伤。
速冻及快速解冻可减少损伤;还可加一些保护剂,如0.5%左右的甘油或二甲亚砜可透入细胞,并通过降低强烈的脱水作用而保护细胞;
因此在采用冷冻法保藏菌种时,一般应加入各种保护剂以提高培养物的存活率。
(3)干燥保藏法
沙土管保存和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是最常用的二项微生物干燥保藏技术。
(4)冷冻真空干燥保藏
用水升华的方式除去水分,手段比较温和,细胞受损伤的程度相对比较小,存活率及保藏效果均不错,是目前使用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微生物保藏方法。
12显微镜
0.5 λ
分辨率(最小可分辨距离)=
————
n sinθ λ是所用光源波长,θ为物镜镜口角的半数 n:玻片与物镜间介质的折射率
n sinθ:数值孔径值(na),它是决定物镜性能的最重要指标。
油镜:
用浸没油取代空气的作用:介质折射率提高,数值孔径值和分辨率均得到提高。因为浸没油与玻璃的折射率相近,很多原来由于在透镜及载片表面的反射和折射而损失的光线可以进入物镜,使照明亮度提高,改善观察效果。13 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14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
一般构造:如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核区(核质体)和核糖体等,是一般原核微生物都有的构造
特殊构造:主要有鞭毛、菌毛、性毛、荚膜和芽孢等,并非所有细菌都有的构造 革兰氏阳性与阴性菌的细胞壁比较(虽然在重点外面,但是个人感觉挺重要的)详细信息在书本p41页 结构什么的
16缺壁细菌(1)l型细菌
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分枝杆菌和霍乱弧菌等20多种细菌中均有发现,被认为可能与针对细胞壁的抗菌治疗有关。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
(2)原生质:是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是革兰氏阳性菌形成(3)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还残留部分细胞壁。原生质与球状体都是 人工去壁形成的(溶菌酶青霉素)实验室或宿主体内形成 l型细菌 原生质 球状体(4)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7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步骤:第一步:结晶紫使菌体着上紫色
第二步:碘和结晶紫形成脂溶性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能被细胞壁阻留在细胞内。第三步: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出现不同的反应。
第四步:沙黄或番红复染,增加脱色菌与背景的反差并区别于未脱色菌。
18芽孢的构造与耐热机理
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
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核心部分的细胞质却变得高度失水,因而产生极强的耐热性。皮层含有大量的交联度低(约6%)、负电荷强的芽孢肽聚糖和吡啶-2,6二羧酸(dpa-ca),与低价阳离子一起引起了皮层的高渗透压,从而使皮层的含水量增加,随之体积也增大。
(有图有真相)革兰氏阴性菌鞭毛的构造
详见p63页
20生长因子:通常指那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而且需要量很少,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一般来自动、植物体。生物素(vh)对谷氨酸发酵生产的调节机制
生物素的浓度对谷氨酸的积累有着明显的影响,只有把生物素浓度控制在亚适量情况下,才能分泌出大量谷氨酸。
生物素是脂肪酸生物合成中乙酰-coa羧化酶的辅基,控制生物素的含量就可以改变细胞膜的成分,进而改变膜的透性。
22鉴别培养基:是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代谢产物,而这种代谢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23emp途径 是以一分子葡萄糖为底物,约经过10步反应而产生2分子丙酮酸和2分子atp的过程。(我书上记的是产生8分子的atp,不知道是不是ppt上面出错了) 在其总反应中,可概括成两个阶段(耗能和产能)、三种产物(2nadh+h+、丙酮酸和atp)和10个反应步骤。
(个人感觉生化的部分太难理解,可以放弃掉,包括后面的ed途径,要考高分的童鞋要仔细背背)24 ed途径
ed途径: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裂解途径
ed途径是少数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所具有的一种替代途径。其特点是葡萄糖只经4步反应即可快速获得由emp途径须经10步才能获得的丙酮酸。
一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最后生成2分子丙酮酸、1分子atp,1分子nadph、1分子nadh。
只有少数细菌利用此途径,且产能较少,效率低。
25 呼吸作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反应,最终生成h2o、co2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以氧分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称为有氧呼吸。c6h12o6+6o2=6co2+6h2o
nadh经电子传递链产生3个atp,fadh2产生2个atp
无氧呼吸
是指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以外源无机氧化物(硝酸根、亚硝酸根、硫酸根、二氧化碳和三价铁离子等)或有机氧化物(延胡索酸,但罕见)作为末端氢受体时发生的一类产能效率低的特殊呼吸。
硝酸盐呼吸 硫酸盐呼吸 碳酸盐呼吸 延胡索酸呼吸
25生物固氮六要素 atp的供应
还原力及其传递载体 固氮酶
还原底物— n2 镁离子
严格的厌氧微环境 26氨基酸合成
一是氨基化作用,二是通过转氨基作用,三是由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为前提合成氨基酸 27 生物发光
发光包含着能量转移,先形成一种分子的激活态,当这种激活态返回到基态时即发出光来。
细菌发光涉及到两种特殊成分:荧光色素酶和一种长链脂肪族醛。nadph是主要的电子供体。发光细菌的电子流途径:
分支合成途径调节 1.同工酶调节
同工酶是指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特点:在分支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有几种结构不同的一组同工酶,每一种代谢终产物只对一种同工酶具有反馈抑制作用,只有当几种终产物同时过量时,才能完全阻止反应的进行。
2.协同反馈抑制
在分支代谢途径中,几种末端产物同时都过量,才对途径中的第一个酶具有抑制作用。若某一末端产物单独过量则对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无抑制作用。3.累积反馈抑制 在分支代谢途径中,任何一种末端产物过量时都能对共同途径中的第一个酶起抑制作用,而且各种末端产物的抑制作用互不干扰。当各种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它们的抑制作用是累加的。
4.顺序反馈抑制
分支代谢途径中的两个末端产物,不能直接抑制代谢途径中的第一个酶,而是分别抑制分支点后的反应步骤,造成分支点上中间产物的积累,这种高浓度的中间产物再反馈抑制第一个酶的活性。
因此,只有当两个末端产物都过量时,才能对途径中的第一个酶起抑制作用。
(考试应该会考图,什么图对应上面调节方法)29次级代谢调节
初级代谢:一般将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称为初级代谢。
次级代谢:一般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
(ppt上只有一点点,具体的还是多看书吧p129页)
30生长规律: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迟缓期
出现原因:把细菌接种到新鲜的培养基中培养时,并不立即进行分裂繁殖,细菌增殖数为零,这时需要合成多种酶,辅酶和某些中间代谢产物,要经过一个调整和适应过程。
特点:生长速率常数等于零
菌体粗大
rna含量增加 代谢活力强
对不良条件抵抗能力降低 影响迟缓期长短的因素(了解即可)
菌种:繁殖速度较快的菌种的迟缓期一般较短;
◆接种物菌龄:用对数生长期的菌种接种时,其迟缓期较短,甚至检查不到迟缓期;
◆接种量:一般来说,接种量增大可缩短甚至消除迟缓期(发酵工业上一般采用10%-1%的接种量); ◆培养基成分:
在营养成分丰富的天然培养基上生长的迟缓期比在合成培养基上生长时短; 接种后培养基成分有较大变化时,会使迟缓期加长,所以发酵工业上尽量使发酵培养基的成分与种子培养基接近
缩短迟缓期的意义和方法
通过遗传学方法改变种的遗传特性使迟缓期缩短
接种对数生长期的菌种,采用最适菌龄 加大接种量:(群体优势----适应性增强) 用与培养菌种相同组分的培养基
意义: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
(二)对数期(指数期)特点:活菌数和总菌数接近,接种对数生长期的菌种,采用最适菌龄
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生长速率最大,代时(generation time)最短 细胞的化学组成及形态、生理特性比较一致 该期的细菌生产中多被用做“种子”和科学试验材料
影响因素:菌种 营养成分 营养物浓度 培养温度
应用意义:由于此时期的菌种比较健壮,可作为增殖噬菌体的最适菌龄;生产上用作接种的最佳菌龄;
发酵工业上尽量延长该期,以达到较高的菌体密度 食品工业上尽量使有害微生物不能进入此期 是生理代谢及遗传研究或进行染色、形态观察等的良好材料。
(三)稳定期
又称恒定期或最高生长期,此期特点:
新增殖的细胞数与老细胞的死亡数几乎相等,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处于动态平衡,培养物中的细胞数目达到最高值。细菌代谢物积累达到最高峰。 细胞分裂速度下降,开始积累内含物,产芽孢的细菌开始产芽孢。 此时期的微生物开始合成次生代谢产物,对于发酵生产来说,一般在稳定期的后期产物积累达到高峰,是最佳的收获时期。
产生原因: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
营养物的比例失调,如碳氮比不合适。 有害代谢废物的积累(酸、醇、毒素等)。 物化条件(ph、氧化还原势等)不合适。
(四)衰亡期
特点:
细胞死亡数增加,死亡数大大超过新增殖的细胞数,群体中的活菌数目急剧下降,出现“负生长”。
细胞内颗粒更明显,细胞出现多种形态、畸形或衰退形,芽孢开始释放。 因菌体本身产生的酶及代谢产物的作用,使菌体死亡、自溶等,发生自溶的菌生长曲线表现为向下跌落的趋势。
衰亡期比其他各时期时间长,它的长短也与菌种和环境条件有关。
产生原因:生长条件的进一步恶化,使细胞内的分解代谢大大超过合成代谢,继而导致菌体的死亡。
(长规律需详细了解!31连续生长
理论基础:生长曲线中稳定期到来原因的认识,采取相应有效措施推迟稳定期来临,从而发展出现有的连续培养技术。两种培养方式:恒化器连续培养
恒浊器连续培养
恒化器连续培养
恒化器是一种设法使培养液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一种连续培养装置。
这是一种通过控制某一种营养物(如氨基酸、氨、葡萄糖、麦芽糖、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的浓度,使其始终成为生长限制因子的条件下达到的,因而可称为外控制式的连续培养装置。
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正好与恒速流入的新鲜培养基流速相平衡。
主要用于实验室科学研究中,尤其用于与生长速率相关的各种理论研究中。
恒浊培养
概念:通过调节培养基流速,使培养液浊度保持恒定的连续培养方法。
原理:通过调节新鲜培养基流入的速度和培养物流出的速度来维持菌浓度不变 特点:基质过量,微生物始终以最高速率进行生长,并可在允许范围内控制不同的菌体密度;但工艺复杂,烦琐。
无性孢子与有性孢子
无性孢子:厚垣孢子:总状毛霉
节孢子:白地霉
分生孢子:青霉、曲霉 孢囊孢子:根霉、毛霉 游动孢子:水霉 有性孢子:
卵孢子:同丝水霉 接合孢子:葡枝根霉
子囊孢子:子囊菌纲:虫草、酵母等。 担孢子:担子菌纲:香茹、木耳等。33氧与细菌生长的关系
34计数法:直接计数
用细菌计数板或血球计数板
计数室面积1mm2,高为 0.1mm。体积为0.1mm3。1ml=1000mm3。 计数室内有25个中格,每个中格有16个小格,共400个小格。
五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菌液的稀释倍数为b,则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a×5×b 故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a×5×b ×10 ×1000=50000a•b(个)适用范围:
个体较大细胞或颗粒,如血球、酵母菌、霉菌孢子等。不适用于细菌等个体较小的细胞,因为(1)细菌细胞太小,不易沉降;(2)在油镜下看不清网格线,超出油镜工作距离。
特点:
快速,准确,对酵母菌可同时测定出芽率,或在菌悬液中加入少量美蓝可以区分死活细胞。
缺点: 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 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 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35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的可人工合成)具有一定浓度下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有机化合物。(以下仅作参考,考试不考)
第一次用药剂量要足
避免在一个时期或长期多次使用同种抗生素 不同抗生素(或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对现有抗生素改造 筛选新抗生素
36病毒的特点(感觉必考)
形体极其微小,电镜下才能观察,可通过细菌滤器。 没有细胞构造,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 其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
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在宿主细胞协助下,通过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质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在离体的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且可在外界长期保存。
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37噬菌斑:将噬菌体标本经过适当稀释再接种细菌平板,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在细菌菌苔上可形成圆形局部透明区域,即为噬菌斑。38毒粒的形状与大小:
大小:病毒的大小常用纳米(nm)来度量,病毒大小从20~300nm之间,通常大小在100nm左右。
球状——球状病毒(或多面体病毒)。动物病毒多为球状。廿面体对称的结构 杆状——杆状病毒(包括棒状或线状)。植物病毒多呈杆状。螺旋对称的结构 蝌蚪状——蝌蚪状病毒。细菌病毒也即噬菌体多呈蝌蚪状。复合对称的结构
大肠杆菌的t偶数噬菌体是由椭圆形的二十面体头部和螺旋对称的尾部组合而成,是病毒中复合对称的代表。
病毒的复制:5个步骤
吸附、侵入、增殖(复制)、装配、释放 40一步生长曲线
从一步生长曲线中,可以获得病毒增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潜伏期和裂解量。
潜伏期:是毒粒吸附于细胞到受染细胞释放出子代毒粒所需的最短时间。
裂解量:是每个受染细胞所产生的子代病毒的平均数目,即等于稳定期病毒效价与潜伏期效价之比。
41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感染细胞后,能在寄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插入)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特点:都是dsdna;具有整合能力;具有同步复制能力。 温和噬菌体存在形式:
游离态;整合态;营养态
整合于细菌染色体或以质粒形式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称作原噬菌体。
在原噬菌体阶段,宿主细胞正常地生长繁殖,而噬菌体基因组与宿主细胞染色体同步复制,并随细胞分裂传递给子代细胞。
溶源性细菌:细胞中含有以原噬菌体状态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做溶源性细菌。
处于溶源性细菌细胞中的噬菌体dna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启动裂解循环,产生成熟的病毒颗粒。
有自发裂解和诱发裂解。
溶源性反应是一种比裂解反应更有利于病毒持续和传播的病毒生存方式。
卫星rna:是指一些必须依赖辅助病毒进行复制的小分子单链rna片段,它们被包装在辅助病毒的壳体中,本身对于辅助病毒的复制不是必须的,且它们与辅助的基因组无明显的同源性。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全部篇五
绪论
主要内容:
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微生物按其大小、结构和组成的不同可分为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2.微生物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经验微生物学时期,实验微生物学时期,现代微生物学时期。微生物学的两个奠基人: ①巴斯德(louis pasteur):推翻“自然发生说”、巴氏消毒法、制备疫苗。②郭霍(robert koch):固体培养基、染色法、实验动物感染及郭霍法则。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诊断及预防的一门基础和应用学科。思考题
1.定义: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学
2.微生物分哪3类,有什么区别?并举例说明。3.微生物的主要两位奠基人是谁?
4.近年医学微生物学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医学微生物学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第一篇:细菌学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主要内容: 1.定义:
①细菌 l 型又称细胞壁缺陷型,是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破坏或抑制,致使细胞壁发生缺陷而在高渗环境下仍能存活生长的一类细菌。革兰阳性菌l型称原生质体,革兰阴性菌l型称原生质球。某些细菌 l 型仍可有致病力,在临床症状明显而常规的培养阴性时应考虑之。
②质粒(plasmid): 存在于细菌胞质中的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 dna,决定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如有无菌毛、细菌素、毒素和耐药性。
③荚膜(capsule):由细菌所分泌的包绕在菌体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具有抗吞噬及粘附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④鞭毛(flagellum):由菌体伸出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运动器官。⑤菌毛(pilus):某些菌体表面存在的纤细短直的丝状物,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普通菌毛是细菌的粘附器官,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由f质粒编码,参与遗传物质的传递。⑥芽胞(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的圆形小体,可用于细菌的鉴别,因其抵抗力较一般细菌繁殖体强,是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⑦异染颗粒:胞质颗粒的一种,多由 rna 和多偏磷酸盐组成,嗜碱性强,用亚甲兰染色着色较深。可用于细菌的鉴别。(白喉杆菌、鼠疫杆菌)⑧外膜蛋白(omp):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脂质双层中镶嵌的蛋白质,参与物质扩散或为噬菌体、性菌毛或细菌素的受体。菌运2.细菌的基本测量单位是微米(μm)。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芽胞、菌毛、鞭毛。3.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革兰氏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组成。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组成。细胞壁能维持细菌外形,抗低渗。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的结构是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的结构是外膜。外膜由脂质双层、脂蛋白和脂多糖(lps)组成,脂多糖即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毒性主要成分在脂质a。
4.由于细菌细胞壁成分及等电点的差异,革兰染色后被分成两大类:革兰氏阳性细菌(紫色)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红色)。革兰染色法的步骤:①结晶紫初染②碘液媒染③ 95% 乙醇脱色④稀释石炭酸复红复染。革兰染色法的意义:①鉴别细菌②选择抗菌药物③与致病性有关。5.细胞膜上有中介体,与细菌的分裂和呼吸有关。细胞质内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沉降系数为 70 s,由 50s 和 30s两个亚基组成。思考题
1.细菌有哪3种形态?
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各有何作用? 3.g+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4.青霉素和溶菌酶为什么不能杀灭革兰阴性菌? 5.简述革兰染色法操作步骤 第02章细菌的生理
主要内容:
1.细菌生长繁殖的四个基本条件:①充足的营养②必要的气体环境(据此可分为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③适宜的温度(病原菌大多为37℃)。④合适的 ph 值:大多为 7.2—7.6,但结核分枝杆菌和霍乱弧菌等例外。细菌以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⑤渗透压。
2.细菌的分解性代谢产物可用生化反应鉴定:糖发酵试验、vp 试验、甲基红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酶试验。其中吲哚(i)甲基红(m)、vp(vi),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imvic试验。大肠杆菌对这四种试验的结果是十十一一,而产气杆菌是一一十十。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热原质、侵袭性酶与毒素、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
3.细菌的生长曲线描述的是培养时间与培养物中活菌数之间的关系,分四期:①迟缓期②对数期(形态染色、生化反应典型,常用于医学研究)③稳定期(毒素、抗生素、芽胞产生期)④衰亡期。
4.培养基(culture medium):是由适合于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混合配制而成的基质。按用途分为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厌氧培养基。按物理性状分为固体、液体、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增菌,有沉淀、浑浊、膜状生长三种生长状态。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杂菌的分离和培养,有光滑型(s 型),粗糙型(r 型),粘液型(m 型)三种菌落。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及短期保种,有沿穿刺线线状生长和扩散生长两种生长状态。①菌落(colony):细菌划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时,因划线的分散作用,单个细菌繁殖后堆积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②纯培养(pure culture):从固体培养基上挑出一个菌落移种到另一培养基中,生长出来的细菌均为纯种,称为纯培养。
5.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病原诊断及预防感染、鉴定与研究细菌、制备生物制品、基因工程。
6.细菌的分类有种系分类和人工分类两种。
①细菌的分类层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②标准菌珠(type strain):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
③命名法:拉丁文双命名。原则:菌名=属(大写拉丁文名词——源于细菌形态或首发现者或巨大贡献者)+种(小写拉丁文形容词——源于细菌的重要生物学特征、定植部位或所致疾)。思考题
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细菌生长曲线?细菌生长曲线分哪4个阶段? 3.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类型? 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哪几种?
5.什么是培养基及分离培养,简述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状态。第03章消毒与灭菌 主要内容:
1.①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②灭菌(sterilization):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及芽胞。
③抑菌(bacteriostasis):抑止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常用抑菌剂为抗生素。④防腐(antisepsis):阻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⑤无菌(asepsis):不含活菌。
⑥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2.消毒与灭菌分为物理学方法及化学方法: 物理学方法: ①热力灭菌法:干烤箱: 160~170℃ 2 小时可达到灭菌效果,主要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物品的灭菌;巴氏消毒灭菌法: 62℃半小时或 71.7℃ 15~30 秒主要用于牛奶、酒类等消毒;高压蒸气灭菌法: 是最有效的灭菌方法,121.3℃,1.05kg/cm2 15~20分钟,用于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
②电磁波辐射法:红外线主要通过高热灭菌;紫外线 265~266nm杀菌效果最好,作用于细菌dna,主要用于室内空气及不耐热物体表面消毒;电离辐射产生游离基破坏细菌 dna,用于塑料制品、食品等消毒。微波常用2450mhz与915mhz,用于非金属物品、食品用具 ③滤过法:物理阻留除去液、气体中的细菌,用于除去一些不耐高温的血清、毒素、细胞培养基中的细菌.④超声波:空腔化作用裂解细菌,主要用于粉碎菌细胞,提取细胞组分。
⑤干燥与低温:干燥使细菌脱水,用于保存食品,低温中冷冻真空干燥法是保存菌种最好的方法。化学方法
①菌体蛋白变性剂:酚、醇、重金属盐、酸类、醛类; ②干扰细菌代谢:氧化剂、重金属盐等 ③破坏细胞膜:表面活性剂等。3.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①消毒剂性质、浓度、作用时间 ②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③温度 ④ ph 值 ⑤有机物 思考题
1.名词解释:消毒、灭菌、无菌、防腐、无菌操作、生物安全 2.简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3.湿热灭菌有哪些方法? 各有何用途? 4.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 5.常用消毒剂种类?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6.简述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
7.当从事病原生物学安全实验室工作时,应考虑哪些与生物安全相关的问题? 第4章噬菌体 主要内容:
1.噬菌体的概念:
噬菌体(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2.噬菌体的形态与结构:
最常见的为蝌蚪形,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3.根据进入宿主菌后所致结果不同,噬菌体分为毒性噬菌体及温和噬菌体。①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在宿主菌内复制产生子代噬菌体并最终导致宿主菌裂解的噬菌体。毒性噬菌体只有溶菌性周期。②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基因组能与宿主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不导致宿主菌裂解的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可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③前噬菌体(prophage):整合在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可随宿主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4.噬菌体的应用:①细菌的分型、鉴定②研究分子生物学③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思考题
1.噬菌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溶原性转换的概念及特征。3.溶菌性周期与溶原性周期的区别。第八章球菌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spa、抗o试验、2.葡萄球菌的分类、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3.链球菌的分类、主要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4.肺炎链球菌与甲性溶血性链球菌的区别方法?
5、淋球菌和脑膜炎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的疾
第9章肠道杆菌 主要内容: 肠道杆菌
①革兰氏阴性、多数有鞭毛和菌毛 ②普通培养基生长
③生化反应活泼,多数致病菌不分解乳糖,非致病菌分解
④抗原构造复杂,均有菌体(o)抗原,多数有鞭毛(h)抗原,部分有表面(vi 或 k)抗原。⑤抵抗力不强。⑥易变异。思考题
1.简述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
2.大肠埃希菌肠最常见的道外感染有哪些? 3.大肠埃希菌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4.归纳志贺菌致病的主要特点。
5.采集细菌性痢疾病人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时应注意些什么? 6.急性菌痢的典型症状有哪些?解释其形成机制 7.简述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机制.8.简述人类感染伤寒沙门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程序 9.简述肥达反应的原理和结果分析 第10章弧菌属
霍乱弧菌主要内容: 1.革兰氏阴性逗点状,运动活泼,碱性蛋白胨水或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耐碱不耐酸。2.致病物质:鞭毛、菌毛、霍乱肠毒素(一个a亚单位,五个b亚单位构成,已知毒性最强的肠毒素)、0139血清群有荚膜。
3.所致疾病:霍乱。七次世界性大流行中,前六次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第七次由eitor生物型引起。1992年发现新的流行株0139血清群。
4.检查:取米泔水样粪便悬滴检查可见运动活泼的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用碱性蛋白胨水或 tcbs 琼脂培养基础分离培养后做血清学反应及生化反应鉴定。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内容:
1.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细菌,培养时需加一定浓度 nacl。2.副溶血性弧菌主要经海产品或盐腌渍食品传播引起食物中毒。思考题
1.霍乱是如何传播的?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如何?
2.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什么?简述其作用机理。3.简述霍乱弧菌的抗原结构,分型及与致病的关系。4.如何预防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的食物中毒?
第11章厌氧性细菌 思考题
名词解释:汹涌发酵 简答:
1、简述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和感染特征
3、简述气性坏疽的防治原则
4、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理
5、简述肉毒梭菌的致病机理 第十二章放线菌与诺卡菌 思考题
1.什么是放线菌? 2.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及所致疾病? 3硫磺样颗粒的定义及临床意义。动物源性疾病的定义及主要动物源性细菌和相应所致疾病。2 简述布鲁氏菌属、鼠疫耶尔森菌、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性。3 军团病临床类型有哪些 4 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5 dpt三联疫苗防治疾病? 支原体
1、支原体的定义
2、主要生物学性状
3、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比较
4、主要支原体所致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