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五篇)

2023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23:49:14
2023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五篇)
时间:2023-01-11 23:49:14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篇一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升”仅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明确: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解释字义,理解句意。

“遥看”:远远看去,这个词与题目哪个字有关系?(与题目中“望”字照应)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②指导朗读。

(3)“飞流直下三千尺”。

①解释字意,理解诗意。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直下”:直下来。

“三千”:不是一个确数,形容瀑布很长。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从陡峭的山上笔直地飞快地流下来,足足有三千多尺长。

②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长,气势很大。

③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行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理解词语,体会诗意。

疑:是怀疑。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银河。

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层,也就是天的极高处。

这瀑布真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下来了。在这句诗里,“落”和“挂”一样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人间。

②指导朗读。

③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进而背诵全诗。

(三)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

1、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瀑布的?

明确: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

2、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3、你读了这首诗有何感受?

祖国山水壮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布置作业

1、辨字组词

2、解释词义

遗:

直下:

3、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1、解题,介绍作者。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学生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深究古诗意思。

(1)《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过程

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

(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

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1、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篇四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鸡的特点。

2、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朗读,能够体会老舍笔下的《白鹅》《母鸡》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体会到相同的人写不同类型的事物,语言也各具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表现,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经历。

教学重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找重点词、句,反复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从母鸡动作、神态的句子中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母鸡》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不妨更加放手地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以质疑明确学习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质疑明确学习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母鸡图片,请大声叫出它的名字吧。

2、用你喜欢的词来夸夸它。

3、在老舍先生笔下这又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文章。

【设计意图】建立学生前后联系读课文的意识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导读导学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可以做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2、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3、比较一下,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4、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自读感悟“讨厌母鸡”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呢?学生自己去课文中找出原因。

2、学生汇报:讨厌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

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它那嘎嘎的叫声总是──(没结没完)

特别是到下蛋的时候,母鸡差不多是──(发了狂)

3、师问:它真是一只令所有的人都感到怎么样的母鸡?(讨厌)

4、练习朗读课文一至二自然段。

(四)研读“不敢再讨厌母鸡”

1、一只如此令人讨厌的母鸡,又是什么原因后来作者不敢再讨厌它了呢?文中有一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比比看谁先找到并画上曲线。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提示。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找出来多读几次,读出自己的感受。

4、反馈、交流: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负责?指名回答。

(1)出示句子──负责。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引导理解:它总是挺着脖儿,这个样子看上去好象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什么?(好象是在告诉所有的人我什么都不怕)

只要有一点点声音,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它好象是在听什么?为什么要预备作战?它为什么还要到处看看?(它好象在听是不是有抓小鸡的坏蛋接近发出了声音;为了保护小鸡雏做好准备作战;它还不放心所以到处看看是不是真的来了抓小鸡的坏蛋。)

母鸡的一举一动,让你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负责)

看到一只这么负责的母鸡你们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出示句子──慈爱。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叫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引导理解:它为什么要先啄一啄?又为什么要放下呢?(啄一啄是为了试试能不能吃;放下是为了让小鸡吃。)

“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它为什么消瘦了?(因为它把吃的都让给了小鸡雏,自己还饿着,所以消瘦了。)

母鸡为了自己的儿女,宁可自己挨饿,很明显地让我们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慈爱)

身边有一只那么慈爱的母鸡你们还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出示句子──勇敢。

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来了黄鼠狼。

引导理解:为什么大公鸡会怕它?(因为为了让小鸡能吃饱,它敢和大公鸡拼命,所以大公鸡怕它。)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顶”是什么意思?它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黄鼠狼发现,首先就把它吃掉吗?(顶是很、非常的意思;为了小鸡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它不怕被吃掉。)

它的每一次放声啼叫、每一次出击都是为了儿女,你们认为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勇敢)

身边有一只如此勇敢的母鸡你还能讨厌它吗?(不会)所以作者要大声告诉所有的人──(学生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出示句子──辛苦。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土,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

引导理解:多少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鸡为什么一天要教鸡雏这么多次?它累不累?(很多次、无数次;它很累。)

它为了儿女,任劳任怨,你感觉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辛苦)带着这种感受,学生比赛朗读。

看到如此辛苦的母鸡你还忍心讨厌它吗?(不忍心)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5、句子比较“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哪句更好?为什么?

(前一句好,因为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喜爱它,还带着对它的崇敬。)它有什么值得作者崇敬的?(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6、带着崇敬之意,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7、小结:是啊,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所有品质最好的浓缩。

8、当你读到“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时难道你还仅仅认为作者只是在赞美母鸡吗?他还在赞美谁?(赞美母亲)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配乐,图片欣赏等从母鸡形象入手,以读解文,在读中表达情感。

(五)拓展文本,升华母爱

1、说说自己的妈妈为自己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让学生自由说)

2、你们还想听有关母爱感人的故事吗?(想)那就静下心来好好听吧!

3、指名说说听完故事后的感受。(母爱伟大)

4、师:是啊,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儿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当灾难来临时,她毫不犹豫地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儿女活的希望,如果一定要给母亲下一个定义的话,我想你们一定会说──(学生齐读):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以及发生这种原因,体会“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道理。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句来体会,使学生认识到,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

(六)反复回味,走近作者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前和孵出鸡雏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5)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七)布置作业

说说赞美妈妈的话,把赞美妈妈的话誊写在精美的卡片上,送给自己的妈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拽、茸、副、怜、魔、杖”这6个生字。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了解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继续培养其独立阅读能力。

4.指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了解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

2.教学难点:充分交流阅读体会后续编故事。

[课前准备]

1、按课文前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

2、学生搜集一些木偶的资料,了解什么是木偶。

3、准备与上课相关的音乐和幻灯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笑比哭好》的歌曲。(上课前播放)课前板书好课题。

2、过渡:同学们,我们在《笑比哭好》的歌声中开始了今天的学习。人的表情多种多样,人类的生活才丰富多彩。要是只拥有一种表情,那会是什么样啊今天,我们就从“笑”说起。同学们喜欢笑吗(生答:喜欢)(版画笑脸)笑脸谁都喜欢。

3、师小结:是啊,生活中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么重要啊!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对笑有新的理解。

4.齐读课题,(出示课件1)《小木偶的故事》。请大家来说说这是一篇什么体的童话(生答:拟人体童话,教师板书:(拟人体童话)

1.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请自由快速小声读课文,要求做到: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初步尝试用适当的语气读,读完后想想这个童话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生读书,师巡视)。

2、读完后,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字的预习情况。(出示课件2词语)谁来认读一下这些词语,(抽一人读),再请生领读,其余跟读。

3、课文中还有许多有趣的词语,我们也来读读吧。(出示课件3词语)齐读后,让同学们说说发现了什么(都是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我想请两个同学上来表演一下这些表情,看谁做的最像。(其余同学读一个词,他们就表演一个表情。两个人可以合作。)

师:同学们在搜集词语时要学会归类识记。比如,还可以找出abb、aabb、abcc式的词语。请同学们在书上用不同记号勾画出这类词语。能分别再说几个吗

4、好,现在同桌讨论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拿出作业本完成填空。只写需要填的内容。(出示课件4)集体填写主要内容的关键字,交流后再齐读一遍。

1、课文中有好几处写到,小木偶“笑嘻嘻”的句子,请同学们依次找出来画上横线。(出示课件5、6、7、8交流后读一遍)整篇课文就是以“笑”为线索来写的。

2、交流问题,并体会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语气变化。

(1)小木偶为什么总是“笑嘻嘻”的(因为老木匠只为小木偶雕了个笑嘻嘻的表情),老木匠很对自己的作法感到怎么样(满意)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老木匠怎么样的语气呢(高兴、自我陶醉)请找出老木匠很满意自己做法的语句,抽学生反复读。

(2)可是,小木偶也因为笑嘻嘻的表情遇到了很多麻烦简单说说有哪些(生答:1、小木偶被熊警官冤枉。红背包被抢,可熊警官却不相信把他扔出去好远。(板书:被抢----不信)2、小木偶被小白兔怀疑。3、小木偶被老婆婆误解。(板书:头疼----不信)大家想想,受冤枉,遭误解的小木偶内心会是怎么样的(生:想申辩、委屈、伤心、无奈)注意读出这些语气,另外还要读出小白兔嘲笑的语气和老婆婆责备、不解的语气。请同学们找出小木偶、小红狐、熊警官、小白兔、老婆婆说的话,前后桌四人分角色自由练读。小木偶遇到了这样的麻烦,他自己能有办法解决吗不能!(出示课件9)用委屈的语气齐读,那老木匠又为什么要那样做呢(出示课件10)

(3)小木偶的困难是怎样被解决的(生答:小女巫用他的魔杖在小木偶的脑袋上点了一下,“哇”小木偶哭出来了,小女巫又将另外几种表情送给了他。从此,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

(4)你从小木偶的遭遇中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1填空)谁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在说一说(生答后出示课件12)全班齐读!在现实生活中,你们也许有类似经历和体验,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这句话意思。(生答)

(5)师

总结

: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是生活又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事,不同的事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6)请大家再齐读最后一个段落。(板书:笑是很重要的---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1.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好故事当然要多读读,这个故事读起来很有趣,请大家分角色读读这篇课文,先找出故事中的角色有哪些(小木偶、老木匠、小红狐、熊警官、小兔子、老婆婆、小女巫)老师也可担任其中得一个角色。其余同学读旁白。注意角色语气的变化哦!

2、分角色朗读。

1.学完这个故事后,大家还想不想知道小木偶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出示课件13)现在我们就先来续编一下:木偶有了所有表情,他又有怎样的经历呢注意续编时,应该和前面的故事联系起来,保持主线不变。

2、学生口头编故事,师巡视。

3、学生讲故事,课后把所编的故事写下来。

童话大多包含着深刻的道理,非常有趣,语言生动优美。童话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的翱翔,想我们所想,思我们所思,希望你们课后也要多读童话,写心中的童话故事。老师推荐你们读读《木偶奇遇记》这本书。(出示课件14)也可以看看动画片。

12.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笑很重要,但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我们应该用真诚的心去体验和感受。

这篇略读课文是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因为笑,老木匠自我陶醉;因为笑,小木偶屡次被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他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才真正得到“笑”——来自内心的快乐。教学本课重在运用学习过的阅读方法自读课文,在充分的朗读中进一步感受用恰当的语感读好不同人物、不同语境中的语气变化,同时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续编故事要在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力之后,以欲望为先导,以方法为依据,以参与为尺度,以鼓励为主。本课对人物表情的描写是一大特色,积累和学习这样的词语对于写童话故事很有帮助,不仅要在课内扣住,更要引导到课外,主动搜集、记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