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赏识与惩戒议论文篇一
一、实施赏识教育的合理性
(一)幼儿自身发展的需求
首先,幼儿自身是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赏识与关注的。其次,幼儿的发展除了受智力因素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赏识教育对幼儿的性格、情感、兴趣等方面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适当的赏识会让幼儿学会感恩、感激,从而使幼儿能够注意和欣赏事物积极的一面。恰当的赏识能够给幼儿带来积极的体验,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当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出现困惑甚至失败时,教师更应充分肯定幼儿,通过多种形式鼓励支持幼儿,使幼儿从内心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尊重。
(二)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毫无疑问,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幼儿园中得到教师、同伴的赏识与关注。当教师在与幼儿进行日常交流时,一切以幼儿为中心,积极关注幼儿,运用鼓励、微笑或表扬等肯定方式来推进赏识教育时,家长可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有所期待,这种教
育方式可以拉近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园氛围,有利于家长积极参与家园合作,使教师积极地开展教学工作,实现更有效的家园共育。
(三)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需求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赏识教育也同样认为幼儿拥有无限可能,并要求教育实施者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鼓励幼儿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赏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模式,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
二、实施惩戒教育的合理性
惩戒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预防失范行为和危险行为,二是对失范行为进行否定、评价和纠正。值得注意的是,惩戒与惩罚是不同的。惩戒强调“戒”,而惩罚强调“罚”;惩戒针对的是犯错的行为,惩罚针对的是犯错的人。因此,我们要将惩戒教育与惩罚教育区别开来。正确适当的惩戒教育有利于幼儿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幼儿园教师有必要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惩戒教育。
(一)幼儿自身成长的需求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容易犯错。从伦理上说,幼儿出现不规范的行为或不适宜的言语会对他人甚至自己造成一定的消极后果,这种消极后果往往会阻碍幼儿的健康发展。这时就需要幼儿园教师运用合理的惩戒教育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消除不良后果。因此,惩戒教育在幼儿的成长道路上是非常必要的。
(二)惩戒权合理使用的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有“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和处分”的权利。同样,《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也指出教师可以用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些政策法规虽未明确惩戒的方式,但幼儿园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分子,也是拥有惩戒权的,这也并不代表幼儿园教师可以滥用惩戒权。同时,教师也绝不能将惩戒上升到体罚甚至变态体罚。
三、幼儿园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面临的问题
第一,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或惩戒教育时运用的方式较为单一。在赏识教育中,幼儿园教师在幼儿说对话或者做对事时,仅仅通过简单的言语鼓励;在惩戒教育中,幼儿园教师主要通过口头批评、眼神暗示等方式惩戒幼儿的不良行为,而忽略了其它的惩戒方式。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赏识教育还是惩戒教育,幼儿园教师都没有结合具体情况、对不同个性特征的幼儿采取不同形式的赏识或惩戒教育,单一化的教育方式往往导致教育的结果不尽如人意。第二,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不懂得合理运用教育手段。一方面,当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时,不仅在内容上没有指向性,而且存在不分场合进行赏识教育的问题。同时,如何把握赏识的程度也是困扰幼儿园教师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在惩戒教育中幼儿园教师也面临此困惑:惩戒过度或者惩戒过轻,都无法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惩戒
过度便会使惩戒发展为惩罚甚至体罚,这不仅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但惩戒力度不够或者不惩戒,就无法改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二)面临的挑战
目前,幼儿园教师在实施赏识教育或惩戒教育时,面临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压力。从幼儿的角度讲,幼儿对教师赏识教育的接受度远高于惩戒教育,虽然不同个性的幼儿在接受程度上会有所不同。从家长的角度来讲,不同类型的家长偏向于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来源于他们对赏识教育、惩戒教育的不同认识。极端型的家长总是一味地支持赏识或者惩戒教育方式。而民主型的家长则认为,在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实施赏识教育或惩戒教育都是有必要的。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长坚决反对惩戒教育。这些家长认为有些幼儿园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对惩戒的力度掌握不足,一旦教师的教育方式使用有误,就有可能给幼儿带来伤害。[2]
四、促进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有效实施的建议
无论是赏识教育还是惩戒教育,目前都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幼儿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有效性。
(一)幼儿园教师应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增强职业素养
教师自我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育的质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3]因此,为了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幼儿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教育教学过程,而且应关注教学活动后幼儿的反馈,并对这些反馈不断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做到合理科学地运用赏识教育或惩戒教育。同时,无论是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还是惩戒教育,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出发点都要基于对幼儿的爱。幼儿园教师在教育中不仅要有爱,而且也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幼儿园教师真正热爱幼儿,就会带着温度、带着理解、带着激励去对待幼儿,用赏识教育或者惩戒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做到心中眼中都有幼儿。
(二)幼儿园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实现家园共育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与教师共同努力,指引幼儿行为。因此,幼儿园教师要积极与家长展开沟通交流,改善幼儿生活和受教育的整体环境,充分实现家园共育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校园亲子活动等方式与家长建立联系,并向家长传达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养成正确的赏识观与惩戒观,使家长在对待、处理幼儿不合理行为时能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幼儿表现好时给予赞赏,而幼儿表现欠佳时教师和家长共同监督,实现家园共育。
(三)幼儿园教师应合理把握赏识和惩戒的力度
幼儿园教师进行赏识教育或惩戒教育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教育事件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同时,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赏识教育或惩戒教育时,应坚持公正原则、灵活原则、及时原则。赏识和惩戒作为两种基本教育方式,如果能得到合理的利用,会产生好的效果。但是,如果不合理的使用赏识或者惩戒都会产生不好的效果。[4]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掌握赏识和惩戒的力度,将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结合起来,做到赏识中有激励,惩戒中有鼓励。
赏识与惩戒议论文篇二
赏识与惩戒
实施新课程,提倡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教师和家长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对话,给他们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对学生要多赏识、多鼓励,主张无批评式教育。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但是,素质教育也并不排斥“惩戒”,关键是班主任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来巧妙地实现教育的目的,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个人在年青的时候如果不曾受到批评,那他将来很难面对挫折与失败。而人在一生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失败。所以,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有了缺点或错误,就要正确地面对,接受处罚和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进行反思和借鉴,以便今后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宝贵财富,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学不来的,只能自己积累。
惩戒教育,是通过实施批评、处罚等手段使学生感到痛苦,但又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从而使学生认识并改正自身过失的一种教育方式,它的出发点在于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不侮辱学生人格和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最终目的在于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惩戒教育表现为一种刚性行为,包含有罚的因素,在措施上带有一定程度的强硬性,在态度上具备一定的严肃性,在要求上有一定的规范性。对教育学生是强制实施,施加一定的心理压力,带给学生一定的痛苦,使学生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班主任怎样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呢?
第一,惩戒一定要合法合理。合法就是班主任在实施教育惩戒权的同时,必须切实尊重和保证孩子的隐私权和家长的监护权。有的班主任因为学生犯错就惩罚家长,用罚款代替惩戒,让有偷窃错误的学生公开亮相,让早恋的学生张贴检讨书等,这些惩戒教育方式都是不合分寸的,不值得提倡的,也是极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的。合理就是惩戒有因,惩戒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惩戒要适度。目前,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也是他们最敏感的时候,任何不当的惩戒都会对学生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体罚不仅是对人肉体的暴行,而且是对人精神的一种摧残;皮带不仅使脊背失去知觉,而且,会使情感和心灵麻木不仁。”所以,面对有过错的学生,班主任的惩戒一定要恰到好处,在实施惩戒学生时一定要慎重行事,做到三思而后行。
第二,要充满爱心。教师对学生必须有满腔热忱的爱,而且能易于被孩子觉察。有些班主任虽然严格,但仍受到学生的爱戴,这是因为学生能体会出教师心中的爱。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惩戒与体罚、心罚截然不同。如果说一个班主任要惩罚考试成绩差的学生,是因为这个学生的考分拖了全班平均分,影响了班主任的个人业绩,那么,无论这个班主任采用何种教育手段,都是错误的。
第三,要因材施教。能被孩子接受的惩戒教育方式,必然是能针对学生实际、走入学生心灵的方式。班主任应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作深层次的分析,找到学生犯错的原因,从对学生负责、对学生成长有利的角度去设计惩戒教育方式,力争实现对学生错误的有效矫正和对学生成长的真正促进。如同样是犯一种性质的错误,对缺乏耐心的学生可以罚拼七巧板,对缺乏亲情的学生可以罚写一封家书,对不爱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罚跑步,对不爱阅读的学生可以罚朗读一篇美文,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可以罚他背诵法律条文等。
第四,要激发兴趣,正确引导。学生是非观念不明,自制能力不强又任性好动,他们有时会做出一些意料之外的举动,这时班主任的举措要慎之又慎。一次特殊的“惩戒”,能激发起一个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每个人心中都有两条弦,一条是善,一条是恶,教师要拨动善的那条弦,让它弹奏出最美的乐章,最动听的曲子。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用负责的行为对待学生,用人格的魅力感化学生。真正的教育要建立在尊
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
赏识与惩戒议论文篇三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浅谈
[摘要]赏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赞扬、鼓励的,也可以是爱抚、友善的动作,甚至可以是欣赏、赞许的目光,赏识导致成功。然而,赏识 不是万能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 惩戒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正确地和有目的地使用惩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笨拙的、不合理的、地运用惩戒会使我们的一切受损失。”如何正确对待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关系是颇受教育研究者争议的问题。但我认为他们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应该孤立对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学生””,而所谓师德的高下,也尽在于此。热爱学生,老师就必须尊重学生人格,保护他们的个性,把自己完全放在与学生同一条地平线上,做他们的朋友。就一定要赏识每一个孩子,赞美他,支持他,培养他的自信心。从小培养孩子健康和乐观的心态,比任何知识都重要得多。有才能不一定能成功,但有自信却能创造成功的条件,并最终获得成功。
赏识导致成功,教师和蔼可亲、激励向上的语言,能使忧虑变得坚定、恐慌变得平静、犹豫变成主见、自私变得互助、怯懦变得勇敢、自卑变得自信等,综合起来就是“我能行”的力量与信心。这就是教师语言对学生引导的结果。这种引导将使学生的心理不断健康成长,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主流。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也会不断地被强化。他的自尊,也就会逐渐地提升,当一个人具有了自尊、自信,这个人就会走向真、善、美的境界。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学生,你最好的礼物是给他多一些的期待,而不只是要求与责备。然而,学会期待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不但要我们的心灵里多有一些爱,还要多有一些智慧。教数学的林老师的班里有个女孩,刚入学的时候小女孩上课经常走
神,有时会和同学打架,还在别的同学的课桌上涂修改液、偷东西,一次甚至把黑板玻璃打碎了,是班里的“小刺猬”。林老师没有嫌弃她,而是认真寻找症结所在。原来孩子的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了,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缺少家庭温暖的她越来越孤僻,也越来越自卑,便用各种奇怪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于是林老师就处处关心她,就连上课提问,也总要向她投去鼓励的目光。女孩的数学有了进步,林老师就适时的表扬她,让同学们看到她的长处。有时女孩犯了错误,林老师也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而是把她领到办公室,摸着她的头跟她慢慢谈。女孩渐渐变了,有事没事总往办公室里跑,帮助老师干这干那,上课也不走神了。同学们说,“小刺猬”变得爱学习了。
然而,赏识教育不是万能的。中国 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灵的成长、个性和世界观的形成,与家庭、学校和有着割舍不开的。客观地说,一个未成年人,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不仅需要家长、学校的鼓励和爱护,同时也需要经受一定的挫折。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正确地和有目的地使用惩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笨拙的、不合理的、机械地运用惩戒会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受损失。”惩戒教育主要是通过实施批评、处罚的手段使受罚者感到痛苦,但又不损害其身心健康,从而使其认识并改正自身过失的一种教育方式。惩戒教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育需要惩戒,只要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的惩戒是合理的、惩戒的方式是 科学 的,在不伤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适当惩戒对孩子有百利而无一害。这一点,不仅教师要认识到,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更应该认识到。只有在保留了适度惩戒教育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真正长大成人为将来社会的 负起责任,才真正能够成为一颗茁壮成长的大树。因此,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不是对立的双方,而是相互促进的整体。任何把二者孤立起来的做法都是片面的,合理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特殊
教育中更有着深层意义。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只有爱学生,才不会厌弃,藐视学生,才能以慈母之心去关爱、鼓励学生,使他们逐渐战胜自我,树立自信,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老师和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希望把孩子教育好。但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很矛盾,有的老师怕惩戒学生时因把握不好“度”而犯错误,所以对难管的学生总是抱着管得了就管、管不了就不管的想法,一般情况下都是放任自流。”一位小学老师在电话中说,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小树不修不成材”,惩戒在对孩子的教育当中起到的也是“修剪”作用。但现在的家长对于老师的惩戒措施极其抵触,只要孩子被惩戒,他们一律视为体罚,常常让老师感到不知所措。
我市某小学一位退休教师说:“这几年大家对惩戒这一问题都是小心翼翼的,现在的孩子不如过去好教了,他们的个性都比较强,很难管,因为惩戒学生而使学生家长闹到学校,会让老师很难堪。家长找到学校,校方往往会先迁就家长的意见,老师就是有理也只能先憋在心里。”她呼吁社会各界多给教师一分理解、一分信任,让教师们能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没有善意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教师谈“惩戒”色变,投鼠忌器,唯恐戴上“体罚”的高帽。其实,这大可不必。只要教师把握好“度”,就完全能够行使好教育惩戒权,发挥其警示、教育和激励的功能。
适度的教育惩戒能让学生分清是非善恶,改正缺点和错误,学会承担自己不良行为带来的责任。而过度的惩戒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特别是心灵上的创伤。这容易导致学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甚至会产生与教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所以教育惩戒要把握一个度,惩戒与教育中的师生平等、民主没有矛盾。在惩戒的过程中,老师的惩戒同样可以体现出师生间的平等、民主。因为我们在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惩戒时会坚持
几个原则,我认为这些原则是老师采用惩戒的法宝。
惩戒手段虽可应用,但需慎重,因为教师的违法与侵权行为多发生在对学生的惩戒中。所以,要讲究惩戒的艺术,因此,使用惩戒一定要慎之又慎,把握好一个“度”,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惩戒以爱心为前提。
教育者对孩子必须有满腔热忱的爱,而且能易于被孩子觉察。有些教师虽然严格,但仍受到孩子的爱戴,那是因为孩子们能体会出教师心中的爱。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惩戒,与体罚、心罚截然不同。如果说一个教师要惩罚考试成绩差的学生,是因为这个学生的考分大大地拖了全班平均分,影响了教师的个人业绩,那么,无论这个教师采用何种教育手段,都是错误的。因为在这个教师眼中,学生只是挣分数、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他对学生没有关爱之情、扶助之心,他采取的所有教育手段都将是冷酷的、危险的。
二是惩戒要坚持因材施教。
讲究惩戒艺术、技巧,要因人施惩。能被孩子接受的惩戒教育方式,必然是能针对学生实际、走入学生心灵的方式。而现实当中,我们的教育者习惯采取简单的“表象——惩罚”的教育方式,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教育者应该针对孩子不同的情况作深层次的分析,找到学生犯错的原因,从对孩子负责、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去设计惩戒教育方式,力争实现对孩子错误的有效矫正和对孩子成长的真正促进。比如,同样是犯一种性质的错误,对缺乏耐心的孩子可以罚拼七巧板,对缺乏亲情的罚写一封家书,对不爱体育活动的罚跑步,对不爱阅读的罚朗读一篇美文,对有暴力倾向的罚他背诵法律条文,等等。
三是惩戒要有分寸:合理合法。
合理就是惩戒有因,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合法就是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权的同时,必须切实尊重和保证孩子的隐私权和家长的监护
权。有的教师因为学生犯错就惩罚家长,有的教师用罚款代替惩戒,有的教师让有偷窃错误的学生公开亮相,让早恋的学生张贴检讨书,等等。这些惩戒教育方式都是不合分寸的,也是极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的。①四是惩戒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有的学生被老师当众批评,回家自杀了,有的学生被老师当众羞辱,知耻后勇,走上了成功之路,同样的惩戒却有不一样的结果。因此,惩戒学生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根据受惩者的性格因素、身心特点的差异进行惩戒,只有基于尊重的惩戒,抱着爱学生的态度对犯错误的学生的惩戒,才是学生能接受的惩戒。
设计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惩戒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良性刺激”,应注意三点:一是情境与学生所犯的错事相结合。如:对字迹潦草的学生,设计“临帖”的情境,对打架伤人的学生,设计“送伤者上医院”的情境。二是情境中应设计一个能激起学生内心适当的矛盾冲突的环节。让学生在冲突中产生愧疚之情,反思自己的过错,从而获得警示和教育。三是在惩戒情境中辅助于教师的引导。只实施惩戒而不进行引导,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一次,我对乱扔纸屑的学生设计了“代理生活委员”的惩戒情境,旨在教育他爱护环境卫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谁知事后那学生对朋友这么说:“生活委员不是人干的。谁干,谁就是傻冒。”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认识产生偏差,不仅没有认识乱扔纸屑的危害,反而产生对“生活委员”这个职位的误解。
总之,把握“度”是成功实施教育惩戒的关键。“度”的把握,是一门艺术,需要大家一起去创造。
宜春市袁州区天台山小学
张茂书
电话:***
赏识与惩戒议论文篇四
学习赏识教育心得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地方。”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对于后进生来说,赞赏和鼓励不亚于雪中送炭,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并从他们的内心激发出无穷无尽的积极动力。”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
刚开始接触赏识教育,多着急于方法。而实际上,赏识更重要的是态度问题,视线问题。要学会从内心真正赏识,所有的语言和行动都要围着两个字“真”“信”,真心,真诚,真情和信任。把基本的问题解决了,随手拈来都是方法。
赏识教育不是单纯的表扬。在民主气氛下长大的孩子自信心强、性格独立。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主,只有相对的自由。对于孩子身上的缺点,绝对不能姑息迁就。既要赏识也要批评。既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以激发孩子的成长潜能,也要指出和纠正孩子的问题,让孩子的成长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两者结合,孩子才会有真正健康的心理。
赏识教育要和责任教育相结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承担的基本责任是什么。
赏识教育要和挫折教育相结合,要让孩子尝到失败的滋味,培养对抗逆境的勇气。要让孩子知道,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越是容易遇到或感受到挫折,而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
赏识教育要同道德教育相结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尤其要让孩子懂得行为的底线在哪里。
没有赏识的批评叫催残,没有批评的赏识是溺爱。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听完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作为教师的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赏识的内涵。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给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
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和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在学校,作为教师应该多加赏识学生,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给他们自信;并且每位教师学会宽容、真诚的善待每一位学生;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给他们创造成功感。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赏识,在学校快快乐乐地学习,轻轻松松地生活,这样才能赢得社会与家长的信任。
赏识与惩戒议论文篇五
褒奖与惩戒的艺术
旧宫二小刘海玲
对学生的褒奖与惩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他们都是对学生爱的表达。如果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我们使用了褒奖的方法,那么一定是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真心的关注和爱,老师这么喜欢我,我要继续努力下去。那么这样的褒奖的效果应该是最好的。如果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让孩子们真正感悟到了,老师是爱我的,他没有放弃我。我怎么老让老师操心呢?我想只有这样,褒奖与奖惩才是发挥效果最好的时候。
一、困惑之一
我有的时候总是感受到,我手里的奖励物太少了,什么小贴画之类的、奖品之类的东西不够多。其实,现在的孩子家里的玩具有很多,他们见到的东西也不少,他们真的特想得到那个具体的实物奖励吗?一定是实物奖励才是最吸引学生的吗?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有时,老师一句真心的赞扬,恰到好处的表扬。可能会让孩子高兴好久!
奖励处处都有,比如:站队好的同学,奖励先进入班级。比如:中午午休时间,表现好的同学,奖励看课外书、奖励看一会儿喜欢的动画片等等。总之,不管奖励什么,我们都要让孩子感受到一股被肯定、被喜欢、感受到一种要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
二、困惑之二
我们对学生进行批评时,我们的出发点一定是为学生好,我们不是想制造更多的学困生或问题学生,而是培养出一个个身心健康、素质优良的社会公民。我们一定要运用教育智慧把问题生或学困生变成不断进步的“宝贝”。记得听过魏书生老师的讲座,魏老师在让犯了错的学生写检讨时,他的学生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印象很深,他的学生说:“以前的老师批评我,越批评我,我越恨那个老师,现在魏老师批评我,让我写检讨书,我越写检讨书,我就越恨我自己,我怎么那么不应该啊!”我觉得同样是惩戒学生,可是从学生那里我们感受到了惩戒的真正境界,魏书生老师的惩戒是一种艺术水平。
相比之下,如果我们每次批评学生,学生就越恨我们的话,毫不认为自己有问题的话,那么我们的惩戒的效果就不是最理想的,从这个学生的角度来说,他可能会越来越不服老师,越不服老师,越干一些错误的事,那么问题学生就会变得问题越多!这样的效果就偏离了我们的初衷,我们的出发点一定是为学生好,让孩子感受到一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