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讲评教案 生物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四篇)

最新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讲评教案 生物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9:26:59
最新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讲评教案 生物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四篇)
时间:2023-01-11 19:26:59     小编:zdfb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讲评教案 生物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篇一

耿梦雅

王明月

穆浩坤

刘纳

修改病句,学生做错的比较多,错例:小红穿了一件新上衣和一定新帽子,学生把“和”改成了“我”变成了两句话。

缩写句子一题;一辆接一辆的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飞驰着,学生缩写不简略,有的缩成汽车在奔驰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回顾答题点:

联系上下文,提炼关键词,挖掘句中隐含的意思。按课文内容填空题做的比较好的: 错误原因归类:

1、审题不清、思路不清。

2、脱离文本来理解,不善于从文本中归纳要点。

3、语言表达混乱。

三、总结题型,归纳技巧(让学生联系最近试卷中出现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自己总结的技法才会运用自如)

四、作文训练 《我成长中的一件事》

总结:万变不离其宗,要想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就必须做到认认真真读透要求,理清自己要写哪一件事,怎样分段等,认真审题只要这样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语文第八单元试卷讲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第八单元试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评试卷,检查出学生不理解或没掌握的知识点,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和答题技巧的原则。

3、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在答卷时要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做完检查,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成语、四字词语的运用;修改病阅读。

教学难点:修改病句;阅读。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 具:投影

课 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试卷分析:

本份试卷共有十一道题,总体来看,题量适中,题目难度不算大,但不少同学考得不够好。

二、题型存在问题及试题分析:

1、字词:

(1)第一题看拼音写字词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全对的占五分之二。其中错得比较多的是“善良”的“善” “蔚蓝”的“蔚”。

(2)第二题组词学生完成较好。只有个别同学“拣”“捡”不分

第三题找句子中的错字多数同学完成较好。

第四题:成语、四字词语填空全对的占五分之二。只有少数同学不会填“窃窃私语”。

第五题:按要求写词语有半数同学分不清人物外貌、天气的词。

第六题: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本题全对的占五分之二。部分同学分不清“真”在不同句子的意思。

2、句子:

第七题:根据句子的意思给句子中带点的字写出反义词。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完成。

第八题: 修改病句,学生做错的比较多,主要是第3小题做错。

3、阅读:

第九题:排列文段,大部分学生能做对,个别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较差,几乎全部排列错误。

第十题:阅读文段,学生做得不够理想,扣分较多。原因有①不认真审题,没有按要求做,或者漏做;②阅读能力较差,未能理解短文内容,正确回答问题。

4、作文:

作文由于是单元练习写过的作文题目,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写,但总体来看,内容较平淡,篇幅也较短,有些学生书写潦草。

三、总结以后复习和答题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继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特别是生字词语的掌握。

2、要加强句子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好反问句的改写和病句的修改方法。

3、加强阅读训练。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的习惯。

四、作业:

改正试卷中的错处,重做第4、5、7、8题。

教学后记:

1、通过试卷分析,学生发现了自己考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能进行改正,不过阅读方面学生还做得不够理想,主要是分段和概括段意不够准确。

2、通过讲评试卷,学生能改正并正确掌握相关知识,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懂得做得不够好,还要多加练习。

3、通过试卷评讲,学生除能改正做错的习题外,还认识到了平时学习马虎、不刻苦,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此次检测还发现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反问句改成陈述的练习掌握不好,今后要加强训练。

4、通过对试卷进行较详细地讲评分析,学生能对自己在检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并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了解答方法,但有个别学生还不能找出自己的不足,要在今后加强练习。

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讲评教案 生物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篇二

(有理数及其运算)试卷讲评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整理有理数有关概念和有理数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近似计算等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知识联系

2、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试题与知识的切入,以及解题中所运用的数学思想。四.教学方法

1.启发诱导、合作探究、评---讲---练等

五.教学过程

一、试卷评价

二、答题分析

三、试卷讲评

四、师生总结

五、作业 教 学 内 容 一:试卷评价

本张试卷全面考查学生所学的有理数混合运算及数轴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二:答题分析

1.存在问题

从评卷情况看,学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书写潦草,字迹模糊,卷面乱,答题不够规范,计算还比较粗心;

b、审题不清,题目中的重要条件不注意,还有些同学作完题后都不知道此题最后求什么

c、不会运用已学过的基本理论解决相关问题;

三.试卷讲评

【试题回放】

13.绝对值大于3且小于7的所有整数和是0 点拨:本题做错原因在于数轴上绝对值的意义不懂,或已忘记。

【趁热打铁】

1.

大于—3且小于2的所有整数有()

2.绝对值大于2且小于5的所有负整数有()【试题回放】

18.化简:【-3^2*2-(-2)^3】÷(-1/2)^2 点拨:本题学生的乘方以及减法求错,原因在于粗心。

【趁热打铁】

2254(1)(-2)-(-5)×(-1)+87÷(-3)×(-1)(2)-9+5×(-6)-(-4)÷(-8);

【试题回放】

22.10袋大米,每袋的标准为50千克,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在一次抽查中的记录如下(单位:千克)+0.5,+0.3,—0.2,-0.3,+1.1,—0.7,0,—0.2,+0.6,+0.7.求这10袋大米的平均质量和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2点拨:本题学生的平均质量算错错,从而得到错误的结果,最后导致总质量算错

【趁热打铁】

某村共有6块小麦实验田,每块试验田今年的收成与去年相比情况如下(增产为正,减产为负,单位:千克):

55,—40,10,—16,27,—5 今年的小麦总产量与去年相比情况如何?

(2)小明选的数字是5,小颖选的数字是6.如果你也加入游戏,你会选什么数字,使自己获胜的概率比他们大?请说明理由. 【试题回放】

24.驯兽师在训练一只表演狗时,要求它从原点出发在一直线上来回行走,假定向右行走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行走的路程记为负数,走过的各段路程依次为(单位:米)+5,—3,+10,—8,—6,+12,—10 (1)小狗最后是否回到出发点原点?如果没有,在出发点原点的什么地方?(2)小狗离开出发点原点最远时是什么地方?

(3)在行走过程中,如果每走2米奖励一块肉,那么小狗一共得到多少块肉?

点拨:本题学生审题不仔细,理解题意有误,求路程时不知道用求绝对值的方法,导致过程不能完整表达。

【趁热打铁】

一只小蚂蚁从某点a出发在一直线上爬行,假设向右爬的路程记为正数,爬行的各段路程依次为(单位:cm)+5 +10-6-3 +12-8-10(1)小蚂蚁最后回到出发点了吗?(2)若在爬行过程中,它每爬行1cm就能得到一粒小米粒,则小蚂蚁可得到多少小米粒(3)小蚂蚁离开出发点最远是多少cm?

四.小结: 通过这次考试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和遗憾,说说你今后努力方向。五.作业:1.订正错题,分析错因:

2.作出得失分统计分析,结合个人实际,拟订出下阶段学习方略。

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讲评教案 生物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篇三

九年级语文试卷讲评

教学目标:

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题,寻找错误的原因,提高学生满分率。目标评价: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共同分析寻找出错题的原因完成目标,并归纳其做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诗句默写大比拼 (主要是4号同学黑板默写)

对于出错的字,从意思,偏旁入手,想法杜绝错字。例如: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学生“涟”写成“莲”可以理解为莲花在水里洗与三点水有关,所以是“涟”。②又例如:“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中,学生“得”写成“的”。“得”是补语的标志,爱得怎样?深沉是爱得程度。“的”是定语的标志。③把握书写规律,例:“燕”和“雁”;通假字(览 那 帖 火 选贤与能),越归类梳理,学生记忆越牢固。(二)课堂活动

环节一:整体回顾,大面积表扬 介绍本次试卷的整体情况

优秀人数: 及格人数: 要求:鼓励孩子。

环节二:自查自纠、落实错题(答案运用,做就收,订正就发)

要求: 学生对照答案,用红色笔在试卷上修改。结合评分意见,补充自己的失分点,并寻找出错的原因。

环节三:统计汇总、明确典题(课前由课代表、小组长负责完成;将每个小题出错的人数画“正”字,快速统计出来)。然后将卷中出错率最多的5-7个题号明确出来,按出错人数由多到少的次序板书到黑板上。

环节四:审视典题,组内互助

环节五:按次序讲解典题(投影试卷或作业)。谁错了谁讲,我为什么错了?怎么办?师在关键处点拨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典型错题讲评:教师预设,充分备课。㈠古文阅读

13题。独画云乎哉 学生答案五花八门,不理解“云“乎”“哉”“独”的意思

联系以前所学知识,“此中人语云”> “云”是“说是这样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解释都是来自课内的拓展延伸及小注,要学会灵活运用。㈡散文阅读

1.如何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方法指导:

(1).认真审题,把标题中隐藏的信息点挖掘出来。(2).根据题目要求,找准每个序号对应的文章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然后分清层次,逐段筛选关键句,总领句,主旨句加以概括。

(3).文章结尾处有一些作者直接议论抒情或意思含蓄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我们要巧妙利用其中的关键词句结合自己的体验,形成自己的观点来答题。

老师以《冬天里的生灵》为例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感知内容,梳理情节。学生试卷答案白板展示。纠错改正

2.描写补白题注意事项:

(1)应研究所写物在原句中的特征,符合创设的情境。(2)巧妙运用修辞,比喻,拟人。

(3)建议大家把自己写完的句子与原句放在一起朗读一下,看是否有语病,这一环节必不可少。

环节六:补偿性训练: ㈠(2012•青岛)

桓公用管仲

桓公自莒(jǔ)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使温顺)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①把儿。引申出:②√权力,准则③被人抓住的缺点或漏洞④执掌,掌握),弗若也;忠信可结(结交)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④⑤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桴(fú)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比至,三衅⑩、三浴之。桓公亲逆(动词,迎)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选自《国语•齐语》)

【注释】①莒(jǔ):春秋时国名。②鲍叔:名叔牙,齐国大夫。他和管仲是同乡好友,鲍叔牙跟随齐桓公,管仲效命于公子纠。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齐国王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逃到鲁国。③法:示范,使成为准则。⑤桴(fú):鼓槌,用来击鼓的工具。⑩衅:通"熏",熏香,表示敬重。1.翻译全文。然后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君加惠于臣。().. ②桓公使请诸鲁。().2.通读选文,根据自己的认识,说说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参考译文】

齐桓公从莒国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后),就任命鲍叔牙当太宰,(鲍叔牙)谢绝说:“我,是国君的一个平庸的臣子,您给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冻受饿,就是国君对臣子的恩赐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那大概就只有管夷吾了。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点:宽厚仁慈,使人民感恩,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违背它的准则,我不如他;用忠诚信义结交人民,我不如他;制定礼法道德规范成为全国人民的行为准则,我不如他;(两军交战)在营门前击鼓助威,使人民勇气倍增,我不如他。”……齐桓公就派使臣向鲁国请求,按着鲍叔牙说的做…… ①

②快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斋戒三天,沐浴三天。齐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管夷吾,和他坐在一个车上并询问他(治理国家的方法)。1.①给予恩惠 ②之于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课外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第一个词“加惠”,在课内《唐雎不辱使命》一课的课下注释学过,“加”是“给予”的意思。投诸渤海之尾 3.鲍叔是一个大公无私,一心为国,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整体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找准答题范围是关键,即抓住与刻画鲍叔性格有关的语句,概括出来即可。用2-3个词语概括人物性格。杜绝一个词语概括。阅读课外文言文方法总结:

读三遍→看注释→看题干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思考→答题。核对。

环节七:3分钟小测试,速读文章完成题目。批阅完毕,下节课表扬,改正。

纸雁儿 苏叶

①我父亲去世,整整十个年头了。我多希望他还能活着,还能看到我!

②其实,父亲不能看见我已有多年。他双目有疾,白内障,渐渐地终至失明,连光感都没有了。我对他的最早的记忆,是在我五六岁的时候,他总穿一身青布长袍,头发有点花白了。每次他从离家几十里外的学校回来,总是双手背在后面,让我猜他给我的礼物——一个金红的柑子,或一个银黄的柚子。我有些陌生,有些好奇,有些娇憨地仰望他,然后看他手执毛笔,在薄薄的纸上竖着写了一行又一行。他的字十分清秀,像他的手,超凡脱俗,修长修长。他的眼睛很慈和,但是有一颗很小的白点。父亲闲居之后,先还拄手杖出去看戏,后来就不出家门了。先还看书,书和眼睛的距离愈来愈近,后来贴近面孔看,简直像闻书一样。再后来,眼睛也废了,他再不能看什么了。

③我时常痛悔,二十年前,我的心长到哪里去了?我为什么不曾体会父亲双目失明后的忧乐与心境?

④我给父亲念过书报,讲过外面的事,给他老人家沏过茶,端过饭,牵他在院子里晒过太阳……但做这一切时,我都没有用心。有时,需要剪指甲了,他叫我。我,多半在忙自己的事,常常“嗐”地叹一声,嫌烦,然后拿了剪子,坐到他身边去,剪得很快。父亲便默默地用指头互相搓磨着不匀的地方,我心一愧,再细细给他修一回。

⑤他听广播,听新闻,听京戏。八个“样板戏”的时候,父亲实在嫌它们闹,不听,每天只听天气预报。天天如此。我有时说:“您老人家听么子天气预报啰!”言下之意是您又不出门,何必如此关心呢?那是黄昏时节,多半是天空云蒸霞蔚的时候。树叶儿映着夕晖,沙沙翻卷,有如奔马的铃响。归鸟啾啾,来回飞翔。燕子衔泥,轻轻剪开芬芳的草地……这一切父亲都看不到了,可他是否借助于季节的更替和天气的变化,在脑海里描画着什么呢?我那样忤逆地回答他,无异于打趣他,堵他,他为什么不训斥我,不责备我呢?

⑥父亲是个细心、慈爱的人。那年大跃进,母亲被拉去修京广铁路,不能回来。父亲每天给我梳辫子,引得同学们都羡慕。那是父亲在我能力稚弱时给我的帮助爱护,而我,当父亲能力衰颓之后,在他视界黑黑的天地里,我给予过他什么温暖,什么安慰,什么帮助吗?

⑦父亲眼睛失明了,可父亲一直在(a)看着我。记得那天夜晚,我回家迟了,远远看见路..口立着一个人,是母亲。“你到哪里去了?”母亲说,“玩到这时候回来!把你爹爹急死了!”

⑧我惭愧地跑进房去,看见父亲坐在床上扇扇子,纺绸褂子早褪在一边,身上汗流如雨。我内疚加感动,几乎要哭出来。他,透着那么重的爱,惜,忧,叹……使我不敢对视。

⑨父亲时常一个人坐着,恬淡的微笑中略有沉思,不知在想些什么。他的生活越来越寂寞了,他把这种寂寞深埋着,留给自己一个人吞咽。有时,父亲要求帮母亲剥豆,或是绕绒线,都做得井然有序,干净利落。临终的前一年,父亲忽然多了一种兴致——折纸。

⑩他要我找一些用不着的书给他,他一张一张将书页拆散,然后摸suǒ着,折呀折。对角折,对边折,翻角折,翻边折。我背地里和母亲说,这有什么意思?母亲却说:“你们都只顾忙自己的事,哪里晓得一个闲人的苦恼!何况他两眼又盲了,时间是难熬的!”

⑾我怏怏地听着母亲这些话,心里觉得有些难过,可是过后,我还是只顾忙自己的,并没有设法帮他排遣什么。等到父亲去世,我收拾他的床铺,一掀褥子,我发现棕绷上有一扎一扎用细绳子捆起来的纸工制品!有雁儿,鸟儿,猴儿,兔儿,鱼儿……折得精巧细致,形态玲珑!这些能飞能走能游能跳的活物儿,都是出自父亲之手吗?(b)父亲,您是用一种什么心情,在孤寂的黑暗中,制造了这么多活泼的生命;您是带着怎样的企盼和心愿,活在它们的色彩和声响之中?我痛哭着。

⑿父亲故去有十年,他偶尔会走进我的梦里来,不说话,安静地笑,眼睛明亮。午夜梦醒,我听着窗外如雨水般的树叶的嘈切之声,心上似有一个深深的空洞。我没有父亲了,我这一辈子已无法补赎我对他的歉疚了!我常常感觉到我心上这一道深渊,它提醒着我,对人,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关切,少一些自私,多一些爱护,让人类在扶危互济中,奋发向前而去。

文章第8段生动地刻画当“我”回家迟了,父亲的表现。请结合上下文,合理想象,补写父亲当时的动作和神态。(40字左右)

环节八:布置作业:将错题及答题经验整理在典题本上。完成下节课要讲评的模拟试卷的1-10题,阅读现代文并圈画出关键句。

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讲评教案 生物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篇四

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设计

谈到试卷讲评我们并不陌生,但深入研究试卷讲评课怎样上,大家一定有很多困惑。通过调查发现,讲评试卷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逐题讲解,学生逐题改错,结果一张试卷讲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一个感觉“累”。而且学生听得无味,收效不大,过一段时间就忘了。第二种方法是错得少的题老师略讲,难题、错误较多的题重点讲,反复讲反复练,直到学生弄懂为止。这两种方法都是老师讲得多,学生以听为主,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较少,被动的接受知识。《课程标准》指出:一堂好课的标准应为:

一、具有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法;高超的教学艺术。

二、是应以学生的发展来衡量,要求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

三、

是应体现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

四、是应该明确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状态为主。我们针对这种现状,本着新课标的理念,探寻如何优化中学数学试卷讲评课,如何实现试卷讲评课的高效,如何使学生在试卷讲评中乐学,乐思,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探究。下面谈谈我们在试卷讲评课方面的一些尝试和做法。

一、精心备课

课前准备是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前提条件。备课备什么?一要备试卷。既要了解试卷的难易程度,考查的知识点,哪些题是同一类型题,哪些题是考查同一个知识点;哪些题已讲过哪些题没讲;哪些题综合性强等等;二是备学生。老师针对考查的情况做好统计工作,了解学生每一题的错误率,还要对学生做错的题进行错因分析,哪些题是学生粗心造成的(诸如看错题,除看成除以,积看成和;写错数字,算错得数,没看清单位等等),哪些题是知识性错误(旧知识巩固不牢、新知识理解不透、例如,在求比例尺的时候,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弄反了;新旧知识的衔接运用等),老师都应进行认真分析,对于错率较高的题应重点研究,了解受阻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

二、多评并举

(一)鼓励自评。教师应把要讲评的试卷作好分析统计后及时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独立纠错,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作业或与同学交流,就能够对试卷中的部分错误自行纠正。对于自己不能纠正的题在下面打上三角形,同时,要求学生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深入反思,明白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在讲评课中带着问题,有重点地讨论和听讲。

(二)发动互评。学生自主纠错后,在小组内组长要逐一检查学生的纠错情况,对学生组长没改对的题目,老师要先教会组长。教师可巡视检查,特别是要个别辅导帮助个别后进生。对于学生不会的题目,即在自主纠错后打上三角的题目,在小组内的“小老师”就一对一地进行帮教。在进行帮教时可以在自己位子上教,“小老师”也可以领着自己的“学生”到自己组的黑板的地方在黑板上进行帮教。“小老师”教会了“学生”后,然后再出示同样类型的题目让自己教的“学生”做,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小老师”要督促“学生”在试卷上把错题改正过来。由于组内的帮教和交流,使不会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学会了知识。使不同的方法在组内得到共享。此环节只是主要解决学生个人不会的问题。在小组内大多数学生不会的问题,一是教师在巡视时讲解;二是学生可以派同学到其它小组进行学习,然后回来教会自己小组的同学;三是可以到自己组黑板上展示出来,等到下一环节在班级中共同学习。

(三)教师点评。这一环节的要求是:

一、自己小组和别的小组展示了一样的题目,在讲解时要讲与别的小组不同的方法,如果方法一样就不再继续讲解;

二、各小组把自己组不会的或做错较多的题目展示在黑板上,等待教师的讲评。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在讲解时往往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而我们教师要透过题中情景的表面现象,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一般可从3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

(1)对数学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2)对数学情景发散——“一题多联”。例如把一段2分米长的圆柱截成两段,表面积增加了6.28平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学生解答之后老师提出如果把这个圆柱平行于高截成两半,表面积增加20平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这样把几种不同情境的题放到一块儿解决,更易于学生抓住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解题要领。

(3)对数学问题发散——“一题多变”。.进行“一题多变”,可将原题中的数学问题情景、已知条件、设问方式等进行改动,然后再重新分析、求解。.如改变命题条件,或将题中的因果关系颠倒等。此训练宜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此环节通过展示讲解,使考查的知识能穿成串,并能对考查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例如把554123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讲解这道题时师提出:如果把这个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或者精确到万位各是多少,这样就把数的改写系统起来了。

四、整理积累

认真完成"错题集"是试卷讲评后的矫正补偿,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全部用红笔订正在试卷上,并把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的试题收集在"错题集"中。"错题集"的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把错题和错解抄一遍,用红笔把错误圈出,注明错因;二是把正确的解答做在旁边,包括多种方法;三是写好检测的试卷分析,

总结

本次知识掌握好的、不足的;四是针对不足找查原因,包括思想上的问题,从而制订可行的努力方向;五是学生向老师提出建议,作为与老师沟通的平台,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和师生的互相了解。下次考试前,可以重点复习"错题集",使学生的复习有针对性,避免了机械重复,提高了复习效率。

五、激励情感。

考试以后,学生的情感,经常表现出强烈的两极性,一场考试后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首先在试卷讲评时,不可忽视各类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用好激励手段。对各种优点的表扬要因人而异,让受表扬者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善意批评的同时,应包含殷切的期望,使学生都能面对现实,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振作精神,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阶段学习中去。讲评后可将特别优秀的答卷,加上点评张贴在"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效仿、借鉴,要让他们也能在赞扬声中获得满足和愉悦。

关于试卷的讲评我们的做法只是一个尝试,教无定法,适合学生才是最好的方法。相信老师们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