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民间文学概论重点篇一
一、定义
1、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其创作成果(作品)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情操。
2、民间文学主要样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诗史、抒情叙事长诗、民间小戏(戏曲)、谜语、歇后语。
3、民间文学定义的核心——劳动人民口头创作。
4、民间文学的国际统称——folk-lore(【英】威廉.汤姆斯语)
二、进一步理解民间文学的含义
民间文学作者—劳动人民为主的某个若干个群体。
民间文学创作方式—口头创作(后加文字记录)。
民间文学流传方式—口耳相传。
民间文学内容上最大特点—反映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艺术情操(直接人民性)。
三、为什么开设和学习《民间文学》课程?
1、从历史上的地位看,民间文学是历史事象的记录
2、从文学创作起源看,民间文学起了源头和标杆作用
3、从作家成长状况看,民间文学是古今中外作家的摇篮和乳娘
4、从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目标看,民间文学是学员实践需要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民间文学的特征(内容、创作流传、艺术和生态方面)艺术方面(了解):真情。朴素。富有音乐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
(一)内容
直接地表现人民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接地描写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劳动与社会斗争),并且用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表现在:
(1)民间文学是人民生话、历史的全面而生动的形象反映。
(2)文学是交流感情的工具,感情只能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只有亲身参加劳动、参加人民起义斗争,才能真切而生动地描写它们。
(3)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史诗、歌谣,都体现了民族精神、人民的道德观念和理想愿望。所以,我们说民间文学是民族的灵魂。
(4)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创作,在本质上属于先进文化与民主思想的范畴。(5)民间文学鲜明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世界观、心灵美和人情美。
(二)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方面特征(基本特征)—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流传性(传承性)、传统性、1.口头性
民间文学与作家创作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口头性,由此又形成了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变异性、流传性、传承性等特性。所以民间文学又可以称为“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文学”等等。(20世纪80年代有过些争论,即民间文学本质特征是口头性还是集体性问题)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主要表现为民间文学是口头创作,同时又是口头流传。社会主义新时期民间文学口头性
民间文学是人类最早的语言艺术,过去时代它是人民生活、斗争的武器,而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今天,以至将来相当漫长的时期,口头性仍然不失其本色。这是因为:
1、口头创作最能及时广泛反映人民生活;
2、口头创作最容易表达人民心声,可以免遭一些”麻烦“;
3、口头艺术决定了口头创作永不消失。
2.集体性
作家创作是个人署名的,民间文学是无名氏的集体创作。
集体性表现形式一般合作式和分工式两种。
合作式是同一时间内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或你一段我一段)地凑成一个作品,在劳动或娱乐时,常常有这种集体创作。
分工式是先由一人创作出来,别人觉得很好,跟他学着说或唱,在说唱的过程中加以改动,也就是参加了创作。
3、变异性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由它的口头性和流传性决定的。变异的范围:内容、情节、结构、语言、表现形式等。
五、社会主义新时期还有没有民间文学创作?为什么? 答:
1、口头的创作流传比文字的创作轻便、方便得多
2、识字的人能创作文学作品占少数,所以还要靠口头创作,口头创作只要语言还存在,那么民间文学创作就一直存在。
第三章 民 间 故 事
一、民间故事的定义
广义----的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和生活故事、幻想故事、寓言、笑话等。即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所有虚构、假想的散文形式作品。
狭义-----的民间故事,指除神话和传说之外的那些民间口头叙事作品,主要是民间日常生活故事(亦称民间写实故事)、民间幻想故事(童话)、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
二、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民间故事成熟的时期。明清时期中国民间故事的各种题材、体裁和风格获得了多样化的发展。
三、民间寓言
寓言定义:是民众集体传承的带有明显教训意义,富含哲理的小故事与民间笑话比,篇幅短小,富含哲理,不在于搞笑
(1)按讲述的目的来说,民间寓言主要有讽刺寓言、劝诫寓言、恢谐寓言几类。
(2)从寓言内容的角度来说,寓言则可大略分为道德寓言、生活寓言和自然哲理寓言三大类。道德寓言是民间流传的、反映集体道德观,对违反道德的现象进行劝诫的小故事。(3)寓言的艺术持征
—个寓言必须具备两条最基本的要素:一是有故事情节,一是有比喻寄托,言在此而意在彼。另外,民间寓言篇幅短小,易记易用,特别容易流传。
四、民间故事总的艺术特点
1.背景模糊化(时间和空间的混沌化)2.人物典型化(体现同类人物的共性)3.情节程式化(逻辑审美的一致性)4.风格理想化(完美,带有预见性)5.语言白描化(“铺陈其事”、“直抒胸臆”)
第 四 章 神 话--------(民间文学散文之祖)
一、神话的概念
神话是远古时代劳动人民为征服和支配自然力,借助想象而创作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有关神的故事。
二、神话的性质
在神话流传的历史上,它往往成为一种文学体裁。从文学角度看,神话的各种叙述要素(人物、情节)都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和特征。如神话的主人公是神或半人半神、半人半兽,现实中是没有的;又如神话的情节讲到天上、海底„„是人不可能做到的。
三、神话与民间传说的区别:相同点:作者、创作流传方式、具有幻想性
不同点:幻想程度有别、形象有别
四、神话的思维——野性思维
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野性的思维》和《图腾制度》认为人类思维就处于一种野性的状态,古代宗教、神话和现代的艺术创作都是野性思维的产物。人类思维在驯化与野性之间,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徘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神话。
五、神话的分类 图(一)世界神话的三大分支
世界神话可以分为三大分支:第一是史前文化和当代未开化民族中的所谓“原始神话”。第二是中国、印度的“东方神话”。第三是古希腊、古罗马和北欧的“西方神话”。(二)中国神话的分类及其内容 1.宇宙起源神话 2.人类起源神话
3.“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 4.族群起源神话 5.文化发明神话 6.战争神话
※ 钟敬文先生的两类分法 ——自然神话与英雄神话
六、神话的思想和社会基础 万物有灵论/有神论 思想基础
1.人类与世界,人类与社会关系的复杂造成了神化思想的复杂
2.许多神话是人类最初认识大自然的结果,是人类对于大自然的解释
3.人类为了生存和幸福,渴望战胜大自然,控制大自然。限于人类自身力量的渺小,她们幻想了大量的神灵和半人神的英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社会基础
一是原始社会的集体生活和劳动促成勇敢刚强和技艺超群人物的产生。(原始社会的集体性)二是劳动所得有限及产品的平均分配促使人们有诸多的幻想和渴望。(产品的分类和平均)三是部落战争指挥者的神化。(战争)
七、神话的艺术魅力
1.神话中的人物形象(神和半人半神)是超自然的他们或身躯伟岸、或神通广人,以整个世界甚至宇宙为舞台来建立自己的勋业。这在其他文学体栽中是难以见到的。2.神话的艺术想象是奇特、瑰丽的
3.神话代表了原始时代的最高艺术成就。
八、神话理论简介(一)自然神话学派
代表人:奥维德、马克斯.缪勒 主要观点:该学派把神话中的人物、情节解释为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或者象征性描述。(二)仪式学派
代表人:罗伯森.史密斯 主要观点:神化是伴随着宗教仪式而叙述的故事(三)心理分析学派
代表人: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神话是投射到外部世界的心理。是一种受到压抑的无意识。
九、神话的审美价值(钟本182)
1、神话展示了人类童年的英雄气概和美好品德。
2、神话中积极的想象成为后世人浪漫主义创作的源头。
第 五 章 民 间 传 说
一、什么是传说
传说(民间传说)是与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某一地方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传奇性故事。换言之,传说总是与某样真实的东西有某点关联,不是直接的关联就是间接的关联:不是与某个历史人物有关就是与某个历史事件有关;不是与某个风物存在有关就是与某种社会习俗有关。若某个故事与上述四类真实的东西均无丝毫的关系,这个故事就只能叫“生活故事”,而不能叫“传说”。(分别举例说明)
二、民间传说和神话、民间故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即有某些共同点,也有不同点。1.民间传说与神话
相同点:作者、创作流传方式、具有幻想性„
不同点:幻想程度有别:形象有别„„
2、民间传说与生活故事
相同点:作者(歌颂劳动人民)、创作流传方式(口头相传)、人物形象、感情色彩有共同点„„
不同点:题材有别——传说多反映某中历史事件或人物、风物、习俗;故事反映的是一般的生活现象„„
三、民间传说的特征 1.叙述方式的可信性 2.情节的传奇性和模式性 3.传说的区域性与传说圈 4.解释的虚拟性与多样性
第 六章 歌 谣
一、歌谣的含义
歌谣是民歌和民谣的合称,是民间文学中可以歌词和吟诵的韵语。歌谣是民众唱诵的诗。
二、我国歌谣发展
明清是七言民歌及杂言民歌发展传播的重要时期。
三、歌谣的分类
1.劳动歌2时政歌 3仪式歌 4 生活歌
四、歌谣的总特点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三味,三度,三变,三法,三语,三式)三味:生活气息味,清新情调味。手法语言韵味 三度:思想高度,生活深度,技巧精度 三变:变意,变形,变韵 三法: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三语:密语,复语,关语
三式:叙事方式,抒情方式,叙事与抒情结合方式
五、几种较特殊形式的歌谣及其特点
(一)汉族的信天游和爬山歌
信天游:流行于我国陕北地区。两句为一首:用字自由;地方性强;惯用叠音字。
爬山歌:流行于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形式上与信天游相近都是两句为一首,用字也比较自由,但句子比信天游更长,衬字比较多。
(二)壮族勒脚歌
勒脚,即复沓,回环。
勒脚歌的句式,一般有五言句、七言句、五三五言句、七三七言句等;按行数可分为六行、八行、十二行、十八行、三十六行、七十二行。常见的勒脚歌为八行和十二行。
(三)彝族五柱歌和羊情带
(四)畲族的字歌和字谜歌
(五)瑶族的九九歌
六、歌谣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李白 韦其麟、屈原 曹操。李季
第 七 章 谚语、歇后语
(语言与文学性质兼备)
一、谚语
谚语是口头讲说的具有深刻含义的定型化语句。 谚语与民谣两点区别: 两点区别:(1)篇幅上,谚语比民谣的篇幅更为短小;(2)内容上,谚语属经验性哲理性,因而流传时间更长;民谣带有时代性、背景性,流传时代有限。
二、谚语的特点
意味深长(道理深刻丰富耐人寻味)
表述巧妙(常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形式精练(用词精当,语句简短)
三、谚语的类型、内容与立体性
1.讽颂谚:(1)歌颂、赞扬的;(2)暴露、批判的。2.规诫谚(教热敢于斗争等九个方面)
3.事理谚(说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等12个方面)4.生产谚(5小类)5.天气谚(3小类)6.风土谚(4小类)7.常识谚(8小类)8.修辞谚(若干小类)
四、歇后语
歇后语,又叫“俏皮话”,是一种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较为定型的趣味性语 句
使用场合:生动活泼和日常生活,不适合在悲哀伤感情况下
五、歇后语的特色
1.广泛的内容 2.诙谐的风格
第八章 对联
一、对联含义
对联,也叫楹联,是一种以对偶双句结构为特点的实用文字。汉语词典解释为“写在纸上、布上或可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句”。它是用书面语文表达思想感的一种情特殊形式。
二、对联的基本特点
1、上下联字数相等(无论长短均无例外)
2、上下联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比较:诗句多用四句或八句)。
3、上下联形成对偶(相同或相似字、词、句。相对应词的词性一致)
4、上下联平仄相间(两联之间平仄相反)
5、具有强烈的实用性(为某一主题而作)
三、对联书写和悬挂注意事项
字体:一般用楷书、隶书或行书。
用纸:红事喜事用红纸;白事用蓝纸白字或白纸黄字。
悬挂:汉字习惯自上而下,自右至左。
格式:上下联竖写;横披横写。
平仄:上下联尽可能平仄相对。阴平、阳平两调为“平声字”,上声和去声为仄声字。一般来说,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永平。(《红白》153页)
第十章 民间长诗
一、史诗
史诗是以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真实概念(狭义史诗)
以诗的语言,记叙某个民族关于天地形成、人类起源,以及民族迁徙、民族战争和民族英雄业绩等重大事件的民间文学作品。假借概念(广义史诗)
指一些较全面反映某个历史时期社会面貌和人民群众多方面生活的作品。诸如某些小说、报告文学之类的长篇叙事作品。如:柳春的《金光大道》、浩然的《创业史》、马识途的《清江壮歌》、周良思的《飞雪迎春》„„
二、史诗的基本特点
1、史诗的产生比狭义的民间叙事长诗早,他是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的产物,大都出现在社会各个民族发展的转折时期。
2、史诗在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是个人的遭遇,而是关系到整个氏族或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较之狭义民间叙事长诗,其题材更重大,主题更严肃,格调更庄重。
3、史诗在形式上集各类口头文学之大成,其规模比狭义民间叙事长诗更为宏大。
4、史诗多以口头—书面—口头、书面并存的方式流传,在口头性和书面性关系上,体现得比狭义民间叙事长诗更密切
三、创世史诗的两大特点
1、反映人类社会童年所特有的“天真”。即对自然社会现象充满了各种奇特美妙的幻想和天真幼稚的解释。
2、热情赞美劳动人民征服自然、创世之业的丰功伟绩和大无畏精神。
四、中国的英雄史诗:
《格萨尔》(藏族)《江格尔》(蒙古)
《玛纳斯》(柯尔克孜)
《戈阿楼》(彝族)
《黑暗传》(汉族)
五、《格萨尔》简介
1、最初的记载和流传区域„„西藏、四川等地
2、规模和对世界的影响„„
3、内容和故事梗概„„反映历史上的霍岭战争
第 十三 章 民间文学的田野采录
一、民间文学的田野采录与整理方法
(一)、坚持“全民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原则 1.全面搜集 2.忠实记录 3.慎重整理
二、搜集民间文学的方式与方法 一是随机采录。二是定居采录。
第 二 章 民间文学在当代的应用
一、民歌的舞台应用 一是“家内歌”,二是“家外歌”。所以民歌被称作山歌、田歌、秧歌、牧歌。(一)家庭舞台上的歌----家内歌
1.劳动歌 2.育儿歌 3.苦情歌 4.情歌(二)自然舞台上的民歌----家外歌
1.山歌 2.田歌 3.号子 4.情歌 5.游戏歌(三)当代媒体、舞台应用的民歌
二、民间文学的电视剧应用 1.帝王传说的再现与独立结合
2.文人传说与机智人物故事的交错组合 3.孤女寻父与真假公主的重合
民间文学概论重点篇二
六、民歌与中国记忆(抢救、保护、传承)
民歌是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产生和流传的,由未受过现代学校教育的当地人演唱的口头歌曲。
被西方关注的现代民歌:娱乐歌曲;意义歌曲;情绪歌曲。民歌反映:文化真实,艺术真实,社会真实,剧场真实。民间歌谣包括民歌和民谣两个部分,现在民歌包含在民谣内。《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一)劳动歌:配合农业生产劳动演唱的民歌 东北:哈腰挂;江南民歌:采茶歌
二)生活歌:凡是反映人民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歌谣都可称为生活歌。
内容:①描述小农经济生活;②描述农民受剥削的根源是缺乏粮食;③描述缺乏土地和粮食导致贫困问题;④描述勤劳为本的农民观念。三)儿童歌:出生文化,提前社会化,《摇篮曲》《小耗子上灯台》
四)仪式歌:是一种产生并盛行于人类社会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的歌谣形式。它总是在民间礼俗和祀典等仪式上吟诵和歌唱,有与该仪式的目的相适应的内容和形式。我国古代的庆节祈年、贺喜禳灾、祭祖吊丧等活动,大抵都有一定的仪式,并伴有有关的韵语。
大部分家庭中都是母亲版《祭灶歌》 五)领导歌(焦裕禄)
中国文化动力:1翻身(农民);2提前社会化(儿歌);3好运(祭灶)
通俗歌曲:是采用民族音乐形式的,接受外来音乐影响的,在创作和传播中增加了专业成分,政府倾向和商业演事的,用普通话演唱的。引导大众参与的,追求个性化,也十分现代情绪化的流行歌曲。功能:运用一种可视化的语言和激励大众情绪的机制,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文化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社会文化整合,促动社会成员接受现代生活的实际知识,也接受外来知识,它也批判全球化和现代化下的社会病,呼唤人文和人性,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文化反思和文化重构,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与原生态民歌相比不同:①原生态民歌具有公有性,没有作者;通俗歌曲有公众性,有作者,是专业歌曲大家唱。②原生态民歌是民俗的一部分;通俗歌曲是超民俗的现代表演,在通俗歌曲中,吸收原生态民歌还是一种时髦,能让人感到更前卫更现代,通俗歌手还能从这种演唱中获得非同小可的现实利益,包括政治利益,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这是原生态民歌所没有的。
我国通俗歌曲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①主流化时期,时间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特点是:通俗歌曲与战争歌曲和政治歌曲结合,成为民族独立和新中国建设的文化武库。②是非主流文化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特点是:通俗歌曲与生活歌曲和商业歌曲结合,成为反映新一轮中西文化关系的晴雨表。通俗歌曲与原生态民歌的现代地位: ⅰ公众演唱与激情广场 ⅱ小人物与社会批评 ⅲ商业经济与个性演出 ⅳ政府导向与专业介入 一)国内政治歌曲: ①领袖歌:《东方红》《春天的故事》 ②生产歌曲《黄河大合唱》《南泥湾》《洪湖水浪打浪》 二)国际关系歌曲: ① 领土关系:《我的家在松花江上》《东方之珠》《我的名字叫澳门》 ② 民族认同:《我的中国心》《故乡的云》 三)日常生活歌曲: ① 家庭生活歌《常回家看看》《一封家书》 ② 城镇生活歌《小城故事》
四)社会职业歌曲:教师文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农民工文本《九月九》;警察文本《少年壮志不言愁》;军人文本《当兵的人》 五)爱情歌曲:《思念》《心太软》
七、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定义:史诗是本民族用诗体形式表达的神话和历史传说。
形成:法《罗兰之歌》俄《伊戈尔远征记》德《尼伯龙根之歌》
特征:①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个人还未从集体分离;文学尚未从艺术整体中分离;②史诗是对古代英雄神话和历史传说的理想化和系统化的加工创作;③史诗风格崇高,叙述庄严,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史诗与神话比较:①时间上,史诗稍晚,加入了后世的生活内容;②内容上,史诗比神话内容更广泛和丰富,包括了民族迁徙,婚葬和民间医疗,③规律上,神话多是单个散篇,而史诗把神话彻底系统化。(书上是:越到后来史诗的现实性越强,神话色彩消退;史诗在神话世界观基础上产生,而它的发展最终又是对神话思想的否定:神与人的对抗。)
史诗与传说比较:①在历史人物上,史诗更为神话化;②在历史事件上,史诗更加注意描写英雄传奇;③在社会历史上,史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象化了的历史。
史诗与民俗比较:①在传承地域上,有真理化的社区;②在传承时间上,有比较固定的神圣时间;③在传承方式上,一般有宗教仪式。分类:
一)创世史诗:也称“神话史诗”,它歌唱天地的开辟,万物的起源和人类的诞生,它也反映洪水泛滥,人类遭受大自然的危害和人与自热斗争的情景,它还反映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以及农耕,畜牧和手工业的发展,这类史诗与神话的关系十分密切,但也加入了关于部落,民族历史的传说和民俗的内容。中外代表作:芬兰《卡勒瓦拉》;纳西族《创世纪》;彝族《梅葛》《阿细人的歌》;苗族《苗族古歌》。
二)英雄史诗:是以民族英雄的斗争故事为主要题材的史诗。代表作:世界四大史诗:希腊《伊利亚特》《奥赛罗》;印度《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
中国三大史诗:藏族《格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族《玛纳斯》 特点:①史诗英雄是民族英雄的化身;②史诗事件是对当地特定历史事件的艺术加工;③史诗演唱采用说唱体形成,散韵相间,杂以本民族的歌谣谚语,传说故事独具民间文学特色。(不断加工补充与复合)三)民间叙事诗:是以诗的形式叙述故事的长诗。发展脉络:商周萌芽—汉乐府时代大发展—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孔雀东南飞》—南北朝《木兰辞》—随堂继续发展并促进了文人叙事诗繁荣 分类:1古代名篇:《诗经》:《生民》《公刘》;2爱情婚姻叙事诗:彝族支系撒尼人《阿诗玛》,傣族《娥并与桑洛》;3英雄叙事诗:以歌颂英雄人物为主,反映民族斗争的叙事诗:《木兰辞》最早,蒙古族《嘎达梅林》。
艺术特点:①线索单纯,首尾完整。②重叠复沓,一唱三叹。③引类譬喻,发乎自然。
八、民间谚语和谜语
定义:谚语是民间文学中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总结经验的特殊体裁,是民众保存在传承民间文化和技术知识的韵文体“炼话”。代表作:
中:戴维斯《中国伦理格言》;保罗·波尼《中国谚语集》;斯卡勃鲁斯《中国谚语集》;亚瑟·史密斯《谚语与中国大众格言》 外:伊拉斯莫斯《阿达吉亚》法国
性质:谚语是世界公认的一种经验文化,里面有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经济、社会、医学、医药、天文、地理、伦理、制度、风土人情,也有国家民族的集体心态,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小型百科全书。谚语与社会:
一)谚语与社会文化: ⅰ国家社会管理文化:《盐铁论》《轻重第十四》:骤雨不终日,飓风不终朝。明《天工开物》:无灰不种麦,收麦如救火。廉政谚语: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上梁不正下梁歪。天网恢恢疏而不漏。ⅱ家族家风
ⅲ伦理道德《论语》《孟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以德报怨《宪问》;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告子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离娄》 ⅳ风土人情:歇后语:骑马不带鞭子——尽拍马屁;阎王爷的扇子——尽吹阴风。俗语:侃大山,玩猫腻,教授门,酷毙了,官二代,雷人,达人秀。二)谚语与气象物候,地利人文
ⅰ气象物理:五里不用风,十里不同天。节气一把火,时间不让人。ⅱ地理人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ⅲ乡土特产:东北三宗宝:人参貂皮靰鞡草。
三)谚语与自然灾害:星星稀,淋死鸡;星星稠,晒死牛。燕子钻天蛇过道,水缸穿裙山带帽。雷公先唱歌,下雨也不多。
蜻蜓千百绕天空,不过三月雨蒙蒙。四)谚语与生产技术
ⅰ农业生产:华北:春雨贵如油; 内蒙:别处春雨贵如油,河套春雨庄稼愁;苏北:有钱难买五月里旱,六月连阴吃饱饭;青海:冬日下雨麦盖被,农人头枕馒头睡。
ⅱ农业生活:一天省一把,三年买匹马。多赚不如少用。四月种芋,一本万利;五月种芋,一本一利。
五)谚语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文化比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生意不如手艺,手艺不如种地。
衙门前一篷烟,生意钱六十年,种田钱万万年。
技术还是文化: 一)技术的视角
公式:自然界——自然科学——社会关系 分类:技术知识
特征:笛卡尔,李约瑟: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台前的十几个世纪,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远胜欧洲。二)文化阐释
公式:社会关系——自然界——自然科学 分类:行业知识
贵州谚语: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 三)新问题:技术问题还是文化阐释 1所谓“技术革命” 2 关于“文化阐发”:保存——解释——传播(交流)
谜语:是民众创作的,用以表达测验和锻炼智慧的一种短谣体的语言艺术。分类:1事迷:以人民的行为动作或自然现象作谜底 2物迷:以具体事物为谜底 3字谜
性质:谜语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增长智慧,创造学习知识的方式,建立思想对话的渠道,很容易传播文化。谜语功能的启动,是通过把单方创作谜语的过程,变成两个人的对面问答,它在日常生活的形式中开场,在自然属性和文化逻辑的训练中游走,发展了测验智力的功能,又能展现使用者的才华,这样就很为民众、文人和思想家接受,并感到生动有趣,乐于传播。特征:谜面和谜底
制迷法:诡词法;描写法 谜语群:指谜语与其他民间文学体裁相结合所产生的谜语叙事群组,包括谜语歌谣群,谜语故事群,谜语对联群等。谜语群的文化承载量相当大。小结:中国谜语,将中国文化万千事物笼于一种文字模式中,这一现象堪称奇迹。它把中国人的想象力,价值观,群体智慧,人文传统和民族情感都用在这种诗体形式里,定量地反映出来供作定性研究,如此浓缩的用字文化,实在是中国功夫,西方人没有。
九、民间曲苑
民间曲艺:指叙述故事,或说或唱,或有说有唱,并与表演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如相声、评书、大鼓、快板和弹词等。源流:秦汉(说书俑)
唐代:散文类:说书(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白行简《李娃传》);韵文类:变文
宋代:散文类:说话(小说,讲史,讲经)
唱诵类:鼓子词(同一宫调,同一个曲牌,唱一个故事);
覆赚(同一宫调,不同曲牌,一个故事);
诸宫调(不同宫调,不同曲牌,一个故事)第一部用诸宫调唱的戏剧《西厢记》 元明清:大体不出宋代三种
种类:①鼓词和曲词(京韵大鼓《伯牙摔琴》)
②快板和快书(高元均《武松打虎》)
③相声和滑稽(侯宝林《卖布头》)
④评书和评话(马如飞,华彦钧)名家:莫后光,柳敬亭,侯宝林,蒋云仙 全球化对说唱的影响:①回归社区表演扩大传承影响力;②在市场经济中较量产生文化民工;③架设语言文化桥梁,促进中外交流。
十、民间戏曲
民间戏曲:指在民间长期传承和演唱的,有特定地方化,戏曲程式的小型歌舞剧,是一种地方方言,说唱和表演动作相结合的口头表演形式,一般均为“二小戏(小旦小生)”或“三小戏”(小旦小生小丑)。
传播途径:民间歌舞(黄梅戏由此演变而来,三面面向观众舞蹈性强)
民间曲艺(东北二人传原承北方“莲花落”)表演系统:
一)采茶戏系统:又叫采茶灯或采篮灯(江苏采茶戏,赣南采茶戏,福建采茶戏)
(矮子步和扇子花)
二)花鼓戏系统(湖南、湖北、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凤阳花鼓》)三)花灯戏系统(云南、贵州、四川花灯)四)秧歌戏系统:地秧歌:重舞不重唱
秧歌戏:故事情节很强的戏剧表演(定县秧歌,新秧歌戏《兄妹开荒》)五)道情戏系统:山西、江西、湖南、湖北、甘肃等 六)道具戏系统:面具戏,木偶戏,皮影戏,傩戏 全球化对草根戏曲的影响:
生存状况:1既破坏传统,又恢复传统;2电视和录音机不能与草根戏剧竞争;3地方传统的力量;4民俗经济的动力。全球化中草根戏剧的传承变迁: 1精英剧场
2媒体剧场:电视剧
3草根剧场:①反映平凡有趣的日常生活,放松紧张的工作节奏(黄梅戏《打猪草》);②反映和谐的人际关系,缓解社会分层带来的压力(五音戏《王小赶脚》);③歌颂爱情婚姻,表现现代婚姻观的变迁(传统弄字戏:砍柴弄、搭渡弄、番婆弄;现代三版本:青春版、离婚版、黄昏版)④恢复神仙戏,发展宗教经济。
十一、手机民间文学(不考)
十二、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应该也不会考)结束前的问题:怎样确定我们书包里面的民间文学作品是真实的?它是不是纯文学的虚构?是不是粗心的搜集者的作业?是不是以通俗文学的形式进行的重述?是不是被关心儿童品德的大人删改过?是不是作家们为了宗教、政治或商业的目的进行的改编?是不是马克·吐温那样的天才作家的创作?谁能保证搜集作品者没有从出版物、光盘、手机、网络、博客或者其他渠道听到过类似的内容? 一)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全面搜集、忠实记录、准确翻译、慎重整理 ①全面搜集:
在体裁上,无论篇幅大小,只要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的都应该收集。在内容上,现代的、传统的等,在收集阶段要撒大网,尽量收集 在范围上,同一作品不同译文都要记录下来
在介质上,口头的、手抄本、木刻本、碑刻、岩画都要收集 在脉络上,在名副其实的文化联系中收集不能只收集杂碎,要指出作品与当地历史宗教等的联系
在采风技术上,要分工:依靠领导和社会关系;要有的放矢;山歌节等传统节日和年节活动;开座谈会。
②忠实记录:指记录既要忠实于讲述人的身份,又要忠实于原著的内容和形式 从讲述人说:要记下名字,年龄,职业,识字程度,讲述时间,地点,祖父辈等,收集人本人信息,是当面记录还是后来追忆的
从原作内容说:内容有时候不够完整,讲述线索不够清晰,但不要改动、删减,要一并记下
从形式上说:要记下最生动的、最特色的民族内容,术语和民间用语。③准确翻译:
直译与意译:逐字逐句翻译,最好对照书写印刷 双语对照 保持特色 音译注释
④慎重整理:
整理,指纸介整理,它是从口头文学转化为书面文学过程中必要的技术加工,它不是指用搜集者的思想观念去强加于民间文学作品,而是指从作品所赖以生存和传播的原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背景出发,去伪存真,使民间文学放射出固有的艺术光辉。
二)民间文学搜集作品的方法
①原貌式:保持原貌,只理顺字句 ②单一式
③综合式:整理还原,但必须民族内部的人进行,不提倡
④并文法:四不改:一不改原作;二不改原作基本人物性格;三不改原作语言风格修辞特色;四不改原作民族心态和审美民俗。三)整理
整理——改编——再创作
复习课:
基本知识点过后要谈自己的观点 要标123 作品选中平时讲过的作品,出处
民间文学性质特征,神话传说,四大传说(三个人物),戏曲(六个系统,代表作),史诗(三大史诗,人物命名,分类),民间叙事诗(代表作)世界非遗(四种)
论述:破题,解体,要有总之之类的总结 手机民间文学不讲
民间文学概论重点篇三
民间文学概论精华版
一、填空题
1.“全部世界(在崇高的声调中)的叙述叫做史诗,私人世界在私人声调中的
叙述叫。”(沃尔夫冈.凯塞尔)答案: 长篇小说 2.《灰姑娘》的故事在世界各地皆有流传的故事,中国版本的《灰姑娘》故事是《 》。答案: 叶限
3.《江格尔》是流传在我国 民族的英雄史诗。答案: 蒙古 4.《江格尔》这一部著名的史诗是以 为主线贯串而成的。答案: 英雄人物的活动
5. 是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机智人物。答案: 阿凡提 6. 是相声艺术特有的艺术手段。答案: 包袱 7. 是由社会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答案: 寓言
8.民间文艺以 为主要的创作和传播途径。答案: 口传心授 9.民间文学同作家文学的分野,体现在艺术风格上,表现为 之别。答案: 俗、雅
10.民间的狂欢节文化与“长工斗地主”故事的“嘴会转”、“铁算盘”之类的母题,相对于社会生活现实,其实是民众在文本中建构出来的想象的“ ”。答案: 颠倒的世界
11.民间传说总是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其传承范围是相对固定的,从而构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答案: 传说圈 12.民间故事的“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
所完善的。答案: 汤普森
13.民间故事的形象塑造多是正反对比,一好一坏,一善一恶等等,体现了“ ”的美学原则。答案: 二元对立
14.民间故事有头有尾,顺序展开,很少有违反常规的现象,中间有固定的结构,如“对称式”、“三叠式”等,这种艺术形式上代代相袭的现象体现了民间文学的 特征。答案: 传承性
15.由于民间文学作品是以口头形式进行流传的,具有变异的特征,因此会产
生各种。答案: 异文
16.包袱是相声特有的艺术手段,由、解、结、抖等过程组成。答案: 系
17.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双壁”的是。答案: 木兰辞 18.俗话说,“一样话,十样说”,同一首歌谣,同一首故事,表述的语言千差万别,鲜明地体现了民间文学的 特征。答案: 变异性 19.明代李开先说,“如十五国风,出诸里巷妇女之口者,情词婉曲,自非后世诗人墨客操觚染翰,刻骨流血所能及者。” 答案: 以其真也 20.从唐宋开始,中国一些民间说书艺人受佛教“俗讲”的启示,举行专门的讲故事活动,称之为。答案: 说话
21.蒙古人相信史诗演唱具有 的作用。答案: 驱疫禳灾 22.文化英雄,属于,常以兽、鸟、人、半神等各种形态出现。
答案: 传说人物
23.美国表演理论的代表人物理查德.鲍曼把语境划分为两个大层面:文化语境和。答案: 社会语境
24.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镇汉墓出土了汉代 一件,说明我国的民间说唱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答案: 说书俑
25.1984年,文化部、国家民族工作委员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前方了《关于编辑出版〈 〉、〈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答案: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26.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学术界开始有意识地将民间文学看作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对象。答案: 歌谣研究会
27.歌与谣的主要区别在于。答案: 有无乐器伴奏 28.古代希腊神话中执掌宇宙大秩序的众神之王是。答案: 宙斯 29.古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 两大类。答案: 英雄传说 30.史事传说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关心,它的侧重点在记事。答案: 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31.赋体民歌有两类,一是,另一类则是简练的白描。答案: 赋陈其事
32.呆女婿故事与 相对应,一男一女,一巧一呆,相映成趣。答案: 巧媳妇 33.在艺术形式上,民间小戏多用乡音土语,亲切活泼,具有灵活性,小戏人物形象单纯鲜明,角色一般称之为。答案: 二小
34.关汉卿的《窦娥冤》吸取了民间故事素材进行再创作,其故事原型是
的故事。答案: 东海孝妇
35.被誉为“当代的荷马”、“活着的荷马”,世界上唯一一位能够演唱《玛纳斯》史诗的完整内容的演唱大师是。答案: 居素普.玛玛依 36.“唱歌不是人发颠,也是前朝古人传;,河水淘沙渐渐深。”这首民歌非常贴切地表述了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答案: 一人传三三传九
37.《玛纳斯》是流传在我国新疆境内的 民族的著名的
英雄史诗。答案: 柯尔克孜
38.以中国民间故事为基础的分类索引主要有德国学者爱伯华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美籍华人学者丁乃通的《 》。答案: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39.北欧神话中将有害于人类的自然力量,如霜、雹、冰、雪等,称之为
“ ”。答案: 约吞
40.神话在历史上有着两种存在方式。其一是作为 的神话,其二是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答案: 综合文化现象
41.各民族的民间审美文化,被誉为是“ ”,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风格。答案: 天籁之音
42.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答案: 通俗文学
43.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翻译,应忠于原文,翻译的译法有直译和
两种。答案: 意译
44.文人作家既能保护民间文学,也会由于某种目的,有有意识地在民间文学
作品中强加一些主观因素,比如宋朝李茂诚的,梁 山伯变成了热衷于追求功名、平“寇”有功的“义忠王”。答案: 《义忠王<梁山伯>庙记》 45.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有一种独特的种类,那就是,这种以叙述神仙活动尾中心内容的传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答案: 仙话
46.“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的一种具有相当意义的学术工具书,它是百多年来西方学者所撰写的一部比较有价值的中国民俗力作”指的是《 》一书。
答案: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
47.我国的幻想故事主要有魔法故事、和动物故事。答案: 宝物 48.清代诗人黄遵宪将民歌比作。答案: 天籁
二、名词解析
1.史诗
答案: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一种专门描写民族起源、民族迁徙、民族战争、民族英雄的不朽业绩等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规模宏大的长篇民间叙事诗。
2.英雄史诗
答案: 叙述与部族、民族和国家(或地方政权)的形成与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的诗作。这类史诗的主要特征是以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的历史活动为中心,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3.民间文学
答案: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民间文学的体裁主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4.民间笑话
答案: 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它通过辛辣的讽刺和机趣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画龙点睛地突现出民众的智慧和才干,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5.民间寓言
答案: 民间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6.民间故事
答案: “民间故事”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狭义的民间故事指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7.民间叙事长诗
答案: 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8.生活故事
答案: 生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或看似没有幻想,而实则仍带有一定的想象与虚构的故事。9.神话
答案: 任何神话都是运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10.“源于人类口头的文本”
答案: “源于口头的文本”,又称“与口传有关的文本”,是指某一社区中那些跟口头传统有密切关联的书面文本,它们通过文字被固定下来,而文本以外的语境要素则无从考察。它们具有口头传统的来源,因而成为具备口头诗歌特征的既定文本。11.“口头文本”
答案: “口头文本”或“口传文本”(oral text)在航柯看来,主要来源于民间艺人和歌手,他们脑子里有个“模式”可称为“大脑文本”(mental texts)。当他们表演、讲述或演唱时,这些“大脑文本”便成为他们建构故事的基础。12.口头性
答案: 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13.“母题”
答案: 作品中大量重复出现的叙事要素,称其为母题(motif)。母题可以是一个物件(如魔棍),一个奇异动物(如会说话的马),一种观念(如禁忌),一种行为(如考验、欺骗),一个角色(如造物主、巨人),一个人物类型(如傻瓜、预言者),或一种结构特点(如常用数字或多次重复)等。14.史事传说
答案: 这类传说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它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关心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它的侧重点在记事。这类传说与人物传说有所交叉,但是两者各有侧重,史事传说重在记事,人物传说重在记人。15.语境
答案: “语境”有两种含义,其一,指话语、语句或于此的上下文,或前后关系、前言后语;其二,指话语或语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说明言语和文字符号所表现的说话人与周围世界相互联系的方式,可扩展为事物的前后关系、境况,或者扩展到一个特定“文本”、一种理论范式以及一定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16.忠实记录
答案: 忠实记录就是采录者对讲述人或演唱者所讲述或表演的一切,包括情节、人物、语言,特别是习惯用语、方言土语,以至贯穿讲唱中表达感情的语气词、感叹词,歌中的衬字、拖腔等均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尽量保持原讲唱的原貌。
17.文化发明神话
答案: 文化发明神话是原始人关于自己生活中使用的重要物品、技术,以及各种文化制度的发明过程的神话。其主人公可以是神灵,也可以是半人半神的文化英雄、远古圣贤。18.传说
答案: 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19.幻想故事
答案: 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这类故事的幻想色彩十分浓厚,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20.采茶戏
答案: 主要流传地是江西和两广(广东、广西)。它是歌舞性很浓的民间小戏,起源于采茶灯,也叫茶篮灯,主要是描写采茶人的劳动,是民间茶农采茶叶时所唱的采茶歌与民间舞蹈结合而形成的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表演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伴随着有趣的舞蹈动作,小丑要走“矮子步”,小旦要表演“扇子花”,增加了视觉艺术成分。代表性的剧目有《瞧妹子》、《采茶歌》、《挖笋》、《拣田螺》等。21.机智人物故事
答案: 生活故事中以某个机智人物为中心而编织的系列故事。在我国,这类故事大约涉及300多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民间机智人物,其中较著名的有谎张
三、韩老大、徐文长、阿凡提、把拉根仓、阿克顿巴等。22.时政歌
答案: 劳动人民有感于切身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它鲜明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社会政治的面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在旧时代,人们常借歌谣来表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23.“传说核”
答案: 在民间传说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为“传说核”。充任“传说核”的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等。24.at分类法
答案: 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美国学者汤普森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它将民间故事划分为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和未分类的故事五大类,共有2500个类型。25.新生态民间文学
答案: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语等。
三、单选题
1.民间文学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的语气语调是
()。答案: c.强音、假嗓
2.屈原在吸收()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 等一系列作品。答案: b.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3.个体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体现在()。答案: d.在传承过程中的主观创造性的发挥
4.在西方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答案: re 5.“尚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答案: d.云南 6.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以文人创作的()为中介,对元杂剧和
明清文言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答案: b.通俗文学 7.在《圣经·创世纪》中,()受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中 的智慧果,从而发现了对方的性别差异,上帝只好将他们放逐到了人间。答案: a.亚当和夏娃
8.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 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答案: c.挪亚 9.希伯来人《圣经》中洪水方舟的故事是出自()。答案: c.巴比伦神话 10.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答案: a.泥土 11.在中国神话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
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答案: d.射日神话
12.在()中,讲述人往往有习惯运用的一些开头用语,如“很久很久以前„„”。答案: a.故事 13.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
答案: b.专题调查
14.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答案: a.第三人称叙述体 15.()是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史。答案: c.史诗
16.()是艺人说书的提纲,一般都是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答案: c.梁子 17.(),起源于民间巫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怕的面具表演。答案: b.傩戏
18.()是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答案: d.孟姜女 19.()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
答案: b.神话
20.()主要回答了一个文化中的特定民俗形式如何与别的形式相关联的问题。答案: d.交流系统语境
21.()属于生活故事。答案: b.巧媳妇
22.木偶戏由演手操纵木偶进行戏剧表演,属于()系统。
答案: b.道具戏
23.机智人物故事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都很发达,汉族以()和谎张
三的故事流行最广。答案: a.徐文长
24.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是出自于()。答案: d.《山海经》 25.盘古神话是一个()母题。答案: a.太极图
26.“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体现的是民间文艺的()的审美特征。
答案: c.缘事而发的原生性
27.鲁迅十分推崇民间文艺,称儿时看过的社戏,是“自己一生中所见到的最 好的戏”,()是“最心爱的宝书”。答案: b.《山海经》 28.“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答案: c.《一千零一夜》 29.鄂西汉族的《黑暗传》以其具有()的基本特征,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答案: b.创世史诗 30.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进行创作。答案: a.口头语言 31.“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大天光。” 属于()。答案: d.仪式歌
32.“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打
夜铁„„”属于()。答案: c.儿歌
33.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答案: c.神话 34.从体裁来看,民间寓言主要是在寓意型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答案: b.动物故事
35.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答案: a.先秦时期 36.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就收录了 许多古代民歌。答案: c.《诗经》
37.水浒故事在()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答案: d.宋末元初 38.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所决定的。答案: a.展演性
39.《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答案: d.民间寓言 40.汉族第一首民间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是()时期的民间叙事诗。
答案: b.两汉
41.民间小戏中,属于道具戏系统的有()。答案: a.皮影戏 42.首先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著名学者是()。
答案: a.马林诺夫斯基
43.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有一种独特的种类——(),这种以叙述神仙活动为中心内容的传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答案: b.仙话 44.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流传的世界末日来临的神话,导致世界末日的一般都是()。答案: a.湮灭世界的大洪水 45.在20世纪初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中,最早使用“神话”一词的学人是()。答案: a.梁启超
46.在中国关于音乐发明的神话中,发明中国古典乐器之最高代表——琴的是()答案: d.神农
47.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 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之为()。答案: c.箭垛人物形象
四、多选题
1.属于长江流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答案: a.吴歌 b.梁祝传说 c.白蛇传传说 e.江南丝竹 2.属于笑话的喜剧结构方式有()。
答案: a.归谬法 b.学样法 c.巧计法 d.对照法 e.误会法 3.属于生活谚语的有()。答案: a.烧火要
空心,为人要真心 c.酒多人癫,书多人贤 d.树大分丫,儿大分家 4.属于幻想故事的有()。
答案: a.《田螺姑娘》 b.《十兄弟对敌》 d.《狼外婆》 5.属于花鼓戏的剧目有()。
答案: a.《刘海砍樵》 d.《绣荷包》 e.《凤阳花鼓》 6.属于口头史诗的有()。
答案: b.《格萨尔》 c.《江格尔》 d.《玛纳斯》
7.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按其调查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答案: a.全面普查 c.专题调查 d.专项调查 e.专访调查
8.民间谜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答案: b.拟人法 c.蝉联法 e.谐音法
9.民间故事在反映生活的本质时,追求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因而
其内容具有广泛的()。答案: a.概括性 c.象征性 10.民间文学的个体传承人的传承渊源有()。
答案: a.亲缘传承 c.业缘传承 d.地缘传承
11.民间杂剧其种类繁多,主要有()。
答案:a.歌舞戏 b.影戏 d.木偶戏 e.滑稽戏
12.民间文学的变异的外在因素包括()。
答案:a.历史的发展 b.时代的变革 c.自然环境的差异 d.社会环境的异 13.民间小戏中的“二小”指的是()。答案: b.小旦 c.小净 14.歌圩是青年男女定期聚会的歌唱活动,也称歌节,我国各民族中著名的歌 墟有()。答案: a.广西有壮族的三月三歌圩 b.瑶族的“盘王 节” c.仫佬族的“走坡” e.彝族的“跳弓节”
15.歌谣按照格调可分为()等。
答案: a.四句头 b.五句子 c.信天游 e.爬山歌 16.歌谣按照歌唱者职业与生活内容可分为:()。
答案: a.山歌 c.渔歌 d.樵歌 e.采茶歌
17.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曲文化——()。
答案: b.印度梵剧 d.希腊悲喜剧 e.中国戏曲
18.中国的三大英雄史诗是()。
答案: a.格萨尔王 b.玛纳斯 c.江格尔
19.中国的“三大史诗”为()。答案: a.藏族的《格萨尔》 c.蒙古族的《江格尔》 d.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20.世界寓言三大发祥地为()。答案: a.中国 c.希腊 d.印度 21.中国的四大传说是()。
答案: b.孟姜女 c.梁山伯与祝英台 d.白蛇传 e.牛郎织女
22.关于农业种子的来历,中国各民族流传的神话中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
有()。答案: a.神赐说 b.窃取说 c.尸体化生说 23.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各民族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
答案: c.自然变化说 d.神灵创造 e.神灵生育说
24.与民间故事、神话相比较,民间传说具有()等特征。答案: a.可信性的内容 b.传奇性的情节 c.箭垛式的人物 d.相对固定的传承围
25.与作家文学相比较而言,民间文学的特征有()。
答案: b.集体性 c.口头性 d.变异性 e.传承性
26.根据表演人数的多少和表演形式的差异,相声可以分为()等种类。
答案: a.单口 b.对口 c.群活 27.“自下而上”的历史学研究取向中所说的“下”,指的就是()。
答案:a.民间文化 b.基层社会 d.普通民众 e.日常生活
28.我国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如()等,都是在民
间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几百年的民间创作、加工、提炼之后,才由文人最 终整理写定的。答案: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d.《西游记》 29.在中国,至少有42个民族流传中各种不同类型的洪水神话,其中有()。答案: a.大禹治水的故事 b.石龟拯救型故事 c.雷公报仇型故事 e.天女之恋型故事
30.鲁迅说,(),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己有,越做
越难懂,弄得变成僵石,他们就又去取一样,又来慢慢绞死它。答案: a.歌 b.诗 c.词 e.曲
31.表演情景具有的特点有:()。答案: a.即时性 e.惯常性 32.田野作业的而忠实记录的注意事项有:()
答案: a.尽可能记录全部活动 c.完整记录语气语调 d.要同步记录演唱过程 e.详细记录相关资料
33.以“偷听话”为核心母题编织的()故事,只是设置
了一个动物精灵向山神报告人间秘密的神奇环境,让两位主角偶然闯人,由其自身作为造成大快人心的善恶报应,构思更为巧妙。答案: b.两兄弟 d.两老友
34.在汉乐府民歌中,以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有:()。答案: a.《上邪》 b.《上山采蘼芜》 c.《陌上桑》 d.《有所思》 e.《白头吟》 35.就具体的表演事件来看,表演的语境是由()等不同因素共同构成。答案: b.表演情景 c.时间和空间 d.社会结构 e.传承人和受众 36.中国火的发明神话有多种,分别归功于()。
答案: b.神农 d.黄帝 e.燧人氏
37.各地民众对讲述民间故事有各种称呼,如()。
答案: a.讲瞎话 b.讲经 c.摆龙门阵 d.说白话 e.讲古 38.被称作荷马史诗的有()。答案: c.《伊利亚特》 d.《奥德赛》 39.包袱的组成过程有()。答案: b.系 c.解 d.结 e.抖 40.呆女婿故事包含多个类型,其中以()最具代表性。
答案: a.借布机 e.学话得胜
4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言小说粗具规模,分为(),合称为笔记小说。
答案: b.志怪小说 e.轶事小说 42.以超人的神佛仙道为重要角色介入人间生活而构成的故事,有()。答案: a.求好运 b.请穷神 d.烂柯山 e.渔人遇仙
43.神话作为各民族早期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在创作和讲述过程中 往往结合着()等多种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答案: a.宗教祭祀 b.巫术操作 c.文学叙事 d.音乐 e.舞蹈表演 44.字谜的谜面制作大多通过()表现手法。
答案: a.拟人 b.象形 d.会意 e.谐音
45.唱故事中无乐器伴奏,只击节吟诵并具有一定音乐性的称为韵诵体,如
()。答案: a.山东快书 b.金钱板 d.天津快板
46.在汉乐府民歌中,以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有:()答案: a.《上邪》 b.《上山采蘼芜》 c.《陌上桑》 d.《有所思》 e.《白头吟》 47.能充任传说核的有()。答案: a.历史人物 b.历史事件 c.地方估计 d.风俗习惯 e.动植物的情状和形态
48.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表演,用对话形式进行,对口的形式可以分为()等种类。答案: a.一头沉 c.子母哏 d.贯口
49.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的角度来考察神话 的基本形态进而做出科学分类。答案: b.题材 d.民族 e.母题 50.相声的结构一般由()构成。
答案: a.垫话 b.瓢把儿 c.正活 e.收底
五、问答题
1、民间传说与故事的区别、联系。
答案: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尽管联系密切,但是他们有明显的区别:民间传说总是与一定的纪念物相关联,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而民间故事却无须围绕客观实在物构建故事,如果说有些故事中出现客观实在物,它也不是故事叙述的中心,只是作为情节的需要而安置的。
在民间传说中,主人公有名有姓,有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尽管有虚构成分,但同历史的关联较为紧密,民间故事却完全不受历史的局限。
二者的叙事风格不同,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对幻想艺术的把握上,民间传说的幻想和虚构是有限的,因为传说的幻想要受传说核的制约。民间故事则不受具体时间、特定空间的限制,因此在民间故事中,民众可以任意驰骋幻想的翅膀,虚构故事。
2、改编和再创作也就是科学写定。
答案: 错。科学写定与改编和再创作是有区别的。写定是在忠实原始记录的基础上,对其内容、情节、结构和语言等进行规整梳理,必须保持作品的原貌;而改编和再创作则完全是作家利用民间文学的素材进行创作的范畴。
原始的完整的讲唱记录稿是写定的基础和前提,科学的做法是对原始记录稿中部分不便于阅读的口语进行必要的疏通,将部分方言土语改用普通话转述;对语言有残缺或个别词语不太合适的进行补充或修订;对个别细节作些删节或调整;对作品有关的历史背景,以及必须保留而又不易懂的方言土语加以解释等。具体来说就是,对方言、俗语、专门用语等加以注释,删节记录稿中不必要的啰嗦重复语言;修正语法错误,清理情节发展的脉络,更好地再现原始记录稿的完美性。这才是科学写定。
改编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利用民间文学素材,对原民间文学作品的主题内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进行改造加工的创作活动。经过改编的民间文学作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留着民间文学的某些风格,但由于加入了大量个人创作的成分,其作品已不是纯粹的民间文学作品,应列入作家创作范围之列。
再创作比改编更为自由,作者的主观创造更多,它是以民间文学的素材为基础,根据作者创作的意图重新塑造人物形象、构思作品情节和运用文学的语言,可以改变原作的体裁和风格,创造出一篇全新的作品。这类作品无疑属于作家创作。
民间文学的写定,不是艺术加工,而是一种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写定,更好地保持和突出民间口述原材料的本来面目和光彩。在进行写定时,不能增加实质性内容,不能有重要的改动(如不能改变主题、人物、情节、体裁等)。写定者的责任不是修正、改变和拔高原作的主题,增加情节,改换语言,表现整理者的创造才华;而是不改变原作,忠实原作,更好地体现原作。科学写定所依据的原始记录一般是讲述人一次比较成功的讲述,不能往里边添加其他的材料。
3.在电视、电脑、网络等现代传媒日益普遍的情况下,民间文艺将不再具有原有的审美功能了。
答案: 错。民间文艺之所以千百年来久传不衰,根源在于民间文艺具有其他艺术样式不可替代的审美功能。民间文艺与民众生活更直接地融为一体,人们可以通过十分便捷的方式,借助民间文艺的演述,实现情感的宣泄和情绪的表达,展示人的成就感和自尊心理,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社会道德习惯,给生活增添乐趣,变得“富有意味”。有些少年儿童非要听完故事才能入睡;有些歌手不唱歌就孤寂寡欢,闷闷不乐。假设没有民间故事,人类童年的生活就会失去想象的翅膀,人生的历程就会缺少乐趣。
在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下,电视、电脑、网络等现代传媒日益普遍的情况下,很多民间传统艺术面临生存危机,甚至逐渐消失。但是,现代科技带来了民族民间文化载体的更新,民间文化的精神内核可以借助现代传媒的力量,激活族群记忆,加强文化认同。民间艺术固有的愉悦身心、宣泄情感、传承文化的功能,并不见得一定因为现代电子传媒的普及而失落,有时是恰恰相反,电子载体拓宽了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途径,提高了传播的效果,促使地方民族文化在现代转型中走向了新生。
4.如何理解史诗演唱艺人的“神授”说?
答案: 史诗的创作与传承具有与其他各种文学艺术不同的显著特点。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史诗的创作者是“神的代言人”。我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三大史诗的创作与传承均具有与古希腊史诗相类似的情形。一般有“神授”说和“掘藏”说两种。持“神授”说的民间艺人往往称自己之所以能够创作(演唱)史诗是因为神附身的原因。这些艺人一般都自称童年时做过梦,尔后生病。梦中曾得到神、格萨尔大王或其他战将的旨意,病中或病愈后又经寺院喇嘛念经祈祷,并为之开启说唱格萨尔智门,从此,便会说唱了。如昌都老艺人扎巴,他在九岁那年,到山上放羊时做了一个梦,梦见格萨尔的大将丹玛用刀把他的肚子打开,将五脏全部取出,装上格萨尔的书。梦醒后回到家里便大病了一场,其间神志不清、颠三倒四地说着格萨尔的故事,家人把他送到边巴寺请甘单**念经祈祷,至13岁才逐渐清醒,以后便开始了说唱生涯。又如:那曲索县的女艺人玉梅在16岁时,一次到山上放牧,睡着后做了一个梦,梦见一黑水湖中的妖怪与白水湖里的仙女争夺她,仙女对妖怪说:她(指玉梅)是我们格萨尔的人,我要教她一句不漏地将格萨尔的英雄业绩传播给全藏的老百姓。玉梅梦醒后曾大病一个月,昏迷不醒,嘴中断续地说着格萨尔的故事,病愈后便会说唱。有关学者对史诗“神授”说进行考察研究的结果,认为这一说法缺乏科学根据,“是由行吟诗人欲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编说的。后来的行吟诗人,便一直沿袭了这种神秘的传统。”这些以演唱史诗谋生的歌手,实际上是一种流浪行乞者,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让人们尊重他的人格,就说他的本领来自“神授”,表明他不是凡人,而是被神选中的才智超群的人。加之史诗中的英雄人物通常被人们作为当地宗教信仰中的神灵来崇敬;演唱史诗时,往往还要举行对神灵的祭拜仪式;歌手也有意渲染神秘氛围,“神授说”便流行开来。还有,史诗歌手们惊人的记忆力和着魔似的激情也是使人们相信“神授”说的重要原因。尽管“神授说”不足信,但演唱史诗的职业歌手所具有的杰出艺术才能却不能不令人惊叹。
民间文学概论重点篇四
一、大纲说明: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按新修订的教学计划规定为专业限选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历史、现状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民间文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学会分析鉴赏民间文学作品,能够区分不同体裁的民间文学,近而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的珍惜、热爱之情和保护民间文学的责任感、使命感。特根据《民间文学概论》的教学大纲制定该课程的考试大纲。
二、命题要求:
本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为中国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内容涉及到民间文学的含义、性质;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方法和原则;具体的民间文学体裁、各体裁民间文学代表作的鉴赏等方面。主要测试学生对民间文学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对民间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内容覆盖《民间文学概论》十二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难度中等;题型设计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叙述题、论述题等六大类型;试题分值的分布情况如下: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占10%)、单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占15%)、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占20%)、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占20%)、叙述题(1题,15分,占15%)论述题(1题,20分,占20%);考卷类型为闭卷;考核时间为100分钟。
三、大纲正文:
【考试内容及要求】
绪
论
识记:民间文学的含义、范围。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的价值。
第一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识记: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集体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的含义。
理解:民间文学四大基本特征的相互关系。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
识记:中国古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成就和特点。理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方法与原则。
运用:运用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的方法搜集整理身边的民间文学作品。
第三章
神
话 识记:神话、自然崇拜、万物有灵观、自然神话、社会生活神话、日月神话、开辟神话、洪水再生神话、文化发明神话、部落战争神话、民族起源神话等关键概念。著名神话的基本情节。
理解:神话的本质。神话的艺术特征。
运用:运用民间文艺学的理论分析神话代表作的内涵。
运用神话的基础知识对所见神话进行准确归类。
第四章传
说
识记:传说、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习俗传说、山川名胜传说、物产传说、动植物传说、箭垛式人物等关键概念。四大传说的基本情节。
理解:传说与历史的联系与区别。传说与神话的联系与区别。传说的艺术特征。传说的价值。
运用: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四大传说的形象系列、结局艺术、文化内涵等。运用传说的基础知识对所见传说进行准确归类。
第五章民间故事
识记:民间故事、at分类法、童话、生活故事、寓言、巧媳妇故事、呆女婿故事、机智人物故事等关键概念。经典童话的基本情节。
理解:童话的艺术特征。童话的价值。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区 运用:运用民间故事的基础知识对所见民间故事进行准确归类。学会鉴赏经典民间故事。
第六章民间歌谣
识记:民间歌谣、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儿歌、谶谣、情歌、花儿、爬山调、信天游、双歌、打歌、香哩歌、山歌、小调等关键概念。
理解:民间歌谣的功能。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
运用:运用民间歌谣的基本知识对所接触到的民间歌谣进行准确归类,分析歌俗、歌节、歌手对民间歌谣保存与发展的意义。
第七章史
诗
识记:史诗、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等关键概念。《玛纳斯》、《格萨尔》、《江格尔》的基本情节、地位。中国史诗的构成与分布特点。
理解:史诗的基本特征。英雄史诗与创世史诗的区别。
运用:运用史诗的基本知识对所接触到的史诗作品进行准确归类。全方位多角度的鉴赏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
第八章民间长诗 识记:民间叙事长诗的含义、民间抒情长诗的含义、《阿诗玛》的基本情节、哭嫁歌的基本内容。
理解:民间叙事长诗与民间抒情长诗、一般民歌的区别。
运用:运用民间长诗的基本知识对所接触到的民间长诗进行准确归类。分析鉴赏《阿诗玛》的艺术价值和内涵。分析鉴赏哭嫁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第九章谚语、谜语、歇后语(自学为主)
识记:谚语、谜语、歇后语的含义。理解:谚语、谜语、歇后语的特点。
运用:运用谚语、谜语、歇后语的基本知识对所接触到的谚语、谜语、歇后语进行准确归类。
第十章民间说唱
识记:民间说唱、评书、相声、快书、相声的“包袱”等关键概念。理解:民间说唱的主要特点。
运用:运用民间说唱的基本知识对所接触的民间说唱进行准确归类。
第十一章民间小戏
识记:民间小戏、秧歌戏、木偶戏等关键概念。民间小戏的常见内容。理解:民间小戏的艺术特色。
运用:根据不同类型民间小戏的特征对民间小戏进行准确归类。
四、样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民间文学概论》课程本科考试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在体裁上民间文学可分三类,一类是民间散文作品、一类是民间韵文作品,一类是民间说唱作品。
2、民间文学的四大基本特征中,集体性和口头性 对民间文学特质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是本质性的特征。
3、先秦时期文字记载中较发达的民间文学体裁有神话、歌谣和寓言。
4、按神话的内容来划分,神话分为两大类:自然神话和社会生活神话。社会生活神话可分为:部落战争神话、文化发明神话和民族族源神话。
5、我国的四大传说是《牛郎织女传说》、白蛇传、孟姜女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6、花儿是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由回、汉、东乡、撒拉、土、保安、藏等族民众中用汉语歌唱,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花儿可分两大流派: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
7、神话的两种存在方式,其一是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其二是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神话
二、单项选择(每题1.5分,共15分)
1、下面哪种研究方法是民俗学领域最重要也是最有特色的方法 a :a、田野调查法
b、历史地理研究法
c、历时追溯法
共时比较法
2、下列说法不属于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区别的是 d :
a、作者的匿名性与署名性,群体性与个人性; b、口头性和书面性;、dc、在反映民众生活、思想、感情上的直接性与间接性; d、在文学中的次要性和主体性。
3、下列文献不属于先秦时期神话记载的主要典籍的是 c :
a、《楚辞》
b、《穆天子传》
c、《淮南子》
d、《山海经》
4、下列哪部古籍对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神话的记载在流传下来的资料中是最早的。c :
a、《史记》
b、《风俗通义》
c、《淮南鸿烈》
d、《汉书.艺文志》
5、下列说法不属于人类学派的是 d :
a、该学派以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为基础。
b、代表人物泰勒创造性地阐发了“万物有灵观”的基本理论。c、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用了“文化遗留物”的研究方法。d、人类学派对我国早期神话研究的影响不大。
6、下列神话不是社会生活神话的是 a :
a、盘古神话
b、黄帝与蚩尤之战 c、燧人氏钻木取火的神话 d、盘瓠神话
7、“包拯”的传说属于 b : a、起义英雄传说 b、帝王将相传说 c、政治历史人物传说 d、文人传说
8、“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老婆喝淡汤,种田的,吃米糠„„”这是一首 a :
a、生活歌
b、时政歌
c、儿歌
d、劳动歌
9、下列不属于英雄史诗的是 b :
a、《伊利亚特》
b、《苗族古歌》
c、《摩珂婆罗多》
d、《格萨尔》
10、“麻子上讲台——群众观点”该歇后语的幽默方式属于 d :
a、干涉型幽默 b、乖讹式幽默
c、岔断型幽默
d、情感释放型幽默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民间文学的四大基本特征之一。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目,都会发生变化。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体现在语言、情节、人物和主题等各个方面。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的“全面搜集”原则:内容上,优劣、新旧兼收。作品“版本”上同一作品的不同异文,口头书面的作品俱收。各种体裁的作品俱收。
调查采集的对象还包括与作品有关的风土民情,方言土语,流传范围和影响、讲述者情况等方面情况俱收。
民间歌谣:民间歌谣是民众创作的可以歌唱或吟诵的短小、抒情性的韵文作品。
民间歌谣从思想内容角度划分为:情歌、生活歌、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儿歌等。
民间歌谣从表现形式的角度划分为:山歌和小调两大类。
相声的“包袱”:“包袱”就是相声里精心组织的笑料。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创作者设计好一个具有幽默效果的相对完整的叙事单元,就像铺设了一个包袱皮,然后不露声色地往里面放种种可笑的东西,包好系紧,条件成熟时再突然抖开,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
“包袱”可分为两类:“肉里噱”和“外插花”。
“包袱”的组织要求“铺平垫稳,三翻四抖”。
at分类法: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创立,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分类方法,国际上称之为 “阿尔奈—汤普森休系“,简称为at分类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世界各地的民问故事进行分类编目 的一种方法。“at分类法“将故事分为五大大类: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故事,共有2500 个故事类型。
英雄史诗:它是歌颂人类童年时期的民族英雄的传奇武功与光辉业绩的长篇叙事诗,其产生时间晚于创世史诗,题材重大严肃。场面恢宏壮阔。分布: 北部、西北部的以森林草原地貌为主的民族聚居区。
三大英雄史诗: 藏族的(格萨尔)、荣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孜族的(玛纳斯)。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民间文学具有双重属性,即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和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你如何理解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
要点: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2分)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于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4分)
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4分)
2、为什么说神话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
要点:从神话创作的状态来看:原始人在创作、讲述神话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创作、自己在幻想。他们虔诚的相信世界本来就是他们所幻想的那个样子。是不自觉的。与作家的创作相比,作家的想象是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艺术思维活动。(5分)
神话的“不自觉”的创作特点,从理论上来说,就是由于神话的创作和传播是以“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观为思想基础。(5分)3.简述民问文学的四大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答: 民间文学具有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四大基本特征。集休性又称“匿名性”,指的是集体创作、集休流传: 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和艺术才能,为集体所享用。口头性是指民间文学中适宜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交异性,又称“变易性”或“变动性”,指民间文学的文本处千不断交化中,连续不断地具有可塑性和再生性,即作品处于非定稿状态。传承性,又称‘传统性”和 “继承性”,指存在于民间文学作品中的相对稳定特征。相互关系: 四大特征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集体性和口头性互为存在前提,是两种起主导作用的特征;有集体性和口头性特征派生出变异性和传承性特征,变异总是循着民间艺术传统演交,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传承。
五、叙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叙述“天鹅处女”型故事的主要情节?
1、一个穷青年在河边见到几个仙女。(2分)
2、他把其中一个仙女的衣服拿走,她就成了他的妻子。(2分)
3、若干年后,她找到了她的衣服,逃回了天界。(2分)
4、丈夫去追她。(2分)
5、天神下令将他俩永远分开,每年只能会一次面。(2分)加上一定的个人评价。(5分)
六、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作为文学的两个大的组成部分,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有其必然性。请结合具体的例证论述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作为文学的两个大的组成部分,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有其必然性。请结合具体的例证论述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要点:从文学的演进过程上讲,民间文学本是作家文学的源头和母体。作家文学在产生、壮大以后,仍然不断地从民间文学那里摄取养分和动力,以促进自身的成长与革新。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主要影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 ——民间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5分)——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典型形象的素材。(5分)
——民间文学在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上对作家文学有很大影响。(5分)——在语言上,作家创作也常借鉴民间口语。(5分)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例证。
民间文学概论重点篇五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 一 民间文学的性质
1、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类别,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独特语言艺术。
2、文学分为:作家文学 通俗文学 民间文学
3、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民间文学是原始社会的唯一文学。
5、民间文学从创作主体来说,主要是占人口大多数的下层人民的作品
6、民间文学作品:神话 史诗 传说 故事 歌谣
7、拉法格“民间文学是人民的灵魂忠实、率直和自发的表现形式,是人民的知心朋友,人民向他倾吐悲欢苦乐的情怀,也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的备忘录。”
8、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 口语
9、西方国家称为folklore 苏联称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日本称为口承文艺
10、定义: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 言艺术。
二 民间文学的范围
1、民族集体创造的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神话、民间史诗、传说、民间故事、歌谣、长诗、谚语、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小戏。
2、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共同性:形式上通俗易懂
差异性:a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 b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是以口语来创作,通俗文学是以书面创作和流传 c内容和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群体的思想和情趣,通俗文学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
第二节 中国民间文学的发生和发展 一 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
1、民间文学源于原始社会的口头文学活动
2、民间文学类型:a原生态 b 再生态 c 新生态
3、原始形态民间文学:
a建立在劳动基础上,渗透在生活各方面的歌谣活动 b宗教活动仪式伴随的神圣叙事,称为神话 c休闲消遣故事和传说
二、中国民间文学丰富遗产
1、民歌是诗歌创作的奶娘,民间故事则是叙事文学的源头
2、甲金文字以及《易经》卜辞里,有很好的歌谣。2500年前的中国诗歌总集《诗经》
3、公元2世纪三国时代,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
4、唐宋用于讲故事的底本叫“话本”对长篇小说的形成决定性的作用。《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5、唐代传奇、宋代话本小说、明代《三言》《二拍民间》、清代《聊斋志异》
6、中国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三、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新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a口头文学和语言b表演艺术c民俗活动d传统手工艺 e包括民间知识和文化空间
五四运动后,西方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引进中国。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是中国民间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50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郭沫若为会长,老舍钟敬文为副会长。79年民间文艺研究会恢复活动,民间文学领域迅速出现繁荣景象。
第三节 民间文艺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 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
1、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民间文艺学则是专门研究民间文 学的一门科学。
2、从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来看,它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的学科。
3、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种类,因此,民间文艺学自然属于文艺学的范畴,但它又是 一种特殊的文艺学,他研究的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中集体创作和传承的口头文学。
4、民俗学是研究民间生活文化传承的学问,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民间文学和民族学也有很大关系。民间文学的研究成为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6、民间文艺学也需要紧紧依靠语言学,因为民间文学是以口语为载体的。
7、尽管民间文艺学与许多学科关系密切,可借鉴它们的方法和成果,但民间文艺学毫 无疑问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二 民间文艺学的国际性
1、英国是最早开展研究民俗学的国家之一,率先成立民俗学会。
2、英国学者汤姆斯首先提出了folklore 的学科名词。
3、芬兰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
4、《民间故事的类型》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西方学者常常将一个学者能否运用上述二书,看做是职业民间文艺学家的典型标志。
5、德国格林兄弟童话及神话的研究在世界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6、俄国文艺学家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学》归纳两个最基本能的叙事因素: “功能和行动范围”,这本书是后来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奠基之作。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间文艺学
1、中国民间文艺学的主体包括6部分:a民间文学基本原理 b民间文艺传承学 c民间 文艺分类学 d民间文学体裁学 e民间文艺美学 f民间文艺研究的信息学 2民间文艺学2个分支:a 民间文艺学 b民间文学作品搜集整理方法论
第四节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a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b增进我们对中华文化尤其是下层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 c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d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己的民间文学知识
第二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具有包括: 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第一节 集体性 含义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指的是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性。
1、集体性是民间文学在创作流传方式上的本质特征。这就是说,民间文学由集体创作、集体流传,为集体服务并为广大民众所共有。
2、在创作、流传、演唱过程中形成了的口头文学的集体性,在形成过程中表现了鲜明 的历史特征。
3、民间文学集体性的表现有3种形态: a 集体情境中的集体创作
b 由个人创作出作品的雏形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 c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①劳动人民往往在一定集体场合,进行你一句我一句的集体创作。[劳动歌谣——鼓舞、协调;战歌、猎歌——鼓舞士气……] ②采取集体分工方式,(有人先)编故事梗概——添枝加叶——组成韵文体唱词——配曲调——构成民间传说、故事、说唱、小戏等作品。
③群众中某个人继承前人口头艺术,加以发展;或集中群众中断片素材及许多口头作品,加以综合、概括,形成完整口头艺术成品。[长篇评书《杨家将》]
4、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有不同的表现。
5、民间文学的集体性与独创性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
第二节 口头性
1、含义: 民间文学是一种活跃在广大民众口耳之间的特殊语言艺术,因此又被称为“人民的口头创作”、“口传文学”。
2、口头性是传统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性。
3、在过去,民间文学只能在口头创作,口头流传。“采风”,即及时搜集和记录民间文学作品。在文艺学中常常把区别于作家书面文学的民间文学称作“民众口头创作”或“口传文学”,就因为它有口头性这个明显的特征。
4、书面媒介包括:a文字媒介 b书写、打印以及印刷系统的相关媒介
5、a 民间文学的口头特征,主要是针对作家文学的书面创作形式提出的; b 口头性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显著区别的特征。
c 民间口头文学也可以用书面文字记录下来,但是,文字形式也不是必须的表达形式。d 民间文学的明显标志,正在于它那生活在民众口头上的语言艺术特色。e 民间文学是存在于民众口头之间的活动着的文学。
6、民间文学作为口头的综合艺术,和音乐舞蹈、表情动作等艺术手段结合起来,便产生了更大的艺术表现力量。用比兴、夸张、对比、重叠、复沓、谐音等艺术手法。大多短小精干,易懂易记,琅琅上口,便于口头流传,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
7、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是和表演性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民众的文学创作是口头的,他们的文学传播也同样是口头的,民间传唱艺人和小戏职业演员的学艺,也都是一直沿用着“口传心授”的方式。
8、口头传播使民间文学作品流传空间很广,流传时间很久。
9、民间故事采集家董均伦、江源《崂山》的故事,类似于相声,讲述者和口语对话。
10、a帕里洛德“口头程式理论”奠定了口头传统基础 b理查德鲍曼“表演理论”将所有口头叙事活动都视为旨在交流的表演
11、民间文学主要还是依托众人口耳相传的流动传递渠道来传承。即便是篇幅较长的口传历史——史诗、叙事诗也是如此。如《诗经》中的《生民》《公刘》、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玛纳斯》、苗族史诗《古歌》等等,其它如咒语、口彩及占卜一类的语辞部分。
第三节 变异性
含义:变异性又称“变易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成文、出版、发表,也非最终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不断变化状态。民间文学的这种来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
1、民间文学的变异性大量的,经常的变现在作品的语言变化上,同时表现在 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上。
2、劳动人民的作品是口传心授的作品,这里的心授正是依靠记忆保存和传播的含义。变异性产生因素: ①内在因素——靠记忆保存民间文学作品。
许多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在传播中很难完全保持原貌。比如民间故事一类的作品,大多只保存了主要内容、梗概,传述语言和细节经常变化;甚至两个以上不同作品情节合而为一,成了另一个新作品,比如牛郎织女故事——与“两兄弟”故事中狗耕田合而为一
②内在因素——民间创作者从来没有著作权观念。
口头传播者往往就是再创作者,有权进行合情合理的改动、加工。多数都是不自觉的,非故意改动。
③外在因素——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流传的环境不同。
流传地域不同,自然环境、季节气候、风俗习惯、方言土语各有差异;不同演述者各自口才、风格不同,——同一母题作品,不同地区流传,会有不同异文。如:《数九歌》,因不同地区气候寒暖、农事迟早不同而有所变异。④外在因素(重要客观原因)——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革。
流传中,内容、情节逐渐丰富——主题变化——折射到口头创作中,根据社会背景和民众心理,产生有积极意义的变化。如:孟姜女传说,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的故事——西汉,增加杞梁妻“善哭”内容——东汉,“哭倒城墙”——后魏,哭倒梁山或莒城——北齐,杞梁服役,修长城被杀,孟姜女寻夫哭倒长城——唐代,完整地形成反徭役,抗暴政的传说。
第四节 传承性
含义: 叙事传承性又称“传统性”。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一方面在不断变化,一方面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千百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这种存在于民间文学作品中的相对稳定特征就叫传承性。
1、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既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又表现在作品的形式上同时还表现在具体作品的传承上。
2、从内容上看,a颂扬民族始祖和创世英雄的创业功勋b赞美劳动人民朴实善良的美德,c宣扬勤劳致富的幸福观d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这些都是民间文学经世不衰的主题。
3、传承性的形成受集体性、口头性制约。因为是集体的创作,必然要求民间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反映人民这个伟大集体的生活和情感。在形式上,也必然要求适合人民的艺术趣味。
4、在民间文学的传承过程中,传承人的作用不容忽视。所谓传承人,可分为群体传承人和个体传承人两类。
5、这些个体传承人的共同特征是:
a、他们都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活动中展露头角的佼佼者。不仅有较长的讲唱实践,而且能讲善唱,有超群的讲唱技艺,博闻强记,出口成章。
b、个人身世不凡.社会阅历丰富,有牢固的群众基础。c、有固定的传承来源。他们在民间文学上的偏爱和专长,并非一日之功,偶然形成,而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传承渊源。这种传承渊源一般表现为:
亲缘传承—即传承人的特长和技艺是由有亲缘关系(直系或旁系)家庭成员一代接一代继承下来的。
地缘传承—传承人的特长和技艺来源于他所生活的特定地域。从当地传统文化氛围和自己周围民间艺人的讲唱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自然获得传承。
业缘传承—在自己所从事的某种特殊行业的活动中接受民间文学传承。民间戏曲、说唱艺人的收徒传艺即如此。木、石、泥瓦匠中世代传诵其祖师鲁班的故事,也属一种业缘传承。有学者把上述传承方式大略地区分为“家族传承”与“社会传承”两种。
d、形成了独特的传承风格。
6、个体传承人对民间文学的作用是由他们的共同特征所决定的。
7、个体传承人对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还体现在他们在传承过程中主观创造性的发挥上。他们总是一方面遵循着传统作品中的既成套路,一方面又按照各自的审美理想和艺术特长对原作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这种处理过程就传承者个人而言,是他自我创作才能的表现,就民间文学的传承规律看,又是传承者对集体智慧的综合归纳,对民众艺术理想的积极反馈。所以,个体传承人的主观创造性发挥得越充分.越能体现传承人的风格和个性.就越能在更高的层次上丰富民间创作,促使它在传承基础上自我更新,自我完善。
8、民间文学的四个基本特征: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反映着民间文学的本质。
第三章 神话
第一节 神话的界定与分类
神话的含义: 神话,是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1、神话在历史上的两种存在方式:a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 b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
2、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基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神话和原始宗教关系密切。
4、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
5、神话内容从民族、题材、母题三个角度考察神话的基本形态。
6、中国神话,是指古往今来生活于这片土地上的各个民族创造的全部神话的集合。其中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的神话记录最早,影响最大,常常被称作中国神话的代表。第二节 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
中国神话按照其表现的内容分为六类: ①宇宙起源神话
②人类起源神话(a自然变化b神灵生育c神灵创造)③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 ④族群起源神话 ⑤文化发明神话 ⑥战争神话
第三节 神话的价值及其研究 神话的价值
1、神话在生活中有两种形态:a与宗教仪式、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在其中完成特定的文化功能 b 作为单纯的故事来讲述
2、神话学研究 神话具有a文化研究 b文学研究两方面的价值
3、①文化史价值
神话是人类早期历史的活化石,它产生于没有出现文字的时代,对于认识和研究史前人类的社会形式、生产、生活、艺术、信仰以及其他情况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文化史价值。如宇宙起源神话、天柱神话、后羿射日和沃焦神话构成了一套圆满的“宇宙论体系”,展示了远古先民对于自然规律的探索成果。②文学审美价值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神话具有非常独物的艺术价值。作为文学的源头之一,神话开启了人类的叙事艺术。叙事包括三方面: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3、西方神话研究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①多学科从不同角度对神话本质给于深入发掘,使得神话研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方法论的研究而不是本体论的研究。
②人类学视野中的神话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特点决定了当代国际神话学的基本面貌。
第四章 民间传说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一节 民间传说的界定和分类
1、民间传说的含义: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2、民俗学家对民间传说界定的共同看法:①传说是故事或是叙事 ②传说的故事或叙事被置于发生过的历史中 ③传说的故事或叙事被它的讲述者和听众相信是真实的
3、民间传说的分类有两种倾向:①一种是以民间传说的情节为核心编制的分类系统(端午节挂艾型,地陷内湖型)
②一种是以内容为核心的分类系统(起源传说,轶闻趣事)
4、我国民间传说的分类主要以内容为标准:①人物传说(a帝王将相传说b民族英雄传说c清官传说d农民起义传说e文人传说f工匠传说g神医传说h宗教人物传说)②史事传说
③地方风物传说(我国流传最广泛,解释各地名胜山川的由来)④风俗传说(a节日庆典b人生礼仪c饮食惯制d服饰中心)⑤动植物传说 第二节 民间传说的特征
一、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
1、民间传说与神话(割不断的联系)
区别:a二者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先民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而成,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b二者主人公属性不同,神话主角是神,民间传说主角是人。
2、民间传说与故事(彼此渗透,互相影响)
区别:a民间传说总与一定的纪念物相关联,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民间故事则无须围绕客观实在物构建故事。b民间传说的主人公一般为历史人物,与历史关联较为紧密。民间故事则完全不受历史的局限。c叙事风格不同,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对幻想艺术的把握上。民间传说的幻想和虚构是有限的,民间故事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二、民间传说的特征
1、特征:①可信性的内容(a传说的人物是历史上实有的b背景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c提及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d提及的景观有迹可循e有民俗信仰的背景)②传奇性的情节 ③箭垛性的人物形象 ④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解析: ①可信性的内容
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一些人物、事件、地点、时间,一般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述时不能随意遗漏或替代,学者将它概括为“四固定”,时间、地点、任务、事件固定,这决定了民间传说的叙事内容具有可信性。还因为传说的人物是历史上实有的,在叙述该人物活动时,叙述者往往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加重其内容的可信性。如《太平寰宇记》中的“城陷为湖”的传说。②传奇性的情节
如《白蛇传》采用象征的手法表现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修炼得道的蛇精幻化成人间美女。③箭垛式的人物形象
民间传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下来,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箭垛式的人物形象。如民间传说中的鲁班形象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④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民间传说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它的艺术构思也依凭于客观实在物,这就决定了民间传说的传播总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这个特定的中心进行,因此民间传说的传承范围是相对固定的,从而构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民间传说圈。第三节 民间传说的价值及其研究
1、民间传说的价值:
①民间传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②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
③民间传说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五章 民间故事
第一节 民间故事的界定和分类
一、民间故事的界定
含义: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
1、广义的民间故事是指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 a神话b传说c幻想故事d生活故事e民间笑话f民间寓言
2、狭义的民间故事指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 a幻想故事b生活故事c民间笑话d民间寓言
二、民间故事的分类方法
1、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并为各国学术界所熟知的是“at分类法”。“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 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 汤普森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
2、阿尔奈将故事分为三大类:a动物故事 b普通民间故事 c笑话
3、汤普森修订后,“at分类法”将故事分为五大类,共有2500个故事类型。a动物故事 b普通民间故事 c笑话 d程式故事 e未分类故事
三、民间故事的类别
民间文艺学界民间故事划分为四大门类: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 在我国,流传的民间故事里,幻想故事约占一半。
十大具有代表性的幻想故事:《求好运》《田螺姑娘》《灰姑娘》《蛇郎》《青蛙少年》《兄弟分家》《两伙计出门》《狼外婆》《小鸡崽报仇》《十兄弟对敌》
1、【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
a魔法故事(变形故事),奇幻超自然把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表现出来。神魔仙怪常常幻化各种形象,比较典型的形象有老虎妈子、猴精、画中女、龙公主、狐狸媳妇、蛇郎、蛤蟆儿子、枣核儿。
b宝物故事,聚宝盆、神笔、羽衣和神鞭之类的宝物不但是故事中改变主人公命运的法宝,更是惩恶扬善的利器。
c动物故事,人格化动植物为主人公,借助这些形象间接表现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代表作有猫狗结仇、猴子捞月、小鸡报仇,狐狸偷篮子,稻草人等。
2、【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写实故事。我国流传较广,艺术上较成熟的生活故事有:
a交友道德与家庭伦理故事。主要表现民间交往的伦理道德以及家庭内部人际关系。b奇巧婚姻故事。反映我国历代社会民众对结婚这一人生礼仪的深切关注。
c长工斗地主民斗官的故事。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与社会矛盾在民间文学中的反映。故事特点强调“智斗”,结局为弱者取胜。
d巧女故事。主人公多为乡村劳动妇女,聪明才智,多以巧解难题的结构故事为主题。e呆婿故事。又称傻姑爷故事。
f机智人物故事。以某个机智人物为中心而编织的系列故事。
3、【民间笑话】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寓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通过 辛辣讽刺和机智调侃,一针见血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凸显民众的智慧 才干,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a揭露和讽刺笑话。b讽刺与幽默笑话。
4、【民间寓言】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只是的结晶。《揠苗助长》《买椟还珠》《邯郸学步》等。
第二节 民间故事的特征 一、民间故事的内容特征:
① 在人类社会早期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故事,内容多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 进入阶级社会后,在古老故事流传的同时,产生大量表现社会阶级矛盾冲突的故事。③ 大量故事直接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一种立足于现实生活基础上的幻想和虚构,对世间生活,人生百态进行了全景式勾描。
二、艺术特征
1、民间故事的艺术特征十分突出,这主要因为故事的叙事多是按照一定的模式建构的。美国学者汤普森曾对民间故事的叙事模式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列数出如下九个方面的特点:
a一个故事不能以最重要的活部分作为开端,也不能突然就结束,而是需要有一个从容的推进。故事往往经过高潮向轻松、安定的方面变动。
b重复是普遍存在的,这不仅使故事给人以悬念,而且也使故事展开得更充分,由些构成了故事的骨架。这种重复大多是三叠式。但在一些国家,由于其宗教传统的象征性,这种重复也可能是四叠式。
c一般地说,只能两个人同一时间出现在一个场景里。如果有更多的人,他们中只有两个人是同时行动的。
d对立的角色彼此发生冲突---英雄和反派人物,好人和坏人。
e如果两个人以同样的角色出现,被描述得十分弱小,他们常常是双胞胎。当他们变得本领高超时,就可能成为敌对者。
f在一个群体中,最弱小或最差的一方往往会转变为最占优势的一方。最小的弟弟或姐姐常常是胜利者。g性格是单纯的。正是这种特点的直接影响,人们注意到,故事里的人物没有任何生活以外的暗示。
h情节简单,从不复杂化。一个故事一次就能讲完,如故事情节有两个或更多枝节的话,必定是多个故事捏合在一起的结果。
i第一事件都尽可能简单地处理。同类事件尽可能描述得接近于相同,不会试图使事件复杂化。
2、民间故事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
① 民间故事的主人公是泛指,故事时间、地点也多是模糊含混的。② 民间故事的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具有程式化特点。
③ 民间故事的情节构思具有类同性特点,形象塑造多体现“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
三、传承特征
1、民间故事在传承过程中,其规律和特点主要表现为: ①故事传承的时间和场所。②故事传承的线路(a家族传承b社会传承)。③民间故事传承人。
2、民间故事传承人具有以下特点:
①能够讲述较多数量的故事。②讲述活动有较大的影响。③具有较高的讲述技巧,有独特的风格和创造才能。④有自己的传承线路。第三节 民间故事的价值及其研究 民间故事的价值: ① 文化价值
民间故事作为民众心理结构的一种物化形态,向我们真实地展示了特定历史阶段民众的生活风貌及心路历程。民间故事内容包罗万象,涉猎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民族、民俗、哲学、宗教以及天文、地理、生态、气象、生物等各个领域。这部浩大的人类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具有多重文化的复合形态。②教育价值
由于民间故事的内容切近民众的日常生活,形式又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因而它自然成为民众进行自我教育最方便、最普及的口头教科书。② 心理补偿价值
民间故事在讲述和听取的过程中,在人们的心理上可以形成一种审美的愉悦之感,对民具有一种心理补偿的价值。
第六章 史诗
第一节 史诗的基本特征
一、史诗的基本特征
① 史诗的产生比狭义的民间叙事长诗要早,它是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的产物,且大多出现在各民族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
② 史诗在内容上所表现的不是个人的遭遇,而是关系到整个氏族或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较之狭义民间叙事长诗,其题材更重大,主题更严肃,格调也更庄重; ③ 史诗在形式上集各类口头文学之大成,其规模比狭义的民间叙事长诗更为宏大; ④史诗多以口头——书面——口头、书面并存的方式流传,在口头性和书面性的关系上,体现得比狭义民间叙事长诗更为密切。
一、史诗概述
史诗,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规模比较宏大的古老作品,它产生在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期,主要反映的是远古时期的生活,是对自然、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解释以及关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等重大事件的记录,并且几乎把民族古老的风俗习惯都涵盖进去,可以视为某一民族早期生活的百科全书。史诗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有着天然的联系。史诗承载并传播本民族的历史,可以教育年轻人不忘历史,开拓未来。如湖南土家族过去条《摆手舞》时,必须由领头巫师先唱一遍《迁徙记》——这是一部叙述本族历史的长篇史诗。云南白族“打歌”时所唱的《创世纪》、《白王歌》,也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所以白族人民中有这样的说法:“老的不讲古,小的失了谱。” 古代的神话和传说给史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史诗的艺术表现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史诗一般都在重大活动或隆重仪式及祭典时演唱,既有对祖先的信仰,也掺合有宗教的因素,因此演唱时给人以肃然起敬的感觉。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诗。它们都以自己民族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为主要题材,以人们爱戴的英雄为主要人物,中间夹杂着本民族的神话传说,结构宏大,充满了幻想和神话色彩。如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古代印度的《罗摩衍那》、《摩珂婆罗多》,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亚美尼亚的《沙逊的大卫》,芬兰的《卡列瓦拉》等,中国的著名史诗有《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黑暗传》等。这些都是世界文学宝库里的珍宝。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吉尔伽美什》,这是西亚两河流域的上古人民创造的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产生于苏美尔时代,共有十二块楔形文字泥板,全诗约三千余行。
二、史诗的主要类别
史诗从内容上看,主要有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
1、创世史诗
创世史诗也称作“原始史诗”、“神话史诗”,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保留有创世史诗,如彝族的《梅葛》、《阿细人的歌》,瑶族、白族的《创世纪》,纳西族的《祭天古歌》,以及《苗族古歌》等,都属于这一类型的史诗。
这类史诗的内容,主要是描述古代人所设想和追忆的天地、日月、树木、花草、山川、河流、各种农作物、家禽家畜以及人类的产生,充满了各种奇特美妙的幻想和天真幼稚的解释。比如纳西族《祭天古歌》对天的描述(详见《民间文学与民俗学基础》)第44页)。创世史诗既是对大自然充满人类童年情趣的一种解释,也是对民族祖先征服自然,创世立业的丰功伟绩的热情赞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民族成员进行历史、传统、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2、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是以民族英雄的斗争故事为主要题材的史诗。英雄史诗产生的时代要比创世史诗晚一些,那个时候,氏族、部落已经发展成了一个足以与自然、异族敌人对抗的大集体,这个集体,就是英雄史诗中的真正主人公。高尔基说过:“征服大自然的初步胜利,唤起了人们的安全感、自豪心和对新胜利的希望,并且激发他们去创作英雄史诗。”英雄史诗的主要内容是反映民族之间频繁的战争,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民族大迁徙。因此,英雄史诗所反映的某个英雄的思想和行为,实际上是当时部落全体人民的思想和意志,是某个民族精神的化身,是人民力量的集中代表。正如高尔基所说:“因为人民塑造了史诗的人物,就把集体思维的一切能力都赋予这个人物,使他与神对抗,或者与神并列。”(《论文学》)英雄史诗是历史人物与时间的艺术概括。英雄史诗大都结构宏伟,气势磅礴,人神相混,幻想奇特。史诗是说唱形式,所以韵文与散文相间。其中往往有格言、谚语。史诗可以说是民族语言与智慧的宝库。史诗在民众中不断地传唱、加工、补充、完善,最后成为鸿篇巨制,至今“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些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三、我国的三大史诗
1、《格萨尔王传》
流传于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藏族聚居区。它以藏族地区一个称为岭国的格萨尔王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格萨尔原是天上白梵天王的三儿子,是为降服妖魔、抑强扶弱、救护生灵被观世音投身下界的,成为一个弃妇的儿子,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直到十五岁,都是靠挖地鼠、猎取野兽作为食品。后来赛马胜利称王。第二年就开始南征北战,除暴安良,消灭了人间恶魔,安置了天、地、人三界,把王位传给侄子,最后闯入地狱,救出母亲和爱妃,一同重回天国。史诗叙述了格萨尔的英雄业绩,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表达了古代藏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崇高理想,反映了人们的道德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据统计,《格萨尔王传》有百万行之多,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也有说是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共20万行)。他不仅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而且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认识价值,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2、《江格尔》
为蒙古族英雄史诗,流传于我国新疆阿尔泰山一带蒙古族聚居区,在前苏联的卡尔梅克人中间亦有传唱。该史诗大约产生于十三世纪。江格尔是传说中蒙古族人民爱戴的英雄,他为了创建一个人畜兴旺、没有贫穷、没有压迫剥削、没有严冬、四季长青、没有战乱、生活安宁的人间理想国——奔巴地方而战斗一生。他带领十二位英雄,三十二名虎将,八千个勇士,南征北战,抵抗外敌,惩处内奸,将奔巴地方的臣民解救出来,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整部史诗内容丰富,主题健康,艺术优美,民族特色浓郁,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而且是研究古代卫拉特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语言、民俗等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几百年来,它主要以口头形式流传,历久不衰。近百年来,《江格尔》还成了中外蒙古学者的“热门”研究课题。
3、《玛纳斯》
是新疆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共分八部,长达二十万行。每部均以该部的主人公命名,第一部的主人公为玛纳斯,因而也就成了整部史诗的名称。《玛纳斯》大约产生于十至十三世纪。史诗开篇叙述了柯尔克孜族的起源,转而叙述了玛纳斯的生平:联合柯尔克孜族诸部英雄,反抗卡勒玛克贵族。成功后被拥立为柯尔克孜王,与卡拉汗的公
主卡尼凯依成婚。婚后继续率领诸部,为驱逐卡勒玛克贵族而征战。在取得节节胜利后,玛纳斯在与拉勒玛克汗王扎古尔巴依的大战中受伤身亡。他死后,其子孙后代继续与卡勒玛克贵族斗争,终于取得胜利。史诗几乎囊括了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所有样式,诸如传说、歌谣、谚语等。《玛纳斯》既是一部珍贵的文学巨制,也是一部包括语言、历史、民俗、宗教和音乐的百科全书。
第七章 民间长诗
民间长诗分为:①民间叙事长诗 ②民间抒情长诗
一、民间叙事长诗
1、民间叙事长诗的特征:a人民群众集体创作b口头流传c第三人称叙事d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e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2、民间叙事长诗以第三人称叙事,民间抒情长诗以第一人称抒情。
3、民间叙事长诗的艺术特征:①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 ②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 ③塑造人物形象,多用诗歌表现方法。
二、民间抒情长诗
1、抒情长诗分为:a生活抒情长诗 b礼仪习俗抒情长诗
2、民间抒情长诗的特点:①以抒情为主,没有故事情节,只有中心事件,片段叙述描写是为了抒情。②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抒发情感。③一般结构较为松散。
第八章 民间歌谣
一、民间歌谣的界定
含义:歌谣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实际上它由“民歌”和“民谣”两部分构成。
二、歌谣的分类
从民间文学的角度,将民间歌谣分为七类: ①劳动歌
劳动歌是由体力劳动激发而产生的民间歌谣,是伴随劳动节奏而歌唱,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减轻疲劳等功能。也有描绘劳动场景,诉说劳动感受的歌谣。②时政歌
劳动人民有感于切身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鲜明反映出各个时代社会政治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③ 仪式歌 :a诀术歌b节令歌c礼俗歌d祀典歌
仪式歌是指在民间礼俗和祀典等仪式上歌唱或吟诵的歌谣。我国古代的节庆、祈年、祭祖、求神、婚丧、嫁娶、建房、生产等等活动,往往都有一定的仪式,并伴有一定的歌谣。④ 生活歌
广泛反映人民群众日常劳动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歌谣,最流行的有农民生活歌、妇女生活歌、工匠生活歌等。
⑤ 情歌(反映人民爱情生活的歌谣)
情歌是广大人民爱情生活的反映,它主要抒发男女间由于相爱而激发出来的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四川民歌《康定情歌》、湖北民歌《车水情歌》 ⑥ 史传说歌
a一是缅怀为本民族和本地区建功立业的杰出人物 b为了显示歌手的见多识广 ⑦ 儿歌
儿歌基本上分为三类:a游戏儿歌 b教诲儿歌 c绕口令
儿歌是儿童口头传唱的歌谣,儿歌在艺术上朴素自然,被人民誉为“天籁”。
三、歌谣的显著思想与艺术特色 具体表现为三方面:
①情意真切,袒露心声。如抒写旧时代农民悲苦生活的歌谣《两把刀》和《长工苦》 ②格调优美,形式多样。有四句头、五句子、十字调等 ③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如用赋比兴等手法。第二节 民歌的形式与风格
从艺术形式上讲,我国比较著名的歌种有山歌、爬山歌、信天游、花儿、民间小调、谐、欢、飞歌、对歌等。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形式。总体上看,南方的歌谣清丽婉转,北方的歌谣粗犷豪放。总体上说,民间歌谣的艺术形式是单纯的,也是灵活多样的。使用的艺术手法有赋比兴、对偶、拟人、谐音、双关、摩声、叠韵等等。劳动人民把民间歌谣叫做山歌、山曲,野调,是他们自由抒发情感的最方便、最有意味、最朴素自然的艺术形式。第三节 民间歌谣的价值
含义:民间歌谣作为“各族人民以自己的艺术天才和集体智慧创造出来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有其重要的价值。
①社会价值:歌谣直接介入人民群众的劳动生产、爱情婚姻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如情歌中所唱的:“恋爱不把苗歌唱,短棍打蛇难拢边。”
② 表达广大人民群众对旧社会制度的愤怒抗议,呼唤革命,歌颂共产党、领袖人物及人民军队,发挥了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③对现代人文学科乃至自然科学具有的研究价值。④ 在文学史上,曾给历代文人诗歌以巨大的影响。
第九章 民间谚语和民间谜语
一、民间谚语
1、民间谚语的界定
民间谚语定义: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
2、民间谚语的分类
民间谚语在传统分类上分为四大类:①时政谚语②生活谚语③农业谚语④风土谚语 ①时政谚语
反映阶级对立和社会斗争的现实状况,表现人民大众觉醒意识和褒贬时政的谚语。②生活谚语
总结日常生活知识和经验的谚语。其突出特点是形象生动,语言俏皮,蕴含哲理。③农业谚语
农业谚语简称农谚,是关于自然物知识和农业生产相关联的经验和总结。⑤ 风土谚语
反映各地的名山胜景、人文掌故、珍贵特产和民俗风情的谚语。
3、民间谚语的特色: ①从语言形式上看,民间谚语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a简洁;b口语性;c定型化 ②从思想内容上看,谚语还具有a经验性;b哲理性
③从文学角度上看,精美的谚语如同一首小诗,实为诗意与哲理的巧妙融合。④从社会功能上看,民间谚语的特点主要是传播经验和知识,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4、谚语的艺术特征:
①形式短小。谚语是高度浓缩的口头语言的艺术,最短的一句,一般二句,多则几句,寥寥数语,概括出深刻的道理。如众人是圣人,道出人多才智高的道理。财主铜细,穷人性命(财主剥削穷人); ②形象生动。常用比喻、烘托、对比、对偶、借喻等手法,把深刻的道理说得很生动。穷人的汗,富人的饭;用比喻手法,人多力量大,水大能撑船;用押韵的手法,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④ 言通俗,这是区别民间谚语和格言的重要条件;
⑤ 韵和谐,富于音乐性。句式整齐,押韵;有的句型虽不整齐,但易上口。极富哲理性。如打蛇打七寸,牵牛牵鼻绳,讲做事必须把握关键,抓住要领;形象活泼,铁公鸡,一毛不拨。一青一白是一年,一黑一暗是一天。
二、民间谜语
1、含义:民间谜语术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也是一种和游戏娱乐分不 开的民间口头语言艺术。
2、民间谜语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根据谜底反映的事物性质和对象,一般可以分为三种:①物谜 ②事谜 ③字谜
3、民间谜语的特色:
①从结构上看,谜语是由a谜面b谜底,两部分组成。②从文学上看,它是一种比喻体,是隐语。
③从语言特色上看,谜语的词句质朴清浅,比喻贴切形象,其最突出的特色是对谜底作比喻描写。
3、民间谜语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有:①拟人法 ②蝉联法 ③谐音法
第十章 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 第一节 民间说唱
一、民间说唱的界定和分类
1、含义:民间说唱是以说说唱唱的形式来敷演故事或刻画人物形象的口头文学作品。有些著称“曲艺”和“民间曲艺”。
2、民间说唱的分类:①唱故事类②说故事类③说笑话类 ①唱故事类
所谓说唱故事,是指这一类作品的故事情节主要采用韵文形式表现出来。内容以反映广大民众的现实生活为主。②说故事类
说故事类,以说为主,采用散文叙述形式的作品,如北方的评书,南方的评话、评词。i、传统的评书、评话大体有三方面的内容:a金戈铁马b绿林侠义c烟粉灵怪 ii、评书、评话在文化内涵上主要表现为:a展示社会万象 b体现传统美德 c蕴涵丰富人生哲理
iii、评书、评话的艺术特色为:a构思巧妙,情节曲折 b形象生动,形神具备 c叙议结合,揆情说理。③说笑话类
说笑话类,主要为相声,它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具有喜剧风格的艺术形式。相声最突出的特点是能不断引人发笑,相声具有戏剧风格的艺术。
二、民间说唱的特点
民间说唱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独自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 民间说唱为叙述体的口头文学,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② 民间说唱演唱简便、灵活,具有轻便性。③ 民间说唱的语言朴素易懂,具有通俗性。
三、相声艺术
1、含义:相声是一种以说为主,讲究“说、学、逗、唱”具有喜剧性的说唱艺术。以幽默风趣、喜剧色彩浓而赢得广大群众的喜爱。
2、分类:相声从表演人数和形式可分为:a单口相声 b对口相声 c群活相声
3、相声特有的艺术手段“包袱”,相声产生笑料的特有结构形态。
包袱构成的艺术手段有两类:a从情节构思和人物思想性格出发,与内容有直接关系的,叫做‘肉里噱’。b借助语气趣味和修辞手段构成,与内容无关,叫做‘外插花’。
4、相声的结构:垫话、瓢把儿、正活、收底四部分构成。第二节 民间小戏
一、民间小戏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民间小戏是由劳动民众集体创作并演出的一种有歌有舞、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的小型综合性艺术,属于代言体。
2、世界三大古老戏曲文化:a希腊悲喜剧 b 印度梵剧 c中国戏曲
3、民间小戏的特征:
①在创作演出上,是草台班底,地摊演出,具有简便性。②在内容上,关注底层民众,切入日常生活,具有广泛的群众性。③在艺术形式上,民间小戏多用于乡音土语,亲切活泼,具有活泼性。
二、民间小戏的形成及其系统
1、民间小戏是在民歌、民间舞蹈、民间说唱额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形成过程就是对各种民间固有艺术综合的过程。
2、民间小戏的形成主要有两条途径:①从民间歌舞发展而来 ②从民间说唱发展而来
3、民间小戏的系统:①花灯戏系统②花鼓戏系统③采茶戏系统④秧歌戏系统⑤道情戏系统⑥道具戏系统
三、民间小戏的剧目及其表演惯制
剧目具体内容如下:①反映平凡有趣的日常劳动和家庭生活。②反映爱情婚姻生活,歌颂纯真自由的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③真实而深刻揭露封建社会阶级矛盾,鞭挞剥削者、压迫者,反映广大民众朴素阶级意识和斗争智慧。
第十一章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第一节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1、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有三方面:
①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借鉴.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少文学体裁的兴起,都发端于某种民间文学体裁样式的发现。
② 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伤口的融入。或为生动地描绘人物,或为活跃叙事,或为铺张叙事、结构情节,作家文学常常有意或无意地融入民间文学作品或其艺术手法。③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理论建设的作用。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创作实践上,还表现在作家文学理论的建设上,而且这种传统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
第二节 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1、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有三方面:
①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影响的第一个特征在于把民间文学由口语化转化为书面化。②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哲学烨和历史化。
③作家文学对民间艺术形式的损害和对民间文学作品思想的扭曲。
2、文人、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也有积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文人、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保存和理性改编。
3、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作品的融入
①直接嵌入,作为作品内容的一部分直接纳入作家的叙事之中。②题材利用,理解与结构。③原型的借用与再造:小说的人物与叙事模式。
第三节、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相互影响的一般特点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相互影响的一般特点:
① 历史文化背景对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相互影响的制约作用。
大体上说,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一体到分离和相互影响的过程。② 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相互影响的中介。
③ 现代社会中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和深入发展。
第十三章 民间文学的语境
1、什么是语境?语境的两种含义:
①指话语、语句或语词的上下文,或前后关系、前言后语。
②指话语或语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说明言语和文字符号所表现的说话人与周围世界相互联系的方式。
2、语境的构成:
①时间 ②空间 ③传承人 ④受众 ⑤表演情境 ⑥社会结构 ⑦文化传统
3、民间文化生态构成具有两项基本特征:
①它是围绕某项民间文化活动,由互相关联的各个方面构成的互动体系。②它以活态呈现,切入民众日常生活之中,发挥自己的特殊功能。第十四章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
1、田野作业,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是指走向田野,深入实际地向民间文学的讲述者或演唱者面对面地进行搜集采录。
2、田野作业是民间文学的基础。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展演性所决定的。
3、田野作业的形式
按其调查的内容大致可分为:①全面普查 ②专项调查 ③专题调查 ④专访调查等形式。按其采录的方式又可分为a随机采录 b定居采录 c采风队采录 等形式。
4、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规则
①明确任务,有的放矢。②抓住机会,创造环境。③尊重讲唱者,融洽感情。④运用现代设备,确保科学记录。
5、田野作业中的全面搜集:①各种体裁的作品俱收 ②各种内容的作品俱收 ③不同时代的作品俱收 ④多种异文的作品俱收 ⑤口头和书面作品俱收 ⑥讲唱、表演的情境俱收 ⑦与作品相关的材料俱收
6、田野作业的忠实记录
①忠实记录全部活动 ②准确记录方言土语 ③完整记录语气语调 ④精确记录语法特点⑤同步记录演唱过程
7、田野作业的科学写定 第十五章 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
1、民间文艺的审美特征
①缘事而发的原生性 ②天籁之音的率真性 ③多元交融的复合性
2、民间文艺的审美功能
① 净化与情感渲泄功能 ②教育与人格提升功能 ③娱乐与愉悦身心的功能
第十六章 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 从事民间文学研究评论的基本要求: ①材料的搜集和参考书的利用 ②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③培养优良学风 第十七章 中国民间文学史略
1、识记:中国民间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十八章 世界民间文学泛述
2、识记:世界民间文学中的散文类、韵文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