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课堂小练笔的有效策略(5篇)

课堂小练笔的有效策略(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17:17:33
课堂小练笔的有效策略(5篇)
时间:2024-03-20 17:17:33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堂小练笔的有效策略篇一

1、精彩文本仿一仿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依托。我们学生学习的课文,不是出自名篇名家,就是经过了编者的精心删选才得以入册,是学生习作的好典范。叶老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的句段,教师除了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玩味,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仿写。小学阶段正处于写作初级阶段,所以指导仿写作文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这样的仿写目的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感知下,“依葫芦画瓢”,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1)点的仿写

教材中许多优秀片段运用了特殊句式,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仿写。如《莫高窟》一课中描写飞天时,运用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来赞美飞天的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模仿着课文中的句式,想象其他飞天的模样。学生有的就是这样仿写的:“这些飞天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手持喷壶,浇灌鲜花;有的围聚一起,窃窃私语;有的神态安详,斜卧在塌……”

(2)篇的仿构

教材中的课文,它们的构段方法和语言表达各不相同。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找出规律,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把教落实到“写”上,以此训练学生的构思和成文。

(1)角色转换

作者写作总有自己的角度,角度变了角色也就变了。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读写训练,可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因素,活化课文内容,引发写作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课文内容变为学生的语言。

(2)联系旧知

阅读教学中,对于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果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能一知半解,而通过巧妙的练习,往往能迎刃而解,课堂练笔在这里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课堂小练笔的有效策略篇二

多彩课堂小练笔,为学生习作“助航”

陕西省绥德县四十铺中学 高程 *** 邮编 718001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一直都比较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很多地方都开展了有关“读写结合”的研究,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发现,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有了“小练笔”的身影。但是怎样提高“小练笔”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试对阅读教学课堂中的小练笔提出本人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做法,力求使小练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小练笔 实效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但是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从而影响训练的效果。如何让课堂小练笔丰富多彩,取得实效呢?

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最为重要的是找到读写结合点,并且写的内容要为文章中心服务。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恰当的运用,从而发现教材中潜藏的教学价值,选择恰当的时机,安排合理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练笔,练习效果才会让人满意。下面,我就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点燃激情,倾吐心声 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通过富有真情实感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世间感情的美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学习这一类文章时,当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的时候,可以适时地安排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心中的千言万语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教学《我的母亲》一课时,学生对文中母亲对孩子的“教之严,爱之慈”不计回报,无私地付出深深地打动了。我趁机引导学生从文中母亲对孩子的无私付出想到自己的妈妈,让学生写写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的,借此机会向自己的母亲表示感谢。

二、仿写句段,重铸精彩

语文书本中,有许多表达生动形象,文质皆美的语段。读着这些精美的语段,想象着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字里行间包含着的深厚情感,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反复诵读。在品味好词佳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开展小练笔,仿写这些精彩句段,从中体味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

三、启发想象,补写空白

初中语文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的想象留有充分的余地。我们可以巧用文中的某些特殊的标点,或文中的空白之处开展“小练笔”。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文中的“空白”之处。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吆喝》一文时,让学生写写自己赶集与会,听到商贩们的吆喝声,很快,他们就写下了自己所见所听的吆喝声,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和文中形成鲜明的对比,体会不同地方同一事物不同的表达方式。

四、趣味改写,激发欲望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入的课文,大多是结构严谨、表达优美的文章,或重在情感熏陶,或重在说明事理,但都运用了优美的词句。教师指导学生对这类课文进行恰当的“改写”,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写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改写要针对课文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常用的改写方式有两种:

1、改写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在深入理解古诗内容,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把古诗改为写景、叙事、状物的文章。

2、改变人称叙述。利用改变人称的方式改写课文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而且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激起了学生的练笔欲望,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

五、扩写练习,妙笔生花

对于内容比较简洁的语句,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扩写训练。这样的练笔,是促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积累、知识库存、感情等因素所进行的“再创造”的过程,这是较高要求的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联想力、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六、立足原作,删繁就简

缩写是把一篇较长的文章,在不改变原文的中心、题材、体裁、顺序的前提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成一篇简短的文章。缩写在紧紧抓住中心的前提下,剪除枝叶,在不改变基本内容的情况下,压缩文字的训练形式。它有助于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俗世奇人》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通过缩写训练学生们能在300字中将“泥人张”和“好嘴杨巴”描述清楚。

七、精彩续写,延续精彩

有些课文的结尾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给学生留下无限想像的空间。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故事继续发展下去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让学生续编故事。这一训练可以起到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想象,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作用。

在教学《云南的歌会》一文时,我发现学生对民俗民风很感兴趣,于是就抓住时机,要求学生以《我身边的民俗民风》为题,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当地的风俗习惯,写写关于我们身边的民俗民风。学生的创作积极性非常高,不到十分钟就有同学完成了创作。在同学们创作中,有的写了陕北的窑洞,有的写了陕北的小吃,有的写了结婚时的喜庆场面,有的写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有的写了清明节扫墓和寒食吃滩簧的习俗„„在训练中,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实践证明,课堂小练笔的切入设计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教师在解读教材方面多下一点功夫,就会找到进行课堂练笔的适当切入点。只有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并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写作资源,让小练笔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使之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课堂小练笔的有效策略篇三

教学小练笔反思

“随文小练笔” 的方法

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崔玲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把课内小练笔的训练当做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宜,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人点,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看到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为今后在语文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莫定基础。几年来,在从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在“一课一练”“一课一得”小练笔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儿点尝试。

一、精品仿写

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从中体味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语句优美,采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先总起后分述的写作方法。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品味好词佳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篇赞美家乡的短文。例如:“新湖公园的湖水变清了„ „ ,新湖公园的湖岸变关了„ „ ,新湖公园的游人增多了„ „ ”这段文字内容丰富,反映了新湖公园旧貌换新颜的主题。

二、情节扩写

即把课文中写得比较概括简略的情节加以扩充拓宽,使之具体详尽的练笔方式。如《丰碑》 一课中讲将军着到有人冻死在冰天雪地里,他像一头发怒的豹子吼叫:“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 “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这时候,有人告诉将军,死者就是军需处长„„”这里的省略号有很多内容没有写出来,可以指导学生想象军需处长是如何掌握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资,由于棉衣紧缺,尽管手中掌管着这么多的棉衣,却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件,而冻死在冰天雪地里。学生通过想象补充描写,把军需处长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充分表现出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并激起学生对先烈的崇敬之情。

三、插图补写

有些课文由于一定的原因,省略了有关的情节或细节,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插图将原文的某一段或某一点进行补写练习。如《刘胡兰》一文教学时,可出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怒火满腔的插图,让学生从中观察刘胡兰的动作、神态,并想象出她当时的心理活动,然后写一篇短文。通过补写,既充实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丰富了人物的形象,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古诗改写

即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转换体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创造的“小练笔”。如把古诗《宿建德江》 改写成散文:秋天的一个傍晚,薄雾笼照着整个大地。在宽阔的江面上,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条船。透过薄雾望去,像一片叶子浮在江而上,船慢慢地向江中的小洲驶去,当船靠近小洲时,从船里走出来一个人„„

五、课文缩写

就是把长文章压缩,写成短文章,要求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本来愈思。如《 西门豹》 是一篇约千字的长课文,它通过记叙西门豹奉命管理邺县、调查研究、严惩坏人、兴修水利的故事,表现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于斗争、为民除害的精神。因此,让学生保留主要故事情节,把原文缩写成300 字的短文。

六、故事续写

读完一篇好文章,常常会使人觉得言犹未尽,;好像故事还没有结束,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往住使人浮想联翩。这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故事发展下去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样的,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新奇大胆的设想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学习《再见了,亲人》 一课后,学生被文中送别的场面深深地感染,教师可以说:都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他们今后有见面的可能吗?下面大家自拟题目、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讲讲后来可能发生的事。于是,有的学生以《重逢》 为题,写小金花和志愿军叔叔在北京见面时的感人场面;有的以《 梦中见到阿妈妮》 为题,讲一个志愿军叔叔回国后经常梦见一大娘的动人情景;有的以《 大嫂的腿》为题,写志愿军把大嫂接到中国为她安装假肢的故事„„以上是随机进行小练笔的六种主要形式。我把它归纳成六句话,即: l、读写迁移、尝试运用——仿写。2、增添情节、填补空白——扩写。3、忠于原作、删繁就简——缩写。4、依据材料、重新构思——改写。5、弄清图意、再现形象——补写。6、设置悬念、拓展想象——续写。

总之,读写结合,把小练笔挤进语文教学课堂中,使学生一课一练,一课一得,这是一种崭新的尝试。还有许多练笔的形式,这就需要教者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从而揭示出从读学写,以写促读的语文教学规律。

教学小练笔反思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反思

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张庆红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设计了形式灵活的小练笔,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懂得了如何运用,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有许多的课堂小练笔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存在着种种问题。

1.练笔目的不明确。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好语言知识,并懂得运用,这些能力都来自于包括字词句段篇章结构、写作素养等在内的诸多知识的积累,而课堂练笔正好是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有些老师在思想上虽然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用的方法不得当,只是“为练笔而练笔”,漫无目的且内容杂沓。例如在学习《新型玻璃》时,老师可以利用“字词”或是体会“科普叙述”等进行练笔,然而有的老师则问学生:“你们还能发明什么样的玻璃?”由于老师把握失准,目的性不明确,导致了学生的发明只顾求“离奇怪异”,连学生自己都不知这样的发明是用来干什么的,老师更是不知所措,这就使练笔失去应有的意义。

2.思考不足,生搬硬套

教学的方法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有些老师设计了课堂小练笔,却缺乏全面的思考,使课堂小练笔出现了画蛇添足、生搬硬套的现象,无法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好处,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学习学习《圆明园的毁灭》练的是:假如你是皇帝、大臣、官兵、老百姓其中的一位,你会做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只会写出一些干巴巴的陈词滥调;而且以上的小练笔形式往往不过是一种“公式”代入法,生搬硬套,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它不仅无法达到课堂练笔的目的,甚至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语文的教学。

3.无端揣摩,价值取向偏离目标

随着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为人师者更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仍有一部分老师的思想存在着一味追求深解,忽视了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学生的思想上无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如有位老师在学完《将相和》的故事之一“完璧归赵”后,要求学生就秦昭王对蔺相如的心理写出自己心里的想法,于是有的学生写了如何让秦昭王除掉蔺相如、有的学生写此人不除,后患无穷等,此种险恶居心实在太令人担心了,我们不禁要为他们身心的健康捏一把汗。

课堂练笔无论对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写作能力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师更应该关注每篇课文教学过程的小练笔,科学合理地运用好课堂练笔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小练笔反思

小练笔批改反思

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贾乐

经过第一次小练笔的批改,发现同学们小练笔中存在的问题,我总结了三条目前最急需立马订正的写作上的要求:

1、第一行的开头空两格。

2、分自然段来写。

3、除了上引号可以出现在第一行的开头,其它任何标点符号都不能出现在第一行的开头。

当我把这三个写作要求告知学生,并提醒他们每个同学都必须记住,并且在写小练笔的时候加以运用,同时,我也通过校讯通告知家长,希望家长能够在指导孩子写小练笔的时候加以督促和提醒。经过我的再三提醒,我再次批改学生小练笔的时候,关于以上三点写作要求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很少再出现。绝大部分学生在写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分段来写,第一行开头知道空行,并且没有再出现很多学生在第一行开头用标点的现象。看到同学们的可喜长进,我很高兴,同时也非常感谢家长朋友的大力配合。没有他们对自己孩子单独的督促和监督,仅靠老师课堂上那很短的时间加以提醒,效果是不会这么好的。

再次批改学生小练笔,三个关于标点符号的新问题出现了:

1、不知道使用书名号。

2、不能够正确使用逗号、句号。

3、人物说话时的标点符号不会用。如冒号、前引号、后引号。针对问题,我准备这样告诉同学们:“同学们,在我们进行小练笔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只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了,我们的文章别人才能够读得懂。如果在一句话中出现一本书的名字,或者报纸名、杂志名,一定要记住使用书名号。一句话没有说完,要用逗号,一句话说完了,要用句号。如果是写人物的语言,某某人说,要记住用冒号和前引号、后引号。某某人说的位置不一样,说后面的标点符号也不一样。如果人物的语言在说的后面,要先用冒号,前引号,然后是人物的语言,在语言的最后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和后引号。一般情况下在语言的最后是句号和后引号,但特殊情况是感叹号和问号和后引号。请同学们记住我今天说的话。好,拿出笔把我今天说的几个标点符号记书上,并且反复用自己的话说话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标点符号。

1、《》

2、。

3、在前说:“” 在中 “,”说,“”。在后“ ”说。一下子说这么多,部分同学肯定记不住,但没有关系,在学习课文中遇到类似的标点符号我会在加以强调的。我也会以校讯通的形式告知家长,让家长充分发挥他们的督促提醒作用。相信,经过反复的强调,学生会牢牢记住,并且会准确适用这些标点符号的。

一次三个要求,坚持下去,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将会一一解决掉!贵在坚持!

教学小练笔反思

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

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杜丽洁

每当进行作文教学时,大多数教师的眼眸总会捕捉到那几幅失败教育的画面:学生手托下巴,嘴咬笔杆,却脑袋空白;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却文字干巴„„他们的文章既丢失了原应丰富的想象力,又失去了小学生原有的童贞。这一篇篇苍白的文章无不撞击着每个教者的心。

该如何克服他们这种“写文色变”的恐惧心理,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呢?《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指点迷津:“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我认为借助语文教材的文本资料,适时地进行课堂“小练笔”,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大有帮助。以下就是我对课堂“小练笔”的一些思考:

一、“小练笔”虽小,但优势不少

相比作文要求,小练笔是个很小的教学工程,但正因为它的小,却显示出了大作文所不能的优势:

1、篇幅短小,反馈及时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要求篇幅较长,加上学生苦于无从下手,一篇文章往往要花费他们很多的时间、心血来完成,学生兴致缺失。然教师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批阅并及时反馈,时间一长,就造成了写作与反馈的脱节,学生很难从上篇习作中获得老师更多、更及时的写作指导,也不能深刻品尝成功的快乐。

课堂小练笔正因为篇幅短小,学生花费时间短,教师也能在同一节课上进行及时反馈,学生更快地获得了作文成功的快乐。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初次的成功,便萌发了更多的创作欲望。

2、融情悟文,积累内化

课堂小练笔源于语文文本,它是在学生读懂文本、融入文本情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语言文字训练,所以学生经过写作、交流、反馈的形式之后,便能更好地悟文,情感也跃然升华。与此同时,每位学生的体验也各不相同,这些体验正是学生作文的优良题材,能及时地把它记录下来,为日后写作积累了更多的鲜活的资料。

鲁迅先生曾说:“我的成功并无其它,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而已。”因而要想写好作文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就是多看,多练习。而现行的教材中每学年只安排了7-8次的作文训练,难以进行多练习,学生的习作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为了增加学生的生活和语言上的积累,我创设了“小练笔”形式的随笔练习,作为对作文教学的补充。

二、“小练笔”虽小,但形式多样

小练笔内容虽然短小,但语言精练,而且易于课堂操作,可以采取的形式较为多样:

1、情感小练笔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曾说:“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一次情感丰富的小练笔,不仅使学生攀登情感的高峰,更使他们内心的情感体验像流水般泻下来,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独特感悟。

在教学《嫦娥奔月》的结尾,当学生感悟到嫦娥为了老百姓舍弃幸福生活飞天成仙的壮美、凄美的场景时,我适时设计了这样的写话: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在这月圆之夜,嫦娥有多少话想对后羿说;后羿又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家人欢聚一堂的乡亲们,想到了后羿和嫦娥,千言万语不禁涌上心头„„ 请选择某一个人物,揣摩他或他们的内心,写一段话。伴随着忧伤的音乐,学生已经完全融入于文中角色的内心,思念、感谢、悲伤等众多的情感在学生的心中升华升华再升华,而此时他们想要表达的欲望也最为强烈,这样的练笔也真正体现了真情实感。

2、想象小练笔

朗加明说过:“丰富的想象力来源于饱满的创新激情,当一个人的创新激情处于高潮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它他会有一位“恋人”经常形影相随,这位‘恋人’便是灵感。”学生为何没有写作激情,是没有灵感。没有灵感,作为教学者就给他创造灵感,那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因为一个人的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并且它的潜力也是无穷的。《莫高窟》里有这样一句话:“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满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个省略号留给了学生极大地想象空间,在紧扣“挎、采摘、抱、轻拨”等动词的基础上,我这样引导:“你还能想象出飞天千姿百态的形象吗?”学生想象思考后这样描述:“有的手握玉笛,吹奏乐曲;有的手持宝剑,轻歌曼舞„„一个个鲜活的、优雅的美丽女子在他们的想象中诞生了。

3、模仿小练笔

很多人说模仿没有创新,但我说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小孩的牙牙学语难道不正是从模仿开始的吗?没有简单的一二三模仿练习,又何来以后滔滔不绝的精彩演讲?厚积而薄发,对于我们小学生,我认为简单的模仿练笔还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很好地锻炼我们的写作技巧。

例如《天安门广场》一课,除了让学生领略天安门广场的雄姿外,还应学会转移方位的方法来介绍布局和景观。在学生学习完第二、三自然段后,我以招聘导游的方式,让学生模仿这两段按照方位顺序来写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家乡或任何一处景点,要求说明景物特点。学生一方面有了模仿的写法,不再害怕无处落笔;另一方面,这也是模仿基础上的创新。首先介绍的景观与方位不同,其次是以小导游的口吻来介绍,更激起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在经过精心地书写之后,一个个小导游兴致勃勃地介绍了各处景观,为说明文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小练笔”虽小,但总结评价不能少

学生练笔结束,并不意味着课的完结。因为练笔的真正目的并非在于练,而在于以此为纽带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写作能力。适时地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在个人展示、学生倾听、交流总结的基础上可以学习其他学生的优点,领悟自己练笔中的不足,在短时间内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形式多样、较为短小的课堂小练笔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使学生在情感、想象力、写作技巧等方面有了更多地积累升华。但它也有自身的局限,如果练笔时机不当,反会让文章受到肢解,学生的情感也会转移,因此,教师在运用时应合理地选择时机。教学小练笔反思:

课堂小练笔的几种形式

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王会侠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好的练笔既充实了课文内容,释放了学生的表达潜能,又促使了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升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我将这学期(五年级上册)小练笔反思做一总结。

一、有感而发的练笔。

我《以走遍天下何为侣》为题,把这个小练笔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按照以往的惯例,学生都是用一两句话来应付差事,而这次却有所不同,虽然在语言表达上有些与课文有些雷同,可学生的作文中写出了自己的想法。走遍天下何为侣?很多人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爱物随之周游世界,而孩子们却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选择。照相机、宠物、电脑、笛子„„当我批改孩子们的作文时,忽然间觉得孩子们长大了,被孩子的文字所感染。

二、入情入境的练笔。

在《秋思》一课教学中,当学生的情绪被完全调动起来的时候,我运用多媒体,凄婉的背景音乐,让一个飘满离愁别绪的意境在课堂缓缓流淌,流淌进学生的心田。此时我说:“这瑟瑟的秋思,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他最想和家人说些什么呢?”学生们遐想翩翩,我让学生拿出笔来写一写家书,学生纷纷拿起了笔,尽情地释放着内心的感受,学生的情感在“写”当中得到了释放。

三、空白悬念处练笔。

有的文中有一些留白之处,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我利用这些“空白”点,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意图。

《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父亲的内容几乎充满了整篇课文,而对地下的儿子的描写就显得比较空白了,因此我引导学生想象:36个小时,对于七岁的阿曼达,他是怎样熬过来的,他会想些什么?会不断地对自己和朋友说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这样的空白补充练笔,充满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实现了阅读空白的召唤,成为了课堂练笔的有效手段。

四、拓展延伸时练笔。

《鲸》一课后面,有一个小练笔,叫“鲸的自述”。学生对这个很感兴趣。我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结合资料,还借助多媒体播放生动直观的画面,让学生完成小练笔,这样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五、降低难度的练笔。

《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散文作品,读起来自然流畅,感情真挚,似乎平平淡淡,但却从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如果让五年级的学生仿写作家的作品,特别还要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难度太大。我给学生提示:生活中见到的蜡烛、小草、扫帚、大海等,令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找到对应点如下:

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传授知识、毫无保留)

小草(任人践踏年年绿)——强者(历尽挫折、依然上进)

扫帚(带走肮脏、留下洁净)——清洁工(一人肮脏、干净万户)

大海(容纳百川)——伟人(胸怀宽广)

这样尽可能使小练笔的内容具体化,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六、联系生活的练笔。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中的事情在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发生,极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延伸文本”的环节:“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并借鉴这两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把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写下来。”“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巴迪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可以说巴迪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是童年的巴迪,你们愿意把你们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告诉我们大家吗?”学生在思索回忆的同时,借助文本自然而然就联系起自己平常生活中的类似经历,回忆起身边的相似事例,想起有关这样的文章。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扎实的进行小练笔训练,虽然只是一堂课中的几分钟时间而已,但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练笔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大了学生语言运用的频率,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学生的语言得到了不断丰富。

教学小练笔反思:

课堂小练笔要把握时机

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郑良惠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眼下,高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练笔泛滥,不少教师设计的课堂小练笔设计目的不够明确,已经步入了歧途:有的练笔内容不合适,有的安排时机不合理,练笔成了一种赶时髦,练笔成了流于形式。再加上,练笔后的评价不够到位,更使课堂小练笔,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效果。

那么,有效的语文课堂小练笔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明确指出:有效的语文课堂小练笔需要思考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写什么?小练笔所设计的内容应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话题明确而集中,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可写,且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二是为什么写?每项小练笔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或为理解感悟,或为积累运用,或为迁移内化,或为想象延伸„„且每次小练笔都应该体现学生在原有表达水平上的提高,而不是现有表达水平的简单复现。三是什么时候写?适时的小练笔是在学生需要静心思考之处、潜心体味之时,要有足够的时间充分酝酿。如此,笔下的文字才有质的提升。

3个问题中最关键的是写什么,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恰当的运用,以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选择切合学生的练笔内容。

一、有情可表时练笔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学习这类课文时,在学生的学习达到情感的高潮处,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

如执教《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在最后的环节可这样设计小练笔:

师:同学们,在这个圣诞节的夜晚,生活贫困的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着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你能谈谈对“给予”的理解吗?

生:给予就是“无私奉献”。生:给予就是“帮助他人”。生:给予就是“相互关心”。生:给予就是“关爱、爱护”„„ 师:老师真高兴,大家理解得很好。老师也深深地被这个故事打动了,特别写了一首诗,请同学们来读一读:

一束花,一句话,送去的是温暖,表达的是关爱。

汽车上,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扶着车子摇摇晃晃。我,毫不犹豫,把座位让给了她。她冲我微微一笑,那一刻,我明白:给予是快乐的。

伸出你的手,别人握住的是力量。露出你的笑,别人感受到的是阳光。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有没有因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的时候呢?请你把诗中第二小节的前四行换成你自己的经历,写一写好吗?

学生的感受在较好的学习铺垫下,在老师富有情感的语言引导下凝结成文字,纸面上便流淌出五彩的语言:

生:美术课上,同桌忘了带水彩笔,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我,雪中送炭,给她递上画笔,她感激地望着我,那一刻,我明白:给予是快乐的。

像这样的课文很多,如《登山》一课的结尾处,学生学习了列宁对自己为什么要走这条望而生畏的小路的原因后,让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从中体会伟大人物在面临困难挫折时的坚韧。学习了《刻骨铭心的国耻》以后,让学生书写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洗刷国耻,从我做起的斗志。

二、精彩语言处练笔

课文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

如学习《秦始皇兵马俑》第4段时,课文中对近看兵马俑的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有的兵俑,束着头发,一脸稚气,这可能是刚入伍的新兵„„在这个环节,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行语言的模仿练习,效果很好,短短的时间内,学生在文本语言的例子学习中,在课件提供许多画面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理解,出现丰富多彩的练笔内容:有的兵俑,全身盔甲,手持战刀,一脸严肃,似乎正严正以待,准备随时赶赴战场;有的兵俑,怒目圆瞪,双眉紧皱,双手紧握手中的兵器,好像在随时听候上级的命令;瞧,这个兵俑,一脸沉稳,气宇非凡,这也许是位善于作战,胸有成竹的将军吧;看这一排弓弩手,整齐站立,箭已上弦,就等上级一声“放”字了„„通过练笔,不仅很好地学习了精彩语言的表现,更是在写作中感受到了兵马俑制作得栩栩如生,古人那过人的智慧。

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我们抓住这些“读写结合”点。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由此借鉴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空白悬念处练笔

有的文中有一些留白之处,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意图。

例如《忆铁人》一文通过铁人王进喜在托儿所知错就改的一件事,反映铁人关心群众、勇于认错、严于律己的高尚品质和坦率直爽的性格。文中当铁人知道事情真相后,只说了“哦?„„咳!”两个字三个标点,非常形象地刻画了铁人当时的心理和品格,可以说是文中的点睛之笔。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写一写铁人的心理话进行交流:“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看我真是的,把这么好的阿姨批评了一顿。咳,我真鲁莽。”“哦?事情竟然是这样的。我怎么老是做这种低水平的事啊。咳,我真觉得没脸见那阿姨了。”“哦?真是没想到,这位阿姨有这样难能可贵的精神,让自己的娃在地上哭。咳,我真是有眼无珠,该打!”这样剖析铁人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铁人的性格品质。

像这样留有空白的文章很多,如人教版第七册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同样是“静静地躺”内心的感受却截然不同,可以抓这个空白点让学生写一写。又如《地震中父与子》描写父亲的内容几乎充满了整篇课文,而对地下的儿子的描写就显得比较空白了,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想象:36个小时,对于七岁的阿曼达,他是怎样熬过来的,他会想些什么?会不断地对自己和朋友说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

这样的空白补充练笔,充满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实现了阅读空白的召唤,是课堂练笔的有效手段。

四、理解关键词语时练笔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言语,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教学时可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潜心涵泳体悟,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执教《二泉映月》一课中对“坎坷”一词的练笔:

师:是啊,你把“坎坷”这个词语读成了长长的一段话。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地去看,这些话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的样画面?你看哪,也许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早晨,阿炳在干什么?也许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阿炳在干什么?也许因为他双目失明而撞上了一摊水果,你看到了什么?也许他在破旧不堪的房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来把你看到的画面形象写成几句话。” 生1:我仿佛看到了双目失明的阿炳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拿着胡琴在街上卖艺,当他不小心撞到小摊时,即使他说“对不起”,摊主也不肯放过他,把他一天辛苦赚来的钱全部都拿走了。

生2:我仿佛看到了双目失明的阿炳,不小心碰翻了人家的水果摊,虽然说了“对不起”,还是被人毒打了一顿。虽然围观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一个人帮助他,只是在一旁讥笑他。

生3:我还看到双目失明的阿炳在别人吃着团圆饭时,一个人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拉着二胡,穿着破烂的单衣,吃着别人剩下的饭菜,睡在牛棚里,没有被子,没有床,没有枕头。

生4:在大雪漫飞的时候,只穿件单薄的衣服,在大街上卖艺。此时,人们都在家里烤火,吃着丰盛的晚餐,但可怜的阿炳只能在大街上挨冻受饿。

„„

“坎坷”一词的练笔,丰富了学生对阿炳这一人物视像的立体感和对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认识,进入了“坎坷”的意象世界。像王老师这样的设计,是值得我们潜心学习的。

五、迁移运用时练笔

学是为了运用,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迁移运用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文本而定。

可迁移文本的关键词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如老舍的《猫》一课,语言大师在开头一段中抓住了关键性的几个连词:“说它„„吧,它的确„„;说它„„吧,„„可是„„”,把猫的古怪性格描写得简洁明了。可以让学生学写一种小动物的特点或一个人的性格。可迁移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后,可设计练写排比段落:①天上的云真白啊;天上的云真厚啊;天上的云变化真丰富啊。②公园里的花真多啊;公园里的花真美啊;公园里的花真香啊。

可迁移文本中的结构段落进行练笔。如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

二、六自然段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段落后,可以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把第五自然段写贝壳的一个段落写具体。同时让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来写一段话,可写课间活动丰富,天上的风筝五彩缤纷,公园里的花朵争奇斗艳,饭桌上的小菜无比丰盛等。

可迁移文本的描写顺序进行练笔。如《火烧云》一课,写火烧云变化的三个自然段,它的写作思路是一样的,先总写出现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具体对它进行描写,最后写它是怎样消失的。抓住火烧云变化速度快的特点,让学生也来写一种火烧云。

除此,还可以借助文本内容,适当修改,转换人称进行描写。如《新型玻璃》、《看不见的大力士》等,转换成第一人称来写,对学生来讲更有趣味性。

六、拓展延伸时练笔

拓展延伸型的练笔往往在课的结尾处,通过练笔,使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更高的提升。

写读后感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如学了《了不起的女孩》一课之后,配合课堂练习,以“李欢,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说说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谢。学生刚学完课文,李欢的事迹如在眼前,谈起感受来也是头头是道:李欢,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孩,我想对你说:“我由衷地佩服你。”你得了那么严重的疾病,可你却那么顽强,坚持同病魔做斗争,成绩优异,还练成了出神入化的剪纸技能。你为中国赢得了荣誉,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要像你学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认输,不低头。学了《才能来自勤奋》这篇课文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感受写一写对“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理解,这其实也是一份简短的读后感。学了《妈妈的账单》一文后,师引导:看着妈妈的账单,如果你是小彼得,也许会想到什么?请你写一写。

根据文章内容情节续写也是很好的一种形式。如《小摄影师》一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可让学生续写第二天发生的事情。

其实,每一篇文章有多个层面的教学价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设计小练笔。只要我们用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点,有效的课堂小练笔就能为整堂课增光添

教学小练笔反思:

改编《游山西村》小练笔反思

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郑良惠

学完第五课古诗《游山西村》,让孩子们尝试把古诗改编成一个故事。因为没有写过这个类型的小练笔,我给孩子们展示了一个范文,之后提醒他们可以学着范文写,鼓励创新,加入自己独特的想象。下面节选几个学生的小练笔,并进行点评和反思。

改编《游山西村》(钟嘉豪)陆游是古代有名诗人,又一次他来我家。

陆游这位诗人来我家敲门。我一开门,发现原来是陆游,然后我把睡的床给陆游,陆游不好意思睡上去,然后我自己去找个地方睡。

第二天,我叫陆游起来,我让他吃我们家的鸡和猪,还有我们十二月份酿的酒,不过很浑浊。陆游非常感谢我,然后他向我告别了。他经过重重叠叠的山,一条又一条清澈的河,他怀疑前面没有路了。

前方是绝望,希望在转角。

点评:充满童趣,结尾好。但是很突兀,建议在结尾前再写几句。

《游山西村》的故事(潘梓俊)

一个星期六,我和陆游一起玩,于是我们上了同一匹马,陆游让我闭上眼睛,说:“潘梓俊,我带你去一个地方。”这时,我闻到一阵淡淡的鲜花的香味,我心想:这个地方一定很美丽吧。

到了这个地方时,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几棵大树围着我们,我们找了很久才找到一条路,我们顺着这条路走。终于,我们看见了一个小村庄。我们敲了一处人家的们,一位老人家出来了说:“你们走了这么久的路,你们应该很累了吧,你们来我这里住一晚吧!”于是我们就留了下来。

晚饭的时候,这位老人家杀鸡又杀猪,他把鸡做成了白切鸡,猪做成了红烧大乳猪。那两道菜的香味站在一公里内都能味道。吃完了晚饭,我们就睡觉了,睡醒后吃完早餐,这时我们吃饱了喝足了,我们要和这个小村庄告别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看见很多的山,很多的水,似乎没希望。突然我们看到前面有许多柳树和花,我们再往前看,发现了一个村庄,最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点评:想象力丰富。建议写景的部分用多一些优美词句。进入四年级,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一点点进步,但是进步却不大。从几篇小练笔看来,比较好的有:表达比较流畅、想象力比较丰富。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标点的使用、优美词句的运用、语言的衔接、创新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点,多进行小练笔,不仅让学生乐于表达,还要朝着善于表达的方向继续努力

教学小练笔反思:

《匆匆》小练笔教学反思

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张庆红

《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学习本文,重点放在学习作者细腻而独特的描写的表达方法。尤其在说、想、写三方面的教学环节作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从题入手,抓住课题“匆匆”,理解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作者在文中的多处地方,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要理解全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用心感悟。老师起指导作用,让学生读读自己找出的句子,讲讲自己的理解。如指导学生领悟“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地在实践的流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这些语句是如何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进而说话练习“我喜欢——,因为——。”“我的问题是——。”

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指导学生思考:课文提出一个什么问题?作者回答了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通过交流,知道学生从不同角度想开去,可以想到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作家笔下的人们日子是怎样过的„„,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在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我精心设计一个小练笔仿写练习。通过仿写,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语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而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如“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快乐中过去;看书时,日子从文字里过去;写作时,日子从笔尖过去„„”在讲的基础上,把句子写下来。

朱自清散文成就很高,写景抒情,委婉细致,意境清新幽雅,语言质朴而有风采;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小练笔反思:

《草虫的村落》课后小练笔反思

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崔玲

这次的小练笔,目的是很明确的,针对本单元的阅读和写作的重点来进行练习:

1、丰富的联想;

2、独特的感受;

3、成熟的写作笔法;

4、要把小虫写得有情有义。

作业布置下去后,上交回来一看,跟我自己的预料总是有些区别,问题主要在几个方面:

1、联想打不开,似乎找不到关联的点;

2、缺乏独特的感受;

3、忽略了小虫的有情有义。

怎么办呢?我还是让孩子们把题目重新读了一遍,帮助他们找出了其中的关键词,然后让他们对照着这几个点分别勾画,用横线划出联想,用波浪线划出感受,用点号划出有情有义,我开始统计,他们自己就感觉到了问题的所在,我跟他们说:“你们现在就是自己作文的医生,检查后就得开出病历,然后按照病历进行治疗,只有这样的写作我们才能达到写作训练的目的吧!”看着同学们都点头称是,我表扬了他们的自觉性,并且说明,第二天,把改好的文章再交上来,相信,结果会很值得期待

教学小练笔反思:

《一节小练笔》教学反思

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杜丽洁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作文课,上什么好呢?假期丰富多彩的生活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就让他们从假期生活中选材吧。上课时我先做了一番引导。又出示了习作要求,指导学生明确了具体要求后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想写什么,怎么写。

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选材很单调且老调常谈,几乎都是帮妈妈做家务。六年级的作文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没有深度。难道学了本组课文就没有值得借鉴的东西吗?个别指导后,有的学生立刻重新确定了习作内容和方法,在全班交流的时候也吸引了其它学生的注意力,为什么非要在老师的提示下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呢?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注意。想想刚才的巡视指导过程。发现部分学生可能平时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少一些再加上不善于积累生活的素材,所以提笔无从下手,学过的写作方法有的学生还不能灵活运用到习作中。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时刻提醒他们多注意观察,多接触生活实际,多积累习作素材,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另外在评议习作时,还发现学生的语言还需规范,套话尽量不让他们去说。要有针对性。本学期要注意这方面的指导力度。

教学小练笔反思:

《观察日记》教学反思

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贾乐

在这节课中,学生明确了自己在写观察日记时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明确解决的办法,同时又能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了学生一个阶梯,让学生知道了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再加上用一些描写手法才能把文章写好。

“生活是作文之本。”在我看来,我们的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我想观察是首要的,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为了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我想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布置学生写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

总之,观察能力的提高、作文水平的提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是,如果学生一旦养成了习惯,把平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并且用描写性的语言去写的话,那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课堂小练笔的有效策略篇四

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论证

一、研究题目

《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一)现实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孩子喜读乐写,每个语文教师都在为之不断努力。

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要回归自然”,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写,有个性地写,写出生命的真实。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叫苦、学生叫难的事,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表达欲望,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没有真情实感。交上来的作文要么干巴空洞,言之无物;要么东拉西扯,白话连篇;要么是《作文选》、《课课通》的翻版,尽是套路套话,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

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光靠一学期七八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来呢? 我们是否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写作的素材?是否可以让孩子从写一段话开始对写作真正地感兴趣?是否可以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为孩子的写作服务呢?经过我的思考,我认为作文能力是靠多练练出来的,练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练笔。在教材中灵活巧妙地融进“小练笔”训练,加大小练笔的密度,提高小练笔的质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只要我们活用教材,巧作小练笔,长期训练,学生一定能通过小练笔在写作天地中自由翱翔。

(二)意义

通过研究,以“课堂练笔”为突破口,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从而有效地推动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

1、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上,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实验研究》主编旺晓铅同志说过:“我们除了要抓好‘长线结合’外,还要抓好‘短线结合’,根据课文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通过小练笔更好地从读中学写,使其作文水平日有长进,不断提高。”因此,在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的“小练笔”。

2、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仍不尽人如意。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灵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积累明显不足,入不付出的矛盾较为突出。而小练笔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相对于大作文来说,小练笔不受篇幅、命题的限制,灵活性强,训练形式多样,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更紧密,能及时地记录学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从素材、方法、阅读等方面为大作文打好基础。一旦作文时需要,就可以随手拈来,灵活运用,从而分解作文的难度。小练笔不但能使他们拥有自我表达或人际交往的可能,也能让他们从中发展和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3、小练笔的形式活泼多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

4、学生通过小练笔,可以使长期沉积在头脑中的感知记忆得以复苏,或喜或怒,尽情表达,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课题的界定

(1)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渠道。

(2)小练笔:就是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

(3)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如何让每个学生喜欢作文,学好作文,打好基础,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练笔训练的研究,是把阅读、习作、生活三者结合起来,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培养习作兴趣,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实现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步。

四、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1、杜威系统提出并实践了以“做中学”为核心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认为教学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为目的、为中心,学校教学的作用就是传递、交流和发展经验,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去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因为经验都是由“做”得来的。杜威大力倡导的新的儿童发展观、儿童活动观,以他积极实践的“做中学”和“活动——经验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小练笔教学思想的内涵,推动了小练笔教学在实践中的发展。

2、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实验和陈鹤琴先生的“活动教育”实践。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发展,我国不少中小学在小练笔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九十年代初,小练笔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小练笔的研究与实验逐渐形成了高潮。

3、在小练笔的研究上,虽然我们还没看到一所学校对小学课堂小练笔进行整体实验研究的报道,但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早已对课堂小练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等教学杂志刊载小练笔研究的文章,广大语文教师和有关专家对小学课堂小练笔在理论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一切都为我们开展课堂小练笔的教学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明显告诉广大语文老师,应该好好利用教材资源为作文教学服务,让学生将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及时地迁移和运用到习作中去。

2、指导性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丰富的积累”。积累对于作文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仅包括字、词、句,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积累,还包括对经验的、情感的和审美的及灵感的积累。而“小练笔”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的积累方式。积累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而是一个有众多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学习过程。语文学习除了语言积累,还必须注意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一个人对于某一事物的认知程度和观察角度直接影响到他对这一事物的看法和理解程度。阅读教学中“小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常见的做法是,从课文中领悟规律,掌握写法,外向迁移写作片段或文章。

3、生活是作文之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基本理论对作文教学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

4、丁有宽先生在其“读写结合”实验中指出: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的实验使我们深受启发,如何活用课文资源,挖掘课文中最有利于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并能给学生习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因素,让学生在习作时不但能模仿,更能创造,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六、课题可行性分析

细细品读入选教材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专家、名师精挑细选之作,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阅读者提供写作的范本。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从课文的内容选择、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诸多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延伸开去,自然而然将课堂引向作文教学,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作文对于学生而言,便不再是可怕的事情。

1、耳目一新的课文很多,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课文也不少,中外名家的名著不断增加,古诗词、文言文等,古今结合、中外结合知识面广、教育意义深远,有针对性。

2、课后练习思考题的设置灵活多样,注重了学生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特见解的能力,注重了情感教育与情感表达,有必做题,也有选做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3、每组课文后的语文园地综合性强,有课文内的知识,也有课文以外的积累;口语交际与习作联系起来,通过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然后再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口语交际进行书面作文,这样降低了难度。成语故事、趣味语文等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课文后的资料和语文园地非常好,拓展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5、课后的小练笔设计的好,紧紧结合教材,使学生在刚学完课文后趁热打铁,有话可说,学生乐意去写。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促进他们接受知识,进行内化,形成能力是教育的目的,而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在研究中,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为他们创造自我发展、互相交流,评价的机会,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

2、开放性原则。课堂小练笔的研究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在研究中,应强调学生探究文本,深化文本,参与实践,感悟人生。

3、科学性原则。

科学的安排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都要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联系学生实际组织教学活动。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没有一种教学措施能比让学生多写更有助于改进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习作理论知识后,形成和提高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上“小练笔”的反复训练提高习作能力。

5、循序渐进原则。小练笔的思维过程,也是言语意识过程。学生言语意识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八、研究内容

1、挖掘文本资源开辟练笔天地的策略研究。

2、挖掘文本资源设计练笔教学途径的研究。

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练笔教学模式的研究。

4、挖掘文本资源开辟练笔天地切入点的研究。

九、重点实验措施

(一)学习理论,取长补短

认真学习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师研修教材》 北京大学出版社、《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郭根福著、《语文教学论》、《作文教学法》、李吉林《情境作文教学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做法。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为我所用。要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更新观念,开阔眼界,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遵循自主、真实、创新的作文标准,发展学生个性。

(二)为学生提供“活水” 课题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组织学生在校内校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开发学校生活,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开掘家庭生活,参加家务劳动,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种植活动;开拓社会生活,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用心感触,获得鲜活的素材。要指导小学生从多种渠道收集小练笔材料,教师强化学生收集小练笔材料的意识,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收集小练笔材料的方法。

(三)用好网络作文素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并顺应儿童的写作心理,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多元的写作知识和图文素材网站。引导上网──选择素材,让学生在网上选择筛选自己所需要的素材,并和生活中观察的动植物进行比较,加上学生的生活实际的体验,进行创新,合理加工,合理想象,抓住特点,再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理想的小文章。

(四)小练笔展评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有一种企求达到成功的愿望。通过举办小练笔展读会和班级墙报、“校园之声”广播站,出班刊、校刊、在报刊上发表等途径,让每位学生都品尝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不满足自我,不断跨越新的高度,使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

(五)收集整理

指导分类整理收集课题研究资料。

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师研修教材》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编:陆志平

3、《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郭根福著

4、网络文献

1、精彩段落,仿一仿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 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仿写可分为仿篇和仿片断。现在的中段语文课堂上的仿写以仿段为主。

2、课文空白,补一补

有些课文的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 伸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炼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

3、悬念结尾,续一续

很多课文中的结尾都写得比较留有余地,让学生有很多猜测的可能。对于 这样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把这样的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就变成了学生的作品了。

4、动情之处,抒一抒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教学中,学生入情入境,自然会被文中人、事、物、景所感染,这时安排小练笔可以让学生一吐为快。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

5、古诗意境、叙一叙

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写景的将景物描

绘得细腻生动,叙事的表达的情感真挚感人。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要学生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

6、课文插图,写一写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文中已经作了细

致的描绘,就无须再写。而有些插图在文中只是一笔带过,这样的图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加上合理的想象尝试去写一写,其形式就如同看图写话了。

课堂小练笔的有效策略篇五

《谈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开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现今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表达欲望,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没有真情实感。因此,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许多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如何让孩子喜读乐写,每个语文教师都在为之不断努力。作为语文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专门的辅导。我认为语文老师应立足课堂,利用好手头的教材,带领学生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文思,体会各种各样表情达意的方式。近几年,很多老师把课堂小练笔挤进了课堂,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通过探索进行有效小练笔的训练形式、内容、操作方法、训练量等,让课堂小练笔有机地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结合实践,以挖掘、延伸教材为立足点,以着重引领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性、情味感、独特感为方向,解决学生的素材问题,并有效的进行语言训练,以期达到“唤醒期待、捕捉时机、提升表达”的效果。

研究的意义: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必须转变阅读与写作脱节的惯常做法为读写紧密结合的方式。“课堂小练笔”可以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课题研究现状及分析:

课堂小练笔虽为学生的习作练习开辟了另一阵地,为学生抒发情感提供了另一空间,为习作内容增添了无限精彩,但我们也时常能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现象一:没有合理挖掘教材因素,单纯强调每课必练,忽视多与少的统一。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在讲到某个关键词或某个重点句式时,立即要求学生仿照造句,借以拓展思维;还有不少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完某个中心段后,要求学生模仿这一段的写法“如法炮制”。这样生硬的“课堂练笔”迫使学生无感却要抒发,无话却要述说,这样的练笔显然是高耗低效的。有学生甚至编了童谣:“练笔练笔,一天不练,老师生气”。

现象二:课堂练笔纯粹为写而写,无视恰当时机。

曾听一位教师教学课文《鸬鹚》,在学完鸬鹚的外形后,教师出示了红腹锦鸡的标本,要求学生模仿作者的写法写一段话。且不说这样的课堂练笔对高年级学生缺乏“智慧的挑战”,单论先让学生闷头写上几分钟又细细交流后,老师再来引导学生学习下文,感悟作者是如何写鸬鹚灵巧捉鱼,此时学生的思想早已“跳离”了课文,教师还能牵得回来吗?老师势必要重新想方设法创设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再走进课文。这样的练笔,脱离课文语境,显得支离破碎,劳而无获。

现象三:练评脱离。

由于课堂练笔的密度大,而且篇数较多,因而有的教师在学生完成练笔后,根本没有时间细致地批阅,只是淡而无味地评上个等级便给了学生。这样没有对学生练笔的优缺点进行及时表扬和指正,完全是为练而练,练评脱离,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创作激情。

由此看来,进行课堂练笔最怕的便是急功近利。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绣花针穿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你的手就抖动得越厉害,线就越不容易穿入。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目标的颤动”。我想,功利性太强的课堂练笔,是不是也患了这种“目标的颤动”症呢?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怎样挖掘文本资源开辟练笔天地的有效策略研究。探索课堂练笔的有效策略:找准训练点,把握好训练时机,注重评价及时有效。

1、训练点找准——文道并举处;

“给学生一个支点,让他们可以撬起地球”,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带上自己的一颗慧心,注意根据语文教学的阶段性,小学生心理的特点及认知规律来确定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点,巧妙挖掘训练“泉眼”,先让学生“心动”,而后“笔动”。这样使学生依托教材在不断实践、积累和创新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赏析语言的能力,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

2、训练时机把握好——情动辞发时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学习这类课文时,在学生的学习达到情感的高潮处,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

3、评价及时有效——重赏评“导”改。

一个好的课堂练笔,还得注意评价。评价方式:自评、互评、点评。老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引导学生关注小练笔的习作方法,注重写“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能把一个片段写具体,从而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探索新课程下“课堂小练笔”的途径和方法

1、在实验中,狠抓了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

2、实验中确定了具有不同难度的随文练笔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3、在实验中将小作文与大作文结合起来,以形成统一的作文训练序列。这里的“小作文”指“课堂小练笔”。课堂上的写话训练作为“大作文”的补充性和完善性训练,注意在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大、小兼顾、详略搭配,尽量使“辅助性”的课堂小练笔训练与单元教材的习作要求相一致。

(三)研究课堂小练笔的训练方式 1.精彩篇章,仿一仿

2.形象画面的不足处,增一增 3.变换叙述角度,换一换 4.课文的情境空间,拓一拓 5.情感交融处,品一品 6.精美插图处,描一描 7.课文的写作知识,化一化 8.古典诗词,改一改 预期达到目标:

1、构建新型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自信的氛围中快乐地习作,有创意地表达,写出真实真挚、充实生动、自然清新的文章。

2、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将新课程实验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多种教材资源与小练笔有效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以及便于大面积推广的教学策略。

3、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教会学生一些基本写作技法,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使他们养成用作文的形式去发现、反映、积累生活的习惯——一种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可贵的学习品质。

4、实验教师通过研究发展自己,成为会教学,善研究,能撰文的科研型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

五、实验研究的方案

1、选取实验对象

本课题选取北白象镇茗屿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

2、研究措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09年10月——2010年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9年10月—12月)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访问,了解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小练笔研究开展的现状、效果;统计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学习、收集国内外有关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小练笔研究的相关资料,开展理论学习,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完成理论学习和先进经验学习的读书笔记。

2、实验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11月)(2009年12月—2010年5月)加强自身的学习;继续积极投入课题实验,全面落实研究内容,对实践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反思、分析、研究、改进,探索出活用教材巧作小练笔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相关课型,完成阶段性小结。

(2010年6月—2010年11月)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成果。筛选和研究小练笔过程中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研究的方法,不断纠正研究中出现的偏差。分析有关资料数据,撰写研究论文,收集优秀教案和小练笔集锦,记录教学实录,整理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进行实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专家鉴定和课题验收。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10页

[2]方斐卿.《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3]王深根 毛建华.《新课程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 [4]《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5]盛茉珠.《依托课文,想象练笔》.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6]赵亚夫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7] 闫 学 《牵到河边的马》 长春出版社2005年8月 [8]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语文版)新世纪出版社 [9] 《小学语文教师》 7.8月合期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

[10] 钟启泉主编《教育方法概论》

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出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