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如何当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五篇)

最新如何当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17:17:05
最新如何当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五篇)
时间:2024-03-20 17:17:05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如何当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篇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目前,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5年时间,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5575万贫困人口,且剩下的大多都是“硬骨头”。啃下这些“硬骨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总书记指出,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注重选派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2015年4月,中组部、中央农办、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从全国层面部署推动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各地各有关单位切实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锻炼培养干部的有效途径,有力有序推进第一书记工作。

目前,全国共有18.8万名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实现了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广大第一书记用激情与赤诚践行驻村诺言,用拼搏与奉献推动脱贫攻坚,被群众誉为“党派来的好干部”“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精准选派,把贫困村最需要的优秀干部派下去

选得准,才能干得好。各地严格标准和程序,因村选派优秀干部,实现全面覆盖、精准配对、人岗相宜。

选派范围做到“两个全覆盖”。各地按照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的要求选派第一书记,对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地区也做到应派尽派。通过各地各部门努力,目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实现“两个全覆盖”,一些地方还结合实际,在“两个全覆盖”的基础上,对特殊类型的村,也做到应派尽派。

人选条件坚持质量第一。农村生活条件艰苦、矛盾错综复杂、利益千丝万缕,要求第一书记必须政治、能力、作风过硬。各地重点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中选作风好的人、选能担当的人。各级组织部门按程序认真把好人选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和能力关,确保选派人选质量。

紧贴农村需求因村选派。富裕村、条件好的村大多是相似的,而贫困村、基础薄弱村各有各的困难。各地各单位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村施策,贫困村需要什么样的人,就把那方面的人派过去。天津、江苏、上海、湖北、云南、宁夏等地通过双向选择、供需对接,“菜单式”遴选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特别是,一些地方和单位的老干部、老同志,老当益壮、主动请缨,申请回乡或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中国核建集团原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刘满堂,作为中管企业的班子成员,离退休还有两年时间,主动向组织申请辞去领导职务,到陕西旬阳县李家台村任第一书记,并立下军令状通过3年努力帮助所任职村脱贫摘帽„„这些老同志往往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文化层次和丰富的经历,解决贫困问题的视野更宽、办法更多。通过他们驻村帮扶,既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注入生机活力、巨大动力,也展示了老同志们的价值和境界,释放了激情和正能量。

明确职责,聚焦四项任务强担当

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是第一书记到村的主要职责任务。各地各单位围绕这4个方面,进一步细化工作要求,使第一书记干事有思路、工作有目标、帮扶有方向。

广大第一书记带着任务、责任和重托,认真履职尽责,主动与村“两委”协调配合,既主动担当,又不包办代替,尊重、发挥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积极性,努力把村班子、党员队伍建强,帮助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发展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广大第一书记坚持把建强村党支部作为首要任务,调整优化班子结构,培养积蓄后备力量,健全完善规章制度,着力增强任职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一书记的到来让村党支部面貌焕然一新,村干部说话又好使了。”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为第一书记竖起大拇指。

“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各级选派第一书记立足村情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和任职村资源产业优势,积极做好结合文章,通过培育产业、引进项目、争取政策等多种方式,普遍为任职村找准脱贫增收的路子。中央政研室、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等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纷纷为任职村引进项目,培育农民合作社,让贫困户最大限度受益,推动精准扶贫落地见效。

群众是否满意、是否欢迎,是衡量第一书记工作水平的第一标准。许多第一书记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做起,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第一书记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全国人大办公厅、文化部、司法部、中科院等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通过向上争取、单位捐款、网上众筹等途径,积极筹措资金帮助任职村办实事、解难题,被称为“自家人”“贴心人”。

给钱给物可解一时之困,稳定脱贫致富则靠村级组织和群众自身。怎么把群众有效组织起来,怎么让更多村民百姓认识到自身利益而为之努力奋斗?许多第一书记围绕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在走进百姓家做思想动员、做群众工作的同时,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村干部集中办公、值班坐班、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推动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帮助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实现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随着各项制度的落实,村里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村级组织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中央纪委机关、全国政协办公厅、科技部、民政部等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积极帮助任职村制定好、执行好各项制度,提升村干部的法治意识、现代意识,促进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制度化。

严格管理,确保沉在村里干

好书记是选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各地普遍建立健全机制,加强对第一书记管理考核,督促第一书记扎根农村、履职尽责。目前,天津、辽宁、吉林、广东等20多个省区市从省级层面出台第一书记管理办法。

实行县乡为主、多方共管。第一书记由县级党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县级党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担负直接管理责任。各地各单位通过明确各级管理职责,构建立体式的管理体系,有效防止出现管理真空,确保第一书记在岗有为。

坚持严在日常,抓在经常。各地普遍建立健全第一书记公开承诺、工作例会、定期汇报、请假销假、廉洁自律等制度,强化对第一书记的刚性约束。天津、河北、海南等地通过巡回督导、电话查岗、随机调研等形式,加强对第一书记在岗工作情况的督查,及时向市县和派出单位反馈情况,督促整改。通过严格日常管理,各地各单位拧紧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纪律发条,促进第一书记身入心入、履职尽责。

强化考核评价、注重实效。对第一书记干了什么要有考核督促,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更不能呆在村里“混日子”。各地各单位普遍建立第一书记考核评价制度,将日常考核与考核结合起来,由派出单位会同县级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进行考核,任职期满进行任期考核。福建、四川、云南、青海等地结合暗访督导、日常考勤、考核等情况,对不胜任的实行“召回”调整,视情况追究派出单位责任,督促派出单位选派精兵强将。两年来,全国共召回调整7000余名第一书记。还有一些中央和国家单位,探索利用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对第一书记驻村成效进行全面评价,评估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考核这根指挥棒,各地各单位激励广大第一书记主动作为,有效发挥作用。

保障支持,激发动力鼓足干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一书记在一线打硬仗,需要各方的保障支持。各地各单位积极落实第一书记有关待遇,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困难,解除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针对部分第一书记没下过基层、缺少基层工作经验的情形,各级加大培训力度,让他们知道下去为什么、在村干什么、具体怎么干。2016年初,中组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连续举办3期示范培训班,对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进行全员集中轮训。各地各单位普遍采取任职培训、结对帮带、工作指导等方式,提升他们的履职能力。各省区市从省级层面组织开展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110余期,近两年来省市县三级共培训第一书记20万人次。中宣部、国家民委、人民日报社等单位与第一书记建立定期沟通、重点难点问题联合会诊等工作机制,跟踪指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

各地各单位关心关爱第一书记,任职期间原单位职级、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到村工作期间,由派出单位给予适当生活补贴,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各地普遍从财政资金中安排工作经费,从扶贫资金中安排帮扶经费,让第一书记“有钱办事”。

各级推动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进行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使第一书记驻村成为部门结对、单位联村重要纽带,充分利用派出单位职能优势、资源优势助推脱贫攻坚。中央办公厅、教育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外汇管理局等派出单位充分发挥“娘家人”“后勤部长”作用,合力解决派驻村存在的实际困难。

成绩是干出来的,选人用人就是要以实绩论英雄。各地普遍把第一书记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任用、表彰激励的重要依据,对表现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激发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近两年来,全国共有1.9万名因工作实绩突出的第一书记受到表彰奖励、3.6万名得到提拔或晋级。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有关媒体开展根在基层、部委选派第一书记走访活动,并在网站上开设专栏对第一书记先进事迹进行宣传。

“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总书记在今年7月20日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再次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人们期待,各地各单位和广大第一书记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在这场只能胜利的攻坚战中,继续冲锋陷阵、建功立业,为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如何当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篇二

如何当好驻村第一书记

我是第二批省派驻村干部。驻点村在三明尤溪县坂面乡芹洋村。下派驻村干部这种制度很好,很受农民欢迎。省委提出“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上下联动、一体运作”要求,目的就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创新农村工作机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格局,推动新农村建设,让山区群众生活好起来。

根据我个人三年驻村工作实践与理解。我认为驻村第一书记政治身份特殊,工作地位也不一般。是党在基层农村的代表,是群众利益的代表,是省直机关党员干部的代表。在艰苦地区担负着第一工程抓党建、第一要务促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的重任。换句话说,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是山区群众的“贴心人”,是农村干部开展工作的“主心骨”,是引领新农村建设的“定心盘”。在三年有限的驻村任期内,工作要对党负责,对村民负责,对自己负责。其最主要职责是带班子、促发展、建机制(带出团结的班子、廉洁的班子、想做事会做事的班子;实现“五个留下”的发展机制)

当好一名合格的第一书记,关键是“三心四来”:真心、细心、恒心。把规章制度立起来,把人的积极性调起来,把做工作不能碰的“警戒线”拉起来,把自己驻村心态好起来。在农村当好一名称职的驻村第一书记,应具备以下八种能力和素质。

一、调查摸底、熟悉村情的能力

主要方法:

1、开展谈心;

2、实地查看;

3、征求意见。

4、走访上级和群众。(主动走访县乡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

4、虚心学习(看书看报看村务历史资料。学会“下点滴入土之功,收日积月累之效”。比如,见到报纸上好的文章就剪,见到文件中好的思想就摘,听到别人好的观点就记,遇到好的做法就反复琢磨,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成为一名有知识、有理论、有思想、有方法、有能力的驻村第一书记))。

5、思考与提炼。从纷繁复杂的调查材料中,思考和提炼出驻点村的特点、规律和村民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然后,“告诉农民做什么、教会农民怎么做、帮助农民卖出去”。

制定工作计划:不可操之过急,在熟悉情况的基础上,开始制定三年扶贫工作计划。程序:起草计划——村委集体研究——村民代表讨论——上报派出单位审批、乡党委政府备案、(视情报送县委组织部、县委农办)。扶贫工作计划要突出务实性、针对性、突出重点、难点和亮点(指一村一特或特色农业)。每年度计划是什么?三年最终要达到什么目标(或经济指标),每个扶贫项目负责人是谁?等,都要写进计划,分工明确。同时,要与驻村干部领队制定的工作计划相衔接。如第二批三明省派驻村干部领队陈亚明提出三年工作计划:调查摸底选项目、打好基础促发展、全面推进见成效、巩固成果留后劲。使驻村干部能够结合本村实际,把握工作重点,分年度实施、分项目推进。最后达到“积小胜为大胜”的效果。三年后驻村工作就会取得明显成效。总之,熟悉村情、掌握民意、制定计划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团结协作,统好班子的能力

一是摆正自己位置。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既要大胆开展工作,又要注意方式方法。特别要与村书记、村主任和两委干部,搞好团结协作。形象上不摆机关干部架子、说话上不讲“大话空话”,衣着上不讲究时髦时尚。主动与村干部和村民打成一片。二是成为村干部的主心骨。“有能才有为,有为才有位”。驻村干部的形象与威性不是喊出来和摆出来的,而是靠自已干出来和带出来的。努力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从机关干部到基层“村官”,从单项业务干部到新农村建设“多面能手”的角色转变。三是把规章制度立起来。统班子和带班子要避免随意性、盲目性。把一班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做工作不能碰的警戒线拉起来。就首先需要把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起来。如在我驻村期间,建立和完善了《省妇联挂包芹洋村三年发展规划》、《党风廉政建设十条措施》、《加强项目管理应把好“八关”》、《加强资金管理应做到“八个及时”》、《村两委干部绩效工作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在职村干部“固定补贴+绩效补贴”制度,建立激励保障机制,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并将有关制度和规划内容制作图表,挂在村部墙上。四是做好学习和引导工作。要经常组织学习上级会议精神和有关文件,进行对照检查。坚持每月至少一次学习制度。对村干部进行理论武装(要洗脑)。原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讲: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具体标准有三条:一是物质生活不断富足;二是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三是民主法制不断加强。

三、突出重点、加强监管的能力

1、选准项目。三条原则:

1、群众最急需、最迫切、受益面最广的,可以先做。

2、群众有需要、政策能扶持、市场有前景。可以去做。

3、会留下“尾巴”,负债搞建设的,绝对不能做。即处理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学会“割爱”、学会“刹车”。

2、建好项目。重点把好“八关”:设计关、合同关、公开招标关、施工监理关、质量验收关、工程付款关、村务公开关。项目报告关。

3、管好资金。

1、建立独立银行账户。确保扶贫资金安全。

2、制定财务制度,防止权力不受监督(第一书记不在村时,一般不付工程款)。

3、定期查账,做个明白人。一般半年一次,请乡经管站人员协助,多人参加。

4、尽量转账支付,做到资金付出有据可查。

四、因村施策、谋求发展的能力

(一)围绕“五好”目标谋发展。于广洲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驻村干部到任后按照“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培养锻炼一支好的队伍、选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完善一个好的经营体制、健全一套好的管理制度”的“五好”目标要求,做好驻村任职工作。以尤溪县五个驻村干部为例:三年5个驻点村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达1601.5万元(含市、县投入资金)。派出单位给予的帮扶资金平均302万元。争取这些资金来之不易。做驻村工作难就难在“四个无”:无钱办事、无人管事、无章理事、无序议事。要把“四无”变成“四有”,需要做艰苦的努力。

(二)介绍芹洋村如何发展经济。三年投入帮扶资金达327.6万元(含省市县三级投入)。实施扶贫帮扶项目59项,其中实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项目16项,实施改善生产生活设施项目29项,实施促进社会事业进步项目14项。59个项目涵盖村民增收、有村财增收、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条件。种植养殖、扶持专业户办工厂、扶贫扶贫弱、扶贫一村一品或一村一特等。芹洋村是个贫困村。原来路不通,水不通,村里几乎没有基础设施。驻村三年,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实现了 “五通”:水泥公路村村(指自然村)通、自来水户户通、广播电视片片通、宽带互联网主村通、国家远程教育网班班通(指小学实现了远程教育)。村民人均纯收入从1900元增长到4100元。村财年收入由200元增长到10万元左右。驻点村被尤溪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县“民主法治村”,县“文明村”,县“党建工作示范村”,县“油茶产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县“综治工作示范村”(共十个集体荣誉)。我个人也多次被上级评为年度工作先进个人,连续三年评为“年度考核优秀”,并荣立三等功一次。2010年8月被三明市委授予驻村工作先进个人,三明省派驻村干部荣立集体二等功。村干部和群众普遍反映,近三年与历史同比,是驻点村资金投入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群众受益最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三年。

从以上发展事实中悟出道理:谋求发展,不是单一方面的发展,是指全面协调发展;谋求发展,不是光修路修水修房子,而应该包括党的建设、乡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谋求发展,不是靠一个人或几个人能办成的,而是靠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齐心协力的结果。

五、发动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做群众工作特点:在农村做群众工作有五个特点或者叫“五个直接”:直接面对群众,直接影响群众,直接面对矛盾困难,直接受益于群众,直接让自己看到扶贫成果。农民是工作的主体,是主要依靠对象和团结对象,是驻村干部的衣食父母,要紧紧依靠群众做好驻村扶贫工作。有的驻村干部容易忽视这一点。只重视发挥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善于倾听群众不同声音。驻村干部在村里很受群众欢迎和爱戴。群众有话愿意对你说,有困难愿意向你倾诉。这时,驻村第一书记在村头村尾,在农舍路边,就要能耐得住性子,听进群众不同的声音。表扬的话冷静听、批评的话虚心听、牢骚的耐心听、希望的话认真听。这样就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工作更有底数。

(三)调动群众积极性:

1、广交朋友。既交富朋友,也交穷朋友;既要与在村的老人、妇女、残疾人谈心交心,也要与在外经商的乡亲、小老板、致富能人保持经常来往。我驻村期间建立三个记录本:一是记载在外经商的乡亲、小老板、致富能人、各种专业户基本信息和手机号;二是记载党员、村民代表、小组长信息;三是记载群众来信来访处理情况。使自己成为“活电脑”。

2、开好群众会。每年组织召开三至四次村民代表大会或群众大会。扶贫项目建在哪个自然村,我就把群众大会开到哪个自然村。讲清项目建设意义、设计规模和对群众的要求。

3、做好重点户工作。我驻村期间,哪家哪户不支持公益建设,就带着村干部苦口婆心做工作。公益事业建设涉及到一些村民农田、菜园、牛棚、坟墓、厕所等地面物被征用。由于群众工作做得及时,并注意工作方法,没有一名群众硬纠缠村干部要求经济赔偿,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三年共节省扶贫资金约5万元。做好重点户工作就等于做好稳定工作的一半。要及时化解纠纷和矛盾。驻村期间一定会遇到东家长西家短的烦心事,闹心事和难以解决的事,驻村干部要把保安全、促稳定做为一件大事来抓。不要一边出扶贫成果,一边出情况出问题。要建立预警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4、发动捐款投工和颂功立榜。充分调动在外乡亲爱家乡、恋家乡、建家乡的热情。我三年驻村,共寄出爱心捐款倡议书2000多份,以“树高百尺也思根、人走千里恋故乡”这样生动、朴实的语言,激发亲情乡情和爱心。共收到捐款40多万元,其中在外乡亲捐款19万元。还动员村民参加公益建设投工4600个劳动日。项目峻工后,为捐款和投工的村民立功德榜,功照世代,昭示后人。这种方式入乡随俗,农民很喜欢,也是农民兄弟喜闻乐见的民风民俗。我驻村三年,只要项目建在哪里,就把功德榜立在哪能里。让一起做好事的人功照千秋、子孙脸上有光。这样,农民主体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广大农民在共建中共享新农村建设成果。

六、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驻村期间,你是第一书记,是省里派来的干部,又远离单位领导监督,村干部不敢监督你。遇到各种诱惑时,你会怎么办?要守住“三线”:守住道德底线、守住法律红线、守住廉洁防线。在远离派出单位和领导情况下,始终做到“放飞的风筝不断线”。不要摔跟头、不要犯错误,尤其是在经济和生活方面,不要“翻船”。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学校会议上告诫党员干部,要坚持慎独慎微,面对各种诱惑保持清醒头脑,珍重自己的人格,珍重自己的声誉,珍重自己的形象,不断增强鉴别是非和抗拒诱惑的能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说:我始终做到“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近几年,上级政府奖励的4000多万元,分文没拿,用于发展集体事业)、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当官没有终身制,为人民服务有终身制。电影《第一书记》主人翁沈浩讲得好:“时间就是一杆称,身正不怕影子歪”。驻村书记各方面严以律己,就是一道无声的命令,一种无形的榜样。古人讲“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种道理。

七、沟通协调与宣传研究的能力

⑴ 做到“动静总相宜”。一方面,驻村干部要像一匹马,经常跑起来,动起来,到省、市、县、乡协调各方面工作。另一方面,驻村干部到农村后要做的事情很多,心不容易静下来,容易烦燥。这就要求驻村干部要能静能动,做到“动静总相宜”。静下来能写作,动起来能协调,住下来能安心。这里特别强调协调沟通能力。沟通协调主要指与派出单位的沟通协调;与驻地县乡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驻村领队和本组队员的沟通协调。“要低头做事也要抬头看天”。多走动多参观多学习人家好的经验。⑵ 驻村第一书记一定要想做会做宣传工作和理论研讨工作。村头村尾要有几条宣传标语、村规民约、村部有村务专栏,营造驻村氛围和新农村建设氛围。通过各种办法,把农村激情和热情调动起来。⑶ 及时上报扶贫信息、撰写驻村工作研计文章。第二批三明领队陈亚明要求我们队员,三年围绕三个主题,写三篇论文,三年开三次理论研讨会。比如如何增加村财收入;如何保障农民增收;如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既让驻村干部交流经验,理清思路,又提升了驻村干部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能力。⑷ 及时拍摄照片、录像,积累资料。市场经济条件下,“酒香也怕巷子深”。及时把山窝里发生的新变化和新人新事传到山外,扩大影响。平时宣传报道需要,驻村结束前更需要。资料靠平时日积月累。可以积极向农业部《农村工作通讯》、福建《海峡西岸新农村》杂志、省委创新办《驻村简报》、以及《福建日报》、当地报纸、电视台等报送稿件和照片。

八、心态健康,自我调整的能力

三年驻村看似短暂和简单,其实是对每个驻村干部的全面锻炼和检验。⑴ 如何理解“驻村”中“驻”字含意。驻字有“马”旁。寓意着像马一样的劳累和毅力。驻村很艰苦,工作也很忙碌。“白天爬山头,晚上看灯头”。“雨天走山路,鞋袜像黄布(指下雨天鞋袜沾满黄泥巴)”。白天工作艰苦、晚上生活单调。有时是“食无定餐、居无定所、办公无定点,生活无规律”。这是驻村干部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要有矢志不移,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⑵ 要经得住各种考验。我部队转业不久就来驻村,从军官到村官,从驻港三年到驻村三年,从以前瞄准战场到现在对接市场,这些工作、生活环境巨大的反差,时常引起一些人议论甚至讥讽。有的说,正团职军官怎么会到农村去当村官。而且还会经常遇到工作上的烦心事,家庭生活中的闹心事和班子建设上的不愉快事。碰到这些事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当山区夜幕降临的时候,陪伴你的是寂寞、孤单和黑茫茫的山野,你又会怎么想?此时,你一定会想念城市的夜生活。“当华灯初上,最后一缕霞光洒在你回家的路旁,你编织最美的霓虹,或萧萧洒洒开车回家与家人团聚,或心情愉悦直奔酒楼与朋友聚会。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驻村的夜晚,你孤独无双,孤守村部,孤枕难眠。面对的不是人流车流,而是冬天里的寒风瑟瑟,竹林萧萧。站在村部,你推开窗户,眼前一片漆黑。这时,你会真正感受到“窗前明月光,地上鞋一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茫然感觉。面对这些,需要你及时调整心态,也是对你的考验。要始终保持平静、乐观、向上的态度,安心工作。做到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同时,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要着急、不要畏缩,要与村干部一道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用之不竭的驻村精神动力。⑶ 培养爱好,调节身心。把驻村三年当作上农林大学三年。利用难得机会,多学习多“充电”多积累。业余时间,可以学习电脑、书画、唱歌、研读古典文学或唐诗宋词、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我在三明尤溪县驻村。尤溪是朱熹的诞生地。我喜欢研读朱熹诗词。如《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又如《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虽然上学时也读过,但人中年,再来读一读,另有一番新意和感觉。据我了解,有许多驻村干部利用三年时间,学会一至两门才艺和学科。我驻村三年平时闭暇之余,喜欢写日记或诗句,激励自己。如“广阔的森林是我天然的氧吧,弯曲的山道是我健身的跑道,寂静的山夜是我睡觉的好地方,青菜笋干啊是我理想的绿色食品”。我经常长跑在山区婉延的山道中,锻炼身体,连续五年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是驻村让我学会了坚韧不拨和顽强毅力。作为爱好者,我全程跑完41公里。我还在村里种了一块休闲菜地,像城里人一样,在工作繁忙、劳累之余,寻找田园风光和农家风情,过着城里人的山村生活,既艰苦又浪漫,既紧张又惬意。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驻村动力。艰苦、火热的驻村生活,使我悟出一种人生哲理:心态决定状态,真情触发热情。驻村三年,看似一种付出、给予和奉献,其实更多的也是一种收获和得到。不仅收获了成长锻炼的阅历,收获了基层工作的经验,还收获了百姓赠予的亲情和友情。这对于一个下派干部来说,既是一生难以忘怀的重要经历,也是一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辅导结束前,我把驻村三年六句话的初浅体会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作为结束我的发言。

山区群众贫穷落后,要常有忴爱之情

挂点村村民渴望脱贫,要常惦为民之责

远离本单位领导机关,要常怀律已之心

经常与项目资金打交道,要常思贪欲之害

矛盾纠纷集中在农户,要常解群众之忧

工作生活环境艰苦,要常开乐观之怀

总结:讲了“三心四来”、八种能力。最后祝大家新年愉快,合家幸福,驻村工作马到成功!

如何当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篇三

当好驻村“第一书记”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当好驻村“第一书记”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我是派驻洄水镇联沟村的驻村第一书记xx,如何做好驻村第一书记,根据我的工作职责和近4年的驻村工作经验,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工作经验。

一、摸清实情,坦诚交流是当好第一书记的基础

对于农村工作经验,在这点上,自己说实话有一个硬伤,因为自己从参加工作,就一直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对如何做好农村工作、如何处理三农事务,没有任何经验。怎样把工作做好,做到“既能尽快进入角色,积极发挥作用,又不为基层添乱”。说实话,当时自己很是摸索的不少时间,还是当时自己的一个领导指点了我,说多看、多想、多问、多做、少说,向身边的村干部学习,向身边的乡镇干部请教,把村子当故乡,把村民当亲人,真诚谈心交朋友。通过与村干部交流谈心,通过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迅速了解了村级班子状况和村里的基本情况,为自己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走访村民家庭,了解了农户基本情况,很快熟悉了村情,摸清了现状,了解了需要。淳朴的村民觉得我平和、务实、好交往,不像干部像朋友,从心里接纳了我,很多心里话也都愿意跟我说,我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

二、真心投入,作风扎实是当好第一书记的前提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首先要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奋发有为的热情,把进村入户,参与村级事务作为学习农村经验的机会,作为磨练意志、锤炼党性、增长才干的途径。当好“第一书记”,必须脚踏实地、耐住性子,既不能急于求成而做表面文章,也不能好高骛远而忽视群众疾苦,要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当成大事、要事来抓,不畏艰难,主动进村入户走访调研,深入查找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敢于直面群众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努力为任职村的发展找突破口。

三、集思广益,团结协作是当好第一书记的途径

农村工作事务性强,涉及面广,接触面宽。要开展工作,单靠我自己是肯定不行的,必须想方设法取得村干部的支持,将村上的老党员、村组干部有机结合起来,调动“村支两委”和村民群众的积极性。交往中注重把位置摆正,把关系处好;工作中注重广泛讨论,集思广益。既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发挥引导、示范和协调作用,又注重把握方式方法,不过多参与村里具体事务,多提出和理化的建议,形成融洽和谐的工作关系。驻村扶贫工作是琐碎的,也是忙碌的。既有基层党建和村级管理方面的理论学习、村务公开、创先争优、党员发展等内容,又有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方面的知识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致富项目、新民风建设等内容,既有服务群众和解决问题方面的、建设农家书屋、文体健身、道路配套设施等内容,又有农村稳定和文明和谐方面的编制村规民约、开展法制教育、环境卫生整治、评选新民风先进个人等内容。自己只有按照工作目标,列出时间节点,一项一项抓好落实。

四、履行职责,真抓实干是当好第一书记的关键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一个干。“第一书记”要赢得群众,只有通过实际行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才能真正和群众建立“鱼水之情”,也才不枉驻村初衷。“第一书记”要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宗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有效解决农民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上学难、就业难、活动难等突出问题。同时开展好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帮助查找和解决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做好矛盾疏导和化解工作,努力做到“大事小事不出村”。

五、少说多做,理清思路是当好第一书记的根基

我所在的联沟村,现在是紫阳县3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山大人稀,贫困面积大,到现在全村8个村民小组,目前还有4个村民小组至今没有通路。联沟村村在2015年至2016年属于洄水镇的后进村,村级班子存在“懒、散、软”的问题,全村产业发展滞后,矛盾纠纷多。可以说,刚到村上困难重重,一个不懂农村工作的我,加一个“懒、散、软”的村班子,再加一个没有特色产业的村,三个相加基本等于零。不懂农村工作的我可以学,班子存在问题可以改,没有产业可以发展。从2015年开始,联沟村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的。近3年,我们村紧紧围绕洄水镇党委、政府制定的“百亩流水鱼塘、千亩特色冬桃、万亩富硒茶叶”的农业发展思路。兴茶叶、种魔芋、搞养蜂、栽冬桃,截止到现在已经有冬桃、魔芋两个县级产业园区,目前正在申报第三个县级产业园区。特别是在2017年,村上的产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福禧果业有限公司。并以该公司为龙头,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规模种植、统一管理销售,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计划三年内在联沟村发展冬桃2000亩,年产值达到1300万元。目前园区已种植冬桃1000亩,2019年计划再发展1000亩,并将建成800平方米气调库,600平方米生产厂房,1200平方米民俗旅游度假山庄。通过企业带动,着力打造陕西冬桃第一村。同时,配套发展生态旅游和养蜂产业,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在重视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通过土地流转、劳动用工、资金入股分红、种植冬桃、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具体做法是:一是公司流转土地1000亩,农户年收益在10万元;二是公司与我村50户贫困户签订固定务工协议,年用工量5000千人次以上,年支付工资在70万元左右,人均增收1.2万元以上。三是通过资金入股分红,我村100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可收益500元左右。四是企业组织发动村民种植冬桃1000亩,企业与农户签订长期合作合同,由企业垫付树苗、肥料等资金,并负责技术培训和统一销售,到冬桃丰产时,村民每亩可收益2万元以上。

在建设冬桃体验园的同时,我村配套发展养蜂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7年组建成立了紫阳县甜蜜蜜养蜂合作社,全年发展养蜂400余箱。与江苏“淘常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网络销售协议,由该公司统一销售联沟村蜂蜜。今年,我们引进一家养蜂企业,建立蜜蜂种源基地,年内可望再发展蜜蜂600箱,计划通过3—5年努力,全村发展5000箱蜜蜂,把荒坡变成花果山,联沟变成蜜罐罐。

“山的那边花的海”并不是一句空话,正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我相信那一天很快就会来临。赏桃花、品春茶、尝蜂蜜、摘冬桃,我们一路前行,终将到达“山的那边花的海”!

如何当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篇四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总结两篇

总结(一)

自被选派为xx村第一书记已过去半年多的时间了,我心里感触颇多。从市直机关一名普通的财政干部转变为基层农村第一书记,工作环境和对象的不同,使得我身上的压力和责任更重。现就这半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村情民情方面:驻村后,在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入户走访、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村情调研。xx村位于羊庄镇政府东北部5公里处,紧靠中联水泥专用线西侧,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占地260亩,耕地1230亩,有276户1061人,其中819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94人缴费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142位60岁以上老人享受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低保户41户,五保户13户。

(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全村共有党员18人,其中2人于今年下半年转为正式党员。村两委成员4人,小组长1人,在村支部书记孟庆福、村主任倪玉国两位同志的带领下,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

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村支部书记孟庆福同志的支持下,我们多次和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洪克学同志进行交流,准备在该合作社建立党支部。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作为滕州市级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通过采取“合作社+党支部”的形式,本着发展壮大合作社经济的前提,相信党支部一定能够引导、保障、协调、服务好合作社,发挥好党支部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发展等方面的多项功能,对合作社重大生产经营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把合作社经济做大做强。从而能够实现支部帮合作,农民实惠多,形成促进农民增收

致富和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双赢局面。

(三)社会管理方面:通过走访农户,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村内道路问题。经实地查看后发现,村内道路狭窄,坑凹不平,大雨过后,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十分不便。在走访农户的同时,始终坚持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工作,并积极和司法、纪委、公安等部门加强联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矛盾,争取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好社会稳定。

(四)村级发展方面:xx村土地流转面积318亩,用于蔬菜大棚建设,种植20余种蔬菜。土地租金550元/亩,租金于每年6月1日兑现于农户。蔬菜基地为黑龙江伊春伊林果蔬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各类大棚共计108个,与之相配套存储量达3000吨的恒温库也已完成主体建设,主要种植黄瓜、辣椒、茄子、韭菜、冬瓜、西红柿等30多种蔬菜,产品远销国内大中城市,出口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在该基地成立了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推广更多的新品种、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村里现有规模较大的两家编织袋加工企业,年产值2000余万元,利润256万余元,解决了村内170多人的就业。其中枣庄市启航塑胶有限公司于04年建厂,07年正式注册公司,生产编织袋远销日本。另一家企业xx编织袋厂产品也产销两旺。村民除了靠基本作物收成以外,部分人员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经商或者外出打工,一些年纪较大的人员利用农忙闲余时间在本村蔬菜大棚和两家企业内打工。20xx年该村人均年收入为8365元。

(五)民生建设方面:在掌握了本村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为了尽快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我和村两委干部一起仔细研究,并召集在家的党员和村民代表一同出谋划策。

虽然市里村内道路网化工程项目资金能够补贴一部分,但要完成户户通的村内道路铺设在资金还有很大的缺口。为解决资金问题,我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想办法,号召村民捐款20余万元,发动在外工作的xx村人捐款10万多元,争取“一事一议”项目上级补贴可利用资金11.6万元,财政局帮扶10万元,目前已硬化村内道路6400米,解决了村民长久以来的出行难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村干部年龄老化,后备干部不足。基层组织建设离不开好干部,可是由于目前村干部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有些村干部不能一心靠在村里工作,有些年轻力壮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才大量外流,不愿留下来在村里任职。

(二)村集体经济薄弱。xx村除了土地之外,没有其他资源优势,村集体收入也只有土地租赁收入,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目前除了应付日常开支之外,基本没有什么结余。没有经济保障,村集体公益事业举步维艰。开展修路、维修水利等公益事业,只能发动村

民捐款,因此想为村民办好公益性事业非常困难。村级活动阵地房屋也年久失修,办公条件简陋,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由于村级没有建设用地指标,发展经济也受到没有生产、经营场所等条件的制约,所以导致群众致富发展经济难上加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待“一事一议”补贴资金到位后,准备在村内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排水沟5200米,进行绿化、亮化,计划绿化道路长度6000米,安装享受政府补贴的太阳能路灯70盏。

(二)村内自来水已铺设20余年,目前只能够保证村内276户每天供一次水,准备对水塔和自来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变频泵等设备,让村民可以随时用上自来水。

(三)我和村两委干部将一起学习周边乡镇强村、富村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根据xx村现有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能够保证村级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争取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在一年任期临近结束时,我将和村两委干部根据一年来工作进展情况再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为下一任xx村第一书记工作能够开好头、起好步打下基础。

总结(二)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今年4月份,我被市委农办(扶贫办)选派到新县浒湾乡郑店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在市、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与郑店村广大干群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坚持从“双薄弱”村整治入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掀起农村改革发展热潮。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深入调研,制定发展规划

初来乍到,人地生疏,面对陌生工作环境,虽然有过几年驻村帮扶工作经历,但要想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我认为一切得从头开始,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我始终坚持做到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针对农村工作实际,拟定调研课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不断的涉猎和熟悉乡村工作情况。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我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主动深入到浒湾乡农村改革发展最前沿郑店村开展工作,主动深入到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林权制度改革中去,主动深入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中去……。通过两过多月的潜心调研和悉心收集、归纳和总结,我与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郑店村三年发展规划,并聘请县建设局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三年内“修通一条路、开发一块田、整修一条河、扮靓一片庄、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坚强阵地”的“六个一”

目标,着力将郑店村建设成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市级示范村,为郑店村勾勒出了一副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

二、深入创建,谋求发展合力

“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创先争优树标杆。通过开展创争活动,我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兑现承诺,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培养和发展3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增素质。借助当前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我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还专门组织村干部和种养能手到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浉河区五星乡蔬菜种植基地等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灵活学习方式,增强村干部学习兴趣,开阔村“两委”班子视野。“4+2”工作聚民智。为增强村内大事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针对性,我与村“两委”一道深入村组调研,实地考察,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按照“4+2”工作法的工作程序对严重制约刘湾、北坳、关冲、代洼四个村民组发展的生产生活道路进行硬化,得到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通过“一事一议”,群众自筹资金近9万元,修通了3公里的路基。半年来,全村新农保、新农合、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都顺利开展,件件都走在了全乡前列,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调整结构、培育支柱产业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出支柱产业来,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根据郑店村富余劳力多和山场资源丰富的实际,一个方面是要走出去,组织群众通过劳务输出脱贫致富。为此,我多次与市、县劳务培训部门和相关务工企业联系,组织群众到新县涉外劳务培训中心、信阳电子学校等地培训,联系县“阳光工程”到我村现场培训,帮助群众到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外和国内、省内企业务工,使郑店村外出务工人数迅速突破了500人。

另一个方面是深挖村情,走出一条大力发展山场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道路。首先是围绕山场资源调整产业结构。郑店村山场面积大,但绝大部分是板栗林,目前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为此,我积极与市、县国土部门联系汇报,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对村里符合条件的板栗林进行土地整理,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种植油茶、茶叶等经济作物。目前,县国土部门已到我村进行了实地勘察,签订了1000亩土地整理协议。同时,对山场上无法进行土地整理的板栗林,着手进行品种改良。为此,我专程到信阳农专农业科学系邀请尹健等3位专家到山场实地察看,化验土壤成份,现场诊断论证,研究改良对策,并多次到市、县科技部门寻求技改项目支持。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科技改良项目资金3万元,拟于今冬明春建设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一个,力求以科技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其次,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郑店村地域优势明显,离乡镇和县城较近。我积极引导当地种养大户发展大棚蔬菜、规模养殖业等。目前,一个10多亩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建成了,一个小型淮南猪养殖场动工兴建了,一个散养固始鸡养殖场建成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日渐高涨。

四、内引外联、寻求项目支撑

在村集体无任何收入来源,群众经济收入较低的情况下,面对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要想在短短几年内得以改善并非易事。按照省里提出“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我坚持从郑店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当前急需改善的基础设施,编制出分期分批实施的项目规划。为了争取项目,在自身单位市委农办(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在省、市、县涉农部门间,开始了“化缘之行”。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先后争取到市科技局安排的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一个、市交通局安排的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道路建设项目一个、省财政厅批复的农业综合开发损毁项目一个,到位项目资金73万元。尤其是争取到市交通局安排实施的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道路建设项目,彻底解决了我村4个村民组近600人反映多年而没有解决的出行难问题,群众十分满意。目前,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3公里水泥路已经铺设,村内河道治理和文化广场建设正在启动,预计12月中旬可以实施完毕。同时,我还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为浒湾乡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损毁项目,为两个省级贫困村--苏畈村、李榜村各争取到了15万元的扶贫互助资金项目。项目的逐步实施,让一个因长期上访不断,长达数年无项目资金投入的郑店村群众乐开了花,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好评。

在争取项目的同时,我还组织编制了郑店村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将郑店村纳入国家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申报了新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老区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交通村组公路建设项目、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等,申报资金达156万元。

任职以来,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引导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路还需开拓,跑项争资力度还要加强,农村落后基础设施亟待解决等。下一步,我将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与郑店村广大干群一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卓有成效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力争在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有所作为。

如何当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篇五

驻村第一书记2019工作总结

2019年,我严格履行工作职责,落实各项任务清单,和xx村“两委”一起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四个不摘”,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现将2019年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开展“一转三推进”“行业政策大排查

惠农政策大落实”工作和“九个一”大走访脱贫攻坚全面核查工作。根据《方案》和《通知》要求,组织帮扶责任人和村组干部结合工作任务分别对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和一般农户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了问题整改台账,涉及各类问题6类20条,截止目前,排查问题均已整改完毕。

二、积极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实施2019年到人到户产业项目。

一方面,要求帮扶责任人利用“扶贫日”向贫困户宣讲产业扶持政策,提高贫困群众实施产业项目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配合村“两委”对已实施的产业项目开展验收工作,除按要求准备和报送各项申请资料外,结合实际对已调整或因故未能实施的项目进行变更和更新,确保项目能够如期通过验收,提升贫困户产业项目叠加度。截止目前,xx村已通过验收产业项目涉及xx户,xx个,其中,种植项目xx个,林业项目xx个,养殖项目xx个,争取扶持资金xx万元,连翘、大豆、花生、红薯等其它种植项目均顺利通过验收,产业覆盖率100%。

三、落实好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和农村危险性房屋评定等工作。

截止目前,xx村已获得小额信贷xx户,贷款资金xx万元,户贷率xx%。此外,圆满完成了全村农村住房危险性评定工作,据统计,xx村农户住房危险性等级共评定xx户,其中住房a级xx户,b级xx户,疑似c级xx户,d级xx户,评定材料已按要求上报。

四、其他工作

一、做好涉贫信访处理工作,一是要求帮扶责任人定期主动给贫困群众打电话,关心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落实政策,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要重视贫困户的诉求,针对贫困户的来访来电,要引起重视,疑难杂症问题及时与我沟通,然后协调解决,确保不出现县级及以上信访件。截止目前,仓西村未发生县级及以上涉贫信访件,信访形势总体稳定可控。

二、成立爱心超市,推动“智志双扶”,投资2万元建成爱心超市一座,建立积分兑换制度,引导贫困群众用奋斗换取幸福,努力向前跑。

三、严格落实县、镇扶贫办“扶贫日”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及时对帮扶责任人进行业务培训,结合实际对任务清单进行细化,对“扶贫日”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同时,认真完成县、镇扶贫办组织的交叉检查、全面核查等交办的各项工作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