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500字(五篇)

最新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500字(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06 15:28:50
最新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500字(五篇)
时间:2024-08-06 15:28:50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500字篇一

x,男,汉族,x年x月出生,x年x月入党,x年从部队转业到x省x厅工作。x年x月至x年x月被委派到x省x县x镇x村任驻村第一书记;x年x月,根据工作需要又一次安排驻村工作至今。驻村期间,x扎根农村,带领村“两委”认真开展工作,帮助x村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村民人均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x年实现了贫困村整村脱贫“摘帽”和x户贫困户脱贫。

扎根农村,不计投入助脱贫。x到任后,为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做好驻村帮扶工作,他经常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开展调查走访,倾听群众心声,x村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x村距离x镇还有五公里,不通公交车,交通不够便利,驻村的第二个月他就贷款买了一辆小轿车,把私车当公车用。

农村基层工作特殊,农民干活早出晚归,驻村期间吃饭、休息经常不能准时,x坚持与农民兄弟“同频共振”、同劳作同学习同休息已经成为他新的“生物钟”。晚上他经常一个人在村委会办公室加班整理扶贫档案、台账等资料,一干就到凌晨一两点。在他扎实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影响下,其他村两委干部动真情、动真格、真抓实干、埋头苦干。

心系农村,努力办好民生实事。刚到村时,眼前的村庄面貌让他没有想到,x个自然村竟然有x个村没有通水泥路,路面坑哇不平,下雨天泥泞湿滑,沿着村路行走,生活垃圾、牛粪猪粪、旧房破房随处可见,这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改变村庄面貌,他带领村“两委”干部、村民组长,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全面清理村主干道、村边沟塘、历史遗留垃圾等卫生死角进,如今x村脏、乱、差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他积极联系x县扶贫办、发改委、交通局、文体局、文明办、供电局等部门,协调各方力量,要项目找资金,争取了整村推进、以工代赈和文明生态村建设等项目x个,投入资金x多万元,修建了x多米村级道路、x多米巷道、综合性球场、村级文化室、u型拦水坝、x间猪圈以及x多米高压线路迁移改造等项目,进一步完善x村基本施设建设。

为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他积极向上级协调申请追加危房改造指标,通过拆旧建新,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他主动向派驻单位省x厅领导汇报,争取资金支持,投入x万元对x村文化广场旧池塘进行改造,美化了环境。同时,他还从驻村工作经费中列支x元为村委会购买办公桌椅,进一步完善村委组织活动场所。

精准帮扶,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为了全面了解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生活生产状况和致贫原因等,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帮扶,x利用驻村前期挨家挨户深入贫困户详细调查了解,根据贫困户不情况科学制定帮扶计划措施,为精准扶贫打下了基础。

x村列为x年整村推进村,要求年底整村脱贫“摘帽”退出,为了完成任务目标,他带领支部一班人真抓实干,精准施策。一是扶“志”,对贫困户进行面对面思想帮扶,宣传扶贫有关政策,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财富,目前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观念逐步转变,“我要发展”的意识逐步形成,很多贫困群众通过自我发展实现了创收;二是扶“智”,认真组织贫困群众参加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学习,积极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各类种养技术培训,提高种养业务技能;三是帮产业,认真落实产业帮扶计划措施,引导贫困群众发展林下养鸡、黑山羊等当地特色产业,在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给予支持,x年户均帮扶资金达x元以上,使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至两项创收产业;四是帮就业,积极引导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劳务输出,x年引导x户贫困家庭x人外出务工,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在支部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x村x户贫困户中有x户实现了脱贫,整村脱贫“摘帽”退出任务如期完成。

心系农民,积极为群众排难解忧。担任第一书记以来,x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想群众所想,解群众之忧。每年单位安排x万驻村工作经费,除了购买办公用品,他基本上是用于慰问困难群众。x年春节,他从驻村工作经费中列支x元慰问了吴孔充等x户困难群众;当得知排溪村钟金积患鼻咽癌在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到家慰问其亲属,赠送x元慰问金,并把钟金积加入微信朋友圈,动员同事朋友通过轻松筹给其捐款,平时有空就打电话找其聊天,让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战胜病魔,现其病情已经好转康复出院。x村贫困户x患有综合多病症,生病期间x多次去看望她,从个人驻村工作经费中赠送x元慰问金,并通过x脱贫致富热线平台帮其联系医院医生诊断治疗。

x年x号台风“莎莉嘉”,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灾害,为减轻困难群众负担,他积极协调驻村单位x厅慰问贫困群众,给每户贫困户发放受灾慰问品。同时,他还协调多方力量,利用元旦、春节、“六一”、“七一”、国庆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国家扶贫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慰问贫困户、五保户、残疾对象、困难老党员和留守儿童等,让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提高困难群众对扶贫开展工作的满意度,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500字篇二

【篇一】

“咱村有个小书记,走家串户解民意;

咱村有个牛书记,工作是在田间里;

咱村有个好书记,基础设施兴建起;

咱村有个杨书记,精准扶贫真给力”。

一走进**镇**村老百姓家中,听到最多的“段子”就是这段**村老百姓自己编的“书记歌”,段子里面说的杨书记不是别人,正是**县林业局下派到**村的“第一书记”——杨鸿,一个年轻的80后,自下派到村任职后,用自己对党的忠诚与担当,为老百姓做实事好事,用实际行动帮助贫困户,使**贫困村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访贫问苦,双脚踏遍**村

“在我们村,你可以不认识字,但是你不能不认识小杨书记啊”,贫困户**乐呵呵的对笔者说,“你不知道,刚听说我们村来了个扶贫的第一书记是县上的干部时,我们心里都没底,觉得肯定是来了一个挂牌书记,就是来镀镀金的。结果不是这样啊,我们是亲眼见到平时坐惯办公室的小杨书记,每天穿着一双运动鞋,挨家串户,了解我们贫困户的述求与期盼,每到一户贫困户家中,他都会拿出个小本本认真的记录我们的致贫原因,经济收入,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和今后的致富愿望等等。”据笔者了解,杨书记仅任职一个多月时间,就走遍了**村67户精准扶贫户家中,走访行程达1000余公里,记访贫问苦笔记20余万字。通过走访了解,杨书记与**村“两委”干部一起,给67户贫困户制定了详细的三年脱贫规划、“三改两建一整治”规划以及**村整村扶贫解困规划,为接下来的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干事创业,致力共建贫困村

规划制定好了,接下来就是具体实施的问题:资金从哪里来,怎么实施老百姓才支持,这些都是困扰这个80后小书记的“大问题”。通过走访了解,结合自己在林业系统的工作经验以及镇上的扶贫帮扶项目,他心中豁然开朗,就是要利用**村的山地资源来发展林业,同时利用扶贫帮扶项目资金抓基础设施建设。于是,小杨书记开始积极向林业局等县级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通过不断的争取与努力,相应项目终于落地实施。截止目前,共协调资金200余万元,分别完成了**村贫困户“三改两建一整治”、“农房立面改造”、修建平桥两座、实施第二轮退耕还林项目栽植核桃树1060亩、栽植核桃树260亩、楠竹300亩等。现在的**村不仅逐渐变得整洁漂亮,贫困户也住上了新房子,发展产业干劲十足,脱贫解困指日可待,正所谓是“家家有产业,户户水泥路,经济猛发展,致富奔小康”!

真情帮扶,真心帮助贫困户

在村工作的时间中,有几户特困户的情况一直牵动着这个第一书记的心。李锡和,一个82岁的老大爷,在一场火灾中右腿严重烧伤,却一直因没钱住院而卧病在家,儿子因为要照顾父亲而无法外出打工,生活十分拮据,当杨鸿走进这户人家,看着他们的居住环境和李大爷那条被烧得严重溃烂的右腿,他的眼泪流了下来,暗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人尽快住院救治。于是他拿着李大爷右腿烧伤的照片不断的在林业局、惠民帮扶中心等单位争取救助资金,通过努力,2015年11月得到特批的三千元的“救命钱”终于送至李锡和手中,给老人带去了生的希望。目前,老人的腿不但得到有效救治,杨书记还吩咐村医定期给李大爷复检,解决了李大爷儿子的后顾之忧,让他能安心的干事创业。贫困户赵思凡,本身常年疾病,妻子病故,家里还有一个正在读中专的女儿——吴霞,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杨书记知道了,便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曾经资助过贫困学生的**县青源林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王总,代赵思凡寻求帮助。在了解了赵思凡家的具体情况后,王总当即表示愿意帮助吴霞,全额资助其上学所有费用!2016年共解决吴霞学费、生活费等费用9500元,目前吴霞已顺利的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师里上课。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给癌症患者吴登科捐款8000余元等等。通过杨书记真情帮助,让贫困群众走出了困境,看见了希望,重树了对生活的信心。

【篇二】

**,男,1986出生,汉族,大学本科文化,2010年参加工作,2009年7月入党,2015年7月,由县财政局派驻**镇**村担任第一书记。**村地处**、**、**镇三镇交界处,距县城32公里,这里山高谷深,群众出行困难,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发展十分落后。面对这些困难,**并没有被吓到,反而激起了斗志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摸清底子,把责任使命扛在肩上

一到**村,落实了住处,**便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入户走访工作。他挨家逐户入户调查,用眼观农户生产生活条件,用手机拍摄房屋和户主照片,用心同每一位村民交谈,用笔记录村民诉求,为后续帮扶工作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要想治好病,找准病根是关键,对57户建卡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结合家庭条件,根据“五个一批”的原则,量体裁衣制定了贫困户脱贫帮扶计划。在入户摸底调查制定帮扶规划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第一书记的责任,那就是要抓班子带队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认真落实三会园区指挥部要求,执行“三清单一日志”工作法,村两委成员每周一碰头,总结上周工作完成情况,填写工作完成清单,研究本周工作重点,制定工作计划清单。记录群众述求,梳理述求清单,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村两委成员人手一本工作日志,把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亟需解决的困难,尚待研究的事项一一记录下来,集体研究决策,提高行政效率,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能力。

迈开步子,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

在工作中,始终以群众为精准扶贫的中心和重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的原则办事。一是立足群众焦点,积极协调项目。很多群众反映,生产用水基本靠天,村组道路晴通雨阻、公共服务作用不佳,移动信号若有若无。**将这些情况积极主动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四处奔走,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协调各方投入,截止目前,**村累计投入超1000万元。二是着力改善面貌,加快基础配套建设。在县委县政府、园区指挥部、帮扶单位的共同帮助下,**村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村道路硬化6.3公里,道路加宽2.3公里,维修小ii型水库一座,标改山坪塘6口,建蓄水池4口,渠系3公里,建移动信号基站1座,公共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之中,昔日贫穷落后的**村正向文明富裕村跨越。三是尊重群众意见,推进磨盘石聚居点建设和农房改造项目。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在确定居民聚集点选址上,通过召开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并邀请国土、建设等权威部门充分论证,最终确定磨盘石为新村聚居点。目前,该聚居点报名人数已经突破42户,缴纳建房诚意保证金120余万元,远超预期目标,项目工程完成场地平整,施工队入场施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完成样板户冯明武和唐明生两户房屋改造,目前农户房屋改造报名达110户,工程正在紧张有序的实施。

找准路子,把脱贫奔康抓在手上

立足**村实际,通过多方论证,提出“基础设施铺路、特色产业脱贫、农旅融合奔康、党建引领护航”的脱贫发展思路。针对产业脱贫,提出四步走战略。第一步,招商引资,发展主导产业。经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表决,一致同意将猕猴桃作为全村主导产业发展。在园区指挥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与四川华朴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改土建园600亩,一步实现了猕猴桃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第二步,以奖代补,发展速效产业。猕猴桃见效要等三年,如何在短期内实现农民收入增加,成了亟需解决的难题。在认真调研,科学求证的基础上,采取“群众投入部分、项目资金补助部分”的方式,给予农户产业发展补助。目前,全村发展生猪养殖大户4户、跑山鸡养殖大户8户、肉牛养殖大户1户、黄山羊养殖大户2户,形成了大户带小户、强户带弱户,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第三步,文旅结合,发展特色产业。深度挖掘乡土文化,着力打造磨盘石广场、爱心池塘、荷塘月色、生态农场等特色旅游景点。发展庭院经济,开发农家土菜,发展农家乐。引进**资博集团,种植脆红李400亩,打造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将农业、农耕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增强**村产业活力,增加村民收入。第四步,党建引领,发挥示范作用。开展党员众筹活动,将活动筹集的资金和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资金用于全村贫困党员产业建设,种养殖荷塘鳝鱼30亩,养殖鱼苗5万尾,所得的利润按贫困党员自筹资金的比例分红,促进党员依靠产业脱贫,发挥党组织精准脱贫的示范引领作用。

**村是三会现代农业扶贫示范园区建设的重点村,在县委麻书记、沙县长的精心指导下,在帮扶单位、**镇党委政府、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当前的**村正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作为第一书记,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但**深知,这与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差距。下一步,他将一如既往,把自己融入**村,把青春和激情融入“第一书记”生涯,带领村两委和六百**群众,继续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农旅融合发展、新村聚居点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实现**村早日整体奔康。

【篇三】

**村位于**镇东南角,辖4个自然村,人口430人,全村现有党员27人,村两委干部4人。自我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我按照县委关于第一书记工作要求,团结带领村党员干部群众,以富民强村为己任,真抓实干,务实创新,使该村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深入调研,制定发展规划

面对县委政府确定的精准贫困村这个陌生工作环境,虽然有过多年驻村帮扶工作经历,但要想驾驭尽快改变农村脱贫致富成为行家里手,我认为一切得从头开始,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我始终坚持做到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针对农村工作实际,拟定调研课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不断的涉猎和熟悉乡村工作情况。通过一月多的潜心调研和悉心收集、归纳和总结,我与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村三年脱贫致富发展规划,提出了三年内完成全程村组道路交通硬化、治理标改维修6口病险山坪塘堰、新打防旱池30口、发展一个300亩的特色产业园核桃、引进发展一个“公司+农户”运行模式的黑羽鸡养殖基地,着力将**村建设成为**镇率先精准脱贫示范村,为**村勾勒出了一副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

二、深入创建,谋求发展合力

“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创先争优树标杆。通过开展创争活动,我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兑现承诺,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培养和发展1名预备党员进入村委班子,壮大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增素质。借助当前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我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还专门组织村干部和种养能手到**县百鹤乡三会村、星火村核桃种植基地、猕猴桃产业园、肉羊、生猪和蛋鸡规模养殖等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灵活学习方式,增强村干部学习兴趣,开阔村“两委”班子视野。为增强村内大事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针对性,我与村“两委”一道深入村组调研,实地考察,广泛征求村民意见,通过“一事一议”,群众自筹资金近60万余元和上级交通项目补助等社会捐赠,基本完成全村8公里组级通村主干道硬化。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调整结构、培育支柱产业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出支柱产业来,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根据**村地理地貌等实际,一个方面是要走出去,组织群众通过劳务输出脱贫致富。另一个方面是深挖村情,走出一条大力发展山场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道路。首先是围绕山场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村山高、属于典型的旱山村土地贫瘠,如何改变村貌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尽快脱贫,面临此情我多次与村两委商量,只有整合土地进而调整产业结构,统一管理实施,大力推广种植核桃等经济作物。目前,我村已栽植优质核桃300于亩。同时对部分雪梨树着手进行品种改良。在县委组织部大力支持下力求以科技带动,促进养殖业和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年内完成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届时**村将成为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生态文明示范村。

【篇四】

“第一书记既是带领贫困地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又是精准扶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我要在这个岗位上努力工作,让群众满意”。这是**县委派驻**镇**村“第一书记”**同志在上任第一天说的话。**村是以“七沟八梁一山寨”环境条件恶劣而出名的穷山村,他以曾在部队励炼的意志,以在球场上奋勇夺冠的精神,勇往直前,迎难而上。

尽职尽责,精心组织,使扶贫对象精准到人

在制定全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计划摸底时,他带领村社扶贫工作组的成员,率先深入到村社、群众当中,摸实情、找问题,确定重点村重点户先期进行入户了解,想方设法找准突破口,对存在问题从不过夜,当天晚上就汇报镇上的书记、镇长、分管领导商量解决。按照规定明确提出了贫困人口的识别“五步工作法”,即农户报、社内评,村民议、入户查,村级定、乡审核,两公示、一公告,实名管、动态调。在评议过程中,对各类农户建档纳入扶贫对象,通过评选建档公示,户情一目了然,哪家整户外出有固定收入、土地撂荒或流转了的,哪户有经营性或营运性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多少,这些基本情况都在他心中有数。在他的组织带领下,**村共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66户197人。同时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带动村社开展了三榜送达公示环节,将识别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初选名单送到本村民小组的每一户农户手中,并由其进行签字确认,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率和知晓率,确保了全村贫困对象识别精准、公平公开。

勇挑重担,帮扶工作精准到户,让贫困群众切实受益

基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就是要在因村因户施策、细化帮扶措施上下功夫。自调查摸底工作结束之后,结合贫困人口多,村民贫困程度深浅不一的实际情况,他积极协调组织本镇的双联单位干部、村社干部、村社帮扶工作组,深入到各自联系社、联系户中,完善脱贫计划,列清项目需求清单,制定帮扶计划。按贫困村和贫困户两个层次,分析不同致贫原因,列清年度具体项目需求清单,制定好“施工图”、“进度表”,有序推进挂图作战。一年多来,他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努力完成个人承担的各项工作,在派驻**镇**村第一书记的工作中,宣传贯彻各项农村工作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努力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全面完成年精准扶贫阶段任务。

真抓实干,精心规划,把精准帮扶落实到项目上

一是加强领导,注重宣传。

村上成立了以第一书记为组长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设立了第一书记办公室和联系点,他工作在村,吃住在村成为常态化。加强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村民会议,板报,标语,广播电视,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知晓各项农村政策,明确精准扶贫的意思,提高群众对农村各项政策的认识和理解。驻村以来召开村社领导班子会议20多次,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大会12次,入户调查座谈300多人次。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二是摸准村情,制定规划。

入村之后,他首先带领村委会的同志认真做好摸底工作,多次召开村社干部会议,通过对**村的实地考察和专题调研,掌握了基本情况,进一步摸准了村情、社情、户情,对精准扶贫做了详尽可行的规划,制定了《**村一村一品专业村(社)项目实施计划表》、《村社道路硬化建设规划》、《全村水利设施建设网络图》。对精准扶贫各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工作重点和量化指标的分解。精准的落实了该村扶贫工作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任务。

三是抓好重点,破解难题。

**村地处**北部山区,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全村7社324户950人。各社之间没有公路相通相连,农民生活条件十分艰难,生产条件十分恶劣,他驻村后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调查研究,把“修路兴水”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来抓,把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作为精准扶贫的中心工作。突破难点,协调和争取相关部门的资金投入,先后协调交通局投入村道建设资金60万元,移民资金100万元,争取农机部门机耕道路建设资金30万元,完成小农水利项目比选预计投入资金约300万元,硬化道路资金180万元,新村建设资金62万元,以工代赈资金37万元,危房改造34万元,完成光伏发电项目的立项审批,已到位资金160万元;

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通过村民会议“一事一议”,确定以受益农户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先建后补,民办公助,解决了工程建设投工投劳等问题,按照统筹兼顾,先急后缓的原则,采取党员干部对口帮扶,村民之间以工换工的形式,优先对特困户劳力资金帮扶;

以第一书记牵头以村委会岀面协调处理修建村社道路,水渠塘堰的占地征地,拆迁安置,青苗补偿等诸多问题,确保了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截止去年底,已完成新修公路6公里,硬化社道2公里,基本实现了公路“村村通”、“社社通”。

由于**村的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好评,获得了省科技厅等上级部门的表扬和肯定,他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最初的人生诺言,树立着一个合格的“第一书记”的新形象。

【篇五】

**同志为**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派驻到帮扶村**县**镇志愿村的第一书记,该同志到作“第一书记”以来,在市住建局党组和机关党委的领导下,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精神,严格按照“第一书记”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第一书记工作职责,作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转变身份,主动作为

2015年10月国庆后,在“第一书记”的任职文件还未下达的时候,该同志就提前介入精准扶贫工作,配合原驻村第一书记开展帮扶工作。在“元旦”后上班第一天就第一时间赶赴志愿村正式报到,迅速地从市级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转变成基层村干部,并严格按照“第一书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沉下身子,吃住在村,坚持每月住在村上20天以上,认真履行“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受命为第一书记以来,走访23户贫困户平均6次,与贫困户和农户交谈近200余人次。

二、加强理论学习、迅速进入角色

该同志为了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更好地履行“每一书记”的职责,发挥“第一书记”的作用。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为群众服务能力和水平。到任以来,认真学习与扶贫和农村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刻领会精准扶贫的精神实质,并积极实践,尽快融入角色开展扶贫工作。二是能及时了解掌握帮扶村的地理位置、幅员面积、人口数量、贫困户数等基本情况,知晓帮扶志愿村精准脱贫规划中的各项扶贫工作内容及进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多次进村入户走访23户贫困户,并与他们拉家常、摆龙门阵,进一步了解掌握其家庭情况及产业发展状况。通过学习和深入调查摸底,该同志迅速地进入了到了“第一书记”的工作状态中开展扶贫工作。

三、认真履职,扎实推进脱贫项目的实施

该同志到志愿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按照市住建局党组提出的“打造活动阵地、完善村级道路、维修灌溉水系、培育支柱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增收项目”的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了《志愿村三年帮扶规划》、2016年度帮扶计划和《志愿村困难群众三年脱贫规划》,整理归档了帮扶档案资料,重新制定了“连心卡”,并将每户贫困家庭的产业规划和帮扶工作计划进行公示,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精准脱贫项目落到实处。

一是完成了360平米的党群公服务中心村级活动阵地和670平米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彻底改善此前村委会功能单一、设施落后、环境差等缺点,进一步为村两委更好地服务群众打下了基础。

二是加强了500亩15000余株的核桃产业园的管护,组织开展了除草施肥、刷干、修枝整形、病虫防治等管护工作,确保核桃树安全过冬,健康生长。

协调联系市农业局的农技专家到志愿村对村民开展了农技知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村民对核桃苗的管护能力,为把核桃产业建成为志愿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鼓励、引导和对接局帮扶干部支助贫困户每户1000元大力发展家禽养殖业,目前志愿村贫困户生猪存38头,土鸡800余只,发展2户困难群众饲养羊16只,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增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原始积累和造血功能。

四是多方筹措资金30万元,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完成了志愿村4.8公里村道公路加宽前期准备工作,并于4月21日开工建设。

该道路加宽后将极大地改善村道路况差的问题,消除行车安全隐患,方便村民出行,也将为全村发展产业,早日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是摸底调查全村危旧房改造农户,加强了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

截止目前,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户,其中贫困户5户,五保户1户,低保户4户,残疾户3户,使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六是积极协调市水务局为志愿村争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切实加强帮扶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帮扶村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目前,已落实1口山坪塘的标改项目。

七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制定完善了各类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并上墙,拟制了村规民约。组织全村党员上党课2次,专项学习传达党的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和市委六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2次。开展了“两学一做”活动,发展1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着手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后备干部1名。

八是走村串户开展了扶贫政策、法律法规的宣讲3次,让老百姓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政策规定和中央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决心。

开展送法律、送技术、送知识进村组、进农户活动,广泛宣传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改变他们的落后观念进一步树立了改变贫穷面貌的信心。

九是春节前,组织开展了“温暖过冬.温馨过年”活动,为23户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物资、春联、灯笼;

开展了“助农双抢”活动,为困难群众收菜籽;

“六一”前组织开展了看望慰问了留守儿童活动,为本村及寨山小学25名同学送去学习用具和书包,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四、主动协调,解决困难

一是协助局驻村工作队,协调市交通局项目资金20万元,多方联系协调市建筑业协会和企业捐赠300吨水泥款10万元,解决了村道公路拓宽的资金问题。

二是创新模式,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协调市建筑业协会注资5万元成立帮扶志愿村小额借贷基金,进一步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三是协调联系市、县电力公司,帮助村委会减免电力线路材料安装费2600元(应收6600元,实收4000元)。四是帮助村卫生室配备了医用床、药品柜、输液架、血压器、听症器等大小器材近20件,价值1.5万元。五是为村委会协调解决打印机1台和日常办公用品一批,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六是通过微商、网购等新型的电子营销模式和联系干部职工采用以购代捐的形式以略高于市场价格购买小家禽共计5200余元,多渠道帮助村民解决销路问题。

【篇六】

走进**村,只要提到第一书记,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你看这条路就是女书记来之后硬化的……”“你看那面核**区正在建设……”挖土机、施工队、道路硬化、土地整改、园区建设……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到她的身上,她就是**镇**村第一书记**。

“第一时间”到岗位,准确定位,尽职尽责。当接到“第一书记”到村工作要求第二天,她就带上组织关系奔赴**镇**村。首先和**镇党委政府签订了《“第一书记”目标责任书》和《贫困村第一书记辞职承诺书》,自觉摆正关系,做到“两个清楚”:一是清楚角色定位,做到了和镇村相互配合支持,总揽不包揽、分工不分家;

二是清楚职责任务,明白自己的五项职责,截止目前不分周末不分白天晚上采取“5+2”、“白加黑”、“晴加雨”精神,住在村上吃在村上,每月在村工作日都在25天以上,挨家逐户走访了**村建档立卡79户239人,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

去年年底放假前的最后一天很多人都准备着回家过年了,可她在走访中了解到七社贫困户李桂英的儿子和贫苦户张立涛的女儿上学困难的情况,她顾不得准备年货而是带上两孩子跑相关部门为他们分别申请到困难助学金2000元,看到孩子们不再为新学期的学费发愁而能过上一个开心的新年,她笑了。

“第一工作”抓规划,科学引领,循序渐进。针对**村贫困人口多,经济条件落后,人均纯收入低下基础设施欠账大这一村情,**的扶贫部署总分尊重群众、扶贫措施问计群众、扶贫实施依靠群众、扶贫成果惠及群众,充分汲取群众的不竭智慧。她带领村三委组织动员全村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先后多次召开了村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贫困户会议和全体村民大会和走家串户,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协商讨论,群众民主选项、定项,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敲定2015—2017年三年时间在**村实施8个大项目19个子项目(其中:产业化增收4个,基础设施3个,生态环境4个,公共服务保障3个,能力素质提升1个,金融扶贫2个,防灾避灾基础设施1个,新村聚居点1个)。特别是在产业发展上,编制了以发展核桃、中药材、魔芋、小家禽为主的“组合拳”特色产业规划:新植核桃600亩,管护核桃550亩,建成标准化核桃示范园;

种植柴胡100亩、魔芋100亩;

培育以小家禽为主的畜牧产业,三年为期,逐步增加发展规模,最终养殖小家禽3万只。在到五社贫困户李开武家中了解情况并帮助制定个户发展规划时,老李说,我活了71岁以前从来没有见到干部到每家每户去和农民一起商量种什么养什么?长远的怎么才能脱贫奔康,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有这么好的政策和干部来帮助我,我一定要努力争取早日摘掉贫困户帽子。

“第一要务”促发展,敢为人先,敢作善为。在没有任何可以复制的模式情况下,她带着**千余父老乡亲摸着石头过河开创**脱贫模式。采取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的方式强力推进**村扶贫攻坚工作,力促**村发展面貌日新月异。绘制了《**村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图》并张贴在村会议室,既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也时刻警醒自己牢记工作任务。她制定了项目建设倒排工期表,每一个项目都制定了完成时间表,同时落实了村社干部分工分片包片驻社任务,打造了雷厉风行的决策、执行、监督链条。要改善一个村的面貌并怎样才能直接最快让群众收益,于是她和村三委商量决定先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于是,2.8公里村道路硬化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村扶贫项目攻坚战正式打响了,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产业发展也一并被她提上议事日程,启动了核桃产业园区建设,300亩的土地改良、新建提灌站整治山坪塘等水利项目,农电改造项目、危旧房改造、新村聚居点、文化广场、小家禽养殖圈舍······这一系列群众最关心的“水、电、路、宽带、住房、产业”项目的稳步推进,让**的乡亲们看到了**的希望、看到了**的未来。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她每天都亲自到工地跟班作业监督质量,在村道路硬化实施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从源头上杜绝偷工减料,便临时安排了人员到原料搅拌场现场监督配料,安排沿途各社村民代表上路监督,在交通部门验收时被赞为质量最好的一条路。在核**区渠堰建修时,发现问题,现场停工,和施工方多次沟通,直到质量符合要求为止,施工老板说,我做工程十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较真的干部。为在汛期到来之前加紧完成改土水利等项目,她连续两月未休一天假,风里雨里烈日下天天泡在工地上,2月份新年放假前她在工地上冻感冒染上双肺肺炎,她仍未休息一天,节后上班第一天她拖着虚弱的身体赶到村上,就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了解,爱人看着她越来越严重的病情心疼不已亲自送她到村上,贫困户李桂英说赵书记为了我们**村,为了我们贫困户真是拼了连命都不要了,就这样连续一月她都白天坚守在工地晚上去医院输液。今年上高三的儿子在最关键的时候,她不但未能在儿子最关键的时候做孩子的坚强后盾,儿子连见上她一面都很困难。家中多病年事已高的父亲在4月份的时候终于忍不住给她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她,常回家看看现在已经立法了。因为年后她一次也未回家看看,她知道这是父母想她了,可是她忍住泪水安慰父母一定会很快回去看他们,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每每想起这些她觉得对不起父母孩子家庭。但看到**一天天的变化,看到贫困群众一天天的改变,她又觉得值了。

一年时间过去了,村民们终于给她下了“结论”:“原以为“第一书记”是搞形式,是为了帽子下来镀金的,没想到赵书记一来就为我们办了这么多大好事大实事。有这样的干部,是我们的福气。这样的干部我们希望多来几个。”我却想对乡亲们说,其实,我更要感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这么好的锻炼机会,我只不过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一年来,我虽取得了一些成绩,赢得了乡亲们的拥护与支持,但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面对组织的肯定,群众的信赖,我会倍加珍惜、倍加努力,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用一个为党工作多年的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为**村的脱贫奔康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民的“第一支书记。”**如是说。

【篇七】

2015年8月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选派干部**来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这个务过农、从过军、任过教的共产党员担负着党组织的重托,肩负着脱贫攻坚的使命,怀揣着“敢洒热血驻**,脱贫攻坚谋致富”的坚定信念,经过近一年的辛勤工作,使**村落后的面貌逐步得到了改善,村民素质得到提升,百姓收入稳定增长。

加强组织建设,形成班子合力

一到**村**就坚持吃住在村,把走访群众、深入调研作为工作突破口,用了近20天的时间走遍了**村的家家户户,踏遍了全村的一草一木,询民情、访民意、问民需。尤其是把融洽干群关系、提升党员素质、加强组织建设、强化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做为抓手。很快理清加强两委班子团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工作思路。以开展党建工作、激活人心作为甩掉难点村、贫困落后村帽子为着力点。

一、加强组织建设

一是完善“三会一课”制度;

二是健全“1+n”组织体系;

三是建立“三会议事”制度;

四是加大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力度;

五是积极促进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

二、加强班子建设

一是后备干部培养,实施返乡农民工“四项培养计划”;

二是能力提升,大力支持村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函授等学历教育;

三是严格班子考核制度。

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党员培养发展工作;

二是加强党员能力培养;

三是完善党员网格化管理制度;

四是量化党员精准脱贫管理。

四、规范村级管理

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村组干部管理暂行办法》、《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

五、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一是外引高端技术人才;

二是内引实用乡土人才;

三是回引农民工创业人才。

六、加强村级阵地建设

一是功能用房配置;

二是优化服务保障。

七、集合集体经济发展

多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通过帮扶单位注入部分产业发展启动金;

二是利用自然资源壮大集体经济;

三是激活土地流转机制。

八、深化党的群众路线工作

一是畅通党群利益链接通道;

二是加强文化技能培训;

三是深化“群教”惠民活动。

通过近一年来的努力,村两委一班人讲团结、顾大局、守纪律、重实干。精神状态明显转变。党员队伍建设也有了显著。1年来新增预备党员1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8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党员示范工程项目已全面启动,村级阵地(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中心、村级广播站、村级卫生室等)建设已破土动工。

夯实基础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制约**村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基础设施差。村民出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多方努力,**村争取资金35万余元,先后新建、整修村组主干道路5公里,基本解决了车不能进组、雨天不能行走的难题。在选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近一年来共争取资金20多万元,新建山平塘2口,新增蓄水1万立方,受益人口500人,有效地解决了近300亩良田的灌溉问题,使**村境内的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质的改变。此外,他还利用县卫计生委支持的5万元,新建(在建)村级卫生室60平方,利用县体育局支持的5万元,新建(在建)体育活动中心120平方,利用市、县两级文广新局支持16万元,新建(在建)文化活动广场及村级广播室150平方。一年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全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得到有效的提升,村容村貌、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破解发展难题,增强造血功能

富村必先富民,民富才能村强。一年来,**始终把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第一要务,倾注了满腔热情。为了带领全村贫困户能够从根本上解困,**通过耐心细致的宣讲政策、参观产业园。首先从思想上解除了贫困户等、靠、要的惰性思维和怕承担发展风险的危机意识,在贫困户中喊响了“不等、不靠、不要,自己的幸福自己造”的脱贫攻坚口号,实现了老百姓由被动的帮扶脱贫致富到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观念转变。为增强老百姓发展的自身造血功能,**村规划3个1产业发展构架即:一带、一园、一社(以环山公路为主线的银杏树、核桃树、川名参地经济带,每户建立一个小果品园,成立一个种养合作社)为搭建一带、一园、一社的产业发展平台,**村成立了种养合作社,规划养牛60头,养鱼10亩,种植有机蔬菜30亩,栽植银杏树、核桃树等经济作物1000亩。现已修建牛社550平方米,鱼塘2000平方米,栽植银杏树、核桃树等经济作物300亩,完成固定资产投入近80万元。

为民排忧解困,构建和谐家园

作为选派的第一书记,**同志始终心系群众,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村民**自身及家属都为残疾人,一女儿离异,常年在外务工,住房为危房,家庭十分贫困,**主动靠上,帮助他规划新建住房并多次找结对帮扶人政协副主席韩跃明给予现金帮扶3000余元,解决水泥20吨,现新建住房基础已完工。贫困户向国连家属患有胃癌,**主动联系医院帮助治疗,同时自身掏钱600元用作支付部分医疗费用。贫困户唐正礼家属多病,**多次上门慰问,并自己掏钱资助。做第一书记以来,**喊出了“解决贫困户的困难就是我的工作,特殊贫困户的家庭就是我的岗位”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半年来他累计入户达150余次,行程300公里,2016除夕他还坚守工作岗位上,与市政协副主席韩跃明入户慰问。

做第一书记一年以来,**始终坚守在扶贫工作的第一线,紧扣各级党委政府的脱贫攻坚政策,以建立一支好队伍为基础,以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工作目标,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既关注留守儿童的素质培养,又关注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他把**当作自己的家,把**村民当亲人,使**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500字篇三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

前不久,在xx县脱贫攻坚事迹报告暨表彰大会上,该县审计局驻xx镇雾云山村工作队被授予“十佳驻村帮扶标兵”。这荣誉表彰的背后,凝聚了审计局干部、雾云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xx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20**年8月,占彥生被县委组织部委派到xx镇雾云山村任第一书记。从此,他就与雾云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把一名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进驻点村、带进基层,扎实苦干、倾情帮扶、为民服务,用自己的真情和汗水,带领雾云山村干部群众脱贫奔小康,旧貌换新颜,谱写了一曲感人的扶贫之歌。

当好政策“宣传员”

宣传好党的扶贫政策,是第一书记的重要职责。占彥生结合扶贫工作实际,多次召开“场院会”、户主会、党员会,举办宣传栏、文化墙,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提高群众知晓率。

一来到雾云山村,占彥生就狠抓支部建设。他带领支部一班人认真学习基层党建工作知识和扶贫工作政策,完善支部管理制度,建强支部活动阵地,努力把村党支部建设成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充分发挥村党支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每月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占彥生带领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学xxx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农村工作生活实际宣讲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引导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率先作为,争做脱贫攻坚的引领者和带头人。

利用“场院会”和户主会,占彥生耐心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就精准识别标准、产业扶贫重点、教育扶贫举措、医疗扶贫政策、五保兜底情况等方面,逐条逐项宣传解读,为群众解惑释疑,引导大家做扶贫政策的明白人,做脱贫攻坚的主人翁。

4年来,占彥生撰写学习笔记和工作日记两大本、xxx万余字,撰写精准扶贫调研文章3篇,发送精准扶贫信息稿件30余篇,利用网络、报刊等媒体发表雾云山景区宣传推介文字xxx万余字、图片500余幅。他撰写的《关于贫困山区实施药旅联动发展战略的思考》和《雾云山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启示》荣获优秀调研论文奖。

当好脱贫“领头雁”

“过去雾云山,穷得锅底翻,男人打光棍,女嫁山外汉。”这是雾云山3年前的真实写照。

4年来,占彥生走遍了全村7个村民小组、xxx个农户,对雾云山每个贫困户的家庭经济收入状况了如指掌。为发展经济,他带领村支部一班人制定了以乡村旅游业为平台,实行产业带动、能人带领,党员干部包保,从少数富到群体富,再到全村富的远景规划,形成了“一拖三”发展思路。

“一”,就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倾力打造雾云山4a级生态旅游景区,以此带动人气,带动财力、人力资源,实现贫困村民就业创业。目前,景区建设已顺利通过湖北省旅游委4a级生态旅游景区评审验收,成为全县第一家4a级生态旅游景区。

“拖三”:一是拖动农家乐发展。近两年村里引导群众发展农家乐xxx户,安置xxx人就业,实现农家乐户平年收入3万元。二是拖动雾云山茶叶发展,形成品牌。全村依托茶场,实现茶业劳务用工年创收xxx万元。三是拖动乡村旅游农副产品发展。大力发展种养业,组织村民种植高山水稻、水果、疏菜,养殖猪鸡牛羊,全村户平年产土鸡20只、土猪3头,户平年增收5000余元。村集体发展扶贫产业茶园200亩、桃园230亩,贫困户人平年增收2xx元以上。

20**年,雾云山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0xx元、贫困户人平收入达到3xx元,顺利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目标。全国政协组团来xx调研时,对雾云山村精准扶贫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一致认为雾云山的精准扶贫工作,切合实际接地气,工作扎实有成效,可供全国贫困山区借鉴。

“如今雾云山,茶叶绿满山,兴办农家乐,年挣xxx万……。”4年过去,当地群众用歌谣描绘雾云山旧貌换新颜。

当好群众“服务员”

一到村里,xx就把农户安全饮水、道路出行等难题抓在手上,多次到县直部门反映情况,争取安全饮水项目资金30多万元,农家乐项目资金xxx万元。他还积极组织村党员干部关爱五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自己先后拿出3xx元资助贫困户,组织社会各界为贫困户捐赠资金3万元、衣物1000余件。

对于特殊困难村民,他不仅记在本本上,更是放在心上。村民查应梦30岁的儿子患精神分裂症,在一家医院治疗花费3万多元,他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得知这种病主要靠精神抚慰再配合药物治疗,然而医院却开具了10000多元的冬虫夏草、人参等名贵中药,他主动协调院方索回医药费用3xx元。村民田耀多,丈夫突发脑溢血去世,无暇顾及医疗费用报销事,他主动联系报销医疗费用3000多元。还有他的结对帮扶户田耀环,妻子慢性病常年住院,家庭经济十分拮据,他多方联系争取救助资金2000多元。

在工作中,xx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前年,xx“6.19”特大洪灾,他第一时间赶回村、赶到现场,组织村干安置灾民;21日凌晨再次普降瀑雨,他深夜带班值守,组织党员干部排除新修公路沿线路段险情,转移安置五保户和孤寡老人。灾后,他千方百计筹措涵管、水泥等材料,安排专人修复水毁项目100余处。

4年来,xx每月坚持在村工作20天以上,带领村“两委”干部在基层党建、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旅游开发、红色传承等方面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使昔日默默无闻的小山村成为国家4a级风景区、全省闻名的旅游名村。他个人被黄冈市委表彰为“一派两聘先进个人”、被xx县委授予为“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连续三年被xx镇党委评选为“优秀第一书记”。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500字篇四

第一书记驻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目前,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5年时间,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5575万贫困人口,且剩下的大多都是“硬骨头”。啃下这些“硬骨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总书记指出,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注重选派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2015年4月,中组部、中央农办、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从全国层面部署推动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各地各有关单位切实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锻炼培养干部的有效途径,有力有序推进第一书记工作。

目前,全国共有18.8万名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实现了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广大第一书记用激情与赤诚践行驻村诺言,用拼搏与奉献推动脱贫攻坚,被群众誉为“党派来的好干部”“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精准选派,把贫困村最需要的优秀干部派下去

选得准,才能干得好。各地严格标准和程序,因村选派优秀干部,实现全面覆盖、精准配对、人岗相宜。

选派范围做到“两个全覆盖”。各地按照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的要求选派第一书记,对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地区也做到应派尽派。通过各地各部门努力,目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实现“两个全覆盖”,一些地方还结合实际,在“两个全覆盖”的基础上,对特殊类型的村,也做到应派尽派。

人选条件坚持质量第一。农村生活条件艰苦、矛盾错综复杂、利益千丝万缕,要求第一书记必须政治、能力、作风过硬。各地重点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中选作风好的人、选能担当的人。各级组织部门按程序认真把好人选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和能力关,确保选派人选质量。

紧贴农村需求因村选派。富裕村、条件好的村大多是相似的,而贫困村、基础薄弱村各有各的困难。各地各单位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村施策,贫困村需要什么样的人,就把那方面的人派过去。天津、江苏、上海、湖北、云南、宁夏等地通过双向选择、供需对接,“菜单式”遴选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特别是,一些地方和单位的老干部、老同志,老当益壮、主动请缨,申请回乡或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中国核建集团原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刘满堂,作为中管企业的班子成员,离退休还有两年时间,主动向组织申请辞去领导职务,到陕西旬阳县李家台村任第一书记,并立下军令状通过3年努力帮助所任职村脱贫摘帽„„这些老同志往往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文化层次和丰富的经历,解决贫困问题的视野更宽、办法更多。通过他们驻村帮扶,既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注入生机活力、巨大动力,也展示了老同志们的价值和境界,释放了激情和正能量。

明确职责,聚焦四项任务强担当

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是第一书记到村的主要职责任务。各地各单位围绕这4个方面,进一步细化工作要求,使第一书记干事有思路、工作有目标、帮扶有方向。

广大第一书记带着任务、责任和重托,认真履职尽责,主动与村“两委”协调配合,既主动担当,又不包办代替,尊重、发挥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积极性,努力把村班子、党员队伍建强,帮助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发展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广大第一书记坚持把建强村党支部作为首要任务,调整优化班子结构,培养积蓄后备力量,健全完善规章制度,着力增强任职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一书记的到来让村党支部面貌焕然一新,村干部说话又好使了。”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为第一书记竖起大拇指。

“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各级选派第一书记立足村情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和任职村资源产业优势,积极做好结合文章,通过培育产业、引进项目、争取政策等多种方式,普遍为任职村找准脱贫增收的路子。中央政研室、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等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纷纷为任职村引进项目,培育农民合作社,让贫困户最大限度受益,推动精准扶贫落地见效。

群众是否满意、是否欢迎,是衡量第一书记工作水平的第一标准。许多第一书记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做起,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第一书记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全国人大办公厅、文化部、司法部、中科院等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通过向上争取、单位捐款、网上众筹等途径,积极筹措资金帮助任职村办实事、解难题,被称为“自家人”“贴心人”。

给钱给物可解一时之困,稳定脱贫致富则靠村级组织和群众自身。怎么把群众有效组织起来,怎么让更多村民百姓认识到自身利益而为之努力奋斗?许多第一书记围绕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在走进百姓家做思想动员、做群众工作的同时,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村干部集中办公、值班坐班、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推动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帮助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实现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随着各项制度的落实,村里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村级组织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中央纪委机关、全国政协办公厅、科技部、民政部等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积极帮助任职村制定好、执行好各项制度,提升村干部的法治意识、现代意识,促进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制度化。

严格管理,确保沉在村里干

好书记是选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各地普遍建立健全机制,加强对第一书记管理考核,督促第一书记扎根农村、履职尽责。目前,天津、辽宁、吉林、广东等20多个省区市从省级层面出台第一书记管理办法。

实行县乡为主、多方共管。第一书记由县级党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县级党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担负直接管理责任。各地各单位通过明确各级管理职责,构建立体式的管理体系,有效防止出现管理真空,确保第一书记在岗有为。

坚持严在日常,抓在经常。各地普遍建立健全第一书记公开承诺、工作例会、定期汇报、请假销假、廉洁自律等制度,强化对第一书记的刚性约束。天津、河北、海南等地通过巡回督导、电话查岗、随机调研等形式,加强对第一书记在岗工作情况的督查,及时向市县和派出单位反馈情况,督促整改。通过严格日常管理,各地各单位拧紧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纪律发条,促进第一书记身入心入、履职尽责。

强化考核评价、注重实效。对第一书记干了什么要有考核督促,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更不能呆在村里“混日子”。各地各单位普遍建立第一书记考核评价制度,将日常考核与考核结合起来,由派出单位会同县级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进行考核,任职期满进行任期考核。福建、四川、云南、青海等地结合暗访督导、日常考勤、考核等情况,对不胜任的实行“召回”调整,视情况追究派出单位责任,督促派出单位选派精兵强将。两年来,全国共召回调整7000余名第一书记。还有一些中央和国家单位,探索利用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对第一书记驻村成效进行全面评价,评估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考核这根指挥棒,各地各单位激励广大第一书记主动作为,有效发挥作用。

保障支持,激发动力鼓足干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一书记在一线打硬仗,需要各方的保障支持。各地各单位积极落实第一书记有关待遇,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困难,解除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针对部分第一书记没下过基层、缺少基层工作经验的情形,各级加大培训力度,让他们知道下去为什么、在村干什么、具体怎么干。2016年初,中组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连续举办3期示范培训班,对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进行全员集中轮训。各地各单位普遍采取任职培训、结对帮带、工作指导等方式,提升他们的履职能力。各省区市从省级层面组织开展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110余期,近两年来省市县三级共培训第一书记20万人次。中宣部、国家民委、人民日报社等单位与第一书记建立定期沟通、重点难点问题联合会诊等工作机制,跟踪指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

各地各单位关心关爱第一书记,任职期间原单位职级、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到村工作期间,由派出单位给予适当生活补贴,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各地普遍从财政资金中安排工作经费,从扶贫资金中安排帮扶经费,让第一书记“有钱办事”。

各级推动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进行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使第一书记驻村成为部门结对、单位联村重要纽带,充分利用派出单位职能优势、资源优势助推脱贫攻坚。中央办公厅、教育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外汇管理局等派出单位充分发挥“娘家人”“后勤部长”作用,合力解决派驻村存在的实际困难。

成绩是干出来的,选人用人就是要以实绩论英雄。各地普遍把第一书记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任用、表彰激励的重要依据,对表现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激发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近两年来,全国共有1.9万名因工作实绩突出的第一书记受到表彰奖励、3.6万名得到提拔或晋级。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有关媒体开展根在基层、部委选派第一书记走访活动,并在网站上开设专栏对第一书记先进事迹进行宣传。

“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总书记在今年7月20日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再次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人们期待,各地各单位和广大第一书记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在这场只能胜利的攻坚战中,继续冲锋陷阵、建功立业,为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500字篇五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总结两篇

总结(一)

自被选派为xx村第一书记已过去半年多的时间了,我心里感触颇多。从市直机关一名普通的财政干部转变为基层农村第一书记,工作环境和对象的不同,使得我身上的压力和责任更重。现就这半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村情民情方面:驻村后,在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入户走访、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村情调研。xx村位于羊庄镇政府东北部5公里处,紧靠中联水泥专用线西侧,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占地260亩,耕地1230亩,有276户1061人,其中819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94人缴费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142位60岁以上老人享受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低保户41户,五保户13户。

(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全村共有党员18人,其中2人于今年下半年转为正式党员。村两委成员4人,小组长1人,在村支部书记孟庆福、村主任倪玉国两位同志的带领下,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

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村支部书记孟庆福同志的支持下,我们多次和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洪克学同志进行交流,准备在该合作社建立党支部。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作为滕州市级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通过采取“合作社+党支部”的形式,本着发展壮大合作社经济的前提,相信党支部一定能够引导、保障、协调、服务好合作社,发挥好党支部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发展等方面的多项功能,对合作社重大生产经营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把合作社经济做大做强。从而能够实现支部帮合作,农民实惠多,形成促进农民增收

致富和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双赢局面。

(三)社会管理方面:通过走访农户,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村内道路问题。经实地查看后发现,村内道路狭窄,坑凹不平,大雨过后,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十分不便。在走访农户的同时,始终坚持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工作,并积极和司法、纪委、公安等部门加强联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矛盾,争取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好社会稳定。

(四)村级发展方面:xx村土地流转面积318亩,用于蔬菜大棚建设,种植20余种蔬菜。土地租金550元/亩,租金于每年6月1日兑现于农户。蔬菜基地为黑龙江伊春伊林果蔬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各类大棚共计108个,与之相配套存储量达3000吨的恒温库也已完成主体建设,主要种植黄瓜、辣椒、茄子、韭菜、冬瓜、西红柿等30多种蔬菜,产品远销国内大中城市,出口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在该基地成立了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推广更多的新品种、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村里现有规模较大的两家编织袋加工企业,年产值2000余万元,利润256万余元,解决了村内170多人的就业。其中枣庄市启航塑胶有限公司于04年建厂,07年正式注册公司,生产编织袋远销日本。另一家企业xx编织袋厂产品也产销两旺。村民除了靠基本作物收成以外,部分人员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经商或者外出打工,一些年纪较大的人员利用农忙闲余时间在本村蔬菜大棚和两家企业内打工。20xx年该村人均年收入为8365元。

(五)民生建设方面:在掌握了本村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为了尽快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我和村两委干部一起仔细研究,并召集在家的党员和村民代表一同出谋划策。

虽然市里村内道路网化工程项目资金能够补贴一部分,但要完成户户通的村内道路铺设在资金还有很大的缺口。为解决资金问题,我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想办法,号召村民捐款20余万元,发动在外工作的xx村人捐款10万多元,争取“一事一议”项目上级补贴可利用资金11.6万元,财政局帮扶10万元,目前已硬化村内道路6400米,解决了村民长久以来的出行难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村干部年龄老化,后备干部不足。基层组织建设离不开好干部,可是由于目前村干部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有些村干部不能一心靠在村里工作,有些年轻力壮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才大量外流,不愿留下来在村里任职。

(二)村集体经济薄弱。xx村除了土地之外,没有其他资源优势,村集体收入也只有土地租赁收入,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目前除了应付日常开支之外,基本没有什么结余。没有经济保障,村集体公益事业举步维艰。开展修路、维修水利等公益事业,只能发动村

民捐款,因此想为村民办好公益性事业非常困难。村级活动阵地房屋也年久失修,办公条件简陋,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由于村级没有建设用地指标,发展经济也受到没有生产、经营场所等条件的制约,所以导致群众致富发展经济难上加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待“一事一议”补贴资金到位后,准备在村内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排水沟5200米,进行绿化、亮化,计划绿化道路长度6000米,安装享受政府补贴的太阳能路灯70盏。

(二)村内自来水已铺设20余年,目前只能够保证村内276户每天供一次水,准备对水塔和自来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变频泵等设备,让村民可以随时用上自来水。

(三)我和村两委干部将一起学习周边乡镇强村、富村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根据xx村现有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能够保证村级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争取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在一年任期临近结束时,我将和村两委干部根据一年来工作进展情况再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为下一任xx村第一书记工作能够开好头、起好步打下基础。

总结(二)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今年4月份,我被市委农办(扶贫办)选派到新县浒湾乡郑店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在市、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与郑店村广大干群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坚持从“双薄弱”村整治入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掀起农村改革发展热潮。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深入调研,制定发展规划

初来乍到,人地生疏,面对陌生工作环境,虽然有过几年驻村帮扶工作经历,但要想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我认为一切得从头开始,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我始终坚持做到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针对农村工作实际,拟定调研课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不断的涉猎和熟悉乡村工作情况。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我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主动深入到浒湾乡农村改革发展最前沿郑店村开展工作,主动深入到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林权制度改革中去,主动深入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中去……。通过两过多月的潜心调研和悉心收集、归纳和总结,我与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郑店村三年发展规划,并聘请县建设局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三年内“修通一条路、开发一块田、整修一条河、扮靓一片庄、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坚强阵地”的“六个一”

目标,着力将郑店村建设成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市级示范村,为郑店村勾勒出了一副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

二、深入创建,谋求发展合力

“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创先争优树标杆。通过开展创争活动,我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兑现承诺,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培养和发展3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增素质。借助当前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我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还专门组织村干部和种养能手到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浉河区五星乡蔬菜种植基地等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灵活学习方式,增强村干部学习兴趣,开阔村“两委”班子视野。“4+2”工作聚民智。为增强村内大事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针对性,我与村“两委”一道深入村组调研,实地考察,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按照“4+2”工作法的工作程序对严重制约刘湾、北坳、关冲、代洼四个村民组发展的生产生活道路进行硬化,得到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通过“一事一议”,群众自筹资金近9万元,修通了3公里的路基。半年来,全村新农保、新农合、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都顺利开展,件件都走在了全乡前列,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调整结构、培育支柱产业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出支柱产业来,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根据郑店村富余劳力多和山场资源丰富的实际,一个方面是要走出去,组织群众通过劳务输出脱贫致富。为此,我多次与市、县劳务培训部门和相关务工企业联系,组织群众到新县涉外劳务培训中心、信阳电子学校等地培训,联系县“阳光工程”到我村现场培训,帮助群众到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外和国内、省内企业务工,使郑店村外出务工人数迅速突破了500人。

另一个方面是深挖村情,走出一条大力发展山场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道路。首先是围绕山场资源调整产业结构。郑店村山场面积大,但绝大部分是板栗林,目前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为此,我积极与市、县国土部门联系汇报,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对村里符合条件的板栗林进行土地整理,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种植油茶、茶叶等经济作物。目前,县国土部门已到我村进行了实地勘察,签订了1000亩土地整理协议。同时,对山场上无法进行土地整理的板栗林,着手进行品种改良。为此,我专程到信阳农专农业科学系邀请尹健等3位专家到山场实地察看,化验土壤成份,现场诊断论证,研究改良对策,并多次到市、县科技部门寻求技改项目支持。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科技改良项目资金3万元,拟于今冬明春建设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一个,力求以科技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其次,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郑店村地域优势明显,离乡镇和县城较近。我积极引导当地种养大户发展大棚蔬菜、规模养殖业等。目前,一个10多亩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建成了,一个小型淮南猪养殖场动工兴建了,一个散养固始鸡养殖场建成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日渐高涨。

四、内引外联、寻求项目支撑

在村集体无任何收入来源,群众经济收入较低的情况下,面对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要想在短短几年内得以改善并非易事。按照省里提出“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我坚持从郑店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当前急需改善的基础设施,编制出分期分批实施的项目规划。为了争取项目,在自身单位市委农办(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在省、市、县涉农部门间,开始了“化缘之行”。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先后争取到市科技局安排的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一个、市交通局安排的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道路建设项目一个、省财政厅批复的农业综合开发损毁项目一个,到位项目资金73万元。尤其是争取到市交通局安排实施的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道路建设项目,彻底解决了我村4个村民组近600人反映多年而没有解决的出行难问题,群众十分满意。目前,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3公里水泥路已经铺设,村内河道治理和文化广场建设正在启动,预计12月中旬可以实施完毕。同时,我还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为浒湾乡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损毁项目,为两个省级贫困村--苏畈村、李榜村各争取到了15万元的扶贫互助资金项目。项目的逐步实施,让一个因长期上访不断,长达数年无项目资金投入的郑店村群众乐开了花,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好评。

在争取项目的同时,我还组织编制了郑店村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将郑店村纳入国家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申报了新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老区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交通村组公路建设项目、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等,申报资金达156万元。

任职以来,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引导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路还需开拓,跑项争资力度还要加强,农村落后基础设施亟待解决等。下一步,我将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与郑店村广大干群一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卓有成效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力争在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有所作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