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温暖感人的事例 感人肺腑的案例(4篇)

温暖感人的事例 感人肺腑的案例(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17:16:33
温暖感人的事例 感人肺腑的案例(4篇)
时间:2024-03-20 17:16:33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温暖感人的事例 感人肺腑的案例篇一

在青海玉树一家孤儿院做慈善义工的香港人黄福荣,14日在协助搜救孤儿院被困师生过程中遭遇余震不幸罹难。连日来,黄福荣舍身救人的事迹在香港和内地广为传颂。

黄福荣的姐姐黄月秀16日在香港接受专访时说:“感谢所有人的关心。希望福荣的故事能令其他有心人多做善事,帮助有需要的人。”

黄福荣本是到青海玉树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于8日到达玉树。14日地震发生后,孤儿院受到严重损毁,本已跑出倒塌院舍的黄福荣,得知3名孩子和3名老师仍被困后,即折返现场协助搜救。其间余震频发,黄福荣在一次余震中不幸罹难。

46岁的黄福荣,原是香港一名货车司机。他生活并不富裕,但多年来热心公益,足迹遍及大江南北。2002年,他用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还捐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黄福荣到四川灾区做了两个月义工,为受灾民众运送物资。

目前,黄福荣的家人已抵达青海,16日同香港特区政府驻京办人员由西宁乘车前往玉树处理善后事宜。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已发出唁电,对黄福荣舍己救人表示敬意,对其不幸离世表示沉痛哀悼,并派员专程到黄福荣家中看望,慰问其家属,协助善后。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称黄福荣代表了“香港精神”;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表示,将向授勋委员会建议追授黄福荣金英勇勋章。

青海玉树4、14地震,再一次牵动了全国各族同胞的心,今天是全国哀悼日,在所有感人的报道中,有一则是当地医院一名年轻的护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在地震中受伤的藏族孩子的画面。更可敬的是,当记者采访这位护士时,她十分平静地说:“就像他母亲一样”。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豪言壮语,伟大而平凡的母爱在大灾大难面前,再一次张显人性的光芒。无独有偶,在此前发生的5、12汶川地震中,同样有一位年轻的女民警用自己的乳汁为灾区孤儿喂奶的场景。同样面对记者,她也只是一句“这是很小的事”。联想当年抗战时期,沂蒙山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我们不禁要为中华民族有无数这样的母亲而骄傲。让我们记住她们的名字和面孔: 青海省康乐医院护士——张淑英

4月15日,震后第二天,来自玉树结古镇的更确旺毛(名字)和四个月大的女儿一起,被转运到青海省康乐医院。由于脊椎和头部多处受伤,更确旺毛几乎没有奶水,而孩子又因为患有肺炎,怎么都不愿意吃奶粉,一直哭闹不休,直到遇到了青海省康乐医院护士张淑英。

在那以后,张淑英每天都会给孩子喂奶(她自己的孩子还不到5个月,也正是需要母乳喂养的时期),孩子的身体一天一天地好起来,而滴滴乳汁也连通了张淑英和孩子的心。工作间隙她总是去看看孩子。地震灾区伤员陆续转移到医院后,病区的工作量大大增加,由于过度疲劳,张淑英的奶水也少了下来。

更确旺毛说孩子名叫“才人区中”,就是健康长寿的意思。她希望将来张淑英能和她一起看着孩子健康成长。她说,特别希望能够一直联系下去,即使小孩已经没有危险了,但是仍然会记得在最危险的时候这个护士能够给她小孩喂奶。最后,她再次感谢张淑英,“谢谢你,谢谢!”

16日20时,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队员艾广涛和两名战友为赶往3公里外的一个救援点增援,搭乘一名中年藏族男子的汽车。刚上车,坐在车前座的一个10来岁的藏族小姑娘回头递来一只苹果:“叔叔,你们口渴了吧,这个苹果给你吃。”

一个苹果的真情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通往玉树的公路上,一辆辆救灾车呼啸而过。所有的车辆都有同一个目标――玉树,所有的人员都有同一个使命――救人。挺进!挺进!前方有生命在等待,后方有国家在催促,哪敢有丝毫懈怠?车辚辚,风萧萧,行人远望各心焦。山川河流走相送,尘埃不见西宁桥,千里驰援志如刀!这就叫万众一心!这就叫血脉相通!

一辆辆呼啸而过的救灾车

18岁的列兵徐开发如果不参军,在家人眼里也许只是个小孩。但在玉树,为了救一名年仅7岁的藏族女孩,他用自己的腿挡住了滑落的大土块,让我们看到了90后大爱、勇敢的一面,同时看到了国家的希望。

一位90后战士的大爱

这是一个被困16小时后被救小女孩的真诚感谢,它代表着中国人深藏内心的感恩精神。小女孩带着歉意的话语,除了表达对于救援者深深的感谢,更将他们身上那种救死扶伤的责任感承接过来,随时准备去救助别人。

一句“谢谢,打扰你们了”歉意的话语

才仁旦周是结古镇红旗小学四年级学生。15日起,才仁旦周成了医疗队的翻译,搭起了医护人员与伤病员沟通的桥梁。如今,他的事迹在结古镇广为流传,成了小明星。

一位搭起沟通桥梁的10岁翻译

阿福本来可以不来,但他为了帮别人来了;阿福本来可以不死,但他为了救别人死了。福哥好走,死重泰山!君之名姓,华夏流传。唤醒中华沉睡之精神,带来神州振兴之希望!

一位殉难的香港志愿者

小格朗只有9岁,但他在灾难中是个男子汉。他用稚嫩的小手,挖出奶奶被埋的身躯;他用柔弱的双肩,承担生命重逢的光辉。尽孝事亲,尽忠报国,是我中华自古的传统。格朗的行为,就是这种文化的具体表现。

一位9岁男子汉:用手把奶奶挖出来

一个三四个月大的藏族女婴获救后因肚子饿不停地哭闹,救授人员不知所措。这时一位在救治所接受治疗的汉族妇女李秀珍示意把孩子抱到自己身边。李秀珍抱过孩子,解开衣襟给孩子喂奶,孩子一下安静下来。

一位无私的母亲:“让孩子吃我的奶吧”

4月16日上午9点到11点,两个小时,广州消防20多名救援者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的剧痛。

在玉树州震中结古镇民主街住宅区,他们发现客厅里没有永吉才仁和她姐姐白文毛的踪迹,卧室里也没有。官兵们每徒手搬开一块砖、一片木板,失望就会增加一分。

11点,一个男人的出现,终结了大家的希望:“白文毛与妹妹永吉才仁已经遇难。”这个男人是永吉才仁的丈夫珍夏。

挖出来的白文毛怀里,是她9个月大的孩子。白文毛双手紧抱孩子,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倒塌的砖头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后脑。她是用母爱和生命,换来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

手都割破了,还是没发现生命迹象

没有人抱怨自己的脚被扔过来的砖头砸到,更没有人抱怨铁锹扬起的阵阵灰尘。广州消防20多名官兵正在徒手将坍塌的房屋清理干净,期待奇迹的出现。在他们脚下,姐姐白文毛和妹妹永吉才仁或许正等待着救援者的到来。

玉树电力公司禅古发电厂的罗松江永带着7名兄弟赶来帮忙。“一定要找到她们两姐妹”。罗松对记者说。

白文毛是禅古电厂的运行班班长。4月14日早上7点多地震过后,白文毛和她妹妹的手机从此“无法接通”。怀疑两姊妹还在废墟下的罗松向救援队求助。

拯救行动从9点开始。这是一片面积超过150平方米的住宅。今年30岁、已成家3年的永吉才仁和34岁、未婚育有一子的姐姐白文毛住在这栋住宅里。

广州消防救援者和一些志愿者开始从客厅位置寻找生命迹象。所有的砖头通过一双双手送到了外面的院子里,可视仪从4个方向向下面空隙的地方往最深处送,但那里连一只袜子的影子都没有。

“有一张床,这里有一张床。”一个志愿者大叫起来。所有人的目光开始转移到了西北角。这时已是9点40分。官兵们扑上去,掏出砖头和玻璃碎片往外扔。玻璃碎片将手割破,血通过手套滴到了泥土上。

掏开一个口子,生命探测器开始向下搜寻。但又一次让所有人失望了。这里除了几颗石子,没有其他物件。

参与救援的人开始转战最东头的一间大房子的废墟。10点半了,探测仪显示,房子的南面靠墙的地方东西各有一张床。那里再次成为官兵们看到生命迹象的希望所在。床被抬起来,但没有两姊妹的影子。在罗松的左手腕上,表针指向11点整。

母亲怀中的孩子还活着

失望的情绪弥漫着在场的每一位救援者。

这时,一个男人跑了过来,“你们不要找了,白文毛和永吉都遇难了。”男人说。“我是永吉才仁的丈夫,我叫珍夏,是玉树州孤儿学校的老师。”几位邻居认出了蓬头垢面的珍夏,然后对人群喊:他是永老师的爱人,你们应该相信他的话。

救援队员们脸上一片悲伤。广州消防援救队指挥官摇了摇头,“我们来迟了。”人群开始散去。

“地震时,我住在学校,跑得快,然后狂奔回来,却没找到永吉和姐姐白文毛的影子。”珍夏流着泪告诉本报记者,地震半小时后,姐妹俩的遗体已经被珍夏挖出。

珍夏告诉记者,挖出来的白文毛怀里,是她9个月大的孩子。白文毛双手紧抱孩子,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倒塌的砖头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后脑,母亲白文毛是用母爱和生命,换来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孩子挖出来后哇哇大哭。如今由珍夏带到孤儿学校的院子里,住在外面没有帐篷的地铺上。

据珍夏介绍,30岁的永吉才仁在很小时父亲即去世,1999年母亲又去世了。永吉从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主动回到家乡玉树州,在州孤儿学校任教。在那里,珍夏与活泼可爱的永吉才仁相遇,2005年确定恋爱关系,2007年完婚。在邻居眼里,永吉才仁的称呼就是“永老师”。

当人群散去,几个孩子拿着一张心形卡片,轻轻地插在坍塌的墙上。“你虽然走了,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卡片上这样写着。

珍夏说,永吉是爱孩子的女人。姐姐白文毛未婚育有一子,永吉视为己出。在学校,孤儿们亲切地称永吉为“妈妈”。

一袋16小时才进食的方便面

14日清晨,玉树地震发生后仅仅几分钟,武警玉树支队中士王泽坤第一时间奔赴到搜救最前沿。等到天黑时,他与战友们先后救出被压埋群众20多名。晚8时许,王泽坤又接到警戒守卫玉树军分区作战指挥中心的任务,直到当夜12时许,王泽坤才有机会啃了一袋方便面。此时,他已经在抗震一线奔波了16个小时。(据解放军生活杂志)

温暖感人的事例 感人肺腑的案例篇二

“56个民族,56朵花”这句话写出了天山儿女的心声。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壮观的星球,上面有一个非常团结的国家---中国。它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民族团结感人故事事例,供大家参考。

民族团结感人故事事例1

一位伟大而慈祥的母亲,那就是祖国,她养育着56个不同民族儿女。她用强大的身躯保护着我们,用肥沃的土壤培育我们,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儿女,汉族。我有着55个其他民族的兄弟姐妹,我们是相亲相爱、和谐、亲密的一家人!

一次,到元阳县梯田旅游,居住在一个哈尼人家。傍晚,大家围聚在篝火边,大人们喝酒、聊天,小孩们相互追逐。在浓郁的民族风情里,感觉舒服自在。我和这家的哈尼族小姐姐相识,成为好朋友,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她叫索丽,多么好听的名字啊。她皮肤有些黑,鼻梁高翘,不论何时,脸上总是挂着甜蜜、热情和憨厚的微笑;索丽姐姐穿着具有哈尼族特色、自织自染的小土布衣服;她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着家乡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万亩梯田。她还给我们唱了哈尼族儿歌,虽然我听不懂她唱的是什么意思,但那音韵、歌声是那么的悦耳、动听,那么美好,这深深感染着我。

在到元阳梯田之前,爸爸告诉我,梯田在大山里,由于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所以居住在元阳梯四周的人生活很艰苦,小朋友们学习也都十分刻苦,我都暗记在心里。临出发的时候,我把以前穿的衣物、多余的文具、课本、读过的课外书准备了一些,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了很多好吃的零食,都带去了。当我把这些东西分享给索丽姐姐和她的小伙伴时,看到她们高兴的样子,我好开心啊。

分别时,我和索丽姐姐依依不舍,这时索丽姐姐望着我用哈尼族语说了一句“俺侬哟嘎呀”。我睁大眼睛望着她,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呀?”索丽姐姐深情地轻声说道:“我喜欢你!”“‘俺侬哟嘎呀’我们永远都是好姐妹。”我也动情地说。我们虽然相距遥远,相信仍会彼此挂念,这份纯真的友情,相信仍会延续。

祖国地域辽阔,还有很多的地方我都没去过,我也想去各个地方,和那些不同民族的兄弟姐妹相识、相知。因为我们都是祖国的儿女,因为我们都是兄弟姐妹。只有民族团结,我们的祖国妈妈才会更加繁荣,更加的昌盛,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使我们的祖国妈妈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富强,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民族团结感人故事事例2

我们56朵民族之花虽各有不同,但是各民族的美好友谊是任何困难都割不断的。因为我们是祖**亲疼爱的孩子,是炎黄的后代,更是龙的传人。

虽然我们56个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不同的语言,但我们汇聚在一起,就会形成巨大的力量,去保护国家,去把祖国的大地装扮得五彩斑斓,去把祖国的天空描画得壮丽灿烂。谁能说流行乐坛上没有民族音乐的欢快旋律?谁能说时尚元素中没有各个民族特有的色彩?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我们身边有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和老师,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汉族同学和少数民族同学有着彼此的信赖与默契,构建了我们的和谐校园,真正体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风雨同舟的新型民族关系。在生活中,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里,和少数民族作邻居的家庭比比皆是。如果让我们的同学讲讲邻里关系,热情好客,彼此尊重,一定是大家共有的话题。民族团结平常而又温馨,多得讲也讲不完。

如今,十一国庆节来了,白鸽飞翔,传递着各族人民之间的思念之情。红旗飘扬,象征着祖国正以矫健的步伐迈向世界。今天,既是祖国诞生的日子,又是一个纪念抗日战士们的日子。妈妈对我说过:“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报效祖国。”祖国是我们中国人的母亲,无论是谁,我们都要去奋力拼搏。决不能让悲惨的历史重演。

我们是多么幸运,因为出生在这样一个繁荣富足和平美好的时代,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和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文化,创造着共同的未来!

民族团结感人故事事例3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民族团结是一条重要的发展大计。

新疆更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在这里民族团结显得非常重要。7·5事件之后,三个离不开成了这里的发展之大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是啊,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迅速的发展;只有民族团结了,才不会发生昨天的悲剧;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正是因为我们的祖辈们如此团结,如此有凝聚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还乡……这些事例虽然来自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不光在古代,在今天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23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

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山深处偏僻的库车县栏杆村,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用40年时间写下了1000多篇日记,记载了解放军与当地村民之间拥军爱民的故事。这位老人说,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写日记的任务交给儿子,这日记不会停,一定会一代代写下去。

人们不会忘记,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的“十二木卡姆”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濒于灭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抢救的艺术品种,组织力量收集、整理和保护;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等一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民族团结感人故事事例4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这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在中华大地上盛开!

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其他五十五个民族人口虽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十分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江流域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少数民族。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这些地方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而奋斗不息。

我们伟大的祖国五十六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谐相处,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江山,这和我们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常常派人去帮助少数民族发展。

有位汉族干部,在母亲年迈,三个孩子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两次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要求进藏工作。他把藏族人民当做自己亲人,关心藏族人民疾苦。他为藏族牧民看病、治病;用自己的收入,给生活不好的藏民买衣、买粮;还抚养了两个藏族孤儿。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民的好干部,不行因公殉职,倒在了他所热爱的土地上。得知这个噩耗,成千上万的藏民失声痛哭,在他的墓周围,老百姓敬献的哈达堆成了雪白的小山。

他,就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好干部--孔繁森!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让我们和少数民族的姐妹们团结起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富强!

民族团结感人故事事例5

翻开历史画卷,在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里,有勤劳勇敢的人民,有优良光荣的传统。有多少英雄儿女,爱国志士,为了祖国,为了正义,宁死不屈。苏式牧羊,痴心不改;林则徐虎门痛击侵略者;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食美援面粉;他们的英名就是民族尊严的化身。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民族精神才代代发扬光大至今。

在20--年3月,曾在泽普出生并长大的维吾尔族男孩毛兰江·吾买尔在泽普县姑姑家做客时,出现尿频。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确诊为尿毒症晚期,只有换肾才能挽救毛兰江的生命。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毛兰江的妈妈发动全家人和所有亲戚进行验血检查,与其配对。遗憾的是,所有亲属均不能为毛兰江提供手术肾源。接受透析期间,毛兰江病情几度恶化,先后抢救了5次,医院接连下了病危通知书,生命危在旦夕。

眼看毛兰江的生命就要走向尽头,亲戚朋友们只有整日以泪洗面。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毛兰江的父亲吾买尔接到一个电话。一位自称王燕娜的汉族女孩说看到了媒体报道,她准备去医院检查,如果能配型成功,她愿意为毛兰江无偿捐肾。

20--年3月27日,手术如期进行,医生把王燕娜健康的肾成功移植到毛兰江体内,传奇的一颗肾脏把两个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人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当他们被医生推出手术室时,王燕娜和毛兰江的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放声痛哭。毛兰江的母亲阿孜古丽激动得泣不成声,她紧握着王燕娜的手说:“娜娜,谢谢你救了毛兰江,你就是我的女儿!我的汉族女儿!”在场的医生、护士、住院的病人和陪护的家属目睹此情此景无不为之动容。

王燕娜只是一个普通的汉族女青年却做出了一件不普通的事。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告诉我们:各民族之间要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创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绽放在我们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关于民族团结感人故事事例

温暖感人的事例 感人肺腑的案例篇三

部分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四中学借助上课 的第十九中学学生结束晚课后从校门走出,谁也没料到一场惨剧即将发生。每天晚上下晚自习之后,学校门口都会停着几台接送学生回家的大客车,8日晚上,有三台车在门前停成一排,最前面的是辆依维柯,后二台式大客车,最后一辆大客车,突然启动快速向前冲去,狠狠地撞击在中间那辆大客车尾部,推动着客车向停在最前面的依维柯挤压过去,在当时有好几个同学放学正好走在第一辆车和第二辆车的中间,眼看就要被二台客车挤压在中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这是只见正要过马路的张丽莉女老师,迅速冲上前去,用屁股顶出一个学生,一只手将另一个学生扯到路边。但是张老师却被大客车撞翻在地,双腿被车轮碾压过去。张老师马上被送到医院进行紧急抢救,经过医生会诊,张老师由于车祸导致腰椎骨折,骨盆骨折,双下肢体挫伤,软双下肢毁灭伤,医院对张丽莉进行积极救治,为保全其生命,为其做下肢截止手术,考虑她还年轻,还没生育,只截断她大腿根一下的部位。事故发生后,交警迅速对招生现场勘查,对肇事司机肖某实施刑事拘留,根据肖某供认,她明知车辆有故障,刹车不好用,依旧驾驶机动车上道,在车已发动的情况下,她没集中注意力,无意间将腿别到了操纵杆,导致车辆穿出,诱发本次事故的发生。就此事而言,虽然是突发事件,但是29岁的美女老师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谱写了新时代的感人事迹,张老师平时就在学校里,帮助困难学生,虽然自己挣的钱不多,但是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值的我们学习,学生得救了,她用自己29岁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凯歌,让全国人们的无数人敬佩、爱戴,学习。是当今现时代的活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永远歌颂的感人事迹的典范,是我们新时代的楷模

衢江三位“最美教师”救人的感人事迹引起全社会强烈反响

市委书记赵一德,市长尚清,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诸葛慧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傅根友对此先后作出重要批示

本报讯

连日来,衢江区第四小学三位“最美教师”救人的感人事迹经各级媒体报道后,引起全社会强烈反响。市领导赵一德、尚清、诸葛慧艳、傅根友对此先后作出重要批示。

11月14日,市委书记赵一德批示:衢江四小老师勇救学生一家三口的感人事迹,于平凡中见非凡,普通中见崇高,体现了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奉献、团结互助的高尚品德,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爱情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道德风范。

林爽英同志,原名林旻颖,笔名旻旻、雨儿等,女,汉族,1970年2月出生,因进行性肌肉细胞营养不良而瘫痪,肢体残疾一级,大专,自由职业者。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百万余字,出版了个人诗集《画出天空的彩虹》,在国内著名网站及《增城日报》等传统媒体开辟专栏,是《深圳诗人》编委,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在从事写作和家教之余,她赞助失学儿童上学、为文学社团捐助活动经费、为灾区捐款。

三十年来,林爽英同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仅通过自学获取了大专文凭,而且在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报刊先后发表文学作品百万余字;在搜狐、天极、天虎、chinabyte等国内著名网站及《增城日报》等传统媒体开辟过专栏;199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个人诗集《画出天空的彩虹》,先后四次在全国性的诗歌大奖赛中获奖,包括1998年“蓓蕾杯”全国诗歌散文大奖赛中获优秀奖、1998年“新星杯”全国诗歌大奖赛中获新星诗人特别奖、1999年“诗神杯”新诗赛中获校园诗特别奖;多次获得增城市“文艺群星奖”和文艺奖,有作品入选多种选集。她的感人事迹先后被《南方农村报》、《燕赵晚报》、《三江文艺》、网易、广东电台等十余家媒体报道。发行全国一百五十家电视台的广州天绛影视传播公司专程为她制作了专题报道。广东电台城市之声节目部在2004年“三八节”晚将直播室搬进她家,进行了长达75分钟的直播专题节目。著名主持人周咏感叹说:“旻旻是增城人民的骄傲,也是广大妇女的骄傲。”

坚强乐观,直面命运挑战

林爽英同志4岁时发病,走路经常会摔跤,四处求医得到了“进行性肌肉细胞营养不良”的诊断。这对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小女孩来说,不啻于晴天一个霹雳。这是被西医视为比癌症还可怕的不治之症,发病率仅为三十万分之一。这种病伤及内脏,波及肢体,先使全身肌肉萎缩无力,继而控制五脏六腑,最后患者将因呼吸衰竭而死。通常得这种病的儿童从发病、瘫痪到死亡,病程只有短短几年。但这种“通常”并没有在她身上发生,不能不说是奇迹。与其说是奇迹,不如说是她与命运抗争、与病魔搏斗、积极配合治疗的结果。对于残疾,她历来都是直面正视,从不自卑,始终保持坚强自信。

到上学年龄后,她没有选择进残疾人学校,而是进了普通学校。这是给自己找罪受,可她觉得,只有把自己跟健全的孩子摆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才不会找到退缩的理由,同样也能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从小学到高中,她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始终名列前茅,并初步显露出写作上的天赋,曾荣获广州市作文比赛一等奖、广东省作文征文比赛表扬奖等。高中毕业,她因身体原因失去了踏进大学校门的机会,但她没有放弃学习,而是开始了艰难的自学历程。四个寒暑过去,她付出了不知超出常人多少倍的艰辛,终于在1997年拿到了大学毕业证。痴迷文学的她还参加了诗刊社为期一年的诗歌函授学习。

林爽英同志是个求知欲望非常强烈、充满现代意识的女孩。在电脑对普通家庭用户来说还是高不可攀的高科技象征时,她便用稿费扛回了一台586电脑,掌握了电脑知识,后来又更新换代成了奔ⅲ和笔记本电脑。在网络时代刚现端倪时,她便上网了,刻苦钻研网络知识,不但制作了个人网站,还代表增城市残疾人参加了广州市残联举办的网页制作比赛并且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她还将自己的写作领域拓展到网络,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为数家知名网站的专栏作家。

这期间,林爽英同志还开始了写作生涯。几年苦心钻研的文字水平,为她带来了另一份收入,许多报纸杂志向她约稿,仅凭撰稿、翻译她都能轻松地养活自己了。有了高收入的她并没有改变朴素节俭的生活习惯。最让她自豪的是,她成了一个纳税人。因为她从来不对编辑说自己是残疾人,所以,碰到有大额稿费,报刊社都会代扣个人所得税。艰辛的工作让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健康本来就有问题的她是个工作狂。每天教学生平均要教五六个小时,碰到节假日更是高达十二三个小时,而写作每天也得耗去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这二项工作都没有休息日。据不完全统计,她一年的工作量达到了普通劳动者的近两倍。无论是教学生还是写作,工作时她都得支撑住身体,所以必须得穿上腰封,那堆穿坏的腰封足以证明她的辛苦耕耘。她每天都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她总不忍睡觉,觉得这是在浪费生命。她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发出最大的光和热。

工作直接威胁到了她的生命,父母劝她不要太辛苦了。可此时的她已不是为了养活自己而工作了,钱对她来说已不是工作的动力,她的工作动力来自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果不教学生,那些盼着让她教的学生怎么办?不写东西,那些读惯了她专栏文章的读者怎么办?”

为了能更持久地工作,她放弃了部分能给自己带来高稿酬收入的写作,却始终坚持写《增城日报》的专栏。

无私奉献,甘做红烛照亮他人

林爽英同志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做专职家庭教师。她的敬业精神非常强,有人格魅力,学生都视她为知心朋友。很快,这个坐在轮椅上的家庭老师便出名了,来找她做家教的学生要排着队等候。不但养活自己不成问题,她还成了令人羡慕的“高薪阶层”。在做家教过程中,她始终把育人放在了首位,对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了减免学费,累计达6000余元。

除了传授知识外,她更注重对学生讲做人的道理,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走正道、做好人。几年来,她先后辅导过百余名学生,有十几人考入了国内、国外的重点大学,包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等。一些原本厌学甚至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在她的教导下,都有很大的转变。

在从事写作和家教之余,林爽英同志没有忘记帮助过她、为她献出爱心的人,她把感激之情化作了回报社会的无穷动力。几年来,她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她赞助失学儿童上学、为文学社团捐助活动经费、为灾区捐款……共为各种慈善活动捐助了近万元的现金和价值五千余元的衣物、书籍。

这就是林爽英同志—一个被誉为“增城张海迪”的人;一个坚强乐观,勇敢面对命运挑战的人;一个奋斗不息,努力创造生命奇迹的人;一个无私奉献,甘做红烛照亮他人的人……

温暖感人的事例 感人肺腑的案例篇四

(一)日前,被誉为最美乡村教师的曹瑾老师去世,她为了不耽误几十个留守儿童的学业将病拖成癌症晚期,而最美乡村教师去世,曹瑾老师照片及个人资料等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并掀起了阵阵热议。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日前,被誉为最美乡村教师的曹瑾老师去世,她为了不耽误几十个留守儿童的学业将病拖成癌症晚期,而最美乡村教师去世,曹瑾老师照片及个人资料等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并掀起了阵阵热议。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最美乡村教师曹瑾老师去世

近日,被誉为最美乡村教师的曹瑾老师去世,引来了无数网友哀悼。据悉她是为了不耽误留守学生的学业而将自己的病,拖成了癌症晚期。即使在2011年7月18日上午,她身躺在重医附二院心胸外科病房26号病床上,也忍着剧烈的疼痛,咬紧牙关回复了学生的信息。

最令人感动的,还有她希望在死后能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去。在她留给父母的信中,她对还没来得及给父母尽一份孝心而备感内疚,也忘不了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和那些农村孩子。不过,由于全身都被癌细胞感染,眼角膜已不适合移植,她最后的遗愿也最终没能实现。

(二)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就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为了不耽误几十个留守儿童的学业将病拖成癌症晚期的曹瑾老师,在临死前还要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去救人

(三)美丽善良的张丽莉,作为一名收入微薄的代课教师,面对危险毫不犹豫的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大客车前挽救了4名同学的性命

有多少恪尽职守、默默耕耘、不计得失的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浇灌着滋润着三尺讲台这片热土,从青春的笑容直致双鬓斑白了,嗓子嘶哑了,腰背弯驮了,但他们仍旧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把爱心献给了学生,把真心献给了家长,把诚心献给了学校;把自己平凡的人生献给教师这个伟大而壮丽的职业。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最近在电视上和各大媒体的报道上都可以看到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身救人的事迹。看后我十分感动!

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远远的脸蛋,看上去是那样的淳朴,善良。这就是舍身救人的张丽莉老师,她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语文教师,今年只有29岁。每月只有一千元工资的她和其他老师一样辛苦的为学生们忙碌。然而,在2012年5月18日,悲剧发生了,晚自习过后,学生纷纷走出校门,校门口停了4辆车,突然最后面的大客车失控,先撞到了前面的一辆大客车上,这时,刚好有几个学生过马路,张老师迅速冲过去拉过了其中的一个学生,又推出了另一个学生,用身体挡在了大客车前面,两个学生没有受伤,而张老师却被大客车碾压在车下。一瞬间,一个人的命运就这样改变了,张老师完全有时间躲避肇事给她带来的厄运,可是为了救学生,她没有想自己,更没有想到救了学生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正如她们学校的刘文川副校长说的,‘千钧一发间,最能反应人的真正品质。

事件发生后,人民日报、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了“最美女教师”的感人事迹,黑龙江省主要领导要求医院全力救治张丽莉,无论是网络上还是媒体报道中,“最美女教师”都成了张丽莉的代名词。目击车祸的同事回忆:“当时那种情况,换个人可能需要考虑一下才会冲上去,没想到丽莉能够如此毫不犹豫。”

厄运降临在一个年轻漂亮的张老师头上,她的事迹得到了国家领导们的支持和肯定,医院看望她的人不计其数,她的这种勇救学生的事迹令所有人钦佩和感动。而对于我一个五年

级的学生来说,虽然我暂时没有多大的能力为张老师做点什么,但是,她的这种高尚师德让我铭记。敬爱的张丽莉老师,祝你早日康复,天下所有的人都会为你祈祷,您是世界上最美的老师。

(四)张丽莉老师,一个八零后的女孩,一个代课老师,一个月工资仅有1000元的老师,她却有着崇高的境界和无私的情怀,她用行动谱写了一曲人间大爱、感动天地的新时代颂歌!她的事迹可歌可泣!我们无论用什么语言都难以表达对她那高尚情怀和美丽心灵的赞佩!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这种精神!她是时代的楷模,时代的英雄!全社会都要向她学习,她在我们心中竖起了永恒的丰碑。

(五)赵世术自1977年毕业分配到巫溪县皂角乡下泽村小任教以来,坚持背学生过河读书,在双腿寒疾恶化到无法行走的情况下,谢绝了有关部门的照顾,每天由妻子背到学校上课。后来腿风湿转移到手上,加上痛风急发,手指肿得无法弯曲,只能用绳子将粉笔绑到手上书写,用手掌翻书。30多年来,他先后培育了400多名山里孩子,有39名孩子获得中师以上学历。赵世术用艰辛和毅力,诠释了贫困山区教师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六)唐军老师,没有亮丽的语言,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我们依然会有一种感动,为那平实中的温暖,为那平淡中的坚守,为那平和中的智慧,更为她那点点滴滴润物细无声的爱。她的可贵,正是缘于真实而宽厚地爱着每一个孩子,坚定而执著地追寻着做教师的幸福!

(七)我的家乡在修武,修武县山美水美,人更美。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就有一批令人称赞的好老师,苏腊香,便是其中的一位。她,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没有

感人肺腑的豪言壮语;她,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工作,不计得失的奉献。从教20多年来,她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把爱心献给了学生,把真心献给了家长,把诚心献给了学校;她把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演绎成了伟大的职业;她努力地做着,她做到了,她成了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她成了一位家长满意的老师,她成了一位学校放心的老师。

忠于职守默默无闻不计得失的奉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