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文考试内容篇一
一、积攒“下锅米”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把它借用到公文写作中,“巧妇”即公文起草者,“米”就是平日积累的有用资料。起草公文材料时的文思泉涌,源于平时的学习与积累。谁学习得多、积累得好,谁起草公文材料就省时省力。公文写作不是“有感而发、为己立言”,而是“奉命作文,代人立言”,所谓“公文姓公,言不由衷,一声令下,笔快如风”,也就是说,不管你想写不想写,有感没有感,都得按时拿出来。如果平时没有积累,遇有紧急任务恐怕难以胜任,甚至会误事。因此,作为机关文字工作者,平时应特别注意有关资料的积累。
首先是素材的积累。这里所说的素材特指公文起草中可能会用到的资料。积累公文写作素材,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与思考,时刻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关注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关注领导人的重要活动,关注人民群众的心声,等等,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及时记载下来,形成文字素材,或将有关书籍、报纸、杂志上的有用资料裁剪下来,并分门别类地粘贴在专门的本子上。久而久之,聚腋成裘,这些就装满了你素材的仓库,起草公文时就不愁没有“下锅米”了。
其次是思想的积累。所谓思想,是指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就公文材料来说,思想往往是公文的主旨、灵魂。每个有志于搞好机关文字工作的同志,要通过阅读文件、参加会议、参观考察、下基层调研等多种渠道,及时捕捉闪现思想火花的新思路、新观念、新见解,并用专门的本子或卡片把它记载下来,形成自己的公文写作思想库。比如,在起草某个领导人讲话稿时,就可以从中找出领导人平时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意见等,甚至可以把它作为这个讲话的观点或一个标题。
再次是论述的积累。在公文材料起草过程中,有时要对某些问题进行论述,现编现写,费时费力,有时还论述不完整、不到位。如果平时有这方面的积累,一旦要论述某个问题时,就会很方便。比如,要论述那些“年年岁岁花相似”反复讲的有关抓落实、提高机关效能、加强作风建设、工作创新等话题,如果参照有关论述资料,并结合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实践,恰到好处地加以改造,就可以收到“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效果。
此外,还有语言的积累。文字工作者必须重视语言积累,在大量的阅读中多积累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生动鲜活的群众语言等,如能在公文起草中恰当引用,就会使我们的公文材料增色不少。
二、学做“模仿秀”
模仿本义是指有意或无意仿效他人的言行,使自己的言行与对方相似。把模仿用在公文写作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当代著名作家茅盾认为:“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学习绘画要求临摹,学习书法要求临帖,同样地,初学公文写作也离不开仿写。当年本人学习公文写作,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可谓公文写作“模仿秀”。那时,我在海军某部当排长,因在报刊上发表了几篇“豆腐块”文章,便被上级机关破格调去了。一天,政治部主任对我说:“从一定意义上讲,机关工作就是搞文字工作,无论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交流情况,推广经验,都离不开公文。做机关工作必须过文字关,过不了关,就请离开机关。”我当然希望留在大机关工作,也很想干一番事业。如何尽快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就成了我当时的头等大事。许多“老机关”也告诉我,他们学习公文写作也是从仿写开始的。于是,我便当起了“模仿秀”。
先是对句子的仿写,在公文写作过程中,参考优秀公文的某个句式或句子进行模仿、改写。然后进行“片断”
模仿,即对一些公文范文中的某一段或几段进行仿写。最后,便是对全文的模仿,包括对立意构思、谋篇布局、段落结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句式表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仿写,并在一次次的仿写过程中认真揣摩、领悟,不断熟悉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记得自己起草的第一篇公文是××政治部《关于表彰××先进团组织和优秀团干部的通报》,基本上是按照以往通报范文仿写下来的,没有原文照抄,而是结合当年工作特点用全新的语言表述,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就是起草难度较大的领导人讲话稿,也是可以模仿的。一般说,领导人讲话稿往往在开始部分讲意义、谈认识,统一思想,讲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什么的。在中间部分,根据上级指示要求和该项工作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条意见,这往往要涉及到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工作指标、完成时限、责任主体、方法步骤等内容。在最后部分,要总括全文要旨,或提出要求,或号召鼓劲,或提出保障性措施等。这样,在具体起草时,可以多找一些类似问题的领导讲话稿学习参考,以便开启思路,触类旁通。不过要注意,作为公文初学者,学习借鉴范文进行仿写或改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允许的。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每次动笔都*模仿,不仿就不会写,那就成问题了。这好比小孩学步,开始时可以借助学步车走路,但长大后必须独立行走。
三、勤练“手中笔”
鲁迅在谈自己的写作体会时曾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一些公文写作“高手”,也坦言其过硬的功夫来自于坚持不懈地练笔。唯有坚持勤练笔,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倚马可待。
“常看胸中有本,常写笔下生花”。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练笔呢?这就要求公文初学者首先要“从读悟写”,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认真阅读政治理论书籍和公文写作及其它方面的书籍,不断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并深刻领悟、细心体会公文或其它文章的写作技巧,真正把练笔建立在理解、吸收和积累基础上。其次要“常练常写”,如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一种观点、一件事情、一个景物、一个场面等,或记叙、或说明、或议论或抒情。如果工作确实忙,也要记下当天的流水账或抄几句名言警句、精彩段子,关键是要坚持不懈地练笔。与此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练写机关常用公文,比如,党政机关的20多种公文,可以试着都写一写,写成后对照业务书籍看像不像,并请人评判看写得好不好。再次要“主动求写”,平时要做好公文写作的准备,一有任务即能“出击”,一旦承担下来,就要全身心投入,竭尽全力,用自己的最高水平写出合格的公文来。闲时,要尽可能地争取练写机会,积极参与公文材料的写作,不要怕苦怕累,不要“见了材料就躲”。这样坚持练笔,才能使自己逐步成为写作的能手和高手。
四、写好“豆腐块”
有的同志对写“豆腐块”文章不屑一顾,甚至存在偏见,认为反映不出水平,只有写出“长文章”才有分量,见功力。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高品位的“豆腐块”、千字文,往往是数千言甚至上万言的凝练,能写短文章,不但是作者深厚文字功底和严谨学风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的治学态度和做人态度的体现。当前,许多专家、学者强烈呼吁学术界端正文风,不仅要多写普通人看得懂的“小文章”,更要写好“小文章”。做学问的最高境界是深入浅出。邓小平同志的文章和讲话看似大白话,但实则充满哲理,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这是一种境界。古今中外,不少流传千古的名篇,篇幅都不长,有的甚至是“豆腐块”。因此,千万别小看了“豆腐块”,真正要写好它,也是很不容易的。
刚从事公文写作的同志,最好先写一些简短的公文或其它小文章,比如,起草有关通知、请示、批复等难度不大的公文。一般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基本能掌握其写作要领。接下来,开始写一些难度稍大些的信息、情况反映、会议纪要、计划、事迹材料等,并经过两三年的磨练摔打,打下较好的公文写作基础。在有了一定基础并站稳了脚跟后,便可以写工作报告、总结、意见、决定、领导人讲话、典型经验等难度较大的公文材料了。总之,公文写作遵循“由小到大、从简到繁、由少到多、由粗到细”的规律,这是每个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都必须经历的写作过程。我的处女作就是一篇“豆腐块”,不到500字,刊登在当年的《函授通讯》上!正是因为有了它,才有了我后来一篇篇文章见诸报刊,才支撑着我乐于从事机关文字工作。
五、蛋里“挑骨头”
一般理解,“鸡蛋里挑骨头”与“吹毛求疵”是同义语,比喻条件过于苛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如果用这种态度对待他人是不可取的,但用来对待自己的作品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古人云:“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大凡文章大家对自己的作品无不是改了又改,才拿出来发表的。公文作品不是哪个人的成果,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写成后免不了要反复修改,“一遍成”的公文材料是极少见的。修改既可以弥补一次思维的不足,又可以使公文材料逐步接近完善,使我们的写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文是“三分写、七分改”。
这里,关键是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自己要认真、反复地修改。既要看题目是否精当、凝炼生动,与材料吻合,又要看谋篇布局有没有问题,结构是否合理,次序是否顺畅;既要看事实是否确凿,有关数字、人名、职务、单位、地名等是否有误,又要看结论是否准确,文中提法是否违背上级有关精神,是否与现行的法律、政策、规定相抵触;既要看内容是否完整,有没有缺项和自相矛盾的地,又要看语言表述是否得体,各个句子衔接得是否自然,有没有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的错误等,不厌其烦,反复修改,直到发挥出了最高水平、自己改不动为止。
另一方面,是请内行人挑毛病,帮助修改。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写的东西,不容易看出毛病,只有让别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好与不好。有的同志对自己写的公文材料,不敢拿出来,不想让人改,或固执己见,或怕人笑话,或怕人挑刺。须知,公文材料拿出来讨论,几乎没有不遇到“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时候,越是初学者,这种情况越多。公文材料中那些不太成熟、不太高明甚至有毛病的地方,经别人留情或不留情的指点,就会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和财富,也有益于提高公文材料的质量。因此,对别人挑刺,哪怕是“鸡蛋里挑骨头”,我们也应该感到高兴,表示感谢!这里,关键是要放得下架子,谦虚一点,耳根软一点,切不可自以为是。此外,对“高手”修改后的底稿,千万不要扔掉或束之高阁,要仔细揣摸、领悟其中的道理。
笔者在机关“爬格子”已近五载,个中辛苦自不待言。回想历历往事,感慨颇多:既有文章被采用的成就感,也有另起炉灶的苦恼;既有挑灯夜战的辛苦,也有得到领导首肯的快乐。笔者认为,公文写作是秘书的看家本领和第一要务,文秘人员要提高以文辅政水平,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必须做到熟读、精思、勤练、多改。
一、熟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认为读书须在熟读、深思上下苦功:“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博闻强记,最终达到博学多才。一个人文章写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书的多与寡。笔者自参加工作以来,从不打牌、唱歌、跳舞,利用办公室报刊齐、资料全、视野广、渠道宽的优势,不断丰富自己的“资料库”,充实自己的“图书馆”,在积累中扩充内涵,增强底蕴。我坚持每天晚上读3个小时的书籍或报刊。平时,我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报刊重要言论,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政策水平;学习优秀作品,有意识地选读一些范文,阅读上级的重要文件、领导讲话稿及内部资料,了解公文的基本格式、构成要素、语言特点、版式字体等基本知识;了解本地本部门工作,学习本职业务知识,汲取营养;多学哲学,运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思考问题。
二、精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精思是学习之要。提高能力,光读书不行,读死书、死读书更不行,必须学会思考。马克思曾说:“思考是无上的乐事。”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行动之先,以深思为佳。”英国作家波尔克指出:“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因此,秘书人员必须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学思并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做到“闲时多谋、忙时善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识、见识、胆识,都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也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彰显其价值,转化为财富。要善于把握领导决策的需求,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未雨绸缪。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深水区”去“补氧”,多到工作一线去“充血”。在工作中,深入实际,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先进性教育活动、推进新型工业化等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思路,着力拓宽调研领域,形成自己的公文写作思想库,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三、勤练:常看胸中有本,常写笔下生花
钢枪越打越响,笔头越写越畅。写作说到底是一种技能,而技能的提高就是要反复练习。唐代大诗人贾岛曾经说过:“一日不做诗,心源如废井。”鲁迅先生谈自己的写作体会时曾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惟有勤于笔耕,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为培养写作兴趣,我先从“豆腐块”写起,到后来,我起草万余字的工作报告也觉得比较轻松,品尝到那种灵感被挖掘的快乐,如肩头卸下千斤重担,如马拉松赛跑抵达终点,如鲁宾逊离开荒岛,不亦快哉!我始终树立“多干事才能快提高,干大事才有大作为”的思想,珍惜每一次写作机会,主动揽活干,在写作中锻炼笔力。精品佳作巧中求。在写作时,我精心确定写作思路,准确领会领导意图,仔细酝酿打好腹稿,详细拟订写作提纲,力求做到文由心生、笔随意至。为党立言,责任在肩。工作中,我从不“见了材料就躲”,而是尽可能地争取练写机会,积极参与公文写作,勤练“手中笔”。领导们经常交任务、压担子,有时万字文稿,催要火急,经常要“开夜车”,日久便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境界。我先后在乡镇、县检察院、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市委办等单位从事文字工作,独立起草或参与起草公文材料300多份,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新闻稿件和理论文章400多篇,多篇调研文章在省里获奖。
四、多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文章不厌千回改。公文是“三分写,七分改”。修改的过程,就是检验和综合运用写作知识与技巧的过程。写公文虽不像作诗那样讲究韵味,然亦须字斟句酌。我在最初从事公文写作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同“赶鸭子上架”,拿出的稿子,自己看着也不满意,又改不到位,导致负责把关的领导花费很多精力去修改。面对一些修改难度大的文稿,我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能“横眉冷对草稿纸,俯首光啃钢笔帽”。随着时间的推移,写作的实践经验逐渐丰富,文稿送到领导那里“成活率”也越来越高。唐代诗人杜牧有句名言:“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兵卫。”就是说大凡写文章应以立意为主,以气势为辅,以辞彩语句章法为技巧。这对我们很有启迪意义。我在公文修改过程中,主要是围绕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一是检查立意是否深刻;二是检查内容是否全面深刻;三是检查结构是否清晰合理;四是检查语言是否平实庄重;五是检查详略是否得当;六是检查论述是否精辟。同时,我虚心向机关“大手笔”请教,得到高手指点与斧正,寥寥数语,茅塞顿开,稍作修改,大为增色。经过一番摸爬滚打,千锤百炼,自己的公文写作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明显提升。
公文考试内容篇二
1、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同级机关。
2、维护文件的高度严密性是指公文语言结构的严密。
3、公文中的祈使句常常依靠惯用的句式表达。
4、为了维护政令一致,凡下行公文内容涉及其他机关的职权范围时,行文前应与其协商一
致。
5、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的稿本称做
正文。
6、公文区别于其他信息记录的特点是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7、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的公文是会议纪要。
8、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
发。
9、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语。
10、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作急件。
11、决定必须由党、政府领导机关制发。
12、办公室更改电话号码,可用启事公布周知。
13、批复是答复下级请示的文件,是被动发文。
14、规范性公文标题的时间是公文发布的时间。
15、新的规范性公文产生了,对同一事物约束、规范的旧文件应废止旧法。
16、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做比较具体规范的规范性文件,称作办法。
17、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
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公文。
18、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的领导指导性文件,称为指示。
19、非同一系统的任何机关相互行文都使用平行文。
20、根据文件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
21、商洽性文件的主要文种是函。
22、规范性公文的一致性表现在与其他文件、作者权利具有高度统一的一致关系。
23、批办是指对收文应如何办理所作的批示。
24、党政机关的行文关系有上行文 下行文平行文。
25、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其制发必须是法定作者。
26、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是批复。
27、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公文是通告。
28、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与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害的文件,属于机
密文件。
29、
公文考试内容篇三
公文格式要点
1、各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字体,特定要求除外。
2、一般每页排22行,每行28个字。
3、发文字号如“京教办„2014‟1号”中括号为六角括号。
不编虚位如“1号”不编为“01号”。
4、次序数为“
一、”(黑体字); “
(一)”楷体字; “
1、”
(仿宋); “(1)”(仿宋)。
5、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一般右空四字编排。
6、页码:4号半角阿拉伯数字,数字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如“-23-”,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
公文考试内容篇四
1.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13种行政公文;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14种党的主要公文。
2.议案平行文,在行文程序、性质方面具有上行文特征。
3.平急(党)、加急(党)、急件、特急。
4.公文行文规则定义:公文运行过程中应遵循的规矩、要求和原则。
5.行文规则:联合行文机关应是同级机关;党政分开行文。
6.公文主要有两方面的效用:现行执行效用、历史效用。7.公文的作用:颁布法规、指挥管理、交流信息、宣传教育、商洽协调、凭证依据。(颁宣指、交商凭)
8.公文写作要求:准确、简明、质朴、得体。
9.公文的表达方式:叙述、议论、说明。10.结尾三类型:提出要求、展望未来、期复请求。
11.公文文本的内在结构模式:(1)凭-事-断:是党政公文基本的内在结构模式。(2)事-析-断(3)断-事-析:主要是法律文书种的诉讼文书的结构模式。
12.公文主旨:正确、鲜明、集中
13.公文材料要求:真实、切题、典型、新颖。
14.公文语言特点:准确性、简洁性、规范性、庄重性。
15.行政机关公文:命令、公告、通告、议案。
16.党的机关文件: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
17.标题中法规、规章要打书名符号。
18.通知的分类:(1)发布指示、布置工作的通知(2)发布规章(4)转发,批转文件(4)晓谕性通知(5)任免或聘任通知(6)会议通知
19.发布规章的通知组成:发布对象+发布决定+执行要求。被发布的规章附在通知之后,但不作为附件处理,而是正件的组成部分。该公文是复合体公文。
20.任免或聘任:最高可用任免令(命令),其次可用决定,通知使用最广泛。
21.主送机关:公文主要受理机关、承办机关。
22.印发类通知,所发布的规章等名称要出现在标题的主要内容部分,规章要使用书名号。
23.批转和转发文件的公文,所转发的文件内容要出现在标题中,但不一定使用书名号。
24.请示:党政机关都广泛应用的一种上行文。使用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25.请示特点:期复性(望批复)、单一性(一事一请示)、针对性(一事一请示)、时效性。
26.请示分类:请求指示、请求批准
27.请示:主动机关职能有一个,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该用抄送形式。不能送领导个人;不得越级请示,确需越级,要同时抄报给被越过的直接上级机关。
28.请示与报告区别:(1)行文目的不同(2)行文时机不同(3)内容重点不同(4)办理要求不同
29.请示:多用“拟xx”、切勿“决定xx”。
30.报告的特点:(1)单向性:上行文,不需要批复。(2)陈述性(3)事后性:事发之后汇报。
31.报告的类型:(1)工作报告:综合工作报告和专题工作报告(2)情况报告(3)建议报告(4)答复报告(5)报送报告。
32.答复上级机关询问,适用答复报告;答复下级机关询问,适用批复。
33.一个系统内部的平级机关是不相隶属机关。
34.通报:下行文。
35.通报分类: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传达性通报(传达上级重要精神和重要情况)。
36.表彰和批评性通报一般分三部分:(1)主要事实(2)评价分析(3)决定要求。最后提出要求或者号召。
37.批评性通报的正文,一般由缘由概述和评价事实、说明决定、提出希望和要求等四部分组成。
38.会议纪要正文分两部分:(1)会议概况(2)会议的精神和议定事项。
1.公文的特点:(1)公务性(2)规范性(3)法定性(4)程序性(5)政治性(6)权威性
(7)时效性
2.公文的性质作用分类:法规性公文、指挥性公文、知照性公文、报请性公文、记录性公文。
3.公文格式眉首组成部分:公文份数序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
4.主体: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附件、成文时间、公文生效标识、附注。(注意:附注在成文时间之后)
5.版记: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印刷份数、反线。
6.《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了三种公文的特定形式:信函式格式、命令格式、会议纪要格式。
7.公文的印刷格式分:公文用纸格式、公文印装格式。
8.命令: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发布的带有强制性、领导性、指挥性要求的公文。
9.命令特点:强制性、庄严性、权威性、载体性、专用性。
10.命令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发文机关+文种;事由+文种。
11.行政令、奖惩令一般列发文字号,发布令只列令号。
12.命令正文:行令缘由、命令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
13.命令分类:发布令、行政令、奖惩令、任免令。
14.决定的特点:(1)权威性和规定性(2)指导性和全局性(3)稳定性和长远性。
15.决定分类:法规政策性决定、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的决定、奖惩性决定、任免性决定。
16.决定标题,有的需在标题下面加括号注明成文时间。
17.公告特点:公开性、广泛性、庄重性、单一性、限定性。
18.公告标题可以单独由文种“公告”组成。
19.公告正文最大特点:没有主送机关。
20.公告标题中出现发文机关名称的可以不写落款。
21.公告分类:要事性公告、法定性公告、政策性公告、任免性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