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牧草与饲料篇一
饲草饲料的收获 第一节
收获对象 第二节
收获方式 第三节
收获技术 第一节
收获对象
一、籽实收获
二、地上部收获
三、地下部收获
一、籽实收获
籽实饲料是重要的精饲料,主要包括禾谷类和豆类籽实。
禾谷类籽实,如玉米、高粱、燕麦、大麦等,适口性好,是单胃家畜、家禽的基本饲料成分。此类饲料含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淀粉占70%左右,粗蛋白质占6%~10%,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各占3%左右,所含矿物质中磷较多,钙较少。
一、籽实收获
豆类籽实,如大豆(包括黄豆、黑豆、秣食豆)、豌豆、蚕豆、山黧豆及野豌豆等。此类饲料一般含粗蛋白在22%以上,如大豆为33%~45%,是畜、禽优良的蛋白质补充饲料。以收获籽实为目的的收获,采收种子的饲料作物和牧草属于这一类型,如黑麦、玉米、大豆等。
这种收获的特点是有明显的成熟期,一般在籽粒蜡熟末期或完熟期时收获。
二、地上部收获
以收获地上部茎叶为主要目的收获,牧草与青饲料属于此类。
这种收获类型无固定收获期,人们可根据栽培的目的及饲喂家畜的种类等确定收获期。如苜蓿作为牛、羊青干草时应在单位面积可消化总养分产量最高的初花期收获,而作为猪、鸡的蛋白质、维生素补充饲料时则应在现蕾期收获。
三、地下部收获
以获取地下部块茎、块根、直根等营养器官为主要目的的收获,如甘薯、萝卜、马铃薯等饲料作物属于这一类型。这类收获也无固定收获期,但收获期的确定受外界温度等条件的影响,通常在早霜前收获。
第二节
收获方式
一、人工收获
二、机械收获
一、人工收获
人工收获是指从收割到脱粒、晒粒、包装、归仓完全用人工或畜力进行,不用任何机械。饲料作物或牧草作为青饲料或青干草使用时,其刈割、晒草的过程多用人工劳力进行作业。
二、机械收获
机械收获又分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
分段收获是将成熟期的饲料作物或牧草的收割、晾晒、捡拾、脱粒、包装、归仓分段用不同的机器进行,机具简单、轻便、灵活、适宜小面积作业.联合收获是用联合收获机一次完成收获和脱粒等作业,其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损失少,适宜大面积地块应用。
二、机械收获
目前牧草的草产品产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机械化、现代化的草产品产业化从刈割、烘干、压捆或草粉加工全部实现了机器作业;田间干燥的干湿草捆从刈割、翻草、捡拾压捆、湿草捆拉伸膜包被全部机械化作业。
但这些产业化机械投入大,能耗大、成本高,大面积应用尚有一定困难。公司+农户的草品产业化相对比较简单,除了刈割、打捆等必须机器作业外,其余可采用人工劳动,节省了费用和生产成本。第三节
收获技术
一、收获原则
二、收获时期
三、收获方法
一、收获原则
收获时期确定的原则是:兼顾草产品的质量、产量及牧草的再生长。
确定牧草的收获适期,实质上就是在牧草的营养价值和干物质产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一、收获原则
豆科牧草的收获适期为初花期。
禾本科牧草的收获原则与豆科相似,第一茬草在抽穗期收获。
禾本科牧草再生草的收获一般根据牧草的生长量,可在30~40天收获一次,根据牧草的生长情况及牧草的种类,再生草亦可进行放牧利用。
一、收获原则
无论是豆科牧草不是禾本科牧草,适宜的留茬高度,是牧草再生草正常恢复生长的保证,是保证下茬产量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牧草收获时留茬过高影响牧草产量,过低影响再生草的生长。
不同的牧草种类其生长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同,所以牧草收获时留茬高度一定要考虑不同牧草生长点特点,不同牧草刈割时要求留茬高度不同。
一、收获原则
豆科牧草中从根颈萌发新枝条的紫花苜蓿一般留茬高度在4~5㎝。
禾本科牧草中的上繁草,如无芒雀麦、黑麦草、猫尾草、冰草等一般留茬高度在6~8㎝。一些从茎枝腋芽上萌发新枝的百脉根、柱花草等要求留茬高度在20~30㎝。
二、收获时期
确定牧草的收获时期,首先要确定自己生产的草产品的质量标准,然后再根据牧草不同的生育周期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及牧草的产量来确定牧草收获的最适宜的时期。
三、收获方法
牧草的收获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即收割收获方式和用家畜放牧收获方式。刈割方式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有人工刈割和机械刈割。
机械收割因种植规模、调制目的不同,收割机械有所不同。
思考题
1.饲草饲料的收获对象有哪些?
2.机械收获可分为哪两种方式?各有哪些特点?
3.牧草的收获时期应如何确定?指出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适宜收获期。
4.说明确定适宜留茬高度的意义。第二章 青贮饲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青贮饲草饲料原理
第三节 青贮饲草饲料的设施与机械 第四节 青贮饲草饲料原料 第五节 青贮饲草饲料生产工艺 第六节 青贮饲草饲料的利用与管理 第一节
概述
青贮饲料是指经过在青贮容器中的厌氧条件下发酵处理的饲料产品。更确切地说,是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调制保存的青绿多汁饲料。新鲜的或萎蔫的或者是半干的青绿饲料,在密闭条件下利用青贮原料表面上附着的乳酸菌等的发酵作用,或者在外来添加剂的作用下促进或抑制微生物发酵,使青贮ph值下降而保存的饲料叫做青贮饲料。其过程称为青贮(ensilage)。青贮历史
在公元前约1200年的carthage遗址,发现了青贮窖(曾青贮过秸秆)carthage:(北非)迦太基
非洲北部、今突尼斯最为著名的古迹,腓尼基人所建,公元146年被罗马帝国所灭 青贮历史
criesuald(1842)波罗地海农业进展协会学报(trensactions of the batic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griculture)最早记述了青贮制作工艺。
迅速将刚割下的鲜草踏实添满坑,窖一添满就用一层木板或大小恰好的盖将内容物封闭起来,然后上面再盖一层约45cm 厚的土。青贮历史
reihleu 和wurttemberg wochenblatt(德国斯图加特市人,1862年): 发表了一篇青贮生产工艺的报道
后翻译成法文并发表在1870年的法国农业,杂志上(journal dagriculture pratique)青贮历史
goffart(现代青贮实践的主要贡献者,他是一个法国农民)
1877年在青贮玉米试验的基础上,出版了第一本关于青贮的书。
约一年后,英译本出版,并在美国发行,这种新的贮藏技术迅速被美国农民采用。
一、青贮饲草饲料的意义
1.青贮能有效保存青饲料的营养成分 2.青贮饲料适口性好且消化率高 3.青贮饲料的原料来源广 4.青贮饲料保存时间长
5.青贮饲料全年均衡供应青绿多汁饲料
二、青贮饲草饲料的类型
(一)按原料含水量分类
(二)根据原料组成分类
(三)根据形状分类
(四)根据发酵酸分类
(一)按原料含水量分类 1.高水分青贮
一般含水量70%以上。优点为牧草不经晾晒,减少了气候影响和田间损失;容易产生品质差和不稳定的青贮饲料。2.凋萎青贮
原料含水量60%~70%之间。3.半干青贮
低水分青贮
(二)根据原料组成分类 1.单一青贮
单独青贮某一种青贮原料
2.混合青贮
多种原料混合贮存
3.配合青贮
按照家畜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将多种青贮原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贮存
(三)根据形状分类 1.切短青贮 2.整株青贮
(四)根据发酵酸分类 1.乳酸型青贮饲料
乳酸菌起主导发酵作用,乳酸浓度高
2.乙酸型青贮饲料
发酵产物主要是乙酸
3.丁酸型青贮饲料
梭菌发酵后形成丁酸型青贮饲料,这类青贮料呈腐臭味
4.变质青贮饲料
需要氧微生物的生长,堆肥样的劣质青贮饲料
第二节
青贮饲草饲料的原理
一、青贮中主要微生物及其作用
二、青贮的发酵过程
三、青贮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与损失
四、青贮料制作时的条件
一、青贮中主要微生物及其作用 乳酸菌
好气性细菌 酪酸菌 酵母菌
霉菌(丝状菌)
乳酸菌
厌氧或微需氧 革兰氏阳性
非孢子型有机体
发酵糖成为乳酸
青贮中的乳酸菌是在原料中附着的或在收获过程中机械上附着的乳酸菌被带入青贮窖内,并且在短时间内繁殖起来的。
乳酸菌根据其细胞形态可分为杆菌和球菌。
根据其葡萄糖的发酵形式可分为同质型和异质型。同质发酵型
c6h12o6+2adp →2ch3chohcooh+2atp
c5h10o5+2adp →ch3chohcooh+ch3cooh+2atp 异质发酵型
c6h12o6(葡)+adp →ch3chohcooh+c2h5oh+co2+atp
3c6h12o6(果)+h2o+2adp →ch3chohcooh+2c6h14o6+ch3cooh+co2+2atp
c6h12o6(葡)+ 2c6h12o6(果)+h2o+2adp →ch3chohcooh+ch3cooh+2c6h14o6+co2+2atp
乳酸菌的种类不同而产生d型、l型或者dl型乳酸异构体,大部分乳酸菌产生dl型乳酸。
青贮乳酸菌的种类和乳酸旋光性
在青贮发酵初期青贮窖内空气尚存的情况下,好氧细菌可以大量繁殖。这一时期好氧细菌与兼性厌氧细菌同时在青贮饲料中存在,这些微生物是以孢子形态存在的菌类,具有较强的耐热特性。
好氧细菌分解青贮材料中的糖分,它的增殖将减少乳酸菌的营养源。乙酸菌
c6h12o6
→
2c2h5oh+2co2 c2h5oh+o2
→
ch3cooh+h2o 酪酸菌又称梭状芽孢杆菌,简称梭菌,导致青贮品质劣化。
酪酸菌分解糖和乳酸生成丁酸,同时分解氨基酸生成胺和氨气。丁酸、高级脂肪酸和胺是造成青贮饲料恶臭的原因。贮藏中的重要酪酸菌
植物体上附着的酪酸菌数极少,青贮饲料中的酪酸菌来源于材料上粘附的土壤。
酪酸菌多在青贮贮藏后期增殖,高温贮藏、材料的干物质含量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缓冲能高以及青贮窖密封迟延等不利条件可助长酪酸菌增殖。
酪酸菌生长的最适ph是7.0~7.4,不耐酸;在低水分条件下生长受阻;最适生长温度37℃。针对以上性质,可相应采取青贮措施抑制丁酸发酵的形成。
促进乳酸发酵及直接添加酸类物质降低ph;对原料草进行半干处理,降低原料水分含量,是抑制酪酸菌增殖的有效青贮技术措施。
青贮饲料开封后,诱发青贮饲料的二次发酵。
青贮窖开启后,饲料表面暴露在空气中,酵母和丝状菌急剧增殖,诱发二次发酵,导致青贮饲料温度上升,营养价值下降。其中某些菌种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毒素,动物采食后可能对生产性能和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青贮原料中cryptococcus属(隐球酵母属)、rhodotorula属(蔷薇色酵母属)等无孢子酵母很多,但在装填后减少;在青贮过程结束时,saccharomyces属(酵母属)、hansenula属(汉森酵母属)等有孢子酵母多。
酵母在有氧条件和厌氧条件下均能生存,分别有发酵糖的菌种和转化乳酸的菌种。在青贮饲料贮藏过程中增殖的酵母,大部分菌种能在ph3.5~6.5范围内生存,对低水分状态也有耐
性。
作为营养源,在厌氧条件下由糖获得能量,在有氧条件下由乳酸、乙酸及其他有机酸获得。因此,保持厌氧状态贮藏的青贮饲料,酵母所需营养源是糖,剩余糖类较多的青贮饲料,酵母菌多。
青贮原料中存在大量的fusarium属(镰刀菌属)、alternaria属(链格孢属)等丝状菌;在青贮发酵完毕后,aspergillus属(曲霉属)、penicillium属(青霉属)等数量大。
丝状菌和酵母一样,也是导致二次发酵的诱发菌,增殖时期比酵母更晚。丝状菌的大部分菌种最适ph是5,并对低水分耐受性强。
其营养来源,除分解糖和乳酸外,也能够加水分解纤维素和其他细胞壁成分。
青贮发酵过程
二、青贮的发酵过程
(一)植物呼吸期
(二)好气性细菌繁殖期
(三)乳酸发酵期
(四)发酵稳定期
(五)酪酸发酵期
(一)植物呼吸期
刚收割的青绿植株中的细胞并未立即死亡,仍有生命活动。
青贮原料切碎装窖密封之后,因青贮容器中仍有空气存在,所以青贮初期植物细胞将利用容器内残留的氧气,而继续进行呼吸代谢作用,氧化分解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产生co2、h2o和热量。
该过程一直持续到窖内o2被耗尽而形成厌氧状态为止。c6h12o6 +
6o2
→
6co2 +
h2o +2.816mj 适量的热有利于乳酸发酵.但如果青贮容器内残留的氧气过多时,植物细胞呼吸期延长,即引起糖原的过多消耗而影响乳酸发酵,同时也导致青贮容器内温度升高,加大各种营养成分的损失。
为此,在制作青贮饲料时,踩实压紧,排除青贮料间隙中的空气,减少氧化损失,对促进乳酸发酵和减少养分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好气性细菌繁殖期
好气性微生物有好气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
青贮后最初几天,由于窖内尚存氧气,加上植物细胞受机械切割,压榨而排出汁液,内含丰富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等养分,此时好气性微生物开始了强烈活动、繁殖,分解蛋白质和糖类而产生氨基酸、乳酸和醋酸等物质。
另外在植物体本身的蛋白分解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且进一步脱羟基后产生氨化物与co2。蛋白分解酶的活性即使达到厌氧状态也并不能立即丧失,而一直持续到青贮料ph值降至4.0以下为止。
第一和第二阶段大约为1~3天,从营养保存和有效发酵的角度考虑,这两个阶段越短越好,如果过长时,对其后的乳酸发酵会不利。
(三)乳酸发酵期
好气性微生物停止活动,经过3天左右的植物细胞呼吸作用和好气性微生物活动,o2耗尽而产生co2,窖内形成厌氧状态,这时就开始植物分子间的呼吸(厌氧呼吸)和强烈的乳酸发酵。
植物分子间呼吸主要是在细胞内酶作用下消耗体内o2而产生co2、h2o和有机酸,同时放热。乳酸菌迅速繁殖,分解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而产生大量乳酸,迅速降低ph值,致使腐
败细菌、酪酸菌等活动受抑、停止,甚至死亡。同型乳酸发酵将葡萄糖或果糖分解为乳酸,异型乳酸发酵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乙醇、co2,将果糖分解为乳酸、甘露醇、醋酸、co2,将五碳糖分解为乳酸、醋酸。一般乳酸发酵大约在原料装入之后4~6天。
一般发酵初期以球菌繁殖为主,随着ph值的下降其繁殖能力减弱,接着耐酸的乳酸菌的繁殖占主导地位,进一步降低ph值。
(四)发酵稳定期
经过旺盛的乳酸发酵,乳酸生成量达到新鲜物的1.0%~1.5%(若含水量80%的情况下,相当于干物质中的5.0%~7.5%),当ph值降至4.2以下时,就会抑制不良细菌的繁殖,使青贮发酵进入稳定状态。
如果原料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充足,并且能保证厌氧条件,乳酸生成量一般能达到原料的1.0%~1.5%,而且ph值迅速降至4.0以下。
(五)酪酸发酵期
若青贮原料、调制方法和青贮设施能满足条件,就能保证青贮饲料品质的稳定性。否则,乳酸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乳酸转化为酪酸,并且蛋白质和氨基酸也分解成氨类物质,导致ph值升高,青贮品质下降。通常这种变化在原料被装填后30天左右发生。引起酪酸发酵的主因是酪酸菌的繁殖,该菌能够使糖类和乳酸转化成酪酸。若大量产生酪酸时,青贮料不仅有腐臭味,而且引起大量养分的损失。酪酸菌的繁殖也引起蛋白质的分解而产生大量的氨和胺类物质。
这些物质和酪酸一起引起青贮料腐败,饲喂奶牛时易导致产奶量的下降,并且发生痢疾和乳房炎等疾病。
(一)青贮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
正常青贮时,青贮原料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大部分转化为乳酸、乙酸、琥珀酸以及醇类等,其中主要为乳酸,同时放出少量热量。
同型乳酸发酵过程中碳水化合物转化为乳酸是非氧化分解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能量损失较少。乙酸主要是由乙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生成的,产生的时间比乳酸早,一旦酸度提高,厌气状态形成后,醋酸菌等活动受到抑制,乙酸的生成量也就减少。当乙酸浓度高时,呈游离状态;浓度低时,与盐基结合成乙酸盐。
梭菌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生成丁酸、胺、氨和二氧化碳等。纤维素保持不变,脂肪变化不大。
青贮饲料中蛋白的变化,与ph的高低密切相关。当ph小于4.4时,蛋白质因植物细胞酶的作用部分分解成搭配较稳定,损失极少。当ph大于4.4时,由于腐败菌的活动氨基酸便分解为氨、硫化氢和胺类等,使蛋白质受损失。
(二)营养物质损失数量的估测
青贮损失一般在10%~15%之间。如采取一切措施防止损失,青贮饲料总能量损失可下降至10%以下;而措施不当则超过15%以上。
田间损失:青贮饲料在田间凋萎期的损失可分为3种,即机械损失、生化损失和淋雨损失。机械损失:主要由于收获、晾晒和运输过程中枝叶的损失引起。与天气、作业机械和牧草含水量有关。
生化损失:原料收获后本身呼吸和其他酶反应引起。
淋雨损失:晾晒期间遭雨淋而造成的损失。与降水量大小及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
发酵损失:发酵造成的损失,取决于被发酵的养分和有关的微生物。因为有几种发酵产物比原料发酵底物的总能量高。故发酵期间的干物质损失大于能量损失。
渗出液损失:青贮饲料渗出液中含有营养价值高的可消化组分,如可溶性糖、有机酸、矿
物质和可溶性含氮化合物。故产生大量渗出液会降低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牧草干物质含量是影响青贮饲料渗出液量的最重要因素。氧化损失是指牧草在好气过程中的损失。青贮初期好气阶段残余呼吸所造成的损失与牧草装填过程中的空气渗入量有关。从青贮设备的顶部和周边渗入空气造成的氧化损失与青贮设备的密封效果有关。
如牧草青贮时,用塑料薄膜覆盖于青贮设施的表面并压上适当重物,表面氧化损失可以避免。例如在青贮窖的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并压上12.5㎝厚的土层,则几乎消除了表面氧化损失。只是在薄膜边缘处有极少量的腐烂变质物产生。取用青贮饲料时,开启青贮设备也会导致干物质损失。
四、青贮料制作时的条件:
适宜的含糖量;水分含量适中;原料切短
第四节 青贮饲草饲料原料
一、禾谷类作物
禾谷类作物是目前我国专门种植作为青贮原料的是主要作物。
玉米产量高,干物质及可消化有机质含量也较高。富含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主要组分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易为乳酸菌发酵而生成乳酸,故青贮容易成功。高粱、苏丹草、大麦、燕麦和黑麦等。
二、禾本科牧草
禾本科牧草主要用于青贮的有多花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猫尾草、象草、羊茅属牧草等。
禾本科牧草富含可溶性糖,也易于青贮。葡萄糖化酶和果糖化酶是它两种最重要的两种单糖,蔗糖含量比单糖高,果聚糖是唯一能溶于冷水并可作为发酵底物的重要多糖。
三、豆科牧草
紫花苜蓿、红三叶、白三叶、红豆草、蚕豆等因水溶性糖含量低,多糖以淀粉为主。大多数乳酸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故发酵时梭菌占优势而容易导致丁酸发酵型青贮饲料。
采用青贮前晾晒、与禾本科植物等混贮和使用添加剂等技术,可以避免或抑制梭菌的发酵而制成优质豆科牧草青贮。
四、其他青贮原料
大多饲用植物及各种副产品都可作为青贮原料。
向日葵、马铃薯、甜菜茎叶和制糖后的副产品、甘蓝、瓜果和糟渣等。
第五节
青贮饲草饲料生产工艺
一、常规青贮生产工艺
二、半干青贮技术
三、草捆青贮
四、添加剂青贮
二、半干青贮技术
半干青贮又叫低水分青贮,含水量在45%~60%之间。半干青贮调制技术主要在牧草尤其是豆科牧草上应用。
二、半干青贮技术
(一)半干青贮饲料的特点
(二)半干青贮的基本原理
(三)半干青贮的发酵过程
(四)牧草半干青贮技术要点
二、半干青贮技术
(一)半干青贮饲料的特点 1.发酵品质良好
2.半干青贮饲料的可消化营养物质含量高从而可提高家畜生产性能 3.家畜对半干青贮饲料的干物质摄取量大
4.半干青贮饲料的利用效率比高水分青贮饲料高 5.可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流失 6.运输效率高
(二)半干青贮的基本原理
青贮原料收割后,经风干晾晒,含水量降至45%~60%之间,此时①植物细胞汁液渗透压增加,原生质水势达﹣54~﹣60pa,接近于生理干旱状态。好气性霉菌和腐败菌的活动受到抑制。加之②高度厌氧,就阻止了喜高水分的梭菌的活动,阻碍了酪酸的产生和蛋白质的分解。
其结果是在有机酸形成量少和ph值相对较高条件下也能获得品质优良的青贮饲料。尽管水分含量低也使乳酸菌发酵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与其他微生物活动受到更强烈的抑制作用相比较,乳酸发酵仍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并且乳酸占总酸中比例表现绝对优势。由于产生的酸少,ph值很难达到在高水分青贮的水平,所以通常对发酵考虑比普通青贮少。
(三)半干青贮的发酵过程 1.好气性发酵期
好气性发酵时间长,温度高,co2形成慢,浓度低。
2.半干青贮乳酸发酵期
繁殖缓慢,乳酸生成量只有常规青贮的一半。3.发酵稳定期
降低原料水分,创造和保持厌氧条件,抑制酪酸菌繁殖
三、草捆青贮
(一)草捆青贮的优点
1.在翻晒、打捆、收集和搬运等作业中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节省25%~40%的作业时间;
2.改善一系列的作业效率,减少牧草收获时的损失; 3.根据天气状况可以自由更换作业体系。4 .不需要特殊设施(青贮塔、青贮窖等)。
(二)草捆青贮的调制方法 袋装草捆青贮 草捆堆状青贮 拉伸膜裹包青贮
四、添加剂青贮
(一)发酵促进剂
(二)发酵抑制剂
(三)好气性变质抑制剂
(四)营养性添加剂
(一)发酵促进剂 乳酸菌制剂
酶制剂
糖类和富含糖分的饲料
乳酸菌制剂
调制青贮的专用乳酸菌添加剂应具备如下特点:
(1)生长旺盛,在与其它微生物的竞争中占主导地位;(2)具有同型发酵途径,以便使六碳糖产生最多的乳酸;(3)具有耐酸性,尽快使ph值降至4.0以下;
(4)能使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果聚糖发酵,则戊糖发酵更好;(5)生长繁殖温度范围广;
(6)在低水分条件下也能生长繁殖。酶制剂
作为青贮添加剂的纤维素分解酶应具备以下条件:(1)添加之后能使青贮早期产生足够的糖分;(2)在ph值4.0~6.5范围内起作用;(3)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活性;(4)对低水分原料也起作用;
(5)在任何生育期收割的原料中都能起作用;(6)能提高青贮饲料营养价值和消化性;(7)不存在蛋白分解活性;
(8)能与其他青贮添加剂相媲美的价格水准,同时能长期保存。糖类和富含糖分的饲料
葡萄糖、糖蜜饲料、谷类米糠类
葡萄糖、谷类和米糠类等的添加量一般分别为1%~2%、5%~10%和5%~10%。糖蜜饲料、谷类和糠类也可以调节含水量,其所含的养分也是家畜营养源。
(二)发酵抑制剂 无机酸
甲酸
甲醛
(三)好气性变质抑制剂 乳酸菌制剂 丙酸 己酸 山梨酸 氨
(四)营养性添加剂
营养性添加剂主要用于改善青贮饲料营养价值,而对青贮发酵一般不起作用。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尿素。
第六节
青贮饲草饲料的利用与管理
一、青贮料的品质检测
二、青贮开窖的时间与青贮饲料的取用
三、青贮料的管理
一、青贮料的品质检测
(一)感官鉴定法
(二)实验室鉴定法
(一)感官鉴定法 香 味 色 质地
(二)实验室鉴定法 ph值
乳酸及其他挥发性脂肪酸 氨态氮
二、青贮开窖的时间与青贮饲料的取用 1.开窖时间
开窖时间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尽可能避开高温或严寒季节。
2.青贮饲料的取用
一旦开窖利用,必须连续取用。
三、青贮料的管理
青贮饲料在管理中主要防止空气的渗入而造成二次发酵。
二次发酵是指青贮成功后,由于开窖或密封不严,或青贮袋(包)破损,致使空气侵入青贮设施内,引起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分解青贮饲料中的糖、乳酸和乙酸,以及蛋白质和氨基酸,并产生热量,使ph升高,品质变坏。所以也称为好气性变质。
三、青贮料的管理
预防二次发酵发生措施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思考题
1.简述青贮饲草饲料的意义
2.青贮饲草饲料可分为哪些类型?
3.青贮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有哪几种?对于青贮发酵品质具有哪些作用? 4.青贮中的乳酸菌一般可如何分类?
5.论述青贮的发酵阶段(变化主因、环境条件、物质变化、时期等)6.简述青贮过程的物质损失
7.常用的青贮设施和机械有哪些? 思考题
8.简述青贮饲草饲料原料来源 9.简述常规青贮的工艺流程 10.简述半干青贮的特点 11.草捆青贮可分为哪三类?
12.青贮添加剂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分类
13.青贮感官鉴定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实验室鉴定常测定的指标有哪些? 14.何谓二次发酵,其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抑制? 第三章 青干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青干草加工机理 第三节 青干草加工工艺 第四节 青干草的贮藏
第五节 青干草的品质检测 第一节
概述
青干草是将草本饲用植物在量质兼优时期收获,经自然或人工干燥使其水分达到安全含水量以下,并能够保持青绿颜色,可长期保存的饲草。
干草调制是把天然草地或人工种植的牧草和饲料作物进行适时收割,晾晒和贮藏的过程。第一节
概述
一、青干草生产的意义
二、青干草的种类
三、影响青干草品质的因素
一、青干草生产的意义
干草能够常年为家畜提供均衡饲料,缓解由于牧草生长季节不平衡而造成的畜牧业生产不稳定性
调制的优质干草饲用价值高,含有家畜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优质干草和草制品可作为商品来销售,且一直是我国草业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质之一
草产品的生产,开辟了配合饲料的原料资源
调制干草方法简便,原料丰富,成本低,又便于长期大量贮藏,在牲畜饲养上有重要作用
可防止各种疾病
二、青干草的种类
(一)按原料来源分类
1.豆科青干草
2.禾谷类青干草
3.混合青干草
4.其他
二、青干草的种类
(二)按干燥方法分类
1.自然干燥青干草 2.人工干燥青干草
三、影响青干草品质的因素
(一)牧草种类
(二)主要牧草种类在青干草中所占的比例
(三)牧草收割时期
(四)干燥方法与干燥时期
(五)自然条件
(六)贮藏条件
(一)牧草种类
由于牧草种类的不同及同一种类的不同品种在营养价值上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制成的干草营养成份含量不同。一般来说,豆科植物青干草的品质好于禾本科植物青干草。
(二)主要牧草种类在青干草中所占的比例
单播人工草地应严格控制杂草含量。混播草地和天然草地,除要降低劣质杂草的含量外,更要控制有毒有害植物的混入。
(三)牧草收割时期
传统的干草生产,片面追求产量而忽略质量。刈割过早,植株含水量高,晾晒时间长,增加营养损失比例。刈割过晚,原料草质量下降,青干草产品品质变差。
(四)干燥方法与干燥时期
不同的干燥方法对青干草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自然干燥的方法牧草失水慢,植物细胞存活时间长,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较多,加之较长的干燥时间,阳光的漂白作用,使牧草品质下降。人工干燥的方法脱水速度快,干燥时间短,营养损失少,牧草品质好。
(五)自然条件
高温高湿可使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增强,加快营养成分的消耗,降低牧草品质。
(六)贮藏条件
由于贮藏条件的不同,牧草营养损失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
遮荫、避雨、地面干燥的贮藏条件,所保存牧草的品质明显好于地面潮湿条件下贮藏的牧草。
第二节 青干草加工机理
一、牧草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
二、牧草刈割后生理生化变化
三、牧草加工过程中养分的损失
一、牧草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
通常鲜草含水量为50%~85%,干草达到能贮藏条件其含水量要降至15%~18%,最高不能超过20%,而干草粉则水分含量为13%~15%。为减少干燥过程中干草的营养物质损失,在牧草刈割后,必须将植物体内的水分快速散失,促进植物细胞快速死亡,减少营养物质分解损失。
一、牧草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
(一)牧草干燥水分散失的规律
(二)影响牧草干燥速度的因素
(一)牧草干燥水分散失的规律
在自然条件下,刈后的牧草散出水分的过程可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植物刈割以后,起初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出很快,在良好的晴天情况下,经5~8小时左右,禾本科牧草含水量降到40%~45%,豆科牧草减少到50%~55%。
这一阶段从牧草植物体内散发的是游离于细胞间隙的自由水,水分散失主要是通过维管系统和细胞间隙到气孔,水分散失速度快而均匀。
散失水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大气含水量和空气流动,所以干燥、晴朗有微风的条件,能促使水分快速散失。
(一)牧草干燥水分散失的规律
第二阶段:禾本科牧草含水量大约降到40%~45%,豆科牧草减少到50%~55%时,从植物体内散水的速度越来越慢。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植物体内散发掉结合水。散水速度变慢的原因是由于水分的散失由第一阶段的蒸腾作用为主,转为以角质层蒸发为主,而角质层有蜡质,阻挡了水分的散失。使牧草含水量由40%~55%降到18%~20%,需1~2昼夜或更长。
(二)影响牧草干燥速度的因素
1.气候条件
2.植物体内、外部散水情况 3.植物体中水分移动阻力 4.牧草各器官的散水强度 气候条件
牧草的干燥是在外界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等因素作用下进行的。牧草干燥过程中,水分的散失主要取决于牧草与大气间水势差的大小。如果空气相对湿度低,二者之间的水势差大,牧草的干燥速度就快。
刈割时期选择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或采取勤翻晒、堆成小堆的办法,均能加速牧草的干燥进程。
植物体内、外部散水情况
牧草的干燥速度,取决于植物体表面水分散发(外部散水)的速度和水分从细胞内部向体表移动(内部散水)的速度。
所以在干燥时,尤其第二阶段,促进外部散水和内部散水协调一致,不让两者脱节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产上采用压裂茎秆和喷洒化学干燥剂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或改变抗蒸发的性能,以减轻水分移动的阻力,加速牧草的干燥速度。植物体中水分移动阻力
在外界气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植物保蓄水分能力越大,干燥速度越慢。一般豆科牧草比禾本科保蓄水分能力强,所以它的干燥速度比禾本科慢。豆科牧草含碳水化合物少,蛋白质多,影响了它的保蓄水分能力的缘故。
幼嫩的植物,纤维素含量低,而蛋白质物质多,保蓄水分能力强,不易干燥,相对枯黄的植物则相反,易干燥。牧草各器官的散水强度
同一植物不同器官,水分散失也不相同,叶片的表面积大,气孔多,水分散失快,而茎秆则水分散失慢。
在干燥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干燥方法,尽量使植物各个部位均匀干燥。
二、牧草刈割后生理生化变化 牧草刈割之后,伴随着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先后要经过两个复杂的过程既牧草凋萎期(或饥饿代谢阶段)和牧草干燥后期(自体溶解阶段)。牧草凋萎期(饥饿代谢阶段)营养物质的变化
牧草刈割后,植物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其生理生化活动(如呼吸、蒸腾等)仍继续进行,但由于水分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中断,细胞的生命活动能依靠分解植物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来进行。
这时牧草植物体内是以异化作用为主的代谢阶段,也称饥饿代谢。
这一阶段养分损失在5%~10%左右,胡萝卜素的损失较少,为了减少营养损失,必须尽快加速细胞死亡。
牧草干燥后期(自体溶解阶段)营养物质的变化
牧草凋萎以后(细胞死亡),植物体内发生的生理过程逐渐被有酶参与作用的生化过程代替,一般常把这种在死亡细胞内进行的物质转化过程称为自体溶解。
还原酶的活动情况和由它引起的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变化,主要受植物体的含水量和空气湿度的影响。
水溶性糖类、含氮化合物的酶解。
牧草在强烈的阳光直射(紫外线的漂白作用)和体内氧化酶的作用下,植物体内所含的胡萝卜素、叶绿素等因光化学作用,大部分被分解破坏。
这个阶段,既要加速降低水分含量,使酶类的活动尽快停止,又要设法尽量减少日光曝晒、露水浸湿和防止叶片、嫩枝等脱落而造成的损失。
牧草干燥过程中养分变化
三、牧草加工过程中养分的损失 1.植物呼吸作用造成的损失 2.机械作用造成的损失 3.光化学作用造成的损失 4.雨淋损失
5.微生物作用引起的损失
6.牧草干燥时营养物质消化率及可消化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植物呼吸作用造成的损失
饲草收获后,植物细胞仍然继续保持呼吸作用,从而使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分解。呼吸作用以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使干物质损失达2%~16%。如果干燥条件好,则呼吸损耗小。当饲草水分含量降低到大约40%以下时,植物的呼吸作用中止。机械作用造成的损失
调制干草过程中(主要指晒制干草),由于植物各部分干燥速度(尤其是豆科牧草)不一致,因此在搂草、翻草、搬运、堆垛等一系列作业中,叶片、嫩茎、花序等细嫩部分易折断、脱落而损失。一般禾本科牧草损失约2%~5%,豆科牧草损失最大,约15%~35%。如苜蓿损失叶片占全重的12%时,其蛋白质的损失约占总蛋白质含量的40%,因叶片中所含的蛋白远远超过茎的含量。
机械作用造成损失的多少与植物种类、刈割时期及干燥技术有关。
为减少机械损失,应适时刈割,在牧草细嫩部不易脱落时及时集成各种草垄或小草堆进行干燥。
干燥的干草进行压捆,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光化学作用造成的损失
晒制干草时,阳光直射的结果是植物体所含的胡萝卜素、叶绿素及维生素c等,均因光化学作用的破坏而损失很多,其损失程度与日晒时间长短和调制方法有关。
据试验,不同的调制方法,干草中保留的胡萝卜素含量不同,刚割下的鲜草为163mg/kg;人工干燥的135mg/kg;暗中干燥的91mg/kg,在散射光(阴干)下干燥的为64mg/kg;在干
草架上干燥的54mg/kg;草堆中干燥的50mg/kg;草垄中干燥的38mg/kg;平摊地面上干燥的仅含22mg/kg。
雨淋损失
晒制干草时,最忌淋雨。雨淋会增大牧草的湿度,延长干燥时间,从而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而造成营养物质的损失。
淋雨对干草造成的破坏作用,主要发生在干草水分下降到
50%以下,细胞死亡以后,这时原生质的渗透性提高,植物体内酶的活动将各种复杂的养分水解成较简单的可溶性养分,它们能自由地通过死亡的原生质薄膜而流失。
营养物质的损失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因叶片上的易溶性营养物质接近叶表面。由于淋湿作用引起的营养物质的损失,远较机械损失大得多。毛野豌豆晒干过程遇雨淋后养分变化(%)微生物作用引起的损失
微生物从空气中与灰尘一起落在植物体表面,但只有在细胞死亡之后才能繁殖起来。死亡的植物体是微生物发育的良好培养基。
微生物在干草上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干草的含水量、气温与大气湿度。细菌活动的最低需水量约为植物体含水量的25%以上(范围25%~40%);气温要求在25~30℃左右(最低0~4℃,最高40~50℃),而当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以上时,即可能导致干草发霉。这种情况多在连雨时发生。
发霉的干草品质降低,水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下降。发霉严重时,脂肪含量下降,含氮物质总量也显著下降,蛋白质被分解成一些非蛋白质化合物,如氨、硫化氢、吲哚(有剧毒)等气体和一些有机酸,因此发霉的干草不能饲喂家畜,因其易使家畜患肠胃病或流产等,尤其对马危害更大。
牧草干燥时营养物质消化率及可消化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饲料品质的高低不单是营养物质的多少,更主要的是饲料可消化率的高低。晒制成的干草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均低于原来的青绿牧草。
首先,牧草干燥时,纤维素的消化率下降。这可能是因为果胶类物质中的部分胶体转变为不溶解状态,并沉积到纤维质细胞壁上,使细胞壁加厚。
其次,牧草干燥时易溶性碳水化合物与含氮物质的损失,在总损失量中占较大比重,影响干草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草堆、草垛中干草发热时,有机物质消化率下降较多。如红三叶草,气温为35℃时,一天内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变化不大;当升为45~50℃时,蛋白质消化率降低14%;在压制成的干草捆中,如温度升到53℃,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约18%。人工干燥时,几秒钟或几分钟内就可迅速干燥完毕。在干燥过程中,开始阶段使用800~1000℃的温度;第二阶段使用80~100℃,则牧草的消化率变化不大。
可见牧草在干燥过程中,营养成分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一般情况下牧草在干燥过程中,总营养价值损失20%~30%,饲料单位损失30%~40%,可消化蛋白质损失30%左右。
三、牧草加工过程中养分的损失
在牧草干燥过程中的总损失量里,以机械作用造成的损失为最大,可达15%~20%左右,尤其是豆科干草叶片脱落造成的损失;
其次是呼吸作用消耗造成的损失,约10%~15%; 由于酶的作用造成的损失约5%~10%;
由于雨露等淋洗溶解作用造成的损失则为5%左右。良好天气调制干草的损失 第三节
青干草加工工艺
一、青干草加工时应掌握的原则
二、青干草加工工艺
一、青干草加工时应掌握的原则 1.干燥时间短
2.牧草各部位含水量均匀 3.防止被雨和露水打湿
4.集草、聚堆、压捆等作业,应在植物细嫩部分尚不易折断时进行。
二、青干草加工工艺
(一)自然干燥法
(二)人工干燥法
(一)自然干燥法 1.地面干燥法
2.牧草的草架干燥法 3.发酵干燥法
4.加速田间干燥速度的方法 地面干燥法
此法是当前生产中采用最广泛、最简单的方法。
牧草的草架干燥法
在多雨地区牧草收割时,用地面干燥法调制干草不易成功,可以在专门制造的干草架上进行干草调制,适用于高产天然草场或人工草地。草架主要有独木架、三角架、铁丝长架和棚架。
用干草架进行牧草干燥时,首先把割下的牧草在地面干燥半天或一天,使其含水量降至45%~50%,然后再用草叉将草上架。
在晴天刈割牧草,按着用
1~1.5天的时间使牧草在原地草趟上暴晒和经过翻转在草垄上干燥,使新鲜的牧草凋萎,当水分减少到50%时,再堆成3~6m高的草堆,堆堆时应好好践踏,力求紧实,使凋萎牧草在草堆上发酵6~8周,同时产生高热,而以不超过60~70℃ 为适当。
堆中牧草水分由于受热风蒸发,逐渐干燥成棕色干草。
翻晒
压裂牧草茎秆 化学干燥剂的应用
翻动的目的是把草条翻过来,把干草转移到比较干燥的地面使之增加空气流通。
翻动的原因在于,草条中具有一个干燥梯度,把草条翻过来,可使较湿的部分暴露于大气
中。
移动草条可增强草条通风。
牧草干燥时间的长短,实际上取决于茎秆干燥所需时间。
压裂植物茎,破坏茎的角质层膜和表皮,破坏茎的维管束并使它暴露于空气中,这样水分蒸发速度大为加快,茎的干燥速度大致能跟上叶的干燥速度。
缩短牧草的干燥时间,而且能使植物各部分干燥均匀。
干燥剂改变了牧草角质层的结构或溶解了角质层,促进水分的散失,缩短了田间干燥的时间,降低营养物质的损失。
碳酸钾、碳酸钾 + 长链脂肪酸的混合液、长链脂肪酸甲基酯的乳化液+碳酸钾等制剂喷洒苜蓿。
其原理是上述物质能破坏植物体表面的蜡质层结构、促使植物体内的水分蒸发,加快了干燥速度。
(二)人工干燥法
1.牧草常温鼓风干燥法 2.牧草高温干燥法 牧草常温鼓风干燥法
工艺流程
刈割
晾晒
搂草
集草
打捆
鼓风干燥
禾本科含水量35%~40%
豆科含水量40%~50% 牧草常温鼓风干燥法 吹风机 送风器 通风道
相对湿度低于75% 温度高于15℃
分层堆放,不超5m 草堆温度低于42℃
牧草高温干燥法 牧草烘干机类型 工作性能 分批作业式 连续作业式 干燥介质温度
低温干燥机(入口温度75~260℃,出口温度25~100℃)高温干燥机(入口温度400~600℃,出口温度60~140℃)烘干温度
牧草本身温度不超过35℃。牧草营养损失少
干燥过程
预热阶段
等速干燥阶段 降速干燥阶段 冷却阶段
牧草经热风炉进入干燥机,由于高温热风的作用迫使牧草从常温升至湿球温度(水分蒸发时的温度),物料水分几乎没有变化,空气温度稍有降低,其放出的热量主要用于物料的预热。
干燥速率为恒值,在此阶段由于物料内部水分扩散速率大于表面水分汽化速率,物料表面始终存在一层自由水,热空气传给物料的热量等于汽化所需的热量。物料表面的温度始终保持为空气的湿球温度,空气温度不断降低。
物料内部水分扩散速率小于表面水分汽化速率,物料表面没有足够的水分,故干燥速率降低。空气传给物料的热量大于水分汽化消耗热量,物料表面温度不断升高,空气温度进一步降低。如果物料温度达到绝干程度,物料温度将于热风温度一致。
物料水分较上段稍有降低,物料温度降至高于常温58ºc。冷却风温从常温逐渐上升到物料出口处接近与物料等温。
干燥过程
烘干机的工作状态取决于原料种类、水分含量、进料速度、滚筒转速、燃料和空气的消耗量等。
机组进料应连续进行,不得频繁更换原料种类或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收获的牧草,以免对整个工艺流程和成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为获取优质产品,干燥机出口温度不宜超过65℃,干草含水量不低于9%。
三、青干草加工机械
收割机 刈割压扁机 草垄翻晒机 打捆机械
草捆捡拾装卸机械
第四节
干草贮藏
一、干草水分含量的判断
二、青干草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三、散青干草贮藏
四、打捆青干草贮藏
五、青干草添加剂贮藏
六、干草贮藏注意事项
一、干草水分含量的判断
含水分15%~16%的干草,紧握发出沙沙声和破裂声(但叶片丰富的低矮牧草不能发出沙沙声),将草束搓拧或折曲时草茎易折断,拧成的草辫松手后几乎全部迅速散开,叶片干而卷。禾本科草茎节干燥,呈深棕色或褐色。
含水分17%~18%的干草,握紧或搓揉时无干裂声,只有沙沙声。松手后干草束散开缓慢
且不完全。叶卷曲,当弯折茎的上部时,放手后仍保持不断。这样的干草可以堆藏。
一、干草水分含量的判断
含水分19%~20%的干草,紧握草束时,不发出清楚的声音,容易拧成紧实而柔韧的草辫,搓拧或弯曲时保持不断。不适于堆垛贮藏。
含水分23%~25%的干草搓揉没有沙沙声,搓揉成草束时不易散开。手插入干草有凉的感觉。这样的干草不能堆垛保藏,有条件时,可堆放在干草棚或草库中通风干燥。
二、青干草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在干草贮藏10h后,草堆发酵开始,温度逐渐上升。草堆内温度升高主要是微生物活动造成的。
不够贮藏条件的干草,贮藏后温度逐渐上升,如果温度超过适当界限,干草中的营养物质就会大量消耗,消化率降低。
温度上升到130℃时干草焦化,颜色发褐;上升到150℃时,如有空气接触,会引起自燃而起火。
二、青干草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草垛中温度过高的现象往往出现在干草贮藏初期,在贮藏一周后,如发现草垛温度过高,应拆开草垛散温,使干草重新干燥。
草垛中温度增高引起的营养物质损失,主要是糖类分解为co2和h2o,其次是蛋白质分解为氨化物。
三、散青干草贮藏
15%~18%的干草可堆藏 可露天堆垛或草棚堆藏 露天堆垛有长方形或圆形垛 露天堆垛地面处理 垛底挖排水沟 中部隆起 垛顶压紧
四、打捆青干草贮藏
干草捆体积小,密度大,便于贮藏,一般露天堆垛,顶部加防护层或贮藏于干草棚中。
草捆有圆形和方形等。
可减少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
五、青干草添加剂贮藏
使用前提
湿润地区 雨季
叶片易脱落的豆科牧草
防腐剂的特点
对家畜无毒
具有轻微的挥发性 在干草中分布均匀。
(一)氨水处理
(二)尿素处理
(三)有机酸处理
(四)微生物防腐剂处理
(一)氨水处理
氨和铵类化合物能减少微生物活动。
氨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和挥发性,对半干草的防腐效果较好。
刈割后,晾晒至含水量35%~40%打捆,并加入25%的氨水,堆垛后用塑料膜覆盖密封。氨水用量为干草重的1%~3%。
处理时间根据温度而异,25℃时,至少处理21d。
(一)氨水处理
用氨水处理半干豆科牧草后,可减少营养物质损失,与通风干燥相比,粗蛋白质含量提高8%~10%,胡萝卜素提高30%,干草的消化率提高10%。
用3%的无水氨处理含水量40%的多年生黑麦草,贮藏20周后其体外消化率为65.1%,而未处理者为56.1%。
(二)尿素处理
尿素通过脲酶作用在半干草贮藏过程中提供氨,其操作容易。高水分干草上存在足够的脲酶,使尿素迅速分解为氨。
添加尿素与对照(无任何添加)相比草捆中减少了一半真菌,降低了草捆的温度,提高了牧草的适口性和消化率。
(三)有机酸处理
有机酸能有效防止高水分(25%~30%)干草的发霉和变质,并减少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失。丙酸、醋酸等有机酸具有阻止高水分干草表面霉菌的活动和降低草捆温度的效应。
对于含水量为20%~25%的小方捆来说,有机酸的用量应为0.5%~1.0%,含水量为25%~30%的小方捆,使用量不低于1.5%。
(四)微生物防腐剂处理
专用于紫花苜蓿半干草的微生物防腐剂。
其微生物是从天然抵抗发热和霉菌的高水分苜蓿干草上分离出来的短小芽孢杆菌菌株。应用于苜蓿干草,在空气存在的条件下,能够有效地与干草捆中的其它腐败微生物进行竞争,从而抑制其他腐败细菌的活动。
五、干草贮藏注意事项
防止垛顶塌陷漏雨
防止垛基受潮
防止干草过度发酵与自燃
减少胡萝卜素的损失
第五节
青干草的品质检测
一、感官方面
二、营养物质成分
一、感官方面
刈割时期 颜色气味 叶片含量 牧草形态 牧草组分 含水量 病虫害情况
二、营养物质成分
青干草的品质应根据消化率及营养成分含量来评定,其中粗蛋白质、胡萝卜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是青干草品质的重要指标。
评定干草的品质,许多国家都制订有统一的标准,并根据标准划分干草等级。
思考题
1.简述青干草生产的意义 2.青干草可分为哪些种类?
3.影响青干草品质的因素有哪些? 4.影响牧草干燥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5.牧草加工过程中的养分损失来源于哪些方面? 6.青干草加工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思考题
7.自然干燥可采用哪些方法? 8.如何加快牧草田间干燥速度? 9.简述常用的人工干燥法
10.青干草加工常用到哪些机械? 11.青干草贮藏常采用哪些添加剂?
12.青干草的感官鉴定依据哪些方面进行?
第四章
草粉 第四章
草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草粉加工的原料 第三节
草粉加工工艺 第四节
草粉的贮藏
第五节
草粉的品质检测
第一节
概述
一、草粉加工的意义
二、草粉的饲用价值
一、草粉加工的意义
将适时刈割的牧草经快速干燥后,粉碎而成的青绿状粉末即草粉。
草粉是比较经济的蛋白质、维生素补充饲料。
在美国,每年生产苜蓿草粉190万吨,绝大部分用于配合饲料,配比一般为12%~13%。
一、草粉加工的意义
我国草粉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配、混合饲料中草粉所占的比例较小。
我国饲草资源丰富,其中很多是蛋白质含量丰富的优质牧草,很适宜加工优质草粉。充分利用我国的有利条件,加快发展苜蓿草粉生产,是解决当前蛋白质饲料严重不足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二、草粉的饲用价值
青草粉具有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含量丰富等特点。
含可消化蛋白质为16%~20%,各种氨基酸总量约为6%;青草粉还含有叶黄素、维生素c、k、e、b族、微量元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配合饲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青草粉具有养分齐全、生物学价值高等特点,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二、草粉的饲用价值
蛋鸡饲料中添加3%~5%的优质草粉,可以提高产蛋率,在产蛋鸡配合饲料中加入10%苜蓿草粉,其产蛋率可提高10%,改善蛋黄颜色,增加蛋壳牢固度和色泽。
肉鸡饲料中添加少量草粉,可增加体脂并使皮肤、腿呈现消费者所喜欢的黄色。
第二节
草粉加工的原料
一、草粉原料的要求
二、草粉原料种类
一、草粉原料的要求
草粉原料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保持绿色,茎叶完整; 含水量8%~10%;
无霉变及病虫害,无有毒、有害植物; 牧草的收割期适宜。
二、草粉原料种类
加工优质青干草粉的原料,主要是高产优质的豆科牧草。
不适宜加工青干草粉的有:杂类草、木质化程度较高(10%)和粗纤维含量高于33%的高大粗硬牧草以及水分含量在85%以上的多汁、青嫩饲草。
二、草粉原料种类 紫花苜蓿 沙打旺 红豆草 红三叶
格拉姆柱花草 野生牧草
第三节
草粉加工工艺
一、草粉加工工艺
二、叶粉的生产加工
三、草粉加工机械
一、草粉加工工艺
一、草粉加工工艺 粉碎
二、叶粉的生产加工
豆科饲草叶中蛋白质、维生素以及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等营养素的含量比茎高。
叶粉可作为单胃动物高蛋白和维生素补充饲料,或精制后作为食品的原料,或添加到面粉中制成风味食品。
二、叶粉的生产加工
生产叶粉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分离茎和叶。
茎叶分离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脱水分离法 田间分离法
三、草粉加工机械
常见的有锤片式、劲锤式、爪式和对辊式四种。粉碎饲草适用锤片式粉碎机。
第四节
草粉的贮藏
牧草草粉属粉碎性饲料,颗粒较小,比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大,与外界接触面积大。
在贮运过程中,一方面营养物质易于氧化分解而造成损失,另一方面牧草草粉吸湿性比其他饲料大的多,容易吸湿结块,微生物及害虫又易乘机侵染和繁殖。第四节
草粉的贮藏
一、草粉的贮藏方法
二、草粉贮藏的注意事项
一、草粉的贮藏方法 低温密闭贮藏 干燥低温贮藏 其他贮存法
利用密闭容器换气贮藏 添加抗氧化剂和防腐剂贮藏 低温密闭贮藏
许多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只有低温密闭的条件下,才能大大减少牧草草粉中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损失。
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可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低温密闭贮藏。干燥低温贮藏
牧草草粉安全贮藏的含水量在13%~14%时,要求温度在15℃以下; 含水量在15%左右时,相应的温度为10℃以下。
其他贮存法
利用密闭容器换气贮藏
将草粉置于密闭容器内,借助气体发生器和供气管道系统,把容器内的空气改变为下列成分:氮气85%~89%,二氧化碳10%~12%,氧气1%~3%。
添加抗氧化剂和防腐剂贮藏
草粉易因氧化而变质,影响适口性,降低质量。添加抗氧化剂和防腐剂可防止草粉的变质。抗氧化剂有乙氧喹、丁羟甲苯、丁羟甲基苯,防腐剂有丙酸钙、丙酸铜、丙酸等。
二、草粉贮藏的注意事项 草粉库的要求
草粉包装和堆放的要求 草粉库的要求
贮藏青草粉、碎干草的库房,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应保持干燥、凉爽、避光、通风,注意防火、防潮、灭鼠及避免其他酸、碱、农药造成污
染。
草粉包装和堆放的要求
贮藏草粉的草粉袋以坚固的麻袋或编织袋为好。要特别注意贮存环境的通风,以防吸潮。
单件包装重量以50kg为宜,以便于人力搬运及喂饲。
一般库房内堆放草粉袋时,按两袋一行的排放形式,堆码成高2m的长方形垛。
第五节
草粉的品质检测
一、感官鉴定
二、营养成分
三、质量等级评定
一、感官鉴定
形状:有粉状、颗粒状,无变质、结块等。色泽:暗绿色、绿色或淡绿色。气味:具有草香味,无发霉及异味。
杂物:青草粉中不允许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得混入其它物质(若加入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时,应说明所添加的成分与剂量)。
二、营养成分
青草粉的质量与营养成分,依调制方法不同而差异较大。
苜蓿草粉按调制方法,可分为日晒苜蓿草粉和烘干苜蓿草粉等。
苜蓿草粉的一般成分
苜蓿草粉能量和可消化蛋白质含量
三、质量等级评定
草粉以含水量、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及胡萝卜素的含量,作为控制质量的主要指标,按含量划分等级。
含水量一般不得超过10%,但在我国北方的雨季和南方地区,含水量往往超过10%,但不得超过13%。
美国苜蓿草粉标准
美国苜蓿草粉标准 我国苜蓿草粉标准
思考题
1.简述草粉生产的意义和饲用价值 2.草粉原料可分为哪些种类? 3.简述草粉的加工工艺流程 4.简述牧草茎叶分离的方法 5.简述草粉的贮藏方法
6.草粉感官鉴定包括哪些内容? 7.草粉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第五章
叶蛋白 第五章
叶蛋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叶蛋白加工工艺 第三节 叶蛋白饲用价值 第四节 叶蛋白副产品的利用 第五节 苜蓿叶蛋白深加工
第六节 叶蛋白加工设备与工厂化生产 第一节
概述
一、叶蛋白饲料的概念
二、叶蛋白饲料的研究概况
三、叶蛋白饲料的需求和发展潜力
一、叶蛋白饲料的概念
叶蛋白:又称绿色蛋白浓缩物(leaf protein concentrates 简称lpc),是将新鲜牧草或其它青绿植物切碎压榨后,从其汁液中分离出的粗蛋白质产品。
一、叶蛋白饲料的概念
叶蛋白可分为两类:固态蛋白和可溶性蛋白。
固态蛋白:存在于经粉碎、压榨后分离出的绿色沉淀中,主要包括不溶性的叶绿体及线粒体构造蛋白、核蛋白、细胞壁蛋白,一般难溶于水;
可溶性蛋白:存在于经离心分离出上清液中,包括细胞质蛋白、线粒体蛋白的可溶性部分以及叶绿体基质蛋白。
一、叶蛋白饲料的概念
目前能够提取出来的叶蛋白是可溶性蛋白的凝聚物。
可溶性蛋白质可以进一步分为大分子质量和小分子质量两种。
前者经分析确认是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相对分子质量为52万~56万,仅存在于含有叶绿素的组织中。
后者是由脱氢酶、过氧化物酶组成的蛋白复合体。叶蛋白主要由细胞质蛋白和叶绿体基质蛋白组成。
二、叶蛋白饲料的研究概况
1773年,当时roulle用酒精从绿色植物中分离出了有色絮状凝集物,即为叶蛋白。
1936-1939年,教授为首,开始对叶蛋白饲料的研究,并于1964年在英国建立了全球性叶蛋白研究室。
这个时期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解决人们生存所需的食物而进行的,因此,在叶蛋白的提取研究和叶蛋白的食用研究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是叶蛋白研究的第一个高潮。
二、叶蛋白饲料的研究概况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性的人口发展速度过快,人口数量的激剧增加,世界性的蛋白供应紧缺,大豆、鱼粉等价格猛涨,叶蛋白的研究再次掀起高潮。
叶蛋白引起了美国、英国、法国、前苏联、意大利、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捷克斯洛伐克、菲律宾、波兰、匈牙利、西班牙、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的重视,这些国家都先后大规模地开展了叶蛋白的研究开发工作。
二、叶蛋
牧草与饲料篇二
沭阳县卓天花卉园艺场
种植牧草要注意什么
近年来,随着种草热在全国的兴起,种草养畜已成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种草面积不断扩大,草食畜禽迅速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牧草种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如何种好草、养好畜,还存在着较多的误区,现简要谈一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牧草种子的选择与处理问题
牧草种子的选择与处理的好坏是牧草种植成功与否的前提,应注意以下几点:
1、牧草种子应选择二级以上的合格种子,不用发霉、变质的种子。
2、播种前清除杂质、不饱满的种子及杂草种子。
3、播种前将种子摊开后在阳光下晒2-3天,促进种子的后熟,打破牧草种子的休眠,提高发芽率。
4、用温水浸种,使种子充分吸收水分,加快种子萌发催芽。
5、用农药拌种既能防止鸟类与地下害虫吞食牧草种子,又能防止部分牧草的疾病(如禾本科牧草的黑粉病、黑穗病)。
6、部分豆科类硬实种子(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由于种皮外有一层排列坚密的长柱状大石细胞,水分不易浸入,必须擦破种皮,以提高发芽率。
7、初次种植豆科类牧草必须接种专用的根瘤菌能提高牧草的产量。
二、牧草种植地块的选择问题
牧草种植与农作物一样不是什么地都能种植,对地块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一是土地的酸碱性必须与牧草的生物学特性相一致。如紫花苜蓿需偏碱的土地,过酸的土壤不能种植;二是不能利用积水的低洼田块。大部分牧草不耐湿,如地块过低,下雨后积水易出现烂根死苗现象,因此地势稍低的地块必须开挖好排水沟,雨天及时清理田间积水,防止湿害。
三、牧草的播种时间问题
确定适宜的牧草播种时期,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牧草的类型,该牧草是冷季型牧草还是暧季型牧草,一般籽粒苋、苦买菜、美洲狼尾草、宁杂3、4号狼尾草只能春播,春播的牧草在地温达到10℃以上时,长江以南地区在4月初,黄淮地区在4月中旬,黄河以北地区在4月中下旬即可播种。多花黑麦草、冬牧70黑麦、苕子、草木樨只适合秋播,黄河以南地区适宜时间为9月份。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沭阳县卓天花卉园艺场
紫花苜蓿、红三叶、白三叶既可春播,也可秋播。二是气候因素,牧草播种应避开连续阴雨天气及干旱季节,最好在停止下雨后第二天进行播种。
四、畜禽常见牧草供应的搭配及饲喂量问题
不是随便种植什么牧草畜禽都喜食,为保证种植的牧草适宜畜禽的口味及满足一年四季供应牧草,根据牧草种植时间及适口性问题,常见的牧草种植搭配模式如下:
鹅、猪:
a、八月老/菊苣+多花黑麦草;
b、籽粒苋+多花黑麦草;
c、八月老/菊苣+冬麦70黑麦;
牛、羊、兔、鹿:
a、杂交狼尾草+紫花苜蓿
b、杂交苏丹草+多花黑麦草
c、串叶松香草+冬麦70黑麦
d、俄罗斯饲料菜+鲁梅克斯
另外,畜禽青饲料的饲喂量与畜禽活体重呈高度正相关,体重大的家畜牛羊鹿青饲料需要量大,兔、鹅需要量小,一般产奶牛50-60公斤/日、育成牛30公斤/日、猪5公斤/日、山羊7-8公斤/日、绵羊9公斤/日、兔2公斤/日、鹅2.3公斤/日、鸡0.1公斤/日、鹿10公斤/日。
沭阳县卓天花卉园艺场
五、牧草的营养价值问题
高产优质的牧草一般含粗蛋白、矿物质丰富,含多种维生素,纤维素含量少,所以牧草一般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一些未知的营养因子,但能量一般达不到机体的要求,故不能完全用牧草作为畜禽的日粮,而必须补充精料,满足能量需求;另外,由于各种牧草的营养含量各有特点,最好种植几种牧草混合食用,以达到营养上的互补与平衡。
六、牧草的刈割利用问题
不同生育时期的牧草产量不同,质量也有很大差异,一般随着生长阶段的延长,牧草的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而畜禽不易消化的粗纤维则显着增加。牧草刈割时期一般根据饲喂对象和需要来确定,同时考虑牧草本身的生长情况,刈割太早,产量低,不利再生,刈割晚,草质粗老,营养下降。确定最适刈割期,即不能单独纯根据产量,也不能只看质量,而应把两者结合起来。一般刈割利用的时间,豆科牧草为现蕾至初花期,禾本科牧草在初穗期,这样既有较高的产量,同时营养也较丰富。但在饲喂兔禽鱼时,则多在花前或抽穗前刈割利用。还有一点应注意,不能过分刈割和过多刈割。过分刈割:就是牧草刈割时留荐太低,如同刮地皮一样刈割利用,破坏了牧草的生长点,不利于牧草的再生;过多刈割:增加了牧草的刈割次数,这样所造成的后果必然导致牧草地的衰退。正确的刈割一般留茬高度为5-10厘米,刈割次数,作牛、羊饲料,全年刈割4-5次,作兔、禽、鱼的饲料,全年6-8次。
牧草与饲料篇三
牧草栽培及草地学
教 案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科学系草业教研室
伍莲
二00八年2月25日
牧草栽培及草地学教案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研究牧草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就饲草生产本学科的性质而言,属于植物性生产的范畴,在种植业中居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应用而言,饲草生产直接服务于畜牧业,是畜牧生产中所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
课程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技术,深刻揭示牧草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生长发育规律,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丰产潜力,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优质、高产、高效的饲料,并通过科学的加工调制,提高饲草的利用率。
二、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1、牧草的起源、分布和分类;
2、牧草的特征特性;
3、牧草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4、主要牧草的生产性能和栽培技术;
5、牧草的利用途径和加工原理(青贮)。
(二)能力技能方面
1、掌握主要牧草栽培的全程技术;
2、掌握青贮的一般技术和操作方法;
3、掌握饲草料均衡供应技术。
三、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一)使用教材:本课程选用《饲草生产学》(董宽虎主编,第一版)为教材。实验指导书采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草业教研室编写的《牧草栽培及草地学实习指导》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共45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9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
讲授纲要
第一章 绪 论(6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基本概念(1学时)
2、牧草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学时)
3、国内外牧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1学时)
4、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1学时)
5、前景展望(1学时)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饲草的概念
2、了解饲草生产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基本概念
难点:牧草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
五、讲授内容
1、饲草的概念
2、饲草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国内外饲草地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4、饲草生产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5、前景展望
第二章 农学基础
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牧草的生长发育(2学时)
6学时)(第二节 牧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2学时)第三节 牧草生长发育与土壤的关系(1学时)第四节 牧草生长发育与肥料的关系(1学时)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牧草生长发育的生理基础
2、理解牧草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
3、掌握牧草生长发育和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牧草生长发育的规律
难点:牧草生长发育和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
五、讲授内容
第一节 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一、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二、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第二节 牧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一、光照
二、温度
三、水分
四、空气
五、矿质营养元素
第三节 牧草生长发育与土壤的关系
一、土壤组成
二、土壤的主要性状 第四节 牧草生长发育与肥料的关系
一、肥料的种类及特性
二、施肥的原则及方法
第三章 种子与播种(6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牧草种子的特点(2学时)
2、牧草种子的贮藏方法(2学时)
3、牧草种子的播种技术(2学时)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种子的概念和牧草种子的特点
2、种子的品质要求
3、了解一般种子处理方法
4、掌握牧草播种技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种子的品质要求 难点:牧草播种技术
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
五、讲授内容
(一)牧草种子的特点
1、种子的涵义
2、种子的特点
(二)牧草种子的贮藏方法
1、普通贮藏法
2、密封贮藏法
3、低温除湿贮藏法
(三)牧草种子的播种技术
1、种子的品质要求
2、种子的处理
3、播种
第四章 牧草品种选择及繁殖方式(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种与品种的区别(0.5学时)
2、牧草品种的选择(0.5学时)
3、品种的繁殖方式(0.5学时)
4、牧草引种(1学时)
5、杂种优势(0.5学时)
6、田间试验(1学时)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牧草品种选择的方法
2、熟悉牧草繁殖技术
3、田间试验技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牧草品种选择的方法 难点:田间试验技术
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
五、讲授内容
(一)种与品种的区别
(二)牧草品种选择方法:单株选择法、混合选择法、改良混合选择法
(三)品种的繁殖方式
1、原种生产
2、原种的繁殖
3、加速繁殖的方法
四、牧草引种
(一)引种的概念
(二)引种的原理
(三)引种的程序
五、杂种优势
六、田间试验(一)田间试验的任务
(二)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
(三)田间试验遵循的三个原则
(四)试验地的选择
(五)试验设计
第五章 主要牧草栽培及利用(10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黑麦草(1学时)
2、苇状羊茅、玉米(1学时)
3、鸭茅(1学时)
4、狼尾草(1学时)
5、牛鞭草(1学时)
6、苏丹草(1学时)
7、三叶草属牧草(1学时)
8、毛苕子(1学时)
9、紫云英(1学时)
10、紫花苜蓿(1学时)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主要牧草的的植物学特征
2、了解主要牧草生物学特性
3、掌握主要牧草栽培技术
4、掌握主要牧草利用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多花黑麦草、狼尾草、牛鞭草、三叶草属牧草、紫云英的生物学特性
难点:多花黑麦草、狼尾草、牛鞭草、三叶草属牧草、紫云英的栽培技术、利用方式
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
五、讲授内容
第一节 黑麦草属牧草
多花黑麦草 第二节 苇状羊茅、玉米 第三节 鸭茅 第四节 狼尾草 第五节 牛鞭草 第六节 苏丹草 第七节 三叶草属牧草 白三叶、红三叶 第八节 毛苕子 第九节 紫云英 第十节 紫花苜蓿
第六章 牧草混播技术(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混播的优越性:(0.5学时)
2、牧草混播的原理(1学时)
3、混播牧草的原则(1学时)
4、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1学时)
5、混播牧草的方法(0.5学时)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牧草混播的优越性及其原理
2、掌握混播牧草组合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 重点:混播牧草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
五、讲授内容
(一)牧草混播的优越性
1、产量高而稳定
2、改善牧草品质
3、便于收获和调制
4、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5、减轻杂草的危害
(二)牧草混播的原理
1、形态学互补原理
2、生长发育特性
3、营养互补原理
4、生态学原理
(三)混播牧草的原则
1、混播牧草的选择原则
2、混播牧草组合比例
(四)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
1、按单播量计算混播牧草播种量
2、根据利用年限确定播种量
(五)混播牧草的方法
第七章间作、套作、复种和休闲(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复种(1学时)
2、轮作(1学时)
3、间作(0.5学时)
4、套作(0.5学时)
5、连作(0.5学时)
6、休闲(0.5学时)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南方牧草的套作以及粮草间作、轮作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牧草的间作、套作、轮作方式 难点:掌握南方农区粮草间作、套作、轮作技术
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
五、讲授内容
1、复种
2、间作
3、套作
4、轮作
5、连作
6、休闲
第八章 青贮饲料及其调制(5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青贮的意义(0.5学时)
第二节 常规青贮发酵的基本原理(0.5学时)第三节 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1学时)第四节 青贮饲料调制技术(1学时)第五节 添加剂青贮(1学时)
第六节 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及饲用技术(0.5学时)第七节 干草及其调制(0.5学时)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牧草青贮原理
2、掌握牧草青贮的一般方法
3、掌握青贮品质鉴定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青贮的一般方法 难点:青贮品质鉴定
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
五、讲授内容 第一节 青贮的意义
(一)青贮饲料和青贮的目的
(二)青贮饲料在畜牧业生产上的意义 第二节 常规青贮发酵的基本原理
(一)青贮发酵过程
(二)青贮发酵和微生物 第三节 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
(一)青贮原料
(二)调制技术方面的因素
(三)影响发酵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 青贮饲料调制技术
(一)常规青贮
(二)半干青贮技术
(三)草捆青贮 第五节 添加剂青贮(一)发酵促进剂)(二)发酵抑制剂
(三)好气性变质抑制剂(四)营养性添加剂
第六节 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及饲用技术(一)青贮饲料品质鉴定法
(二)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用技术 第七节 干草及其调制
(一)干草的优点
(二)干制的原理
(三)干制方法 主要参考书:
1.陈宝书主编.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高洪汶,马明荣.菊苣开花及种子形成规律的研究.草业科学,1993(3):62~64 3.高野信雄.青贮饲料大全.酪农事情社,1970 4.韩建国主编.牧草种子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
5.洪绂曾,任继周主编.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6.洪绂曾,任继周主编.现代草业科学进展.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论文集.草业科学编辑部出版,2002.5增刊
7.贾慎修主编.中国饲用植物志(第一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 8.缪应庭主编. 饲料生产学(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 9.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10.南京农学院主编.饲料生产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 11.潘衍庆等.中国热带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2.苏加楷等. 优良牧草栽培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 13.孙吉雄主编.草地培育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4.王栋编著.牧草学通论,上,下篇.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1950 15.王栋原著.任继周等修订.牧草学各论(新一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6.肖文一,陈德新,吴渠来.饲用植物栽培与利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 17.张秀芬, 饲草饲料加工与贮藏.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2
牧草与饲料篇四
牧草的优化栽培
摘要:牧草对畜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同时对其他相关的产业也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就牧草的发展现状及在优化栽培方面进行概述。关键词:牧草; 优化栽培
the optimal cultivation of the pasture abstract: forag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s very important, while also playing a catalytic role on other related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pasture status and aspects of the optimal cultivation of the words: pasture;optimal cultivation 引言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牧草种植业日趋蓬勃兴起。草当粮种,种草养畜正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种草养畜对于农户既改善了畜禽日粮结构、节省饲粮,降低生产成本,又将种植业、养殖业结合到一起,提高了土地的经济利用率。由于牧草的种类繁多,各地的光、热、水、土等自然环境条件不同,因此种植牧草时,只有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掌握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牧草的生产性能,提高种草养畜的经济效益。
牧草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人称它为持续农业的基石[1]。牧草对人类和自然界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是草食动物的重要饲料。牧草形成的地面覆盖和地下根系结构具有防风固沙、防止土壤侵蚀等水土保持作用[2],牧草残留的有机体使微生物活动,能够增强土壤肥力,促进草地类型的演变。
1.1 国外牧草发展现状
在世界发达国家中,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很高,如法国57%、美国60%、加拿大65%、德国74% ,而且畜牧业产值的60% 以上由牧草转化而来,这些国家视牧草为“希望之草”和“生命之草”,并把畜牧业产值的高低作为现代化农业的标志[3]。如美国有909.5万头奶牛、900万头绵羊、900万匹马,每年出栏肉牛3685.3万头,年消耗饲料5亿t,其中干草1.7亿t。家畜日粮中牧草所占的比例分别为:肉牛83%、羊91%、奶牛61%、马60%,牧草种植面积共2500万hm。从1987年起,饲草工业跃居美国十大工业的第九位[4]。在草地畜牧业发达的国家,人工草地比重大,草地的载畜能力和生产能力也高,如新西兰、英国以及日本等均有草业高效生产基地,畜牧业产值相当于种植业的一半左右。
21.2 国内牧草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大规模防灾基地建设的开展,人工草地得到重视和全面发展。我国人工草地的建设在天然草原生产力不断退化的情况下,对畜牧业生产的不断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我国拥有4亿hm天然草地,占全球草地总面积的13%,居世界第二位,草地类型居世界第一位[5]。但长期以来,对我国草地资源的利用一直处于掠夺式的自
2然放牧经营状态,乱垦滥牧现象十分严重,造成1/3以上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简称“三化”)。
目前,我国90%以上的草原已经或正在退化。据统计,我国荒漠化土地262万km,占国土面积的27.3%,每年仍以2460km的速度扩展,部分地方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由于“三化”草原的逐年扩大和蔓延,草原生产能力显著下降,产草量比20世纪60年代下降50%以上。单位面积的产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单位面积的草地产值仅相当于澳大利亚的1/
10、美国的1/20和荷兰的1/50[6],抑制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222 牧草的优质栽培
2.1 牧草品种的选择
2.1.1 根据当地环境选择牧草品种 首先,要了解土壤的类型,中性偏碱土壤,适合耐碱性强的品种;中性偏酸土壤,适合耐酸性强的品种;盐碱地只适合种植耐盐碱的品种。低山丘陵区,大多土质差,水资源缺乏,则应种植耐瘠耐旱、覆盖性好的品种;其次,要根据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选择抗旱能力不同的品种。在我国的黄淮地区、黄土高原中东部、东北平原及内蒙古高原东部等地区,适宜种植中等抗旱的牧草品种,如紫花苜蓿,其根系入土很深,有较强的抗旱能力;相反,杂交狼尾草具有良好的抗旱性和耐涝性,但抗寒性较差,气温低于零度时间稍长就会冻死,所以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2.1.2 根据利用目的选择牧草品种 在生产中,若以收获青绿饲料为目的,应以牧草的生物产量高低作为考虑重点。选择多年生、初期生长良好、短期收获量高,且对肥效较敏感的品种,如紫花苜蓿、红三叶等,此外,牧草的抗病性、抗倒伏性、是否便于刈割等也应考虑。有些养殖场的人工草场放牧利用比较频繁,因此应优先考虑再生能力强、密度大的品种;此外可采用混播,如三叶草与黑麦草混合播种,一方面可利用三叶草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促进黑麦草的生长,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黑麦草能量充足的特点,从而获得平衡的营养物质。2.1.3 根据品质及适口性选择牧草品种
牧草的品质主要是指其蛋白含量和消化率,同时牧草的适口性也很重要。鲁梅克斯具有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易消化的优点,因此有牧草之王的美称。而多年生黑麦草能量水平在禾本科牧草中最高。有些品种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苦荬菜,畜禽很爱吃,长期饲用可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7]。2.1.4 牧草新品种的选育
一个育成的优良牧草饲料作物品种可比当地主要推广品种提高产量10%~30%,这是一个稳定可靠%效益显著的增产技术措施。可以从早熟品种选育、抗寒品种选育、抗病品种选育、抗盐品种选育、抗旱耐热品种选育、耐牧根蘖型苜蓿品种选育、多倍体品种选育、利用杂种优势的品种选育、野生牧草不良性状的改良选育等方面进行品种选育[8]。
2.2 牧草的高产栽培模式
轮作可以保证牧草的合理换茬,套种可以提高复种指数,混播可以促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牧草优势的互补。推广轮作、套种、混播等牧草高产栽培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牧草的光能利用率,合理利用土壤中的水份和养份,提高牧草的生物学产量,降低杂草和病虫 的危害,保证牧草的常年均衡供应。现介绍几种典型的栽培模式。
2.2.1 禾本科牧草轮作模式:冬牧70黑麦与美洲狼尾草轮作(适合于淮河以北地区)模式: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播种冬牧70黑麦,利用至次年5月上旬,腾茬后播种美洲狼尾草,10月上旬利用完毕,腾茬播种冬牧70黑麦。此种模式中的美洲狼尾草也可由饲料玉米、苏丹草、籽粒苋或苦荬菜等一年生喜温性牧草取代。
原理:冬牧70黑麦耐寒性较强,立春后早发,叶片繁茂,4月中旬以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以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进入拔节期后,生长势逐渐衰退。美洲狼尾草、苏丹草、籽粒苋、苦买菜等牧草均属喜温型牧草,耐高温酷暑,是夏季的高产牧草。冬牧70黑麦与喜温性牧草轮作,一方面可以保证牧草的高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牧草的均衡供应。
高产措施:为促进喜温性牧草早发,提高生物学产量,可对美洲狼尾草、苏丹草进行提前育苗,5月上、中旬进行移栽。为保证牧草的均衡供应,可将两类牧草分批腾茬,分批播种[9]。
2.2.2 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套种模式:紫花苜蓿与饲用玉米(苏丹草)套种
模式:10月上旬播种紫花苜蓿,次年6月中旬套种饲用玉米或苏丹草。
原理:紫花苜蓿耐寒不耐热,耐旱不耐涝,由于紫花苜蓿春季产量占全年产量的60%~70%;7~9月长势较弱,而饲用玉米和苏丹草均生长期较短适合夏季生长,因而与紫花苜蓿套种,既可保持紫花苜蓿的根系,又可提高土壤养 分和水分的利用率,提高单位牧草的产出量。
高产措施:紫花苜蓿首播时间必须在秋季进行,饲用玉米和苏丹草可采取育苗的方式,在6月中旬紫花苜蓿刈割后进行移栽,并在9月底收割完毕,及时清除,保证紫花苜蓿的再生和越冬。
2.2.3 禾本科牧草与叶菜类牧草间作模式:冬牧70黑麦与俄罗斯饲料菜、苏丹草间作 模式:10月上旬播种冬牧70黑麦,行距20cm,每两行留一行。3月下旬至4月上旬栽植俄罗斯饲料菜。5月中旬冬牧70黑麦收割完毕,然后播种苏丹草,9月下旬收割完毕,然后播种冬牧70黑麦。
原理:俄罗斯饲料菜属于多年生叶菜类牧草,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15℃以上,25℃以下,冬季降霜后叶片枯萎,夏季高温季节生长不良,多在高温季节易发生腐根病。利用其不耐高温的特点,可套种苏丹草。一方面可作为俄罗斯饲料菜的越夏率;另一方面在不影响俄罗斯饲料菜产量的同时,增收苏丹草鲜草3000~4000kg。
高产措施:以上三种牧草都是需水、肥较多的牧草品种,必须保证相应的水肥条件才能获得高产。在种植冬牧70黑麦时,要对土壤进行适度耕翻,并对苏丹草根系进行比较彻底的清除,以促进俄罗斯饲料菜产生新根,增加产量,种植苏丹草既可扳茬,也可育苗移栽[10]。2.2.4 多种牧草混播
模式:冬牧70黑麦与毛苕子混播;多花黑麦革与草木樨混播;多花黑麦草和毛苕子混播;多花黑麦草与箭舌豌豆混播。冬牧70与多花黑麦草混播;紫花菖蓿和苇状羊茅混播;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
原理:混播牧草,地上的叶.地下的根交错分布,能够更充分利用地上的光热和地下的水肥,生产更多的生物量。不同生物学特点的牧草混播,可优势互补,即提高产量,又提高品质。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可利用豆科牧草固定氮素,增加禾本科牧草粗蛋白含量。饲喂过程中。可使豆科牧草的高蛋白和禾本科的高碳水化合物相互补充,提高饲喂效果。
高产措施:混播牧草的播种总量要适宜,同科牧草混播,可用其单播量的35%~40%;不同科牧草混播,可按其单播量的70%~80%[11]。
2.3 生物技术在牧草栽培方面
近年来,国外在牧草基因工程育种方面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而我国牧草育种落后,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为空白。植物基因工程是在基因水平上改造植物的遗传物质,科学性和精确性高;定向改造植物遗传性状,提高了育种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大大扩展了育种的范围,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障碍,实现了基因在生物界的公用性,丰富了基因资源。将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牧草育种,对促进无污染绿色养殖业和绿色畜产品的发展,以及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1991年hill将编码苜蓿花叶病毒(awv)外壳蛋白基因转入苜蓿,抗病性明显增强[12]。而且转基因植株中粗蛋白积累一般占总蛋白的0.05%~0.4%,最高达0.8%[13]。几丁质酶具有抑制病毒的作用,转几丁质酶基因的苜蓿能抵抗紫色丝核菌和齐整小核菌等真菌病害[14]。javie等将番茄pi基因转入苜蓿,转基因植株对鳞翅目昆虫具有良好的抗性[15]。hightower等将mn-sod基因导入苜蓿,发现抗旱性明显提高[16]。陈燕首次报道了将磷酸甘露醇脱氢酶(mtld)基因转入百脉根,获得转基因植株,但耐盐碱性是否提高尚未验证[17]。1998年,sharma将高含硫氨基酸基因(zein)转入白三叶草,明显改善了白三叶的饲用价值[18]。同样,2000年,吕德扬将富含saa的zein基因转入苜蓿,发现saa含量明显提高[19]。
2.4 配套栽培技术
2.4.1 整地
牧草种子细小.幼苗较弱,早期生长缓慢,整地要精细,做到深耕细耙,上松下实以刺升出苗。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播前先灌水,以保证出苗整齐,无灌溉条件的地区,整地后应行镇压以保墒。2.4.2 播种
主要是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播种方法的选择。
播种时间可分为春播、夏播和秋播,具体确定在什么时候播种,主要根据温度、水分、牧草的生物学特性、田间杂草危害程度和利用目的等因素而定。一般而言,当土壤温度上升到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墒情好,杂草少,病虫害危害轻的时期播种较适宜。干旱地区主要考虑土壤墒情,寒冷地区重点考虑牧草的越冬性。
播种量一般粒大种子播种量多于粒小种子;收草地播量多于收种草地;撒播用种量多于条播,而条播多于穴播;早春气温低或干旱地区播种,播量应高于早春气温回升快或湿润地区;种子质量差、土壤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均应加大播种量。
播种方法有条播、撒播、带肥播种和犁沟播种等方法。条播指每隔一定距离将种子播种
成行,并随播随覆土的播种方法。湿润地区或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行距一般15厘米左右;在干旱条件下,通常采用30厘米的行距。收种用草地行距一般45-100厘米。撒播是把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耙覆土。寒冷地区可在冬季把种子撒在地面不覆土,借助结冻和融化的自然作用把种子埋入土中。带肥播种是在播种时,把肥料施于种子下面,施肥深度一般在播种深度以下4-6厘米处,主要是施磷肥。犁沟播种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表干土层较厚的情况下采用。方法是使用机械、畜力或人力开沟,将种子撒在犁沟的湿润土层上,犁沟不耙平,待当年牧草收割或生长季结束后,再用把耙平。高寒地区也可用这种方法播种,以提高牧草的越冬率。
播种深度由种子大小、土壤的含水量和土壤质地而决定,一般以2-4厘米为宜。沙质土壤小粒种子播深2厘米左右,大粒种子3-4厘米为宜。黏壤土1.5-2厘米,土壤越黏则播深越浅。
2.4.3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牧草苗期生长快,需锄草2~3次,以免受杂草的危害,越冬前结合锄草进行培土以利越冬。早春返青及每次刈割后,亦应进行中耕培土,清除杂草。
灌溉:灌溉时期 在牧草全部返青之后,可以浇灌一次返青水;从拨节开始至开花期以至成熟期,这时是牧草地上部分生长最快的时期,需水也最多,可浇水1-2次,每次割青以后,也应灌溉一次以提高再生草产量。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草地,一般是夏季气温相对较低,四季降雨也比较均匀,完全靠天然降水也能基本满足牧草生长的需要,但产量要比有灌溉条件的低。
施肥:基肥是施肥措施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基肥的施用,以有机肥、农家肥料为主。施基肥时要深施,多种肥料混合施用,使其充分与土壤混合。施肥量一般1000斤/亩以上。追肥:是给牧草在生育期间施肥的一种形式。一般施用氮肥。追肥时间,应在牧草强烈形成新技时期及强烈生长时期;豆科牧草在分枝后期至现蕾期,以及每次割青后;禾本科牧草在枝节以后至抽穗期或每次割青之后。豆科牧草追肥,一般以磷、钾肥为主,每亩施用15-45斤;多年生豆科牧草苗期(播种当年)还应配合一定数量的氮肥,每亩2-3斤,禾本科追肥应以氮肥为主,每亩5-15斤。混播牧草地,追肥以磷、钾肥为主。追肥可以分期进行,也可以一次进行,一般结合灌溉同时进行效果更好[20,21]。
施肥可提高草地单位面积产草量、改善草群成分及牧草的化学成分。增加肥料供给,是增加牧草产量、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随着世界范围内肥料生产量和使用量不断增加,如何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下科学有效地确定最佳施肥种类、施肥水平和施肥组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资料表明,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与其它肥料均可增加牧草的产量,改善其品质[2
2~27]
。莫本田等就施氮量和施肥方式对人工混播牧草产草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鲜草产量明显提高,提出应减少基肥量比重,加大追肥量[28]。汪金舫等研究表明,控施肥对人工草地中无芒雀麦和羊草等的增产效果优于普通肥料和包膜肥料[29]。近年来,有关菌肥对牧草等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已展开,证明它对各类牧草都有明显增产和改善品质的效果[30,31]。
2.4.4 收获
为了获得品质优良的牧草,不论采用何种加工方法与先进技术,无论是天然打草场牧草,还是栽培牧草及饲料作物,都必须在牧草的营养物质产量最高时期进行刈割[32]。随着牧草生育期的推移,豆科牧草叶片易脱落或枯萎,造成营养损失。尽管牧草的干物质产量还继续增长,但体内最宝贵的营养物质如粗蛋白质、胡萝卜素的含量却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粗纤维的含量逐渐增加的缘故[33]。实质上单位面积牧草产量和各种营养物质含量,主要取决于牧草刈割期。因为刈割时期是决定牧草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确定适宜刈割时期必须考虑牧草生育期内地上部分产量的增长和营养物质动态,一般在单位面积牧草营养物质最大产量时期为佳。王永军等于2003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对墨西哥玉米的留茬高度及刈割高度进行研究表明留茬高30cm、刈割时株高95cm可实现其高效利用[34]。李志丹等(2006)研究刈割周期、施肥量对5 种臂形草属牧草量与品质的影响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3个因子、5个水平,试验品种(5个)、施肥量(有机肥为腐熟猪粪)、刈割周期(30、45、60、75、90d)3个因子,得出品种和施肥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小于刈割周期,三因素对牧草产量影响顺序为:刈割周期>品种>施肥量[35]。诸因素的最优组合为:品种杂交臂形草;施肥量30t/hm2;刈割周期90d。因此因地制宜地确定牧草的适时刈割期对提高牧草的产量及品质非常重要[36 ,37]。展望
虽然现在的基础栽培措施已经十分成熟,但探索高产栽培的道路还很长远。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蓬勃发展,今后应发展和完善更简便易行的外源基因导入方法,使转基因技术充分而正确的应用于品种选育工作中,只有基础的品种工作做到位了,才可能更好的运用栽培技术。
虽然国内外对牧草的施氮量作过较多研究,但不同的牧草和不同的生育期对n 素的需要量不同,为充分保证其产量和品质,必须保证足够的氮肥。刈割时期是影响割牧草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的一项重要因素。对割草地规定合理的割草期,目的是为了在不影响牧草再生和越冬的前提下,获得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牧草。确定合理的割草期,应当考虑以下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当年草地产量和营养物质含量。二是要考虑刈割时期对下年草地产量的影响。牧草刈割后的留茬高度也是影响牧草产量和品质的一个因素。由于不同牧草生长点的高低和再生特性各不相同,最适宜的留茬高度也不尽相同。因此确定适宜的刈割周期及刈割高度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相信随着各项技术及农机具的不断发展,牧草高产栽培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向着高效、高产、科技含量高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张玉发.试论中国苜蓿产业化[j].中国草地, 2001(1):65.[2] james a.,murphy ,stephanie l.,et ass : protection of soil and water[j].encyclopedia of soil science ,2006 :1803-1805.[3] 陈家贵.草畜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j].广西畜牧兽医, 2003 ,2(19):69-70.[4] 郭庆宏,安宁.草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牧业通讯, 2006(7):15-16.[5] 韦炳瑞.广西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畜牧杂志, 2004 ,4(40):33-35.[6] 刘自学.中国草业的现状与展望[j].草业科学, 2002(1): 6-8.[7] 洪学琼.怎样选择牧草品种[j].育繁制种与引种, 2003(7): 39.[8] 苏加楷.中国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回顾与展望[j].草原与草坪, 2001(4): 3-7.[9] 陈家振.牧草的轮作、套种、混播高产栽培模式[j].农村养殖技术, 2001(4): 26.[10] 陈家振.牧草的六种高产栽培模式[j].科技与推广 : 34-35.[11] 曹艳娜,田永娜.几种牧草的轮作、套种、间作高产栽培模式[j].草业科技, 2005,5(30):45.[12] hill k k,jarvis-eagan n,hibino t,et development of virus-resistant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j].biotechnol,1991,(9):373.[13] 高必达.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湖南农学院学报,1994,20(6): 587.[14] mizukami y,houmura i,takamizo t,et tion of transgenic alfalfa with chintimase gene(rcc2)[a].abstracts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molecular breeding of forage crops[c].lorne and hamilton,victoria,2000,105.[15] 柳武革, 薛庆中.蛋白酶抑制剂及其在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00,(1):20.[16] 陈善福,舒庆尧.植物耐旱胁迫的生物学机理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999(5):555.[17] 陈燕,李聪,苏加楷.根瘤农杆菌介导—磷酸甘露醇脱氢酶基因转化百脉根的研究[j].草地学报, 1996(10):7.[18] sharma s,hancock sion of a sulfer-rich maize seed storage protein-zein,in white clover to improve forage qulity[j].mol breed,1998,(4):435.[19] 德扬,曹学远,唐顺学.紫花苜蓿外源基因共转化植株的再生[j].中国科学,2000,(4):342.[20] 牧草高产种植技术[j].种植技术:33-34.[21] 熊国远,于丽丽,张浩.优质高产牧草的配套栽培技术[j].畜牧兽医, 2000(8):24-26.[22] 何玮,张新全,杨春华.刈割次数、施肥量及混播比例对牛鞭草和白三叶混播草地牧草品质的影响[j].草业科学, 2006 ,4(23):39-42.[23] 李志坚,周道玮,胡跃高.不同施肥水平与组合对饲用黑麦生产性能的影响[j].草业学报, 2005 ,(5):72-81.[24] 钟小仙,江海东,曹卫星,等.施肥和刈割日期对杂交狼尾草ca、p、mg 含量的影响及家畜需要的关系[j].草业学报, 2005 ,5(14):87-91.[25] venuto bc.,burson bl., hussey ma.,et yield ,nutri2tive value ,and grazing tolerance of dallisgrassbiotypes[j].crop sci., 2003 ,1(43):295-301.[26] wang yj.,wang kj., yuan cp.,et s of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n yield and forage nutritive quality of zea mexicana1[j].agric sci china ,2004 ,8(3):604-611.[27] 刘大林.优质牧草高效生产技术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16-19.[28] 莫本田,罗天琼.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人工混播草地产量的影响[j].草业科学, 2000 ,17(4):13-16.[29] 汪金舫,李阿荣,赵世杰,等.控施肥对人工草地的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草地, 2002 ,24(3):36-39.[30] 李春涛,裴成芳.增产菌对高山山地草甸禾草—篙草草地型牧草的增产效应[j].中国草地, 1996 18(6):31-34.[31] 陈明宇,曹志东,安继忠,等.一年生禾草喷施增产菌效果试验[j].草业科学, 1998 ,15(6):31-34.[32] 苏加楷等.优良牧草及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33] 徐柱等.中国牧草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04-105.[34] 王永军等.留茬高度与刈割时株高对墨西哥玉米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j].作物学报, 2006 ,32(1):155-158.[35] 李志丹,白昌军,王文强,等.刈割周期、施肥量对5种臂形草属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学, 2006 , 26(4):10-13.[36] 霍成君,韩建国,洪绂曾,等.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对混播草地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j].草地学报, 2001 ,23(4):258-264.[37] 王俊卿,董宽虎.施肥水平和刈割制度对鸭茅生产性能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 2000 ,(2):29-31.牧 草 混 播
一、目录
1、混播概念
2、混播的优越性
3、混播的技术措施
4、混播的中间竞争与共存
二、混播概念介绍
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的牧草同时在同一块土地上混合播种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生产中以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混播最为经济有效。
三、牧草混播的优越性
1、产量高而稳定:牧草混播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类型牧草的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在空间上具有较合理的配置比例,能够充分地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及土壤养分、水分等,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质。同时,由于不同类型牧草的寿命不同,生长速度也不一样,当其中一种牧草衰退时,另一种牧草也可以弥补上,因此,各年牧草产量比较稳定。
举例:(1)宁夏的混播试验表明,混播组合牧草产量均高于单播,其中沙打旺与老芒麦组合产量最高,分别比沙打旺与披碱草、沙打旺与无芒雀麦、沙打旺及禾本科牧草单播高12 %、29.4 %、44.1 %和100 %~200 %。(2)豌豆、燕麦混播比单播提高12.2 %和26.5 %。
2、改善牧草品质:由于豆科牧草含有较高的蛋白质、钙和磷等,禾本科牧草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等,两者混播比其中任何一种单播牧草的营养成分都要全面,品质优秀。而且牧草混播还可以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举例:(1)韩建国等进行的一年生燕麦豌豆混播试验表明,混播组合中随着豌豆播量的增加,粗蛋白质含量也随之增加。
(2)黑麦单播粗蛋白质产量为1030kg/hm2,可消化粗蛋白质产量687.0kg/hm2,而黑麦与豌豆混播比单播黑麦粗蛋白质产量增加18.45%,可消化粗蛋白质产量提高31.5%。
3、便于收获和调制:有些牧草具有匍匐或缠绕的生长习性,单播时匍匐于地面或易倒伏,与直立型牧草混播可防止倒伏,便于收获,更有利于甘草的调制和青贮。禾本科牧草茎叶含量较高,水分散失较均匀,又不易脱落,而豆科牧草含水量较多,而且茎叶含水量差异较大,水分散失不均匀,干燥时间延长,叶片易损失,调制较难。混播牧草则较易调制,干燥时间缩短,损失也减少。
4、改善土壤结构:豆-禾混播能在土壤中积累大量的根系残留物。禾本科牧草根系浅,具有大量纤细的须根,主要分布在表层30cm以内;而豆科牧草根系深,入土深度大于1~2m,甚至更深。混播增加了单位体积内根系的重量,这些根系死亡之后即成为土壤腐殖质的来源。
5、减轻杂草的危害:混播草地茎叶繁茂,周密的草层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发育,使其生长细弱,分枝、分蘖减少。混播牧草减轻杂草危害的程度取决于混播牧草的组成,混播群落的密度和稳定性。混播群落稠密稳定,杂草就少,反之就较多。
6、具有更广泛的遗传背景,具有更强的外界适应力:混播的不同组成部分在遗
传组成、生长习性,对光、肥、水的要求,对土壤适应性及抗病虫害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使之组成的混合群体具有更强的抗性、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更好的综合表现。
四、混播的技术措施
1、选择好牧草的组合: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等生态条件选择适应性良好的混播牧草品种,同时还要考虑到混播牧草的用途、牧草的利用年限和牧草品种的相容性,特别应做到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混播。
牧草的相容性:混播牧草如有相似的侵占性和适应性,可产生良好的相容性,易形成稳定的混播群落。
2、掌握好混播牧草的组合比例:通常利用2~3年的草地,混播草种2~3种为宜;利用4~6年的草地,播3~5种为宜;长期利用的则不超过5种。
3、把握好混播的播种量、播种时间和播种方法:混播牧草的播种量比单播要大一些,如两种牧草混播则每种草的种子用量应占到其单播量的70%~80%,3种牧草混播则同科的两种应分别占35%~40%,另外一种要用其单播量的70%~80%。利用年限长的混播草地,豆科牧草的比例应少一些,以保证有效的地面覆盖;混播牧草的播种期可以根据混播草种中每一种草的播种期来加以确定,如同为春性牧草或冬性牧草则可以同时春播或秋播,如果混播草种的播期不同则可以分期播种;混播牧草的播种方法,可以将牧草种子混合一起播种,亦可以间行条播,条播的行距可以是15cm的窄间距,也可以是30cm的宽间距。
五、禾-豆混播草地种间竞争与共存
1、种间竞争的概念:种间竞争是指对环境资源要求基本相同的种共存时,其生活力、生长速度和繁殖力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下降的现象。
2、豆科牧草对于改善草地生态系统氮素营养平衡、促进草地动物蛋白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豆科牧草补播改良天然草地或建立人工混播草地,可明显提高草地质量和/或产量。尽管禾-豆混播草地表现出众多优越性,但这种优越性能否在生产实践中持续存在,是禾-豆混播草地具备优良生产性能的基础。禾草和豆科牧草在利用过程中往往出现一方逐渐消褪,一方逐渐占据优势的现象。
3、群落中物种的存在和消失,与种间关系密切相关,各物种对可利用资源的竞争能力和利用程度决定着它们在群落中的发展命运,种间竞争在所难免。生态位理论认为生态位分离是物种实现共存的一条途径。当豆科牧草以固氮作用获得额外氮素资源时,混播草地物种间不存在排斥现象。由于禾草与豆科牧草间存在着对氮元素的竞争权衡,当土壤氮含量通过氮循环过程达到禾草与豆科牧草各自竞争优势平衡的水平时,共存由此产生。多年来,许多研究者均意识到这种权衡的重要性。
生态位分离:是指同域的亲缘物种为了减少对资源的竞争而形成的在选择生态位上的某些差别的现象。
六、氮素转移
1、固氮效率受混播草地中草群比例、产量以及生长期的影响,从豆科作物转移到非豆科作物的氮素量为26~154kg/ hm2。
2、如:苜蓿与老芒麦混作系统中苜蓿的固氮效率比单作苜蓿的固氮效率提高了19.5%。
3、很多研究者认为,豆科作物固定的氮素转移到禾本科作物体内,起氮素肥料的作用。
4、研究猫尾草与紫花苜蓿混播,第1 年和第2 年猫尾草所吸收的氮素中来自紫花苜蓿转移的氮素分别占22 %和30 %。提高混播草地中紫花苜蓿的比例,有利于增加氮素转移到猫尾草的量。大量n15 同位素标记试验表明,不同的间混作系统中氮素转移量的大致范围为25~155 kg/ hm2。
5、生物固氮是混播草地的最大优势之一,其生产的效益是十分明显的。walker认为,豆科牧草占20%的混播草地平均每年能固氮200公斤|公顷。由此可见,混播草地在经济有效的提高草地生产力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我国草地建设和管理资金不足的条件下借鉴新西兰等国的经验,充分利用豆科牧草的固氮价值进行高效节能生产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更深入的研究混播牧草的作用机制,及豆科牧草的固氮效应,及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加快农业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 张志美.把牧草研究从农业栽培型推向草地畜牧型[j].中国草食动物, 1999 1(2): 30-31.[2] 包桂荣,白长寿,姚锦秋,等.不同混播比例对两种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7, 22(6): 648-650.[3] 罗信坚.草地混播的概念和技巧[j].花木世界, 1998(6): 41.[4] 王旭,曾昭海,胡跃高,等.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草地学报, 2007, 29(4): 92-98.[5] 王平,王天慧,周雯,等.禾-豆混播草地中土壤水分与种间关系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3): 653-658.[6] 王平,周道玮,张宝田.禾-豆混播草地种间竞争与共存[j].生态学报, 2009, 29(5): 2560-2566.[7] 兰兴平,王峰.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混播的四大优点[j].特种养殖 草业科技, 2004, 12(31):45.[8] 张仁平,于磊,鲁为华.混播比例和刈割期对混播草地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j].草业科学, 2009, 26(5): 139-143.[9] 罗天琼,罗绍薇,李辰琼,等.混播草地建植、施肥和割草利用优化模式研究[j].草业科学, 2006, 23(3):83-87.[10] 赵海新,朱占林,张永亮,等.混播草地之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11): 38-41.[11] 樊江文,高永革.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的固氮作用[j].中国草地, 1994, : 64-69.[12] 翟桂玉.牧草的复种轮作和混播技术[j].饲料博览, 2004, : 20.[13] 巴吐尔.牧草混播的优越性及混播牧草的选择原则[j].新疆农业科技, 2009,(5): 67.[14] 杨春华,张新全.人工建植混播草地技术研究[j].草业科学, 2003, 20(3): 42.[15] 丁文广.新西兰草地畜牧业[j].甘肃畜牧兽医, 1997(1): 45-47.
牧草与饲料篇五
2013年全省牧草饲料工作要点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省全面振兴畜牧的关键年。全省牧草饲料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全省畜牧兽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省畜牧业总体思路和目标,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切实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工作,认真做好饲草料资源的综合利用,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为全面振兴我省畜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牧草品种管理,提高牧草良种化水平
继续开展国家及我省牧草品种区域试验工作,不断提高我省优良牧草品种的数量和质量。各地同时要积极开展市、县牧草品种区试,筛选、确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完成农业部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我省牧草种子质量的抽检工作。进一步做好牧草种子生产、经营的调查统计和许可证核发工作。
二、加大草原建设力度,提升草业产业水平
认真实施我省2013年强农惠农政策中牧草基地补贴政策、京津风沙源治理、农业部飞播种草等项目,完成全年人工种草任务100万亩。采用围栏封育、灌溉、施肥、补播和除莠等方式对退化草地进行改良,不断提高天然草地生产能力,完成全年草地 改良任务200万亩。积极编制牧草栽培生产技术规程,提高我省牧草标准化栽培水平。做好野生黄芪栽培驯化布点试验工作,进一步丰富我省豆科牧草品种资源。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全省草地建设与草产业发展状况。采取招商引资等措施,培育草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加快我省牧草产业化进程。
三、加强草原保护,提高草原生产能力
坚持重点突破与面上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全面加强草原保护。以草畜平衡为目标,坚持以草定畜、增草增畜,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禁牧、休牧和轮牧,全面促进草原生态和草食畜牧业的协调发展。采取生物、化学等防治方法,切实减少草原鼠虫等危害的发生,完成全年草原鼠虫害防治任务300万亩。各地要及时开展草原返青期监测、草原关键生长期植被长势监测等草原生态监测和草原生物灾害监测,认真分析监测数据,严格审核监测结果,按时、保质、保量上报各类监测数据、工作总结。准确掌握草地生态和资源情况,及时发布草原动态监测信息与草原监测报告。按照农业部要求,搞好国家草原固定监测点阳曲站的建设。积极推进沁水示范牧场草地自然保护区建设进程,争取在草原生物资源保护和草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上有所突破。加强草原保护技术研究推广,特别是做好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山西省草地蝗虫预警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积极开展新贝奥生物7-灭鼠剂推广实验工作。
四、大力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促进半牧区发展 进一步强化右玉县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落实工作,尽快成立右玉县县级草原监理站,按时完成草原承包和发证、2012年草原生态补奖资金兑现、良种补贴区人工草场建设、生态补奖草原监测和2013年草原生态补奖实施方案编报等工作。利用各种传媒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大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宣传力度,使广大农牧民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草原补奖机制的重大意义,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举办1-2次草原生态补奖技术培训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认真研究、总结补奖机制的建设经验、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政策的建议。
五、加强草原监理,保障草原生态安全
建立健全各级草原监理机构,继续推进草原执法、草原承包和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保障草原生态安全。贯彻落实《草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草原资源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加大对草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增强草原执法的威慑力。认真做好普法宣传、配合立法、执法培训和草原信访等工作。推动出台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的政策措施。对尚未进行草原承包经营的地区,加强督促检查,按照面积、地块、证书、合同“四到户”的要求,加快推进落实;对已经实行草原承包经营的,加强规范引导,进一步创新草原承包经营机制,依法明晰权属、规范流转、搞活经营。做好植被恢复费征收的宣传、督查和指导等工作,指导重点地区开展草原征占用 现场技术勘验和审批工作,举办植被恢复费征收经验交流活动,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大力推进我省植被恢复费征收工作。
六、加强草原防火,提高草原火灾防控能力
进一步完善草原防火制度,加强草原防火值班,提高草原防火技术,搞好草原防火项目管理,切实提高草原火灾防控能力。积极与省政府应急办协商,争取早日完成《山西省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并颁布实施。各地要尽快修订完成本地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完善以政府领导挂帅的草原防火组织指挥体系,把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应部门和单位。赴重点草原防火区进行督查,确保草原防火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做好农业部防火办赴我省进行草原防火督查的准备工作。按照《山西省草原防火值班报告制度》要求,对草原防火值班报告制度进行规范,继续做好春、秋两季草原防火值班工作。认真组织草原防火技术学习,准备参加农业部防火办组织的全国草原防扑火技术大比拼。加强草原防火项目管理,完成省草原防火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和灵丘县草原防火物资站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繁峙县、五台县、安泽县要加强协调配合,实施好草原防火物资站建设项目。
七、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草食畜牧业发展水平做好草食畜饲养技术推广工作,保障草食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广以肉牛、肉羊、绒山羊为主的草食畜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深入推进秸秆等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不断规范草食畜棚圈建设,进一步提升我省草食畜牧业发展水平。通过实施固 退耕还林成果草食畜棚圈建设项目、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全年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200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草食畜棚圈建设项目130个,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70个)。
八、加强项目管理,提升项目建设质量
认真完成2013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任务。组织开展2012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复查工作,督促有关项目县尽快完成2012年以前的工程欠账。做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的启动准备工作,并对新列入该工程的10个县进行工作对接、协调和技术培训。
对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草食畜棚圈建设项目进行组织验收、督促指导和考察批复,拟定2014年项目实施计划。
完成汾河流域草地生态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一期工程的扫尾工作和二期工程的启动对接工作,确保项目二期工程按要求如期启动。
九、加强信息报送管理,提高信息工作水平
各地要把信息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信息员队伍建设,确定信息工作的分管领导和信息员,规范信息的采集、审核、报送等环节,做好数据统计和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准确地报送草业工作中的新亮点、新思路、新举措及先进典型等各类有价值的信息,不断提高信息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工作在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的比重,并对信息工作先进单 位、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信息工作落后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十、加强系统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全系统要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积极学习政策理论和业务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开展草原保护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系统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生产实际中的突出问题,提高服务农牧民群众的能力,加快推进工作作风转变,为全省牧草饲料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