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几年级的课文(五篇)

2023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几年级的课文(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7:57:42
2023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几年级的课文(五篇)
时间:2023-01-10 17:57:42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几年级的课文篇一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准备】

1、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2、教师准备好课件。【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出示古诗及背景。)

2、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这天有什么习俗?“忆”是什么意思?教师简述“山东”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是谁在思念?你对王维有什么了解?师补充简介诗人。过渡:王维为什么要思念家乡亲人?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的课外知识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对全诗有个整体感知,以问题过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放录音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

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读全诗。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独自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2: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说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最好是哪一句?你体会到什么?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3、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四、再读悟情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一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表达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读时速度稍慢,声音稍低缓。)

2、配乐朗读。

五、想象训练口语

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说?用什么方法向亲人述说思乡的感情?(学生说方法)

六、作业

会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附: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思亲

兄弟

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几年级的课文篇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长相思

作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几年级的课文篇三

《古诗两首》导学案

编写人: 高彦霞审核组长:孙伟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温馨寄语】谦虚使人进步,做认真学习的好少年!【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会认“忆、异、逢、佳、倍、插”6个生字,会写“忆、异、逢、佳、倍、遥、遍、插”8个生字。

2、通过小组合作读、赛读、表演读等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重点)

3、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思乡之情。(难点)【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知道每一句诗的意思。

2、采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学法会说诗意。【知识链接】

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在我国古代思想中,“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做“重九”。汉初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时,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习俗,“重阳节”因此又叫做“登高节”。【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给下面的字注音。

()()()()()()()促忆异逢佳倍插

3、看拼音写词语。

cù jìnxiānɡ fénɡjiā bèiyǎo yuǎnchāyānɡ()()()()()

【合作探究】

1、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说一说词义。

2、师生共同理解每句话意思。

3、这首诗哪些句子最能表达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请有感情地读一读。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请和同学交流一下。【拓展延伸】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描写的画面,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讲一讲,演一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从中懂得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当堂检测】

1、我会填。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代诗人写的,诗中有一句千古流传的诗句是。诗句表达了作者感情。2),遍插茱萸少一人。

2、说出下列诗句的含义。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几年级的课文篇四

1、在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内心的无尽思念。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课题。

2、从题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遍课题。

4、同学们读得太有感情了,那作者王维究竟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写下这样一首千古绝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维,走进王维的诗句的意境中!

5、(出示古诗)自由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6、检查生字的认读。

7、多形式读古诗。

8、介绍王维。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9、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在书中圈出。“独” ①学生汇报,板书:独组词(单独、独自„„)

没错,诗中的这个“独”字就是“独自”的意思。

10、当时的长安是热闹的、繁华的,可为什么在这样繁华热闹的地方,诗人却感到孤独寂寞呢?还从哪个字看出来? 从“异”可以看出来。

11、异是什么意思?别的地方,别人的家乡

12、通过两个“异”字,你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一些什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

13、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

王维啊王维,当身边的亲人都团聚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你的心情?王维啊王维,当别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此时的你在做什么?王维,此时的你在想着谁?念着谁?

是啊,此时此刻不管你是如何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不管你是怎么的孤独,你仍然是异客,带着此时的感受,齐读第一句。

14、即使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即使满腹才华被他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啊!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是深切,诗人把满腹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中了?(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结着诗人的情感和心血。再读,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板书:倍思亲)②换词体会情感

(出示三句话“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

a、读一读,你发现三句诗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b、“倍”组词(加倍、双倍„„)在这里“倍”指的就是“加倍”。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现出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亲人。c、用你的朗读表达出王维的这份思念。(个别读、师评价,齐读)③“每逢佳节”指的仅仅就是重阳节吗?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是的,不管是中秋还是除夕,它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边读边想,在不同的节日里。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出示: 每逢__节,我看到__,想起家乡的亲人,____。

15、平常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的回忆这一幅画面,怎能不会使他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家乡人、家乡事都如放电影般频频从王维的脑海中荡过,这些都令他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怎能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呀!

17岁的他还是一个孩子呀,就已经背井离乡。生病时没人照顾,遇到困难没人帮忙,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

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千多年来,它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啊!

16、每当国庆佳节,还在他乡的莘莘学子,会在心底默默地念起:____。

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____。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异国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的方向深情地诉说:____。

17、此情此景,让你不禁还想起了谁的诗(生补充古诗接龙中积累的思乡诗。)

课件逐一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外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8、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他会想到谁?

19、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痛苦的滋味真令人心碎呀!尽管心中倍思亲,可他都只能面向东方,含泪诵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①角色互换:兄弟啊,看着这漫山遍野的茱萸,你想起了谁?

你会对他说什么?(可以引用诗句)你想祝愿他?

②是呀!家乡的亲人团聚在一起,他们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呢?登高远眺,无限的牵挂、担忧、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向西方,大家喊出(屏幕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

21、这幅画面中最令人遗憾的是少一人,少一人是诗人王维此时最大的痛,也是家乡亲人们心底最大的痛,“少一人”在王维和兄弟们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共同来表达他们心中无奈地呐喊,一组读后两句诗。

22、回头再看看“忆”字,单单指的就是回忆吗?更多的是一份思念。

是啊!看不见的是深深的乡情,舍不弃的是浓浓的亲情,当我们身在远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时,我们也不禁吟诵(生齐读古诗)。

23、诗歌,不仅可吟也可唱,让我们跟着曲调把王维那份思乡之痛倾诉出来吧。播放歌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跟着一起唱。

24、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地铺展在我们面前。历经10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几年级的课文篇五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一、意境渲染,课前铺垫

同学们,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看不够的家乡景,念不完的家乡人,写不完的还是家乡情啊!你脑中有哪些思乡思亲的诗句呢?老师这里也有几首送给大家(播放古诗意境动画):

1.王维《杂诗》。2.张九龄《望月怀远》。3.杜甫《月夜忆舍弟》。

4.王安石《泊船瓜洲》。

二、揭示课题。初读古诗

1.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齐读课题。

2.自由通读一遍,把诗读正确。

3.抽读,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

4.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5.再读古诗: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内心是什么感受?从哪里看出来,[设计意图:熟读古诗,体现读的层次性;在整体把握后经历一次潜心会文的过程,为后面的品味感悟奠定基础。]

三、抓诗眼感悟诗意。体会意境

(一)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

1.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

2.抽读。

3.重点体会:异乡异客。

①同学们,你能从这两个“异”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一些什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

②是啊,异乡异地,会是多么的不适应、不习惯啊!把这份感受带到这诗句中。

③出示背景材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王维,诗人十几岁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泊在外,孤零零地在异地生活,自然会产生思乡念亲之情。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加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④当时的长安是热闹的、繁华的,可为什么在这样繁华热闹的地方,诗人却感到孤独寂寞呢?又从哪个字看出来?

4.重点体会“独”。

①你对这个“独”有什么体会?

②口头填空:读到这个“独”字,我就想到:

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_;

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__。

③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感受诗人异乡做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深刻体会“独”字写出了那种独自在外、人地生疏的情形,表达了寂寞的心情。]

(二)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诗句自由朗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思考: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2.口头填空:

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___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____

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日里常常____,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____

3.引诵:的确,这诗句道出了多少漂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勾起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往事的点点回忆!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

当国庆佳节,普天同庆时,远在他乡的莘莘学子,用诗句对家里的亲人说:“____”

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____”

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抱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____”

小结语:千百年来,这诗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4.想象画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将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5.指导诵读。

[设计意图:领悟“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三)感受兄弟情深。

1.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那家里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从哪里看出来?

2.朗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想象画面:读读这两句诗,你的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4.角色体验:

①如果你就是王维日思夜想的兄弟,你在登高时会怎样思念自己的兄弟,在心里会对兄弟说些什么?

②哪一位愿做诗人王维,你想对你思念的、同时也在思念你的兄弟说些什么呢?

5.角色吟诵:千言万语道不尽双方心中深深地思念,还是让我们用诗句来表达吧!(王维一组读一二三句,兄弟一组读第四句)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师生动语言的描述,拓展想象空间;角色体验,感情诵读,带领学生努力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四、感情诵读。积累背诵

1.配乐读:就让我们都来做一回王维。再次深深地想念山东的兄弟吧!

2.背诵:让我们把这份思念之情长留心中,跟着悠扬的古筝琴声一起来背一背。

五、古今结合,拓展延伸

过渡语:的确,思乡是古老中国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缕缕情思是对家乡、对亲人割不断的片片真情啊!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走出王维时代,来到现代,来到一位台湾现代诗人身边,他的名字叫余光中,欣赏一下他为我们带来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名诗《乡愁》。

1.听课件录音(或出示)。

2.我们也来读一读吧,想一想诗人不同时期为谁而愁。

3.谁能在读了诗以后谈谈其中的一点?

4.指导感情朗读。

结束语:不知不觉间把我也带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月是故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

[设计意图:从古至今,思乡成了亘古不变的主题。这里体现了同一主题的古诗和现代诗的有机结合,拓展了学生的积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