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表(五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表(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28 09:49:12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表(五篇)
时间:2024-06-28 09:49:12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表篇一

郑方周

对于我们这些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天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效的?理论上说有效指的是: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有专家给出课堂教学效率的量化公式: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但实际中我们很难用理论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衡量。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当你拿着教材走进教室,面对几十个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也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喜欢物理课?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设计出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面对这些问题,现就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开展物理教学工作,笔者谈几点体会与同仁共勉。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学不是重在教师的“教”,而是重在学生的“学”。教师怎么引导学生提出和思考问题重于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胜于只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

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教学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大胆质疑

所谓问题就是思考的动因,是探究问题的起点。只有让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他们才会积极认真地思考,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许多物理现象,学生在生活中都曾遇到过。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例如:在教液体压强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3)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学生都知道带鱼很好吃,在市场都见过,但是都没有见过“活”的带鱼,这是为什么呢?对学生来说相对神秘的潜艇,为什么用那么厚的钢板制造呢?拦河坝到处都有,学生是能看到的,但是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会去想拦河坝为什么修造成这样的形状,这些常见的问题在没有学习之前无法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这就激发了学生寻求答案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这样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且还可以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分析和总结。同时,学生还可以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内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2.课堂教学,积极思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教师提问提得好,学生才会集中精力去思考。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找出教师的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也可以鼓励他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题型、物理规律的认识和印象。例如:在讲“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时,出一道这样的习题:“某战役中,我军获知敌方在相距80km的地方向我指挥中心发射一枚导弹,导弹的飞行速度是1.6km/s,导弹爆炸时的杀伤半径是200m,我指挥中心人员及时以5m/s的速度跑开,他们能否在爆炸前跑到安全地带?请给出不同的解答方式。”出题后,学生就会边读题边思考,并迅速在稿纸上演算起来,几分钟后再提问学生。

学生1:我是算导弹飞到指挥中心时,人能跑多远:

t=s/v =80km/(1.6km/s)=50s

s=v t=5m/s×50s=250m>200m,所以能。

做完后,我们可以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验算,然后再给予肯定的评价。

学生2:我用是比较时间:

导弹飞到我指挥中心所需的时间:

t1=s/v =80km/(1.6km/s)=50s

人跑到安全地带所需的时间:

t2=s/v =200m/(5m/s)=40s

t2

经过这样一道例题的解答,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解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还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物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时候,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同一些小实验相结合。在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实验。因为通过学生亲自做小实验,能够更好的开拓他们的视野,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探究新知识。例如惯性实验:拿出一只圆柱形的玻璃杯子,一块平硬纸板,一个玻璃弹珠。先把装有适量水的玻璃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平硬纸板平放在杯口上,最后把玻璃弹珠放在纸板上,然后将钢制锯条垂直竖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这时候请一位学生上来操作,让他用一只手按住钢制锯条下端保持不动,用另一只手拉开锯条上端,放手后让锯条击打硬纸板,看到的现象是硬纸板飞出,玻璃弹珠则掉入水中。这个实验所需的器材很简单,任何一个没经过特别训练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寻求答案的积极性。另外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忠实于实验数据,重视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造,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很重要。针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帮助,而且要有耐心的指导,也可以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教他们。这样不仅缩短了他们之间的差距,而且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物理书本知识与实验知识相结合,能更好的体现物理现象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

3.课后练习,强化释疑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对习题要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首先,我们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典型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要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引探索方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对已学知识加以巩固,多做习题,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举例,自己再运用物理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现象,进行思考、探索。不仅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为以后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体会

1.要让课程面向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而其中又蕴藏着无穷奥秘,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所举的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注意、记忆、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充分发挥自身的记忆能力,指导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周、每一个单元所学的内容,采用自己熟悉的记忆方式进行整理和巩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必须重视“实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精心选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表篇二

辽宁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一、指导思想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促进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创造有利于发挥教师潜能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努力促进物理教学的两个转化——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转化为物理课程的现实,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化为教师真实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二、评价原则

(一)教学的系统性与素质教育要求并重的原则

课堂教学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系统,评价指标要能够反映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规律,必须符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为更好地上课服务,更好地反映出上课的基本要求和教师的能力水平。同时,又要突出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评教与评学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在体现学生主体性基础上实现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学过程应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因此,评价课堂教学,既要“评教”也要“评学”。不仅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教”的评价体系,更要建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的评价体系,以此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三)有利于教师教学特色彰显的原则

课堂教学受制于学情、教师个性、课型、教学环境和条件,导致了不同风格、千变万化的具体教学。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教学创新和发挥特色留有余地。要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四)激励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当今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所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五)便于操作、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三、评价指标

本方案从“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态”、“教师素养”三个方面,共7个评价项目、20项指标,对初中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对 “教学特色和教学创新”进行加分,以体现评价标准的开放性。

(一)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教学目标

(1)要符合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特别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关注学生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2)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符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符

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2、教学内容

(3)内容选择科学合理,没有知识性错误。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补充相关情景材料支持学生学习,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性的学习资源;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

(4)重点难点处理适当。教师能够恰当地处理教材,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的方法合理有效。

3、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5)氛围激励策略,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条件,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6)兴趣激励策略,导课方式新颖,引人入胜。精心设计导入,引发和保持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7)自主性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教师能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

导;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教师的指导语言富有启发性,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

(8)探究性教学策略,体现知识的形成(建构)过程。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去亲身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对实验探究活动提供正确、有效的指导

(9)反馈性策略,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把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和经验作为生成性教学的起点

(10)教学环节得当,时间分配合理,媒体利用有效。能够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利用教学时间,教学效率高;对于媒体利用和直观教具的使用恰到好处,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

(二)学生学习质量(状态)评价

使学生达到和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具体体现。因此,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评价,是新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点。

4、学习状态学生活动的质量主要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水平来体现

(11)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即参与的人数和参与时间、各个层面学生参与活动的比例;

(12)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深度,是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质量、参与的是表面的问题还是深层次的问题、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地参与。

(13)学生的思维水平,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学会倾听,是否善于交流、交谈,能不能独立思考,能不能发现问题,能不能从多角度解决问题,针对问题的不同解释能不能进行评价。

5、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效果是教学效果的具体体现,表现在三个方面

(14)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并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学生是否经历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是否获得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

(15)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训练和提高。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是否得到了帮助;学生取得成功的时候是否得到鼓励;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变化;

(16)学生的精神状态是否饱满。是否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是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否能够彼此交流和分享见解。

(三)教师素养评价

6、教师素养教师素养是一堂好课的重要因素,因此评价课堂教学必须对教师素养进行评价。教师素养包括教学基本功和创新课堂教学的能力

(17)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符合教学要求。教学语言清晰流畅、严谨、生动、准确,讲解深入浅出,逻辑性强,无科学性错误

(18)板书工整简练,中心突出、概括性强。板书板画规范,条理清晰,概括性强,重点突出,字迹工整

(19)实验操作规范,能熟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具

7、教学特色

(20)教学有特色,教学设计新颖,创新性突出

四、评价量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表

授课教师:授课课题:

说明:

(1)教学常规评价总分为95分,教学特色评价总分为5分,教学特色分专为鼓励教学创新而设立

(2)评课人在阅读教案和听课基础上,根据以上项目和评价指标给出分数,并累计总分(3)得分在85分以上为a级,70~84分为b级,得分在60~69分为c级,得分在59分(含59分)以下为d级。

(4)评委要对所评课的主要特点写出简单评语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表篇三

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体育教育目标、各项教学指标完成的程度、水平、状况各方面做出价值判断,是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它涉及到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的全过程,以及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技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因素。

(一)评课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任何体育教学都是因学习目标不同而设定体育课类别的,2、客观性原则:任何评课,都是为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帮助教师认识教学过程中某些不足和问题,指出优点、亮点和提出改进方法,最终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在评课过程中,都应针对教学效果的完善和提高,客观地去进行评价。

3、策略性原则: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如何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4、思想性原则:任何体育教学活动的尤其成功,都能体现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没有教育思想指导的体育教学活动是没有灵魂的体育教学。《课标》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核心就是“健康第一”。只有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其核心所在,才会评出具有驾驭体育教学活动能力的优秀教师的可能。

5、主体性原则:任何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都应该是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乐学、好学的体现不是指某个学生、某部分学生某个方面的发展,而是

要体现全体性、全面性、层次性的体育教育全过程。因此,对那些不能体现教学主体,搞选拔甄别、运动训练式的体育课不应该评为好课。

(二)评课的内容与方法

评课之前,至少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听取授课教师课前介绍课的设计与实施意向。如果听得不明确时还可以询问,实际上就是在听课、评课前做一些调查工作,多掌握一些信息。其次是查看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案。如:目标明确、教材搭配、场地布置、教具运用、运动负荷、重点难点。其三是记录。有经验的教学评价者,常常是边听、边看、边记。三项工作在听课之前完成已构成对教学活动的初步认识了。如何听课、评课呢?我们认为也有“听”、“看”、“记”三个方面。

1、“听”:重点和难点简明扼要,讲解和示范精练准确,学生和教师互动活跃,形式和内容完整统一。

2、“看”: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教学常规的规范性,教学方法的创造性,教学气氛的和谐性,场地布置的合理性,器材运用的多样性,运动负荷的适宜性,保护方法的安全性。

3、“记”:高度和远度记适宜程度,组数和次数心中有数,心理和生理都应兼顾,心记、仪器记、听课记笔记。

上述十六句话代表着如何进行评课的十六个方面。当然我们应从新课程理念去理解这十六个方面。如:重点、难点已不再只是过去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而应从《课标》中五个领域中去寻找从一个教材单元计划的深度、坡度、程度中比较;从学生的基础、能力中去分析;从教师自身条件、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去考虑。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按受和运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新概念去评价时,并不是让我们忽视体育的学科性和科学性,而是以不同的权重、方式、内容去客观地反映体育教学实质性、本质性的教育活动全过程。

总之,评课的工作,是一个学习和指导的系列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看”、“记”、“评”的全过程。只有经过前四步,将体育教学活动的事件,通过教育学理论的系列“加工”才可能成为最后评价结果的“优秀产品”。只有对平时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事件的“精雕细刻”,才可能使教研员自己成为一个体育教学活动的优秀评价者。

三、评课标准

1、教师教学能力(35分)(1)教学准备(6分)

目标明确具体,切合实际;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恰当;场地器材分布合理。

(2)教学方法(8分)

讲解简明扼要、术语准确,口令响亮清楚;示范动作正确、站位适合;培养学生举趣和能力措施有效。

(3)教学组织(6分)课的结构严密紧凑;教学组织形式合理;队伍的安排与调动得当;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4)教态仪表(5分)

着装整齐、端庄;教态和蔼可亲、严慈相济;对学生具有良好的影响。

(5)辅导帮助(5分)

保护帮助得法,纠正错误得当有效,辅导方法合理有效,对学生耐心细致。

(6)思想教育(5分)结合课的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思想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抓住偶发事件正确教育引导。

2、学生掌握三基的程度(20分)(1)新授教材(10分)完成动作35%-45%。(2)复习教材(10分)完成动作55%-65%。

3、学生表现(25分)(1)学习态度(15分)

注意集中,主动积极,自觉锻炼,遵守纪律,听从指挥。(2)意志情绪(5分)

具有进取精神,勇于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情绪饱满。(3)师生关系学生间关系(5分)师生关系融洽,同学间关系互相协作。

4、各项生理心理负荷(20分)(1)生理负荷(7分)

生理负荷的量度与生理负荷过程合理。(2)心理负荷(6分)心理负荷变化曲线合理。

(3)课的密度(7分)

课的一般密度合理,练习密度25%-40%。

(一)教师方面

首先看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教案的编写是否清楚,是否切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实际,是否将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巧、启迪思维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其次看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灵活合理,课的结构安排是否恰到好处,此外教学过程中的讲解与示范、保护与帮助、防止与纠正错误动作、运动量和运动密度的控制,都应是分析评价体育课的内容。

再次应看教师的仪表和行为。教师是否服饰整洁大方、举止从容镇定,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吐字清楚、准确、富有启发性,是否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上课是否充满信心,是否正确运用口令和手势;一位好的教师要能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既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威严,又能体会到教师的亲切。

(二)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看课堂上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评课时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首先应看学生上课过程中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可从学生的精神是否振奋、精力是否集中、学习氛围是否活跃、是否遵守纪律、听从教师指挥等方面进行听课和评课。

其次要看学生课堂中是否积极思维、主动思考和探寻问题的答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学生之间是否团结协作,再要看学生掌握“三基”的程度。

(三)教学内容方面

体育课的教学,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达到启发学生的思维、娱乐学生身心的目的。但要使学生按受知识、积极思考、自觉练习教学中所传递的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堂好的体育课,所传授的体育基础知识必须是先进的,科学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材的搭配组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必须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组织的好的教材内容,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学生学起来也容易理解、掌握和应用。

(四)场地器材方面

许多听课评课在这方面更是不够重视,或者根本就忽略了这方面。诚然,不少学校场地器材已基本完善,但是也有大量的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还远不能达到要求,在这种条件下进行听课和课后评课,更应视这方面的分析评价,主要应看教师因地、因时制宜,充分运用现有场地器材的能力,以最大的可能发挥有限场地器材的作用,学生分组轮换,器材分配是否合理,还要看教师使用器材替代物的情况如何。只有这样才能鼓励教师想方设法在场地器材不完善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搞好体育教学。

团泊镇中学

2015.12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表篇四

大连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操作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2、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必修课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规划设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和探究技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自主应用课是学生应用所学习的技术,进一步学习其他知识,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信息技术课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应体现以下三点:⑴一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对信息的敏锐性和直觉,能够辨别何时需要信息,何时需要信息技术。⑵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⑶三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既要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又要把握教学“双主体”中老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只有综合考虑这三方面因素,所做出的评价才是全面而合理的。

5、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需要关注的四个要点是:⑴教学目标的明确性;⑵教学设计的系统性;⑶教学实施的主体性;⑷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6、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我们应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即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手段、操作水平、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力的拓展与延伸等,同时教师的任务描述、指导反馈、教学机智等也都是我们所应该关注的。

7、判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学习的能力,还要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反映的两个“量”的变化。一是参与度,二是创新度。

8、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需要关注的学生表现:⑴学习方法;⑵操作水平及任务达成;⑶合作交流;⑷参与状态;⑸创新意识。

9、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需要关注的教师表现:⑴任务设计(能否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探究学习并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任务。);⑵学法指导;⑶专业知识;⑷教学机智。

10、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总体上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11、教学目标: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强调教师也是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和班级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有利于体现教学目标,有得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也有利于对学生的能力和情感的培养。

12、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主要部分,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不同知识类型、不同课型的设计等内容。对教学内容与设计的评价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教师能否根据学科新的课程体系正确理解教材所表达的意图,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内容是否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教学内容的选编是否富有创意,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是教学内容的设计。

1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师生间知识传递、转化、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过程。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应从这样几方面着手:首先,教学过程始终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氛围。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和必要的教学资源与帮助,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中操作、思考、发现与创新,从而获取新知,掌握规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乒,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得到充分的发挥。

14、教师教学能力:教学中影响教师作用的核心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要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首先,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组织能力,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把握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与节奏。其次,教师能表现出较好的专业技能基本功,教学语言精当,板书规范,示范正确,操作娴熟,能合理和熟练地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此外,作为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应具有鲜明的教学特色与教学创新,在教学设计、资源运用、教法选择、手段安排等方面都有个人独到的创意,能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表现出个人的教学风格。

15、教学效果: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重点从六个方面去评价:⑴情绪状态;⑵注意状态;⑶参与状态;⑷交往状态;⑸思维状态;⑹生成状态。

16、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类型分为四种课型:即以识记理解为主的课型、以探究学习为主的课型、以规划设计为主的课型、以综合拓展为主的课型。

17、创建情境、激趣导入、讲解示范、快速上手、指导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完善、技能运用、目标实现、全课反思、交流收获。

18对一堂课的评价:

⑴本课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在贯彻的时候,教师注意针对性学习内容分解、明确相应的子任务,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调动学生原有的智力背景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乐趣。

⑵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掌握带附件的电子邮件的收发及回复、转发邮件等技能,教师采用了引导法、实践法和自学法等教学方式,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核心,使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组织者、引导者。

⑶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授课多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培养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学习技术的能力。本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信息技术,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提高学生信息操作技能。

大连市小学学习质量评价标准(信息技术)

1、评价原则:⑴过程性原则;⑵发展性原则;⑶多元化原则;⑷客观性原则;⑸可操作性原则。

2、知识与技能评价包括:基本信息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媒体信息表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编码能力。主要采用的评价方法有:课堂观察、作品分析以及情景测验等。

3、过程与方法评价包括:解决问题;认知学习;交流合作;规划设计;展示评价;参与状态。常用评价方法有:情景测试、观察、表现性评价、行为核查等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包括:信息意识;信息兴趣;信息习惯;价值取向;意志品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是否充满了求知的欲望;二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体现出信息意识;三是看课堂自律情况是否良好;四是看是否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评价方法有:谈话法、观察法。

5、各年级三维目标概览:

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简单操作;⑵独立模仿操作;⑶熟练操作;⑷迁移应用;⑸综合运用;⑹创造性使用。过程与方法:⑴感受、尝试;⑵自主合作学习;⑶探究学习;⑷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⑸规划设计;⑹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对信息技术感兴趣;⑵积极参与信息活动;⑶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⑷具有信息意识;⑸具有负责任地使用网络等信息道德;⑹形成正确的信息价值观。

总而言之,四到六年级应该达到下面各水平标准: 水平一(四年级):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生活中各种形式存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处理,熟练使用鼠标键盘画图,搜集管理信息,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使用习惯。

水平二(五年级):学生达到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根据想法提炼、组织、呈现、交流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的学习规律和方法,支持终身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

水平三(六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在生活学习中,能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各种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评价方法:根据前面所述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原则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性质,应以定性评价为主,因此建议采用过程性评价、档案袋评价方式,综合运用观察、情景测验、作品评价、行为记录表、开放性试题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档案袋包括:每单元一个学生行为记录表、学生作品、作品评价表,期末开放性试题、综合作品及评价表,档案袋展示反思等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实施研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信息素养。本节课重点分析有如下几点:

其一,导入部分,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点。

其二,设置“错误陷阱”是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通过为老师纠错,学生的兴趣大增,同时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这堂课达到了一个高潮。

其三、学生的参与,为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正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其四、研究性学习方法,是在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创新。在学习了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效果会更好。作为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学生的操作时间,不到合适的时机不能让学生操作,否则会很难控制教学过程。在请学生演示的活动中,尽可能挑选程度好的学生,避免浪费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案例评论:

本案例很具针对性,突出的特点就在于:

其一,结合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经验。根据学生以往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习惯出发,使用问卷调查的结果创设情境,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然后,围绕“搜索技巧”这一根本问题,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完成新的搜索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其二、任务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富有趣味,由此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其三、任务设计具有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任务主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把握得也比较好,避免了以往一味讲透讲精的作法,给学生留下了思考和探索的余地,也避免了毫无目的的网络漫游,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获得了切实的提高。其他方面知识

1、研究性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两者相辅相成,结伴而行。

2、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⑴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 ⑵丰富学习的体验国;

⑶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⑷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 ⑸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⑹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3、研究性学习的两种主要方式:

⑴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⑵应用设计的研究性学习。

4、建构主义的认识理论:乔纳森对建构主义理论作如下解释:建构主义认为实在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由他自己的思想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

5、信息素养:就是指人们应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是个体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等方面的能力。它是一种对目前任务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在何处获取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加工信息、如何传播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并进一步把信息素养分解为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六个部分。)

6、信息素养八个方面的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的效益;信息协作;信息免疫。

7、四个层次:

信息意识(指个人具有信息需求的意念,对信息价值有敏感性,有寻求信息的兴趣,具有利用信息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即,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信息知识:(是指对信息学理论的理解以及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的知识的掌握。)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

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个人在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情操,能辨别信息的是非,能够合法、合情、合理地利用信息解决个人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

8、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

⑴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作用,了解探究的方向

⑵转换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1)师生角色互换

2)引入“小专家”制

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⑷拓展教学资源,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建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⑸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⑹师生一同点评,汲取进步的精神营养,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能力

9、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以其它学科的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拓展教学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活动,更好地锻炼学生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学习、生活当中。从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10、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哪些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加工、存储、传递和反馈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

⑴.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特别是对有关教育教学的信息的敏感度,能意识到信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大作用,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知道什么样的信息能促进教学,具有使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意识,承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的教学决策的基础,有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自己的教学有价值的信息的意识,有把这些有效的信息整合到所教课程的教学当中去的意识。

⑵.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教师对信息学理论的理解以及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的知识的掌握。教师应具有一般的教育信息理论,掌握教育信息的特点、具体表现形式及传递信息的工具的知识。具体表现为:教师掌握不同的信息源在教学的应用的知识,如教材、录像录音、电视、广播、网络、计算机等;高效地使用诸如投影仪、录像机、计算机等电子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的知识;熟练掌握几种教学需要的软件等等。信息知识不仅体现着信息技术教师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⑶.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既包括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加工、存储、运用等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处信息时代,如果只是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常识,而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还是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不然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⑷.信息道德

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能正确地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教学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师具有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

信息素养的这几个要素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信息技术教师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是现代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

11、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㈠通过研训方式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的内容包括:

⑴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中应用基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教师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

⑵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校园网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的基本使用。⑶初步掌握最流行的软件技术:flash、dramware、ps等。⑷掌握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的基本使用。

⑸掌握适合于自己学科的简易开发的应用性平台软件(authorware等)

㈡教师自学

㈢在“课程整合”中提高信息素养。

通过三个环节、两种课型,以及四种教学模式上促进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

㈣在教育科研中培养信息素养。

总之,不论是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还是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都不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是新生事物,我们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才有可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新世纪的人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前提条件,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只有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植根于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我们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才有可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新世纪的人才。

12、以一节信息技术课为例,试述在日常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你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

14、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学生共同活动本身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自控理论 人的行为内驱力来自人的固有需要;集体动力理论;课堂教学理论 课堂数学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5、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正相互依赖 ;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小组自评 ;混合编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三层含义:

第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即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

第二是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即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第三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16、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常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有以下几类:

成果驱动——通过展示优秀或完整的作品,使学生对有关软件、技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加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就能出色地吸引并指导学生向更广阔的领域迈进。

情感驱动——出发点主要以某种情景感染学生,让其在心理上对某些事情、问题产生共识,自愿用不同的形式来组织手中的信息资源,用以表达心理及思想。

生活驱动——它围绕生活所需技能进行目标驱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本能驱动——是以小学生的本能为驱使出发点的,抓住他们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从一些娱乐(小游戏、动画、智力竞赛等)方面入手的驱使手段。

17、教师应该如何设计任务

 要考虑任务的趣味性

 要设计任务的限制性和可扩展性  要考虑到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 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也要充分研究学生阶段性的心理和认知规律。 要注意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内容。 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 要根据教学总目标,结合要学习的各软件的功能,分层次、分阶段、分课时地设计教学任务

18、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 ⑴任务要现实有趣;  ⑵任务要系统有度;  ⑶任务要有事可做;       ⑷任务要有果可评; ⑸任务要具有情境性; ⑹任务要具有意义性; ⑺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

⑻任务要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 ⑼任务要具有阶段性。

19、任务驱动法运用时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 ⑴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 ⑵要做到教学相长

 ⑶教师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 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指导  ⑸教师要做适当地效果评价

20、“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 有利于实现教学上的直观性;  有利于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性;  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创新性; 

14、自主探究: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15、学生评价方面:

新课程理念倡导一些新的评价理念——形成性评价、质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要求关注评价的过程,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表篇五

临夏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课程标准和教学原则,用科学的、客观的方法,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评估,有利于获得反馈信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调整和控制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

1.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符合大纲的规定,教学目的明确、具体,切合学生实际。

2.教材组织处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关键准确,知识点全面;注意教材的系统性、连贯性、思想性和新旧知识之间衔接、过渡、联系;符合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3.基础知识教学: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对文章的分析、原理的论证方法,提出过程及其反映的思想方法的讲述应清晰、准确,能揭示内在的联系,所举事例典型、恰当。

4.能力培养:基本技能训练,既要注重量,更应注重质;能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练习和运用;学生能消化并运用当堂教学内容。

5.教学方法:教法选择得当,富有启发性;注意从发展角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把读、讲、议、练合理地结合起来。

6.上课基本功:语言准确生动,逻辑性强,通俗易懂,说普通话,声音洪亮;板书有计划、完整、简练、工整,脉络清楚;教态自然亲切,严肃端庄;教具运用正确规范。

7.课堂组织: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安排得当,课堂气氛和谐;能正确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浪费时间,课容量适度,不拖堂;课堂上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方面反应良好,书面或口头回答正确率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