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五篇)

最新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6:52:31
最新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五篇)
时间:2023-01-10 16:52:31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篇一

阅读《小说家谈小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作者把这两者结合得很好,而且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这些细节描写,安排得这样的自然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脑子里,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例如,作者写团部的十九岁的通讯员带引“我”到前沿包扎所的路上,从“我”的眼中看这小伙子的外形时,有这么一笔:“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后来(在小说里,这是隔开一大段的故事发展,差不多快到故事的后半截的时候),作者写这位通讯员给“我”留下两个馒头,而自己回前线时,又描下这么一笔:“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闲闲的两笔,前后呼应;这两笔之间有两千多字写故事的发展也写这位通讯员的风貌和性格,然而有了这前后呼应的闲闲的两笔,可就把这位青年通讯员的天真、纯洁、面临战斗而不紧张、爱好自然等等品性,异常鲜明地描画出来。

1.联系这一段的内容,说说文中第一句中的“这两者”指哪两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小说《百合花》是怎样把“这两者”结合得很好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表现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的笔调,还可以有其他的风格”。从文中举到的这个细节描写来看,这种风格是一种怎样的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次写到这些描写是“闲闲的两笔”。你认为这是“闲笔”吗?如果不是“闲笔”,那作者为什么要说这是“闲闲的两笔”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

2.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这些细节描写安排得自然而巧妙,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3.清新、俊逸。

4.用“闲闲的两笔”强调这些细节描写安排得是这样自然而巧妙。提示: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本题考查对细节描写的理解及初步鉴赏的能力。3.本题考查对细节描写的理解及初步鉴赏的能力。4.本题考查对细节描写的理解及初步鉴赏的能力。

阅读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作者把这两者结合得很好.而且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这些细节描写.安排得这样的自然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脑子里.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例如.作者写团部的十九岁的通讯员带引“我 到前沿包扎所的路上.从“我 的眼中看这小伙子的外形时.有这么一笔:“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后来(在小说里.这是隔开一大段的故事发展.差不多快到故事的后半截的时候).作者写这位通讯员给“我 留下两个馒头.而自己回前线时.又描下这么一笔:“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闲闲的两笔.前后呼应,这两笔之间有两千多字写故事的发展也写这位通讯员的风貌和性格.然而有了这前后呼应的闲闲的两笔.可就把这位青年通讯员的天真.纯洁.面临战斗而不紧张.爱好自然等等品性.异常鲜明地描画出来.1.联系这一段的内容.说说文中第一句中的“这两者 指哪两者? 答: 2.作者认为小说是怎样把“这两者 结合得很好的? 答: 3.作者认为表现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的笔调.还可以有其他的风格.从文中举到的这个细节描写来看.这种风格是一种怎样的风格? 答: 4.文中两次写到这些描写是“闲闲的两笔.你认为这是“闲笔 吗?如果不是“闲笔.那作者为什么要说这是“闲闲的两笔 呢? 答: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中考版(适用于苏教版)2009-2010学年 第8期 总第164期 苏教版 题型:043 中.茅盾认为中有许多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茅盾在评论时主要列举了哪几个细节?请认真阅读茹志鹃的原文.请你找出一个细节来.并作简要分析.万事翻覆如浮云 叶兆言 ①父亲在北方有许多朋友.每次去北京.最想看望的是林斤澜伯伯.我们父子一起去京的机会不多.在南京聊天.父亲总说下次去北京.带你一起去看你林伯伯.忘不了有一次.父亲真带我去了.我们站在一片高楼前发怔.北京的变化实在太大.转眼之间.新楼房像竹笋似的到处冒出来.一向糊涂的父亲.一下子犹豫起来.就跟猜谜似的.他完全凭着感觉.武断地说应该是那一栋.结果真的就是那一栋.②我忘不了父亲找到林伯伯家大门时的那种激动心情.他孩子气地叫着“老林.一声接着一声.害得整个楼道里的人.都把头伸了出来.我也忘不了林伯伯的喜出望外.得意忘形.乐呵呵地迎了过来.两个有童心的老人.突然之间都成了小孩.友谊是个很珍贵的东西.杜甫在里曾写道:“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父亲那一辈的人.并不是都把朋友看得很重.这年头.名利之心实在太重.只有淡泊的老人.才会真正享受到友谊的乐趣.③父亲过世后.林伯伯在很短的时间里.写了两篇纪念文章.仅仅是这一件事.就足以说明他和父亲的私交有多深.在贵州.一次和当地文学爱好者的对话会上.我紧挨着林伯伯坐在主席台上.林伯伯突然小声地对我说.他想起了我父亲.想起了他们当年坐在一起的情景.此情此景.物是人非.我的心猛地抽紧了一下.一时真不知说什么好.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我想父亲地下若有知.他也会和林伯伯一样.是绝对忘不了老朋友的.④林伯伯比我父亲大两岁.他长得相貌堂堂.当作家真有些可惜.女作家赵玫女士的评价.说他的五官有一半像赵丹.有一半像孙道临.准确地说.应该是赵丹.孙道临这些大明星.长得像林伯伯.林伯伯已经七十多岁了.可年轻人也没有他现在的眼睛亮.年轻一代的作家叫林伯伯自然称林老师.他们知道林伯伯和我们家的关系.跟我谈起来.总喜欢说你林伯伯怎么样.年轻人谈起老年人.未必个个都说好.但是我从没有听谁说过林伯伯的不是.年轻人眼里的林伯伯.永远是一个年轻的老作家.⑤还是在贵州.接待人员尽地主之谊.请我们吃当地的小吃.一人一大碗牛杂碎.林伯伯热乎乎地吃完了.兴犹未尽.又换了一家再吃羊杂碎.还跟柜台上的老板娘要了一碗劣酒.酒足饭饱.红着脸.从店铺里摇晃出来.笑我们这么年轻.就不能吃.就不爱吃.马齿虽长.童心犹在.老作家中的汪曾祺和陆文夫.都是有名的食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然而他们的缺点.都是没有林伯伯那样的好胃口.没有好胃口.便当不了真正的饕餮之徒.只有像林伯伯这样的童心.这样的好胃口.才能吃出天下万物的滋味.⑥父亲在世时.常说林伯伯的小说有些怪.怪.是对流行的反动.他不是写时文的高手.和众多制造时髦文章的写手混杂在一起.在林伯伯看来也许很无趣.道不同不相为谋.林伯伯写毛笔字.写的是篆书.他似乎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大红大紫过.我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就听林伯伯说过.他和汪曾祺先生的小说.都不适宜发头条.现在已有所改变.他和汪曾祺的小说屡屡上了头条.说明时文已经不太吃香.也说明只要耐着性子写.小水长流.则能穿石.出水再看两腿泥.文章小道.能由着自己的性情写下去.总能在历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⑦二十多年前.高中毕业无事可干.我在北京待了将近一年.那段时间里.常常陪祖父去看他的老朋友.都是硕果仅存名震一时的人物.后来又有幸认识了父亲一辈的作家.经过五七年反右和文化革命的双重洗礼.这些人像出土文物一样驰骋文坛.笑傲江湖.成为当代文学的中坚.前辈的言传身教.让我得益匪浅.林伯伯曾戏言.说我父亲生长在“谈笑皆鸿儒 的环境里.我作为他的儿子.自然也跟着沾光.对于自己亲眼见过的前辈作家.有许多话可以侃.有许多掌故可以卖.然而林伯伯却是我开始写的第一位.(节选自2010年第1期 有改动)15.阅读第①-⑤段.判断下面方格内所填内容哪两空儿是不准确的.并加以改正.二老相见甚欢→林老写文纪念→林老受人爱戴→林老酒足饭饱 ⑪ ⑫ ⑬ ⑭ 16.选文第④段中说林伯伯“永远是一个年轻的老作家.这里“年轻 与“老 同用是否矛盾?为什么? 17.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背景材料.简要分析文题“万事翻覆如浮云 有何含义? [背景材料] ⑪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里的“浮云 喻名利荣华.⑫ 天上浮云.看似不变.其实时刻在变.由于浮云的这种特性.古人常喜欢用浮云来形容社会中的世事变化.如岑参在中云:“万事翻覆如浮云.昔人空在今人口.⑬ 林斤澜.原名林庆澜.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与汪曾祺一起被称为“文坛双璧.素有“短篇`圣手’ 的美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捕鲸船“白德福号 上.有几个科学考察队的人员.他们从甲板上望见岸上有一个奇怪的东西.它正在向沙滩下面的水面挪动.他们没法分清它是哪一类动物.于是.他们划着小艇.到岸上去察看.他们发现了一个活着的动物.可是很难把它称做人.它已经瞎了.失去了知觉.它就像一条大虫子在地上蠕动着前进.它用的力气大半都不起作用.但是它在一刻也不停地向前扭动.照它这样.一个小时大概可以爬上二十英尺.三个星期以后.这个人躺在“白德福号 的床铺上.眼泪顺着他瘦削的面颊往下淌.他说出他是谁和他所经历的一切.同时.他又含含糊糊地.不连贯地谈到了他的母亲.谈到了阳光灿烂的南加利福尼亚.以及橘树和花丛中的他的家园--1.这段文字选自 小说家 的.他的小说往往有惊心动魄的 色彩.2.文中多处用“它 来指代淘金者.这是为什么? 答:.3.文中是怎样从侧面来描写淘金者的悲惨处境的? 答:.4.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淘金者顽强的求生毅力? 答:.5.支撑淘金者战胜死亡的心灵力量是什么? 答:.篇四:小说家谈小说阅读答案

《小说家谈小说》同步练习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篇二

《小说家谈小说》第一课时教案 备课人:徐敏奎 授课人:徐敏奎 授课时间:11月19日 授课班级:初三(5、8)班 学习目标:

1、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写评论小说的文章。

2、通过指认《百合花》中细节描写,说出它的巧妙之处。

3、理解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分析小说中感人的人物形象。

4、理解茅盾把握小说风格进行评论的评述思路和方法。

5、能比较出自己对《百合花》的评论与茅盾的评论之间的区别。

课前准备:

1.预习小说《百合花》,掌握生字词。

2.了解作家茹志鹃相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

在天空飘着雪花的静谧的夜晚,坐在温暖的家中,手捧一本小说,与书中的人物共度欢乐时光,是多么令人向往。然而,你可知道怎样去欣赏小说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基本的小说鉴赏知识吧!

二、知识盘点

请同学们回忆小说的有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小说?

2、小说包括哪些要素?

3、如何阅读小说?

(提示: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几点不同之处。)

三、指点迷津

1.我们刚才说到的阅读小说与阅读记叙文的不同之处到底是什么呢?这与小说的三要素有关。从三要素入手对小说进行鉴赏是鉴赏小说最重要的方法。那么,我们如何从三要素入手来鉴赏小说呢?

(参考答案:(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2)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2.知道了这些基本的方法,我们如何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上呢?

(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①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②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③思考和挖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2)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①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

②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服务的。

③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①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②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一些基本的小说鉴赏知识,尤其是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对小说鉴赏,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所收获。当然,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可以有所侧

重。

五、初步欣赏《百合花》

(一)细节描写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百合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2.读了小说之后,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挑一处来说说给大家听听。

(提示: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3、小说《百合花》中哪些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使你难以忘怀?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读完《百合花》这篇小说,通讯员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却仿佛历历在目,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这独特的人物性格,还得益于许多典型细节描写,尤其是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在全篇中就有这么几处: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等细节描写。①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妇缝那个破洞。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②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抚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③另外,百合花被子,新媳妇的五次笑,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等也是本文典型的细节。有些细节描写不但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对于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例如: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

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又如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二)人物形象

这篇小说运用了许多传神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些非常感人的人物形象。细读课文,读后请说说你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小通讯员的形象

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

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谈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2.新媳妇的形象

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

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的。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

作者就是这样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有光彩。)

(温馨指津:在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合情合理,耐人寻味。)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不但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对于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同时在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耐人寻味。

五、布置作业

1、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小说,运用今天学习的小说鉴赏知识写下阅读感悟。

2、为《百合花》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评论。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篇三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情节

3、阅读《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4、结合自己的体会和作者的观点,选取一个角度来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学习过程:

我们刚刚聆听完散文家娓娓谈散文,正陶醉于《白鹭》那精巧的诗篇之中。“白鹭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流线型的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那悠然而孤独的守望,优美而轻盈的低飞”,宛如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玩味,我们欣赏,我们陶醉。正在此时,我们耳边却又传来了小说家朗谈小说的声音。这是文学泰斗茅盾先生的声音。现在让我们跟随他老人家的脚步来步入《百合花》的文学殿堂,来共同欣赏“这一朵纯洁秀丽、色彩雅致、香气清幽、韵味深长的鲜花”(欧阳文彬),来共同体会她那清新俊逸的风格(茅盾)和传神动人的细节描写吧!

一、阅读小说《百合花》

1、运用工具书略读《百合花》,初步弄懂生字词:

撂()半晌()哔哔()讷()忸怩()憨()抱歉()执拗()尴尬()讪讪()熬夜()裸露(luǒ)虔诚(qián)跌宕()珠烁()点缀(zhuì)稚气(zhì)踌躇()挪步(nuó)掂量(diān)憎恶(zēngwù)皎洁(jiǎo)耽搁(dānge)

2、了解《百合花》的大致情节,并复述故事大意

第一部分(1—23)

第二部分(24—45)

第三部分(46—62)

3、选出你认为小说中写的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或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并简述理由:这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叙说,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茅盾的评论《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

1、这样一篇优秀的小说在写好之后,却先后多次被退稿,后来虽说在《延河》上发表,却可以说是“生(发表)不逢时”,历经许多曲折坎坷,“左派”要当做“毒草”来批判,几乎遭到灭顶之灾。一些左派老手甚至指出“已经走到了反党危险边缘”,在危难之中,将遭不幸的《百合花》,有幸被大文豪茅盾先生所赏识,他在1958年6月的《人民文学》上发表了近一万多字的《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一文,其中用两千多字的篇幅分析、欣赏并高度评价了茹志鹃的《百合花》,从此,“百合花”开始在文坛绽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在茅盾先生眼中《百合花》到底有什么值得推崇的地方呢?仔细研读《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一文

2、全文的结构初析:

(一)1—2节:

(二)3—5节:

(三)6节:

3、从茅盾先生的评论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

4。回头再看《百合花》这篇小说,能不能自己也选个角度来对文章进行评析?

倡导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例如可以从语言特色上、谋篇布局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对比手法的使用上等方面着手)。

三、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

四、走近作家: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代表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中篇小说〈〈虹〉〉;长篇小说〈〈子夜〉〉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我们已经学过他的作品《白杨礼赞》。

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曾用笔名阿如、阿旭。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的本质,主要作品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舒〉〉〈〈三走严庄〉

五、学习反思;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篇四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百合花》的故事情节,分析其人物形象,认识其艺术特点。

2、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3、学习鉴赏小说的一般方法,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小说;把握评论的基本观点。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百合花》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聆听完散文家娓娓谈散文,正陶醉于《白鹭》那精巧的诗篇之中。白鹭那“雪白的蓑毛,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那悠然站在小树绝顶的形象,那优美的低飞,宛如在我们面前。正在此时,我们耳边又传来了小说家朗朗谈小说的声音。这是文学泰斗茅盾的声音。现在让我们跟随他步入《百合花》的文学殿堂,共同欣赏《百合花》那传神的细节描写吧。

二、课前热身:

要求: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注音:

宽恕()点缀()害臊()撂()木讷()憨()厚 挪()步 讪()笑 尴尬()掂()量 鹿砦()颤()动 虔()诚 忸怩()跌宕()执拗()

四、学法指导: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五、自主阅读:

要求:自主阅读小说《百合花》,结合小说阅读方法,探究以下几个问题(即自学提纲),并做好圈点批注:

1、阅读小说《百合花》,了解故事情节,并能用语言进行概括。

2、结合有关描写,分别谈谈你对小通讯员、新媳妇等人物形象的认识。

3、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说说,你认为这篇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儿?

4、作者以“百合花”为题,有哪些好处?

六、小组交流:

要求:就每个问题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一致的认识,有问题可以在班里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一、阅读茅盾的这篇评论。

1、阅读茅盾的《 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自我探究以下问题: 1〉这篇评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这篇小说的? 2〉、作者认为小说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3〉、体会作者独到新颖的观点和有力的论证

二、小组合作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理解.明确:

1〉第一段(1):作者认为《百合花》在同题材作品中风格独特。

第二段(2—5)写小说中展开故事情节与塑造人物形象结合得很好,及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细节的好处。

第三段(6)给予《百合花》以高度的评价。

2〉这篇小说风格上清新俊逸;故事简单、情节精致;善用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描写了人物的风貌,描写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也形成前后呼应,使“通篇一气贯穿,首尾灵活”。

三、对比阅读;

1、将你读《百合花》的感受与茅盾的文章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并找一找原因,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2、通过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分析、鉴赏小说的方法?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总结:

1、分析小说,要紧扣小说的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如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

2、有新颖独到的观点。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好的评论都应该有独到的见解。

3、要有有力的分析论证。可以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当进行理论分析。

四、活学活用:

从初中阶段所学小说中任选一篇,自选角度,写一篇小评论。要求: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要明确。

五、教后反思:

附:板书: 护送 纯朴、腼腆、热爱生活

(一)小通讯员 舍身忘我、关心别人 百合花 借被

新媳妇 善良纯朴、热爱解放军 献被

(二)抓住小说要素

鉴赏小说 有新颖独到的观点 有有力的分析论证 练习题:

(一)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注音:

宽恕()点缀()害臊()撂()木讷()憨()厚 挪()步 讪()笑 尴尬()掂()量 鹿砦()颤()动 虔()诚 忸怩()跌宕()执拗()

(二)从初中阶段所学小说中任选一篇,自选角度,写一篇小评论。要求: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要明确。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篇五

第十四课《小说家谈小说》

【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整体感知小说《百合花》情节及人物形象,把握其思想内容。2.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3.结合作者观点和自己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见解感受。

二、具体目标:

1.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写评论小说的文章; 2.通过指认《百合花》中细节描写,说出它的巧妙之处。

3.理解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分析小说中感人的人物形象。4.理解茅盾把握小说风格进行评论的评述思路和方法。

5.能比较出自己对《百合花》的评论与茅盾的评论之间的区别。

在具体目标中,1、2、3是针对所有学生确定的,4是对中等生的要求,5是对优秀生提出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

1.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2.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的思想内容。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3.收集并阅读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课内探究

第 一 课 时

一、学

1.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小说的一般常识和课文的初步感受;展示收集并阅读的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以及读书笔记。

(3)创设情境,引入对小说《百合花》的学习。

抬头,白鹭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那悠然站在小树绝顶的形象,那优美的低飞,宛如在我们面前。我们玩味,我们欣赏。低头,赫然发现旷野上那开满的百合花,何等的清新,何等的俊逸!同样让我们陶醉!让我们共同欣赏小说《百合花》那传神的细节描写,感人的人物形象吧!2.明确任务,圈点批注。

(1)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①整体感知,掌握小说的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②探究文章是如何使用细节描写的?

③细读课文,理解本文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

④探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⑤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出示幻灯片】(2)圈点批注,自主合作。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的感情。

②教者选出几位学生,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最喜欢的部分。

③用圈点批注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④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3.小组交流,班内探究。

(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第 二 课 时

二、导

1.精讲点拨,突出规律。

(1)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点拨方法: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参考答案:“我”在被分配工作时,结识了一个老实、害羞的通讯员,在为部队借被子时,他开始找了一个新媳妇借,却没有借到,“我”得知后来帮他,最终借到了那床新媳妇的红底上缀有百合花的新被子。他还把衣服挂破了。“我”找了几个妇女帮忙擦洗伤兵,其中就有那个新媳妇。后来,送来一个通讯员,看见那个挂破的衣服,“我”知道是他,很担心,从他的战友口中得知他是为了保护医护队才受中伤的。他牺牲了,那个新媳妇却在专心致志的为他缝衣服,最后,新媳妇把自己的嫁妆——百合花棉被盖在他身上以表对他的敬重。

参考答案:小说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献身、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2)细节描写的作用(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等)

小说《百合花》中哪些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使你难以忘怀?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点拨方法:细节描写是指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情的描写,它能生动、具体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

参考答案:读完《百合花》这篇小说,通讯员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却仿佛历历在目,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这独特的人物性格,还得益于许多典型细节描写,尤其是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在全篇中就有这么几处: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等细节描写。①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妇缝那个破洞。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②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抚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③另外,百合花被子,新媳妇的五次笑,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等也是本文典型的细节。有些细节描写不但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对于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例如: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又如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3)人物描写(小通讯员、新媳妇)

点拨方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①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②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③思考和挖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①小通讯员的形象。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

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谈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②新媳妇的形象。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竟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的。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

作者就是这样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讯员和新媳

妇的形象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有光彩。

(温馨指津:在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合情合理,耐人寻味。)

(4)景物描写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情、刻画小说主题)

点拨方法: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代事件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围,表达人物的心情、表现主题等。

参考答案:《百合花》中的景物描写,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这一景物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5)写作上的特色(对比手法富有诗意)

点拨方法:人分宾主,物有主次,红花虽好,还需绿叶陪衬。在对比中,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鲜明生动。

参考答案:第一处是通讯员出场时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作伪装,在他离开我时,枪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枪是战争工具,战争中谁也无心赏花,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一个战地寓言,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

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我”的态度之不同。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后,默默起身说:“不用打针了。”他是从职业技术的角度来作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我”劝道:“不用缝了。”这是从理智出发而言;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此时,她一定想起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促,临走时的狼狈模样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无畏宛在眼前??也许她又什么也没想,只是这样一针一线地缝着,只求内心一片安宁。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明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

第三处对比发生在小说结尾。在把通讯员的尸体放进棺材前,卫生员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妇却“劈手夺过被子”,将这条洒满“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讯员只是睡着了。在这样的对比中,通讯员、新媳妇的形象更加完美,文章也划上了诗意的句号。

第 三 课 时

2.二度合作,深度探究。

合作探究:茅盾的《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一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论这篇小说的?(1)先四人小组探究,后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并对各小组的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参考答案:六个方面:第一段先概括情节,然后概括作品“清新、俊逸”的风格。第二段明确评论的重点: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的。第三段说明作品通过发展的细节,描写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精神世界。第四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五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描写使情节一气贯通。第六段概括写阅读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点。)

(2)读完《百合花》,你一定会被小说的结尾深深打动。小说的结尾为什么会这样感人?请你试着运用茅盾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来分析这个问题。

点拨方法:文章之所以感人,原因无非是情节出人意料或情感上打动人心。分析时可围绕这两方面进行。

参考答案:小说的结尾,描写新媳妇为牺牲的战士细细密密地缝着衣服上的破洞,并盖上她唯一的嫁妆——全新的百合花被子,这让(转载于:《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我们自然回忆起前文的有关细节:新媳妇起初舍不得借被子,小战士刮破了衣服却死活不让新媳妇缝补,战士给我两个馒头开饭,新媳妇在包扎所的忸怩羞涩??借助这些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我们不难读出少妇平静的外表下内心翻腾的情感波澜:对起初不借被子的懊恼,对先前忸怩的惭愧,对小战士献身精神的崇敬??这个极富艺术张力的细节描写折射出少妇纯洁又美好的心灵,这种人性美对读者的心灵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引起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温馨指津:写文章讲究“风头、猪肚、豹尾”,结尾就要有力,能打动读者。)(3)把你对《百合花》的评论与茅盾的评论比较一下,然后谈谈你的心得:如何写小说评论?

(参考答案:写好小说评论应该注意:①有高度集中的论题。紧扣小说三要素,如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②有新颖独到的观点。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好的评论都应该有独到的见解。③有有力的分析论证。可以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当进行理论分析。)3.涵咏积累,有效巩固。

(1)复习巩固小说的一般常识及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

(2)抄写并诵读文中优美词句。

(3)教者小结本课的学习。

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叹于茹志鹃笔下的《百合花》风格的清新俊逸,《百合花》中细节的精妙传神,百合花般人物形象的感人肺腑,也同样感叹于茅盾先生把握小说风格进行评论的评述思路和方法。相信所有这些都会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

三、练

1.学生完成课堂重点检测。

2.学习小组互改,教者反馈评讲。

课后提升

1.完成作业:补充《作业本》中相关练习。2.同步阅读: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三毛《高原的百合花》、丹云《荆棘中的百合花》、孙爱雪《春天里的百合花》。

3.反馈评价。教者批阅学生的课后作业,并进行反馈矫正。篇二:《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百合花》的故事情节,分析其人物形象,认识其艺术特点。

2、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3、学习鉴赏小说的一般方法,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教学重点:了解小说;把握评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百合花》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聆听完散文家娓娓谈散文,正陶醉于《白鹭》那精巧的诗篇之中。白鹭那“雪白的蓑毛,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那悠然站在小树绝顶的形象,那优美的低飞,宛如在我们面前。正在此时,我们耳边又传来了小说家朗朗谈小说的声音。这是文学泰斗茅盾的声音。现在让我们跟随他步入《百合花》的文学殿堂,共同欣赏《百合花》那传神的细节描写吧。

二、课前热身:

要求: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注音:

宽恕()点缀()害臊()撂()木讷()憨()厚 挪()步 讪()笑

尴尬()掂()量 鹿砦()颤()动

虔()诚 忸怩()跌宕()执拗()

四、学法指导: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

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五、自主阅读:

要求:自主阅读小说《百合花》,结合小说阅读方法,探究以下几个问题(即自学提纲),并做好圈点批注:

1、阅读小说《百合花》,了解故事情节,并能用语言进行概括。

2、结合有关描写,分别谈谈你对小通讯员、新媳妇等人物形象的认识。

3、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说说,你认为这篇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儿?

4、作者以“百合花”为题,有哪些好处?

六、小组交流:

要求:就每个问题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一致的认识,有问题可以在班里集体交流。第二课时:《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一、阅读茅盾的这篇评论。

1、阅读茅盾的《 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自我探究以下问题: 1〉这篇评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这篇小说的? 2〉、作者认为小说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3〉、体会作者独到新颖的观点和有力的论证

二、小组合作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理解.明确:

1〉第一段(1):作者认为《百合花》在同题材作品中风格独特。

第二段(2—5)写小说中展开故事情节与塑造人物形象结合得很好,及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细节的好处。

第三段(6)给予《百合花》以高度的评价。

2〉这篇小说风格上清新俊逸;故事简单、情节精致;善用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描写了人物的风貌,描写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也形成前后呼应,使“通篇一气贯穿,首尾灵活”。

三、对比阅读;

1、将你读《百合花》的感受与茅盾的文章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并找一找原因,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2、通过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分析、鉴赏小说的方法?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

1、分析小说,要紧扣小说的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如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

2、有新颖独到的观点。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好的评论都应该有独到的见解。

3、要有有力的分析论证。可以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当进行理论分析。

四、活学活用:

从初中阶段所学小说中任选一篇,自选角度,写一篇小评论。要求: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要明确。

五、教后反思:

附:板书: 护送 纯朴、腼腆、热爱生活

(一)小通讯员 舍身忘我、关心别人

百合花 借被

新媳妇 善良纯朴、热爱解放军

献被

(二)抓住小说要素

鉴赏小说 有新颖独到的观点

有有力的分析论证

练习题:

(一)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注音:

宽恕()点缀()害臊()撂()

木讷()憨()厚 挪()步 讪()笑

尴尬()掂()量 鹿砦()颤()动

虔()诚 忸怩()跌宕()执拗()

(二)从初中阶段所学小说中任选一篇,自选角度,写一篇小评论。要求: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要明确。篇三:河南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模板

河南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模板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二、教学课时: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如何阅读小说:

小说阅读法特指根据小说的体裁特点提出的一种阅读方法。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

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二、学习《百合花》:

(一)整体感知,掌握小说的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1、简单的故事情节:

我军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小说中的“原来是文工团员,因战时需要而被派往前沿包扎所,护送任务派给一个见到女性就脸红的小通讯员,他的腼腆和害羞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好感。然后新媳妇出现,她起初不愿借被子,为此事通讯员蒙羞两次,且挂破上衣,新媳妇这位本性善良的女性便心存内疚,她执意寻找机会弥补。后来,通讯员在救人时牺牲了,新媳妇毫不犹豫地把百合花被子献给这位年轻的战士。

2、本文的主题:

小说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献身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小说表现出的主题,有它独特的风格。通讯员和新媳妇之所以成为栩栩如生的有血有肉的形象,正是因为他们是生活在我们中间的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不一定“高、大、全”但却使我们倍感亲切动人,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正如茹志娟同志所说:“我也相信自己作品里这些人物??他们虽然不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也不是高大完美、叱咤风云的英雄,但他们都是实在的,从各自的起点迈步向前??,他们一不娇柔造作,二不自命不凡,是一些一步一步走在革命队伍行列中的人”。

第二课时

(二)细读课文,理解本文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

1、小通讯员的形象:

首先,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谈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2、新媳妇的形象:

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的。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

作者就是这样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有光彩。

(三)探究文章是如何使用细节描写的。

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读完《百合花》这篇小说,通讯员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却仿佛历历在目,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这独特的人物性格,还得益于许多典型细节描写,尤其是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在全篇中就有这么几处: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特别是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妇缝那个破洞。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

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再如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抚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另外,百合花被子,新媳妇的五次笑,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等也是本文典型的细节。

有些细节描写不但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对于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例如: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又如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第三课时

一、继续探讨小说《百合花》:

(四)探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也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五)本文的写作特色:对比手法富有诗意。

第一处是通讯员出场时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作伪装,在他离开我时,枪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枪是战争工具,战争中谁也无心赏花,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一个战地寓言,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

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我”的态度之不同。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后,默默起身说:“不用打针了。”他是从职业技术的角度来作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我”劝道:“不用缝了。”这是从理智出发而言;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此时,她一定想起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促,临走时的狼狈模样宛在眼前,舍身救

人的英勇无畏宛在眼前??也许她又什么也没想,只是这样一针一线地缝着,只求内心一片安宁。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明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

第三处对比发生在小说结尾。在把通讯员的尸体放进棺材前,卫生员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妇却“劈手夺过被子”,将这条洒满“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讯员只是睡着了。在这样的对比中,通讯员、新媳妇的形象更加完美,文章也划上了诗意的句号。

二、在了解了小说《百合花》的基础上,阅读茅盾的这篇评论。

茅盾的《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一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论这篇小说的?文章第一段先概括情节,然后概括作品“清新、俊逸”的风格。

第二段明确评论的重点: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的。

第三段说明作品通过发展的细节,描写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精神世界。

第四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五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描写使情节一气贯通。

第六段概括写阅读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点。

三、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1、小说的结尾,描写新媳妇为牺牲的战士细细密密地缝着衣服上的破洞,并盖上她惟一的嫁妆——全新的百合花被子,这让我们自然回忆起前文有关的细节:新媳妇起初舍不得借被子,小战士刮破了衣服却死活不让新媳妇缝补,战士给我两个馒头开饭,新媳妇在包扎所的忸怩羞涩??借助这些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我们不难读出少妇平静外表下内心翻腾的情感波澜:对起初不借被子的懊恼,对先前忸怩的惭愧,对小战士献身精神的崇敬??这个极富艺术张力的细节描写折射出少妇纯洁而又美好的心灵,这种人性美对读者的心灵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引起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2、通讯员步枪筒里原来插着树枝,在完成护送任务后,枪筒里“又多了一支野菊花”,从一个侧面写出了青年的情趣。“两个干硬的馒头”两次出现,第一次是通讯员把它送给我,表现出对战友的关心;第二次出现是在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间触到了它,引发读者对人物品格的怀想。军衣上的破洞是通讯员在女性面前“慌慌张张”造成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有了这个破洞,新媳妇在他负重伤后从伤员中认出了他,也才有为牺牲了的他缝军衣的感人场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