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常用急救技术论文题目 医疗急救论文篇一
课程名称:实用现场急救技术
学时:36
理论学时:26 实训学时:10 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 开课院部:汽修学院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课程性质:综合素质类选修课
教学目标: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医学自身的发展,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将逐渐从医疗卫生单位转移到家庭和社会。自我保健、自我救治、相互救治将成为人们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基本手段。
本课程旨在普及基础急救知识,教授基本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创伤的急救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常见病突发病的应对、以及遇上某些意外灾害事故(如车祸、地震、火灾等)后的避险逃生和自救互救常识。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人体结构基本知识 2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概述人体基本结构的学习,熟悉人体的基本结构,了解血管和神经的分布。【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头部创伤的分类、胸腔脏器、腹腔脏器、四肢和脊柱的基本结构。
2、了解:人体各部位常见的损伤。
第二章 现场急救原则与伤病员评估
2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讲学习,掌握现场急救原则和现场评估方法。【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现场急救原则。
2、了解:现场评估的方法以及伤病员的伤情评估方法,熟悉意识状态的评估、呼吸状况的评估、检查有无心跳方法;了解评估身体各部位伤情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 现场救治技术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的适应证,用物准备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外伤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4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
(一)止血
1、识记:出血部位、出血性质的判断及临床表现。
2、理解:止血注意事项。
3、应用:一般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二)包扎
1、理解:包扎的目的和要求。
2、应用:卷轴绷带基本包扎法(环形包扎法、蛇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三角巾包扎的方法(头面部包扎、肩胸部包扎、四肢包扎)。
(三)固定
1、识记:骨折的共同特征。
2、理解:骨折的分类;骨折的现场处理原则;固定的材料;固定的注意事项。
3、应用:骨折的临时固定方法。
(四)搬运
1、理解:搬运伤员的要求。
2、应用:徒手搬运法。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操作。现场训练及考核。【教学基本要求】
1、2、第五章 创伤患者的现场救治
4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创伤患者的现场判断方法和急救处理。【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的判断方法和现场急救。
2、熟悉:脊柱损伤和四肢骨折的现场处理。
3、掌握:电击伤的现场判断和急救措施。
第六章 内科危重急症的现场救治 6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常见急症的判断和现场急救 熟悉: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掌握:心肺复苏抢救技能 第四章 心肺复苏 6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休克、晕厥、心脏病发作、高血压危象、脑血管意外、低血糖昏迷、呼吸道异物梗阻、中毒的现场判断方法。
3、掌握:以上急症的现场急救措施。第七章 环境急症的现场救治
意外灾害事故避险逃生和自救互救常识 6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烧伤的伤情评估,学会烧伤的现场应急措施,学会交通事故、地震及火灾的避险逃生及自救互救方法。能够进行溺水、中暑、动物咬伤的现场急救;了解冻伤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教学基本要求】
(一)烧伤及火灾伤害与救护知识
1、识记:烧伤的深度评估法。
2、理解:常见烧伤原因;烧伤面积评估法;烧伤程度评估法;火灾的主要致死原因。
3、应用:烧伤(烫伤、强酸、强碱烧伤)的现场急救措施;火灾中正确的避险逃生方法;火灾现场急救方法。
(二)地震伤害与救护知识
应用:地震避险逃生的常用方法;地震时的自救互救方法。
(三)溺水
应用:溺水的逃生措施及现场急救措施
(四)中暑
中暑的判断和急救措施
(五)动物咬伤
毒蛇咬伤、狗和猫咬伤的处理措施
第八章 过敏急症的现场救治 2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过敏急症的判断急救方法和急救处理。【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蜂蛰伤、食物过敏、接触性皮炎的判断。
2、掌握:过敏急症的现场急救方法。
第九章 伤病员的心理与营养 2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地震、创伤、突发事故发生后伤病员的心理反应及变化,熟悉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和应对方法。【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现场救护的心理安慰及应对方式
2、理解:突发事件后伤病员的心理反应和现场救治的营养问题
第十章 现场急救设备
2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常见现场急救设备、物品和药品。【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熟悉常见现场急救设备、物品和药品
2、了解:现场急救常用药品的使用
三、教学用书及参考书
教材:杜亚明 刘怀清 唐维海 主编,《实用现场急救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8月。
参考书目:
谭进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申文龙 张年萍 主编,《急诊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四、考核方式
总成绩的评定:平时考核成绩30%(其中出勤率10%、作业10%、讨论发言10%);技能考核2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50%。
撰写人:高东霞 撰写时间:2017.9
常用急救技术论文题目 医疗急救论文篇二
河南理工大学公选课《常用急救技术》
论文
浅谈我国公众急救意识及
急救知识的普及
姓 名刘德强
所在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土建12—16班 日期2013年12 月 14日
浅谈我国公众急救意识及急救知识的普及
学生姓名:刘德强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
本文综合论述了我国公众急救意识及急救知识普及的相关问题。据了解,我国公众在遇到灾害和突发事件时,会因为缺乏急救知识,造成很多能够避免的人身伤亡。究其原因,还是公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完善的急救普体系;急救知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本文中就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公众急救意识普及急救知识存在问题
生活中,意外在所难免,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几乎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然而我国公众很多都缺乏急救意识和相关知识。据了解,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患者约70万人,是居民死亡原因的第四位或第五位,也是十三四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在突发情况中,公众若能及时地使用急救技术对伤者进行救助,可以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由此可见,公众急救意识的提高和急救知识的普及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急救知识的普及能使伤者得到及时、有效的现场救助。
一、我国公众的急救意识
近来总有报道称,老人倒地无人扶,亦或是,伤者在地无人救助等类似的公众缺乏救死扶伤精神和急救意识的事件,在网上搜索便可看到同类新闻。例如,88岁老人摔倒无人扶窒息身亡——事发湖北武汉,现场离老人的家不到百米,老人摔倒后,面朝下躺在菜市口近一个小时,这期间来往者众多,但无人扶他一把,一个小时后家人赶到,一个半小时后伤者才被送医院救治,但老人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老人的老伴悲愤地称,“如果当时有人扶他一把,或者帮他转个身,他也许就不会窒息而死!”类似的还有,北京一位心脏病患者于17日清晨五点四十左右在上班途中突然病发,连车带人晕倒在路边。在此后的半个小时内多名路人经过,但无一人伸出援手,最终是西站执勤人员发现并将发病男子送往医院,但其已不治身亡。。。
此类悲痛的事件很多,在此不再赘述。面对此类事件,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且不像往常一样,从社会公德和信任等方面考虑,只是简单的抛开一切,从急救方面考虑。如果公众有很强的急救意识,会面对一个鲜活的生命的逝去而袖手旁观吗?退一步讲,如果没有这么
复杂的社会和事件,如果每个人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那么,面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时,又有多少人能在在灾难中拥有急救意识和知识,并能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去救助他人?据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对“120”医疗急救电话的知晓率和急救一般知识的了解非常匮乏。而对美国旧金山院前急救系统的调查发现,那里的急救知识十分普及,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患急病时应拨打“911”国内统一的呼叫号码。由此也可看出,我国大部分公众的急救意识相当缺乏。因而,我国需要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并要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普及急救知识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二、提高急救意识和普及急救知识的意义
根据课堂所学,如果在心跳停止4 min内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为5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8 min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下降为1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10 min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仅为1%,由此可知,cpr(即心肺复苏)每延迟1分钟,抢救成功率下降7-10%,因而“4 min”被称为救命的“黄金时间”。急救强调的是速度,而通常情况下救护车接报到赶抵现场平均约需10min,这正是心搏骤停、人工复跳的“黄金时间”。所以,在这段“黄金时间”里,遭遇突发事故或疾病的伤者需要得到“第一目击者”(即在现场为急、危、重症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的救助,若“第一目击者”能对伤员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就能争取到最佳的抢救时间。
但在我国,部分公众急救意识较差,使很多生命贻误了宝贵的抢救时机。大多数人只是简单的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虽然部分人十分想采取措施对伤者进行救助,但由于不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在意外事件中因为未进行止血、包扎或处理,搬运不当等导致伤者受到了“第二次伤害”。所以,提高急救意识并使公众掌握急救技术,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伤病者挽救生命或减轻伤残,从而体现了提高急救意识和普及急救知识的重要意义。
三、我国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普及急救知识的情况
据了解,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参照前苏联急救站的体制,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急救站,由医务人员担任现场急救。急救站担负着城市居民危重急症和意外事故的急救功能。1980年,国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指出了急救医学工作对于国家建设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其性质和任务;对建立健全急救站组织,从以院外抢救为主的急救站到医院建立急诊科等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同时成立了中国急救医学研究会,加强了急救机构、急救医学工作者的联系和学术交流。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也是现代医
疗健康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政府所做的这一切努力与改变,开创了我国急救医学事业发展的新阶段,使我国的急救医学不断完善。虽然我国急救医学的学术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公众的普遍急救意识还不够强,使得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因错过了最佳急救时间而失去。现阶段,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急救知识的培训工作了,使公众的急救意识得到提高并且使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率得到了提高。
四、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公众急救意识及急救知识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我国公众的急救意识亟待提高,而且急救知识了解的太少,这是最主要的问题。当面临突发事件时,大多数人都是旁观者,真正会实施现场急救的人极少。因此,我觉得宣传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是很重要,而且很必要的。要做到较好,就要从孩子的教育开始,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急救知识,把急救知识列入义务教育,并把急救知识纳入岗前培训中,使公众正确认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2、缺乏完善的急救知识普及的体系,不能让大众直接接触到急救知识。据悉,在国外和我国香港特区,急救知识普及工作都是由经过专业训练、并且持有教师资格的急救培训导师承担,这些导师必须随时了解国际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最新标准和信息,经过一定时间必须接受有关部门的再培训、资质认证后再重新上岗。而目前我国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使得公众即便是有心想要学习急救知识,也会不知从何学起,更不知可以从哪里可以学得到。从而,面对生命的逝去,大众只能是无助的旁观,甚至静静的看着他们的离去。因此,我国应建立起较完善的急救知识普及的体系,并能让公众真正参与其中,让公众学到急救的基本知识,使他们能更好的面对突发事件,减少伤亡人数。
结束语:以上这些是针对本课所学知识以及生活中一些事件的简单想法,而这些也是在学完本课之后才明白的。学了本课之后才发现,原来在突发事件中,仅仅是懂得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就可以减少一些生命的离去,可以使一些人的余生不是在残疾中度过。以后的生活中,再面对一些突发事件造成的伤亡时,不仅仅要想到复杂的社会,更要反思一下,有多少人真的懂得急救!所以,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普及急救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应加大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大急救知识的普及力度,使更多的人能拥有急救意识和知识,从而提高我国“第一目击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伤残和伤痛。
常用急救技术论文题目 医疗急救论文篇三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
作业准备…………………………………………………2分钟
1、清点人数,整理着装;
2、宣布作业提要;
3、提示有关理论。科目:急救技术示范作业
目的:通过本次授课,掌握更多急救技术。内容:
1、吸痰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2、导尿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3、洗胃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4、心肺复苏技术和心内注射的方法
5、野战输血、输液技术
6、包扎、止血、固定技术
7、战时护理职业防护
8、急性中毒的救治 方法:理论提示、讲解示范 时间:2小时
地点:护理操作示教室
要求:认真练习,确保质量。
器材保障:电动吸痰机、教学假人、洗胃机、夹板等 场地介绍:室内
作业实施……………………………………………120分钟 第一个训练问题:吸痰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理论提示:吸痰法是利用负压作用,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呕吐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多用于危重、年老体弱、昏迷、全身麻醉未清醒前,存在咳嗽无力或咳嗽反射迟钝、会厌功能不全的患者。常用的方法有电动吸引器导管吸痰法、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注射器吸痰法等。本课时,我们重点学习电动吸引器导管经鼻吸痰法。下面,请看示范动作。讲解示范
1、动作要点:(1)吸痰时放松鼻导管末端启动负压,边旋转边退,旋转1800--3600,吸净痰液。(2)插管深度适宜。
2、注意事项与说明:(1)吸引时负压不可过大,一般成人为10.7—16.0kpa(80-120mmhg)。(2)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吸痰管应为无菌,每吸完一次痰应重新更换。(3)吸痰前后根据需要给予患者吸入高浓度、高流量氧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引的总时间不超过3分钟,以免缺氧。
3、操作流程 准 备 操作者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了解病情及操作注意事项 用物准备齐全 环境符合操作要求
评估检查
评估患者呼吸及痰液阻塞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吸痰 查对,向清醒患者解释
根据需要给予患者吸入高浓度、高流量氧气 患者头偏向操作者一侧、铺治疗巾于颌下 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 连接吸痰管,试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并湿润导管
插 管
吸 痰
一手反折吸痰导管末端,另一手用无菌镊持吸痰管前端,从鼻腔插入:吸痰管从鼻腔经下鼻道、鼻后孔插至咽部
轻轻插管至患者出现轻咳或有阻力感时,放松导管末端启动负压,边旋转边退,旋转180。~360。,以吸净痰液,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关闭吸引器,取下吸痰管浸泡于消毒液中撒治疗巾,擦净患者面部,协助取舒适卧位,给有需要的患者吸氧。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变化,观察吸痰效果
整 理
查对
整理患者及床单位 查对,记录吸痰时间及效果 清理用物 查对
第二个训练问题:导尿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理论提示: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导出尿液的一种方法。通过导尿术可解除尿潴留等排尿困难病人的痛苦、进行泌尿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注入药物进行膀胱疾病的治疗等。本课时,我们重点学习女病人留置导尿术。讲解示范
1、动作要点:(1)消毒步骤正确(2)插管前,润滑尿管前端7-10cm,插入深度为4-6cm,见尿后再插入5—7cm.(3)插入尿管后,用无菌注射器向气囊内注入10—15ml蒸馏水,回拉尿管,确认在位固定。
2、注意事项与说明:(1)本操作及所用物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消毒灭菌制度,严防医源性感染。(2)操作必须轻柔,以防损伤尿道粘膜。(3)为膀胱高度膨胀的尿潴留病人导尿时首次放尿量不应超过1000ml。(4)如导尿管脱出应更换导尿管后重新插入。第三个训练问题:洗胃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理论提示:洗胃法是指将胃管插入患者胃内,反复注入和洗出一定量的溶液,以冲洗并排除胃内容物的方法。常用于服毒患者的抢救,减轻或避免吸收中毒及某些特殊手术或检查前的准备。常用的洗胃法有漏斗胃管洗胃法、电动吸引器洗胃法和全自动洗胃机洗胃法。本课时,我们重点学习全自动洗胃机洗胃法。讲解示范
1、动作要点:(1)润滑胃管前端10~20cm,夹紧胃管末端,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用镊子夹管前端经口插入,至咽喉部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慢慢吞咽胃管至所需长度。成人一般45~55cm(即前发际至胸骨剑突处或由鼻尖经耳垂至胸骨剑突处的距离)。
(2)昏迷患者因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当胃管插至咽喉部时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的弧度,便于胃管顺**过。
2、注意事项与说明:
(1)中毒物不明时,要留取胃内容物送检,并用温开水或等渗盐水洗胃,待毒物性质明确后,再采用对抗剂洗胃。
(2)第一次灌洗量不宜过大,以免驱毒入肠,每次灌入量以300~500ml为宜。总共用量一般在2000~5000ml,中毒患者10000~20000ml。水温在37~380c。
3、操作流程
严格查对,向清醒患者解释,以取得配合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解开衣襟及腰带 取下活动义齿,置弯盘于口角旁
接通电源,查看洗胃机性能 润滑胃管前端,按常规插入胃管,经检查证实胃管在胃内,予固定 用一次性冲洗器或注射器抽吸胃内容物,按需要留标本送检
连接管道
拔 管
整 理
查对
洗 胃
观 察
准备
操作者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了解病情及操作注意事项 用物准备齐全 环境符合操作要求
查对解释
检查性能
插 管
将已插好的胃管末端与洗胃机胃管接口连接 将配好的洗胃液倒入药桶内
将进水橡胶管的一端连于洗胃机进液口,另一端放入药桶内液面以下 将出水橡胶管的一端连于洗胃机出液口,另一端放入污水桶 调节洗胃液流速 先按“手动”键,吸尽胃内容物
再按“自动”键,机器自动切换,对胃进行反复清洗
若发生食物堵塞管道,水流减慢,不流或发生故障时,可交替按“手冲”和“手吸”键重复冲吸数次,直到管路通畅,再按“手吸”键将胃内残留液体吸出后,按“自动”键,恢复自动洗胃,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
洗胃完毕,反折胃管,迅速拔出 或者按医嘱灌入解毒药或导泻药后再拔管
洗胃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腹痛,洗出血性液体或出现休克现象,应立即停止洗胃,与医生一起共同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协助患者漱口,清除呕吐物,整理床单位,嘱患者休息 再次查对并签名,记录洗胃液的名称、出入量以及性状 将洗胃机上的3条橡胶管放入**中,按“清洗”键冲吸各管道 冲吸毕,取出橡胶管,待机器内水完全排尽后,按“停机”键关机 切断电源,整理和消毒物品
严格查对,向清醒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解开衣襟及腰带 取下活动义齿,置弯盘于
查对 查对
第四个训练问题:心肺复苏技术和心内注射的方法 理论提示:心肺复苏是挽救患者生命的一项基本技术,是当患者因疾病及其他原因致心脏突然停博,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缺血、缺氧的情况下,通过人工呼吸、闭式胸部按压等措施使心脏重新恢复搏动及有效泵血功能的方法。心内注射也是心脏突然停博后的急救方法之一,本课时,我们重点学习这两项技术。下面,请看示范动作。
一、心肺复苏技术 讲解示范
1、动作要点:(1)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操作者用放在前额的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紧患者的鼻孔,吸一口气后将嘴唇紧贴在患者的嘴唇上,形成一个封闭腔,然后缓慢吹起,时间为2秒钟,并可看到胸部起伏。(2)胸部按压时,手肘固定,手臂伸直,双肩在双手正上方,借用上半身的重量垂直向下按压。
2、注意事项与说明:(1)胸部按压的部位要准确,力度适宜,防止发生肋骨骨折。(2)人工呼吸时勿过度通气,以免引起胃膨胀。
3、操作流程
轻拍或轻柔地摇动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叫:“喂,您怎么了?”
在医院内:请他人通知医护人员,携带急救药品、除颤器等急救器械 在院外:先高声呼救,再拨打“120”电话,启动紧急医疗救护系统
将患者仰卧在坚硬平坦的平面上,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 施救者在地上采取跪姿,双膝平患者肩部 在患者床旁应站立于踏脚板上,双膝平患者躯干
评估呼吸
胸部按压
整 理
人工呼吸
评估呼吸循环
准 备
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理论,掌握操作方法 环境安全,患者已脱离致伤因子
判断意识
呼 救
摆放体位
以手指或吸引器清除患者口腔内异物或呕吐物 打开呼吸道:无颈部创伤者用压额举法,若颈部有创伤则用下颚推 前法。用眼看、耳听及面感的方法评估呼吸
确定患者无呼吸,马上给予2次人工呼吸
患者若无呼吸循环指征
立即进行胸部按压,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连续5个循环,约2分钟
再次评估呼吸
触摸颈动脉,评估循环征象
整理患者及床单位 按需记录 清理用物
再次评估
完成上述五各循环后,再次评估呼吸、循环征象,若无呼吸及循环征象,再进行5个循环,周而复始
若恢复有效自主循环及通气即停止心肺复苏;或进而开始进一步的生命支持阶段;若判断患者已死亡则终止抢救
二、心内注射的方法 讲解示范、动作要点:(1)患者取卧位。(2)用安尔碘在穿刺部位自内向外进行常规皮肤消毒。(3)用9号穿刺针在第四肋间胸骨左缘1-2cm处,垂直刺入4-5cm,抽得回血后,将药液快速注入。
2、注意事项与说明:(1)穿刺针要长,以确保能进入心脏。连接管道
拔管 整理
查对
洗胃
观察
准备
操作者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了解病情及操作注意事项 用物准备齐全 环境符合操作要求
查对解释
检查性能
插管
(2)穿刺部位要准确,避免引起气胸或损伤冠状血管。
第五个训练问题:野战输血、输液技术 理论提示:战地输血是指在战地救护中,将血液输入到失血伤员的体内,以达到恢复循环血量、提高血红蛋**平以及补充其他血液成分的目的。在野战条件下,如能保证血液的充分供应,可明显降低战伤伤员的死亡率。因此,战地输血是战伤救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本身所产生的压强,将液体与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在抢救因战伤休克的伤员和危重伤员中尤其重要。这两项技术战时与平时基本相同,但又有其特殊性。本课时,我们重点学习野战输血、输液技术的特殊性。
一、野战输血的特殊性:因战时人员流动范围大,行程多变,使用袋式输血方便携带、安全,还可加压。在前线紧急情况下也可用半直接法输血,即用无菌的60ml注射器先吸少量抗凝剂,然后从供血者血管中抽吸血液,接着将血液直接注入受血者体内。上述操作需由3人共同完成,一人抽血,一人传递,一人推注。应注意供血者与受血者血型要相同。
二、野战输液的特殊性:
(1)输液环境恶略:战时输液一般是在野战环境中,而且还可能是在炮火危及生命的情况下进行操作。护理人员必须尽力应对恶略的环境,才能完成战时创伤救护工作。(2)技术要求高:战时环境中光线不足、伤员休克导致静脉不充盈,车、船、飞机颠簸、摇晃等因素都会影响穿刺的成功率,给输液救治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前线护士必须要有过硬的穿刺技术。
(3)输液所需的附带工具多:在前线的护士往往要自备手电筒、输液瓶挂钩、输液网等,以备在无输液设备情况下,自行制作完成。
第六个训练问题:包扎、止血、固定技术 理论提示:包扎、止血、固定是野战条件下的救护技术,它对于保证战伤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和减少战伤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治愈率和归队率,争取伤员良好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对这三项技术逐一进行学习。
一、止血是战场救护的主要任务之一,主要方法有指压法、加压包扎发、止血带法、屈曲关节止血法、抗休克裤法。本课时,我们重点学习橡皮止血带止血法,本法适用于四肢大出血而用其他方法不能控制者。下面,请看示范图片。讲解示范
1、动作要点:用棉垫、纱布、毛巾等物作为衬垫,再将止血带在肢体上缠绕2周勒紧,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2、注意事项与说明:
(1)缚扎时间越短越好,一般不超过1小时;如需**上止血带时间,则每隔1小时放松一次。
(2)止血带的位置应靠近出血伤口的最近端。
二、包扎在战救中应用非常广泛,有保护伤口、防止感染、扶托伤肢,以及固定敷料、夹板等作用。目前,部队常用的制式包扎材料有急救包、三角巾、绷带等。本课时,我们重点学习风帽式包扎法。下面,请看示范图片。讲解示范
1、动作要点: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央各打一结,形似风帽,顶角结放于前额,底边结置于枕外隆凸下方,然后将两底角拉紧,包绕下颌至枕后打结固定。
2、注意事项与说明:
(1)发现、暴露、检查、包扎伤口要快。(2)包扎动作要轻,以免增加伤口流血。
(3)包扎要牢靠、松紧适宜,打结时要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
三、固定:骨折是战伤中常见的损伤之一。掌握骨折临时固定的基本技术,对完成战救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时,我们重点学习前臂骨折夹板固定法。下面,请看示范图片。讲解示范
1、动作要点:在前臂掌、背侧各放夹板一块,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前臂于中间位;屈肘90度,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2、注意事项与说明:(1)夹板的长度和宽度,要与骨折的肢体相称。
(2)固定应牢固可靠,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第七个训练问题:战时护理职业防护 理论提示:未来战争除使用常规武器外,也可能使用核、化、生武器。这些现代化武器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在短时间内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护理人员也会面临这种职业危害,所以要加强自我防护,保证人生安全。本课时,我们重点学习战时护理人员化学武器伤的职业防护。
一、呼吸道防护:浸渍口罩,将普通口罩、毛巾或其他布类叠成多层口罩,用10%小苏打水、肥皂水、**等浸渍,稍拧干后紧密捂住口鼻,这种口罩对烟态毒剂防护效果较好。
二、眼睛的防护:将普通风镜的通风孔用胶布封好,戴在眼睛上,或用透明的塑料薄膜。以胶水或胶布沾在眼眶周围,均可防护毒剂对眼睛的损害。
三、皮肤的防护:凡能遮盖身体的物品,都可用作皮肤防护器材,如雨衣、塑料布、蓑衣等。此外,用高筒靴、茅草等包裹下肢都有不同程度的防护作用。
第八个训练问题:急性中毒的救治 理论提示: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发展快。群体中毒,伤害人群多。据有关部门统计急性中毒是我国全部疾病死因的第5位。本课时将有关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程序、主要措施、需注意的问题进行学习,力图对急性中毒,尤其是群体中毒的救治能达到紧张有序、高效。
一、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
(一)切断毒源 使中毒愈者迅速脱离染毒环境。
(二)迅速有效消除威胁生命的毒效应
(三)尽快明确毒物接触史
(四)尽早足量地使用特效解毒剂。
(五)当中毒的毒物不明者以对症处理为先。
二、急性中毒救治的主要措施
(一)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二)及时足量使用特效解毒剂;
(三)促进毒物的排泄;
(四)有效的对症处理;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呼吸困难。
三、急性中毒的救治需注意的问题
(一)急救工作要做好三到位:即责任、质量、服务到位;树立三个第一:即时间、患者、效率第一。
(二)应高度重视生命体征曲线变化,及时发现问题。
(三)在抢救成批急性中毒患者时,要立即成立相应的护理治疗组,使抢救工作紧张有序。
四、急性中毒的救治程序(见图)
作业讲评…………………………………………2分钟
1、本次授课科目为急救技术示范作业,目的是通过本次授课,掌握更多急救技术。内容为:吸痰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导尿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洗胃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心肺复苏技术和心内注射的方法、野战输血、输液技术、包扎、止血、固定技术、战时护理职业防护、急性中毒的救治。
2、全体人员训练态度认真,基本掌握了以上几项急救技术。
3、此次训练由于项目较多,时间较紧,个人练习时间较少,希望课下进一步练习,以牢固掌握以上各项急救技术,灵活应用于临床。
编写人:xxx
常用急救技术论文题目 医疗急救论文篇四
急救常识培训教材系列之三:
现场救护技术
一、止血
(一)止血的适用情况
1、基本情况
血液对于人的正常生理非常重要。成年人正常时全身的血液占体重的8%。当伤口小、出血量少时,伤者全身情况无明显变化。当损伤后失血量超过全部血量的20%时,就会出现脸色苍白,手脚发凉,脉搏细弱等休克表现;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外伤发生后,失血的速度越快,对人的生命威胁越大,几分钟内失血1000毫升就可致人死命。所以,在急救现场根据伤口的部位、大小、深度以及出血的颜色、速度,迅速判断出血的性质,决定止血方法,是挽救伤员生命的关键。
如果伤口内随心跳节律一股股喷射而出鲜红色的血液,这种情况为动脉出血;如果伤口内出血速度较慢,血色暗红,持续涌出则为静脉出血。
2、生活中常用的止血物品
生活中常用的止血物品有创口贴、毛巾、手绢、衣物、床单、纱布等。以下介绍的是现场急救中外出血的止血方法(脏器破裂造成的内出血则必需经医院手术治疗),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和填塞止血法等。
(二)止血的方法(边讲解边示范)
1、加压包扎止血法 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这种方法用于四肢的小动脉以及静脉、头皮下毛细血管的出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注意:覆盖伤口或创面的物品(手绢、衣物、敷料、毛巾等)要尽可能清洁,表面无明显污物,目的是尽量减少伤口的感染机会。因为环境中存在大量致病菌和有害物质,尤其是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等特殊致病菌进入人体,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生命危险。
2、指压止血法
用手指、手掌或拳头压迫出血区域近侧动脉干,暂时性控制出血。压迫点应放在易于找到的动脉径路上,压向骨骼方能有效。
头、颈部出血,常可指压颞动脉、颌动脉、椎动脉;【颌面部的出血举例讲解】
上肢出血,常可指压锁骨下动脉、肱动脉、肘动脉、尺、桡动脉;【尺、桡动脉的出血举例讲解】
下肢出血,常可指压股动脉、胫动脉。
注意:(1)做颈动脉压迫时,不要同时压迫双侧颈动脉,以免造成脑部缺血。患者可出现晕厥、摔倒等。(2)手掌及手指出血时,要同时压迫桡动脉和尺动脉,才能达到止血效果。如果仅压迫其中的一条血管,不能起到止血目的。(3)手指出血时,要同时压迫手指两侧的指动脉,否则止血效果不好。
3、止血带法 止血带的使用,一般适用于四肢大动脉的出血,并常常在采用加压包扎不能有效止血的情况下,才选用止血带法。
(1)扎止血带的标准位置在上肢为上臂上1/3,下肢为股中、下1/3交界处。目前有人主张把止血带扎在紧靠伤口近侧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带容易损伤桡神经,应视为禁区。
(2)上止血带的松紧要合适。止血带的松紧,应该以出血停止、远端以不能摸到脉搏为度。过松时常只压住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反而加重出血。
(3)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上止血带的时间,通常可允许1小时左右,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
注意:(1)止血带不要直接扎在肢体上,可先用毛巾、布料、衣物包裹肢体,再使用止血带,以免损伤皮肤。(2)使用止血带时,应有明显标记,要注明止血带使用的时间或血流阻断的时间,以便患者离开现场后,便于其他人了解情况,及时放松止血带,防止因肢体长时间阻断血流而出现肢体出血坏死。一般每隔30分钟放松止血带2-3分钟。放松止血带时,如果出血不止,可用手指压迫动脉临时止血。(3)放松止血带后如果需要再次使用止血带,应该将其向近端移动数厘米,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缠扎,以免损伤局部软组织。(4)尽量不使用普通布带作止血带,因为布带(及其他物品)无弹性,绞松了不起作用,绞紧了容易损伤局部组织。
4、填塞止血法
广泛而深层软组织创伤,腹股沟或腋窝等部位活动性出血以及内脏实质性脏器破裂,如肝粉碎性破裂出血。用无菌的棉垫、纱布等,紧紧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进行加压包扎,松紧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宜。
二、包扎
(一)包扎的适用情况
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材料有绷带、三角巾等。
(二)包扎的方法(边讲解边示范)
1、绷带包扎的方法
(1)环行包扎法:适用于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粗细均匀的部位。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第二圈、第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于环形圈内,这样固定更牢靠些。最后用粘膏将尾固定,或将带尾剪开成两头打结。
(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肢体粗细相差不多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段和手指。
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固定,然后上缠每圈盖住前圈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成螺旋形。
(3)“8”字包扎法:适用于关节部位包扎。
一圈向上,再一圈向下,每圈在正面和前一周相交叉,并压盖前一圈的1/2。
2、三角巾包扎法
(1)头部包扎法帽式头部包扎:将三角巾底边向上反折3厘米后平放于前额处,将两角在头后交叉,顶角与两角拉至前额打结。(2)三角巾上肢包扎:将三角巾一底角打结后套在伤手上,另一底角过伤肩背后拉到对侧肩的后上方,顶角朝上,由外向里依次包绕伤肢,然后,再将前臂屈到胸前,两底角相遇打结。
(3)三角巾肘、膝关节包扎法:根据伤情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度的长条,将中点部分斜放于关节上,两端分别向上、下缠绕关节上下各一周并打结。
(三)包扎的注意事项:
1、打好绷带的要领是,不要过紧,也不能过松。不然会引起血液循环不良或松得固定不住纱布。如果没经验,打好绷带后,看看身体远端有没有变凉,有没有浮肿等情况。
2、打结时,不要在伤口上方,也不要在身体背后,免得睡觉时压住不舒服。
3、在没有绷带而必须急救的情况下,可用毛巾、手帕、床单(撕成窄条),长筒尼龙袜子等代替绷带包。
三、固定及搬运
(一)固定及搬运的适用情况
固定术不仅可以固定骨折,防止骨折断端移位,还能对关节脱位、软组织的错裂伤起到固定、止痛的效果。良好的固定还可以减少血管神经的继发性损伤,便于伤员搬运。搬运方法若不得当,可能造成伤员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要采用正确的固定及搬运方法。
1、适应证:四肢的骨关节损伤,包括骨折脱位、神经血管损伤、严重的软组织错裂伤;脊椎骨折、脊髓损伤。
2、禁忌证:大出血休克,须先止血、输液,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进行固定。
(二)固定及搬运的方法(边讲解边示范)
1、固定的方法
(1)上臂固定:患者手臂屈肘90°,用两块夹板固定伤处,一块放在上臂内侧,另一块放外侧,然后用绷带固定;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夹板放在外侧加以固定;固定好后,用绷带或三角巾悬吊伤肢;如果没有夹板,可先用三角巾悬吊,再用三角巾把上臂固定在身体上。
(2)前臂固定:患者手臂屈肘90°,用两块夹板固定,分别放在前臂内外侧,再用绷带缠绕固定;固定好后,用绷带或三角巾悬吊伤肢。
(3)大腿的固定:将伤腿伸直,夹板长度上至腋窝,下过足跟,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大腿内外侧,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如无夹板,可利用另一未受伤的下肢进行固定。
(4)小腿的固定:将伤腿伸直,夹板长度上过膝关节,下过足跟,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小腿内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如无夹板,可用另一未受伤的下肢进行固定。
(5)脊椎的固定:脊椎骨折不得用软担架和徒手搬运,以免加重损伤。颈椎骨折时,伤员应仰卧,应尽快给伤员上颈托,无颈托时可用沙袋或衣服填塞头,颈部两侧,防止头左右摇晃,胸椎骨折应平卧,腰椎骨折应俯卧于硬板上。不要使脊柱受牵拉、挤压和扭曲的力量。
(6)颈部固定:用颈托固定,或用硬纸板、衣物等做成颈托而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胸腰部固定:胸腰部用沙袋、衣物等放至身体两旁,再用绷带固定在担架上,防止身体移动。怀疑脊椎损伤,切忌扶伤员行走或躺在软担架上。
2、搬运伤员的技术(1)单人搬运法:适用于伤势比较轻的伤病员,采取背、抱或扶持等方法。可分为【扶行法】、【背负法】、【抱持法】等,做法见图示。
(2)双人搬运法:适用于神志清醒、足部损伤而行走困难的伤者。不影响伤病时,可用【椅拖式】或【拉车式】,做法见图示。
(3)三人或多人搬运法:对疑有胸、腰椎骨折的伤者,应采用三人或多人配合平托式搬运。一人托住肩胛部、一人托住臀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双下肢,多余三人时可对面站立,共同使力,做法见图示。
(5)搬运脊柱、脊椎损伤者方法:凡脊柱、脊髓损伤者,放在硬板担架上后,须将其身体与担架固定牢固,尤其颈椎损伤者,头颈部两侧必须放置沙袋、枕头、衣物等进行固定,限制颈椎各方向的活动,然后用三角巾等将前额连同担架一起固定,再将全身用三角巾等与担架固定在一起。
(三)固定及搬运的注意事项
1、先止血、包扎、固定,然后搬运。伤病员四肢骨折时,由于骨折断端比较锋利,容易刺破血管和刺伤毗邻的神经,前者损伤易出现大出血,后者损伤易出现相应的肌肉和肢体的瘫痪,这两种状况对于伤病员来说都是致命的二次伤害。
2、昏迷伤员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3、颈椎伤应有人协助牵引、固定伤病员头部。
4、脊椎、脊髓伤要避免伤病员身体弯曲、扭转,忌用一人抬肩、一人抱腿的错误搬运方法。应平抬平放,并宜用平板担架和仰卧姿势。
5、搬运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伤病员伤情的变化,并随时调整止血带和固定物的松紧度,防止皮肤压伤和缺血坏死。如发现伤病员出现面色苍白、头昏、眼花、血压脉搏减弱、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应暂停转送,就地实施抢救。
常用急救技术论文题目 医疗急救论文篇五
急救止血包扎技术
一、教学目标:使全院待培训医师能够熟练掌握常规急救止血包扎技术,正确处理外伤患者。
二、教学重点:关键掌握急救止血技术的操作流程(①评估环境②检查伤情③止血④包扎)。止血包扎手法准确到位,描述确切,止血带、三角巾、绷带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
课题讲授、操作演练。
四、教具准备:手套一副、三角巾三条、衬垫2个、绷带一卷、标示卡1个、卡式止血带一个,敷料2块。
五、教学时间安排:第一周参加培训医师熟悉、领会操作步骤、掌握操作流程及各种器具及止血包扎手法的运用。第二、三周分组督促练习;第四周请院领导考核验收。
六、教学内容:
题目:
1、右前臂中段掌面有一8x10cm软组织缺损创面广泛渗血,中央喷射性出血。
2、头顶偏右有4cm头皮裂伤创口,创口中有金属异物刺入颅内,外露2cm。操作步骤:
到达现场后,医生环顾左右上下后说:周围环境安全。
医生来到患者面前对患者说:同志您好,我们是120急救人员,现在为您急救,请您配合,不要紧张。
1、医生检查患者伤处(口述:患者右前臂中段掌面有一8x10cm软组织缺损创面广泛渗血,中央喷射性出血),右手拇指压迫患者肱动脉止血,抬高其右上肢2分钟(并口述:指压止血,抬高上肢两分钟),继续检查伤处(口述:右侧颞顶部有一4cm大小创口,有金属异物刺入内外露2-3cm。)告诉患者继续抬高右上肢并用左手拇指按压住肱动脉(右上臂中段内侧)。
2、医生从急救箱中准备物品(三角巾三条、衬垫2个、绷带一卷、标示卡1个、卡式止血带一个,敷料2块)。先将衬垫附于右上臂上1/3,然后卡式止血带固定加压止血,(口述:桡动脉搏动消失,中央喷射性出血停止)医生记录止血带位置及加压止血时间,将标示卡放于止血带处。将纱布覆盖右前臂创口表面,绷带包扎。让患者左手扶住右前臂缓慢放置胸前,右肘部屈曲90°,三角巾包扎右前臂(先将三角巾平铺于患者胸前,顶角对着肘关节稍外侧,于肘部平行,屈曲伤肢压住三角巾,然后将三角巾下端提起,两端绕到右肩处打平结,打结处垫衬垫。)。
3、将纱布覆盖头部创口表面,嘱患者左手将其固定,医生开始用一三角巾制作保护圈。高度要高于异物防止患者再次受伤。将保护圈套于异物上。用三角巾行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2指宽放在齐眉处,顶角经头顶拉到脑后枕部,再将两底角拉向枕部交叉返回到额部中央打结,最后拉紧顶角并反折塞在枕部交叉处)包扎头部。(报告:各伤口止血包扎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