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对民族美术的教育思考(9篇)

对民族美术的教育思考(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17:14:10
对民族美术的教育思考(9篇)
时间:2024-03-20 17:14:10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民族美术的教育思考篇一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呈现,民族民间美术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映射着民族精神的光芒。根植于民族生活土壤上的民间美术不仅表现本民族人们的思想情感、意识和审美理想,而且经千百年来民族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浸润,已经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与特征。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变革,利用我国传统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育在认识上还存在偏颇,导致了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审美理想与文化价值的失落。

一、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1.民族民间美术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载体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文化发展的源泉。这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我们不能忘了‘回家的路’。因为人的情感需要它,人的心理需要它,我们走向未来需要它。”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与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间美术因其独特造型与审美方法,产生出鲜明的美感特点,质朴与淳厚所蕴藏着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在我国广大农村中,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人们生活与情感传达的重要文化载体。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的民间年画,无锡泥人,陕西、河北、山东的剪纸与民间玩具、皮影,户县、金山、邳州的农民画与舟山渔民画,充分发挥了渔民和农民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富有民族特色与充满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2.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冲击着民间文化,使民间美术处于逐渐被遗忘的角落或部分慢慢地枯萎与变异。在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强势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中击下,已造成一种相当普遍的认识,认为过去的文化是落后的老土文化,只有现世的文化才是有价值的先进文化。令人感慨的是,这种思想在相当多的人群中,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占有相当市场。这正是作为民间文化重要一脉的民间美术逐渐消亡的社会背景和重要原因。这样的消亡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靳之林教授前对全国的皮影进行考察时,还有2500个皮影班活跃在山区与平原的城乡,现在剩下的民间皮影班还不到250个。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美术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的最好载体之一。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活动方式传递着人们的情感,表达着人们的审美需要。美术教育作为国家的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已普遍性存在着。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当前学校的美术教育中,对逐渐衰微消亡中的民间艺术来说,无疑是必须的,它将对民间艺术的延续起到一定的传承。

二、美术教育――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趋向

1.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育的大环境

随着我国对民间艺术保护意识的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培育了良好的人文大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昆曲与古琴名列其中,使得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从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近年来,国家下发了《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华民族民间保护工程的通知》等文件,并专门成立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心。由过去民间自发组织的抢救和保护活动已经发展为政府出面的工作,此项工作无疑对民间艺术的`消逝起到了遏制作用。第二,教育部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小学教育中的民间美术内容要达到课时总量的10%一20%,体现民族特色,充分发挥我国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个规定为民间美术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第三,教育部在新制定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等目标,这对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进行学校美术教育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第四,民间美术渐渐走进了主流文化研究的视野,研究者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把握其历史发展脉络和精神结构,使民间美术能够多元化、全方位地发展,民间美术的理论研究也呈现出多角度、跨学科的态势。第五,中央美术学院正在进行民间美术教育试点,虽说是个案,但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编写各具特色的本土美术教材

民间美术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传达着人们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但是,这种艺术精神的传承与显现,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而美术教材的编写无疑承担着这样的任务。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对本土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完整地把握民间美术的艺术精神,统筹地安排教学大纲与内容。现阶段教育部门虽没有一本完整的民间美术教材,但随着民间美术在现行美术教材中的比重加大,客观地讲,几年以后将会出现民间美术教材。我国已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提出编写美术教材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目前,部分省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在新课标精神指引下,在现有教材结构的基础上,正在逐步加大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内容上的比重,教材中主要渗透了民间工艺、剪纸、年画与渔民画等一些民间美术内容。可以设想,今后省级美术教研室和部分学校将会组织专家,利用民间美术的资源编写乡土教材或校本教材,这将进一步推动民族民间美术的开展。也可以看到,对于民间美术教材的编写,一是给予民间美术以一定的课程地位,也可以把它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此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二是给美术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参考依据,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实施课程教学。三是教材的编写为学生提供了民间美术学习的方法,也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有助于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美感与精神。

3.优先在优势教育环境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

民间美术要改变目前的状况使其真正地“活”起来,学校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教育的途径,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此来影响文化进程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优势的教育环境主要指经济较发达和民族民间艺术浓厚的地区。艺术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上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县域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往往对艺术影响于社会的认识程度较高,因此比较重视文化艺术的建设与进程。而文化艺术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促进也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抢救保护民间文化艺术最终目的是要合理开发利用它们的潜在价值,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较发达的经济地区利用民族民间美术渗透到美术教育中首先成为可能。其次,拥有民族民间艺术的地区,也为其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平台。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不能脱离文化情境的,特别是本土文化。民间美术浓厚的地区,人们能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各种艺术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我们人类精神所需要的,也会以宽容心来对待艺术,认为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同样具有价值,不会厚此薄彼,不会极端排斥民间美术。北京石景山区是一个民间文艺浓厚的地区,中国民协在此创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传承基地”,正是以学校的形式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并为民间文艺铺路搭桥。

4.民族民间美术产生新的生命力

当前,民间美术只有通过转化角度与通道,由此获得新生的可能。中国民协秘书长刘春香在一次授牌仪式上说:“在进行民族文化建设的今天,民间文艺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社区”。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无疑是一个落脚点,特别是在大学的文化情境中。而大学是主体教育,通过组织民间艺术家、专业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艺,把握民间美术的民族精神,才有可能为民间美术做出实质性贡献。当然,随着艺术传承对象的改变以及教师对艺术精神的理解,势必产生不同于以往作品的形式美感与审美需要。在这里,民间美术精神的传承与延续,美术教师是关键。教师是学习的激发者和信息的呈现者,教师的认识程度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达到对民间美术整体、辩证、动态的综合把握,应要求具备一定的民俗学、艺术学、人类学与宗教学的知识,并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准确、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表述相关问题。适应时代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融合现代媒体技术(如电视、电台、录像、多媒体、互联网等)来推广优秀的民间文艺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实现民间美术的再创新。这种新的融合不仅给艺术提供了新内容,同时也给艺术提供了新的形式。应该看到,当主体对象发生根本性改变,重新进行融合、改编与创作后的新民族民间美术,必将会产生新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靳之林.论中国民间芙术[j].造型艺术.,(6)2―4.

[2]张伟.现代化浪潮下的年画走向[j].美术观察,,(2)11―12.

[3]董春雷.民间美术与学校教育[j].文艺研究.2005,(5)146.

对民族美术的教育思考篇二

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论文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其中,外来文化的涌入不但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同时也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与此同时,一些外来的不良的文化也在侵蚀着我们的民族意志和信念,使我们逐渐丧失原有的精神和气质,最终可能丧失民族自信心。因此目前高校美术教育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实现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净化和与世界先进文化的紧密结合。

一、把握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理论根基

要想进一步增强关于区域民族民间美术学科的研究力度,就必须将培养具有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首先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对于民族民间美术所进行的相关研究,要站在艺术形态的角度深入考察其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实际的生存基础和历史演变等重要的元素,同时在深入考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进一步研究,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戏曲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更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另外,还需要站在艺术的角度去观察其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渗透、融合以及影响下,所出现的新的现象和发展趋势。社会上有很多的传统手工艺都是以家族或者师徒的形式传承下来的,而这种传承方式也就造成了其很难被广泛推广。甚至有很多历史久远的传统手工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出现了断层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都,就需要我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工艺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如利用大量的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分析和整理,才能为传统手工艺技能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分类施教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体系

民族民间美术教学要想深入地开展,必须不断加强少数民族人文素质的教育。由于民族民间美术的学习与现代专业教育在课程学习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民族民间美术所涉及的分类与现代美术不同。民俗信仰、建筑陈设、衣食穿戴、生活用器、生产劳动、传统商业、环境装饰、戏曲表演以及游艺竞技等方面,是民间美术自身所具有的功能和特性,一般我们都将民间美术作为美术学的基础分为一般分类法和民间美术应用分类法两部分内容。而民间美术的主要特点就是要突出少数民族的特性,而站在艺术的角度来说,民族民间美术与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不同的少数民族其所代表的民间美术的特征以及民俗信仰等也各不相同。只有充分了解掌握少数民族的文化知识,才能了解掌握这些少数民族的特点。针对这一点,很多的民族高校都开设了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必须在相关的专业课程中辅以民族美术的理论知识和民俗知识教学,将学生认知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增强其民族文化素养,实现民族文化素质与专业创意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的目的。

三、拓展民族民间美术实践教学

美术教育的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是学生创意实践能力提高的基础。人类学特征突出是民族民间美术最大的特点,而这样的特点在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将《中国民间美术教程》中民间美术作为实际分类的参照可以看出,各个少数民族民众对于神鬼、祖先的信仰和崇拜都可以从其所使用的祭祀品中体现出来; 从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茶具、烟具、食具以及炊具等,也有所体现; 而他们所居住的建筑则因其所处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最能代表其民族特点的就是服饰,这些都从侧面体现出民族民间美术的主要特点。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课堂教学、实践、实习、课外创新以及大学生的课外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写生考察、搜集素材以及体验生活。

四、结语

灿烂的民间美术与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密不可分,高校开设的民间美术课程,不但发挥了积极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将新的血液注入到当代艺术的同时,也为民族文化以及全民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民族美术的教育思考篇三

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一、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当今的中国处于高速发展的社会潮流中,无论是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争先恐后的发展局面,中国在这趟快速发展的国际列车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并毫无疑问的为这趟列车的行进加足了动力,带动其飞驰前进。随着世界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改革已进入了深水期和攻坚期,在社会面临着全面的转型的同时,也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这就需要我国加强意识形态的建设,并逐步有效的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等物质因素即硬实力的发展,更需要加强对软实力的重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同时代表着这个国家社会、文化、生态、民族、民俗等一系列意识形态的建设进程和发展现状,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明和社会文明,代表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当今社会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价值观的取向和发展趋势。民族民间美术是我国几千年艺术与文明发展的璀璨结晶,它代表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意识,是经过历史洗礼后留给我们后人的瑰宝,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世界民族文明与世界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古老民族民间文化与社会文明进化的标本,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历史,是我们文化建设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今六十多年的历程,我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成拥有独立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从1978年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到如今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从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在世界范围内都举足轻重的强国。这一切的发展无不归功于中国坚定不移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时期党和国家带领人民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而奋斗,要实现民族复兴不单单是在物质资料上的先进水平,同时也是我国民族精神和民族意志的伟大复兴。在如今的社会中,文化外交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展现,更是在社会、民生、民俗、文化等方面与世界交流的良好方式,更是向世界展现我大国文化的重要渠道。民族民间美术是我国悠久文化的具体表现,它是民族意识形态的物质化与具体化,它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统一结合。一个国家的民族民间美术正是在融合和归纳了这个国家的社会、人文、艺术、民族等方方面面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民族民间美术的形成和发展就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历史演变过程,民族民间美术是一个国家文化与精神的象征,在当今社会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环节。所以大力发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具有极强的发展价值和发展空间,大力推进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我国稳健发展的有力保障。发展民族民间美术不仅仅会推进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带动地区发展,更是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二、对弘扬中华文明的意义

大力发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是弘扬我国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中华文明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我国文明与文化的积淀,它承载着华夏民族的生命源泉和辉煌历史。民族民间美术是对中华文明的伟大赞歌。但是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古老而神秘的文化被淹没在现代文明的科技浪潮中,我们甚至只有刻意寻找与学习才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民族美术的寥寥身影,了解到它们不容乐观的生存现状和岌岌可危的生存空间,所以加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势在必行。青少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他们承载着社会发展和民族繁荣的重大使命,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使他们从小了解到中华文化的艺术精髓,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不但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进行全面的培养,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精神是这个民族屹立在这个世界上的根本保证,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更是社会发展的“源”,只有这个“根”、这个“源”在我们心中产生强大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我们才能为民族振兴而奋斗。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是我们在人文领域和人文学科发展中的立足点,我们不能抛弃也不能脱离自己的文化,加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正是为了更好的加深青少年的这种民族精神、培养民族文化素养。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与弘扬中华文化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都以加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为基础。

三、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民族民间美术来源于生活,通过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使广大青少年系统而形象的了解到我国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渊博,了解我们少数民族和民间艺人的创作之路。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具象思维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民族民间美术教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使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并创造美、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美。民族民间美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的发展趋势,是对社会、文化、艺术等领域进行的系统归纳和演绎。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不仅是在艺术领域中对青少年进行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思想领域对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和民族观进行的教导。美术教育它结合多学科的特征,不仅成为传播社会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还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满足审美需求的重要方式。它除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锻炼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美术教育系统更加的完善、科学和富有文化底蕴。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美术教育的目的也更为多样化,美术教育的价值是随着美术目的的变化而更为丰富的,因此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可以使美术教育的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新时期的美术教育的价值更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承载着重大的社会责任。美术教育的价值是教育客体与教育主体之间的抽象关系,它虽然是抽象的但对于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却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四、对美术教育的作用

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充分体现了美术教育在新时期的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与本土性的特征,它开创了崭新的美术教育视野,给予美术教育以全新的发展领域与宽阔的发展空间。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特征都是我国在教育改革中急需解决并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它对于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它丰富了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是在教学评价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它在分类上可以划分为绘画、雕塑、玩具、刺绣染织、服饰、家具、戏具、剪纸、纸扎、编织、食品等方面,涉及范围之广、内容之深、意义之重,都是对当今美术教育内容的极大丰富。具有本土特色的学习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的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对本民族的艺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要具有科学性,更要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与综合性,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因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要随着内容的丰富而更为灵活与多样,要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对其内容进行阐释和传授。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式相结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亲身体验和把握,使传授知识的课堂变得活跃、变得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的感受与操作中体验民族民间美术的乐趣与魅力。多样性与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领悟到学习的内容。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极大的改革与完善来适应新时期的美术教育,促进美术教育进一步的发展使之符合我国当今的教育目的和前进方向,培养出新一代的人才。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在教学评价方面也给我们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教学评价可以揭示教育价值的存在和规律性。虽然教学评价属于认识范畴,但它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目的等方面却起到了指导性的调控作用。由于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本土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这就必然决定了其教学评价的综合性。不仅仅要在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等方面着手,注重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中的特殊性,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展现。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对学生民族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要确定明确的并且具有代表性的参照系,选取多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全方位的评价角度使得美术教育可以进行更有效和更健全的开展与发展,确保美术教育在正确方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稳步前进。

对民族美术的教育思考篇四

谈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妆重彩的一笔,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民间美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直到今天,民族民间美术在文化艺术领域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由于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因此除了丰富多彩的汉文化之外,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各有特色,具有非常大的存在价值,这就使得我国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有了更多的资源。本文主要从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意义、以及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措施等两方面来浅谈一下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

关键词: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意义;教学措施

在新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逐渐开始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力求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占据着很大的一部分,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美术教育的水平,因此必须要把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并结合民族民间美术的群众性、地域性、以及历史文化性等特点,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积极需求出一条更加适合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促进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民族民间文化是促使我国文化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是满足人们情感需要和心理需要的重要精神寄托,。而民族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中的美学观、宇宙观、以及民族精神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因此,进行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能够有效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健康长远发展。

2、有利于我国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外来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严重威胁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一些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潜意识里认为中国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是老土文化,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就使得中华民族民间文化面临巨大的危机。特别是民族民间美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渐渐被大多数人所遗忘,为此进行民族民家美术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

3、有利于民族民间美术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实现。

文化需要依靠人来进行传承和发展,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就变得非常必要,只有进行教育教学,才能促进民族民间美术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实现。这是因为民族民间美术保持着创造文化的原始形态,它最初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但是随着时间的逐步推进,民族民间美术在实用基础上逐渐展开,开始致力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艺术价值开始显现。

4、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民族民间美术教学作为艺术教学的一种,能够通过现实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形象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影响他们的思想、情感、意志、甚至是性格,从而丰富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以更加积极饱满地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措施。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民族民间美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具体来说就是对民族民间美术中民俗文化的理解、审美情趣的把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的结合等存在一定的差距,成为阻碍我国民族民间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勇于探索,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学习民族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事业的更好发展。

2、创造适合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教学的大环境。

近年来,随着民间艺术保护观念的不断强化,我国民间艺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对于民间艺术传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为了促进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必须要创造适合其教育教学的大环境。这就需要由国家和政府出面,成立一些专门性的民族民间文化机构,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兴起。同时,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者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其发展脉络,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全方位、多元化发展。

3、增加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内容。

民族民间美术品种极其丰富,既有供观赏的造型艺术,也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与宗教、民俗、以及其他民间文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主要有绘画、雕塑、刺绣、服饰、器皿、剪纸、编织、皮影等等。这些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极富中国特色,但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渐渐失去了活力,传承和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教育教学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项有效手段,必须要积极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要尽可能多地增加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内容,使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4、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教育行业,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民族民间美术教学中也要引入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打造实践教学平台。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动手的机会,例如带领学生参观民俗博物馆、手工作坊、以及工艺美术企业等,并通过开画展、办讲座、以及与民间艺人交流等形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总结:

民族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不断实践和创新逐渐发展起来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奇葩。但是当前受外来文化和外来思潮的影响,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举步维艰,为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必须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策略,促进我国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和传播,使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 李勇。 高等艺术教育中本土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应用――以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为例[j]。 大众文艺。 (18)

对民族美术的教育思考篇五

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论文

一、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也很丰富。这些文化在当地特定的宗教、政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悠久而稳定的形态。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他们的历史紧紧相依,文化是少数民族存在的证明,文化的流失就会导致少数民族的没落。在少数民族地区,独具人文特质的美术教育需要顺应这一现状。

一方面,随着我国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步伐的加快,政府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逐步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作为保留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一环,也得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迎来了弘扬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春天。以四川藏羌民族地区为例,其在受到汶川大地震的破坏后,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除了对于重建家园的物质建设的关心外,人们还关注当地藏羌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国际文化不断冲击着国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少数民族地区的年轻人急于“走出去”,使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民族文化多样性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威胁。这种“断层”的尴尬困扰着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肩负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双重重任。如何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不断推进我国民族文化研究各项工作的开展,成为了一项艰巨的课题。显然,借力国家扶持政策和自身丰富资源,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发挥高校教育、科研优势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不二选择。

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1、是实现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高校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特色办学指标是一项占有重要比重的参照指标。特色办学是指教育要结合自身所处区域、自身具有的学科优势进行自身办学定位。这是高校发展教育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核心资本。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对全面人才需求的进一步迫切,高校教育多元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以特色办学为导向,实现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当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首要目的之一。

2、是发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

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充分发挥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开展美术教学,既有助于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知识体系,又有助于弘扬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着宝贵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一般都具有民族文献资料库、民族民俗博物馆、民族文化研究机构,这些设施都是高校美术教育的优势物质资源。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地理位置处于少数民族文化、社交都极具民族特质的地区,学生可以在这个民族网络里得到丰富的民族文化熏陶,这是其他地区不可能具备的环境条件。发挥学科资源和区域民族美术资源优势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有力保障。

3、是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综合背景下,我国开始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度。5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97项属于工艺美术类,占名录总数的18.7%。党的十六大更是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要求,肯定了民族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传统工艺美术作为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产业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如玉器、漆器、陶瓷、金银铜器、竹木器、民间剪纸、木版画、染织、民族民间雕塑和民族建筑等等。它们蕴含着伟大祖先的聪明才智,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形成了以手工劳动为主导的传统行业。但是,现如今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停滞不前,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弃,这需要高校加强对传统工艺相关学科的重视。加强对高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源源动力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

三、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措施

1、将民族文化引入课堂

我国拥有斑斓的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地区聚集了大量的风俗各异、拥有独特艺术的民族,我们不妨将少数民族的特色艺术形式借鉴到课堂上来,教授学生具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当然,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高校要想发展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就必须深入民间,根植于实践。比如藏族有所谓的唐卡艺术,彝族的银器也相当漂亮,高校可以围绕这些艺术形式,用学理的眼光、教育的手段向学生分析这些艺术形式。必要时候,还应该邀请民间艺人到课堂上教授知识。笔者认为,学校应该综合传统美术教育课程和少数民族艺术,形成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美术课程,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设特色课程,比如民族艺术鉴赏课。这类课程程序简单,每堂课教师都会向学生展现一门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然后和学生一起运用美术的理论去分析和欣赏。这种方式可以很有效的将民族文化引入到课堂上去,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们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久而久之,高校也会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方式以及特色化的专业。

2、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学模式

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少数民族特色化美术教育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要求更高。因为要教授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那么仅仅是毕业于普通美术院校的教师就难以满足这一条件。这就需要高校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可以让教师到地方公益美术机构实践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深入了解少数民族艺术。而在教学方面教师也应该采取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演示教学法。最重要的是,学校应该开展实践课,带领学生定期到民间“采风”,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到少数民族艺术诞生的摇篮里,与民族艺术“亲密接触”。

3、实现美术教育创作成果的商品化

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一般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条件,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该依托这一条件,将高校美术教育与之结合,形成良性的互动。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这就要通过美术商品化来实现,而且是有特色的民族美术商品化。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反映少数民族风情、艺术的美术作品创作中,题材以少数民族的文化为主,但艺术手法却是属于美术的,学生在创作完成后,可以到旅游区出售,比如组织一些“创意集市”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了美术创作的实践中,也繁荣了当地的旅游文化,甚至会形成一道具有特色的风景线。

四、结语

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美术教育,既是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坚实保障,还是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有力推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我国当前高校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物质与文化资源,改善现有教育资源现状,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核心教育目标,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必将迎来我国民族文化繁荣的新高潮。

对民族美术的教育思考篇六

[小学美术论文]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审美误导

1.研究缘起。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也日惭趋于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却多置美术之美育功能与任务于不顺,只施以临摹写生的纯技能训练的应试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而小学美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又多是片面夸大稚拙童趣的艺术性,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垄断整个小学发展阶段,造成儿童的审美素质与创造能力的长期“低幼化”。

2.现状略析。以上所述的“有术无美”的功利主义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与“有美无术”的自然主义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其本质都是一种与全面发展相背的、残缺偏窄的、停滞孤立的审美误导,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

(1)与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区别于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一定建立于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与对拙美的静态依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中学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美术教学必须遵循以审美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为主线、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循序渐进等原则,遵循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美育原则,在教学中也需要采用直观、形象、情感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而前述两种顾此失彼的误导都与此相去甚远。

(2)与学的矛盾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技能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忽视了动机与兴趣、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性;小学夸张稚美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则忽视了学生在右脑神经系能控制与其它神经系统密切配合下的操作性,忽视了发展的生理基矗两者都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另外,美术学习又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与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呈现着“观察→思维(感受)→表现(创作)→观察……”的循环渐进过程。而前述两种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均切断了这个螺旋型过程,不能实现视有所惑、脑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结合,也违背了学习规律。

(3)与个体完善和社会需要的矛盾美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课程之一,除了对受教育(

[1] [2] [3] [4]

对民族美术的教育思考篇七

高校美术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论文

美学教育因其所兼具的教育、审美、认知三大功能,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愈发突出,社会及高校对于美学教育的发展前景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南楠所著的《高校美术教育理论与发展研究》一书对高校的美术教育进行了系统化介绍,并对目前高校在美术教育中所用的方法和在美术教学中的课程设计进行解读,对高校的美术教学改革以及整合高校美术教育资源进行了相关探讨,多方位全视角对高校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作了详细的描绘,也对当前高校美学教育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同时作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相关学术理论对诸多发展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意见或解决对策,更加明晰了高等美术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向。

一、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概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政治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美术发展主要借鉴前苏联,大致可以定位于当时前苏联所推崇的现实主义,这种模式下所初步构建出来的美术教育体系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美术自由发挥的秉性受到限制,这一状况持续了数十年之久,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一些优秀外来文化的涌入,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也不断发展完善,美术教育方式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更强调创作者的创作意识和技法,谋求在传统美术教育基础上的不断创新,追求多元化和专业化。

二、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些学者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前期跟随――中期选择――后期盲从,这是不无道理的。高等美术教育发展到今天,提倡的多元化创作理念和多样化教育观念在有效地丰富了美术教育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便是美术观念的坚守问题,在吸收和借鉴国外美学艺术理论和相关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有些并没有顾及中国国情或传统观念,造成较为明显的融合难题。过分地强调吸收国外美术教育观念,导致中国传统美学观念被冷落甚至遗忘,加之教师的多种教学理论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观点,甚至某些理论在学术上欠缺严谨性,使得学生无所适从。

三、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对策与发展期望。

更新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理念较为倾向由量的积累引起质变,要求学生在不断的重复中养成技巧,虽然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发掘,但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再创造形成束缚。高校美术讲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单一的课堂模式已经无法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只有将理论充分运用于实践,将观念与技巧有机结合,才能推进高校美术教育向前发展。回归美学教育本体,强调人的表达与创新。

在美术教育中,必须首先充分承认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通过一定的理论技巧传授和教学指导充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实现学生自我表达的不断突破,也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依托新型媒体平台,整合高校美术教育资源。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依托新媒体,教师可以更直观更立体地展示相关艺术作品,解读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学生也可以多角度多渠道获知更多美学信息,在不断的交流和补充中丰富自身的美学素养和艺术审美,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提升了整体美术教学效果。

对民族美术的教育思考篇八

关于美术教育儿童美术的探析论文

一、我国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儿童在学习中出现了抵触心理,觉得美术学习枯燥无味,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法的训练。一些教师总想着向儿童传授专业技巧,提高其美术功底,因此在教学中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儿童多处于被动接受、模仿的状态。如果儿童长久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其想象力、灵感、天赋将被压抑,对艺术的直觉也将受到制约。很多学者的实验发现,儿童在不同的状态下,对同样事物所画出来的图画是截然不同的。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影响较大,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因此改革儿童美术教育势在必行。还儿童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摒弃灌输教育势在必行。

二、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1.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应遵循如下教学原则

直觉是人类思维的本能,是人类思考的结果,是人最真实的思维,更是人类灵感的源泉,依靠直觉对儿童进行造型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儿童美术教育的有效性,锻炼儿童思维,开发儿童智力。美术教学应形成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教师仅进行适当的引导,而不是成为课堂的中心,应为儿童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创作的空间和条件。另外,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及认知特点进行选择,避免将知识理论强加给儿童,让儿童依靠直觉进行发挥,进而培养儿童的美学意识,激发其创作兴趣和创造力。

2.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的教学方法

(1)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对事物的描绘规律为由简单到复杂、由意象到再现。儿童对事物的写实能力会随着他们对事物认知的提升而慢慢提高。他们对物象的自然属性、比例、结构、体积和色彩的认识与表现,随着感知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实践证明,儿童美术教学中,儿童造型能力的形成不是靠传授技法,而是靠直觉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形成以视觉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化儿童对事物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强化儿童的直觉,从而刺激儿童的灵感。

(2)儿童作为独立的人,有着自己的想法,教师应尊重儿童的精神,正视儿童创造的作品,杜绝在教学中对儿童设置硬性标准,强制要求儿童要画出与真实事物一模一样的绘画。儿童本身好动不好静,其身体正处在成长期,这个时期的儿童还没有发展到“坐下来学习”的阶段。因此,教师没有必要过早对儿童灌输美术技法、知识,而应该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很多成年人看到儿童的绘画后往往会挑出错误,指出其不足,这是不对的。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儿童看到的东西,成年人往往并不能看到、感受到。成年人应学会理解儿童眼中的世界,对儿童的绘画辅导应顺其自然、因材施教,给予儿童最大的鼓励,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

对民族美术的教育思考篇九

小学美术教育民间美术价值论文

一民间美术的功能

古人对美术的功能早有阐述,左丘明提出:“昔夏之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张彦远指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非繇述作”,可以“鉴戒贤愚,怡悦性情”。美术的特点,古人从不同的角度来阐明。民间美术是美术的一种形式,也有美术的作用。在现代,也有人认为,民间美术具有宣泄情感或情绪的功能、慰藉精神功能和心理治疗功能等。

二民间美术

1.民间美术的现状

民间美术是让劳动群众意识表现和审美直觉体现的产物,是劳动群众自己的民间美术实践方式。民间美术具有创造性的自由,具有思想和早期朦胧的情感方式。大多数的民间美术创作者是社会工作的底层民众,民间美术一直保持着中国原始美术的基本素质,具有永恒的美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美学价值将民间美术推到审美情趣的边缘,使民间美术逐渐消亡。这一现象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民间美术的地位正受到很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急剧加剧,农村文化与地方文化正在慢慢被侵蚀,许多古老的传统的文化有消失的趋势,文化正朝着单一方向发展,我们不得不重视。

2.民间美术的特点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非物质遗产,有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民俗活动、民间美术、传统知识和技能。艺术对文化的传承、传统的保持、民族的认同,社区的凝聚和文化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性的反应。

(1)民间美术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民俗成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必须从小学开始加强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宣传,这个方法是最突出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2)民间美术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精神的结晶。作为国家教育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可以决定一个民族审美素质的高度。

(3)民间美术是中国视觉美术化的一个最直接的表达,是历史的见证,说明勤劳的中国人民追求更好的生活。一般来说,民间美术技法更简单,风格热情开朗,更容易被接受和学习。适合小学教学的民间美术类型有民间剪纸、陶艺、绘画、刺绣、灯笼、剪纸等。

三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1.将民间美术融于小学美术教育契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民间美术教育主要关注的是教育价值,通过民间美术活动的教学,力求使小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察、想象、创造能力得到提高,改进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得到健康的发展。小学民间美术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寻找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民间美术的功能就是符合教育要求,提供丰富的基础民间美术教育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得到扩展。小学教育是一个关键时期,小学教育不仅要注重艺术教育,同时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形象思维,从而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当我们把隐藏的民间美术挖出来告诉学生,学生很容易接受,很愿意学习。民间美术教学要注重学生多层次的教育。

2.在美术教学中加强民间美术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民间美术的魅力,民间美术中存在很多的文化创意,只有在异想天开的活动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3.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加强民间美术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民族文化认同感是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民间美术也是国家的文化遗产。提高小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感是民间美术教育的功能。民族文化的认同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人们形成良好的认同感,在每一天的健康生活中,让孩子们表现出自信,有爱心。民间美术教育有助于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形成完美的人格。并且民间美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经历与感受,通过审美教育,提高道德和审美的境界,小学生才能养成一个自觉的人格。

四结论

民间美术教育的功能价值包括:实用功能价值、审美功能价值、道德价值和伦理价值功能、心理功能和技术功能价值。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应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知识,最终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质。我们应该重视小学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步加强民间美术的日常教学,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功能。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