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汉服主持词(三篇)

汉服主持词(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6:32:41
汉服主持词(三篇)
时间:2023-01-10 06:32:41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汉服主持词篇一

1.关于赋的解释:《文心雕龙》“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错误)。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汉书》:“不歌而诵谓之赋。”(正确的观点)

2.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赋。骚体赋是从《离骚》发展而来与屈原一脉相承。内容大多是抒情言志。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方朔、刘向、刘歆、王褒、扬雄。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3.枚乘的代表作品《七发》。它是汉赋发展史上一篇带有转折性的作品,它的显著特点是夸张铺叙。它的结构格局和铺排形式都为司马相如的大赋奠定了基础。

4.司马相如的赋有《子虚赋》、《上林赋》。散文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

5.杨雄写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还写过骚体的《太玄赋》、《逐贫赋》和《反离骚》

6.班固的代表作品散体赋《两都赋》。

7.张衡的作品有《两京赋》,张衡的《归田赋》与西汉初期的骚体赋仍一脉相承,但从思想和文章的体制上又有许多变化,它是魏晋以后大行于世的所谓“抒情小赋”的先驱。这类赋还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王粲的《登楼赋》。

8.贾谊的政论散文主要有《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谏立淮南子诸子书》

9.晁错的政论散文主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论削藩疏》

10.枚乘的政论散文仅存一篇《谏吴王书》。

11.邹阳的政论散文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

12.董仲舒的散文有《举贤良对策》三篇。

13.东方朔的散文有《应诏上书》、《谏起上林苑疏》、《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其中《答客难》对后世影响很答。模范它写作的有:扬雄《解嘲》、班固《宾戏》、崔骃《达旨》、张衡《应间》、崔實《客讥》、曹植《客问》、韩愈《进学解》。

14.刘向的散文著作分为奏议、叙录、杂著三类。奏议最著名的是《谏营延陵过侈疏》。清代刘熙载“刘向、匡衡之文皆本经术。”

15.扬雄的散文《解嘲》《法言》。

16.刘歆的散文有《移书太常博士》。

17.东汉前期的论说文作家主要有桓谭、王充、冯衍、马援等,最重要的是王充。东汉中后期的论说文作家有李固、王符、仲长统等。王充《论衡》;冯衍的赋《显志赋》,文《显志赋序》;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缪袭称仲长统“才足继西京董、谊、刘、扬”。

第二章 史记

1.《史记》的原名叫《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的记事上起轩辕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其中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

“本纪”是以历朝帝王的顺序年代为纲的历史大事纪,是一种编年史的摘要。

“世家”是有爵位封地世代相传的家族的历史,写的是春秋战国时代所存在的各个诸侯国和汉代帝王所封的王侯。

“列传”是一些有才干、有作为,卓荦不群,能不失时机地建立功业,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传记

“书”是有关经济、军事、水利、祭祀,以及礼、乐方面的制度史

“表”是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谱列成表格,以使人一目了然。

2.《史记》的创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第三章 《汉书》及东汉其他叙事散文

1.班固是东汉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著作有《汉书》;赋《两都赋》、《幽通赋》;散文《答宾戏》;五言诗《咏史》后人辑有《班兰台集》。

2.《汉书》作者有:班彪、班固、班昭、马续。《汉书》包括十二篇纪,八篇表,十篇志,七十篇传,共一百篇,记事上起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3.《吴越春秋》的作者是赵晔。

4.蔡邕是写碑铭文字的代表人物。

5.东汉马第伯的《封禅仪记》被称之为游记文学的始祖。

第四章 汉代诗歌

1.乐府本来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其职能是:

一、写词配曲,演习排练。

二、组织人到各地采集民歌。

2.《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

3.汉代的楚歌有: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戚夫人《戚夫人歌》、刘彻《秋风辞》及《瓠子歌》、梁鸿(东汉)《五噫歌》、张衡《四愁诗》(已经是一首比较整齐而有韵味的七言诗了)。

4.班固写过一首《咏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诗。

汉服主持词篇二

汉代婚礼流程及主持词

婚礼第一项: 新人登场 鸣炮奏乐

欢声笑语、天降吉祥、花好月圆、天地之合喜上眉梢日子里,(我等相聚在这里,隆重庆典 xx公子与 xx娘子喜结良缘!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吉时良辰)xx小姐和 xx公子追忆5000年华夏文明。(卓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展我华夏儿郎,普天同庆,奏华章。)

比翼双飞共连理,龙凤呈祥结百年

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栏桥上伊人来,恭请xx公子xx娘子隆重登场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才子配佳人,织女配牛郎,花好月圆,地久天长!一对佳偶对拜行礼

一拜天地之灵气,三生石上有姻缘;

二拜日月之精华,万物生长全靠她;

再拜春夏和秋冬,风调雨顺五谷丰

华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书写下你我的海誓山盟,在婚姻路上你我永不分离。立下承诺,即沧海化为桑田,桑田再变为沧海,夫妻必将相亲相爱,携手共进,直到白头。

有请二位行洗礼

紫燕双飞迎春舞,红花并蒂朝阳开。今日共连理,百年永相随。1祭天

天赐良缘 2祭地

地做之合祝福尔等相敬如宾似鱼水,同心同德赛鸳鸯。

新人入席行

共劳而食

行共捞礼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白头偕老,风雨同舟 夫妻恩爱,相敬如宾;早生贵子,光耀门庭,白头偕老; 勤俭持家,同工同酬;志同道合,尊老爱幼,永结同心!各位宾朋,xx

xx 两位新人志同道合,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直到今天步入婚姻的殿堂,可谓“花开并蒂、珠联壁合、佳偶天成”;有情人终成眷属,新人行合卺礼 从相知到相恋历史的长河中钟鼓将记录下这忠贞不渝的爱,柳川河畔上留下你我的足迹,打开这部1260年的古城的画卷上面将记录下你我璀璨的名字。是情、是爱把这对心心相印的连理结合得甜甜蜜蜜,融合得恩恩爱爱。让我们共同祝福这对龙凤新人新婚愉快、白头偕老、永结同心!(掌声)

结姻礼

花开并蒂、珠联壁合、佳偶天成”结发姻缘,百年和好。行结姻礼,结发之姻缘,百年之佳偶,旷世情缘,龙凤呈祥。愿尔等共享爱情,共擎风雨,白头偕老;

愿尔等青春美丽,人生美好,生命无憾!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今朝,xx公子以他的忠诚和智慧,赢得了佳丽xx小姐芳心。然而,xx小姐更以她热情和美貌,彻底征服了新人xx公子赤子之心。

有道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今天衷心地祝福一对连理幸福美满,天长地久。(掌声)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白头偕老,风雨同舟

夫妻恩爱,相敬如宾;早生贵子,光耀门庭,白头偕老; 勤俭持家,同工同酬;志同道合,尊老爱幼,永结同心!

自由恋爱结硕果,两朵红花并蒂开。优生优育得龙凤,一代新人成栋梁。

三、

婚礼第三项: 拜高堂(寂寞孤独悄然离去; 充实欢乐骤然而至!)新人结为连理,从此尔等以长大成人,披荆斩棘的英姿去搏击人生旅途的烦恼,用尔等无私的爱去温馨父母夕阳般的暮年。„恭请父母大人登入礼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主持词:水有源,树有根,儿女不忘养育恩,今朝结婚成家业,尊老敬贤白发双亲,!

新人行拜礼

一拜父母养我身,感谢养育之恩——一鞠躬!

再拜爹娘教我心,感谢抚养成人——二鞠躬!

尊老爱幼当铭记,和睦黄土变成金!——三鞠躬!

孝敬父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杯杯香茶情意浓浓,恭请新人为父母大人敬献香茶。

欢声笑语、天降吉祥、花好月圆、天地之合的喜庆日子里,xx公子xx娘子喜结良缘!恭请父亲大人致答谢

望尔等能够在日后居家中互敬互爱,风雨同舟;望尔等孝敬父母,和美治家。同时,望各位挚友宾朋,好事多多,阖家幸福,万事如意。全家行礼答谢

公元2011年

5月 22日新人xx公子xx娘子喜结连理,龙凤呈祥婚礼仪式到此礼成。

汉服主持词篇三

汉代文学之汉代诗歌

一、汉代骚体诗歌 

二、汉乐府

三、五言诗的兴起 

四、古诗十九首

第一节

汉代骚体诗歌

骚体诗歌是汉诗中的一种富有特色的诗体形式。随着秦王朝的覆灭汉王朝的建立,楚人占据了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中国历史文化也就进入了以楚文化为主流文化的时代,文学艺术都受到了楚文化的影响。加之当时大赋流行,而

五、七言诗尚未成熟,文人抒情写意遂大都采用骚体形式,骚体诗歌乃在西汉时期大放异彩。

汉代最早的骚体诗歌,可以追溯到项羽的《垓下歌》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与《垓下歌》相呼应的,是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宋萧岩肖《庚溪诗话》云:“汉高帝《大风歌》,不事华藻,而气概远大,真英主也。”

 喜好文学的汉武帝刘彻有一首著名的《秋风辞》,颇值一读: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 鲁迅评曰:“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汉文学史纲要》)

 到东汉时期,虽还有骚体诗出现,但已出现了楚骚的变体,如梁鸿的《五噫歌》、张衡的《四愁诗》。先看《五噫歌》:

 陟彼北邙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 清张玉毂《古诗赏析》评曰:“无穷悲痛,全在五个噫字托出,真是创体。”

张衡《四愁诗》

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坂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踯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第二节:汉乐府

一、解题:

“乐府”是两汉时期的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有二:一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演奏, 二是采集民歌。后来,乐府就成了民歌的代名词。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

   

    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二、汉乐府诗歌的内容:

乐府民歌的最大特点是写现实生活,叙事性强。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1)对战争的控诉: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2)对苦难生活的描绘: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牍,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妇病行》)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孤儿行》)

清·宋长白《柳亭诗话》说:“病妇、孤儿行二首,虽参错不齐,而情与境会,口语心计之状,活现笔端,每读一过,觉有悲风刺人毛骨。后贤遇此种题,虽竭力描摹,读之正如嚼蜡,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也。”

3)思念的痛楚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悲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    

     

       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饮马长城窟行》)

4)爱情与生命的体味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有所思》)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上山采蘼芜》)

三、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征: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在汉乐府民歌中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

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它的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上山采蘼芜》的对话也很成功。也有采用独白的,往往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向读者倾诉,如《孤儿行》、《白头吟》、《上邪》等。汉乐府民歌并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孤儿行》则更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细节如“头多虮虱”、“拔断蒺藜”、“瓜车翻覆”等来突出孤儿所受的痛苦。由于有声有色,人物形象生动,因而能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二)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故应麟说:“汉乐府歌谣,采摭闾净,非由润色;然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诗薮》)(三)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由于两汉时代紧接先秦,其中虽有少数作品还沿用着《诗经》古老的四言体,如《公无渡河》、《善哉行》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以新的体裁出现的。一篇之中,由一二字到八九字乃至十字的句式都有,如《孤儿行》“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便是十字成句的。(四)浪漫主义的色彩。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如抒情小诗《上邪》那种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便都是浪漫主义的表现。 在汉乐府民歌中,作者不仅让死人现身说法,如《战城南》,而且也使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如《乌生》,甚至使腐臭了的鱼会哭泣,会写信,如《枯鱼过河泣》: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四、《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第三节 五言诗的兴起

五言诗是从民间产生的。从民间歌谣到文人五言诗的正式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 

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暇豫》优歌,远见春秋;《邪径》童谣,近在成世: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观其结体散文,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五言诗起源于民歌。《诗经》中的《召南·行露》、《卫风·木瓜》、《小雅·北山》等,就有半章或全章五言的诗句。

 春秋末到战国时期,民歌中也偶见五言的形式,如楚国民歌《沧浪歌》。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时的民歌:

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西汉时期的一些歌谣和乐府诗歌,五言的成分很大。如: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李夫人歌》,载《汉书·外戚传》)

邪径败良田,谗口害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古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汉书·五行志》载成帝时民谣)

但五言诗的成熟还是体现在汉乐府民歌中,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等,都是成熟的五言体诗。

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的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班固之后,文人五言诗渐渐增多,今存五言诗有名可考者,即有张衡《同声歌》、郦炎《见志诗》二首、秦嘉《赠妇诗》三首、赵壹《疾邪诗》、蔡邕《翠鸟诗》。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可以说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其一云: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幻灯片42 第四节 《古诗十九首》

一、关于“古诗”:“古诗”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的五言诗。

汉代诗歌,除少数如上述有主名的作品和骚体作品之外,主要是一些无名氏的乐府和“古诗”。

幻灯片43

这些古诗,据钟嵘《诗品》说,有“陆机所拟十四首”,“其外《去者日已疏》四十五首”,总数至少也有五十九首。今存者尚有:《文选》所载《古诗十九首》,李陵《与苏武诗》三首,《苏子卿诗》四首,《玉台新咏》卷一所载《古诗八首》中的“四座且莫喧”、“悲与亲友别”、“穆穆清风至”、“兰若生春阳”四首,《古诗类苑》所载“橘柚垂华实”、“新树蕙兰葩”、“步出城东门”三首, 《古文苑》所载李陵《录别诗》八首,苏武《答李陵诗》三首,《古文苑》所载孔融《杂诗》二首(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书考证,此二诗应属李陵《录别诗》)。据上述记载,今存完整的古诗尚有四十六首。

据上述记载,今存完整的古诗尚有四十六首。经古今学者考证,这些诗内容风格相近,大抵都产生于东汉末年桓、灵之际的下层文士之手,已是很成熟的文人五言诗。而这些古诗中成就最高最能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成就的是《古诗十九首》。

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组诗名。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作, 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将其合为一组, 收入《文选》 , 题为《古诗十九首》。形式都用五言体, 语言朴素自然, 内容多写夫妇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文人的仕途失意之感, 充满了感伤情调。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描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1)游子的乡关之思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2)思妇的怀人念远之情

 这些作品,可能大多并非真正出自思妇之手,而是游子文士“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琢磨思妇的心态而创作的。如《行行重行行》、《凛凛岁云暮》、《客从远方来》、《庭中有奇树》、《青青河畔草》、《孟冬寒气至》等。

2、表现文士们的人生愿望和他们对生存状态的深切感受。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回车驾言迈》)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今日良宴会》)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明月皎夜光》)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

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今日良宴会》)、“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驱车上东门》)。

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明月皎夜光》)!他们也不相信成仙、永生之类的事情:“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驱车上东门》)他们开始执着于现实的人生,看重当前生活的快乐:“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青青陵上柏》);“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生年不满百》)。

有的文士甚至放浪形骸,去拈花惹草:“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东城高且长》)。有一首古埃及的佚名诗饶有意味: 

把忧愁抛到九霄云外 

能够快乐尽量快乐 

人生难活百岁

何不今朝有酒今朝醉 

有药物,洒在头上 

有丝麻,穿在身上 

有金银,戴在手上

(引见《南方周末》2000年6月9日第二版载《法老古城的·现代生活》)

 《古诗十九首》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并不宽广,也没有接触到当时社会上最尖锐的矛盾,这是因为它们的作者大多是中下层的失意文士。他们并不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所以他们对现实虽有所不满,但看不到社会黑暗的本质,只能围绕个人的利益发出一些苦闷的叹息。这是他们的局限性。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古诗十九首》虽然流露着及时行乐的情绪,然而,其所咏叹的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知音难遇、沉沦失意的悲伤,却又深藏着作者对人生、命运、对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它是作者对自我存在及其生存价值的一种内省。它与《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的“哀民生之多艰”的外向忧患不同,所奏响的是内向的人的主题歌。而且,这种对生存状态的感受,这种对生存价值的内省,折射着相当深厚的社会内涵,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富于人生的哲理。因此,《古诗十九首》是很富有思想和艺术审美价值的。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 钟嵘《诗品》:“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

1、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往往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2、言有尽而意无穷,具有涵咏不尽的艺术效果  《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明白,“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明人谢榛《四溟诗话》卷三)

 宋人吕本中《童蒙诗训》评论《古诗十九首》说:“思深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 陈祚明云:“言情能尽者,非尽言之为尽也。尽言之则一览无遗,惟含蓄不尽,故反言之,乃足使人思。„„十九首善言情,惟是不使情为径直之物,而必取其宛曲者以写之,故言不尽而情则无不尽。”(《采菽堂古诗选》)

庭中有奇树 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贵,但感别经时。

3、明白晓畅、浅近自然而又精练丰富、情味隽永,是《古诗十九首》语言的重要特色。

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孟冬寒气至》)如同口语,而一种真挚深厚的感情却如可触及。谢榛《四溟诗话》说:“十九首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陆时雍《古诗镜》说:“十九首深衷浅貌,短语长情。”

 此外,较多地使用叠字,也是《古诗十九首》一个值得注意的语言特色。如《青青河畔草》和《迢迢牵牛星》: 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钎擢素手,轧轧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诗歌史上文人五言诗的第一批丰硕成果,钟嵘称其“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斤”!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明代谭元春《古诗归》说它“在诸古诗之上,千古无异议”。

 它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揭开了我国诗歌史发展新的一页,而又是建安诗歌的先导,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作品赏析: 《行行重行行》

 此诗乃思妇怀人念远之作。以思妇自叙的口吻,抒发了家居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其笔触之细腻,情感之真切,向为后人称道。 清朱筠释“浮云”二句云:“‘不顾返’者,本是游子薄倖,不肯直言,却托诸浮云蔽日,言我思子而子不思归,定有谗人间之,不然,胡不返耶?”(《古诗十九首说》) 张玉谷云:“浮云蔽日,喻有所惑;游不顾返,点出负心,略露怨意。”这两家说法,都是以白日比游子,浮云比谗人;谗人惑游子是‘浮云蔽白日’。”  马茂元云:“浮云”当指思妇怀疑是丈夫有新欢,“象征彼此情感的障碍”(《古诗十九首初探》)。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其独到之处:  首先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 虽然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是那样深切那样强烈,但是这首诗却不象民歌那样以大胆直率的方式进行表白,而是表现得非常委婉含蓄,象以“衣带日已缓”写自己的思念之苦,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及“浮云蔽白日”的比兴手法的运用,都使诗含蓄委婉。

 其次是善于化用前人诗句:  如“与君生别离”化自《楚辞》,“道路阻且长”化自《诗经》,表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纯熟的语言技巧。

西北有高楼

 本篇为《古诗十九首》第五首,《玉台新咏》列为枚乘作品。此为感叹知音难遇之作。

 伯牙鼓琴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手鼓琴,巍之手若太山。少顷之问,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手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盖世无知音矣。(《吕氏春秋·本味》)

 弗莱原型理论:凡在文字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象征,特别是某种固定的作品结构和类型都可纳入原型的范围。原型的作用就在于通过“一种象征将一首诗和另一首诗联结起来,因而帮助统一和整合我们的文学经验”。 德国美学家莱辛曾说:“诗人要避免对美的周密的罗嗦的描述,凡是荷马不能按照各部分描绘的,他让我们在它的影响里来认识。诗人呀,画出那美丽激起的满意、倾倒、爱、喜悦,你就把美本身画出来了。”(《拉奥孔》)清代诗论家赵执信云:“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是者第其一麟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谈龙录》)

 明人陆时雍评此诗说:“空中送情,知向谁是,言之令人悱恻。”

诗中的女主人公始终是处在全诗的中心地位,但又是“曲终人不见”,她与诗人之间又始终隔绝着一层缥缈叆叇的云雾。诗人所能感到的只是在女主人影响下的一切,那浮云,那高楼,那绮窗,还有那不见人但闻其声,空中传响的弦歌声。这一切既隔离了女主人,又在女主人公与诗中牵引出一种有形无形的飘忽联系,就象神龙露出在云中的一鳞半爪。正是因为这种隔绝,诗人就由这一鳞半爪随意驰骋想象,用自身的种种经历去补充,描绘这位女子的音容面貌,身世遭际;于是楼上楼下本是未曾相识未曾相逢,却变得“心有灵犀一点通”,通过空中传响而产生强烈共鸣。

至于弹者为何事神伤,听者又为哪般感愤,诗中都不曾明言,从而为欣赏者的审美联想留下了艺术空白,于是千百年来人们在欣赏这首诗时,不断地用自己的经验去为诗中两位人物,描绘出气质相近而形貌千万差异的形象。明人陆时雍评此诗说:“空中送情,知向谁是,言之令人悱恻。”所谓“空中送情,知向谁是”,正点出了此诗隔而不隔,若隐若现,表现手法上化实为虚的特点;所谓“言之令人悱恻”,又正说明了它们所构成的空灵缥缈的艺术境界在读者心目中唤起的丰富感受。

 此诗的成功,还得力于自然中见工巧的结构安排。全诗是从听者的角度触景生情,按感情线索的发展写下来的,看似平淡无奇,但细析之却颇具匠心。

 全诗突起突结,中间自然地按顺序写来,却又宾主分明,脉络连贯,曲折有致,不蔓不枝,自然而然,天衣无缝。古诗十九首的结构往往具有自然天成的特点,王渔洋称“十九首之妙,如无缝天衣”。确切道出了十九首于自然中见工巧的的艺术构思的特点。《西北有高楼》之仿作:

曹植《七哀》最早起而效之。诗云: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荡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牺。君若清路程,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约与曹植相先后有伪苏武诗之二: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何况双龙飞,羽翼易当乘。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冷冷一何悲。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长欢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