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初中政治课备课教案(4篇)

初中政治课备课教案(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5:34:22
初中政治课备课教案(4篇)
时间:2023-01-10 05:34:22     小编:zdfb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初中政治课备课教案篇一

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环境被破环》优

秀说课稿范例

第一单元 自然的声音

第二课 哭泣的自然《 环境被破环》说课教案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环境被破坏》是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部分的内容。本单元主要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教育,贯穿着“正确认识自然和人类的关系”这一思想。整个第二课既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又是第三课落实环保行动的前提。如果不能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就不会有意识地关爱和善待自然,不会主动地保护自然环境。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世界特别是我国资源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和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人类对环境有保护和改善的责任,为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落实环保行动奠定基础。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初中生活,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又正值春天,是学生亲近自然、感悟自然的好时机,对于环境的状况学生尤为关注;学生在地理、生物、语文、英语等课程对于环境问题有所学习,再加上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报道,学生对于资源、环境问题并不陌生。但是学生的活动范围和认知水平是有限的,老师应及时地给予指导。

当前环境被迫破坏的状况,特别能震撼学生们的心灵,激发学生亲近自然、鉴赏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应该不会很困难。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帮助学生认识到目前环境的破坏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

【能力】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卫人类家园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了解大自然的状况,资源在枯竭、环境被破坏。知道人类目前的生存环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现象,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教学难点:环境破环的后果,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五、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1)指导阅读法。

指导学生的课堂阅读活动,重视课堂引导,启发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并点拨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难点,做好辅导工作。

(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powerpoint、挂图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4)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2、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主动地“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六、教学准备

1 / 4

1、学生准备:学习小组课前对当地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信息,课前准备好调查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2、教师准备:符合教材的案例资料和图片。 七、教学过程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与探讨,我们知道了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形势非常严峻,无论是水资源,还是土壤资源与空气资源,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而人类对这些资源的破坏,恰恰又反过来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沙尘暴、龙卷风、洪水,等等,都严重伤害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成长。环境保护,对人类来说是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八、板书设计 略

2 / 4

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优秀说课稿范例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二框题,在教材第105页至108页,计划一课时。本框内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两目组成,主要内容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人融洽相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这框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能力目标:在生活中、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多一分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学会换位思考。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换位思考的实质。

2、教学难点: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四、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做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联系实际安排教学,有利于形成积极融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说学法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设计的学法指导是:

1、让学生结合课本105页虚框内容和生活中给别人取绰号的现象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和这样做的危害,让学生直接进入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分组准备一个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小故事,在班上交流,并谈感受,在活动中去掌握知识,领会做人道理,提高语言表达、分析、理解等能力。

3、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课本108页的虚框内容,懂得如何去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六、说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直接利用课本105页的虚框内容和学生中给别人取外号的现象导入新课,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形成一堂课的良好开端。

2、讲故事,谈感受,学习新课。

老师或学生讲别人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给自己的小故事及当时的感受,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及这句话的实质,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交流几个准备好的关于“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小故事,并讨论主人公的感受,从中掌握课本知识“换位思考的含义、实质”领会做人道理。

3、自己动手,完成课本所设活动。

先让学生朗读课本108页的《相关连接》并讨论长者的话给大家什么启示?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

3 / 4

察、感受,完成课本活动内容,懂得如何去理解、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4、新课巩固,展示所学知识。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自己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总之,对本节课的设计,我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中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我的说课结束了,如有不对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4 / 4

初中政治课备课教案篇二

政治说课教案

课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高中分校姚丛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框题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一年级第四课

第一节第三框。其内容与“十六大”精神紧密相连,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问题、国家政策问题、学生思想认识问题等。既是对前面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又使学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得到了升华,所以,意义重大。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知水平和近几年的考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第三产业的含义、分类,理解其地位和我国当前发展第三产业的特殊意义。

2、能力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侧重培养以下几方面能力:通过图表讲解,提高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并训练辨证思维能力。

3、觉悟目标: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国家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树立强国意识,增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坚定信念。

(三)教学重点及确立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国目前三大产业现状、国家政策热点、十六大报告精神以及近几年的考点,确定以下内容为重点:

1、加快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意义;

2、我国的产业结构该如何调整。

(四)教学难点及确立依据: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本身特点,确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难点问题。因为学生刚刚接触经济学,对于经济结构的内容很陌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材处理:教材的逻辑顺序是依次讲解第三产业的含义、划分、地位、作用、我国第三产业的现状、加快发展的意义、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准备把这些知识点归纳为两个部分,即:概论部分和我国的第三产业。这样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三、教学方法及确立的依据: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特设计如下教学方法:归纳法,把高一上册具有共性的知识归纳到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加深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竞答法:学生好胜心很强,根据这一点,可以尝试用竞争的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思考法:不看教材,发挥想象力,避免学生看书一目十行、效率不

高的问题,同时使学生增强自信,不过多地依赖教材,也可以锻炼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教学手段及确立依据:依据新课改精神,教学过程要优化,就必须有教学手段的参与,一定手段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服务的。我校已经为高一各班级配备了多媒体装置,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它具备容量大、丰富多彩、调节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设计、教学结构和教学效果的功效。教育教学的改革离不开创新,教师应大胆地、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师尤其如此。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唤起学生有意注意,符合高一学生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二)新课导入(含复习提问):多媒体展示四幅图片,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而且直观,分别是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内容,请学生分析应该属于第几产业的内容。提问:农业、工业各需要走什么道路,依靠什么去推动?引出第三产业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一、二、三产业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又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连贯。

(三)新课讲解:按照学习

一、二产业时的思路,即:概论部分和我国的具体情况。

1、概论:

(1)第三产业的含义:不是重要概念,所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剖析.:第三产业还叫什么?为什么?是生产部门吗?三大产业中都有哪几个是生产部门?第三产业凭借什么提供服务呢?为哪些方面提供服务?通过这些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避免机械记忆。

(2)第三产业的划分:四个层次,对于学生来讲不了解,所了解的都是肤浅而片面的。所以必须请学生先阅读,去熟悉然后教师通过新课导入时的几幅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分别属于哪个层次的,也做到了“一材多用”。然后,教师根据教材上的每个层次的部门,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辨别,提高他们的辨别分析的能力。特别指出“信息产品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的差别,它们分属于不同的产业,提醒学生审题要细致,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3)第三产业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回忆三大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来讲解,从学生熟知的内容入手,便于理解和接受。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其他因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懂得事物之间联系的紧密性,适用于重点班学生。到目前为止,上册教材关于“地位”的知识点已经有很多,可先让学生自主去回忆,教师用多媒体打出所有的十个知识点,使学生发现自己思维的疏漏之处,从而加深印象,也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中要善于把同类的问题归纳整理,养成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我国的第三产业:仍然从现状和措施两个方面去学习。

(1)现状:分析图表,从横向和纵向上认识我们国家第三产业的现状。运用图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简明化,直观化,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也有利于学生系统分析、总结,培养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同时,既看到纵向上我国第三产业有所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又看到横向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辨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哲学奠定基础。

(2)加快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意义:这个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充分思考,不看教材,根据前面对第三产业各个层次的理解和记忆,自行分析加快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意义会有哪些。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思考并从问题的解答中受益,从自行思考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尝学习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也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后请学生看教材,寻找自己思维的疏漏之处,更能加深印象,进一步理解知识点。

对于已经理解的三个方面,下一步就是记忆,此处采用快速记忆法,调剂课堂节奏,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竞争,即竞争激励法。它的特点在于竞争性,符合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心理状况,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内在潜力,求的共同进步,在此基础上,教师注意综合运用鼓励机制、成功机制等良好的激励方法。

3、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请学生看教材98页“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示意图”,回答两个问题:(1)图示说明了什么问题?(2)如何解决呢?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出下一个内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是教材在“十六大”召开后新修订的内容,反映了“十六大”精神,是结合了教材重点与时政热点,又是学生生疏的难点,所以既要强调其重要性,又要详细剖析,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

(四)巩固练习:设置两个层次:(1)识记与理解:利用学生手中的同步作业本,通过单项选择题加以巩固,是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识记和理解,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2)巩固与提高:利用材料分析题(多媒体打出),既锻炼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又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灵活应用的能力等。

(五)小结与板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非常有序的整体,不但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还要有具有艺术性的结尾,整理知识,画龙点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观点,发展能力,活跃思维,查缺补漏。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演绎式板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突出知识结构与重点,同时突出了教学主题。在总结过程中,针对知识体系,请学生确定本节课自己认为应该成为重点的内容,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判断力。

(六)作业:两种要求:

(1)必做题:同步作业本相关的问答题,这是巩固新课不可缺少的,所以,要求每个同学都必须完成。(2)选做题:学习完三大产业之后,请同学们把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整理出来。这需要高度的概括能力,所以,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但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不甘落后的意识,也有利于分层次教学,给优生一定的发展空间,来提高自己。

初中政治课备课教案篇三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与深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已经悄然走入了我们的课堂。课堂教学也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责任感、健全其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使之成为一代宗师;我们不断地反思,实际上就是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升华自己的过程,就是走向合理教学、提升教育理念、完善自我的过程。

一、教师角色的改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但并不是彻底否定过去的角色,例如有人认为不能当“知识的传播者”,要当“学习的促进者”,不能当“教学的管理者”,要当“学生的引导者”……,如果学生是主体,整个课堂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就会各行其是,像一盘散沙,虽然他们各抒己见,但对须掌握的知识模棱两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新课改是要求我们必须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的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不是全盘否定讲授法,讲授法并非全是“灌注式”。其实讲授法自有它的优势,简洁高效,在单位时间内信息输出量大。正确运用讲授法,对发展学生的智能也是有益的。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在学习时,什么是生产社会化就需要老师加以适当的讲解。不然学生就很难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直注重的是结果,所讲给学生的是生硬的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以一个学习者、尤其是一个成功的学习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即在讲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生硬的结果。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我认为仍然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以否定一切的态度来看待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应该多一点辩证观点,教师既是知识的呈现者,也是信息的组织者;既是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的促进者;既是课堂的管理者,也是课堂的合作者;既是学业的评价者,也是学生成长的记录者。在这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不能忽略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重组、加工,使学生能在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向、互动、探究中掌握知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热闹”、“浮躁”的自主、合作、探究

在当前的课堂中,新的学习方式的应用,学生自主意识比以前得到增强,合作愿望不断提高,探索热情持续高涨,热热闹闹的讨论场面已经不难见到,学生几人一组,七嘴八舌的开始了讨论研究,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然而,相当一部分讨论只要老师深入其中,就会发现这种流于形式的讨论,只是表面热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各行其是,说的、做的很多都与老师要求的无关,出现了活动的形式化、浅层化倾向,并无实际功效。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千万别让课堂变成一个没有秩序的课堂。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秩序、规矩并没有束缚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正相反,它能有效地保护学生正常地学习和平等交流。在一定的秩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自律;少一些多动,多一些探究。我们说的民主并不意味着一味的迁就,自主也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尊重更不能演化成放纵。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遵守井然的秩序并不矛盾,一个形式上有秩序的而内容上突显个性追求思维发展的课堂才是我们想要的课堂,让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2、自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的学习模式,但有人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上台,老师下台”,我认为这样带有片面性。提倡学生自主活动,不等于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自主学习在倡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同时,并不排斥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接受教师指导的必要性。如:调查你所在的学校或居住小区周边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合理化建议。学生对回答身边的环境问题不困难,但提合理化建议就很不易说全面了,这时就很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引导解决此类问题要从国家和个人该如何做,如何健全法制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等方面入手即可。但我们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有效的自主学习,讲究促进自主学习的策略。(1)要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真心实意营造宽松、安全的氛围。(2)使教学生动有趣,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再借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九年级政治总复习中,我展示了这样一个材料:从“神舟”一号至四号顺利升空到成功发射“神舟”五号,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研制和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到“神六”实现双人多天飞行,我国航天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很多情况下都是出示问题后,学生讨论回答。这次我是让学生自己联系材料设计问题,由于对这个材料学生很感兴趣。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如:①当你在电视上看到“神舟”号腾空而起,直冲云霄及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后,你的感受如何?这一问题具有开放性,提的不错。②请你为神舟六号飞船升空设计一条广告语或标语。这个问题设计的也很新颖,当时我追问了一句:能展示一下你设计的广告语吗?那位同学的回答是:神舟再登九天,科技创造强国。尽管学生的问题和答案还不是尽善尽美,但还是很有创造性的。(3)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4)以某种建设性、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5)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的感觉。(6)培养学生选择能力、履行责任的能力。(7)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相互回答。

3、合作学习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时,合作学习不应该理解成狭隘的课上讨论学习,合作学习还包括学生在课下与伙伴、老师、家长、同学等的交流,学生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所获,应该都是有效的合作学习,因此,合作学习应该渗透贯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现在教学中有这么几种倾向:(1)合作学习主要适宜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的完成,因而课堂中呈现出来的合作学习,往往只是同学们“合作”找出老师布置的问题的答案。如:九年级教材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的问题:①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什么?②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什么?③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回答就属于这个类型。(2)不仅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要讨论,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讨论,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没有任何创新和实效。(3)还有的教师在一节课就安排多次讨论,热闹的讨论声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这些都具有片面性,我们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要明确什么问题适宜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应该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无法有效完成的任务;或者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设计的合作内容要有利于促进动脑、有吸引力,同时还具有挑战性,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能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

(2)其次,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衡量学生是否进行了合作学习,关键不是看有没有组织小组讨论,而是看学生的活动是否具有合作的意识,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善于倾听、述说、交流、分工与协作等),是否产生了合作的效能。如在课堂合作前,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工,并在组内安排学困生优先发言,让他们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合作时,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细致分析一下过程,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巡回指导过程中,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让每一位小组成员体会到:同学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依赖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

(3)真正让学生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①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合作。②明确学习中当多人合作的效果确实比一个人好时,才进行讨论合作。合作时要处理好组内组员之间的关系。③合作前要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作好合作的准备。④合作学习的时间、频率要控制适当。⑤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准确表达小组讨论研究的结果。

4、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有的老师认为有了新型的学习方式,传统的的学习方式就应弃之不用了,也就是接受学习被全盘否定。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接受学习,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探究学习,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① 我认为接受学习还应分两种:被动接受式学习和主动接受式学习。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同于学生单向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也不同于科学家发明创造所采用的发现式探究学习方式,而是一种通过类似探究的方法或途径来获得或体验知识结论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既包括探究式学习的特征,但实质上又仍然是接受式的学习,不过是通过探究和体验而获得知识结论的主动接受式学习(因为知识结论已经由前人发现并加以概括形成理论,并构成课程内容了)。而这样一种兼容两者的主动接受学习方式,恰恰正是普遍存在于我们学校中的学生学习方式。我们不可能每节课都探究,每个问题都探究,那样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应引导学生就某个章节、某个问题让学生体会探究方法,学会对问题的探究。可见,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都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彼此应取长补短。当前我们在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时候,既要看到探究学习是师生在课堂中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又要看到这是一种受学习内容、学习条件限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不能普遍适用于任何内容的学习方式。

三、多元化的课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学习。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片面地运用了肯定为主的教学原则,几乎课堂只要学生回答了问题,老师总是面带微笑地表扬“不错,你动了脑筋”“你真聪明”等鼓励性语言,但对一些错误的回答,老师却没能及时地引导学生认识领悟,回答究竟是“错”,还是“对”。过分的模糊评价将导致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是非不分,一句由衷的赞誉,或是夸奖,可能使他们终生受益,但教师的评价如果很随意,不明确,学生听了之后就犹如喝凉开水---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过多的廉价表扬会默然处置,学习的积极性又从何而来?我认为,当学生的回答很好时,我们教师要给予真诚的表扬;当学生的回答残缺不全时,教师要指明努力的方向;当学生的回答背道而驰时,我们应委婉地进行批评指正,只有这样明确的、求实的评价才有利于学生学到知识,获得发展。教师不但要把握好评价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在课堂评价中,实施多元评价,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潜能。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实践证明,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表现适时作出评价,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受表扬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但学生需要的是带有真情的、恰倒好处的、中肯的表扬。这种表扬才显得珍贵,才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成为学生内在的、不竭的学习动力。这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点:表扬注意适当的时机和场合;表扬要讲究“度”;表扬要真实,要发自老师的内心、真诚;表扬要因人而异;表扬要讲究方式。教师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运用自评、建立自信。学生自评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因,启发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运用自评有利于减少对学生的伤害,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和改进自我。如:在联合国主办的一次关于环境问题的全球征文中,获得最高奖的是一篇只有一句话的文章:“当地球上只剩下一个人时,他(她)听到了敲门声……”⑴请你展开想象,续写这篇文章(不超过 50个字)。⑵续写后,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学生在完成续写并谈完感想后,让他们对自己的答案自评时,学生自评为“我觉得我写得不错”“我觉得我想得不够完善”“我觉得我做得还行”等等。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互评,促进合作,共同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互评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从伙伴的优点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学生共同发展。例如:一个学生是这样续写的:他走到门前,打开了门,没有看见任何人,只有那荒凉一片,风带着沙在空中飞舞,没有花,没有草,只有那沙漠。当这个同学读完马上就有同学站起来评价,一生说:“你写得非常合理,真好,我要向你学习。”另一生说:“你写是风沙在敲门,我写的是幻觉,我想跟你比一比。”接着就很有感情地读到:当他打开门时,他看到了以前的景色,到处是绿绿的草,鲜艳的花。当他走出去时,这景象便消失了,他对自己以前破坏环境的行为是多么的后悔!多么怀念以前的时光!这位同学刚读完便赢得全班肯定的评价----热烈的掌声。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总之,我们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讨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评价角度,建立完善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评价机制。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推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不断深入,会随时地暴露出一些问题,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能正视这些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积极采取对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必能达到中学思想政治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所追求的新境界。

您正浏览的文章《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的反思》由本网(

初中政治课备课教案篇四

初中政治课程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在思想政治

教学

中,实现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改变教学过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具体措施

1、开展集体备课: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形成讨论、执笔、授课、修改、反思的备课过程。教学设计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创造机会。

2、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除参与学习组织的理论学习外,进一步加强备课组内的专业理论学习,积极接受新的课改信息和动态,并结合我校教学设施现状和学生特点进行讨论。

3、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问课堂要效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每周一次互听互评课。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利用学科特点,采取演讲、辩论、手抄报等形式拓展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能力。

5、改变家庭作业形式:由以往的习题、练习、试卷为主,改为适当渗透开放型活动。

6、改变以往测试为主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将作业、课外活动、开放型家庭作业纳入评价中。同时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三、

实施阶段

1、准备阶段:参与新课改培训;成立思想政治新课改备课组;深入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领会课改精神、明确学科任务;制定实验计划。

2、实施阶段:不断深入学习课改理论;加强业务学习;采取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时

总结

、不断交流,共同提高。

3、总结阶段:实验教师书面总结课改中的心得和失误,教研组内交流;参与学习交流活动,互通有无,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