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卫校护理老师试讲选题(三篇)

2023年卫校护理老师试讲选题(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5:11:45
2023年卫校护理老师试讲选题(三篇)
时间:2023-01-10 05:11:45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卫校护理老师试讲选题篇一

【论文关键词】 中职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

【论文摘 要】 计算机技能是当代中职学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育必须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卫校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本文对现阶段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见解。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的应用日趋广泛,计算机操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已经成为当代中职卫校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中职卫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就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结合实际,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以期使中职卫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一、中职学校学生现状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素质较差,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学生多数来自农村,由于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备不完善,许多学生对计算机不了解,有的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特点,对计算机的认识仅是上网、聊天、玩游戏。再者,计算机不属于专业课,大部分同学对系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对计算机课程中娱乐性较差的办公辅助以及工具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兴趣不大,能主动学习教材及相关资料并将所学技能用到平时的学习中的学生更少。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医疗中广泛与深入的应用,在现代化的医疗单位中,从门诊挂号、办理住院、处理医嘱、费用管理到病人出院全过程都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卫生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担负着各级医院的医疗、护理等工作,他们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利用计算机对病人进行各种检查、填写病例数据和治疗等。

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网络获取知识的各种方法,加强对信息处理分析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从教材大纲上来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整体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计算机理论基础,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因特网(internet)应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整体的认识,并了解基本常识;另一部分是计算机软件的实际应用等上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表现为windows xp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多媒体处理软件应用、演示文稿处理软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中职生的抽象思维和数据逻辑分析能力都较弱,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效果往往不理想。在设计和制定课堂任务时,应把知识点和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最终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这样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可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能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目标,对教材作出相应的处理。

(二)教学手段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从过去传统的“黑板+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到“计算机+大屏幕”的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和创新。在课堂上授课时,可用投影仪演示多媒体课件,将课堂教学转入多媒体教室,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计算机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将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还可以选择教学软件用计算机做现场演示,授课时边演示边讲解,还可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共同讨论。

(三)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结果轻过程,以知识传授为主,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能动性和主动性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形成,再从问题解决中得到发展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提倡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主,辅以分组竞赛法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总结提高”的教学模式。任务是学习的桥梁,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是教师也不是任务,而是学习者本身,更进一步说是学习者的成就动机。通过巧妙的任务设计,将要教授的新知识点蕴涵于任务之中,引导学生提出实际的问题或目标,引起学生对某一实际操作的兴趣,再通过讨论、讲解或操作,使之完成预计任务,从而学会相关的理论或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遵循了知识延伸的连续性,其教学内容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方法在同等时间内的知识量,既完成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让每个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充分挖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在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中,既可突出实践,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消除学生对理论学习望而生畏的情绪,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2.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也称为个案研究,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其主要表现为: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与传统教学中一味突出教师单一主体地位,强调单向交流,教材多年一贯的固定化等有很大不同。

3.分组竞赛法。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竞赛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进行讨论和自主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每次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为各小组打分并给予表扬,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竞赛法,让每个小组完成不同作品的设计制作,完成后各小组统一进行评价,寻找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通过这种教学法,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老师的素质和水平,才能确保教学质量。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就是“前沿”,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若是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就意味着后退,所以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加强教学研讨,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都是在不断地进行教学活动中发展变化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以创造中职卫校计算机教学的崭新未来。

【参考文献】

[1]吕岩.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

[2]翟哲.《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重在实践应用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4)

[3]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刘晓燕.中专卫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

(7)

卫校护理老师试讲选题篇二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b)

a、《雄辩术原理》

b、《礼记,学论》 c、《礼记,内则》

d、《礼记,王制》

2、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c )

a、《普通教育学》

b、《教学与发展》

c、《大教学论》

d、《民主主义与教育》

3、美国学者(c)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a 杜威 b 布鲁纳 c 博比特 d泰勒

14、(a)年学制标志着现代课程的开始

a 1912 b 1896 c 1914 d1922

4、西方古代主导的课程—“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 音乐、天文和(d)

a 代数 b 比喻 c 会意 d 几何

5、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编制方法,一般分前言、(b)、实施建议、附录等四部分组成。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教学功能

d、教学模式

6、制约教学手段现代化最现实的社会因素是(d)

a、技术的发展

b、政治因素 c、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7、各科学要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形成互动的关系,这一原则体现了选择小学课程内容应具有的(b )原则。

a、基础性

b、实用性

c、时代性

d、综合性

8、(a)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9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b)

a.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b.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c自评价与他评价

d.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10、.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a)支配。

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11、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d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12、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d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13、程序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著名心理学家(b )

a布鲁纳

b斯金纳

c沙塔洛夫

d仲衡

14、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 )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15、课程评价的功能有哪些(b )

a、定向规范功能、诊断鉴定功能、激励改进功能

b、导向规范功能、诊断鉴定功能、激励改进功能 c、导向规范功能、诊断鉴定功能、分析改进功能 d、导向规范功能、诊断筛选功能、分析改进功能

16、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区别是(a )

a、指导作用和灵活性不同

b、指导作用和性质不同 c、方向和性质不同

d、方向和灵活性不同

17、下面哪一项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关键(d )a、备课

b、课外辅导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上课

18、下列哪些不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d)

a整体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 灵活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9、以“儿童中心”和“从做中学”为基础构建了他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的是(a)a杜威 b 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苏格拉底

20、就教学模式构建的重心而言,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b)

a由单一的多样 b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 c由刻板到灵活 d有被动性到主动性

21、教学方法的分类不包括(c)

a直观性教学方法 b实践性教学方法 c引导性教学方法 d研究性教学方法

22、运用研究法的关键是教师要(d)

a善于提问 b做好谈话后总结工作c运用启发性谈话 d 设计好问题

23、(a)原则是选择教学手段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要求

a 教学最优原则b健康和安全原则 c经济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

24、当前渗透到教学领域并影响到教学方式变革的新技术主要有(c)a多媒体技术、网络通用技术、虚拟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 b 多媒体设计技术、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c多媒体技术、网络通用技术、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d 多媒体设计技术、虚拟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

25、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研究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变革的程度和影响变革的因素。这种观点是美国学者(d)课程论专家的观点 a菲吕马克b麦克米伦

c夸美纽斯d富兰

26、美国课程专家(a)总结了三种课程实施策略,即自上而下策略、自下而上策略和自中而上策略

a麦克尼尔

b泰勒c 杜威 d博比特

27、下面那个教育家认为迅速愉快和彻底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和基本要求。(a)a夸美纽斯b泰勒c杜威d斯宾塞

28、优化教育的一般标准不包括(d)

a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b真善美的过程标准

c高效率标准,即合理投入下的效益最优化 d教学模式的优化

29、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a)

a、现象、问题、规律

b、过程、方法、手段

c、现象、方法、手段

d、过程、规律、问题 30、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a)

a、知识、学生、社会

b、学科、内容、科目

c、教师、学生、内容

d、方法、目的、内容

31、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a)

a、忠实、适应、得过且过、创生

b、混合、创生、灵活

c、适应、混合、得过且过

d、忠实、灵活、创生

32、被认为是最早使用“校本课程开发”的两个人是(c)

a、杜威 泰勒

b、斯宾塞 舒伯特

c、菲吕马克 麦克米伦

d、菲吕马克 泰勒

33、教学目标的功能不包括(d)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标准功能

d、认知功能

34、实践性课程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是(b)

a、决策

b、审议

c、理解

d、建构

35、被认为是现代课程的奠基者、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是(d)

a、博比特

b、查特斯

c、哈里斯

d、泰勒

36、“非指导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是(c)

a、斯金纳

b、赞可夫

c、罗杰斯

d、布鲁纳

37、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中(c)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练习法

38、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不包括(c)

a、学习者的需要

b、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c、学生的知识经验

d、学科的发展

39、课程评价的功能具体表现在(d)

a、导向规范功能

b、诊断鉴定功能

c、激励改进功能

d、以上三者

4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制约教学手段选择和使用的因素的是(b)

a、教学任务和目标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学习者因素

15、制约教学手段选择和使用的各种因素中(a)以有效发挥教学手段为目的a、教学任务和目标

b、学习者因素

c、教师因素

d、其他因素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判断说明题

1、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目的。

答:错,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指导作用不同,灵活性不同。

2、现代课程与古代课程没有什么区别 答:错。

现代课程区别于古代课程的主要特征是:第一,从内容上看,自然科学进入了现代课程体系并取得了合法的地位。第二,在内容的进程安排上,纵向上增强了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连贯性,横向上加强了多学科之间的协调性。第三,从课程的性质上看,民主化、民族化、科学化是现代课程的显著特征。第四,从课程实施看,形式越来越多样,课堂上的活动丰富了,课外拓展活动也受到重视,教科书的编写也越来越科学合理。

3、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是一样的 答:错。

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学方式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具体动作。因此,教学方法是教学方式的上位概念,任何一种方法都可分解为各种教学方式。

4、课堂教学是各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正确)

5、课程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错误,把课程改为课程内容)

三、简答题

1、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有:(1)社会对课程发展的影响(2)儿童对课程发展的影响;(3)知识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有:(1)学制;(2)课程传统;(3)课程理论;(4)课程自身发展的否定规律。

2、优化教学大纲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答:(1)遵循教学规律;(2)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3)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

3、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 答: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4、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教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 练习法 实习法 实验法 演示法 参观法 研究法

5、什么是课程目标?有何价值取向及形式取向?

答: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有: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类型有: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四、论述题。

1、班级授课组织有哪些不足?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改进?

答:不足:容易走向效率驱动、控制本位的极端;容易走向一刀切、划一主义;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容易导致书本知识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养成。如何改进:(略)

6、课程与教学目标有哪些基本来源?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答:来源一:学习者的需要。确定当代社会生活需要时刻注意不要漠视学习者需要的个性差异,不能把成人认为的学习者需要等同于学习者自己的需要。

来源二:当代社会生活用品需要。确定当代社会生活需要时刻注意三条原则:(1)民主性;(2)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3)教育先行。

来源三:学科的发展。将学科发展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需要理清以下问题:(1)知识的价值是什么?(2)什么知识最有价值?(3)谁也没有想到知识最有价值? 五.材料分析题。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多次提到综合课程问题。如“改变课程结构地于强调学科本、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门类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请结合实际分析要我国为什么要倡导综合课程?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怎样落实综合课程。

答:为什么倡导综合课程: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而我国长期以来具有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情况;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为的学生往往与社会生活相脱节;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而我国的学生整合知识经验的能力不够强。

怎样落实综合课程:确定作为综合课程组织核心的主题、问题和概念的选择标准;教师与行政人员要对综合课程进行恰当规划与合作;开发综合课程评估形式;建立单一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师培训计划。

卫校护理老师试讲选题篇三

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电气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以 电气学科教学课程 为主要研究对象。

2、《电气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和处理电气学科 教材 的基本方法,并具备一定选择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和 教学方法 的能力。

3、电气学科教学的构成视为一个系统,这个教学系统由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材(客体)三个要素组成。

4、从教学相长的观点看.教师既是知识信息的 传播者,又是知识信息的 接收者。

5、要使教学系统功能最佳,必须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材(客体)这三者组合最佳。

6、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最佳结合,即让学生通过电气学科教学过程,能借已已有的知识

去获取新知.并使学习成为一种 思考活动。

7、所谓"两全一化",即面向 全体 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 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健康活泼的个性化。

8、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不加外来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观察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这在课程与教学论中称为 科学观察。

9、通过访问、座谈和问卷方式向熟悉研究对象的当事人甚至第三者了解情况,从而了解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问题,这在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中称为 科学调查。

10、科学调查一般要经历准备、实施、整理、

总结

这四个步骤。

11、运用人工控制某些变量,建立实验条件,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 科学实验。

12、在运用 科学思维 方式研究教学过程时,应注意:学科理论、观察和实验自身的性质不随教师、教材编写者、时间及地点的不同而改变,而教师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育与教学经验则可能因人而异。

13、电气学科研究所强调的能力有:观察与实验、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有自学

与 创新 能力。

14、科学实验特点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可以 纯化 研究对象,还可以 强化 研究对象。15.如果某物理现象在第一个场合出现.在第二个场合不出现,这两个场合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这条件就是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这在因果联系归纳法中称为 求异法。

16、在不同场合下考察相同的物理现象,若这些场合里只有一个共同的条件,这条件就是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这在因果联系归纳法中称为

求同法。

17、若所研究的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都存在一个共同条件,而所研究的现象不出现在另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条件,这条件就是所研究现象出现的原因,这在因果联系归纳法中称为 求同求异法。

18、为了使科学研究的成果尽可能符合客观事实,最大限度地包含客观真理,科学家们总体现出一种高尚的 情感、对科学执着的 态度,创造出的学科在许多方面体现出很高的 价值。

19、电气学科的学习与研究,要求参与者具备的 求真务实 科学态度。

20、若把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等归为图式,则外部刺激(新经验)能被学习者纳入已有的图式时,就称为 同化。

21、若把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等归为图式,则外部刺激(新经验)不能被学习者纳入已有的图式时,学习者从而改变、调整甚至排除原有的旧图式而建立新图式,这称为 顺应。

22、学习者对自身的学习有清醒的意识,能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脱离教师独立思考,能从书本所呈现的内容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并分析出意义,这种学习称为

自主 学习。

23、学者王坦认为 合作 学习就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奖励的教学策略体系”。

24、学生在接受新的电气学科教育之前.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与思考,对各种电气物理现象与过程的理解和认识称之为 前概念。

25、学生在学习电气学科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会在情境、思维习惯、处理方法等方面产生影响,称之为 迁移。

26、人们推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和模式去思考问题.使自己的思考具有某种倾向性和专注性称之为 思维定势。

27、人们把从事某项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注意力归结为认识与该项活动有关的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8、人的智力因素可以归结为观察、记忆、想像、思维和 注意。

29、人的非智力可以归结为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 和性格。

30、电气物理学习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是学生个体在与 电气物理环境 相互作用中认识电气物理世界的过程。

31、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指: 教学过程 中教学思想、内容、方法的正确、准确与先进。

32、教学原则中的实践性指:由 物理学科 特点和学生决定的教学实践;由物理与技术、物理与社会紧密联系所决定的教学实践。

33、教学原则中的趣味性指: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而且共同创设愉快的 学习情境。

34、教学原则中的全面性指:电气学科教学中.师生在认识和 做法 上要考虑周全。

35、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是: 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 和实现条件。

36、认知发现学习模式的教学过程是: 操作或阅读---诱导---再操作与练习操作或阅读

---发现---理解。

37、学习者表现出一种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倾向;且新学习的内容能够与学生己有的 知识 结构 联系起来,称之为意义学习。

38、根据学生学习形式的不同,奥苏贝尔将学习划分为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比接受学习多一个阶段,即发现活动。

39、根据知识学习的性质的不同,奥苏贝尔将学习划分为意义学习和 机械学习。

40、若把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等归为图式,则外部刺激(新经验)能被学习者纳入已有的图式时,就称为 同化。

41、若把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等归为图式,则外部刺激(新经验)不能被学习者纳入已有的图式时,学习者从而改变、调整甚至排除原有的旧图式而建立新图式,这称为 顺应。

二、判断题

1、学习者已有的各式图式不适应新的外部刺激,他能动地"调节"、"改变"旧的图式,构建新的图式称同化。错

2、外部刺激被学习者纳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过程称顺应。错

3、所谓的“自主”,就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自我调节,就是自始自终积极参与,并保持认知灵活性。

4、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智能之间的不同表现出个体间的智能差异。 对

5、知识与技能只有通过正迁移才能转化为能力。 对

6、经验概括的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知识的负迁移。错

7、“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建构主义学习观。 对

8、学习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意义。

9、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它场合的教学计划或类型。

10、科学探索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对

11、提问为一种惩罚,或让学生尴尬的一种教学手段。 错

12、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生生间、人与物、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的最佳效果是教学的有序和发挥整体功能。错

13、导入、讲解、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三环节。 错

14、可使客观题题目覆盖面广、取样大,能全面地考察所学习的内容。对

15、客观题能有效地测量到学生选择、组织观点的技能和某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错

16、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选择明显正确的答案作为选择题的干扰项。

17、主观题给学生提供了下一个充分发挥自己阐明问题及选择解法的能力的空间,使其创造力得以表现。 对

18、主观题在评分中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信度通常较高。

19、当学习者对外部刺激不能纳入原有图式时产生不平衡惑,并经历自己的思考去完成对原有图式的改变、调整甚至排除,这是一种自我调节过程。 对

20、以自身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为对象,以认知活动的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的认知.称为元认知。对

21、通过分析、对比,分清一类电气物理现象和过程主要的、本质的因素,从而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的东西,为定义(描述)概念打下基础,这是概念的巩固和深化。 错

22、在形成概念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弄清概念的内涵(实质)和外延(适用范围)。 对

23、电气学科规律的教学大体经过提出问题、探索规律、讨论规律和运用规律四个阶段。 对

24、任何口头的说法或者手势,只要能引起学生回应或回答就是有效问题。错

25、无固定答案、存在结构缺陷,无明确解题途径的问题称为封闭性问题。错

26、对前面问题的回答进行重新说明或组织的问题是复杂性问题。 错

27、在提问中更多地注意抽象概念的使用,以检查学生的答案能多大程度上适用于不同场合的问题是简单问题。 错

28、由于人和工具以及环境或理论所引起实验测量的误差称绝对误差。错

29、相对误差常将小数写成分子是1的分数,称精密度等级。对

30.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均小则.其精确度高,且二者的算术和反映测量的可信度或精确度 对

三、

多项选择题

1、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其行为表现为 abd a : 注重引导学生 b : 尊重学生

c : 重视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d : 注重对学生的指导 e : 重视与同行的合作

2、电气学科教学论与以下哪些学科有直接的关系 abe a : 教育学 b : 心理学 c : 逻辑学 d : 哲学 e : 物理学

3、电气学科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bce a : 课堂气氛 b : 教师 c : 学生 d : 教学媒体 e : 电气物理世界

4、电气学科教学过程中在教与学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是 ac a :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 b :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 c : 面向全体和重视个体差异 d : 学生智力水平与知识难易 e : 学生实践经验与理解知识

5、电气学科教学中要体现的基本理念是 abcd a : 面向全体学生 b : 面向生活 c : 联系实际 d : 突出探究 e : 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化

6、教学方法的特点有 abcde a : 科学性 b : 多样性 c : 综合性 d : 发展性 e : 实践性

7、关注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教学模式有 abc a : 成功教育教学模式 b : 创新教学模式 c : 合作教学模式 d : 反思性教学模式 e : 丰富教学模式

8、电气学科教学过程的中心是 cde

a : 观察 b : 实验 c : 形成概念 d : 掌握规律 e : 建立电气物理知识结构

9、开设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 bcd a : 学生中心 b : 教师中心 c : 课本中心 d : 课堂中心 e : 知识中心

10、实验课教学目的在于学生以下能力的培养 abe

a : 实验知识 b : 实验操作

c : 电气物理观念 d : 电气物理思维 e : 实验能力

11、教师的创造性人格特征有 abcde a : 好奇心 b : 质疑的习惯 c : 探索的习惯 d : 求异的习惯 e : 有恒心

四、单项选择题

1、电气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是 d a : 交往过程 b : 操作过程 c : 活动过程 d : 认识过程

2、属于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b a : 演示法 b : 讨论法 c : 实验法 d : 发现法

3、在加工信息时倾向于对事物独立作出判断,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c

a : 内向 b : 外向 c : 场独立 d : 场依存

4、电气学科教学过程的主要目的是 d

a : 明确物理现象 b : 形成物理概念 c : 掌握物理规律 d : 解决物理问题

5、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c a : 赫尔巴特 b : 布鲁纳 c : 杜威 d : 施瓦布

6、人本主义理论提倡的有效学习方法是 c a : 研究性学习b : 探究性学习c : 有意义学习d : 合作学习

9、建构主义的早期代表是 a a : 皮亚杰 b : 苛勒 c : 罗杰斯 d : 杰根

10、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 a : 皮亚杰 b : 杜威 c : 罗杰斯 d : 杰根

五、简答题

1、简述sts思想的内涵。 答: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为sts研究,科学提供知识、解决理论问题;技术提供应用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则要求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作指导,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2、何谓难度?通常用哪种两种来计算试题难度?

答:难度即难易程度,它主要反映试题是否符合受测者的实际水平。表示题目难度的指标称难度指数p,通常用两种方法来计算试题难度。(1).用试题的答对率(通过率)计算难度。

(2).用某题测试的平均分x与该题的满分w之比计算难度。

3、何谓区分度?试题的区分度一般在什么范围为宜?

答:区分度指试题能否很好地将受测者的水平区分开来的重要指标,亦称鉴别指数d。一般认为0.4以上的区分度就已经很好了,而0.2一下的区分度的试题就必须改进或淘汰。

4、何谓假说?假说在建立学科理论之前起到什么作用?

答: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规律所做出的一种假定性说明,简称假说。作用:(1)使研究工作有目的,有计划。

(2)可以把科学研究工作引向深入,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5、何谓“心理换位”? 过“换位”,谈谈你对“构成学习动机最直接、最活跃成分是学习兴趣”的理解,即从学生角度谈谈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答:在教学过程中,心理换位是指教师要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学生学习的内容,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择取有针对的最佳方案来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人作为一种生物,所有的行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按照自己意志去行动的,而这一切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动机——可能外界的压迫或者一时的发愤可以暂时充当这种动机,但是任何纯被动的行为是无法持续太久的。只有有了内在的动力——兴趣,学习的行为才能够高效地持久下去。

6、为什么说“比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

答:首先,从思想认识上来说,做事情要注定过程更重要。有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即为过程,成事即为结果。通过过程,获取经验,方法,教训,最重要的是锻炼自己。其次,从客观事实上分析,做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为什么同样是失败的结果,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后人评说呢?正所谓,不以成败论英雄,不看结果只看过程。最后,做事情必然有过程,但未必都有结果。过程的不可替代性和结果对其的依赖性可以证明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7、为什么说“比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 ?

答:学会只是一个基本要求,但不是学习的目的,而会学,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就比如老师教导学生,他不会每道题都教你,但是他会教你解题的方法,掌握了某种规律,学会了方法,那碰到同类型的题目也会举一反三,也就说只有你会学了,那你也就学会了!

8、为什么说“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 ?

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好的方法,才能学习到更多知识,会了捕鱼的方法,才能捕到更多的鱼。学习如果不能以恰当的方式学习,即使是那些经过选择的知识,也将无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谓知识的智力价值是不会自动实现的。转变学习方式,崇尚创造,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诉求。知识不是智慧,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智慧,有效实用的东西才更具有价值。

9、为什么说教师在教学系统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要素?

答:作为知识信息的传递者,教师可视为学习的媒体;作为教育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需要获得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信息反馈,依反馈的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时还存在教中有学、教学相长的问题,因此,教师又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所以,在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

10、什么叫标准化测验?编制标准化测验电气学科试卷有哪些步骤?

答:标准化测验是按系统的科学程序、具有统一的比较标准,即命题、施测、评分、分数的解释等过程都有严格的标准,从而能对误差做严格控制的考试。一般由七个步骤:(1)明确测验的目的和目标

(2)明确试题的形式

(3)制定命题计划

(4)编选题目

(5)组合试卷

(6)编制标准答案,确定评分标准

(7)规定施测指导语

六、论述题

1、试就电气学科所强调的能力,谈谈你对电气技术教育能力的思考。

2、为什么说“电气学科教学方法的讨论既涉及到教师的教法,又涉及到学生的学法”?

3、如何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4、试述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这个论述题就靠大家自己发挥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