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考散文教案篇一
2.根据散文的写作特点,能运用提要和综述的方法恰当地进行要点概括。 3.了解托尔斯泰对后世的影响。4.鉴赏两篇散文的艺术技巧。教学重点
1.根据散文的基本特征,运用阅读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散文赏析,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
1.散文内容要点的概括,要求掌握以情为突破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概括。 教具准备
投影仪、有关资料、胶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春天,小河冰融,嫩芽鹅黄浅,清风温和,白云悠悠,山川明媚,生机勃勃,谁不心向往之呢?然而,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却对冬天情有独钟,请看其美文《冬天之美》。(板书标题)
二、背景知识(使用投影)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尤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报社编辑。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战后埋头写作。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1933年法西斯上台,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国国籍,后辗转流寓巴西,终因对欧洲前途的绝望偕妻自杀。他一生中著有多种名人传记,突出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说《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其著名作品有刻画中产阶级妇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运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及谴责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他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烦躁的心》。乔治·桑(1804~1876),法国女小说家。出身军官家庭,从小在农村长大。18岁同一男爵结婚。因家庭极不幸福,后来离开丈夫,到巴黎从事文学创作。初期作品如《印第安娜》《莫普拉》等均以爱情、婚姻为主题,探讨妇女解放问题后接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40年代所著社会小说《木工小史》《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涉及工农生活,具有浓厚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1848年曾热情投身革命,六月起义失败后转向以农村为背景的田园小说创作,《魔沼》《小法岱特》《弃儿弗朗沙》是其中的佼佼者。晚年居乡,作品以《祖国的故事》和回忆录《我的生平史》较为有名。她的创作批判贵族资产者的自私、残暴、赞美劳动人民的纯朴生活和善良情感、讴歌理想的人际关系,风格温婉细腻。2.文中涉及人物介绍 托尔斯泰(1828~1910),即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其戏剧和政论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中期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晚期有《复活》等。托尔斯泰的创作深刻地反映了俄国自1861年农奴改革到1905年民主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列宁称他为“俄国的革命的镜子”。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作家。出生在富裕的市民家庭,16岁进入莱比锡大学,后就读与斯特拉斯堡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当过律师。青年歌德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早期作品表现了他的叛逆精神,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有《普罗米修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等。1786年,歌德来到意大利,对希腊罗马古典艺术产生了兴趣,完成了诗体悲剧《埃格蒙特》等。1794年与席勒开始长达十年的合作,共同开创了德国的“古典时期”,促成了德国文学的空前繁荣。他的主要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自传《诗与真》《浮士德》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伟大诗人,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生于英格兰的斯特拉特福镇。1585年去伦敦谋生,做过剧场杂役、编剧,后成为剧院股东。逝世前三年回乡安度晚年,他一生著有戏剧37部,长诗2部,十四行诗154首。他创作成就最大的诗戏剧,代表作早期有历史剧和喜剧,基调积极乐观,有《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是悲剧时期,风格沉郁悲壮;《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后期传奇剧时期,对世事带有和解宽恕倾向,作品有《暴风雨》《亨利八世》等。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和世态人情。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语言精粹,有很高地艺术成就,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世间最美的坟墓》自读练习
1.《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思路和结构层次怎样?
明确:思路是:先总述托尔斯泰坟墓的宏伟、感人(第一句话),再介绍坟墓(“这块被后代„亲手栽种的”);然后从树的来历,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小的时候”到结尾)。全文共分三层。
3.速读课文,用精要的语言简述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并体会第二段中第④、⑤、⑥句话与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相呼应。 明确:环境和形状特点:“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土丘,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在几株亲手栽种的树荫下”。
第二段中第④、⑤、⑥句话与每一段中第三句话相照应,前后文脉一致,突出了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无限敬意。
4.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明确:作品不仅用直接描写的方式,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即通过描写凭吊者在托尔斯泰墓前的态度、举止和情绪反应来表现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
四、《冬天之美》自读练习
明确:表现生活不能违背大自然的安排,要过得有生气,否则,将是没有意义的。
明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从客观事物的声、色、光诸方面显示乡村冬天的明快色彩,流露出一种愉悦的感情;②从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及动静结合的描写中,显示冬天之美;③从人物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来反射外物。4.文章最后一句话应如何理解? 明确:超脱奢华与名利的平静心态,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给人们的美好生活,内心充满温情、爱心。
明确:乡村的冬天的美不仅在于自然,更在于美好的乡村可以使人远离虚荣与名利的争逐,体验到生活中最真挚的情感。
主旨语句:在乡村的漫漫长夜里,大家亲切地聚集一堂,甚至时间似乎也听从我们使唤。由于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富。
五、小结
《冬天之美》通过对充满生机活力,有着缤纷迷人色彩,极富诗意的乡村冬季描写,热情赞美了乡村风光的美好,抒发了对大自然的亲切之感,表达了对朴实、安祥、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
托氏墓总印象宏伟、感人
情坟墓介绍远离尘嚣,长方形土堆,孤零零感人至深 世间最美的坟墓逼人的朴素 &n
高考散文教案篇二
高中散文教案
【篇1:(高中语文精品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
修1~5教案全集】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5教案全集
目录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教案全集---2(高中语文精品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2教案全集---245(高中语文精品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3教案全集---321(高中语文精品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4教案全集---635(高中语文精品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5教案全集---665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教案全集
【背景资料】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示范教案】
毛泽东
【
教学
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
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3.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学生活动设计】
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3.观看多媒体。4.自由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二、诵读 背诵
1.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3.全班诵读,背诵。三、简要交代写作背景 1.指导阅读词前说明文字。2.对下阙有关内容的解说。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四、带着练习二,就“意象”问题作必要的点拨
“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词用最凝炼的语言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和思想。把握意象,可以从释句入手,释句则应从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蕴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尽量做到抽象的诗句、词句能够阐释,含蓄的句子能够解释。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意象,还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联想和想象,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细节,揣摩语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并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
研究型拓展(多媒体字幕)
1.把这首词和《舶沁园春 雪》作比较,自选角度,写300至400字赏析短文。2.把《沁园春 长沙》和王安石的《桂枝香》作比较赏析。
附1: 桂 枝 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附2:板书设计:
湘江 作者:“立”于“寒秋” 同学少年战斗 万类精神 附3:参考资料
周汝昌 《词的欣赏》 曹雄飞 《诗歌鉴赏的要点和步骤》
诗两首
雨巷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生答:“多雨!”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作者简介
“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
总结
: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
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2、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 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
3、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麽样子的姑娘呢?
生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生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麽模样呢?
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
生齐答:《白蛇传》。
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麽它点缀的姑娘呢?
生:肯定更美!
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
生: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细细的、密密的。
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板书:春雨)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
4、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和我们读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麽,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同学们总结一下,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四、延伸拓展: 其实,对美的追忆和留恋是人类共同的情结,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同学们能否联系一下自己的阅读和欣赏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踊跃发言:
生1:李商隐的《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教师点拨)这段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恋,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当初怎麽就不知道珍惜呢?
生2:王菲的歌曲《沧海蝴蝶》中有一句歌词特别动人,“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教师点拨)两个人的交会只有一刹那,于是两个人的相互温暖也只在一刹那。短暂的宠爱过后,用漫长漫长的一生来回味这一刹那,珍藏这一刹那,于是,刹那即永恒。
五、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2、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写下自己对某件往事、某人某物的回忆。
再别康桥
【教学目的】
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教学重点】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篇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第一单元
【背景资料】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的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示范教案】
毛泽东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3.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3.观看多媒体。4.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 背诵
1.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3.全班诵读,背诵。
三、简要交代写作背景
1.指导阅读词前说明文字。2.对下阙有关内容的解说。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四、带着练习二,就“意象”问题作必要的点拨
“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词用最凝炼的语言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和思想。把握意象,可以从释句入手,释句则应从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蕴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尽量做到抽象的诗句、词句能够阐释,含蓄的句子能够解释。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意象,还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联想和想象,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细节,揣摩语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并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
研究型拓展(多媒体字幕)
1.把这首词和《舶沁园春 雪》作比较,自选角度,写300至400字赏析短文。
2.把《沁园春 长沙》和王安石的《桂枝香》作比较赏析。
附1: 桂 枝 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
附2:板书设计:
万山 峥嵘岁月
意象湘江 看 作者:“立”于“寒秋” 忆 同学少年 战斗
万类中流击水 精神 附3:参考资料
周汝昌 《词的欣赏》 曹雄飞 《诗歌鉴赏的要点和步骤》....毛泽东 雨巷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生答:“多雨!”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作者简介
“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三,诗歌赏析:
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2、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
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
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
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
3、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麽样子的姑娘呢?
生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
生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麽模样呢?
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
生齐答:《白蛇传》。
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麽它点缀的姑娘呢?
生:肯定更美!
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 生: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细细的、密密的。
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板书:春雨)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
4、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和我们读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麽,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同学们总结一下,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
四、延伸拓展:
其实,对美的追忆和留恋是人类共同的情结,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同学们能否联系一下自己的阅读和欣赏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踊跃发言:
生1:李商隐的《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教师点拨)这段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恋,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当初怎麽就不知道珍惜呢?
生2:王菲的歌曲《沧海蝴蝶》中有一句歌词特别动人,“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教师点拨)两个人的交会只有一刹那,于是两个人的相互温暖也只在一刹那。短暂的宠爱过后,用漫长漫长的一生来回味这一刹那,珍藏这一刹那,于是,刹那即永恒。
五、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2、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写下自己对某件往事、某人某物的回忆。
再别康桥
【教学目的】
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 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三。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四。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
(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提问:
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串讲诗句
a、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篇3:散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抓住意象,(品味意境,)体会作者情感。(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2、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掌握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以学生活动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知人论世,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抓住意象,品味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2、知人论世,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文本创作的关系。
难点:
1、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鉴赏借(事,物)景抒情的技巧。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设计意图:激趣。)
二、合作探究,把握文本(35分钟左右)
㈠诵读感知,把握基调。(5分钟左右)
听配乐范读,酝酿情感走进文本。(提示:听范读时注意语音、抑扬、停顿,把握诗歌情感基调。)(设计意图:以朗诵为起点,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㈡整体感知,把握文意(10分钟左右)
散文的结构思路(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把握作品内容,研讨文本“写什么”)
㈢品味语言,鉴赏技巧(10分钟左右)
⒈词句分析:结合语境,品味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⒉技巧鉴赏:学习文本形象地描写景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的技巧。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鉴赏技巧,研讨文本“怎么写”)
㈣知人论世,把握情感(10分钟左右)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研讨文本“为什么写”)
三、课堂小结,巩固所学(5分钟左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构建知识体系,掌握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四、布置作业,实践创新(3分钟左右)
拓展阅读或情景写作
如:在以往一些教材中,曾经将“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一节删去,你是否赞同?为什么?有人认为“江南采莲图”一段使《荷塘月色》的整体意境显得不圆融完满,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做到及时反馈,实现学以致用。)
五、板书设计:
(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7、《记念刘和珍君》
情景导入:同学们,发生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段祺瑞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血的历史,是200多名请愿群众倒在血泊之中的惨烈一幕,更是中国人残害中国人的一场罪恶、一场悲哀、一场耻辱!路,还没有开始便已经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就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鲁迅先生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毅然写下了这悲愤沉重的悼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以此来警醒中国人永远记住这笔滔天血债!8、《小狗包第》
引语导入:“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这是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第》,感受他在文中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9、今天上课之前呢,先让同学们做个知识竞猜题。请根据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
①他聪颖过人,“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6岁时中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②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③ 他是广东新会人。④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长达1000余万字的《饮冰室》。
同学们都有答案了吗?是的,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梁启超。
1、《荷塘月色》
导入:多媒体展示月色下的荷塘景色,舒缓的钢琴曲。2、《故都的秋》
导入:《秋思》轻音乐,配以合于文章内容的图片。3、《囚绿记》
导入1:巴金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李健吾亦评价他说:“生命纯真,节奏美好。他的成就得利于他的璞玉一般的心灵。” 那么,“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陆蠡。上海沦陷后,他继续留在上海从事进步的文化工作,后被日本宪兵逮捕,惨遭杀害,时年34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心灵。
导入2: 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一提到绿色,我们就会联想到生机、希望和生命。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时,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奇迹;当一叶绿芽冲破障碍,破土而出时,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顽强。而陆蠡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写下了《囚绿记》,他笔下的绿有什么含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陆蠡先生的散文——《囚绿记》
高考散文教案篇三
一般格式
[教学目标]
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目标,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既要符合课程和教材的要求,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目标要切实可行,可操作、可检测。[教学重点] 不仅要有知识内容的重点,还要有学生技能发展的重点。
[教学难点]
要着重分析学生在知识构建和方法内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教学方法]
不求统一的模式,不求统一的方法,但要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注重激励参与,注重合作学习,注重联系实际,注重鼓励质疑。倡导教学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效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这部分是教案设计的重点,必须写得具体。完成时可从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或学生接受知识的认知过程来展开,也可综合这两条主线优化设计。
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把以问题作线索来组织教学作为过程设计的重要策略。
教学过程不仅要有知识的内容和呈现的程序,还要有具体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手段。认真选择能够体现“减负”与增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方法。
要重视组织学生自主式、探究式、互动式的学习活动,以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评价。活动的安排要明确。
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练习的设计,并安排当堂训练,以便检测目标的达成度。练习后要及时评价,反馈矫正。练习的难度要有层次,对难度大的要给出标识。要以“低起点、多反馈、段段清”的策略,加强基础训练。课堂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加强个别辅导,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学过程后期师生共同进行小结与评价。教学过程还可结合具体内容适时地组织学生反思和质疑,以进一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布置作业]
应控制数量,控制难度;作业的内容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作业的题型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能力,务必使重要的知识点、能力点得到充分地落实。(转载)
高考散文教案篇四
课题3.2 设计的一般原则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3)初步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建构知识,在设计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体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辩证地看待设计原则间关系及设计中的人文因素。
(2)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强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实施过程学生反应
引入问:现在假设你要买一个新的手机,那么对新手机有什么要求呢? 答:好用、多功能、价格适中、外观好看、舒适等(将学生的回答列在黑板上备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回答得非常好,那作为设计师那是不是也要考虑到这些呢?也就是说他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哪些原则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回答:价格、质量、外观等等 新课教学
一、创新原则 什么是创新?
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已有产品的革新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形式。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某个产品在哪些方面有创新。如:鼠标、水杯。
过渡:如果设计出一个很有创意的水杯,但它不能盛水,这个设计还有意义吗?
二、实用原则
设计中的实用性是指设计的产品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它包括物理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
例子:结合水壶造型特点分析其各部分的功能。学生讨论。
对比两洗手液瓶哪个更实用。
三、经济原则
设计中的经济原则是指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佳效果。例子:木桶和塑料桶的比较。师生互动:完成表格。提高功能成本比的方法: a功能不变,降低成本。b价格不便,增加功能。c增加功能,降低成本。
四、美观原则
用几款不同的台灯让学生选择,引出美观原则
例子:通过收集mp3的图片来说明美观原则在某些时候能起到较大的作用。教师得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设计美观的产品可以满足人追求美的心理,促进产品的销量。
产品的外观是通过对产品造型、大小比例、使用材料、色彩搭配、装饰图案等设计组合来表达。
五、道德原则
产品设计不能只将产品考虑为一个孤立的物的实体,还必须考虑它与人、社会、环境的关系,必须遵循道德原则。
ppt展示:各类不符合道德规范的案例。
产品设计者必须具有宽广的眼界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力求用设计完美的产品奉献社会,维护、完善社会伦理道德,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列举一些不道德的设计对社会的危害.六、技术规范性原则
1、问题:
(1)为什么具有全球漫游的手机可以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间实现漫游通话?(2)种手机电池、充电器是否采用统一技术标准?可以通用吗?带来什么后果? 技术规范是有关开发生产技术的知识、领域、方法和规定的总和。技术规范既有强制性的标准,也有推荐使用的技术规范。收集一些技术规范的图示,让学生认识。
2、学生分小组讨论
问题:你认识这些符号吗?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七、可持续发展原则 阅读案例:月饼的包装
回答问题: 月饼的包装造成了什么后果? 师生讨论共同得出:
产品的设计既满足当代发展的需求,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人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设计是一项综合活动,其一般原则对设计的成功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在实际应用中,各种原则有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认真听课,积极思考
高考散文教案篇五
教材内容分析
《设计的一般过程》主要阐述了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程序,即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本节内容与后继各章节(第四至第八章)形成总分关系,为深入学习后面各章节作铺垫。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体验到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有助于设计活动的顺利开展,理解遵循设计的一般过程的重要作用,从而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和技术素养。教学对象分析
针对普通高中学生以前很少有设计认识的基础这一情况,如何让学生能较完整的掌握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呢?这涉及到学生能否对本教材有一个完整认识的关键。因此,让学生尝试先实践后理论的方式,从模仿制作的便携式小凳子的实践中获得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感性认识,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知识。这有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达到新课标的理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个方案。(3)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2、能力目标:能运用设计的一般过程指导设计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设计应遵循的一般过程。
2、难点:能自觉地将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应用在设计活动中。 教学策略与方法
1、本节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景—解决方案-解决过程—总结提升”的模式展开,以便携式小凳的设计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2、教学方法: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多媒体教学
3、课时安排:1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发现和明确问题
[马上行动]
阅读案例3:有一天陈晨和同学们到公园里去,发现有很多儿童在玩耍,但常常找不到想坐的小凳。他想,能不能为小朋友设计一款携带方便的小凳呢?……
[设问]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陈晨,在这个便携式小凳的设计项目在确定之前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发言]
总结:完成一张表格
经过环节 具体工作
调查研究 问卷调查、访谈、查找文献
分析信息 整理归类、制成图表
明确问题 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确定项目 设计便携式小凳
2制定设计方案
问题明确了,设计便携式小凳这个项目确定了,我们应该着手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了。
[提出问题]在制定设计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又需要考虑哪些具体方面呢?
[学生回答] 要稳固、体积轻、携带方便、成本小、制作简单……
[教师分析]
归纳要设计好一个便携式小凳子,必须解决好小凳子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携带方式等主要问题。
[马上行动]
操作任务:根据刚才讨论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你们的设计方案,在纸上绘出你们认为
最合理的便携式小凳设计草图(包括选材、结构、连接方式等。时间:10分钟)
分组要求:前后六位同学组成一组,选出组长。
作品展示:每组组长上台展示设计图,并讲解设计原理。(时间不超过1分钟)
4.方案筛选
[讨论与交流]
组织学生对众多方案进行初步筛选,淘汰明显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有明显缺陷的方案。允许保留自己的设计方案。
[教师总结]
1、展示一些别人设计的便携式小凳
2、总结设计的一般过程:
发现与明确问题
制定设计方案
制作模型或原型
测试、评估及优化
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设计方案准备制作材料,为下一节制作课做准备。
4、测试、评估及优化 (1)测试
测试的目的是检验产品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在结构和技术性能等方面能否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测试是检验产品能否正常工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重要措施。测试的内容有对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强度、载重等方面的测试。(2)评估
在测试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对设计方案和产品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通过评估我们可以得到较理想的设计方案和产品。这种评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进行。案例分析:对便携式小凳的评估(3)优化
设计方案的优化是在对设计方案进行测试与评估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案的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我们都知道小凳子最大的功能就是坐,但是要把小凳子作为一个产品拿去销售,那么除了坐的功能之外,还要坐的舒适、携带方便、美观大方等等功能,就是要对产品进行优化。
案例分析:对便携式小凳的优化
5、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如果别人要使用我们的小板凳,我们就要向使用者介绍我们设计的产品的使用方法和特点。同时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既可以使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为此,我们通常要设计一份产品使用说明书。就产品说明书是指导用户选择产品、使用产品的“路标”和“向导”,可以帮助用户了解产品特性,使用户正确、安全地使用产品,像我们在家使用电视、在学校使用多媒体电脑一样。案例分析:便携式小凳使用说明书
6、课外案例分析:家用餐厅装修的设计过程和生态垃圾桶的设计过程。
三、课后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主要通过便携式小凳的设计和制作来阐述设计的一般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大致把设计过程分成五个阶段,即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设计的一般过程是按照一定的、科学的、合理的程序过程,但设计同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一项具体设计中,有些阶段或步骤可能会发生变化,有些步骤之间则可能出现一定的循环,因此,设计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灵活安排。
四、课后作业:
为小组制作的便携式小凳附上使用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