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水利改革调研报告 水利调查报告(五篇)

2023年水利改革调研报告 水利调查报告(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17:10:57
2023年水利改革调研报告 水利调查报告(五篇)
时间:2024-03-20 17:10:57     小编:zdfb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水利改革调研报告 水利调查报告篇一

本次调查主要以克尔伦苏木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现阶段我国新牧区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此次调研,分析当前我国新牧区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人员配置、经费保障是否合理,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关于解决当前新牧区建设征程中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新牧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现将形成的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水利基础设施基本情况

目前克尔伦苏木辖区15个嘎查、2个党工委,总面积5839平方公里,2011年牲畜总头数为408557头(匹、只),属于纯牧业苏木,这几年正逐步探索现代畜牧业发展路道。今年我苏木政府通过“一事一议”财政补助项目新建各类人畜饮水机井36眼;2处小型电灌(花胡硕青贮饲料基地和芒来嘎查青贮饲料基地),每处投资为17万元,完成总投资268万元,解决了11个嘎查,4200人,30.5万头大小牲畜饮水安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农田水利建设任重而道远,意义深远。

二、水利机构、人员及经费

目前,克尔伦苏木政府设1个林水工作站,有1名站长、2名工作人员,在旗林业水务局的指导下开展日常工作。由于机构刚刚设立,目前还没有专门经费及交通工具,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水工作向日常化、正规化发展趋势。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井灌区存在机井老化设备陈旧效益低下的问题,需 通过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拓宽筹资渠道,进行更新改造;

2、河流、低洼处存在防洪隐患,灌溉渠系不配套,灌溉水利用率低的问题;

3、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苏木工作站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进行了全面规划,并依照上级精神筛选项目,在做好前期勘测、设计工作的基础上,上报立项,争取国家投资,加大建设力度。已建工程基本上运行良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工程的管理体制也在逐渐的摸索中完善,效益发挥正常,管护措施较为切合实际,能够保证持续长久运行,基本上不存在较大问题。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部分缺水嘎查找不到合格的水源工程,对工程建设造成困难。需通过先进的找水勘测设备,测定水源工程形式和位置,为工程的建设创造条件,早日解决牧民群众人畜饮水困难。

四、对策建议:

针对我苏木牧区水利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我苏木牧区水利发展的总体构想和发展思路主要围绕合理配置水资源,在合理开发的基础上加大节水力度。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苏木属边疆少数民族牧业苏木,自然气候条件恶劣,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干旱严重,水资源紧缺,其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相对都较内地落后,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而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薄弱,尤其是水利建设更加薄弱,水浇地面积甚少。牧区大部分还沿续游牧掠夺式经营方式,这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

为此,“十二五”期间,我苏木计划每年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00亩,到“十二五”期末,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00亩。建议国家继续加大水源工程和饲草料地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的投资力度,充分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增加饲草料地灌溉面积,提高饲草料产量,为围封禁牧、舍饲养畜等措施的实施和巩固提供基础保障。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将发展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逐步恢复草原的生态,稳步增加生产能力,提高牧民生活水平。

水利改革调研报告 水利调查报告篇二

富源县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在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之后,又及时召开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今后水利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臵。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省、市也相继提出加快实施“兴水强滇”、“兴水强市”战略的决定。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县委、县人民政府拟出台《中共富源县委富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使《决定》能制定符合富源县情、水情,并能切实推动富源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水利工作目标、措施,同时根据《曲靖市水务局关于对全市水务改革发展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精神,富源县水务局对富源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利设施现状

我县属珠江流域南、北盘江水系。主要有块泽河、黄泥河、嘉河、丕德河、水城河、篆长河、木浪河七条河流。水资源总量22.2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6.04亿立方米,地下水6.2亿立方米。已开发利用水量1.41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率6.3%,低于全市12%的平均水平。正常年供水能力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论水利建设投资、规模、效益,都创历史新高。五年间,全县共完成水利总投资6.65亿元,是“十五”投资1.69亿元的3.9倍,主要完成了石坝中型水库和白马、红石岩、社安河、大格、吉克、二道沟、铁厂、后河8座小

(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扩建茂兰小

(一)型水库,新建松毛林、西流水、戈多3座小

(二)型水库,新建新寨、黄竹小塘坝2座;开工建设洞上中型水库,已完成枢纽工程,正在进行配套工程建设;初步完成了县城东门河、西门河防洪工程,治河长度3.54公里。共新建、加固水利工程3426件(个),蓄水工程总库容达到11046万立方米,解决了24.8万人饮水安全;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85平方公里,其中,珠治工程块泽河项目区迤德黑、老厂、岔河、大格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9.96平方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7.86万亩。

(二)迎难而上,多方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富源县是贫困县,曾被列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云南省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试点县。近年来由于煤炭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因过去基础薄弱,交通、教育等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百业待举就显得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尽管如此,县委、政府仍然想方设法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资

工程产权和转换经营管理方式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完成了6251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及工程产权登记申请工作。在完成清产核资和明晰工程产权的基础上转换经营管理方式,最终采用委托管理、农户自行管理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管理,其中采用委托管理的工程514件,采用农户自行管理的小微型工程5559件。

(四)开拓创新,深化水利体制改革

一是进行水价改革,通过举行水价听证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后,按照政策报批了小

(一)型以上水库和乡镇供水工程新水价。改革采取“一次听证,两步到位”的方法,分两步对县境内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进行调整。目前已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水价机制。二是成功进行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结合本县实际,创造性地实施“民办公助”、“矿村共建”等水利投融资政策,改过去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建水利的一元化投资格局为政府、企业、群众其同出资建水利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三、

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

通过近年的努力,我县水利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全县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管理体制、机构、人员方面存在的问

(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粗放,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一是部份工程老化失修,难以继续使用,造成农村饮水返困。二是重建轻管,长期以来形成以建设工程项目为主,忽视管理机制创新。三是用水户缴纳水费意识淡薄,导致有的安全饮水工程没有专职管护人员和无维修经费而影响工程运行。

(三)水利专技人员缺乏,难以适应当前水利工作需要 目前县水务局事多人少,专技人员严重不足,与当前水利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各乡镇水务所技术骨干更缺乏。

(四)县、乡水利系统管理体制不顺,影响水利工作有效开展。

目前,全市各县对乡镇水务所管理体制不统一,有的由水务局直管,有的由县水务局和所在乡镇双重管理,而富源县水务局对乡镇水务所只有业务指导关系。由于人事权在各乡镇党委,县水务局对乡镇水务所专技人员的调整和招考没有决定权,而乡镇又没有利用有限的编制招考所需水利专业技术人员,造成各乡镇水务所技术骨干缺乏,水利系统内人员难以合理流动,工作难以开展。

四、两个《决定》的学习贯彻情况

两个《决定》出台以来,县水务局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局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召开会议,就如何贯彻落实两个《决定》精神,抓住

路工程正紧张施工,1-7月共完成投资1400万元;四件小

(一)型水库险险加固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计划10月份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争取年内通过竣工验收;8件小

(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备、人员都已进场,施工道路整修完毕,除雅宗水库受群众干扰、阻挠,输电线路未架通外,其余工程输电线路都已架通,但都未通电。计划8月初通电,全面进入主体工程施工。2011年安全饮水项目目前正开展前期工作,县级实施方案已于7月21日经市水务局审查,各乡镇实施方案已基本编写完成。

(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拟建岔河中型水库项目建议书已批复,库区实物调查已结束;可研已经省水利厅审查,待省发改委审查批复;地质灾害评价已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查,目前正开展林地勘测、土地勘界、环评、水保、矿产压覆等专题报告的编制及上报审查工作。拟建牛耳箐小

(一)型水库可研已经市级审批,并报省发改委评审通过;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价等专题报告也分别获相关部门批复,目前正在开展水库工程初步设计、土地勘测定界和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拟建小老厂小

(一)型水库可研、初设已经市级审批,待省级复核;拟建迤启、额苏、细米德、阿汪4件小

(一)型水库野外测量工作已完成,地勘已结束,目前正在编制可研报告。大熟地、响水沟、箐门前、竹箐4件小

(二)

工程,延伸和兼顾农田灌溉,完善水处理厂工程和配水管网建设,实现农村水利管网化、现代化,既可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又可以解决农田灌溉。

(三)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规划珠江流域内块择河、黄泥河、嘉河等支流所划分的重点治理区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计划投资54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到“十二五”末全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累计达到106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1.8%。一是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平方公里。二是以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为主,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三是督促以煤炭、采石、采砂为主的开发建设项目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按批复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四)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1.2亿元,完成响水河中型水库库区补漏工程,迤佐河、迤黑、梨树坪、田边4件小

(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后河小

(一)型水库库区补漏工程,17件重点小

(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20件重点小塘坝除险加固工程,新蓄水能力300万立方米,提高工程防洪能力,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加快河流治理和农田水利建设。一是上报中小河流治理3条4段,进入行业规划3条3段,即黄泥河大河集镇段、小黄泥河黄泥河集镇段、嘉河后所集镇段河道治理,-11

于审批过的许可项目,要加强监督检查和事后跟踪。四是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行风建设,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充分发挥水政监察队伍的执法监督作用,重点做好取水许可的事前和事后监督检查,加大水事违法案件的的查处力度,做好水事纠纷的调解。

(七)继续加快水管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一是落实小型水库管养和维护经费,争取中央财政对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补助,县级每年补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经费48万元,并对小坝塘、公益性供水工程给予适当补助。二是继续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2010年底基本完成5657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工作并核发工程产权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服务社会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工程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实现工程有人管护、有钱维护,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三是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以乡镇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1314-

水利改革调研报告 水利调查报告篇三

基层水利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松阳县水利局

一、基本情况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历史悠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建县,为处州建制之始,距今已1800余年。松阳县东西最宽径距53.7km,南北最长径距40.2km,县域总面积1406km2,下辖3街道4镇14乡401个行政村,总人口23.83万。松阳县生态环境优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松古平原四周群山环抱,生态景观丰富多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自古有“桃花源”的美誉。松阳县又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中国绿茶集散地。

“十一五”以来松阳县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5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1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5.23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21.76亿元,增长1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117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4826美元),增长12.4%。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9.6:41.4:39.0调整为18.6:43.7:37.7。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7%、56.0%、35.3%。经济外向度17.1%,比上年提升3.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2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55元。

松阳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也是丽水市的粮食主产县,历史上

—1—曾有“处州大米出松阳”的美誉。根据2007年松阳县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全县耕地21.4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23%;园地18.51万亩,占8.83%;林地15.21万亩,占72.61%;其他农用地5.5万亩,占2.64%。2011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0.58千公顷,粮食产量止跌略增。全年粮食总产3.53万吨,增长0.6%。

(二)基本水情

1、水源情况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845亿m3,人均0.58万m3。松阳县水资源分布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降水地区上分布不均,水资源组合不平衡。松阳县降水高值区在人口分散、耕地较少的山区,而耕地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松古平原,降水量相对较小。

二是降水时间上分布不均,年际间变化大。全年降水主要分布在5~6月,约占去全年的32.8%;7-9月约占24.8%,在无台风影响的年份就是干旱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变幅较大。

三是河川源短流急,丰枯悬殊。松阴溪及其支流大多是发源于县内或邻县,均属季节性、山溪性河流,流程短、落差大、水流湍急,极易形成山洪灾害。

2、水系情况

松阳县水系单一,全部溪流属瓯江流域。松阴溪为县境最大河流,占全县面积的92.55%,其较大支流有小港。此外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7.45%的山间小溪,经宣平港、龙泉溪注入大溪。

全县河道有982条,总长1873 km,河网密度1.33km/km2,水—2—域面积37.54km2。其中200km2以上河道有2条,为松阴溪和小港源,总长123.5km;50-200km2河道有6条,为梧桐源、谢村源、十三都源、竹溪源、安民源和玉岩源等,总长124.65km;50 km2以下河道有974条,总长1624.86km。

3、社会经济用水及各年灾情

2011年,全县经济社会用水量7550万立方米、工农业用水量840万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1106万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4.58立方米、农业灌溉水用水5547,有效利用系数0.65。“十一五”以来各年发生洪涝灾害、旱灾和山洪、泥石流、台风等其他灾害发生次数、受灾人口、成灾面积和灾害损失如下:

(1)2006年灾情。受3次较大洪涝灾害,全县2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5.5万人;受灾倒塌(损坏)房屋411间(其中倒塌20间);受灾农作物450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360处24.5km;受灾停产工矿企业21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49条104.9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950万元。

(2)2007年灾情。受3次较大台风及1次山洪灾害,全县2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8.6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01间;受灾农作物620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320多处26.6km;受灾停产工矿企业43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34条76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46亿元。

(3)2008年灾情。受1次较大台风“海燕”及1次山洪灾害,全县16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2.5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6间;受灾农作物165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430多处25.2km;—3—受灾停产工矿企业45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23条70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775亿元。

(4)2009年灾情。受“莫拉克”台风及3次山洪灾害,全县2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3.5万人;转移人口1960人;受灾倒塌房屋125间;受灾农作物85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80多处12.5km;受灾停产工矿企业25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30条38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93亿元。

(5)2010年灾情。“莫拉蒂”台风及3次大暴雨灾害,全县受灾乡镇20个,受灾人口13万人,倒塌房屋101间,转移人口2552人。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3740公顷,公路中断51条次,供电中断39条次;损坏堤防99处4.6千米,堤防决口36处4.3千米,损坏灌溉设施47处,损坏水电站3座。造成直接经济总损失23780万元。

(6)2011年灾情。受1次暴雨山洪灾害,全县5个乡镇受灾严重,据统计,受灾人口可2.5万人,转移人口179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7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0.98千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0.06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0.05千公顷);停产工矿企业5家,毁坏公路8条,损坏堤防65处6.7千米,冲毁堰坝53处。直接经济总损失3500万元。

(三)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2006—2011年间,松阳县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完成了农村饮用水、千库保安、灌区配套续建及节水改造、松阴溪及小流域河道治理、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农田水利以及小水电开发等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全县现有中型水库3座,小⑴型水库5座,—4—小⑵型水库32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建成灌溉千亩以上堰坝14条,小水电总装机9.47万kw,年上网电量2.1亿kw〃h;建成标准堤防41.22km,配套灌排渠系620km,建成中型灌区2处。至2011年底,全县累计解决18.56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36万亩,建成喷微灌溉等高效节水面积2.0万亩。

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基本建设程序,前期工作手续完善,严格履行各项审批程序,项目组织实施科学有效,质量安全等监管有力,资金管理规范。6年来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无重大资金使用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积极创新,2009年了成立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在全省率先实行了集中制法人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统一项目法人、统一设计单位,统一监理单位的做法,在全省设计、监理力量不足的大环境下,通过此措施很好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

二、水利改革发展情况

(一)水利投入及完成情况

2006~2011年以来,松阳县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努力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向国家和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县财政安排财政资金、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一事一议”等方式,筹集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0.6亿元。

1、水利投资规模及来源

2006~2011年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0.56亿元、省级投资2.53亿元、市县级投资3亿元、银行贷款投资1.12亿元、其他投资3.46亿元。(分年度投资组成情况详见附表2)

—5—

2、资金投向

2006~2011年所完成的10.6亿元投资中,投向农村饮水安全1.65亿元、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0.77亿元、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1.65亿元、江河治理3.62亿元、小型农田水利0.88亿元、水保生态0.2亿元、包含水电投资等社会其他水利投入1.86亿元(分年度投资资金投向情况详见附表2)。

3、项目安排情况

政府资金主要以配套省级规划的千库保安、江河治理和灌区配套改造项目为主,部分县级资金按照本县实际情况安排到农田水利建设。2009年以后松阳县的千库保安工程逐步走向尾声,在中央、省开始加大对江河治理资金投入的背景下,县政府相应整合各类资金,安排了一大批河道治理项目,2009年到2011年,2009~2012年,我县共有13段长20余km松阴溪干堤项目列入省厅“强塘工程”加固规划,总投资规模约1.5亿元,2011年又有30余km的松阴溪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治理项目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投资规划2.6亿元,各年度投资安排项目情况详见附表3。

4、投资完成情况

2006~2011年所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按照批复一个初步设计计算,2006~2011年完成500万元以下项目97个、500~1000万元项目33个、1000~3000万元项目19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各年度投资安排项目情况详见附表4。

(二)水利前期工作情况

1、规划情况。松阳县历来十分重视项目规划,2006~2011年—6—根据本县实际,与省内主要规划、设计单位合作,完成各类28个,主要规划包括松阳县十一

五、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松阳县城乡饮用水规划、松阳县河道采砂规划、松阳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松阳县“十二五”及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松阳县水域保护规划、松阳县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松古平原水资源配臵规划、松阳县城市蓝线规划等,同时还配合上级部门完成了省市水利发展规划、全省强塘工程规划以及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等规划。松阳县水利规划主要依靠省内各级规划设计部门编制,一般是投资规模较大、专业性加强的重要规划均委托省级规划单位完成,据初步统计,在完成的28个规划中由甲级单位完成的4个,乙级单位完成的10个,丙级单位完成的14个。各年度规划情况详见附表6。

2、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情况。2009年,松阳县水利局根据县政府有关要求,建立健全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制度,并逐步建立了项目库,实行年度滚动更新,2006~2011年累计完成项目建议书193个、可行性研究报告207个、初步设计报告以及项目实施方案201个,各年度规划情况详见附表6。

3、前期工作经费及来源。2006~2011年累计投入资金4600多万元,用于规划编制和项目前期工作的前期工作经费,其经费主要来源为两部分一是由县财政从水利建设基金中安排列支,用于水利项目重大规划编制,二是项目概算总投资中列支用于完成项目建议书到初步设计各阶段前期设计费用,各年度前期工作投入情况详见附表6。

(三)水利工程建设成效

—7—2006~2011年,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努力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向国家和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县财政安排财政资金、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全县完成水利工程总投入10.6亿元,水利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1、防洪减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1)以松阴溪干堤加固为重点的堤防加固工程全面推进。2006~2011年期间累计建成二十年一遇标准堤防13km,完成了包括玉岩镇、马桥后、五都阳、叶村、裕溪等小流域堤防加固工程15km。

(2)以水库保安工程为重点的山塘水库加固工程全面推进。2006~2011年期,全县累计完成31座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完成座1万m3以上山塘整治55座。

(3)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防汛防台工作全面推进。2011年以山洪灾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为契机,建成了涵盖全县的57个水雨情监测站,完成了县乡两级预警一平台的建设,并在全县小(2)型以上水库、重要河段的安装图像视频监控,同时全面建设和完善了基层防汛体系建设,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民生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1)全面推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至2011年底已解决和改善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口18.56万人,建立了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完成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江北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新建完成了一批小型灌区水源工程,包括青龙堰、白龙堰、京梁堰、梁下堰、观口堰等5座松阴溪干流

—8—上堰坝。千万亩十亿方工程加快建设,完成了江南渠道灌区、东坞水库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顺利推进,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打下了扎实基础。

3、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改善

松古平原江北片水资源配臵格局基本形成。依托梧桐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梧桐源水库进行了加固扩建,水库总库容从750万m3增加到1671万m3,为解决江北片缺水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条件。江北灌区通过串联梧桐源水库、六都水库、四都水库等水源,统一调配水资源,使江北灌区农业用水得到基本解决。

完成《松阳县黄南水库项目建议书》并通过省厅审查,为下一步建设黄南水库,解决松古平原缺水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4、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得到新突破

根据国务院《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以及《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等要求,2009年我县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新成立事业单位松阳县水库和堤防管理处,主要职责为松阴溪主要河道的维修养护保洁及堤防建设,东坞、梧桐源、六都源3座国有水库及中型灌区江北灌区的维修养护等,水利管理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5、水利队伍不断壮大

初步建立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新成立的水库和堤防管理处新增事业人员10人。县水利局下属水文站、水库和堤防管理

—9—处、鱼种场,松阳、古市、小港3个水利站,及谢村源、东坞、梧桐源、六都源等4座水库,共有职工306人,水利服务能力有所增强。水利法制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逐步走上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轨道,执法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6、水利绿色经济稳步发展

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3.6万kw,其中可开发水电装机10.8万kw。现全县已建成并网电站66处,总装机9.78万kw,年设计发电量2.2亿kw.h,年产值8600万元。

(四)规划计划执行能力

1、水利系统从业人员情况。目前松阳县水利系统从业人员约784人,包括水利行政管理(公务员)人员10人、参照(公务员)行政管理人员7人,水利系统事业单位人员61人、县内设计与施工等企业单位从业人员31人、电站等水利生产经营性单位人员665人。

其中县水利局领导班子职数6人,水利专业的3人,全部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全县水利基层单位从业人员总人数131人,公务员(含参公)17人、事业单位61人、企业53人。具体学历结构和专业背景详见附表7。

2、勘测设计单位情况。县域内具有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资质的松阳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所,为松阳县国资委下属企业,由县水利局负责行业管理,具备水利行业工程设计丙级资质。现有员工29人,其中具有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11人,工程师等中级职称的8人,—10—助理工程师等初级职称的5人,其中30周岁以下7人,30-45岁9人,46岁及以上13人。

3、施工单位情况。县域内具有水利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1家,即松阳县泰盛水利水电建筑公司,具备水利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资质。

2011年松阳县在建水利工程主要由松阳县泰盛水利水电建筑公司、浙江景昌建设有限公司、缙云县水电建设工程公司、丽水广盛工程有限公司等四家注册地在丽水范围的施工单位中标,除浙江景昌建设有限公司具有水利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外,其余均为叁级企业。施工单位人员构成详见附表7。

4、项目法人组建情况。2009年我县根据水管体制改革有关要求,组建了松阳县水库和堤防管理处。2011年在建项目法人主要包括两类,松阴溪干流及小流域治理等以及中型灌区改造、小农水重点县等投资规模加大的项目均由水库和堤防管理处统一承担项目法人职责。其他农田水利、农村河道整治小型水利工程以及相对分散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均有乡镇人民政府担任项目法人,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如庄门源水库工程(目前尚在初设报批阶段),则专门成立项目公司担任项目法人,具体详见附表7。

5、制度建设情况。为了落实中央1号文件,松阳县委、县政府以松委„2011‟1号文件出台《中共松阳县委、松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松阳县未来水利工作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水利改革的基本思路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水利投资方面特别要求要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

—11—设,“十二五”期间,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对水利投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其中土地出让收益的10%或土地出让总额的2%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三、“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改革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改革目标

1、“十二五”规划水利投资的规模。

“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规划总投资规模为20亿元,拟计划争取中央补助资金2亿元,省级补助资金5亿元,市县地方通过县财政预算、土地出让金受益、银行贷款、项目建设(受益)自筹资金13亿元。

2、“十二五”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预期成效。

(1)水资源有效供给。总库容343万方的庄门源水库工程建成,黄南水库工程动工建设。全县的水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农村饮水困难得到解决;灌溉有效面积得到恢复和增加,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逐步提高,基本保障农业增产用水;初步改善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用水。

(2)水资源保护。一般河段水质都能达到灌溉要求;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东坞源水库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得到突破,饮用水水质得到保障。

(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初步形成全县水土流失的预防保护、监督体系,水土流失治理速度加快,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有所遏制,重点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2—(4)防洪安全。至十二五末,松阴溪干流松古平原段全面完成加固任务,形成防洪闭合圈,防洪能力达到二十年一遇。主要乡镇基本达到防洪标准,遇设计标准洪水,基本能够避免重大灾害;遇超标准洪水,防洪体系能够正常运行,把洪水灾害损失降到较低程度。

(5)水利执法和服务能力。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及水利基层站点建设,水利执法和服务能力得到加强,涉河涉堤开发利用及采砂管理审批逐步得到规范。应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得到提高,(6)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队伍健全,山塘水库、堤防安全巡查人员落实,维修养护经费得到保障,基层水利组织逐步完善,水利工程实现长效运行。

(二)重要任务

1、“十二五”规划水利工程项目情况。

“十二五”规划水利工程项目3个超亿元的重大水利建设项目,为庄门源水库工程投资1.1亿元,黄南水库工程投资10.7亿元,松古平原水资源配臵工程投资10亿元。其他水利建设项目在3000万元至1亿元的有5个,1000-3000万元25个,500-1000万元30个,500万元以下45个。

2、“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改革目标。(1)水资源管理体制

一是进一步贯彻执行《水法》为中心,以加强队伍装备建设和强化水政监察执法管理为重点,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登上一个 —13—新台阶,建立一支具有一定的水利专业知识,还要有较为丰富的社会科学、法律等知识的水政执法大队。二是进一步完善水资源有偿转让制度,在条件成熟后探索建立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水权交易制度。三是研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四是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在做好从地表水取水管理的同时,重点是加强地下水取水许可办理,逐步规范地下水取水管理,实现水资源有偿使用。五四根据目前各水系河段的水质现状和排污能力,结合工业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严格实行排污口许可制度。六是通过推广农业节水措施,降低农业用水量。加强节约用水,继续大力推广节水示范项目和节水器具,加强节水宣传,挖掘节水潜力,稳步提高我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积极推进相对集中于农民自治相结合的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大中型项目全面推行以县为单位组建水利工程集中法人制度。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农民自治管理的积极性,组建一灌区等共同受益区为单位的乡镇、村或农村水利协会为项目法人,履行建设与管理职责。对于乡镇实施据有关一定规模且技术管理要求相对较高的项目积极推进代建制度。

(3)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完善县域内流域(区域)水利站“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机制,并根据乡镇区划调整以及水利员配臵标准,新增若干流域(区域)水利站,完善水

—14—利站布局。同时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员的培养。在不断充实和壮大基层水利服务队伍的的同时,特别要抓好基层负责人的培养,提高水利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服务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二是建立村级水利工作队伍,加强村级水利公共管理和服务。以行政村为单位(原则上一村一人)组建401人村级水利员队伍,协助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做好涉水事物的管理和服务,承担行政村内防汛减灾、水利设施、工程巡查(1万方以下山塘等)、灌溉放水、饮用水管护等公益服务管理工作。

三是进一步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全面增强基层防汛防台能力。按照组织健全、责任落实、预案实用、预警及时、响应迅速、全民参与、救援有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全面建立和完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防汛防台指挥部为单位,行政村(社区)为单元,自然村、水库山塘等重点区域为网格的检查防汛防台体系。建立健全防汛防台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基层防汛防台组织责任、应急预案、监测预警、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等体系的动态管理制度。

四、经验和问题

(一)成功做法和经验

一是在2009年借助水管体制改造的契机,我县成立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创新了以县为单位组建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的集中制建设管理体制,实现了全县主要水库、河道堤防集中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项目法人、设计和监理三统一的做法。并在松阴溪治理、小型农田重点县等项目中积极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5—也获得了省市相关部门的广泛好评。

二是通过组建水库和堤防管理处,目前已将东坞、梧桐源2座中型水库以及一座重要的小(1)型水库六都水库、1处中型灌区江北灌区以及松阴溪干流22.35km松阴溪标准堤防纳入集约化管理范围,在水工程管理管理组织、安全管理、运行维护、经费管理都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轨道。

三是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防汛防台工作全面推进。十一五期间通过设臵水雨情自动遥测站点,建立了水雨情监测和预警预报体系,建成了会商系统;特别是通过2010的基层防汛体系建和2011年利用山洪灾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建设,加快了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山洪灾害防御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能力。

四是全力加强水资源保障建设,2003~2010年期间,我完成了有31座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在水库除险加固的同时,进行充分的论证,对东坞、梧桐源等水库进行了加固扩容,为保证灌溉、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安全提供了水源保障。2011年先后完成了黄南水库项目建议书和松古平原水资源配臵规划的编制,为松阳县未来水资源保障指明了方向,绘就了一幅宏伟蓝图。

(二)存在问题

一是水利工程管理任务十分艰巨。随着“十一五”大量水利工程的建成投入使用,水利工程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虽然目前我县已经成立了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并将其升格为副科级管理单位,但目前库管理处机构尚不完善、人员配臵在数量和结构也不合理,相应的—16—运行机制不完善、缺乏管理制度、管理责任制不明确、管理的投入也明显不足,使得水利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人为地缩短了水利工程使用周期,增加了建设成本。

二是水利工程投融资机制尚未成型。水利工程公益性强,目前,松阳县大多项目建设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繁重的建设任务与松阳县相对薄弱的财政收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水利项目自身的融资潜力没有有效发掘,主要原因水工程投融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目前松阳县既没有相应的制度建设,也没有相应的融资平台,项目投融资仍停留在较为粗放的以项目抵押进行银行贷款的初级阶段。

三是水利法制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体系仍需完善,一些法规、规章的实施环节研究不够,可操作性不强,依法行政意识仍需加强,执法水平仍待提高。河道、堤防、滩地等的依法管理存在漏洞,水功能区管理尚在起步阶段,松阴溪河道禁止采砂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后期管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四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人才总量不足、年龄老化、中高级人才数量不足、缺少高层次特别是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等问题。高级专业人才短缺、年龄普遍较大。与我县水利系统人才队伍现状与水利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相适应。

五是水利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资金投入缺乏、导致基层水利机构人员、设施装备、办公经费得不到落实,造成基层服务体系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也是很多基层防汛、河道管理、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小型水利工程维护等工作难以开展。

五、对策建议

—17—以提高松阳县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为目的,我县计划从前期投入、前期工作完成、人员队伍、项目法人组建、勘测设计、建设施工、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如下:

(一)加强前期工作力度,加快项目前期进度。

一是制定出台相应的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完善和充实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库。根据国家产业发展动向以及省级部分的文件健身,做好项目储备,并不定期的进行滚动更新,及时启动项目的规划编制,为项目争取赢得主动;二是完善项目前期推进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局班子领导负责制,有条件的项目,特别大型的重点项目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协调县政府各组成部分合力推进前期工作,三是与财政、发改、国土、环保等职能部门建立长效的联系制度,在水利项目规划、论证、评审等各环节加强沟通,确保工程尽早开工。四是对于重大项目前期,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同时建议省财政也安排出部分资金,给予县市在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上更大的支持。

(二)成立水利发展公司,实行工程集中法人制管理。

目前我县成立有水库和堤防管理处,主要负责全县国有水库和松阴干堤的建设和管理任务,并承担县级其他一些较大水利工程的项目法人,随着项目建设任务的逐年加重,已建成项目的运行管理任务也与日俱增。下一步将建设与管理部门有效分离,计划成立县水利发展公司,承担县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的职责,推行县级民生水利工程集中制法人,同时还将落实水利发展公司项目融资的职能,积极发掘水利项目特别是一些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融资潜—18—力,通过发行债券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破解水利项目资金短缺的困局。

(三)理顺水利管理体系,加强管理服务力量

实行建管分离后,新成立松阳县水利发展有限公司将主要承担中小型民生水利工程的项目法人职责。水利工程管理体系需进一步理顺。

1、松阳县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将主要承担国有的中型、小(1)型水库、中型灌区运行管护,小(2)型水库的安全监管;县域内县级及以上河道以及堤防的运行管护。

2、建立起水利工程管理总站——区域(流域)水利站(农民饮用水管理办公室)——受益乡镇、村(水管理协会、村级水务员、山塘巡查员)的工程管理体系。

(1)计划新成立松阳县水利工程管理总站。主要职责包括山塘、农田水利、防汛抗旱、农民饮用水及电站等管理等。

(2)原有的4个区域(流域)水利站定性为水利局的派出机构,主要承担区域内防汛防旱、河道监管、农村河道治理和农田水利等小型水利建设管理的技术服务和业务指导。并按规定水利员配臵进行补充。根据测算,建议新增设31名水利员编制。

(3)计划新增农民饮用水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为负责全县农村饮用水技术指导、运行监管以及相关管理工作。

(4)建立村级水务员队伍。以行政村为单位(原则上一村一人)组建401人村级水利员队伍,协助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做好涉水事物的管理和服务,承担行政村内防汛减灾、水利设施、工程巡查(1—19—万方以下山塘等)、灌溉放水、饮用水管护等公益服务管理工作,村级水利员、水库山塘巡查员的聘用由村委会报经乡镇街道和水利局同意后聘任。

(四)强化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水利工程建筑市场。

1、落实松阳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编制。目前松阳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无专门人员编制,人员由县水利局内部调节。下一步根据水利工程监管需要,要求县编办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

2、建立和健全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健全松阳县水利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少市场不良行为查询制度,对有不良行为的记录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谢绝在松阳县参与水利工程招投标。同时积极探索水利建设项目代建管理,促进水利建设项目更加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为松阳县水利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注入更多的筹码。

(五)积极培育维修养护企业,实行管养分离。

1、计划成立一家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推行专业化管理,主要负责山塘、水库、堤防的维修养护。

2、在原设立的六都水厂管理维护中心基础上,成立一家松阳县农民饮用水维护企业,主要负责饮用水的维修养护。

(六)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为做好水利项目建设与管理,人的因素不可或缺,针对现阶段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才总数,年龄、学历、专业等构成情况来看,—20—均需要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年轻的、中高级人才的引进十分必要。未来松阳县构成下一阶段将广开门路,多渠道吸引进以及内部挖潜培养人才,特别有工程管理经验的中高级人才,充实水利建设管理队伍。主要措施包括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专业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的原则,创新领导干部选拔和培养方式,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大骨干人才的培养,大力实施水利人才战略,通过继续教育等形式,提高水利职工队伍素质,建设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对基层水利服务组织人才引进、培养,建议人事组织部门在选择提拔干部是多考虑干部的基层工作经历,并在待遇、职业培训的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通过这些调节杠杆将人才引进到基层,充实和壮大基层机构人员的力量,提高水利基层管理水利资产与服务农村建设的能力。

附表:

1、基本情况表

2、水利建设投资完成情况

3、水利建设计划投资安排情况

4、水利建设任务完成及成效情况

5、“十一五”水利建设完成情况和“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任务情况

6、前期工作完成情况

7、基层水利单位干部职工情况

8、在建水利工程项目法人代表及负责项目情况

—21—

9、基层水利单位制度建设情况

—22—

水利改革调研报告 水利调查报告篇四

镇水利工作调研报告

一、20**年以来我镇的水务工作情况

20**年以来,我镇的水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镇人大主席团和全体代表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我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已任,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镇水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连续三年获县水务工作先进单位。

(一)整合各类资金,改善水利基础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1、病险水库除险:

近几年来,镇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完善水利基础建设。

1、20**年以来,投入400多万元完成了东风、七棚、株木、乃塘、龙塘、石塘等六座小

(二)型以上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2、小农水项目建设:

2007年投入50余万元对京竹大塘、猪婆塘、横岭水库进行了维修改造,投入12.5万元完成了三八水库除险加固立项报告。投入6.7万余元修复连陂坝,投入11万元维修连陂渠道,投入

8.9余万元对东风渠道等大型灌区进行清淤。

3、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20**年至2007年,先后投入67余万元,解决了何家圳、陇田、乌石、河下等村2400余人饮水困难问题。

4、积极引导成立各类用水协会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全镇共成立用水协会33个,通过他们自我管理、民主管理、自负盈亏。各协会通过一事一议和山塘的租金,近三年来累计投入300余万元,义务投工投劳3000余人次,维修改造山塘87座,水圳、水渠18000余米,进一步完善了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二)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每年年初都及时调整成立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并制定防汛抗旱预案,落实人员和物资,以平稳渡过汛期和旱期。20**年4月份特大汛期平稳渡过,2007年50年不遇的干旱,镇村两级投入抗旱资金300多万元,购买了大量水泵、抽水机等抗旱设施,实现大旱之年不减产,组织了4000余人投入抗冻救灾,使重点水利设施尽可能不受损,对受灾的水利设施尽快组织灾后重建,并未影响春耕生产。

(三)严格水政执法

以水行政执法、行政许可为重点,全面实施行政许可制度,加大河道巡查力度,积极配合上级水行政执法部门查处。水事违法违章行为,20**年以来查处非法开采和盗采砂石等违法违章群众举报、信访12件次。

(四)提高全民节水保水意识

抓住每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3月22日??3月28日的“中国水周”及5月9日??5月15日的“城市节水”该契

机通过横幅、标语、口号、墙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几年来发放宣传资料上万份。

二、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东部,人口4万,辖12个村(场),1个居委会。全镇农田面积22181亩,有小

(二)型以上水库10座,其中小

(一)型2座,小

(二)型8座,300亩以上灌区、堤坝86处,干渠道总长124980米,支渠道总长约40公里。机泵站21个,有大小山塘584座。

三、水利现状和问题

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渠道多,山塘水库多,堤坝泵站也多,用水时间较其他乡镇多,除水稻还有蔬菜、冬季作物,一年运行时间不少于9个月。

1、灌溉渠道损毁、淤积严重。全镇总长124980米的排灌渠道,因自然淤塞和人为损毁的有65000余米公里,约占全镇排灌干渠总长度的50%。目前损毁淤积的情况是:我镇四大主干渠,除五一圳90%能顺利

放水外,其余东风渠道、连陂渠道、座陂渠道和其它干渠、分干渠、支渠都是严重损坏和淤积。每年都得花几十万元清淤和维修方能畅通,涉及全镇灌溉面积80%以上。另外,田间灌溉渠道毁坏淤积的情况也非常严重,普遍存在断面不规则,杂草丛生,渠底淤积,人为损坏等情况,灌排水十分困难,有的根本灌不进去,排不出来。

2、机泵站设施老化,盗窃破坏严重。全镇原有灌溉机泵站21处,装机容量720千瓦。据统计,现在能发挥作用的只有8处,280千瓦,实际灌溉面积不到15000亩。现有的机泵站,由于运行时间长达

三、四十年,加上养护成本高,设备普遍存在锈蚀、老化的问题。有的机泵站房屋破损、残缺不全,有的变压器、电动机零部件损坏,有的线路老化,无法正常运行。

3、小型水库、骨干山塘病险数量多,工程大,潜在问题大。全镇共有水库10座,山塘584座,其中小

(一)型水库2座,小

(二)型水库8座。还有小

(二)型以上4座水库未除险,山塘90%以上存在病险。主要存在溢洪道断面开挖未达到设计标准,有些水库在修建溢洪道时,遇到地质坚硬难以挖掘时就放弃挖掘,使溢洪道宽度和深度均未达到要求,当洪水来临时,溢洪道排洪不及,造成库内水位猛涨,甚至漫过堤顶。

4、安全饮水工程标准低,饮水困难。2005年统计,全镇存在饮水困难的群众有11411人。20**年至2007年,解决了何家圳、陇田、乌石、河下等村部分人的安全饮水。还有大部分群众不能喝上干净水,生产生活用水达不到水质合格标准。

5、用水协会组织已成立,但管理人员工资难以保证,积极性不高。

四、对策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虽然近几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加强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农

田水利建设发展相对滞后,但很难满足农业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投入是水利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在新的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首先从投入机制入手,逐步从依赖国家财政负担的单一投入向多元化、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方面转化,积极应对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两工”后投入上的新变化。根据近几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的实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健全投融资渠道,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需要。

1、国家投资建水利。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投资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重点加大了对大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扶持力度。建议水管部门在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时,着重倾斜对我镇骨干工程实施改造和配套。如还有四个病险水库和四条主干渠、二个蔬菜基地内的排灌设施,建议水务部门对项目建设和规划、设计、实施各个可不节都必须管理好,监督好,不留死角。确保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象东风水库。

2、“一事一议”建水利。对支渠以下田间工程,坚持“谁受益、谁投资、谁管理”的指导原则,利用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充分发挥用水协会作用以农民用水者和群众为投入主体,积极倡导农民自发自愿投资投劳,自力更生改善村组的田间工程条件。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农民单独或联合投资维护水利、建设水利。但水利部门对运行较好的用水协会每年给予相应补助,以保障正常运转。

3、产权改革建水利。支渠以下田间工程面广量大,可以采

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改革途径,将小型水利和田间工程的管理、维修、养护责任与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管理权落实到用水者协会或农民用水户个人,从而明晰工程所有权、转让使用权、落实管理权、搞活经营权,从根本上解决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投入和长期养护问题。

水利改革调研报告 水利调查报告篇五

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大庆市水务局杨秀清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水利建设投资体制也紧跟改革步伐,实行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水利发展战略的大好形势下,水利建设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审时度势,不断进取,就要在水利投资体制上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和探索。因地制宜的用好、管好水利资金,将对水利建设事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说深化水利投资体制改革具有必要性。

1.是促进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实践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发展战略的新时期,水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工业的命脉,而且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人类生存的命脉。因此,兴修水利工程、节约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改变了过去一昧依靠国家拨款来建设水利工程的局面,广开思路,采用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办法办水利。这一改革扩大了水利建设资金来源,加速了 1

水利建设步伐,使水利建设资金投入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促进了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

2.是加快节水农业发展的需要

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都是优先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以色列、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都运用了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来发展本国的农业,同时也发展了本国的经济,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土地干旱双重矛盾,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实行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后,把投资的重点转移到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大江、大河的治理上,对于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主要还是依靠地方自筹资金。这虽然增加了地方政府及农民的经济压力,但同时也推进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速度。农田水利建设逐步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制,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上以地方自筹资金为主,国家补贴为辅。到2002年,我市共建设节灌工程达4819处,占总耕地面积的48.5%,打抗旱水源井49719眼,极大的缓解了农村用水难的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加快了节水农业发展步伐。因此说,水利投资体制改革不仅十分必要,成效也是十分显著的。

二、投资体制改革现状

(一)取得的成就

在资金分配上,实行专款专用,不挪用、挤占专用物资,遵

循性质不变、资金不乱的原则。在拨发水利物资上,严格按照轻重缓急程度发放资金,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农田水利建设方面

由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今天,完全打破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依赖国家投资兴建水利工程的传统做法,采取了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资体制兴办水利。大同区在采用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集资办水利上工作比较突出,5年来在区水务局的组织协调下,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会同国家、省、市投入资金,对水利建设投资共6000多万,新打机电井1200多眼,上喷灌590套,管输352处,滴灌250处,为农村安装自来水工程71处,对九大涝区进行了全面治理。四县还采取了农民自筹资金打股份井的举措,且卓有成效。实行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不但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动员全社会关心帮助水利事业,还吸引和激励了农民投资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良性运行机制。

2.水利基本建设方面

98年洪水造成的严重损失让我们铭记了洪水的无情和重视防汛度讯的作用,并在防汛物资的发放上采取了优先保障措施,时刻做好了应急准备。在两江堤防和城市防洪工程的灾后修复和提高标准建设上,国家已改变了以往的全额无偿投入方式,实行了国家投入和地方匹配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即1998—1999年国投与地方匹配比为 1:1,2000—2001年国投与地方匹配比为4:

1,2002年国投与地方匹配比为1:1.5,逐年增加了地方匹配的比例。这不仅调动了地方政府兴建水利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地方政府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的责任感。这种投资体制的改革,从国民经济的总体角度来讲,应该是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二、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集资办水利还只是初级阶段,有待于规范和完善。投资方式还是主要依靠国家拨款,省、市匹配,下面的区县还没有能力承担自筹资金,只能靠农民投工投劳解决部分自筹资金;对于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比较长,见效慢,不比经营性项目,能够立竿见影见到效益,资金能在较短时间收回。所以,农民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再就是在水利投资形式上还不具备引入新机制的条件。

三、提出建议或措施、对策

1.争取财政调整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98年大水后,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并开始重视水利建设的作用。有了国家提供的资金保障,我们更应该抓住机遇运用市场机制,创造条件,扩大资金渠道,建设一批大中型有控制性的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和农田水利骨干工程。要建设这些工程,根据国家现行的国投与地方政府匹配相结合的投资政策,建议市政府及时调整财政支出,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从去多争取国家和省能给我们多列项目,也就是用我市的财政资

金去争取国家的投入资金,从而发展我市的水利事业。

2.大胆改革投融资体制,引入bot方式发展水利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的项目融资方式,其含义是“建设—运营—移交”。典型的bot形式,是政府部门同私营部门(在我国表现为外商投资)的项目公司签定合同,由项目公司筹资和建设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公司在协议期内拥有、运营和维护这项设施,并通过收取使用费或服务费来回收投资并取得合理的利润。协议期满后,这项设施的所有权无偿移交给政府。近几年我国已开始重视bot方式的运用,并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实践证实了bot融资建设方式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在水利建设资金缺乏的情况下,要发展我市的水利事业,仅靠国家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一新的投资方式运用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可以是引进独资(内外),也可以是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实体参与投资和运营,比如在城镇供水、污水处理、水利经营等投资回收期较短的经营性项目上,运用bot方式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对于促进我市水利工程建设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适合bot的项目,也可以通过证券市场筹措资金等方式进行开发建设。

3.建立多渠道水利建设投资体制

长期以来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无偿投入政策,使人们养成了在国投资金上的一种理所当然的依赖思想。国家投入多

少,就建设多少,有时甚至还没有将水利投入完全用在兴修水利上,这不仅增加了国家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很不利于地方水利设施建设。当然,国家的投入固然重要,但我们应该转变过去“等、靠、要”的思想,对水环境治理和基础理论研究项目,要调动社会力量,采用多渠道水利建设投资体制。即是市政府投资倾斜点,动员企业支持点,争得国家帮助点,加快水环境整治步伐,共同建设美好城市环境,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基础条件。南湖水环境改造已经证明了这种投资体制的可行性。

积极扩大融资渠道,建立水利发展基金,引进外资,制定相关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开发农村水利市场,互利互惠,实行中、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转让,拍卖等办法,发展我市的水利事业,尤其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积极扶持农民采用股份合作、独户集资等多种形式兴办水利,实现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投资体系,促进水利建设的稳定和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