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6篇)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3 12:36:33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6篇)
时间:2023-01-03 12:36:33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篇1

今天月亮圆了,又是一个千里共蝉娟的日子。

记忆中孩提时的中秋,是一方甜甜的月饼,是小伙伴的游戏、黑夜里的荧火虫和一夜快乐的梦。虽然在妈妈的嘴里,已经知道了故乡的名字,可是故乡毕竟好远,就如天上的月亮,还是吃一口月饼才是最真的感觉。

随年龄的逐渐长大,故乡的概念终于在脑海里有了深深的印象:那是父母终生不变的乡音;是家常便饭里最香的滋味;是每封家信上那枚圆圆的邮戳;是每当看到那个熟悉的名字,总不禁一遍遍想象的地方。在百万分之一的全国地图上,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圆点,可它却如今宵的月亮,浓浓地装满了父辈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泪满襟。

几经生活的变迁,终于跟随父母从南方回到了北方,回到了属于自己的故乡,每个中秋的晚上,思乡的愁绪渐渐淡忘,毕竟是久居故土常忘家,笑看了月圆月缺花开落,醉遍了中秋寒冬夏时雨。对于曾经生养自己的江南,只记得烟色朦胧,木棉如血,茉莉飘香,棕榈摇曳。还有中秋晚上的点点萤火。

上一个周末,爸妈回故乡,带来了属于杭州五味和的百果苏月。看一方小巧的月饼,白色的酥皮下,透着淡淡的清香,浅浅地衬着青红丝的颜色,那样的精巧、细致,轻轻咬一口,那种熟悉的,糯糯的甜味,一下勾起我记忆深处所有关于江南的回忆:那是小桥流水的婉柔,芭蕉听雨的清凉,是彩云追月、寒鸭戏水、将军令、步步高的旋律,是长眠于那里的无数的梦的回忆。

是的,离开了不是故乡的家乡,却没有学会不是家乡的故乡的乡音;生长于酒不胜力桃花红的江南,却养就了豪饮江湖道英雄的性格,至今不知我应该是思舟的浪子,还是思马的游侠。

且不论浪子或是游侠,总归都是要漫迹天涯,今夜,应该庆幸自己,可以和父辈一起,摆一份清供,倒一杯淡酒,遥祭九天的明月,还有故去的亲人。可以点一颗烟,默默地祝福远在异国的家人,轻问海外的中秋,可否有家乡的月亮。可以站在静静地院子里,看葡萄藤上随风抖动的叶子,思念着远方的朋友,在异地的此刻,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的约定?是否在同看一轮明月。

夜色已经寒了,侵人的月光如丝如网,真想抽刀挥断它,做一根思念的弦,伴以我此刻的低吟,和一曲悠扬的歌,随风寄到遥远的地方,陪你在每个寂寞的夜晚,做一个美丽的梦。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篇2

中秋节习俗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篇3

中秋节的夜晚,我徘徊在月下,凝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竟悄悄地打开了严闭的`心幕。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情不自禁地吟起这首诗来。所谓故乡,我现在脚底踏着的这片土地,不就是我的故乡么?可是身在故乡,心中却没了儿时的那种美妙的感觉。

那年花开月正圆,我们一家七口人一起坐在门前的榉树下,吃着甜甜的月饼,赏着圆圆的月亮。

那时,我只有七岁,颇爱吃外公种的芦粟。待我提出要求后,外公与父亲立刻带着弯弯的镰刀出发,去河边砍芦粟,我则悄悄地跟在他们后面。当看到他们拖着一根根粗壮的芦粟从河边往家里走时,我就赶紧蹦蹦跳跳地跑回家去,嘴里还大喊着:“芦粟来啦!芦粟来啦!”

回想着这些往事,一股股暖意在我心中涌起。故乡的芦粟、故乡的河、故乡的明月挂树梢……所谓故乡,这里我曾经熟识的一切,不就是我的故乡吗?可是不知为什么,心中总觉得自己与这一切已经有些疏远了。

心幕缓缓地拉开着,忽然听见外婆的呼喊声,恍过神来,原来是要吃月饼了。只见一大家子都走了出来,已经不再是当年的七口人,而是九口人了,因为多了我的表妹与表弟。

表妹抱着毛绒兔儿在树下奔跑,表弟则追逐着他的姐姐,小小的手里还拿着一块大大的月饼。外婆捧出两盒月饼,妈妈端出茶杯,舅舅和舅妈忙着搬竹椅到场地上……看着这么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我不由自主地会心一笑。

如此一个中秋之夜,怎能少了我最爱的芦粟?只见外公与父亲早已拿好了镰刀,我也赶紧跟了上去。这次与往年不同的是,我也帮上忙了。天空涂上了墨色,我帮着外公照着手电筒,外公砍下一根根芦粟,交给了父亲。等外公砍完足够的芦粟,我们仨拖着长长的芦粟,芦粟叶在田埂上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像一首动听的中秋夜曲。就这样,我们一起拖着芦粟回家,走在高低不平的小路上,满载“故乡”而归。

月儿终于露出了倩影,家人们的笑声住满了小院。我嚼着甜甜的芦粟,望向那轮圆圆的明月,心中感叹道:“所谓故乡,我现在所拥有的、所沉浸的,不就是我的故乡吗?”终于,我找回了属于我心中的那个故乡。

月儿的周围微微泛起光晕,今年的中秋节令我分外着迷……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篇4

中秋月圆,意味着团圆。我不远千里赶回家中,为的是我那并不太小的小儿在节里不至于寂寞,我们父子两人赶到他外婆家,总算过了个有点气氛的节日。可是还惦记着那个陷于痛苦的孩子是如 何过的中秋?同时多么想回到老母亲身边,陪她过个我儿时的八月十五!

在我的家乡,除了飞机不能去外,通过轮船、火车、汽车、甚至摩托车、拖拉机都可以去,路程不远100公里左右,却非常闭塞,有人笑谈,我家是战乱时避难的好去处。因此,我上了高中才知道火 车、月饼和面包是什么样子,可见偏僻之所在。

偏僻的地方必然有与众不同的习俗,我家乡在八月十五即中秋节是不吃月饼的。当城里人月桂飘香、月饼送来送去的时候,我家乡却是另一番景象。只见一块块不大的稻田里人们有的在割稻子,同 时有2——3个男人围住一个比斗要大出两倍被称为“板仓”,喊着唱着不知道什么朝代的歌子,抡起一把稻子使劲往板仓里拍打,已使稻谷粒脱落到板仓里。只有此时此景,才能让你感受什么叫收获!当 然,稻谷粒还需要晾晒,然后有的家用小磨碾出米,有的是送到有脱谷机器的地方“打米”。说道这里,你也许知道了,我家乡中秋节的主食就是新白米饭,当地叫做“干饭”,当然城里人很快就知道 煮成粥自然就是“稀饭”了。家乡的稻谷成长期长,但米粒不大,可是做成米饭那个香啊,不用菜就可以吃上两大碗!如果伴以家乡的腊肉,那感觉一辈子也难以忘怀。儿时虽小,那是没有油水,所以 两碗米饭相当于今天的8两米作的米饭,能吃啊!所以家乡的中秋节就是“尝新米”,而不是吃月饼。前些年我请人在中秋节前带回去的月饼,几乎都放在那里,他们不习惯这种甜腻腻的月饼。

当然,中秋节人间里的人不能忘却故去的亲人,晚上要给他们烧纸钱,在地上划上圈圈,在圈圈里按照亲疏轻重的不同烧上不同数量的纸钱,口中念着他们的尊称,请他们查收。尽管破四旧时被称 为迷信,可到了今天,人们仍然不能忘却那些曾经一起生活过的亲人。

我很想再回去,陪着老母亲过节,重温儿时的快乐。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不知那板仓今天还有多少?随着工业的发达,使用化肥的稻米还有我儿时那是的香味么?随着社会的进步, 八月十五晚风里的纸钱灰味是否还在弥漫?

亲爱的妈妈,我所有的亲人,我爱的人,你们节日好吗。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篇5

每年都要盼望好久的,中秋节终于来到了。今年的中秋节,与往年的不一样。今年的中秋节过的比较特别,因为我们全家要去海边的生态农庄过中秋。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我就一直盼着中秋快点来,现在终于等到了,我的心情特别的高兴。

刚到那儿,我和表妹衿衿就迫不及待地去了“农业大观园”。一进门,首先看见的是一个很大的人工湖,湖中有一座假山。我们沿着石子路登上假山,“农业大观园”全景尽收眼底。六个气派的大棚分列两边,中间是许多块菜地,里面种着各色蔬菜,颜色深浅不一,向我们展示着勃勃生机。

爬下假山,我们来到第一个大棚——奇巧园艺。这里种满花草,被匠心独运地设计成了一处处景观。有一处叫“旭日东升”。一种不知名的红色植物给设计成半个太阳的形状,又衬上了碧绿的背景,一眼望去,仿佛真是有一个又大又红的太阳在冉冉升起。我看了不由暗暗叫好。还有一处叫“农业为本”。这是由一株株绿苗组成的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浑然天成,真是巧夺天工!奇巧园艺,真奇!

我们东走走,西看看,不断能找到新的发现,感受新的惊喜,让人不能不佩服农庄建设者们的勤劳与智慧。

晚饭过后,月亮升起来了。湖面上倒映着一排挂着灯笼的楼房和一轮明晃晃的圆月,给人以如梦如幻的感觉。我们坐在亭子里,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欣赏着美丽的月亮,还品尝着香甜的月饼,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中秋的明月在几缕浮云中缓缓穿行,我们不禁齐声唱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后,我们还听老人,与我们讲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不是开始就有的,他与别的节日大同小异,都是慢慢形成的,古代祭月的时间由于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日也就渐渐形成了。中秋节现在不是十分广泛么?原来中秋节是从宋朝盛行的,到明清时,他都已经和元旦齐名了,现在都已经成了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了。而且众多的诗人也都写了中秋节的亮美,借景抒情,八月十五的月亮那么圆,好似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月亮像银盘挂在空中,“又疑遥台镜,飞在青云端”真是不错,月亮那么美,中秋节也那么令人喜爱,有许多传说也就脱颖而出,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故事令人回味,同时也表示了古人对中秋节的喜爱。

我想,古代的人,都那么喜欢中秋节,我们自然也十分喜欢了。今年,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中秋节。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篇6

今夜,柔柔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校园少了平时的一份嬉戏热闹,显得格外寂寥。

我独自徘徊在校园小径上,宿舍?教室?不知自己该去哪里,我想,我是迷失方向了!

一阵秋风轻轻地拂过,树叶沙沙地响起,带来几份凉意,顿时心里觉得很冷,犹如一股寒流流遍全身。眼睛却觉得溢满热气,眼前变得模糊。原来,我的多愁善感是经不起秋风落叶的考验的……

回去教室坐坐吧!

平时拥挤的教室,现在却变得空荡荡的。看见一个个空空的座位,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想,她们都在家里和家人开开心心地过中秋节吧!这时,从学校附近传来一阵阵爆竹声,这首悦耳的热闹进行曲曾经是那么的熟悉,而如今却有一点点陌生。我想,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想着想着,自己情不自禁地拨打了家里的电话。接通了,电话那头是妈妈慈爱的声音。“妈,对不起,女儿不能陪您过节了!”好不容易才吐出了这几个字。也许,沉默就是最好的祝福吧!“不要紧,等你十七回来我们再追月。天气凉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挂了电话,一股热泪涌上心头。我想,我是不能静下心来看书,出去走走吧!

我来到了走廊。月光依然柔柔地洒在走廊上、栏杆上,好像闪着许多跳跃的小精灵。

望着悬挂在半空中皎洁的圆月,我想起古代曾有多少游子和我一样独自欣赏这一明月。因为它,才有了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绝唱;因为它,才有了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怀;因为它,才有了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人生感慨;因为它,才有了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人生希望……

“中秋人月两团圆”,毫无疑问,团圆是一种幸福,但此时望着明月,却发现它有一种莫名的伤感。它在伤感什么?我也说不清。也许它在为自己的寂寞而伤感吧。毕竟辽阔的夜空中只有它的身影,它的光芒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幸福,自己却孤单寂寞。

望着圆月,我心中的伤感淡了不少。因为此时的中秋夜,我也不算是最寂寞的一个,至少有一轮圆月与我相望。

此时又想起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喜欢这这个词句,喜欢它蕴涵着看透人生离合的睿智。或许,以后我会有几个中秋节都不能陪家人度过,但能在不同的地方欣赏同一明月,也是一种幸福啊!不是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